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援藏心得体会范文

2023-10-06

教师援藏心得体会范文第1篇

教师认为讲得很好很生动,学生却无动于衷,不仅交流效果不佳,教师也很有挫败感。

有援藏教师统计发现,学生汉语能力差的,理科成绩也差,反之亦然。但是,西藏双语教学已基本普及到学前教育,对于一名高中生而言,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应该不成问题。那么,这种交流困难到底是语言还是文化?

人际沟通有语言、文化、情感三个层次。藏族孩子的汉语词汇量一般不如援藏教师,而后者一般不会藏语,不能借用藏语词汇来辅助教学,这就属于语言沟通障碍。援藏教师对藏地生活、文化知之甚少,很难引用藏地事物辅助教学,而交流中所说所指的内地事物,藏族学生又不熟悉,这就属于文化沟通障碍。由于缺乏共通的生活经历、文化基础乃至宗教信仰,情感上难免也存在距离。总体而言,文化隔阂是主要的。

教育是爱的事业,应该可以超越语言或文化的障碍。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双语教学力度,努力提升学生的汉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应面向援藏教师开展藏语基础、藏文化、藏历史培训,使其更多更快地了解藏地语言文化,融入藏地生活,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

教学方法上,应注意用藏族孩子身边的事情、熟悉的东西教育引导孩子,通过教学资源的本土化取得课堂教学的有效化。比如,讲分类,白牦牛、黑牦牛就是很好的例子。

与学生交流的最佳方式就是多接触。援藏教师只身在藏,有时间有条件也应该与学生全天候相处,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以及感想、困惑。此外,援藏教师还应创造机会开展必要的家访活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二、是亲还是严?有援藏教师反映,课堂上学生很容易打瞌睡,藏族教师也反映,在课堂上,开始学生只是小心地低头打瞌睡,或者讲小话;

如果教师不严不管,学生就会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或者大声喧哗、来回走动;如果教师还不管不严,学生就会随意进出教室,逃课便成为常事。

管好课堂纪律,援藏教师必须直面困境。如何管?对学生是亲还是严?度如何把握?这是一个普遍的教育难题。与学生打成一片,很亲近,容易全面了解学生,但学生容易嬉皮笑脸,学习时不严肃不认真。有援藏教师说,与学生走近了,学生就不听话不好管。

处处注意为师尊严,不苟言笑,教师上课有威信,但课堂气氛容易沉闷,而学生不愿意同老师交流,这就难以全面了解学生,更难以开展有效教学。

亲与严应该有机结合、见机行事。该亲的时候亲,该严的时候严。当然,亲不是无原则地和稀泥,不是无规矩地放任自流;严也不是不容挑战、不可超越的权威,更不是无法靠近的金菩萨。亲就是要让学生感到,老师与学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老师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帮手和引路人;严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学校是有纪律的,教学是有规律的,进步是要付出辛劳和努力的。

三、是基础差还是方法笨?与内地学生相比,与国家考试大纲要求相比,这里的学生基础确实要差些。

但孩子们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身边的同学都是这样。援藏教师自己是否存在问题,比如没有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客观上,是否存在教学方法笨的问题?

有位英语教师责怪数学教师,因为上英语课时学生都在做数学题。数学本是藏族孩子最畏难、最不喜欢的课程。为什么会这样?那位数学教师告诉我,“没有诀窍,要说方法,就是让学生学数学有成就感。”

“关键是找出哪些知识点学生能够掌握、容易掌握,再对照每位学生,看他是否掌握,然后有针对性地反复进行辅导、练习,直到掌握为止。”实际上就是要因材施教。为此,教师要在“材”和“教”方面花费大量心血。

西藏学生理科基础薄弱,使用全国教材,参加全国统考,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难度确实很大。部分援藏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接受,主动改编教材和习题,简化概念引入,分解知识点,强化习题练习,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引导他们务实学、扎实学。这些尝试和努力值得点赞。

想办法、出主意,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一天一天地进步,这才是我们援藏教师的责任所系、教育援藏的意义所在。

四、是快还是慢?交流交融是对口援藏的重要宗旨,教育援藏也是如此。

首批组团式援藏教师进藏已一年,他们与本地教师融合得怎么样?受援学校关心援藏教师,生活、后勤很给力,为促进融合想了很多办法。有的开展结对互助活动,有的启动青蓝工程,并留下了很多感人事迹,融合深入而快速。

