政治课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政治课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职业中学在政治课堂的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和重心已逐步转变为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增强政治德育教学课堂的活力,从而促进和推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就职业中学政治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并就如何提高我国目前职业中学政治课堂中的德育教育的水平和成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职业中学德育教育的长效、和谐发展。

【关键词】职业中学 政治课堂 德育教育

在我国职业中学的教学课程当中,政治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是整个职中教学活动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职业中学就读的学生没有普通高中学生那样的会考和高考的学习压力,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意义和作用就更加的明显了。职业中学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专长的建设型人才,学生毕业之后是面临社会就业的。

一、职业中学政治课堂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同时,它也是一个民主开放程度越来越广泛的时代。社会发展对人们的要求就是要具有更多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更强的法律意识。因此,作为毕业后直接面向社会的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品质如何将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党和国家未来的命运和前途。因此,在职业中学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面向社会,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参与精神以及挑战精神,从而将职中学生培养成能够担负时代重任的现代化的人才。

(二)是当前职中学校实际情况的需要

由于中职学校的招生范围广泛,入校门槛较低,因此学生在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社会经历等方面都要比普通高中学生复杂,并且大部分学生的初中政治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没有得到良好的养成,这就使得学生在素质方面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生活散漫,对自我的要求不严,常常出现迟到早退、打架斗殴、外出上网等违纪行为,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和巨大压力。因而,职中学校要在政治教学当中加强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从而充分发挥政治课德育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进而在社会工作中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年轻一代对于义利金钱等问题的看法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竞争意识、平等意识、效率意识、成就意识等现代的思维意识正逐步的形成。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社会价值化、市场化行为的泛滥,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不良思想也在年轻一代学生当中蔓延开来,对职中学校的教育工作以及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危害。鉴于此,职中学校要积极的在政治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帮助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坚持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同国家和集团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的思想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团队精神,使学生逐步形成义利统一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腐朽思想,真正成为适应当代国家社会发展的建设人才。

二、提高职业中学政治课堂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正确思想的树立

1.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荣辱观念方面的教育。职业中学的政治教师要将“八荣八耻”等正确的荣辱观念融入日常的政治课堂教学当中去,使教师能够在结合政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渗透荣辱观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能够接受荣辱观教育。

2.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势,开办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容的政治讨论课,举行专题的讲座,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

3.教师还必须要加强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的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想的侵蚀。例如,学校可以同所在社区进行联合,开展定期的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社会,帮助净化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进而提高政治课堂的德育教育成效。

(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在政治课堂的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贯彻活动为载体、关爱唱主角、说教当配角的教学方针,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同时,要本着课堂形式多样性、学生评价综合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学生乐于参与和接受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充分的发挥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精神和团队精神。教师要重视关注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情感需求和状态、体验情况,时刻注意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以自身情况为对照进行教材案例、话题的分析和讨论,鼓励、关爱和点拨学生,为学生创造积极和谐的德育教育活动氛围和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政治德育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真正积极自主的参与到政治德育教学活动互动中来,使学生的德育知识活学活用,政治德育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

(三) 教师要以身立教,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对于当前职业中学政治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来说,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引入“榜样”的概念,即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积极成为德育教育中学生的优秀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此外,通过教师的以身立教,还能够将抽象的到二维理论转变为现实世界的行为,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的什么是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受到教师身上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影响,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

其次在实施职中政治课堂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将整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结合起来,即,共性问题要从整体提上来讨论、解决,个别问题则要落实到个人,通过谈话等形式来解决,避免出现小题大做的情况。此外,还要切实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有心理问题的同学或者家庭贫困的同学等,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合时政热点深入社会生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

德育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它的内容来源于实际的社会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政治课堂的德育教学时,要勇于打破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课堂知识与当前社会生活结合统一起来,组织学生对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进行演讲、征文、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正确的认识和解决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德育教育效率的目的。

结语

职中政治德育教育是树立学生自我生存发展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未来工作生活中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新课改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的政治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政治课堂德育教育的效率和成效。

【参考文献】

[1]沙树明. 中职政治课德育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6).

[2]刘爱梅. 中职德育教育全面渗透成功教育分析[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3]陈芝. 略论发挥中专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意义和途径[J]. 职业技术,2010(11).

[4]王晓. 提高高职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04).

[5]李秀英. 试论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科技信息,2012(03).

[6]刘利娜. 职业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探析[D].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2001(23).

