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压力范文

2024-02-14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压力范文第1篇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即选取浙江省六所高校350名青年教师 (教龄三至五年) , 发放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 收回有效问卷320份, 其中男191人, 女129人, 专职教师208人, 行政及辅导员112人。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根据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所编制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压力反应的调查》问卷和克拉克编制的教师职业压力因素问卷, 通过运用汗斯·塞利 (Hans.selye) 的压力与适应理论研究分析, 初步形成一个《高校教师工作压力量表》。共计30个项目, 包括7个分量表, 采用李克特4点计分, 1=没有压力, 2=轻度压力, 3=中度压力, 4=严重压力。经过预调查和修订考核, 该量表的Ch 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1, 结构效度 (采用因子分析) 为0.89, 符合量表的编制要求。

问卷实行无记名填写方式,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编号、录入, 采用SPSS 1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强度描述

由表1可见, 大学教师工作压力强度平均数远远高于理论中值。从社会因素、学校管理及制度、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因素、学生因素等几个分量表测得的平均分数也都高于理论中值。说明, 高校教师在上述五个方面所承受的压力强度平均来看是比较高的。

2.2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的性别差异

由表2可以看出, 男性的压力显著大于女性。首先这是由男女的性别角色所决定的, 男性对来自社会因素方面的压力反应较大。目前社会基本上男女的分工是“男主外, 女主内”。男性一般在工作上承担更多的责任, 而女性则在家庭方面承担更多的义务。另外, 人们一般鼓励男性去发展一种高成就和竞争的倾向, 成功和地位变成男性角色的基础, 在成就上的激烈竞争使得男性有更大的压力。而女性则比男性多了一份可以依赖对方的想法, 所以女性工作上的压力和负担就相对小于男性。这和以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也和人们的平常认识相吻合。

3 青年教师压力管理策略

3.1 青年教师自我压力管理策略

对于个体来说, 首要要正视压力, 认清它的来源, 提高自我认识水平, 充分认识到职业压力对自身的积极和消极作用, 使消极影响转变成积极因素。其次要学会压力缓解的方式, 比如松弛技术、情绪调节技术等。再次是要了解自我, 完善自我。在实践的过程中更要在发现问题以后尽快的改进和完善自我, 同时要在专业领域和个人素养等方面通过不断学习来提供, 一方面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 努力成为教学科研的能手, 为自己的今后发展顺利铺路, 同时顺应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成为名副其实的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 又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双师型”人员, 保持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

注:*P<0.05;**P<0.01

3.2 改进学校管理, 扩大教师工作环境及“心理空间”

首先, 作为学校管理层面, 应当认识到学校管理是产生青年教师压力的重要压力源, 因此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工作环境, 给年轻教师一个较大的心理空间, 实行弹性管理。其次针对青年教师中的主要职业压力, 学校应提供在职进修和教育培训的机会, 让青年教师在个人自我完善的过程中提高学历和教学水平, 帮助其更快的适应高校的生活环境和节奏, 使其能尽快完成转型, 成为教学、研究的能手, 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排头兵和尖刀手。

3.3 高校应当实施教师心理援助计划

面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面临的职业压力, 结合各个层面教师的职业压力, 高校应学习企业引入教师心理援助计划, 主要通过压力评估、组织改变、宣传推广、教育培训、压力咨询等几项内容, 来实现:第一是针对造成问题的外部压力源本身去处理即减少或消除不适当的管理和环境因素第二是处理压力所造成的反应, 即情绪、行为及生理等方面症状的缓解和疏导;第三改变个体自身的弱点, 即改变不合理的信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

摘要:本文重点调查和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职业压力程度及来源, 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 探讨适合高校青年教师舒缓职业压力的方法, 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适应能力, 促进高校教师队伍整体水平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高校,教师,职业压力,压力管理

参考文献

[1] 鲁小彬.大学教师心理压力和困惑的调查与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 2005, 3 (4) :48~52.

