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课教学改革论文范文

2023-12-13

政治课教学改革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是指将美学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使教育教学符合美的规律,更好地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本文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形式和特点,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策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美育素养;美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介体;贯穿美育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始终。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美育;策略

一、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概述

(一)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涵

美育一般包括广义的美育和狭义的美育。狭义的美育是指音乐、绘画、舞蹈等艺术教育,广义的美育则是指将美学理论运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使教育教学符合美的规律,达成更好地教学效果。在本文中的美育概念主要是指广义的美育。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是指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中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为宗旨,借用美育的原则和方法,运用美的方法和手段,促使审美能力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迁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二)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意义

在高中政治课堂中渗透美育,并采用多元教学手段激发美育效果,有着多方面的意义。首先,美育弥补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不足,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现在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普遍存在更重视理论灌输,只给学生传授社会普遍认可的理论化、系统化的现成知识,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感受和个性发展,这难以发挥思想政治课程对于学生三观建立和全面发展的指导作用。美育则是充满趣味,生动形象的,允许学生有自己的想法,在美育的過程中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将美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能有效丰富课堂内容,满足学生知识和情感的综合发展需求。其次,美育还扩充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虽然内容丰富,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哲学、逻辑学等学科知识,但内容是比较固定的,并且许多教师在教学时都存在‘照本宣科’的只关注教材内容的情况。而将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学生认知的范围就会不断扩大,能够察觉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思想政治教育之美,比如自然美、科学美、制度美、伦理美等。最后,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对于学生自身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美育思想,能营造一种包容且丰富的课堂氛围,有效吸引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开放师生、生生互动空间。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启迪智慧,还能激励学生探索创先,以助力于培育学生的健全人格。

(三)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内在联系

早在中国古代孔子的思想中就蕴含着“美善统一”的理念,如: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从现代教育学的理论来看,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联系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诉求具有一致性,美育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诉求都是人,其主体、对象、执行者都是人,不论是的德育还是美育,都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二是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具有方法的融通性,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与美育在方法上都十分注重受教育者的主观感受和主体地位,以及方式的隐蔽性,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陶冶人的情操,这一相同特点也表示了美育在融入思想政治课程这一教学方式的可行性;三是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程在功能上具有交叉性,从个体功能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强调规范性和社会性,美育强调发展人的个性,但两者都是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的功能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有个性的人才,两者统一于人本身,这两者之间的融合也能有效满足高中教育中培养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的目标。

二、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策略

(一)提升教师的美育素养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的审美素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接受美育熏陶的质量。

1.教师要充实自己的美育理论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师将自己的文化知识、思想观念作用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充实自己的美学理论,才能将美传递给学生,作用于学生的心灵。美学理论是审美感受力、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的基础,思想政治教师应该多维度充实自己的美学理论知识,既包括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美学理论知识,也应该涵盖自然科学领域的美学理论知识,不仅能够感受和鉴赏人文之美,还能感受和鉴赏科学之美。思想政治教师还要注意将美育思想结合到思想政治课程内容当中,实现在教学中以思想政治课程为根本,挖掘其中美育特性,并在教学中将这些作为课程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之中。

2.教师要扮演好美的角色

教师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作用,面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学生,政治教师的表率作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不仅要内在地具备科学的美育理念、扎实的美育理论知识,还应该践行外在美,教师的外在美包括语言美和行为美,树立起同时兼备知识理念和美的特性的榜样角色。语言是教师在教学中传递知识、与学生沟通情感的重要媒介,教师的语言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语言的应用,与学生交流时语言要符合美的规范,实现引导学生对美的语言深入体会,和模仿教师应用美的语言进行交流。在实际课堂中,教师可以对思想政治课程专业术语进行生活化的表达,以激发学生兴趣,增进理解。行为美则是指教师在工作中和日常生活中都要规范自己的行为,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带动学生树立一定的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

(二)美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介体

思想政治教育介体是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与客体联系在一起的中介,思想政治教育介体包括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载体等。美化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介体,是将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策略。

