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教育范文

2024-03-27

戏剧教育范文第1篇

摘要: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本文从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发展状况、理念及总体目标、实施过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提出针对大陆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思考和建议,并以此取长补短,推进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比较

所谓戏剧是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

戏剧与幼儿更有一种天然的、和谐的联系。戏剧天性是幼儿与生俱来的,他们在戏剧活动中,他们不受限制约束,忘我地表现,感受无限的愉悦,年龄愈小的幼儿表演得会愈自然。这时的孩子就可能成为演员、观众、导演、剧作家、舞台设计者、评论家等。他们会在一个虚构的世界里探索和检验自己的想法和同他人的各种关系,借用戏剧的表现形式积极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幼儿戏剧,它以表演为中心,适合幼儿接受能力和欣赏趣味,是融合了文学、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性舞台艺术。[5]文学视角下的幼儿戏剧融入幼儿园教育中,就产生了以幼儿发展为主要目标,围绕戏剧形式开展的相关活动,被称之为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是一种不重“表演”而重“表达”的活动,它将幼儿生活中自然发生的模仿游戏引向更积极、更健康、更具艺术品位的方向。然而,海峡两岸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对海峡两岸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进行比较过程中,我们可以取长补短,使两岸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得到共同的发展。

一、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发展状况的比较

1.台湾地区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发展现状简况。早在1948年由台湾省教育厅主办儿童话剧试演会开始,台湾戏剧教育开始起步。李曼瑰教授在1967年开始推动幼儿戏剧的发展,一些有心于戏剧教育推广的学者如胡宝林、林玫君也把国外相关的观念引进台湾,儿童戏剧教育学者郑黛琼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台湾幼稚园推行戏剧教育实践的探索。在大量关于幼儿戏剧教育的专业研究书籍中,有指导教师如何具体操作戏剧活动的:如郑黛琼的《艺术教育教师手册:儿童戏剧篇》、范长华的《创造性儿童戏剧活动与国小国语科学教学》、冈田正章监修的《幼稚园戏剧活动教学设计》、柯秋贵编著的《好戏开罗——幼儿园师生一起来飙戏》等等;有从国外引进的有关幼儿戏剧理论的译著:张晓华的《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冯光宇翻译的《鞋带剧场》、周小玉的《戏剧抱抱-幼儿戏剧天地知多少》、郑黛琼的《戏剧教学:启动多彩的心》、林玫君的《创作性儿童戏剧入门》等等;有关于戏偶方面的著作:李明华等著的《偶的天堂——处处有偶、处处是台》、森昌二编的《创新玩偶大家做》、王添强等人著的《戏偶在乐园-幼儿戏剧教学工具书》、汪玉祥的《中国影戏与民俗》、郑淑云、李明华等写的《偶的天堂》等等;除了书籍以外,还有大量关于幼儿戏剧方面的研究论文,如王静珠的《创造性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与幼儿游戏》、张晓华的《教育戏剧绪论》、《儿童戏剧教育》论文集、《教育剧场在心灵重建上的应用》、钟明德的《面包傀儡剧场在台湾》等等。这些书籍与研究为幼儿教师及从事幼儿戏剧工作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有很大的参考价值,为推动幼儿戏剧事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曼瑰教授在1967年儿童节开始推动儿童戏剧,以学校老师和学生为主要对象,训练老师编、导、演的能力,以作为推行儿童戏剧的基本师资力量。台湾地区高校的幼儿教育专业所开设的课程中,幼儿戏剧是学生的必修专业课。大学生必须接受戏剧教育的课程培训,学生可以学习戏剧表演并掌握一些专门的技巧和方法,以指导幼儿进行戏剧活动。与此同时,对于幼儿园的在职教师培训方式,主要有短期培训和专家进入到幼儿园与他们一起进行幼儿戏剧教育的研讨,指导他们开展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由此可见,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起步较早,之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规模。

2.大陆地区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发展现状简况。在我国大陆,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起步较晚,长期以来,存在于大陆幼儿园有一些类似戏剧活动的形式,如表演游戏、故事表演、戏曲主题活动、六一节演出等等。北京师范大学刘焱教授等人于2000年初到2001年6月进行了以促进幼儿主体性发展为指导思想的主体性表演游戏的探索研究;直到2003年,南京师范大学张金梅博士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的概念。并且张金梅博士在南京选取了一些幼儿园进行了一系列的戏剧活动探究,但活动开展范围也仅限于南京地区。2005年,张金梅教授完成出版了《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一书,为我国大陆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南京师范大学许卓娅教授指导的《幼儿建构性戏剧活动研究》,通过对戏剧发生学的探讨,分析了戏剧与人类及儿童的关系,指出人类戏剧与幼儿戏剧在心理发生机制和本质上的一致性等等。但由于大陆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并没有意识到幼儿戏剧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而且并没有对大学生进行幼儿戏剧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他们对于幼儿戏剧的了解,仅仅停留于幼儿文学课程中的“幼儿戏剧”的文学概念的理解层面,加之许多教授幼儿文学的老师自身缺乏戏剧表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因此学生自然缺乏具体操作的练习机会。而对于在职幼儿园老师进行专门戏剧培训的情况几乎没有。由此不难看出,台湾地区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开展得较早,且推广面较广,已被众多幼稚园接受、采纳。而大陆的幼儿园戏剧活动才刚刚起步,无论在对戏剧教育活动的意识还是在认识上都存在一些差异,这影响了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推广和普及的力度。

