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课堂范文

2023-09-21

学科融合课堂范文第1篇

2、“语文素养”理念的重大意义

3、给作业“减肥”,让学生“减负”

4、基于学科融合的大学语文教学团队建设研究

5、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思考

6、浅析小学阶段语文综合性学习与学科核心素养的融合

7、跨学科整合突破《道德与法治》教学临界点

8、德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融合实践

9、“语文”人文性之反思

10、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11、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再阐释

12、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

13、学科核心素养导向的初中语文过程化读写策略初探

14、农村语文教师专业发展的瓶颈及对策分析

15、依“规”善导 推动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融合

16、依托信息技术助力语文课堂教学变革

17、独立学院师范教育类专业素质教育培养体系的构建

18、指向素养培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学习情境设计

19、德智融合,滴灌生命之魂

20、小学生语文学习关键问题诊断与矫治

21、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

22、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格探幽

23、浅谈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学科的整合

24、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初中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25、言语思维∶语文核心素养之核心

26、师范生语文教育技能多位一体教学培养模式研究

27、农村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探讨

28、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研究

29、语文教师的微能力与胜任力

30、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1、浅析三元教学模式的“析疑”在高中语文学科上的运用

32、小学语文与信息技术整合和思考

33、姚铭恩对中国现代语文教育的贡献

34、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

35、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知识来源的个案研究

36、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施策略

37、海外语文学科性质述略

38、开启语文学习之门的金钥匙——形象思维

39、浅谈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40、语感教学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

41、在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

42、浅谈高中语文学科国际理解核心素养的发展

43、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涵及其潜在价值

44、对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分析

45、趣味性教学在小学语文学科中的运用

46、对素养立意背景下的语文测试命题的思考

47、让国学经典渗透语文教学

48、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课程重建与教学策略

49、浅谈高中语文学科生涯规划渗透的特点及教学设计

学科融合课堂范文第2篇

摘要:随着高中教学课程的不断改革推进和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融合式教学渐渐成为了教育的主流,中国的教学事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而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高中教师开始深入探索融合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的过程中将高中语文知识融入到其他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将高中语文教学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展开了研究,希望对广大高中语文教师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科融合;教育改革

引用:在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以往旧的教学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的教学需要。学科融合教学越来越成为教学潮流,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展开了教学研究。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多个学科教学相融合,很好地做到了融合式教学。加强了教学方法,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和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了教学的高效进行。

一、将语文与信息技术相联系

语文本身就是一门“文科”,需要记忆和理解的内容较多,学生缺乏兴趣。而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需要背诵记忆的知识更加多,很多教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按照课本讲解单一输出,给学生造成一种高中语文学习都很枯燥乏味的刻板成见。在这种情况下,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在教学中适当融入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从网络上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利用课堂变得更广泛,让学生在课堂上所接受的知识,不再仅限于课本上仅有的知识,而是可以将课本与外界事物相联系为学生们带来丰富教学内容的现代化课堂。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二单元《“探界者”钟阳》时,这一章内容讲的是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获奖者之一——钟阳的事迹,高中学生学业繁忙,很多学生对于他的事迹所知甚少。这时,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们获取更多的课外知识,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认知,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储备。同时,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学生还可以自主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知识,制作课件,针对教师布置的学习内容进行知识普及和讲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好地调动起了学生对于语文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有效提高了高中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和综合能力。

二、将语文知识与音乐相联系

人们总是被美妙的旋律所打动,动听的音乐就像春风化成雨一样寂静无声。在高中语文课堂上融入音乐艺术的语文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繁忙的学业中得到放松,从听觉上体验一场课堂盛宴,伴随着悠闲动听的音乐,学生放松了心情,也学到了更多的语文知识。在现代所学的许多古诗词里,在古代曾作为乐曲广为传唱,汉语古诗曾是古代歌曲的表现形式。悠扬的音乐将诗句一句一句唱出,动听的旋律将带着诗句一起留在学生的心中。

例如,在学习必修四第二单元《声声慢》这首词时,这首诗通过现代的改编,已经有了很多动听的版本。教师在讲解这首词的过程中,可以播放任意一个版本的歌曲让学生进行聆听。悠扬的音乐和优美的诗词不仅放松了学生的心情,更是在学生的心中和脑海中久久留存,有很多学生在听过几遍之后,已经自动地将诗词给背诵完整,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背诵效率。同时,诗词和音乐的搭配会让学生更加体会到这首词的优美之处。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背诵兴趣。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辅以音乐的艺术表达,将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美妙效果。

三、将语文与历史相联系

在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诗词,文言文是很重要的一个学习板块,许多高中学生在这一板块的学习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难题,如背诵困难,理解不到位等。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语文古诗词,典故等都是从我国古代上千年的历史中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在语文词典中,很多成语和典故都是在历史中真实存在的故事,文人将这些故事总结成了简单的成语记载了下来。所以在学习语文古诗词时,可以适当的与历史背景相联系。在中国有一句俗语,那就是“文史不分家”。语文教师在讲解古诗词时,适当的与一些历史事件或者朝代历史背景相联系,有助于学生对于这个文学作品有一个更好的了解,深入理解语文古诗词的内容,从而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三单元时,第三单元第八课收录了两首唐朝时期的古诗——李白的《梦吟天姥吟留别》和杜甫的《登高》,这两首诗虽然是同一个朝代,但是两首诗表达的情感却是截然不同。这与诗人所处朝代的情况密切相关,李白生活在唐朝的初期,朝代十分繁荣,而杜甫生活在后期,唐朝动乱,战乱纷纷。语文教师在进行了一个简单的讲解后,学生了解了唐代的兴衰,那么对于李白和杜甫两位诗人的诗歌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可以更加容易理解同一个朝代的诗人,为何李白的诗可以如此豪迈华丽,而杜甫诗却充满悲伤,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理解能力。

结束语:总而言之,融合式的教学方式就是将高中语文知识与其他科目的教学设计融合在一起,在教学过程中将诸多教学因素与教学内容进行一个有机结合,在完成一项学科的教学任务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使学生从多方面得到提高。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从多方面加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相联系和理解能力,有效提高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能力。

參考文献:

[1]武华.把握相关性,优化高中语文与历史的融合教学[J].高考,2019(35):77.

