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范文

2024-03-27

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范文第1篇

一、早操、课间操的内容和组织方法

(一)早操

早操(早晨锻炼或课前操)是清晨或课前进行10~15分钟体育锻炼,应要求每个学生参加。坚持早操,能养成早起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可使整夜处在睡眠状态的神经细胞迅速动员起来,使学生精神振奋,头脑清醒,并有组织地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

早操内容,应根据季节变化选择适宜的内容。可进行跑步、做广播操、健身健美操、练武术或发展身体素质的简单练习。运动负荷不宜过大,身体发热微汗即止。

早操以班或锻炼小组的形式进行,也可自行结合或独自一人进行。

(二)课间操

课间操是在每天上午第二节课后的休息时间内进行,时间20分钟左右。课间操有助于消除学生学习中产生的疲劳,调节精神,保护脑力,提高学习效率,促进身体正常发育,防止脊柱畸形,还可以保护视力,防止近视眼和调节课堂空气。课间操的内容除了做广播操外还可以安排游戏、舞蹈和功能性的体操(如防脊柱弯曲操)、眼保健操等简便易行小型多样的体育活动。课间操的负荷量不宜过大,使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激发活泼愉快的情绪,得到积极地休整,以饱满热情迎接下两节课的学习。

课间操一般可采用合操或分操的方式进行。合操是指全校或年级所在班,集合一起做操,它的特点是规模大,地点集中,便于统一管理。各班级在一起做操还能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但是采用合操,需要较大场地,难以做到区别对待。分操是以班或体育锻炼小组为单位进行。它的特点是分散,组织调动灵活,内容与形式多种多样,能区别对待,激发学生情绪。但不便于统一管理,因而必须培养好学生干部,充分发挥他们的组织作用。课间操采用的形式,可根

据学校场地和实际需要,最好把分操和合操配合起来交替进行。在两课之间休息的10分钟,应动员学生走出教室,呼吸新鲜空气,做些轻微的活动。

二、班级体育锻炼的内容和组织方法

班级体育锻炼是以班或锻炼小组为单位,在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领导和帮助下,由班体育委员和锻炼小组长主持进行的体育活动。

(一)班级体育锻炼的意义

班级体育锻炼是组成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其意义极为重大。

(1)巩固体育课的效果。班级体育锻炼不仅是体育课的补充和延续,而且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保证。

体育课内布置的课外作业和传授的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必须通过班级体育锻炼,得到复习、巩固、提高和应用。

(2)实施“达标”的重要方式。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是衡量学校体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开展“达标”锻炼,提高“达标”能力,组织“达标”测验,其实施的效果在于班级体育锻炼。

(3)培养体育的兴趣与习惯。班级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时间集中。这样,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作用十分突出。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在丰富多采的体育活动中逐步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和方法,以达到增强体质,终身受益的效能。

(4)发展学生个性,培养优良品质。班级体育锻炼把学生组织起来,充分发挥他们好动好胜和朝气蓬勃的特点,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爱护公物、关心集体、组织纪律的教育和意志品质的培养,其形式活泼,针对性强,效果明显。

(二)班组体育锻炼的内容

班级体育锻炼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大体有:

(1)根据《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规定的项目。

(2)复习、巩固体育课上所学的基本技能。

(3)结合学校传统体育项目和竞赛项目,组织锻炼,开展小型群众性比赛。

(4)根据季节、场地器材等条件,开展象征性长跑、游泳、跳绳、踢毽子、游戏、健美操、武术、舞蹈等多种多样的活动。

班级体育锻炼要列人课表内,不得随意古用。最好能与体育课错开安排,每周至少保证两次,每次1小时左右。

(三)班组体育锻炼的形式

班级体育锻炼的形式是:班委会设体育委员1人,负责领导和组织全班的课外体育活动,将全班同学按性别、体质状况、技术水平、体育爱好组成若干个锻炼小组或与体育课分组统一起来。设正、副组长各1人,锻炼小组长是班主任和体育教师的助手,是实施课外体育锻炼的基层组织者。体育教师应与班主任密切配合,帮助小组长订好锻炼计划,指导组织实施,注重培养能力。

三、节日和假日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组织方法

节、假日体育活动是指除作息制度中规定的体育活动以外的全校性体育活动。一般有“体育节”、节假日体育等形式。

(一)体育节

一般有“体育周”、“体育日”两种形式。“体育周”是集中利用一周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各种宣传教育、锻炼、比赛等活动。它具有浓烈的节日气氛,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并吸引广大学生参加。开展“体育节”活动应列入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成立临时性指挥机构,取得各有关方面的支持与配合,并做好充分准备。体育周结束后要作好总结工作。

“体育日”一般是结合有意义的节日或国内外重大的体育活动,利用一天或半天时间,开展专题性的体育主题活动,进行体育教育和锻炼。一般可以组织全校性的活动,也可按年级、班级进行,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节、假日体育

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各种体育活动。可以在校内进行,也可到大自然中去组织进行。

校内活动,可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等活动条件,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

校外活动可组织郊游、旅行、登山、游泳、远足、野营等活动。我国历史悠久,地域广阔,名胜古迹众多,大自然的风光绮丽多彩,尤其在春光明媚和秋高气爽的季节,同学问、师生间成群结队,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进行体育活动,很有锻炼

