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2023-09-16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通过法律实现我国社区教育相关资源的科学配置,是我国社区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进行城市社区教育立法具有合法性,可以采用地方法规或地方规章的形式进行,对社区教育开展机制、社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社区教育法律责任进行规定,推动社区教育不断完善。

【关键词】城市社区教育;立法;规范

一般认为,社区教育是指由社区提供,或者在社区开展的,以提高社区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公益性教育活动。我国目前的社区教育是由政府提倡并与地区基层组织共同推动的自下而上的群众性教育活动。[1]

随着超越学校范畴的教育活动对社会建设和民族兴盛的意义不断彰显,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要求,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正式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基本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发展社区教育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与方针。在中央政策的正确指引和地方政府的积极督导下,我国社区教育事业在近年取得显著的进步,很多地方利用社区学院搭建了深入基层的终身学习体系,极大提升了社区群众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质量,得到一致认可。

为进一步实现社区教育的治理功能,需要对其进行体系化、常态化和制度化的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中,通过法律规范使社区教育的实施得到有效保障,是其今后发展的基本方向。

考虑到不同地方的社区教育各具特色,在全国范围内对社区教育进行统一立法的条件尚不成熟,经由基层根据顶层设计率先完成地方立法是一种有效方式。为使社区教育能够立足地方并符合社区实际需求,应按效力位阶排序,由低至高逐步完成法律体系的构建,在此过程中,首先要完成城市社区教育立法,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规定享有地方立法权和政府规章制定权的城市通过立法对社区教育加以规范。

一、城市社区教育立法的必要性

我国的社区教育虽然形成一定的规模和社会效应,但总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存在内部机制和外部条件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较于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仍有明显差距。总结各国社区教育的发展经验,凡是社区教育发展较好的国家,基本都有相关法律制度的保障,[2]而我国目前对社区教育的调整主要通过政策完成,弹性很大且缺乏明确规范指引和效力保障,因此,对社区教育进行立法,通过法律实现相关资源的科学配置,以法律保证社区教育有序运行,推动其不断完善将势在必行。[3]

首先,社区教育的社会共识需要立法予以宣示。社区教育的重要性尚未在我国形成共识。成熟的社区教育一方面是居民受教育权的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是终身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绝非简单的群众文娱方式,或者一种补偿或者补充教育。更重要的是,社区教育的发展能够产生优化社会治理的联动效果,它能够有效沟通基层民意与国家宏观政策,满足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以推动群众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合法、理性的社会行为。具有立法权的城市应当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对社区教育在城市发展中的社会功能、综合意义和战略地位加以规定,明确宣示对社区教育的高度重视,承诺为社区教育提供所需的各类资源。唯有如此,才能使全社会都高度关注社区教育,并凝聚各方面的力量推动其发展。

其次,社区教育的开展机制需要法律予以明确。结合本地情况对社区教育的實施方法进行规定是立法必须解决的核心问题。社区教育开展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社区教育的质量。其经费保障、师资队伍和课程建设、基础设施提供和日常管理以及调动群众积极性等方面,需要确保合理且相对稳定,同时还能够进行某些调整。实现这一目标最好的方式是通过立法,对社区教育开展过程中人、财、责等相关重要问题予以规范,既明确社区教育运行的基本方法,也要预留一定的制度空间以便于日后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最后,社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法律的保障。社区教育对社会的影响深远而潜移默化,难以在短时期内全部显现,因此必须确保长期开展,仅通过文件和政策对社区教育加以规定显然无法满足这一要求。通过立法改变社区教育依靠政策获得阶段性供给的现状,创立其内源性可持续的发展机制,以法督促各级领导将社区教育事业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和社会民生问题,从人员配置、财政支持、规范建设三个层面形成制度体系,最大限度地保障社区教育可持续开展。

二、城市社区教育立法的法理基础

1城市社区教育立法的合法性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中获得立法权的城市主要包括直辖市和设区的地级市、自治州。根据该法第七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对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州具有相同的权力。该法第八十二条第三款规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根据本条第一款、第二款制定地方政府规章,限于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的事项。修改后的立法法扩张了地方立法的主体范围,明显增强了地方开展社会治理自主力度,使城市社区教育的地方立法成为可能。

据上述条文规定,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进行地方立法在内容上有两个基本的要求,首先不能与已有的上位法存在冲突,地方立法是对上位法内容在开展过程中的具体规定,也可以是上位法尚未进行规定的某些空白领域;其次地级市、自治州的地方立法的内容一般包括城乡建设与管理等三个方面。

我国目前关于教育的主要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尚缺乏对社区教育进行专门规范的法律或者行政法规,[4]教育部曾在2004年出台过《教育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该文件并不属于部门规章,尚不属于我国广义的立法范畴,效力有限,而省级地方法规是否涉及社区教育内容则各省情况不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十一条指出,国家会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社区教育属于终身教育的体系之中,得到国家的认可和保护,因此,地方依据实际情况推动社区教育发展的工作也符合教育法的规定。总之,我国社区教育的相关规范在国家层面上主要为文件和政策,其中亦没有将社区教育的立法主体进行限制,故开展城市立法与国家政策并无冲突。社区教育立足社区建设,辐射范围较广,可以在城市社区、街道以及乡镇展开,是居民文化生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通过提升居民综合素质而推动社会发展的先进治理手段,符合“城乡建设与管理”的范畴,故对其立法也符合《立法法》之规定。

2城市社区教育立法的法律形式

法律形式又称为法源,即法所具有的表现形式,根据《立法法》的规定,我国法律形式主要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规章等,对某一个社会问题进行立法规范时,根据制定主体的不同,应采用上述法律形式中的一种。拥有地方立法权的市在开展立法活动时,一般具有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两种形式,前者由地方人大制定,后者则由地方政府制定。前文已经论及二者皆可以对社区教育进行规范,但也存在一定差异。

在法律效力上,二者均不能与上位法的规范冲突,相较之下地方法规位阶较高,立法程序更正式,更具强制力,对于维持地方社区教育长期发展意义重大,其内容一旦确定,则不宜频繁修改;而地方规章的优势则是在规范内容上可以对社区教育的操作方式做出更详细和具体的规定,且便于根据具体发展情况进行调整,故实践指导意义更突出;在制定效率上,地方法规对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故必须有相对较长的酝酿期间,需要全面征求社会意见,而地方规章则由政府主导,故制定相对便捷。

