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产业发展趋势范文

2023-09-21

海洋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海洋经济的不断发展,海洋渔业成为海洋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对于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满足区内居民需求,扩大海水产品贸易等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在分析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此来促进滨海新区海洋渔业不断升级。

关键词:海洋渔业;产业结构;滨海新区;天津市

海洋渔业是滨海新区经济板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二五”以来,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成上升趋势,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特别是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及资源和环境等因素的多重约束下,新区海洋渔业发展上升势头有所下降甚至倒退,渔业产量下滑影响渔业产值和渔民收入,渔业产业结构亟待升级优化。

一、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现状

(一)海洋渔业发展态势良好,稳中有进

2014年底,天津市海洋经济总值达到5027亿元,其中海洋第一产业增加为13亿元,占海洋生产总值的0.26%。2014年天津市水产品产量达到40.90万吨,较之2013年增加2.36%,2013年水产品产量为39.86万吨,比2012年增加了9.2%,水产品产量逐渐稳步增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价)达到23.9299亿元,其中渔业生产总值(现价)为10.9960亿元,占滨海新区第一产业的45.95%,所占比重较大,与2011年相比而言,农林牧渔业增加了9.3790亿元,渔业产值增加了4.1981亿元。与全市相比,2012年天津市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375.62亿元,渔业生产总值为61.66亿元,其中滨海新区农林牧渔业产值占全市6.4%,渔业产值占全市渔业总产值的17.83%。到2013年,天津市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达到412.36亿元,同比增长3.8%,渔业产值达到73.20,同比增长5.4%。

(二)渔业结构比重逐渐上升

2011年天津市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为349.48亿元,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分别为179.87亿元,2.46亿元,98.52亿元,58.61亿元,10.03亿元,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比为0.515:0.007:0.282:0.168:0.028,2012年天津市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比为0.522:0.007:0.28:0.164:0.027,2013年天津市第一产业内部结构比为0.53:0.075:0.263:0.178:0.025,渔业产值结构从2011到2013年分别为16.7%,16.4%,17.8%,渔业比重稳中有进,渔业结构在数量关系上呈上升趋势。与天津市整个地区相比,滨海新区2012年农林牧渔总产值23.9299亿元,农林牧渔产业结构比为0.27:0.002:0.273:0.46,其中渔业产业结构占第一产业比重较大,而海水养殖,海洋捕捞等海洋渔业总量逐渐上升,海洋渔业结构日趋合理。

(三)渔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滨海新区海洋渔业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天津市海洋渔业水产养殖面积4.13万公顷,海洋渔业生产总值为7.9亿元,与全市相比,滨海新区水产养殖面积达到0.89万公顷,占全市水产养殖面积的22%,其中塘沽水产养殖面积为2014公顷,汉沽水产养殖面积1129公顷,大港海水养殖面积5733公顷,淡水面积为5107公顷,水产品产量5.3090万吨。到2014年末,滨海新区已兴建了100万平方米的工厂化养殖基地,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加工业,石斑鱼,大菱鲆等水产品年产量可达万吨,以天津市滨海新区杨家泊镇为例,该镇以打造新区水产集聚区为目的,加快发展工厂化水产品养殖,目前已有水产养殖面积9800亩,海水养殖面积6600亩,淡水养殖面积3200亩,海水养殖占比较大,设施养殖企业达41家,主要从事海水产品养殖,海珍品养殖,及育苗孵化作业。渔业规模不断扩大。

二、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过度捕捞致使近海资源衰竭

目前我国渔业资源存在着衰竭的现象。由于近30年来渔业资源开发几乎是消灭特种式捕捞,导致大量渔业资源严重衰退,渔获物常年处于低劣化状态。

过度捕捞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起初捕捞的目标是海域中个体大、价值高的鱼类,当系统中这类的鱼类资源枯竭时,捕捞的目标是转向相对价值较小的物种,而当这种资源也消耗殆尽时,捕捞的目标则转向下一级。这样海域中所有的资源都趋于枯竭,渔业资源等级退化。

如今海区的鱼群分布密度日趋降低,比20世纪50年代降低了80%。获取的鱼类中传统经济鱼类日趋减少,日益衰退趋势加快,较之前年份更多为个体小、价值低的鱼类,原本优势鱼类转变为稀少物种。

(二)海域环境日趋恶化

海域环境是近海水生生物赖以生存、繁衍的空间环境。海域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海洋渔业的前景与发展,而我国日趋恶劣的海域环境,严重限制了渔业与养殖业的发展前景。

天津市滨海新区近海海域环境的污染源主要源于两个方面。第一,直接排放到江河湖海中的未经处理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废水、废物是造成海域环境污染的最主要原因。根据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2014年度天津市14个陆源入海排污口进行监测,结果表明陆源排污口达标次数仅占监测次数的8.5%,低于2013年,达标率较低逐渐下降,排污情况严重,对永定新河潮白新河和蓟运河入海排污口排污监测数据表明,氨氮超标率达50%,铅超标31.8%,石油类和泵超标率均为27.2%,对海水污染较大,滨海新区近海水域环境不容乐观。第二,目前新区大面积、单品种、高密度的养殖格局也造成了对海域环境的严重破坏。近海水产品养殖以高投放、高施肥为主要方式,未被吸收的饵料以及鱼虾粪便、残骸沉入海底,滋生大量细菌病毒。加之养殖密度大、海洋自净能力差,污染得不到控制,导致滨海新区渔业资源的衰退。

(三)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有待加强

渔业信息化是指将遥感信息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等电子信息技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渔业生产活动中,推动渔业现代化进程,对渔业增长起越来越多的积极作用的过程。通过提升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来推动海洋渔业提质增效,是海洋渔业深化发展的重要方面。

