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经营与管理范文

2023-09-20

保险公司经营与管理范文第1篇

食堂管理指导思想:以职工的身体健康和学生身体发育的需要为本;尊重职工的饮食习惯;力求达到科学配餐,营养配餐,提高膳食质量;坚持预防为主,确保职工饮食卫生安全。

一、食堂工作流程管理:

1、采购。食堂采购实行定点采购制,采购点由公司协议决定。供货方供货价格为当地市场批发价,每周公司指派专人进行市场调查,若发现供货方价格高于市场批发价,以当地市场批发价结算,发生三次类似事件,公司终止与供货方合同;供货方每天七点前将货送到食堂,交食堂主管和公司指派专人验货,做好三查工作:查数(要过磅)、查质(有无霉变)、查账(有无差错),食堂负责人记录,公司指派专人监督并签名。采购物品进公司后交食堂保管员验收签名,采购单一式三份,供货方、食堂主管及保管员各一份,食堂负责人于周五盘点,供货方每月结帐一次。

2、制订菜单。食堂主管根据市场、季节、营养等综合因素制定下周食谱及菜单,交公司指派专人审批后,交供货方按计划供货;每天早点必须有二至三个品种,中、晚餐有四荤一素一汤,售菜窗口品种每天在餐厅外公示。

3、食堂财产及管理实行食堂主管负责制。

4.、饭菜加工。每餐饭菜必须在就餐前10分钟准备好。整个加工过程由炊事班长统一分工调配厨房职工。加工后的饭菜要注意保热、保洁。

5、就餐。就餐期间食堂内部事务统一由食堂主管进行协调。负责打菜的职工要固定窗口。炊事员要根据就餐情况及时调配饭菜,如有饭菜不足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

6、餐后清洗、清理与打扫。餐后,食堂主管组织分工,对餐桌、厨具、餐具进行清洗,并分类放在固定位置,厨房、餐厅进行打扫、冲洗;对剩余饭菜进行处理。

7、每周五要进行厨具、餐具的清洗及厨房、餐厅及周边环境的大扫除。每月底要对采购原料及使用原料进行盘点,并列出当月库存物品清单及数量;每月底公司指派专人要和食堂主管进行当月成本核算和帐务整理。

二、食堂工作制度 :

1、食堂工作人员按规范程序招聘、录用,按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服从食堂主管安排,遇事要请假。

2、树立全心全意为公司职工服务的思想,讲究职业道德。文明服务,态度和蔼,主动热情,礼貌待人,热爱本职,认真负责。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3、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各种厨具、餐具要固定放置,使用完毕后及时放回原处,各种物品不随处乱放。

4、爱护公物。使用炉具等械具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清洗餐具、厨具要细心细致。

5、食堂主管、公司指派专人要把好采购品质量关和成本关。严禁腐烂、变质食物进入公司;食堂主管要做到物品进出帐目清楚,程序分明;炊事员要不断钻研业务,多动脑筋,做到饭熟菜香,味美可口。并根据季节及饭菜特点、准备足够的饭菜,一方面使饭菜浪费度降低到最小,又不会使饭菜不够吃。

6、做好食堂安全工作。炉具操作要严守操作规程,生熟食品及加工用具要分类置放,防止污染;食堂无关人员严禁进入厨房及保管室;易燃易爆物品要按规定放置,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食堂工作人员离开厨房前,必须将厨房各种食品放置好,关好门窗,检查各类电源开关、设备、炉灶等,做好防火、防盗、防毒工作。

7、做好食堂卫生工作。工作期间必须穿工作服,注意做好食品卫生,餐具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工作,如有咳嗽、腹泻、发烧、呕吐等疾病,应向食堂主管请假,离开食堂工作岗位。

8、食堂工作人员既要分工负责,又要团结协作,真诚待人,语言文明,工作期间不争吵,不打闹。

三、食堂卫生制度 :

(一)、

1、不购买不新鲜食品,严禁购买及使用腐烂变质的食物,以及其他感官性状异常食物。

2、要做到生品与成品、熟品相隔离,成品与半成品相隔离,食品与杂物相隔离。冷藏时要做到荤腥类食品与其他食品相隔离。

3、食物制作及销售过程中要注意防蝇、防灰尘,以避免杂物混入食品。

4、隔餐食物如可食用,必须经过回锅加热。

5、各种调料不宜久置,装盛调料各种器具应经常洗涤。 (二)餐具、厨具卫生

1、刀、墩、板、桶、盆、筐、灶、锅、抹布等厨具要每餐清洗,保持厨具的清洁。餐具用后要一洗二刷三冲四消毒四类。

2、厨具和餐具要固定摆好。 (三)环境卫生

1、要经常性打扫和清洗食堂地面,做到地面无杂物和积水

2、储藏室要保持干净、干燥和通风,储藏间不得存放其他杂物及个人物件,物品存放要离地,隔墙,分类。

3、对食堂周围的阴沟、角落、泔水桶,垃圾堆要经常性清理,预防细菌感染食物

4、对存放厨具,餐具的各个角落要经常抹洗。 (四)食堂工作人员个人卫生

1、食堂工作人员要做到"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衣服,勤洗澡,理发;勤换工作服。

2、在工作前及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要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直接用手接触入口食品之前(如抓粉条,切菜,加工面粉等)应用热水消毒。

3、不得在食品加工期间及销售食品前抽烟,不正对食品咳嗽、打喷嚏,不随处吐痰。

四、食堂的实物出库管理

(1)食堂食品、物品,设专人管理,领用食品,物品出库要登记,并随时接受检查。

(2)食堂食品、物品的领取应根据各组实际用量有计划领取,每周清点库存一次,食堂主管对库存物品的数量和质量每天都要检查一次。

(3)食堂食品、物品为集体财产,食堂管理人员,员工应力求节约,不得浪费,不得将食堂的食品,物品变卖,转移为已有,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4)对食堂食品、物品实行"采购、入库、使用"三分离原则。建立三本账,做到采购、入库、使用三个数据基本一致,误差控制在1%以内,食堂主管要认真把关,分管领导要认真督查。

五、食堂的财务管理:

1、食堂现金的收支与结存,尽可能取得正规的票据,如出现不符合规定的开支要及时向领导反映。

2、食堂各项开支必须经食堂主管签字审核,公司指派专人和综合部负责人签字后才能报销,发现未经审批的发票报销,除追回报销款项外,还要视情节轻重予以其他处理。

3、食堂主管同时应登记简单日记账,日清月结。

六、监督与管理

1、强化职工监督。每日早上食堂主管及时公布当日中、晚餐菜谱及次日早餐安排。设立食堂职工监督栏。

2、每月进行一次食堂工作考核,考核内容包括食堂工作人员工作态度,食堂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及食堂帐目,仓库管理等相关事宜。

