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粽名师教案范文

2024-04-20

端午粽名师教案范文第1篇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还知道了端午节要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端午节吃粽子的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课堂新授

1、把书翻到46页,听录音:①标出自然段。②认清字词。回答问题:(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4个)(2)老师想考考你们有没有认清字词,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生:愿意。出示生字,读生字组词;读词语,选一个词语造句。教师点评:你们太棒了,掌声送给你们。

2.学课文。

下来我们一起学课文吧。 (1)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会做什么?生:煮好一锅棕子等“我们”回去。想像一下,外婆当时的心情怎样?(高兴、期待)课文中有两个“一”,读音相同吗?读课文时要把字音读正确。你能用高兴、期待的心情来读第一自然段吗?齐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外婆做的粽子是怎么做的呢?让我们一起从课文中找答案吧!指明读,想一想:1.制作粽子需要什么材料?板书:材料。2.粽子的香气是什么?板书:香气。3.粽子吃到嘴里是什么感觉?板书:味道。回答1:箬竹叶,糯米,红枣。板书:箬竹叶、糯米、枣。他们是什么颜色的?圈出表示颜色的词语(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图片出示,并组成短语说一说。像这样表示颜色的词语还有什么?黑黑的、红红的、绿绿的、黄黄的……,组成短语说一说:黑黑的天空,红红的太阳,绿绿的草地,黄黄的香蕉。……回答2:清香(清淡的香味),香甜(又香又甜,形容睡得很安慰),浓香四溢(非常浓郁的香味溢出来)。板书:清香。回答3:又黏又甜,板书:又黏又甜。相似词语: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高又瘦,又白又胖……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原来粽子是这样做出来的啊!那你们知道外婆包的粽子还有什么花样吗?自读课文,回答。原来有这么多花样啊!那你还知道哪些花样的粽子? 看图片。“我们”在外婆家吃完粽子后,外婆还做了什么?说明了外婆是个怎样的人?我们也要向外婆学习,做一个热情、善良、关心他人的人。齐读课文。板书:外婆 热心 善良

(4)学校第四自然段。 对作者来说,粽子不只是粽子,它还是外婆对我的爱。那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呢?齐读课文,从课文中找一找。原来端午节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那屈原是谁?为什么要纪念他?教师简介屈原。

屈原的故事

屈原,名平,战国时代楚国人,他是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早先很受楚王的器重,但他革新政治,推行强国的主张,遭到了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地在楚怀王面前讲屈原的坏话。公元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看,这里就是秦国,这里是楚国。秦国攻占了楚国的八座城池后,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他知道秦国的议和是假的,是骗人的。秦国要灭掉楚国才是真的。屈原冒死进谏,叫楚怀王不要去议和。你们看,这是屈原,这是楚怀王。可是楚怀王不但不听屈原的劝告,反而将屈原赶出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大家再猜猜会是什么结果呢?对,楚怀王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了。他悔恨交加,忧郁成病,三年后就客死在秦国了。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了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被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他所有的救国救民的理想都破灭了,富国强民更是不可能了,屈原仰天长叹一声,抱着大石头投入了滚滚的汩罗江。

听了故事,你觉得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忧国忧民,特别爱国) 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注意读好长句子。

关于端午节,你还知道哪些习俗?教师展示相关图片。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3.拓展:你还知道那些传统吃食?哪些传统节日?哪些吃食与哪个节日有关?看图片连一连。

三、总结

今天,咱们的课就上到这里,但关于端午节的知识关于传统节日的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多留心身边的事,多了解传统节日。

四、作业

端午粽名师教案范文第2篇

10端午粽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作业

(共5题;共45分)

1.

(8分)看拼音,写词语。

tánɡ

lánɡ

méi

ɡuī

hóu

lónɡ

kuánɡ

wà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ǐnɡ

bào

ɡū

jié

duàn

zhāi

f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13分)按要求填空。

(1)甘:________结构,音序是________,部首为________,共有________画。“甘”在字典中的解释为:①甜;②甘心、自愿。“不甘失败”的“甘”应取解释________;

“同甘共苦”的“甘”应取解释________。

(2)延:________结构,音序是________,音节为________,部首为________,第4笔是________。“延”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延长;②推迟;③引进,请。“故意迟延”的“延”应取解释________;“延年益寿”的“延”应取解释________。

3.

