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镜在icu中应用范文

2023-12-17

支气管镜在icu中应用范文第1篇

1 临床资料

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异物取出抢救性治疗674例, 占同期电子支气管镜行鼻咽部、咽喉部、气管、支气管及食管检查7367例的9.14%。其中男性348例, 女性326例, 年龄2~78岁, 平均41.5岁。异物种类为:鱼骨330例;鸡骨69例;小麦芒5例;玻璃丝2例、图钉、钢丝、瓜子皮、竹签各1例。使用器械:日本富士能EB250;EB270电子支气管镜, 北京金博业内镜工作站, 各式异物钳, 滴管等。

2 方法

2.1 取出咽喉特殊异物4 10例

400例在局麻下取出, 常规:1%麻黄素、1%的卡因喷雾鼻腔, 咽喉部2%利多卡因吸入;10例采用基础麻醉。选择宽敞侧鼻腔导入电子支气管镜, 依次检查:鼻腔、咽喉部、口咽部、咽侧索、扁桃体上下级及各隐窝、舌根部、会厌谷、喉室披裂、环勺区、双侧梨状窝等。严格检查防止遗漏, 发现异物后根据种类、位置、大小及周围组织粘膜关系, 设计取出方式。自活检通道导入异物钳, 直视下, 轻轻钳取异物, 将其钳紧后, 连同电子镜一同退出。

2.2 治疗喉梗阻2 2例

其中喉分泌物痰栓13例:气管切开后气管套管内干痂形成9例。

2.3 电子支气管镜下取出下呼吸道异物1 10例。

2.4 食管入口异物3 2例。

3 结果

咽喉异物410例全部取出;气管分泌物痰栓22例经冲洗吸引后全部脱落吸出;下呼吸道异物110例在局麻下全部取出;食管入口异物32例全部取出。

4 讨论

近年来, 我们在常规应用电子支气管镜诊断呼吸科疾病的基础上, 同时对耳鼻喉科急症进行抢救性电子支气管镜治疗, 取得成功, 体会如下。

4.1 咽喉部特殊异物的取出

咽喉部异物临床常见, 以往多通过间接喉镜或直达喉镜下取出, 但对部位隐藏的细小异物, 间接喉镜不易发现或取出, 而直接喉镜检查局麻病人痛苦大, 全麻操作较繁琐。通过电子支气管镜下钳取异物, 成功率高, 其视野广, 可曲度大, 光线强, 并有放大作用;且管径细, 易操作, 无创伤, 使用方便;直视下夹住异物同镜体一同退出, 避免异物脱落;局麻或基础麻醉, 可经鼻或口腔常规检查, 也可经气管切开口对声门区做逆行检查;通过电子支气管镜还可以吸净局部分泌物, 喷洒止血药物及抗生素。但对较大异物钳取有困难时不应强求, 以防异物钳断裂或异物坠入声门下区, 继发气道阻塞, 必要时改用直达喉镜钳取。

4.2 清除气管内分泌物

气管分泌阻塞物为临床急症, 其原因多由于干燥吸氧, 脱水, 戴气管套管或慢阻肺引起, 导致气管的清除能力下降, 形成痰栓, 造成喉气管阻塞。短时间内可发生II型呼衰状态。当常规方法抢救无效时, 采用支气管镜直视梗阻部位, 注入37温生理盐水, 冲洗喉、气管内分泌物, 使用13.3Kpa (100mmh2o) 的负压抽吸, 可反复多次, 此举常可使病人迅速出现转机[2]。注意:术前充分准备, 判断抢救措施:常规吸氧, 最好用高频通气, 减轻低氧血症;术中作好心电图监护;作好术后观察, 并持续高浓度吸氧一段时间。

4.3 下呼吸道异物以往临床多在全麻下, 金属支气管镜下取出,

费用高, 痛苦大, 通过多在支气管镜在局麻下, 顺利取出异物, 减轻患者痛苦。

4.4 食管异物为耳鼻喉科急症, 既往需在金属食管镜下取出。

对梨状窝及食管入口的细小异物我们采用多在支气管镜下取出, 痛苦小, 费用低。但较大及嵌顿性异物仍需在电子胃镜下取出[3]或在金属食管镜下取出, 重者需外科开胸取出。

