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2023-09-16

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 目的 探讨简化版护理评估单在临床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成立护理评估单简化小组,设计、修订新版护理评估单,在试点科室运行,而后在全院范围内推行,评价其应用效果。 结果 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后,护理人员用于护理文书的书写时间缩短(t=37.71,P=0.000),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明显提升(t=34.30,P=0.000),高危患者(跌倒/坠床、压疮、导管滑脱)的识别率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书写的满意度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15,P=0.000)。 结论 基于移动护理系统的新版护理评估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可以提高护理文书的记录质量,保证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护理安全,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移动护理系统;护理评估单;护理文书;简化

Simpl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ursing assessment sheets based on mobil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

SUN Yujuan TIAN Fenghua LIANG Jing

Department of Nursing,Chifeng Municipal Hospital,Chifeng 024000,China

[Key words] Mobile 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Nursing assessment sheets;Nursing documents;Simplification

護理评估单是护理文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理人员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的重要依据,其客观性和真实性对患者入院后能否得到及时、有效、全面的护理服务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护理评估单的书写结果反映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也影响着护理安全和质量,在医疗争议时有着重要的举证作用[2-3]。本院于2014年开始使用移动护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发现存在各类评估单重复记录、内容缺乏实用性、评估分值手工计算等问题,浪费护理人员大量时间。为规范护理文书记录,保证患者安全,减少护理人员用于护理文书记录的时间,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记录的满意度,本院自2015年6月成立“护理评估单简化小组”,对院

内各项评估单进行重新设计,经临床1年的使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5年10~12月期间在试点病房住院时间≥3d的住院患者1789例作为观察组,其中男1048例,女741例,年龄11~95岁,平均(49.9±12.5)岁,观察组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进行护理评估与记录。以2015年7~9月期间在试点病房住院时间≥3d的住院患者1725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1046例,女679例,年龄10~96岁,平均(49.9±16.4)岁,对照组使用旧版护理评估单进行评估与记录。本研究应用新版护理评估系统前后为同一组医护人员,两组患者在诊断、病情的严重程度、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成立“护理评估单简化小组” 护理部成立“护理评估单简化小组”,深入临床一线,采用问卷调查、质性访谈等方法对进行现场调查,收集现存问题,并广泛征求临床科室对简化护理评估单的意见和建议。

1.2.2 设计新版护理评估单 护理评估单简化小组依据现状调查、Gordon功能性健康型态评估、约翰普金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Braden压疮风险评估量表、Barthel(BI)指数等设计新版护理评估单,去除重复和不必要填写的项目,并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导管滑脱高风险评估单,将医用导管分为Ⅰ、Ⅱ、Ⅲ类进行风险评估。新版的护理评估单包括:入院评估单、护理分级评估单、压疮高风险评估单、跌倒/坠床高风险评估单、导管滑脱高风险评估单。

1.2.3 运行新版护理评估系统 将新版护理评估单维护至移动护理系统,实现护理评估单的电子化,同时修订各类护理评估单填写规范及质控标准,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后,选择试点病区运行3个月。在试运行期间收集反馈意见,不断完善。运行正常后,进行全员培训,全院上线运行。

1.3 效果评价

对比分析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前后护理记录时间、护理评估单记录质量、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满意度;统计使用新版护理评估系统前后高危患者的识别率及其护理措施的落实率。

1.3.1 护理评估及记录时间 新版护理评估单使用前后派实习生一对一跟踪记录护理人员用于护理评估的时间,应用前后各对300人次进行记录。

1.3.2 护理文书书写质量 抽取试点病房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前后病历各200例,护理部派专人根据医院《护理文书质量检查考核标准》对护理文书的书写情况进行质量评价,满分为100分。

1.3.3 高危患者的识别率及护理措施的落实率 统计2015年7~9月、10~12月期间6个试点病房压疮、跌倒/坠床、导管滑脱等高危患者的识别率及相应护理措施的落实率。

1.3.4 护理人员满意度 自制护理人员护理文书书写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护理评估单的记录方式、内容实用性、书写频次与时长、书写压力、总体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价,于新版护理评估单应用前及应用6个月后由护理评估单简化小组负责发放问卷,所有问卷均现场填写,当场收回。各发放问卷300份,均有效收回。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9.0进行数据分析,一般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理人员用于护理评估的时间比较

本研究结果发现,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护理人员每班次用于评估患者病情的时间为(21.82±6.35)min,应用旧版护理评估单护理人员每班次用于评估的时间为(45.20±7.46)min,兩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比较

经护理部质量考核发现,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后护理文书的书写质量明显提升,从应用前的(89.36±1.03)分提高到(96.28±2.6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高危患者识别率及护理措施落实率比较