[2] 蓝秀华.教师的职业压力和职业倦怠[J].教育管理, 2003 (5) :23~25.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压力范文第2篇

时间:2007-11-23 17:43:0 本论文转载于论文天下:http:///shxw/qt/t20040519_2152.htm 24.赵延东,《再就业中的社会资本:效用与局限》,《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4期。

25.赵延东,王奋宇,《城乡流动人口的经济地位获得及决定因素》,《中国人口科学》,2002年第4期。

26.卜长莉著. 社会资本与社会和谐.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02 27.白玥,卢祖洵. 社会资本与社会医学新发展观. 中华预防医学会第八次社会医学学术年会

论文汇编:276-279

28.蔡海荣,杨廷忠. 技术专家治国论话语和学术失范. 自然辨证法通讯,2003.2

29.孙立平著.失衡——断裂社会的运作逻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北京,2005:261-262 30.[美]林南著/ 俞弘强译 社会网络与地位获得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3年第2期

31.Rose,J;Jones,F;Fletche,B.C.The impact of a stress management program on stuff well-being and performance at work. Work and Stress,1998, 12(12):112-124. 32.Siegler,IC. Promoting health and minimizing stress in mid

life. In: Lachman,M.E; James J.B(Ed).Multiple paths of midlife development. Chicago, IL, USA: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7,243-255

33.郝振君. 试析当前教师的生存状态及其调适. 美中教育评论 2005,2(4):16-20 34.刘志成.论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及其化解.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5(4):69-71 35.Smith TW, Limon JP, Gallo LC, Ngu LQ. Interpersonal control and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goals, behavioral expression,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sex.J Pers Soc Psychol. 1996,70(5):1012-24.

36.Lepore SJ. Cynicism, social support, and cardiovascular reactivity. Health Psychology. 1995, 14:210–216. 37.The ABCs of Managing Teacher Stress http://educating-nm.coe.unm.edu/2003Fall/teacher-stress/ABCs%20of%20Teacher%20Stress.pdf 38.Austin V, Shah S, Muncer S. Teacher stress and coping strategies used to reduce stress. Occup Ther Int. 2005;12(2):63-80.

39.候玉华.某中专教师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中国校医,2004,18(6):335-336 40.王金道,SCL-90和SRHMS对教师心理健康评定结果的比较研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4,12(3):304-306 41.Cohen S,Kamarck T,Mermelstein R. A global measure of perceived stress.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 1983,24:385-396

42.杨廷忠.社会转型中城市人群心理压力研究.中华流行病学,2003,23(6):473-475 43.Jarvis, M. Teacher Stress: A critical review of recent finding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Stress News. Retrieved March 10, 2003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压力范文第3篇

民办高校中的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和骨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其发展也受着各种条件的制约,通过对民办教师现状分析,进一步从师德教育、发展培训、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的培养机制。

\"进一步确定教学中心地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教学行为,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是民办高校初期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师资队伍建设是整体队伍建设的核心和重中之重。在民办高校中青年教师占了绝大多数,所以青年教师培养机制研究,是民办高校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分析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现状并探索培养机制,对于促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推动民办高校跨越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现状

对大多数的民办高校来说,年轻教师都占据着师资队伍的绝大多数,很多都是直接从高校毕业即踏上教师岗位,据调查显示民办高校教师队伍中年龄在40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占到了70%以上,青年教师对教师职业缺少认识,缺乏经验,心理上极不稳定,对职业发展容易产生动摇,存在诸多问题:

师德教育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民办学校的爬坡发展阶段,引进的大批中青年教师,占到了教师总数的绝大多数,这支年轻队伍充满活力,激情澎湃,为民办的教育事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学校的教学工作扛起了大梁,发挥了主力军的作用。总体上,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状况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绝大多数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能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这支青年教师队伍普遍地存在着教学阅历短、经验欠缺,基础或专业知识面不够宽泛的缺陷。尤其是个别青年教师在师德方面还存在诸如敬业精神缺乏、育人意识不强、身教作用较差、协作观念欠缺等现象,出现了某种程度的人文道德滑坡,有的甚至还比较严重,从而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师资队伍能力、结构、数量尚不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学历、职称和年龄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矛盾,教师队伍还存在非常严重的结构性缺陷,笔者了解多加民办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学历层次偏低,本科学历的青年教师占自有教师总数的近一半,显然不符合高校教师队伍的水平和标准。二是年龄结构失衡,多数学校教师队伍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点,年轻教师多,反聘离退休的老教师多,是典型的“老少”型师资队伍,中年的、年富力强的专家或学术带头人少,承上启下的中年骨干教师紧缺,师资队伍新老交替任务非常繁重;三是职称结构失衡,高级职称数量偏少,而年轻的主要是讲师及以下职称,几近断层是队伍建设的最大缺陷;四是专业结构不合理,部分专业人才紧缺,个别学科高级人才奇缺。