(4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桑葚________(sèn

shèn)

蠕________动(rú

rǔ)

朦胧________(lóng

lǒng)

豁________口(huō

huò)

4.

(12分)比一比,再组词。

乌________

泊________

岭________

鸟________

柏________

铃________

竞________

扑________

雷________

竟________

补________

雪________

5.

(8分)比一比,再组词。

摔________

楚________

赠________

愉________

蟀________

禁________

增________

偷________

二、培优作业

(共1题;共8分)

6.

(8分)按课文《学校是乐园》填空。

我爱我的学校,学校里有老师,有同学,大家一起xué

xí_____,qīn

qīn

rè____________。

我爱我的学校,学校里有教室,有操场,大家一起做yóu

xì_____,kuài

kuài

lè_______________。

(1)学校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补充完整。

xué

xí________,qīn

qīn

rè________

yóu

xì________,kuài

kuài

lè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作业

(共5题;共45分)

1-1、

2-1、

2-2、

3-1、

4-1、

5-1、

二、培优作业

(共1题;共8分)

6-1、

端午粽名师教案范文第3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示范识记生字,学生朗读感悟,反复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初步了解其来历及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正确理解课文内容。

解决重难点的措施:通过读写识记生字。通过教师示范指导,学生反复练习来突破。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我们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她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还拥有灿烂的文化,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我们中华民族形成了许多各具鲜明特色的传统节日,它们犹如颗颗夺目的宝石,镶嵌在一年四季中,时刻散发着迷人的光彩,成为无数中华儿女心中的牵挂。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你们,也一定知道不少中国传统节日吧? 师: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什么节日?

生:端午节。

师:端午节都做什么?

生:吃粽子,赛龙舟。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端午粽》这篇新文章。(板书课题:端午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文章讲了什么事情?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端、粽、节、总、米、间、分、豆、肉、带、知、据、念”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午、节、叶、米、真、分、豆”,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书写要领:“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午”最后一竖不要写出头。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深入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知道了端午节吃粽子,那粽子如何包啊?需要我们提前准备什么材料啊?(学生自由回答)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和。

1.教师范读。学生可以轻声跟读。

2.学生分小组读。

3.读了这篇课文你了解什么?小组之间互相说说,教师抽查一个小组汇报。

(二)、深入理解课文。

1.文章有几个自然段?(四个自然段)

2.师:读文章第二段,说一说包粽子前要准备什么材料?

生:箬竹叶、糯米、红枣、线。

师:下面我们来观看一下包粽子的过程吧。(播放视频)

3.师:同学们,平时吃过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蜜枣、豆沙??

师:那外婆给“我们”煮的什么馅的粽子啊?

生:红枣、红豆、鲜肉。

4.师:同学们,知道端午节的由来吗?

生: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师:谁能给大家讲讲屈原的故事?(学生可以试讲,教师补充)

师:同学们,听了故事以后,你能说说屈原是个怎样的人吗?

师:屈原投江以后,老百姓又是怎么做的呢?。

五、课外拓展。

师:同学们,人们为了纪念屈原,除了吃棕子还干什么?

生:赛龙舟、挂香包等。

师:为什么吃粽子?为什么赛龙舟?(学生可能不知或不完整)

师:因为人们为了防止鱼虾伤害屈原的尸体,就用粽叶包上糯米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因为人们为了防止水怪伤害屈原,就把小船装扮成龙的形象,水怪以为是龙王来了,就会被吓跑。这就形成了赛龙舟。

六、总结全文。

端午节的习俗还有很多,如:饮雄黄酒、游百病、悬钟馗像等。中国传统的端午节,给我们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我们要热爱中国的传统文化,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板书设计

10 端午粽

吃粽子、赛龙舟

端午粽名师教案范文第4篇

一、活动意义:

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国文化中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每一年的这一天,许多人家都会包粽子,许许多多不同味道不同种类的粽子,都会在这个粽香的季节纷纷涌现。为了弘扬民族精神,传承端午节传统文化,让大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感受悠久历史文化.故我院学生会举办“端午节棕香”包粽子活动。

二、活动时间 自定

三、活动地点

自定

四、活动内容

1、节日民俗知多少。

由主持人现场提问端午节为主等其他民俗节日的风俗,现场发小奖品。旨在普及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时间约(10——15分钟)

