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工技能训练分析论文范文

2024-03-11

汽车电工技能训练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1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完善硬件辅助

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活动有它自身的特殊性, 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丰富的专业知识、授课技巧。一方面, 教师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有轻松驾驭教材的本领;另一方面, 更要有擅长于电子电工专业所具有的操作技能, 熟练仪器仪表使用, 有准确快速分析实际电路故障能力以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熟练掌握本专业的操作技能, 提高自身素质。同时, 技能培训的教材必须紧密结合实际, 为此, 也需要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知识, 深入生产企业对企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解, 结合各生产单位的生产设备、实际技术特点和作业标准, 然后把这种方法结合书面教材加以运用。

2 推行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是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从自然、社会和现实生活中自主地选择并确定专门的研究课题来进行研究, 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研究性学习为学生提供自由宽松的学习, 学生不再局限于课本上或老师安排的学习方法和实验方案, 而是自主探索, 寻找最佳方案。在教学中, 改变先理论后实操的传统教学方式, 而采用先实操后理论再实操的新型教育模式, 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例如, 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降压起动控制的实验中, 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你能否对现有的装置进行改进?你能否加上一些保护措施?比方短路保护、过载保护等。这样一来, 学生在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 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电工的兴趣, 刺激其探究的欲望。总之, 职业中学电工教学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生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 提高了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熟练掌握基本技能

首先, 重点培养读图与识图能力。各种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不同, 但都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律, 都是由简单的基本控制环节组成。因此, 通过培训使学生们具备掌握各种电气符号、图形的含义和连接关系, 根据电气原理图分析电气设备的工作过程及常见故障的检修方法。其次, 侧重电工基本操作工艺能力的培养。电工基本操作工艺是电器维修工作人员的基本功, 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掌握正确使用常用电工工具的能力;日常照明电路安装与检修的能力。最后, 侧重培养使用“电工三表 (万用表、兆欧表、钳形电流表) ”的能力。通过培训使学生具备了解“三表”的基本结构和简要工作原理;掌握“三表”的常见故障维修;熟练运用“三表”检测各种电气参数。

4 规范操作, 培养动手能力

首先要注重学生电工实验技能训练。要求他们从一点一滴规范做起, 循序渐进, 并且根据电工实验的基本特点和自己的学习进行情况, 及时进行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 要求学生操作达到规范化、熟练化、准确化。其二, 让学生按照教师的教学计划和实习课题规定的器材中去发现问题, 并且尝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打开学生的思路;然后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进行有效地生产实习, 最后还要展开讨论, 做出小结。此外, 要鼓励学生树立信心, 从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追求真理的精神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

5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

应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的浓厚兴趣,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要求学生实验课前预习理论内容, 熟悉操作步骤, 实验开始教师给学生做“示教”操作, 边演示边解说, 步骤分明, 对关键环节反复强调说明, 整体操作和分解操作有机结合。实验前的准备有时可采用师生共同参与准备, 包括实验的预试, 拓宽学生知识面, 然后学生分组亲自操作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评价。在实验操作中, 教师有选择性发问, 让学生通过回答, 理论联系实际操作, 来强化记忆, 提高自信心。比如, 在电工技能教学中如何用无交流电流档级MF30型的万用表去测量某一电路中的交流电流呢?这一问题情境会把学生的兴趣集中到专业知识上来, 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6 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教学

专业模块教学不但重视学生继续学习的心理基础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教学也可强化专业技能和实训教学。电子电工技能训练采用模块法教学, 通过规范化、标准化训练, 学生的整体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提高。总之, 专业技能训练模块教学便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 这也是培养学生适应各种生产需要的一个重要途径。比如, 电路模块中, 具有放大环节的串联型稳压电源电路的安装实习中, 我提前一周把介绍组成电路的低压部分的结构、作用、原理等有关材料发给学生。实训开始后, 引导学生先在实验台上用示波器观察整流、滤波、稳压、放大电路各个分电路输出波形情况, 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较深刻的印象。

7 采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既能将来自各种电子媒介的信息进行集成, 又允许教师通过编程主动的控制计算机, 完成教学任务, 改善传统教学中的说教场面, 使之更加形象, 易为学生接受。特别在电工教学中, 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演示文稿, 把难讲的、深奥的理论做成动画形式讲给学生, 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提高其动手能力, 同时对理解理论概念、熟练操作技能、降低教学成本, 充分调动学员的视觉、听觉和思考, 提高培训效果起到重要作用。

总之, 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刻不容缓。但是, 它作为一项新的工作, 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改革, 不断创新, 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摘要:电子电工技术是职业中学各专业必开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它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强的特点。电子电工技术课程学习好坏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因此, 在教学中, 对电子电工专业技能训练进行改革与创新, 可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可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电子电工,技能训练,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余永辉“.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 2009, 4.

汽车电工技能训练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1 构建新的电气工程训练课程体系

电气工程训练课程分为A和B两门课程,电气工程训练A为电气控制技能训练,电气控制方面的知识,面向非电工科专业学生,电气工程训练B为电工技能训练,照明电路方面的知识,面向大文科专业学生,训练时间调整为连续一周的时间,训练内容以基本理论、操作技能、实践训练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以计算机现代工具为手段,结构图如图1。

采用新体系的优点:(1)使课程系统化,完善化,资源可以共享,节约师资力量,利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提高。(2)体现了课程的连续性和实践性。(3)夯实理论,加强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4)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构建和谐教学体系、实现目标化管理

和谐教学是当下教学改革与构建和谐社会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之一[1],设置和谐全面的课程体系,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充分显示差异性、独特性的教学原则,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本位,构建民主、平等、和谐型师生关系。

2.1 和谐教学体系的构建,目标化管理的实施,从根本上改变师生间关系

针对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差异,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速度快的同学不浪费宝贵的时间,实行目标化管理,即每一项训练理论讲解后的实践教学,谁达到目标要求,谁就可以离开,预习下一项训练项目内容,查阅创新设计资料。

目标化管理的实现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缓解教师指导压力,获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从根本上改变了师生间传统的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和谐教学体系的构建。

2.2 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改革,确保和谐教学体系的形成

教学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理论教学。依据课程性质,A面向工科非电专业学生,电学基础薄弱,训练内容是电气控制方面的知识,B面向大文科专业学生,无电学理论基础,训练内容是照明电路的知识,所以都要有详细的理论基础方可进入实践操作环节。第二层次,用较为集中的时间完成一些固定的训练项目。这一阶段,在A中主要是电气控制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各种控制电路的分析,安装,调试和故障的排除等,在B中是常用电工工具、仪表的使用方法,家庭照明电路的设计、安装、调试和故障的排除。第三层次,创新设计。在教师引导下,自选内容和自定要求进行实际训练,也可由学生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自选课题,做出创新设计的教学活动。

在电气工程实践过程中训练过程中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同学合作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媒体、示范教学、演示教学多种教学方法,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穿插动画效果更佳。示范教学和演示教学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能够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到操作要领,易于掌握,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2.3 改革考核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和谐教学体系的形成