我国的相关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综合能力差;相关信息技术相对落后,不能快速、准确地发现、解决问题;相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脱节;相关技术推广较为滞后等都在不同程度上限制着海洋渔业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成本等因素限制,养殖业遥感技术监测不能大面积实施,渔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智能化程度不高,缺乏专业人才等都阻碍了海洋渔业信息化发展,因此,滨海新区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三、促进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结合上述分析,对于促进天津市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的对策建议,从以下五个角度探讨:明晰产权,加强海洋渔业管理制度;加大海域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保护海洋渔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提高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以渔业科技园区发展来带动海洋渔业经济进步;发展现代远洋捕捞渔业;大力发展海洋休闲渔业。

(一)明晰产权,加强海洋渔业管理制度

产权不明晰是造成海洋渔业捕捞“公地悲剧”的原因之一,由此而引发海洋生物性递减,资源衰竭等问题,首先,要明晰海洋捕捞产权,将海洋渔业资源的使用权和拥有权分离,使渔业资源产权实现市场交易,尽可能的达到渔业资源最优开发利用。其次探索个人可转让配额制度,防止过度捕捞。第三,按照《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国家海洋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和《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要求来制定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政策法规,建立健全与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相适应的海洋渔业管理制度体系,使滨海新区海洋渔业保护,增殖,开发和利用等有法可依,更加科学规范合理。第四,严格制定科学的捕鱼量,建立合理的休渔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渔业资源的产卵场及鱼苗的生存,降低渔业资源的总捕捞量。

(二)加大海域环境污染治理力度,保护海洋渔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要加大科技投入和资金投入,减少渔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的污染排放,为海洋生物生存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完善海洋生态保护制度,从制度角度限制人为的污染海域环境的行为,减少海洋渔业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海域环境污染。第二,建立滨海新区涉渔工程项目的生态补偿机制,降低对近海水体的污染,加强对海域水体的检测,提高应对海洋渔业事故的突发应急能力,比如石油泄露,赤潮等灾害,提高预防控制能力,保护海洋渔业发展的生态环境。此外,建立涉渔生态保护区,充分发挥滨海新区近海资源优势,推广生态海洋渔业发展模式,有效降低海洋环境污染问题,保护海洋渔业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提高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发展现代海水养殖业及海洋休闲渔业

伴随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海洋渔业装备的级别及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对于提高海养鱼业产值,提高海水产品产量,发展匹配产业具有重要作用,互联网+海洋渔业成为海洋渔业发展的新的方向和领域。提高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完善海洋渔业基础设施是推动新区海洋渔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首先,要不断提升和改进滨海新区海洋渔业信息化水平,从外部硬件设施上提高海洋渔业装备信息化水平,加强海水养殖、海洋捕捞装备和设施的智能化水平,提高海洋渔业养殖、捕捞效率。从软件条件上要加强互联网技术在海洋渔业领域的应用,创新海洋渔业发展方式,销售模式,提高RS技术,GPS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对海水养殖业的带动作用。

其次,海洋休闲渔业将旅游、观光,休闲协调起来发展,实现了海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互动融合发展,创新了海洋渔业发展业态及模式,对于提高渔民收入,壮大滨海新区渔业经济作用巨大。首先,通过海上垂钓,海底观光,水族馆观赏,渔家乐等休闲活动与渔业作业生产相互渗透发展,激发海洋渔业发展的潜力,推动海洋渔业产业链的延伸。其次,有利于形成新的产业形态,带动新区海洋渔业结构升级,促进渔村环境整治改善,加快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不断打造滨海新区海洋渔业经济升级版。此外,大力发展新区海洋休闲渔业还必须发挥新区资源优势,突出新区特色品牌;提高新区渔业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加强政府支持力度等进一步实现滨海新区海洋渔业高质量高层次发展。最后,利用信息技术,互联网,物联网等将滨海新区海洋休闲渔业服务,渔家乐,渔业景区参观等项目进行网络营销,吸引大批游客前来参观旅游消费,既带动了滨海新区海洋渔业发展,促进渔民增收,也有利于形成滨海新区新的产业增长极。

参考文献:

[1]权锡鉴,花昭红.海洋渔业产业链构建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2]王淼,刘勤.实现我国海洋渔业外部转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农业经济,2007(09).

[3]中国政府网站.2014年天津市海洋环境状况公报.[EB/OL].http:http://www.tjzfxxgk.gov.cn/tjep/ConInfoParticular.jsp?id=56430,2015-05-18

[4]王淼,刘勤.我国海洋渔业内部转型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渔业经济,2009(01).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军需科技学院;天津港公安局)

海洋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第2篇

摘要:海洋文化产业是广西省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但由于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存在海洋文化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海洋文化资源没有高效利用、海洋文化产业品牌仍未打响、海洋文化产业集群还未形成等问题, 严重影响了海洋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而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构建为广西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因此,依托环北部湾经济圈,广西省应积极实施人才兴文战略、文化创新战略、品牌定位战略、集群发展战略,从而促进其海洋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环北部湾经济圈;广西;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文化产业是当前最富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海洋文化产业是文化经济学理论在海洋经济领域实际应用的产物,除了包括那些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海洋文化产品或服务外,根据日本学者日下公人的观点,还包括那些在其产品中注入海洋文化元素、利用海洋文化资源为一般商品提供文化附加值、创造经济效益的涉海产品。2012年11月30日,国家海洋局宣教中心、自治区海洋局组织专家在南宁评审并通过了《广西海洋文化及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策划》,同意广西将海洋文化产业作为近年来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这更加有利于推动广西海洋文化产业发展。尽管如此,广西海洋文化产业相对于其他沿海地区而言,仍然发展缓慢。因此,为加快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本文就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环北部湾经济圈背景,提出适合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措施,从而促进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一、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取得的主要成就

广西省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海洋资源和人文历史海洋资源,其海洋文化底蕴深厚,海洋特色文化元素明显。近年来,随着广西省政府对于海洋文化产业的重视,广西的海洋文化产业也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一)海洋文化产业产值不断攀升

2012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693亿元,比上年现价增长15.9%,占2012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的5.3%。约占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四城市(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地区生产总值的16.0%。而2014年4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发布了《2013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公报》显示,2013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8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超过2012年15.9%的增速。海洋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7.1%、41.9%、41.0%。数据表明,广西省海洋经济在不断地发展,使得广西省的海洋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不断提高,海洋文化产业产值也得到不断攀升。

