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鉴赏范文

2023-09-19

戏剧鉴赏范文第1篇

关键词: 高校公选课 西方电影文化赏析 教学现状 教学内容

“西方电影文化赏析”是一门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目前已开课两年,选课学生来自全校各学院的不同专业,自开课以来受到学生的喜爱与好评。这与这门课程的性质密不可分,同时笔者投入大量精力与热情,对教学实践进行积极探索。

一、开设“西方电影文化赏析”公选课的意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影视课程开始陆续进入我国高校课堂。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在众多高校进行试点,并很快得到高校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响应,也取得一些成效。影视艺术被称为是继绘画、音乐、雕塑、建筑、诗歌、戏剧之后的“第七艺术”,集前六种艺术之大成,同时影视作品题材广泛,涉及历史、文学、政治、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理应成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现代传媒技术迅速发展,信息网络化,价值多样化的文化背景下,更需要发挥影视课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欣赏西方不同国家电影的同时掌握电影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审美情趣与能力,了解影视作品中折射出来的不同文化现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高校影视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作为素质教育的高校影视课程,目前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与教材。目前已有的关于影视课程的教材五花八门,并且将主要关注点集中在电影理论讲解、影片故事情节和人物介绍上,或侧重对影片中的语言进行分析,忽略从影片中提炼出一些文化主题进行探讨。其次,所列举影片大多是经典电影,但很多比较老旧,容易与时代脱节,无法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兴趣。

2.大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不高。信息网络发达,大学生的影视观赏经验十分丰富。据课堂上的统计,每位学生每年的观影次数基本能达到十部以上,但大学生的影视审美有很明显的娱乐化倾向。喜欢的影片类型主要为喜剧片、爱情片、恐怖片、动作片、科幻片及动画片等,只是带着娱乐和休闲的目的观影,而对影片的深层内涵并不太关注。是否满足其感官愉悦,是否具有猎奇性及明星化,通常成为他们选择影片的标准。影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往往被忽略,学生对作品的讨论也局限于人物、情节和环境等表层现象。

3.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首先,学生更喜欢影视观摩而非理论讲解,听课消极,用理论讲解影视案例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能够很容易接触最新电影,而影视教材上所介绍的电影理论与流派,经典电影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过于陈旧,缺乏吸引力,大大降低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其次,学生的欣赏品味与教材偏离。教材或老师偏好选择一些经典片或具有教化作用的影片;而学生偏爱娱乐性更强,最新潮的电影,忽略影片的精神内涵。再次,课时不足。目前本校开设的“西方电影文化赏析”每周为两课时,一学期共32课时,影片观摩,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使得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有时会影响观摩的连续性,观赏的影片数量也非常有限。因此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最后,考核方式单一。一般影视赏析课程的考核形式为期末论文,而论文内容多为影评。很少有学生会为论文而认真欣赏影评,所以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多数学生会从网络上搜集影评,进行复制粘贴写成一篇论文。更有甚者抄袭学生论文,造成许多雷同的论文,这使得教学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针对以上所提的关于这门公选课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尽量避免,试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实践,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趣味性与思想性兼顾

公选课的开设对象为大学生,因而这门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和是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得当。西方电影所涉及的国家范围较广,题材多样,文化多元,在影片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困难。因为好莱坞电影的流行与影响,西方电影业以美国为核心。因此在影片选择上将以欧美电影为主。但笔者认为,“西方电影文化赏析”这门公选课的目的是让大学生通过电影作品对西方或是除中国之外的异国文化有所了解,所以除了欧美国家的影片之外,还选择一些东方影视作品,如印度、伊朗等国家的电影,以加深学生对各种不同文化的了解。

1.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个性张扬,思想开放独立。针对他们个性的特点,在影片的选择上要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蕴含在绚丽的影视画面中的西方文化,具有巨大能量,在观众观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对选课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大部分学生更偏爱好莱坞大片,因其拍摄角度和炫酷的特技令人印象深刻,可以满足观众的感官愉悦需求。个人英雄主义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笔者注意选择一些既能满足学生娱乐需求,又和他们的生活比较接近,同时能够了解西方不同文化的影片。笔者首先会选择一些校园系列影片,如美国影片《律政俏佳人1》。影片中既有轻松欢乐的爱情故事和诙谐的语言,搞笑的对话和场景,又有主人公奋发向上、成就自我的励志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该片可以让学生对西方的教育体制有一定了解,如在美国如何申请大学,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中国和美国大学教育的区别,等等。在影片分析过程中,笔者会制作一些视频片段节选,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分析,比单一地讲解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学内容要凸显出其趣味性,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在领略影片的魅力同时提高对课程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影视赏欣课程不能只一味地追求趣味性和感官刺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影片欣赏过程中,体会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笔者根据不同的文化主題,在影片题材的选择上尤其注意其思想性。关于多元文化及种族歧视这一主题,笔者选择了美国影片《撞车》。通过一起撞车事件,讲述了与这件事有关或无关的人们在几十个小时里的生活。当看到影片中的人物们通过接触沟通,化解了原有的因种族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误解,学生很有感慨。联想到他们日常的生活,有些差异和冲突完全是可以通过沟通缓和或化解的。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当中,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应该有所了解。因此,笔者选择了印度电影《我的名字是可汗》及伊朗电影《一次别离》。通过这种类型的影片赏析,学生可以对印度及伊朗文化有更多了解,同时影片中涉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相比单一,枯燥的书本知识讲解,生动鲜活和轻松的影视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宗教知识。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对于司法知识和司法公正,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知识。从这一角度考虑,笔者选择类似题材的影片,如美国影片《十二怒汉》,影片主题严肃,结构紧凑。虽然故事场景局限,但丝毫不影响影片魅力。学生都被影片中演员们激烈的辩论吸引,了解美国评审团制度的运行,并感叹真正的司法公正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在“西方电影文化赏析”这门公选课的讲授时,趣味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用趣味性吸引学生,但思想性要贯穿始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影视作品带来的感官享受,同时能通过影片汲取不同国度的文化和知识,思考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内涵,从而使自身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上好这门公选课,教师除了要有教学热情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恰当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这样才能达到开阔文化视野、丰富文化知识、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目的。