2、以班级或部门为单位,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比赛(10分钟)比赛包粽子。由各个部门分组派出五至六人作为代表进行比赛。(粽叶、米、绳子等材料选手自备)

3、评分标准:以参赛人员包粽子的数量、质量、美观为标准,漏米、形状过差、过松的不计数,按数量高低排名,如出现数量相同,按外形美观程度排名。

4、比赛设三个奖项,1,2,3名各一个。 五:活动准备

准备一间中型教室,活动提前一星期通知参加的各个部门。

六:活动结束

活动结束后可将参加的部门中比较好的粽子选择合适的方法煮熟,食用。

端午粽名师教案范文第5篇

10端午粽同步练习B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作业

(共5题;共45分)

1.

(8分)看拼音,写词语。

tánɡ

lánɡ

méi

ɡuī

hóu

lónɡ

kuánɡ

wànɡ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bǐnɡ

bào

ɡū

jié

duàn

zhāi

fàn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

(13分)按要求填空。

(1)甘:________结构,音序是________,部首为________,共有________画。“甘”在字典中的解释为:①甜;②甘心、自愿。“不甘失败”的“甘”应取解释________;

“同甘共苦”的“甘”应取解释________。

(2)延:________结构,音序是________,音节为________,部首为________,第4笔是________。“延”在字典中的解释有:①延长;②推迟;③引进,请。“故意迟延”的“延”应取解释________;“延年益寿”的“延”应取解释________。

3.

(4分)给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桑葚________(sèn

shèn)

蠕________动(rú

rǔ)

朦胧________(lóng

lǒng)

豁________口(huō

huò)

4.

(12分)比一比,再组词。

乌________

泊________

岭________

鸟________

柏________

铃________

竞________

扑________

雷________

竟________

补________

雪________

5.

(8分)比一比,再组词。

摔________

楚________

赠________

愉________

蟀________

禁________

增________

偷________

二、培优作业

(共1题;共8分)

6.

(8分)按课文《学校是乐园》填空。

我爱我的学校,学校里有老师,有同学,大家一起xué

xí_____,qīn

qīn

rè____________。

我爱我的学校,学校里有教室,有操场,大家一起做yóu

xì_____,kuài

kuài

lè_______________。

(1)学校里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拼音,补充完整。

xué

xí________,qīn

qīn

rè________

yóu

xì________,kuài

kuài

lè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作业

(共5题;共45分)

1-1、

2-1、

2-2、

3-1、

4-1、

5-1、

二、培优作业

(共1题;共8分)

6-1、

端午粽名师教案范文第6篇

导入

1.孩子们,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在这一天,有着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2.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

3.那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刘老师一起来品味端午粽。 4.板书课题:10 端午粽 5.在“端”这个字里有一个我们要认识的新偏旁,是立字旁;在“粽”这个字里,也有一个新的偏旁,猜猜他叫什么? 5.齐读课题。

版块二

写字

1. “午”是今天要学习的一个生字,我们要想写好这个字应注意什么呢? 2. 大家观察的可真仔细!下面就请同学们拿起笔,检查自己的坐姿——

开始,描一个,写一个。

3. 我们一起来看看贺怀悦写的这个字。

4. 请自己检查一下自己的生字,如果你写的很规范,请在这个字的后面画一颗星星,如果写的不是很规范,请再写一个。

板块三

初读课文

1. 字写完了,孩子们,让我们看看自读学习要求:(课件)

2. 孩子们,我们一起来看。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3. 刘老师请四位同学来读读课文。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指名读第2自然段。孩子们,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段当中的生字,一起读一遍这个生字。师领读“箬竹叶”两遍。

再来读这个生字。他们的发音特别相似。师领读“糯米”两遍。 (3)指名读第

三、四自然段

板块四

第一自然段

1. 孩子们,看来昨天你们一定认真预习了课文,读的正确又流利。每年初夏的时候,小青蛙又坐在荷叶上放生歌唱的时候。端午节到了,外婆总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谁愿意再来读读课文的这一段。 2. 声音真洪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词语!一起读两遍。

3. 看一下,生活中,你除了知道有端午节,你还知道有哪些节日? 4. 看来大家知道的节日非常多!

