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投资效益研究论文范文

2024-01-01

保险投资效益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来,电力企业实现深化发展,其从传统意义上的粗放型扩张运营模式积极转变为现代化的集约式模式应用。纵观可知,电力企业相关工程建设普遍具有周期长、投资大、专业强等特点,为充分确保电力工程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获取,必须认真做好相应审计工作,推动电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文章对电力企业中的工程审计问题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电力企业;工程审计;电力工程;投资效益;审计管理体系 文献标识码:A

1 电力企业工程审计的相关内容

1.1 从立足审计对象这一角度来看

电力企业中工程审计涵盖多方面内容,针对电力工程支出的准确性进行全面审查,同时细化审查电力企业工程自身造价情况,即指的是直接用在电力工程项目建设中所涉及的相应支出;针对电力工程相关费用准确性实施合理审查,其中涵盖有电力企业在建设工程时进行缴纳的行政性收费以及税收等内容;针对实际工程量准确性进行审查,工程量即指电力企业建造工程时实际形成的工程数量;针对其他相关费用准确性展开细化审查,即指施工过程中消耗的构成工程实体的和有助于工程形成的各项费用。

1.2 立足工程建设阶段这一角度来看

电力企业中的工程审计主要包括如下多项内容:(1)开工前期审计,涵盖有立项审计以及招投标审计、合同审计三部分内容,其中立项审计主要指的是专业审计人员针对电力项目相关的可研以及审批手续、资金来源等内容能够满足具体规定且能够符合开工条件进行细化审查。合同审计则指就合同中涉及的当事人法人地位以及条款内容等展开详细审查,旨在保障电力企业工程项目合同颇具合法性。招投标审计的实施目的在于针对标书合理合法性展开有效审查,并审查相关费用能够满足规定要求以及所编制的电力工程预算完整性如何;(2)施工阶段审计,审计建设方资金拨付进度,并针对落实资金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核实。审计施工单位,旨在将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私自挪用资金以及转移资金、浪费资金以及侵占资金等问题情况及时找出,与此同时,实时跟踪审计电力工程中所形成的经济活动,一旦发现不良现象需及时予以纠正。审计监理单位资质,该项工作实施的主旨在于使得施工单位以及监理部门的工作开展颇为客观公正。审计隐蔽及变更工程,在电力企业工程建设中,此类工程属于最为薄弱环节,立足审计工作开展,会使相关变更信息与工程量得以充分明确,坚决杜绝在审计过程中形成扯皮问题;(3)审计竣工决算,即指待工程竣工完成后,审计部门参考项目施工中涉及的各项成本消费记录开展审计工作,其中需就竣工决算合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查。应针对竣工决算资料准确性以及真实性、完整性进行审查,审查相应涉及规划能否满足具体需求。针对涵盖有竣工报告以及工程量、选取费用以及施工变更、套取定额等在内的其他工程决算内容进行审查,同时全面反映出建设方实际的资金使用状况。

2 电力企业中工程审计工作开展进程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事前审计欠缺充分性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众多电力企业在工程项目实施前尚未认真做好相应的事前审计工作,正是因为此项工作的欠缺,导致在项目立项的初期阶段,容易由于调研工作开展不充分使得投资预算被任意突破。通常而言,这类项目普遍缺乏周密计划性,新建项目及大修项目之间所存在差异难以被有效区分出来,造成工程施工方案产生变化却未能顺利履行正常申请审批手续,实际严重脱离计划,使得审计工作陷入重重困境。另外,电力企业在开始施工以前,处于招投标阶段时同样会出现审计不充分的现象,我国制定的跟招投标相关的规定本意在于全面保障所处竞争环境公正公平,旨在控制滋生腐败问题。然而,现实却是在日常的实际审计操作中,多数审计部门难以实现全面参与,对应形成活动始终在审计机构监管外游离,导致所形成的招投标行为未能满足政府政策制定的既定目标要求,使得部分违规违法行为难以受到有效监督以及严厉惩罚。

2.2 事中审计缺乏重视度

在我国,传统意义上的审计工作均是较为重视事后审计工作实施,对于事前审计以及事中审计的关注度相对较低。然而在此需要注意的是,事中审计工作同样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应用地位,一旦被轻视则会引发不良结果。譬如说,施工中进行现场签证事项过程时,由于工程建设现场签证一般是当作预算审计重要参考资料的,因此必须充分确保且拥有较强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但是因为现如今我国在这一方面的审计工作十分缺乏,造成部分不良企业在实际签证时怂恿施工一方跟建设一方共同将工程造价哄抬高,严重时会导致施工品质水平严重降低,除此之外,进行资金管理的时候,因为部分建设方未能严密管理资金,造成拨付资金进度以及工程建设期难以有效协调匹配,如此一来,引发一定的施工质量问题,使得电力企业蒙受损失。