1.挖掘教学内容扩展美感来源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比较固定,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课堂的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政治作为人文学科,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自主性。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在依据教材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重组,选用具有美感的案例来讲解知识点,扩展学生关于美的见识。使学生在学习思想政治课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科学之美等,而这些美的体验感又进一步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些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2.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审美需求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众多,但由于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在短时间内能向学生灌输大量学科知识的教学方法成为各个学段使用最多的方法。思想政治课程不仅有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取得良好考试成绩的目标,还有引导学生实现“知-信—行”的转化的责任,在这一目标下,单凭机械地向学生灌输知识理念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更高层次的审美需求。教师可使用议题式教学法,带领学生在议题探究中体会到社会百态;教师可使用辨析式教学法,帮助学生克服立场不同所造成的障碍;教师可使用情境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多样化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真实感受和现实水平,启迪学生的思维,使思想政治课堂由灌输知识向开发智慧、启迪思维、呼唤美好与正义转化。

3.创新教学载体融入美学因素

教学载体是指承载、传导教学因素,能够为教师所运用,且师生可借此相互作用的活动形式。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一般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为实现中学德育与美育协同发展,更好贯彻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需创新思想政治课教学载体。在运用课堂教学、班会活动等载体之外,校外实践活动也是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志愿服务、走访红色基地、乡村调研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高中生了解真实的社会,教师可以基于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自拟主题进行探索,锻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公共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除活动载体以外,教师还可借助网络载体、文化载体、管理载体,这些载体共同承载美育因素和德育因素作用于学生,以更好实现美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

(三)将美育贯穿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始终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的过程,因此不仅仅要从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载体等各个方面入手,将美育融入到思想政治课程之中,还要着眼于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进程,切实做到全方位、全过程地融入美育。

1.教学目标与美育目标相结合

与传统的三维教学目标相比,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法治意识、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因此 ,教师在设定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时,可以将美育目标融入其中。如法治意识核心素养目标要求高中生尊法守法学法用法,自觉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教师在描述教学目标时则可以将“引导学生感受法律尊严,领悟社会美”作为补充的教学目标,美育目标与德育目标兼具,指引整个教学过程。

2.教学过程中融入美育

完整的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和总结新课三个主要环节。在导入新课阶段中,教师可以运用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导入形式,向学生展示与课题相关的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和科学美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讲授新课阶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感受思维之美;在总结新课阶段,拓展延伸课题,激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检验知识,找寻答案。在整体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为学生留出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自主整理资料展开课题研究、以小组为单位整合学习成果等方式,实现学生积极探索美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的效果,深化美育融入效果。

3.建立真美善统一的教学评价反馈机制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整个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診断、反馈调节、激励等功能。教师可以根据有效的综合性教学评价,对整体课程实效性进行探讨和改进。同时在美育融入思想政治课程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结合教学反馈来积极调整丰富教学内容。而要促进美育更好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不仅仅要将“真”和“善”作为评价标准,还应该将“美”也纳入评价体系之中,根据阶段性的教学情况,针对学生的“真”“美”“善”进行教学评价,考察学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能否做到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健康美、勤劳美。这种教学评价反馈机制的应用,不仅能让教师直观感受到在思想政治课程中融入美育的教学效果,更能让学生深刻体会美育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实现有效推动思想政治中融入美育思想的教学目标。

小结

进入新时代,对人才的素养要求越来越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越来越重要。树立学科融合理念,加强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融合,其最终目的都是要培育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要真正实现美育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深度融合,任重而道远,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和不懈

努力。

参考文献

[1]韩震,朱明光主编.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09

[2]胡田庚.新理念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3]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239.

[4]罗爽. 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审美教育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20.

[5]曾秀慧. 高中政治课教学中运用审美教育方法的研究[D].广州大学,2018.