[7]陆小玲,李天兰. 厚德于心,善于行——谈新形势下的中职德育教育[J]. 职业,2012(14).

[8]罗伟林. 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德育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5).

政治课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指将美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使教育教学符合美的规律,更好地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本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形式和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美育素养;美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介体;贯穿美育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始终。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美育;策略

一、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概述

(一)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涵

美育一般包括广义的美育和狭义的美育。狭义的美育是指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是指将美学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使教育教学符合美的规律,达成更好地教学效果。在本文中的美育概念主要是指广义的美育。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为宗旨,借用美育的原则和方法,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审美能力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迁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二)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义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渗透美育,并采用多元教学手段激发美育效果,有着多方面的意义。首先,美育弥补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不足,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现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普遍存在更重视理论灌输,只给学生传授社会普遍认可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现成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个性发展,这难以发挥思想政治课程对于学生三观建立和全面发展的指导作用。美育则是充满趣味,生动形象的,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在美育的過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能有效丰富课堂内容,满足学生知识和情感的综合发展需求。其次,美育还扩充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虽然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逻辑学等学科知识,但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并且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都存在‘照本宣科’的只关注教材内容的情况。而将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认知的范围就会不断扩大,能够察觉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思想政治教育之美,比如自然美、科学美、制度美、伦理美等。最后,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美育思想,能营造一种包容且丰富的课堂氛围,有效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开放师生、生生互动空间。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迪智慧,还能激励学生探索创先,以助力于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在联系

早在中国古代孔子的思想中就蕴含着“美善统一”的理念,如: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从现代教育学的理论来看,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联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诉求具有一致性,美育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诉求都是人,其主体、对象、执行者都是人,不论是的德育还是美育,都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方法的融通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美育在方法上都十分注重受教育者的主观感受和主体地位,以及方式的隐蔽性,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陶冶人的情操,这一相同特点也表示了美育在融入思想政治课程这一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三是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功能上具有交叉性,从个体功能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规范性和社会性,美育强调发展人的个性,但两者都是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的功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有个性的人才,两者统一于人本身,这两者之间的融合也能有效满足高中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二、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美育素养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的审美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接受美育熏陶的质量。

1.教师要充实自己的美育理论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将自己的文化知识、思想观念作用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的美学理论,才能将美传递给学生,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美学理论是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的基础,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多维度充实自己的美学理论知识,既包括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美学理论知识,也应该涵盖自然科学领域的美学理论知识,不仅能够感受和鉴赏人文之美,还能感受和鉴赏科学之美。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注意将美育思想结合到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当中,实现在教学中以思想政治课程为根本,挖掘其中美育特性,并在教学中将这些作为课程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2.教师要扮演好美的角色

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面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学生,政治教师的表率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内在地具备科学的美育理念、扎实的美育理论知识,还应该践行外在美,教师的外在美包括语言美和行为美,树立起同时兼备知识理念和美的特性的榜样角色。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传递知识、与学生沟通情感的重要媒介,教师的语言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应用,与学生交流时语言要符合美的规范,实现引导学生对美的语言深入体会,和模仿教师应用美的语言进行交流。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以对思想政治课程专业术语进行生活化的表达,以激发学生兴趣,增进理解。行为美则是指教师在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都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带动学生树立一定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美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介体

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联系在一起的中介,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载体等。美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介体,是将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策略。

1.挖掘教学内容扩展美感来源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比较固定,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课堂的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政治作为人文学科,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自主性。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依据教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重组,选用具有美感的案例来讲解知识点,扩展学生关于美的见识。使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科学之美等,而这些美的体验感又进一步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审美需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众多,但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能向学生灌输大量学科知识的教学方法成为各个学段使用最多的方法。思想政治课程不仅有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取得良好考试成绩的目标,还有引导学生实现“知-信—行”的转化的责任,在这一目标下,单凭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教师可使用议题式教学法,带领学生在议题探究中体会到社会百态;教师可使用辨析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克服立场不同所造成的障碍;教师可使用情境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和现实水平,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思想政治课堂由灌输知识向开发智慧、启迪思维、呼唤美好与正义转化。

3.创新教学载体融入美学因素

教学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教学因素,能够为教师所运用,且师生可借此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一般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为实现中学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更好贯彻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需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载体。在运用课堂教学、班会活动等载体之外,校外实践活动也是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走访红色基地、乡村调研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高中生了解真实的社会,教师可以基于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拟主题进行探索,锻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除活动载体以外,教师还可借助网络载体、文化载体、管理载体,这些载体共同承载美育因素和德育因素作用于学生,以更好实现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三)将美育贯穿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始终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不仅仅要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载体等各个方面入手,将美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之中,还要着眼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进程,切实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美育。

