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预警机制范文

2023-10-29

安全预警机制范文第1篇

一、财务危机预警的作用

财务预警能监测企业经营,有别于传统的、滞后的会计核算反映。在制定管理措施时还可完善现有模型,建立实时、动态的信息系统。财务预警具有以下作用:

(一)参照性

企业能依据财务运行特点和相关规律从信息中筛选出能及时、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变化的指标,运用财务数量分析法测算出各个指标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判断企业业绩的参照指标。

(二)预测性

预测的任务有两个:一是过程监视,即对预测对象的活动过程进行全过程监视,对预测对象同企业其他活动环节(包括外部环境)的关系状态进行监视;二是对大量的预测信息进行处理。建立信息档案。进行历史的和社会的比较。这样。通过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机制,可以跟踪企业的经营过程,监控日常财务状况。当危害企业的财务关键因素出现时,预先发现警讯,从中找出偏差及其原因。以便早日寻求解决对策。

(三)灵敏性

企业各财务因素之间密切相关。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在另一因素上敏锐地反映出来,从而提供相关预警信息。如可以通过企业应收款周转率偏低的警示信息分析企业信用交易政策和客户管理问题,而且可以进一步运用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法分析债权安全性问题。

二、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基本方法

(一)进行独立评估,确定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

对企业的如筹资、投资、资金运作、资金收付等企业内部经营活动事项进行评估。对企业所处的宏观环境进行评估。以清楚了解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如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宏观经济形势的周期性变化,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因素的改变、环境发展前景等。对投资人和合作伙伴进行评估,以了解对方的经营风格、管理理念、社会认可程度、在行业和地区的影响力。对客户的信用等级进行评估。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以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对不同的客户群在销售中采用不同的销售方式。对相关人员也要进行评估,以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和职业道德,并对员工岗位进行合理设置和调整。对特殊事项、非经常性事项、重要性事项进行评估,如管理层和关键岗位人员流动、重要经营指标不正常的增减变动,以了解这些事项异常变动的真实原因。

根据评估结果寻找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来源。包括外生来源和内生来源。外生来源是由外部经营环境变化而产生的。例如,由于国家金融政策的调整,引起整个金融市场不确定性增加,就有可能导致金融企业被迫作出重大经营政策上的调整,也有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导致金融企业巨额亏损乃至破产。内生来源是由企业内部运行机制不协调而产生的。例如,新产品开发不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导致销售收入锐减、盈利能力下降。此时研发新产品失败为企业出现财务预警的内生来源。 (二)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

建立企业危机预警系统的主要任务包括: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指标的模糊处理;确定指标权重;计算危机的评价值;确定风险程度标准,发布预警信号。

1 构建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的原则。选取和构建评估指标系统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性。要求在选择指标时必须尽量全面地选择各级各类指标,以免遗漏某些重要的信息。(2)简洁性。选择指标同时也要考虑指标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做到指标尽可能少,但信息量尽可能大,把全面性和简洁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以避免由于重复而造成评估时的多重共线或序列相关。(3)系统性。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是一个由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指标系统并不是静止的、绝对的。而是一个相对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因此,应使指标系统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系统性。以保证指标系统能够适应动态发展变化的需要而进行适当调整。(4)科学性,每一个指标都应具有确定的、科学的深刻内涵。指标系统的建立应该根据有关企业危机管理的科学理论和原则,选择含义准确、深刻且便于理解、计算及分析的指标,以客观、公正、科学地反映企业危机的本质和规律。

2 建立企业危机预警指标体系。根据上述原则建立以下的指标体系: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销售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近年来国内外一系列公司破产案证明现金流量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企业真正用于偿还债务的是现金流量,而企业现金流量主要来自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应重点关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财务风险往往是企业存在现金净流量为负数。资不抵债,无力偿还到期债务等情况下出现的。因此,企业财务预警的核心应是建立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这类指标更能反映出本质问题。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企业预警的主要指标。

利用现金流量表预示警情通常有四种方法,即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及财务比率分析法,其中最简便有效的是财务比率分析法。财务比率分析法是对会计报表内两个或两个以上项目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能将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及利润表有机结合。对不能直接对比的财务报表及其中不同性质的项目进行计算分析。主要指标如下:

(1)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该指标是从总体上判断企业财务状况最好的指标。

(2)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本期到期的债务,是指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通常这两种债务是不能展期的,必须如数偿还。该指标主要衡量本年度内到期的债务本金和相关的现金利息支出,可由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来偿付的程度。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

(3)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净流量/流动负债。该指标反映本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对于偿付流动负债的保障程度。企业用经营活动取得的现金来偿还流动负债是最安全的,该比率越大,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4)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净流量/债务总额。该指标反映用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偿还全部债务的能力,即企业最大的付息能力。虽然投资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在必要时都可以偿债,但它们都不属于经常性现金流量。该比率越高,企业承担债务的能力越强。

(5)现金利息保障倍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支出+付现所得税)/现金利息支出。该指标更明确地反映企业实际偿付利息支出的能力,更全面地衡量经营所得支付债务利息的能力。该比率越高,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为了更好地反映财务状况,企业除了考核以上反映偿债能力的主要指标外,还应结合相应的辅助指标,如应收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对外担保占净资产的比重等,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营运能力,健全本单位的财务风险控制指标体系。

3 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建立。(1)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设计。预警系统是实现预警功能即预测和报警两种功能的一种系统。它能够事先发现企业财务危机的迹象或征兆,向企业决策者发出警报,提醒其采取有效的防范与调整措施,使企业免受财务危机的威胁,转危为安。

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设计分为以下步骤:1)对预警活动深入分析,选择模型中包含的变量,并根据样本数据所显示的变量之间的关系,确立预警模型的结构,建立理论模型;2)收集样本数据,在选择时要求数据具有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一致性;3)根据选用的模型,选择相应的方法来确定模型的参数;4)为了确定模型能否起到预警的作用,在最后一步需要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通过,模型正式建立;检验不通过,则要重新进行第一步。

(2)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模型。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的模型是根据大量破产企业的财务报表,运用传统的财务比率分析加上统计学上的差异分析建立的,用来预测企业破产的模式,是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基本评估方法。具体如下:

财务危机综合预警机制模型:Z=1.2X1+1.4X2+3.3X3+0.6X4+0.99X

5X1=营运资金÷总资产,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X2=留存收益÷总资产

X3=(利润总额+利息支出)÷总资产

X4=[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或股票市值)]÷总负债

X5=主营业务收入÷总资产

一般而言,如Z值大于2.675。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性较小;如z值小于1.81,则认为企业存在财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大;如Z值介于1.81~2.675之间,则可视为企业进入“灰色地带”。财务状况极不稳定,风险较大。

4 启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在分析清楚财务风险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主要包括早期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措施。其中,早期预防措施是在财务危机的潜伏期内,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之处,杜绝和避免财务危机的发作。应急处理措施是在财务危机的发作期,采用规避风险的手段,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如果财务危机已经恶化,应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要做好财务危机的应急处理工作要大幅削减资本性支出,积极寻找抵押和担保贷款,万不得已时,实施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避免企业破产倒闭。

财务预警系统一旦发出风险预报。则立即根据预警信息类型、性质和风险程度等选择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这些对策大多是思路性、提示性的,目的在于帮助管理层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具体、有效的风险控制方案。概括起来。风险控制策略主要有以下四种:(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法是指企业在进行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财务风险较小的投资方案,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发现不利情况则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2)降低风险法,降低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加强管理等方法来降低风险;(3)分散风险法,分散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联营、横向或纵向多样化战略来分散风险;(4)转移风险法,转移风险法是指企业通过购买保险、期货交易或签订转包合同等办法将风险转移给他人。

三、建立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必须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预警模型中各种指标、财务比率计算的真实性。因此,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前提是企业要有一个健全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可以得到一贯执行,否则预警系统的功能将会大打折扣。

其次,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提高财务预警系统的效用。随着投资规模的扩张,竞争程度的加剧,企业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与日俱增,这时的预警功能决不仅仅是计算几个比率,对比几个指标所能实现的,必须创建系统的方法库和模型库,全面使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数据库技术以及管理学、财务学、运筹学、统计学、模型论和各种优化技术,在重视定量分析的同时加强定性分析方法的应用。

最后,加强财务预警系统的后续管理。它可以保证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后续管理工作通常包括:日常监管和维护,保证预警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财务业务数据、指标体系、预警临界标准等有序更新。保证预警功能的准确和及时;保障各项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数据是预警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加强数据库的防病毒入侵、防黑客盗取、防非法操作等措施至关重要。

[摘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竞争国际化,知识经济为主题的新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愈来愈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热点问题。为迎合中国会计改革的新形势,在论述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及构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设想。

[关键词]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近20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企业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多变化的市场状况,存在着各种难以预测和不可控制的因素,企业发生财务风险或困难甚至破产清算的现象不断增加,财务风险给企业,社会带来严重的影响。因此,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从构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方面展开探讨。

一、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内涵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the Enterprise Financial Early waming lnstitution),是指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中所形成的各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预警职能体系,是降低财务风险的关键所在,也是今后盘活企业财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就是把风险预警机制引入企业内部,让企业、管理者、员工共同承担风险责任,使责、权、利三者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一般地,我国企业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1.预警分析的组织机制。为使预警分析的功能得到正常、充分的发挥,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的组织机构。预警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于企业组织的整体控制。预警组织机构的成员是兼职的,由企业经营者,企业内部熟悉管理业务、具有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和技术的管理人员组成,同时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外部管理咨询专家。预警机构独立开展工作,但不直接干涉企业的经营过程,它只对企业最高管理者(管理层)负责。预警组织机构的日常工作可由现有的某些职能部门(如财务部、企管办、企划部)来承担。预警组织制度的实施使预警分析工作经常化、持续化,只有这样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2.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良好的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系统,要能够有效预知企业可能发生的财务危机,预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还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抓住每一个相关的财务风险征兆。主要资料包括内部数据和相关外部市场,行业等数据。这个系统应是开放性的,不仅有财会人员提供的财会信息,更有其他渠道的信息。这里的会计信息系统不仅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会计核算报告系统,还包括对会计资料的认真阅读、分析和评价,以及寻找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并及时消除财务风险的工作。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分析良性循环的基础。

3.财务风险分析机制。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关键,通过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经重点研究,分析出风险的原因,评估其可能造成的损失。当风险的成因分析清楚后,也就不难制定相应的措施了。为了保证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并不带任何偏见,从事该项工作的部门或个人应保持高度的独立性。预警分析系统一般有两个要素:即先行指标和扳机点。先行指标是用于早期评测运营不佳状况的变动指标,扳机点是指控制先行指标的临界点,也就是预先所准备的因应计划必须开始起动之点,一旦评测指标超过预定的界限点,则因应计划随之而动。

4.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在财务风险分析清楚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尽可能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制度若要能够有效运作,就必须要有正确、及时且合乎企业所需要的各种管理咨讯系统,提供及时而完整的经营结果数据,供经营者及各部门负责人以实际经营状况数据体系,来与财务指标数据相比较。当有超出或低于指标数据的情形发生时,就表示企业财务状况将有不健全的症状产生,经营者应及早依数据所代表的经营内涵做进一步深入研判,找出蛛丝马迹,对症下药,以防财务恶化。例如,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于缓慢,表示企业营销部门可能不尽心收取顾客账款。如此,一来资金运转将吃紧,二来企业将承受更多的交易风险。此时,营销部门主管应深入探究缘由,并提出对策。

二、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可化解和规避风险,使风险损失减至最小。在经济体制转型期,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财务风险,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与之相对应,预警机制的建立应是多元的。就企业微观操作而言,有以下方法可供选择:

1.回避风险法。回避风险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风险决策时,尽可能选择风险较小或无风险的投资方案,这实际上减少了风险造成损失的可能性,降低了损失的程度;二是实施风险方案过程中,发现不利的情况时,及时中止或调整方案。企业在选择理财方案时,应综合评价各种方案可能产生的财务风险,在保证财务管理目标实现的前提下,选择风险较小的方案,以达到回避财务风险的目的。例如,债权性投资如果能够使企业实现预期的投资收益,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式时,应尽可能采用债权性投资,因为债权性投资风险大大低于股权投资的风险。尽管股权投资可能带来更多的投资收益,但从回避风险的角度考虑,企业还是应当谨慎从事股权性投资。当然,采用回避法并不是说企业不能进行风险性投资。企业为达到影响甚至控制被投资企业的目的,只能采用股权投资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承担适当的投资风险是必要的。