七、奖惩

1、食堂工作人员能认真履行职责,无工作失误受到公司职工好评的,每季公司经考核后酌情给予500元-800元奖励。

2、出现食物中毒现象,有关责任人视造成后果,除按规定承担法律责任外,并扣除当月工资,情节严重予以解聘。

①食物原料清洗不干净,责任人:清洗食堂职工; ②食品腐烂变质,责任人:食堂主管、公司指派专人

③违反食品搭配禁忌原则。责任人:食堂主管

保险公司经营与管理范文第2篇

摘 要: 国企高级管理人员离职获巨额经济补偿金的新闻屡见不鲜,高级管理人员是否适用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已经成为现实社会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高管人员身份地位上的特殊性使得高管人员有别于一般劳动者,其法律适用问题值得具体分析。

关键词:高管;劳动法;适用范围

劳动者是一个非常广泛的群体,和一般劳动者相比,高级管理人员更加强势,在薪资等方面待遇明显高于一般劳动者,高级管理人员对公司享有管理权,在重大决策中起重要作用,与一般劳动者相比,具有身份地位、经济属性上的诸多不同。在我国劳动关系问题上,高级管理人員的劳动关系纠纷处理比较棘手,其原因也就是在劳动法保护弱者的立法目的下,高级管理人员是否符合劳动法中关于“弱者”的定义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在何种情况下属于纠纷中的“弱者”。

一、高级管理人员的内涵

(一)劳动法角度

现行的《劳动合同法》沒有对高级管理人员概念做出专门规定,在现行法下,高级管理人员是劳动法意义下的劳动者,适用劳动法律调整其法律关系,受劳动法保护。但是《劳动合同法》并没有指出高级管理人员的明确范围。

(二)公司法角度

我国《公司法》第 6章规定了:“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资格和义务”,其第 13 章附则中第217 条第2 款规定,“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公司的经理、副经理、财务负责人,上市公司董事会秘书和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人员。”

(三) 证券法角度

证监会 2004 年 9 月通过的《证券投资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任职管理办法》第 2 条规定,“本办法所称证券投资基金行业高级管理人员(以下简称高级管理人员),是指基金管理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督察长以及实际履行上述职务的其他人员,基金托管银行基金托管部门的总经理、副总经理以及实际履行上述职务的其他人员。”

(四)保险法角度

2010 年实施的《保险公司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规定》第 4条将高级管理人员界定为对保险机构经营管理活动和风险控制具有决策权或者重大影响的人员。

上述四部法律中,除了《劳动合同法》没有对高级管理人员的范围作出明确规定外,其余三部法律都对高级管理人员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从公司法、保险法、证券法中高级管理人员的定义中,求同存异,我们可以看出三部法律对高管规定的共同点,即享有实际上的决策权。

二、高管是否受保护

在讨论高管是否受劳动法保护这一方面我们不能简单地“一刀切”。在此,我们采取董保华教授的分层理论,认为劳动者应当分层保护。其中职业经理人为第一层,属于雇主范围,不纳入《劳动合同法》的保护范围,而是通过《公司法》委任合同获得保护;第二个层次应该是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可以强调合同的保护和一些谈判能力,有一定决定权,强调契约保护,能够反映出《劳动法》的私法保护因素;第三个层次应该是产业工人,他们自己没有很强的谈判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只能依靠基准法保护并且采取劳动监察行政手段的干预;第四个层次应该是一些无业、失业,半失业,不包括在劳动法律保护范围内的一些劳动者,对这部分人应扩大《劳动法》保护的范围,加大对灵活就业人员的保护,加强促进就业和受特殊保护等其他手段。

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高级管理人员与普通员工一起纳入同一层次的劳动者体系中去,因为高级管理人员与一般概念上的劳动者不同,他们在很多方面与普通劳动者相比都处于优势地位。根据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合同主体资格身份界定是否受劳动法保护。从公司治理和公司与劳动者的关系出发,公司或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该进行分类,对其进行“分类保护”。公司或者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分为三类:董事,监事,总经理等一级的高管、部门经理一级的高管、一般高级管理人员。第一类董事、监事、总经理一级的高管。这些高管与公司如果发生纠纷,可以通过《合同法》、《公司法》来解决,不应当受《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的保护。第二类部门经理一级的高管。对部门经理一类的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排除最高工时、最低工资标准和经济赔偿金的适用。第三类公司的一般高级管理人员。这些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受《劳动合同法》的保护。

当然,上述对高级管理人员是否适用劳动法保护只能起到理论上的参考作用,故而对不同层级的高管人员应该进行分类。

三、从案例角度分析高管适用劳动法情况

在王茁诉上海家化有限责任公司案和彭某诉佛山市顺德区捷勒塑料设备有限公司追索劳动报酬案中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到高管的双重身份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结合不同的案例实际做出的不同审判结果。

王茁诉上海家化案中,董事会决定解除王茁的总经理职务,其后又通过了罢免王茁董事职位的议案。王茁提起诉讼要求恢复劳动关系,法院判处王茁胜诉。此时,在王茁的高管和劳动者的双重身份中,法律保护了王茁劳动者的身份。王茁案中,上海家化与王茁签订无固定合同,表明双方有建立劳动关系的合意,该劳动合同已经实际履行,双方完全符合劳动关系构成要件。既然双方是劳动关系,上海家化解雇王茁必须遵守《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尽管王茁被董事会依法免除总经理职务,但董事会解聘高管执行“无因解聘”,无须正当理由即可解聘高管是公司法上的特别规定,但在劳动关系范畴则必须执行“有因解雇”,一纸董事会决议不能证实解除劳动关系的合法性和正当性,上海家化还必须提供证据证明王茁具体违纪事实和处理依据,不能证明就应当承担违法解雇的法律后果,要么被判赔偿金要么恢复劳动关系。

劳动法对公司高管的特殊地位并未给予足够关注,未有关于公司高管的特殊规则,在典型高级管理人员劳动纠纷案例中,法院根据案件事实情况,从高级管理人员的主体特性、高管应具有的知识才能等方面考虑,综合地解决高管问题。我认为现在高管案件的解决主要是法官依据其个人的法学素养和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审判。

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主要是替代雇主进行经营、管理。行使雇主授予的命令,是资方的代理,而不是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在现实中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相比明显处于弱势地位,这样劳动法的倾斜保护才有必要。高级管理人员在现代公司治理中,对公司的实际事务有比较大的控制权,既能够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谋得较多的利益,又能对一般劳动者进行指挥和管理。这种关系也就脱离了一般劳动者的范畴,进入了雇主代理人的角色。

高级管理人员的劳动法适用问题的争议也正是在于这一点。高管和公司之间究竟是劳动合同关系还是劳务关系,理论界争议双方各有依据。但是,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在高级管理人员法律适用的相关规定出台以前,法官在审理相关案件时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本质目的还是依据劳动法对弱势群体进行倾斜保护的,发挥法律维持社会公平正义的作用。

以董保华教授的分层理论为代表的对劳动者进行分层进而确定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适用,在当前实践中是值得借鉴的,但是我们不能机械地对劳动者进行分类,而是参考实际情况,从各地的指导案例中寻求借鉴,从法律的理念出发,保护弱者,维护公平。

