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

2024-01-14

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妇科病房无缝隙护理管理的实践效果探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就医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进入医院治愈疾病。医疗的地点由院内扩展到院外,医疗的过程由住院期间延伸到人院前和出院后,医疗的内涵由治愈疾病扩大到疾病的预防以及患者的心理感受、日常卫生习惯等。

作者:李静 高孟翠 谢伟

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儿科病房收的12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顺序进行分组,各63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又开展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家长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结果: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1.59%)较对照组(11.11%)更低(P<0.05);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家长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组间数据有较大的差距(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在儿科病房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护理风险管理;儿科病房;不良事件;护理安全质量

儿科病房患儿年龄较小,病情复杂多样,突发症狀多,加之患儿表达能力及自控能力差,护理难度较大,一旦出现护理差错则会增加风险事件发生率,导致医疗纠纷[1]。因此及时识别护理风险并处理突发事件,最大限度规避风险事件、提高护理安全质量一直是儿科病房护理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护理风险管理主要包括风险的识别、处理、评价等内容,以最大限度消除安全隐患为目的[2]。为此本研究探讨护理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儿科病房收的126例患儿,所有患儿家属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精神认知状态良好,且排除临床资料不全及不愿配合本次研究者。由不同护理方案均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各63例,其中男66例,女60例,年龄2岁~9岁,平均年龄(5.32±0.91)岁,病程1d~6d,平均病程(3.78±1.12)d;疾病类型:肺炎43例,肾病综合征20例,过敏性紫癜26例,泌尿道感染18例,发热性惊厥12例,其他7例。两组患者在上述基本资料方面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即基础护理、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病情监测等。

研究组又开展护理风险管理,具体为:(1)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全面评估分析儿科病房可能存在的风险问题,通过小组讨论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强化小组成员培训,开展风险管理教育及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小组成员风险预判能力及专业技能。(2)健康教育:主动与患儿家属沟通,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注意事项、转归等,并提醒家长约束患儿行为,远离热水、插座等危险物品,预防意外。(3)加强巡视:强化病房巡视次数,检查各管道是否固定妥善,护栏是否牢固,输液速度是否正常,并向家长讲解相关注意事项,确保患儿自身安全。(4)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根据儿科病房可能出现的护理风险事件制定并完善护理风险管理制度,一旦出现用药错误、坠床等风险事件需及时上报,通过小组讨论改进护理流程,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强化病区抢救工作组织管理,确保各急救药物及抢救设备数量及性能。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出现不良事件情况、住院时间,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评价,满分100分;采用我院自拟的护理安全工作质量调查问卷评价两组的护理安全质量,满分100分。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不良事件发生率

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1.59%)较对照组(11.11%)更低,两组比较(P<0.05),见表1。

2.2 干预效果

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家长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P<0.05),见表2。

3 讨论

护理风险是指护理人员在护理工作中因操作不当或患者自身不当行为所导致的不必要损害风险。儿科患者多未形成完善的交流能力,难以准确表达自身感受,患儿家长常因担心患儿安危而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一旦出现护理风险则易引发护患纠纷[3]。护理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通过一系列合理的干预措施控制潜在风险,通过正确评估风险因素,提高护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及专业技能,强化病房巡视、帮助家长正确认识疾病等最大限度降低护理风险,确保患儿自身安全,提高护理安全质量[4]。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患儿不良事件发生率(1.59%)较对照组(11.11%)更低,两组比较(P<0.05);研究组患儿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更短,家长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评分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比较(P<0.05)。

综上所述,护理风险管理可以减少出现不良事件的情况,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提高家长满意度及护理安全质量,在儿科病房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马小霞.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 (3):169-170.

[2] 邵琪.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应用体会[J].名医,2020,82(3):164-164.

[3] 赵欣.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8):216-217.

[4] 赵春华,余艳丽.护理风险管理在儿科病房中的实施与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9):44-46.