综上,对社区教育进行规范,选择地方法规和地方规章各有优势,可以分别或者综合使用。例如,若上位法对社区教育有涉及,则应倾向考虑通过地方规章规定具体事项,以更好地实施上位地方法规;如上位法尚无相关立法,则可以考虑由地方法规率先进行规范,待日后上位法对社区教育进行规范时,予以废止或进行修改。当然,根据《立法法》第八十二条第五款之规定,如果认为制定专门地方性法规的条件尚不成熟,则可以先制定地方政府规章以初步实现社区教育开展的规范化,待制定社区教育地方法规的条件成熟后再行立法。

3城市社区教育立法的基本程序

在城市开展社区教育立法并非朝夕之功,需要全方位的系统工作。无论是制定地方法规或地方政府规章,都应按立法规律实施充分缜密的运作,确保立法质量。

第一,对本市目前的社区教育开展情况进行普查,以明确立法目标和基本内容。对于社区教育处在发展和摸索中的城市,立法则应突出规范指导作用,结合国内外立法经验及本地实际情况,对构建本市社区教育的核心机制,开展的基本流程以及相关部门具体职能等内容做出规定,确保社区教育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开展。至于社区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城市,立法目标则在于通过责任倒逼方式,集中力量迅速完成社区教育的突破,实现初期规模化,为日后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故立法内容可更加轮廓宏观,不足之处可留待日后不断协调完善。

第二,立法目标明确后,地方人大或政府可以组织专业团队起草规范草案。社区教育立法并非某个部门单独可以完成,它涉及财政、教体、党团、社区等多个职能机构,故需要统一协调,共同谋划。起草规范过程中应充分注意开展社区教育的实际条件,不保守亦不能过分冒进,草案内容至少应实现对社区教育运作机制、部门分工、财政保障、配套设施、人员管理以及法律责任等核心内容做出详尽规范,确保立法通过后具有实操价值,不会因过于原则化而被束之高阁。

第三,草案完成后应向基层群众广泛汲取意见,尤其需要向社区教育组织者、承担者、社区教育教师以及广大学员征求立法建议,并根据反馈对草案进行调整。在此之后严格按《立法法》的规定履行地方立法的相关程序,使草案获得相应法律效力。此外,我们还必须认识到规范本身并不意味着社区教育工作完成突破,更关键是在立法之后严格落实执行,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社区教育发展。

三、城市社区教育立法的规范构成

不同城市根据自身条件和发展社区教育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关立法规范,即使地域差别较为明显,一些具有共性的核心内容也必须具备。

1社区教育的开展机制

对城市社区教育而言,需要立法解决的最大问题是合理布局相关单位和个人在社区教育开展过程中的地位和功能,构建社区教育开展的合理机制,为社区教育设计可持续发展的方略。

第一,应明确各相关机构在社区教育中的职责地位。可以借鉴日本《社会教育法》的形式,对社区教育工作各机构团体的具体权利义务做出规定。[5]为确保社区教育的公益性和课程质量,仍需要由政府职能部门作为主管机关,进行统筹安排,明确实施社区教育的社会实体,推动职业院校、广播电视大学成立或转型成为社区学院,[6]由社区学院等具体实施机构组织师资力量,按社区需要安排课程,提供相应教学设施,与企业、街道和社区合作,组织员工或者社区群众参与课程。领导者、实施者和组织者各司其职并相互配合,政府、学院和社区缺一不可,[7]以此确保社区教育有序开展。

第二,保障社区教育经费的基本供应,并尝试拓宽社区教育经费来源。财政拨款是目前我国社区教育的核心经费来源,所以财政支出的稳定与社区教育的存亡直接相关。为了确保社区教育有基本的资金支持,应当通过立法将该笔支出在城市财政预算中的占比予以明确规定,以法律保障社区教育的财政供给。[8]伴随着社区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参与者逐步增多,则可以逐步借鉴美国社区教育经费的多元化经验,扩展社区教育经费的来源,实现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共同承担的体制,既不能影响社区教育的公益性质,也有利于社区教育的进一步发展。[9]

第三,规划社区教育课程的供给方式。我国目前的社区教育的课程基本上由承担具体任务的社区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提供,在得到领导部门批准后公布,由居民自愿进行选择,属于比较传统的教育模式,即由教育的提供者决定课程内容。这种方法限制了社區居民对于课程的自主选择,使自主学习变为被动选择,与社区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定位并不符合,不利于社区教育长期发展。应当将课程的选择权利归还于社区居民,承担社区教育的机构只需要提供一定的课程初选范围,社区居民可以直接提出其对具体课程的需要,如果符合开班的人数标准,社区教育即应提供相关的课程,同时如果对课程的要求较高,参与课程的社区学员需要支付一定的服务费用,以保持社区教育收支的总体平衡。此外,社区教育根据学员需要,开设一定数量的高阶课程,并用收取的服务费进一步推广普及性课程,使社区教育的服务范围不断扩大,推动群体利益的最大化。在开展社区教育立法时,立法者结合城市实际状况探索最科学合理的课程供给方式,通过重构供需模式的方法,实现社区教育的持续完善。

2社区教育的教师队伍建设

社区教育立法应解决的另一个核心问题是教师队伍的建设。社区教育教师并不在我国正规教师队伍序列之内,参与社区教学的主要是职业院校、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师,另外还有根据课程需要在社会上另外聘请专业人士。这种机制虽然在短期内不会对社区教育造成影响,但却并非长久之计,它缺乏对社区教育教育工作者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使社区教育教师除了微薄的课酬外没有对应回报和发展空间,导致两类教师都无法长时间对社区教育工作进行全心投入,课程质量就无法得到保证。所以,设计完整可行的社区教育教师组织办法和激励机制,对推动社区教育至关重要。

不少学者提出社区教育教师也应纳入职称体系,但由于高等教育职称的评选需要由省级教育管理部门决策,地级城市不具有此种权限,因此需要通过一定的补偿机制调动社区教育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实现社会认同感和待遇的双重提升,以此形成稳定的社区教育教师队伍。

第一,应明确社区教育教师的独立身份,他们并不是零散的个体行动,而应以“智库”、“教师团队”等名义进行组织,认可其社会地位,尝试将原本兼职的教师逐步专业化和专门化,最终实现社区教育教师的专职化。为此,可以在立法过程中参考高等教育职称的方式,定期组织教师考级,形成级别可上可下,而待遇随级别变化的机制,不断促成社区教育教师内部的良性竞争。

第二,加强对社区教育教师的培训。社区教育对教师的要求与传统教育迥异,在社区教育过程中,传统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被削弱,教师在传授知识内容的同时要更多指引学生获得自学的技能和方法,同时社区教育对教师制作微课等现代网络教育技能有更高要求,因此社区教育的实施机构对社区教育教师开展系统培训主要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在理论方面侧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成人学习理论,使专业教师队伍能够适应社区教育的时代特征;在教师个人成长方面,应注意相关的职业发展规划培训;[10]在教学技能方面,要求专职教师熟悉现代网络远程教学的相关内容,能够制作各种自媒体教学内容,供社区教育学员通过网络客户终端随时进行学习。