研究发现,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后,高危患者的识别率提高,压疮、跌倒/坠床的护理措施落实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4。

2.4 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书写的满意度

满意度调查中发现,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后护理人员对护理评估的总体满意度及各单项满意度均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3.1 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有利于缩短护理文书记录时间

国家卫计委相关文件指出,要使护士从繁重的非护理工作中解脱出来,鼓励医院简化护理文书书写,临床护士每天书写文书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小时[4-6]。表1显示,新版护理评估单填写时间明显少于旧版护理评估单(P<0.01)。新版护理评估单多为客观选项,需文字书写的内容减少,既能准确反映患者的整体情况,又能减轻护理人员的书写负担[6]。同时,运行新版护理评估单,实现了相关数据的自动统计,去除了手工计算分值的麻烦,减少了护理人员在单位时间的工作量,降低护理记录书写时间在工作时间的比重,使其能有更多的时间直接服务患者,从而提高了护理质量,充分体现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7-8]。

3.2 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有利于提高护理文书的记录质量

表2结果显示,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后,护理文书的记录质量有了显著提升(P<0.05)。新版护理评估单设置项目齐全,多为客观选项,避免了护理人员带有主观性、冗长的文字叙述,使护理评估单的书写简洁、规范、省时。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后,提高了护理人员使用PDA的依从性,通过PDA实现在患者床旁进行评估内容的实时记录,确保记录的及时、真实、客观、准确、完整,保持做与记的一致性[9-10];同时,新版护理评估单的设置还能引导护士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护理评估,避免了低年资护士由于缺乏工作经验导致评估不到位的现象,保证了护理记录内容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护理记录质量[11-13]。

3.3 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有利于提高高危患者识别率及护理措施落实率

表3~4显示,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以来,跌倒/坠床、压疮及导管滑脱高危患者的识别率及相应护理措施的落实率有所提高。可能是旧版纸质护理评估单存在评估少、不能实现动态记录、不能及时给予提醒等缺点,造成信息掌握不全面、安全防范不到位等不足,已不能满足当前护理模式和服务水平的发展[14]。新版评估系统会自动默认并标识出高危患者,提高了护理人员对高危患者的识别,同时系统会根据患者的得分情况,给予护理措施提示,护理人员可以根据评估结果及护理措施提示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及时对高危患者进行动态的观察、评估及指导,使护理人员有更多的时间接触患者,掌握患者的整体情况,对其实施整体护理,有利于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了护理安全,可以实现护理质量管理的动态优化,达到持续改进与提高的目的。

3.4 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对护理记录的满意度

在满意度调查中发现(表5),护理人员普遍认为新版护理评估单的应用可以减轻书写压力,避免重复劳动,让护理人员从繁重的书写工作中解脱出来;同时,新版护理评估单的内容更具实用性,提高了护理评估效果,有助于护理人员对患者病情的全面掌握,同时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问题[16],使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提高。应用新版护理评估单后,实现了护理评估记录的无纸化、信息化、数据收集的自动化,但在运行新版护理评估单的过程中发现,存在高危患者连续评估落实不好、特殊护理单元(如新生儿科、普儿科、重症医学科等)护理评估单专科性不强、护理人员对护理文书书写规范理解存在差异等问题。因此,在推行新版护理评估单的过程中,需根据专科特点及需求,不断调整、完善护理评估单内容,更切合临床护理实际,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陈辉,刘茂才,刘贵真,等.新版护理评估单的设计与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4,13(1):56-59.

[2] 麻春英,何慧,裴莉萍,等.以戈登理论为框架的智能化护理评估单的开发及应用[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5,29(8):2860-2862.

[3] 马江帆,马兴乐.神经科表格式入院护理评估单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3):259-261.

[4] 卫生部.卫生部关于加强临床医院护理工作的通知[EB/OL].[2010-01-26] http://www.nhfpc.gov.cn/mohbgt/s10697/201001/45757.shtml

[5] 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在医疗机构推行表格式护理文书的通知[EB/OL].[2010-08-02]http://www.nhfpc.gov.cn/yzygj/s7659/201008/53f920fd75534d4f98bf65809fc27ace.shtml

[6] 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的通知[EB/OL].[2010-01-26] http://www.nhfpc.gov.cn/yzygj/s3593/201001/33eb0904961b487c9cc780685e4a33bf.shtml

[7] 凌云霞,肖丽佳,商艳霞,等.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使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2,12(6):445-446.

[8] 徐成惠,曹勍,敬洁.日间眼科手术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华西医学,2016,31(4):611-614.

[9] 吴永霞,李永红,孙雪玲,等.PDA的应用对护理文书书写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5,29(1A):122-124.