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的 对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 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2月,消化内科接诊的52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全体对象按照护理参与情况,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严格的细节护理。治疗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发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分析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6周后,经细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责任感以及自我护理技能情况明显更佳。另外,两组患者护理后2周与护理后4周,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比对照组更低。结论 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医患关系友好发展,使患者充分享受人性化服务,提高预后质量,对患者康复治疗有着积极影响。因此,细节护理模式值得在消化内科临床中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消化内科病房;细节护理模式;自我护理模式

近年来,我国消化道类疾病的患病率急剧增长,消化内科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众所周知,临床护理的质量会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产生极大影响。基于上述情况,细节护理模式顺应而生。细节护理模式对临床工作进行了革新,要求临床护理人员需按照规范严格执行各项操作,从被动服务转变为主动服务,从主动服务转变为微笑服务,进而发展到亲情服务,使患者在和谐、舒适的氛围中调养身息[1]。在本文中,笔者对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12月~2014年2月,消化内科接诊的52例病患作为研究对象。52例患者中,男患者有28位,女患者有24位,患者年龄范围为21~64岁,平均年龄42.5岁。全体患者入院后,经常规检测,均被确诊为消化类疾病,其中疾病类型为消化道溃疡的患者有31位,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有13位,消化道良性肿瘤的患者有6位,其他2位。52例患者婚姻状况:未婚的患者有24位,已婚的患者有21位,离异的患者有6位,丧偶的患者有1例。52例患者学历情况为: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患者有15位,学历为大专的患者有14位,学历为高中/中专的患者有12位,学历为初中的患者有8位,学历在小学及以下的患者有3位。52例患者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合作医疗的患者有32位,医保的患者有13位,自费的患者有7位[2]。按照护理参数情况,将全体患者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病患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内科治疗与常规护理,主要是提醒患者尽量少量多餐,饮食宜清淡,避免食用具有辛辣刺激性气味的食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严格的细节护理[3]。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分析细节护理的应用价值。

1.3观察指标

①使用自我护理能力实施量表(ESCA),检测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自我护理行为,从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责任感以及自我护理技能这三方面着手;②使用VAS,获取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2周与护理后4周的疼痛评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AS 9. 0 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 标准差( x ± s) 表示,P < 0. 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

2 结果

2.1自我护理行为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治疗6周后,经细节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自我护理责任感以及自我护理技能情况明显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

2.2疼痛评分对比

调查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护理后2周与护理后4周,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5]。

3 讨论

作为我院的主要科室之一,消化内科近年来接诊患者的数量逐年递增。经过本次研究不难发现,对消化道内科病房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使患者愿意主动配合,参与治疗,能有效提高预后质量,提升患者自我保护能力,达到早日康复,缩短病程的目的。

细节护理模式对临床工作带来了革新,有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医患友好关系的发展,拓展医院服务领域,提升护士的综合素质,完善护理管理制度,使护理工作进行得更加顺利。在笔者看来,医护人员在执行护理操作时,需注意端正态度,从主动服务转变为微笑服务,进而发展到亲情服务,使患者在和谐、舒适的氛围中调养身息。另外,医护人员应对细节服务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将细节服务培养成一种习惯,能够及时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推行临床护士责任包干制工作模式,采取分组层级管理模式对人力物力资源进行管理,能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有效利用率。同时,笔者认为,有必要在病房内设置意见箱,广泛征求患者与家属的意见,进一步实现对护理服务的改良。

经过本文研究最终发现,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能够有效提高患者满意度,增进医患关系友好发展,使患者充分享受人性化服务,提高预后质量,对患者康复治疗有着积极影响。综上所述,细节护理模式具备于临床推广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1]王颖华,王萍.消化内科病房护理中细节护理模式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3(35):7529-7530.

[2]邓爱华.呼吸消化内科病房护患纠纷常见原因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0):140-141.

[3]张素梅.细节护理在消化内科病房的应用效果探讨[J].医学信息,2013(5):382.