参考文献:

[1]论公司高级管理人员适用劳动法的困境及对策[J].薛芳芳,项国.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5(08)

[2]公司治理语境下解聘高级管理人员的法律冲突及解决路径[J].徐文进,姚竞燕.人民司法.2014(15)

[3]论高级管理人员劳动关系调整[J].问清泓.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08)

作者简介:孙蔚,北京化工大学2014级法学专业本科生。

保险公司经营与管理范文第3篇

[摘要]实施内部控制是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控制环境是内控各组成要素的基础。文章以中国联通为例对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旨在指导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尤其是内部控制环境进行有效的构建。

[关键词]内部控制;COSO框架;内部控制环境

一、中国联通内部控制环境研究背景

中国联通在2003年年底着手准备按照萨班斯(SOX)法案的404条款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从2004年开始,按照COSO框架的要求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围绕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真实性、遵从法律法规三个目标,建立了一套内部控制制度、管控机制以及控制责任体系,尤其是建立了一套高效的、健全的内部控制环境体系。

但是中国联通2004年年报中仍然因为部分分公司签订虚假的设备租赁合同而实际采购手机等问题涉及坏账准备列支、移动电话终端及代理费列支和收入确认而披露于众,这暴露了中国联通公司多年前在内部控制环境方面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如相关经办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不讲诚信,存在故意舞弊行为;举报机制不健全,问题难以向上反映;责任追究制度不健全,作弊者无压力:监督机制不健全,相关部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等到审计部门检查后事情真相才败露等。内部控制环境是直接造成各企业内部控制形式和内容差异的根本原因,对于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不是没有建立相应的控制系统,而是由于存在干控制环境中的缺陷导致会计控制系统和管理控制系统的失效,根据电信的行业特点和中国联通的特殊性,对于中国联通控制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中国联通而言,内部控制设计的重中之重是弥补当前控制环境中存在的缺陷。正如COSO的内部控制概念中所说。内部控制环境是其他因素构建的基础,基础中都存在极大的缺陷,其他因素即使构建得再完美,也只是空中楼阁。

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试图通过对中国联通公司按照SOX法案和我国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完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实施为例来论述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从而对其他企业有更好的借鉴作用。

二、中国联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

(一)建立并完善员工行为准则,规范员工行为,创造诚实守信的企业环境

良好的道德环境的存在是一切努力得以成功的关键。正是由于其至关重要性,很多享有盛誉的大公司都为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而投入了大量资源,付出了许多努力,来阐述他们业已存在的道德观,并培训和监督员工遵照执行。这样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消除不道德的商务行为,也是为了确保企业能够最充分地获取商机。同时,处理不道德商业行为造成的后果通常是一件耗费时间的事情,而且还需要企业的最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成员的参与。这样就极大地削弱了对日常经营活动的监控,从而导致不能完成经营目标的可能性加大。中国联通成立十多年,从13.4亿元资本金艰难起步,发展到今天已拥有约2800亿元净资产、4200亿元总资产、年营业收入1500亿元。其投资之快、金额之大使得各级公司的关键岗位人员不免要面对许多诱惑,中国联通进出口公司副总经理黄强曾因受贿577万元而被判处死缓,所以全员职业道德的提高,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设立道德官进行专门负责;制定和维护成文的行为规范;为员工提供匿名报告违规行为或可疑行为的渠道;保持内部调查的能力;促进行为规范的持续贯彻:对员工进行道德规范定期培训、反面典型案例教育等。

(二)提高和加强全员风险防范意识,培养风险观念,构建务实高效的风险管理团队

任何企业的商务行为都会面临不同程度的风险。但是可以通过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来减少因风险发生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在中国联通(当然,应该说是在所有企业),这种风险危机无处不在,如手机进货的跌价风险、如新资费政策的营销风险、计费和交换系统的运行风险、后付费用户的欠费风险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加强风险意识,在风险来临之前用控制手段绕过风险,在风险到来后及时应对风险,从而维护企业的利益,避免资产流失。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意识的培养:一是公司管理层应该努力创建一个公司层面的整体风险观念,并加强培训。建设企业内控与风险管理文化;二是提高公司内部各个层面的风险管理实务能力,构建务实高效的风险管理团队;三是持续开展风险评估工作,设立有效的监督体系保证公司政策、程序以及风险管理相关规定能够得到有效的遵循;四是实行严格的追究制度,对内控评审或其它渠道发现存在问题的单位或负责人追究责任,并对公司存在的重大风险,以及风险管理系统的缺陷或失效进行记录和报告。

(三)加强关键岗位特别是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提升管理水平,建立有序的管理程序

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在建立有利的控制环境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管理当局如何通过授权批准、计划制定与落实、责任履行情况以及公司的整体经营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和控制,以下几个方面可能会极大地影响控制效果:一是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对待经营风险的态度和控制经营风险的方法;二是为实现预算、利润和其他财务及经营目标,企业的管理者对管理的重视程度和对会计报表所持的态度;三是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对待控制点和控制流程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四是各级管理者的品德操守、价值观念、管理风格以及生活作风等。所以要加强关键岗位尤其是公司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控制意识,从而提升管理水平,建立有序的管理程序。

(四)独立于管理层的审计委员会能有效行使审计监督职能。加强内审的作用,同时转化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能

中国联通已于2001年开始组建省级分公司内审部门,但是目前从部门职能和所起的作用看,仍有需改进之处:一是由于中国联通县级分公司的相继成立,审计的最末级部门应设在地市级分公司,而非省级分公司;二是加强各级审计部门的人员力量,将目前主要是离任审计的职能,扩大到经济责任审计、专项审计等结合,将事后审计扩大至事中控制和事前防范;三是审计委员会能有效执行其任务,各级内部审计部门必须独立于相应的分公司,直属总部或上级内审部门,并且必须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这有利于公司保持良好的内部控制,董事会监督企业的各种经营活动,而审计委员会则监督会计报表,审计委员会除了协助董事会履行其职责外。还有助于保证董事会与公司外部及内部审计人员之间的直接沟通。试想,如果银广厦的内部审计有效,虽然不一定能完全制止虚假的会计信息产生,但会加大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成本,因此可以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既然银广厦能够通过购销合同、伪造免税文件和金融票据等手段虚构巨额利润7.45亿元,可见其内部审计即使存在。也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性,不过是多了一个摆设。所以中国联通一定要吸取教训,加强内审。

(五)发挥董事作用。制衡各方权力。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三地上市的中国联通,法人治理结构较为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而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关键要看

