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范文

2023-09-16

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范文第1篇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在热能工程方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本专业必须的较系统的基本科学理论,较广泛的技术基础理论,必要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热能释放、转换、传递和节能技术知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以及热工过程和热力系统的动态分析、自动控制、热工设备及系统的优化分析、运行管理和技术改造知识。具有热工设备的设计、实验、研究和调整能力。

主要课程:

高中起点专科:高等数学、英语、机械制图、电工学、线性代数、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泵与风机、锅炉原理、传热学、汽轮机原理、热力系统。

专科起点本科:高等数学、英语、工程力学、机械学、电工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锅炉原理、热力系统、燃烧理论与设备、压力容器强度分析、锅炉动态特性及调节。

学制:高中起点专科2.5年 专科起点本科2.5年

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范文第2篇

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在热能工程方面获得工程师基本训练的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本专业必须的较系统的基本科学理论,较广泛的技术基础理论,必要的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掌握热能释放、转换、传递和节能技术知识,合理有效利用能源以及热工过程和热力系统的动态分析、自动控制、热工设备及系统的优化分析、运行管理和技术改造知识。具有热工设备的设计、实验、研究和调整能力。

主要课程:

高中起点专科:高等数学、英语、机械制图、电工学、线性代数、工程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泵与风机、锅炉原理、传热学、汽轮机原理、热力系统。

专科起点本科:高等数学、英语、工程力学、机械学、电工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锅炉原理、热力系统、燃烧理论与设备、压力容器强度分析、锅炉动态特性及调节。

学制:高中起点专科2.5年 专科起点本科2.5年

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热能 动力装置 环境污染

能源作为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和生存的基石,具有其主要的意义。但在目前的能源应用中,大多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如煤炭资源、石油资源和天然气资源等,该类能源的应用率约为总能源应用率的90%以上。而将不可再生资源能源作为人类的主体能源,需承担能源枯竭的风险。因此,新能源的开发应用对于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情况,逐渐的成为研究的重点。热能与动力工程作为新兴的科技,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随着其应用的不断深入,对于节能减排,以及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进行研究。

一、热能的动力装置分析

基于热能对人们生活所具有的重要影响,结合对其装置的分析,探讨其操作流程和制备的工艺,对该项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其现实意义。热能动力装置科学化的实现,应明确相应的工作原理。其热能的产生需在燃料在相应的设备当中燃烧,然后结合相应技术手段的应用之后,促使热能转化为有效机械能。为此,热能的动力装置应包含辅助设备、燃烧装置和热能动力机等。具体而言,热能动力装置主要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其一为内燃机一类的相关装置,主要是在燃烧产生燃气之后,促使其进入到相应的动机之中,然后实施相应的能量转换操作,并将其进行循环应用;其二是把燃烧产生热能通过相应的技术手段,将其热能传输至相应的液体中,促使液体实现汽化之后,最后将气化后所产生蒸汽导进发动机当中,进行相应的热能转换和传递,该种形式的典型代表为蒸汽机。

二、热能特点及应用

(一)热能的特点

目前人类使用的热能大多是由一次能源转得到的。因此,热能的特点与其存在一定的联系。基于此,热能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太阳能,以及太阳能的能量转换。太阳能在对植物照射之后,为植物叶绿素的形成提供条件,在经过相应的光合作用,以及能源转换之后,进而形成相应的生物质能。但太阳能所发出的光主要是通过热量转换及其点转换后,最终形成生活中常用能源物质;其次为燃料化学能,以及相应的转换过程,燃料化学能在进行相应的转换时,其方式主要是燃烧,进而转换当中的化学能为热能,结合相应技术手段的应用,最终将其转化为能够为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机械能。如生活中常见的汽轮机,在工作时,便是先进行化学能源的转换,进而将其转化成蒸汽热能,结合相应技术和设备的应用,最终将其转变为能够促使机械发动的机械能;再次为热能方面的转化,其主要包括的热量有机械能和电能,机械能的应用主要包括内燃机和汽轮机,而电能主要为热电发电机。

(二)热能动力工程的具体应用

目前,热能在我国的工业领域应用较广,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突出的贡献。具体而言,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为电力工业,热能在电力工程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火力发电和核电发电等相应装备设置的应用当中,并且热能动力工程及其相应的技术也成为相应的工作基础。热能动力工程在钢铁工程中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包括应用到炼钢、高炉炼铁和轧钢等相应的工艺中;其次为有色金属行业,主要有铜和铝等相应的有色金属,均采用热能进行冶炼。而化学工业中的相关应用,主要是应用热能动力工程中的技术手段,或是将其基本原理当做基本的理论依据,具体应用有酸碱和氮的合成等工艺。其在石油行业的当中,可用于石油的运输、冶炼和采集等多个环节。