(二)海洋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

随着环北海湾经济圈的构成,广西省借助海洋经济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沿海地区兴建了一批海洋文化产业,并形成一定的规模。如形成了以文化旅游产业、节庆、演艺产业、旅游纪念品产业为代表的重点海洋文化产业,还兴建了包括以影视文化产业、特色手工艺产业、健康饮食文化产业为代表的重点培育海洋文化产业。这些海洋文化产业项目都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这些海洋文化产业通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也已慢慢地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成为了广西海洋文化产业中的亮点。

(三)海洋文化产业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随着广西省政府近年来开始重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目前广西北部湾海洋文化产业已经形成了以滨海旅游业为主,包括海洋休闲渔业、海洋休闲体育业、海洋历史民俗文化业、海洋节庆会展业、海洋工艺品业、海洋文学艺术业等内容较为完善的海洋文化产业体系和产业门类。完整的海洋文化产业体系有利于提高整个海洋文化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但是,这些海洋文化产业目前发展还不成熟,都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比较小。

二、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广西省拥有丰富的海洋历史文化资源,文化内涵丰富,且也得到了政府的政策大力支持,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广西省的海洋文化产业发展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致使其海洋文化产业并没有预期发展得那么快,还落后于其他沿海地区。

(一)海洋意识淡薄,海洋文化人才严重缺乏

广西省拥有奇特的喀斯特地貌,是我国重要的人文景观的旅游胜地,如广西桂林市就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因此,当地人们一直钟情于发展“山水文化”。但是,由于广西省海洋意识淡薄,造成其对于海洋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并没有山地文化资源那么强。而广西省海洋意识之所以如此淡薄,最根本的原因是其海洋文化教育比较落后。一方面政府部门及社会大众媒体未能积极加强关于海洋信息和海洋知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广西省各大高校也没有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来为广西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据调查得知,广西省现有23所具有招生资格的本科高校,仅有2010年成立的钦州学院开设海洋学院,这才结束了广西省没有从事海洋科学高等教育机构的历史。

(二)创新能力不足,海洋文化资源低效利用

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洋文化产业也开始成为了文化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是海洋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它有助于对海洋文化资源的进行重新整合和高效利用,使其真正成为一个独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但目前广西海洋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其海洋文化产业只是将一些海洋类手工艺品进行简单的陈列,并没有真正地将海洋文化与其他相关的产业进行很好地链接,形成海洋文化产业群。

(三)品牌认知不强,海洋文化品牌仍未打响

品牌建设是文化产业的灵魂。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一样,都需要依靠品牌的建设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广西省除了桂林山水文化品牌比较著名之外,其他能耳熟能详的海洋文化类的品牌很少。虽然,广西省拥有以京族为代表的民族特色和以南珠文化为代表的南疆特色海洋文化,但真正能够作为整体特色品牌来代表广西海洋文化产业的海洋文化品牌仍未真正打响。究其根源,在于广西海洋文化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对海洋文化内涵还不能进行深度挖掘,品牌认知不强。他们没有认识到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的重要性,从而未能打造出独具北部湾特色的海洋文化产品的品牌。

(四)区域协调不够,海洋文化产业集群尚未形成

广西省沿海城市,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虽处于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核心地理位置上,也有着独特的海洋文化资源,但其海洋文化产业的整体区域优势并没有体现出来。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海洋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品牌认知不强之外,一方面是由于广西省政府没有对整个沿海地区的海洋文化产品进行统一的区域规划,使得各区域之间的海洋文化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和市场竞争无序,从而导致整个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下降;另一方面是由于沿海各区域之间,市场相互封闭、缺乏协同合作,从而使得区域协调性不够,造成海洋文化资源没有得到优化配置,难以实现海洋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三、依托环北部湾经济圈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构想

随着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北部湾经济圈已慢慢成为中国继“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湾经济圈”之后的“第四经济圈”。环北部湾经济圈是一个临海经济圈,它是指中国南部环绕北部湾的地区,它的总范围是简称 “两国四方”。两国即中国和越南,而四方是指北部湾东部的广东省雷州半岛和海南省,西部的越南北部沿海地区,即海防、下龙、河内等主要城市,北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宁市、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等。

(一)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强化海洋文化人才的专业性

在环北部湾经济圈背景下,为提高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水平,需实施人才兴文战略,强化其海洋文化人才的专业性。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文化领域,人才资源永远都是第一资源。随着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构建和广西海洋文化产业的不断深入,必须实施“人才兴文”战略。环北部湾经济圈的构建,为广西省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需要引进大批优秀的人才来进行开发。尤其海洋经济正在蓬勃发展中,广西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多层次、多渠道引进和培养海洋文化专业人才。应该加强海洋文化的宣传,提高全民海洋意识,从而重视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增强海洋文化产品的新颖性

在环北部湾经济圈背景下,为拓展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度,需实施文化创新战略,增强其海洋文化产品的新颖性。在环北部湾经济圈的规划与建设后,广西成为了对东盟开发的前沿和窗口,北部湾经济区可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促进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在环北湾经济圈内,各种海洋文化产品的竞争会变得越来越激烈,而广西省沿海地区的一些海洋文化企业要想在圈内市场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就必须要使海洋文化企业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产品,增强海洋文化产品的新颖性。光靠那种展示海洋文化资源和简单加工的海洋文化纪念品的方式,无法深度挖掘海洋资源的文化内涵,也无法拓展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深度。因此,我们需提高海洋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因为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三)实施品牌定位战略,扩大海洋文化产业的影响力