[10] 任定玉,韩智云,朱大茹.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表格式记录单的设计应用[J].全科护理,2009,7(17):1559-1561.

[11] 何芳梅,曾小清.两种护理记录单书写的临床效果比较[J].当代护士:专科版(下旬刊),2010,(11):200-202.

[12] 田金萍,言克莉,蒋书娣.肿瘤化疗病人表格式护理记录单的设计与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9):1765-1766.

[13] Horsman S,Olson K,Au H,et al.Symptom assessment in ambulatory oncology:initial validation of the nurse-developed Modified Ambulatory Care Flow Sheet (MACFS)[J].Quality of Life Research,2012,21(5):899-908.

[14] 王玲玲,李萍,賁艳丽,等.护理人员对移动护士工作站接受情况的质性研究[J].护理研究(中旬版),2013,27(10):3222-3224.

[15] 陈芳.基于移动护理理念下护理文书系统的建立与应用[D].济南:山东大学,2013.

(收稿日期:2017-01-13)

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针对精细化管理在儿科病房管理当中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把2019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儿科病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儿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96例,其中,对照组的患儿在此期间没有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观察组的患儿则实施了精细化管理,针对两组患儿的护理治理、管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和对照组的管理质量相比,观察组显著更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满意度要明显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精细化管理的方式运用到儿科病房管理当中,能够使患儿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儿科;病房管理

儿科病房中的患儿病情控制的难度往往较大,病情发展速度较快,病情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也比较大,再加上患儿具有着配合度低、依从性差以及好动等的特征,很可能会由于意外而受伤,倘若没有对其采取正确、合理的管理措施,就容易出现各种缺陷。因此,采取科学而有效的管理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其可以有效减小儿科病房管理上不足,降低风险事故出现的可能性,是当前儿科医护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为明确精细化管理在儿科病房管理中应用的效果与作用,选择了2019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儿科病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现报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把2019年2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儿科病房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将所有患儿平均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96例。在观察组中,男、女患儿分别有56例与40例。年龄最大为8岁,最小为1岁,平均年龄(4.35±3.67)岁;对照组男、女患儿分别有52例与44例,年龄最大为8岁,最小为1岁,平均年龄(5.11±3.23)歲。在研究之前,家属均知情且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在临床资料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针对对照组的患儿,主要结合住院部的有关准则标准来实施儿科常规管理。

观察组:一方面,完善儿科管理服务体系:其一,采取分层责任制:护士长需要做到全方位的质量监控,及时的把管理工作当中的问题告知管床护士,并根据实际情况来对其提出有效的整改措施,每日监督工作人员做好自身的管理工作,每天针对患儿的健康情况进行评估,尽可能的使其可以体验到更高质量的住院服务;其二,做好交接工作:对病重患儿的管理内容及流程等进行完善,强化重点环节,加强针对重点患儿的巡查;其三,提高管理资源的利用率:采取弹性排班制度,不但要降低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还需要给患者带来全程且连续的优质管理,落实责任包干制度,把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从而防止出现推诿责任的情况,保障患儿的管理效果。

另一方面,严格进行基础管理:第一,床单要需要满足有关标准,针对基础管理实施现场质控,充分把握内容、规范及时间等的相关要素,确保所有管理工作都是足够安全的,准确的做好交接班;第二,对于不同患儿需要建立差异化的标识:要结合病情的实际情况,给患者制定具有差异的颜色标记,标注于床头卡及病例,采用安全警示标识,同时还需要正确交接毒性药品与麻醉药品,并存放好特殊药物,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性;第三,环境管理:经常开窗通风,通过紫外线来对病房进行消毒,在病房中放置各种颜色的植物,并为患儿提供其有兴趣的漫画、玩具等等,从而患儿其对于陌生环境的紧张与焦虑,确保后续治疗的顺利开展;第四,健康教育:针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确保其可以了解患儿疾病的出现原因、临床症状及治疗方式等,详细解答家属疑问,使之可以更充分的了解患儿病情,加强其管理能力;第五,优化管理流程:在患儿入院之初,管理人员需要积极和患儿交流,利用赠礼的方式来得到患儿的信任和好感,从而为后续的管理工作提供良好条件。

1.3评价指标

管理质量。通过自行问卷的方式来对管理质量进行评价,主要涉及到了业务考核、安全管理、管理记录以及基础管理,在此运用了百分制,分数越高说明管理质量越好。

管理满意度。使用了科室自治问卷,由患儿家属来对管理满意度进行评定,主要涉及到了健康教育、住院环境、服务态度以及管理操作。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来针对本次研究当中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录入以及分析,针对与技术资料的比较通过卡方(x2)实施分析,计量资料通过百分数(%)与标准差(X±S)实施检验与分析,利用配对t来对组间构成体进行分析。P<0.05,则说明实验数据间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管理质量对比