其次为机械工业,及其相应建筑工业的应用,包括制造材料、焊接技术、相应锻造工艺和铸造技术等。在交通运输业当中的应用。主要有飞机、轮船和汽车等各方面的应用;最后为水产养殖和农业生产方面的应用,如浴池加热加温、温室培养,以及电力方面的农业灌溉等。另外,热能电力工程还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如冬天所应用到的供暖设备。基于此分析,热能动力工程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当中,并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热能与动力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热能动力工程在环境方面的影响,主要有放射性危害、热污染、噪音污染和空气污染等几个方面。其中,热污染方面主要在于其带来的温室效应,其来源主要为水发电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水中的生物生存,以及导致空气质量变差;造成空气污染的源头在于工业设备、发电厂,以及汽车尾气和暖气等的排放所致的温室效应。因此,为促进热能动力工程的良好发展,应重视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技术的改进,以及采取相应的辅助技术措施,对其加以改进,促进其节能减排的应用,促进能源应用效率的提升,将其对环境的污染减少,并降低相应的能源损耗,以促使其得到更好的发展。现对其具体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促进相应产业结构的调整

为实现热能动力工程的良好应用,应实施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其能够适应热能动力工程的应用,进而促进能源应用效率的提升。在其具体的实施过程当中,特别需加强对生产性服务业及有针对性的治理和完善,在此基础上保证其发展,将生产质量的提升,以及满足人们的需求为改进的核心内容。而在相应的工业生产当中,应将过时产品淘汰,尽量的采用新技术,加快对旧设备及其相应工艺的淘汰速度,同时结合新技术的应用,促进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的全面提升,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最终实现产业的升级和转型。

(二)增强技术的创新能力

为实现节能减排,以及优化环境治理,应对采用热能的相应领域进行技术的创新。如在钢铁工业和电力工业当中的应用,需对新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挖掘。找出目前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加以提升和改进,促使其能够与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和环境相结合,采用和与该领域技术相关的科研院所合作的方式,进行技术性服务平台,以及相应研究发展的构建,进而实现技术发展的规范化和合理化,将其作为工作的核心和重点,建立起相应高效循环的能源模式,并结合相应替代技术、减量技术、资源化技术和再利用技术等的应用。进而更换和改进热能动力工程中存在的生产效率低下的相应设备和技术,尽量的将排放量减少,同时也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最终实现能源有效率的提升。

四、热能与动力工程发展的方向

(一)控制工程和热能动力方向

热能动力工程在控制工程和热能动力的方向主要在于热能技术、锅炉原理、动力测试技术、动力机械设计、汽轮机原理、环境污染和燃烧污染,以及流体机械、传热传质数值计算和热工自动控制等方面知识的应用。

(二)汽车工程和热力发动机方向

热能动力工程技术的发展方向主要在于对透平机或内燃机结构、原理和设计等方面的掌握,以及对燃烧、燃料和测试方面的控制。其他的还包括发动机环境工程、排放工程、内燃机的电子控制,以及热力发电机热负荷与传热,汽车工程概论等相应的知识。

(三)流体机械方向和制冷低温工程

热能与动力工程在该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对低温原理、制冷、暖通空调系统、人工环境自动化和低温技术学等相应技术和知识的掌握。进而为其应用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在水利水电工程方面的相应发展,主要在于水轮机应用技术方面的发展,包括相应的维修、调节技术,以及相应的应用理论等。此外,热能与动力工程在锅炉方面的发展主要包括锅炉燃烧技术的控制和仿真锅炉风机翼型叶片的应用等方面。因为锅炉类型的不断发展变化,其燃料填充的方式逐渐的由人工填充转变会智能化的填充,所以应进行相应应用技术的革新。

综上所述,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发展为实现人类能源可持续应用提供了契机,但在应用过程中应重视其在环境污染方面的问题。因此,需在了解其应用原理和主要应用领域的基础上,进行相应的技术创新,以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范文第4篇

科 别:理工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热能工程、传热学、流体力学、动力机械、动力工程等方面基础知识,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动力机械(如热力发动机、流体机械、水力机械)的动力工程(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的基础理论,学习各种能量转换及有效利用的理论和技术,受到现代动力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动力机械与热工设备设计、运行、实验研究的基本能力。