青年教师的发展,受到各种环境的制约。一是一些民办高校通常不稳定、无保障、待遇低。所以, 有些青年教师把在民办高校工作看作是自己职业生涯中的一个跳板,不安心工作,一旦找到更加合适的工作或者有机会继续深造,就一走了之。这种思想上的不稳定往往会影响其他教师,并降低教学质量;二是青年教师想坚守民办高校教师岗位又找不到合适的自我提高、自我发展的途径。如何帮助青年教师更快更好的自我发展,是一个十分现实又十分紧迫的课题,应该引起所有民办高校的高度重视,并努力探求科学的解决办法。三是目前绝大多数民办高校的学术研究氛围不浓,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科研激励措施不得力,同时民办高校的教师往往身兼数职,这无疑加大了教师教学的工作量。而青年教师又背负着来自社会和生活的巨大压力,为了多挣钱养家糊口,只能多上课,没有时间和精力搞科研。该文原载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主办的《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杂志http://www.ems86.com总第565期2014年第33期-----转载须注名来源这些都使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无法得以提高,使得科研呈现有数量轻质量的现象,影响到民办高校教师的知识更新,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制约着学校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所以民辦高校必须重视对青年教师的教育、培训和使用,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成长的良好环境和条件,形成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和个人进步的机制,让青年教师看到职业发展的巨大空间和希望,增加他们在工作中的动力,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自身潜能,促进他们迅速健康成长,让他们从工作中体会到自我实现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使个人自我发展与学校发展同步,最终达到学校与个人共同发展的目的。

二、青年教师培养的途径与模式

以德为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教师是一个神圣的职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首先是先学做人,后学做师,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要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就要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学校要逐步完善并修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师德规范,将其纳入教师培训计划,每个新学年对新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并对整个教师队伍进行分期轮流培训,不断探索增添师德典型和警示教育的培训内容,并将“师德师风”一票否决纳入对其年终考评的内容当中。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加大各项培训力度。加大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通过多种方式,走出去或请进来,将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学历补偿与素质提高相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实施中青年教师职业生涯发展支持计划,根据各学科群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教师自身发展需要,建立教师职业生涯支持体系,构建学位教育、技能培训、高层次研究等多位一体的培训制度。对中青年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予以早规划、早指导、早培养,借助个人职业心理分析,结合个人科学素养、创新素质和学术交流能力等,建立有针对性的职业方案和个性化事业发展支持计划,实现聘期内的过程跟踪、培养机制。

继续完善新教师导师培养责任制。围绕提升新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完善政策与考核体系。坚持开展岗前培训,学科带头人等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充分发挥骨干教师、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由各二级学院负责人选派导师,重点对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环节进行指导,加快青年教师成长。

實施实践进修,能力提升计划。根据各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为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新一代专业人才,鼓励各二级学院结合建设需要,在相关实习实训基地设立教师实践基地,每年利用寒暑假有组织有计划的选派40岁以下青年教师参加顶岗实习或实践能力培训,使之在培训中获取新讯息、了解新需求、把握新方向,提升专业实践能力。

采取多种途径,改善青年教师的学历结构。加快提高青年教师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学校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为青年教师的进修提供条件和帮助,鼓励他们报考硕士或博士。作为校方还要关心在读硕、博研究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学成回校,要及时兑现有关待遇和奖励。根据学科建设的需要,在不影响教学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有针对性地分批选送青年教师进行单科进修;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时间,参加有关学术会议,开阔眼界,拓宽知识面。为青年教师的成长创造有利环境,使之成为学校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凸现办学特色、树立学校信誉的中坚力量。继续完善并实施教师其他培养和选拔计划。

设立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发展基金,鼓励青年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科研是提高青年教师素养的\"源头活水\"。要强化青年教师的科研意识,营造浓厚的科研氛围。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参与、潜心钻研,同时教师搞科研要做到学科分类,术业专攻,每学年至少写好一篇专业学术性科研论文,学校定期组织学术沙龙、交流评比;并设立\"优秀论文奖\",激发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积极性。

完善评价体系,改进和细化教师师德和教学效果考核。将师德、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并作为师德评价、职称晋升和评优的重要依据。完善师德、教学能力量化考核办法,坚决地引入优胜劣汰机制,结合教学科研日常管理和教师年度考核,聘期考核对其相形见绌,师德和能力不符合要求标准的予以转岗或淘汰解聘,使教师队伍呈现良性互动和生机勃勃的良好局面,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发挥中坚力量。