作者简介:潘新(1995—),女,汉族,湖南岳阳市人,学科教学(思政)专业学生,单位: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项目得到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创新型科研项目(硕士一般项目 CX2021164)资助

政治课教学改革论文范文第2篇

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是新时期的社会要求,同时也是基础教育的使命所在。在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政治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政治课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始终贯穿这一主线,把培养品学兼优的学生放在第一位。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世界观通常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世界观不同,表现为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时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不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世界观。当前有中国特色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科学、正确的世界观最具体、最生动、最集中的表现。从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轨迹来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中国人从鸦片战争以来就开始了痛苦的探索。以洪秀全为代表的农民阶级有“人间天国”的构想;康有为、梁启超有君主立宪的资产阶级政体的设想;孙中山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构想。所有这些都遭到了失败,中国共产党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依靠广大工农走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仍然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使中国正在小康之路上向前奔走。因此,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应该坚持的正确的世界观,在教学中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向学生进行灌输。

二、让学生有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人生观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根本看法。主要内容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人生观是人们在人生实践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在家里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对人生问题的看法在许多地方有偏颇,如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比较盛行,衣食无忧,不思进取在他们许多人身上都有体现,对家长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在教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做自立自强的人》时,加强对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方面的教育。首先,要教育学生做到自立。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学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学生上学要家长接送;有的学生值日让家长代劳;有的学生自己穿脏的衣服让家长洗涮,自己的家庭作业要家长三番五次地加以督促等等,这些情况不一而足。所有这些都是学生缺乏自立意识的表现。教育学生要懂得什么是自立?自立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而且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高自立能力的过程。自立作为成长的过程,是学生生活能力的锻炼过程,也是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过程。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做起,锻炼自己的能力,离开家长和教师的呵护,独立自主地去做事,做到不依赖别人。其次,教育学生有自强精神。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气馁,勇于开拓,积极进取。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熔铸的民族精神。古今中外有不少关于自强的例子。牛顿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学习成绩较差,一次他把自己精心制作的风车拿到学校,同学们讥讽他,还打碎了他的风车,从那以后,牛顿变得肯动脑筋,爱学习了,终于成为举世公认的科学巨人。梅兰芳小时候想学戏,别人说他天生不是唱戏的料,他刻苦练习自强不息,终于成为一代宗师。只要我们能战胜自我,超越自我、就能成为强者。

三、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根本看法。每个人都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形成不同的价值取向,追求着各自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倡导的价值观是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了解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集体之中,集体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活动都离不开集体。个体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曾经有一个人问哲学家:“一滴水怎样才能不干?”哲学家回答说:“把它放进大海里去。”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一个道理,个人离不开集体,关爱集体,人人有责。要教育学生自觉地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在学校要维护班集体和学校的荣誉,明白自己时时刻刻地代表班集体和学校的形象。在日常的交往和活动中,做到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互相理解。

四、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中国的综合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在了解这些举世瞩目,众所周知的辉煌成就背后,要让学生了解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我国坚持了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毫不动摇地坚持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地坚持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进一步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所有这些都显示了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引导学生从思想上坚定社会主义不动摇,自觉地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渗透,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但是始终不能放弃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前途一定是光明的。

总之,思想品德课教学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材,我们教师要认真吃透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背后蕴含的知识,加强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他们成长为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编 张景贤)

政治课教学改革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应当在遵循问题情景、因材施教、学生主体和思想导向等原则的基础上精选案例,做好课前准备,积极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总结和评述案例,以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思维品质、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预做准备,循序渐进,并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法;培养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一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采用案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开启思维、培养综合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如今,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得到普遍应用,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它能创设一个宽松的实践情景,把真实的典型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景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可缩短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使学生的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新探索。多年高职思想政治课教学实践证明,运用案例教学法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为保证案例教学的实效,须遵守一定的原则,同时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实现其德育目标。

一、高职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原则

⒈问题情景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教学中创设某种情景,把问题隐藏在“情景”之中,就会引起学生迫不及待的探索兴趣。将生活中的典型事例真实再现或模拟出来,使书本上抽象的内容还原为生动具体、丰富多彩的生活情景,使政治课真正回归生活,让学生身临其境、触景生情,激发学生形象思维,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例如,教学“保护环境”时,首先运用多媒体播放2002年春季我国北方多次受到沙尘暴袭击的纪录片(展示案例),然后提出四个问题:⑴这个案例反映我国目前存在什么问题?⑵北方多次受沙尘暴袭击的原因是什么?⑶你认为国家应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⑷面对这个问题,作为青少年学生的你们应该做些什么?让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讨论后学生提出了很多意料之外的看法和大胆构想,激发了学生积极探索的兴趣,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⒉因材施教原则