董事会能否发挥作用。早在2004年,时任中国联通独立董事的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答记者问时就说:“独立董事主要承担两个受托责任,一个是诚信责任,一个是勤勉责任。这两个责任充分表明,独立董事是股东、尤其是小股东的代表,在财务审计,尤其是在关联交易上,要充分考虑到小股东的利益。目前我们这三位独立董事中,一位是律师,另外一位具有很强的财务背景。凡是有怀疑的地方,我们都会提出质疑。独立董事之所以存在,它是以独立性构成其全部价值的。如果独立董事不具备独立性。那么这个制度设计也就没有存在的基础。我们会尽职尽责地提出我们的质疑。并且会一直这样坚持下去。作为在三地上市的电信运营公司,如何让更多的小股东们了解公司的实际经营状况和业务发展状况,这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问题。而在当前,这个问题在许多进行了国企改制的公司里存在共性。”

(六)建立相对公平完善的激励机制,合理分配资源,提高员工满意度

关于各级分公司的绩效考核,中国联通目前采用国内大多数电信企业的老办法,即基于上级公司下达的统一的考核指标,这样的考核指标体系一方面被人为分割成按各个部门的考核指标,部门间的指标缺乏沟通和有效的联系;另一方面,全国统一的考核指标体系不能顾及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带来的市场需求差异,企业无法从中发现真正的市场需求和发展方向;另外。很多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指标在现有的考核指标体系中无法反映出来,例如客户满意度、员工素质、企业运营效率等。所以现有的考核指标体系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更无法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考核指标体系,从而合理调配资源,提高企业的发展速度。这方面建议采用平衡计分卡。关于员工的激励政策,还带有国有企业色彩,也没有能建立完全适合本企业的人力资源流转机制。股票期权制度在理论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在具体化操作过程中很难掌握好激励和约束的度,这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需要设计出合理的期权额度和行权价格等具体细节。中国联通的部分中高层已享受过股票期权,但是何谓企业核心人员,也是很难把握的,用这种方法激励了一部分人,同时必然打击另一部分人。在较大的企业,期权也只成为一种待遇。而并不能使员工从期权的角度更关心公司的长远发展和长期利益。同时,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有关雇佣、训练、待遇、业绩考评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也是很重要的。

(七)建立科学的中长期人力资源战略、有效的与员工沟通的途径、透明的员工晋升降级制度以及岗位职责等规范,确保人力资源的数量与能力和公司的发展相适应

人力资源曾被许多企业视为一项重大成本,如今重新被人们认识成为企业增加价值的一种重要资源。这样一种重要资源对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当然至关重要。经过历次重组,中国联通的干部员工来自五湖四海,分别有社会公开招聘、老电信、国信寻呼、联通寻呼、长城网、网通等,其组成成份复杂程度当属电信业之最,所以如何管理好这些干部员工,如何最大限度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建议从以下方面着手加强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一是加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的建设:二是加强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三是多渠道加强对员工的职业培训,提高岗位胜任能力;四是建立一套公平合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五是完善轮岗与休假制度。

三、结束语

2009年,中国联通年报对内部控制披露如下:公司已根据《公司法》、《证券法》和《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等法律法规要求,选择COSO控制框架,围绕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的内部控制目标,设立了由董事会、内控管理委员会。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相结合,涵盖全公司范围的内控管理组织体系。在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建立适应公司组织架构、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需要及变化、涵盖公司层面及流程层面的内部控制规范。比较2009年和2004年的两份年报,不难看出中国联通对内部控制建设所作出的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祝愿中国联通在电信重组后进一步理清思路、扫清障碍。建立一套更完整、更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保障和促进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也希望其他企业从中国联通的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中得到启示和借鉴,并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刘静,李竹梅内部控制环境的探讨[J].会计研究,2005(2):73-75

[2]陈俊,王曙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审计经济与研究,2008(5):92-95.

[3]赵爱玲,我国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面临的困惑及思考[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5):96-99.

[4]姚晓蓉.企业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制度总体框架构建[J].中国流通经济,2009(8):51-54,

保险公司经营与管理范文第4篇

1、2003年经济指标

1.1 指标划分为:主指标、升级指标、挂钩指标。

1.1.1 主指标:上交院管理费130万,历年工程应收款回收率达到65%以上,当年工程款回收率达到80%以上。

1.1.2 升级指标:工程质量合格率100%,安全无伤亡事故,工程项目盈利率达到85%。

1.1.3 挂钩指标:经营产值1000万。

2、风险抵押金

依据总院之规定,公司核心层成员在受聘到岗的同时,向总院财务处交纳承包风险抵押金,交纳标准为:第一责任人为10000元,公司核心层其它成员为6000元。

3、组织机构、职责及薪酬

3.1 公司核心层。公司依据总院要求,组建以内部骨干为主的核心层,核心层人员规模控制在7人,实行核心层聘用员工的用工制度。

3.1.1 核心层为公司的经营管理决策层,对公司的经济发展、经营质量、工程质量、生产安全、队伍稳定、综合治理、思想建设等负全责。

3.1.2 公司核心层按照总院的要求:一是对核心层成员实行经营风险抵押(抵押标准详见本办法第2第);二是工资实行月度限额借贷;三是模拟量化持股权,在完成本办法第一条经济指标的前提下,实行净利提取薪酬的分配制度。

3.1.2.1 薪酬。公司核心层实行净利提取薪酬的分配制度,净利系指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去上交院管理费后的余额。以当年6月30日、9月30日、12月31日为基准点由总院对公司经营情况进行审计和考核,审计前实行工资月度限额借贷,有净利则按60%计提薪酬,余额与升级指标挂钩,无净利则不提,并与应收款挂钩,达到指标的全发,达不到则欠发挂帐。

3.1.2.2 工资月度限额借贷标准(见3.1.2.3条表列示)

月度限额借贷的时限为6月30日,之前实行标准限额借贷,之后按净利提酬分配。

3.1.2.3 模拟量化股权。总院以注册资本为总量,以主专业为基础,以2003经营计划中上交管理费为基数,给公司核心层模拟量化的服权为195万股。据此公司核心层成员间股权配置比例依据分工不同,权责差异,对第一责任人、主要经营者、主要骨干依据下表比例标准量化持股。

核心层成员

股权配置比例

模拟量化持股量

在总量化股权中的占比

工资月度限借标准

杨卫新

1.

548.75万

25%

2500.00

张湘东

1.

239万

20%

2300.00

乐有福

1.2

39万

20%

2300.00

冉兆军

1.