1.设计和编写实用的讲稿。市面上已出版的关于影视赏析的教材内容不同。有的内容单一,无法满足这门公选课的需求;有的内容老旧,无法引起“90后”大学生的兴趣。因此,在缺乏合适教材的情况下,有必要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编写优质讲稿。当然撰写这门公选课的讲稿,备课的工作量相当大。首先,自己要有充分的影视作品阅览量。但西方影片如浩瀚大海,要有选择性地选取适合的影片。如前面所提,根据不同的文化主题选择影片,尤其是和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当代热门话题或世界形势有密切关联的影片。其次,要搜集影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的相关资料,结合影片中的相关片段,制作成文字幻灯片,将最新信息带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合理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这门公选课以口授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适当地使用结合文字、图片和视频的课件,可以使这门课更生动活泼。因授课时间有限,要严格把握节选视频的长度和相关性。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方法的调整既要考虑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这门公选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传统的影视赏析课程较多运用案例教学法。影视理论讲解和影片观摩构成主要的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不同风格的影片,从而深刻理解影片中所负载的文化、历史、社会及人生内涵。除了这些教学方法外,还要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对比教学法,可以对不同国度的影片及影片中所折射出的文化现象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一部影片中的相关元素进行对比。如校园题材的美国电影《律政俏佳人》,就主人公申请哈佛商学院的事例分析,指出中国和美国之间高等教育的差异。也可以对一部影片中的诸多微观要素进行比较,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在这一过程中,为避免老师判断和观点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老师可以先提供一些与影片相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赏”片,最终“析”片。通过老师设置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观赏影片,再到学生讨论和老师解析这一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拥有更高的理论高度和更开阔的文化视野的前提下欣賞一部影片。

4.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由于课时不足,因此为保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了解影片中的文化知识,可让学生课前搜集影片相关资料或自行观赏。课堂安排可以由老师给出讨论题目,小组讨论,视频片段欣赏,老师讲解构成。作为公选课,期末考核方式以课程论文为主。以往的考核多以影评作为课程论文,但容易产生学生从网络抄袭的现象。为避免这一问题,笔者从与观赏影片相关的文化视角拟定一些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从影片中获取相关文化知识。实践证明,相比以前简单的影评论文,学生能够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从一定的文化视野欣赏西方影视作品。

五、结语

优秀的影片是可以寓教于乐,依靠形象的力量向观众展示人类情感,社会状况和民俗风情等文化背景,满足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相信这门公选课可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吴晓真.英美影视与文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贺晓宏.“高校影视文化课的意义与《影视赏析》课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19.

[3]杨莉芳.“把公共课上成专业课—艺术职业教育中《影视评论》课教学之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27.

[4]张伟华.“英美影视赏析课与大学英语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89.

戏剧鉴赏范文第2篇

先秦时期→汉魏时期→唐宋金时期→元朝→元末明清时期→近代

元代兴盛:元杂剧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曲词2宾白3科范4宫调

1曲词:配曲的唱词。 2宾白:指古代戏曲中的道白。 3科范:指戏曲程式动作。 4宫调:乐曲曲调。中国戏剧在元代兴盛,形成了一个艺术上的高峰。原因何在呢?

首先,从宋杂剧到金院本,再到元杂剧的诞生,遵循了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经过长期的艺术积累,终于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为特征的戏剧表演形式。其中,散曲对杂剧结构的最后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就音乐而言,元杂剧每一宫调中选用的曲牌比之诸宫调要丰富得多,可以充分地表演一段情节,符合戏剧冲突从形成到发展、到高潮、再到解决的结构。其次,城市空前繁荣,游乐场所增多,特别是出现了大量的瓦舍勾栏。早在宋代,勾栏中就有“书会”的组织,一般由下层读书人和有经验的老艺人组成,专为勾栏中的各种演出形式提供脚本。元杂剧的成熟,客观上提高了对书会的要求,急需读书人为他们竞制新篇,以满足广大观众的欣赏需求。这样促成了更多的戏剧作品产生。再次,元代统治者不设科举,使读书人失却晋身之阶,于是他们在瓦舍勾栏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仁甫、郑德辉等优秀杂剧作家,都是在生计没有着落的情况下,真正深入到社会的下层。那些底层人们特别是倡优的遭遇、觉醒和反抗,深深地感染着他们,所以在他们笔下才敷演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有人说,元杂剧是愤怒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为过。