在案例教学中,要针对学生思想实际和教学需要选择典型案例,切忌把案例教学当成举例说明去讲案例、分析案例。选择案例,不能离学生思想实际太远,否则,激发不起学生的兴趣,更不会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可先通过交谈、问卷、提问等形式,在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和思想动态的基础上,去选择案例,这样会更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的思想困惑,提高学生思想认识。

⒊学生主体原则

案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案例教学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选择案例要典型,不能过多,案例过多,课堂就成了故事会,对应该掌握的观点、原理没法去思考、把握。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和实践者。例如,为了弄清“价值规律的作用”,我先从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经济现象入手,选用“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争霸赛”案例,然后向学生提出四个问题:⑴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竞争主要采用什么手段?⑵对价格战你有什么看法?⑶假如你是可口可乐公司老板,将制定怎样的发展战略?⑷激烈的竞争会导致什么结果?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质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兴趣很浓,争先恐后发言。有的学生说应从自身着手,提高劳动生产率,引进高科技人才,改进生产技术;有的说应加大广告宣传力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等等。然后教师做出总结,把学生思想引导到教学主题——價值规律的作用上。成功地将学生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探索,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也有效防止了浅尝辄止的弊端。

⒋思想导向原则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修养课,其根本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而具有鲜明的思想导向性。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所带来的利益分化和价值观多元化的今天,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导向性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学中必须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选择的案例在体现科学性的同时,更应注意思想性,多弘扬正气讴歌正义,慎用、少用揭露社会阴暗面、丑恶面的案例,既要通过案例“育智”,更要通过案例“育德”育心。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大谈特谈社会阴暗面和消极腐败现象,而学生判断是非、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容易产生错觉,认为党和政府已丧失了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治国的能力,使学生思想上产生迷惑和动摇,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案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⒈精选案例,提升生活品质

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案例的选择决定着案例教学的成败。恰当的案例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反之,则可能使学生误入歧途。因此,精选案例是前提,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所选案例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⑴具有真实性。案例要源于生活,最好是学生身边的事情,尽可能贴近社会现实和学生实际,并体现政治课特点。如在学习《生活与哲学》部分,我列举了班内、校内自尊、自信、自强同学的感人事例,使学生感到榜样就在身边,并不是高不可攀、无法赶超,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做到。这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⑵具有相关性。案例必须与教学内容有内在的联系,能说明相关原理,充分体现案例为教学服务。⑶具有针对性。所选案例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想状况,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增强教育教学效果。⑷具有开放性。可站在不同角度加以审视,留给学生广阔的思考空间,以便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⑸具有教育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故应选择对学生有教育意义的案例,以提升学生的生活品质。

⒉做好课前准备,提升教学效益

案例教学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和学生都要做好课前准备。首先,教师应吃透案例。教师应查阅与案例有关的材料,掌握案例的背景知识,对学生可能提出的各种问题有充分思想准备。其次,应搞好课堂设计。如案例呈现方式,确立案例的焦点和争论主题,做好案例分析的预测等。再次,应向学生布置预习内容,发放案例材料。作为学生,应做好课前复习和预习,认真阅读案例材料,并对案例进行分析、思考,归纳讨论要点或发言提纲,以提升教学的实效性。

⒊积极引导课堂分析、讨论,提升思维品质

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的中心环节。学生是课堂分析、讨论的主体,同时教师要发挥启发和引导作用。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由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发言,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触及敏感问题,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其次,要启发学生围绕中心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和想法要给予充分肯定和必要补充,对于讨论中出现的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要及时纠正和引导,从而把讨论引导到正确轨道上。再次,要把学生从对案例本身的讨论引导到一般问题的讨论,进而把讨论引向深入。最后,教师要发挥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主持讨论、辩论,维护课堂秩序,使案例教学有序进行,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⒋总结评述,提升心理品质