第三,保障社区教育专职教师队伍的待遇。应当通过立法保障社区教育教师的福利和待遇,可以将其课程的选课人数与效果反馈作为衡量教学效果的指标,根据该指标确定课酬。通过一定的奖惩机制,鼓励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社区教育中,实现教学水平和学习效果的全面进步。

3社区教育的责任落实机制

城市进行社区教育立法时,还应设立专门章节规范各主体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以及落实机制。地方法规或政府规章相较于一般的政策和文件,其最大的不同即可以明确追究相应法律责任。通过法律责任的倒逼机制,落实社区教育的工作,确保社区教育能够按计划开展,并取得相应的效果。此外,为确保责任落实,应由社区教育的监管部门聘请独立第三方机构,共同设计对社区教育进行考核的指标与评分标准,从需求满足、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资源建设等几个方面定期对社区教育的开展工作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社区教育执行机构的工作开展考核。因为工作失职,导致社区教育未能有效开展的,社区教育监管部门的相关责任人和承担机构的负责人员均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结束语

我国目前已经启动或完成社区教育立法的城市数量非常有限,而未来十年是我国社区教育规模化、体系化发展的战略时期,因此加大力度推动城市社区教育立法,充分发挥法律的社会功能,实现社会资源更有效、理性地分配,使更多群众享受社发展成果,适应时代需求,实现终身学习,将成为国家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助推力量。

【参考文献】

[1]吴遵民,陈玉明.电大型社区教育何以可能[J].开放教育研究,2015(4).

[2]李艳云.国外社区教育立法的成功经验及其启示[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4(5).

[3]李艳云.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成人教育,2014(5).

[4]邓思平.社区教育立法的必要性分析[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4).

[5]徐浩斌.美、日社区教育法治建设及对我国的启示[J].成人教育,2006(5).

[6]朱蘊丽,陈丽霞.中美社区教育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11).

[7]徐卉,李岩.美国社区教育[J].城市问题,2013(4).

[8]简吉梅,郑淮.社区教育经费投入的问题与原因分析[J].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1(1).

[9]张军果.中美社区教育经费来源与比较[J].继续教育,2012(2).

[10]杜君英.社区教育专职教师培训方式新探[J].职教论坛,2013(3).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广播电视大学 开放教育 高质量发展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电大开放教育已经取得成绩,电大开放教育办学规模急剧扩大,教学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教学手段不断信息化,教学资源不断优化,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基本上形成特色鲜明的现代远程教育办学模式。但是,电大开放教育面临内涵发展不足、生源质量下降、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现实问题。在大力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形势下,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办学质量,是电大教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一、高质量发展是电大开放教育的时代任务

(一)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要求:“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这是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变化的历史责任,高等教育只有实现了内涵式发展,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纵观我国电大开放教育的发展历程,其外延得到提升,但是其内涵建设仍然相对滞后,与高等院校教育相比内涵发展程度差距更大。因此,在新时代,电大开放教育必须按照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专业和课程体系设置、教学队伍建设、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平台设计、信息化网络化运用等方面,打造适合开放教育主体学习特点和专业能力发展基本规律的教学教育体系,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是电大教育走向现代化的要求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提出到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推动我国成为学习大国、人力资源强国和人才强国。由此可见,电大教育现代化是时代之责任,更是时代之任务。随着时代的进步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电大教育逐步走向边缘,不仅生源锐减,而且社会队伍也广受质疑,由于其管理体制的影响,电大现代化步伐举步维艰。更由于知识生产的制度化、学校治理的行政化、学术评价的机械化等因素影响,电大现代化进程十分缓慢,其发展活力逐步淡化。在新时代,电大教育要推进教育观念思想的现代化、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现代化,促使电大教育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增强电大开放教育的适应性,提高电大教育的竞争力。

(三)是适应终身教育发展趋势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出发,把教育事业放在社会民生发展首位,强调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回顾电大开放教育的发展历程,其离终身教育的目标还比较远,不同程度地存在教育过于功利性问题,参加学习的学生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学习过程,获得一张认可的文凭,而对于终身教育理念,不管是学生还是学校都没有引起重视,直接造成为了学习而学习的局面。分析时代发展的要求,电大开放教育必须也必将成为我国终身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电大开放教育一定要在内涵式发展、现代化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打造终身教育学习体系,让参训学生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

二、电大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师资队伍建设滞后

一是教师队伍发展相对缓慢。一些地方电大已经多年未进专业教师,没有引进适应开放教育的专业师资,“教师还是老教师,知识还是老知识”的现象较为普遍。二是一些教师能力不强,缺乏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电大开放教育不同于日常的在校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胜任现代开放教育的素质和技能。但是电大的“老”教师队伍与开放教育发展的时代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部分教师对开放教育的手段比较陌生。三是教师队伍创造性不够。电大开放教育教师不仅要依规依章地开展工作,更要结合信息化数字化的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和手段,但是一些电大教师特别是地方电大教师因为利益诉求变化和社会地位的下降,创造性不足,只是被动地完成任务。

(二)教学管理过于宽松

一是集中学习管理不严。每学期相对集中学习的时间本来就短,但是因为学生工学矛盾冲突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出现大批不到课的现象,或者迟到,辅导老师多半听之任之。二是自学流于形式。电大开放教育,学生学习更多的时间是通过远程或者网络等方式进行自学,但通过与学生交谈得知,能够自学的学生少之又少,部分请家人或者朋友代学,这一块难以管理。三是教学考核过软。经过不同渠道了解到,電大开放教育因为属于开放性教育,对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管理虽然制度较为健全,但很难落到实处,一些制度形同虚设,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教学管理的目过于简单,仅仅追求完成任务,或者学生不出事,顺利毕业等,很难催生高质量的教育。

(三)服务学生水平不高

一是管理服务意识不强。一些学校将开放教育与普通高校教育等同管理,考核要求与标准相一致,有的管理过松,有的管理过严,与开放教育的服务要求存在一定的偏差。二是管理服务能力不够。部分教师仍然抱着传统高校教育的管理服务态度和理念,因为学习培训渠道受阻或者职称晋升通道不畅等因素的影响,现任教师与管理人的管理服务能力难以适应开放教育的需求。三是管理服务效果欠佳。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反映,认为电大开放教育服务水平高的人数不多,并且占比相当低,部分认为只是一般水平,特别是与普通高等教育来讲,存在的差距不小。如对学生的住宿、餐饮及日常联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不足,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生源质量下滑

