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数据库数据导入论文范文

2023-09-26

网页数据库数据导入论文范文第1篇

一、目前在用的模拟训练系统剧本编辑方式

目前国内在用的模拟训练系统剧本编辑方式, 主要建立在编辑完善基础数据库 (包含点库、气象库、飞行计划基础信息库、航路库) 的基础上, 通过人工选择或设置条件自动生成的方式来编辑训练剧本。这种基于基础数据库的编辑方式, 编辑次数最多、改动最频繁的信息主要是飞行计划基础信息。此条信息中必须包括如下信息要点:航班呼号、二次代码、起飞机场、降落机场、机型、出现点、出现时间、出现高速、出现速度、计划航路。

(一) 基础数据库式编辑剧本的优点

该编辑方式的优点在于后期复用性强。编辑剧本前, 教员需要依次编辑各基础数据库, 在完成基础数据库之后, 将各库里的内容以任意方式关联起来就可以完成剧本的编辑。在有了完善的各类基础数据库后, 后期教员只需要维护各库的数据就可实现各型特情、练习的编辑。

(二) 基础数据库式编辑剧本的缺点

该方式最大的缺点在于基础数据库更新不及时、更新过程耗时长, 由于民航局每年都会进行航班计划的变更, 如果要追求更高的真实性, 那就需要教员根据新的航班计划去更新飞行计划库, 成百上千条的计划库更新对教员来说是一项极大的负担。其次, 该方式需要教员依据丰富的管制经验来设置各种特情场景, 而对于此类干扰项的编辑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培训也会大打折扣。

二、基于真实数据导入的剧本编辑方式

基于真实数据导入的剧本编辑方式依然保留原有的基础数据库, 但对于数据的来源做了全新的调整:不再由教员去逐个编辑, 而是通过导入一线真实的管制数据来提取和生成。同时, 还可以将剧本中的飞行计划数据、航线数据、基础数据点数据同步更新到各基础数据库中, 用于后期教员继续编辑组合新的剧本。

(一) 真实数据的提取和分类

基于真实数据导入的剧本编辑方式的数据来源是自动化系统实时记录的各类数据, 主要包括:原始电报数据、雷达航迹数据 (综合航迹) 。系统拿到这些数据后需要读取并将此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基础飞行计划数据, 具体包括航班号、二次代码、机型、起飞机场、降落机场、计划航路, 系统将这些数据整理以航班呼号作为标识存储到文件A;第二类数据是实时位置点信息, 包括航班呼号、二次代码、机型、该时刻的时间戳、该时刻的经纬度 (或报告点) 、该时刻的高度、该时刻的速度、该时刻的航向等实时信息, 系统将这类数据也以航班呼号为标识, 按照时间戳从早到晚排序存储到文件B中。

(二) 真实数据的组合和处理

系统提取完数据后, 对比航班呼号, 将A、B文件数据进行融合:首先确定B文件中时间戳最小的那个航班, 以该航班时间戳作为原始时间0, 后面的所有时间戳均以该时间为参考, 计算其相对时间。确定B文件中某一航班呼号, 找到该呼号关联的时间戳最早的那条信息, 将此条信息中的经纬度信息 (或报告点) 作为新飞行计划信息的出现点并存储到A文件。接着将每个航班最早的相对时间戳作为新飞行计划的出现时间同样存储到A文件中。这样一来, 我们补充更新了A文件的信息, 即可作为新的基础练习数据使用, 而A文件中这些数据同样可以反向存储到飞行计划基础库中。如图1所示:

完成数据的组合后, 系统会以A文件为基础, 加入默认的气象信息形成新的练习剧本, 如果继续加入B文件, 则变为实时回放该时间段内的管制指挥情况。

三、结束语

基于真实数据导入的剧本编辑方式优点在于编辑基础飞行计划库速度快, 模拟真实性高, 以一线管制的数据和场景作为模拟训练的剧本对于管制复训来说也是最好的练兵手段。同时, 此方法还省去了教员编辑基础库要花费的大量时间。而由于B文件的存在, 该方式同时也可作为教员讲评实时管制场景的方法之一。