在业务考核、安全管理、管理记录以及基础管理方面,观察组患儿的分数都要明显超过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见表2-1。

2.2两组管理满意度对比

在健康教育、住院环境、服务态度以及管理操作方面,观察组患儿的分数都要明显超过对照组,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见表2-2。

3讨论

儿科患者的病情通常并不稳定,难以进行预估,并且患儿处在相对陌生的病房当中,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情绪很可能会出现波动,这就会导致患儿面临较大的风险。而通过对于儿科病房所进行的管理,就可以有效避免护患纠纷,使患儿情绪更加稳定。传统的管理模式大都是把护士当做主体,无法充分反映出服务的质量,所能够实现的效果较差。相比之下,精细化管理在各个方面都有着更好的表现,在儿科病房管理中运用精细化管理模式,可以加强管理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病房管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水平,并给患儿带来更好的治疗环境,使之可以保持自身情绪的稳定,配合后续的管理与治疗工作。通过对此管理方式的运用,可以有效减小护患纠纷的发生率,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本文研究表明,观察组在管理质量及管理满意度方面均显著超过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精细化管理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上所示,在进行儿科病房管理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要采取精细化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的水平,从而使家属的满意度可以变得更高,拉近护患间的距离,建立更加和谐的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王英,吕慧慧.个性化舒适干预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2):4.

[2]杨秀菊.PDCA模式在基层医院儿科病房院感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3):2.

[3]张蒙蒙.基于中医药文化理念的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20):3.

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研究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2021年5月,精神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管理期间,研究组开展细节思维管理法期间;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结果:研究组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各项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关键词:细节思维管理法;精神科;护理管理

精神疾病是人在思维和行动等精神活动方面产生不同程度障碍的一类疾病,患者的思想和行为与常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精神科收治的患者均是此类特殊的患者,其认知、行为、情感等都异于常人。患者在住院期间由可能发生自杀,伤害他人等情况,因此护理管理工作的开展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将2019年2月-2021年5月,精神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现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

2019年2月-2021年5月,精神科收治的住院患者112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法将其分成两组,每组56例;对照组年龄22岁-73岁,平均(58.19±2.13)岁;男性30例,女性26例。研究组年龄24岁-75岁,平均(58.39±2.55)岁;男性31例,女性25例。上述两组一般信息,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护理人员30名,男性13名,女性17名;年龄21-50岁,平均(31.02±2.39)岁。

1.2方法

对照组为常规护理管理期间,做好患者的用药监督护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等多方面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护理操作。

研究组开展细节思维管理法期间,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细节思维管理培训,主任担任小组组长,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培训内容包括强化成员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案例分析、集体探讨等提升成员细节思维意识,明确精神病患者日常存在的风险,及时发现潜在风险,遏制各类安全隐患,制定严格的护理管理制度,并积极落实。

细节安全管理,患者由于特殊性,部分患者的行动能力较差,且有部分患者可能伴有自杀等倾向,因此对于病房、走廊、楼梯等进行加固,对可能发生的摔倒、坠落等风险的地方加强管理。病房布局简单,不得放置易碎物品等;对桌椅、床等做好固定。床上安装防护栏,床铺软硬适中,便于患者活动、翻身,防止在移动过程中失去重心而坠床。对于伴有自杀、暴力等倾向的患者应单独隔离,组好连续的观察,尽量减少刺激;护理人员在与此类患者的治疗护理中也应做好自身的防护。护理管理工作贯穿患者由入院到出院,结合患者病情对患者进行危险程度分级,对于危险程度较高患者应加强 24 h 监管,做好人员的排班,避免发生无人看管的情况。严格执行精神分级护理工作制度,对交接班,护理文书书写等严格规范。护理人员也积极与患者沟通,引导患者融入集体生活,建立信任的护患关系。强化细节管理,定期对护理人员组织召开细节安全会议,征集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并落实到实际的工作规章制度中。

1.3观察指标

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比较,单项评分越高说明护理管理越好。

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管理质量评价比较

研究组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各项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科收治的患者特殊,在护理管理难度上较大。患者的依从性、配合度较差,且容易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疾病的反复,在护理过程汇总容易发生不良事件。常规的护理管理对护理的工作行为规范较好,但是对细节的管理把控稍显不足。

细节思维管理法给你个注重工作中的细节,对管理的的各个环节进行整理,优化,对可能出现问题的情况进行整改。不仅是制度上的优化,培训的开展让护理人员的思想也有一定的改变,对细节思维理念的理解更好,在平常的工作中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对于风险有更好的预判能力,并及时进行调整,反馈。