135.75万

18.3%

2200.00

生产技术骨干(3人)

1.0

32.50万

16.7%

/

说明:

⑴股权分配比例与净利提取薪酬比例相挂钩。

⑵公司核心层人员的组成为:班子成员+生产技术骨干。对生产技术骨干进入核心层采取年终绩效考评确定的方式,考评之前设定为公司虚拟核心层成员,参与公司重大经营事项的决策。

⑶绩效考评依据:实现经营产值、实现经营利润、上交院管费贡献率。属公司联系任务交由项目承担的贡献系数为1.0,自行联系任务贡献系数为1.5。同时考虑个人能力专长因素(营销专业、技术专长、项目承包运作管理专长)综合测评确定。

⑷绩效考评指标:年自行联系任务80万以上或作为项目负责人个人完成经营产值100万以上且项目运作管理成效显著或在公司急难险重、技术含量高的工程中担任负责人有突出业绩的。

⑸公司从模拟量化总股权中分出16.7%的股权量化给年终经绩效综合考评后(列前三名者)进入公司核心层的生产技术骨干,并按绩效情况,贡献率大小确定量化持股比例,据此参与净利提酬分配(二次分配)。

3.2 业务管理层

3.2.1 公司业务管理人员依照各自分工,岗位职责对所分管的业务工作负全责。

3.2.2 对业务管理层员工实行工资+补贴,一岗一薪的薪酬分配制度,工资逐月按标准发放,补贴按60%随工资发放,40%部分以岗位工作质量考核后确定发放或减免,每季度考核一次。

3.2.3 工资、补贴标准

岗位

月工资标准

月补贴标准

业务主办

1100.00元

1100.00元

业务人员

900.00元

900.00元

3.2.4 对缺勤、脱岗、疗养等不在岗人员不执行补贴。

3.3 项目技术层

3.3.1 公司项目技术人员实行项目承包和工资月度限额借贷相结合的薪酬分配制度。

3.3.2 工资月度限额借贷标准

岗位

月度工资限额借贷标准

项目经理

1500.00

项目骨干

1400.00

项目一般成员

1200.00

说明:项目骨干系指具有中级技术职称或持有项目经理、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培训上岗证资格人员。

3.3.3 工资月度借贷额从项目单项工程承包费中切扣,月度限额借贷的时限为6月30日,之前全额预借,之后若项目承包费中工资切足的足额发放,不足的欠发或只借发基本生活费,待切足后补发。

3.4 劳务层

3.4.1 公司劳务层实行劳务承包和工资月度限额借贷的薪酬分配制度。

3.4.2 工资月度限额借贷标准

岗位

月度借贷标准

吊车操作人员

1000.00元

辅助服务人员

900.00元

3.4.3 工资月度限借额从所承担的工程劳务承包费中切扣,月度限额借贷的时限为6月30日,之前足额预借,之后,若劳务承包费中工资切足的全发,不足的不发待切足后补发。

4、项目承包管理

4.1 项目承包管理的主旨:以项目承包为主线,以成本控制为纽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质量为链条,以过程控制为基础。

4.2 项目承包的原则、内容

4.2.1 项目承包原则:核定费率、风险抵押、节余归已、超支抵赔、跟踪监控、审计兑现。

4.2.2 项目承包内容:质量、安全、工期、成本、收款、后期服务。其它内容以院管理目标为准,对因上述内容所造成的损失,由承包项目部全额承担。

4.3 项目承包切块及核算办法

4.3.1 对岩土工程勘察类项目实行成本+差费的承包切块方式。

4.3.1.1 差费为切够工资和应计提的三金、三险后的剩余部分,超计划成本又无原因的,超支部分须从差费中抵扣。

4.3.1.2 承包差费比例:依据工程规模大小,难易程度划分确定,详见下表:

A、依据工程规模确定如下差费计提比例

工程规模(万元)

2>2

5>5

≤10

>10

≤20

>20

≤50

>50

≤80

>80

≤100

>100

差费

比例

15%

14%

13%

12%

11%

10%

9%

公司指导价

以上为乌市差费比例,如为外区项目,比例可适当上调0.5~1.0%。

B、依据工程难易程度确定差费比例调整系数如下:

难易程度

简单

一般

复杂

调整系数

0.6~0.8

0.8~1.0

1.0~1.

4工程难易程度按工程的技术难度、工期要求、自然情况、工艺要求等由总工程师综合确定。

4.3.2 对以使用机械为主的岩土施工类项目采取单项工程承包价或竞标价的承包方式。

4.3.3 项目成本内容:人工费(劳务费)、材料费、机械费、现场管理费、调遣费、修理费、设备占用费、工资附加费、租凭费、业务招待费、收款费、中介费、外区住宿费、车马费、资料审核费、打印费、总承包工程属项目承包产值部分的总承包管理费等除上交管理费之外的所有支出。

4.3.4 项目核算兑现计提顺序为:⑴费用、⑵人员工资、⑶差费。

4.4 项目承包风险抵押金

依据总院承包管理办法之规定,对於工程承包须建立风险抵押金制度,项目部在与公司签定项目承包合同的同时,应按合同标的额的一定比例向公司一次性足额交纳风险押金,具体比例为:50万以内的工程按工程中标额的3%交纳,50万以上的工程按2%交纳。风险抵押金由承包工程的项目部人员共同承担。不得以任何理由拒交,否则不得承担项目的施工。风险抵押金实行专款专存,待工程结束,无质量安全问题,项目报帐完毕,后期服务结束后,一次性连本带息返还。

4.5 项目承包方式

4.5.1 凡由公司承揽的工程,采取内部竞标或公司指定委托相结合的方式,以确定工程承包项目部的归属。

4.5.2 项目内部竞标的具体流程为:公司发布招标信息→项目部编制投标报价书→投标→议标→确定中标项目部→签定项目承包责任书→项目实施运作。

4.5.3 公司内部工程均采取保护市场不保护价格的原则,一律遵循市场价,实行中标基础上节余归已,超支自负原则。

4.6 项目的成本管理

4.6.1 项目的成本管理是成本预测,成本计划实施的系统管理活动。项目部应建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的成本控制体系,以确定项目部成员的成本责任、权限及相互关系,形成全面、全过程的成本控制。

4.6.2 工程实施前,承包项目部必须根据工程方案向公司编制上报工程“成本计划”、“劳务用工计划”、“资金使用(用款)计划”,经公司审定后方可进行施工。

4.6.3 公司实行以审批的成本计划控制成本支出,控制人力资源和物资材料的消耗,以审批的用款计划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项目成本全程控制。

4.6.4 项目部在工程施工运作中,由於发生设计变更而导致成本增加,如因项目部自身运作导致的,超计划成本部分由项目部自行承担,如甲方认可追加费用的,可酌情考虑,成本减少的,节余部分归项目部。

4.7 项目质量、安全管理

项目部在工程施工运作中,因自身管理原因而造成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事故及问题,依照院《经营责任承包管理办法》相关条款及公司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对比处罚。对工程质量公司总工有否决权,质量否决的项目,公司不予核算兑现。

4.8 项目工期管理

各项目部应对工期予以充分的重视,凡因项目工期造成的一切损失均由承包工程的项目部承担,对因项目部自身原因未能在合同工期内交付成果的项目部将处以不低於1000元的罚金,从项目风限抵押金或兑现中扣除。

4.9 项目劳务用工管理

4.9.1 劳务用工实行公司统管,凡因工程所发生的劳务分包均在统管之列,项目部有提供劳务承包方的建议权,无决定使用权。

4.9.2 劳务队伍的选择提供,公司针对具体项目,采取劳务竞标比价的方式,确定工程的劳务队伍,签定劳务合同,确保以最优的价格提供给项目部。

4.9.3 各项目部在所承包项目实施前,必须向公司提交“劳务用工计划”,经公司签审后报交总院劳务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凡劳务费超支又无原由或劳务用工与公司及总院备案不符的或无劳务用工计划的,劳务费用一律不签批,责任由项目部承担。

