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文化范文

2023-12-21

海洋文化范文第1篇

摘要:界定海洋体育概念,并从物质、精神、制度、行为4个维度分析海洋体育文化的内涵与外延:海洋体育是以海洋生态系统为活动空间,以满足大众休闲娱乐和健康需求为目的,依托海洋资源而进行的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海洋体育文化涵盖海洋自然与人造环境;海洋体育情感、意识、态度、认知与品质;海洋民众习俗、组织机制与政策法规;海洋体育形式内容、体验感受、互动交流、推广传播等。

关键词:体育社会学;海洋体育;体育文化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海洋开发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体育作为国家软实力代表之一,理应在海洋领域大展宏图。纵观世界海洋体育发展状况,我国目前与西方各国比较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军团在帆船、赛艇与沙排等竞技项目上也有斩金夺银的表现,但毕竟是“举国体制”带来的结果,国人海洋体育的意识还没有形成,拥有300万km2海洋面积和18 000 km陆地海岸线以及6 500多个岛屿的海洋体育资源尚待开发。为此,大力发展海洋体育是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海洋体育文化是当前文化兴国应有之义。

1 关于海洋体育的定义

鲍明晓[1]认为:“海洋体育是人们利用海洋资源和环境,有目的地开展运动休闲活动的总称。”黄文浪[2]认为:“海洋体育是以提升人们身心健康为目的,依托海洋资源及环境开展的,具有浓厚海洋特色的体育活动的总称;具有原生态、亲自然、高参与、深体验性的体育活动。”滕海颖[3]认为:“海洋体育是人类依据海洋资源而发展起来的一组(套)锻炼身心并使其健康的运动项目。”其核心内容是依托海洋资源和环境,为增进身心健康而进行的具有生态性、娱乐休闲性和海洋特色的体育运动。

近代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者提出一个口号:“向生命索取它所能提供的一切东西。”[4]所谓生命索取,是人类自身为了自我需求而打破与生命之间保持的相对稳定,即打破低层次需求跃入更高层次。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类开始追求健康保障、娱乐休闲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等需求目标,加上闲暇时间增多、科技与经济水平提升等多因素连锁反应,致使带有原始体育基因的海洋劳动、游戏、祭祀等社会活动形态逐步演化成当代海洋体育活动;强调海洋体育的本质功能和核心价值,即遵循“健康第一”的理念,增进身心健康,追求身、心、社会适应三维健康核心价值观,对于健康不仅要从生物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状态,更主要的是促使人融入社会的能力;突出海洋体育的空间性特点,一般说来,人们对于海洋体育的认识往往局限在海滩、海面上,但从开放的、立体的视角观察海洋体育活动,其区域空间应拓展为海上(中、底)、海滩、海岛(礁)、海空,形成一个完整的相辅相成的海上体育生态系统;不仅如此,体育的文化属性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海洋体育也应视为社会文化活动的要素之一。为此,本文将海洋体育定义为:以海洋生态系统为活动空间,以满足大众休闲娱乐和健康需求为目的,依托海洋资源而进行的促进身心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梳理海洋体育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应包涵自然环境、时间、设施、经费、人员与制度6大要素,其中自然环境是不为人的主观意识所改变的,它对海洋体育活动起决定性作用,而其他要素需通过体育组织起作用。制度是一个动态因素,它与活动、组织相互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2 形成海洋体育文化的相关概念链接

2.1 文化与海洋文化

文化一词源于拉丁文,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5]。分析200多种国内外学者对文化概念的界定,无论是从何角度审视都带有趋同性。首先,文化创造的主体是人;其次,文化不是随意的意识建构,而是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物;再则,文化是人类适应、联系环境过程中借用一定的手段和方式的创造体现。了解文化属性是认识海洋文化的前提和基础,即从一般到个别,普遍到特殊的规律来看待文化与海洋文化的特殊关系。

海洋文化是相对于陆地文化提出的,从进化论观点解释,原始生命诞生于海洋,陆地生命包括人类都是海洋生命经过漫长岁月进化而来的。就历史根源与逻辑起点来看,海洋是陆地文化的泉眼,海洋文化理所当然成为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故海洋文化拥有文化属性的共性外,因其生态环境与生活背景的不同而具有海洋文化的特殊个性。比较众多专家对海洋文化概念的论述,笔者较为认同曲金良先生[6]的说法:即“海洋文化是人类对海洋本身的认识、利用,因有海洋而创造出的精神的、行为的、社会的和物质的文明生活内涵,海洋文化的本质就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关系及其产物。”

2.2 体育文化与海洋体育文化

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下位概念,依据文化的相关定义而引申,从文化的普遍性过渡到体育文化的差异性,存有类似和特有的文化要素。卢元镇[7]认为:“体育文化是关于人类体育运动的物质、制度、精神文化的总和。”

体育文化与海洋文化同属文化空间中两个并存的文化体系,在文化共性的作用下,海洋文化与体育文化碰撞、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了海洋体育文化。从广义上讲,海洋体育文化泛指与海洋有关的体育文化,是人类受海洋影响逐步孕育、创造、形成的具有海洋特性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说,海洋体育文化指人类以海洋环境为依托,在长期与海洋生态相互作用的体育实践活动和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一种以海洋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体育文化意识形态。海洋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与海洋文化相互结合的产物,是新文化在形成时的选择与重构,表现出一种数学逻辑,即包含和被包含关系。

3 海洋体育文化内涵与外延

3.1 海洋体育物质文化

1)海洋体育自然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环境是物质的,是有其内部规律的,海洋自然环境是海洋体育赖以生存的载体,是一切海洋体育活动的前提条件。它由海水、海滩、海礁、海岛、海空与海洋气候等基本要素组成,当人类以体育运动的形式参与其中并与之互动,使海洋自然环境承载体育功能之时,海洋自然环境便赋予了体育社会与文化属性。如帆船运动靠的是海水的流动、海风的劲力;冲浪运动靠的是海浪的起伏;沙滩运动必须满地铺满黄金沙。无疑,海洋体育运动只有合理运用海洋自然资源,与海洋自然环境相融合,才能有海洋体育文化的禀赋。

2)海洋体育人造物。

彰显海洋文化理念使之具有海洋运动特色的海洋公共体育场馆设施,是海洋体育文化符号的标记物。如舟山市海洋体育文化公园,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浪花,以游泳馆和综合训练馆为中心,半圆放射出沙滩排球场、足球场等11个海岸运动和3个水上运动场所,整体布局犹如海滩上散落的贝壳,似璀璨夺目的浪花,以洁净的玻璃诠释着海水的清澈,整片建筑群洋溢着青春活力与激情;再如停泊在港湾的各类赛艇、帆板、帆船、桨板;丰富多彩的海上运动设施、垂钓器具、沙滩体育用品、海洋民俗体育特制(蟹笼、鱼网)品;琳琅满目的航海设备、器械、工具以及海洋体育服饰等均呈现出海洋体育的文化特质。