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增进型的空管模拟训练系统剧本编辑方式, 该方式以真实自动化管制数据为基础, 大大减轻了管制教员编辑剧本的时间和复杂程度。

关键词:空管,模拟训练,剧本编辑

参考文献

网页数据库数据导入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数据挖掘是指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对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知识的过程。现代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融合运用,本文主要论述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在ERP中的应用。

[关键词] 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 ERP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1 . 23. 031

数据挖掘是指采用人工智能的方法对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获取知识的过程。本文探讨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运用于ERP系统。以数据仓库作为企业底层的数据源,再配合各种数据挖掘技术,结合ERP的管理思想,发挥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拥技术在决策支持方面的长处。

1数据仓库技术概述

1.1数据仓库的特点

(1) 面向主题。主题是在较高层次上对数据的抽象,面向主题的数据组织方式,就是在较高层次上对分析对象数据的一个完整、一致的描述,能完整统一地刻画各个分析对象所涉及的企业的数据项,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

(2) 集成。对多个异种数据源需先统一,然后进行数据的综合和计算。

(3) 时变。数据仓库随时间变化不断增加新的、删除旧的数据内容。

(4) 非易失。数据仓库总是物理地分离存放数据,由操作环境下的应用数据转换而来。

1.2操作数据库与数据仓库

数据库系统作为数据管理手段,主要用于事务处理,在数据库中保存了大量的日常业务数据。

(1) 用户和系统的面向性不同:OLTP面向操作人员和低层管理人员;OLAP面向决策人员和高层管理人员。

(2) 数据内容不同:OLTP是管理当前的数据,对基本数据进行查询和增、删、改操作处理,是以数据库为基础;OLAP是管理历史的、导出的及综合提炼的数据,比OLTP要多一步数据多维化或预综合处理的操作。

(3) 数据库设计模型不同:OLTP采用E-R模型;OLAP采用星型或雪花模型。

1.3OLAP操作技术

OLAP的操作主要是对多维数据进行的,主要有上卷、下钻、切片、切块和转动。

(1) 上卷(也称上钻):通过维层次向上攀升或通过维化简,在数据上进行聚集。

(2) 下钻:是上卷的逆操作。如当前位置是区维,下钻则是街道维、门牌维。

(3) 切片:是在给定的一个数据方的一个维上进行选择,形成一个子方。

(4) 切块:对两个或多个维进行选择。

(5) 转动:数据没有发生改变,只是改变一个报告和页面显示维的方向。

2数据挖掘技术概述

2.1数据挖掘环境

数据挖掘是指一个完整的过程,该过程从大型数据库中挖掘先前未知的、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使用这些信息做出决策或丰富知识。

在数据挖掘中被研究的业务对象是整个过程的基础,它驱动了整个数据挖掘过程,也是检验最后结果和指引分析人员完成数据挖掘的依据和顾问。

2.2数据挖掘过程简介

(1) 确定业务对象。清晰地定义出业务问题,认清数据挖掘的目的是数据挖掘的重要一步。

(2) 数据准备。数据的选择:搜索所有与业务对象有关的内部和外部数据信息,并从中选择出适用于数据挖掘应用的数据。数据的预处理——提高研究数据的质量,为进一步的分析作准备,并确定将要进行的挖掘操作的类型。数据的转换——将数据转换成一个分析模型,这个分析模型是针对挖掘算法建立的。

3ERP概述

3.1ERP的由来

企业资源计划(ERP)这一概念是由Gartner公司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它的发展一般来说是经过:订货点法、MRP萌芽期、MRP、闭环MRP、MRPⅡ、MRPⅡ/JIT、ERP这样几个阶段而逐步完善形成的。

3.2ERP实质

ERP是一个融合了多种先进管理思想的信息系统,其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的有效管理。ERP的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一个紧密联系的供应链,并将企业内部划分成几个相互协同作业的支持子系统,可对企业内部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有效地进行管理,从管理的范围和深度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更丰富的功能和工具。

4基于ERP的數据仓库

4.1数据仓库在ERP中的应用

建立基于ERP的数据仓库,首先是分析ERP的数据模型,在其基础上建立相应的数据仓库数据模型,这时对关键数据的识别、整理、清洗、转化和对主题域的确定非常重要,之后的数据抽取程序建立等工作也不容忽视。