对案例进行点评与总结,是案例教学的落脚点。画龙点睛,切中要害的点评与总结,不仅使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得到及时修正,而且能够通过案例提升理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学会观察、分析问题的正确方法。⑴教师应当及时总结归纳学生争论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明确点评总结要点。⑵重点分析学生争论较大的疑点问题,对敏感问题,教师应认真分析解答,不应回避。⑶在点评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本案例所反映的主题思想和基本原理,进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⒌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提升综合素质

组织课后论文撰写是案例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它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而且还可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组织语言、书面表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论文的主要形式是学习心得或分析报告,观点的综述与评析,自己认识的改变與提高,案例分析思路与方法等内容。论文要求主题明确、言简意赅、逻辑严密。

三、思想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⒈循序渐进,逐步展开

思想政治课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实效性,但不能操之过急。一是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束缚和影响,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讲解,死记硬背照搬套用的习惯,转变观念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二是案例教学对案例要求高,而教材建设和案例建设需要一个长期努力地过程;三是案例教学对教师素质要求高,不仅需要教师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且需要教师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和高超的教学艺术。教师素质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因此,不能操之过急,应循序渐进,逐步展开,不断总结经验,稳步推进。

⒉做好规划,有计划进行

为防止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保案例教学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应制定好案例教学规划。如本学期安排几次案例教学活动,在哪一课开展,选择什么案例,如何实施这次案例教学等,都要做周密细致的安排。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应根据教学的进展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适时地对教学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

⒊配合其他方法,互相取长补短

教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活动,特别是学习主体具有复杂性、差异性、多变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之达到最佳组合。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可把讲授法、社会调查、现场观摩、自学指导等多种教学方式综合运用,互相配合,取长补短,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由于案例教学强调学生从案例中悟出道理,易于学生接受,有效地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僵化和生硬,避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立和抵触,有效促进了由“苦学”到“乐学”、有“厌学”到“愿学”、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在润物无声中叩响学生心灵的琴弦,给学生以人生启迪,实现了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⑴赵春宇《让案例教学闪耀德育智慧》,2008年第6期《思想政治课教学》。

⑵孙爱霞,冯宪书《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2008年第7期《思想政治课教学》。

⑶张光忠,《浅谈案例教学法在政治新课改中的应用》,江苏教育学会2006年会论文集。

⑷秦抗抗,《浅谈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的运用》,2006年第4期《高等教育研究》。

⑸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政治课教学改革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目前,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职业中学在政治课堂的德育教育工作目标和重心已逐步转变为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增强政治德育教学课堂的活力,从而促进和推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本文就职业中学政治课堂开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讨论,并就如何提高我国目前职业中学政治课堂中的德育教育的水平和成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期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职业中学德育教育的长效、和谐发展。

【关键词】职业中学 政治课堂 德育教育

在我国职业中学的教学课程当中,政治课堂中的德育教育是整个职中教学活动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职业中学就读的学生没有普通高中学生那样的会考和高考的学习压力,因此,其思想政治教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体现的意义和作用就更加的明显了。职业中学的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专长的建设型人才,学生毕业之后是面临社会就业的。

一、职业中学政治课堂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当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知识大爆炸的时代,同时,它也是一个民主开放程度越来越广泛的时代。社会发展对人们的要求就是要具有更多的协作精神、创新精神以及更强的法律意识。因此,作为毕业后直接面向社会的职业中学的学生来说,他们的思想品质如何将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党和国家未来的命运和前途。因此,在职业中学的政治课堂教学中加强德育教育,将德育教育面向社会,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协作精神、参与精神以及挑战精神,从而将职中学生培养成能够担负时代重任的现代化的人才。

(二)是当前职中学校实际情况的需要

由于中职学校的招生范围广泛,入校门槛较低,因此学生在文化素质、知识水平、社会经历等方面都要比普通高中学生复杂,并且大部分学生的初中政治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习惯没有得到良好的养成,这就使得学生在素质方面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生活散漫,对自我的要求不严,常常出现迟到早退、打架斗殴、外出上网等违纪行为,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和巨大压力。因而,职中学校要在政治教学当中加强对学生德育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从而充分发挥政治课德育教育的作用,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做事,进而在社会工作中能成为对国家和社会发展有用的人才。