3.2 海洋体育精神文化

海洋体育精神文化是五彩斑斓的,它由海洋体育情感、意识、态度、认知、品质等具有不同色彩的元素构成,其中,“蓝色”“绿色”“红色”是海洋体育精神文化的主色调。

1)“蓝色”理念。“蓝色”是海洋色彩的外在表现,“蓝色文化”象征着宽阔、自由、洒脱和希望,即无穷的奥秘有待探寻、无尽的乐趣有待体验、雅致的心境需要舒展、美好的蓝图需要描绘。海至深为蓝,天至高为蓝,梦至遥为蓝,火至精纯为蓝,人类在与海洋的互动关系中形成了广泛的“蓝色”认同,即由陆地向海洋延伸,为理想而奋斗,心向目标而前行,无论风大浪高暗流险滩,“海中人”总是凭借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团队合作精神,挑战变幻莫测的海洋环境并与之相适应,直至胜利到达彼岸。蓝色体育文化正是时代呼唤生命律动的色彩,它不但带有深邃、冷静、理智、永不言弃的含义,更是对开放、高远的现代文化的追求。它以开放的观念,开阔的视野和开拓的精神积极探索海洋,走创新之路;明知艰险毅然向茫茫大海进发,以海纳百川的情怀步东西方文化交融之旅,提升中华体育之整体形象。“蓝色”体育理念是潜藏在物质文化深处的精神凝练,诠释了创造者、参与者挑战自然、勇于拼搏与超越自我的观念和态度。

2)“绿色”意识。绿色代表蓬勃生机、旺盛活力和绵延生命,象征着理解、宽容、善意、友爱和美好,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代名词。大自然是人类体育的摇篮,让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爱抚,在辽阔海洋中拉舷升帆、迎风逐浪,让肌肤映照出阳光的色彩;在金色海滩上踏浪追逐、倾力奔跑,赤足亲吻细沙浅滩;在海礁岩壁上垂钓攀爬、弄潮湿衫,任周身充满海的味道。绿色体育彰显的是人与自然的亲近与融合,讲求自然生态、经济生态和人文生态的和谐发展。从文化意义上讲,是以一种不断进化与完善的渠道通向可持续发展,它要求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必须保全生存环境,倡导无公害、更公正、更纯洁、更人性、更进步、更科学、更团结的社会行为,是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现代化沿海区域的发展目标,更是现代体育追求健康,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自身和谐发展的文明诉求。表现在大力发展和推广与海洋环境和谐的运动形式;在选择建设海洋体育活动场所时考虑该区域对生态影响的承受力;培养参与者在海洋体育行为中传递环境意识;使用环保型的海洋体育设施、设备与器材等方面。引导人们回归自然,保持清澈、浪漫之感,倡导安祥、洁净、文明、理智的健康生活方式。

3)“红色”思想。红色是健康、热情、朝气、欢乐的象征。代表吉祥、喜庆、热烈、奔放、激情、斗志与权威,是发达、阳刚、坚强、成功与光荣之色,中国人的红色情结与生俱来,它流动在民族的血脉里,遗传在民族基因中。红色文化最根本的特征是革命性和先进性相统一、科学性与实践性相统一、本土化与创新性相统一、兼容并蓄和与时俱进相统一。红色海洋体育思想反对一切封建迷信,顺应自然,主张指导思想上的唯物论、文化取舍态度上的辩证法以及方法上的实践观,正确认识和反映海洋运动的内在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体现追求真理、实事求是和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体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是新时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融会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的窗口。在当前大力推进全民健身的浪潮中,利用海洋体育的特殊功能提高人民大众的思想素质和文化素养,海洋体育来自于大众并服务于大众,代表人民大众亲自然、深体验、娱乐休闲的意志和愿望,选择贴近生活、灵活多样、因地制宜的海洋活动形式和内容,力求在实践中不断求得发展和创新,以满足人民大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3.3 海洋体育制度文化

1)约定俗成的传习。

自古以来,中国沿海渔民崇拜、信仰海龙王及海上诸神而自发形成了“祭海”风俗。在每年的谷雨前后选个吉日,从上午九点开始,海滩上鞭炮齐鸣,礼花喧天,搭台唱戏三天三夜,秧歌、龙灯、旱船、腰鼓及各种民俗表演纷纷登场,祈求神灵保佑以海为生的人们。传承至今,一些有体育属性的民俗活动也相继亮相,如海滩拔河赛、拉渔船赛、抛蟹笼赛、捡花蛤赛、爬船网赛、沙滩“大力士”赛等等,爬船网比赛,要求选手通过在半空中攀爬10多米长的船网到达终点,这一项目来源于渔船靠岸后,渔民常常要依靠渔网和缆绳从船头攀爬到岸上的传统习俗;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创的“赛泥马”由海涂军事活动逐渐演化为民间竞技活动;帆船、帆板、独木舟、爬桅等赛事的竞赛规则、规程随参与者的文化认同逐渐形成。可见,带有浓厚沿海地域色彩和行为准则的海洋体育运动,具有民众参与广、影响大、娱乐性强、延续历史长的特征。集传统的渔民生活、劳动技能和祭祀内容,其竞赛活动依赖于当地的历史背景、地理风貌、社会形态以及渔民的心理意识所形成的民俗民风。

2)有效运行的机制。

随着社会发展与变革,我国逐步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多种体育社团、俱乐部和企事业单位共同运作的一种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间多元主体参与的半官半民式体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围饶全民健身工程组织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发展体育事业作为促进人民身体健康,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在机构改革进程中,体育机构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求,海洋体育的组织和实施理应依靠沿海各省、市、区(县)、乡镇各级政府体育管理部门的力量,争取文化、教育、民族、宗教、渔业、港口、海事等管理部门的支持,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基层管理组织的主导作用,引导相关企业挖掘海洋体育产业资源,积极投身海洋体育设施建设,加强海洋体育社团、协会(帆船协会、赛艇协会、潜水协会以及沙排、沙足协会)和俱乐部(海洋极限运动爱好者俱乐部、海钓俱乐部、帆船俱乐部、冲浪俱乐部等)主体职能,周密布局、合理规划、协调配合,努力提升海洋体育竞赛、表演、旅游、休闲、娱乐、广告、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理性构建的法规。