考核是督促学生学习的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的目的,在和谐教学体系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改革后的考核方法更人性化,合理化,能够促进和谐教学体系的形成并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率。

在和谐教学体系中,起主导地位的是教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安排、讲授内容、设计教学”[2],老师的眼里要有学生,老师的心里要有学生,一切都是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便于理解,为了学生便于接受,为了学生便于掌握。

2.4 新的教学体系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

新的电气工程训练体系要求,教师要拓宽知识面,提高业务水平,我们的教师不仅仅掌握和讲解某个训练项目的内容,而且能够系统的全面的掌握所有训练项目,并且能够熟练的讲解,在创新设计过程中,学生会提出一些超出大纲和教材范围的知识点,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在电气工程专业知识上有系统的掌握。要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必须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特别是青年教师,把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水平提高摆在青年教师培训培养工作的突出位置[3]。以促进教学能力构成各因素协调发展和提高为目标,以促进和谐教学体系的形成。

3 结语

根据社会新形势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提出新要求,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求在不断的、迅速的上升,要求我们的实践训练体系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改革。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考核方法、训练设备、人才培养模式等都要不断的更新。根据电气工程训练的教学规律和特点,结合学院“三大”教育理念,逐步形成了“专业理论(理论教学)—课程实践(理论验证)—工程训练(技能训练)—创新设计(融合贯通、灵活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4],建立和谐教学体系,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培养科学、严谨的治学作风。在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意识。与新型工业化的人才需求相适应,超零距离就业方向努力。

摘要:本文阐述了大工程背景下高校电气工程训练体系的形成过程,结合学校的“三大”教育理念和人才培养要求及目标,构建并实施了电气工程训练课程体系,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实践证明新的课程体系进一步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为高校电气工程实践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经验。

关键词:电气工程训练,和谐教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肖正德.和谐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重构[J].全球教育展望,2008(10).

[2] 陆剑明.我的教学方法[J].中国大学教学,2008(11).

[3] 赵菊珊,马建离.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与教学竞赛[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汽车电工技能训练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文章旨在探讨高级维修电工的一般能力倾向。通过GATB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从不同工种、级别、性别以及技能鉴定成绩等角度分析了高级维修电工的九项一般能力倾向结构。并在对结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选拔高级维修电工培养对象的模式。

[关键词]高级维修电工 一般能力倾向 职业能力 选拔模式

[作者简介]赵欣(1964- ),男,陕西富平人,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职业教育系党总支副书记兼系副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心理。(天津300222)陈文贵(1978- ),男,天津师范大学教学质量科副科长,主要从事教学质量研究与管理工作。(天津300072)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技能训练与工科院校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的相关性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PV024)。

一、问题的提出

能力,是指人们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有两种涵义,其一指已表现出来的实际能力,其二指尚未表现出来的潜在能力。客观上,实际能力和心理潜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能力倾向,也称性向,是指从事某种职务的潜能——现在的或潜在的拥有有效地履行某种职务的能力特性。它包括一般能力倾向和特殊能力倾向两类,前者是指完成多种活动所必需的一般潜力。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职业常识、空间知觉、逻辑思维、阅读理解、注意的分配与集中、知觉的速度、简单的数据运算等能力在绝大多数职业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然而,不同的职业对从业人员的能力在类别、水平上侧重点不同。如果弄清某种职业的能力倾向结构(主要构成要素、水平及其相互关系),就会有助于合理选拔该职业的从业主体,也有助于选拔潜在的从业人员,从而使得在甄别某类人才时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益。本文以高级维修电工为例,通过测试言语能力、数字能力、文书知觉能力、形态知觉能力、空间判断能力、推理能力、手指灵巧性、手腕灵活性及双手协调能力等九项一般能力的基本情况,解决下面几个问题:检验高级维修电工与其他工种(专业)之间、高级维修电工与中级维修电工之间、不同性别之间九项一般能力的差异性;检验高级维修电工九项一般能力与其技能鉴定成绩的相关性;将高级维修电工的九项一般能力化合为三四种职业能力;提出选拔高级维修电工培养对象的参考模式。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自动化系、机械系四年级和职教系三年级学生共153人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包括维修电工39人(通过国家高级工考核)。对照组包括中级维修电工70人、机械类工种14人(通过国家高级工考核)和职业教育管理专业学生30人。研究方法是分别对研究组和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检验,分别比较九项一般能力的工种(专业)差异、级别差异、性别差异。

三、结果分析

(一)九项一般能力基本分析

1.言语能力。(1)高级维修电工得分(M=16.95)略低于职教专业学生(M=18.50),但差异不显著(P>.05);与机械类高级工比较也没有显著差异(P>.05)。(2)高级维修电工与中级维修电工在言语能力上无显著差异(P>.05)。实验显示言语能力与理论成绩成负相关关系,但不显著;理论成绩低分组的言语能力还略强于高分组。这可能是样本小(N=13)造成的误差,也有可能预示高级维修电工的言语能力要求不高。(3)高级维修电工的言语能力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

2.文书知觉能力。(1)高级维修电工文书知觉能力只与职教专业学生差异显著(P=0.000),而与其他高级工没有太大差异。维修电工得分(M=47.84)低于职教专业学生(M=53.44)也是在情理之中的,这个结果符合二者的职业指向。一般来说,职教专业的学生将来大多数从事文科教学及管理工作,而维修电工则大多从事工程技术型维修工作。(2)高级维修电工与中级维修电工的文书知觉能力相差不大,表明文书知觉能力与鉴定成绩间几乎没有相关性,这说明对高级维修电工的文书知觉能力上要求并不高。(3)高级维修电工的文书知觉能力在性别上没有差异。

3.形态知觉能力。(1)高级维修电工的水平(M=47.51)弱于机械类高级工(M=55.00),且差异很显著(P=.005)。机械类专业学生经常与图形打交道,因而他们对几何图形的形状、构造、性质、关系等特性较为熟悉。(2)高级维修电工与中级维修电工的形态知觉能力差异不大。(3)形态知觉能力与高级维修电工的鉴定成绩相关性小。(4)高级维修电工的形态知觉能力无性别差异。

4.空间判断能力。(1)维修电工的水平(M=15.72)低于机械类高级工(M=18.25),差异显著(P=.025),但与职教专业没有显著差异。机械类高级工经常进行空间图形设计与制作以及实际操作,因而空间判断能力更强也是可以理解的。(2)高工与非高工的空间判断能力差别不大,说明此项能力与鉴定成绩相关性不大。也表明空间判断能力与成绩的高低没多大关系。(3)男女高级维修电工的空间判断能力差异不显著。

5.推理能力。(1)高级维修电工与其他工种(专业)没有显著差异,即各工种(专业)的推理能力旗鼓相当,水平也都不错(M>51,总分60分)。(2)高级维修电工与中级维修电工的推理能力差异不显著。表明推理能力与鉴定成绩的相关性较低。(3)男性的推理能力(M=52.70)略高于女性(M=50.00),但未达到显著的差异水平。