2.降低风险法。即企业面对客观存在的财务风险,努力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的方法。降低风险法可以采取三种策略:一是通过支付一定的代价减少风险损失出现的可能性,降低损失程度。如商业企业销售商品,可能收到假币,购置验钞机就可大大减少损失的可能性。又如企业可以建立风险预警、控制系统,配备专门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决策者还应比较控制风险的代价与减少损失之间的关系,只有减少的损失大于控制的成本,这种策略才是可行的。二是采取措施增强风险主体抵御风险损失的能力。如提高产品质量,改进产品设计、努力开发新产品及开拓新市场等手段,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降低因产品滞销、市场占有率下降而产生的不能实现预期收益的财务风险。三是通过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和办法来减少损失出现的可能性,如企业采购材料时,坚持验货付款,就可能减少货款被骗的可能性。

3.分散风险法。即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元化经营及对外投资多项化等方式分散财务风险。

对于风险投资方案,企业可以与其他企业共同经营、共同出资、收益共享、风险共担,这样就将应由本企业独家承担的风险,改为由联营企业之间共同承担。实际上这种做法也可以说是一种转移风险的方法,因为它将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其他企业。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分散风险的通常做法,指一家企业同时介入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产业部门,生产经营若干类无关联的产品,在若干个基本互无关联的市场上与相应的对手展开竞争。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的理论依据在于:从概率统计原理来看,不同产品的利润率是独立或不完全相关的,经营多种产业多种产品在时间、空间、利润上相互补充抵消,可以减少企业利润风险。具体地,当企业生产经营一种产品时,企业的兴衰成败就集中在此种产品上,而在经营多种产品时,若一种产品销售不景气,另一种产品却可能比较畅销,当一种产品亏损时,其他的产品却可能盈利。这样,企业的经营效益就比较稳定,不会因一种产品的销路不畅而导致企业亏损或破产。因此,企业在突出主业的前提条件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分散财务风险。

对外投资多项化,又称多元投资,是企业分散风险的另一种有效手段,即企业对外投资时,应将资金投资于不同的投资品种,以达到分散投资风险的目的。一般来说,长期投资的风险大于短期投资的风险,股权投资的风险大于债权投资的风险,证券组合投资可以分散有价证券投资的非系统性风险,其投资风险低于单项证券投资的风险。多元投资可以达到以丰补歉,以盈补亏、取长补短的目的。当然,风险越大,可能产生的收益也就越大。对外投资多项化进行分散投资风险的前提就是保证预期的投资收益的实现。

4.转移风险法。即企业通过某种手段将部分或全部财务风险转移给他人承担的方法。转移风险通常有多种形式:A,购买保险法。通过向保险公司投保,可将应由本企业承担的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B,签订远期合同。远期合同的作用,在于明确购销双方在一定期限内的权利和义务。C,转包法。企业可将风险大的业务,采用承包经营或租赁经营的方式,转给其他单位或个人来经营,企业定期收取承包费或租金。这样,企业的效益就有保障,而风险则转由承包(租)人来承担。D,租赁法。企业对于生产经营过程中短期使用而不经常使用的机器设备,若采取购买的方法,需要马上筹集资金,既要承担资本成本,还要承担固定资产无形损耗的风险;若采取租赁的方式取得,则可以避免这一风险。E,转卖法。它是指企业根据有关信息和风险预测,将经营风险大的资产提前转让出售的方法。

5.自保风险法。自保风险,就是企业自身来承担风险,即企业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分析,预先制定一套自保风险计划,平时分期预先提取专项的风险补偿金以补偿将来可能出现的损失。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种策略:一种是遵循谨慎性原则,建立风险基金,为风险较大的长期负债设立偿债基金;另外一种是提取一定比例的坏账准备金和商品削价准备金等来降低和缓冲财务风险。目前,我国要求上市公司提取应收账款坏账准备金、存货跌价准备金、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金和长期投资减值准备金,正是上市公司防范风险、稳健经营的重要措施。

6.债务重组法。债务重组是指在债务人发生财务困难的情况下,债权人按其与债务人达成的协议或法院裁定作出让步的事项。具体重组方式有:A,以资产清偿债务;B,债务转为资本(债权转股权);C,修改其他事项等,以最大限度降低财务风险,以使企业重新安排财务资金,通过进一步调整,强化企业的财务实力。

参考文献:

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就是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预警,它是架构在企业预警理论之上,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财会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及时捕捉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过程中的堵塞、浪费、过度滞留等影响财务收益的重大管理失误和管理波动信号,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亮出黄牌、发出警报,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危机演变成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并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

一、建立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模型的意义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是以企业信息化为基础,并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例分析、数学模型等方法进行预报示警。

它通过收集与企业经营相关的产业政策、市场竞争状况、企业本身的各类财务和生产经营状况信息,进行比较分析,判断是否预警。经过对大量的信息进行分析,当出现可能危害企业财务状况的关键因素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能预先发出警告,提醒经营者早做准备或采取对策,避免潜在的风险演变成现实的损失,起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作用。当财务发生潜在危机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及时寻找导致财务状况不佳的根源,使经营者有的放矢,采取有效措施,阻止财务状况进一步变坏。通过财务风险预警分析,企业能够系统而敏锐地发现企业潜在的财务危机,从而有效地避免和防范财务危机的发生,有助于企业的“强身健体”。同时,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还能够帮助企业管理层了解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经过,提供解除财务危机的措施以及改善管理的建议,作为企业未来经营之借鉴。

二、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程序

1、寻找警源。警源是警情产生的根源,是“火种”。从警源的生成机制来看,警源可以分为外生警源和内生警源;从警源的可控度来看,可将其划分为可控警源与不可控警源;从警源的性质来看,可分为主观警源和客观警源。

2、分析警兆。警兆是预警的信号系统。一般地,当警源导致警情爆发之前,总有一定的先兆,这种先兆与警源可以有直接关系,也可有间接关系;可以有明显关系,也可以有隐形的未知黑色关系。警兆的确定可以从警源入手,也可以依经验分析。警兆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景气警兆;一类是动向警兆。