一是生源数量降低。由于现在公职人员或者其他就业人员学历普遍较高,本科以下文凭的就业人员数量相对较少,更由于可以通过高校的其他教育方式参加学历提升,愿意参加电大开放教育的生源年年锐减,有的地方电大开放教育招生报名人数不足百人,生源的招录只能“矮子中拔将军”。二是生源质量降低。因为生源数量的下降,各地电大普遍存在“抢生源”的现象,对学生质量的把控则相对放松,这直接导致部分基础知识底子薄、学习动机不纯、学习习惯差的学员进入电大开放教育。学习动机不纯,学习风气不良,学习活动不紧,已经成为电大开放教育必须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

(五)教育条件较为落后

一是硬件基础难以适应开放教育的特征。电大校园普遍较小,教室、寝室、运动场地、娱乐场地等都与现代开放教育和学生的需求存在实大的供给不足问题。近些年,电大基础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教学生活条件改善力度较小,设施过于陈旧,设备过于落后,难以达到开放教育的要求。二是软件条件与开放教育匹配不高。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从PC时代到后PC时代,从IP时代到IPv6物联网时代,互联网正在向云计算、云服务和大数据时代发展,电大开放教育必须适应这一时代发展趋势,但是电大开放教育却与信息技术融合程度不高,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步伐,影响和制约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质量的提升。

三、推进电大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培育高质量师资

一要大力引进高素质的教师。建议从高校毕业生或者其他高校合理引进适合开放教育专业设置、有志于电大开放教育的高学历、高知识、高能力的现代高等教育人才,完善电大开放教育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二要大力培育高素质的教师。实施电大师资队伍素质能力提升工程,鼓励年轻的教职工通过在职学习、脱产学习等方式参加硕士、博士学校攻读,并为其提供好生活和工作和学习经费方面的支持者;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培训力度,尽快胜任开放教育的需求。三要大力打造名师名课。以专职教师为主体,采取专兼结合的方式,打造电大“名师”,充分引入社会“名师”,精心选择优秀教师,帮助兼职教师树立开放教育理念,参与远程教育技术培训,使其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模式与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打造兼职教师队伍,重视教师素质提高。

(二)打造高质量教学

一要因材施教。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能按部就班,也不能照本宣科,更不能一靠死记硬背,而要侧重于理解、合作交流、调动启发等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高效传授知识,让学生对知识内化于心。二要运用现代手段。电大在发展开放教育过程中必须将现代教育融入教学中,大力开展“互联网络+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快捷丰富的教学课件,通过网络对学生及时进行辅导,通过数据共享达到教学资源与信息共享,让开放教育更富有活力。三要加强教学管理。制定符合现代开放教育的教学管理体系。通过开展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课堂教学活动,加强开放教育课堂教学管理,探索建立开放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加强老师管理,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严格教师教书育人规范,建立教师进退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纯洁性。

(三)提供高质量服务

一要树立服务理念。电大开放教育应该树立服务至上的发展理念,竭诚为广大学生提供全方位、全方面、全系统的服务,并结合电大开放教育的特征,制定完善相应的服务规范与准则,有序开展服务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打造服务精品。二要坚持宽严并济。对开放教育的教学、日常管理、学习效果评价、学生成绩考核等方面,必须坚持从严的原则,不能有丝毫松懈;对学生食宿、生活和日常活动活动等方面,可以结合开放教育对象是成人的特点,适当放松管理,达到激发其内生动力的目的。三是提高服务能力。不论是作为教学辅导人员,还是后勤服务人员,都必须尽快加强学习,深入学习开放教育的时代要求,掌握办好开放教育的新技能,更好地服务学生,推进开放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选择高质量生源

一要放开生源选择视野。可以适当放开招生要求,在传统专业招生的基础上,将需要提升专业知识技能的青年人和需要掌握生活基本技能的老年人纳入开放教育体系,并开设相应的专业,将电大开放教育打造成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二要搭建生源合作平台。可以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既缓解生源困境,又为企业人力资源素质提升提供支持;可以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开放相应的專业教育和职业教育,既充分发挥资源作用,又确保生源稳定。三要认真确保生源质量的提升。对招录的学生要进行认真筛选,对不符合招生条件的坚决予以拒录,在学习期间,对不认真学习或者违规违纪甚至违法的学员,坚决予以退学处理,确保开放教育生源质量稳定并得到相应的提升。

(五)完善高质量基础条件

一要加强硬件建设。结合电大开放教育发展的趋势,对校园、校舍大力整治,该更新的更新,该重建的重建,该完善的完善,改变陈旧的面貌,树立全新的形象,满足开放教育的现实需求。二要加快软件建设。加大学校管理、服务等规章制度的建设力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尤其重要的是要建立电大开放教育的体制机制,确保运行顺畅。三要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信息化电大开放教育的核心内容,必须加快校园网络建设,重视校园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与完善,加强先进系统引进,引进大数据技术,对教学指标进行评估,也要加大通过网络开展教育教学、管理学生、服务学生的办度,促使学生获得良好的网络学习体验。

参考文献:

[1]侯发迅.关于提升电大开放教育质量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

[2]张庆峰.电大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途径思考[J].中国培育,2016(23).

[3]张轩.电大现代远程开放教育发展的困境及对策——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才智,2018(3).

[4]王琼.基层电大提升开放教育教学质量的途径分析——以十堰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

[5]白燕.开放教育供给侧与需求侧改革研究——基于包头电大的实践与探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7(2).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电大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电大本科学生的毕业论文而言,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学生选题不当。有些毕业论文的选题过大,超出本科生的能力范围,有些选题又过窄,无法开展研究,有些选题与专业相关性较小;第二,文章结构逻辑性较差,论文的立意和分析过程不能围绕主题,层次不清晰;第三,参考文献在时间上过于滞后,没有参考价值,参考文献中教材太多;第四,东拼西凑现象普遍,缺乏新意,个别学生抄袭现象严重;第五,部分指导教师初评成绩的评语过于简单,没有针对性,体现不了文章的实质内容;第六,论文中文字和处理能力欠佳,格式还不够规范。

毕业论文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生认识不到位,投入精力不足。电大的本科学生基本上都有工作,有的还有家庭,部分学生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没有充分认识到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投入精力不足,他们大都具有实际工作经验而缺乏写作能力,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写论文可能是他们经历中的第一次,往往不知从何下手,学生的写作能力很差,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的一个因素。还有的学生不理解毕业论文写作的意义,存在畏难情绪,甚至想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应付了事,照搬上届学生或抄袭网上论文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甚至2、3天就可以完成一篇论文。那些要申请学位的学生比较努力,因为论文的成绩要达到良以上才有资格取得学位,而部分不申请学位的学生则从思想上轻视毕业论文,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愿动脑筋思考,认为论文只要通过即可,采取消极应付的态度。