6.数字能力。(1)高级维修电工的数字能力水平(M=10.70)明显低于职教专业学生(M=15.90),差异很显著(P=.000);而与机械类工种的差异不显著(P>.05)。原因可能有几点:一是职教学生全都是高中生源,而维修电工既有高中生源又有技校生源,因而二者的数学运算训练程度可能差别较大;二是职教学生对能力倾向测试有较多了解,而维修电工平时接触的数字多是专业技术上的东西,因而可能存在一个感知、判断过程,并且做题时力求准确(害怕出事故的心理影响),导致做题速度不高,得分低。(2)高级维修电工与中级维修电工的数字能力差异较大(P=.032),中级工得分偏高。而研究发现数字能力与鉴定成绩的关系不密切,因此,高级维修电工的数字能力要求不是很高。(3)高级维修电工的数字能力在性别上差异不大。

7.手指灵巧性。(1)高级维修电工与机械类高级工的手指灵巧性差异显著(P=.026),而与职教专业学生的差异不显著。机械类高级工水平(M=15.11)高于维修电工(M=12.11),这可能与机械类高级工经常使用钳子、镊子等工具进行操作实践有很大关系。(2)高级维修电工与中级维修电工在此项能力上非常接近(M=12.11和M=11.93)。而高级维修电工操作成绩与手指灵巧能力的关系较大(r=.359),操作成绩高分组得分(M=13.50)明显高于得分组(M=11.07),二者的差异显著(P=.025)。(3)高级维修电工的手指灵巧性在性别上没多大差异。

8.手腕灵活性。(1)高级维修电工与其他工种(专业)在此项能力上相差不大,差异性检验不显著。(2)高级维修电工与中级维修电工的手腕灵活性水平差异也不显著。但研究显示,该项能力与操作成绩的相关性较大(r=-.610,P=.007),操作成绩高分组和低分组的手腕灵活能力差异显著(P=.021),低分组略强于高分组,这与预想的结果不一致,很有可能是样本小(N=18)所导致的误差,也有可能是评分误差。从另一个角度讲,也许高级维修电工对手腕灵活性的要求已随着智能要求的提高而减弱。(3)男女高级维修电工的手腕灵活性差别不大。

9.双手协调性。(1)高级维修电工的成绩(M=207.9)明显优于职教专业学生(M=357.2),差异非常显著(P=.000),而与机械类工种的差异不是太明显。可以肯定,维修电工经常进行一些双手协同性的活动,因而其眼与双手的运动协调性良好,但职教专业的学生则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接触过此类训练活动。(2)高级维修电工与中级维修电工的差异不显著。研究发现,高级维修电工的双手协调能力与操作成绩关系较密切(r=.366),操作成绩高分组(M=145.3)明显优于低分组(M=203.8)。这说明高级维修电工对动作的协调性、流畅性更好,更能驾驭复杂且难度高的动作。(3)高级维修电工的双手协调能力在性别上差异比较显著(P=.043),女性的水平(M=284.4)低于男性(M=186.1),这可能是男生比女生好动手好尝试的缘故。当然,也有可能是样本太小(女N=4,男N=14)造成的误差。

(二)九项能力综合分析

通过以上逐项能力分析,综述如下:

第一,高级维修电工与职教专业学生在文书知觉能力、形态知觉能力和数字能力三方面的能力倾向差异显著,维修电工弱于职教专业学生;而在双手协调性上,维修电工明显强于职教专业学生。高级维修电工在形态知觉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和手指灵巧性上都稍稍逊色于机械类高级工,差异水平显著,这表明维修电工的机械能力不如车工、钳工等机械专业学生要求那么高。第二,在高级维修电工与中级维修电工的九项能力比较中,仅有数字能力方面有显著差异,中级维修电工的能力偏强些。这表明技能鉴定中对高级维修电工数字能力的要求不是很高。第三,男性高级维修电工与女性高级维修电工在九项能力上差异不大,这与某些研究结果一致。第四,高级维修电工一般能力中,手腕灵活性、手指灵巧性和双手协调性与操作成绩关系比较密切(r>.35),总体上说,能力水平高者的操作成绩也更好。因此,可以得出高级维修电工在这些方面是要作较高要求的结论。

四、能力简化及培养对象选拔模式讨论

1.九项一般能力简化。研究发现,九项能力相互作用,整合后有三个突显因素(综合因素),它们代表九项能力的程度高达64.502%,因此,我们可以将之简化为三项主要职业能力。研究发现形态知觉能力(A3)、推理能力(A5)、文书知觉能力(A2)、双手协调能力(A9)、空间判断能力(A4)可整合形成第一职业能力,即知觉推断能力。手腕灵活能力(A8)、手指灵巧能力(A7)、空间判断能力(A4)、推理能力(A5)、双手协调能力(A9)可整合形成第二职业能力,即心理运动能力。数字能力(A6)、言语能力(A1)可整合形成第三职业能力,即言语数理能力。若简化为三项职业能力,则整合情况为A3,A5,A4,A9,A2;A1,A6;A7,A8。A5与A3,A9相互之间关系非常密切(P<.05),可以归于一类。通过了解,结合维修电工的工作分析,认为知觉推断能力和心理运动能力是其重要的一般能力。但由于抽取样本的限制,前述一般能力的化合聚类准确与否还需进一步研究。

2.高级维修电工培养对象选拔模式。目前培养高级维修电工的任务很艰巨,选拔好后备高级维修电工的培养对象意义重大。依据前述高级维修电工的九种一般能力倾向分析,结合当前挑选高级维修电工培养对象和其他人员选拔的做法,提出如下模式,仅供参考(见184页图)。

模式说明:(1)图中虚线表示不合格。(2)字母N表示培训的次数,亦即检验次数。(3)流程图中第一次一般能力倾向测试起初次甄别的作用,只要其水平达到合格程度即可进入下一环节。第二次一般能力测试起验证作用,并且为进一步发展高级维修电工技能提供潜能参照。(4)短期培训时间在模式中为1~3周,中长期培训时间为1~6月。(5)参选人员在没有被淘汰的可能时即成为合格的高级维修电工培养对象,对于个体的选拔行为结束。

五、访谈情况

由于数据处理的结果与研究人员的预测有一定差距,于是课题组就有关问题对维修电工专业实习基地的教师及该专业的同学进行了访谈,从中了解到一些新情况。

1.电工分安装电工和维修电工两类。安装电工一般是按图施工,对动作技能要求较高。维修电工则侧重于维修、排除故障,即以分析问题为主,要求思维分析逻辑严密,对实际的动作操作技能要求不是太高。高级维修电工则更偏重于智能化,除一般检查、排除一般故障外,还要能够检修国内外先进设备,设法改进机器设备,甚至要求编制和修改计算机控制程序,因而对其空间判断、形态知觉以及推理的能力要求很高。这与数据结果表偏差较大,可能的影响因素有:(1)样本容量过小,机械类高级工的人数远小于30人。(2)一般能力并不能完全在职业技能鉴定中体现出来。(3)技能鉴定成绩的评分有误差。