以环北部湾经济圈为依托,为拓宽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需实施品牌定位战略,扩大其海洋文化产业的影响力。环北部湾经济圈的规划与建设必然促进经济圈内对海洋文化需求的旺盛。而要想满足市场的需求,广西省必须要突出重点,打造一批有广西省特色的海洋文化产业品牌。首先,重点打造特有的南珠文化、京族文化、海豚文化等特色品牌,从而形成一个整体品牌项目特色,即独具北海湾特色的海洋文化品牌。其次,打造区域品牌特色,即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三个主要的北海湾海洋文化城市,树立各自的城市文化品牌,如钦州市重点打造好海豚文化和三娘湾等山水文化品牌。

(四)实施集群发展战略,提高海洋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以环北部湾经济圈为依托,扩大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确定集群发展战略,提高其海洋文化产业的竞争力。海洋文化产业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尤其是在沿海地区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沿海经济的发展,“环北部湾经济圈”已慢慢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广西省应充分把握好这一机遇,大力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提高其在经济圈内的竞争力。而文化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战略能够促进区域内的文化产业相互沟通、相互协作,提高文化产业的竞争力,从而在文化市场中处于优势地位。首先,利用沿海地区位于环北部湾海洋经济圈这一地理优势,对该地区进行统一的规划与指导,合理规划各区域的海洋文化产业。其次,借助其政策支持的优势,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加快广西省海洋文化资源的整合,建设地方特色海洋文化产业。最后,广西省政府应推动生产要素在各区域的海洋文化产业中流动、重组和融合,从而扩大广西省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日)日下公人.新文化产业论[M].范作申,译.北京:东方出版社,1989.

[2]广西在全国率先对海洋文化及产业发展作出策划[DB/OL].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121203/newg

x50bbd88b-6523032.shtml,2012-12-03.

[3]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2012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http://www.gxoa.gov.cn/NewsView.aspx?id=5411,2013-7-12.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2013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http://www.mlr.gov.cn/xwdt/hyxw/201405/t201

40506_1315895.htm,2014-05-16.

[5]张君.论广西在环北部湾经济圈中的机遇[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0(08).

(作者单位:广东海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海洋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第3篇

2012年11月30日,“2012第二届中国县域现代农业发展高层会议暨北京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会”在中国农业大学曾宪梓会堂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由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北京农学院、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农业部管理干部学院、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协办,中国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等7 家单位承办。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提供公益支持。来自国内科研院校的行业领头专家,全国30多个市县的领导,国内农业龙头企业、科技企业代表,国外使馆农业参赞及相关国外企业代表,特约媒体等50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本次会议以“农业发展·国际合作·县域交流·科技创新”为主题,通过国际农业科技交流、特邀农业专家专题报告、特邀嘉宾论坛、县域农业专题研讨会、农业园区考察、产品展示等多种形式,围绕现代农业发展、县域农业交流、国际农业合作、品牌农业展示等农业发展热点问题,从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业发展等不同角度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吴海芹主持。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致大会开幕辞,柯炳生校长在致辞中代表中国农业大学向莅临此次会议的代表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一百多年来,中国农业大学秉持“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的校训,一方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一方面加强校地、校企、校园合作,注重将重大基础理论研究和高新技术成果尽快应用于生产实践。他相信,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能更好地将现代农业科技的理念持续深入地推广,进一步促进县域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

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向朝阳,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朱明,北京市农村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李成贵,北京市通州区区委常委、副区长于世疆,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副秘书长梁范栋,农业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处长李赤分别向大会致辞,对大会的胜利召开表示祝贺。农业是县域经济的基础,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关键任务,也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十八大精神,一如既往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中,此次高层论坛为我国在县域现代农业发展上探索出一些新思路,为加强农业科技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签字仪式,县域代表山西省保德县、山西省原平市、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中国农村合作组织发展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大学农业规划科学研究所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协议。

随后,举行了国际农业科技交流会,新西兰大使馆农业参赞Neil Kennington、中国以色列商会会长Mickey Mushinsky、西班牙大使馆环保、农业及海洋环境处Almudena Minguez、荷兰企业Priva总经理Oscar Niezen分别介绍了各国的农业发展概况,并表示愿意与中国加强农业合作,保证两国科研力量有效利用,双方资源优势互通有无。

下午,举行了特邀专家报告,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中国农业大学李道亮教授、李里特教授、张正河教授,中国创意研究院院长陈放等分别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的现代农业》、《信息技术与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产业现状及发展振兴之路——以食品加工为例》、《县域农业产业化成功案例剖析》、《如何打造创意农业》为题做了精彩的报告。

之后,围绕“县域农业发展模式探讨”和“农产品加工、品牌农产品”两个议题分别举行了特邀嘉宾论坛。河北省唐山市政府副秘书长刘远平、山西省太原市农业委员会主任康宝林、河南省郑州市中牟县县委书记杨福平、黑龙江宁安市人民政府市长徐利刃、山西省农业厅副厅长董希德、广西省农业厅副厅长郭绪全等特邀县域代表,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正河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玉发教授等专家代表,北京东方艾格农业咨询有限公司副总裁何学功、北京天地超云科技有限公司物联网研究中心主任岑岩等企业代表围绕相关议题做了精彩发言。

晚上,针对县域农业发展组织了“都市农业发展新趋势讨论”、“中牟模式:加强农业园区建设,促进县域农业跨越式发展”、“农产品进入首都市场销售渠道探讨”3 个专题研讨会。

2012年12月1日,与会代表参观考察了北京(通州)国际都市农业科技园、北京通州区食用菌农业园等典型农业科技示范园。

本次会议以论坛、专题研讨等多种方式紧紧围绕我国县域农业发展的热点问题,内容丰富,对促进我国县域农业的发展和农业领域的国际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第4篇

翡翠是玉文化的一种代表: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的民族,我们的祖先认为玉是一种充满魅力的美石,和大自然、宇宙有某种神秘的联系,因美而敬,因爱而惧。当先民们把那些色泽晶莹的美石,经过耐心细致的打磨,制成带有一定意味的形状用于各种用途,说明了人类独具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意味着人们思想中的信仰、寄托和审美。一件玉器或饰物,表达了最原始的审美意识,最早的信念和虔诚,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意,发生着新的作用。经过历史岁月的浸染,逐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玉文化。