价值和教育意义,应当大力提倡。在进行这一活动时,要加强领导,搞好组织工作,注意安全和卫生,防止伤害事故。

四、校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组织方法

校外体育是学生在学校以外或由校外有关单位组织学生参加的体育活动。它与学校的课外体育锻炼相互联系和密切配合,是学生体育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形式有自我锻炼、家庭体育、社区体育等。

(一)自我锻炼

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的课余时间和节、假日里,自发地进行结伴或个人的自我锻炼。它来自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和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也反映了学生对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扩大社交活动、提高文化素养和完善自我等多方面的追求。

自我锻炼目前虽还不十分广泛,但已呈日益发展的趋势。不少学生自备体育器材,在住宅庭院的空旷地区、街头巷尾、公园广场、山头林间、江河湖泊、冰雪场地等广阔的空间里,进行奔跑、跳跃、做操、打拳、气功、跳绳、踢毽子、球类、游泳、滑冰、滑雪、跳舞和游戏等各种活动。这些活动将会使体育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使学生善度余暇,接触社会,对培养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实现个体社会化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

体育课布置的锻炼作业和学校布置的假期体育锻炼作业,也是学生校外自我锻炼的内容之一。

(二)家庭体育

家庭体育是学生在家长的关心、支持、参与下开展的校外体育活动。社会的要求、学校的教育、家长的期望、学生成长的需要促进了家庭体育的开展,并成为校外体育的重要方面。家庭体育是体育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家庭体育主要在每天的早晨、傍晚、周末、节假日中进行。家长和子女在共同锻炼中愉快度过余暇时间。

家庭体育的开展具有重大的教育意义和社会意义。从家庭看,父母、子女共同锻炼,可以加强接触,增进了解,达到感情上的交流,增加了共同语言。在锻炼过程中,父母、子女处于平等、友好互帮互学的地位,是一个融洽的环境,使子女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有助于加深亲子间理解、信任和热爱,这种健康、文明而丰富的家庭业余文化生活,可以和睦家庭关系,使家庭充满生活的乐趣。家庭体育还具有重要的卫生保健作用,它能满足青少年儿童对运动的需要,有利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从社会看,家庭体育是社会体育的“细胞”是体育社会化的基础。要提高我国体育人口的数量和质量,搞好家庭体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家庭体育活动的内容很多,可以做广播操、眼保健操、健身操、武术、乒乓球、羽毛球、网球、踢毽子、跳绳、划船、游泳、滑冰、滑雪、跑步、登山、旅游、民间体育、各种游戏以及参加家庭运动会等各色各样的体育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家庭体育有着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全社会积极提倡、引导和组织。

(三)社区体育

社区体育是指学生居住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的文化娱乐场所、青少年文化宫、体育场(馆)所组织开展的体育活动。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指出:“在学校比较密集的城镇地区,逐步建立中、

小学活动中心,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社会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应当安排一定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这就为学生的校外体育活动提供了场所,创造了条件。当今世界不少发达国家对青少年儿童的社区体育、体育俱乐部给予相当重视并得到积极开展和取得很大成绩。这是我国今后开展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一个很好的借鉴。

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范文第2篇

方案

各级党组织:

为不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促进形成文明和谐的城市风尚,迎接建国63周年,街道文明委决定在全街道广泛开展“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主题活动。结合机关精神文明建设实际,现就青年路街道围绕“创文明城市,做文明市民”这一主题,组织开展优质服务活动,具体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为契机,以服务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为根本要求,以明确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严格服务监管为主要内容,广泛开展优质服务活动,促进街道党员干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全面提升机关干部素质和文明服务水平,树立良好服务形象,在促进形成文明和谐的城市风尚中发挥表率作用,为巩固和发展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作出 1

新的贡献。

二、活动内容

开展优质服务活动要重点落实以下内容:

1、明确服务标准,提升服务品质。服务标准是优质服务的质量目标。要依据标准化、精细化原则,制定包括服务礼仪、语言、程序、措施等方面的优质服务标准。要最大程度的延伸服务领域、拓宽服务空间、丰富服务内容,努力做到基层群众需求到哪里,优质服务就都提供到哪里。

2、规范服务行为,树立良好形象。规范服务是开展优质服务的基础。要健全工作制度,按照服务目标要求,制定具体措施。大力推进承诺制、公示制、信誉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一次告知制等,为基层和群众提供放心、顺心、舒心的服务。

3、优化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流程是优质服务的内在要求。要依据效率原则,积极构建优质服务“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整合工作流程,完善“一站式”工作机制。开通服务热线,建立面向群众服务的快速反应机制,营造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

4、严格服务管理,健全服务保证。严格服务管理是开展优质服务的保障。要建立健全以制度为基础,以服务相对人为主体、以强化测评考核为重点的服务管理监督机制。严格依法行

政,强化责任追究,严禁有令不行,严禁办事拖拉,严禁吃拿卡要,严禁态度刁蛮。

三、活动时间和具体安排

活动时间为2012年8月至10月。具体安排是:

(一)开展宣传教育。各级党组织要根据街道文明办活动方案,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明确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的意义、任务、内容和实施步骤。大力宣传先进典型,积极培养机关工作人员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文明、奉献社会的职业精神,增强机关干部职工做好优质服务的责任感和主动参与的自觉性,努力营造优质服务的良好氛围。