[2]蓝永溪.高中语文与各学科融合教学的实践研究[J].亚太教育,2015(25):43.

学科融合课堂范文第3篇

一、注重思想感染

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学科。阅读教材的内容都富有思想性, 语文教师犹如一个播种者, 一个耕耘者, 应该在儿童的心田里及早地撒下闪烁着爱国主义思想光辉的种子, 让它们开放出美好的情操之花, 结出丰硕的道德行为之果。语文教学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是顺理成章的, 更何况, 通用小语教材本身, 又编排了那么多内容丰富的有关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呢!应该说, 通过语文教学, 满怀激情地对儿童进行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这是小学语文老师责无旁贷的义不容辞的使命。当学生沉浸于《桂林山水》、《五彩池》的美丽风光时, 当学生为《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狼牙山五壮士》的牺牲精神感动时, 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 将教材深挖一步潜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学生。

二、教学生积累资料

语文课文中的许多内容涉及到地名、方位、周边环境、历史背景等。课前可以让学生查阅地理图册、历史教材等资料, 了解有关的知识介绍, 为学习、理解课文做好准备。如《五彩池》一文中提到五彩池位于四川藏龙山, 在预习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对“藏龙山”中“藏”字的读音产生了疑问, 认为应该读“西藏”的“藏”, 理由是四川是藏族聚居的地方, 因此藏龙山是取西藏之意。面对这样的问题, 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 了解藏龙山的地理位置、海拔等具体情况, 知道藏龙山海拔4300多米, 云雾缭绕、深林密布, 如同一条巨龙藏于山中, 由此得名“藏龙山”。通过这样的学习, 也对后来学习五彩池的形成原因, 以及理解五彩池的神奇起到了帮助作用。学习了《蝙蝠与雷达》后, 教师可以布置一道开放题:“人们根据 (------) 发明了 (------) 。”通过这道做不完的题目意在鼓励学生课外搜集仿生学知识。在这种信息集成式作业完成过程中, 学生处于大语文的学习状态, 视野得到了开拓, 信息处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让学生动手实践

课文中介绍了许多自然科学知识, 但抽象的解释再多, 学生却不一定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时, 不妨让学生做个实验, 将自然学科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如《赵州桥》一文有这样一个问题:“50多米长的桥面, 下面没有桥墩, 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 那么是什么支着这么长的桥面呢?”这时, 我就让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先让学生准备一张长方形的图画纸, 用两个长方形的文具盒作桥墩。再让学生将图画纸平放在桥墩上, 然后把橡皮轻轻地放在纸中间。结果只放一小块, 纸就凹陷下去了。接着, 把纸握成拱形, 嵌入两个桥墩之间, 再将橡皮放在纸桥上面, 纸桥却没有凹陷, 连放橡皮两三块照样也能承受。通过对比, 使学生明白拱形桥面比平面形桥面能承受更大的重量。这样, 学生即使不明白力学的原理, 也能在实验中获得直观印象, 使学生充分体会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卓越的创造才能。

四、结合想象画课文内容

《火烧云》一课, 在教学时, 先让学生通过读书自悟火烧云的绮丽多变, 再让学生拿起彩笔, 把这种景色画出来, 从而进一步领会课文的内容。与此同时, 还可以让学生再想一想火烧云还像什么, 进行创造想像力的培养。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发展。

《五彩池》一课, 在教学时, 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读书, 自己感悟五彩池的形态玲珑多姿、池水鲜艳多彩, 再让学生拿起彩笔, 画一画奇异、美丽的五彩池, 从而进一步领会课文的内容, 体会课文谴词造句之妙。与此同时, 还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展开想象, 画一画五彩池还可能有哪些形状, 池水还会有哪些颜色。这样, 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都得到了发展。

五、让学生动笔算一算

学习《飞夺泸定桥》一文时, 可以围绕课文内容, 让学生这样算一算:红四团完成任务的时间:从28日早晨到29日早晨, 顶多20多个小时。完成的任务:步行240里, 抢在援兵的前面, 赶到并夺下泸定桥。红四团克服的困难:翻山越岭, 击溃阻敌;顾不上吃饭;晚上下大雨时, 还要冒雨前进;准时赶到泸定桥, 夺下这个天险。通过计算比较, 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 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六、让学生倾心听一听

《月光曲》一文叙述贝多芬被热爱音乐的穷兄妹俩的真情所感动, 即兴创作了《月光曲》。教学时, 可以配合课文的朗读放《月光曲》音乐的录音, 随着优美的旋律, 让学生感受贝多芬的内心变化, 领悟贝多芬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这样, 在领悟音乐的同时, 激发学生的思考。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具有较强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 很多课文与思想品质、科学、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 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具备创新精神, 小学语文教学就应该与其他学科互相渗透, 通过融合使学生得主动, 觉得轻松, 个性得到自由发展, 综合素质得到普遍提高。