海洋体育政策法规是指通过立法形式确立的用来规范和管理海洋体育事务的各种法律、法令、条例、规程、规定、决议、决定等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有关海洋体育的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监督等保障海洋体育健康运行和发展的所有法制活动。当前,在《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海洋发展战略思路、战略布局与取向、重点领域及战略措施的大框架中,以保护海岛、海岸带和海洋生态环境,保障海上通道安全和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为前提,科学规划海洋体育事业,提高陆海统筹、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和综合控制、管理海洋体育运动的能力,建立健全海洋体育政策、法规,如《国家海洋局涉外活动中安全保卫工作若干规定》、《浙江省海洋体育发展规划》、《上海市海洋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海域使用项目审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规范海洋自然保护区内开发活动管理的若干意见》、《沿海省市海洋体育场所管理办法》、《帆船船艇注册管理办法》、《赛艇俱乐部注册管理办法》、《海上各种运动项目培训管理办法》、《海域游泳场馆管理办法》、《海洋观侧预报管理条例》等,扶持和培育海洋体育中介组织及社会团体,让各级组织和民众在各项政策法规条例的规制、激励和保障下,举办各类海洋体育竞赛活动,并开展各种海洋体育休闲娱乐活动。

3.4 海洋体育行为文化

1)形式内容多样化。

从文化学视角审视,海洋体育是建立在海洋自然环境与海域人文环境基石上的行为活动方式,其活动形式与内容的形成、扩充与流变得益于不断进化的渔业生产劳动、商贸、军事以及祭祀活动,是人们与海洋融合,寻求和谐相处的长期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行为,从原始的、单一的身体动作演变成为科学系统的复合型运动技能,特别是海上帆船、风浪板、海钓等无动力操作项目,更是脑体并用、体智相兼的智能型运动项目。现今,伴随着“淡化金牌、重在参与”的大众体育思潮的澎湃,坚持全民健身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突出“人海合一”的海洋体育顺应自然,从海空、海面、海岸、海底打造系列海洋体育运动项目,如浙江省首届海洋体育运动会设23个大项、99个小项,运动赛事分为传统竞技类、时尚休闲类、渔业劳动类、铁人极限类和障碍接力类,包括海中救生、游泳、皮艇;海滩沙排、沙足、沙地掷球;海涂手球、摔跤、速滑;海船爬桅、摇橹、抛缆、升帆、调马灯以及海岛环跑、海礁攀岩、海岸垂钓等形式多样的、大众喜闻乐见、易于亲身体验的海洋体育运动项目,充分彰显了海洋体育的魅力。

2)体验感受情趣化。

近年来,海岛旅游成为时尚,节假日大量游客涌入海滨城市观海、弄潮、感受海洋风情。从旅行社给出的资料显示,凡是选择去大连、青岛、舟山、厦门、三亚等海滨城市的客人,都要去海边“玩”,哪怕烈日当空,也要吹海风、听海浪、玩海沙、泡海水,即使海潮打湿了衣裳仍乐在其中;有些人放着平整的海边木栈道不走,偏偏在海礁上跳来蹦去与海浪嬉戏;许多人不停地捡贝壳、挖牡蛎、抓虾蟹,已经汗流浃背却意犹未尽;诸如海上自行车、风浪板、帆板、浆板、皮划艇、潜水等海洋体育运动项目,更是人们争先体验的项目。由此说明,海洋情趣无限,亲近海洋的人群无穷,参与海洋体育活动无疑为崇尚海洋、喜爱海洋的人们提供了既能呼吸新鲜空气、放飞心情的天然佳境,又给其创建了锻炼体能、训练智能的良好平台。

3)互动交流广泛化。

中国进入“海洋战略”时代,标志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借鉴国际海洋强国建设和发展的经验,提高我国海洋体育文化软实力,需要广泛的互动与交流。海洋体育为促进各国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碰撞、选择、吸收和创新构建了平台,开辟了通向文化繁荣、经济发达、国家富强的新途径。如:集竞技、娱乐、观赏、探险于一体的帆船运动已经成为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最为普及的各国人民进行体育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我国目前已跻身于世界最昂贵、最有技术性、最严酷的“沃尔沃环球帆船赛”,此赛程跨越37 000海里,历时9个月,停靠11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所到各地都会受到当地市长的亲自接待,并举办带有浓郁民族色彩的抵港、启航仪式以及赛段颁奖等狂欢活动,其中横跨全球五大洲的结合当地特色打造的(包括三亚)与赛事相配套的10座沃帆赛事村,内设各类帆船学堂、3D影院、海岸焰火表演、航海模拟器、体验式绞盘等互动体验设施和参观项目都免费对公众开放,可吸引超过四百万游客参观游览,真是海岸人互动、休闲娱乐的盛会。与此同时,参赛队的10位船员并非来自同一个国家,阿布扎比队征募了一批欧洲职业选手和阿联酋本土船员共同征战;看步?新西兰酋长队由西班牙与新西兰酋长队合作;“三亚号”由两届沃尔沃环球帆船赛冠军获得者迈克?桑德森掌舵,中国企业家滕江和来自挪威、新西兰、比利时的船员共同组成,可见,此运动是世界性交流合作、互通共赢的文化活动。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前海峡两岸间的海洋体育活动不断升温,从官方到民间,厦金横渡、两岸高校帆船赛、海峡龙舟赛、独木舟赛、帆板滑板赛层出不穷,加深了两岸民众的情感交流,推进了两岸关系的友好发展。

4)推广传播立体化。

当今社会,欣赏体育节目、感受体育项目、参与健身活动、保持终生锻炼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海洋体育对于国人来说,还处于较为陌生阶段,但人们渴望见识大海,体验大海的好奇心与生俱来,于是,海洋体育的推广传播应从满足大众对海洋体育的求知欲、欣赏海洋体育动感图景的审美情趣以及在变化无常的海洋环境中寻求感官刺激等大量信息源的心理需求层面展开。采用文字、语言、图像、视频等方法,通过报纸、杂志、书籍、宣传单、平面或立体广告牌和电视、电影、广播、网络等渠道多视角、多层次、多维度地铺开对海洋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和传播,其内容包括:(1)海洋体育赛事,涵盖国际与国内、政府与社会、地方与企业举办的各类综合性运动会和单项运动赛事;(2)海洋体育基地建设,包含国家级、省级、地市级以及企事业和个人投资的项目及运营状况;(3)国内外各级海洋体育协会、社团、俱乐部开展活动的情况;(4)海洋体育明星动态、表演服务市场信息;(5)海洋体育摄影作品、雕塑、绘画、纪念品和历史博物展览;(6)海洋体育人才培养,包括在经营性场所需要的帆船、帆板、冲浪、潜水等专业技术人才考核和海洋运动健身指导员培训;(7)海洋体育旅游中的各类休闲娱乐、体验交流和观赏活动;(8)海洋体育用品市场,包括海洋体育服饰、器材、装备等;(9)有浓郁海洋体育文化特色的专卖店、咖啡屋、餐厅等等。新闻传播是海洋体育运动得以有效推进的重要环节,对加大海洋体育文化的感染力、影响力、吸引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鲍明晓. 蓝色引擎助推海洋体育[J].浙江体育科学,2011(4):1-2

[2] 黄文浪. 海洋体育项目市场化发展的可行性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11(4):16.