建立基于ERP的数据仓库面临的问题总的来说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将事务处理逻辑模型和数据仓库模型对应起来,并将ERP事务处理和外部数据导入数据仓库中;二是在数据仓库基础上如何构建企业的商业智能系统来支持企业的管理决策活动,即数据仓库的应用。

4.2实施ERP项目注意事项

数据挖掘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考虑:一是为进行数据挖掘所做的数据准备;二是数据挖掘的各种分析算法。

数据准备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多种数据源中综合数据挖掘所需要的数据,保证数据的综合性、易用性、数据的质量和数据的时效性;二是从现有数据中衍生出所需要的指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的人们掌握了大量的数据,将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与ERP有效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并发现隐藏在数据之后的有用的知识和信息。这是未来企业信息技术应用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进. 数据挖掘在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D]. 重庆:重庆大学,2008.

[2] [加]Jiawei Han,Micheline Kamber. 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3] 刘伟. 信息管理与数据库技术[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 梅姝娥,陈伟达. 管理信息系统[M].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网页数据库数据导入论文范文第3篇

2、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与课程体系设置

3、本刊理事单位最亲书目

4、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文化研究

5、基于产教融合的农业院校环境专业应用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6、基于拟态计算的高效能大数据应用平台构建研究

7、北美士族研究传统的演变

8、域外法学方法论论著我国大陆传播考略

9、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卓越农林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改革探索

10、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11、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新生“科学与社会”研讨课的实践与探索

12、《生命科学与健康》课程教学效果的调查与研究

13、“学科大类—专业方向—综合提升”海洋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研究

14、以专业规范为指导,科学构建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15、基于CDIO的云计算与大数据课程教学体系构建

16、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导论课的定位与教学体系构建

17、MOOCs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与创新

18、论社会科学的价值选择与价值中立规范

19、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适应黑臭水体技术发展的课程改革设想

20、面向非计算机专业的人工智能导论课程建设与探索

21、环境专业《自然保护概论》课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

22、浅谈小学英语教学的生活化

23、关于大学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理论探讨

24、基于校企地三方合作的大数据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5、地域认同度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关系

26、面向国际化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27、我国犯罪学本土发展的整体性

28、基于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的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9、再论我国心理学的分化现象

30、PISA科学素养测试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测评的启示

31、通识教育背景下数据科学课程建设路径探析

32、“互联网+”背景下大学教学文化探析

33、大数据工程教育的探索

34、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35、新形势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建设探讨

36、基于“通专融合”的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37、大数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38、会计理论课程教学内容的结构分析与分层设计

39、新文科背景下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培养特征的内容分析

40、用面向科学思维的教学方法改进计算机图形学课程教学

41、基于大工程教育理念的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探讨

42、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和统计学专业的比较研究

43、计算机专业大数据方向课程群建设研究

44、信管专业的现状与改革

45、构筑激发学生科研兴趣的桥梁

46、《墨经》绝学研究的科学方法论

47、大数据时代数据科学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探索

48、内容驱动的高校专业课程思政教学

49、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

网页数据库数据导入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本文阐述了目前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野外确权实施过程及数据库建设中应注意的问题,并描述了实际工作中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对从事该项工作的同行有着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权属调查;宗地草图;数据库

1 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

当前我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建设相对滞后,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外业调查工作是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的基础性工作,关系到发证工作的顺利开展。外业确权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前期准备、权属调查、内业编绘和权属文书制作等,以下就对这几个方面一一进行描述。

1.1 前期准备

外业确权前期准备工作十分重要,在进入测区之前,首先需作好技术培训工作,收集并分析资料,准备权属调查工作底图;此外,进入测区时需了解所辖区域的基本情况,包括村民小组数量及分布情况,国有土地与集体土地、飞地情况等,并为外业调查工作做好时间安排。

1.2 权属调查

权属调查的主要工作是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主体及其界线走向,是外业工作最重要的部分,调查过程需要调查人员高度重视及认真对待。