2.指导教师的指导力度不够。毕业论文指导教师队伍的状况直接影响其质量。一方面专业课教师不足,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工作压力大,造成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来指导学生的毕业论文,于是就会出现一些仓促选题、平时督促不力的情况。另一方面,指导教师的水平、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指导能力不同,有些指导老师的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精,对学生毕业论文指导不力,从选题到交稿,只与学生交流一两次,几个月时间基本上是在“放羊”,指导毕业论文是走走过场,严重影响了毕业论文的质量。还有的教师碍于情面,给人情分,即使论文质量较差,也予以通过,这就给学生造成了误解,认为不管怎样,论文最终总能通过,这种在毕业论文的考核上存在的迁就态度也助长了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的风气。

3.管理制度执行不严。尽管学校有一套毕业论文管理制度,在实施细则方面也比较完善,但监控的力度还不够,造成部分学生对毕业论文漫不经心,教师指导留于形式,管理制度的监控作用未能很好实施。如制度规定一名教师所指导本科学生不能超过十名,但仍有个别教师在不同的分校冒名指导学生。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大部分是由于管理不严造成的。

4.选题不知从何下手。正确选题是成功的第一步,往往也决定着论文的成败。邻近毕业,学生往往感觉没有可写的问题,或者说没有观点,学生找不到可以研讨的专业问题,觉得无题可选,自己想到的问题别人都已研究过了,不知道选什么题材好,这与学生从小到大接受的都是应试教育,缺乏这方面的锻炼有很大关系。

5.收集资料不足。资料就是数据资源,收集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都是写作论文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我们的学生收集资料的意识不够,以前这方面的工作没有做过,有的学生认为学过的教科书就是仅有的资料,资料的真实与否,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论文的写作质量,学生不能广泛地获取有关资料直接影响了论文的质量。

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1.选派指导老师采取学生自主选择和统一安排相结合的原则。认真负责的指导教师是学生论文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担负着重要的任务,学生毕业论文成功与否,与论文指导老师关系重大。实践证明,好的指导老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善于捕捉学生思想的“亮点”,逐步开拓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完成高质量的论文。根据电大学生的特点,在指导老师的选派上,我校采取了学生自主选择和统一安排相结合的原则,由学生自主选择指导老师,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感,构建一种和谐的氛围,这也是开放教育学生自主性的直接体现。每一位指导老师首先必须具有指导资格,其次,他们要关注本专业领域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给予学生充分地指导,为防止指导的学生过多,每位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不能超过十名,对于不负责任的指导老师及时取消其指导资格,以保证论文工作顺利进行。只有整体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才能保证毕业论文的教学质量。

2.选题应充分考虑成人学生的特点。认真指导好学生选题,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电大本科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有着明显的不同,他们中绝大部分都有工作,并且大部分学生工作性质与所学专业相近,这一点可以说是电大学生的优势,这是普通高校学生所不及的。选题时,在符合专业要求的范围内,指导老师应鼓励学生选择与工作有关的题目,并与案例相结合,这些都是他们熟悉的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是学生力所能及的选题,文章言之有物,写起来比较得心应手。

3.充分利用网上毕业论文交流平台和电大网上图书馆。网上毕业论文交流平台是电大的特色,它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和指导老师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在不见面的情况下也可以对学生进行指导,大大提高了论文指导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上海电大的网上图书馆为学生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不会查找文献的难题,其中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保证了学生毕业论文资料查询的需要,为学生顺利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保障。在论文中增加的“文献综述报告”是培养学生联网全面查阅与消化整理有关资料能力的有效手段,论文结束后学生查阅与利用文献资料能力均有明显提高。

4.论文写作过程应加强指导质量的可控性。不良的论文大多来自选题不当和指导不力,选题确定后,指导教师要把好质量关,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良好的学风。但部分老师在论文指导过程中,基本上只能是保证论文在格式、词汇语句上的准确,而在论文的结构、论述方法和论文的内容上指导不够,更有甚者对论文的格式过于苛求而忽视了论文的内容。当然,这并不等于对论文格式降低要求,但指导老师对论文的选

题和内容的把握更具重要性,应体现实质和形式并重的指导思想,而决不能“形式重于实质”。这就需要强化对论文指导流程和写作过程的监控,特别是在“过程管理”方面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对论文指导的质量有一套监控体系。

总之,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校在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尽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深信,通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加深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的理解,本科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会有大幅度提高。

[1]谭剑林.开放教育毕业论文指导与论文质量控制的探讨[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3期.

[2]黄萍.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滑坡的原因及对策[J].理工高教研究,2004年第4期.

[3]李艳丽,李利军.渐进式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探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第1期.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 大学英语B是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网络教育全国统一考试的公共基础课之一。文章介绍了电大开放教育本科学生参加教育部网络教育统考课程\"大学英语B级\"统考的现状,查找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从而提出了相关的教学策略,以期达到提高大学英语B统考合格率的目的。

【关键词】 大学英语B 统考 问题 策略 合格率

《大學英语B》,又称\"英语网考B\", 是2004年3月1日以后入学的现代远程高等教育本科层次学生(除英语类和艺术类专业外)必考的四门公共基础课之一。该考试是一种基础

英语水平检测性的考试, 重在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基础的英语词汇、语法、阅读技能以及用简单的英语进行笔头交际的能力。学生考试是否合格将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按时毕业以及电大招生工作能否顺利开展, 进而影响到学校的长远发展。让学生顺利通过统考,突破制约开放教育本科发展的瓶颈,是面授辅导教师最基本的目标,也是学校、学员最迫切的需要。

一、电大学生大学英语B统考现状分析

从2006年4月第一次大学英语统考B考试开始,作为英语统考课程的辅导教师, 我一直比较关注学生的考试情况。总体而言,试题难度并不大,但每次学生的合格率都不高,基本徘徊在35%-50%左右。我认为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

电大本科学生入学年龄大多在25-35岁之间,他们的知识结构、学习能力往往参差不齐。电大学生的英语基础总体来说比较薄弱,尤其是掌握的词汇量非常有限。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关键,没有一定的词汇量,就无法适应听,说,读,写的训练,难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适应电大本科的英语学习和通过英语统考有一定困难。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的学生,因长期不接触英语,记忆力逐渐衰退,又要分担工作、家庭、社会等不同角色,缺少学习英语的时间和精力而对英语产生\"恐惧\"心理,对学习缺乏自信;有的学生惰性严重,感觉不到学习和认知本身的快乐,满足于教师的\"满堂灌\";有的学生则抱着混个文凭的错误思想,这一切都大大削弱了电大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