同时,也有援藏教师感慨,他们与本地教师除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及集体教研活动外,彼此好像生活在不同的时空,接触交流极少。也有本地教师直言相告,援藏教师教学能力强,教研水平高,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管理尤欠,本地教师受益有限。深度融合尚有距离,融合进度尚需加快。

融合离不开必要的现实条件。受援学校应将“两个融合”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推进,特别是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学校还应建设、提供必要的交流融合场所,比如教师吧、援藏家园。

融合应搭建立体化的交流渠道。除了全校性会议、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日常交流之外,还应以学科、年级、班级为轴心加强交流融合。一是以学科为纽带,打通年级界限,全校同一学科的教师定期集中在一起,广泛、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二是以年级为平台,打通学科壁垒,同一年级不同科任教师定期集中在一起,共同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完成情况,寻求对策,分解任务,形成育人合力。三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定期召集班级所有科任教师以及管理服务人员,开展班级质量分析会,重点探究学生个性特点,寻找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引导帮助班级每位孩子成长成才。

教师援藏心得体会范文第2篇

援藏干部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青年是民族的希望 ,祖国的未来 ,青年干部的成长事关重大。青年干部应该加快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中要有动力源 ,树立远大的人生追求,下面是关于援藏干部人才座谈会上的讲话稿。

教师援藏心得体会范文第3篇

教师认为讲得很好很生动,学生却无动于衷,不仅交流效果不佳,教师也很有挫败感。

有援藏教师统计发现,学生汉语能力差的,理科成绩也差,反之亦然。但是,西藏双语教学已基本普及到学前教育,对于一名高中生而言,用汉语进行日常交流,应该不成问题。那么,这种交流困难到底是语言还是文化?

人际沟通有语言、文化、情感三个层次。藏族孩子的汉语词汇量一般不如援藏教师,而后者一般不会藏语,不能借用藏语词汇来辅助教学,这就属于语言沟通障碍。援藏教师对藏地生活、文化知之甚少,很难引用藏地事物辅助教学,而交流中所说所指的内地事物,藏族学生又不熟悉,这就属于文化沟通障碍。由于缺乏共通的生活经历、文化基础乃至宗教信仰,情感上难免也存在距离。总体而言,文化隔阂是主要的。

教育是爱的事业,应该可以超越语言或文化的障碍。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加大双语教学力度,努力提升学生的汉语言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应面向援藏教师开展藏语基础、藏文化、藏历史培训,使其更多更快地了解藏地语言文化,融入藏地生活,培养深厚的民族情感。

教学方法上,应注意用藏族孩子身边的事情、熟悉的东西教育引导孩子,通过教学资源的本土化取得课堂教学的有效化。比如,讲分类,白牦牛、黑牦牛就是很好的例子。

与学生交流的最佳方式就是多接触。援藏教师只身在藏,有时间有条件也应该与学生全天候相处,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们的生活学习状况以及感想、困惑。此外,援藏教师还应创造机会开展必要的家访活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二、是亲还是严?有援藏教师反映,课堂上学生很容易打瞌睡,藏族教师也反映,在课堂上,开始学生只是小心地低头打瞌睡,或者讲小话;

如果教师不严不管,学生就会趴在桌子上呼呼大睡,或者大声喧哗、来回走动;如果教师还不管不严,学生就会随意进出教室,逃课便成为常事。

管好课堂纪律,援藏教师必须直面困境。如何管?对学生是亲还是严?度如何把握?这是一个普遍的教育难题。与学生打成一片,很亲近,容易全面了解学生,但学生容易嬉皮笑脸,学习时不严肃不认真。有援藏教师说,与学生走近了,学生就不听话不好管。

处处注意为师尊严,不苟言笑,教师上课有威信,但课堂气氛容易沉闷,而学生不愿意同老师交流,这就难以全面了解学生,更难以开展有效教学。

亲与严应该有机结合、见机行事。该亲的时候亲,该严的时候严。当然,亲不是无原则地和稀泥,不是无规矩地放任自流;严也不是不容挑战、不可超越的权威,更不是无法靠近的金菩萨。亲就是要让学生感到,老师与学生是志同道合的朋友,老师是学生学习进步的帮手和引路人;严就是要让学生知道,学校是有纪律的,教学是有规律的,进步是要付出辛劳和努力的。

三、是基础差还是方法笨?与内地学生相比,与国家考试大纲要求相比,这里的学生基础确实要差些。

但孩子们并不这样认为,因为身边的同学都是这样。援藏教师自己是否存在问题,比如没有根据教学对象的变化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客观上,是否存在教学方法笨的问题?

