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窗防渗技术范文

2023-11-24

门窗防渗技术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渗漏;原因;措施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进而很好的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进步,在建筑行业发展的同时其地下室防漏水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本文主要是对地下室防渗漏水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以下内容。

一 高层建筑地下室渗漏水因素分析

1.1结构不均匀沉降会造成地下室渗漏水。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由于承重较大,因而,假如桩基不接触到基岩就会不可避免的产生不均匀沉降。因为结构承重,保护墙并不承重,因而在结构沉降时通常会将结构处边缘的防水层油毡损坏,致使防水层被损坏,导致地下室的渗漏。

当结构的不均匀沉降程度较小,地下室的渗漏会比较小,而结构的不均匀沉降超过20mm就会拉断防水层油毡。然后导致较为严重的地下室渗漏水。

1.2混凝土收缩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地下室渗漏水。混凝土通常的收缩短率在0.15%左右,混凝土在外界温度改变影响之下热量流失会呈现冷缩,而混凝土的水份流失就会呈现干缩。无论是冷缩还是干缩,都会构成外壁干裂损坏防水层,然后致使地下室渗漏水。

1.3混凝土的级配问题也会引发地下室渗漏水。级配构成的地下室渗漏水因素首要有以下几点:1)级配差与和易性不好导致离析。施工单位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假如混凝土的级配较差且和易性不好就会使混凝土产生离析,离析就使混凝土的抗渗功能大大降低了。2)级配的砂石杂质清洁不干净导致的渗漏。级配的砂石假如清洁不干净就会致使砂石与混凝土之间联系不紧密,不能构成一个整体,这些缝隙终究将产生裂缝,这些裂缝在地下水的侵袭下终将渗漏到地下室中。3)振捣质量不合格致使的渗漏。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有必要依照标准操作,振捣时间有必要保持在一至三分钟之间,不然将严重的影响混凝土的致密性,致密性不好将致使麻面、裂缝,终究构成地下室的渗漏。4)混凝土的施工缝构成的渗漏。在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外墙与基底之间,结构与外墙之间,结构与基底之间经常会产生缝隙,这些缝隙就成了地下水的天然通道。

1.4防水施工未按规范操做致使的渗漏。地下室的防水层施工有着严格的标准要求,可是在施工过程中一方面施工单位对地下室的忽视,会经常导致地下室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只求快,不求细。施工中不按标准操作。防水卷材的搭接融贴不严,在拐角处没有任何所示就直接搭在维护墙上;穿墙管道处的防水层与人防出入口处的伸缩缝施工不合乎规范等都会给地下水留下渗漏的时机。

二 地下室防水设计

设计蓝图在一定程度上是施工的根据,好的设计能够关注全局关注整体,同时整体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关注施工细节,就从根本上确保了地下室的防水作用。好的地下室规划应该遵从“防、排、截、堵、降五原则,防即是防水,应对防为主,对地下室的防水工程需求施工单位务必要认真仔细的做好规划中的每一步,排即是在重力的作用下给可能渗漏的地下水一个向下排出的通道,截即是切断地下水的可能接近地下室的通道;降即是关于地下水丰厚的环境设计降水井,一方面抽出来的水可供居民生活用,另一方面起到了降低地下室地下水位的作用。

三 节点防水

节点处首要包含后浇带、桩顶、变形缝、穿墙套管等部位,这些部位因为施工的需要而构成了缝隙,这些缝隙假如处理不好,上述的地下室防水做的再好,水仍然会从这些节点处渗漏进来。因而有必要处理好施工节点处。

3.1施工缝

因为施工过程的先后顺序或分次施工必然会构成一些施工缝,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是不免的。所以,研究过程中的重点是怎么处理这些施工缝使之不产生渗漏。通常对施工缝的防水是设置一至两道,传统的止水设备是各种止水带,这些止水带的原理都是延长渗漏的途径,等于变相地添加了混凝土的厚度。因而这种传统的止水办法对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如今通常会选用结构止水法,这种结构止水法通常是外贴止水带或止水板或遇水膨胀腻子条以及浸透结晶防水涂层等在一定程度上相对来说比较先进的措施。

在胶条的止水施工中,胶条须设置在预留的镶嵌槽当中,胶条应比镶嵌槽稍大以紧顶镶嵌槽为宜,这样起到的防水作用最好,在不需太平整的混凝土外表能够运用腻子条,可是在腻子条施工过程中有必要向下按实,使腻子深化到缝隙当中,不然起不到止水的作用,对施工而言最便利的是浸透结晶型防水涂层,可是这种涂层有必要合作其他防水办法一同运用,单纯运用这种止水法是很难起到完全止水的功效,比较以上几种办法而言,遇水膨胀腻子条的止水作用就好得多,因其自身的膨胀土成份在遇水时会使其自身的体积膨胀将缝隙堵死然后起到止水的功效。遇水膨胀腻子条的设置选用预留槽和直接粘合两种方式固定,预留槽的成槽办法与密封膏沟槽的成槽办法共同,即确保槽口平坦无残缺。选用粘接剂粘合时,其涂刷后应有满足的干燥的时间,方能粘接结实。另外在遇水膨胀腻子条暴出面涂刷缓膨胀剂时,有必要涂满3度,否则缓膨胀剂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不明显。