2.3 决算编制欠缺及时性

待完成电力企业工程建设项目之后,为实现新增固定资产在账目中的及时纳入,立足原则角度出来,需在完成项目交付以后便立刻进行决算报告的合理编制,然而实际情况则不然,其通常是在完成工程项目几年之后才会把财务部门的不良状况进行上报,正是由于这种不及时上报问题的存在埋下了很多不确定隐患因素。实践证明,多数电力企业在工程已然竣工之后却没有及时进行决算手续的有效办理,然而其却会在年末时期根据概算95%针对新增固定资产价值进行暂时评估,但是所得暂估价已然会跟决算相互间形成相对的差额情况,如此产生的差额最后都会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模式在下年会计账目中进行计入,进而使得电力企业无形之中产生了很多不必要的损失问题。

3 电力工程审计难点解决策略研究

为提高电力工程审计的实效性,可通过以下方法开展实施:

3.1 建立健全电力工程审计管理体系

规范化、科学化的审计管理体系能有效发挥审计作用,提高审计效率,从而保障审计拥有较高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达到全面监管的目的:(1)应从强化项目立项及决策上入手,不允许擅自更改决策程序,违反决策事项,避免给审计造成障碍以及引起经济损失,保证项目开始前科学合理的决策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2)对法人实行责任制审计,对实行情况监督检查,切实做到权责统一;(3)针对重点项目严格审计,统一标准,审计管理要做到严谨规范,同时加强审计方法的改革,遵循审计流程,到达监督管理的目的,从而使电力工程审计实现程序化。

3.2 真正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

电力工程全过程审计不但涉及电力工程的资金运行,还涉及建设过程中的诸多项目。传统电力工程内部审计的重点都在工程造价上,其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工程成本。但随着社会进步及经济的发展,电力工程内部审计不仅局限于对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审核,更要覆盖到对管理以及会计工作的审计上。对管理进行审计能起到提高管理水平、减少管理失误的作用,从而切实提高电力工程质量,改善资源浪费,最大限度提高经济

收益。

3.3 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

电力工程内部审计覆盖面广,不放过对每个环节的管理审核,通过对电力施工各个环节的审核达到对资金使用、建设施工、质量控制的全方位把控。以往的审核目的在于监督工程造价是否合理,而当今审核重点已然过渡到管理和会计审计,旨在提高电力企业与其他各部门的合作水平,加强生产环节的紧密性,完善管理漏洞,保证项目质量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成本,满足强化企业效益目标。一方面,必须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包括收集审查预算资料,结合施工图审查预算中是否存在多算工程量等问题;另一方面,还要加强施工过程监控,做到在施工过程中深入施工现场调查了解,确认实际工程量,确保签证等结算资料的真实性。

4 结语

综上可知,电力企业工程建设审计工作实施中尚且存在有很多问题情况,在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要求电力企业必须结合自身实情,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认真完善电力工程审计工作,力求推动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加快我国电力事业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郑放鸣.电力企业中工程审计问题之研究[J].管理观察,2011,(14).

[2] 路爱华.电力企业工程审计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电子商务,2014,(3).

[3] 杨剑,沈璇.电力企业委托中介机构开展工程审计业务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22).

[4] 甘小勇.试论电力工程审计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J].通讯世界,2015,(17).

[5] 黄伟强.浅谈工程审计中的造价控制[J].现代经济信息,2014,(13).

[6] 沈莉.浅议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电力工程审计工作

[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6).

保险投资效益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国家从政策上鼓励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中国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发挥着积极作用。然而,外商直接投资从投资来源、投资形式、投资区域以及投资产业等多个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为了更大限度地发挥外资的作用,文章透过这些不均衡现象,剖析如何加强对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管理。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投资均衡;BOT

外商直接投资(FDI)一般是境外投资者把资金投入本国的厂矿企业,其目是获得对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我国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但是,我们要充分认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分析成因,制定改进对策,以期通过加强管理,达到较理想的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果。

一、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概况

从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一形式到多种形式,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已成为外商直接投资的首选地之一。我国经济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加入世贸组织,投资软、硬环境的不断改善,2002和2003年连续两年成为全球吸收国际直接投资第一大国。30多年来,中国累计批准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近66万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累计8990亿美元。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方式主要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此外还有外资金融机构、中外合作开发等。我国市场充分发展和国内企业的崛起使得外商直接投资进入的主要方式有从新建投资向并购转变的趋势。中国在大多数领域对外资的股本限制取消等宽松的政策使得增资扩股成为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途径。目前,来华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已近200个,外资来源日益多元化,来自中国香港、台湾等地区的华人投资仍最多,亚洲经济体是我国外资的第一大来源地,其次是北美地区,然后是欧盟。外商直接投资遍及制造业、服务业、农业和基础设施等诸多领域。总之,目前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呈现出新特点:外商投资制造业大型项目明显增加;跨国公司加速在华设立研发中心,投资的技术含量提升;投资的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趋势加强。