学科融合课堂范文第4篇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各种社会的变革,企业文化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愈加深刻。当今时代的企业文化建设随着经济的发展取得重大进步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误区。本文从企业文化的概念特点要素作用以及与社会变革的现状结合进行分析,指明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找出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 文化企业文化社会变革融合

一、企业文化解析

(一)企业文化基本概念

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是指“以文教化”和“以文化成”,从字面意思上理解,文化应是一个动词,无论是“化成”还是“教化”都体现了一个行为过程。它是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信仰、规范、知识、道德、法律和行为标准,具体表现为一个社会群体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是一切社会群体可观察的特色。而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特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一个企业通过其长期的经营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企业员工所公认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换句话说,企业文化是特定企业组织在应对其外部环境和内部整合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时所发现、发明的或形成的关于企业使命、责任和员工行为的基本假说和规范。这些基本假说和规范常常被视为员工观察、思考和感受有关问题的正确方式。著名经济学家魏杰概括说:“企业文化,就其形式来讲,它是属于人的思想范畴,是指人的价值理念;但就其内容而言,则是企业制度与企业经营战略在人的理念上的反映,是从内在上约束和激励人的价值理念。”

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独特子集,它内在地体现着一个企业独有的经营风格和精神气质,常常从根本上决定着一个企业战略变革和制度设计的可能性空间。是企业员工共同分享的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等,包括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信仰、态度、习惯等,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战略变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杠杆之一,也是优秀企业基业长青的重要动力源。

(二)企业文化特征

独特性: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独特的特点,在同一社会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虽然可以学习和借鉴,但却无法简单的仿效和克隆。 时代性: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在一定的时代中创办和发展的,因此总会反映这一时代的精神。

继承性:现有的企业文化总是建立在企业过去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之上,因此其具有相对的继承性。

共享性:企业是人的集合体,企业文化是一种团体文化,是获得大多数员工认同的、共享的文化,具有共享性。

隐蔽性:从存在形式上看,价值观、信念、经营哲学等都是隐性的,它存在于员工和经营者内心,存在于员工的无意识领域,其形成方式和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具有隐蔽性。

强制性:即是针对企业文化的“软约束”而言的,它所形成的企业环境氛围、风俗、习惯等,对不融入这种氛围、风俗习惯的任何员工和行为的软约束往往会比硬性的强制力更有力。

系统性:企业文化是由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等多方面构成的一个系统,由多种要素所构成的一个整体,具有系统性。

人文性:强调人是管理的主体与归宿,强调在对企业员工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和以符合人性规律的方式来对员工进行管理,而不是单纯的用物质刺激和制度关卡来管理。

民族性:任何一个企业文化都深深地打上了本民族文化的烙印,都是以本民族传统文化为基础的,离开了本民族文化,企业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民族性特征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

管理性:即具有管理学特征或管理学属性,使之区别于政治文化与艺术文化。

(三)企业文化基本功能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不仅强化了管理方式的一些功能,而且还具有很多传统管理方式不能完全替代的功能。

凝聚功能:企业文化体现着强烈的“群体意识”,可以改变原来那种从个人角度建立价值观念的一盘散沙状态,使每个员工产生浓厚的归属感、荣誉感和目标服从感。

导向功能:主要表现在企业价值观对企业主体行为,即企业领导者对和广大员工行为的引导上。使他们能够自觉地把自己的一言一行经常对照企业价值观进行检查,纠正偏差,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力求使自己的行为符合企业目标的要求。

激励功能: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使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关注企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约束功能:对员工行为具有无形的约束力,把以尊重个人感情为基础的无形的外部控制和以群体目标为己任的内在自我控制有机融合在一起,实现外部约束和自我约束的统一。

协调功能:有利于增加交流和沟通,减少各种摩擦和矛盾,使企业上下左右的关系较为密切和谐。

维系功能:它具有维系企业内部力量统

一、企业与社会良好关系的功能,是保持企业持久繁荣的最重要的精神力量。

优化功能:优秀的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就会产生一种无形力量,对企业经营管理起到一种优化作用。

辐射作用: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企业的基本宗旨、经营哲学和行为准则,是一项巨大的无形资产,为企业带来高美誉度和高生产力。

(四)企业文化影响因素

企业文化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民族文化:企业管理的核心是对人的管理,作为企业文化主体的企业员工在创办或进入企业之前,已经长期受到社会民族文化的熏陶,并在这种文化氛围中成长,建设有本民族特色的企业文化,不仅是个理论问题,更是企业管理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制度文化:包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所有企业都必须充分重视制度因素的影响,建设有自己国家制度特色的企业文化。

外来文化:从其他国家、其他民族、其他地区、其他行业、其他企业引进的文化对于特定企业而言都是外来文化,它们都会给该企业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 企业传统: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企业传统的发育过程,企业传统对形成、更新、和发展当前的企业文化是十分重要的。

个人文化:即是企业员工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技术素质,直接制约着企业文化的层次和水平。

行业文化:不同行业文化的特点不同,各个行业在管理模式和要求上存在很大差异,所以文化也必然有差异。

企业发展阶段: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它的不同特点,进而影响到企业文化。

地域文化因素:地域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国家与国家,还是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都存在很大的差异。正是由于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和人文环境,才产生了相应的文化差异。