[3] 滕海颖,龚聿金. 论海洋体育的分类与开发[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2004(3):97.

[4] 易剑东. 体育文化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148.

[5] 张涌,赵文山,宋辉跃. 现代汉语辞海[M]. 上海:中国书籍出版社,2003:1142.

[6] 曲金良. 海洋文化概论[M]. 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7-10.

海洋文化范文第2篇

翡翠是玉文化的一种代表:

中华民族是一个爱玉的民族,我们的祖先认为玉是一种充满魅力的美石,和大自然、宇宙有某种神秘的联系,因美而敬,因爱而惧。当先民们把那些色泽晶莹的美石,经过耐心细致的打磨,制成带有一定意味的形状用于各种用途,说明了人类独具的想象力和对美的追求,意味着人们思想中的信仰、寄托和审美。一件玉器或饰物,表达了最原始的审美意识,最早的信念和虔诚,在历史过程中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含意,发生着新的作用。经过历史岁月的浸染,逐步形成了我国特有的玉文化。

翡翠是山川大地之精华,玉文化是民族智慧与山川大地精华完美结合的产物。翡翠文化,是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继承而来,是玉文化高层次的发展。它集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宗教、政治、经济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对翡翠这种玉石的不断认识和发展过程中,翡翠把中国传统玉文化推向顶峰。翡翠的绿色最能体现中华民族的个性,那就是和平、奋发、自强不息的精神;翡翠的绿色又是大自然的主色调,代表着年轻、旺盛及向上,热爱生命,很好地表现中华民族的勤劳,勇往直前的精神;翡翠的绿是那样神秘深邃,含蓄端庄,纯洁柔和,它代表着一种向往,一种自然之边,一种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和美学。翡翠以绿为主,各色相容,合而不同,代表着我国众多民族的团结,可以说玉是华夏之魂,翡翠是中华之瑰宝。

我们远古以来就有一个神秘而美丽的神话传说—女娲补天。我们知道女娲补天用的是五彩石,为什么用五彩石而不是一块随便的石头呢?我们从神话中可以看出人类的主观意识也是一种美学的追求。

早期的玉器和现代的玉器的定义也有所不同,早期认为美石为玉,也就是我们从物质上获得精神上的一种满足。

古人用“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来形容人的精神高洁;形容男人英俊潇洒用“玉树临风”;形容女人的则更多,如“冰清玉洁”、“婷婷玉立”、“如花似玉”„„

其实玉器的发展在全世界各地也都有出现,古玛雅人玉面具的制作与中国的红山文化时期接近,但随玛雅人的消亡玉器也没有进一步的发展;新西兰毛利人 1

制玉始终停留在装饰品的层次,而中国的玉文化延续8000年的历史从未间断。

一、神玉文化:

1、 新石器时代:玉文化的产生过程—玉和石头的分离

(1) 红山文化:大约公元前4000-6000年,位于内蒙赤峰一带。主要代表产品有:C形龙(华夏银行的LOGO)、玉猪龙、鸟类等动物造形图案。

(2) 良渚文化:大约公元前4000年,位于浙江良渚一带。主要代表产品有:玉璧、玉琮等。

2、 夏代:夏代出土的玉器不多,代表产品七孔刀。

3、 商代:商代妇好墓中出土750多件玉器,其中500多件是佩玉。其主要功能有:祭祀、礼仪、佩饰、陈设、生产、殉葬等。妇好墓出土的玉器中有玉人体现出当时奴隶社会严格的地位分级,也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关注和身份的关注;还有一件黑背白腿俏雕的甲鱼,打破了俏色巧雕始于明清时代的说法。

二、礼玉文化:政治统治神秘化

西周:从西周开始,玉器被规定佩戴。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以青圭礼东方,以赤璋礼南方。又白琥礼西方,以玄璜礼北方。

这个时期开始出现了立体雕的产品,如玉马。此时还出现了组佩,佩戴胸前随人的移动发出清脆有节奏的声音,主要用于限制自己的行动和仪表并追求视觉和听觉美。

三、德玉文化:

东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这个时期诞生了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孔子。孔子的出现带来了他的思想给中国人或者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一定的行为准则。孔子关于玉有德的学说奠定了玉的后来的理论基础,成为了玉器发展的一个精神支柱。也因为孔子认为玉有德,而使玉得到发扬光大。

随和之宝:随侯之珠(曾侯乙)、和氏璧(楚厉王—楚武王—楚文王) 《礼记》中孔子: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道、德

管子:玉有九德

荀子:玉有七德

到汉朝的时候在《说文解字》归纳为五德:仁、义、智、勇、洁。

玉由此从王室普及至上流社会,走下神坛进入民间。

秦:

秦享国时间只有14年,未发现有出土玉器的报告。可能将来在秦始皇陵被开采后会有所发现„

汉:

项羽鸿门宴请刘邦,范增举玦示意的故事。

汉朝出现了大量的葬玉:觉得玉可以使人不朽

玉唅:蝉形,(1)高洁:只饮露水,叫声鸣亮(2)重生:蝉蜕变重生,从爬虫变成飞虫。

玉握:猪形,豕„

中山靖王墓,最早的金缕玉衣;江苏狮子山楚王墓,最大的金缕玉衣;广州南越王墓,最早的丝缕玉衣。

金缕玉衣 > 银缕玉衣 > 丝缕玉衣

西汉仙人骑马玉雕件、东汉马踏飞燕都是动态的马,表明玉器写实越来越多。 隋、唐:

隋朝和秦朝相似,享国时间非常的短。有史料记载的是最早的玉钗、玉簪出现在隋朝。

唐代是封建王朝的顶盛,最有名的玉器是玉代(蟒袍玉带),从高祖李渊时候就有规定的佩戴了。玉带 > 金带 > 银带

唐朝时期金银器的出现和唐三彩的流行都在很大程度上对玉器有所冲击。 虽然如此,唐朝仍是玉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1) 丝绸之路进一步开通:打通了中国和中亚、西亚、欧洲地区的通道,提高了和他们的文化交流,反映在玉器上的有羚羊兽首杯(波斯文化)。

(2) 文成公主下嫁吐蕃:佛教文化得以进一步的发场和普及,飞天、观音、佛等雕件出现。

四、饰玉文化:

宋、辽、金:

宋代帝王寻求和平,甚至以土地换和平,人口一度增殖,人民暨求平安多生子女„

开始出现玉坠(立体的把玩件)

玉佩(平面的佩戴件)