二、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存在的问题

外商直接投资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发挥着积极作用,但是,目前我们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外商直接投资已经出现严重的不均衡现象,并且这种不均衡还继续造成国内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一)外商直接投资投资方式和资金来源不均衡

从外资存量上看,中外合资、合作企业仍是主要方式,但重要性已逐年降低。外商对华投资的独资化趋势日益明显。2006年新设的外资企业中,外商独资企业有30164家,合同金额1515.57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462.81亿美元,在全国吸收外资总量中的比重依次为72.73%、78.23%和73.44%,超过了中外合资和合作经营企业所占比重。外商独资的倾向明显,有控制、垄断中国产业、行业、产品,占领中国商品市场的趋势。从直接投资的存量看,我国港澳台资本对内地的投资大幅度超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资本。从来源地看,美国、欧盟、日本对华投资实际金额有所增长,但在全部实际吸收外资金额中比重不高,香港投资持续增长,自由港投资比重有所下降。这反映出中国外资主要来源地仍是东亚地区、美国和欧盟。

(二)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不均衡

第一,我国吸引的外商直接投资绝大部分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截止2005年,外商在华累计实际投资中,86.5%的资金投在东部沿海地区,仅有13.5%投向中西部;全国实际利用外资6224.25亿美元,西部地区277.58亿美元,占全国的4.46%。由于外商投资和优惠政策一齐投向东部沿海地区,不仅造成地区经济发展和地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而且还带来生产力布局不合理,特别是工业地区布局的畸型化。“西部大开发”战略,使得中部投资逐年攀升,但外资向西部的推进并不显著,西部的引资还很落后,主要体现在总体规模严重偏小,西部地区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中外合作企业和中外合资企业,而投资效益和管理模式都较好的外商独资企业在数量上明显要少于国内其他地区。第二,大多数的外国直接投资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但不同外资的区位选项仍有一定的区别。沿海地区的外资出现了由南部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逐步向中部沿海地区(上海、江苏、浙江)和北部沿海地区(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的转移扩散,特别是2000年以来,转移速度明显加快。北部沿海地区日益成为外商投资的新热点。

(三)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不均衡

外商直接投资中,产业分布存在不合理现象,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上。2006年,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额占到了外资总量的63.59%,2007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中实际利用FDI占当年总规模的比重分别为1.24%、57.31%和41.35%。但在制造业内部的行业细分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外商在中国投资最密集的行业有汽车制造、化工、微电子、家用电器、办公用品、食品制造等行业。近年来,重化工业的比重有所增加。这与国际产业转移进入重化工业跨国投资有关,我国制造业吸引外资中,国际重化工业巨头纷纷入驻中国。服务业中房地产和商业饮食服务业占绝大比重,金融与电信所占的比重较低。农业占比很小,并且在外资投向上也存在一定的不均衡,偏重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投资偏少。

三、加强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管理

我国在充分肯定外商直接投资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效益的同时,对于一直以来存在的各种不均衡现象也在加深认识,并在政策上加以引导,以期改善这种状态,以便发挥外资的作用,促进我国经济均衡发展。

(一)多种渠道吸收外商直接投资

总体上来说,要继续发展三资企业,独资企业,外资并购,BOT投资还有合作开发等现有的形式。同时,要针对国内不同地区,产业,吸收外资的需要,有重点的发展不同的引资形式。比如在西部地区,我们的基础性建设比较薄弱,可以大力发展BOT投资方式,筹集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利用國外的先进技术,学习和借鉴国外的先进管理经验。BOT衍生融资模式,如TOT、BT、PFI等都可以为我国所用。完善投资环境,尤其是投资软环境。国家从政策引导,到地方支持,都要有所保障。广泛的对外宣传,建好已开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有好的口碑传颂,让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者认识和熟悉中国的良好投资环境,吸引港澳、欧美以外的直接投资者。近年来,中国从政策上进一步推动港澳企业到内地投资。通过内地与港澳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补充协议四及其框架下的一系列政策,内地在服务贸易领域进一步放宽了对港澳投资者的市场准入条件,并在加强金融合作、贸易投资便利化、专业资格互认等方面加强合作。

(二)完善外商直接投资区域分布

外商直接投资呈现严重“东重西轻”的不平衡格局,加大了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国家已经出台一系列推动西部地区扩大开放积极吸收外资的政策法规。2004年6月,商务部颁布实施《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将外商投资西部地区的商业项目经营期限放宽至4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商务部发布《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2008年修订)》,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进一步扩大了西部地区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突出了西部地区的优势和发展重点。出台《中西部等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贷款财政贴息资金管理办法》,对中西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贷款项目给予贴息,有力地支持了中西部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并且随着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外商投资区域布局也继续优化。而外资将逐渐打破目前高度集中的格局,向全国缓慢扩散。