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的护理管理中,更多的涉及到患者日常生活管理、安全管理以及行为观察等多个方面,体现了精细化护理原则。首先在培训方面,加强护理人员对细节思维管理的认知,了解更多的环节。建立新的管理标准,更新服务理念,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细致的护理服务;针对患者存在的安全风险,张贴警示、安装防护栏、加强监督等细节管理以减少跌倒、坠床的发生。患者从入院到出院整个阶段,将细节思维管理贯穿其中,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加强安全管理。加强护患沟通,积极主动地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做好心理疏导,满足其合理的生活需求,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以减少患者的冲动行为。精神科患者的一半资料能力较差,护理人员需要更多的耐心和指导,做好患者的饮食、生活等多方面的护理,给予患者更多的包容与爱心,消除患者的紧张、敌对等情绪,更好的配合治疗护理工作,尽快回归社会。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护理管理质量评价各项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可提高护理管理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低。

参考文献

[1]姜建茂,陈泽群,陈泽英,吴广兵.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0,27(29):191-194.

[2]李强健,马延镇,孙棋圻.细节思维管理法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1):129-130.

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2、各级护理人员科学分工,明确各班工作岗位职责、标准、要求。保质保量完成护理工作.

3、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护理常规,主动,及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落实专科护理和基础护理措施,满足病人身心需要.

4、临床护理工作体现人性化服务,注意保护病人知情权和隐私权.分管病人的护士要掌握病人的"八知道"(床号,姓名,诊断,病情,治疗,饮食,护理及检查阳性结果),落实等级护理,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5、建立健全病房安全措施及应急方案,护理人员应具备处理护理意外事故和非护理因素不良事件的能力.

6、定期召开工休座谈会进行安全教育,健康教育指导,征求病人及家属意见,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7、加强病人及探视,陪伴管理,不得在病房吸烟,喝酒,赌博,闹事,维持正常医疗秩序.

8、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证病人休息, 以保持病房安静.

9、做好病房内空气,物体表面,地面及医疗废弃物的消毒及处理工作,防止和控制医院内交叉感染,一旦发现传染病人,立即采取隔离等相关措施. 附:病房护理人员守则

1、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仪表、仪容,着装符合职业要求,言行符合职业规范,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2、主动向病人介绍医院有关规章制度和病房环境。经常征求病人意见,不断改进工作质量,提高病人满意度。

3、工作认真负责,语言文明,态度诚恳,避免恶性刺激。对个别病人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耐心解释,既要体贴又要掌握原则。

4、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有关病情恶化、预后不良等情况,由负责医师或上级医师向病人进行解释。

5、遵守病人知情权,保护病人隐私,特殊治疗和检查应告知病人。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查对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等,耐心解释。选用合适的器械,减轻病人痛苦。

7、条件允许时,对危重和痛苦呻吟的病人应分别安置。病人死亡和病情恶化时应保持镇静,尽量避免影响其他病人。

8、合理安排工作时间,保障病人治疗和休息。

9、保持病房安静,空气流通,做好卫生宣教工作。

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目的:探讨PDCA在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新生儿科病房采用PDCA循环法进行护理质量管理方法。结果 护理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率、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及三基考试合格率、护理差错率、家属满意度及健康教育普及率明显提高。结论 实施PDCA后护理管理目标明确、有章有序,能及时反馈问题并及时修正,是提高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的一种有效可靠的方法。

【关键词】 PDCA循环法;新生儿科病房;护理质量管理

新生儿科是临床高风险科室,为无陪护病房,护理工作繁琐细致、责任重、难度大、风险高[1],如何进行一种有效、安全、优质的护理管理模式一直是我们护理管理人员关注的焦点。自2010年7月以来,我们将PDCA循环应用于新生儿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实施后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新生儿科(NICU除外)共有床位56张,护理人员23人,主管护师及以上6人,护师8人,本科及以上学历15人,专科8人,床护比为1:0.4。开展PDCA循环法质量管理前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84%。