5. 我们再来看一个词语。大家一起齐读两遍。这个总字你还可以用它组什么词呢?

6. 你能不能用总是说一句话呀?

7. 我想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此时此刻,外婆正盼着我们回家呢!谁能读出外婆的这种心情来!

8. 她的“盼着”读的特别好!我们全班女生一起读一读。

板块五

第二自然段

1. 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看一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开始! 2. 一共有几句话?

3. 老师用三个词语就概括了这三句话的意思。现在请你读一读每句话,想一想用哪个伺概括最合适? 4. 这样,我们就读懂了这三句话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先来看看描写样子的句子。 5. 谁来读读第一句话。

6. 我们来看看这个字咋么读呀?谁来说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它? 7. 这个“日”字正好就在门字框的中间。 8. 老师要来考考你了,有没有信心! 9. 我们一起来填空。谁来填?

10. 你们见过清清的箬竹叶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就是箬竹叶。一起来读一读——青青的箬竹叶。

11. 外婆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里面还裹着白白的——糯米。我们来看看,这就是白白的糯米。你来读一读!

12. 在它的中间还包着一颗——红红的枣,女生读一读,男生再来读一读。 13. 你看,外婆包的粽子颜色多漂亮啊!

14. 孩子们,我们来看看这三个词语!一起读一遍!像这样的词语你可以说出一两个吗?

15. 什么样的什么?你能试着说一说吗?

16.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词语,使得我们的课文变得更美了! 17. 刘老师想请一位同学再来读一读这段话

18. 外婆包的粽子不仅外观好看,有一股清香,味道也不错呢!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19.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词语。 20. 谁能再说几个这样的词?

21. 外婆包的粽子外观好看,味道香甜,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板块六

第三自然段

1. 孩子们,外婆包的粽子不仅外观好看,味道香甜,而且花样还很多呢!答案就藏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里,下面让我们——(课件) 2. 谁来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几种? 3.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4. 我在生活中就吃过红豆粽,你在生活中还见过或吃过哪些豆类? 5. 还有一种特别好吃的粽子叫“鲜肉粽”。我们再来看看这个肉字。其实在很久以前,这个肉字可不是这样写的。在甲骨文里,这个肉字就像是一块切好的肉。后来,人们在里面加上了几条斜线,代表肉的纹理,随着汉字的发展,就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肉字。我们的汉字真是博大精深,非常有趣。如果你喜欢,课下也可以让爸爸妈妈帮你查一查。

6. 外婆包的粽子种类繁多,好吃吗?谁来说说,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

7. 你真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你发现了这个词语。外婆包的粽子这么好吃,说明外婆的手艺非常好!外婆不仅手艺好,他还特别善良。特别乐于与别人分享节日的快乐。谁愿意读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

8. 我们从外婆让我们把粽子带回去,分给邻居吃感受到了外婆的善良。我们看看这个带字,你还可以给他组什么词? 9. 外婆包的粽子这么好吃,吃完后我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能用文中的词语说一说吗?齐读一遍,领读一遍 10. 像这样的词语,谁还能说几个?

11. 我们来看一下,在这一段中,有一个句子比较长,我们遇到长句子的时候,应该怎样把它读好?谁有好方法,可以介绍给大家!

12. 刘老师也有一个方法,我们也可以用划线的方法帮助我们做一个停顿。听刘老师读一读。

13. 谁来读一读。我们一起读一读。

14. 粽子的种类这么多,你最喜欢哪种粽子,我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课件) 15. 谁能根据提示说一说。 板块七

1.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答案就在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之中。谁来读一读。 2. 这一段中有两个词语,谁领大家读一读?

3. 在这两个词语之中,还有三个生字宝宝,谁有好方法记住它。 4. 谁来说一说,现在你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吃粽子 5.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屈原的故事

6. 了解了屈原一生悲壮的故事,谁愿意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板块七

1. 大家读的非常好,接下来刘老师要奖励大家一个小游戏:吃粽子 2. 谁能准确的领读这些字,粽子就属于你了。谁先来领读第一行。 3. 大家读的非常好! 总结

1. 我们在学字读文的过程中品味了端午粽,下面刘老师想让大家在音乐中再读这篇课文,再来品味端午粽。

上一篇:党校结构化研讨范文下一篇:端午节与赛龙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