二、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理念及总体目标的比较

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学习西方的“创造性戏剧”经验,旨在促进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另一种是以演出为目的的儿童剧场活动。所谓创造性戏剧指“即兴的,非正式的展演,它是以过程为主的一种戏剧形式,参与者在指导者的引导下,想象、扮演和反思人类真正或想象的经验”,[7]它由指导者(即教师)灵活地运用戏剧的方法,引导自发性的学习意愿,想象的创造力,让幼儿在戏剧的角色扮演中自然而然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重在幼儿批判性思考能力的培养。而儿童剧场活动则“是一种结合声、光、影的演出,它是融合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的多元艺术”。[8]它重戏剧的艺术性,讲究一定的剧场艺术的效果,专门的戏剧工作者也进入到幼稚园的戏剧教学中。但所谓“讲究一定的剧场艺术的效果”是相对于“创造性戏剧”而言,其实在这种剧场活动中,更注重戏剧对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台湾艺术领域的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戏剧活动的总目标。台湾艺术教育馆1998年规定的幼稚园戏剧教育的目标中指出幼儿戏剧教育重点不在于演戏,不需要幼儿有专业、准确的表演,而期待孩子在戏剧活动当中,能创造性地思考,对创作能力与表达能力有所启发。林玫君1994年提出幼儿阶段的戏剧教育目标主要分为:①帮助孩子发挥潜能。②帮助孩子了解并欣赏戏剧艺术。这说明台湾的戏剧教育重视活动过程中幼儿自身的体验和得到的发展。而大陆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在南京师范大学张金梅教授的《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一书被称为“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它是指围绕儿童戏剧经验的建构而发生的戏剧的、艺术的、学科的、多层次的综合教育活动。”[1]它是为了超越幼儿园综合课程长期存在的问题,如“拼盘现象”“为了综合而综合的现象”“综合课程泛化现象”以及“综合课程的综合作用不理想”等现象,而提出的贴近“综合”本质的综合戏剧活动课程,力图弥补原有综合活动的不足。她认为戏剧天然的综合性给艺术教育综合化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这种综合化的活动是一种整合的幼儿教育,它力图将幼儿的发展、幼儿的教育、幼儿戏剧艺术能力的提高整合起来,是围绕戏剧开展的综合的主题活动,所以它的目标仅仅落实在各个单独的主题活动里,还没有明确提出一个总体的戏剧教育的目标。因此在整个系列主题活动的开展中容易忽略戏剧元素,脱离幼儿戏剧形式。

三、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实施过程的比较

1.主题来源基本相同。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包括创造性幼儿戏剧活动和儿童剧场活动。创造性幼儿戏剧活动的主题来源是人类真实的或想象的经验,如熟悉的故事或诗歌、各种自然现象(动物、高山、海洋、圣诞节、四季、太空等)、事件等等,[9]而儿童剧场活动的主题(即剧本)取材范围也很广,有童话故事、文学名著、诗、报纸时事等等,与创造性幼儿戏剧活动的选材基本相同,只要是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主题都可以选用。

大陆的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的主题也很丰富,可以是艺术作品、事件、幼儿的想法等等,[1]这一点上,台湾和大陆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很相似,二者都是以幼儿的兴趣、欲望和冲动为出发点来确定的主题。

2.具体目标差异明显。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具体目标的设定包括三个方面:戏剧目标、内容目标以及幼儿能力目标;[10]而大陆的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具体展开后是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包括了科学、数学、艺术、健康、社会等等领域,它们的具体目标的设定同于我国《纲要》中的规定,均是从知、情、意三个方面来表述的,其中没有明确提出戏剧方面的目标。

3.组织环节截然不同。台湾的创造性幼儿戏剧活动的环节有三个,包括想象、扮演、反思。具体展开程序是:教师拟订计划(包括选择适合的主题、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设定目标、拟订实施规则等)——暖身活动(活动开展前做的简单肢体动作,让幼儿的情绪进入到课程中)——解说与规范(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解说,使程序的进行明确而顺利)——讨论(整个活动的重要阶段,师幼共同讨论问题,听取各种意见并为解决某个问题达成共识)。台湾的儿童剧场活动的程序则是:剧本的确定——角色的安排——演练——场景布置、道具制作——服装造型、灯光、音乐的处理——剧场演出——教学延伸活动。而在张金梅教授的《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课程》一书中,提出的戏剧综合活动的具体环节有四个:主题开启(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选出活动的主题)——生活体验(包括角色体验、行为体验、情感体验)——剧场工作(模拟演出前的剧场准备工作,包括舞台美术制作、音响制作、创作性的表演及剧本的确立、各项戏剧工作的组织和协调)——模拟剧场演出(指在教室里模拟剧场的各种要素进行的舞台演出,包括剧场设置、剧场管理、宣传、开演前的准备、演出中的剧场事件、演出后的剧场评论)。[1]但前两个环节是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整合活动,在这两个环节中,仅仅把戏剧当成了整合活动的导入手段,戏剧并没有贯穿在整个主题活动的过程中,其中的戏剧元素较少,有时甚至会出现脱离戏剧形式。而后两个环节可以概括为儿童剧场活动。在前两个环节(即与其他学科融合的整合活动)中,戏剧主题确立以后,在后两个环节(即儿童剧场活动)中,戏剧内容和戏剧形式才得到统一。然而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无论是创造性幼儿戏剧活动还是儿童剧场活动,活动的每个环节都表现出戏剧内容和形式的紧密结合。台湾的幼儿戏剧教育有一套完备的操作程序,而大陆的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由于起步晚,处于探索中,还需要致力于幼儿戏剧教育的专家、学者及幼儿老师们共同的努力,以求探索出一套适合大陆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具体模式。