有位英语教师责怪数学教师,因为上英语课时学生都在做数学题。数学本是藏族孩子最畏难、最不喜欢的课程。为什么会这样?那位数学教师告诉我,“没有诀窍,要说方法,就是让学生学数学有成就感。”

“关键是找出哪些知识点学生能够掌握、容易掌握,再对照每位学生,看他是否掌握,然后有针对性地反复进行辅导、练习,直到掌握为止。”实际上就是要因材施教。为此,教师要在“材”和“教”方面花费大量心血。

西藏学生理科基础薄弱,使用全国教材,参加全国统考,要完成教学大纲要求,难度确实很大。部分援藏教师为了确保学生能够接受,主动改编教材和习题,简化概念引入,分解知识点,强化习题练习,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并以此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成就感,引导他们务实学、扎实学。这些尝试和努力值得点赞。

想办法、出主意,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引导学生一天一天地进步,这才是我们援藏教师的责任所系、教育援藏的意义所在。

四、是快还是慢?交流交融是对口援藏的重要宗旨,教育援藏也是如此。

首批组团式援藏教师进藏已一年,他们与本地教师融合得怎么样?受援学校关心援藏教师,生活、后勤很给力,为促进融合想了很多办法。有的开展结对互助活动,有的启动青蓝工程,并留下了很多感人事迹,融合深入而快速。

同时,也有援藏教师感慨,他们与本地教师除了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及集体教研活动外,彼此好像生活在不同的时空,接触交流极少。也有本地教师直言相告,援藏教师教学能力强,教研水平高,但教学效果不佳,学生管理尤欠,本地教师受益有限。深度融合尚有距离,融合进度尚需加快。

融合离不开必要的现实条件。受援学校应将“两个融合”作为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逐步推进,特别是工青妇等群团组织要发挥作用。学校还应建设、提供必要的交流融合场所,比如教师吧、援藏家园。

融合应搭建立体化的交流渠道。除了全校性会议、活动以及个体之间的日常交流之外,还应以学科、年级、班级为轴心加强交流融合。一是以学科为纽带,打通年级界限,全校同一学科的教师定期集中在一起,广泛、深入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二是以年级为平台,打通学科壁垒,同一年级不同科任教师定期集中在一起,共同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完成情况,寻求对策,分解任务,形成育人合力。三是以班级为单位,由班主任定期召集班级所有科任教师以及管理服务人员,开展班级质量分析会,重点探究学生个性特点,寻找因材施教的方式方法,引导帮助班级每位孩子成长成才。

教师援藏心得体会范文第4篇

一、社会稳定和发展经济的双重任务。在新时期的西藏建设中,担任县委书记的援藏干部的任务更重、责任更大。如何当好一名援藏县委书记,已成为每一位援藏

县委书记都必须认真思考,并躬身践行的问题。通过两年来的援藏实践,使我政治立场更坚定、意志更坚强、工作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现就如何当好援藏县委书记谈几点体会。

体会之一:要摸清县情、立足长远、全方位援藏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援藏干部初到西藏,首先要深入基层、认真调研,要摸清全县情况后,充分结合区内外、县内外的发展大环境,结合内地成功的发展经验,前瞻性地、科学地对全县的发展目标进行合理的定位,这样才能保证援藏工作规划切合受援县的实情、才能确定援藏的重点、才能保证援藏工作同全县的各项建设事业同步进行、相得益彰。其次,在确定援藏项目时,既要考虑当前,更要立足长远;既要注意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样子工程,又要加强衔接、适度超前,防止重复建设,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抓住主要矛盾、集中力量解决制约受援县发展的“瓶颈”问题,有目的、有侧重点地在文教、卫生、道路、技术、人才等方面多确定一些援藏项目,这样才能达到切实增强受援县“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的援藏目的。再次,项目建设要体现现代气息、突出民族特色和区域特色;要争取援藏项目与地区、自治区的项目配套捆绑建设,把项目做大、做完善。最后,全方位援藏。除注重资金、项目援藏外,还要积极争取派出单位在人才、技术、智力等方面对受援县的大力支持。