1.教学目标与美育目标相结合

与传统的三维教学目标相比,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因此 ,教师在设定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时,可以将美育目标融入其中。如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目标要求高中生尊法守法学法用法,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教师在描述教学目标时则可以将“引导学生感受法律尊严,领悟社会美”作为补充的教学目标,美育目标与德育目标兼具,指引整个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中融入美育

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和总结新课三个主要环节。在导入新课阶段中,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导入形式,向学生展示与课题相关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讲授新课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感受思维之美;在总结新课阶段,拓展延伸课题,激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检验知识,找寻答案。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整理资料展开课题研究、以小组为单位整合学习成果等方式,实现学生积极探索美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的效果,深化美育融入效果。

3.建立真美善统一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診断、反馈调节、激励等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有效的综合性教学评价,对整体课程实效性进行探讨和改进。同时在美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反馈来积极调整丰富教学内容。而要促进美育更好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仅仅要将“真”和“善”作为评价标准,还应该将“美”也纳入评价体系之中,根据阶段性的教学情况,针对学生的“真”“美”“善”进行教学评价,考察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否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健康美、勤劳美。这种教学评价反馈机制的应用,不仅能让教师直观感受到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美育的教学效果,更能让学生深刻体会美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实现有效推动思想政治中融入美育思想的教学目标。

小结

进入新时代,对人才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越来越重要。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融合,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要真正实现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深度融合,任重而道远,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和不懈

努力。

参考文献

[1]韩震,朱明光主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9

[2]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39.

[4]罗爽.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审美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20.

[5]曾秀慧.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审美教育方法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8.

作者简介:潘新(1995—),女,汉族,湖南岳阳市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生,单位: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硕士一般项目 CX2021164)资助

政治课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过去,我们在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抓双基,重视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强调知识的记忆和掌握,片面的应对考试。但对于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健全人格的培养,却被忽视,这是个重大的失误。这仅仅是把思想政治课看成一门文化课,而忽略了其德育功能,这就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发挥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实效性,是摆在广大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在近十几年的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实践——反思——实践的探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与广大同仁共勉:

1 在教学内容上感染人

首先,要讲究思想政治课的通俗性,所谓通俗,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当前的社会实际情况,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并以此为根据来处理教材内容,让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而不是强制灌输,死记硬背。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导地位的初中学生,如果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困惑不解,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历史故事、当前的国情、新闻时事、英雄模范的事迹、学生生活中事例等,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借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例,使学生更加了解社会,对知识易于接受,加深理解,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把教材实际和社会实际、学生实际联系起来,在《思想政治》教材的多次修改中,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学生实际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同时,也容易产生教学中的“难点”,所谓难点,就是教材中比较抽象,容易混淆的知识以及与现实生活中所看到的现象似乎有矛盾的内容,教学难点能否很好地解决,也是事关教学成败的。

2 在教学方法上启发人

良好的教学方法能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事半功倍,传统的“灌输法”和“填鸭式”教学,已和当代的实际格格不入,在考试时让学生把一个问题回答出来简单,但让学生培养起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却很不容易,所以,必须掌握一套良好的教学方法。如:采用课堂讨论教学法。

讨论法是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用讨论法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是整节课的讨论,也可以是几分钟的讨论,既可以是全班性的讨论,也可以分小组讨论,还可以同桌之间展开讨论,教师应视教学需要,适当安排:讨论的问题应对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能激起学生的兴趣,而且有讨论、钻研的价值,最好是社会生活、日常生活中的热点问题,如九年级在讲授四项基本原则时可以讨论“为什么必须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对中国利多还是弊多?”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启发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见解,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一讨论的主题和争论的焦点上,引导讨论向纵深发展,使关键问题得到圆满解决。

在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好讨论小结,简要概括讨论情况,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知识,纠正学生错误的片面的或模糊的认识,让学生真正做好领会课文的精神,从而产生感情的共鸣。