北京市京剧北方昆曲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 丝弦、保定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隆尧秧歌、唐剧、深泽坠子戏、安国老调、保定上四调、保定皮影、保定贤寓调、保定碰板调、十不闲莲花落、固义傩戏、海兴南锣、北方昆曲、定州秧歌戏、蔚州梆子、高腔、唐山皮影、冀南皮影戏、张家口赛戏、临漳西狄邱落子、西路蹦蹦、莲花落子、河间南辛庄木偶戏、新颖调、涿州横歧调、张家口东路二人台、保定诗赋弦、邢台弦子腔、邢台坠子戏、邢台淮调、邢台西调、肃宁武术戏、怀安软秧歌、肥乡罗戏山西省晋剧 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永济道情 洪洞道情 临县道情 晋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河曲二人台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 漫瀚剧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 蒙古剧彩扮莲花落 二人转吉林省二人转 吉剧新城戏黄龙戏黑龙江省龙江剧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 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腔 眉户腔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陕南端公戏 陕西道情弦板腔 陕南花鼓戏 安康弦子戏 陕南汉调桄桄甘肃省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甘南藏戏青海省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河南省豫剧 河南越调南阳梆子 大平调怀梆 大弦戏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戏 乐腔五调腔 宛梆 二夹弦新疆新疆曲子戏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 莱芜梆子东路梆子 柳子戏 大弦子戏 罗子戏 吕剧茂腔柳腔 五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四平调灯腔 东路肘鼓子 坠剧 渔鼓戏 八仙戏 蓝关戏江苏省昆曲 淮剧扬剧通剧锡剧苏剧淮海戏 丹剧 丁丁腔海门山歌剧 淮红剧 苏州评弹安徽省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沙河调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傩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泗洲戏 宿州坠子戏 含弓戏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 推剧嗨字戏 洪山戏上海市越剧 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浙江省越剧 婺剧 绍剧新昌高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醒感戏 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 黄岩乱弹诸暨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湖剧姚剧 睦剧江西省赣剧 弋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南昌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福建省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平讲戏 闽剧庶民戏 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三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台湾省歌仔戏布袋戏广东省粤剧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西秦戏 花朝戏 粤北采茶戏 乐昌花鼓戏 雷剧 粤西白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壮剧 苗戏 侗戏海南省琼剧 临剧湖南省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辰河戏 湘昆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师道戏 湘西苗戏 新晃侗族傩戏湖北省汉剧荆河戏 南剧湖北越调 山二黄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 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四川省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变脸云南省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白剧 彝剧云南壮剧贵州省贵州戏剧种类中首推黔东铜仁的傩戏 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世界傩戏在中国,中国傩戏在贵州,贵州傩戏在德江。”这是曲六乙等国内外傩戏研究专家的一致看法。据专家考证,德江傩文化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戏种。开红山(头钉铁钉)、口含红铁、脚踩红铧、手下油锅、上刀山等傩技表演,堪称中国一绝。近20年来,德江县着力发掘、整理、保护和抢救傩堂戏。其傩堂戏和傩面具先后在贵阳、北京、深圳、重庆等城市以及德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展出,并通过《人民日报》、《人民中国》、《中国建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993年,文化部命名德江县为全世界惟一的“傩戏之乡”。西藏自治区藏戏

戏剧鉴赏范文第3篇

摘要:民族文化符号是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必不可少的表现形式之一,其丰富的内容可以展现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内涵和地域差异。对于戏剧影视美术来说,民族文化符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目前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仍存在问着一些问题,只有从这些问题入手,了解民族文化符号的相关概念,探究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的应用方式,才能为文化符号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

关键词: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文化符号

引言

民族文化符号作为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可以通过色彩、形态等进行情感表达,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将作者的经历、感受等展现出来。民族文化还与生活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同的生活环境造就不同的人物心理和人物性格。由此可见民族文化符号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的重要意义。

一、民族文化符号的概述

了解民族文化符号的内涵是影响其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作用的关键。我们所用到的文化在表达上并没有确切的标准,而进行文化沟通的枢纽则是符号标记。语言、艺术等都是符号的表现形式,是根据人们的日常习俗慢慢沉淀而来的。例如一个手势所表达的内容,在不通的环境下所传达的意义也是不同的,这就与民族文化符号有较大的关系,大多数都是根据当地的习俗沿用而来的,可见,民族文化符号的含义更具体、更全面的定义。

我国的民族文化符号在形成过程中注入了独特的精神品质和思想情感,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民族特征和地域文化是较为鲜明的。而随着民族符号应用到戏剧影视当中,民族文化符号的艺术性也被唤醒,其鲜明的特点和丰富的情感也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活灵活现[1]。

二、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名族文化符号的应用分析

(一)民族文化符号的表达

民族文化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内涵。在戏剧影视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的表达仅仅通过视觉感官展现在大众面前,未能带来精神上的满足和心灵上的慰藉,比较偏向于快餐文化。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创造的价值也逐渐被人们认可,于是在作品创作上也在设计和内容方面扎根于大众。同时为了在全球化中取得一席之位,满足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之间的审美需求,这就需要在其民族文化基础上通过民族文化符号,多元化的展现出来。

(二)民族文化符号的创新与发展

民族文化要想紧跟时代的变化,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添加属于自己的表现形式和特殊意义,对个民族文化符号进行大胆创新,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避免民族文化符号的含义被赋予新的诠释和要求,失去属于自己的精神意义。因此,在研究戏剧影视艺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符號的特点时,应在保留其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

三、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探讨

(一)民族文化形式的表达

民族文化符号在表达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包含了餐饮文化、服装文化、建筑文化等许多有形无形的事物。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符号来源于整个的民族生活,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的过程中可以直接展现出来,使得民族文化的特色可以完美展现。例如影视剧中的刺绣作品,旗袍工艺品等不仅将中国民族几千年的文化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还最大限度的保留了他们自身的情感意义。