2.高级维修电工与中级维修电工的九项能力差异不大。原因是二者的起点都是中级水平,然后在一起学习、实验、实习,都参加了高级工的考试训练,只是由于专业理论和技能训练的效果有所不同,导致其鉴定成绩出现合格与不合格两种情况,但并不能说明他们的一般能力就一定有较大差异。

3.男女高级维修电工的九项一般能力差异不太大。有可能是样本小的缘故,但很多实习指导教师和学生都表示能够接受,因为男女学生在平时都进行相差无几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并且参加高级工考核通过的学生中,男女生占各自参考群体的比例都差不多。

4.言语能力不仅指口头表达能力,还包括书面和符号表达能力。有些学生有很好的设计方案,但无法正确、有条理地表述成文字和图例或者电路,因而其理论成绩可能会受影响。

5.手腕灵活性与操作成绩负相关性较大。原因可能有:样本小或操作成绩评定误差。

6.高级维修电工的技能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这说明,该职业对推理和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真正称职的高级维修电工,还必须有相当的专业实践经验。

六、主要结论

1.高级维修电工与其他工种间部分能力差异显著。高级维修电工(工业自动化、电气技术专业)的双手协调性高于职业教育管理专业学生的水平,二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而文书知觉能力、形态知觉能力和数字能力方面则是前者弱于后者,差异也很显著(P<.01)。高级维修电工的空间判断能力、形态知觉能力和手指灵巧性与机械类高级工的水平差异显著(P<.05),前者弱于后者。

2.不同性别间能力无明显差异。高级维修电工的九项一般能力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

3.手的运用能力对成绩影响显著。高级维修电工操作成绩高分组与低分组的手指灵巧性及双手协调性差异显著(P<.05),且前者强于后者。

4.九项一般能力可以进行简化。由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可以初步将高级维修电工九项一般能力简化为心理运动能力、知觉推断能力和言语数理能力三项。但限于现有数据,其准确性还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田光哲.职业能力测试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

[3]心理学百科全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

[4]戴忠恒.一般能力倾向成套测验简介及其中国试用常摸的修订[J].心理科学,1994(1).

[5]黄俊红.机械、自动化专业与非专业高年级学生能力倾向的比较研究[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4).

[6]方俐洛,等.我国中学生的一般能力因素结构探讨[J].心理学报,1998(3).

[7]兰俊.陆军初级指挥院校新学员潜在能力测验及其选拔模式的研究[J].心理科学,1995(5).

[8]Hammond S.M.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factor structure of the general aptitude test battery[J].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Psychology,1984(57).

[9]Linda S,Gottfredson.The general intelligence factor[OL].http://www.harding.edu.

汽车电工技能训练分析论文范文第4篇

【浙江温州·nive169】:个人认为:真正的评课者,肯定是一个懂体育教育和懂体育教学技能的人。至于教学技能能不能用于实践,这就看人的本事了,会说但不一定会做!叫语文老师去评价你的体育课,你肯定会说他是外行。外行看的是共性的教育规律,如个体差异,也只有懂得体育教学的老师对于体育门道才有发言权。难道你敢说文科老师比你更懂得体育?评体育课比你更好?

懂得评课、看课,就等同于提高教师去学习其他教师优秀教学技能的能力。你的教学技能的提高,除了自己的积累,还可以通过吸收、内化的过程,在这种内化过程中就需要教师去评价和分析,然后依次、筛选和吸收。

教学技能的提高,不一定都是自己锻炼出来的,有时候是可以“看”过来的。但需要通过评课来筛选,那么评课就是提高教师教学技能的一种良好手段,这种手段的探讨和挖掘,是很有必要的!

教研活动为什么要开展,难道不是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展开的讨论吗?教研活动的目的和归宿是什么,不是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吗?评课就是教研活动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不需要挖掘和探讨。

我们每个老师如果都是评课的专家,都去分析同事课的好与坏、优与劣,告诉同事如何提高上课的有效性,这对体育教学何尝不是幸事,就怕做不到。

最后我想说技不压身。评课技能的提高,对于吸取他人优秀教学经验、懂得分析对方经验的优劣、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来说,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对于上课者来说,一个优秀的评课者,对于上课者教学技能的提高也是很重要的。两全其美的评课,为什么不能在一线教师中广泛地讨论和挖掘呢?

【重庆·陈岳祥】:已经很长一段时间,组织大家课后不再用“评课”一词了。一般情况我都会用“小议一下”代替“评课”,这样上课者听起来好接受,对评课者要求低一些,教师与教师间感觉交流气氛融洽一些。使新教师不紧张,能够谈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点滴;老教师不保守,能够把经验倾囊传授。只要话匣子一打开,别愁没有高质量的东西,别愁不百花齐放。我一直坚持评课是上课的延续,不能把评课与上课割裂开来。“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皮毛分开好比教学与教研分开。“评”的内容来自实践,“评”的思想来之实践,“评”的成果用之实践乃评课之实旨。

【甘肃兰州·瞿学维】:评课是一位体育老师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完成的一项工作,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听(看)课结束后,每位教师都要评课,说什么、评什么、都会体现对这位教师对课的理解程度,比如体育课,评课首先注重整堂课的组织形式如何?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表达和组织是否到位?最主要、最核心的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如何?收获如何?对学生的引导作用和身体锻炼效果如何?只要是与课堂相关的,评课时都应提到,并提倡学习好的方面。发现课堂的亮点,同时注重表达自己的观点,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我想任何一位老师都会对你的评课会认可的,真可谓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云南·刘再贵】:看了大家的讨论,真让我眼前一亮。工作近二十年,平时在校内外参加教研活动,始终是一种评课的模式,即成功方面、存在问题、值得商榷的地方,再无其它的变化。在其他学科的教研活动中,虽然有评课,但显得重视程度不够,相比之下更重视备课和上课,不会像大家提到的如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重难点和教学效果等方面,既有分析又有指导。又如邵教授提到的评课不一定要掌握运动技能,只掌握运动技能的理论、方法也同样可以评课,评课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一项教学技能,同时也说明运动技能与教学技能是有区别和联系的。评课的教学技能掌握得好,理论水平高,上课一般的教师也同样能评好课。但我认为评课评得好的教师未必上课就上得好,相反,上课上得好的教师,我相信评课也不一定完美。虽然有些上课上得好的教师理论水平会差一些,但这种草根式、带着泥土味的发言评课更有说服力和研究价值,是专家们所没有的。正所谓实践需要理论作指导,理论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完善和升华。