纵向水平施工缝设置遇水膨胀腻子条时,易构成沟槽内积水,故在凿毛施工缝时应避开沟糟,横向施工缝中遇水膨胀腻子条应与密封膏结合运用,关于垂直施工缝主张选用带钢丝骨架的缓膨型遇水膨胀胶条或腻子条,而且于最后在进行装置。

3.2后浇带

后浇带是指在现浇整体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只在施工期间保存的临时性温度缩短变形缝。在保存一段时间后再进行填充封闭,而后浇注成接连整体的结构。

3.3变形缝

变形缝在一定程度上主要是由弹性缝、沉降缝,间隔缝等构成,是结构防水中公认的薄弱环节。其防水处理难就难在不只要考虑结构沉降弹性的位移变形,还有必要在变形的情况下确保其水密性。在所以地下防水规划的节点中,变形缝是最复杂的、失败率也是最高的。因而通常情况下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设或不设变形缝,实践上设置的变形缝主要是沉降缝,通常不思考设置温度变形缝和抗震缝,变形缝的宽度宜小不宜大。

3.4诱导缝

鉴于变形缝的特殊性,在一定程度上考虑选用诱导缝来替代变形缝。诱导缝与变形缝在功能上相同,但从防水施工上进行分析,诱导缝处的混凝土能够接连浇筑,变形缝处则有必要支持模板,中止混凝土浇筑待混凝土硬化后,撤除模板方可继续结构混凝土施工。

3.5桩顶防水

桩顶设防水层是必不可少的,关于高层建筑结构需求与承台固结的桩顶,可选用聚合物水泥砂浆防水。

结束语:针对地下室防水来说,不仅要对主体结构的自防水进行做好,同时还要对附加防水进行做好,并且要对处理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防水进行注意,在一定程度上应该以采纳为主,让刚性防水以及柔性防水进行有效的联系,针对单薄的部位应该进行加倍的设防,进行多道层层设防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对地下室渗漏水的概率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李英英,严熙. 关于高层建筑地下室防渗漏水的原因探讨及技术措施[J].民营科技,2013,01:310.

[2]杜峰.城市建筑地下室防水技术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

[3].《广东建材》2009年总目录[J].广东建材,2009,12:140-153.

门窗防渗技术范文第2篇

摘要:现如今,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日渐加快,经济发展日趋向好,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人们生活水平也得到大幅提高。但是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很多不和谐因素,特别是能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变得越发严重,环保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影响。在此背景下,国家提出可持续发展战略来有效协调林业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以实现共同发展。本文对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进行探讨。

关键词: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一、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的主要问题

1.林业工程抗旱树种的选择

由于林业工程建设地区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和土壤结构具有差异性,在林业造林工作中要将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落到实处,科学合理地对植被类型进行选择。通过宏观层面进行分析,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在选择树种以及种植上要充分重视以下两点:一是选择的树种必须要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二是所选择的树种应充分发挥其抗旱特性,同时要全面分析所选择树种的生长特性。由于在选择抗旱工程树种方面缺少实际案例,导致在应用抗旱造林技术方面,表现出盲目化或者泛化的趋势。

2.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实际操作方面

近年来,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人们越来越重视林业工程建设,而且在此方面的实践工作也逐渐增多,这对林业工程抗旱技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林业工程种植方面依然很不乐观,抗旱造林效率还亟待提升。由于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专业性非常强,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科学规范地进行造林工作,如若技术操作不规范,会影响树种的成活率,从而降低干旱地区林业工程造林效果。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开展的过程中,要充分做好监督工作。由于没有充分认识到抗旱造林工作的重要性,或者仅考虑抗旱造林工作短期效果,都会影响到抗旱造林的整体成效。

3.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模式及管理方面

对于林业工程理念和实践最早源于国外,而在国内林业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只有对我国特殊的地理特性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才能更好地保证林业工程实施与当地自然环境协调统一,以取得更好的效果。但是在林业工程实践中,很多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都是照搬国外的一些技术形式,导致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出现很多误差,反映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及其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与发展。

二、林业工程不同类型造林树种的抗旱性能表现

1.阔叶树种

阔叶树种在抗旱性能方面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应结合干旱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选择树种,如具有较强抗旱能力的树种,如旱柳、榆树、槐树、花椒以及椿树等,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过程中,可以合理地选择树种进行栽植。

2.针叶树种

在林业工程中应用针叶树种,可以充分发挥出此类树种整体的抗旱性能,扩大干旱地区林业工程造林面积,比如柏树、樟树以及油松等。青海海北干旱地区降水量较少,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此类树种进行栽植。