①作业员及权属双方指界人应从界线的起点(界线交点)开始,作业员将该起点准确标绘在工作底图上,记录该点有关情况。

②由双方指界人带路,朝界线前进方向沿界标物指出界线位置,作业员在工作底图上准确标绘界线位置,记录沿线地物的归属和相关水田、水塘等自然名,直到该段界线终点。

③界线走向发生明显变化位置,需人为设置一定数量的界址点,界址点一般应选在固定且明显的地物地貌点上,要求能说明界线位置、控制界线走向。

1.3 内业编绘

清绘时按先界标物,再界址点界址线、界线两侧地物,最后名称注记的顺序进行。界线及界址点符号一律用红色描绘,水系用蓝色,其他用黑色。清绘应注意界线符号正确、颜色鲜艳、线条匀称光滑;以线状地物为界,要注意该线状地物的归属。

1.4 权属文书制作

权属文书由权属界线文字说明、权属界线图和签字表三部分组成,是权属确界的依据,对权属双方均具约束力。

1.5 资料整理

以村为单位外业简单装订,其内容有:目录(目录以乡、村、组宗地顺序编排)及全村文书。精装订整饰由内业完成,其内容有封面、目录、索引图及全部文书。

2 数据库建设

2.1 建库目的和内容

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平台为基础,以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国土资源部相关技术规范和管理文件为建库依据,在野外实地权属调查基础上,利用野外实地调查获得的各类信息数据,统一图形数据、属性数据的采集要求,利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等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标准化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空间数据库,并利用该系统进行各种统计、汇总、分析、变更等。

2.2 数据库软件平台和硬件需求

软件平台需满足: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统一存储,建立描述两者之间关系的数据模型,应支持矢量数据结构和栅格数据结构等常用的空间数据结构,应具备管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如数据备份及恢复功能等。

硬件需满足:硬件系统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具有开放性,便于以后的扩充,并保证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建立硬件管理制度、设备供应商和系统集成商确定硬件运行保障支持体系等。

2.3 建库工作流程

(1)资料的准备

①用于制作工作底图的影像资料;②国土资源部验收通过的2011年度最新土地利用变更数据库;③2011年度土地变更后全省的省、市、县、乡镇行政界线及村权属界线;④已有的权属调查资料。

(2)数据检查

① 图形数据的检查

包括要素分层的正确性检查、要素的完整性检查、精度检查、几何位置接边检查;线状要素的悬挂点、伪结点检查,孤立的点、线要素合理性检查,线回折、硬折角检查;面状要素标识点及面拓扑检查,冗余的碎片多边形检查等。

② 属性数据的检查与入库

包括属性表及属性字段的正确性检查,属性字段顺序检查,各数据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检查,属性接边检查等。

③ 图形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对应连接关系检查

检查图层中各要素与对应的属性项的表达是否一致等。

(3)数据转换

数据转换主要包括原基础数据转换及外业成果数据转换。

基础数据的转换主要转换图层为地类图斑、零星地物、线状地物、行政区、行政界线、注记、其他注记、界址点、符号等图层。

外业成果数据的转换主要转换图层为小组界、飞地界、争议界、小组名、争议名、飞地名、界址点、界址点号、宗地号、界址线编号等图层。

(4)属性录入

所有界址点、界址线、农村权属、行政区等的属性填写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规范规定的填写规则进行编辑。对于部分不能通过转换转入的各种属性数据,由作业员在集体土地所有权管理系统中进行补录。

(5)资料扫描

按照相关技术规程规范中规定的扫描资料内容进行扫描,并建立相应的对应关系。本次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建库应扫描的资料内容如下:a)权属界线认定书签字表;b)权属界线认定书文字说明;c)权属界线认定书附图。

扫描后的文件格式为JPG,然后统一将JPG文件更名为“界址线编号#扫描件类型001.jpg”格式,将扫描件按村为单位存放好,通过数据库系统的挂接功能,设置扫描件的存放路径,建立与权属界线段的挂接关系。

(6)数据入库

参照二次土地调查的《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对行政区、行政界线、农村权属、界址点、界址线等文件属性结构作了相应的修改,将数据转换为管理系统要求的数据格式,处理好拓扑关系,设置好坐标投影,进行系统调试及试运行,进一步检查数据及入库的正确性和完整性,建立完整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数据库。