【河南开封·若水轩主】:如果教学技能可分为课前设计、课中实施和课后反思评价等几个方面,我认为就目前而言,课中实施技能对教师是最重要的,也是青年体育教师最欠缺的。我们不妨把精力放在对课中实施技能的研讨上,如组织管理、讲解示范、纠正错误、诱导练习运用、场地器材布置、现代设备运用(原来发过这个建议的帖子,邵教授认为可放在下半年讨论,我现在感觉越早越好。)……评课确实是一项技能,尤其是教研员,必须掌握这一技能。许多体育教师怕被人评课,正是因为评课人缺乏评课的技能技巧。好的评课人评过课后能让人口服心服,让人收益匪浅,让人心情舒畅,这里面能没有技能技巧的存在?但评课不一定是每个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的技能,有的教师一生中也没有碰到给别人评课的机会。还有的教师很会上课,但却不善于评课,但这些并不影响他们上好体育课。

【甘肃白银·赵楷桃】:评课能力,就是对课堂教学一种评价能力,是看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看课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问题,把自己的感受提出来,与大家共同探讨。评课要按照自己的思考既要评出课好在哪里,更要评出哪些地方有待完善、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在看课的过程中,要看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中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学生的学习体验怎样是我们研究的重点。评课是一门学问,我们必须要用心去深入地研究;评课也是一门艺术,我们更要相互去学习,相互去探讨,求得自己更大的进步,这才是体育教学论坛的终极目标。

【浙江杭州临安·风之脊】:本人觉得当前评课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1)评课标准,不同的评课标准,评出来的课是不一样的。个人觉得标准的制定应该与课程标准相符合。至于评课标准有没有必要统一,我觉得可以百花齐放,但要符合课程理念。关键是同一节课如果你用不同的标准去衡量,会众说纷纭,对于课的提高会造成不明确的观点。(2)评课目的与意义,常在教研活动中看到的情形是,说完优点说缺点,最后结论是好课好课,没有具体的针对性的改进;或者说要更改上课者的风格或者大部分的教学,不是站在通过细节的改动上,促进这节课的提高。(3)评课后的反馈。很多课都是一评了之,不再进行磨课再评,这样的课无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这就是有无反馈的区别。另外个人最喜欢的是评这节课的教学手段,相应提出自己的方法,相比之下更有效。评课时思维火花的碰撞,应该集中在这里。以上不成熟想法,希望得到反馈。

体育教学技能专题第6期讨论内容之二:如何把握评课重点?

【点评】:对于评课是不是体育教师一种技能这个问题?大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老师认为评课只是对课的一种评价,并不能成为一种教师技能,其主要的依据是:有的评课专家根本就不会上课或者不是体育专业业内人士,也频频出现在评课的行列之中,直接影响了评课的效果,当然,这类现象在体育教学现实中是普遍存在的。有的老师则表示赞同,并认为评课也是体育教师的一种技能,其主要的依据是:上课虽然是体育教学工作的主要任务,但是评课也是体育教师必备的一项能力,因为评课能反思自己,提高上课的质量。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不能把它绝对化,上课的确是体育教师的本职工作,而评课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进行的,有些老师并不一定要参与评课活动,也就是说这部分评课的工作不是每一个老师的必须任务。但从提高教师自身上课的质量与水平视角来看,评课可以通过评价别人来反观自我、警示自己并提高自身上课的水平。因此,评课技能的发展对于提高上课的水平可以起到辅助作用。

【重庆·陈岳祥】:思想碰撞、交流沟通是评课原则。评课是课堂的延续,是上课教师课后反思的重要资料。个人认为评课可以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针对作课的目的进行探讨,促进活动具有实效性。(2)针对课堂的亮点、创新之处进行探讨,充分肯定作课教师的劳动。(3)针对有待商榷的地方进行探讨,真正体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作用。(4)针对具有推广价值、参考价值的地方进行探讨,为我所用,为他所用。另外,评课时,举出课堂细节说明观点,以理服人,以例服人。

【浙江温州·nive169】:评课的内容如下:(1)评教学设计的合理性及理念;(2)评课目标制定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3)评课导入的流畅性;(4)评准备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5)评教学示范的及时性和有效性;(6)评语言组织表达的及时性和有效性;(7)评教学手段运用的合理性有效性;(8)评教学组织的流畅性和合理性;(9)评场地布置的合理性和有效性;(10)评教师随机应变能力及个人能力;(11)评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氛围;(12)评课的重大问题和亮点。

【甘肃白银·赵楷桃】:对一节课的评价要分轻重、主次,要根据每一节课的听课目的和课型,以及学科特点,有所侧重。主要可从以下几个角度:(1)评教学思想。新的课程改革要求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的每一个方面,所以评课先要看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的体现,主要包括教师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培养学生能力和发展学生整体素质的思想等等。(2)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全面、具体、适宜。从教学目标的达成来看,是否体现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围绕教学目标、为教学目标服务。(3)评教材处理。既要看教材的知识体系是否把握准确,教学重点是否突出,教学难点是否突破,内容安排是否妥当。还要看教师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教材是如何整合的。(4)评教学方法和学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所用的教法是否符合学生心理,教法是否多样,是否创新;教学手段是否现代化,是否为教学服务。(5)评教学效果。

【江苏南京·李安成】:主要看教学效果是否好、学生思维是否活跃、课堂气氛是否融洽、学生是否真正地学到东西,包括知识、思想、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同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1)把握上课者对于教材的处理、理解、分析和实践运用能力。(2)把握上课者对于教材重点的突破能力。(3)把握上课者对于教材难点的突出能力。(4)把握上课者对于教材的创新能力。(5)把握上课者对于教材针对性的选择能力。(6)把握上课者对于教材实现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能力等。

【重庆·陈岳祥】:严格地说是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评价。课堂教学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是实施课程的手段。本人认为,一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所反映的应该是课程比如课程的目的、意义、内容、实施、评价等组成部分。评课如果离开体育课程要求,剩下的就是教师的个人素质(不包括业务素质),例如教师仪表、教师神态、教师的声音。如果这样,评价体育课就与评价其他学科没有本质的区别。因此本人认为,评价体育课堂必须有一个大前提不能违背,即不能离开体育课程。

评课重在达成共识,肯定创意,是对课堂技巧、课堂艺术的一种赏析。评课不是对照评课表简单地打打分,或者搬理论漫天阔论、或者捡个芝麻狠狠咀嚼、或是隔靴捎痒泛泛而论。评课重要的是把课堂出现的一种表象进行深刻剖析。笔者认为,评课应该从五种视角出发,对作课教师把握“课堂”做剖析,把课评“实”和“适”,从而推动体育课堂教学。(1)教师的视角:是教师与教材交流的过程。(2)学生的视角: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过程。(3)学校的视角:是教师与学校文化的交流过程。(4)学科的视角:是教师与学科性质交流的过程。(5)有效实用的视角:是教师与学科功能交流的过程。

【甘肃白银·赵楷桃】:新课标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评课要以促进教师业务素质和教育教学效果提高为目的,倡导平等交流与探讨。评课效果如何,这是个方法问题,方法得当,效果就好,否则就会失去评课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评课时应该注意:评课忌面面俱到、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要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听众、授课教师的不同性格采用不同的评课语言;要抓主要矛盾,该浓墨重彩处要泼墨如水,该轻描淡写处要惜墨如金;要抓住关键、特色细评,多鼓励、多商量、少批评,诚恳地交流看法,共同探讨解决对策,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体育教学技能专题第6期讨论内容之三:评课能力应如何培养?