3.灌木树种

适宜在干旱地区栽植的灌木树种非常多,在干旱荒漠区可以种植大量灌木树种,如山皂角、柠条、连翘、酸枣树以及柽柳等灌木树种。

三、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类型

蓄水保墒、高效集水、集水整地等技术都是林业工程抗旱造林的主要技术类型。蓄水保墒技术可以分为土内蓄水保墒与地表覆盖保墒。土内蓄水保墒是指通过改良土壤结构、增加持水能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通常在深度疏松土地的基础上,将绿肥、有机肥、土壤改良剂施入树穴中。而针对土壤含水量相对偏高的种植地区可采取地表覆盖保墒措施,最大限度避免土壤水分随蒸发流失。首先在苗木栽植后将树盘修整为近漏斗形,树盘表面应覆盖在附近的枯枝落叶、农作物秸秆以及草皮石块上;其次把地膜铺在地表下2~5cm处并覆盖枯枝落叶来延长其使用寿命;最后在铺盖地膜的区域喷洒聚丙烯酸等化学试剂,可提升10%以上土壤的含水量。高效集水技术就是在抗旱林地上游修建集水场、贮水池等设施,其修建面积需要因地制宜地根据当地降水量、需水量、径流系数进行规划,同时注意集水面要进行硬化防渗处理,减少不必要的水分流失。针对半干旱、干旱地区可以使用集水整地技术,以确保将降水径流引入树木的根系地带。具体就是在林地整地期间,将集水坡面、集水面铲平并压实,再用防渗材料进行处理,可有效提高降水的利用率,减少地表蒸发量,避免水分浪费,保证抗旱林的水资源供给,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四、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措施

1.科学整地

在开展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前,应充分做好土地整理工作,这样才能为树木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保证树木成活率,所以做好干旱地区林业工程造林区域的整地工作非常重要,可有效提高土壤含水量,保持土壤墒情,积蓄更多水分。加强整地工作,能有效改善土壤质量,利于土壤熟化,增加土壤肥力。整地工作的开展,利于土层充分照射阳光,控制和减少土壤中的病虫源。对于造林时间节点而言,可在开展造林工作前的6个月左右进行整地,也可在上一个季节降水之后进行整地。造林地气候干燥,在整地工作中要加强植被保护,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同时运用鱼鳞坑进行整地,根据60cm×40cm×40cm设置鱼鳞坑,可有效改善土壤肥力,合理增施有机肥,增加土壤營养物质,保证树木成活率。

2.充分做好植被选种以及设施改善工作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考虑造林地的气候、地理位置以及土质条件,科学合理地选择造林方式,结合造林地地质与土壤情况对种植树种进行科学选择。在选择植被时充分考虑土地沙化情况以及固根能力,首选具有较高成活率的优质抗旱树种。另外,在选择造林树种的过程中,要对当地的土壤、温湿度条件、树种寿命、交通运输以及经济性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认真落实到造林实践中。在确定树种植被类型的过程中必须要经过全面分析,并对实施过程加强控制,选择具有丰富经验的造林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做好相应的监督工作,不断完善造林配套设施,如造林的器械工具以及运输植被道路等。

3.不断创新林业工程造林技术及其管理模式

(1)容器苗造林。主要在贫瘠干旱的浅山地区,可以使土壤贫瘠、土质条件不良等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幅提高造林成活率。在抗旱造林工作中,可以利用侧柏、油松以及樟子松等树种实施容器苗造林技术。在栽植苗木的过程中,保证容器土坨完整,将容器底部去掉,保护好苗木根系,提升苗木成活率,苗木种植深度与容器带口相比,要超过2cm以上,之后对土壤进行夯实,提高土壤墒情,并将一层系统覆盖在坑口上。此项造林技术应用较多,技术成熟度高,可以在干旱地区造林工作中普及应用。

(2)覆膜造林。在林业工程抗旱造林工作中,可借鉴农业种植的地膜覆盖技术的经验,利用此项技术可以提升造林成活率。干旱地区造林地通过覆膜技术,能够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有效增加地温,保证苗木成活率。

结束语

林业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环境污染问题非常突出,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更应对林业工程加强研究与实践,针对干旱地区地理状况以及气候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保证林木造林成活率,提高抗旱造林整体质量,这样才能使干旱地区抗旱造林成效显著,不断改善干旱地区恶劣的气候环境,创造更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常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研究[J].花卉,2019(6):172-173.

[2]易延伟.论林业工程抗旱造林技术及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9(9):192.

[3]乔轶华.大力推广抗旱造林技术促进林业生态工程建设[J].农业与技术,2018,38(8):165-166.

门窗防渗技术范文第3篇

摘  要:现在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电能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我国水力资源丰富,所以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也在不断投入建设。但是和普通的建筑工程相比起来,水利水电工程有着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对于质量也有着更高的要求,现在我国的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仍然有一定的问题,无论是施工技术还是在人员管理上都有一定的缺陷,这对于工程建设的开展来说非常不利。本文结合水利水电工程的防渗墙施工技术的要点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水电水利工程;混泥土防渗墙;施工技术

现在我国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需求量不断提高,受此影响,我国电能供给体系当中,水力发电的比重不断增加。但是现在我国在很多施工技术上仍然有一定的不足,最明显的就是混凝土工程相关内容上仍然有一定的缺陷。为了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可以顺利投入应用,就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保证水利水电工程的稳定性,其中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在施工过程中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是一种理想的施工技术,本文针对其应用要点进行了总结。