[4]黎军.综合排班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下旬刊,2012(11):96-97.

[5]彭冬梅,卢小红,杨静华等.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在消化内科病房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2(5):62-64.

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领导小组定时召开工作会议,全体成员对示范病房各项制度标准进行制定、修改、完善。

2、领导小组各相关辅助科室熟悉相关标准,对示范病房的创建起积极促进作用。

3、通过召开领导小组成员会议。对示范病房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分析、讨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方案,确保示范病房各项工作积极、顺利、健康发展。

4、推动医院整体工作。把创建活动作为医院服务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创建服务示范病房工作,提高我院整体服务水平。

各小组成员具体职责如下

1.总务后勤:负责水、电、暖气、被服的及时供应和维修,定期维修护理用设备,如治疗车。增添相应的基础护理用具,为护士顺利开展生活护理提供便利和保障。负责病房的膳食,保证供应,必要时提供送饭到病房。

2.药剂科:负责优质服务示范病房药品的领取及配送。

3.消毒供应室:负责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无菌物品的供应,并负责下收下送。

4.检验科、医学影像等:负责各种化验、检查报告单及交叉配血单等在规定时间内出具,并有专人及时送到病房。

5.医务科:加强对医技科室和医生的管理,争取临床医生支持配合。规范病人护理级别及下达医嘱。

6.财务科:保证优质服务示范病房购买各种设备、物质的资金到位。 7.政工科:负责优质服务示范病房护理人员的配备,规范人员管理,保障工作人员待遇。

病房护理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 准备阶段(2012年1月)

1、组织全科护士学习《优质护理服务文件》、《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试行)》、《基础护理服务工作范围》,达到思想认识。

2、组织科室护士结合本科特点,开展护理服务专题讨论。

二、完善护理管理

1、科室召开动员大会,传达精神,组织学习相关内容。

2、满足病人基本生活需要,保证病人住院期间安全舒适。

3、保证病人的各项诊疗及护理措施有效的落实。

4、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三、公示护理和服务内容

《分级护理标准》、《住院患者基础护理服务项目》、要求上墙。

四、开展便民服务项目

五、实施阶段(2012年3月)

1、 科室组织高年资护士到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学习工作经验。 2 、试行分组排班,对护士进行合理分工。

3、 组织全科护士制定适合本科室的职责,工作流程,并运用实施。重新制定绩效考核方案。根据每组责任制工作量多少考核,根据绩效考核分值发放奖金。

4、 结合我科护理工作,进一步明确责任护士工作职责,加强主观能动作用,协助医生实施诊疗计划,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与医生沟通,随时与患者沟通,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5、 严格落实护士分层培训计划,加强低年资护士三基培训考核力度,括展高年资护士知识层面,创新传统教学,尝试采用幻灯片教学形式,考核随机化的方式,确保教学效果。

6、 强化安全意识,将护理安全始终贯穿于优质护理服务的始终,加强6个环节监控,注重质量,注重细节。

7、 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1)、制定规范化标准操作流程

晨晚间护理、生命体征测量、口腔护理、会阴护理、鼻饲技术、导尿技术、灌肠技术

(2)、优化服务流程

入院接诊流程、手术前工作流程(术前一日、术日晨)、协助进餐流程、检查前后流程。

(3)、制定人性化服务措施。

完善饮食细节照顾、建立可靠护患关系、健康教育形式多样。

(4)、依据卫生部《基础护理服工作规范务》增加服务内容:

面部清洁和梳头、足部清洁、协助患者床上移动、压疮预防及护理、失禁护理、床上使用便器、协助更衣、床上洗头、指/趾甲护理、安全管理。

8、强化基础护理技能培训

9、简化护理文件书写

10、对科室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进行总结,对提供优质护理服务好,服务有创

新,患者反映好的个人进行表彰。找出工作中存在不总,进行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保证质量持续改进。

普外科

上一篇:护理技巧论文下一篇:儿科护理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