1.2实施方法

1.2.1 P阶段—全科动员,统一思想 在开展PDCA循环法前科室安排合理而足够的人员配置,新增护理人员4人,召开全科护理人员动员大会,让每一个护理人员都了解其目的及实施方案,做到人人知晓,人人参与,达到全员重视的目的。

1.2.2 D阶段—调整步骤,重点突出,体现专科特点 ①制订本科室护理工作年度、季度和月计划、周安排、日重点和质量标准等具体目标;②健全并更新科室制度:调整各班职责内容、制定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程序、认真履行告知宣教义务、嚴格交接班制度;③成立新生儿护理质量监控小组,认真检查并执行晨间护理常规、沐浴常规、喂奶常规、光疗常规、高危儿护理常规及微量输液泵、血糖监测仪等仪器的护理操作常规,特别是对重、危新生儿的护理要求观察、管理到位,护士须给予重点监护;④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防止交叉感染;⑤注重安全管理,新生儿病房实行24 h封闭式管理,除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外,还必须严格核对腕带标识,做到万无一失,科内规定每周四下午为探视日,家属可通过探视走道探视患儿1次;⑥加强设备管理,每台设备责任人明确,建立设备登记和维修登记本,定时检修,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及时维修,确保设备的安全使用;⑦重视宣教和沟通,我科每周集体对患儿健康宣教和婴儿护理知识指导进行讲解,解答家长疑问,了解家长需求,对家属提出意见和建议整合上报,并作出回答,以增进了与家长的沟通;⑧对于新生儿的护理文件书,因新生儿会随时发生各种变化,护理人员的必须严格观察,详细记录新生儿的病情变化,避免遗漏、错写等情况[2]。⑨强化专科护理学习,提高专科技能及护理观察能力,安排科室,每月举行一次护理新技术,新业务小讲课,有计划地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如新生儿复苏知识技能培训与考核、新生儿疾病观察与护理技能的培训与考核等,每季度进行一次专科护理理论考试,每年进行“三基”和“专科”知识考试两次、操作考试两次。从而让护理工作有章可循,护理质量管理层层相叠,环环相扣,责任到个人,职责分明。

1.2.3 C阶段— 三级质控,亦查亦修 科室实行逐级护理质量监控制度。由质控组长、护理小组长组成一级质量组负责对护理核心制度、等级护理、护理文件书写和健康教育质量,每日进行分段检查;二级质控由护士长和护理小组长组成负责对人员仪表、无菌操作、技术操作、规章制度进行检查[3],对科室现存和潜在质量问题进行质量讲评,让全体护理人员吸取经验教训。三级检查为科室与科室之间的的护理大查房,每月护理大查护理质量一次,每季全面检查考评一次,使护理质量控制专项检查与全面检查相结合。并将质量控制的内容以简明的要求,通过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的形式向家属作不定期的调查,让患儿家属真实地反映对护理工作的意见。

1.2.4 A阶段—及时总结,奖惩并举 在实施过程中,护士长每日督查、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对每次检查的护理工作质量结果和存在问题及时进行总结,点评,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限期整改,并将效率和效益与奖金、工资挂钩、将工作业绩记入档案中作为晋升、提拔、进修的主要依据,或通过召开工休座谈会对病人家属提出表扬的护士给予奖励,每季度将考核第一名的评为季度服务之星、二星护士,由医院进行表彰,并张贴相片在专栏上向患者和社会公示。

2效果评价

自2010年7月新生儿病房开始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后,科室护理各项护理质量标准合格率不断上升,不仅建立了市重点、省重点专科,护理质量在创“三甲”、“质量管理年”、“百姓放心医院”中各等项检查评议中达到优秀水平。我科PDCA实施前后各类护理质控指标比较见附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经过统计学X2检验分析,2010年与2009年的护理总的质量合格率及家属满意度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X2=18.7,P<0.05),2011年、2012年连续2年在2010年基础上数据进一步拉大,可以认为通过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2010年护理质量合格率及患者满意率较2009年有很大的提高。

3 讨论

综合上述,应用PDCA循环进行护理质量管理,不仅调动护士的积极性,提高新生儿护理工作质量,促进了护士长的管理工作,而且PDCA循环管理使护士增强了护士的自律性和操作的规范性,护理人员整体的素质也不断增强,家属满意度也随之提升。在新生儿科病房,新生儿病情变化快、家属对护理要求的期望值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必须有严格的制度管理和培养不断增强的专业素质,不断总结,不断反思,持续改进、持续进步才能做到万无一失,才能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取得家属的信任。

参考文献

[1] 汪秀华,宋立弟,刘恋.新生儿病区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1,04 :195.

[2] 张建蓉.儿科病区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20)4757.

[3] 黄惠琴 李平均.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医药前沿,2012,21:1345.