(三)优化外商直接投资产业结构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三大产业之间高度失衡的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大力推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策引导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进行产业进入的适度调整,避免外商过多地投向某一领域或某一产业,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制造业的主导地位不变,但服务业外商投资增长速度会加快。近年来,为提高吸收外资的质量,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外资投向,促进产业优化升级。2007年12月1日起实行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将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高端制造环节和基础设施等领域列入了鼓励类,对一些国内已经掌握成熟技术、具备较强生产能力的传统制造业不再是鼓励重点。2008年3月13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的实施意见》,对稳步推进服务领域对外开放提出了若干要求,相关部门也陆续出台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2008年上半年,国家在加工贸易、劳动用工、土地、环保等方面实施了系列政策调整,并在宏观上实行了从紧的货币政策,在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方面起到了一定作用。下半年,金融危机影响加深,国家宏观政策及时进行了方向性调整,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启动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在这些政策的综合影响下,我国外商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在服务业、农林牧渔业、高技术产业等行业出现明显增幅,而在高污染、高耗能、资源消耗性行业出现下降。

从宏观上引导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的有效利用,发挥外资的优势和作用,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等多方面的有利支持。同时,也要在微观上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在国内的投资行为,让经济利益驱动外资的分布,进一步为我国经济的健康、持续和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军善,王月溪.国际金融学[J].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7).

2、綦建红.国际投资学[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孙学文.中国29年来对外开放、创办“三资”企业的分析研究报告[J].环球视野,2008(6).

(作者单位:渤海船舶职业学院电视大学)

保险投资效益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加快使得工程项目增多,成本造价控制成为工程建设项目的难题。而工程造价控制效果的好坏常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每个过程都会影响到造价的高低。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也决定了造价管理控制时应当建立良好的管理思路,实施合理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措施,设计,招投标,施工阶段

引言

建筑工程造价在我国长期存在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决算超预算的“三超”现象,严重困扰着建设工程投资效益管理。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就是要合理确定和有效控制工程造价,其目的不仅在于把项目投资控制在批准之内,更在于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财力,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效益。

一、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原则

1.1加强施工前各环节管理

想要做好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就需要提前规划好建设项目的各个层面内容,做好顶层设计工作。针对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生或可能发生的问题,管理人员应提前做好应急预案工作,以避免在发生问题时自乱阵脚,无计可施。提前预估或预判施工过程中或项目竣工时可能存在的一些风险,有助于投资方和项目施工方提前预留相应的资源予以有效应对。同时,将额外资源用于其他建设项目之中,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值得注意的是,在招投标过程当中,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执行国家相关法律,避免因串标、围标、故意流标等违规行为而损耗时间成本。招标方必须坚持实事求是、降低成本的原则,选取最佳的投标方案,保证施工项目能够如期开展。在项目开展前,建设单位、投资单位、设计单位应及时沟通,以具有法律效力的形式来明确各方职责和目标效果,避免设计或施工过程中发生推诿扯皮。例如:设计公司为了实现最佳的视觉效果,往往会忽视成本、耗材、施工难度等因素;建设单位则希望以最小的资源获得最大的收益;施工单位也同样希望能够降低施工难度且获得大额回报。在建设前期,如果三方没有明确建设内容,它们就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这将给项目的造价控制带来巨大的挑战。

1.2加大工程设计模块造价管理力度

对于工程项目而言,项目设计费用的占比微乎其微。然而,设计內容对于建设项目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从实际情况来看,在影响力方面,设计模块对项目造价的作用超过 75%。由此可见,想要做好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工作人员必须先做好建设项目设计管理工作。建设项目设计工作不能浮于表面,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法律和行业标准来设计。在保证设计合理性的前提下,设计人员需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的整体规划。从细节层面来看,工作人员需要考虑建设用料选材、施工难度等因素,以确保设计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因此,做好项目设计阶段各项工作,有助于项目推进,从而为项目造价控制提供有力保障。

二、建设工程造价控制策略

2.1加强项目初期的造价管理控制

在项目开展初期,造价管理人员应充分考虑项目涉及的各方面的因素,尤其是立项初期的市场调研情况、融资筹资方案、企业债务清偿能力等因素。业主最关注的是项目的投资预算和收益预期,因此造价管理人员需要严格把控设计方案、建设方案。造价管理人员应不断优化预算管理体系,尽量选择信息全面的、数据翔实可信的方案,从而为业主决策提供参考。在优化方案的过程中,造价管理人员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严格把控项目前期的各个环节,实地考察项目建设用地及其周边环境。造价管理人员可以采取调研的方式来收集项目周边基础数据,从而为项目评估提供依据。评估人员要结合项目实地考察情况和预估情况来科学选取合适的造价标准,并且给出初步造价方案,从建设项目开展伊始把控好造价管理工作。