(二)开展服务竞赛。具体落实“六比六做到”,即:一比服务内容,做到基层群众需求到哪里,优质服务就都提供到哪里;二比服务规范,做到依法办事作风正,灵活服务不徇私;三比服务态度,做到提供服务热心,解释政策耐心、接受意见虚心;四比服务效率,做到工作流程最优,审批手续最少,办理速度最快;五比服务质量,做到精通业务,处理问题无差错,服务承诺不打折;六比服务成效,做到让社会满意、基层满意、群众满意。通过开展“六比六做到”优质服务竞赛,掀起争先创优热潮,在互促互进、互相监督中,推动机关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大提升。

(三)开展重点整治。针对基层和群众反映集中、反映强烈的机关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不高、廉洁自律不够等问题,街道文明办将会同党政办、纪检监察部门进行重点检查,集中整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现象。具体方式是:

1、进行暗查。主要是在不告知或不暴露身份的情况下到单位和窗口进行查访;

2、电话讯查。查看工作人员是否在位或接电话的态度是否亲和,热线电话是否畅通;

3、实际体察。就是检查人员以办事者的身份到机关处室或窗口模拟办事,以查看机关工作人员或窗口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业务水平和办事效率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相关社区、科室,限期改正,并将整改情况报告街道党工委。

四、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的组织领导,街道党工委成立由主要领导、分管领导、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活动的指导、协调等有关工作。

组长:宋波(青年路街道党工委书记)

副组长:王鹏刚(青年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武红贤(青年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成员:王晓光(青年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王琪(青年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于铁峰(青年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

青年路街道开展优质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文明办。联系电话:8839713

五、有关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优质服务服务活动是推进落实部署,推进“争创文明机关,争做人民满意公仆”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党组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活动的组织领导,明确任务、明确职责,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要加大宣传,充分利用媒体设立的“树文明市风,做文明市民”专栏,宣传我街道开展优质服务活动的积极成果和创新经验。

2、围绕主题,突出特色。行政执法部门,要以“执法为民、共建和谐”为主题,开展文明执法活动。街政、社保等窗口部门要以“微笑是最美好的语言”为口号,开展“优质服务从我做起”服务活动。要通过明确服务标准、规范服务行为、优化服务流程、严格服务监管,全力打造并切实践行具有自身特点的服务品牌。

3、注重结合、务求实效。各级党组织要开展优质服务与目前进行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与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创先争优主题活动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机关干部职工在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方面存在的问题,建立优质服务的长效机制,使文明服务常态化。

各级党组织要在活动结束后(10月底前)将工作总结上报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青年路街道精神文明办公室

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范文第3篇

各单位党支部、各部门:

为进一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切实解决基层单位领导班子及党员干部中存在的思想懈怠、动力不足、宗旨意识不强的问题,有效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执行意识,为实现团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智力支持,根据师市党委统一部署,经团党委研究,现将《六团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干部活动的实施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并切实贯彻执行。

中共农一师六团委员会 2012年8月16日

六团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争当学习型党员干部活动的实施意见

为推进团场经济跨越式发展、实现社会长治久安,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兵团党委《关于创建学习型兵团的意见》(新兵党发[2011]7号)和师市党委《农一师阿拉尔市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干部活动的实施意见》(师市党办发[2012]73号)要求,决定在全团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干部”活动。为确保活动有效开展,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为重点,以建设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目标,围绕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双快发展的新任务,把握处理“三大关系”、当好“四个队”、发挥“三大作用”的新要求,应对推进“三化”建设对干部职工知识素质的新挑战,全力推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干部工作,牢固确立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先进理念,逐步建立科学完备、管用有效的推进机制, 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知识技能、工作水平,切实提升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实用技术、致富本领,为全面实现团“十二五”期间目标任务、推进团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更大贡献。

二、工作目标

坚持每月一次的团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支部每月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不得少于2天,全年组织职工群众参加实用技术和市场经济知识的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5天,以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及职工群众的综合素质、服务发展和发展致富的能力。

通过开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干部”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做到“三个增强”:一是增强争先意识,牢固树立“争先进位,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思想意识。二是增强大局意识,自觉同党中央和兵师党委保持高度一致,认真贯彻落实好团党委的各项决策部署,做到“令行禁止”。三是增强责任意识,以“在岗敬业,在位干事”为己任,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四是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推动思想解放,更新观念,以党员干部思想的大解放,带动职工群众思想的大解放,真正把职工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加快发展上来。

三、基本要求

开展学习争创活动,要以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领导干部为重点,以推动党组织全员学习为覆盖面,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各项任务的落实。

(一)学习型党组织的基本要求。

1.学习主题突出。以提高党员政治思想水平为基本目标,完成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学习任务,完成有关推进和有利于团场“三化”建设的业务

知识等方面的学习任务。

2.学习制度完善。有健全的集体学习制度、党员干部培训制度、领导干部调研制度、党员干部个人自学制度、主题教育制度、学习考勤制度、学习记录制度、撰写读书笔记制度等,并严格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

3.学习形式多样。可利用“三会一课”的形式进行学习,也可充分运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及师市“网络学习城”的资源优势进行学习;应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创新学习方法,促进学用结合,做到集体学习与自学结合,理论学习与调研促学结合。

4.学习覆盖面广。学习活动既要覆盖到全体党员干部,更要扩展到单位所有职工。

5.学习效果显著。通过学习,促进单位全体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思想理论素质有所提高,结合本单位实际,理清科学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凝聚发展合力,解决突出问题和矛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到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职工群众反映好。