2.4 成果输出

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生成数据库成果。具体成果主要包括图件成果及报表成果。

图件成果:①以村为单位的权属界线分布总图;②1:5000分幅地籍图;③宗地图。

报表成果:①界址点成果表;②以行政区为单位的宗地面积汇总表;③一级、二级土地分类面积统计表;④宗地编码表以及宗地、界址点编号新旧对照表。

3 经验探讨

笔者在参加多个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野外确权登记及数据库建设工作中,通过不断摸索总结以下几点经验供大家探讨。

1、界线调查中飞地可由飞入方单方指界,并将情况告知飞出方,若有异议应由双方重新指界;集体土地与没有明确使用者的国有土地之间的界线由集体土地方单方指界;乡(镇)以上行政界线以及集体土地与国有土地间权属界线已有边界协议或正式文件和已办结土地登记手续的不需调查,也不需另写权属文书。

2、外调工作中对于各个村民小组共有的山地或水域不能细分时,可划为一共有宗,并注明各个权属单位名称,如能细分面积的,还需注明各权属单位的所有权面积。

3、争议区在调查中要做到早处理。在解决争议区过程中作业员需征求争议双方及村委会多方面意见,不得发表偏袒性言论并激发民众矛盾,若协商调解不了的则用争议界表示争议范围,并书写争议原由书,绘争议附图,再交争议调处部门处理;

4 建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前期数据编辑过程中,要先着重处理权属界线、影像底图及地类图斑数据的套合问题;其次宗地的闭合处理,不允许有悬挂、重叠、相交等现象;在使用原有权属资料时一定要进行误差的检验与纠正,并与新测绘资料保证使用同一坐标系统;在属性录入的过程中要对外业调查数据反复核对,确保属性数据的正确性。

网页数据库数据导入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发展进程的逐步加快,各行各业都在深入变革。企业信息化管理也逐渐展现愈发重要的地位,企业想要在目前比较激烈的竞争市场内占据领先地位,就应当重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本文提出对信息化环境下企业数据库设计。涵盖数据库组织结构、设计流程等,重点探索基于数据库设计方向实现企业数据库的智能规范化。

关键词:信息化环境;企业;数据库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我国社会市场发展竞争的逐步激烈,企业将更多的发展注意力立足发展途径,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层面。企业能够实现信息化进程很大层面上,决定了企业在将信息技术作为核心知识经济的激烈竞争,确保自身生存发展空间的长远化[1]。企业能够通过借助自身的信息化手段,创新企业的生产运营模式真正提升企业的办公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本次研究基于建设企业信息化背景下,探索数据库的设计、运行、维护以及物理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旨在为类似研究提供可参考借鉴意义。

1 企业数据库概述

企业数据库主要存在作用是能够存储企业发展及决策所需的相关数据信息,企业可以根据所存储的相关数据信息反馈,进而经营管理企业的生产活动[2]。由此可见诸多相关数据信息均是经由企业组织存储所获。数据库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所反馈,密切相关企业的各部门运行。所以企业数据库受到多部门的极大关注度,成为目前企业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管理工具及主要手段。

2 企业数据库组织模式

数据库所主要组成的三级体系结构,包括了外模式、内模式以及概念模式,SPARC制定了该结构标准,并将划分此种结构为SPARC分级模型[3]。

2.1内模式

内模式通常也被称之为存储模式,设计此种模式主要是对于数据物理存储及结构方式,作为实现数据库内部数据的关键表现方式,内模式则并非记录了内部类型,控制了数据库的相关数据,定义文件数据索引方式及文件组织形式。内模式实现了对相关文件的存储及联系,需要借助系统程序工作者经由既定文件方式,有效的组织企业相关数据[4]。

2.2外模式

数据库的实际构造即外模式,也就是数据库的外部数据,能够被企业用户所能够直接可视的,实际来讲等同数据库的使用者能够运用数据库的可视数据范围。虽然数据库的外模式包括了单个或多个,但是应用数据库仅仅只有唯一外模式这一程序,外模式存在数据库程序内,实现了确保数据库数据信息安全性这一至关紧要作用。