2.2加强项目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设计对于造价管理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因此,在设计阶段,相关单位以及工作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设计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各项法律和行业相关规定,积极主动地接受设计监理的监督管理和审查,不瞒报漏报。设计监理单位需要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参与设计工作,与设计单位共同优化设计方案,降低建设难度和风险,不能一味地追求设计的时尚感、前卫性,而要始终以保证业主投资收益为设计目标。②执行限额设计。设计单位在设计过程中精益求精,成本难免会突破投资预算的上限要求。但是,从成本控制和收益预期的角度来看,设计单位需要在开展设计工作的同时,将限额设计的思想贯穿始终。设计单位应在有限的资金范围内追求最佳的设计效果,选择最经济适用的设计方案,不能为了提高视觉效果而增加开支。③严格执行设计标准要求。从实际情况来看,在设计阶段,标准设计仍然是节约投资成本的理想方法。凭借标准明确、流程明晰等优势,标准设计的出图率和完成速度远远领先于其他设计方法,它能够有效节约项目时间成本。标准设计具有普适性,对于常见的施工项目来说,它能够为造价管理控制工作提供方便。

2.3招投标阶段的造价管理方法

招投标制度已广泛应用于建设工程领域,它已经成为项目造价控制的主要手段之一。在建设工程招投标材料编制方面,国家有了明确的政策文件规定,如一些通用条款、施工技术规范、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承包资质标准等。投标单位通过规范的投标文件能够以书面形式清晰地列出本单位的优势和施工预算,从而方便业主择优选用。翔实的工程量清单能够呈现施工初步预算,这对于造价控制至关重要。因此,在拟定工程量清单时,投标方需要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的整体性和个体性,避免在编制过程中出现疏漏。投标方可以通过内部多方审核,以及聘请第三方协助审核的方式来加强工程量清单复审。对于一些安装类、装饰类材料的报价,由于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工作人员可以在清单中实行统一报价,但报价金额应在市场波动范围内,避免市场波动影响施工进度。与此同时,清单内容应尽量具体化。工作人员应明确项目的执行标准,以减少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争议。实践证明,合格的招投标文件对控制项目造价、减少施工纠纷、维护业主权益具有重要作用。

2.4施工过程中严格把控现场签证和工程变更

工程的质量及工程的造价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工程及签订情况变化的影响,因此严格地对其进行把控显得十分重要。首先,设计人员在进行图纸设计时,必不可少的步骤就是对图纸的完成情况进行审核,施工难度较大的项目对于图纸也有较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对其进行研究和分析,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不会受到影响且加快施工的进度,一旦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图纸存在问题,应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解决。其次,施工方要遵循图纸上对于施工的设计,不能在不与设计方进行协调的情况下随意地对图纸细节进行更改,如果在施工过程中确实存在需要进行调整的施工位置,应该及时与图纸设计师进行沟通,在多方达成修改共识的情况下才能对图纸细节进行变更,并将所做的调整进行记录。最后,对变更签证管理程序进行完善和规范。设计方案是在工程施工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建立的,随意地对设计方案进行更改,都会对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严重的影响。如果必须对施工设计进行变更,需要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分析变更之后可能为工程带来的经济和效益方面的变化,并与多个相关单位进行协商,看签证的变更是否存在可行性。签证的变更只有在主管领导同意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应对现场签证审核具有更加严格的要求,审核内容也应从以前较为简单的几项增加一些必要的审核细节,通过现场抽查的方式增加审核的公正性和随机性。在对相关单价进行计算时也要按照我国的相关文件开展工作,避免出现重复计价的问题。

结语

建设工程项目“三超”问题已成国内建设领域的共性问题。由于建设工程项目涉及的环节较多,因此项目管理人员难以明确责任。当发生超支情况时,业主往往只能实报实销,从而导致造价不断上升。其中确实有政策性因素存在,但建设工程项目造价管理控制的作用也不容忽视。

参考文献

[1]陈启红.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及控制措施研究[J].山西建筑,2010,36(23):277-278.DOI:10.13719/j.cnki.cn14-1279/tu.2010.23.203.

[2]金长宏.论我国建设工程造价控制措施[J].基建优化,2001(04):43-45+42.

保险投资效益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近些年建设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趋势,因其同步性,相对于传统的结算审计,有着诸多优势。然而审计任务、审计深度也较以往更加繁重、细致,本文针对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其本质原因,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使跟踪审计方式更好地发挥效益。

【关键词】建设工程 跟踪审计 问题分析 控制工程造价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地完善,制度化改革不断深入,固定资产投资由近年来的疯狂状态慢慢回归理性,工程造价领域也得到了思考与总结的机会。在基础建设疯狂投资的环境下实施的工程造价跟踪审计,是否达到了合理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还有哪些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如何做到更好?