3、选取预警指标。在企业财务风险预警中,任何一个财务指标,都难以全面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要想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一个总的评价,就必须将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运营能力、现金能力等多方面的财务指标纳入一个有机整体中,才能全面地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进行解剖和分析,从而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优劣做出评价和判断。

4、防警、排警。防警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防止警情的发生,而一旦发生了警情,则由防警变成了排警。事先准备好在各种警情下的应急对策或对策思路,一旦发出警报,则可根据预警信息的类型、性质和警报的程度调用相应的对策。一般地,预警对策大多是思路性和提示性的。

三、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结构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将探头伸向组织生产经营和管理业务的各个方面,连续不断地向预警系统输送信息。其输送的信息有两类:一类是非报警信息;另一类是报警信息。非报警信息是正常信息,它所反映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业务基本正常,无明显偏误。报警信息是指非正常信息,它反映的核算和管理业务出现了异常,并经检测存在造假迹象,或者其运行记录超出正常值较大幅度而不能做出自圆其说的解释。在系统的整个运行过中,保持监控检测系统的信息的正常供给和合理设定作为参照标识的正常值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环节,或者说两个支点。没有信息来源,或者取得的信息不准确,就可能导致错误警,预警系统就会失灵。同样,没有准确设定的标准值或范围,系统就不能区分正常与失常,不能分清正误的界限,预警就不能在关键和必要时正常发出,就有可能出现该预警时不预警,而不该发出报警信息时却频频示警的情况。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的现金用于各种支出。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四、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途径

1、加强信息管理。企业预警需要有一定的管理基础和功底,仅靠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就只是杯水车薪。首先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组织机构,并遵循“专人负责、职责独立”的原则,确保财务风险预警分析的工作能够有专人落实,且不受其他组织机构的干扰和影响。而且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内部财务信息,还包括外部相关信息。最为关键的是,系统信息要不断刷新,资料系统要不断升级,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2、健全财务风险分析与处理机制。高效的财务风险分析是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核心和关键。财务风险处理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和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指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时,应该采用何种手段规避,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指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指如何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次发生。

3、牢固树立风险防范意识。风险防范意识是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得以成功建立并有效运行的前提。这就要求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层在思想上对潜在的危机要有清醒的认识和高度警惕,对员工发现的问题及提出的合理建议应给予重视和采纳。

4、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和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相结合。企业是一个整体,任何一项活动都会影响客户的满意度,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保持与其他管理活动的良好沟通和衔接,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该与其他子系统保持协调一致,实现数据共享。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应和企业各项制度建设结合起来,互相促进。如,以现金周转为主的企业,应切实建立现金核算制度,掌握现金收付期间的差异;以赊销、代销为主的企业,则应加强企业信用调查制度,强化应收账款回收控制。

5、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设计还要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使产生预警信息的价值大于产生预警信息的成本,保证该系统的经济性和有效性。

6、以相关会计信息系统为辅助。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效运行需要以两大辅助系统——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为基础,因此也要加强这两个辅助信息系统的构建工作。会计管理信息系统要能提供及时、真实、完整、可比的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企业相关经营信息收集与分析系统则要能提供同行业、国家宏观,甚至全球的相关外部信息。有了这两者的有力支持,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才能更早、更有效地发现财务危机的蛛丝马迹。

企业可以采用财务报表指标分析法、单变量模型分析法、多变量模型分析法、根据经验主管判断以及案例分析等方法对财务状况进行诊断,是否存在财务危机,以及危机的程度。各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局限性。对企业而言,在实际运用时,要考虑到国家的宏观经济形势、地域、行业等诸多因素的差异,选择适合企业特点,并能满足自身经营和财务管理需要的方法和模型,才能达到动态监测、及早防范、有效阻止及避免财务危机发生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发挥财务危机预警系统的功能

财务预警

财务预警系统是针对企业财务风险提出的管理系统,其预警对象是企业的筹融资、投资、营运和关联交易等活动,是企业的经营状况、环境变化等因素在财务上的反映,它是站在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的资金安全性和盈利性分析。它的整个预警监测必须以风险预测为重心,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揭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从源头上阻止或减少企业危机发生及损失。所以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是亟为重要的。

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简述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面临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感到了风险的威胁,这要求企业不断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以谋取超出社会平均报酬水平的超常收益,这种利用机会的同时又时刻面临着财务失败的风险、面临企业生存的危机。事实上,不论哪一种职能管理的失误,昀终都会表现在财务风险上。因此,揭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计量财务风险的程度、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刻把握企业财务状况是避免财务危机、防止企业破产既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二、企业运用财务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已经逐步认识了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模型可以成为防控财务危机的有效手段,但是很多企业将财务预警系统作为独立的财务子系统,将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系统的任务交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这导致财务预警模型不能及时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交换数据,无法在第一时间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导致预警信号时效性差、准确性也不高。

企业除了要关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现金流量表也应格外关注。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相反,如果企业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现金支付能力极差,则可视为严重的财务危机。在美国学者Altman的Z值模型和ZETA模型的多个重要指标中恰恰缺少了现金流量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而大多企业在构建模型时大多采用Z值模型和 ZETA模型,并且没有做到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和改进原有的财务指标。

当前,常用的财务预警模型在选择自变量时均采用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在评价方法上均采用数学评价方法,这使得财务预警信号较为客观和精确。但是,财务预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高低、财务人员的认识深浅、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是否发生变化等非量化或主观性的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因此,结合定量分析方法,管理者们也要考虑到重要的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

三、对企业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系统的建议

我们现有的财务预警模型大都是套用国外理论,根据上市公司的资料确定合理的系数值而计算出来的。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我国证券市场仍处在发展初期,在利用上市公司财务资料进行财务预警研究时经常面临市场容量小、数据来源少等问题。要不断提高财务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就需进一步拓宽数据渠道,从更广的范围,如非上市企业等角度进行财务预警的研究。