毕业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工程热物理、流体力学、电工与电子学、控制理论、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获得本专业领域的工程实践训练,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核心课程:动力工程与工程规物理、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控制理论、测试技术。 实践课程:包括军训,金工、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一般应安排40周以上。

学制学位:四年工学学士

身体要求:

毕业流向:该专业的毕业生主要在各类企业和科研设计单位从事动力机械(如热电厂工程、水电动力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空调工程)的设计、制造、运行、管理、实验研究和安装、开发、营销等方面的工作。

开设该专业的排名靠前学校 - (23所学校该专业排名靠前)排名不分先后:

上海交通大学 浙江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南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天津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重庆大学 江苏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武汉大学 同济大学 中南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吉林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开设该专业的所有学校:

- 华北地区(29所学校开设该专业) 北京交通大学 天津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天津大学 河北科技大学 清华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科技学院 山西大学 天津商学院 河北工业大学 河北理工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燕山大学 河北工程学院 北京科技大学 内蒙古科技大学 内蒙古工业大学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 包头医学院 太原科技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中北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河北农业大学

- 东北地区(17所学校开设该专业) 东北大学 东北电力学院 大连理工大学 鞍山科技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 沈阳航空工业学院 吉林大学 大连水产学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哈尔滨商业大学 沈阳化工学院 哈尔滨理工大学 沈阳工程学院 哈尔滨工业大学 沈阳工业大学 佳木斯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 华东地区(41所学校开设该专业) 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计量学院 南昌工程学院 集美大学 安徽工业大学 山东大学 江苏工业学院 烟台大学 上海电力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 南京林业大学 浙江大学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山东理工大学 江苏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工程学院 同济大学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上海水产大学 南京工业大学 苏州大学 上海海事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东南大学 上海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扬州大学 合肥工业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河海大学 青岛科技大学 青岛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科技大学 南昌大学 景德镇陶瓷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

- 中南地区(26所学校开设该专业) 河南理工大学 河南科技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 仲恺农业技术学院 中山大学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武汉理工大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 茂名学院 湖南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 邵阳学院 五邑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中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湛江海洋大学 中原工学院 平顶山工学院 武汉大学 郑州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广西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

- 西南地区(9所学校开设该专业)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西南交通大学 西华大学 贵州工业大学 西藏大学 昆明理工大学 贵州大学 四川大学 重庆大学

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范文第5篇

热动教研室编写

毕业设计(论文)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的一种综合性工程实践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和提高工程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前的工作基本训练。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

1. 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文献检索、调查研究与信息收集、整理的能力;

3.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能力;

4. 培养工程设计能力;

5.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以及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原则

1.课题必须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内容,使学生受到比较全面的锻炼。

2.课题应尽可能结合生产、科研和实验室的建设任务。

3.课题的类型可以多种多样,应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学生的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4.课题应力求有益于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

5.课题的可完成性是指在保证教学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使毕业设计(论文)在教学计划规定的时间内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三、毕业设计报告书和毕业论文写作

1.毕业设计报告书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报告书包括如下内容:

(1)标题。

(2)摘要:应扼要叙述本设计的主要内容、特点,文字要精练。

(3)目录。毕业设计报告编写完成后,为了醒目和便于读者翻阅,可以为毕业设计报告编写一个目录,目录可分章节,每一章节之后应编写页码。

(4)前言:应说明本设计的目的、意义、范围及应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本设计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设计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5)设计报告书正文:

①设计方案论证:应说明设计原理并进行方案选择。应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设计方案(包括各种方案的分析、比较);还应阐述所采用方案的特点(如采用了何种新技术、新措施、提高了什么性能等)。

②计算部分:这部分在设计报告书中应占有相当的比例。在说明书中要列出各设备的工作条件、给定的参数、计算公式以及各主要参数计算的详细步骤和计算结果;根据此计算应选用什么设备;对应采用计算机的设计还应包括各种软件设计。

③方案的校核:说明所设计的系统是否满足各项性能指标的要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校验的方法可以是理论验算(即反推算),包括系统分析;也可以是实验测试及计算机的上机运算等。

(6)结论:概括说明本设计的情况和价值,分析其优点、特色,有何创新,性能达到何水平,并应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进的方向,特别是对设计中遇到的重要问题要重点指出并加以研究。

(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本设计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设计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与附录:在说明书的谢辞之后,应列出主要参考文献。并将各种篇幅较大的图纸、数据表格、计算机程序等材料附于说明书之后。

2.毕业论文的内容与要求

论文(设计说明书)应包括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1) 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论文题目一般中文字数不超过25个字。