3 坚持教学的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吸引人

趣味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受教育者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动机,教师运用的为其喜闻乐见,可知可感的基本德育手段,实践证明,它是对过去那种单纯的灌输式、训导式、说教式德育教学模式的摒弃,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初中学生思想实际的迫切需要。要让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高,还在于要实现政治理论从抽象型向实践型的转变,解决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问题,“学而不用,等于白学”,只有使学生深深体会到“学与不学,大不相同”时,才会使思想政治课产生吸引力,引起学生的兴趣。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树立“大德育”的观念,教学过程中,要着眼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心理、能力等方面的素质。从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全局出发来研究和思考问题,开展教学工作。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多种教育途径相互渗透,多种教育资源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形成一个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开放而不是封闭的,有利学生各方面素质提高的教育教学新局面。

政治课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当在遵循问题情景、因材施教、学生主体和思想导向等原则的基础上精选案例,做好课前准备,积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和评述案例,以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预做准备,循序渐进,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培养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一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开启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今,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它能创设一个宽松的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可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新探索。多年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效,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实现其德育目标。

一、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原则

⒈问题情景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景,把问题隐藏在“情景”之中,就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的探索兴趣。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真实再现或模拟出来,使书本上抽象的内容还原为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使政治课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激发学生形象思维,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例如,教学“保护环境”时,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2002年春季我国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纪录片(展示案例),然后提出四个问题:⑴这个案例反映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⑵北方多次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⑶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⑷面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的你们应该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后学生提出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看法和大胆构想,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⒉因材施教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教学需要选择典型案例,切忌把案例教学当成举例说明去讲案例、分析案例。选择案例,不能离学生思想实际太远,否则,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更不会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可先通过交谈、问卷、提问等形式,在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去选择案例,这样会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⒊学生主体原则

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案例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案例要典型,不能过多,案例过多,课堂就成了故事会,对应该掌握的观点、原理没法去思考、把握。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和实践者。例如,为了弄清“价值规律的作用”,我先从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经济现象入手,选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争霸赛”案例,然后向学生提出四个问题:⑴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竞争主要采用什么手段?⑵对价格战你有什么看法?⑶假如你是可口可乐公司老板,将制定怎样的发展战略?⑷激烈的竞争会导致什么结果?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发言。有的学生说应从自身着手,提高劳动生产率,引进高科技人才,改进生产技术;有的说应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等等。然后教师做出总结,把学生思想引导到教学主题——價值规律的作用上。成功地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有效防止了浅尝辄止的弊端。

⒋思想导向原则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修养课,其根本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具有鲜明的思想导向性。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利益分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导向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学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选择的案例在体现科学性的同时,更应注意思想性,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慎用、少用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既要通过案例“育智”,更要通过案例“育德”育心。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大谈特谈社会阴暗面和消极腐败现象,而学生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容易产生错觉,认为党和政府已丧失了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治国的能力,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⒈精选案例,提升生活品质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案例的选择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成败。恰当的案例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反之,则可能使学生误入歧途。因此,精选案例是前提,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所选案例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⑴具有真实性。案例要源于生活,最好是学生身边的事情,尽可能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并体现政治课特点。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部分,我列举了班内、校内自尊、自信、自强同学的感人事例,使学生感到榜样就在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无法赶超,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做到。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⑵具有相关性。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内在的联系,能说明相关原理,充分体现案例为教学服务。⑶具有针对性。所选案例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育教学效果。⑷具有开放性。可站在不同角度加以审视,留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以便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⑸具有教育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故应选择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案例,以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

⒉做好课前准备,提升教学效益

案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课前准备。首先,教师应吃透案例。教师应查阅与案例有关的材料,掌握案例的背景知识,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有充分思想准备。其次,应搞好课堂设计。如案例呈现方式,确立案例的焦点和争论主题,做好案例分析的预测等。再次,应向学生布置预习内容,发放案例材料。作为学生,应做好课前复习和预习,认真阅读案例材料,并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归纳讨论要点或发言提纲,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⒊积极引导课堂分析、讨论,提升思维品质

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是课堂分析、讨论的主体,同时教师要发挥启发和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发言,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触及敏感问题,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其次,要启发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和想法要给予充分肯定和必要补充,对于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要及时纠正和引导,从而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轨道上。再次,要把学生从对案例本身的讨论引导到一般问题的讨论,进而把讨论引向深入。最后,教师要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持讨论、辩论,维护课堂秩序,使案例教学有序进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⒋总结评述,提升心理品质