关于民办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问题,是一个始终困扰着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培养和建设数量足够、结构合理、质量合格、相对稳定的青年教师队伍是民办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在当前形势下,要充分发挥民办高校在人才培养、知识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优势和作用,必须深刻认识和分析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一些实际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

(作者单位:1.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人事处;2.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人事处商学院)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压力范文第4篇

【摘 要】高校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生力军,有关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历来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科学认识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发展困境,以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来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增强党建实效性,有利于坚定青年教师的理想信念、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责任感、培养青年教师的道德情操、提高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整体水平、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要求、推进“双一流”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關键词】高校基层党建;青年教师;创新实干型组织

1 高校青年教师群体的重要性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力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竞争,是教育竞争。青年教师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主力军,深受国家重视。2015年,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部署规划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方案中明确提出建设任务,其中首要任务是建设一流师资队伍。方案指出,“遵循教师成长发展规律,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优化中青年教师成长发展、脱颖而出的制度环境,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团队,增强人才队伍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优秀教师队伍。”可见,只有提高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政治素质,才能实现我国教育事业的战略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青年教师人数不断增加,约占总数的71%[1]。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的储备,是高校教师的主体,承担大量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直接关系高校的教学质量优劣和学生精神状态的好坏。如果高校追求蒸蒸日上的办学成就,必须激发青年教师的能动性,发挥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增强青年教师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否则,高校的办学质量和人才培养将距离“双一流”的要求越来越远。

青年教师是高校教育教学主力军,相比老教师群体,他们与学生年龄差距小,更容易建立有效的沟通互动关系,是联系学生最紧密、影响学生最直接的群体。高校青年教师肩负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重要使命,既是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要对象,又是这项工作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处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其言行和价值观直接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

2 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困境

2.1 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获取有益支持资源有限

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是高校青年教师工作职责所在。一位教师要想在讲台上站得住脚,必须赢得学生对其教学水平的认可,若没有足够的科研能力,不能将研究转为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则沦为喊口号的空谈。高校青年教师的主要精力和时间都分配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作为一名青年教师,仅仅满足于成为一名学生认可的教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努力充实自己,才能为教学辅助更多先进内容和方法,才能既满足自身需要也实现学生需要。在这种繁重的工作压力下,需要为青年教师提供有益支持的工作生态环境。

2.1.1 缺少专门的教学辅助中心

当前高校普遍设置教学事务管理部门,主要职能是监督教师遵守上课纪律,督促教师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负责教师授课考核评价。而新入职的青年教师面临适应教学环境、身份转换等工作难题,高校没有专门的中心及完善机制为其提供帮助,进行新人入职培训,辅助青年教师尽快站稳讲台。另一部分已经适应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需要不断提高教学技巧和方法,积累教学经验,而高校并没有搭建相应平台帮助教师交流工作心得。

2.1.2 教学激励机制单一

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大促进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强大的教学动力。青年教师是需要得到认同的群体,其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于工作,恰当的激励将令其充满斗志。高校可以设置多种奖励措施,表彰教学上表现优秀的青年教师,促进教学的发展。

2.2 经济收入低且压力大

2018年麦克思大学教师生存状况研究显示,大学教师周均工作48小时,按照每周5个工作日计算,日均工作时长近10小时。八成以上大学教师对月收入不满意。超三成教师三年零加薪。调查结果显示,88%的大学教师感到工作带来“中重度压力”,其中,“科研或论文发表要求”成为最主要的压力来源,排在第二和第三的原因为“学校的制度和官僚主义”和“工作量”[2]。

2.3 政治学习动力不足,效果欠佳

青年教师具有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们观注社会,关心人民,具有家国情怀。各级党组织搭建政治学习平台,目的是为教师党员提供思想建设渠道,凝聚其建校爱国的奋斗力量,号召其将工作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时代洪流。但是,政治理论学习内容枯燥、流于形式,唱高调、讲空话多,理论学习与工作实际和思想实际脱节,并且学习形式单一,多重于理论灌输[3],致使青年教师在政治学习中出现热情欠缺,动力不足的现象,并且使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效性大打折扣。

3 加强高校青年教师的党组织建设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保障的一线战斗堡垒,承担着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前进的重要任务。青年教师党员是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攻坚力量,只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党组织对青年教师的领导力、凝聚力和号召力。