4.10 物资材料采购管理

公司对工程大宗物料的采购实行专控(包括钢材、水泥、油料等),项目部有权对1000元以内的材料自行采购,但必须报公司审批,单项物资材料在2000元以上的,必须报经公司比价采购。

4.11 工程款回收管理

4.11.1 对於工程款的回收遵循:谁负责的工程谁负责收款,谁负责清欠,收款与兑现挂钩的原则。对於收款难度大,关系不易协调的工程,项目部可请求公司出面协助清欠收款,费用由项目部承担。

4.11.2 对於项目清欠不积极主动或不去清欠的,公司将从该项目承包费中提取相应比例的清欠收款准备金清欠,欠款回收后,从项目兑现中抵扣,引发诉讼的,费用由项目部承担。

4.11.3 项目兑现以收款为第一要件,项目工程款回收率达到85%以上的,可按50%兑现差费,余额差费等工程款全额回笼后,审计兑现。

4.12 项目后期服务管理

4.12.1 项目后期服务主要系指:验槽、检测、交桩、会签、后期回访及相关甲方要求的技术服务等,服务费用由项目部承担。

4.12.2 对於后期服务:原则上谁的项目谁负责提供服务,如遇特殊原因,不能办理,可委托其他技术人员代为服务办理,如自己不能办理而又未委托其他人员代理,而由公司办理的,责任人除应承担相关服务费用,而且要承担相应的经济处罚。

4.13 财务报帐管理

4.13.1 项目部在切块范围内,向财务所提供一切帐费,必须凭正规、合法的统一税务发票报帐,白条、收据的上税费用由项目部自理。

4.13.2 严格控制备用金。项目所承包工程除现场管理支出所必须的备用金外,其余支出均应以支票方式转帐支付。

4.13.3 项目的报帐时限。对於项目所发生的成本,须由经手人签字,项目经理初审,公司经理签批后方可入帐报销,对於项目所提支票的报帐期限为:市区3个工作日。对於项目的报帐时限,以提交资料为基准,10个工作日内必须向公司财务清理完毕,否则每延迟一天,按报帐额的2%扣罚兑现。

4.14 项目分配及纪律管理

4.14.1 项目部成员间的分配应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允许项目成员间按照岗位不同、责任大小、绩效情况在分配上拉开一定比例的差距,但须公平、公正、合理。

4.14.2 项目在兑现前,应向公司提交经项目部成员议定、签字认可的兑现分配方案,经公司批准备案后方可承兑。

4.14.3 所属项目部应规范强化内部工作和劳动纪律,项目成员如在项目运作过程中无故不服从工作管理、调配,所分管范围内的工作,因自身原因造成重大失误,影响了工程顺利实施和开展的,项目经理在报经公司批准后,有权对其解聘,解聘后按院及公司劳动纪律相关规定处理,造成损失的还应承担赔偿责任。

4.14.4 未经公司同意,任何员工不得私自挂靠、转包外单位施工,否则,一经发现查实,将给予严肃的行政和经济处罚。

4.15 内部联系任务的管理

4.15.1 公司鼓励员工自行联系任务,联系任务实行单项工程按比例切块奖励给联系任务人的方法。

4.15.2 联系任务切块内容包括联系任务人员的工资、六金、奖金、差旅费、中介费及与联系任务有关的其它花费。

4.15.3 联系任务的切块比例,比例大小、多寡与参与程度、工程规模、工程类别、效益等情况综合考虑确定,岩土施工类工程封顶10%,岩土勘察类工程封顶为15%。

4.15.4 员工自行联系的任务,既可由联系任务人所在项目部自行承担施工,也可交由公司选择项目部承担,如自行承担的,除按规定比例上交院管费、税金等费用外,留於公司的费用以不超过10%控制。

4.15.5 公司管理人员联系任务按10%封顶包干,其中中介费控制在8~8.5%,联系任务费按1.5~2.0%考虑计提。

5、公司劳务层的承包管理

公司劳务层依据现有人力和设备资源,实行人员优化组合,单机承包的运作管理办法。

6、本办法未涉及内容依照总院及公司相关制度、规定、办法执行。

保险公司经营与管理范文第5篇

管理情况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餐饮公司成立于2005年7月,公司以股份制形式组建,在经营中以“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为宗旨,以“健康饮食、合理消费、便捷服务、优惠价格”为经营理念,充分体现高校餐饮文化氛围,努力为师生员工提供满意的餐饮服务。

一、部门设置:公司下设办公室、质监室、核算室、微机室、维修班、西苑一餐厅、西苑二餐厅、西苑三餐厅。

西苑餐厅(建筑总面积6670.5㎡)。西苑一餐厅有炊管人员50人,有四人快餐桌200张,一次可容纳800人就餐,主营大众快餐系列近几十个品种,以满足中低档消费学生的需求;西苑二餐厅有炊管人员70人,有四人快餐桌200张,二人快餐桌28张,一次可容纳856人就餐,主营甘肃及西北地方特色小吃上百个品种,以满足中档消费学生的需求;

二、炊管队伍情况:公司现有全民职工5人,集体职工10人,临时工270人(公司集体经营餐厅50人,合作经营及承包经营餐厅173人)。其中有二级厨师10人,三级厨师26人。管理及后勤服务人员近15人。

三、标准化食堂建设:近几年来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根据教育部关于建设高校标准化食堂的文件精神,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饮食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投入,三年共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新餐厅建设和炊事机具的购置,大大改善了学生的就餐环境。西苑餐厅的炊具设备基本实现了不锈钢化。并且安装了先进的滚动式餐具清洗和消毒系统,高档音响系统和闭路电视系统以及现代化的射频卡微机售饭系统,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在校内各餐厅一卡通就餐。餐厅建设达到

了高校标准化食堂建设的要求,挂牌评估己通过验收,达到量化分级管理B级水平。

四、物资采购供应:加强伙食物资采购管理,严格执行伙食物资“准入”制度。公司成立了采购供应部,所有伙食物资全部实行集中统一采购和配送(米、面、油、肉等大宗物资实行招标采购,蔬菜、副食品和调味品实行定点采购)以保证伙食质量,防止腐烂变质食品进入餐厅,预防病毒感染和疾病流行,保证广大师生健康饮食、营养配餐、科学消费。

五、伙食价格管理:进一步加强伙食价格管理,不断提高饭菜质量。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和学校的要求,严格控制饭菜价格,决不允许各餐厅擅自调整饭菜价格。公司质监室对各餐厅的饭菜质量和价格实行全面的跟踪检查,一旦发现擅自涨价者,从严处罚,保证饭菜价格稳定合理。