二、目前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误区及解决方案

(一)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管理实践中产生的学科,它是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既有人本管理的共同之处,又有其自身的特性。企业管理侧重的是规范,是靠契约、规章来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一般而言,企业管理都是建立在对人性的假设上。如我们企业制定的各种规章、标准、程序等制度措施都隐含着人在本质上是一样的这个假设。企业文化侧重的是伦理、信念、价值观等方面,这些又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程度。在电力行业,许多企业的文化建设远远滞后于企业管理工作,还有一些企业将企业管理停留在传统的管理上,不能以现代企业管理的最高形式——企业文化来审视、指导、升华管理工作。社会实践证明,契约与规范、制度与措施不可能解决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所有问题,特别是人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形成与释放。因此,必须在实施必要的管理制度的同时,采取文化渗透的形式,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文化教育来不断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

(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诸多障碍及误区。

1.企业经营目标的两元化

一方面市场竞争和企业自身生存发展需要以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接受行政命令的指挥,市场与计划双轨制的管理机制使企业很难形成企业文化建设长远发展的内在动力,使一些企业的厂长经理整天忙于日常事务,形成了两个和尚都得拜,两个寺庙都烧香的尴尬情况。

2.企业管理思想的模糊化

目前,多数企业在管理方法上还是把员工当作“经济人”,在激励手段上还

是把员工当作“政治人”、“伦理人”,这些管理思想上的模糊认识也成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障碍。建立起现代企业公开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以及淘汰机制已成为体制改革后促进企业发展和公平竞争的首要一环。

3.员工集体意识的淡化

这个障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员工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模糊而形成的。尽管在法律上的规定是明确的,但由于体制的原因,员工对自己的收入和应尽的义务、应负的责任还是模糊的,最终制约了企业员工这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主体作用的发挥。改变这种情况的出路在改革,在于大胆地根据本行业、本企业具体情况实事求是地、循序渐进地扬弃原有体制不适合客观发展规律的成分。

4.企业文化活动的简单化

这一障碍主要是人们对企业文化的误解造成的,他们认为企业文化等于文化活动,企业文化只是形式的宣传。形成了许多企业群体活动轰轰烈烈,总结、提炼、升华其内涵者寥寥的局面。

5.企业文化理论的贫乏

这一障碍主要是企业管理理论研究滞后于企业发展的实践,是社会物质生产的改革开放与社会精神生活的相对滞后的矛盾。

(三)解决误区的方法及对策

1.对本企业文化建设现状进行审视

找准切八点,瞄准体制改革后企业发展的空间,制定近期及中长期企业文化建设规划。塑造文化环境,营造文化氛围,改善员工心智模式,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企业中建立起企业与员工的心理契约,使企业成为员工前程的设计者,充分发挥员工“文化人”的作用,使企业不仅能提供优质的服务,还将成为大力生产和传播先进企业文化的学习实体。

2.坚持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培养人为基础,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员工素质,强化员工信念,启迪员工智慧,重视员工价值,开发员工潜能。

3.坚持企业史化战略与企业经营战略相适应

企业文化战略是应企业经营发展战略而产生的,又是促进企业完成各项经营发展战略的内在动力。确保企业文化战略与经营战略相统一,就可以更有效地完成两大战略的整合,进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获利能力。

三、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融合

当今时代社会的巨大变革,新时代具有信息共享、知识爆炸、技术革新等鲜明的特征,日益竞争的新经济环境要求现代企业必须更新管理方式,提高企业竞争力。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几何膨胀,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与此同时,企业文化与社会变革的融合要以企业自身的环境为基础,把握好阶段文化的变迁。 信息共享、技术创新、知识爆炸的新经济时代,使得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新的管理模式要求企业文化必须赋予新的内涵,才可能发挥其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

(一)企业文化要具有“包容”性经济全球化使得资源共享成为可能。

传统的企业文化往往是在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由企业管理者们提炼而成,但是新时代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要主动地确定企业文化,并以此引导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借鉴先进企业的文化精髓并结合其自身的特点,确定既具经典又有新意的“包容性”企业文化。

(二)企业文化要具有“学习”性在新经济时代到来之前,企业已经意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因此许多企业会定期为员工开展培训和再教育,以此实现员工和企业的发展。但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决定了仅仅靠企业提供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远远不够,大量的知识需要企业员工们主动地、持续地去吸收消化。因此企业文化要引导企业成为“学习型”团队,引导员工成为“学习型”人才,变企业被动培训为主动学习。

(三)企业文化要具有“人本”性由于早期的企业文化主要服从于企业管理者,它具有典型的“经济”性,并以企业发展速度和获取利润量作为衡量其好坏的标准,这样的企业文化往往会导致员工产生人是“赚钱工具”的想法。在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的重要性日显突出,人作为知识的载体,其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企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的企业文化必须正确理解人的重要性,建立起“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才能确定企业“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推动企业更快更好发展。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社会责任感的增强和新经济时代的到来等各种社会变革的发展,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日益重大。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迅速,每个企业都面对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企业只要能把握住文化的深刻内涵,切实地利用文化为自己服务,发掘优良的民族传统,借鉴外国先进的经验,坚持不懈地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就一定能够不断取得发展,走上成功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李建军.企业文化与制度创新.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栾永斌,张岩松.企业文化案例精选精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学科融合课堂范文第5篇

美育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应当是全面而普遍的, 也就是说要尽量在所有能够融入美育的学科中都融入美育, 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全面的美育, 而要想实现这一目的, 需要将多个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只有这样才能够从其他学科中感受到美, 进而实现其他学历的美学教育。在实际的美育中, 常用的学科融汇授课方法主要有两种类型:

1.1 以艺术为媒介来实现美学教育

艺术作品往往都蕴含着一定的美感, 相对于其他的科学知识而言, 艺术在美学教育上有着最为独天得厚的优势, 因此在进行美学教育的过程中, 一定要将艺术与其他学科知识进行结合。例如在进行理科知识的讲解时, 要向学生传达理科的美感, 从黄金分割的最佳比例到天体运行的井然有序, 从每一片雪花的形状到人体基因的螺旋结构, 这些都蕴含着艺术的美感。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借助故事、诗文等其他艺术媒介, 向学生来展现自然美以及社会美。例如政治课组织学生观看《党的女儿》歌剧, 在传达伟大的爱国情操以及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的同时, 向学生们讲解歌剧中的各种艺术唱法。《党的女儿》曲调起源于江西明个, 在演唱的过程中运用了山西的蒲剧音乐形式中的板腔体。而整个歌剧中又蕴含了古代吴越歌剧的唱法, 音乐风格刚健遒劲, 富有节奏变化以及民族韵味。这样既实现了政治教育的意义, 同时也带领同学们领略了歌剧的艺术之美, 在净化学生心灵的同时也带领学生领略了歌剧艺术的美。

1.2 以比较、借鉴的方式引入其他学科知识

在教育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合理的引入其他学科的知识, 进而实现各个学科的共通, 例如引导学生以数学的理科思维来进写议论文, 让学生以文学中的形象思维来填补理科假设以及推理的的空白。这样的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融汇各个学科的知识, 进而避免学生严重偏科形象的发生。这里同样以《党的女儿》歌剧为例进行阐述, 在进行政治课程的学习时, 组织学生观看《党的女儿》歌剧, 在这一过程中, 可以引入文学创造思维, 让学生在观看歌剧的过程中感受歌剧中的台词、人物塑造特点以及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 这样一来能够让学生更好的领会到歌剧中的情感, 进而能够更加全面的领略歌剧中的美;初次之外, 还可以引入一些音乐唱法知识, 同一个角色在相同的歌剧场景下, 以不同的唱腔能够唱出不同的情感, 因此通过揣摩歌剧中唱腔的变化, 就能够进一步体会到歌剧中的情感变化, 领会到歌剧想要表达的情感。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效的实现不同学科的融合, 进一步实现美学教育在不同学科中的融合渗透。

2 美育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意义

2.1 以美启真

在当前阶段, 我国教育大多数都带有太多的功利性, 学生往往把有限的精力更多地注入到专业技能的学习中, 这种“重应用, 轻人文”的环境也直接导致了智育与美育的隔离。而审美思维与抽象逻辑思维不仅不冲突, 还能促进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不仅需要想象, 更需要审美思维的渗透。我们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美育实践活动, 从智育角度, 把形象、生动的审美活动融入到智育环节中, 能够给予学生丰富的感官满足, 并激发各种兴趣, 产生巨大吸引力, 使教育活动也易于进行。既丰富了教学形式, 缓解专业知识的枯燥, 又能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和规律来探寻真理, 以美启真。从美育角度, 开设美育与专业课程相融合的实践类美育课程, 将科学逻辑、审美动力和实践活动有机结合, 可以让学生作为主体自主设计, 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同时还可提升审美情趣和欣赏水平, 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知识结构与能力, 促进学生个性化、创造性地全面发展。

2.2 以美促德

素质教育要求实现学生的德智美体全面发展, 而德的教育一直都是教育的重点以及难点, 从“美德”一词可以看出, 美与德是不分的, 两者互相渗透、不可分割的, 可以“以美导善”, 在追求美的同时, 也激发向善的意识。如在药材种植基地的野外实践考察, 通过对植物特性的了解, 培养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通过以学生作品装点校园美化环境, 使学生产生健康的审美愉悦, 也展现了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面貌;学生参与医药科普推广等实践活动, 也增强其对自身及母校的认同感, 培养学生高尚医德、丰满职业素养。以美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以审美教育带动德育教育、职业素养教育, 鼓励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感悟和传递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精神。

结语:

近年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制造行业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 并且面临着十分迫切的转型发展。在当前阶段, 我国政府需要大量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而要想培养具备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仅仅传授技术以及学识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要将美育融入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及价值观, 以美启真、以美引德, 为我国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培养大量的人才。

摘要:美育是一种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教育, 可以说美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尤其是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全面改革, 美育在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但是美育是一个相对空泛的概念, 仅仅通过一些艺术课程是很难实现有效的教育的, 因此必须在日常的教育中将美育融入渗透到其他学科中, 实现各个学科的和谐共振, 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美感。

关键词:美育,学科融合,党的女儿,模式探索

参考文献

[1] 黄琳, 王博华.美育渗透专业教学背景下的协同教学模式研究[J].才智, 2017, 19 (26) :92-93.

[2] 李秀山.美术教育与语文学科融合对美术赏析教学的影响[J].科技资讯, 2016, 14 (2) :128-129.

[3] 曹亮.美术欣赏课与其他学科知识整合的探索[J].黑河教育, 2017, 25 (8) :69-70.