(2)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

(3)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一般列3~5个,关键词应在摘要中出现。

(4)目录

目录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5)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绪论(引言)、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绪论(引言):绪论(引言)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

论文主体: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结论: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的创新点,以及论文的理论与应用价值,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

论文正文的字数要求在10000至15000字左右。

(6)致谢

向给予指导、合作、支持及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组织或个人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

(7)参考文献资料

参考文献资料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论文中引用的文献资料应以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和相关技术书籍为主。

(8)附录

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

四、 毕业设计(论文)的答辩

1、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的目的

毕业答辩是审查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重要步骤,毕业答辩的目的有如下两点:

(1)通过学生的口述及答辩委员们所提问题作出答复,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应变能力进行考核;对学生知识面的宽、窄及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度作出判断。

(2)就该课题的发展前景和学生的努力方向,对学生进行最后一次因材施教。

2、毕业答辩的一般程序

毕业答辩采取小组答辩形式,由专门答辩委员会主任或组长主持,答辩委员及答辩学生参加,有关师生列席。

答辩正式开始之前,系领导宣布答辩委员会主任及委员名单、工作职责、评分注意事项,以及答辩顺序、时间等。

(1)学生自述,作答辩简要报告,一般为10分钟。

(2)答辩委员会老师提问。

答辩人报告之后,答辩委员会老师针对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的内容提出问题。提出一般仅限于文章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往往是原文核心部分或是作者没有注意到的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老师提出的大体是能够真实衡量作者知识水平和设计水平的关键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①考查设计是否学生本人所做,并考察答辩人对设计(论文)的理解,掌握程度和治学方法;

②引导学生对设计(论文)中创造性工作及新见解做进一步阐述的发挥; ③询问学生对设计(论文)中存在的错误,含糊及未详细展开之处,以及本人未认识的重要发现或工作;

④请本人对设计(论文)做自我评价和谈出今后继续发展此项工作的打算; ⑤提出答辩有关问题,考查学生的学术水平、治学态度,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表达能力。

(3)学生作回答问题的准备和回答问题,一般15~20分钟。

(4)答辩小组评议,写出评语,评定成绩。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成绩评定

成绩评定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对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及独立工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课题完成的情况和完成的质量,包括设计方案是否合理,论证是否正确,资料的运用情况,设计计算。数据的准确程度,图纸质量,论文或设计说明书文字表达是否精炼通顺,书写是否工整等。

3、答辩时能否正确地回答与课题有关的问题。

4、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过程中学习态度、工作作风方面的表现。 毕业设计(论文)的总评成绩用百分制记分。

动力工程系热动教研室

热能与动力工程论文范文第6篇

现阶段, 在我国电厂锅炉当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在这当中, 锅炉风机问题非常突出, 对于风机主要指的就是电厂的锅炉主要就是其主要核心部件, 该部分的主要作用就是将锅炉内部当中的大气压力提升, 同时在电厂的安全机械当中进行气体的输送, 这样输送的气体会随着气压的恢复就会产生膨胀, 以此来形成相应的机械动力。然而, 随着电厂生产压力的增大, 风机通常都是处于一种超负荷的工作状况, 因此电机往往就会被烧坏, 这样不但会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影响, 并且还会给电厂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 所以, 就需要对风机有效改造, 将热能与动力工程当中的有关技术进行应用, 以此来提升锅炉风机的安全稳定性, 从而将电厂的安装实现稳定运行。

2 电厂锅炉方面对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

通常, 在电厂锅炉当中采用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将能量转化过程效率提升, 降低发电厂机组运行的能量消耗。热能动力工程技术在实际的锅炉应用中主要就是采用调整吹灰技术以及燃烧技术来实现对电厂锅炉效果提升, 对吹灰技术的调整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将锅炉的受热面受热效率提升;调整燃烧技术能够实现对燃料完全炭烧, 不但能够将资源合理应用, 确保燃料能量有效释放, 并且将火电厂锅炉所产生的尾气污染物降低。

2.1 调整吹灰技术。

改善汽温。在保证受热面安全以及没有严重的结渣产生的状况下, 将不同等级的过热器自身的换热系统降低, 以此来将再热器受热面自身的烟温提升。将再热器的吹灰频率有效增加, 确保受热面的整洁, 以此来将再热器的换热系统提升, 采用这种方式其主要起到的作用和增加受热面的作用是一致的。

对偏差进行改变。对于热器的出口当中的气温在比较大时通常需要采用喷水的方式进行对超温情况进行处理, 若是能够将这种问题有效处理, 这样对于欠温以及超温等都能够获得一定的环节, 采用燃烧调整以及对吹灰等进行有效修改就能够实现缓解的目标。