(二)辅导学时不足

课时是教学质量的保证。电大本科阶段公共英语课程要在两个学期内完成,第一个学期必须完成中央电大的英语II(1)的课程学习,第二学期就参加全国统考。因此,本科阶段的英语学习时间紧、任务重。由于师资缺乏和教学条件有限,在课时的落实上难以保证。目前各级电大的英语统考复习课最多安排了54-64课时,教师只能利用有限的上课时间加大上课密度和强度。在课内利用《网考直通车》及《大学英语》07修订本等进行考试技能和技巧的训练。由于课时紧张,多采取课外练习,课内讲评的形式完成教学任务,但基础薄弱的学生无法完全掌握,临时应考很难奏效。

(三)学生到课率不高

大学英语B统考辅导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希望师生能够共同努力,以便尽早通过考试,但现在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学生到课率偏低,如一盆冷水浇灭了教师的满腔热情。除了工学矛盾造成的原因外,也有其他很多主观原因:一是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即使来上课也听不懂,缺乏一定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方法,对考试能否合格缺乏自信心,有畏难思想和情绪;二是学生抱有侥幸心理或吃老本的心理面对网考。三是因为本课程没有平时分数,对考勤难以约束。四是部分学生对考前辅导效果持悲观态度。由于现在的机考建立了一个庞大的试题库,没有考试范围,相对来说复习没有明确的针对性,他们认为统考命题不是由现在辅导老师命的题,因此,通过英语辅导他们也不可能达到马上提高的效果。这一切都是造成参加辅导的学生到课率较低的原因。

二、提高统考合格率的策略探讨

(一)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取得良好的复习迎考成绩必须得到学生的主动配合,而大学英语B有别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考试,是学生的非母语体系,平时工作接触很少,很多学生都存在\"闻英语而生畏\"的情绪,对于英语学习本能地排斥,更对顺利通过统考缺乏自信。所以课程辅导教师必须通过平时上课和实时BBS活动等向学生宣传有关统考的重要性及其要求等,以加强学生对考试的重视程度。教师在课前要常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对教学的意见等,以身边成功学习者的事例为榜样,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内动力,达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完成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换,增强学生参加英语统考的自信心。

(二)摸清学生情况实施分层次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由于电大开放教育是面向社会广泛招生,必然存在入学的本科学生工作、学习背景各异,英语水平也不尽相同。现在的大学英语B统考课程的辅导,学校基本采取的是教师笼统地进行教学,缺乏针对性。我认为各分校在本科学生入学时,可以组织一次英语水平测试,难度可以和统考相当,在了解每位学生的英语基础后,将本科学生分为A(基础较好)、B(基础一般)、C(基础较差)三种层次,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对于基础较好的A班学生,辅导教师只要稍加点拨,配合几套模拟试卷的讲解,相信大部分学生可轻松过关。对于程度中等的B班,重点在于专项练习和模拟试题的穿插讲解,强调反复做题的重要性,并注重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技巧。这部分学生往往人数较多,是我们需努力争取的\"中坚力量\"。辅导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跳一跳\"的情况下\"摘到果子\"。对于程度偏弱的C班,除了讲解专项练习和模拟试题以外,还应该抽出时间给学生梳理基本的语法知识点,并不断鼓励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做到\"不抛弃、不放弃\"。

在分层次教学模式下,教师能有针对性地授课,学生也不用像在大班教学中被动地听课,这样就能充分地调动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三)课程辅导教师把握考试的核心点,增强辅导资料的针对性

长期以来,各方多把统考通过的希望寄托在课程辅导教师身上。这实际是一个误区。但从另一方面也看出辅导教师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线教师,也要认识到责任的重大。在实践的教学中,课程辅导教师要跟踪网考,了解每次网考题目的细微变化。平时要多花时间,认真研究历次的考试真题,从中找到考核的关键点,认真梳理总结。在整理辅导资料时,大胆摒弃过时的,及时增添新出现的题目,增强辅导资料的针对性,让有限的辅导学时和学生的课后复习发挥最大效用。

(四)指导学生应试技巧

掌握一定的应试技巧能帮助学生在考试时节省时间,提高答题的正确率。现在的大学英语B统考试题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交际用语比较容易得分,在复习中要注意相关的语言功能及其答语,多做题以确保得满分(15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难度不大,但分值却不低,就现在的考试来看,短文必有一篇来自于大学英语B考试用书(07年修订版)6套模拟题的18篇短文,所以辅导教师应要求学生在复习重点记忆,对另一篇短文,答题时注意问题中是否有文中的原词原句,带着问题阅读文章。第三部分是 \"词汇与结构\",考题有五个,一般会有两到三个原题出现在六套模拟题中,除了保证原题不出错,还应重点复习较难的虚拟语气,非谓语动词,倒装结构以及定语从句等。第四部分\"完形填空\"是考核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考试中一般不会出现原题,辅导教师应指导学生在答题时必须先将整篇文章大致看一遍,不能只看点,不看面。对于第五部分\"英译汉\",考题有三个句子,并且大多是简单句,因为考试中往往会出现六套模拟题中的一到两个句子,所以记住六套模拟题中的30个英译汉题目就能拿到5到10分,不能忽视,另外应要求学生在平时复习中看到每一句句子都要养成翻译的习惯,并注意中英文表达的差异。写作方面要求学生每周写一篇作文,注意句子表达的完整性和符合英语的逻辑思维。不要用中文思维,也不必追求句子的华丽。通过训练不再畏惧作文,此外多记老师提供的作文范文,以便模仿写作,使写作水平有较大提高。

(五)强化教学管理,确保学生面授的到课率

远程教育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面授时学员的到课率比较低。我在实际教学辅导中也遇到了这个问题。学生不参加面授,对统考的情况一无所知,尤其现在采用了机考形式,不像期末课程考试有一定的复习大纲。没有任何现成的复习资料。不参加面授的学员就学不到老师经过多年辅导,跟踪统考所总结出的有针对性的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在面授时,老师还会就应试技巧给予辅导。经过统计,我发现参加面授的学员的通过率还是比较高的。管理教师应和辅导教师紧密配合,继续动脑筋,想办法,争取提高学生的到课率,充分把教师的面授辅导作用体现出来。

(六)指导学生充分利用网上学习资源

大学英语B统考从2007年9月开始实行机考, 现在网络上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中央电大和市电大教学平台提供了大量的大学英语统考相关信息和教学资源,在我们巴南电大的平台上,我也及时上传了大学英语B考试用书(07年修订版)六套模拟题的电子文档,机考作文的范文以及历次考试中新增的题目。此外,中国现代远程与继续教育网上也有专门的模拟练习题库。辅导教师在面授教学时,应该指导学生如何查找以及使用这些学习资源。学生通过利用各类资源进行网上模拟自测及有关资料的查询,能弥补复习课时不足的缺陷,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