对案例进行点评与总结,是案例教学的落脚点。画龙点睛,切中要害的点评与总结,不仅使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得到及时修正,而且能够通过案例提升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学会观察、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⑴教师应当及时总结归纳学生争论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明确点评总结要点。⑵重点分析学生争论较大的疑点问题,对敏感问题,教师应认真分析解答,不应回避。⑶在点评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本案例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和基本原理,进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⒌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提升综合素质

组织课后论文撰写是案例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组织语言、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论文的主要形式是学习心得或分析报告,观点的综述与评析,自己认识的改变與提高,案例分析思路与方法等内容。论文要求主题明确、言简意赅、逻辑严密。

三、思想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⒈循序渐进,逐步展开

思想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实效性,但不能操之过急。一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和影响,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讲解,死记硬背照搬套用的习惯,转变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二是案例教学对案例要求高,而教材建设和案例建设需要一个长期努力地过程;三是案例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高,不仅需要教师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逐步展开,不断总结经验,稳步推进。

⒉做好规划,有计划进行

为防止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保案例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应制定好案例教学规划。如本学期安排几次案例教学活动,在哪一课开展,选择什么案例,如何实施这次案例教学等,都要做周密细致的安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根据教学的进展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适时地对教学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⒊配合其他方法,互相取长补短

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特别是学习主体具有复杂性、差异性、多变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之达到最佳组合。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可把讲授法、社会调查、现场观摩、自学指导等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由于案例教学强调学生从案例中悟出道理,易于学生接受,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和生硬,避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立和抵触,有效促进了由“苦学”到“乐学”、有“厌学”到“愿学”、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在润物无声中叩响学生心灵的琴弦,给学生以人生启迪,实现了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⑴赵春宇《让案例教学闪耀德育智慧》,2008年第6期《思想政治课教学》。

⑵孙爱霞,冯宪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2008年第7期《思想政治课教学》。

⑶张光忠,《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政治新课改中的应用》,江苏教育学会2006年会论文集。

⑷秦抗抗,《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2006年第4期《高等教育研究》。

⑸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政治课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滴水穿石。在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了很多困惑、无奈、棘手、头疼的问题,也认认真真的思考过很多问题,总的来说,欣慰、喜悦、满足感、获得感占据了主流、上峰。我试图将自己过去、昨天的教育教学工作加以总结,以不断鞭策自己在教育教学前行的道路上更理性、更科学、更接地气、更精准、更有实效性。

一、班主任工作的一点思考

立德树人,德育工作是教育教学的首要工作。从教以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我想主要是源于自己对学生的喜爱,对教师这份普通工作的不解之缘。在班主任工作中,我认为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班级建设。班级是个大家庭,班级建设也需要有明确的目标,有目标才会有方向,才会有集体意识。二是组建强有力的班委会、少先队,抓好班、队队伍建设。(一)班干部配备。我认为,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班队干部是班干部队伍建设的最高境界。在班级中尽可能多设岗位,多一个岗位,就多锻炼一个人。班级管理应该是一个多人参与、人人参与的管理。班干部一定要选品行好、学习主动性强、责任强、爱吃苦、善奉献的学生担任,因为班干部是整个班级学生的标杆、榜样,如果标杆倒了,班级不会建好。(二)班队干部使用。在班干部使用问题上,坚持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各负其责。(三)班团干部管理。对班干部实行动态管理,能上能下,对权力不要有过多的欲望,教育他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上不放纵、下不气馁。当班干部要为班级做贡献,不当班干部也要为班级贡献力量,让学生明白班干部就是多一份责任、多一份贡献、多一份付出,教育班干部在荣誉、利益面前让,在困难面前抢。(四)加强小组长队伍建设。班级不是学校的最小单位,小组长发挥大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小组作为班级的基层单位,在学习、安全、纪律、卫生等发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小组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已是方方面面都要参与管理的小班长,每个小组建设好了、管理好了,自然班级就管理好了。班级管理的最高境界就是人人都管理,人人都不需要管理。自由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包容、紧张有序的理想班级是班级永恒的追求!三是坚持“文化育人”理念,搞好班级文化建设。(一)努力营造班级文化氛围,使班级充满文化气息。班级悬挂具有激励性的毛笔书画,让学生喜欢上书法、绘画,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深入了解,从而喜欢中国文化。通过每组养一盆花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热爱自然、喜欢绿色,将新发展之绿色发展理念深深根植学生心田。(二)注重培养学生文学修养,构建祖国传统文化人文发展理念。通过开展每月读一本好书活动,鼓励学生多读书、多写文章,通过班级文学创作活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帮助寻找自信心、成就感、获得感,洗涤学生心灵。(三)利用好班会课,开展“即兴演讲”、“诗歌朗诵”活动。这些活动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人人过关。活动开展旨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为学生今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四)发挥好宣传作用。办好黑板报、以组为单位,周周更换内容,同时开展人人办手抄报活动。(五)班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每学期中通过学生评自己评活动的开展,相互找缺点,善意的相互批评对方,进一步增进友谊,改进自我,健康成长。四是以德治班,育人是根本。理论上,班级管理固然从学识、能力、魅力、方法来看,还是制度也罢是很重要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责任和担当。班主任要以人格魅力、耐心、正义和善良去影响一个学生,感化一个学生,改变一个学生,做到言传身教。渗透民主、法治精神,用正确的舆论导向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学会用客观、理性的思维去分析、看待社会上的人和事。五是赏识教育。我认为在班级管理中要多一些肯定,多一些赞许。不失时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在班级中努力树立先进典型。六是抓好养成教育;必要的批评是很宝贵的。七是管理重在责任。班主任在工作中尽职是保护学生,也是保护自己等等。