六、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公司始终把抓好饭菜质量和服务质量放在第一位,按照“以质量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的饮食服务宗旨,全面推进伙食管理体制改革,提高质量,降低成本,不断开发新品种,增加新花样,努力为广大学生提供高质量、低价位、多样化、便捷式的餐饮服务。

大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炊管人员始终以“主动、热情、礼貌、周到”为准则,努力做到着装整齐、干净卫生、说话和气、微笑服务、热情周到,不厌其烦,充分体现高等学校炊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服务理念。

七、餐具清洗消毒:饮食服务工作必须把饮食卫生放在首位,这是事关学生健康的大事。为此,公司全面强化卫生管理工作,加强餐具清洗、消毒处理,确保各餐厅餐具洁净无毒。公司各餐厅安装了自动化流动式洗碗机和消毒蒸箱设备,餐具经过粗洗池、清洗池、冲洗池三次过滤式清洗消毒后,最终放入温度高达100℃的蒸箱内进行蒸汽消毒,保证餐厅所有餐具无菌无毒,让广大师生“吃

放心饭,品放心菜”。

八、安全和质监:安全和质量是一个企业的生命线,公司始终把抓好生产安全和饭菜质量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警钟长鸣,常抓不懈。教育职工树立“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意识,加强消防培训和食品安全学习。公司与各餐厅、餐厅与各班组层层鉴定消防安全和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职责,责任到人,加强经营管理,强化安全防范措施,做到制度、责任、措施、人员“四落实”,力求把一切不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狠抓饮食服务质量,公司质监室与大学生伙食监督委员会成员共同组成质量考核小组,每周每月对各餐厅的饭菜质量、服务质量、饮食卫生、饭菜价格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跟踪检查和监督,按照食品卫生“五·四”制的要求和质量考核办法严格考核,加大处罚力度,不断提升饮食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保险公司经营与管理范文第6篇

摘要:中国自2005年进行汇率制度改革以来,汇率波动对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对不同行业其影响程度也不尽相同。本文总结中日应对汇率波动的各种策略,通过对比指出中国企业可以借鉴的地方。

关键词:汇改外汇风险风险管理金融衍生工具

0 引言

汇率制度改革对于长期处于盯住美元的稳定汇率环境下的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全新的挑战。中国企业即将面临的是长期的、难以预期的汇率波动,这将为企业的决策带来一定程度的困难。在浮动汇率这条道路上中国经验尚浅,仍有许多需要了解以及借鉴的地方。因此,本文旨在分析汇率波动对中国企业的影响,通过与具有丰富经验的日本企业的对比,提出可能的应对措施,为中国企业的决策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

1 实证分析:以青岛海尔与中国东方航空有限公司为例分析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

1.1 汇率波动 自2005年央行实行了有管制的浮动汇率以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价不断变化,对于有进出口业务的企业来说,经营过程中面临的汇率波动给企业带来的风险较之前大幅度增加。下图反映了2002年至2009年4月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变化情况。

根据图表表明,自新汇率制度实行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已经升值17.44%,如何消除币值变动对企业的经营成果的影响,是企业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1.2 根据青岛海尔(600690.SH)2004年至2007年年报数据,可得以下结论。(见表1)

1.2.1 2005年之前,由于人民币实行紧盯美元的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几乎保持不变,因此在2004年,企业并未产生汇兑损益,然而随着汇率制度的改变,自2005年起,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由于汇率变动产生的各种费用不断增加,汇兑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已经从2005年的不到0.04%增加到2007年的5.6632%,而且在绝对数值上2007年的汇兑损益已经达到2005年的55.56倍。三年中,企业汇兑损益对净利润的变动幅度达到142倍,远远超过了人民币币值的变动程度,企业也由此遭受了经济上的损失。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汇率波动的不可预测性,企业必须主动采取措施,以避免受到汇率波动对企业产生的更深远的影响。

1.2.2 作为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和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之首的海尔集团,旗下拥有240多家法人单位,在全球30多个国家简历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只在基地和贸易公司,重点发展科技、工业、贸易和金融四大支柱产业,2005年事先全球营业额128亿美元。这样一个正在进行国际化道路的企业,对于面临的国外经营的风险,海尔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①通过与国家开发银行合作,降低汇率风险。截止2004年9月国家开发银行已对海尔集团提供了累计32.5亿美元的出口买方信贷合作协议,共支持了海尔集团16以美元的机电产品出口。出口买方信贷是出口国为鼓励本国资本性货物出口,向外国借款人提供的一種中长期外汇贷款,其目的在于能够有效地帮助本国企业在商品出口后及时收汇,规避收汇风险。

②主动推行本土化战略,提升企业实力,规避汇率变动的风险。90年代末,海尔以“三位一体”的本土化模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创造其本土化品牌,并致力于在当地设计、当地制造、当地营销的探索。在推进本土化的进程中,海尔充分考虑了全球各个市场的不同特点,并首先在美国简历“三位一体”本土化的试验田。海尔通过低端商品实现了其“走出去、走进去”的目标,在例行本土化的同时,海尔更结合本地生活,经济状况坚持自己的“高端信仰”。最终靠不断创新的高端产品在不同的市场将自己打造成本土化的品牌。这样做对于海尔企业自身来说,不仅实现了它的本土化目标,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实现本土化后,企业一来可以避免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行为,二来面对中国市场廉价劳动力、低成本的原材料优势正在消失的局面,以及企业正在遭受的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压力,本土化模式成功的化解掉了这些危险。

1.3 东方航空公司(600115)公司的风险控制机制(见表2)

对于航空公司来说,由于业务性质的特殊性,企业运营过程中一直面临着巨大的风险,有数据显示航空公司一个月内流失其价值1/4的概率是其它世界500强企业平均值的5倍,航空公司的收益变化受环境变化影响十分明显,使得资本市场对投资航空公司的收益缺乏信心,航空公司的股票价值大打折扣,航空公司股票的市盈率仅是世界股票市场平均水平的1/3左右。从成本管理方面来说,由于航油价格受国际原油价格的直接影响,企业受到原油价格波动和汇率波动的双重影响,由于中国制造业的实力不够强大,购买飞机时往往由于汇率的波动也会造成企业实际支付金额与财务预算出现偏差;对于企业,无论购买燃油还是购买飞机,其成本都是巨大的,一旦出现了大幅波动,对于企业的经营业绩是有知名影响的。从收入方面来说,国际航线的开通势必导致外币收入,汇率的波动也造成了企业不同程度的收入波动。可以说,在航空公司经营过程的各个环节,企业都承受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程度的降低汇率波动对企业的影响,保证企业的正常盈利状况是企业必须思考的问题。同时,航空运输业自身的高危险性也是导致企业遭受巨大风险的原因。