我们在构建财务预警模型时,不能仅仅依靠拿来主义,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发展环境,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增加更能反映本企业实际问题的新指标,合理调整相关权数,探索适合本企业的评价标准。例如,地勘单位由于计划经济的烙印较深,企业化经营的进程较短,加之行业的特殊性,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与其他较早进入市场的市场竞争主体相比其财务风险管理的任务更重。这就要求地勘单位一方面将不能适应实际的原始财务指标进行创新性的重新组合,以更加综合的指标来代替原始指标,选择其中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信息的综合指标参与模型的计算,这样做可以保证财务比率指标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机理,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防范和化解各类财务风险,以建立各级管理人员能直

观识别风险的符合地勘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财务指标预警体系。

使用定量分析方法构建财务预警模型是预防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现代企业管理也应更加注重一些非量化因素,如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财务人员素质、人员流动状况、顾客满意度等。因为这些因素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需要凭借人们的经验对财务风险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有时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因此,如果能结合非财务指标,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价,财务预警模型的效用就能得到更有效的提升。在运用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时,企业不能忽视定性分析和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否则可能导致财务风险评价结果的不全面和不准确。

四、结语

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在现阶段还处于探索和创新的阶段,本文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了一些探索,期待能对具体实践有所裨益

财务预警系统是针对企业财务风险提出的管理系统,其预警对象是企业的筹融资、投资、营运和关联交易等活动,是企业的经营状况、环境变化等因素在财务上的反映,它是站在财务管理的角度,对企业的资金安全性和盈利性分析。它的整个预警监测必须以风险预测为重心,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为目的,揭示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风险,从源头上阻止或减少企业危机发生及损失。所以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体系,是亟为重要的。

一、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简述

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财务数据和相应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将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财务状况变化的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隐藏的问题,以提早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企业面临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感到了风险的威胁,这要求企业不断寻找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以谋取超出社会平均报酬水平的超常收益,这种利用机会的同时又时刻面临着财务失败的风险、面临企业生存的危机。事实上,不论哪一种职能管理的失误,昀终都会表现在财务风险上。因此,揭示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表现形式,计量财务风险的程度、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时刻把握企业财务状况是避免财务危机、防止企业破产既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

二、企业运用财务预警系统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已经逐步认识了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模型可以成为防控财务危机的有效手段,但是很多企业将财务预警系统作为独立的财务子系统,将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系统的任务交由财务部门单独完成,这导致财务预警模型不能及时与其他业务信息系统交换数据,无法在第一时间反映企业的现实状况,导致预警信号时效性差、准确性也不高。

企业除了要关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对现金流量表也应格外关注。良好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入能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使企业保持良好的财务状况。相反,如果企业现金流入小于现金流出,现金支付能力极差,则可视为严重的财务危机。在美国学者Altman的Z值模型和ZETA模型的多个重要指标中恰恰缺少了现金流量指标,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财务风险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而大多企业在构建模型时大多采用Z值模型和 ZETA模型,并且没有做到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来设计和改进原有的财务指标。

当前,常用的财务预警模型在选择自变量时均采用可量化的财务指标,在评价方法上均采用数学评价方法,这使得财务预警信号较为客观和精确。但是,财务预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高低、财务人员的认识深浅、企业目前的生存环境是否发生变化等非量化或主观性的因素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的财务风险评价。因此,结合定量分析方法,管理者们也要考虑到重要的非财务指标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企业财务风险的影响,从而更加全面地判断企业面临的风险。

三、对企业构建和使用财务预警系统的建议

我们现有的财务预警模型大都是套用国外理论,根据上市公司的资料确定合理的系数值而计算出来的。在前面的分析中已经提到,我国证券市场仍处在发展初期,在利用上市公司财务资料进行财务预警研究时经常面临市场容量小、数据来源少等问题。要不断提高财务预警模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就需进一步拓宽数据渠道,从更广的范围,如非上市企业等角度进行财务预警的研究。

我们在构建财务预警模型时,不能仅仅依靠拿来主义,而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发展环境,淘汰不适用的指标,增加更能反映本企业实际问题的新指标,合理调整相关权数,探索适合本企业的评价标准。例如,地勘单位由于计划经济的烙印较深,企业化经营的进程较短,加之行业的特殊性,在新的竞争环境下,与其他较早进入市场的市场竞争主体相比其财务风险管理的任务更重。这就要求地勘单位一方面将不能适应实际的原始财务指标进行创新性的重新组合,以更加综合的指标来代替原始指标,选择其中尽可能多地反映原来指标信息的综合指标参与模型的计算,这样做可以保证财务比率指标更加具有科学性和实际应用价值;另一方面通过加强财务管理,正确认识财务风险机理,做好财务风险管理工作,防范和化解各类财务风险,以建立各级管理人员能直

观识别风险的符合地勘单位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的财务指标预警体系。

使用定量分析方法构建财务预警模型是预防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有效手段。同时,现代企业管理也应更加注重一些非量化因素,如企业管理者的风险意识、财务人员素质、人员流动状况、顾客满意度等。因为这些因素无需完整的数据资料,需要凭借人们的经验对财务风险的趋势进行定性分析,有时比定量分析更加可靠和有效。因此,如果能结合非财务指标,运用定性分析方法对企业进行风险评价,财务预警模型的效用就能得到更有效的提升。在运用财务指标对财务风险进行定量分析时,企业不能忽视定性分析和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否则可能导致财务风险评价结果的不全面和不准确。

四、结语

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研究,在现阶段还处于探索和创新的阶段,本文在学习研究的基础上,对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进行了一些探索,期待能对具体实践有所裨益

探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暂不清楚

来源: 发布时间:最新发布

探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探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探析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大,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有助于企业及时监控和预测财务风险,促使企业朝着健康、稳健的方向发展。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的基础上,对构建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对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风险 财务风险 预警系统

一、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财务活动而给企业财务成果带来的不确定性。企业财务风险是一种微观经济风险,是企业全部风险的货币化表现形态,是企业经营风险的集中体现,表现在企业财务活动的收支变化之中,贯穿于整个财务活动之中。可以说,企业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活动的外在表现。

企业所面临的财务风险有多种类型,在不同理财环境、不同理财阶段、针对不同的经营主体和理财项目,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不同的风险类别。总的来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回收风险以及收益分配风险。

我国已成功加入WTO,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导致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且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关系的日益复杂化,财务风险的影响更加明显,如何应对财务风险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近几年以来,世界范围内出现财务危机现象的企业普遍存在,许多企业因为财务危机而破产倒闭。