翡翠是山川大地之精华,玉文化是民族智慧与山川大地精华完美结合的产物。翡翠文化,是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而来,是玉文化高层次的发展。它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宗教、政治、经济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对翡翠这种玉石的不断认识和发展过程中,翡翠把中国传统玉文化推向顶峰。翡翠的绿色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个性,那就是和平、奋发、自强不息的精神;翡翠的绿色又是大自然的主色调,代表着年轻、旺盛及向上,热爱生命,很好地表现中华民族的勤劳,勇往直前的精神;翡翠的绿是那样神秘深邃,含蓄端庄,纯洁柔和,它代表着一种向往,一种自然之边,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美学。翡翠以绿为主,各色相容,合而不同,代表着我国众多民族的团结,可以说玉是华夏之魂,翡翠是中华之瑰宝。

我们远古以来就有一个神秘而美丽的神话传说—女娲补天。我们知道女娲补天用的是五彩石,为什么用五彩石而不是一块随便的石头呢?我们从神话中可以看出人类的主观意识也是一种美学的追求。

早期的玉器和现代的玉器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早期认为美石为玉,也就是我们从物质上获得精神上的一种满足。

古人用“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来形容人的精神高洁;形容男人英俊潇洒用“玉树临风”;形容女人的则更多,如“冰清玉洁”、“婷婷玉立”、“如花似玉”„„

其实玉器的发展在全世界各地也都有出现,古玛雅人玉面具的制作与中国的红山文化时期接近,但随玛雅人的消亡玉器也没有进一步的发展;新西兰毛利人 1

制玉始终停留在装饰品的层次,而中国的玉文化延续8000年的历史从未间断。

一、神玉文化:

1、 新石器时代:玉文化的产生过程—玉和石头的分离

(1) 红山文化:大约公元前4000-6000年,位于内蒙赤峰一带。主要代表产品有:C形龙(华夏银行的LOGO)、玉猪龙、鸟类等动物造形图案。

(2) 良渚文化:大约公元前4000年,位于浙江良渚一带。主要代表产品有:玉璧、玉琮等。

2、 夏代:夏代出土的玉器不多,代表产品七孔刀。

3、 商代:商代妇好墓中出土750多件玉器,其中500多件是佩玉。其主要功能有:祭祀、礼仪、佩饰、陈设、生产、殉葬等。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玉人体现出当时奴隶社会严格的地位分级,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关注和身份的关注;还有一件黑背白腿俏雕的甲鱼,打破了俏色巧雕始于明清时代的说法。

二、礼玉文化:政治统治神秘化

西周:从西周开始,玉器被规定佩戴。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又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立体雕的产品,如玉马。此时还出现了组佩,佩戴胸前随人的移动发出清脆有节奏的声音,主要用于限制自己的行动和仪表并追求视觉和听觉美。

三、德玉文化:

东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这个时期诞生了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孔子的出现带来了他的思想给中国人或者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一定的行为准则。孔子关于玉有德的学说奠定了玉的后来的理论基础,成为了玉器发展的一个精神支柱。也因为孔子认为玉有德,而使玉得到发扬光大。

随和之宝:随侯之珠(曾侯乙)、和氏璧(楚厉王—楚武王—楚文王) 《礼记》中孔子: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道、德

管子:玉有九德

荀子:玉有七德

到汉朝的时候在《说文解字》归纳为五德:仁、义、智、勇、洁。

玉由此从王室普及至上流社会,走下神坛进入民间。

秦:

秦享国时间只有14年,未发现有出土玉器的报告。可能将来在秦始皇陵被开采后会有所发现„

汉:

项羽鸿门宴请刘邦,范增举玦示意的故事。

汉朝出现了大量的葬玉:觉得玉可以使人不朽

玉唅:蝉形,(1)高洁:只饮露水,叫声鸣亮(2)重生:蝉蜕变重生,从爬虫变成飞虫。

玉握:猪形,豕„

中山靖王墓,最早的金缕玉衣;江苏狮子山楚王墓,最大的金缕玉衣;广州南越王墓,最早的丝缕玉衣。

金缕玉衣 > 银缕玉衣 > 丝缕玉衣

西汉仙人骑马玉雕件、东汉马踏飞燕都是动态的马,表明玉器写实越来越多。 隋、唐:

隋朝和秦朝相似,享国时间非常的短。有史料记载的是最早的玉钗、玉簪出现在隋朝。

唐代是封建王朝的顶盛,最有名的玉器是玉代(蟒袍玉带),从高祖李渊时候就有规定的佩戴了。玉带 > 金带 > 银带

唐朝时期金银器的出现和唐三彩的流行都在很大程度上对玉器有所冲击。 虽然如此,唐朝仍是玉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1) 丝绸之路进一步开通:打通了中国和中亚、西亚、欧洲地区的通道,提高了和他们的文化交流,反映在玉器上的有羚羊兽首杯(波斯文化)。

(2) 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佛教文化得以进一步的发场和普及,飞天、观音、佛等雕件出现。

四、饰玉文化:

宋、辽、金:

宋代帝王寻求和平,甚至以土地换和平,人口一度增殖,人民暨求平安多生子女„

开始出现玉坠(立体的把玩件)

玉佩(平面的佩戴件)

玉坠抓在手中有一惊安心的感觉,增加安定的感受。

宋代出现了第一次摹古收藏热:(摹商、周到汉)

1、 政治原因:帝王提倡,宋徽宗酷爱艺术。

2、 文化原因:宋朝兴起最早一次的文物考古热。

3、 经济原因:富裕使士大夫有钱来收藏。

宋代玉鸭、执莲童子等反映了生活现实。

辽:交颈鸳鸯、玉臂鞲

金:春水玉、秋山玉

宋辽金玉器主题多以务实、收敛为主,与唐代务虚类不同。

元代:渎山大玉海(忽必烈时期制造的碧玉酒器)反映了当时元代蒙古人豪放的性格„

像元青花瓷器都是比较大件的

明代:明代玉器发展相对较为缓慢,而同时期的家具和紫砂壶却相对发达。明代与西域地区被隔断,玉器来源不畅,所以治玉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明代的玉器也被收藏者们称为“粗大明”,但是明代诞生了一位被称为“治玉第一大家”的陆子冈。