学科融合课堂范文第6篇

语文学科

一、评价内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来衡量。内容包括拼音字词句知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语文;正确使用学具和工具书;预习复习和正确书写等学习习惯;语文学习方法;学习态度等。

二、评价方法

(一)过程性评价

1、评价比例:40%

2、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多元参与(1)师评:可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状况、单元检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听说读写能力进行评价。

(2)自评:学生通过过程性的自我评价,培养自我评价的意识和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他评:学习伙伴、家长共同参与,使发展性评价伴随着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

(二)学期终结性评价

1、评价比例:60%

2、评价方式:书面闭卷

3、命题原则:根据各学校使用的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命题。单元及期末考试主要以教学进度相当的本册教材为主,适当注意复习和巩固以前所学知识,同时注意考察学生的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内容包括识拼音字词句知识、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学习语文等能力的内容。

4、考题题型:与现行教材、单元检测形式基本一致。

三、学期过程性评价量表2语文学科平时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量表(40分) 学年学期年级: 学生:

项目评价标准评价结果自评组评是否进步听(8分) 善于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否能听懂别人的意思能听懂别人的意思并能准确表达说(8分) 态度积极主动参与发言讨论、合作交流是否较积极参与能参与能力态度大方,口齿清楚,音量适中,表达清楚。

态度较大方,口齿较清楚,音量适中,表达较清楚。 表达基本清楚读(8分) 朗诵朗诵正确、流利、有感情是否朗诵效果一般朗诵较差背诵能主动、正确、有感情地背诵能完成课内背诵任务完成背诵任务较差课外阅读十分喜欢,广泛阅读,能收集与处理信息。

较喜欢,能阅读不喜欢写(8分) 写作兴趣十分喜欢是否较喜欢不喜欢文字表达能力正确、清楚较正确、清楚不够正确、清楚学习习惯(8分) 爱护学具,使用工具书,有预习复习和正确书写等习惯教师评价3数学学科

一、评价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或(修订大纲)要求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侧重于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考查学生在真实的、动态的情境中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学习过程与学习态度等。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与学习结果结合起来,把课堂观察、作业分析、单元测试、实践操作和口试等形式结合起来,全面考查学生的发展水平。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充分体现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具体问题和热点问题,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数学意识、参与意识、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评价方法

(一)过程性评价1.评价比例:学校对学生数学的考查成绩占学生学期综合评价的40%。

2.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和方式可多样化,将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评价方式可采用口试、笔试、实践操作、活动测评等多种方式或几种方式组合运用等。

(二)学期终结性评价1.评价比例: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占学生学期发展性评价的60%。

2.评价方式:闭卷。 3.命题范围:

《数学课程标准》(修订大纲)要求该学期(学年)学生应知、应会、应能的内容,侧重知识与技能以及数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具体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部分。

4.考试题型:填空、判断、选择、计算、操作、解决问题等,体现学科特点,适应考试内容和考试目的的需要。较易题、中档题、较难题分值的比为7∶2∶1,以保证每个学生能较好的展示自己的学习状况,使各类学生得到较好的发展。

三、学期过程性评价量表4数学学科平时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量表(40分) 学年学期年级: 学生:

评价内容评价要点优中差日常评价(24分) 课堂观察(8分) 参与态度:对数学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积极投入数学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别人意见,乐于与同伴交流合作参与的深度:具有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善于质疑问难,养成反思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习惯,具有初步的探究与创新精神情感体验:有学习数学的信心和意志力,具有独立思考的好习惯,有克服困难的精神课堂作业(8分) 独立思考、按时完成;书写规范整齐;正确率高、及时订正单元测试(8分) 每学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好,主动分析试卷,对错误能分析原因并自觉订正操作评价(8分) 积极投入数学学习的实践操作活动,在活动中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口试评价(8分) 会用比较清晰、准确的数学语言有条理地阐述自己解决数学问题的思路,能提出不同的见解注:优(40-32)分,中(32-25不包括25)分,差25分(不包括25) 以下。

5英语学科

一、评价的内容主要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观察和与学生交流,对学生的书面作业、口头问答,表演、朗读、竞赛等课内外学习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态度、参与程度、合作精神等作出评价。

二、评价的方法(一) 过程性评价评价比例:40%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形式相结合。

(二) 学期终结性评价

1、评价比例:60%。

2、评价方式:书面闭卷做到考试目标与课标理念、大纲要求相统一,贴近学生生活。

命题范围:根据学期教材进度,由区教研室统一布置。

考题题型:与现行教材、单元检测形式基本一致。听力考试和笔试等形式,全面考查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听力测试根据年段要求,在学期、学年期末考试中进行:六年级占20%;四-五年级占30%;三年级占40%。

难度比例:根据本年段教学目标,按6:2:1比例进行了评价(“6”是60%的应该掌握的四会单词;“3”是30%的主要句型;“1”是10%的综合运用如:中外文化等)。

六年级要求能默写26个英文字母,掌握其发音规则,能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四-六年级应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终结性评价可采用等级制:分为A.ExcellentB.GoodC.OKD.D.Comeon四个等级

三、学期过程性评价量表6英语学科平时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量表(40分) 学年学期年级: 学生: 权重项目评价标准评估等级A好B较好C一般10游戏A.积极参与,能与他人合作,并有很强的应急能力来处理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B.愿意参与,可以和他人合作,能以某种方式处理活动中出现的突发情况C.能参与活动,有活动意识10口头与笔试作业A.能出色地、主动地、认真按时完成课内、外作业B.基本出色地、主动地、认真按时完成课内、外作业C.很少完成作业,且书写潦草10课堂参与与预习复习A.课前准备好,课堂上能认真听别人发言,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及时巩固所学内容并预习、复习B.课堂上较能认真听别人发言,能回答问题,但课前准备不充分,不能坚持预习、复习C.课堂上精力不集中,不愿意回答问题,课前准备较差,很少预习、复习10手工图画等作品A.每次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B.大多情况下能即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C.不能完成或故意迟交作品各学校可以根据学情酌情处理。