(三)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目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不断改革和深入,年轻一代对于义利金钱等问题的看法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竞争意识、平等意识、效率意识、成就意识等现代的思维意识正逐步的形成。与此同时,随着国内社会价值化、市场化行为的泛滥,其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腐朽的不良思想也在年轻一代学生当中蔓延开来,对职中学校的教育工作以及整个社会风气带来了极为严重的危害。鉴于此,职中学校要积极的在政治课堂上加强对学生德育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帮助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坚持集体利益大于个人利益,当个人利益同国家和集团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利益必须服从于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的思想观念;积极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团队精神,使学生逐步形成义利统一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从而帮助学生克服腐朽思想,真正成为适应当代国家社会发展的建设人才。

二、提高职业中学政治课堂德育教育的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正确思想的树立

1.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在荣辱观念方面的教育。职业中学的政治教师要将“八荣八耻”等正确的荣辱观念融入日常的政治课堂教学当中去,使教师能够在结合政治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渗透荣辱观的内容,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时,能够接受荣辱观教育。

2.政治教师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学资源的优势,开办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内容的政治讨论课,举行专题的讲座,从而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德育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当中去。

3.教师还必须要加强学生在德育教育方面的社会实践,通过实践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道德思想,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的抵制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社会思想的侵蚀。例如,学校可以同所在社区进行联合,开展定期的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等活动。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的认识社会,帮助净化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进而提高政治课堂的德育教育成效。

(二)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积极的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在政治课堂的德育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贯彻活动为载体、关爱唱主角、说教当配角的教学方针,改变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同时,要本着课堂形式多样性、学生评价综合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开展学生乐于参与和接受的德育教学实践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充分的发挥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创造精神和团队精神。教师要重视关注学生在德育教育中的情感需求和状态、体验情况,时刻注意学生的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引导学生以自身情况为对照进行教材案例、话题的分析和讨论,鼓励、关爱和点拨学生,为学生创造积极和谐的德育教育活动氛围和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政治德育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真正积极自主的参与到政治德育教学活动互动中来,使学生的德育知识活学活用,政治德育课堂教学焕发新的生机。

(三) 教师要以身立教,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限的。对于当前职业中学政治课堂中的德育教育工作来说,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要引入“榜样”的概念,即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积极成为德育教育中学生的优秀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此外,通过教师的以身立教,还能够将抽象的到二维理论转变为现实世界的行为,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的什么是道德品质,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受到教师身上良好的道德素养的影响,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成效。

其次在实施职中政治课堂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将整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结合起来,即,共性问题要从整体提上来讨论、解决,个别问题则要落实到个人,通过谈话等形式来解决,避免出现小题大做的情况。此外,还要切实的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有心理问题的同学或者家庭贫困的同学等,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及时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结合时政热点深入社会生活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做到知行合一

德育教育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它的内容来源于实际的社会生活。因此,教师在进行政治课堂的德育教学时,要勇于打破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限制,将课堂知识与当前社会生活结合统一起来,组织学生对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进行演讲、征文、社会调查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正确的认识和解决社会中的一些问题和现象,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提高德育教育效率的目的。

结语

职中政治德育教育是树立学生自我生存发展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未来工作生活中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新课改下,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和模式,提高学生的政治实践能力,从而提高政治课堂德育教育的效率和成效。

【参考文献】

[1]沙树明. 中职政治课德育教育的有效教学策略[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1(06).

[2]刘爱梅. 中职德育教育全面渗透成功教育分析[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3]陈芝. 略论发挥中专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意义和途径[J]. 职业技术,2010(11).

[4]王晓. 提高高职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有效途径[J].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教通讯),2008(04).

[5]李秀英. 试论新时期中职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 科技信息,2012(03).

[6]刘利娜. 职业高中政治课德育功能缺失探析[D].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师范大学,2001(23).