2.3概念模式

概念模式作为数据库应用程度使用者,公共数据图的概念模式,之所以可以能够实现精准描述数据库,是由于对数据库程序的整体逻辑完全依靠实现。数据库的概念模式不仅并且涉及诸多所需要注意的细节,譬如硬件组件、物理存储等[5],更不会相关高级设计程序代码、开发工具等。

3 企业数据库设计流程

在设计企业数据库过程中,主要针对内模式、外模式、概念模式展开[6],数据库的主要设计流程包括了需求、概念、逻辑、物理以及数据库实施等。本文提出设计企业数据库的流程(见图1)。

3.1 企业需求分析

在设计企业数据库内需要科学深入地对使用者的应用需求加以分析,需求分析并非仅仅作为数据库的基础环节,更决定了数据库的整体设计。需求分析是面向客户群体料能够了解分析客户群体的应用需求,其根本实现目标在于能够减小企业的人、物、资金多方面投入,获得事半功倍的预期成效。需求分析的结果是否准确会直接影响数据库的最终设计成效,因此只有确保需求分析最终结果足够精准,才可以保证用户在应用数据库中满足其需求。与此同时还要保障数据库设计成效的科学合理,获得良好的数据库运用效果。在设计数据库过程中,企业需要慎重分析以企业的实际管理体系为基础,选择相应的数据库设计方案来满足信数据信息的获取需求。企业在分析相关需求时还要综合考虑自身规模及实际运行状况,确保达到数据库应用及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对等适应。

3.2概念结构设计

在设计企业数据库时概念结构设计尤为关键,指的是需求分析结果基础之上能够精准抽象的分析实际需求,并且在此基础之上达到数据库的设计成效。在设计数据库过程中,设计者通过对多种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加以了解,通常由于数据库逻辑结构直接设计所致,很大程度对设计工作者的工作负担有所加大。所以需要在设计数据库时应用DBMS,实现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归纳总结形成DBMS模型。根据具体所需转换至数据库,归纳整合E-R图从而不断优化数据库设计,确保实现概念结构设计的预期目标。

3.3逻辑结构设计

换言之抽象化的概念结构转变为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实现了深入优化逻辑结构设计。DBMS的不同更决定了设计工具环境的较大不同,企业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主要实现的主步骤如下:首先转换概念模型至关系模型及层次模型;其次实现了关系模型及层次模型至特定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转变。最后还要根据结合用户所需及DBMS模型特征为设计目标,不断对设计数据模型做出完善调整。

3.4物理設计

数据在数据库相关物理设备内的存储结构及主要存取方式,共同称之为数据库物理结构、逻辑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需求分析,作为构成数据物理设计的关键基本点。数据库的物理设计首先需要对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模型加以确定,基于逻辑结构设计实现物理设计,通过运用DBMS模型合理分析选择适用的数据存储位置、结构以及分配方案,以此有效确保数据库设计物理结构的科学合理,也保障了数据库的物理结构运用实用性。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包括了存取方法、记录存储格式以及存储方法。在这之中格式化存储、存储模式在数据库内,作为数据库设计中存储记录格式的关键内容。

3.5数据库实施运行维护

在完成数据库的最终设计步骤,设计工作者需要借助宿主语言及DBMS数据语言,借助数据库物理设计及逻辑机构构建数据库,经由数据库录入及编译应用程序,实现了数据库的试运行。在数据库设计完成试运行阶段后,即可正式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并且根据实际应用发现的相关问题,不断对数据库功能进行优化完善,确保企业数据库运用能够始终跟随企业发展应用所需。

3.6 设计数据库技巧总结

在信息化背景下设计企业数据库,首先需要对市场应用所需加以明确,满足数据库的设计实效性及设计质量。需要加强设计数据库过程中及市场实际运用的联系沟通,对市场应用需求加以了解明确数据库的设计功能目标及实效方向。其次还要与公司内部业务开展相结合,通过把握了解市场需求基础之上,了解企业业务发展,进而提高数据库设计工作的整体效率。最后还需要创建E-R图及数据字典,真正提高数据库的规范有效性,且实现了数据库内各名词专业统一。

4 结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的不断加快中,企业也需要追随信息化发展步伐,在设计企业数据库中构建基础性层面之上,真正确保企业数据库可以在企业管理层实现全面信息化建设中发挥高效作用。

参考文献:

[1] 程丽丽. 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应用[J].福建电脑,2018,24(7):68-68.