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 目的 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提高老年干部病房护理服务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的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患者对我科室护理满意情况。结果 对比应用PDCA循环管理前、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得分由 (72.38±8.21)分提高到(81.72±6.92)分,护理操作知识得分由(69.48±7.45)分提高到(86.32±5.71)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41.67%提高到6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干部病房护理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PDCA循环管理;老年干部病房;护理服务质量

老年干部病房患者病种复杂,住院时间长,卧床患者多,患者卧床时间长,因此护理难度较大,加之老干部心理变化较复杂,需要进行心理护理帮助,因此,全面规范的护理服务对于老年干部病房患者的康复是十分重要的[1]。PDCA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在20世纪50年代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是一种适应惯性运行质量的全面管理方法,又称戴明环。PDCA四个字母代表的含义为:P表示计划(Plan),D表示实施(Do),C表示检查(Check),A表示处理(Action)[2,3]。PDCA最早应用于企业管理,现在也被广泛应用于护理领域[4,5]。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于2012年11月始在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执行PDCA循环管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提升了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护理服务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8月间在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接受住院治疗的患者共120人。入选条件:患者均签署书面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过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批准后再开展工作。其中选择2012年11月后进入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选择2012年1~11月在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住院治疗的60例患者,男25例,女35例;年龄60~87岁,平均(73.75±12.39)岁,病种分布:心脑血管疾病20例,呼吸系统疾病15例,神经系统疾病13例,内分泌系统疾病8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病种分布和疾病构成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每一病区由一名主管护士进行监督管理,每天进行三次定期巡房,对老年干部病房患者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每周进行一次病情和护理问题的答疑讨论会,由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时长为1h。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对护理模式进行调整,具体如下:(1) P计划阶段:根据老干部病房2012年11月前的病历数据、患者问卷分析、患者及家属访谈、护理人员讨论会等发现现存的护理问题,在收集了以上数据并进行分析后,发现我院存在的护理问题包括没有心理健康存档、没有规范的巡房流程、没有专人对病房设施进行管理等。在了解了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后,我院提出了管理目标,并设置了具体的护理计划及实施方案。管理目标为保证病历书写质量,丰富病历评估范围、扩展护理范围、增强护患联系。(2)D执行阶段:入院前进行将心理健康存档内容加入患者的病历,对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患者安排心理咨询。减少护士分管患者人数,一个护士分管4~6名患者,对患者进行专人护理、心理疏导,包括洗头擦浴、修剪指甲。要求护理人员参与心理知识培训,要求能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理不良状况并能够做出积极处理,此外示范病区还安排了2名已获取心理咨询师资格的主管护师担任心理疏导员。实行排班护理制,在交接班时进行资料交接和签字确认,有利于明确责任,保证各排班时间内的护理工作到位。切实落实卧床患者的具体护理工作,在进行了各项护理如口腔护理、梳头发、擦身、擦阴等后,进行数据记录和身体情况记录,有助于后期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由于老干部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好,文化素质水平高,自我保健能力强,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服务质量期望值高,因此需要护理人员提升自己的护理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并能够对患者及家属做出相关指导。安排专人进行病房设施检查,对病房内老旧设备进行及时更换,防止由于设备损坏引起的患者受伤等情况,对日常护理进行流程规范,有助于护理人员了解正确的工作方式。(3)C检查阶段:每周由病区主管护士进行护理情况评分,考察护理情况,询问患者及家属的意见和建议,提高管理和反馈机能;每个月由护士长对全院护理情况进行评分督导,对护理不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了解护理中遇到的情况,并及时进行护理制度调整。每个月进行随机抽查,对护理质量、护理操作等进行现场考察,对不合格的护理人员进行扣分处罚,并进行现场示范等培训。(4)A处理阶段:对老年干部病房的护理质量、病历合格情况、护理操作、患者满意度等情况进行公示,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改进,对效果较好的护理操作流程进行标准化,对需要改进的护理工作进行分析和调整,随后进入下一个循环。

1.3 观察指标

对老年干部病房的护理服务质量评价中,一般采用对护理人员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情况对比和对患者的满意度调查,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可以体现院方的护理状态和护理水平,好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可以提高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感和配合度;而患者满意度是对病房护理质量的最直接评价[6]。

本次研究使用我院自行编制的护理知识理论考核表和护理知识实际操作评分表,每个月进行随机抽查考核,确保每个月每位护理人员都能被考核到,每位护理人员两次考核间隔大于25d。患者满意度调查使用我院自编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在患者出院前1个月内进行随机调查,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级。

1.4 统计学方法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使用SPSS16.0软件,计数数据采用t检验,计量数据采用χ2检验,在双侧检验的情况下,设定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采用试卷考核或现场操作考核的方法,对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分为理论知识和操作知识两个部分,其中PDCA循环管理前的资料来源于2012年11月前对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42名护理人员的考核情况,PDCA循环管理后的资料来源于2013年6月对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42名护理人员的考核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对比