[7]陆小玲,李天兰. 厚德于心,善于行——谈新形势下的中职德育教育[J]. 职业,2012(14).

[8]罗伟林. 浅析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中职德育教育[J]. 教育教学论坛,2010(15).

政治课教学改革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也是学校进行思想政治教学活动最为基础的媒介。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表达能帮助教师顺利完成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实现知情信意行的统一。通过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艺术的研究,希望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达到授道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语言艺术

一、教学语言艺术的含义及功能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语言艺术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主体为了能有效地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在语法规范、修辞妥帖、语句符合逻辑的基础上,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和传播场合的特点,选择使用的富有创造性的语言手段和灵活、独特、恰当的语言方式表达思想感情的技巧。课堂语言艺术有重要的功能:激发受教育者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课的实效;促进受教育者形成高尚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语言艺术的要求

1.科学得体

教学过程中对重要概念、基本原理的阐述要科学、准确。教学语言也要做到真实得体,做到不虚夸,要公正。正如培根所言:“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多次不公平的举动为祸尤烈,因为不公平的举动破坏的是水流,而不公平的判决则毁坏了水源。”在教学中,老师就是评判官,他们的言行对学生影响重大,故应该做到科学得体。

2.情感真挚

《庄子·渔夫篇》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经不诚,不能动人。”教师在教学时,要感人、动人,打开学生的心扉,语言应该情感真挚,流露出自己内心的真情,并注意学生的情感变化,并作出适当的调整,达到教学目的。既要注重坦诚,又要注意分寸,通过真情传道解惑。

3.幽默智趣

古代杰出教育家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觉得思想政治课有趣,关键在于教师幽默智趣,化枯燥为风趣,并得到哲理性的启迪。“幽默”拉丁文的原意是起润滑作用的液体。在教学交往中运用诙谐的幽默,能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既让学生心情愉悦,又让学生在快乐中获得启迪。好的语言能拉近师生的关系,增强老师的吸引力,提高教学实效。

4.通俗简洁

列宁说过:“应当善于运用简单、明了、群众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话,应当坚决抛弃晦涩难懂的术语和外表的字眼,抛弃记得烂熟的、现成的但是群众还不懂的、还不熟悉的口号、决议和结论。在解释社会主义问题和目前俄国革命时,不要讲空话,不要空喊,而要善于运用掌握的事实和数字。”教书也同样要用简洁通俗的语言,让学生轻松易懂。

三、提高教师语言艺术的途径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非下苦功不可。”要把思想政治课上好,教师一定下苦功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自我、锻炼自我。

1.坚定立场,提高思想修养

坚定的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基石,它对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语言表达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尤其要保证政治立场坚定,思想道德高尚。在政治上要严守政治纪律,在思想道德上要净化心灵、胸怀坦荡、爱岗敬业、诚信友善。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2.拓宽知识,提高理论修养

丰富的知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语言艺术的保证。俗话说,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拥有一桶水。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有内容的语言才具有感染力、说服力,才能使语言有相声的幽默、小说的形象、戏剧的冲突、朗诵诗的激情,从而感染、触动学生。这是教师专业水平的体现,也是专业素质的要求。

3.收集素材,增强言语能力

俄国文艺批评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深刻指出:“思绪不清,则语言不明。”言语表达能力提高需要教师厚积薄发、博采众长,加强日常知识素材的积累。其次,要提升言语表达能力。言语表达要恰当地运用情感,掌握课堂应变技巧并运用适当的幽默。德国学者海因兹·雷曼指出:“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适当的幽默能让课堂气氛活跃,激发学生兴趣。

4.积累经验,增强实践能力

有的学者指出“在当前的学校德育中,教育往往满足于单纯的特定价值准则传递,停留在道德知识ABC的宣讲和伦理谈话上”。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不要按部就班,要勇于突破自我,敢于尝试新方法,积累新经验,提升教学技能。

俄罗斯著名学者季米良捷夫说过:“教师不是传声筒,把书本的东西传达出来;也不是照相机,把现实复写下来,而是艺术家和创造者。”思想政治课教师应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打造轻松快乐的课堂。

参考文献:

[1][英]佛兰西斯·培根.培根论文集[C].水天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单振涛.学校德育的功利化倾向及其成因分析[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04).