(二)学习型党员的基本要求。

1.坚持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同事学、向职工群众学,认真制定个人学习计划和目标,坚持勤奋学习、刻苦学习,认真学习兵团、师市、团党委的重要决策部署,学习必需的业务知识。

2.学风良好。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以用促学。做到学习理论与运用理论、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相

统一,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运用科学理论、科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3.素质提升。通过学习,思想理论素养有较大提高,自觉坚定理想信念,重大原则问题能明辨是非,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紧迫意识、责任意识、执行意识,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4.成效突出。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同党中央和兵师团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在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职工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

三、内容要求

开展学习争创活动要根据中央和兵团、师市及团党委的要求,学习内容主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央有关新疆及兵团工作的重要文献、重要指示统筹考虑,围绕实现“两大目标”、处理“三大关系”、发挥“三大作用”、推进“三化”建设、当好“四个队”这条红线做好安排。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内容的学习。

(一)政治理论。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发展理念、理清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转变发展方式。

(二)政策法规。学习《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安全生产法》、《劳动合同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森林法》、《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掌握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新疆及兵团工作的重要文献、重要指示,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议精神;学习兵团、师市和团党委重大会议、重要文件精神。

(三)业务技能。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三化”建设的新任务和新要求,认真学习市场经济、现代科技、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努力提高服务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学习与个人岗位相关的业务知识和生产技能,增强办业务的能力,提高为发展致富的能力。

(四)知识拓展。加强对新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屯垦戍边史和兵团精神的学习,增进对新疆和兵团的了解;加强对公文写作、计算机操作、文学艺术、卫生保健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努力掌握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各方面知识和技能,提高个人综合素质。

四、推进措施

(一)充分发挥中心组学习的示范带头作用。将学习型领导班子作为“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干部”的先导工程,坚持每月一次的团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基层单位党支部每月学习不少于2次,做到学习内容有计划、学习时间有安排、学习考勤有登记、学习过程有讨论、学习体会有发言、学习量化有笔记;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强化学习意

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先学一步、学深一点,丰富学习形式,落实学习要求,充分发挥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中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各党支部、各部门要认真抓好党员干部的集中教育培训工作,组织开展好每年一次的干部职工全员培训工作,机关部门每月至少召开一次分管行业业务知识会办会;教育培训要精心安排内容,坚持把理想信念教育与能力建设贯穿始终,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

(三)不断创新学习教育的方式方法。加强和改进“三会一课”、冬季培训等传统学习教育方式,积极运用读书活动、知识竞赛、技能竞赛、学习交流、现场观摩等多种学习教育手段,搞活学习教育形式。建立完善党员领导干部讲党课制度,团领导、部门领导每年到挂钩联系点为党员干部上党课不少于1次;各党支部要结合中央和兵师团党委重大政策出台、重要活动开展和重大节庆日纪念日等契机,适时开展学习教育活动。积极利用远程教育网络及师市网络学习城平台,开展网络学习,建立网络培训学习学分制,实行量化考核。

(四)切实加强党员干部学习活动的载体建设。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利用师市党委及党校党员干部培训平台,选派相关党员干部进行深造培训;主动邀请相关专家、教授来团讲课和进行技术指导,并结合工作需要,组织相关人员外出考察学习。

五、保障机制

(一)建立组织领导机制。各单位要把“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争当学习型党员干部”活动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对创争工作做出专门部署,精心组织,狠抓落实,要明确党支部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各部门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抓好创争工作。

(二)健全和落实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制度。建立健全党组织集体学习制度、培训制度,调查研究制度、党员个人自学制度、学习考核制度、学习成果转化等制度,及时总结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的经验,明确学习教育的时间、内容、目标、责任以及相关的考勤、交流、通报等要求,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

(三)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把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党员干部列入各党支部、各部门精神文明创建目标管理和考评内容,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学分考评结果要与干部的考核、调整、评优定等、职务晋升和年薪等紧密联系起来;与各类专业技术类人员的绩效考核、职称晋升等结合起来;把学习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综合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内容,把理论素养、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和后备干部推荐的重要依据;与职工创先争优百分考核结合起来,做为职工考核定等的重要内容。对学习考核不合格的,各党支部、各部门要组织集中进行补学。

(四)积极营造氛围。要加强对创建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党员干部工作的宣传力度,为学习活动营造浓

厚氛围。充分运用广播、电视等媒体和公开栏、宣传栏、板报、标语、横幅等阵地,采取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重大意义、基本要求、重要举措,解答干部职工学习中遇到的思想认识问题,宣传学习的新思路、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效,宣传党员干部和职工群众的学习体会、实际行动,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

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范文第4篇

摘要: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我们心怀感激的同时而又感责任重大,以爱之名,助力幼儿体育活动开展;以爱之名,助力幼儿茁壮成长。