二、企业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意义

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就是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及相关经营资料的分析,利用及时的数据化管理方式和财务数据,将企业已面临的危险情况预先告知企业经营者和其他利益关系人,并分析企业发生财务危机的可能原因和企业财务运营体系中隐藏的问题,以提前做好防范措施的财务分析系统。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越灵敏,就越能极早地发现问题,越有效地防范与解决问题,避免财务危机的发生。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成为公司经营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管理工具,很多市场参与者需要借助财务风险预警系统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建立有效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从企业外部看,可以使投资者早期预警,及时发现被投资公司潜在的财务危机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从企业内部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为管理者及时采取措施提供依据和工具,可以避免企业发生财务危机造成企业危机的出现。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势在必行。

三、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

1.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特征。一个有效的企业财务风险系统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预知财务危机的征兆。当危害企业财务的关键因素出现时,财务预警系统能够预先发出警讯,提醒相关人早做准备或采取相应对策。(2)预防与回避财务危机。当财务预警系统发出财务危机信号时,应立即寻找导致财务运行恶化的原因,及时化解财务危机。(3)控制财务危机以防扩大。当财务危机信号出现时,管理者不但要阻止财务危机继续恶化,而且要积极在内部挖掘资金潜力,在外部寻求新的资金支持,尽快控制财务危机的影响范围。(4)避免财务危机再发生的措施。完整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应能系统详实地记录企业财务危机发生的缘由、处理经过、解除危机所采取的各项措施以及处理改进建议,以备同类危机再次出现时参考备查。

2.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分析方法。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的方法包括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分析方法。其中,由于定量方法简单、实用、有比较好的判别效果,实际运用的非常广泛。定量方法是根据企业的财务数据和财务报表,用统计的方法找出企业在某些财务指标的异常值,再通过数学模型来综合地反映这些差异,与正常公司相对比,从而判断企业是否处于正常的状态。常见的预警方法如图所示。

3.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的构建程序。(1)预警信息收集。预警的主要依据是信息,因而必须建立灵敏的预警信号系统。而且预警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因为它需要有一定的信息作为基础,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推断与转化,预警最终输出的也是警报信息以及相关的对策及建议信息。预警信息是原始信息向征兆信息转换的结果。

(2)明确警义。警义即预警的含义,指的是财务监测和预警的对象。它由若干个警素所构成。警素是指构成警情的指标。不同的警素对应不同的警兆,警素发生异变,总有一定的先兆,这些先兆有的与警素有直接关系,有的与警素有间接关系。

(3)预警源分析。预警源是预警情形产生的根源,从警源的生成机制看,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从企业外部输入的预警源,就是由外部事件可能引起的企业的财务风险;另一种是内生警源,是由企业内部内生的警源,就是由于企业的内部因管理不善引发的财务风险的源头。

(4)警兆识别。警兆,指警情发生异常变化时的先兆,是预警的信号系统。在警源的作用下,当警源导致警情爆发之前,总有一些先兆,财务风险预警的警兆,是伴随着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出现的一些先导型指标或迹象。警兆的确定可以从警源入手,也可以依经验分析。

(5)确定预警度。预警度就是预警的严重程度。确定预警度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建立关于预警的普通模型,再做出预测,然后根据预警值转化为预警度模型,即所谓的总体预警模式;二是建立若干预警要素的预警度模型,直接由预警征兆的警级来预测预警要素。

参考文献:

[1]蒋定秀: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7):164~165

[2]李微微:略论企业财务风险及防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2003(3)

安全预警机制范文第2篇

①加强事先控制,审批并落实进度计划安排及相应的资源配置;施工 中根据对施工节点进度分析结果,针对各施工单位及具体工点的进度偏差, 按其对总工期的影响程度,分级设黄色预警和红色预警。

②施工中预警分级

工期黄色预警:工期已滞后,必须采取加强或整改措施,限期追回已损失的工期。 工期红色预警:工期已显著落后,将影响总工期,责成施工单位采取 非常措施解决影响进度的有关问题,避免对总工期产生实际影响。

③预警管理 上述预警适用于项目部对工点、指挥部对项目部。预警均书面发出,向上级单位备案。执行进度报告制度,分级建立进度控制台帐。通过加强 或整改,工期回复正常,已符合总工期或工期节点要求,由发出预警单位 书面撤销预警。

(2)质量安全预警机制

①事先控制:按标准化管理要求审查并落实质量保证体系和安全保证 体系,落实质量和安全保证措施;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针对工程实际,分 级下达安全和技术交底,制定预案;加强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监督控制 现场进行规范化作业。

②一般警告:施工上级单位、质量监督部门和监理单位对施工中存在 的一般质量和安全问题,以整改通知书、质量安全问题通知单、监理工程 师通知单等形式,书面要求施工单位限期整改。

③对存在或出现的可能造成质量隐患或安全隐患的问题,事先发出警告通知,要求立即采取预防或整改措施,消除隐患。

④对已发生的严重质量安全问题或质量安全事故,施工上级单位或监 理单位组织进行分析,责成整改,直至暂停施工整顿。

⑤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建立质量安全问题跟踪台帐,各项问题的解决 必须闭合。 (3)物资供应预警机制

①完善甲供物资和自采物资的分期供应计划。

②根据工程进度,对供应计划和实际供应情况实行动态管理。

安全预警机制范文第3篇

一、建立税收预警机制势在必行

(一)建立税收预警机制是解决税源监控乏力问题的需要。

税源监控管理是税款征收和税务稽查的前提和基础。其突出特点是提前性和控制性,但目前在实际工作中有以下3种失控现象,急需通过预警机制在内的税收管理措施予以解决。

1、管理性失控。是指由于税务机关管理缺位而造成的税源失控。如漏征漏管户大量存在就是管理性失控的突出表现。有相当一部分纳税人领取营业执照,但不办理税务登记,也不纳税。有的纳税人虽然办理了税务登记,但是没有设置账簿,长期不申报纳税。

2、机制性失控。是指由于税收征、管、查等环节职责不明确或者相互脱节,以及国、地税之间或税务机关与其他部门之间缺乏配合、协调而引起的税源失控。如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和保全措施得不到有关部门的配合等。

3、政策性失控。主要指个别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从局部利益出发,擅自出台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或者违规减税、免税,避税。