(二)民族文化符号的抽象表达

民族文化不仅有独特的精神意义和文化符号,而且在戏剧作品中也有不可或缺的抽象意义。例如古希腊的断臂维纳斯,是古希腊民族文化的典型象征,无论是从面部容颜来看、还是身材曲线来看,都可以说是一个美的典型。在中国,用来展现女生身材曲线魅力的当属旗袍,旗袍不仅是中国文化的象征,展现女生的柔情魅力,还能让大众通过独特设计了解旗袍的内在故事。民族文化符号的抽象表达并不是说它的内容难以理解,而是能通过文化符号来深入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和发展意义,代表的是不同族文化符号所象征的抽象含义。它们的展现方式也是活泼的、多变的,在融入戏剧影视作品的过程中,通过民族文化符号促进故事的发展。由此可见,民族文化符号在戏剧影视艺术设计中蕴藏着巨大的价值,可以在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升华主题[2]。

(三)民族文化符号在戏剧影视艺术设计中的简化与组合

在戏剧影视艺术设计中加入民族文化符号可以带来精美的视觉冲击,通过简化文化符号来造就视觉效果的简化,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效果,让影视戏剧的表现简洁而精美、影响深刻而远大。同时,民族文化符号的简化与结合可以为戏剧影视作品的设计带来艺术感染力。民族文化符号的结合是寻找有特点、有意义的元素,而不是简单地堆叠,通过这种简化与组合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体现戏剧和电影的魅力。

(四)戏剧影视美术设计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

尽管民族文化符号在发展上还不够完善,但是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范围广,发展也很有前景,因此,要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将民族文化符号融入其中,为我国的戏剧影视美术设计增添更多的民族魅力。当今的社会,是不断融合发展的社会,这也在民族思维和地域思维的展现上可以看出。目前我国的政策也提出,保护优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戏剧影视在创作过程中,在美术设计上也要满足群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增添更多民族文化的创作形式。民族文化符号的表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民族文化符号要想成为大众喜欢的文化,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文化,成为有魅力特色的文化,就要采取正确的、创新的民族文化符号来进行艺术形式创作[3]。

结语

传统文化符号作为影视戏剧设计的重要资源,不仅为艺术生活提供了多种表现形式,也让影视戏剧的创作更贴近生活。戏剧影视的发展从民族文化符号的角度出发,必然可以将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发扬光大,实现民族文化符号在戏剧影视艺术设计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康林,陈志莹.基于民族特色文化符号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创新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8(05):136-139.

[2]程士元.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民族文化符号的应用探讨[J].大众文艺,2019(05):114-115.

[3]赵玲.民族文化符号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中的应用[J].消费导刊,2013(08):158-158.

作者简介:咸悦(1984--)女,民族:汉族,籍贯:吉林省长春市,职称:讲师,研究方向:韩国电影,电视,媒体产业

戏剧鉴赏范文第4篇

戏剧服装作为综合艺术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以剧本为依据,同时又受舞台诸多因素制约的空间艺术。它必须表现时代背景,突出人物性格特征,揭示角色内心世界,配合表演动作,而最重要的是追求整体感,即同全剧的演出风格相统一。

剧本是一剧之本,戏剧服装设计必须根据剧本所规定的情节进行二度创作。首先须深刻研究剧本所提供的一切信息,了解时代背景,确定剧本的创作意图,是正剧,是喜剧,还是悲剧;要向观众叙述什么故事,要向观众说明什么问题,然后确定服装设计和剧情一致的初步范围;接着要根据导演对服装的要求和指令(包括导演的总体构思和设想,表演的形式和风格)领会导演表现意图,然后再静下心来,进入服装设计的创作领域。在创作过程中,每时每刻都不能忘记舞台服装在本剧中的位置,它只是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每件服装的样式和色彩都必须和剧本、导演及表演保持一致,使其形式和内容溶于一体。在京剧新编历史剧《琵琶行》的舞台服装设计中,我深有体会。

《琵琶行》描写的是教坊歌女婉鸿与文章国手白居易相互交往的一段故事。剧本的时代背景是唐代,在设计中笔者首先以时代特征确定服装的总体样式。由于唐代国力强盛,在人们穿着方面,上承历代的冠服制度,又吸收北方及西域各民族服饰风格,从而使唐代服装开明、多样、色彩斑澜。剧中服饰基本分为三大块:即男女主人公、众歌女、其它配角及群众演员。男主角头带软角幞头,身穿圆领长衫、束带、革靴;女主角头梳高髻,身着纱衣、肩披长绸带,充分体现了唐代妇女服饰之丰美华丽。众歌女服饰在本剧中占有重要地位,依导演所构思的表演风格为以唱为主,众歌女载歌载舞为伴。八位歌舞者的舞姿使气氛更浓,画面丰满而又富戏剧色彩。所以,她们的服装样式、色彩极为重要,对舞台服装整体美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其服装样式为露胸式绣花小胸衣,丝绸长裙裤,腰束三片桃花瓣式下甲小裙,肩披七尺长纱绸带。每场戏必有众歌女作舞蹈穿插其中,起到烘托主要角色、承上启下的作用。以服饰的不同色彩,舞蹈的各种样式在不同乐曲配合下,表现剧中的时空变迁和人物的喜怒哀乐。其余配角及群众演员,按各种身份设计制作,有唐代官服、士服,也有一般平民的服饰。整体的服装设计都是以剧本内容及时代为依据。和导演反复探讨、磋商,制定完美的设计方案,最终达到服从剧本的要求,并与导演所追求的表演风格保持一致。

舞台服装与布景、灯光、道具、化妆统属舞台美术,它们之间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共同强化和揭示戏剧时空及角色形象,使舞台形象更加鲜明。舞台服装设计必须始终关注舞美各部门的构思方案,直至彩排完成,及时调整服装与它们之间的不和谐部分。舞台服装只有与布景、灯光等默契配合,才能富有个性价值,保证舞台视觉形象的整体性。