3.1 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

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青年教师的政治建设工作时,要着力围绕青年教师在教学能力、科研水平和政治水平存在的实际问题,以此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思想政治工作与青年教师事业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不仅为青年教师在思想上释疑解惑,更能成为其教育事业的坚定后盾,助力青年教师在讲台上站稳,在学术上扎实精进,在职业道德上为人师表,高风亮节。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党组织生活会上进行政治学习后,可以安排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党员教师和青年党员教师进行交流,为新入职青年教师传授教学心得,指导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搭建帮扶机制。此外,通过跨专业的基层党组织合作,促进青年教师和跨学科教师的交流和合作,拓展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视野,切实增强青年教师对高校的归属感。此外,还要健全党内帮扶和关怀机制,从生活上关爱青年教师,使其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3.2 坚持党的政治建设,忠诚于党的领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突出强调,“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这是我们当前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要非常注意的一个根本要求,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中之重。因为我们党是一个先进的政治组织,作为一个先进的政治组织,当然首先要体现其政治功能。

3.2.1 坚持党的领导,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坚持从严治党。”习近平總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强调:“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这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教育现代化的方向和目标”[4]。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对青年教师进行政治教育时,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全面领导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办学方向,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筑牢青年教师的思想根基。

3.2.2 坚定政治信仰,勇担时代重任

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内容是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迎接时代挑战,勇担时代重任。只有理论清醒,政治信仰才能坚定。高校基层党组织思想教育要从深,即学习教育、学习实践的层次要深、内涵要深,以求融入血液,入脑入心,杜绝思想理论学习的表面化、形式化。一方面要深入理论学习,弄清楚为什么马克思主义可以,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行,要防止走过场式的浅尝辄止、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差不多主义”。另一方面,注重实干,理论联系实际,时刻牢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优势,邀请思政课教师或专家宣讲团定期举办党的理论、政策等知识的讲座,聚焦舆论焦点,解答时政热点,为青年教师党员提供与专家权威对话的机会,以厘清青年教师的思想误区,提高其对政治学习准确性的理解,坚定其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信仰。

3.2.3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青年教师成为“四有”教师

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强调,“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师德师风是教师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和职业风貌,是教师价值追求的具体体现,是高校精神面貌的折射。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全国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教师。高校基层党组织引领青年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时,要明确师风师德建设目标,并坚持“四个统一”,即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

一方面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该将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常态化,设立师德师风评价机制,将师德师风考核纳入教师评比,对具有优秀师德师风的党员给予奖励和荣誉。另一方面,着眼于身边的榜样力量,让青年教师近距离感受具有优秀师德师风教师的高尚品格,在实干中提高师德师风建设。鲁迅美术学院陆国斌老师是辽宁省道德模范,其先进事迹感动了每一位同事,鲁迅美术学院基层党组织多次组织向陆老师学习的座谈会,并号召青年教师向陆老师学习,成立爱心团队,践行为人师表,传承雷锋精神。

3.3 建设创新实干型党组织,为青年教师“雪中送炭”

多数高校青年教师的工作地点主要是学校,缺少实践和社会调查的机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停留在书面和媒体的介绍上,长此以往,将造成理论研究和现实需要严重脱节,对提高政治素质和教学科研能力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高校基层党组织可以协同国家机关、大型企业和社区等基层党组织,联合举办支部活动,让高校青年教师走出“自成一统”的小天地,走进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社会“大熔炉”。在生产销售的社会调查中,在社区的走访实践中,一方面亲身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执政能力,另一方面了解社会发展的切实需求,将自身的科学研究与市场的需要、人民的需要相结合,这样才能在讲台上讲出“干货”,才能做出解决现实问题难题的学术成果,才能办成人民满意的“双一流”教育,才能成为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主力军。

【參考文献】

【1】侯锡铭.论新时代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37(03):67-72.

【2】教育大家说.大学教师生存现状:工资低,压力大![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11292311956405552&wfr=spider&for=pc,2018-09-13.

【3】朱考华,李辉.高校青年教师政治理论学习的现状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4):72-73+76.