关键词:幼儿体育活动;陶行知;爱满天下

一、陶行知爱满天下教育思想的内涵及意义

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爱满天下”教育思想,我们如今亦能感受他所推崇的爱的教育,“爱心”是我们作为教师时刻需要传递给孩子的,有了“爱心”,我们才能够跟孩子们形影不离;有了“爱心”,我们才能够是合格的教师;有了“爱心”,才能够实现爱的教育,让教育之花开满幼儿园。爱是我们与孩子们沟通的精神所在,是我们走进孩子内心的钥匙。当我们手捧爱心,将心比心,全心全意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爱的教育也正悄然萌芽,我们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亲切而又温暖的教育环境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在爱的教育之下,幼儿充分得以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时刻相伴,见证孩子们的成长。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核心在于“爱”,陶行知先生坚持做到“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们作为教师更要努力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教学理念,坚持我们心中“爱”的信念,把满怀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去,才能真正做到用爱去引导幼儿,才能奏响爱的旋律,撑起爱的蓝天,让我们以爱之名,助推幼儿发展。基于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让我对于幼儿的体育活动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二、幼儿体育活动现状

1、体育活动多强调趣味性,忽视了身体锻炼的价值

教师现如今追崇游戏化活动,所以在活动时很容易注重活动的趣味性,毕竟幼儿由于自身年龄特点以及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不同,需要教师注意活动的组织形式,活动中的引导,但很多时候教师忽视了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提升幼儿身体锻炼地能力发展。例如在一次参观活动中,有一名教师在进行体育活动,活动以故事展开,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但是在后面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过多注重了故事的情节,并没有注重幼儿方向跑这个重要能力的培养练习。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地确实很兴奋,但是反过来思考一下,一个体育活动没有充分让幼儿能够去练习、去尝试,这还是一个以幼儿为主体的体育活动吗?教师根据自身经验进行体育活动,以趣味性、娱乐性为主,忽视了体育活动中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部分。

2、体育活动随意性较大,忽视了体育教学活动

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过程中,害怕幼儿受伤,或是有意外情况出现,会更多地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安全,但也往往忽视了指导幼儿在体育活动中更多专业、正确的运动发展技能。同时,为了能够让幼儿充分进行体育活动,会更多地摆放材料,让幼儿能够有更多选择,但也正因如此,幼儿在进行活动时,随意性较大,容易出现自顾自活动等情况。在体育活动中,教师时刻想着幼儿这样做会不会太危险?幼儿那样做会不会出事故?当教师陷入这个深深的自问泥潭中时,体育活动的时间也在不断的飞速流逝,当教师恍然醒悟时,活动已经结束,教师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幼儿一次次的运动能力提升也在不断减缓,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情况。幼儿的安全工作是重中之重,但同时在进行体育活动时,教师也需要重视指导以及重点运动能力的培养,不然这还是以幼儿为主体的体育活动吗?

3、体育活动缺乏关联性和延续性

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会注意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内容,将体育活动与主题背景相融合,但是对于不同年龄段幼儿体能所要达到的目标还是有一些模糊。教师对于具体体育活动内容缺乏深刻认知,注重单一运动能力的培养,如单独的跑、跳等能力。各个体育活动之间延续性较少,大多是单个的体育活动,例如观察一个月内教师组织的体育活动,会发现这些体育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较少,不能够围绕某一幼儿的运动能力进行几次体育活动,让幼儿能更深入探索和练习。

如果体育活动之间的关联性越来越小的话,我想幼儿运动能力真正能够全面得到发展的机会也在逐渐减少。体育活动之间需要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延续性,不然这还是能够让幼儿有所提升的体育活动吗?4、教师对体育活动缺乏正确认识

教师自身的体育方面认知水平对于引导幼儿进行体育活动有重要作用,如果连基本的体育游戏与体育活动相混淆,很容易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教师会以让幼儿玩的开心,让幼儿不断地进行游戏认为成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但我们都需要了解到体育活动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培养幼儿运动能力的发展。很多教师在组织体育活动时,都会感到很头疼,因为觉得幼儿出去之后活动不受控,往往出现一些情况:如教师的规则还未讲清,幼儿却已经开始进行活动;如幼儿在活动时与其他幼儿发生的一些碰撞;如因为活动场地相较于教室会更加宽敞,幼儿活动范围也更广,出现情况的几率加大等等。这些情况都说明教师未能够正确认识幼儿体育活动的特点及幼儿特殊的年龄特点。教师如果缺乏这方面的正确认识,这还会是让幼儿得以提升的体育活动吗?

三、爱满天下助推体育活动

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对于一些体育活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能够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1、以爱之名,充分准备

幼儿体育活动中,准备环节往往是被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重要環节,活动材料的准备,知识经验的准备是幼儿能够完整及愉快进行活动的前提。活动的准备离不开教师的苦心钻研,全心思考,尽力考虑到幼儿在活动中所需的一切存在;只有为孩子们准备齐全,孩子们在活动中才能够更加积极,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我很清楚的记得有一次体育活动我尝试给孩子们进行《趣多多拼板》,在活动的结尾部分需要为孩子们准备一个由许多拼板组装而成的“大滚轮”,我尝试用胶水先将拼板组装在一起,但是发现这样不利于幼儿操作,拼板很容易在连接处脱落;我一度想要放弃,将这个结尾部分改成不拼装,但是我发现这样不仅没有提升幼儿对于拼板多元化玩法的探索,还减少了幼儿对于本次活动的乐趣,不考虑幼儿的活动不是一个好活动,因此我还是想出了办法让拼板顺利组装,最终让本次活动结尾孩子们将组装的拼板带着进行操作。