【点评】:评课的内容与视角有很多,在网络讨论中,老师们各抒己见,谈论了很多不同层面的观点,有的老师认为应肯定优点、发现不足、提出对策;有的老师从教师的视角、学生的视角、学校的视角、实用的视角等提出了评课的重点所在;有的老师则提出了几个评课的基本点: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有利于对教学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出发、坚持评教与评学相结合,把评课的重点放在“评学”上,提倡创新,培养个性,从实际出发,从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测量到的情况出发等,以上这些观点都为评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评课是广大体育教师进行专业交流与教研活动的一种很好的途径,但对于如何进行较为合理、相对科学的评课,皆有不同的说法,而要统一各类评课观点、解决科学评课的问题,目前仍然是一个难题,需要继续深化研究,并逐步完善。

【甘肃白银·赵楷桃】:教师评课技能的培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教师首先要学习有关评课方面的理论知识,如评课的目的、意义、内容、原则等。(2)多向有经验的老教师、优秀教师请教、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积累更多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3)多看,多听,学习专家的讲、评课讲座,常作听后记录,仔细琢磨,反复研究,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4)多参加各类课的授课与讲评活动,从别人那里获取更多更好的有用知识。处处留心,持之以恒,汇小溪成江河,长此以往,会有更大的提高。总之,评课是一种说服的艺术,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讲、评课的方法和技巧,以充分发挥评课的教学诊断功能,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湖北荆州·全能】:“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需要包容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哪怕只着眼于一点的评价方式。当下千篇一律的评价模式、千人一面的“优质课”,是不是我们用“培训”的手段,导致评课视角趋同、能力相近、品鉴无异的结果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江苏镇江·华向阳】:本人认为提高评课的技能可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1)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评课需要运用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对公开课予以分析,评课者自身专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评课的视角、深度及科学性。青年教师只有尽快夯实专业基础,丰富教学阅历,才能在公开课活动中“站得高、看得远”。(2)评课建立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之上,深度参与公开课既是客观评课的前提,也是评课能力形成的态度保证。(3)地方骨干团队(主要是县级)的带动是评课能力提高的推进器。

【浙江宁波·andychar】: 多看——多看评课相关的理论书籍与资料;多交流——与看课教师的及时评课交流;多学习——学习专家的评课方法、观点;多总结——不断总结评课的经验,提高评课的能力。

汽车电工技能训练分析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师范生作为今后教师队伍中的主力成员,肩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地理也可亦不例外,地理师范生对其地理学习影响甚为明显的便是其地理核心素养水平,又以其中的区域认知思维最为关键。本文针对区域认知思维这一名词的内涵做出深刻解析,并就组成区域认知思维的多项思维元素,在文后立足于人才培养方案、学科课程协作、综合性实验设置、师范技能训练等角度,发挥高校多方面优势对培养地理师范生的区域认知思维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地理师范学生 区域认知思维 组成要素 策略

Regional Cognitive Thinking of Geography Normal Students and its Training Strategies

FAN Hangyu

(Neijiang Normal University, Neijiang, Sichuan 641100)

在教學理论持续更新的影响下,立足于现代社会诞生的教学理论更加倾向于教学工作中有效促进学生形成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对比,最为显著的区别点之一便是空间性或称之为区域性,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地理课标》)中就明确提出在中学地理课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当前中学地理的课程改革无形当中对高校的地理师范生的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地理师范生的教育需要重视区域认知思维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确保地理师范生能够立足于地理事物与现象结合其“空间—区域”背景,将地理环境间的特征、差异、原因等进行全方位揭示,并自觉在教学工作以“空间—区域”作为出发点,为自己的学生理清和解决各种地理问题。同时,区域认知思维作为现今地理教师必备的基础专业素养,也是其教学能力得以持续优化的关键。故此,本文立足于区域认知思维的内涵、组成要素分析,探究了培养地理师范生的区域认知思维的有效措施,有助于地理师范生教学工作的优化与完善。

1区域认知思维的内涵与水平解析

《地理课标》中提出“区域认知”是指人们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来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由于地理环境的多样性,人们在认识地理事物与现象时,常将其所在的地理环境分解为不同尺度与类型的空间区域加以认识,是一种独具地理学科特色的思维方式和能力。[1]而区域认知思维则是学生在进行区域认知时生成的一种具体的思维方式,其倾向于对地理事物与现象的空间格局进行认识时,能够对具体的空间—区域进行尺度上的解构与认识,并能够对空间—区域内各项要素进行分析、比较、综合。由此,我们可将区域认知思维进行要素水平层次的划分为区域要素思维、区域尺度思维、区域变化思维、区域综合思维。同时,由于对地理师范生的培养是属于高等师范院校体系下对未来地理教师的教育,其对学生教学能力的关注度较高,因此对地理师范生的区域认知思维加入区域认知教学力,以满足地理师范生在区域认知思维上更高层次的要求。

2区域认知思维体系的组成要素分析

2.1区域要素思维

理清要素是地理学家研究地理问题的基础途径。针对区域要素思维的理解,可以有两种方式的解读。从“区域”角度来解析,则可从构成某一区域的空间要素进行分解,地理学家常将区域的空间结构分解为点、线、面三类结构要素,[2]例如区域地理中时常出现以居民点、交通线、地貌面组成的专题地图。从“要素”角度进行解析,则可按“要素”的属性将其分为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例如造成黄土高原区域水土流失的原因就可从区域内植被、降雨、土壤等自然要素以及耕作制度、过度放牧等人文要素两方面进行该区域的认知。由此,我们可将区域要素思维理解为人们在认识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过程中,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按其空间结构与要素属性分解为不同的影响因素,并以此来解释地理事象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种思维方式,是形成区域认知思维的基础。

2.2区域尺度思维

单就“尺度”一词而言,在地理学上,其是指地理事物与现象在时间与空间上的量度。[3]按照时间与空间两类不同的量度,我们可将尺度分为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由此,我们可以将区域尺度思维理解为人们在认识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地理规律将其类化在不同的时间间隔与空间范围内进行认识的思维方式,区域尺度思维按时间与空间两种属性可划分为时间尺度思维与空间尺度思维。例如,在时间尺度思维上,高中地理教学中利用时间的早晚顺序将生物发展和岩石形成与地质年代对应,并以此为基础来认识地球演化过程就较好的体现了这一时间尺度思想;在空间尺度思维上,例如将地球的气候在全球范围尺度依据气候特征于陆地范围内进行了热带气候区、亚热带气候区、温带气候区、亚寒带气候区、寒带气候区的划分,并以此为基础来认识地球的气候就较好的体现了空间尺度思想。在高等教育阶段也有同样的体现,例如在“地质学基础”的学习中,依据时间标尺对地壳演化进行了细致的学习;例如在“世界地理”与“中国地理”的学习中,依据全球空间尺度与国家空间尺度对其所在空间范围内的地理事物与现象进行详细的剖析。从举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运用尺度思维进行区域认知培养是中学地理教育与高等地理教育普遍采用的,促进学生形成区域认知的教学过程,并且过程中蕴含了较为丰富的区域尺度思维。同时,在《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也曾提出,“地理学者以不同的尺度来界定区域,从本地和国家一直到大洲和全球。[4]”由此来看,区域尺度思维是区域认知思维形成的基础要素,是满足后续思维形成的关键。