清代:玉器的颠峰时期,也是传统玉器和翡翠更替时期

(1)颠峰时代:

1759年乾隆平定准噶尔回部,打通了玉器的运输通道,因此玉量丰富。凡说玉必说乾隆玉,说工必说乾隆工,乾隆时期治玉达到颠峰。乾隆喜爱玉器超过任何人,咏玉的诗超过800首,他的14个儿子全部以玉命名。

中国最大的玉器作品“大禹治水图”,从山上开采出来到最后完工运回北京耗时超过10年,可以想像当时国力之强盛。

另外一件国宝玉器“桐荫仕女图”,是一位玉匠用一个残料制作而成的,开创了就玉石就形而创作的先河。

(2)白玉与翡翠更替:

① 嘉庆四年的时候嘉庆帝下旨停止河田地区进贡玉料,白玉数量由此大幅减少。

② 慈禧太后痴迷翡翠。

由于白玉数量的骤减和统治阶层痴迷翡翠,引领了一场绿色时尚潮流,从此翡翠开始在国内上层社会流行。

9、 近、现代

近代:宋美龄引领的另一次时尚潮流

现代:(1)上世纪90年代后,翡翠开始流行并走翘,价格迅速上涨,短短的10年间价格上涨超过40倍。(2)08奥运会对中国玉文化的宣扬使翡翠、白玉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如今,翡翠已经不再是达官贵人、皇亲贵胄的专属奢侈品。作为吉祥如意之物,翡翠早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首饰消费、收藏的一大热点。近年来,国内翡翠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消费者购买翡翠首饰的经济能力日益强劲,对翡翠饰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的亲密接轨,玉石文化得以进一步推广。翡翠、玉石创作也进一步国际化,中西方工艺相结合,传统的翡翠玉石与国际先进的镶嵌工艺结合迸发出令无数消费者惊叹的火花。翡翠工艺、题材的西方化、潮流化使我们既可以消费时尚又可以品味文化。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目前,翡翠的价格上涨何止40倍。尤其是高档翡翠的价格更是居高不下,即便是在金融风暴之下也不曾下滑。外行看色内行看种,随着消费者对玉文化的了解,翡翠专业知识的掌握,翡翠的购买倾向将会越来越趋向高端产品,种质好的产品。

海洋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第5篇

为抢占海洋开发主动权,全面推进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去年6月30日,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对蓝色经济区总体目标、基本思路、发展重点等方面作出明确安排。根据这一部署,山东省30多个省直部门历时一年,编制完成15.9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和6.4万平方公里陆域面积组成的半岛蓝色经济区总体规划纲要,同时完成26个专项规划。规划主体区确定为山东全部海域和青岛、东营、烟台、威海、潍坊、日照六市以及滨州的无棣县和沾化县所辖陆域,共涉及51个县市区,联动区包括规划主体范围之外的省内几大区域。

根据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以3000多公里海岸线为主轴,突出做大做强海洋经济这一主线,坚持交通同网、市场同体、环境同治、产业联动、信息共享,将7市51个县市区设定为主体区,与其他市县区组成联动区,互促互动,联动发展,从而实现陆域与海域的统一大布局。

在半岛蓝色经济区空间布局上,山东提出构建“三带三区”总体发展框架,即在16万平方公里海域上,由近及远形成海岸、近海、远海三条开发保护带,此举相当于将山东的陆域面积扩展了一倍,既可承载养殖捕捞、远洋渔业、海洋食品等海洋经济第一产业,也可承载造船、海洋新能源、生物产业、海洋工程、环保产业、海洋化工等海洋经济第二产业,更可承载旅游、物流、海洋信息产业等海洋经济第三产业。

规划提出,按照“突出重点、凸显特色,接长短板、拉长链条,提升素质、拓展空间”的思路,重点选择链条长、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大的产业,以科技研发为先导,实施集中突破,着力在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洋能源矿产业、现代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物流业、海洋文化旅游业、海洋工程建筑业、海洋生态环保产业八个方面形成产业优势。这八大产业,体现了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引领发展的方向,在“蓝色产业体系”的框架之下,拓展经济区发展新空间。

青岛市响应省的号召,自省委、省政府提出和实施“海上山东”建设战略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海洋开发与管理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充分发挥海洋资源和科研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充分做好“海”的文章。 加大海洋规划立法,坚持依法管理,建立规范的海洋开发新秩序。我市始终把规范海洋资源开发作为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坚持开发与管理并重,科学

配置海域资源,严厉打击非法围填海、非法采砂和海域污染等违法行为,依法维护了海洋开发秩序。近年来,我市编制完成了《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制定实施了《青岛市海洋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青岛市海域使用管理条例》以及海岸带规划、海洋渔业管理等地方性法规。同时,切实抓好海域使用管理“三项制度”的落实,大力推行海洋功能区划制度、海域使用权属管理制度和海域有偿使用制度。目前,海域使用登记率、确权率和年审率均达到99.8%以上。我市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海域使用管理示范区、中国海监执法示范单位,2006年,我市被评为全国海域使用管理先进单位、全国海洋环境保护先进单位、全国海洋执法先进单位、全国科技兴海先进单位,并被授予“全国海洋综合管理特等奖”。