一、现在我国水利水电施工中防渗墙施工中的问题

(一)施工技术落后

现在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当中,技术的落后是一个广泛存在的问题,其直接原因是由于施工单位对于该问题的重视程度不足,施工技术人员在职业能力上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或设计方案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所以都会给施工的开展造成一定的影响。很多施工单位仍然应用传统的方法来开展施工,所以无法避免施工中的一系列质量问题。

(二)施工质量不过关

水利水电工程当中,混凝土防渗墙最直接的作用就是避免水体侵入到水利水电当中,而施工质量又直接决定着防渗墙的使用年限,所以也就成为了水利工程质量的重要决定因素。但是在当前施工过程中,施工质量上的缺陷仍然广泛存在,所以需要相关施工单位可以重视起来,在施工当中进行必要的技术管理对策。

(三)现场管理中的不足

和一般的工程建设现场相比起来,混凝土防渗墙施工的场地较为宽广,人员众多和设备材料混杂都给施工现场的管理开展提出了相应的挑战,如果没有对现场管理予以足够的重视,就会让施工现场乱作一团,不仅仅会影响施工进度,同时也会对工程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四)技术选用不当所带来的风险

现在对于混凝土防渗墙这一施工内容,有很多种施工技术可以选择,但是不同的技术都有着不同的应用范围,这也就造成了一定的施工技术风险,如果技术选用不当,无疑会给施工质量造成影响。设计和施工开始之前,要进行详尽的地质勘查工作,对于当地的地质、水文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但是如果这些工作没有顺利开展,则会直接造成防渗墙的质量问题,给工程的使用带来影响。

二、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特点

为了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需要总量较多、体系完善的临时设施,举例来说,孔口导墙、钻机轨道和临时供电系统等等,所以这样一来,也就带来了作业面大的问题,为了保证工程质量,还要和其他施工步骤完成良好的衔接。另外混凝土防渗墙属于一项地下施工内容,不仅仅会受到一定的安全性影响,同时作为一项隐蔽工程,也容易造成质量隐患,有着较大的施工风险。

除此之外,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过程中并不会对于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甚至不会产生噪音,这是该技术的先进的一面,并且有着相当广泛的应用范围,可以在各种土地地层当中得到应用,如花岗岩基底、软土层等等。如果将其应用在大型工程之中,不管是其深度,还是厚度,均具有较强的应用弹性。

三、水利水电建筑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要点

(一)做好准备工作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需要连接进行,不能中途停止,所以施工之前,施工人员要进行地基加固,比如挖槽、调放钢筋笼等,并且将混凝土浇筑期间所需要的所有的机械设备都准备好。施工前,施工、设计等专业性人员对设计图纸进行会审,并且将过去以往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总结。地基加固时,要避免机械强烈振动,同时保证压力。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对应用水资源与电能,所以必须预先准备好。

(二)导墙施工

施工人员必须依照施工流程进行施工,首先进行测量放线,明确各个技术参数数据,之后进行导沟开挖与铺垫层施工,结束之后绑扎钢筋,立模板等。经过一系列施工操作之后,将内外侧回填,并且做好夯实处理工作。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最为重要的步骤就是导墙施工,导墙施工的质量有所保证,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质量也就能够保证,同时施工安全也能够保证。正是如此,导墙施工现代更加重要,施工人员必须进行准确的放线,控制施工质量,并且选择最为合适的施工技术,尽一切可能保证导墙施工质量。

(三)基槽开挖

开挖人员必须在质量监督人员的监督下进行施工,如果在开挖过程中,出现了质量或安全问题,要立即停止开挖,待到找到解决方法之后再继续开挖。基槽开挖地点必须准确,即使出现误差,也要控制在指定的范围之内。基槽开挖结束之后,要立即进行整理,保证基槽底部干净整洁,没有其他杂质,将混凝土灌入到基槽中,但是在这之前,需要借助测绳来测量基槽深度以及厚度,如果深度不足还需要继续开挖。测量点至少要选择5个,这样能够保障不会出现塌孔。

(四)清孔与刷壁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中需要轻孔与刷壁。现阶段,使用最为频繁的清孔方法是抽桶换浆法,简单的说就是将抽桶下放到孔底部,反复多次的冲击淤积物,淤积物通过底阀逐渐的进入到桶中,待到一定数量好,将抽桶提出槽孔外,直接将淤积物倒掉,不断重复这个环节,不仅能够清除孔底部淤积物,还能够将性能不佳的泥浆逐渐的置换到。刷壁主要是为了清除连续墙上的泥土。刷壁时,必须保证铁刷工不存在泥土,通常情况下,至少要刷20次,只有泥土完全清除干净,新老混凝土才能够有效的接合在一起。

(五)钢筋笼加工、吊装及水下混凝土浇筑

施工人员必须根据设计图纸要求來进行钢筋笼加工,同时在固定平台上进行焊接,必须保证加工平台平整,同时钢材搬运。钢筋笼主筋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距离,可以出现误差,但是要保持在1cm之内,笼宽也允许出现误差,但是也要保持在1cm之内,笼长误差要保持在在5cm之内。主筋接长般采用闪光对焊,水平横筋与主筋采用50%交叉点焊。

四、总结

经过前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在当前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当中,混凝土防渗墙所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防渗和防漏效果可以大大提高水利水电工程的使用质量,但是在前文的论述当中也可以看出,现在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我们重视起来。但是水利水电工程的类型有很多,对于防渗墙技术有需求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我们重视起来,做好相关调查工作。

参考文献

[1]周世嵘. 水利水电工程中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的应用管理探讨[J]. 江西建材, 2016(19):135-135.