所谓建设项目跟踪审计,是指审计部门运用审计方法,依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规范,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全过程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查、监督、分析和评价的过程。跟踪审计介入,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与事中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减少了时耗,提高了工作效率,项目投资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政府审计的重要监督手段和方法,促进了政府审计职能的发挥。但是在实践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局限性和急需改善之处。

一、跟踪审计介入时间点模糊

工程建设项目一般分投资决策、设计、招标投标、施工、竣工结算等阶段。那么跟踪审计介入时间点不同,审计效果就有所不同,而关于跟踪审计的时间介入点,尚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理论上讲,越早介入,审计越好。但由于审计人员在评价前期决策等方面缺乏专业能力,无法承担此阶段审计任务,又由于传统意义上认为跟踪审计只是在施工阶段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因而在跟踪审计实践中,绝大多数跟踪审计是在施工和竣工结算阶段才介入,那么在前期决策、设计和招投标阶段所影响的造价便无法控制,跟踪审计的效果就不够明显。现阶段,建设项目招标投标工作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招标文件不规范、招标程序不适当、招标控制价不准确、投标报价不真实、评标落于形式,这些问题造成施工阶段造价控制很难合理。如何通过审计发现这些问题并及时建议,使招投标工作更加规范以便以后审计工作开展,是审计人员关注的重点所在。

建议跟踪审计工作应提前至设计阶段和招标阶段,加强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培训,特别是针对项目前期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预算价、合同价等编制审核进行业务培训;建立健全项目前期审计的制度,对前期设计概算、招标控制价、合同价确立进行事前审计。

二、缺乏相对规范的跟踪审计实施法则

跟踪审计作为一种全新的审计模式,审计人员承担着比较大的责任和风险,这就需要相关的审计法则作为支撑。但目前尚缺乏相对标准、具体、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规定,造成项目的审计人员对跟踪审计认识不清,职责不明。如:隐蔽工程验收问题,监理单位认为审计单位应该对现场工程量进行复核,放松了对现场质量的控制;进度款及结算价款审核问题,监理单位认为审计单位会勘查现场情况,放松或完全放弃了对竣工图纸、送审资料的审核工作;现场签证监管问题,国家明确规定了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的职责和对签证等事项的具体操作规范,而在实际工作中,他们往往要先等跟踪审计人员表态后自己才签署,这样很容易造成各方责任和风险上的冲突。

建议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职能管理部门制定跟踪审计实施细则,明确各方职责、跟踪审计的程序、内容和要求、审计资料及审计报告格式等,规范参建各方行为。跟踪审计人员应是作为助手的身份参与项目建设管理,履行监督职能,通过造价专业咨询和管理咨询以建议形式参与对项目建设的服务,而不应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直接参与具体事务的决策。

三、评价无标准,审计质量难提升

目前建设项目的跟踪审计,往往需要社会中介机构(咨询公司)参与协审。在传统的审计评价中,审减金额或审减率是委托单位评价审计价值、审计效益的主要标准,但对于跟踪审计来讲,审计人员不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控制了工程造价,还进行了监督评价和审计建议,使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在工程管理中及时纠正。于是矛盾点就在:跟踪审计工作做得越细致,过程问题解决得越多,最后竣工结算时审减收费可能就越少。所以不能用以往的审减率来简单的比较审计的效益,应全面客观地评价跟踪审计的成果。现实情况是审计人员考虑到审计的审减收费,往往对审计过程中的审计问题不重视或者忽视,影响了跟踪审计绩效的价值。

建议在制定跟踪审计委托合同及考核细则时说明,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来评价审计人员的绩效,充分发挥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提高审计工作成效。

四、跟踪审计收费压价,审计质量难保证

跟踪审计是对建设项目的全过程审计,涉及到项目各阶段的审核工作,所以需要充足的审计人员,以满足跟踪审计的同步性。然而,过度的竞争压价,跟踪审计单位为减少成本,派出的审计人员数量不足、专业不全、人员的素质偏低,使跟踪审计应付于形式。在这种情况下,要面对如此繁重的审计任务,如此细致的审核工作,如此长期的审计过程,跟踪审计质量必然难以保证。

建议以现行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收费标准为基准,结合各地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可行的跟踪收费细化标准。跟踪审计招标时明确收费标准,防止恶性竞争、降低服务质量,这样使跟踪审计单位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放于提高服务质量上。加强对跟踪审计单位及审计人员的考核力度,考核结果与单位及个人报酬挂钩,建立奖惩制度,促使跟踪审计单位认真服务,使跟踪审计发挥应有的作用。