体会之二:要更新观念、统揽全局、善出思路

因受地理、历史等因素的制约,西藏各个县区都普遍存在着交通、通讯、信息等相对滞后的现象,干部群众的思想还不够解放、观念陈旧、开拓进取意识还不够强。因此,作为援藏县委书记,首先要运用内地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利用各种场合,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地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工作,打破思维定式、破除陈规,真正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其次,要统揽全局、善出思路、出好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县委书记作为“班长”,全县人民的“领头雁”,对工作怎么“领”、对群众怎么“导”,对目标怎么定、对路子怎么走,是县委书记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不能把眼光只放在援藏项目上,一定要总览全局,审时度势,及时提出改革、发展、稳定的新思路、新办法,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认真总结经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交换、比较、反复”的方法,出“准”思路;在注意前后工作的贯通和左右邻舍衔接的基础上,(来源:公务员在线 http://)出“新”思路;在正确把握和处理局部与全局、当前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克服狭隘的封闭观念、固步自封的基础上,出“高”思路。只有这样,才能目标准、方向明、步子稳,才能号召群众、团结群众、激发群众、群策群力。再次,在工作方法上要灵活多变,要讲究艺术,无为而治。要善于从全局角度抓大事、要事;要善于抓住涉及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给予解决。

体会之三:要求发展、保稳定、强班子

多年基层工作和两年来援藏工作的实践,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县委书记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做到责为民负、权为民用,带领一班人兴一方经济、保一方平安、富一方百姓。要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切实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扎实开展工作,才能完成援藏使命。一是要高瞻远瞩求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要把紧紧围绕农牧民增收、特别是增加现金收入作为工作的重点,要善于抓住影响经济发展大局的关键问题,重点突破,推动全局。二是要立足大局保稳定。西藏地处反分裂的前沿阵地。作为县委书记一定要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事关祖国统

一、反对民族分裂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认识不含糊、态度不暧昧、行动不动摇,带领全县人民同一切分裂势力作斗争,特别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及对寺庙、僧尼、边防的管理控制工作,从政治上审视和处理基层各种矛盾和问题,抓难点、碰硬点、治乱点,标本兼治、夯实基础,为全县人民创造一个社会安定、人心思进的良好环境。三是要突出“高”、“严”强班子。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还得靠一个政治坚定、实干为民的领导集体。县委书记作为领班人,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带

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领导班子,要使各级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制度化、经常化,在学习中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要抓住制度建设这一班子建设的根本措施,健全党委、常委议事及书记办公会制度等,改进作风、规范行为。作为县委书记,特别是要带头倡导同志们从政治上、生活上、作风上“向我看齐”,带头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在重大决策、人事任免、重点工程招投标、较

大经济开支等方面必须发扬民主,集体研究决定,不搞“一言堂”和“个人说了算”。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带头正确处理好党委与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民主决策、各司其职、依法办事,切实让人大、政府、政协做到与党委“合心”、“合力”、“合拍”。

体会之四:要把握大局、加强团结、形成合力

县委书记肩负着保一方平安、促一方民富的重要职责,特别是从条件优越的内地来到边远县区的援藏县委书记,一定要树立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要全面把握中央关于西藏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要善于从西藏的战略地位、反分裂、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高度,综合历史、地理等客观因素来看待理解中央关心西藏、全国人民支援西藏的意义,立足区情、县情,从全局的高度看待和分析问题、提出思路和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同中央、区党委保持高度一致、才能保证援藏工作有创新、有实效。其次,要善于做好团结工作,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建设合力。团结问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西藏各县的民族结构、干部结构、人员成分等都比较复杂,也比较特殊,作为县委书记丝毫不能忽视和加强团结协作,特别是班子成员的团结和民族的团结,要自觉坚持和实践“三个离不开”原则。要充分尊重民风民俗,认真贯彻落实宗教信仰政策,坚决做到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特别是不能搞小团体、拉帮结派,更不能使援藏干部自结一体,要注意搞好援藏干部之间、援藏干部同当地主要干部之间的团结,讲政治、讲大局;要充分尊重当地民族干部的意见和看法,在工作上不包办、不代替、不干预,加大对当地干部的宣传力度,调动全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体会之五:要加强学习、提高修养、