【4】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压力范文第5篇

一、当前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善于接受新鲜事物,接受过系统全面的知识训练,但我国高校青年教师大部分都是各自专业的博士、硕士毕业,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训练,且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笔者认为,当前青年教师在教学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教学经验不足,过程难于掌控

青年教师在教学初期由于经验不足和对教材熟悉程度不够,往往希望在课堂上带给学生尽可能多的知识而采用满堂灌输的方法,面面俱到却忽视了重点内容的突出,使学生只能被动得接受;同时,驾驭课堂能力差,组织能力较薄弱,节奏快慢把握不好;缺乏教学技巧,致使教学内容空洞无趣甚至出现漏洞,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样训练出来的学生只能应付考试,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重视科研项目,轻视教学质量

当前高等教育界不能忽视的一个现象就是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观变化对教师的深刻影响。在计划经济时代,社会分工明确,高校就是培养人才的地方,教师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谋求良好的教学效果。到了市场经济时代,社会观念发生变化,学校也更加重视教师的科研能力,教师的聘任及职称晋升更多的取决于他们的发表论文、研究课题、出版著作等科研指标。于是部分青年教师开始奉行“科研至上”主义,认为“上课是干苦力 ,搞科研是名利双收 ”,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在教学上,带来的直接后果是教学质量不高 。

3、具备专业知识,欠缺教学素养

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主要由三个方面构成:学科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结构和职业道德修养。教学能力结构主要体现在对课程重点的把握程度、对课堂教学的掌控程度、在教学中的表现能力等方面。职业道德修养则表现在教学责任意识上。现在的青年教师在从教之前,已经具备了对所学专业的一定掌握能力,并且这一点是最受重视、不断强化的。但是精通专业的知识,并不代表能胜任教师的职位。青年教师往往只关注本领域的发展情况,忽视了对自己知识结构的不断充实,而不知如何较好的履行教师的职责,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二、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化、迅速发展的时代,高校中面临的问题也是这个社会的一个缩影。笔者深入分析了以上问题的成因,在此提出自己的部分解决方案。

1、强化责任意识,提升敬业精神

古代思想家荀子曾经讲过“尊严而惮蚵以为师;耆艾而言,可以为师;涌说而不陵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由此可知早在几千年前,前人已很明确地概括了师者“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形象。我们作为后人的为师者,应该履行前人足迹,积极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热爱教育事业是教师最为重要的美德,教师对教育工作应具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从教育产生的那天起,教师就与责任紧紧连在了一起。我

们竞夺层层选拔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应该强化自己的责任心,提升敬业精神,坚定的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把自身的职业规划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从精神上重视教学、热爱学生。

精神的重视是决定因素,但也离不开实践的支持。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要从多方面提升只是储备和教学技能。首先是掌握好自己的专业知识,俗话说:要倒出一碗水,必须备有一桶水,对教材有了熟练的掌握是讲好课的基础;其次,摸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上以适合自己的、最流畅的方式将知识传播出去;再次,不断吸收其他知识,通过多渠道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带给学生最大的收获。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在思想上、行动上,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学生同样也会热爱自己的学业,走入社会后热爱本职工作,用一种恭敬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

一言以蔽之,“德乃师之魂”,只有精神上的重视,才能带来对工作上的实效。

2、教学与科研相长,理论与实际相连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是高校发展的两翼。队伍教师而言,两者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学并不是孤立的,它需要其他资源与之相互促进、相互完善。

当前是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新的资讯、新的理论层出不穷,书本上的内容相对而言都是发展较成熟的理论,很少涉及本学科的前沿知识,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在教授书本内容的同时,时刻关注学术界的最新动态。最为年轻老师,更是要利用自身充沛的精力和活跃的想法去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切实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通过与学生交流,利用科研解决在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就能用自身的行动向学生展示科研的价值和追求真理的魅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勇于探索的精神。而教学水平的提高,必将锻炼教师缜密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其在科研中善于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化繁为简,对其书面表达能力和论文撰写水平都大有裨益。

简言之,协调发展,齐头并进。

3、博采而众长,登高而望远

各高校已把青年教师的培训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不少高校根据教师队伍的现状和学科建设需要,综合教师培训的意向做出需求分析,渐渐设计出一套完整的培训计划。其内容主要涵盖:(1)岗前培训;(2)教学技能培训,包括普通话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外语培训;(3)教师能力培训,在学校内部开展听名师讲座观名师授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实行助教制、导师制,开办短期培训班。在学校间进行校际的交流互访,取长补短。青年教师应该多旁听,多思考,博采众长,登高望远,吸取不同的知识,使自己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方式更加丰富多彩。在教学中采取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提高其知识的应用能力。一个有心的教师会在每堂课后总结、反思,对自己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估,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青年教师共同努力来完成。学校给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青年教师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将成为决定因素。