4.活动评价差异较大。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活动评价非常全面,不仅有对戏剧演出效果的评价,还对整个活动的其他各个环节进行了评价,涉及到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对戏剧目标完成情况的评价;对活动过程的评价(幼儿的态度如何、幼儿是否还存在疑问、他们是否进行了创作、活动秩序怎样、互助合作的关系是否良好、创作内容有没有实用的意义等);对幼儿能力发展的评价(幼儿的口语水平、肢体语言、技能技巧等);对活动内容的评价(是否能够完成活动设定的任务、程度深浅是否适宜、课程时间安排是否合适、是否偏离主题等);对教学技巧和策略的评价(目标是否达到、教学方法是使用是否有弹性、有无改进的建议等)。而大陆的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却仅仅是演出后的剧场评论,即在模拟剧场演出后教师、幼儿、观众三者对演出效果的评论,而对活动的其他环节却没有严格的评价体系。

由上面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有一套系统完备的具体操作体系,而我国大陆的幼儿园戏剧综合活动还处在积极的探索与发展中。

四、关于对我国大陆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思考

1.树立正确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理念,给予更多的理论实践关注。我们必须意识到幼儿戏剧本身,它除了具备戏剧的基本要求以外,还要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是一种经过组织训练和艺术加工后的高级游戏,[4]是一种不重“表演”而重“表达”的活动。幼儿园戏剧活动蕴含丰富教育的价值,值得幼儿教育研究者从理论和实践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提倡在幼儿园中大力开展戏剧教育。同时教育部门应该将幼儿戏剧纳入幼儿园的活动内容中,鼓励高校学前专业对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进行研究,并将幼儿戏剧作为学前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培养高素质的幼儿戏剧教育的师资。另外,积极推动大陆儿童剧团的发展,让专业剧团也加入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行列。

2.凸显艺术精神,使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走向人文化。由于受到大众功利主义教育观的影响,我国大陆幼儿园中开展的戏剧活动也带有严重的功利色彩,有的幼儿教师只重视教学的结果,幼儿戏剧活动中只重视幼儿技能技巧的培训,忽视了戏剧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没有看到戏剧内在的人文价值,这就丧失了艺术最为重要的东西——艺术精神,而艺术精神恰恰是幼儿戏剧教育的灵魂,注重幼儿艺术精神培养的老师,能让幼儿在最原始的状态中体验生活,让幼儿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情感得到宣泄和发展,使幼儿的艺术凸显出其独有的个性和魅力,充分挖掘出戏剧这一艺术形式的人文价值。我们应该找回戏剧教育这一艺术教育形式中丢失的艺术精神,让幼儿在获得技能技巧的同时更能体会到一份自由和快乐的心情,也多了对艺术的热爱,多了生动的人生感悟,提高了对戏剧艺术的审美能力,让艺术真正回到幼儿的心中,使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更具人文性。

3.挖掘戏偶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戏偶艺术的特色。戏偶作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尤其需要努力向下一代人传播,让其得到继承和发扬。戏偶对于幼儿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拥有神奇的力量去提升、刺激幼儿的学习欲望和兴趣。戏偶通过角色人物、空间环境、故事情节作为表达工具,加深幼儿的印象,增强幼儿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吸引幼儿长时间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模仿和表演中感受人物的心理,在理智和情感上得到全新体验,培养幼儿的表演、沟通、表达能力和社会认知能力。在戏偶的设计和制作中启迪幼儿创意思维,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台湾戏剧教育中,戏偶的广泛应用得到了良好的成效,我们应该在大陆的幼儿园中广泛合理地应用戏偶,使其价值得到充分发挥。[11]

4.将多种戏曲形式运用于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我国戏剧的种类繁多,戏曲是中国特有的戏剧样式,包括京剧、川剧、越剧、粤剧、昆曲、豫剧等等几百种戏剧类型,我们应该将这些传统的戏剧形式应用到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彰显各个地方的特色,从而培养幼儿对民族艺术的积极情感和态度,使幼儿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对艺术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并萌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综上所述,在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的比较中,台湾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有很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地方,大陆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有其独特之处。我们应该正视自身在发展中的不足,并利用大陆丰富的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资源以及深厚的戏剧文化背景和底蕴,共同推进海峡两岸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金梅.幼儿园戏剧综合课程研究[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0-127.

[2]刘焱,李霞,朱丽梅.主体性表演游戏的探索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5):22-24.

[3]季云飞.幼儿建构性戏剧活动研究-幼儿戏剧与生活的双向建构[J].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

[4]陈子典.幼儿戏剧的特点与欣赏[J].教育导刊,004(11):57-59.

[5]王静珠.创造性幼儿园戏剧教育活动与幼儿游戏[J].教育导刊.幼儿教育.2000,(4):11-13.

[6]王添强.戏偶在乐园-幼儿戏剧教学工具书[M].台湾:财团法人成长文教基金会,2001:21.

[7]Rosenberg.Creative Drama and Imagination.New York:CBS College Publishing,1987:4.

[8]柯秋桂.好戏开罗——儿童剧场在成长[M].台湾:财团法人成长文教基金会,2003:12.

[9]周小玉.戏剧抱抱-幼儿戏剧天地知多少[M].台湾:财团法人成长文教基金会,2001:14.

[10]张晓华.创作性戏剧教学原理与实作[M].台湾:财团法人成长文教基金会,2003:42-136.

[11]关晓玮.戏偶的艺术研究[D].东华师范大学,2005.