改进作风、争做榜样

首先,要加强学习,提高执政水平。在西藏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担任县委书记,无论从自身素质、工作要求以及人民的期望,都需要加强学习,只有深入学习,理论上才能成熟、政治上才能坚定、执政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才能提高,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发扬韧劲、挤劲、钻劲和狠劲精神,认真学习科学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从履行岗位职责的需要出发,在学习中认真分析研究西藏发展和稳定的新情况、新问题。同时,要虚心向长期在西藏工作的各族干部学习,更要学习西藏历史,学习把握党的民族统战宗教政策,这样才能增强应对复杂政治斗争的能力。其次,要努力改进工作作风。改进作风就是要求县委书记要淡化当官意识,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强化群众观点上狠下功夫,必须做到坚持面向基层,从干部和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要坚决做到减少会议、文件、应酬,少说空话、大话、套话。要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掌握实情,说了算、定了办。要学会不事张扬,要少上镜头多干实事,对做出的成绩要实事求是,要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使思想接近群众、工作深入群众、作风贴近群众、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好事实事。最后,要严于律己、树好形象。一是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始终牢记权力是西藏人民给予的,要为西藏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要认为自己是援藏县委书记就可以耍特权、抖威风。二是要严以律己。要带头发扬“老西藏”精神,要有敬业精神、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要以事业为重,始终保持较高的在岗率,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力、深入研究和解决事关本县发展稳定的大事。同时,县委书记在工作中还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努力做到带头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带头为群众谋利益、办实事、办好事;带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带头反对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带头强化法律观念和制度意识。要把握住金钱关、小节关和个人英雄主义三道关口;谨守“四慎”:慎独、慎微、慎始、慎终。从而在全县人民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教师援藏心得体会范文第5篇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自然灾害,**县实现了震后的第二天通讯抢通、第三天亚乃公路抢通、第四天县城恢复供电等一个又一个奇迹,在极其匮乏的物力条件下,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靠的**县干部群众的超负荷付出,前两天在整理"9.18"地震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材料时,一组组感人的画面再次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诺布同志地震发生后就一直蹲在重灾区康布乡下康布村带领群众开展抗震救灾,而此时,家里的房屋倒了、老婆病了而自己却全然不知,每次打电话他总是汇报康布乡的抗震救灾工作,当问他自己家里怎么样时,他总是淡淡地说,"没事,没事,然后就匆匆地挂掉了电话"。不得己,国庆节后,身为指挥长的我下令让他回家他才第一次踏入家门。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我们6名援藏干部也牢固树立"救灾面前没有援藏干部,只有救灾干部"的理念,在抗震救灾中勇挑重担,争当先锋。**县当地干部多,为做好群众的灾后重建工作,全县干部职工都把自己的房屋放在一边不管,帮助群众做设计、搞规划、抓质量,如今,群众都已基本搬进宽敞明亮的房屋,可我们的干部职工都还挤在帐篷里。

在海拔4600米的堆纳乡唐古村,天气冷、风沙大、条件苦,可这里强基惠民工作队和群众的关系就像和煦的春风一样温暖着**每一个人。区民宗委驻村工作队4名队员把唐古村当成自己的家,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理思路、谋发展。可群众也饮水思源,时刻记着驻村工作队的好,并默默地回报着驻村工作队每一名队员。工作队的燃料、酥油从来就不缺,因为群众时常给他们送;唐古村吃水很不方便,村里的饮水点离工作队住处有好几百米远,可4名队员从来没有打过水,因为"没机会",每天一起床水缸里是满满的,村民们常常一大早就轻轻的推开门把当天装的第一桶水偷偷地倒进工作队的水缸里;工作队的脏衣服也常常被村民偷拿出去洗,弄得队员们都不好意思,一换下衣服就赶紧自己洗掉,免得给村民添麻烦。

教师援藏心得体会范文第6篇

中央民族大学法治政府与地方制度研究中心主任熊文钊在接受本刊采访中介绍说,对口支援模式,是在我国政治环境中产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模式。对口支援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初正式提出和实施,1979年通过中央52号文件以国家政策的形式正式确定下来。并随着援藏援疆、三峡工程移民安置和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发展为目前的三种主要政策模式:边疆地区对口支援、重大工程对口支援、灾害损失严重地区对口支援。

据本刊记者了解,此次中央决策层启动的对口援疆,可以说是这么多年来支援地域最广、所涉人口最多、资金投入最大、援助领域最全面的一次对口支援。权威人士透露,2011年19个省市对口援疆资金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元,以后还会逐步增加。同时,通过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渠道,中央投入资金规模将数倍于对口援疆资金规模。

“目标就是通过十年时间,最大程度地缩小新疆与内地差距,确保2020年新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权威人士告诉本刊记者。