突出港口龙头地位,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努力构建海洋产业新体系。一是突出港口发展。青岛港是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港口西移和区港联动的顺利实施,为青岛港口发展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拉动了西海岸迅速腾飞。目前,青岛港与世界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2006年总吞吐量突破2.24亿吨,集装箱突破770万标准箱,集装箱、原油、矿石的吞吐量均位居全国前三位,成为中国综合功能最强的亿吨大港。二是深度开发滨海旅游。青岛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滨海旅游资源品位和知名度较高,秀丽的山海风光、迥异的建筑风格,形成了浑然一体的“山海城”旅游景观。我市抓住承办奥帆赛的历史性机遇,确立了“帆船之都、度假天堂”的城市形象定位,突出“山、海、城”特色,将旅游重点从海岸推向海上,给滨海旅游注入新的活力。三是加快现代渔业发展。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先导,大力开展原良种繁育、工厂化养殖、健康生态养殖、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虾池立体养殖海参等现代高效渔业建设,积极引进外资,不断提高海产品的外向度和精深加工能力,加粗延伸海产品产业化链条,提高其附加值和市场占有率,有效地提升了海产品产业化的整体水平。2006年完成水产品产量125万吨、产值89.5亿元。水产品出口创汇13.24亿美元,占全省40%,居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四是海洋船舶工业、海洋盐业、海洋药物及生物制品、海洋新材料等产业发展迅速,2006年实现产值超过155亿元。青岛已成为海洋船舶工业的重要集聚地,北海船厂西迁及中船重工海西湾修造船基地和配套项目进展顺利,韩国现代造船项目等一批大项目已经启动,船舶工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我市还被确定为国家级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示范城市和产业化基地,年海水利用量为8.85亿立方米,日均242万立方米,海水利用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先进水平。去年10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海洋局专门在青岛召开全国海水利用现场会推广了经验。

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增创海洋经济发展新优势。海洋科研是青岛的一大优势,在最近召开的市第十次党代会上把打造国家海洋科研中心列入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为海洋科研增添了新的动力。“十五”以来,我市分别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和“973”计划中50%、91%的海洋科研项目,争取各类科研资金达6.8亿元。近三年来,市政府共投资2400万元,重点扶持中科院海洋所、水科院黄海所、中国海洋大学、省海水养殖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建设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每年7000多万的科技三项经费有近50%用于海洋科研开发、基地建设和人才培养;每年约7000万元的海域使用金,主要用于海洋科技、海洋开发与管理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建设。目前,全市拥有海洋药物、海洋功能食品、海洋生化制品企业100多家,海洋活性物质及新材料等企业近百家,已经初步形成集群效应。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海洋环境综合整治,加强近岸海域环境监测,定期发布《青岛市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以

控制污染物排海总量为目标,严格实施海洋、海岸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有效遏制了海洋环境污染,实现了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近几年,投资6.6亿元实施了前海一线截污整治工程,拆除了区域内全部鲍参池等养殖设施,恢复了海域的自然面貌;投资1700多万元,组织开展了对胶州湾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建设了一批海洋自然保护区;结合奥帆赛筹备工作,积极建设国家级海洋环境监控区,重点加强海洋水文、水质和海域赤潮监控预报,维护良好的海洋生态环境。

青岛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建设海洋强市

(一)加强海洋管理,努力构建海洋管理新秩序。严格执行《青岛市海洋功能区划》,认真落实海域使用审批程序,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搞好海洋环境监测,严格控制陆源污染排放,搞好胶州湾综合整治,加快海洋资源自然保护区建设,确保依法用海、科学用海、节约用海、集约用海,逐步建立起规范、科学、高效的海洋管理新体系。

(二)突出发展重点,优化海洋经济结构。突出发展临港工业,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深度开发现代渔业,积极拓展海洋服务业,争取到2010年二三产业占海洋经济的比重达到85%。港口方面,加快建设前湾港深水泊位,在有条件的港湾规划建设港口集群,构筑功能多元化的综合性大青岛港,努力构建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临港产业方面,统筹配置产业项目,使专业产业园区和复合型临海经济带交相呼应,协调发展。旅游方面,继续抓好主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培育度假旅游、观光旅游、海上旅游、文化旅游、商务节会旅游等多元化旅游产品体系。海洋渔业方面,以现代高效渔业为目标,加快建设水产原良种培育体系、水产品精深加工基地、深水网箱和工厂化养殖基地、休闲渔业示范区及渔业物流与贸易中心。

(三)实施科技创新,增强海洋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驻青海洋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优势,加快建设青岛国家海洋科研中心,构建海洋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加大对重大科技兴海项目的扶持力度,争取在海洋生物技术、海洋工程技术、船舶制造技术、海洋信息技术、海洋化工技术等方面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加快国家深海潜水基地建设,加速特种海洋新材料研究、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研究、海水种苗繁育技术研究,争取尽快实现新突破;积极推进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项目。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谁掌握了海洋,谁就掌握了未来。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是解决人口的剧增,资源匮乏和环境恶化三大世界难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发展海洋经济,顺应了人类发展的大趋势,代表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方向,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问题是关乎世界经济重要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海洋经济的发展,2003年国务院引发了新中国第一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奋斗目标,这些年历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培育海洋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的势头,经济总量不断增加,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日俱增。前年四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山东调研时强调,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对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提出的新的要求。特别是特别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是我国区域经济目标战略的新的拓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山东省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诸多优势,实现蓝色经济发展战略取得了重要的

进展,文登南海新区作为山东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九大核心区之一,先行一步,掌握先机,抓住了发展蓝色经济的主动权,发展海洋经济打造蓝色经济区,是一项开拓性、创新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进行深入研讨,不懈的探索,找出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路径。

围绕蓝色经济和蓝色经济的发展,我想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统筹海陆的发展,蓝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海洋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打破了海是海、陆是陆的传统观念,不是单纯对海洋资源进行开发,而是把海域、陆域作为整体建设,强调技术、产业、土地、海域的优化配置。统筹推进海陆经济的发展,找准突破口,找准思路,重视统筹海陆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海陆产业对接,联动发展,积极引导海洋产业链向内陆的延伸。海洋产业与临港产业、设海产业互为延伸。

二是要统筹产业的发展,国际金融危机对沿海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但是产业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沿海地区受到的冲击相对较小,这启示我们必须加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加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文登南海新区的规划标准非常高、度假服务业可以为制造业提供支撑,产业区域制造业可以有益推动度假区服务业的繁荣,但是我们要看到,要真正的形成合理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健康的发展。必须提高项目进区的门槛,多发展一些新能源、环保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全面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和高效利用水平。这些工作南海新区正在做,一定要把握原则,坚持做下去,形成规模,形成拉动。