或许我们教师不是完美的,但我们可以尽我们所能去考虑到孩子在活动中所要面对的,所感受的,所喜爱的,以爱之名,充分准备,才能助推幼儿体育活动。

二、以爱之名,因材施教

在日常的体育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幼儿的现阶段体育活动水平各有差异,每个幼儿所擅长的也会各有不同,那这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是放任自流还是不知所措呢?在我们班上有个孩子发育较为缓慢,他在进行拍球练习时容易出现抱球不动,或是干脆把球放到一边不愿意碰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我想到的不是批评或是指责,我先进行了最简单的思考,孩子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接着我考虑我能引导孩子做出哪一步的改变。我并没有要求他直接尝试拍球,我知道他本身请假比较多,近阶段都没有来幼儿园,加之疫情影响,孩子真正接触篮球的时间并不长,我引导他做出最简单的第一步尝试——双手去接住回弹的篮球,在当天他逐渐开始对篮球有了一定的了解,或许喜欢谈不上,但至少不再将球放置一边,他能够拿着球与周围的同伴一起与球进行游戏,我想这是改变的良好开端。

体育活动中少不了教师对孩子的引导,而引导的方式各有不同,如何选择?如何实施?以爱之名,因材施教,让孩子们逐渐喜欢体育活动,感受体育活动的乐趣和魅力。

3、以爱之名,扎实理论

体育活动不是随意的,幼儿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有着诸多注意要点,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扎实理论基础,为孩子提供强有力的坚实后盾。举个简单的例子,教师都知道幼儿体育活动中基本动作发展主要包括:走、跑、跳、攀、钻、爬、投掷等,那更进一步的理论指导我们还需要清楚,各自动作发展还有许多细分板块;以走为例,大多以自然走步为主,还有高抬腿走、大步走、前屈向前走、顶脚向前走、前脚掌走、弹簧步走、全蹲走、侧身并步走、交叉步走等等。作为教师,只有不断精进,丰富自己的理论基础,才能够为孩子提供更多有质量的体育活动。以爱之名,扎实理论,助推幼儿体育活动稳步发展。

陶行知先生的“爱满天下”教育思想是中国教育史上宝贵的财富,我们感受前人所带来的巨大财富,心怀感激的同时而又感责任重大,以爱之名,助力幼儿茁壮成长。

參考文献

[1]《陶行知全集》[M].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2]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现状及研究[J].中国学术期刊网,2013(4).

[3]汪超.幼儿园体育活动设计与指导[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范文第5篇

1 本地区中学体育教学运行状况

大兴安岭地区所辖呼玛县、塔河县、漠河县和加格达奇区、松岭区、新林区、呼中区以及加格达奇林业局、韩家园林业局、十八站林业局、图强林业局、阿木尔林业局等13个县、区、局。学校体育开课率、大纲执行情况是检验学校体育教学运行管理水平的重要检查指标, 两类学校的体育课开课率均为100%。县城中学的大纲执行情况完全实施占70.1%, 部分实施占29.9%。农村中学大纲完全实施与部分实施的比例相近, 实地调查结果表明, 学校部分实施的原因是场地器材的不足以及大量的兼职教师的专业技能难以完全达到实施大纲的要求。

1.1 本地区中学体育教学的项目分布情况

通过现状调查和专家访谈, 将本地区中学现行体育课教学中所进行的教学内容现状分成三大类, 一是现代体育项目, 如田径、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健美操等;二是武术项目, 如套路等;三是多年来在本地区广泛开展的 (武术除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如摔跤、拉杠、颈力赛、打扑鲁、负重跑、掰腕子、滑雪、爬犁、雪上竞走、班吉棋赛等。

调查结果显示, 本地区县、区、局址中学开设现代体育项目以及武术项目的比例均高于农村中学, 而开设武术以外的、本地区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比例要低于农村中学。

1.2 本地区中学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现状分析

本区民间流传下来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百余项, 摔跤、拉杠、掰腕子、颈力赛、爬犁是中学开展比较广泛的体育项目, 多数学校将其作为选修课和课外体育活动来开展。分析原因, 这些项目简单易学, 对器材、场地要求不高, 运动技术难度小, 深受学生的喜爱, 也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生理特点, 可以提高学生参加锻炼的兴趣, 并与学校设备情况相适应。在调查中发现, 农村中学的体育活动场地、器材严重不足, 学生们使用的器材基本上都是自制的。这样既节省了体育经费的开支, 学生们又得到了锻炼身体的机会。所以, 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是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开展体育锻炼活动的有效途径。

1.3 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开课形式

在被调查的15所中学中, 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正式教学大纲的和作为教学大纲辅助教材的以及作为课外体育活动内容的比例各自分别不同。目前, 已有20所学校已经将一些项目纳入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 这是因为多数学校认识到:初、高中阶段是人的生理、心理及人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对中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目前, 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竞技活动围绕着黑龙江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开展, 摔跤、拉杠、掰腕子、颈力赛等项目的训练与竞赛活动已经形成定规范, 如塔河县十八站乡民族中学、呼玛县白银那乡民族中学等学校在县体育局的帮助下长年开展了摔跤、拉杠、掰腕子、颈力赛的业余训练。

2 影响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原因分析

通过各方调查, 认为目前影响我区各级学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原因依次是:

师资不足。无论县区还是乡村林场, 普遍缺少既懂得现代体育科学知识又掌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体育教师。县城的中学校体育师资的配备较齐全, 但学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知识的不多。农村偏远地区甚至没有一个体育教育专业的专职教师, 体育课成了可有可无的自习课或自由活动课。