(七)强化计算机操作能力的训练

为使学生尽快适应考试环境的变化,提高学生在机考环境下的应试能力,辅导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尤其提高学生练习文字输入能力,提高打字速度,适应英语网考在计算机上答题考试形式的变化,消除考试紧张情绪,合理分配好做题时间,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统考合格率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也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困难。辅导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的特点和考试的要求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使学生能够以\"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不变应对\"考试形式及内容的\"的万变,达到英语统考所要求的水平并顺利通过考试。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 Cynthia White.. Language Learning in Distance Education [M] .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2] Holec, Henri.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Pergamon Press, 1981

[3] 全國高校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 全国高校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一考试用书大学英语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

期刊类:

[1] 纪河. 远程教育中成人学习特性的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04, (8)

[2] 林创森. 电大《大学英语B》教学策略探讨[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 (4)

[3] 刘燕. 开放教育模式下成人英语学习策略的调查与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 2004, (6)

[4] 潘永梅. 对开放教育大学英语B全国网络统考的思考[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 (12)

[5] 杨永芳. 广西电大大学英语网考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3)

[6]张瑛. 提高\"大学英语(B)\"网考通过率的策略初探[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8)

[7]朱敏虹. 成人英语教学中学习策略的运用[J]. 远程教育杂志, 2006, (5)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开放教育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摆脱传统教育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进行开放的网络教育和终身教育。其宗旨是“以学生为中心”,使每一位学习者都能随时随地学习。新型教育模式下如何开展学生管理工作,是摆在我们现代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又一新的问题。

关键词:开放教育; 班主任; 管理

电大开放教育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班主任的积极参与和支持。开放教育班主任与传统教育的班主任工作有着很大区别。开放教育班主任的管理工作重在“理”,重在引导,重在服务。管理对象要跨年龄、跨专业,、跨年级,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并且管理数目要远远超过传统班主任所管理班级数目。所以,开放教育班主任在学生管理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

一、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招生规模大,开设专业多,班级管理难度加大

目前,我校仅开放教育的在校生就有5000余人,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有些专业如:数控专本科、物业(专科)、物流管理(专科)、旅游(专科)等专业,由于专业的限制和难度,报考的人员较少,每次招生数基本上在10人左右,这样就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如:我校担任班主任的老师管理的班级和学员基本上在10个班级500人以上,有个别老师所带的班级达到20个班级近700人。

2.学员的整体素质下降,学习目的性以及个体间差异较大

本课题组对我校200名学员的基本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学员入学前接受教育程度是良莠不齐的,47%的高起专学员约有34%是接受过普通中学教育,66%的学员是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学校毕业,53%的专升本学员中约有41%是接受过普通高等教育,59%的学员接受的是函授、自学考试、远程教育等成人高等教育,90%以上的学员把不用参加成人高考作为入学原因。一些学员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到电大学习不是为了来多学点知识,提高自身能力,而是为了混张文凭,以便在单位有更好的发展,将来作为提干、评定职称和上调工资的凭证。通过调查还发现,所有学员基本上对开放教育这一新的教学形式缺乏了解。学员普遍学习基础较差,学习能力不同,年龄差距较大,学习的时间也有着不同的制约,不能很好地解决工学矛盾。这样一来,班主任的日常管理工作显得更加困难,

3.班主任自身能力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目前,电大的班主任往往身兼数职,还要管理多个不同年级、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班的四五百名学员,使得班主任自身能力的不足凸显了出来。其主要表现:一是知识结构不能满足开放教育的要求。大多数班主任专业知识单一,所带专业班级基本上不是自身所学的专业。二是跟不上信息时代的要求。如今的多媒体技术、流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其功能不断地提升和丰富,有部分班主任对各种媒体技术与表现形式在理解和运用媒体语言上有很大的困难。这样就会造成与学生沟通及传递信息、反馈信息上的不及时,从而导致对学员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处理。三是对教学资源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弱。面对网络上大量的教学资料、教学信息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理,不能优化教学资源、分辨其质量的高低,也不能指导学生收集、整理教学资源的工作。

二、提高班主任管理水平的对策

如何通过“细致化、人性化”的学生管理来提高开放教育服务质量,是开放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

1.提高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班主任首先应认真学习开放教育的理论,明确开放教育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开放教育工作的新思路和新观念,从思想上提高对开放教育的认识,要不断把开放教育的新理念灌输给学员,让学员充分了解开放教育是采用完全学分制的弹性学制,以个别化学习为主,集体教育为辅,在集体教育中,以小组学习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帮助学员树立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尽快适应开放教育的学习环境。

其次要积极主动地学习,钻研业务,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知识,不断提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能够轻松自如地帮助学员解决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助学手段,同时班主任不仅要熟悉本专业知识,还要了解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不断探讨开放教育教学过程中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范围。

2.创建学习协作小组,创新管理方法

班主任根据教学和学生的需要等实际情况组建协作学习小组,帮助学员建立学习小组,挑选素质高、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在学习小组的组建上,除考虑地域、行业之外,还要考虑到他们的年龄和学习能力,使他们能通过互帮互教互学,克服或减弱学习者所产生的孤独感、距离感,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环境,共同提高学习成绩。

3.注重细节,用心经营服务

在开放教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班主任承载着太多的服务。把过程分解成每一个细节,把每一个细节嫁接上服务。服务是开放教育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作为班主任要清楚地认识到最大职责就是服务,要树立“服务他人就是发展自己”的服务理念。要把学员当朋友,用心做好事情,用服务留住他们,用服务感化他们。

4.及时掌握并传递信息,注意角色的转换

作为电大开放教育班主任,要想尽可能地管理、引导、服务好学生,就必须及时了解、掌握并传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及时为学员提供各种媒体教材(文字教材、音响教材、ICAI课件等),并做好教学信息的传送和教学意见的反馈;指导学员们熟练地掌握现代化的学习手段,在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应该改变“我是班主任,学员必须服从”的传统观念,应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为学员提供各种教学支持服务。要承担起学员学习观念的转换者,学习方法的指导者,学习习惯的培养者,良好学习动机的维持者和学员学习的信息员等诸多角色,以适应电大开放教育教学与服务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甘道和.浅议开放教育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8)