《琵琶行》一剧的布景风格,基本采用的是写意手法,背景中描绘环境的各场次形象,如亭台楼阁、江边码头、荒郊旷野等都是装饰性造型处理。色彩诙谐而无杂乱之感,舞台上只有环境气氛,而无繁琐的具象物体。这样,就给服装从形象到色彩留下了创造发挥的空间。随着先喜后悲的剧情发展,歌女服饰由开始着粉红偏暖色调,中间变成淡绿色为中性色调,最后两场变成淡蓝色为冷色调。这三套服饰样式一样,渐变三次色彩,充分强化了剧情,增强了舞台气氛。歌女们头梳双环高髻,身披轻纱绸带翩翩起舞,在彩色灯光的变换中,且有装饰性的布景作陪衬,使舞台画面绚丽多彩。

舞台服装与化妆同属戏剧人物造型部分,二者同是创造角色的外部形象,以直观的可视语言,揭示角色的内容,二者默契配合不可分开。演员在化妆完备、服装整齐之后能立即进入角色,使观众一目了然。

戏剧服装中各个人物自身性格的发展,以及各个人物之间纵向与横向素描层次、色彩层次的互相谐调、互相对比,要保持绝对的整体关系。一台戏剧服装风格必须一致。在处理手法上有写意处理法、写实处理法。话剧舞台服装通常采用写实手法设计制作服饰。而戏曲服装多以写意、提炼、夸张的方法设计制作表演服装。(中国传统古典剧的戏装,是前辈艺术家们在明代服饰的基础上加以美化,不管演哪个朝代的戏剧故事,都是按程式化固定不变,只分角色行当,不分时间、地点。)这两种手法,都要求风格统一。

同时,素描层次、色彩关系也要统一。在服装设计中不但要深入研究典型人物的性格,更要揣摸以什么样的包装,即何种样式的服饰来强化角色的塑造,同时还要把全剧每个出台演员的服装样式作通盘考虑,使服装样式、色彩色相的冷暖、色度的深浅,以及单独角色和群体角色之间既有区别、有对比,又要和谐统一;既要有素描的整体性又要有色彩的跳跃性。在设计中,不单考虑每个角色造型的成功,更要注重服装群体的成功。这里有铺垫,有对比,有衬托,有主与次,有点与面。既要考虑各场戏每一个画面,更要考虑全剧前后发展关系的纵深变化与衔接。从全局出发,整体考虑才能取得设计的成功。

整台戏的服装好像一朵牡丹花,主角就是花心花蕊,主要配角犹如牡丹花瓣,团团围住主要角色,是整体美的主要部分。其它配角及群众角色好像绿叶和枝杆,既要陪衬烘托,又要承上启下、照应前后,亦是绝对不可缺少的部分。

戏剧服装是演员的包装,是无声的语言,是视觉画面色彩的主要体现者。一台戏没有布景可以,但决不能缺少相应的配套服装。

要搞好一台戏的服装设计,需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和素养。要有历史知识、文学涵养,素描造型基础和色彩变化概念;对戏剧表演规律、服装面料及加工制作工艺的研究等知识也是不可缺少的。而整体的观察及处理手法仍是需要注重的主要创作手法。整体思维是搞好设计的第一要素。■

戏剧鉴赏范文第5篇

【关键词】戏曲剧目 影视剧目 年龄优势 游戏天性 模仿天性 跨界表演

戏曲表演专业在全国一些中等艺术学校中已有几十年的教学历史,总结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了大批戏曲表演人才。现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著名表演艺术家,99%都是在中等艺术学校学习期间,奠定的扎实的表演基础。随着社会需求不断变化,多媒体的发展,大量的戏剧、电影、影视作品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为满足大量的戏剧、电影、电视制作对表演人才的需求,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很多中等艺术学校都新增设了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并得到蓬勃发展,培养了很多优秀的演员。

常见戏曲表演与戏剧影视表演两个专业在同一学校内同时平行教学。通过对一些兄弟学校的调查,了解到一个现象,两个专业的教学如同两条平行线,没有交叉交流。虽然两个专业表演技巧手段不同,但都是在舞台上或者镜头前塑造不同人物形象,所以,两者之间还是有许多相同之处的。近年来戏曲舞台上创作了许多现代题材的戏曲剧目,所演角色不再是传统戏中的各色人物形象,而是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在戏剧影视作品中,也创作了许多古代历史题材的剧目,需要演员运用戏曲表演中“手眼身法步”等技巧塑造人物形象。这就需要表演者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与实际表演能力,才能更好的塑造人物形象。

而现有中等艺术学校都没有开设针对培养提高表演专业学生综合审美意识能力的教学课程——戏曲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

中等艺术学校戏曲表演学生一般11~12岁入学,17~18岁毕业,学制六年。经过六年的专业学习,能扎实掌握“唱念做打武”等专业技巧,具备较高的表演能力水平。戏剧影视专业学生一般14~15岁入学,17~18岁毕业,学制三年。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也能扎实掌握相关表演技巧。

每个学生在中专学习期间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能力水平的高低,或将成为他们今后有更好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戏曲表演专业学生开设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开设戏曲剧目赏析课程,是培养他们具备良好的艺术修养与审美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

是否为戏曲表演、戏剧影视表演两个专业开设戏曲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各专业人士有些不同观点和看法:

1.二者表演手段的不同

戏曲表演以形体技巧和演唱技巧为主,总体是写意的程式化表现形式。戏剧影视表演是通过一般性肢体语言及面部表情为主,二者的表演手段完全不同,相距甚远,没有可借鉴领域。

2.二者演出环境差异

戏曲表演环境是舞台,戏剧影视表演环境是镜头前。戏曲表演必须一次性完成,戏剧影视表演可以多次重复。演出心理压力完全不同。

3.观众互动方式不同。

戏曲表演与观众是面对面直接互动方式,而戏剧影视表演是面对摄像头表演,与观众是间接互动方式。互动方式的不同,也是没有可借鉴价值的原因之一。

上述观点看法有其客观存在道理。但是,都是在单独强调戏曲表演与戏剧影视表演的不同点,忽视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表演者的修养培养。二者其共同点都是表演。戏曲表演一般塑造的是历史人物,教学中所使用的剧目都是传统老戏,剧本题材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及神话人物形象。多年来形成的戏曲程式化表演技巧大多都是为以表现传统老戏所需技巧来安排教学内容。戏剧影视表演一般塑造的是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自然人,即便是历史题材的戏剧影视作品,其人物角色形象也是与现实社会生活中的自然人相同的,只在服装服饰背景等客观因素上体现历史年代,表演者本人的表演,不能超出自然人的状态。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戏曲表演形式有了新的认识和要求。反应当今社会文化社会的戏曲剧目在舞台上大量呈现;跨界表演的现象层出不穷;多媒体自媒体等大众传媒的普及与发展;互联网+的出现等,都对表演者提出了新的要求。应该通过戏曲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使学生了解不同表演方式手段,帮助他们对不同的表演形式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对戏曲表演专业学生而言:

1.启发学生通过观察戏剧影视剧目中不同人物在不同事件不同环境下,怎样恰当的去表现剧中人物;观察饰演者面部表情的表演程度及肢体语言的表演尺度,从小使学生养成体验生活观察生活的艺术创作习惯。

2.帮助学生了解戏剧舞台的表演空间及影视剧表演拍摄场地及调度规律,了解互动对象的空间差别对表演者的影响——面对观众表演与面对摄像头表演的差别;培养学生能以比较专业的角度去评价欣赏戏剧影视作品的艺术品位,而不再是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觉只去欣赏跌宕起伏的故事剧情。

3.青少年年龄是绝对的优势。青少年身体所有神经系统及协调能力都在发展阶段,各种知识技巧必须在这个年龄时期进行学习训练,才能完全掌握并达到相当的水平高度,成为本能的一部分,俗称“童子功”。记忆能力更是绝对的优势。少年时期学习的知识,终生不忘。那么,如果在这一时期开设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课程中所讲授的所有知识,他们都会有深刻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能体会感受到表演艺术的真谛。

对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而言:

除去上述三点以外,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戏曲艺术的表现语言方式,认知“唱念做打武”等表演技巧及运用,了解戏曲艺术的审美标准。适当对他们进行一些戏曲技巧的简单模仿训练,使他们亲身体会和感受戏曲技巧的程式化动作,提高他们对戏曲艺术的认识和欣赏水平,为戏剧影视表演借鉴一些新的戏曲表现手段做好充分的准备。

艺术修养不是一两天就能成就具备的,而是靠长期积累才能取得的。因此,应该从小抓起。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配备科学的课程框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艺术修养,为戏曲表演专业开设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为戏剧影视专业开设戏曲剧目赏析课程,是非常合适的选项。

一、戏曲表演专业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内容包括:

1.剧目题材:不同题材的戏剧影视作品归类——正史题材、野史题材、战争题材、军警题材、商战题材、教育题材、儿童题材、工业题材、生活题材(都市生活乡村生活)、娱乐题材、喜剧题材、江湖武打题材、动画题材、科幻题材等。

2.剧本主线:人物主线、矛盾主线,“起承转合”基本框架结构。

3.矛盾冲突: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个部分的设定。强调结尾的重要性。

4.人物塑造: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群像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关系设置;服饰造型、化妆造型、道具制作。

5.观察生活:启发学生无论身处任何场合时,都要每时每刻观察身边的每一个人,观察他们的身份、年龄、穿着打扮、使用物品、神态情绪、人物关系、言谈举止、行为方式、环境影响等等。

6.模仿表演:做简单的无实物表演练习、无对象交流表演练习、注意力集中的练习、想象练习等。

7.画面音乐:画外音乐(场景描写音乐、气氛音乐、地域性提示音乐)、画内音乐(剧中人物演奏演唱音乐)等。

8.音效配置:画面同步音效及制作方法。

9.摄影技巧:介绍了解戏剧影视空间、视觉语言、镜头语言、摄影机运动、色彩原理、色彩控制、照明工具、光学镜头、录像与高清、特技特效、影像控制、现场操作、制作人员调配等。

10.片段模仿:经典片段模仿(表演区域调度、人物塑造、台词等)。

11.画面配音:为经典片段配音(经典动画片、著名戏剧影视片段)。

12.小品编创:自编自导自演生活小品。

13.自媒体摄制:摄制制作自编自导自演生活小品,加画面音乐及音效。

低年级课程安排以介绍讲解儿童题材、动画题材、教育题材、生活题材、喜剧题材等剧目为主,重点是了解简单的知识,引起表演兴趣。中低年级课程安排以分析体会为主,引导指导学生具备观察生活、模仿经典片段、分析人物关系、假定结局等创作能力。重点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角色创作。中高年级课程安排以创作模仿及体验为主,重点是自编自导自演摄制制作生活小品,以感受戏剧影视的艺术魅力和摄制制作小品的成就感。