戏剧教育范文第2篇

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较多, 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果不佳的情况较为普遍。学习学前教育的学生在写、画、唱、弹、舞、做等技能方面较为欠缺, 技能水平的提升也较为困难。

在此背景下, 如何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水平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除却理论知识课程学习外, 还需要积极进行实践, 提升自身能力水平。

儿童戏剧的艺术形式符合学前教育的宗旨, 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培养有着全面的影响。通过儿童戏剧的学习和表演, 可以提升学习兴趣, 感受儿童世界, 同时能够提升语言能力、沟通能力、交际能力、表演能力、应变能力、心理素质等等。同时对学前教育专业动手能力、音乐、绘画、制作等能力也有促进作用。对于学前教育专业职业技能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儿童戏剧概述

儿童戏剧是戏剧的分支, 主要的接受对象是3-12岁的儿童, 丰富的语言、肢体动作、表情等能够使儿童在观看或者参与到儿童戏剧舞台表演过程中受到更好的教育。儿童戏剧特点主要是剧情易懂、营造愉悦的表演气氛、互动性强等等。

儿童戏剧主要分两类, 一种是成人演戏, 孩子只作为观众。另一种是孩子也参与到儿童戏剧活动中。目前的儿童戏剧表现形式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和孩子排戏、演戏。通过与孩子的互动式学习和表演, 实现对孩子的教育。另一类是以戏剧为教育工具, 通过游戏化教育实现对孩子的学前教育。儿童戏剧由于其对儿童的教育意义, 在学前教育中应用广泛。

三、儿童戏剧对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作用

在18世纪, 卢梭就指出生活和经历才是儿童学习的正确途径。儿童戏剧在学前教育的应用是追求开放性的教育方式, 打破应试教育的壁垒, 通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对儿童个体个性化发展予以尊重。在教育不断发展的进程中, 儿童戏剧教育的应用是较为容易推广和普及的教育方式, 对儿童的发展、教育工作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儿童戏剧表演是综合性的戏剧表演, 不仅有对语言、表情、动作、姿态的要求, 还有音乐、剧情、气氛、互动等等元素的融入。儿童戏剧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 对儿童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不仅能够抍多方面能力水平, 还能够为儿童主体发展提供帮助, 接受艺术文化的熏陶, 在道德情感上予以积极的影响, 这也要求了学习学前教育专业首先需要具备相关的职业能力水平。

参与儿童戏剧的组织和排演再进行表演, 是为了把握儿童戏剧的文化和精髓, 为学前教育工作开展打好基础。儿童戏剧的表现形式能够提升学习的兴趣, 表演过程能够提升表现能力, 剧情的理解能够提升音乐情境表现能力, 而组织编排、表演、策划都能够提升教育组织能力。因此儿童戏剧具有多元素融合的特点, 这使其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过程中, 深入的融入和学习儿童戏剧, 是切实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积极参加剧组、剧团建设

在校学习期间, 对于戏剧的学习和体验能够有效的提升人文素质水平。通过对儿童戏剧的学习, 参与戏剧活动来利用好校园时光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此外, 通过不同课程的相互结合, 能够建立更加互动的学习环境, 对自我智力的开发和人格培养都有一定帮助。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剧组和剧团建设, 参与儿童戏剧的过程中, 能够通过信息的分享、排练的交流、观念行为的沟通, 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课外儿童戏剧活动的开展是优秀学生群体参与和带动的活动, 能够在校园中通过剧组、剧团的魅力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形成辐射和带动效果, 使更多人能够参与其中, 切实的提升提升人文素质水平。

五、儿童戏剧对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的影响

(一) 儿童戏剧游戏形式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心理素质水平

每个学前教育专业人都有一颗纯真的心, 在进行戏剧学习过程中, 也是一种游戏的体验。通过视觉、听觉、肢体等等, 进行模仿学习, 丰富情感。学习过程中不用以专业角度进行评价, 发挥自由想象的空间, 进行即兴的创作。以儿童戏剧学习为游戏基础, 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演戏, 即使失误也不必过于气馁, 再接再厉继续尝试和表演, 逐渐提升自身自信。

在日常儿童戏剧学习和表演过程中, 长期的学习能够使自身情绪放松、身体更加协调。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在一起表演喜欢的儿童戏剧, 不仅是参与一次戏剧活动, 还是朋友之间的交流, 兴趣的分享。排戏过程更像是一起玩, 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能够有效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自信心, 提升心理素质水平。

(二) 儿童戏剧角色扮演提升学习兴趣和表现能力

儿童戏剧角色扮演过程中, 不同的角色有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境, 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和情境的融入, 能够对儿童戏剧表现的内容以深入的思考。儿童戏剧的深入理解, 能够激起学习兴趣, 对知识的学习、儿童戏剧的表演、人文素养的提升等等, 从儿童戏剧学习过程中对知识进行提炼, 提升表现能力。

儿童戏剧剧情和台词本身富于童趣, 在进行表演学习过程中, 能够感受其中的欢颜笑语和童真的快乐。儿童戏剧创作过程中, 能够感受其中台词的魅力, 同时加以表演动作的展示, 对学习和兴趣提升都是有帮助的。此外, 很多儿童戏剧的剧情还能够激发对剧情的想象, 丰富对剧情所表达意义的感知, 体会剧情中丰富的感情和情绪, 对角色性格的分析。同时能够把握语言、音乐、动作、想象等不同方面的美感, 有效提升自身表现能力。