没有规范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材。

未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学校体育教育的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之中, 使体育教学活动存在着随意性、盲目性。

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对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的认识不到位。

3 本地区学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的实施对策研究

通过实地调查走访得出, 本地区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开课的学校比例, 无论是正规的还是非正规的教学形式, 总数不超过60%, 并且开设的项目也很少, 大部分只是摔跤、拉杠、掰腕子、颈力赛等。二是缺少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师资。教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理论知识了解的不多, 动作不规范, 很难使这项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三是无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各层次的学校应开哪些项目没有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四是领导、教师的认识存在偏差。以上这些问题, 既阻碍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挖掘、整理、推广、提高, 也不利于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因此, 提出以下几点发展对策。

第一, 加快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教材建设;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根据学校的总体目标, 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体育终身化和社会实用价值几方面来进行。

第二, 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的教学设计;课程结构的设置应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为基础, 并紧紧围绕《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来进行, 应冲破以竞技运动为主线的思想观念的束缚, 让学生的群体活动更有实效。

第三, 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师资队伍的培养。

第四, 完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校、县、地区三级竞赛制度。

4 建议

本地区各级学校应充分利用本地区的历史条件和人文环境, 借鉴省内其他地市学校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课的教学经验, 尽快将其优秀的民族、民间体育科学化、正规化、全面系统化地纳入教学计划。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具有健身和健心的双重特征。各级政府、民委要与教育主管部门合作, 积极协调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加大宣传力度, 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学校得以推广、普及。在少数民族居多的学校中, 可以按照民族的不同, 划分不同的体育教学班级, 然后再根据本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情况, 选择适合本校体育课堂开展的体育项目。

为保证顺利开设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课, 本地区各级学校需加强对从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师资队伍力量建设。

鉴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多, 器材多属于自制的, 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技术, 还必须学会如何制作器材, 有利于减轻学校体育投资和促进与终身体育教育接轨。

摘要:研究分析了本地区中学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 为本地区各级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 促使本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提供参考依据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大兴安岭地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现状分析,对策

参考文献

[1] 周伟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概论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11.

[2] 安斗.关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入学校体育探析[J].中国体育科学, 2003 (3) :40~42.

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开展范文第6篇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学生、家长、老师及教学管理者的调研访谈, 摸清学生对体育课程、课外活动的看法和对体育认识及备考情况;了解学生家长对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视程度及为体育考试采取的措施;调查体育教师、班主任及教学管理者对学校体育和体育考试的重视程度及所做的努力等, 为我市体育考试及各级体育升学考评体系提供可借鉴的政策依据。

二、查阅大量有关于体育课程的相关政策制度文件, 查阅相关的书籍、硕士论文和期刊文献等资料, 了解本课题研究的基本现状和主要观点

(一) 访谈法

对西安市体育教师及班主任进行结构式访问, 了解各年级学校体育开展现状和体育强化训练的情况, 以及各类人群对体育的态度和意见建议, 形成课题的基本假设。

(二) 问卷调查法

抽取西安市学生家长、体育老师、班主任以及教学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

设计《西安市中考体育七八年级学生问卷》、《西安市中考体育九年级学生问卷》、《西安市中考体育七八年级家长问卷》和《西安市中考体育九年级家长问卷》

学生问卷七八年级共发放500份, 九年级发放500份, 家长问卷七八年级和九年级各发放300份。最终共计发放九年级学生问卷500份, 回收312份, 回收率62.4%, 其中有效问卷155份, 有效率49.7%。发放七八年级学生问卷共500份, 回收479份, 回收率96%, 其中有效问卷412份, 有效率86%。发放七八九年级家长问卷600份, 回收496份, 回收率82%, 其中有效问卷402份, 有效率81%。

(三)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及Spss8.0分析软件, 分析重点与一般学生体育中考成绩、采用描述统计的方法分析学生及教师问卷所涉及的主要内容、采用双变量相关性方法分析学生体育成绩与学生问卷及教师问卷内容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影响学生体育中考成绩的因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 西安市体育对教师、学生及家长认识影响的调查

西安市实施体育考试后学生对体育课地位的认识

九年级学生认为体育课重要的占45%, 比较重要的占40%, 非常重要占9%, 而其它选择不重要的只占6%。七八年级学生认为体育课重要的占32%, 比较重要的占25%, 非常重要占35%, 而其它选择不重要的只占8%。通过数据可见, 体育成绩计入升学总成绩以后, 学生对体育课非常重视。从以前学生心目中的体育课只是一门副科、体育课只是一门活动课, 到现在体育课与其它课程一样重要, 西安市实行体育考试后已经有了一个质的飞跃。

(二) 实施体育考试后学校对体育的态度

从考生的角度, 我省体育考试项目设置难易程度适中, 目前的难易程度能有效平衡大部分学生对考试的接受程度。

(三) 学生体育成绩分布

通过对西安市2016年毕业生中考成绩调查, 406人平均得分47.18分, 标准差事2.517, 也就表名90%的学生分数集中在44.663—49.697之间, 其中满分 (50分) 人数为98人, 48分以上人数为197人, 几乎占到所调查人数的一半。从五大名校与普通中学体育成绩对比来看, 平均分也仅差2.6分, 普通中学平均成绩为45.2分, 重点中学平均成绩为47.8。因此, 西安市2016年体育中考成绩总体偏高且分数分布较为集中, 从学生对中考体育难度的态度可看出认为中考体育难度“不难”、“一般”的考生占到80%。这样的体育考核不能区分考生真实身体素质情况和运动训练水平。