7科学学科

一、评价内容(一)科学探究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

1.学生参与自然(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

2.学生观察是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测量是否准确,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交流是否为双向或多向。

3.搜集、整理信息、进行合理解释的能力如何,动手能力如何,同伴之间交往合作的能力如何。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学习科学的态度。 1.学生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 2.能否尊重事实和证据,能否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

3.是否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或研究。

4.能不能关心科学和技术,热心参与有关活动,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

(三)科学知识方面重点评价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诸方面最基本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

二、评价方法

(一)过程性评价1.评价比例:40%2.评价方式: 教师观察:注意观察学生科学学习表现,记录观察结果。

与学生谈话:以平等的身份向学生询问一些开放性问题,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看法或想法。

8成长记录袋:

教师及时记录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有特殊意义或价值的信息(如学生的超常表现、独特见解、科学创意等),供终结性评价时参考。

各种方式的测试:改变过去以知识记忆为主的书面考试方法,注意新情境的运用,针对不同要求,采用口试、笔试、现场操作等方法着重检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产品分析:学生科学学习活动的一切结果都可以用来评价。如科学课笔记、科学诗文、科学概念图、科学实验报告、科学调查报告、手抄报等,通过学生的自评和互评,逐步学会分析个人科学学习的特点,以扬长避短。

评定量表:根据学生某一活动的表现,直接对其结果作出评定。这种评定可以是描述性的,也可以是程度、等级或数值分别称为定性量表、程度量表、和等级量表。

作业法:教师提供一项作业任务,从学生完成该作业的质量判断其有关水平和能力。(作业法可分为短周期作业和长周期作业)。

评议法:涉及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指标,除上述方法外,还需要用评议法,即先由学生按指标要求自评,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自评与互评的结论,参照观察记录、考试与作业情况,作出综合评定。

(二)学期终结性评价1.评价比例:60%2.评价方式:开卷紧扣大纲和教材,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题为主,适当增加与生活紧密相联的应用型,能力型试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

三、学期过程性评价量表9自然(科学)学科平时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量表(40分) 学年学期年级: 学生:

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等级优良基本合格不合格科学探究20分1.重点评价学生动手、动脑“做科学”的兴超趣、技能、思维水平和活动能力。(4分) 2.学生参与自然(科学)学习活动是否主动积极,是否持之以恒,是否实事求是。(4分) 3.学生观察否全面,提问是否恰当,测量是否准确,设计是否合理,表达是否清晰,交流是否为双向或多向。 (4分) 4.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会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搜集整理信息)(4分) 5.能自主、合作进行科学探究。(4分) 1.学生观察与实验记录(表格或手册) 2.学生成长记录袋(科学观察日记、科技小制作、小发明、小论文、科学考察或调查报告等)。

3.学生活动作品评价(科学课笔记、科幻绘画、科学诗文、科学实验报告等) 4.搜集与整理科学资料5.教师观察6.提问、论讨、交流7.教师与学生谈话8.学生行为表现记录表(手册) 9.学生成长记录袋评议法(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 10.平时测验与期末考试11.作业法(学生作业质量判断) (1)短期作业(2)长期作业12.评定量表(1)定性量表(2)程度量表(3)等级量表(4)等值量表16-2012-157-116以下情感态度价值观10分1.能正确对待科学学习(坚持性、重证据、想知道、爱提问、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与交流)。(4分) 2.能正确对待科学(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不迷信权威)。(2分) 3.能正确对待自然(珍爱生命、要与自然和谐相处、欣赏自然美)。 (2分) 4.能正确对待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知道用科学能改善生活、关注与生活有关的社会问题、了解科学对社会的双重作用)。(2分) 10865以下科学知识10分1.学习与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并能尝试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4分) 2.了解物质世界的常见性质、用途和变化,对物体的运动、力和简单机械,以及能量的不同表现形式具有感性认识。(2分) 3.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对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

(2分) 4.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惟一家园的道理。(2分) 10865以下10品德学科

一、评价内容:

小学品德学科重点考核学生的道德认识、判断能力和道德实践、生活实践能力。学习评价分为认知能力评价和行为实践能力评价。

认知能力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对有关道德和生活内容的认识和初步理解能力。各年级的考查范围,应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和要求,适当考查过去学过的内容。

行为实践能力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在小学品德课教学内容要求的范围内,在认知基础上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行为能力的考查是检查学生是否能运用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行为能力的考察是检查学生是否能应用所获得的道德认识和社会认识去指导自己的行为实践,评价别人的行为,通常与考察贯彻新《小学生守则》和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综合起来进行。

一、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和手段,应坚持倡导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鼓励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鼓励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一)过程性评价

1、评价比例:40%

2、评价内容:学生学习评价一般通过课堂观察评价(见表) 和阶段性评价(各校学生成长记录袋)两种途径进行。通过评价,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可以采用教师观察、与学生谈话、平日表现记录、测验与考试、及时评语、评议等方法。评价形式采用书面检测与日常生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反应小学生道德与认识的行为表现,应与履行小学行为规范的情况相结合。

3、评价方式:自我评价、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及社区评价等形式相结合。

(二)学期终结性评价评价比例60%11评价内容根据新课程的“三维目标”和教材所规定的内容及要求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适当考查学过的知识内容。(平时单元检测题两套、期末综合素质考查题)

三、学期过程性评价量表品德学科平时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量表(40分) 学年学期年级: 学生:

项目分值好较好一般观察学生是否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讨论观察学生是否善于与人合作,听取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见解。 观察学生是否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收获观察学生的行为表现和行为习惯是否有“爱”观察学生是否自信,提出不同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观察学生对品德与生活是否有浓厚的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好奇心。 学生是否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在家的表现是否符合《小学生守则》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家长反馈教师综合评价12音乐学科

一、评价的内容

1、学习情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与情感反应,音乐实践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参与程度、合作愿望及协调能力。

2、音乐的体验与模仿能力、综合与合作能力、探究音乐的态度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以及审美情趣的形成。

3、实践能力:包括演唱与演奏、表现与创造、欣赏与感受能力。

二、评价的方法评价方法采取自评、互评、师生评价相结合;随堂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一)过程性评价1.学习情感的评价与考查根据学生平时课堂表现及课外活动的参与表现情况给予评价。

2.实践能力的评价与考查分项进行。考查演唱能力:音准、节奏、歌词、声音、表情等;考查演奏能力:音准、节奏、技巧与基本乐感;考查感受与鉴赏能力:了解音乐表现要素、音乐情绪与情感、音乐体裁与形式以及流派与风格、创造能力(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的考查等。

(二)终结性评价音乐知识的评价与考查,根据各学段《音乐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出题笔答或口答等形式进行。

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察与评价实行等级评定法:优秀、良好、达标、待达标。

三、学期过程性评价量表13音乐学科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量表(100分) 学年学期年级:

项姓目名音乐情感态度与人文素养音乐能力70%总分评定等级30%演唱20%演奏10%感受鉴赏15%创造15%音乐知识10%优秀良好达标待达标说明:

综合评价等级的划分:得分在85分以上为优秀,70—84分为良好,60—69分为达标,不满60分为待达标。

14美术学科

一、评价内容1.学习态度:主要评价课前准备工作、美术学习兴趣、完成学习任务认真程度。

2.学习能力:参与意识、合作能力、操作技能、探究能力、交流能力。 3.认知审美水平:通过比较讨论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审美感知(审美体验、思考、鉴别、判断),进行审美表达,通过美术学习,了解相关艺术作品艺术特征、文化蕴涵;能运用所学习的表现技法,利用多种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艺术生活。

二、评价方法(一) 过程性评价评价的方法、内容,既要重视美术学科审美特点,也要关注不同年段学生掌握美术知识、技能的情况,更要重视对学生美术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采用观察、记录、分析等多样性评价,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对对美术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二)学期终结性评价美术期末考核应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客观事实作为评价的基础,由学校统一组织,考试方法可采用问卷或出一个美术创作题(绘画制作)。学期终结性评价参照以下评价量表。

三、学期过程性评价量表15美术学科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量表(100分) 学年学期年级: 学生: 组号:

评价内容评价细则自评组评师评总评学习态度(20分)

1、自觉参加美术学习。(10分)

2、自觉完成学习任务;(5分)

3、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克服学习中的困难。(5分) 基础知识(20分)

1、明确学习的主要内容。(10分)

2、把握学习内容的基本艺术形式。(5分)

3、在审美活动中具有独到的见解。(5分) 基本技能(20分)

1、把握基本方法,尝试基本的表现方法。(15分)

2、较熟练地运用基本方法进行练习(5分),学习效果(20分)

1、学习有兴趣,基本把握学习相关内容,用艺术形式、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10分)

2、能运用艺术形式手法,大胆进行艺术创新。(10分) 学习常规(20分)

1、按规定准备学习用具,有一定自控力,行为习惯较好。 (10分)

2、遵守课堂纪律,自觉维护集体荣誉,有良好的行为习惯。 (10分) 说明:等级的换算:

60以下为不合格;60-79为合格;80-100为优秀。

16体育学科

一、评价内容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所规定的各项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体能、知识与技能、学习态度、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

1、体能评定:《课程标准》更强调对与健康有关的体能进行评价,如心肺耐力、柔韧性、肌肉力量、肌肉耐力、身体成分等。

2、知识与技能评价:认识体育与健康,体育与健康对于人、社会价值的重要性;掌握体育与健康的相关知识并能运用于实践的情况;能掌握符合一定学习水平目标要求的运动技能以及运用于实践的情况。

3、学习态度的评定:体育态度的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能否主动、自觉地参与体育活动? (2)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能否全身心地投入? (3)能否积极主动思考,为达到目标而反复练习? (4)能否认真接受老师的指导?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评定:在体育与健康课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在能否战胜胆怯、自卑,充满自信地进行学习与练习;能否敢于和善于克服各种主观、客观的困难与障碍,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与练习;能否善于运用体育活动等手段较好地调控自己的情绪。

二、评价方法根据学生年龄、学段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成绩评定方法应有所差异。1—2年级采用评语制,3—5年级采用等级评定制,也可以将等级评定与评语式评定结合使用。学生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还应重视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学生过程性评价应收录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的发展、学生学习态度和行为的变化等方面的17有关资料。学生过程性评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也有利于教师、家长更好地了解和指导学生的学习。

学生自我评定——学生对自己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

小组互相评定——学生对组内各个成员的运动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的综合评定。

教师评定——依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考虑学生自我评定与组内互相评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定。

三、学期过程性评价量表体育学科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性评价量表(100分) 学年学期年级: 学生:

评定内容优秀表现令人羡慕良好能够胜任中进步明显但不能充分胜任各种任务及格水平低但有进步不及格水平低且无进步体能50知识与技能20学习态度20情绪表现与合作精神10说明:1.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每学期期末进行一次,考试具体时间自定。

上一篇:和氏之璧范文下一篇:学校发展战略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