5 体会

嘱患者伸出舌体, 肩下垫枕, 头后仰, 充分暴露是发现异物、取出异物的关键。充分的麻醉是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成功的关键, 环甲膜穿刺麻醉对电子支气管镜取出下呼吸道异物成功, 尤为重要。痰栓较大时, 需逐块取出, 防止脱落, 引起窒息。对滞留时间长, 且伴有感染, 局部脓肿形成, 全身离子紊乱的病人, 需延期检查取异物, 重者需相关科室配合。

基础麻醉需请麻醉科医师来科监护。电子支气管镜用于上呼吸道急症管理的范围逐渐扩大, 对抢救性电子支气管镜检的适应证仍需从严掌握, 应由有经验的医师操作, 术前、术中吸氧, 心电监护, 充分的麻醉均为必要措施, 对病情重、一次镜检治疗奏效不显著者, 可重复进行检查治疗, 以提高疗效。

摘要:目的 探讨电子支气管镜广泛用于呼吸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也可应用于其它相关学科疾病的诊治, 尤其在急症的处理方法受到人们的关注。方法 总结支气管镜在急症异物取出中的应用, 比较支气管镜的介入治疗效果。结果 抢救性治疗674例, 其中男性348例, 女性326例, 年龄2~79岁, 平均41.5岁。咽喉异物410例全部取出;气管分泌物痰栓22例经冲洗吸引吸出;食管入口异物32例, 32例全部取出。结论 电子支气管镜在异物取出急症抢救中具有重要价值, 电子支气管镜灌洗对痰栓吸出有治疗作用。

关键词:电子支气管镜,急症,咽喉,支气管,食管,异物

参考文献

[1] 刘长庭, 张进川, 现代纤维支气管镜诊断治疗学.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7.306;291.

[2] Tabboush ZS, Agash RH, Badran HM.When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is indicated in mangement of postopestive atelectasia[J].Acta Anaesthesiol Scand, 1998, 42 (3) :384.

支气管镜在icu中应用范文第2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09年至2010年入ICU的护生共84名, 均为女性, 平均年龄21岁。随机分为2组, 传统授课组42名, 情景教学组42名, 经统计学处理, 2组护生年龄、学历、入学成绩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有可比性。

1.2 方法

我科挑选有8年以上ICU工作经验, 热爱带教工作的护师对护生进行监护技术的培训。培训内容有呼吸机、心电监护、除颤仪、微量注射泵、降温毯等理论操作技术。每周上2次, 4周共8个学时。传统授课组为带教老师讲解监护技术理论知识, 再进行操作演示、护生复习, 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操作技术的考核。情景教学组: (1) 创建完整的病例。教师从临床收集资料, 精心准备好病例。 (2) 提前组织预习, 小组成员以提供的病历进行相关知识的准备。 (3) 实践:分4人一小组, 提供该病例的情景, 明确分工。成员对该病人进行评估, 提出该准备何种监护仪器、如何对仪器进行评估并实施、实施后的观察及记录、过程中如何正确处理报警、结束后如何对仪器进行维护、其他护生现场观摩。要求20min内完成实验, 然后换组, 同时更换病例。总结评价, 教师组织护生进行自我评价及互评, 教师在讨论后给予评价总结。

1.3 评价方法

监护技术培训结束后分别给予2组进行监护技术理论及技能考核, 并对护生发放调查问卷84份, 回收84份, 回收率100%。

2 结果

见表1、2。

3 讨论

在ICU监护技术教学中应用了“情景教学”可以获得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 能够明显的提高护生监护知识及技术操作能力, 受到护生的普遍的欢迎。由于我国教科书中所介绍的护理知识是最基本的、成熟的、浅显的、原则的, 但绝非前沿的、最先进的, 因此在护生下科室后接触病人前对护生进行情景教学有助于提高护生实践能力, 并能确保病人的安全。