玉坠抓在手中有一惊安心的感觉,增加安定的感受。

宋代出现了第一次摹古收藏热:(摹商、周到汉)

1、 政治原因:帝王提倡,宋徽宗酷爱艺术。

2、 文化原因:宋朝兴起最早一次的文物考古热。

3、 经济原因:富裕使士大夫有钱来收藏。

宋代玉鸭、执莲童子等反映了生活现实。

辽:交颈鸳鸯、玉臂鞲

金:春水玉、秋山玉

宋辽金玉器主题多以务实、收敛为主,与唐代务虚类不同。

元代:渎山大玉海(忽必烈时期制造的碧玉酒器)反映了当时元代蒙古人豪放的性格„

像元青花瓷器都是比较大件的

明代:明代玉器发展相对较为缓慢,而同时期的家具和紫砂壶却相对发达。明代与西域地区被隔断,玉器来源不畅,所以治玉追求数量而不追求质量。明代的玉器也被收藏者们称为“粗大明”,但是明代诞生了一位被称为“治玉第一大家”的陆子冈。

清代:玉器的颠峰时期,也是传统玉器和翡翠更替时期

(1)颠峰时代:

1759年乾隆平定准噶尔回部,打通了玉器的运输通道,因此玉量丰富。凡说玉必说乾隆玉,说工必说乾隆工,乾隆时期治玉达到颠峰。乾隆喜爱玉器超过任何人,咏玉的诗超过800首,他的14个儿子全部以玉命名。

中国最大的玉器作品“大禹治水图”,从山上开采出来到最后完工运回北京耗时超过10年,可以想像当时国力之强盛。

另外一件国宝玉器“桐荫仕女图”,是一位玉匠用一个残料制作而成的,开创了就玉石就形而创作的先河。

(2)白玉与翡翠更替:

① 嘉庆四年的时候嘉庆帝下旨停止河田地区进贡玉料,白玉数量由此大幅减少。

② 慈禧太后痴迷翡翠。

由于白玉数量的骤减和统治阶层痴迷翡翠,引领了一场绿色时尚潮流,从此翡翠开始在国内上层社会流行。

9、 近、现代

近代:宋美龄引领的另一次时尚潮流

现代:(1)上世纪90年代后,翡翠开始流行并走翘,价格迅速上涨,短短的10年间价格上涨超过40倍。(2)08奥运会对中国玉文化的宣扬使翡翠、白玉得到进一步的推广。

如今,翡翠已经不再是达官贵人、皇亲贵胄的专属奢侈品。作为吉祥如意之物,翡翠早已走进千家万户,成为首饰消费、收藏的一大热点。近年来,国内翡翠市场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消费者购买翡翠首饰的经济能力日益强劲,对翡翠饰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的亲密接轨,玉石文化得以进一步推广。翡翠、玉石创作也进一步国际化,中西方工艺相结合,传统的翡翠玉石与国际先进的镶嵌工艺结合迸发出令无数消费者惊叹的火花。翡翠工艺、题材的西方化、潮流化使我们既可以消费时尚又可以品味文化。

从上世纪90年代到目前,翡翠的价格上涨何止40倍。尤其是高档翡翠的价格更是居高不下,即便是在金融风暴之下也不曾下滑。外行看色内行看种,随着消费者对玉文化的了解,翡翠专业知识的掌握,翡翠的购买倾向将会越来越趋向高端产品,种质好的产品。

海洋文化范文第3篇

摘要:

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背景下,海南省的海洋旅游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面临着新挑战。挖掘海南省潜在的海洋文化资源,并与海洋旅游资源相融合,有利于丰富海洋旅游产品内涵,提升其品味,走多元化发展道路,实现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海洋文化;海洋旅游;途径

F27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2009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为海南发展海洋旅游带来了机遇。海洋旅游的快速发展为旅游目的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随着海洋旅游资源的开发,游客大量涌入,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一方面是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另一方面,海洋旅游基本是依托自然旅游资源,对文化元素的融合较少。文化与旅游密不可分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因旅游而生动活泼,旅游因文化而丰富深刻。为了实现海洋旅游的经济效益、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保持海洋文化的完整性,并使得海洋旅游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实现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有机融合,使海洋旅游产品要更多体现文化内涵,积极发展海洋文化旅游。

2 相关理论基础

2.1 海洋旅游

海洋旅游是指在一定社会经济条件下,以海洋资源为基础,以海水、阳光、沙滩为主要内容,为满足人们的精神和物质需求为目的而进行的海洋游览、度假、娱乐等活动所产生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海洋旅游包括滨海旅游、近海海上旅游、海底旅游和海岛旅游等。其中滨海旅游是海洋旅游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

2.2 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是人类在开发利用海洋的社会实践过程中,逐渐发展形成的精神成果和物质成果的总和。海洋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是人类与海洋的互动中,认识、把握、开发、利用海洋,调整人与海洋关系,并融合历史、地理和生活等各项要素与文化中加诸于人类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效应的综合体现。海洋文化资源主要包括海洋历史文化、海洋民间文化、海洋景观文化、海洋节庆文化和海洋经济文化等。

2.3 文化与旅游的关系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涉及的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都不可能脱离文化影响。文化是旅游的内涵,旅游本身又是一种文化生活。旅游者不单纯是文化的旁观者,而且是不同文化的参与者和传播者。从精神层面看,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促使人们产生旅游动机的驱动力是对于社交和归属、尊重和自我实现的追求,很明显这是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是通过旅游活动中的文化元素才能体现的。大众旅游是人类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而文化差异带来的好奇心是促使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主要驱动力。海洋文化是海洋旅游的灵魂,发展海洋旅游则要把海洋旅游资源的阳光、沙滩和海水与历史人文要素充分结合起来,才能形成一种内容上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具有丰富内涵的新的旅游组合资源,进而产生一系列的文化经济效益。

3 海南省海洋旅游发展现状

3.1 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海南位于我国最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热带省份,也是中国最大海洋省份,约占全国海洋面积的三分之二,是全国海洋资源最丰富的省份。海南的热带海岛景观富甲天下,拥有21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是陆地面积的60多倍,海岸线长达1528公里,多为优质沙滩,可开发成具有世界规模的海滨度假休闲康疗旅游胜地。海南岛的海岸有84个港湾可开发成港口,已开发20多个,为海上旅游提供了有利条件。

3.2 海洋文化资源潜力巨大

海南海洋历史文化无论是海南的海洋自然历史,还是海南的海洋人文历史,都是构成今天人们对海南海洋资源所有认识积淀的要素。首先,海南拥有独特的海洋生活和生产习俗文化,海南居民在漫长的生产生活的岁月中,形成的生活方式对于寻求当地独特生活体验的游客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其次,海南的宗教信仰文化源远流长,包括天妃信仰、妈祖文化不但一直传承于渔民的生活中,还在海南的文学艺术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如今已经开发完成的南山寺佛教旅游文化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3.3 海洋旅游发展呈现新动态