[2]徐伟民. 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J]. 科技致富向导, 2014(18).

[3]魏永利. 刍议混凝土防渗墙技术在水利水电建筑施工中的应用[J]. 科学技术创新, 2016(4):209-209.

[4]陈勇军. 试析塑性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J]. 珠江水运, 2015(11):30-31.

门窗防渗技术范文第4篇

【摘 要】水利渠道施工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渗漏,这严重影响了水利渠道的使用,严重的渗漏则需要进行大规模维修,这不仅影响水利渠道的正常使用,还需要耗费大量的成本,因此在施工中注意防渗是最好的办法。本文主要通过对防渗技术在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重要性的介绍,进而探讨了防渗技术的具体应用,文章最后概述了防渗技术应用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水利渠道;施工;防渗技术;应用分析

水利渠道施工中,防渗技术重点应用在两方面,一是施工之前的准备阶段,二是土方工程施工阶段,如果在这两方面做好渗漏的预防,水利渠道交付使用之后,基本上不会出现渗漏的问题,但是为了保证防渗技术的应用效果,设计师以及施工人员都要对现场施工环境进行勘查,掌握当地的降水情况,以便选择适宜的防渗技术以及抓住重点的防渗位置,以此达到事半功倍的防渗效果。

1.防渗技术在施工准备工作中的应用

充分做好施工准备是水利渠道防渗技术提升的基础。在水利渠道施工之前,首先需要对水利工程的施工环境有一定的了解,设计人员需到水利渠道的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而且需要结合当地的气候与降水量进行防渗设计。设计人员对水利渠道的结构与作用也需要进行掌握,这样才能保证防渗技术的有效应用。在施工阶段设计者要结合不同的实际问题对设计图纸进行必要的改动,积极与施工方进行沟通与交流。在水利渠道施工时,施工人员必须对渠道的渗漏问题发生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这样才能保证其在应用防渗技术时,可以进行准确的选择与规范。最后施工单位还需要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选用的材料必须具有极强的防水性,而且对施工的具体操作人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施工的有效进行。保证施工的有效进行。

2.水利渠道施工中防渗技术具体的应用

水利渠道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渗漏,因此在其施工期间,需要格外注意防渗,将其防渗技术应用在整个施工环节中,以此保证水利渠道的使用寿命。一般而言,防渗技术应该在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土方工程中效果最佳,在此笔者将详细阐释。

2.1施工之前应用防渗技术

水利渠道的各项施工准备工作就绪,这是确保防渗技术得以充分应用的关键。相关施工人员应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对施工场地环境要有所掌握,设计人员要亲自到现场考察,此外,还应该对当地的气候环境进行详细的了解,尤其是降水量,并以此为基础,选择合适的防渗技术,并且明确防渗等级;第二,水流渠道设计师应该充分的了解其结构原理以及其所能发挥的作用,则会是确保水利渠道设计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防渗技术得以正确应用的基础;第三,施工期间,很多不确定因素涌现出来,设计人员选择使用的防渗技术可能并不使用,针对此种情况,设计人员要进入到施工场地,密切关注施工进程,发现设计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进,并且改进的地方,要通知施工人员,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造成返工等情况;第四,施工之前,施工人员就应该预先了解该水利渠道工程可能出现渗漏的因素,进而在施工时,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渗,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监理单位应该对施工材料进行监督,确保每种材料质量都达标,材料从采购到进场整个环节都要派遣专门的人员把关,质量优良的施工材料,对水利渠道施工中防渗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2.2土方工程中应用防渗技术

土方工程是水利渠道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土方工程的防渗工作,可以说也做好整个水利渠道防渗的大部分工作。为了提高水利渠道的防渗效果,施工人员做好渠道放样以及相应的回填夯实工作非常必要。首先,土方工程开始施工之前,做好放样工作,必须应用专门的测量仪器对该地进行精确的放样测量,以便明确水渠施工位置,而且对明确中心桩位置也有一定的作用;其次,设置桩位,一般而言,桩位都应该设置在水渠弯道的地方,而且每个桩位之间应该保持固定的距离,通常两个桩位之间距离半米即可,但是如果是水渠直线的位置,彼此之间相互50m即可,设置结束之后,还需要使用钢尺测量,测量允许存在误差,但是必须不超过0.001,在测量时,还应该注意角度测量的问题,误差要控制在30°之内,为了确保测量的精确度,可以以高程控制点为依据,也可以以中心线为依据;最后,回填夯实阶段最为重要,通常都是对渠道上方部位开展这项工作,水利渠道夯实回填的方式有多种,施工人员要根据水利渠道具体的要求来选择合适的方式。防渗施工技术来看,主要是采取分层的方式进行,且每层所铺的土层厚度应控制在30公分以下,铺土应平整和土颗粒均匀,这是由于渠道土质大都为砂质土壤和粉细砂,因而在施工之前还要对所夯实土壤的水量进行检测,当含水量达标之后方能施工。当土壤较为干燥时,应采取喷射水雾的方式提高其含水量。