[2] 张泽云. 基于C/S架构的中小企业运营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

[3] 陈钧. 企业信息化建设在港口管理中的应用——通过设计通用函数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J].港口科技, 2016,16(3):1-5.

[4] 陈亮, 胡红梅. 基于WWW环境下包装产品数据库存在设计[J].包装世界,2017,22(5):71-72.

[5] 王哲健. 中小型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实现[D].东北农业大学,2017.

[6] 邵惠鹤. 企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的实时软件平台与实时数据库[J].自动化博览,2015,20(4):1-5.

【通联编辑:唐一东】

网页数据库数据导入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数据库系统概论的教学改革,必须针对该课程实践教学薄 弱的实际,让学生不断学习掌握最新的数据库应用技术和基础理论,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授 课形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建立课程网站,改革实验教学 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创新。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概论;问题;改革;体会

数据库系统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今,数据库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 理论 体系和一系列实用系统。数据库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现代计算机 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掌握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目前,普通 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教学,由于课程教学的总课时安排较为紧凑,学生的实践课时安排 较少,一般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忽视课程的应用性和针对性,致使理论教学和应用实 践存 在脱节现象,难以适应实际需要。有很多学生学了数据库系统概论这门课程后,对操作数据 库和 运用数据库管理信息等技术仍不很熟悉,开发应用数据库就感到更为困难。用于数据库开 发的软件工具很多,教学中却往往采用诸如FoxPro,Access等低端数据库系统平台,较少 涉及大型数据库系统服务器的管理和应用,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数据库系统概论 这门课程既要使学生掌握数据库基本原理和理论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运用数据库技术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让学生学会建立数据库,熟练掌握数据库的应用 技术,科学、规范 地进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数据库系统概论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探索数据库系统概 论课程的教学新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数据库系统概论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由数据库基本原理、数据库的设计和数据库的应用技术三个部分组 成,实践教学应该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要做到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往往因学时紧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数据库系统概 论课程的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

一是理论教学忽视了基本原理与实践教学的联系。事实上,理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 实际应用中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更好地掌握数据库技术。

二是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对于实践性很强的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存在理论教学与实践 教学脱节的现象,教学中对实践操作没有明确的要求。

三是数据库系统概论教材跟不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形势。教材内容更新速度慢,不能 适应时代的发展,教材中举例与数据库实际操作联系不够紧密。

四是数据库系统概论沿用其他课程的考核方式,难以成为检验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 数据库系统概论考核只注重理论考试,理论成绩比重大,实践教学不被重视,学生的应用能 力培养成了一句空话。

五是数据库系统概论的教学没有很好地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信息教育技术、网络教 育技术等现代教育技术来进行教学,教学效率较低。

二、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1.让学生通过数据库系统原理的学习,掌握最新的数据库应用技术。计算机发展 速度非常 快,软件的更新换代也非常迅速,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只有不断补充新技术,才有可能 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的计算机应用人才。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教学必须重视实践教 学环节,理论教学要与实践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用典型实例 来阐述基本原理并贯穿所有知识点。实践教学必须顺应人才市场需求,要采用最新的、最流 行的数据库开发平台。如近两年SYBASE公司推出的最为流行的PowerBuilder数据库软件,它 是一种优秀的正在普及的数据库开发工具,功能强大,应用面广。在教学 中采用最新的软件,有利于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2.重视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理论教学,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能熟练使 用和开发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人才。以往,学生在数据库设计中缺乏规范意 识,在毕业设计中的反映更为突出。基本理论不够扎实,谈不上 通过理论来指导实践,更难于培养真正适应社会需要的数据库应用人才。教学中要注重知识 、能 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与综合提高,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规律,对教学内容和 顺序进行统筹安排和整合,以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数据库原理对数据库的建立、设 计具有很 强的指导性,因而理论教学也十分关键。如数据库完整性、避免冗余、模式分解等概念比较 抽象,数据库恢复技术、数据库安全性等是建立数据库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离 不 开理论教学,但仅仅通过理论教学又远远不够,学生往往要通过理论学习、作业练习、实践 操作等多种不同方式的学习与实践,才能掌握。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中要将信息 教育技术、网络教 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构建 具有良好教学效果和一定推广价值的新型教学模式。要注重各种教学方式方法上的相互补充 ,用具体的典型实例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用虚拟教学手段补充传统教学的不足。要让学生 掌握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技术,同时具备信息分析、数据采集、数据整理以及信息 处理等信息技术的各种应用能力,为将来应用软件的开发奠定基础。要形成以“掌握扎实 的基础理论,重视应用能力培养”为指导思想的教学体系,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和较 强实践能力的计算机人才。