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海南海洋旅游开发的步骤越来越快,更多的群体开始将目光投向海南。海南的海洋旅游发展呈现出新的动态:一是海岛旅游,特别是无人岛备受旅游开发商的青睐,但碍于制度约束,现在处于蠢蠢欲动的状态;二是海上旅游活动,海南有着极佳的港口区位优势,所以为邮轮旅游和游艇旅游提供了非常好的平台,从而也为旅游者带来了新的旅游方式。

4 海洋文化旅游现存的问题

4.1 重经济效益,轻文化品质

随着近年来大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游客的大量涌入,导致对旅游资源持续利用的忽视,在获取了经济利益的同时,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造成海水污染、沙滩泥质化、生态系统失衡。此外,由于旅游产品中文化元素体现不够,海南许多社会风俗习惯被外来旅游者干涉并改变,旅游者对海南海洋文化感受性体验降低等,也就导致海洋旅游产品单一,品味不高,难以开发较高层次的旅游产品,游客的重游率不高。

4.2 重基础设施,轻文化市场培育

海南省目前的海洋旅游发展中,重点建设的还是滨海的豪华酒店、规模渐大的码头港口、不断引进新的水上运动项目等,很多时候都是投入了大量精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反观海洋文化市场建设非常缓慢,海上丝绸之路作为蓝色海洋文化的代表,虽然丰富了海洋旅游的文化内涵,但是在新的海洋旅游开发中,旅游文化体现的非常少。而能体现海洋文化的海洋旅游产品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旅游者的海洋旅游体验更多的是依托自然资源的旅游活动,能体现独特海洋文化内涵的项目比较少,游客的文化记忆较浅。

4.3 融合途径创新不足

海洋旅游与海洋文化的融合,并不是旅游产品和文化产品的简单叠加,而是在旅游产品中能体现出独特的海洋文化的元素,把海洋旅游资源的各种要素与海洋文化资源的各种要素有机融合并相互渗透,重新组合成海洋文化旅游资源。但是海南目前的旅游活动中,文化的要素植入的太少,游客在体验的时候只是单纯参与饮食文化或者宗教文化,至于文化背后的历史渊源、海南独特的海洋文化等,游客并不明确。

4.4 软件环境与制度规范需加强

海洋文化与海洋旅游融合发展,还需要有一个良好的软件环境和完善的制度规范体系。但海洋文化旅游的涉及面广,涵盖的市场层次、管理部门较多,交叉重合现象普遍,而原有的管理制度和规范难以适应海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新要求。例如海洋文化旅游的市场管理需要旅游、文化、海洋、港口等多个管理部门的协调沟通,对应的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需要加强。

4.5 复合型人才不足,专业教育薄弱

海洋旅游对人才的要求比较高,既要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又要熟知海洋文化旅游产业经营管理规律,此外还要有一定的产业经营管理的素质和能力。但中国目前尚缺乏培养这种复合型人才的平台,企业没有相对应的培训机构,而专业的院校教育又比较单一薄弱,只能在某个方面能发挥其作用,做不到面面俱到,不能充分满足市场的需要。

5 促进海洋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途径

5.1 找准文化与旅游的契合点

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体现海南海洋旅游的国际地位,就需要在开发的海洋旅游产品中注入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展示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海南旅游文化。同时在提高旅游服务中增加文化知识,全面提升海南旅游的品味和层次,让中外游客在度假旅游中感受海南独特的海洋文化魅力和人文素养。海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国家级的项目有25个,一些历史悠久的文化遗存得到了保护和传承。所以应鼓励具有国家级水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通过媒体进行宣传造势。同时对于其他海洋旅游产品可以把海南当地的特色文化和民俗民风渗透其中,文化需求是属于较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海洋文化元素的植入,既能吸引游客对文化的追求,也是海洋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途径。

5.2 从双向融合向多元融合延伸

促使海南海洋旅游与海洋文化的双向融合发展向多元融合延伸,充分利用海南的海上区位优势和国家给予的政策,积极发展邮轮旅游、游艇旅游、无居民岛观光等海上休闲旅游,同时积极挖掘历史、民俗、民族等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博鳌亚洲论坛、世界小姐选美大赛等优势品牌,搞活文化会展旅游。特别是发展海洋节庆会展业,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和展销以及会议等,提升海洋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获得更为优质和广泛的资源。此外,还可以发展海洋休闲体育产业,它是文化产业与海洋休闲活动相结合的产业类型,既可满足消费者疗养、度假、娱乐的愉悦享受,也可以使消费者感受到体育运动的刺激性和挑战性。

5.3 推进部门联动的管理机制构建

海洋文化旅游的发展离不开主管部门、企业主体的积极参与。为突破原有的行政部门分割造成的管理难题,建议构建多个部门协同管理的沟通机制,定期沟通协商处理海洋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条件成熟时,对行业管理中的职能划分进行优化,保证海洋文化旅游市场发展的机制顺畅,管理效果突出。

5.4 全方位构筑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

为了满足海洋旅游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可以实行政府、企业、学校三方机构联合培养人才的计划。政府提供政策法规的保障,可以保证人才培养能够统一规划,并健康有序、系统化的进行;企业提供实践平台,既可以与市场同步,接受最新的市场信息,掌握最新的技能,又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企业紧缺人才;学校则可以根据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制定培养方案和加强人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可以与企业合作建立长期稳固的实习基地。

5.5 积极营造市场发展所需软环境

首先,创新管理体制,政府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为海洋文化旅游企业创造可预期的经营环境中,并协调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关系,对企业的运营管理不做过多干涉。其次,通过完善市场机制,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和培育,监督市场运作,为文化旅游企业提供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最后,通过政策和法律的手段规范市场秩序,净化市场环境,促使合理化竞争,保证海洋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洁.发展海岛旅游业的制约因素及对策[J].生态科学,2002,21(2).

[2]汤学敏,胡麦秀.海洋文化要素在滨海旅游中的作用——以舟山群岛为例构建文化承载力模型实证分析[J].上海农业学报,2012,28(28).

[3]刘桂春,韩增林.我国海洋文化的地理特征及其意义探讨[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5,(3).

[4]王颖.山东海洋文化产业研究[D].山东大学,2010.