(三) 儿童戏剧学习拓展提升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情境表演能力

儿童戏剧的排演需要按照歌曲、乐曲为背景音乐进行, 不同的音乐在内容、节奏方面都有所不同, 通过不同音乐的结构进行儿童戏剧排演时对动作要求也不一样。儿童戏剧中表演动作与音乐是相辅相成的, 音乐、舞蹈、表演等等需要保持一致的律动, 不仅能够提升对儿童剧音乐的理解, 还能够加强音乐情境表演能力。儿童戏剧中音乐的使用, 就像是一场音乐游戏, 以音乐为背景, 以儿童剧为剧情, 音乐游戏的形式进行表演, 培养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帮助情境表演能力的提升, 通过音乐丰富想象力和记忆能力等等。

(四) 儿童戏剧表演教学强化教学组织能力

儿童戏剧歌舞剧表演较为常见, 是以歌唱和动作表演结合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为背景, 加以动作、表情、姿态等等, 随音乐变化, 演绎音乐背景下的剧情形象。儿童戏剧表演的学习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我们对儿童戏剧的表演和音乐的应用, 都是为了能够使动作和表演和谐一致, 加强在儿童戏剧中表演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可以为舞台表演打好基础。在儿童戏剧学习过程中感受整个学习过程, 在表演过程中, 对所需的动作、表情、姿态等等进行细致的研究, 发现其中的难点和问题, 总结教学形式和方式方法, 为之后的学前教育提供经验基础, 切实提升教学组织能力水平。

六、结束语

幼儿教育的长足发展, 高校也越来越注重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 社会发展对于幼儿教师的要求也在逐步提升。儿童戏剧在学前教育专业学习过程中也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对儿童戏剧予以更多的关注, 学习并重视儿童戏剧, 使自身专业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等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通过对儿童戏剧的了解与感受, 实现职业能力的提升, 成为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人才。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在职业能力方面有着较高的要求, 但是在学习过程中, 往往出现动力不足、人文素质差、表下能力和实践能力不足、艺术素质低的情况。这不仅仅是由于理论学习的定位误区, 也是由于实践方面的不足所造成的。儿童戏剧由于其表现形式和类型更加适合学前儿童的教育, 因此逐渐被重视起来。通过对儿童戏剧的学习, 研究讨论儿童戏剧对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儿童戏剧,学前教育,职业能力,影响

参考文献

[1] 史楠.关于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开展儿童戏剧教育的一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 2017 (30) .

[2] 蔡君.幼儿园学习故事课程背景下儿童戏剧游戏初探[J].赤子 (上中旬) , 2017 (01) :223.

[3] 王春香.儿童戏剧对学前教育专业职业能力的影响[J].智库时代.2018 (42) :191-192.

戏剧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 高校公选课 西方电影文化赏析 教学现状 教学内容

“西方电影文化赏析”是一门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的公共选修课,目前已开课两年,选课学生来自全校各学院的不同专业,自开课以来受到学生的喜爱与好评。这与这门课程的性质密不可分,同时笔者投入大量精力与热情,对教学实践进行积极探索。

一、开设“西方电影文化赏析”公选课的意义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影视课程开始陆续进入我国高校课堂。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在众多高校进行试点,并很快得到高校的普遍认可和积极响应,也取得一些成效。影视艺术被称为是继绘画、音乐、雕塑、建筑、诗歌、戏剧之后的“第七艺术”,集前六种艺术之大成,同时影视作品题材广泛,涉及历史、文学、政治、哲学、宗教等各个方面,理应成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在现代传媒技术迅速发展,信息网络化,价值多样化的文化背景下,更需要发挥影视课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让学生在欣赏西方不同国家电影的同时掌握电影鉴赏的基本方法,培养审美情趣与能力,了解影视作品中折射出来的不同文化现象,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终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高校影视课程的教学现状与问题

作为素质教育的高校影视课程,目前仍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1.缺乏统一的教学大纲与教材。目前已有的关于影视课程的教材五花八门,并且将主要关注点集中在电影理论讲解、影片故事情节和人物介绍上,或侧重对影片中的语言进行分析,忽略从影片中提炼出一些文化主题进行探讨。其次,所列举影片大多是经典电影,但很多比较老旧,容易与时代脱节,无法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兴趣。

2.大学生的影视鉴赏能力不高。信息网络发达,大学生的影视观赏经验十分丰富。据课堂上的统计,每位学生每年的观影次数基本能达到十部以上,但大学生的影视审美有很明显的娱乐化倾向。喜欢的影片类型主要为喜剧片、爱情片、恐怖片、动作片、科幻片及动画片等,只是带着娱乐和休闲的目的观影,而对影片的深层内涵并不太关注。是否满足其感官愉悦,是否具有猎奇性及明星化,通常成为他们选择影片的标准。影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往往被忽略,学生对作品的讨论也局限于人物、情节和环境等表层现象。

3.教学效果差强人意。首先,学生更喜欢影视观摩而非理论讲解,听课消极,用理论讲解影视案例会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在网络信息化时代,学生能够很容易接触最新电影,而影视教材上所介绍的电影理论与流派,经典电影对当代大学生来说过于陈旧,缺乏吸引力,大大降低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其次,学生的欣赏品味与教材偏离。教材或老师偏好选择一些经典片或具有教化作用的影片;而学生偏爱娱乐性更强,最新潮的电影,忽略影片的精神内涵。再次,课时不足。目前本校开设的“西方电影文化赏析”每周为两课时,一学期共32课时,影片观摩,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使得教学时间严重不足,有时会影响观摩的连续性,观赏的影片数量也非常有限。因此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目标。最后,考核方式单一。一般影视赏析课程的考核形式为期末论文,而论文内容多为影评。很少有学生会为论文而认真欣赏影评,所以出现严重的抄袭现象。多数学生会从网络上搜集影评,进行复制粘贴写成一篇论文。更有甚者抄袭学生论文,造成许多雷同的论文,这使得教学目标根本无法实现。