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戏曲剧目赏析课程内容包括:

1.戏曲剧种:介绍各地区戏曲代表剧种——昆曲、汉剧、徽剧、京剧、河北梆子、豫剧、上海越剧、黄梅戏、花鼓戏、广东粤剧、评剧等。

2.戏曲常识:介紹出将(上场门)、入相(下场门)、文戏、武戏、行当特点(生旦净末丑)、程式动作、刀枪把子(武打套路)、空翻动作名称、伴奏文武场(弦乐是文场,打击乐是武场)服装、头饰、道具。

3.唱段欣赏:选择昆曲、汉剧、徽剧、京剧、河北梆子、豫剧、上海越剧、黄梅戏、花鼓戏、广东粤剧、评剧等剧种的优秀代表唱段,介绍审美欣赏角度。

4.技巧模仿:模仿简单的戏曲表演动作——手眼身法步。

5.现代戏赏析:介绍现代戏发展情况,选择主要剧种的代表作。鉴别传统戏与现代戏的表演方式的异同差别。

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具体智力能力理解能力及兴趣取向,科学的安排课程内容。

上述戏曲剧目、戏剧影视剧目赏析课程的设置,是分析介绍讲解知识点与学生参与互动相结合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了解戏剧影视表演是以饰演者本能重现的表演为主,戏曲表演是程式化动作技巧表演为主的区别。帮助学生亲身体会戏曲表演、戏剧影视表演的部分过程,是本课程的主要特点。抓住青少年喜欢游戏的天性及模仿的天性,有敢于尝试所有新鲜事物的无畏人格时期,深入浅出,循序渐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戏曲戏剧影视相关知识作为自身修养储存起来,为将来的跨界表演,现代戏表演、戏剧影视表演做好准备。

戏剧鉴赏范文第6篇

关键词:服装表演;戏剧表演元素;表演艺术

一、服装表演的艺术形态分析

(一)来源于生活的经验性

常言道“人靠衣裳马靠鞍”,可以说美是全人类一直不断追求的目标,没有人不爱美衣,自然服装表演也成为最接近于生活的舞台艺术。试想你新挑选了一件衣服,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对着镜子左照右看,还会拉着身边的亲人朋友帮你参谋,收收腰,走两步,转个圈,打量一下是否得体。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常事,也是服装表演最初来源具备的性质特点。与其说是服装表演对服装流行趋势和人类审美流行起着重要引导作用,不如说服装表演是源于生活,忠实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二)结合服装美和形态特点的造型性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在着装的美学观点上历来要求达到人即是衣,衣即是人的最和谐、最融洽的状态。

经常会听到这样的感叹“那个超模长得好丑啊!”其实服装表演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选美,是一种时尚潮流的风向标。在秀场上模特只是一个载体,而不是中心,中心是所要展示的服装。我们常常看到国际秀场上有许多模特先天外形条件无可挑剔,表演自然,但却往往忘记应该表现的重点是服装,而不是模特本身。模特的使命就是要以气质风度为根本,以服装为中心,通过服装表演的技巧例如穿衣方式、走台步法、肢体语言、定位亮相等来最大限度地表现服装的造型魅力和穿着效果,并把其独特的生命力与优雅的风情传达给观众,使观众被服装的灵魂内涵所感染,产生共鸣与震撼,这才是服装表演的主要目的。

(三)体现审美的艺术性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会更具魅力。”这就要求模特的舞台表演不能完全依照生活中的动作常态。模特在T台上需要夸张日常的形体动作,诸如摆臂的角度大小、迈步的步幅大小等,为了整体表现协调一致并突出服装的表现特点女模往往需要加大提胯的幅度。而设计师为了配合服装的风韵特点会把T台布景和秀场背景音乐都布置起来以融合展示,模特表现出良好的气质风度融合服装做出一系列舞台表演动作,在不同的舞台环境下展现服装的灵魂。这就要求模特集中表现出最兴奋、最轻松、最大方、最神采奕奕的精神风貌,舞台上总是需要一种外化的情绪,这些都是为了最大可能地表现服装的艺术性和表演的魅力。

(四)结合人体美以及人体活动特点的表演性

一些初学者会把舞蹈的很多表演动作带入到服装表演中。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服装表演绝不同于舞蹈。德国导演墨克莱先生早在1984年到访中国时明确指出:“舞蹈是舞蹈,服裝表演是服装表演,它们是两回事。”舞服和舞蹈动作,是为更好表现舞蹈的内涵美而服务的,而服装表演的服装和肢体动作是为展示服饰美而服务的。模特的肢体语言创意和舞台表现的把握,都是以表现服装灵性为前提的,都带有明显的展示服装的意识特征。

二、服装表演艺术中的戏剧表演元素的应用

(一)注意力集中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提出,演员应能“当众孤独”。

服装表演的舞台上表演者意外失误的现象是常有的,尤其是女模特需要着高跟鞋表演,这在有些特殊设置的舞台效果中是非常考验模特的坚定注意力的。2010中国新丝路海南模特大赛总决赛在三亚举办,众所周知十月的三亚多雨且下雨无规律,大赛首轮环节泳装展示现场,T台搭建于泳池中央,台面原本高于泳池水位,临近大赛开始的五分钟前一阵瓢泼大雨,T台表面的油布经雨水淋湿后赤脚走都很容易摔倒。比赛进行中一个个穿高跟鞋的女模特在台上出现大大小小的失误,有崴脚的甚至摔倒的,现场气氛紧张。但只要保持注意力集中,迈上舞台的第一脚提气、微笑,让自己脚腕给力撑住鞋跟,这样就可以表现完美。