3.水利渠道施工中应用防渗技术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水利渠道防渗施工中应用防渗施工技术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工作,因而作为水利施工企业,只有严格按照防渗施工规范流程进行施工,方能从根本上提高工程质量,从而更好地发挥其水资源运输职能,并在实际施工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下就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总结的几点水利渠道施工中的防渗技术应用的需要注意的问题。

在夯实回填完工后最好清理工作,在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工程需要最好夯实回填工作,而在夯实完成后需要对渠道内及两侧进行清理,如果在清理的过程中发现渠道出现裂缝,一定要小心施工,先将裂缝内的垃圾清理干净,才能进行灌浆工作。水利渠道的铺垫混凝土时要注意每一个渠道的位置要均匀。在对渠道进行振捣过程中要把握好振捣的频率和时间,已达到最好的振捣效果。通过浇筑原浆使得渠道的结构性更加的紧密,保证渠道便面的混凝土保持光滑性,通常收面工作反复进行两到三次,确保效果良好。切实做好混凝土表面洒水养护工作。最后拆模必须在确定混凝在初凝的转台下进行人工拆模,整个过程要细致,避免对混凝土造成损伤,尤其是渠道应在全部完工后的两周内不可以通水。

4.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在水利渠道施工中应用防渗技术,需要注意比较多的问题,比如回填夯实结束之后,要做好相应的清理工作,而铺垫混凝土时,要确保均匀等,水利渠道施工本身就不是一项简单的施工任务,要在施工期间注意防渗的问题,这无形之中就加大了施工的难度,所以保证施工效果,相关企业必须对相关人员进行事先的培训,使其充分的了解施工的过程中,优势防渗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吴华.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应用的探讨[J].经营管理者,2009(15).

[2]林森.水利工程防渗处理施工技术应用的探析[J].价值工程,2010(03).

[3]李莉莉,闫涛.水利工程中防渗施工技术的探讨[J].价值工程,2010(30).

[4]孙晓梅,徐吉海.浅谈防渗技术在灌溉渠系中的应用[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2(22).

门窗防渗技术范文第5篇

摘要:根据灌区现代化管理课程的性质,结合农业水利工程专业培养的目标和课程体系,探讨该课程的教材建设以及教学实践环节,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农业水利工程专业高水平人才目的。

关键词:灌区管理 教学实践 课程建设

随着农田水利事业的发展,我国的灌溉管理事业随之发展,特别是近十几年来,灌溉、排水新技术和管理科学有较大的发展:喷灌、滴灌、微灌、遥测、遥控、遥感等从无到有;系统工程优化调度开始推广应用等[1]。“灌区现代化管理”是农业水利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该课程以农田水利学等传统专业课和水信息学等课程为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技术等现代化科学技术,培养大型灌区现代化管理水平。要求学生学完本门课程之后,能熟练掌握灌区现代化管理中通信、传感、计算机技术以及3S (GPS、G1S、RS)信息自动化技术等,同时对初步掌握灌区工程管理、组织、经营管理等运行管理体制。目前,我国在灌区现代化管理课程体系建立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还没有系统完善的教材、师资建设和教学实践体系,因此,该课程体系建设对于培养新一代农业水利工程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1 灌区现代化管理课程体系

1.1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灌区现代化管理的基本理论、信息技术和灌区制度管理等方面基本知识。其要求为:了解传统灌区中灌排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掌握现代灌溉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方法;了解灌区水利规划的方法步骤以及掌握有关基本知识;明确灌区水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掌握灌排管理中工程管理、组织管理和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现代水利信息化技术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通过本课程学习,提高大学生在现代化灌区管理中的认知程度。

1.2 课程教材选择和建设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辅助工具,优秀的教材可以系统地提供本领域的科学原理和成果,也能反映本专业方向发展动向。由于我国灌区信息化建设比较晚,目前全国高校农业水利工程专业还没有一本系统教材能够全面反映现代灌区管理的知识和发展动向。其中1994年水利水电出版社的《灌溉管理手册》,内容讲述知识面较为传统,新的技术和管理措施没有体现,而且不是一般的教材型式,辅助教学资料少,缺少可使用的素材,学生作为主讲教材学习起来有点困难,也给老师讲课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只能作为辅助教材进行讲解。2008年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扬水灌区建设与经营管理》内容具有了较多信息化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但是这是针对扬水灌区的一本专著,内容可以作为教学参考书,不能作为学生教材来使用。因此,除了利用其他参考书来完善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外,教师还应及时掌握该方向有关动态,向学生传递准确的信息。事实上,要找到一本完全满足本校课程建设的好教材很难。因此,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把列入教学要求的全部内容编写成讲义,发给学生使用,在使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内容,更新内容,最终整理编写出一本内容系统全面、详细得当、反映最新学科发展前沿及政策信息的教材。