“全面援疆”具体布局

“目前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矛盾是,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迫切要求加快发展与自身发展能力不足的矛盾。”中国社科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室主任王希恩指出,其中,发展能力不足成为加快发展的主要障碍,“要解决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离不开国家和发达地区的支援。”因此,权威人士透露,通过对过去13年对口援疆的实践,和对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总结的经验,这次对口援疆从三方面对原来的援疆布局作了调整。

其一,支援范围扩大。受援方由过去的新疆10个地州、56个县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3个师,扩大到新疆12个地州、82个县市和兵团12个师。在支援省市中,新增了安徽、山西、黑龙江、吉林四省和广东深圳市。

其中,特别强调对建设兵团的支援。目前建设兵团面临着产业结构单

一、公共保障能力不足、历史包袱沉重等问题。有必要扩大对兵团对口支援范围,使兵团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确保其稳定社会经济的中流砥柱作用。

其二,调整结对关系。以支援方综合实力和受援方实际困难,尽力使支援双方强度匹配。比如,北京、上海、广东、江苏及深圳等经济实力强的省市对口支援贫困程度较深的南疆三地州;地域上相对集中,便于展开工作,尽可能安排一个省市对口支援一个地州或一个地州的几个县市和师团场;考虑双方资源地理气候特点,更有效做好援助工作。比如,东北三省对口支援气候条件相似的北疆塔城、阿勒泰地区,山西对口支援同样拥有煤炭资源的阜康市等地。

其三,重点支援基层和南疆。新疆主要困难难在基层、难在南疆、难在国家扶贫县、边境县和团场。因此,要把援助重点放在基层,放到贫困县、边境县和团场,放到乡镇和农村。

按照中央的要求,新时期对口援疆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能否建立全方位援疆的有效机制。这就需要在支援资金的同时,使更多的干部、人才、技术、管理到新疆去,把输血和造血、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形成经济援疆、干部援疆、人才援疆、教育援疆以及企业援疆协同推进的新局面。

有利于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这一处理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和最终归宿,有利于巩固边疆地区和谐稳定和促进边疆地区快速发展,有利于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为鼓励和引导到艰苦地区、到基层实践中建功立业、锻炼成才,以志愿服务方式推动西北等欠发达的地区与全省同步发展,拓宽就业渠道,。。。。小组决定,实施。。。。政策

人才与人力资源的不足,是制约新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和运行的过程中,缘于市场自发的资源配置效应,那只“看不见的手”又牵走了相当多的在新疆成长起来的各类人才,从而加剧了新疆人力资源的流失。正是针对这一状况,党和国家在实施全面支持和帮助新疆发展的战略部署中,特别制定了人才援疆的政策措施。人才援疆,不仅给新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还有着更为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新形势下的对口援疆工作,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意义。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认识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率先行动起来,切实做到早谋划、早实施,准确把握对口援疆工作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抓紧做好全面实施对口援疆各项准备工作,切实把对口支援新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为促进新疆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新贡献,绝不辜负党中央的信任和期望。

会议认为,开展援疆工作以来,广东省高度重视,不断加大援疆投入和项目建设力度,选派优秀干部进疆,促进了哈密地区的经济建设、城乡交通、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事业的发展。新形势下,中央决定调整确定新一轮对口支援关系,由广东省和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的5个县(市)。这项任务光荣而艰巨。我们完全拥护、坚决贯彻中央的决定,一定要从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出发,认真贯彻两个大局思想和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把对口援疆工作列入省委、省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动员全省力量,全方位加大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力度,尽快启动相关准备工作。

会议对近期全省学习贯彻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作出如下安排:一是尽快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抓紧启动相关各项准备工作。二是由省委办公厅、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省直相关部门(同时深圳市委办公厅、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直相关部门)组成调研先期工作组,近日已赴新疆开展工作,尽快提出我省方案建议。三是由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城乡规划专家参加,于4月中旬赴新疆喀什地区援建县(市)考察调研,及早与受援方商拟援建方案。出发前,省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深入学习中央会议精神,明确工作任务。四是成立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抓紧做好对口援疆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五是尽快把对口支援的工作班子组建起来,选派政治坚定、综合协调能力强、有奉献精神和实干作风的干部到新疆去开展工作。

江苏省对口支援克州前方指挥部深刻把握新一轮援疆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紧扣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目标,在指导思想上紧紧围绕发展主题,在工作定位上充分体现创新,在工作方法上突出“造血”,创造性地探索新一轮对口援疆新模式——合作共建,推动援疆工作的顺利开展。其心可鉴,其志可扬。

上一篇:近期维稳工作汇报范文下一篇:交通安全知识免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