综上所述,为了使跟踪审计能健康运行,并发挥更好的作用,国家宏观方面,应确保跟踪审计依法实施,有法可依,审计监管部门必须建立和健全审计程序和审计规范,使跟踪审计逐步走向程序化、规范化、制度化。微观方面,咨询公司和审计人员要积极组织学习实践,总结已有的经验,建立和完善一套跟踪审计实施办法、规范程序和操作标准,对审计的原则、内容、风险评估、审计报告等方面做出细化规定,为审计人员开展跟踪审计提供支持指导,防范审计风险,最大限度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工程跟踪审计已是近些年建设领域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趋势,是我国审计探索和推进效益审计的重要实践活动,不仅符合世界范围效益审计的发展方向,也更加适合我国现阶段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苏红.工程造价全过程跟踪审计之我见.《投资与合作:学术版》,2014.

[2]熊炜.建设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措施浅谈.《财会通讯》,2007.

[3]张玉录.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研究.《山东建筑大学》,2012.

[4]马丽娟.工程跟踪审计相关问题研究.《山东工业技术》,2015.

[5]朱向舟.基建工程项目跟踪审计应注意的问题.《安徽建筑》,2007.

保险投资效益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随着保险业的发展,保险资产出现了快速增长,我国保险企业加大了保险资金的投资力度,投资额占比不断上升。通过对我国上市保险公司的研究,表明保险企业的承保利润在下降,而投资收益出现上升的势头,并且对公司整体收益影响很大。公司投资品种中银行存款呈现下降的态势,债券投资为最主要的品种,其占比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上升明显,收益率波动大,且保险公司整体收益与该品种投资收益成同幅波动。保险公司应进一步拓宽投资渠道,加大保险资金投资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保险资产;保险资金投资;投资收益;公司收益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保险投资效益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保险资金 投资风险 风险分析

一、我国现阶段资金运用情况

新《保险法》自2009年实施后就允许了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 未上市股权等投资领域,推出相比以前的投资渠道。在《保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对于各种投资的投资比例也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近年来我国的保险业不断发展、而随着中央银行利率的不断削减,致使中国的利息率已下降到迄今为止的低水平。这其中对保险行业影响最大、最直接的方面莫过于保险资金收益方面的大幅度下降。加上我国保险在政策上有些滞后,使我国的保险行业面临很多发展上的阻碍与困境。要想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保险事业,显然需要我们寻找新的出路。

二、我国保险投资的主要策略

在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自開始以来至今,有了很多不同阶段的变化。如今我国的保险投资正处于1995年至今的规范发展阶段。我国自从2001年正式加入WTO后,很多的外资保险公司开始进入我国国民的视线。对于国民来说,对保险公司的选择余地也相对多了起来。因此,透彻了解我国保险资金现状,提高国内保险公司的竞争力已经成了保险界热议的话题。

从公开数据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太保和中国平安保险业务近几年的总投资收益率并不是节节攀升,都略有下降趋势,三大保险公司的投资策略也日渐谨慎起来。近几年来由于各大保险公司将保费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各大保险公司也为此得到了相比以前更多的资产,由此可支配的投资资产也就相应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涨。中国人寿、太平洋保险的投资资产、总投资收益都有攀升的情况发生,仅平安保险在有了轻微下降的现象发生。不过是市场是动荡的,在总收益增长的同时,也无法避免收益的降低。从公开的数据来看,人寿、太保和平安保险业务依然不甚乐观,三大保险公司在投资策略上走起了日渐谨慎的步伐。事实上,由于资本市场的频繁波动,三大保险公司纷纷调整投资策略。

2010 年,中国削减债券、股票和其他投资资产比率,但存款比率上升近4个百分点上升至33%。平安保险也表现出了类似的情况:存款比例劲增。平安保险固定的收益投资占投资总额的77.8%,相比2009年的76%的比率增加了1.8个百分点,仅定期存款就上升了2个百分点。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认为,定期存款的比例之所以大幅度提升,很大一部分是是受益于央行的加息政策,随着各银行推出的存款返利优惠政策,各保险公司通过定期存款所获得的公司资产收益大幅上涨。根据各保险公司的年报显示,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定期存款及利息在各大保险公司中遥遥领先,并且其金额远远高于整体投资收益增幅。而向来对投资方面走稳健路线的太平洋保险却出人意料的看好债券收益,债券投资占总投资比例较前一年增长了近4个百分点,而定期存款的比例仅增加了1个百分点。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太平洋保险公司针对近几年的投资及投资收益情况,仍旧将可用于投资的大部分资产用于稳健发展的定期存款投资。而这种保守谨慎的情绪同样蔓延到权益类市场。