1.3 课程体系内容

综合分析目前灌区现代化管理基本内容和发展动向,目前课程体系初步设置如下内容供参考:(1)绪论。主要讲解我国灌溉农业发展的历程、我国传统灌溉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国外灌区管理现状、灌区灌溉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灌区现代化管理主要内容;(2)灌区管理基础知识。主要讲解农田水利工程中传统灌溉基础知识如作物需水量计算、灌溉制度拟定以及田间工程的规划设计等;(3)灌区用水计划编制。灌区用水计划的科学编制,对于搞好灌区管理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讲解灌区用水配水计划的编制执行调配等技术;(4)灌区的工程、组织和经营管理。简要分述渠首、水库、泵站、机井和灌排渠系的管理,强调了渠系配套与改造,渠道衬砌与防渗,简述管道灌排等技术管理。同时介绍我国多年来在这方面的经验,反映我国灌区在组织管理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特点[2];(5)灌区信息化管理。系统讲解灌区现代化管理技术中量水技术、IC卡管理技术、灌区工程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及其3s技术在灌区灌排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同时对预测方法、优化技术在灌区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介绍;(6)灌溉管理质量评估。讲解灌区现代化管理质量评估方法、灌区经济分析与效益评估、评估指标以及综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成、含义及评估方法等。本课程体系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将来会以此为基础逐渐完善该课程体系,真正满足当前现代农业水利专业教学实践需要。

2 灌区现代化管理课程教学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的学习应建立在学生掌握有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内容的基础上。要注重联系国内外灌区现代化管理发展的情况,以图片、录像等直观教学方式,深入浅出,给学生以启发和求知乐趣,同时在课程上融入老师自己的科研成果,给课程注入新的活力。这样在教学中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实际问题探讨,从而引导学生较好的理解掌握所学习知识。

目前,多媒体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为开展教学手段的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这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记忆能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大大地减轻教师板书的工作量,提高教学效率[3]。但是也要避免陷入多媒体教学的误区,应认真设计,突出重、难点,并不是所有章节内容都适合多媒体教学。此外,还应带领学生参观农田试验场以及现代化灌区管理基地,从而培养素质高、能力强复合型专业人才。

3 结语

通过学生学习灌区现代化管理课程,是让农业水利工程的学生认识灌区管理的基本内容以及现代化管理灌区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学生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较好适应当前工作需要。灌区信息化是灌区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当前灌区信息化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定要抓住机遇,加快灌区信息化的发展步伐,为实现灌区现代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王燕,徐存东,等.扬水灌区建设与经营管理[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2] 薛勤,刘通.灌溉管理手册[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4.

[3] 臧建莲.浅谈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5(3):62-63.

门窗防渗技术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主要以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运用研究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水利施工运用围堰技术的背景,其次从设置围堰体系、规范性设计施工、重视新土填充、内化围堰加固几个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水利施工中应用围堰技术的要点,最后阐述提高围堰技术应用效果的思考,包含整合施工计划、组建高水平的施工队伍、优化施工技术,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关键词:水利施工;围堰技术;运用措施

国家民生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上人员的关注,现阶段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创新脚步有所加快,涉及的多种类型技术发展为重点工作项目。围堰技术的应用不仅推动水利工程建设,还让民生建设更为健康与持续化。在实际的运用中,如何高效率的在水利施工作业中运用围堰技术,深刻影响到水利施工的效果,为此要求发挥围堰技术的效用与价值,不断推动水利施工的建设进程。

一、水利施工运用围堰技术的背景

(一)围堰技术的基础组成形式。围堰技术是水利施工中应用最为频繁的一项技术,结构类型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包含诸多形式。第一种形式便是混凝土围堰组织结构,混凝土是主要的施工材料,相关结构中围堰强度比较大,对应的耐冲击性比较显著[1]。第二种形式便是过水土石围堰,作用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基坑的建设最为关键和具体工程相匹配,基坑处于的地理位置相对低一些,那么河道中很可能积攒大量水,不利于保障工程施工进度。第三种形式便是砂砾石,应用锁扣以及钢板桩,隔离封闭处理砂石,目的是形成兼顾的钢板围堰。第四种形式便是土围堰与土袋围堰组织结构,大多数引进粘度指数较高的土质,保持对应围堰渗流长度,合理设置围堰宽度。

(二)围堰技术的内涵。水利施工建设实践中,临时性屏障建设是需求应用围堰技术的,重视临时维护操作,全方位提高水利施工效果。规避施工工程备受外来水土的影响,保障水利施工可科学化与规范化的进展。具体水利施工期间,相关人员要时效性拆除施工围堰,巧妙的把围堰技术纳入在临时性工程中,并且围堰工程最终目标抵挡外来水给予工程建设产生的冲击[2],因此围堰技术的强度与渗透能力应足够强,推动水利施工的安全稳定建设。