数统学院刘俊峰

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压力范文第6篇

摘 要 目的:分析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团体心理训练的设计。方法:在2016年12月份-2018年2月份选取我国不同学校的300名年龄40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作为样本,将所选教师划分成育龄5年以下、5-10年、10-15年不同阶段,分析各个育龄阶段教师心理健康的情况。结果:除了除恐惧因子以外,三组其他因子的评分对比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相较于5年以下年育龄而言,10-15年年以下育龄偏执因子与人际关系的评分相对较低,强迫因子、精神病与躯体化评分比较高,组间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相较于10-15年、5-10年育龄老师而言,除了恐惧因子与偏执因子以外,其他因子评分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青年教师在人际关系与偏执等因子方面存在健康问题,通过团体心理训练,能够显著改善。

关键词 高校 青年教师 心理健康 心理训练

在教师队伍中,高校的青年教师属于关键性构成部分,属于国内21世纪的主要资源,也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本次研究将2016年12月份-2018年2月份选取我国不同学校的300名年龄40岁及以下的青年教师作为样本,分析了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与团体心理训练的设计,总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的对象

本次研究选择了300名青年教师,所选教师源自全国不同学校,年龄都在40岁及以下,160名是男教师,140名是女教师;142名已婚,158名未婚。

1.2 方法

通过临床症状的自评量表(SCL-90)对本次所选对象进行测试,经SPSS20.0统计分析所得数据。主要包含抑郁、人际关系、精神疾病与焦虑等,1分表示没有症状,2分表示轻度,3分表示中度,4分表示偏重,5分表示重度,所得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症状越严重。(2)采取医院资质问卷调查表对入选者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主要包含年龄、学历等。分成教育年齡在5年以内的组(80名)、5-10年(130名)、10-15年(90名),评估SCL-90的评分;对比不同教育年龄SCL-90的各因子评分。

2 结果

2.1 高校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整体情况

从总体上看,高校的青年教师心理方面比较健康,和全国常模相比不存在显著的差异,然而恐怖与人际敏感两个因子比全国常模低,精神病性因子比全国常模高,存在明显的差异,见表1。

2.2 离退休老干部与中国常模的SCL-90评分比较

除了除恐惧因子以外,三组其他因子的评分对比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相较于5年以下年育龄而言,10-15年育龄偏执因子与人际关系的评分相对较低,强迫因子、精神病与躯体化评分比较高,组间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相较于10-15年、5-10年育龄老师而言,除了恐惧因子与偏执因子以外,其他因子评分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见表2。

3 讨论

本次研究中显示,从总体上看,高校的青年教师心理方面比较健康,和全国常模相比不存在显著的差異,然而恐怖与人际敏感两个因子比全国常模低,精神病性因子比全国常模高,存在明显的差异,其一,心理和生理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高校青年教师躯体化的差异较明显,躯体化水平有随着年龄和教龄的增长而降低的趋势。[1]而且,高校青年教师的躯体化不仅反映出其主观的身体不适感,同时也表现出明显的抑郁、恐怖、敌对、强迫、焦虑。虽然通过主观努力与锻炼可以影响年龄对人的心理的作用,但是仍然无法改变由于年龄的老化而带来的对心理的消极作用。

其二,人际关系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高校青年教师人际敏感程度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本次研究显示,除了除恐惧因子以外,三组其他因子的评分对比显示,差异存在统计学的意义,P<0.05;相较于5年以下年育龄而言,10-15年育龄偏执因子与人际关系的评分相对较低,强迫因子、精神病与躯体化评分比较高,组间对比存在明显的差异,P<0.05;相较于10-15年、5-10年育龄老师而言,除了恐惧因子与偏执因子以外,其他因子评分相比有显著的差异,P<0.05。因此对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人际沟通训练是有必要的,这就需要高校青年教师的团体进行心理训练。高校青年教师的团体心理训练内容主要是按照青年教师心理特点来制定把高校的青年教师心理特点当作基础,通过心理训练对教师情绪管理与心智模式的训练等进行改善。[2]这种心理训练有充足准备,能够强化高校青年教师心理素质,深化训练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筱函.成长中的青年教师的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调查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6.16(4):24-25.

[2] 贺泉莉.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应付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21(3):139-143.

上一篇:路政作风纪律整顿措施范文下一篇:抹灰空鼓开裂修补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