3.1 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重症护理学是一门横跨型的学科, 其中涉及的基础知识学科和专业学科的知识很多, 它又是一门临床型的学科, 有大量的内容与临床实践紧密相连[1]。不断进行监护技术能力的培训, 有效地从理论过渡到实践, 充分培养其评判性思维提高她们的综合能力, 既帮助护生掌握监护理论知识、熟悉操作技能, 又促使其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 更容易适应临床环境, 缩短了传统教学与岗位实践之间的距离, 使枯燥乏味的技能训练变生动而有效。

3.2 提高了沟通能力

重症监护室的病人大多数是建立人工气道的无法发音, 此时护生与病人的交往过程中, 表现为护患沟通能力较差。虽然她们已在课堂对沟通的理论知识进行学习, 但是学生面对此种病人表现出不知所措、语言苍白。所以沟通理论和技巧必须与真实的病人及临床实践的需要相结合[2], 而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反复引导护生理解沟通理论的真实意义和价值, 护生要不断体会和理解人际沟通的技巧, 反复进行练习和实践, 从而真正提高沟通能力。

3.3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情景教学的时间过程中教师要给护生设置一个教学情境。由于学生以前所掌握的知识、智力、方法在客观上不足以解决已产生的认识任务时, 就会引起智力困窘状况, 而智力困窘状况有利于护生进入病案情况之后积极的思考问题[3], 启发护生思维, 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景教学中, 教师设置了监护仪器出现的报警, 让护生去寻找和分析报警原因,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动脑、动眼相结合, 不断进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 大大提高了护生解决问题及应变能力。

重症监护室是抢救病人的重要科室, 护理人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护理道德、规范娴熟的监护操作技术, 才能在抢救病人的过程中得心应手、沉着应战, 收到良好的抢救效果。而情景教学则结合了护理理论与实践, 它能让护生在没有威胁的模拟临床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 此外护生在讨论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的答疑, 许多问题涉及其他学科, 这不但要求教师对专业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而且还需要宽厚的知识面, 这些都有利于促进教师在业务上的不断提高。

摘要:目的 探讨情景教学在重症监护技术教学中应用效果及方法, 选择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在本院ICU实习护生84名随机分组, 运用传统授课法和情景授课法来进行监护技术培训教学, 观察2组护生重症监护理论、技术考核成绩效果、问卷调查结果。运用情景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了解决问题及应变能力, 情景教学组对监护技术理论知识优于传统教学组。结论 情景教学应用于重症监护技术教学的方法提高了护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关键词:情景教学,ICU监护,教学

参考文献

[1] 王平, 王勤, 黄谨耘, 等.情景教学在急重症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4, 21 (9) :75~76.

[2] 高玉波.试论现代护士应具备的基本素质[J].中国民康医学, 2007, 3:218.

支气管镜在icu中应用范文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临床2009年1~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40例, 男27例, 女13例, 男女之比约2∶1, 年龄45~70岁, 平均50岁。临床表现:咳嗽、咳痰, 胸痛、发热、咯血。所有病例均先行18F-FDG PEC/CT检查。

1.2 显像方法

检查前禁食4~6h, 避免剧烈活动。测量体重、血糖, 如血糖超过12.1mmol/L, 需按医嘱行降糖处理。取下病人身上所携带的金属物品。注射示踪剂, 做胃肠显像者注射前需口服1%泛影葡胺600m L, 进入机房之前需排尿。扫描过程不可移动身体。单时相法, 静脉注射显像剂18F-FDG 0.1m Ci/kg, 40~60min后进行图像的采集, 并根据显像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双时相法, 即在FDG PET初次显像1~2h后再次进行图像采集。