海洋文化范文第4篇

一、北海海洋文化特点

广西北海是一座具有亚热带滨海风光的美丽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 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兼具海、滩、岛、山、湖、林、湾等自然景色, 具备世界旅游界向注的“三S (海水sea、阳光sun、沙滩sand的旅游资源。这里海水温和, 海浪柔软、色彩蔚蓝;“滩”是具有“天下第一滩”美誉的北海银滩;“岛”是中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中国十大最美海岛之一的涠洲岛;“山”有国家森林公园冠头岭;“湖”则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内陆湖——星岛湖;“林”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成员单位的合浦山口红树林;“湾”是廉州湾、涠洲南湾等美丽的海湾。

北海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北海合浦是中国海上丝绸之路汉代始发港口城市之一, 具有汉韵、欧风、南珠情等等人文景观。“汉韵”指的是合浦发现的2000多年前的近万座汉代古墓, 合浦汉墓群、大浪汉城址和草鞋村汉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国内目前规模罕见的古墓群。“欧风”指的是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代西方八国在北海建造的领事馆、商行、教堂、医院、学校等数十处西式建筑, 以及华南地区最长的骑楼——珠海路老街;“南珠情”指的是具有3000年历史, 素有“东珠西珠、西珠不如南珠”之说的灿烂的南珠文化。北海海洋文化资源包括滨海自然景观、历史文化资源, 海洋文化资源特色鲜明, 资源丰富, 可作为创意素材应用于文化产品造型与产品包装设计中, 提升产品附加值, 传播北海海洋文化。海洋文化在北海旅游商品包装主要体现产品造型包装、视觉化图案应用、情趣化设计、品牌效应应用等方面。

二、北海海洋文化产品包装造型设计

在包装设计中, 可以通过造型从一定程度上表现趣味, 将产品包装造型设计得个性、新颖, 均可为包装增添乐趣与吸引力。旅游商品包装造型设计是传播地域文化语义的重要载体, 产品包装造型需要将产品造型形式与功能要求相结合, 突出产品造型与地域文化视觉元素的相关性和契合性, 强调其文化传播功能和美的表现形式。包装造型设计运用美学原则, 通过形态、色彩等元素的变化, 将具有包装功能和外观美的包装容器造型, 以视觉形式表出来。创作手法上应用分割、组合、变异等手段进行造型设计, 应用均衡、对比、调和等美学法则, 增加产品造型层次感、丰富造型语言, 创新独特的产品包装会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从而达到将商品特性突出展示的目的。

东园家酒酒瓶造型是北海海洋文化元素应用的典型案例, 东园家酒是北海三宝之一, 有一百多年历史。酒瓶造型来源北海南珠文化, 应用产品语义设计手法, 将贝壳的纹路与酒瓶造型相结合, 贝壳纹理与酒瓶底部造型有一定的契合, 酒瓶造型优美, 时尚感较佳, 地域文化识别性较强。东园家酒酒瓶造型将有限的空间转化成无限的想象空间, 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进行地域特色产品的包装设计, 激发消费者的心理暗示, 增加对产品的心理认同感。

三、北海海洋文化产品包装平面视觉化设计

北海是国内知名的旅游城市, 旅游商品是传播地域文化、旅游资源的重要物质载体, 商品外包装上常以平面视觉化元素为核心传播元素, 吸引消费者对旅游商品的关注, 产生兴趣点, 从而促成购买行为。产品包装设计中的视觉化符号主要包括文字、图形、色彩与材料, 这些符号元素都带有强烈的艺术气息, 不同的符号能表达出不同的含义[1]。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关键点是本土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入, 本土文化是包装设计的底蕴和依托[2]旅游商品的地域文化特色的呈现, 其中重点任务是挖掘地域典型的可识别的视觉文化元素, 寻找典型的地域特色图案元素, 将地域性图案、色彩、符号与现代化设计手法相结合, 并结合产品本身属性、特质, 巧妙的将视觉形式应用于产品包装中。在包装设计中运用地域文化特色时, 不能简单地照搬、模仿, 要将其与现代包装设计的特征相结合, 与现代的审美观相吻合[3]。在表现手法上, 可将地域特色建筑、图案、器物等实体文化, 配合线描、水彩画等现代表现技法, 转换为可视化、可识别的设计元素进行包装视觉化设计等。

如图2所示的海姿珍珠面膜包装综合应用了北海海洋文化元素。北海有“珠城”的美誉, 以“珍珠”为原材料的护肤化妆品凸显北海海洋文化特色, 弘扬北海的南珠养颜文化, 是游客及馈赠亲友的理想礼品。海姿珍珠面膜以南珠悠久的养颜文化为底蕴, 结合现代女性爱美的天性, 采用“合浦南珠”为原料, 运用现代生物科技精制而成。面膜整体包装以珍珠养颜文化为主, 主视觉为珍珠护肤功能古体汉字组成的圆形珍珠图案, 中心为美女脸型图案, 表达出产品的属性。次视觉“珍珠丝语”四个字设计华丽大气, 表达出南珠产品的核心诉求。产品包装以金色、粉紫色为主基调, 凸显出产品的高贵, 既有现代美感, 同时兼顾文化传播诉求。

如图3的广西北海涠洲土著特产仙人果茶包装设计带有产地形象与风土人情, 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食品在包装中加入产地的形象与风土人情, 能使包装带有独特的地方风情和视觉特征[4], 仙人果茶包装视觉化凸显色彩渐变过渡, 从蓝色到红色渐变过渡, 色彩效果丰富, 搭配蜿蜒流动的曲线图案, 视觉冲击力较强。仙人果为涠洲岛特产仙人掌属植物的果实, 岛上特有的火山灰富钾土壤及用于浇灌的火山岩泉水, 含有十分丰富的天然矿物质成分, 且富有多种微量元素, 为仙人果生长提供了极佳的先天条件。色彩在包装设计中起着美化商品的作用, 它能够迅速吸引消费者眼球与注意力, 增加关注度。色彩在包装中有着无限的趣味感, 不同的色彩能够带给人不同的心理和生理刺激。同时, 它还拥有很强的识别性。包装上丰富的色彩变化隐喻丰富的营养成分, 色彩基调以红色为主, 与仙人果茶的红色茶水一致, 动感流线图案源于涠洲岛曲折的海岸线, 图案与色彩结合将产品的特点与个性用一种信息符号的形式传递给消费者, 更易于被理解与接受, 也更具有说服力。

四、借力社会热点事件的产品包装设计

借助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营销是企业提升知名度的有力手段, 借力品牌效应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是有效的策略, 在消费群体树立品牌形象。品牌形象, 就是指企业通过某种品牌与目标消费者生活工作中的某种事物、某些事件之间建立起的一种联系[5]。如图4的广西北海沙蟹汁品牌包装设计结合了央视热播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Ⅱ》产生的社会效应, 并应用在产品包装上, 加强品牌传播力度。沙蟹汁是用沙蟹做成的汁, 是北海特有的一道特色风味蘸酱, 是北海地方饮食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传承百年传统纯手工艺制作。在2013年央视《舌尖上的中国Ⅱ》摄制组拍摄了北海沙蟹汁的历史及其制作方法后, 这道神奇的调味料渐渐让全国甚至世界人们所熟知。沙蟹汁产品包装以文字为主, 重叠编排的画面层次产生了多样的二维平面上的空间感与纵深感, 这种层次变化可以醒目地强化出包装的主题文字[6]。包装主题简洁清晰, 突出“舌尖上的中国”字样, 以央视热播纪录片作为品牌宣传的有力支撑。