编辑 张珍珍

政治课教学改革论文范文第6篇

一、 什么是成就感

成就感是指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一个有成就感的人做任何事情都会充满干劲,使人的潜能很好地发挥出来,这样就能高效率完成某种任务。

二、初中生的心理特点

1.对困难的处理能力不足

初中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往往会缩手缩脚,不敢直接面对,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在面对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时,一方面不知道如何是好,不敢或者是不愿意请教老师;另一方面是逆反心理在作怪,总觉得自己可以独立解决一些问题。然而由于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足,往往会把事情弄得更糟,使自己陷入困境。

2.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初中生還存在一些稚气,在人际交往时往往不够成熟,这就导致了他们在交往中容易与他人发生矛盾。他们不懂得考虑他人的感受,一味的自以为是,结果只会远离集体成为边缘人。

3.放纵心理

初中生自律性不强,不能够自行控制自己的行为,结果导致上课讲话、玩其他事物、打闹等现象,对待清洁卫生也不上心,集体荣誉感不强,更有甚者会出现考试作弊现象。

三、初中政治学科的特点

初中政治学科包括人文性、语言性、针对性、实用性等特点。初中生正确的价值观,很重要的途径就是通过政治课来树立和养成的。如果学生不爱上政治课,那么这将对学生的学习和个人的成长非常不利。初中政治课包括初中生心理和生理的发展、基本法律知识、基本国情和体制等几大板块,可见,学好政治课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对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导向作用。

四、运用成就感教学

1.传统教学

纵观我们当前的政治课教学,大多还是延续了过去的“填鸭式”传统教学,枯燥、难以理解的概念和知识点都是通过反复记忆的方式来加以掌握的。这样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收效也就不大。

2.成就感教学

成就感教学能促使学生对本科目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学好本科目的愿望,进而发挥自己的潜能,更加高效地学习,从而推动各个学科的学习;也有利于学生产生正面的思想,保持积极的心态,对待事情从容而客观,能用客观而积极的态度对待同学。这样的状态,很容易接受教师的引导,从而朝正确的方向发展。

3.成就感教学的实施

(1)教师的素质

教师,毋庸置疑就是教学的主导者。实施成就感教学的教师,应该摒弃以往“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充分注意到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没有主体参与的课堂是不合理的课堂。所以教师要培养自己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力,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教学水平。

(2)实施方法

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适当引用一些身边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能感受到课堂原来离自己不远,就在自己的身边。有了活生生的例子,学生才会觉得这门课有意思,才会想学、想听,从而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其次,教师在上课和评讲练习时,要有目的地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比如,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让学生列举类似的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例,而且刚开始的时候不要太难,要让学生一提到这个知识点就会有很多话想说。对要提问的学生教师也要心中有数,这就要求教师对本班学生有一定的了解,要让问题的本身尽可能的符合被提问者的性格、经历等。刚开始学生可能还不大敢于表达,教师要给予他们鼓励,渐渐的情况会好转。这样的教学,学生会感觉到教师的关注和鼓励,自己也能在同学面前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成就感。这种正能量对于初中生来说是巨大的。在评讲练习的时候,练习中简单的问题,尽量让成绩较差和比较内向的学生回答。如果他们做不出来,就给他们一点时间思考,这样应该也能做出来。还有在提问了某个学生后,可以适当叫全班学生举手选择。比如,某学生选择了B选项,很明显是正确的,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选A的同学请举手……选B的同学请举手……”这样差不多全班学生在选择B选项的时候都会举手,而之前回答问题的那位学生就会产生一种成就感,从而会更加喜欢课堂。教师要经常在课堂上表扬学生,让学生感觉到学习的快乐,从而产生正能量。

五、结语

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是一种让学生发挥自身潜力的好方法,有利于实现高效教学。

(责任编辑 袁 妮)

上一篇:多媒体运用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科学动力学范式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