二、中学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一点思考

在多年的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学习,争取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做了一点努力,取得了一点成绩,在追求完美课堂的征程中,一直在努力,也一直有不足,工作水平的提升永远在路上。一是追求有灵魂的教育,做有灵魂的教师,育有灵魂的一是追求有灵魂的教育,做有灵魂的教师,育有灵魂的学生!做有思想力、有行动力、有魅力的教师。二是加强学习,登高望远,脚踏实地,躬耕前行,砥砺奋进。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互联网大容量信息覆盖,学生具有更广阔的学习舞台,如何在教育教学中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在课堂教学中让放飞学生思绪,喜欢自己的课堂,就需要苦练基本功,既要潜心钻研教材、教学方法,还要关注时代变迁,自己也要多读书读好书,“课堂即生活、生活即课堂”。把课讲活,让课堂充满生机活力。三是用全新的理念把教书育人当成事业来做,就一定能做好、做成功。四是利用好继续教育、教研活动等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多听听先进地区教师的授课,多比对一下自己的课堂,在不成功的课堂里精准找到自己的不足和欠缺,努力加以改进。五是多留心课堂的瞬间,滴水穿石,对自己每一节课堂教学都能做一个反思,或思绪的重现或文字的留存,都要用心去体会用心去记忆。六是利用好乡土文化加强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上党是美食之乡,长子炒饼,武乡擦圪蚪、枣糕,沁县干馍,襄垣拉面、腥汤素饺,沁源莜面栲姥姥,潞城甩饼,黎城豆腐、开花馍等等数不胜数。深度挖掘上党饮食文化,在培养学生乡土之情、家国情怀方面很有现实性、实效性。我在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一点点尝试。一方面通过“上党菜、味蕾美”系列活动开展,让学生在实践中体味和培养家国情怀,逐步产生政治认同感。上党饮食文化丰富多样,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菜品制作方法、营养价值、县域菜品特色)、走访邻里饭庄、参观小吃街等等,通过制作手抄报、县域菜品特色介绍版面、菜品推介会等方式,让学生在“上党菜、味蕾美”系列活动开展中,对家乡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感悟上党之美、故乡之美,通过对上党菜的深入了解,家国情怀自热而然得以培养。

通过走访邻里,对上党饮食的昨天和今天,会有一个鲜明的对比,真切的感受到日子越过越红火,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这些实实在在的体验和感受具有极强的教育影响。另一方面从“襄垣拉面”等一系列特色美食制作培养学生理想思维、科学精神。任何一件事情要想做好、做成功都要讲科学,都要有理性之思维、科学之精神。通过让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参观饭店、亲身体验等,让学生充分了解襄垣拉面分为两大流派,以夏店镇付村付家为代表的是洪佛派,拉面特色是:面略放少许盐方成,饧好面,主功在蘸碱水晃条逗面,而后盘案勾抻,连闪带弹,反拉抖屑,丈余外飞面入锅,出锅后,面色微黄,其主要技艺多流传于襄垣城南、城西、城东区域;以龙王堂关家沟刘家为代表的为清佛派,拉面特点是搋面加盐,饧好面晃条不加碱,以案面摔打为主功,盘条后,先拽后扯,以拽带闪,正拉勾抻,刀断剂头,近锅抖扬。出锅后面呈白色,其主要技艺流传于襄垣县城北区域。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我来做襄垣拉面”这一家庭实践作业,让学生交流心得、拍照展示成果、经验总结等活动,从现实的视野来看待事情,用理性之光芒来看待世界。思想政治课要以活动开展为依托,努力通过学生真切的体验、思考、判断、理解、认同,最终生成对现实的客观理性认识,上升为一种内化于心的价值取向,我想思想政治课才能更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七是找准城乡教育的差距,实施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开辟第二课堂,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学生焕发生机和活力,给教育以本真,还孩子一个美丽的童年。