广西北海海洋资源丰富, 海洋文化资源特色鲜明, 可作为创意素材应用于产品包装造型设计、图案视觉化设计、并借力社会热点事件进行营销宣传, 突出地域特色文化在产品包装上的应用, 加强旅游商品包装的整体形象。

摘要:广西北海海洋文化元素特色鲜明, 资源丰富, 通过分析北海资源特色, 结合产品案例分析海洋文化在旅游商品包装造型设计、包装图案视觉化设计、借力社会热点进行包装品牌设计等方面的应用, 提升北海旅游商品包装的文化内涵, 有效传播地域特色的海洋文化。

关键词:海洋文化,旅游商品,广西北海

参考文献

[1] 胡玲.浅析包装设计中的符号艺术与表达[J].中国包装工业, 2015 (22) :78.

[2] 黄莉娅.论苗家酒包装设计的本土文化识别[J].包装工程, 2013, (20) :121-124.

[3] 林丽.论包装设计中地域特色的传承[J].包装工程, 2013, (18) :77-80.

[4] 张广超.海南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研究[D].海南大学, 2012.

[5] 李娟.广西旅游商品包装设计的研究与思考[J].大众科技, 2015, (10) :138-139+74.

海洋文化范文第5篇

(一) 具有金融集聚特征

国际海洋金融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分别是海洋高端服务、海洋金融和海洋实业。对于涉足海洋经济的国家而言, 发展水平的高低与这三项内容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为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 很多国家都会以金融产业集聚的形式促进本国海洋经济的发展, 例如美国以政府干预的形式对财政进行引导, 实现海洋金融行业的产融结合, 以全面覆盖发展和重点倾斜发展为原则, 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水平获得不断提升。

(二) 商业与政策性质共存

海洋经济的发展是现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由于海洋环境复杂, 产业投资需求量大, 因此在发展海洋经济的过程中需要面临更加严峻的政治风险、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为了保证海洋经济的有序性, 很多国家对于海洋经济的发展都采取政府干预的措施, 以出台相关政策的方式与海洋经济的发展模式给予规范, 同时给予海洋经济市场相应的扶持。例如部分发达国家为发展海洋经济专门成立政策性银行, 期间对各项金融工具进行推广, 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助力。相关企业可以在政策性银行申请贷款, 对审批通过的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三) 开放与排他性质共存

海洋与陆地具有显著的不同,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演变成不同的意识形态、文化特征和种族特征, 这是因为海洋具有连续性、流动性和贯通性特征, 从本质上而言水是不可分割的, 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演变, 国际社会逐渐在海洋上制定各种公约, 以此对各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给予规范。对世界各国而言, 海洋都是一个具有开放性的经济发展平台, 只要在遵守各项国际海洋公约和法律规范的前提下, 都能够在海洋这一平台上实现发展。

二、中国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 建立国家海洋信托基金

要提升中国海洋经济发展水平, 必须对发达国家的先进发展经验进行借鉴。美国在发展海洋金融的过程中建立国家型的海洋信托基金, 着重从政府干预的角度出发对海洋金融领域的科研给予补助, 对企业发展的风险给予一定补偿, 同时对海洋经济进行宏观管理, 为此我国可以对这一发展模式进行有效借鉴, 为海洋经济发展建立国家海洋信托基金, 启动资金为国家财政收入中的30~50亿元, 后续资金则征收海洋各项资源开发利用期间的税额, 同时对海洋管理中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罚款, 从而支持国家海洋信托资金的运营, 为海洋灾难救助、污染处理、科学研究、资源开发等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同时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 对社会资金给予吸引。

(二) 建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

海洋产业投资基金主要以政策金融和市场金融相结合的方式运行, 主要有国家海洋局、国家外汇管理局、国家开发银行等机构共同牵头, 以500亿人民币作为政策性担保资金, 以金融界的杠杆效应撬动市场资金, 吸引内地市场通过股权、债券等融资方式进驻。

(三) 建立南海经济圈投资基金

我国于2011年已经建立海上合作基金, 主要目的是发展海洋经济、推动国内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合作, 从而使海洋援救、环境保护、科研发展、打击犯罪等方面的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随着经济格局的不断开阔, 我国可以在基础上构建南海经济圈投资基金, 以国际合作的形式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和发展, 对南海领域进行深度的合作开发, 从而实现互赢互利、共同发展。

(四) 大力发展海洋蓝色经济

海洋蓝色经济主要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的发展角度出发, 在合理开发海洋资源、有效利用海洋空间的基础上实施生产经营。在海洋经济战略计划的实施过程中, 我国必须注重海洋蓝色经济的作用, 转变传统高度浪费型的消费模式, 使生态系统得到有效维护, 同时对海洋中的天然气水合物、淡化海水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 实现海洋蓝色经济和大陆绿色经济的对接, 在生态领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价值, 为海洋经济的发展开辟出全新道路。

(五) 建立海洋经济智慧数据库

作为一项国家战略性的发展项目, 海洋经济发展必须树立长远性的发展目标及规划, 以构建海洋经济智慧数据库的模式解决当前资源配置效率低这一问题。例如对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的智库建设经验给予借鉴, 将油气开发、海洋工程、化工产业、生物产业、船舶制造、海洋运输等行业给予宏观控制, 以中国海洋经济研究院的形式, 使海洋经济发展资源得到高效配置。

三、结语

综上所述, 针对海洋金融发展与中国海洋经济战略创新的探究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海洋经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战略计划, 为进一步增强发展水平, 必须结合先进的国际经验, 建立国家海洋信托基金、海洋产业投资基金、南海经济圈投资基金、国际海洋投资开发银行和海洋经济智慧数据库, 以此实现海洋强国的伟大目标。希望本文能够为研究这一课题的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形势的不断加强, 海洋金融在世界经济中凸显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因此必须树立海洋经济的战略发展目标。基于此, 本文就海洋金融发展与中国海洋经济战略创新进行研究, 首先就现代海洋发展过程中体现出的金融产业集聚、商业与政策性质并存、开放与排他性质共存等特征进行分析, 然后从信托基金、投资基金、开发银行、海洋蓝色经济等角度, 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发展策略。

关键词:海洋金融,海洋经济,战略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玉洁, 李明昕.战略联盟视角下金融支持海洋经济发展贷款机制研究[J].海洋经济, 2017 (1) .

上一篇:农村文化下一篇:湿地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