(二)建立税收预警机制是解决征管信息不对称问题的需要。

目前,受税收信息化建设速度、公民法制观念不强等因素的制约,在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纳税人清楚自己的经营行为或纳税义务,税务机关因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及部门配合,不能获取纳税人的经营行为及纳税义务等方面的信息。由于受各种利益因素的驱动,目前我国纳税人的财务核算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受人为控制,存在经营指标造假严重,计税依据失真现象。有的企业在银行多头开户,建立假账,资金体外循环,隐瞒销售收入,致使很多税源在生产、销售等诸多环节中被转移或隐匿,税务稽查时难以从帐目上发现问题,造成税收流失税收,监督难以真正实施到位。

(三)建立税收预警机制是打击偷逃骗税、遏制税收流失的需要。由于各种原因,我国目前偷逃骗抗税犯罪还难以有效遏制,涉税犯罪普遍化、社会化程度在个别地区呈进一步加剧的趋势,每年全国大约有300多名税务人员在与偷税抗税行为斗争中致伤。需要通过预警机制及时得到偷逃骗抗税方面的有关信息,采取预防措施,通过协税、护税网络、司法保障体系给偷逃骗抗税行为以遏制和打击。

二、建立税收预警机制的目标要求和职能作用

为确保新征管模式的有序运行,推进依法治税进程,应尽快建立以“预防为主、过程监控”为特点,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以执法责任制为核心和基础,涵盖税源监控体系,上限报警指标、下限报警指标等体系在内的税收预警机制。即在信息集中处理和共享的基础上,上级税务机关通过预警机制网络实时监控来查询各基层单位的征管状况和外部单位协作情况,定期公布各单位税收执法及征管质量指标等方面的情况;在发现异常情况后实时预告或警示,以便其及时处理或纠正。

按照以上指导思想,税收预警机制一般要具备以下的职能作用:

(一)报警、提醒作用

从内部管理要求来看,税收预警机制一是要具备征管质量指标异常波动报警职能。如发现税务登记率、税款入库率明显偏低,欠税增长率偏高,予以提醒和报警;二是要具备税收管理缺位报警职能,如漏征漏管户报警;三是要具备金税工程“三率”偏低报警、发票协查报警职能;四是具备执法行为不规范报警职能,如对违章发售发票、办理出口退税,税务检查等执法程序违规、证据不全、文书不规范等行为予以报警。

从外部协作要求来看,税收预警机制一是要具备纳税人不奉行报警职能,如对纳税人开出税票但不按期到银行缴款现象予以报警。二是要具备大额欠税纳税人转移资产、帐户及察出境报警职能。三是要具备协税护税缺位报警职能,如对工商部门不及时-传递户籍信息、司法机关打击涉税案件的不作为行为予以报警。四是要具备偷抗骗税等大案要案发案率偏高报警职能。五是要具备税收收入与gdp逻辑关系出现异常现象报警能。如税收收增长速度突然低于gdp增长速度,即开始报警。

(二)规范和防范作用

通过对预警机制提供信息和问题的分析,促进岗位责任制和执法责任制的进一步建立健全,防范执法过错问题的发生。

(三)限制作用

通过预警机制设置职权权限的“警戒线”,限定各操作岗位和领导岗位的权限,以防止违规操作、越权办税问题的发生。

安全预警机制范文第4篇

(2011年9月28日)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全县廉政风险防控系统建设,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构建廉政风险全文集预警附近系统的实施意见》(涉字{2011}30号)文件精神要求,结合某某局管委会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的

廉政风险预警是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党风廉政建设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或已经出现的违纪倾向进行主动防范和监控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开展工作检查、民意调查、绩效测评、责任追究等措施进一步推进预防腐败工作,进一步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提高重大决策执行力,进一步强化预警功能。

二、实施主体和预警对象

廉政风险预警工作在上级纪检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由某某局管委会负责组织实施,预警对象主要是本单位具有行政决策权、人事管理、行政执法、财物管理以及具有自由裁量权、业务处置权的岗位及其责任人。

三、预警分类及处理方法

经过县纪委的要求,结合我委工作实际,将预警分为上级监督预警、内部监督预警、外部监督预警、信息监督预警四类

(一)上级监督预警。由县纪检监察机关(部门)和工作主管部门根据工作需要,通过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年度绩效考核、电子监察系统、述职述廉、报告个人有关事项、专项检查等方式,检查廉政风险防范措施落实情况,督促管辖单位对发现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查漏补缺,整改到位,提高动态监控能力。

(二)内部监督预警。制定内部监督机制,结合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会议、工作考核,工作测评等内容,每年重点开展“三个一次”活动:一是每年组织一次专题会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或将依法行政、廉洁从政列入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二是每年结合工作考核,组织一次对中层领导以上干部述职考评。要求中层以上领导干部围绕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勤政廉政等五个方面进行述职,并组织干部、服务对象、职工以问卷方式进行测评,测评结果与年度考核、评先评优、选拔任用挂钩。三是结合季度、年度工作和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开展一次个人岗位廉政风险防范承诺的落实情况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三)外部监督预警。通过公开工作流程、公开办事承诺、网络问政、政风行风热线、民主评议、群众评议、公开

投诉处理结果、听证质询、社会监督员反馈意见等监督方式,对廉政风险点进行公开、动态的监控,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四)信息监督预警。建立廉情预警信息管理机制。廉情预警实施主体为某某局管委会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或上级纪检监察机关。主要任务是对廉情预警信息进行收集、分析、评价、反馈与运用等。廉情预警实施对象为纳入廉政风险防范管理的工作岗位及其责任人。职能部门对廉情预警信息实行分级管理,对党务政务不规范、不及时公开的,标蓝色预警信号。对转办的举报投诉问题在规定时限内不及时办理的标黄色预警信号。对民主测评得分在70分以下,或对违纪违法问题举报被投诉两次以上未组织查处的责任人,标红色预警信号。对年内显示1次红色预警信号的岗位及其责任人,发放《提醒通知书》;对年内显示2次红色预警信号的岗位及其责任人,发放《整改通知书》;对年内显示3次以上红色预警信号的岗位及其责任人,进行诫勉谈话,并发放《廉政招呼卡》。