2.2 使用先进的燃烧技术。

现阶段对于电厂锅炉燃烧技术来讲还有很大的发展潜能, 其主要问题就是在靠近左右炉墙处吸热多以及中间吸热少和右墙区域吸热最多的情况, 这样就会使得锅炉燃烧率降低, 对于燃烧技术进行提升的主要方向就是使得锅炉当中的每个区域当中的受热量进行保持均匀, 这样在实际的燃烧当中, 就需要对锅炉的角度有效调整, 以此使得锅炉能够和热源很好的接触, 并且, 为了能够提升通气效率, 并且在这当中通入一定的氧气, 对燃烧进行有效确保, 这样在一定意义上就能够将燃烧的效率提升, 这对于锅炉在热能转化当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3 新形势下电厂锅炉应用在热能动力的发展

3.1 提高热能和机械能转换效率。

相对于电厂锅炉来讲, 需要按照热能动力学的原理, 来确保能量之间有效转化, 现阶段, 电厂锅炉当中的主要内容就是在既有技术的基础上, 加强锅炉转化效能的变化, 将电厂锅炉在运行中的效率提升。和当前热能动力工程的相关原理以及现状进行结合起来, 提出相关的可靠性原理, 并且对这些理论基础进行有效的应用到相关计算当中, 以此来确保转化技术的有效发展。对于电厂锅炉在实际的运行中, 需要和设备当中的零件进行结合应用, 这就需要技术人员加强对于零件的有效管理, 因此在这当中, 相关的技术人员就需要和电厂的发电量相关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起来, 对锅炉当中的零部件之间的协调工作有效保证。

3.2 转换思想推动设备高效运转。

在对设备的改进当中除了需要按照热能动力的有关原理之外, 还需要加强人员思想意识的变化, 对于思想转换的方式主要就是, 对于原先的能量消耗方式和相关的思想理念和当前的发展需求进行结合起来, 因此, 现阶段的工作中心就是加强技术的不断创新, 对当前现有的资源合理应用。在技术创新发展中将节能减排的思想进行有效融合, 提升人员的工作效率, 并且加强技术人员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以及思想意识的变化, 从而将技术改革的步伐加快, 以此来确保电厂锅炉应用的效率提升。在人员思想意识的转变中将节能减排理念的融入, 以此将设备的应用效率提升, 不断实现电厂锅炉技术的创新。

3.3 完善锅炉内部构造, 优化热能技术。

加强内部活动的优化, 这样可以促进整体设备的发展, 在电厂锅炉有效运行中, 除了需要满足技术要求之外, 还需要加强设备的优化。相对于大部分专业设备在实际的运行当中, 这样就能够确保设备长时间运行, 这就体现出了设备在实际的运行中需要确保设备的质量合格, 所以, 在对内部活动实现优化当中, 就需要保证设备的实际质量, 并且热能技术的优化活动在一定意义上有着很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这样就需要按照实际的状况对技术活动进行优化, 确保在实际的应用当中将其作用有效发挥出来, 以此来促进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

结语

总之, 在当前新形势下, 电厂的发展需要依据热能动力的有关原理实施, 以此来将电厂锅炉的燃烧效率提升, 促进电力事业的有效发展。在对锅炉构造的研究当中, 对热能动力工程相关原理以及热能技术有关理论性进行有效的应用到锅炉生产以及管理当中, 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将锅炉的运行效率提升, 因此, 需要不断热能动力技术的提升, 对热能技术以及原理的应用有效增强, 确保节能减排, 对运行成本有效控制, 以此来促进电力应用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热能动力工程包含着很多专业, 并且这些专业所覆盖的内容也较多, 基本上所有的专业都需要对热能动力工程的相关知识有效应用。相对于火电发电厂来讲, 发电厂当中的汽轮机以及锅炉都是热能动力工程所需要探索的领域, 除此之外, 因为对先进技术的掌握, 我国火力发电厂的发展前景非常好。随着社会的发展,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 只有提升电厂锅炉的燃料效率也能够和市场要求相符合, 所以就需要在这当中加强对于电厂锅炉应用在热能动力的发展与创新有效研究, 以此来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新形势,电厂锅炉应用,热能动力,发展,创新

参考文献

[1] 徐二虎, 张磊, 张斌.电厂锅炉应用在热能动力的发展前景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32) :36.

上一篇:建筑给排水工程论文范文下一篇:从消费心理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