1.3 PET/CT表现

小细胞癌主要为中央型肺癌, 少数为周围型。PET上呈明显团块状放射性高浓聚, 内部较少有坏死区, 肺门、纵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常见。大细胞肺癌主要表现为明显异常放射性摄取外周肿块, 内部常见坏死区, 肺门和纵隔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常见。腺鳞癌多为外周性结节, 约半数肿瘤内或附近见到瘢痕或纤维化。病灶表现为放射性增高, 但内部放射性分布欠均匀。肺瘢痕癌病灶多位于肺周边部, 由于在瘢痕的基础上细胞恶变而来, 因此PET/CT显像有一定的特殊性。

2 结果

重建图像以冠状、矢状、水平断层像和三维容积像电影方式显示, 半定量分析:由同一操作者选择病灶放射性浓聚程度最高的层面, 勾画感兴趣区, 自动测量最大标准摄取值。在40例肺癌中, 18F-FDG PET/CT发现原发病灶及其转移病灶180处, 多数患者有1~4处病灶, 最多的患者有17处病灶。

3 讨论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显像 (PET) 和PET/CT是一种探测放射性核素标记的示踪剂在体内分布定量信息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与正常细胞相比, 恶性肿瘤组织代谢及增殖加快, 对葡萄糖摄取增加, 葡萄糖结构的类似物-18F标记的脱氧葡萄糖, 由于肿瘤细胞中缺乏磷酸酶, 18F-FDG难以参与进一步代谢而被滞留在细胞内, 随时间在肿瘤细胞内明显积聚, 病灶部位呈放射性浓聚影像, 且浓聚程度与细胞内葡萄糖的代谢水平高低呈正相关。PET/CT, 结合PET与CT的优点, 同时弥补了CT定性困难和PET对病灶进行精确定位困难、图像分辨率差的缺陷, 对病灶进行定性, 同时还给病灶进行定位, 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效能及准确性, 可用于肺癌临床分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但F-FDG代谢并非肿瘤特异性, 因而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假阳性一般常见干肺内非特异性炎症、肺脓肿、肺曲霉菌病和肉芽肿性SPN。炎症急性期或肉芽肿性病变因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或类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大量浸润, 这些炎症细胞代谢活跃, 葡萄糖利用率增加, 可导致SUV轻中度增高>2.5。目前PET/CT的空间分辨率在4~7mm, 所以对于1cm以下的结节常由于部分容积效应不能很好显示也可造成假阴性。此外瘢痕癌内如果肿瘤细胞密度较小散在分布, 也可出现假阴性。

原发性肺癌在PET/CT上多表现为病灶部分或全部高放射性浓聚, SUV一般高于2.5, 并可见转移淋巴结呈单发结节状或融合成团块高放射性浓聚。当中心型肺癌伴阻塞性肺不张或肺炎时可见“彗星征”, 即明显放射性浓聚的肿块伴阻塞性肺炎有放射性摄取但程度远低于肿瘤, 转移淋巴结亦出现异常放射性浓聚。肺内良性肿瘤表现为病灶部位无放射性浓聚或聚集程度较低, SUV一般<2.5。

4 结语

FDG-PET作为一种非创伤性、功能性的影像诊断技术能有效区别肺内良恶性病灶, 还可以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 指导进一步的治疗。PET-CT一次检查可获得全身的断层图像, 在判断全身图像时不仅对肺癌原发灶、隐蔽灶以及远处器官转移可以从不同断面、角度观察, 从而获得较正确的信息。随着技术的发展, PET/CT必将使更多的肺癌患者从中受益。

摘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对肺癌诊断及临床分期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40例肺癌患者进行18F-FDG PET/CT显像, 检查结果与病理对照分析。结果 18F-FDG PET/CT极大地提高了诊断效能及准确性, 可用于肺癌临床分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估。结论 18F-FDG PET/CT对肺癌诊断及分期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18F-FDG,PET/CT,肺癌诊疗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142~148.

[2] 刘庆伟, 刘奇.PET/CT肿瘤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6:140~175.