(二)肌肉松弛度与控制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谈到演员肌肉紧张时说过“不少演员在表演中整个肌体处于‘无政府状态’”,肌肉不服从意志的指挥而乱动,更有甚者动作僵化,面部痉挛。这样紧张是没办法顺利进行表演的,因此一切表演工作要从肌体松弛开始。

中铁子悦薹是海南海滨别墅的品牌,在拍摄其代言广告时导演要求表现出住在云中仙境般轻松慵懒的惬意。当时的拍摄现场布置了一个蹦床,模特需要在蹦床上跳高同时控制好自己的肢体以表达准确意境,倘若肌肉紧张过于僵化肯定出不了好片子,必须进行全身放松,肢体灵活起来让自己的情绪也能轻松起来,达到情绪和肌肉同步放松的状态,实现拍摄效率双倍提高。

(三)真实感与信念感

关于这一元素,有这样一句话,“创作是从演员的心灵和想象中出现了‘假如’的那一刻开始的。”

在服装表演中模特对这一元素的运用很频繁,不同风格的设计师、不同特点的摄影师以及不同性格的舞台搭档都会让表演经历擦出不一样的火花。生活中的真实感与信念感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但在服装表演中,需要通过模特的自身想象力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去创作真实的“假如”。

(四)创作的想象力

“想象、幻想和空想,首先意味着用内心视觉去看而且正在看我们想着的东西。”想象力是戏剧演员进行形象思维的重要前提,也是演员最重要的创作能力之一。

模特与演员最大的共性就是都要在规定情境下瞬间打开空间想象力,领会和体验自己需要塑造的形象。NE·TIGER品牌的中国国际时装周发布秀上,上场前张志峰老师亲自培训模特,他要求表现出中国华服的韵味,模特的外在表现可以通过造型师打造妆容发型,但是眼神、表情以及整个人的气质表现是模特本身的自然流露。模特不可能因为穿上一件衣服就从20岁的青春变到30岁的沉稳,模特看到服装的那一刻必须根据生活中真听真看真感受的经验发挥想象力,凭着想象空间把自己放进那个阶段去完成表演。

(五)交流与适应能力

戏剧表演艺术是建立在交流的基础上的,模特进行服装表演的要求也是如此,模特分男女老幼,服装也会有情侣装、亲子装的设计,模特在展示这类服装时需要有真正的交流和默契配合以并适应各种不同类型服装人物角色以及情境的变化,适应同台展示同伴之间的变化,为了更好地创作,也要引起同伴注意并与之默契配合,以完成服装角色任务,从而把这类服装的设计内涵表达出来。

服裝表演与戏剧表演最显而易见的不同就是服装表演是无声的表演形式,而二者的异曲同工之处就在于两种表演方式都需要表演者之间运用一定的交流方式与适应能力来完成演出。一场服装表演的一般流程是面试、试装、初排、联排、正式演出。时尚与国际接轨,模特在面试时常会遇到外国人,这种情形下模特如果交流能力差,结果一定是被PASS。如若面试通过,进行试装,设计师会悉心检查每一套穿在模特身上的服装,并指导模特关于设计理念的诠释以及秀场想要表现的效果。此时模特是第一次穿上这套衣服并且接收设计师这一季的服装风格讯息。走台彩排时,也是模特第一次了解舞台风格、服装要表现的风格、舞台环境、服装设计内涵。

(六)速度与节奏的把握能力

节奏是反映宇宙次序和协调的概念,在戏剧表演中,速度和节奏都是至关重要的元素。对于服装表演来说,不同的服装风格需要不同的舞台节奏表现,嬉皮风、田园风、中性风、朋克风、简约风等等每一种风格都配有不同的背景表演音乐和不同的舞台风格设置。模特要找到内在的节奏,在停步与动作中,有着断和续的表现里,在音乐节奏中,把握服装角色所赋予的情感特点,运用符合其服装内涵的角色规范来处理动与停,从而把握速度与节奏。

(七)形体表现力

戏剧表演中演员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应是内在体验和外在体现的统一。服装表演是一个体势语言的艺术,模特是无声的演员,形体则是他们用以表现自己内心体验的主要手段。

服装表演从14世纪发展到16世纪,由“Modle doll”变为“真人模特”,主要原因就是玩偶模特具有无法自如行动表现的局限性。如今大学服装表演专业教学中,“形体训练”也成为服装表演专业培训的基础必修课程。常言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对于服装表演专业来说,形体训练也是每日必修的。不能用最直接的语言表达,为了诠释时尚的涵义,形体表现力就成为服装表演表现形式的重中之重。

三、戏剧表演元素对服装表演的影响和作用

服装表演是一个多产业交叉形成的边缘性时尚产业,与戏剧表演一样集绘画、音乐、灯光、色彩等一系列元素于一体。同时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越来越多的服装表演会融入戏剧表演元素,从中会看到两个专业的很多共通性。

现如今,为了充分表现服装的设计理念、时代内涵、文化底蕴和审美价值,以突出服装主题,诠释服装表演,越来越多的服装表演中有选择性地注入戏剧表演元素,在已有的程式化表演基础上,突破模特走秀的既定风格,形成一种崭新的表演方式。服装表演融入戏剧性表演追求的不是吸收戏剧表演元素量的多少,关键在于找准它们之间恰当的融合度,以达到服装表演和戏剧表演二者的“同频共振”,产生引人入胜的“音叉效应”,取得事半功倍的服装表演效果。

作者单位:

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

上一篇:见于不见范文下一篇:体现爱国思想的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