2.3区域变化思维

由于在不同尺度的区域之下,其内的物质循环、能量交换、信息流动时刻发生,因此区域内的动态变化是区域能够存在的本质属性。具体来讲,区域内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是由区域影响要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某一要素发生变化扰动其他要素的变化必然造成区域地理环境整体的演化,这就要求学生对区域的认知不能是静态与孤立的认识,而应该是动态与联系的认识形成区域变化思维。由此,我们可将区域变化思维理解为在认识区域地理事项过程中,能以动态与联系的观点来认识形成区域演化的思维方式。对于区域变化思维理解,一方面,从构成区域的要素相互联系角度,要求能够揭示区域要素相互间的作用机制;另一方面,从区域要素演化角度,能够深化对区域的认識则必须理清区域动态演化的过程。例如,在我国农业区域的学习中,对主要粮食作物的区域认知普遍印象是“南稻北麦”,但伴随着生产要素与条件的变化,我国粮食生产区域分布出现了显著的变化,稻谷生产由传统产区包括浙江、广东、广西一带向黑龙江、吉林、江西等地转移,而小麦则是更进一步向河南、山东、河北和安徽等传统主产省份集中,[5]若仍然以“南稻北麦”典型印象进行我国农业区域的认知,势必会造成学生在面对现实地理问题时产生误解。由此来看,区域变化思维是形成动态性区域认知思维的根本。

2.4区域综合思维

在区域认知的教学中,通常采用区域内要素分析与区域间要素对比的方式进行学习,但地理事物本身是相互影响与联系的整体,造就区域内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要素不是孤立的,区域与区域之间也不是孤立的,地理学家正是通过对区域的研究,揭示其相互间的普遍属性与普遍规律,最终把握地球的整体地理环境变化规律,并以此来保障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并且《地理课标》在提出区域认知的同时,又提出“综合思维”,并指出其是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综合思维的形成需要区域知识的积累,而区域认知的形成需要综合思维的统整,两者之间是相互支撑与影响的。由此,对于区域综合思维的理解,我们应融合综合思维,其是在具体的区域背景下学生运用整体性思维、综合性思维的观点来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

2.5区域认知教学力

教学力是指教师的教学能力,区域认知教学力并不是区域认知思维中的一环,而是在地理师范生的教育背景下,要求学生具备开展区域认知思维的教学能力。若地理师范生的教育落后于中学地理课程改革,不仅会导致师范毕业生就业困难,亦会影响中学课程改革的进程。因此,对地理师范生来说,大学阶段的教育除了要培养他们区域认知思维,更要培养其日后走上教师岗位的区域认知教学力,这种教学力既是他们形成区域认知思维的驱动力,也是区域认知思维能力的溢出。同时,这也是高等院校的地理教育与中学阶段地理教育的不同之处。

3地理师范生的区域认知思维培养策略

3.1地理师范生培养方案的有效衔接

随着《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的发布,国家从规范层面对师范生在师德践行能力、教学实践能力、综合育人能力与自主发展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师范生的教育进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阶段。各所大学都积极研制师范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西南地区几所师范院校地理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研读,反映出一些普遍问题,一是与高中阶段的地理课程标准存在衔接问题,二是对学生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形成的地理核心素养延伸度不够,这不利于学生在完成高中地理学习之后进入大学阶段于地理学科上更精进的学习。因此,在高师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上,应结合《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试行)》与《地理课标》,在人才培养方案上既要满足地理核心素养更进一步的要求,又满足教师职业能力的需要,而区域认知思维作为地理核心素养下的一环,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具体来说,我们可在方案内,教学实践能力中的掌握专业知识与学会教学设计中予以体现。

3.2把握思维水平,多课程协作助力成长

相对于高中阶段的地理学习而言,大学阶段的地理师范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区域认知思维能力,因此对其区域认知思维的培养应把握循序渐进原则,做好区域认知思维水平的调研工作,例如通过入学问卷调查、入学测试等形式确定其在区域要素思维、区域尺度思维、区域变化思维与区域综合思维上水平,为后续课程提供进阶思维培养的依据。同时,有效利用专业课程较多这一优势,进行多课程协作教学。地理科学专业的部分课程如“土壤地理学”“植物地理学”等课程相互合作能较好促进学生区域要素思维的成长;“测量学与地图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等课程相互合作能较好促进学生区域尺度思维的成长;“地质学基础”“全球变化”“地貌学”等课程相互合作能较好促进学生区域变化思维的成长;“综合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等课程相互合作能较好促进学生区域综合思维的成长。最终学生通过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形成的思维方式运用于自然与人文地理实习之中,促进学生形成高水平的地理实践力。

3.3提高综合性实验比例,促进思维锻炼

目前大学阶段的教学资源较高中更为丰富,尤其是地理学科专业,除常备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地理师范生的教育普遍配备有如气象学、土壤、地理信息技术、遥感等地理实验室,为区域认知思维的培养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利用专业地理实验室创设的地理实验项目,可分为地理验证性实验和地理综合性实验,地理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为验证某一地理认知而进行的实验,该类实验在高中阶段部分学校也有相应的开展,对学生的区域认知思維成长影响较小。而地理综合性实验是利用多门课程的综合知识解决相关地理问题的实验,在此类实验过程中学生能进行学科知识、能力与思维的综合运用,有助于将课程学习中获得的思维方式投射在实验过程中进行强化练习,因此,我们可提高综合性实验比例并以此来促进区域认知思维的锻炼。

3.4强化师范技能训练,提升区域认知教学力

目前师范技能训练课程较为薄弱,一般被安排在师范教育大三时期,且不同的技能训练并未区分,多数学生选择知识结构性较强的自然地理部分进行教学,对区域地理及区域认知模块内容关注度较低,导致师范技能训练阶段并未形成区域认知教学力,进入教育实习阶段后不能正常完成区域地理模块的教学任务。针对这一问题,在师范技能训练中可将训练要点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等模块,分阶段进行强化训练,在提升区域认知教学力的同时,促进多方面教学力的成长。

4总结

作为地理教师基本专业素养之一的区域认知思维,也是地理师范生培养中的重点内容,师范院校需要在掌握其组成要素的前提下,从人才培养方案、学科课程协作、综合性实验设置、师范技能训练几个方面入手,培养与提高师范生的区域认知思维。

基金项目:内江师范学院基础教育研究项目“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研究”(编号:JG202023)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丁继昭,袁孝亭.地理空间结构思维及其培养[J].课程.教材.教法, 2020,40(04):102-107.