[2]刘爱媛,地市级电大开放教育导修主任工作模式探讨,师资,2010.02

电大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1 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改革要求教师做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为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特别需要我们的幼儿教师, 不断地构建新知识体系, 更新教育观念, 掌握新技能和方法。目前,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更多是注重培养学员们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 却忽略了将专业教学与实践联系起来, 忽略了对学员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的教育, 因此, 电大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重庆电大荣昌分校学前专业教师对学员进行了相关调查, 教研室学前专业教师也深入一线了解幼儿教师需要, 调研结果发现, 一线幼儿教师们不满足于教学理论的学习, 他们需要的是专业实践教学指导, 以改变他们的课堂, 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荣昌分校结合本校是县教师进修校的特点, 试图探索教、学、研一体化的电大教学模式。电大学前专业教师和教研室专业培训教师共同研究、调查, 积极探索基层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既要体现电大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丰富的基本内涵, 又要体现电大和继续教育培训相得益彰的办学特色。

2 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尝试策略

2.1 组建区域学习共同体

我们调查发现, 学员最困惑的是如何将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决定给学员设计安排职业成长指导教师和学业指导教师, 组建学员学习共同体。将全县分为8个区域, 按照区域建立学习共同体, 要求学员、学员的职业成长指导教师和学业指导教师, 必须加入学习共同体QQ群。

每个学习共同体挑选若干名骨干教师, 作为职业成长指导教师, 每位骨干教师轮流做一学年的学习共同体组长, 负责本区域的教育、学习、教研工作。要求学员在骨干教师的引领下, 积极参加区域教学教研活动, 每次活动均为参与学员记继续教育学分。每个区域每期至少要组织一次全区域参与的优质课, 必须邀请主持继续教育培训的教研员与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参加, 并将此次活动计入学员的继续教育学分档案和电大相关专业课程的形考成绩记录。鼓励学员们积极参与区域优质课比赛, 从区域选取优秀代表参加每学年县教师进修校举办的优质课比赛, 以赛促学。

2.2 开展主题教学活动、送教下乡

专业教师根据幼儿教育五大领域教学, 设计几个主题教学活动。学前专业教师和继续教育教研员, 安排每个区域学习共同体参与主题教学活动。要求每个区域学习共同体, 派一名教师准备一节有关主题教学活动的公开课, 学前专业教师和继续教育教研员负责指导上课教师。届时我们的专业教师和继续教育教研员必须参加公开课, 也邀请能够参加的学员尤其是本区域的学员去观摩、研讨学习。

充分发挥县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力量, 请相关骨干教师准备一节主题教学活动, 分区域送教下乡, 保证每个区域一学年至少有一个主题教学活动。还要求我们的区域县骨干教师呈现优质的示范课, 为学员的教学起到切实的促进作用。课后, 我们将骨干教师PPT、教学设计、专业教师和教研人员点评、学员发言谈论等形成文字均挂各个区域学习QQ群, 使学员们充分的分享、交流、学习。

2.3 提升教育教学专题讲座水准

一线的幼儿教师, 喜欢观摩教学、研讨和得到骨干名师具体指导, 非常希望有高质量的专题讲座。研究小组收集学员反馈意见、不断总结以前专题讲座的经验, 注重提升专题讲座的质量。2012年5月, 我参加了中央电大“学前教育专业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归来, 就幼儿教育前沿理论、教学改革、培训感受和体悟, 给学员做了比较全面、专业、有质量的主题讲座。在中央电大学习期间, 将学前专家的讲座笔记加以整理, 结合自己的反思结集, 形成我校学前专业培训学习资源, 挂区域学习小组群, 以飨各位好学学员。此外, 每学期利用面授辅导课的时间, 开展几次高质量、高水平的专业讲座, 特邀请经验丰富的县玉屏幼儿园的全国优秀园长和重庆市优秀幼儿教师担任讲座嘉宾, 给学员讲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等。

2.4 注重教学实践反思、拓展延伸

我校强化专业教师教学管理责任和教学实践反思, 督促教师对教学拓展、延伸过程的监控和激励。我们的教师要关注教学的拓展延伸, 通过电话、QQ、网络、作业辅导等, 关注学生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强化专业学习。学员将问题传到共享里, 授课教师必须在相关的时间段内加以处理, 并将答疑内容上传至共享, 以便更多的学员受益。真正实现“一人提一问, 多人受益”的设想。专业授课之后, 教师给定阅读材料或相关的网站, 教师主持班级网上研讨会, 学员进行网上学习汇报, 以促进教学的拓展与延生。鼓励教师就本学科收集最新的改革或研究成果信息, 建立最新资源库, 使教学、学习资源更加丰富和实用。

2.5 开设专业技能特色辅导课

经过调研, 发现学员在专业技能方面比较薄弱, 为促进学员提升专业技能水平, 特别推出专业技能课改革, 填补电大教学专业技能课的空白。因我校招收有全日制的中职幼师, 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硬件设施设备, 优秀一流的专业技能教师团队。尤其是音乐、美术、舞蹈技能专业教师, 其中大部分教师都曾在市级比赛中荣获大奖, 有着优秀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充分利用我校特有的资源, 为电大学前教育学员服务, 以期学员个人专业素质全方位的获得提升。

3 对现有改革尝试的反思与进一步的探索

荣昌分校正在积极探索学前教育特色专业道路, 致力于学前教育教学改革上有重大突破。经过一学年的初步尝试, 虽取得一定的成果, 但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还存在很多的困惑, 还需要时间、实践的检验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是学前教育专业软实力建设的重要内容。但目前还存在经费、参研人员等投入的不足。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 是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思路。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精髓, 是具体有效的教学改革策略。而在这些方面也还存在研究不够全面、深入。

当前, 我们最缺乏专家指导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工作, 我们正在努力寻求更多的机会与重庆市知名幼教专家合作, 指导我们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进一步的探索、研究的方向。我们还需要做更深入的、细致的幼儿教师教学个案研究、幼儿教师叙事研究和行动研究等。尤其要注重教学模式的进一步创新, 充分利用骨干幼儿教师具有强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独立自主的工作能力、不断反思实践的态度和较强的科研能力, 以引导学员逐渐走向教、学、研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荣昌分校要创新电大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 要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品位, 还应当在机制上下功夫, 采取各种不同的策略, 把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同电大的学校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摘要:本文分析探讨了学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提出了教学改革创新的策略。尝试将电大学前教育教学和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相结合, 以促进我校学校文化建设品质和实力的提升。

关键词:电大教学,学前教育,教学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 孙海棠.试论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与生活的链接[J].成功:教育, 2012, (10) :222.

[2] 刘春燕.以生为本, 探索成人教育之路:电大开放教育之《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浅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 2012, (18) :52-53.

上一篇:初中英语语法论文范文下一篇:旅游纪念品设计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