针对以上所提的关于这门公选课所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尽量避免,试图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改革实践,以期实现教学目标。

三、教学内容:趣味性与思想性兼顾

公选课的开设对象为大学生,因而这门课的成功与否直接和是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首先要求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把握得当。西方电影所涉及的国家范围较广,题材多样,文化多元,在影片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困难。因为好莱坞电影的流行与影响,西方电影业以美国为核心。因此在影片选择上将以欧美电影为主。但笔者认为,“西方电影文化赏析”这门公选课的目的是让大学生通过电影作品对西方或是除中国之外的异国文化有所了解,所以除了欧美国家的影片之外,还选择一些东方影视作品,如印度、伊朗等国家的电影,以加深学生对各种不同文化的了解。

1.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他们个性张扬,思想开放独立。针对他们个性的特点,在影片的选择上要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蕴含在绚丽的影视画面中的西方文化,具有巨大能量,在观众观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在对选课学生的随机调查中,大部分学生更偏爱好莱坞大片,因其拍摄角度和炫酷的特技令人印象深刻,可以满足观众的感官愉悦需求。个人英雄主义和积极乐观的态度对他们的影响很大,所以在教学内容安排上,笔者注意选择一些既能满足学生娱乐需求,又和他们的生活比较接近,同时能够了解西方不同文化的影片。笔者首先会选择一些校园系列影片,如美国影片《律政俏佳人1》。影片中既有轻松欢乐的爱情故事和诙谐的语言,搞笑的对话和场景,又有主人公奋发向上、成就自我的励志精神。更重要的是,通过该片可以让学生对西方的教育体制有一定了解,如在美国如何申请大学,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中国和美国大学教育的区别,等等。在影片分析过程中,笔者会制作一些视频片段节选,有针对性地加以讲解分析,比单一地讲解更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因此,教学内容要凸显出其趣味性,让学生在欢快的氛围中在领略影片的魅力同时提高对课程的兴趣。

2.教学内容的思想性。影视赏欣课程不能只一味地追求趣味性和感官刺激,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影片欣赏过程中,体会其中丰富的思想内涵。笔者根据不同的文化主題,在影片题材的选择上尤其注意其思想性。关于多元文化及种族歧视这一主题,笔者选择了美国影片《撞车》。通过一起撞车事件,讲述了与这件事有关或无关的人们在几十个小时里的生活。当看到影片中的人物们通过接触沟通,化解了原有的因种族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矛盾和误解,学生很有感慨。联想到他们日常的生活,有些差异和冲突完全是可以通过沟通缓和或化解的。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复杂多变的世界当中,对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应该有所了解。因此,笔者选择了印度电影《我的名字是可汗》及伊朗电影《一次别离》。通过这种类型的影片赏析,学生可以对印度及伊朗文化有更多了解,同时影片中涉及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相比单一,枯燥的书本知识讲解,生动鲜活和轻松的影视氛围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宗教知识。当今社会是一个法治社会,对于司法知识和司法公正,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知识。从这一角度考虑,笔者选择类似题材的影片,如美国影片《十二怒汉》,影片主题严肃,结构紧凑。虽然故事场景局限,但丝毫不影响影片魅力。学生都被影片中演员们激烈的辩论吸引,了解美国评审团制度的运行,并感叹真正的司法公正是对每一个生命的尊重。

在“西方电影文化赏析”这门公选课的讲授时,趣味性和思想性紧密结合。用趣味性吸引学生,但思想性要贯穿始终。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影视作品带来的感官享受,同时能通过影片汲取不同国度的文化和知识,思考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内涵,从而使自身人文素养得到提升。

四、教学方法的改革

要上好这门公选课,教师除了要有教学热情外,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有所突破和创新。恰当的教学方式是有效教学的根本保障,这样才能达到开阔文化视野、丰富文化知识、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目的。

1.设计和编写实用的讲稿。市面上已出版的关于影视赏析的教材内容不同。有的内容单一,无法满足这门公选课的需求;有的内容老旧,无法引起“90后”大学生的兴趣。因此,在缺乏合适教材的情况下,有必要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编写优质讲稿。当然撰写这门公选课的讲稿,备课的工作量相当大。首先,自己要有充分的影视作品阅览量。但西方影片如浩瀚大海,要有选择性地选取适合的影片。如前面所提,根据不同的文化主题选择影片,尤其是和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当代热门话题或世界形势有密切关联的影片。其次,要搜集影片中涉及的文化知识的相关资料,结合影片中的相关片段,制作成文字幻灯片,将最新信息带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合理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手段。这门公选课以口授为主,多媒体课件为辅。适当地使用结合文字、图片和视频的课件,可以使这门课更生动活泼。因授课时间有限,要严格把握节选视频的长度和相关性。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学方法的调整既要考虑到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又要考虑教学对象的特点。这门公选课的主要目的是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思辨能力。传统的影视赏析课程较多运用案例教学法。影视理论讲解和影片观摩构成主要的教学环节。在此环节中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不同时期、不同国度、不同风格的影片,从而深刻理解影片中所负载的文化、历史、社会及人生内涵。除了这些教学方法外,还要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如对比教学法,可以对不同国度的影片及影片中所折射出的文化现象进行对比;也可以对一部影片中的相关元素进行对比。如校园题材的美国电影《律政俏佳人》,就主人公申请哈佛商学院的事例分析,指出中国和美国之间高等教育的差异。也可以对一部影片中的诸多微观要素进行比较,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在这一过程中,为避免老师判断和观点直接影响学生思维,老师可以先提供一些与影片相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赏”片,最终“析”片。通过老师设置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观赏影片,再到学生讨论和老师解析这一模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在拥有更高的理论高度和更开阔的文化视野的前提下欣賞一部影片。