经过多年的发展,航空业在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做出了各种努力,其中最为重要的手段就是航空公司引入了专业的风险管理工具,利用各种相应标的资产的金融衍生产品进行套期保值,在企业风险管理方面做出了长足的进步。东航航空公司自2004年以来,通过购买各种金融衍生产品对利率、汇率以及燃油价格进行套期保值,旨在通过利率互换减低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通过外汇套期合约来降低因机票销售外汇收入及需以外汇支付的费用而导致的汇率风险,外汇套期主要为以固定汇率销售日元或买入美元;通过利率互换减低市场利率波动的风险,其中签订的利率互换是将与LIBOR相关的浮动利率转换为固定利率,减少利率波动的不确定性。

东方航空公司的年报数据表明,在2004年至2007年4年之间,东方航空公司由于外汇波动造成的汇兑损益净额变动幅度呈大幅度增加趋势,与此同时,汇兑损益在净利润中所占的比例也不断上升,说明企业仍然处于很大的外汇风险敞口之中。虽然这4年中企业的汇兑损益一直处于盈利状态,表明企业在外汇风险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衍生产品自身的高风险性,如何平衡衍生产品的成本与收益是企业在运用衍生产品进行风险管理时必须谨慎考虑的问题。

总之,对于航空公司这类本身就处于高风险运营状态的行业,运用专业的风险管理工具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各项管理行为的目标并辅助企业的各种制度,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衍生工具自身风险的基础上对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进行管理。

2 如何管理企业面对的外汇风险

2.1 企业外汇风险管理的目标 企业经营均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因此,企业的各项决策均应以此为指导,对于跨国企业和以进出口业务为主的企业来说,必须对所面临的汇率波动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保证企业最小程度的受到其影响。企业的外汇风险管理不仅仅局限在外汇管理不受损失的角度上。作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制定外汇风险管理政策的时候,应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对企业面临的汇率风险进行评估、分析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4.1.1 日本的产业政策 日本的产业政策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政策和产业组织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主要是参与产业内资源配置的政策,其政策对象是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及市场成果,一般是通过法律和法规来建立及维护市场竞争的秩序。如限制资本及市场的过度集中,打击控制价格的行为,限制不正当交易,监督市场的公平竞争,鼓励其他新的企业的参与,以促进市场的有效竞争。另一方面,为了迅速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支持大企业的合并,并尽可能地抑制国内过度的价格竞争,在支持大企业发展的同时保护中小企业。

可见,日本的产业政策分别通过产业间的、产业内的资源配置扶植和帮助新兴或衰退产业,提高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在日元迅速升值的非常时期,日本政府仍不忘坚持其一贯实行的产业政策,一方面对钢铁、有色金属、造船、石油化学、纤维和造纸等消耗能源较多的产业进行设备更新和产品换代;另一方面将电子、能源、生命科学、新材料、宇宙和海洋开发等作为重点扶持的产业,大力推动这类产业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现在看来取得了很大成效。

4.1.2 加速日元国际化 日元国际化的进程从6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1964年日本正式成为IMF第八条款成员国,开始承担日元自由兑换的义务。1980年12月,日本政府修改《外汇法》,日元经常项目基本上实现了可兑换,对日元资本项目的可兑换,也由原则上限制兑换过渡为原则上放开管制,这是日本金融国际化的一个阶段性标志。1970年日本出口中以美元计值的交易占绝对优势,比率高达90.4%,日元计值比率仅为0.9%,1980年《外汇法》修改以后,日元计值比率上升到28.9%,到1988年升至34.3%,同时期美元计值比率从66.3%下降到53.2%。出口贸易中本币计值比率的增加,可以减少汇率波动对出口数量和金额的影响,说明与日本经济基本面的发展相匹配,日本企业在贸易货币选择方面的谈判能力和金融视察发展的完备程度,增强了日本企业抗御风险的能力。

4.1.3 互补型对外投资 1979年,日本政府对《外汇法》及《外资法》进行了全面的修订,形成了《新外汇法》。根据该法有关规定,日本对外投资政策由“严格管制”转变为“原则自由”,一亿日元以下投资项目已完全放开。这项举措无疑促进了日本企业的对外投资。

1970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仅为9亿美元,1973年超过了30亿美元,此后逐年增加,1981年达到约90亿美元,1984年突破100亿美元。1985年广场协议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更是急剧增加,1986年到1988年3年时间对外投资累计1028亿美元,超过了战后1951——1985年35年累计对外投資总额的837亿美元。1989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为441亿美元,超过了美国的368亿美元和英国的352亿美元,首次跃居世界第一位,2001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累计325亿美元(以平均汇率折算)。

此外,由于日元大幅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日本企业大多由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这就使得日本对外贸易的互补性显得尤为突出。比方说,日本向美国和欧洲国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绕开NAF-TA和EU的贸易壁垒,而对东亚国家投资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这就相当于是利用东亚国家廉价的劳动力以及其他成本生产商品,再将其出口到欧美国家。这样做,扩大了日元升值为企业带来的收益,同时由于成本低,增强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4.2 日本企业自身的外汇风险管理策略 日本企业应对汇率波动除以上提到的各种策略外,还有:

4.2.1 日本的许多大型跨国企业在海外设立自己的金融运营公司,通过对冲和债权债务的调整,对整个公司的外汇资产进行调整,以期达到平衡。但这种方法并不普遍,因为只有大型的跨国公司才有条件实施,而对中小企业并不适用。

4.2.2 对于既有进口业务也有出口业务的企业,可以通过企业内部重心的调整达到规避外汇风险的目的。当本国货币升值时,可适当减少出口,增加进口;而当本国货币贬值时,反之。

4.2.3 从长期上来说,企业可以利用本国货币升值带来的优势,积极拓展海外事业,形成多边贸易,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中增强对汇率波动的抵抗能力。

5 分析比较

通过对我国和日本在应对汇率波动策略上的比较,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我们借鉴:①企业应力图开发新技术,降低成本,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以增强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积极开拓新的生产领域。②借鉴日本企业将多种金融衍生工具与有效的管理方法相结合的避险策略,但也不要一味地为了避险而滥用金融手段。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方法,若无明显效果的方法时,甚至可以实施任何应对策略,在制定策略时应灵活应对,不能盲目照搬。③应对人民币升值可灵活采取进口业务延后兑换付款,出口业务提前结汇兑换,出口业务可选择非美元结算货币。这样就可以有效减少因为人民币升值而造成的损失。④积极开拓国内市场,适度发展海外市场。日本的许多大型跨国企业都是利用日元升值的机会大举进入海外市场的,而只有企业到达一定的规模才有可能实现多边贸易,对冲外汇风险,或从企业内部进行调整。

参考文献:

[1]《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4-02第22卷第一期张晓全,张永莉航空公司风险管理.

[2]《汇率安排与经济稳定探讨》作者:郑群妮.

[3]加藤寛編『産業と政府の済政策』、勁草書房、1978年、3—10頁;小宮隆太郎など『日本の産業政策』、東京大学出版会、1984年、2—4頁.

[4]《日元国际化之路》陈虹——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上一篇:小学安全教育课堂范文下一篇:工程建设施工合同管理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