4.从学科特点出发,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科研能力。要对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所 需的知识 、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作出分析,根据计算机专业学科建设及该课程的特点 进行教学和教学研究。实践教学中要增加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内容,教师教学、科研的实验 室要向学生开放,既从时间和空间上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条件,为研究设计型实验营造有 利 的实践操作环境,又使实验室资源能够得到更为充分的利用。要鼓励部分学生积极参与教师 现有的科研项目,从有利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让学生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科研辅助工作 。学生通过参与科研活动,能多途径、多渠道地与教师加强交流,从中获取书本以外 的知识和巩固课堂上学过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使学 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得到锻炼和培养,形成初步的科研能力,为今后进行数据库系统开发设 计和毕业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应把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与基本理论融汇贯通 ,使科研活动与教学活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也使教师的科研能 力达到新的水平。

三、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体会

1.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教学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选择能够反映国内外技术发展 前沿的教材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同时在教学中不断补充新技术、新知识。如在实践 教学中我们采用了 近几年SYBASE公司推出的最为流行的PowerBuilder数据库开发平台和一些典型实例,展示P owerBuilder强大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和开发技巧。我们还根据教材中所反映的基本理论和知 识点编写实践教学教案和讲义,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将理论教学 与实 验教学紧密联系在一起,实现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课外练习与课程设计相结合, 让学生从理论学习、操作应用、设计开发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 识。

2.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根据数据库系统概论课 程的一些特点,我们制作了多媒体课件, 使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多媒体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根据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制 作的一 些CAI课件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对实践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学生十 分欢迎。

3.改善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网络教学条件,建立课程网站是课程改革的重点。网络 教学课件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的积极性。实践教学中通过网络教 学课件的剖析,使学生对数据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及数据库安全性、数据库完整性 等数据库设计方法有了感性认识,许多学生由此得到启发而跃跃欲试,学习数据库系统概论 课程的主动性大为提高。网络教学课件中数据库的应用不仅具有示范效应,而且还对教师的 因材 施教提供了第一手资料。通过网络教学课件上记录的学生的学习轨迹,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 兴趣进行个别 辅导和兴趣引导。网络教学环境打破了教学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使学生与教师共享丰 富的网络教学 资源。学生通过网络收发信息、提交作业、在线测试,教师通过网络发布学习任务、组织网 上讨论、在线答疑等,使教学面貌焕然一新,为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打下了基础。

4.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实施以数据库为基础的软件开 发课程教学。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选用了一些具有很强扩展性的训练项目,要求 学生开发成CAI 软件,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开发系统,培 养 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把握所学知识,完成数据库应用及数据库系统的设计与制作。实践 教学 中以典型实例为轴线,把基础课程实验、数据库应用实验、数据库设计实验紧紧穿在一起, 学生通过模仿与创新顺利地完成实验任务,也使学生对数据库的应用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勇于创新的能力。

5.让学生自主学习,总结归纳,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能 力大为增强。比如,通过布置一些有特色的讨论型学习任务让学生总结归纳课程章 节中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有时也采用分组教学方式并布置一些互助型的学习专 题让学生积极主动 地进行探讨;我们也鼓励学生独立进行探索,完成一些自助式的训练项目。

参考文献:

[1]翟中.数据库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 .

[2]施伯乐,丁宝康,汪卫.数据库系统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东 升〕

上一篇:办公自动化计算机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房地产投资经济环境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