4.考核方式的多样化。由于课时不足,因此为保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和了解影片中的文化知识,可让学生课前搜集影片相关资料或自行观赏。课堂安排可以由老师给出讨论题目,小组讨论,视频片段欣赏,老师讲解构成。作为公选课,期末考核方式以课程论文为主。以往的考核多以影评作为课程论文,但容易产生学生从网络抄袭的现象。为避免这一问题,笔者从与观赏影片相关的文化视角拟定一些论文题目供学生选择,以检测学生是否真正从影片中获取相关文化知识。实践证明,相比以前简单的影评论文,学生能够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从一定的文化视野欣赏西方影视作品。

五、结语

优秀的影片是可以寓教于乐,依靠形象的力量向观众展示人类情感,社会状况和民俗风情等文化背景,满足人文素质教育的需求。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网络多媒体技术,相信这门公选课可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切实贯彻素质教育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吴晓真.英美影视与文化[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2]贺晓宏.“高校影视文化课的意义与《影视赏析》课教学改革初探”[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0:19.

[3]杨莉芳.“把公共课上成专业课—艺术职业教育中《影视评论》课教学之思考”[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127.

[4]张伟华.“英美影视赏析课与大学英语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4:89.

戏剧教育范文第4篇

先秦时期→汉魏时期→唐宋金时期→元朝→元末明清时期→近代

元代兴盛:元杂剧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1曲词2宾白3科范4宫调

1曲词:配曲的唱词。 2宾白:指古代戏曲中的道白。 3科范:指戏曲程式动作。 4宫调:乐曲曲调。中国戏剧在元代兴盛,形成了一个艺术上的高峰。原因何在呢?

首先,从宋杂剧到金院本,再到元杂剧的诞生,遵循了艺术的内在发展规律。经过长期的艺术积累,终于形成了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为特征的戏剧表演形式。其中,散曲对杂剧结构的最后定型起了重要作用。就音乐而言,元杂剧每一宫调中选用的曲牌比之诸宫调要丰富得多,可以充分地表演一段情节,符合戏剧冲突从形成到发展、到高潮、再到解决的结构。其次,城市空前繁荣,游乐场所增多,特别是出现了大量的瓦舍勾栏。早在宋代,勾栏中就有“书会”的组织,一般由下层读书人和有经验的老艺人组成,专为勾栏中的各种演出形式提供脚本。元杂剧的成熟,客观上提高了对书会的要求,急需读书人为他们竞制新篇,以满足广大观众的欣赏需求。这样促成了更多的戏剧作品产生。再次,元代统治者不设科举,使读书人失却晋身之阶,于是他们在瓦舍勾栏找到安身立命之所。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仁甫、郑德辉等优秀杂剧作家,都是在生计没有着落的情况下,真正深入到社会的下层。那些底层人们特别是倡优的遭遇、觉醒和反抗,深深地感染着他们,所以在他们笔下才敷演出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塑造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有人说,元杂剧是愤怒的艺术,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为过。