三、投资方向的选择

所谓的选择投资方向,就是在固定收益类产品、权益类产品和房地产等实物资产中选择恰当的投资比例对这些产品进行投资,从而实现风险和收益的匹配。换句话说,就是在有投资约束条件的情况下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换句话说,融资而来的资金对保险公司来说毕竟是有限的,而在融资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保险公司在选择投资方向时就要考虑例如何维持风险和收益的均衡水平等问题。从目前我国保险公司投资的情况来看,大部分资金均是选择了保守派,即存入了银行或进行了低风险的投资,但这类金融商品的收益相对来说也很低。这也就导致了我们的保险投资市场的投资方向过于单一,也很难在收益率方面有所提高。根据Markowitz的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在一定比例下控制的多样化投资,这对保险公司有重要意义。它是一个保险公司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但即使是保险公司进行了缜密的分析和严格的风险控制,仍然不能避免保险公司的资产将随着社会和市场的不可预测的情况变化。所以为了避免在投资过程中对某一类别、某一方面进行过于单一的投资,保险公司要分散在投资方面的风险性。因此,摆脱这种过于依赖低风险低收益类产品的特点,将是未来阶段我国保险投资产品,尤其是非寿险类保险投资产品的重要特征。非寿险公司由于从融资结构上同寿险公司有着较大的差别,因此对于财产保险而言,其出险的情况更加难以预测,通过优化投资结构,实现在不确定性情况下的现金流管理和资产负债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合理化地构建投资结构,实现多种产品的套期保值,不仅仅是一个选择投资方向的问题,也是对公司资产进行风险管理的问题。

最为直观的数据即为三大保险公司近些年年报,年报显示2010年至今,各大保险公司投资走向均是保守型,大量的权重股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其中,最受各大保险公司青睐的就是各种银行股。

三大保险公司中,太平洋保险一直偏爱金融股。中国太平洋保险前十大重仓股中,六只股票为金融股。

在国寿十大重仓股中,占据了半壁江山的是民生银行等5只银行股。

相比较而言,中国平安在金融方面的投资就略显微薄,而在投资方向上也显得相对多样也积极些。

四、保险投资的风险管理

保险投资的风险是指保险资金在运用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可预见的或者不确定的因素,造成的保险投资收益或损失。保险投资风险根据风险的性质可以分为正常投资风险和非正常投资风险。在保险投资的风险控制上,可以为投资的对象产品构建安全垫。所谓安全垫是指一种保证数额投资收益。当为保险资金所构建的投资组合的投资收益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对额外的剩余资金进行较高风险的投资从而实现较高的收益;当该组合所获得的收益不能达到安全垫的水平时,就要对投资组合再次进行资产分配。

五、保险公司应积极应对保险投资风险

(一)适时调整保单利率

保险公司应该根据银行利率的变动相应的对保单的利率同时进行调整。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保险市场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我国寿险保单上限为2.5%的利率已经并不适合如今这个飞速发展的保险领域。而如果在利率方面完全开放,随着银行的利率变化而随时做出调整,又可能会出现个别的保险公司为获得更多的保单,将利率调的过高,导致风险加大,这样的恶性竞争将直接导致保险市场的混。为了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就要依靠相关部门适时调整保单利率。

(二)分散投资风险

保险公司在进行投资的时候,应尽量避免过于单一的投资种类,应将投资资金分散投资到不同的领域,这样避免了每一项资金投资的金额过大,同时也就分散了投资的风险性,将保险公司可能遇到的亏损度降到最低。

保险公司在对证券市场等风险相对较高的领域进行投资时,可以在投资之前全面的对所要投资的证券市场进行了解,并同时制定详细的风险规划以及预期收益的目标,然后再根据本企业自身所能承受风险的能力来对各种可投资的证券类别进行分析比对,最终选取最优投资类别。

六、结语

随着中国进一步开放,在保险市场日益趋向成熟的时候,中国保险企业也可以把投资方向投向世界的证券市场,更广泛地分散风险,从而获取稳定的收益。风险当然是不可避免的,在进行资产投资的同时,一定要有足够的风险意识,不能忽视风险的存在,要建立客观的风险意识,风险所能造成的危害是不可小觑的。但同时也无需用过于消极的态度去面对风险,消极的态度只会引发更大的风险。在保险资金的投资过程中,要采取积极的方式和态度去面对风险。

参考文献

[1]Scott E.Harrington & Gregory R.Niehaus. Risk Management and Insurance[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王佩.中国保险资金运用的风险管控研究[J].湖北:武漢科技大学,2009.

[3]封进.中国寿险经营的风险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4]郭文旌.保险公司的最优投资策略选择[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0(01).

[5]张贵全.对财产保险公司风险防范的思考[J].经济师,2010(02).

(编辑:唐荣波)

上一篇:煤矿集团机电技术论文范文下一篇:高校审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