二、水利施工中应用围堰技术的要点

(一)设置围堰体系。水利施工操作中,工作者应用围堰技术,应体现出此种技术具备的阻挡临时水功能,给工程顺利进行提供条件。设置围堰体系时科学的按照具体情况,满足工程建设强度需求,比如浅水滩的施工建设,水深往往小于等于16米,这样若水流速不高的区域,应及时设置河床。针对水深处的情况,若水深大于18米,且水流速度相对快一些,应实施打樁操作。并且针对部分地理环境特殊的地区,围堰体系构建时应纳入现场条件因素。尤其是思考软土和冻土,打桩作业分析深层土壤的影响因素,工作者因地制宜的体现围堰体系功效,全方位保护工程整体,便于后续工程建设顺利进展。

(二)规范性设计施工。在围堰技术的应用中,相关人员要科学的设计施工图纸,设计之前高效率勘测,全面掌握工程进度,由此保障设计图纸足够合理。并且对围堰技术的应用流程进行明确,首先是施工开挖,首选工程侧向进行;其次是基础加工;最后是拍掉河水,即填充泥土与石料[3]。判断分段流水的情况,比如工程填筑操作,一般来说引进交错上升的形式,提高工程综合水平。另外是围堰技术的运用过程,施工者要不断调整与优化施工环节,真正的做好围堰工程工作。

(三)重视新土填充。水利施工建设实践中,工作者要强调新土填充的必要性。填充操作应科学的选择材料,也就是把施工区域的土质情况和环境情况视作入手点完成材料选取。后续进行材料填充,发挥先进技术设备的优势,动态监督材料填充过程,让填充工作体现出合理性。如果工作者选取的材料属于粘土类型,要通过分层的形式落实工作。在新土厚度和具体条件出现偏差的状况下,无法监督围堰工程的综合质量。需要注意的是,新土填充速度还是必要的思考指标,因为填充速度直接关联着工程建设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四)内化围堰加固。水利施工中应用围堰技术,围堰加固也是一个必要环节。围堰工程结束后,利用挖土机多次加固围堰,避免产生漏水或者渗水的情况。并且基于网络支撑背景,相关人员要有效的结合围堰加固操作与大数据先进技术,利用信息数据建模的过程评估围堰工程建设有效性。换言之研究工程所处地区的工程情况,借助信息技术整合数据,在电脑中构建虚拟化的模型,此时不只是帮助施工者全方位认知围堰工程,还可借助网络计算出对应信息数据,切合实际的处理围堰加固问题。除此之外工作者要对围堰加以二次夯实加工,让围堰结构建设体现稳固特征,在不出现渗漏问题的基础上交付施[4]。一经发现塌方危险,即刻引进沙袋与木桩保护围堰,强化围堰建设的牢固性。

三、提高围堰技术应用效果的思考

(一)整合施工计划。水利施工的实际建设,工作者要整合升级工程组成结构,让围堰工程凸显出更多的规范性。工程计划的整合,监测设备运用性能,确保机械设备的存在效用最大化发挥。结合工程建设要点,拟定最佳的工程计划,围堰技术管理工作者全面分析工程情况,高效率的开展围堰管理工作。由此降低围堰技术应用时生成安全风险,便于围堰技术顺利应用。

(二)组建高水平的施工队伍。目前我国多个地区的水利施工规模都在不断扩展,在具体发展中严格要求水利施工建设的精准度[5]。围堰技术的应用,应该组建高水平的施工队伍,任何员工拥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时刻分析地质现象和复杂环境变动,

针对性的进行围堰技术应用方案调整。站在围堰工程建设单位视角下,在承包过程中要全面思考工程,考量具体现象让人才队伍适应工作强度。充分给围堰技术工程施工者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提高围堰工程综合效率。

(三)优化施工技术。水利施工作业中要想最大化的提高围堰技术应用效率,相关人员应保障科学应用施工方案。施工者一方面思考工程区域环境,规范化挑选施工技术。还应有效的建设围堰地基,给予地基加以牢固性建设,深层挖掘以及深层埋设操作,相关人员应选择对应的工程材料,降低工程建设产生崩塌的现象与腐蚀现象。全新技术的应用,动态呈现水利施工进度,以可行性的技术方案为前提,综合增强围堰施工效果,妥善优化水流冲击压力与水流方向,把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落到实处。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利施工建设,围堰技术的应用存在重要意义和价值。围堰技术应用可稳定水利工程结构,不只是促进工程顺利进行,还可给水利施工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基于此,设计围堰技术应用流程,思考影响围堰技术应用效果的因素,有的放矢的开展围堰技术作业,巩固水利施工建设质量,继而真正的落实水利施工建设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坤, 齐翠, 阁田颖. 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应用分析[J]. 四川水泥, 2020, No.282(02):252-252.

[2] 周杰, 周炫辰, 张俊. 水利施工中围堰技术的运用与施工技术要点研究[J]. 百科论坛电子杂志, 2020, 000(003):95.

[3] 水利水电施工中施工导流和围堰技术的应用[J]. 水电科技, 2020, 003(002):P.53-55.

[4] 黄灿新, 刘传炜. 超深围堰防渗墙下基岩破碎带防渗补强施工技术[C]// 2019水利水电地基与基础工程新技术——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第15次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 2019.

[5] 相开玲, 王明明. 关于水利工程围堰施工技术要点及其管理的探讨[J]. 名城绘, 2019, 000(001):0502-0502.

上一篇:煤矿五型班组范文下一篇:蘑菇房子故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