教师是个良心工作,做教育要“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出去”。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郝红伟,男,山西黎城人,长治市郊区第一中學校,中学思想政治教师。

(作者单位:长治市郊区第一中学校)

政治课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根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不断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较高的思想实践能力。

[关键词] 课程改革 ; 素质教育; 基础知识; 实践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主要有两个方面涵义: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政治觉悟水平和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道德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精神是指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而实践是创新的前提和最终目的,实践能力是指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活动的能力。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的需要。本世纪是知识经济占国民经济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其本质特征是直接依赖于知识与信息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而它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知识的不断创新。知识创新能够为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新理论和新方法,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因此,学生应该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期将来为我国的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各国竞争已转移到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能否把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以及转化速度的快慢与人才实践能力的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实践能力越强,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可能性就越大,速度就会越快。反之,科技就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或转化速度很慢。因此,中学阶段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利于将来促进科技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进而有利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也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重大的现实问题。

那么,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实现学科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目标呢?

首先,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政治素质。教师要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学习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要认真学习和研究创新教育理论,并把这一理论具体运用到教学实际中,增强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觉性。

其次,要努力提高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必然对教师自身的业务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作为政治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政治素质,还应该具有相应的业务素质。这是因为,当代科学技术更新迅速,综合学科、边缘学科和新兴学科不断产生。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政治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最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胜任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

第三,要不断改进和抓好学科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课也不例外。因此,《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而要达到让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不标,就必须坚持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不断改进改进教学方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读、议、讲、练”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读”是学生主动学习、掌握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文本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实际,准确把握教学的重难点,并通过编拟导读提纲等方式,指导学生通过精读文本,掌握基础知识。“议”是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互相学习、自我教育的过程。教师要在切实把握教材实质的基础上,明确议题,开拓思维,适时引导,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讲”是教师对关键问题的点拨。教学中,教师要对重点知识给予必要的精讲,帮助学生纠编、解疑。“练”是知识巩固、培养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方式及时了解教学信息,并通过即时教学反思,及时弥补教学缺漏,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第四,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这是由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性质决定的。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采取教室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这也是初中政治课推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题,让学生从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在社会生活的大环境中,理解、内化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并藉此了解、认识、适应社会的变化与发展,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两种方式实施教学。“走出去”是根据课题的需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到农村调查采访,通过具体的社会访查,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政策的重要意义;“请进来”是根据课题需要,请在社会实践中作出重要贡献或者是有代表性的人员到学校作专题报告。同时,还可以结合综合实践活动,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让学生多渠道、多角度地去印证在思想政治课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水平,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效果。

第五,要采取多种有效方式实施学科教学。教师应根据不同的课题,结合学生生活、思想的实际,采取诸如探求、导读、讨论等多种有效方式实施学科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坚持面向全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既要注重知识传授,又要关注学生政治理论和思想水平的提高,重在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之知行统一。要获得如此教学效果,必须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思想政治教学必须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选择到课堂教学设计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动起来,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激发出灵感的火花,体会到创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必须坚持个性化原则,因为没有个性就没有创造,从某种意义上说,创造的本质特征就是想别人所未想,行别人所未行。因此,政治课教学必须坚持创造的个性化原则。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充分肯定学生的特长,积极发展学生的特长,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给学生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在展开丰富想象的同时充分展现自我。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道德实践能力,是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本质要求。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和保证。在学校对学生产生教育影响的诸多因素当中,教师是最重要、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的的提高,只能建立在教师高素质的基础之上。一个自身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教师能够培养出思想品德高尚的学生的现象是难以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道德实践能力,教师必须首先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精神和道德践行能力;认真学习新课程所倡导的先进教育理念,并以此观照、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只有如此,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施素质教育,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道德实践能力的教育目的。

上一篇:奢侈品文化论文范文下一篇:学生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