北京市京剧北方昆曲 西路评剧 北京曲剧河北省河北梆子、评剧、 丝弦、保定老调、哈哈腔、河北乱弹、武安平调、武安落子、西调、隆尧秧歌、唐剧、深泽坠子戏、安国老调、保定上四调、保定皮影、保定贤寓调、保定碰板调、十不闲莲花落、固义傩戏、海兴南锣、北方昆曲、定州秧歌戏、蔚州梆子、高腔、唐山皮影、冀南皮影戏、张家口赛戏、临漳西狄邱落子、西路蹦蹦、莲花落子、河间南辛庄木偶戏、新颖调、涿州横歧调、张家口东路二人台、保定诗赋弦、邢台弦子腔、邢台坠子戏、邢台淮调、邢台西调、肃宁武术戏、怀安软秧歌、肥乡罗戏山西省晋剧 蒲州梆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 上党梆子锣鼓杂戏耍孩儿 灵邱罗罗 上党皮黄 上党落子永济道情 洪洞道情 临县道情 晋北道情 襄武秧歌 壶关秧歌沁源秧歌 祁太秧歌繁峙秧歌 朔县秧歌孝义碗碗腔 曲沃碗碗腔 弦子腔 凤台小戏 河曲二人台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大秧歌二人台 漫瀚剧辽宁省海城喇叭戏辽南影调戏 蒙古剧彩扮莲花落 二人转吉林省二人转 吉剧新城戏黄龙戏黑龙江省龙江剧陕西省秦腔汉调二黄 阿宫腔合阳跳戏合阳线腔 眉户腔 陕西碗碗腔 陕西老腔陕南端公戏 陕西道情弦板腔 陕南花鼓戏 安康弦子戏 陕南汉调桄桄甘肃省陇剧 高山剧 影子腔甘南藏戏青海省青海藏戏 青海平弦戏河南省豫剧 河南越调南阳梆子 大平调怀梆 大弦戏罗戏 卷戏 河南曲剧河南道情 豫南花鼓戏 乐腔五调腔 宛梆 二夹弦新疆新疆曲子戏山东省山东梆子枣梆 莱芜梆子东路梆子 柳子戏 大弦子戏 罗子戏 吕剧茂腔柳腔 五音戏 柳琴戏 两夹弦四平调灯腔 东路肘鼓子 坠剧 渔鼓戏 八仙戏 蓝关戏江苏省昆曲 淮剧扬剧通剧锡剧苏剧淮海戏 丹剧 丁丁腔海门山歌剧 淮红剧 苏州评弹安徽省黄梅戏 徽剧 青阳腔沙河调 岳西高腔 安徽目连戏 安徽傩戏 庐剧 安徽端公戏 泗洲戏 宿州坠子戏 含弓戏芜湖梨簧戏 文南词 皖南花鼓戏 凤阳花鼓戏 淮北花鼓戏 推剧嗨字戏 洪山戏上海市越剧 沪剧 滑稽戏 奉贤山歌剧浙江省越剧 婺剧 绍剧新昌高腔 宁海平调 松阳高腔醒感戏 温州昆曲金华昆腔戏 黄岩乱弹诸暨乱弹 瓯剧 和剧 杭剧 甬剧湖剧姚剧 睦剧江西省赣剧 弋阳腔 盱河戏 东河戏 宁河戏 瑞河戏 宜黄戏 南昌采茶戏 赣南采茶戏 萍乡采茶戏 万载花灯戏 抚州采茶戏 吉安采茶戏 宁都采茶戏 赣东采茶戏 九江采茶戏 景德镇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高安采茶戏福建省莆仙戏 梨园戏 高甲戏 平讲戏 闽剧庶民戏 词明戏 大腔戏 闽西汉剧 北路戏 梅林戏 右词南剑调 小腔戏三角戏 闽西采茶戏 南词戏 闽西山歌戏 芗剧 打城戏 竹马戏 游春戏 肩膀戏台湾省歌仔戏布袋戏广东省粤剧潮剧 正字戏 白字戏 广东汉剧西秦戏 花朝戏 粤北采茶戏 乐昌花鼓戏 雷剧 粤西白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剧邕剧 丝弦戏 广西师公戏 彩调牛娘剧 桂南采茶戏壮剧 苗戏 侗戏海南省琼剧 临剧湖南省湘剧 祁剧 常德汉剧 衡阳湘剧 巴陵戏辰河戏 湘昆长沙花鼓戏 岳阳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 湘西花灯戏 湘西阳戏衡阳花鼓戏 邵阳花鼓戏 零陵花鼓戏 师道戏 湘西苗戏 新晃侗族傩戏湖北省汉剧荆河戏 南剧湖北越调 山二黄湖北高腔 楚剧 东路花鼓戏 黄梅采茶戏 阳新采茶戏 远安花鼓戏 襄阳花鼓戏 荆州花鼓戏 梁山调 郧阳花鼓戏 随县花鼓戏 堂戏 文曲戏 鄂西柳子戏四川省川剧 四川灯戏 四川曲艺剧 秀山花灯戏变脸云南省滇剧 云南花灯戏 昆明曲剧 关索剧 傣剧白剧 彝剧云南壮剧贵州省贵州戏剧种类中首推黔东铜仁的傩戏 黔剧 贵州本地梆子 贵州花灯剧 贵州侗戏 贵州布依戏 贵州苗戏 安顺地戏“世界傩戏在中国,中国傩戏在贵州,贵州傩戏在德江。”这是曲六乙等国内外傩戏研究专家的一致看法。据专家考证,德江傩文化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戏种。开红山(头钉铁钉)、口含红铁、脚踩红铧、手下油锅、上刀山等傩技表演,堪称中国一绝。近20年来,德江县着力发掘、整理、保护和抢救傩堂戏。其傩堂戏和傩面具先后在贵阳、北京、深圳、重庆等城市以及德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演出展出,并通过《人民日报》、《人民中国》、《中国建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外多家新闻媒体报道后,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1993年,文化部命名德江县为全世界惟一的“傩戏之乡”。西藏自治区藏戏

戏剧教育范文第5篇

中国戏曲是东方的一棵常青树;莎士比亚戏剧是西方的一颗新星。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

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如果说中国戏曲是一曲悠扬的萧颂;那么莎士比亚戏剧更像是梦幻般的旋律。

莎士比亚在类型众多的剧本(包括喜剧,悲剧,历史励,传奇剧)中,塑造了数以千计的各式各样的人物,丰富了戏剧艺术的人物画廊。上自高贵的国王大臣,下至普通的平民百姓,性格各殊:面貌各异。即使是同一阶层的人物,如莎氏所创造的帝王将相凯撒、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麦克佩斯、李耳王等,既有其作为统治者的共同特点,更有其不同的个性,可以说没有一个是雷同的、相似的。

“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是莎剧又一鲜明的艺术特色。莎士比亚为了刻画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反映错综复杂的社会画面,增强浓郁的现实生活气息,遵循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打破了古希腊罗马悲喜剧的严格界限,不受古典戏剧“三一律”的束缚,往往在剧本里特意设计和安排了两个以上的故事情节(《仲夏夜之梦》中多至四条线索),或平行发展,或曲折交错,彼此对照,互相补充。

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莎剧的人物语言,生动活泼,丰富多彩,闻其声若见其人,完全符合人物的个性特点,做到了个性化和形象化的结合,哲理性和抒情性的交融。

莎士比亚剧中的人物,都有一套符合各自性格特点的语言,而且随着场合的更迭、际遇的变化,人物语言也有所发展变化。

上一篇:先锋工程论文下一篇:校舍安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