四、预警信息收集的主要内容

1、国家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政策落实和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2、本单位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中的情况和问题。

3、本单位重大事项决策、重要工作部署、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中的情况和问题。

4、领导班子及其成员在党风廉政建设和执行廉洁自律规定方面和问题。

5、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热点问题和处理情况及解决损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的情况。

6、纪检监察办公室开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发现的问题。

五、预警问题的处理

安全预警机制范文第5篇

第一,重视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做到有备无患。县纪委安排专人做好网络舆论监控工作,定时浏览网站、贴吧、微博信息,及时摸清舆论热点主题,出现频率,发酵特点,从而找出规律性问题。针对网上出现的热点问题,都是先有突发事件发生,然后才有网络的放大和二次传播问题,我们积极健全网络舆情监控体系,确保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掌握民情,掌握舆论导向,为领导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第二,重视对网络舆论的预警分析,做到心中有数。对网上舆论进行分类整理、分析、评估、判断,按要求及时写好预评预判,并对可能发生的网络舆情走向做好应对准备。

第三,重视对网络舆情的应对,做到应付有方。为应对网上舆论演变为现实的危机事件,针对不同情况制定周密的应对预案,及时和有关部门做好信息联动、信息共享,并要求做好相互配合,共同商议,采取有效措施解决潜在的危机,防止事态扩大。

安全预警机制范文第6篇

【摘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作为企业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预警系统事实上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企业通过建立财务预警系统,能及时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因此,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建立对规避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企业;财务预警机制

企业作为一个法人个体,首要的问题就是生存、发展和获利。由于企业处在社会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所面临的宏观经济、政治、法律等外部环境因素往往具有不可控性,同时,现代企业举债经营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但是负债经营涉及到债务偿还问题。一旦企业经营状况不佳,不能及时支付到期债务的本息,企业就将陷入财务危机,面临生存风险。如果企业能够建立健全财务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风险、防范风险、化解风险,则能使企业在当前跌宕起伏的经济浪潮中处于不败地位。

一、企业财务预警的基本概念解析

预警是指对不利事情或风险进行预测和报警,以避免或降低可能的损失。预警概念起源于战争,并由此出现了军事预警。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学家模拟军事预警,将预警的概念引入宏观经济景气分析,对经济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利事情或风险进行预报,由此产生了经济预警。企业财务预警是经济预警在微观层次的拓展,它是基于财务角度对企业进行预警,以企业的财务报表、经营计划及其他相关财会资料为依据,利用财会、金融、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理论,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进行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及时捕捉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活动过程中的堵塞、浪费、过度滞留等影响财务收益的重大管理失误和管理波动信号,并在危机发生之前向企业经营者亮出黄牌、发出警报,督促企业管理当局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潜在的危机演变成损失,使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始终处于安全、可靠的运行状态。

从性质上说,财务预警系统事实上是一种风险控制机制。它集预测与警示、排警于一身,首先要预测财务危机及可能的风险,然后将其以特别的方式警示利益相关者,并提出具体的建议帮助他们规避风险。财务预警作为企业预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改进经营决策、有效配置资源提供了可靠依据。

二、企业财务预警机制的构成

1.财务预警组织机制。为使财务风险预警真正、充分的发挥作用,企业应建立健全预警组织机构。预警组织机构可以设立基础数据采集层、风险分析层和领导层。基础数据采集层是设置在企业各部门的最基层组织,主要负责收集预警需要的基础数据。风险分析层一般设置在企业财务部或战略管理部或企划部,主要负责收集企业外部有关预警信息、制定预警指标体系、对基层上报的基础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和预防措施,上报领导层。领导层应设置在公司董事会或企业类似决策机构的下属组织,主要负责风险预警的重大决策工作,以及对各预警组织的工作绩效进行考核。

2.财务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良好的财务预警分析系统必须建立在对大量资料统计分析的基础之上。这些资料包括企业内部财务数据和企业外部市场、行业等相关数据,并形成一个资料系统。而且,这个系统应该是开放性的,不仅包括内部信息,还包括外部信息,最为关键的是,系统信息要不断刷新、不断升级,确保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3.财务风险分析机制。高效的风险分析机制是财务预警机制的核心和关键。通过风险分析可以迅速排除对财务影响小的风险,从而将主要精力放在有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风险上。预警风险分析一般有两个要素:即预警指标和扳机点。预警指标是能够有效识别财务状况恶化迹象的财务指标;扳机点是指预警指标的临界点,—旦测评指标超过临界点,局部危机或者全面财务危机发生,应急计划则应随之启动。

4.财务风险处理机制。在财务风险分析清楚后,就应立即制定相应的预防、转化措施,以减少风险带来的损失。财务风险处理机制主要包括应急措施、补救方法、改进方案。其中应急措施主要是面对财务危机和财务风险,应该采用何种手段去规避风险,控制事态进一步恶化;补救方法主要是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损失,将损失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改进方案主要是改进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杜绝和避免类似的财务风险再度发生。

三、建立企业财务预警机制应注意的问题

1.做好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财务监控预警机制是在会计信息进一步加工的基础上,提取特定的信息,满足管理的需要。因此,要求企业财会部门必须有扎实的会计基础功底,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资料准确,反映及时。同时,会计人员要善于发现问题,抓住非正常的经营现象,深入了解原因并提出积极的建议和处理方案,发挥财会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参谋作用。

2.遵循成本收益原则,重视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企业建立财务预警机制的目的是为了及时观测企业的财务状况,推动企业健康发展,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因此,企业财务预警机制构建的同时必须完善财务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在防范与控制财务风险的同时要考虑资本的机会成本,好财务预警机制的设计要遵循成本收益原则,使产生预警信息的价值大于产生预警信息成本,保证该机制的经济性与有效性。

3.加强财务预警系统的后续管理,以保证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和预警功能的充分发挥。后续管理工作通常包括:日常监管和维护,保证预警系统与其他管理系统之间数据接口通畅、数据共享充分;财务业务数据、指标体系、预警临界标准等有序更新,保证预警功能的准确和及时;保障各项数据库的安全和完整,数据是预警系统发挥功能的基础,加强数据库的防病毒入侵、防黑客盗取、防非法操作等措施至关重要。

上一篇:爱岗敬业感想范文下一篇:班级誓词大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