注:*P<0.05,**P<0.01

2.2 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对比情况

使用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自编的患者满意度调查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其中PDCA循环管理前的资料来源于2012年11月前对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60例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调查数据,PDCA循环管理后的资料来源于2013年8月对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60例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调查数据,满意度分为三级:满意、一般、不满意。具体见表2。

表2 采用PDCA循环管理前后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对比

注:*P<0.05,**P<0.01

3 讨论

3.1 持续提高护理质量

自2012年11月开展PDCA循环管理以来,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老年干部病房护理服务工作开始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使得工作更具有计划性和系统性,长期、不间断地对护理工作进行了改进。老年干部病房是一个特殊群体,针对老年干部病情复杂、护理工作难度大、老年干部对护理工作要求高等特点[7],PDCA循环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通过不断地循环讨论和重复调整,有效发现和处理护理管理工作中的盲区,提升对老年干部的护理操作效果,全方位地给予老年干部生理和心理护理,使老年干部病房的护理服务质量有切实的提高,从病历合格情况、考核数据、病区卫生情况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切实体现。

3.2 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和护理水平

在严格的责任制和考核制度的管理下,护理人员分工明确,以爱心、耐心、细心服务于老年干部患者,对患者进行全程无缝隙的护理服务,密切了护患关系,明显改善了病区的卫生环境、护理氛围和医患沟通情况;此外,通过定期的理论知识培训和实际操作管理培训等环节,护理人员的护理知识掌握情况得到显著的提高,正如统计分析的结果所示,应用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人员护理理论知识得分由 (72.38±8.21)分提高到(81.72±6.92)分,护理操作知识得分由(69.48±7.45)分提高到(86.32±5.71)分,这体现出定期培训和考察对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有所改善,因此护理人员也能更好地服务患者。

其次,通过科学的管理,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强化和动员了护理人员的学习兴趣,保证了护理工作的质量,进而提升病区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8]。根据研究结果,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41.67%提高到6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原因,护理人员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提高让患者对护理人员更有信任感,且护理态度和护理理念上都有所改善,因此能更好地展开护理工作。此外,在开展PDCA循环管理后,护理人员在院方领导的统一领导下,理解和认同了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切实配合领导和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工作效率,使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也得到提高,在护理工作中患者和家属更配合。

3.3 存在的不足和思考

在浙江省柯城区人民医院PDCA循环管理中,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改进,例如:需要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更多的心理方面培训,老年干部病房患者在心理上需要更多专业的护理、更专业的疏导和异常心理识别能够预防老年抑郁症等的发生和恶化。此外,适合老年干部的锻炼工具和设施还需要开发和配置,我病区的锻炼工具一般来说还是普适的,没有特别适合老年干部患者的锻炼工具,对老年患者的康复和活动护理还需要进行个性化的管理[9]。应当开展更多的家属沟通活动,老年干部病房往往是老年干部长期住院,因此对患者的家属进行护理教育以及家庭护理教育也是十分必要的,这对老年干部患者出院后适应家庭生活和家属进行家庭护理也有帮助[10]。

综上所述,根据文章数据可以看到,PDCA循环管理对老年干部病房护理服务质量有切实的提高效果,能够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掌握和老年干部患者对院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因此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平. 个性护理模式在老干部病房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4):264-267.

[2] 王洋,玄英哲. PDCA循环在护理领域应用的进展[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9,18(22):191-192.

[3] Fukui T. Patient safety and quality of medical care. Editorial: From evidence-based medicine to PDCA cycle[J]. Nihon Naika Gakkai Zasshi,2012,101(12):3365-3367.

[4] Vogel PA,Vassilev G,Kruse B,et al. PDCA cyclus and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nference as a basic tool for reduction of wound infection in colorectal surgery[J]. Zentralbl Chir,2010,135(4):323-329.

[5] Vogel P,Vassilev G,Kruse B,et 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conference as part of PDCA cycle to decrease anastomotic failure in colorectal surgery[J]. Langenbecks Arch Surg,2011,396(7):1009-1015.

[6] 周如女,罗玲,周嫣,等. 应用PDCA循环管理提高护理满意度的效果[J]. 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11):48-51.

[7] 张欣. 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在持续提高医院优质护理服务质量的效果[J]. 齐鲁护理杂志,2011,17(30):47-49.

[8] 侯惠如,王晓媛,勇琴歌,等. 老年干部病房开展心理护理服务的做法与成效[J]. 护理学报,2012,11(3):275-277.

[9] 王艳,康金兰. PDCA循环在口腔科清洗消毒室工作中的应用观察[J].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3,38(8):848-849.

[10] 袁志敏. 应用PDCA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质量管理[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75-77.

(收稿日期:2013-10-28)

上一篇:铁道运输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汽车营销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