(四) 学生对体育项目的选择情况

通过对2016年参加体育考试的学生调查可以看出, 除了必选项目1000米跑/800米跑, 学生选择的项目主要集中在50米跑、前掷实心球、排球, 选择引体向上和立定跳运和足球的学生非常少, 反应出学生对体育课所涉及的体育项目和简单有趣的体育项目有选择偏向性, 对体育课没有涉及的体育项目和枯燥单一的体育项目相对有排斥心理, 也可能存在体育教师为了较快提高学生体育成绩而引导学生选择那些成绩容易提高的项目, 这样不合理的项目设置使中学体育训练和教学形成固定的模式, 在体育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的引导下, 学生选择项目单调, 从而影响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

学生最喜爱的运动项目分别为, 羽毛球、篮球、游泳、乒乓球, 但体育考试项目中大多不涉及, 唯一涉及的。篮球项目体育考试中选择的学生只有6%, 这说明体育考试项目设置存在较大的弊端, 若不及时调整必将严重影响学生的参与热情, 同时也会间接影响中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使身体生长发育处于关键时期的初中生对体育产生厌倦的重要素。

体育考试自实施以来, 对于学生生长发育起到了应有的功能与价值。各学校也对体育教学更加重视, 从调查结果统计来看, 85%以上的学生生认为, 学校对体育考试非常重视, 特别是重点学校, 。

一方面反映出重点学校更注重体育考试, 他们在教学中较早的加入了体育项目的教学和训练。另一方面, 现在的这种“训练式”教学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原则和规律, 是一种赤裸裸的追求高分的教学, 这种教学对学生的心理、态度以及体育认知造成了扭曲, 并非真正的素质教育。可想而知, 这样的教学过后还有多少学生会对体育产生兴趣, 这和体育考试的目的背道而驰。有些学校迫于体育考试压力, 为了学生在体育中考试取得高分, 采用了考什么就教什么, 就叫学生练什么, 考不到的项目我一概不教。体育考试的项目一般只有3-5个, 它不可能包含所有体育教材的内容。最后的结果, 体育考试分数很高但是除了考试项目以外的科目什么也不会。这种“高分低能”的现象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体育学习。

(五) 西安市体育考试对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

老师把学生都当成了业余运动员, 每节课就是考试的几个项目重复的进行训练, 课堂内容强度高、重复性强、枯燥。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差异于不顾。体质弱的学生把这样体育课看做“魔鬼训练课”, 对体育课产生了抵触情绪。体质好的学生把这样的体育课看做“放羊课”, 没有产生一点兴趣, 感觉没有意思。最后出现了学生们喜欢体育但是不喜欢体育课。九年级学生问卷反映, 68.7%的学生认为体育课成为了中考体育项目的考前集训。77.1%的学生认为, 学校会利用体育课以外的时间进行中考项目的训练。

(六) 西安市体育考试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通过针对体育课的教学和强化训练, 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得到增强, 超过76.4%的学生认为学校体育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有提升作用, 说明我市学校体育教育可以较好地服务学生, 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同时, 由于中考体育学生可选择的项目具有固定性和模式性, 也影响到学生部分身体素质的发展。九年级学生问卷调查反映, 在问及“哪项身体素质影响到了你的体育中考成绩”时, 37.9%的学生选择“柔韧”, 54.2%的学生选择“力量”, 只有0.7%的学生选择了“灵敏” (见图7) 。分析认为, 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 是因为在中考体育项目考核的身体素质里, 基本不涉及灵敏素质, 因此学生在分析自己中考体育失分中也难以涉及。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1. 体育制度对体育教学、学生身体素质全面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但同时单一的考试项目也会影响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2. 西安市体育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与弊端, 考试难度不大, 学生分数普遍过高且接近, 不能真实的体现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训练水平。

3. 学校为备考体育考试进行的枯燥、高强度集训, 影响学生对体育的兴趣。

4. 西安市体育考试对家庭体育的开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能缓解学生高强度的文化课学习。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锻炼不影响文化课学习。

5. 西安市体育考试项目设置与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存在较大偏差, 大部分考核项目很少成为学生日常锻炼的主要项目, 从而影响学生终生体育思想观念的形成。

(二) 建议

1. 建议西安市体育考试项目的设置应在可操作性的基础上, 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的要求。

2. 对西安市学校体育教学进行督导, 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 在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体系下, 保证体育教学向良性、常态化有序的进行。

3. 完善体育考试制度, 加强中考监督, 保证考试的公平性。

4. 转变学校体育教学应试化现象。此外, 一般学校需要安排更多的学生体育锻炼时间。

5. 建议适当提高西安市体育考试的难度, 以达到对学生真实身体素质的考核要求, 促进学生校内外体育锻炼的参与度。

摘要:体育中考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学校体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带来了积极促进作用。为了全面掌握体育对西安市体育课教学的影响, 学生、家长、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对体育课、学生体育锻炼以及体育的态度和认识, 寻找当前教育管理体制下学校体育及体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体育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教学,身体素质,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 王兆峰.广西城市体育中考现状调查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0-16-17.

[2] 韩流.实施中考体育加试对学生体质影响的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 2014-4-5.

上一篇:退休教师欢送会讲话稿范文下一篇:图形创意实践实验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