[3]张家辉,袁孝亭.国际地理课程标准对尺度思想的关注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5(09):61-65

[4]于淼,蔡安宁,毛广雄.从《地理教育国际宪章2016》看学生地理空间思维的培养[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8(06):4-5.

[5]柴玲欢,朱会义.中国粮食生产区域集中化的演化趋势[J].自然资源学报,2016,31(06):908-919.

汽车电工技能训练分析论文范文第6篇

1“抗干扰”练习法, 提高点钞准确率

众所周知, 点钞时必须在安静的环境状态下, 点钞员心无杂念的专心操作, 才能保证点数准确。手工点钞的方式方法很多, 但万变不离其中, 都离不开指法、准确率和速度这三个基本环节, 其中准确率尤为重要, 如何突破计数关、保证点数准确、将是每个学生在学习点钞技能中面临的难点, 影响计数准确率的原因很多, 其中学生在点数过程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容忽视,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绝对的安静环境是不可能的, 点钞员随时会受到这样或那样的干扰, 如果不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就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所以, 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干扰法”练习的方式, 人为地制造干扰。如:在学生点钞时, 我放一些节奏感强烈的音乐或教师随意找几名学生交谈, 让学生在音乐的干扰声中、在有人说话的嘈杂声中去练习, 提高学生抗干扰的能力, 开始练习时, 学生充满了好奇, 跃跃欲试, 但不能很好地适应这种状态, 容易出错, 我及时地给予学生热情的鼓励和指点, 充分给予成功者以肯定, 使学生从教师的赞美声中获得力量, 用坚强的意志去战胜自我, 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实践证明, 学生练习过程中愈成功情绪状态就越好, 持续练习的动机愈强烈, 主动练习的积极性就愈高。久而久之学生适应了这种“干扰法”的练习方式, 能够闹中求静, 激发了学生练习兴趣, 对集中学生注意力, 增强心里计数能力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种“干扰法”的练习, 在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了学生实际操作过程中心、手、眼配合的能力。

2 示范指导教学, 强化技能操作能力

财会工作人员不管采用什么样的点钞方法进行工作, 他的操作水平如何, 关键是指法要领的掌握, 只有掌握正确、标准的点钞指法, 才能顺利地完成点钞工作, 反之将起阻碍作用, 因此, 我在课堂教学中, 注意纠正学生的指法操作弊病, 如:学生在“单指单张点钞法”的指法操作中出现的会“捻”不会“弹”或会“弹”不会“捻”, 拇指的捻币动作和4指 (无名指) 的弹币动作配合不好, 拇指的捻币位置不对, 角度不够等弊病, 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去纠正这些弊病, 利用图示、多媒体投影仪、电视录像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反复示范分步骤练习, 讲清手指在钞票上的位置、所起的作用, 手指之间的衔接关系等, 并在多媒体投影仪下亲自示范操作, 手把手去纠正指导态度和蔼亲切, 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 产生正面的强化效应。在指导学生过程中, 注意发现问题, 及时总结, 通过对比, 找差距, 引导学生自觉地克服弊病, 从而掌握科学的操作方法。如:找一名指法操作好的学生和一名差的学生给大家做示范, 让学生自己去对比, 体会找出不足之处, 教师的示范动作要准确规范, 动作优美给人以美感,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能积极模仿逐渐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教师适当点拨, 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同时设置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解决。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促使学生的个性充分自由地发展, 对学生科学掌握点钞基本功, 起到了铺垫作用。

3 提倡自主学习, 发挥学生创造力

我们现在所采用的各种人工点钞法都是比较传统的, 是前人留下的, 鼓励学生在学习前人得到的各种点钞法的基础上, 在某一环节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 是点钞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 需要创造者本身有相当的能力, 更重要的还要靠积累的经验, 适当的知识加上不断的练习和改进, 在获得更高的心智和技巧后, 才会有较高的创新成果, 帮助学生扩展知识经验是教师的作用之一, 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在传授知识技能时留有余地, 给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 如:在“五指五张点钞法”的讲授过程中, 针对指法这一环节, 我采用了启发式的教学方法, 按正常情况下, “五指五张点钞法”的点钞指法, 包括点钞顺序 (指五个手指在点钞过程中的顺序) 和点钞的位置、方向 (指五个手指在钞票的位置及捻钞票的方向) , 关于点钞的顺序, 一般是按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的顺序在点钞过程中, 拇指在钞票左上角向下45度, 其余四指在上角向左下方45度。在掌握基本方法并通过联系达到熟练后, 启发学生在手指顺序不变的前提下, 改变手指点钞位置和方向, 即五个手指都在钞票的左上角向右下方45度方向捻钞票, 通过我的启发, 同学们在掌握们在掌握基本点钞法的基础上通过练习又创造出了几种可行的点钞指法, 启发创新, 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具有优化认知结构, 灵活的思维方式, 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 达到“人无我有, 人有我新,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的境界, 实践中, 令人可喜地发现学生中确实蕴藏着无尽的创造了。

4 心理素质训练, 提高点钞竞技水平

为了更好地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培养更多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人才, 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每年定期举行技能大赛, 通过竞赛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手工点钞是财会专业学生必须参赛的项目之一, 每次比赛可谓高手云集, 每名选手都身怀绝技, 竞争十分激烈, 要想在大赛中获胜, 光有绝技是不够的, 过硬的参赛心里素质才是获胜的法宝。

(1) 给每名选手制定详细的训练计划。在训练过程中承认学生的差异, 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 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优势, 从不同角度给予学生操作技能的肯定, 增强学生自信心, 不失时机地给予学生积极的心里暗示, 告诉他们“你能行”、“你是最好的选手”、“你一定是冠军”。

(2) 以小赛练大赛, 有效提高选手临场发挥能力。训练中按大赛要求布置场地, 安排裁判, 有的放矢, 通过小赛, 及时总结, 纠正不足, 竞赛中学生轮流做裁判和参赛选手, 指导教师做总裁判, 这样把竞赛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按大赛要求打分, 让选手感受大赛的气氛, 通过这种方式的练习, 学生对大赛有了平常心, 感悟到竞赛的精髓, 使每名参赛选手的心理素质有了不同的提高。

(3) 给选手建立成绩档案。详细记录每场竞赛结果, 认真分析成绩, 与选手一起分析每场竞赛得与失, 确保在大赛中少扣分、争取不丢分。我指导的学生多次代表学校在省级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 个人一、二名的好成绩。

做为点钞技能教师, 我深深的体会到对学生科学地引导, 采用灵活的指导学习手段, 对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 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摘要:教师要指导好学生, 就要以科学的态度, 研究阅读本专业的有关理论知识, 弄清其中的原理与技巧, 采取灵活多样的训练形式, 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上一篇:国外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论文范文下一篇:门诊导诊护士工作技巧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