三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是崛起的关键。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业的同时,沿海地区要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工厂化的养殖、水产、毛皮动物养殖等高附加值产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抓住开发用工需求量,抓住就业机会多,加大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四是要统筹生态发展,生态保护是蓝色经济区的命脉,命脉不在,一切无从谈起,保护和开发相结合,成为蓝色经济区重要建设,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牢固的树立环境优先、有序发展的理念。把林地、湿地、海洋、沙滩作为宝贵资源保护,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突出中集约用海用地,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投资程度,保护与开发要统筹规强海资源的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协调发展,做到经济建设与生态的保护双赢。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业的同时,沿海地区要依托自身丰富的资源,大力发展工厂化的养殖、水产、毛皮动物养殖等高附加值产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建立统一规范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抓住开发用工需求量,抓住就业机会多,加大转移农村劳动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海洋产业发展趋势范文第6篇

摘 要:随着Intemet的发展,对于HTML所构建的静态网页已不能满足用户的要求,而ASP是构建功能相对简单的动态网站的首选脚本程序,由于ASP的简单性,以及使用ASP的同时,选择了操作简单的ACCESS数据库作为后台数据库,对于两者都是较为容易被破解或下载,所以我们在设计ASP+ACCESS构建网站时,必须对其安全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ASP 安全性 数据解密

中圖分类号:F062.5 文献标识码:A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1.不断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政策。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是德国的成功经验之一。这给我国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启示。目前我国循环经济立法十分不足,还没有形成促进循环经济的法律体系,但已经有了一些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清洁生产促进法》、《防沙治沙法》、《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等。为了加强依法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我国不仅要为各行各业制定和实施专项法规,而且要尽快出台一部循环经济基本法,需要尽快制定一部像德国1996年《循环经(下转第106页)(上接第103页)济与废弃物管理法》那样的一部基础性的核心法律。借鉴德国依法推进循环经济的经验,我国要注重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的执法监督机制。否则,就会影响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执法的有效性。

2.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中介组织的作用。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需要建立废弃物回收利用的社会中介组织。在这方面我国应当借鉴德国的“绿点标志”系统和DSD的运作模式,引导工商企业集团、行业协会联合起来,成立专业化的第三方资源再利用公司和技术服务公司,通过市场机制调节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资源回收领域涉及到的行业众多、地区广泛、情况复杂。因此,要在一些主要领域分别组建由生产厂家、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以及行业协会等单位组成的、全国性或区域性范围的中介组织,建立起类似德国“绿点”标识的行动计划。德国的经验表明,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循环经济,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利用“污染者付费”原则,可促进废弃物的源头消减,激发企业的创造力,创造商业机会并提升产品竞争力。

3.鼓励和扶持循环经济技术的开发和引进。政府可以在循环技术方面进行前期投入,通过技术创新基金、循环专利技术购买补贴等手段,鼓励企业通过自我革新和引进购买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工艺流程改进以及废弃物循环利用。国家要集中力量组织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建設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应把技术攻关列为重点,选择具有广泛推广前景的先进适用技术,在重点行业和领域选择重点企业组织技术攻关,避免把资金用在一般的工程建设中。鼓励各种民间组织参与循环经济的发展,鼓励通过现有行业协会或建立新的循环经济专业协会,建立循环技术服务中心、清洁生产中心等专业组织,开展循环经济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信息支撑体系。

4.以绿色消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德国的经验告诉我们,“以消费促生产”是一种有效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绿色消费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我国目前正处于由总体小康走向全面小康的发展阶段,而在这一阶段必然会发生消费规模的急剧扩张和消费结构的升级转型。如何将我国的消费变动趋势引导到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轨道上来,无疑是一项重大历史课题。为此,需要积极促进绿色消费,使之蔚然成风。我国不仅要推进企业清洁生产,而且要以垃圾分类处理和包装减少为突破口,展开全社会的循环经济活动。可以在若干小区进行垃圾分类试点,而后全面推广。采取行政措施严厉遏制企业产品包装越来越豪华的趋势。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可以引领绿色消费发展。由于消费规模大和市场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政府绿色采购可以成为我国建立绿色消费模式的“火车头”。发达国家的实践表明,供应商为了赢得政府这个市场上的大客户,会想尽办法增强其产品的绿色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对环境和人体的负面影响程度。

5.鼓励公众参与发展循环经济。在德国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德国人都积极响应减少或回收废弃物的号召,并付诸实施,公民个人和非政府组织成为推动循环经济顺利发展并取得良好功效的中坚力量。这是非常宝贵的一条成功经验。

当前,受经济发展水平和公众文明意识的制约,我国公众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差,奢侈铺张的消费行为仍有发生。为了使公众转变生活观念和培养新的生活方式,从而积极自觉地参与循环经济发展,我国需要做到:一要通过教育、培训、宣传、推行环境友好产品标志和循环利用产品标志等方式,大张旗鼓地普及循环经济知识;二要鼓励居民实行生活垃圾的分类分拣,对那些没有利用价值而且危害性强的废弃物,国家可以考虑进行有偿回收或对回收行为进行奖励;三要提倡绿色生产生活和文明消费方式,鼓励公众购买循环经济产品;四要建立和完善环境信息公开制度,鼓励公众对企业和政府的环境行为进行监督。

参考文献:

1.崔旭.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可借鉴性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6(3)

2.戴宏民.德国DSD系统和循环经济[J].中国包装,2002(6)

3.马荣.德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概况[J].中国环保产业,2005(5)

4.王均奇.发展循环经济必须完善投资体制[J].经济师,2006(4)

5.Azbar Nuri.Upgrading an existing treatment system to adopt cleaner production principal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4(12)

6.Ashford Nicholas A.Reflections on the First Decade of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2 (10)

(作者单位: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责编:芝荣)

上一篇:幼儿教育心得范文下一篇:安全环保检查员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