支气管镜在icu中应用范文第4篇

1 临床资料

收集自2008年3月至2011年3月ICU病房收治的835例患者, 年龄21~73岁, 平均 (46.8±3.7) 岁, 原因:胎盘剥离并产后出血休克216例, 卵巢恶性肿瘤117例, 异位妊娠输卵管破裂大出血108例, 子宫切除术后感染110例, 其他疾病284例。根据患者的不同生理、心理、生活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 治愈504例, 好转287例, 死亡44例。

2 ICU病房的环境特点

ICU病房收治的病人多病情危重, 免疫力低下, 病情变化快, 加上环境的相对冰冷, 空气通气不足, 各种病原菌的感染, 加重患者的病情;ICU病房中进行有创性操作较多, 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噪音、报警声对患者心理造成恐慌;ICU病房由于空间封闭, 各种治疗操作需要充足的照明, 刺眼的灯光、颜色对患者的心理、生理造成很大影响;ICU病房是医院危重病人的集中地, 禁止患者家属的不定期探视, 患者无亲人陪伴, 加之对环境的陌生, 医护人员快节奏的紧张气氛加重了心理负担, 许多患者不愿意配合治疗, 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3 人性化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重视与患者的沟通交流

由于ICU病房的人群来自不同的科室, 病变的种类、部位、感染程度也不相同, 加上患者对疾病的认知、预后, 心理反应也不相同。对不同人群进行人性化护理, 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对患者在病痛中折磨中提供最需要的关怀和帮助[2]。ICU病房患者由于病情危重, 对环境的陌生, 各种仪器的侵入性操作, 患者可产生孤独、恐惧、绝望和极度痛苦心理, 不愿配合治疗, 我们护士应本着诚信、尊重、同情、耐心的原则, 使患者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人性化的服务。重视与患者的交流, 用亲切、平和的态度对待患者, 对患者的表情、神志、手势进行观察, 理解患者想表达的意思, 尊重开导患者, 使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使其对护理人员感到安心、信任, 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和负担, 向患者说明进行各种操作的目的和必要性, 使患者配合, 减少对患者的医源性损害, 树立患者对疾病康复的信心。

3.2 提高护士技能和知识水平

ICU病房多为危重患者, 我们医护人员不仅要有过硬的护理技术, 还要培养自身道德素质和业务知识, ICU病房患者流动性大、医护人员密集, 空气中细菌增加, 使其感染率不断超过普通病房, 护理人员对病房感染管理不重视, 不遵守无菌操作技术, 也大大加强了感染的机率。因此, 我们护士应加大对自己的要求, 进行相关培训和技术操作考核, 提高职业道德素质, 规范护理人员的行为, 增强护理人员的主动意识, 做到对患者病情观察到位;要求满足到位;健康指导到位;细节关爱落实到位[3]。真正将人性化护理理念贯彻到护理工作当中。

3.2 生理护理

对患者的生理需要做到定期、定时清洁, 协助病人翻身, 保持肢体和功能活动, 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随时询问患者的不适症状, 保持患者皮肤、伤口、阴道、尿道的清洁, 预防患者因感染或并发症的发生引起的不良后果。对患者进行护理时动作应轻柔, 避免引起患者的疼痛和不适, 为患者心理造成不良影响。

3.3 营造温馨和谐的宽松治疗氛围

从每一个细节入手, 为患者营造温馨的治疗氛围, 在这个特殊的治疗场所, 患者对医护人员依赖性很强, 护士应了解患者的心理, 保持病房环境的舒适, 病房环境的设计和设置尽量人性化, 或给予患者舒缓的音乐使其放松, 将工作流程进行主次划分, 强调主要环节的人性化服务, 动态调整基础护理实践, 使患者放松心情,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体会

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 人性化护理将以病人为中心作为整体护理的护理模式, 通过对患者人文关怀, 丰富整体护理内涵, 关心、尊重患者, 使患者得到了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方面全方位的护理[4]。从细微之处来体现人性化护理对生命健康的关爱, 体现了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有效降低医疗安全风险, 提高护理质量。

摘要: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ICU病房中的应用和体现。方法 对我院ICU病房收治的患者进行人性化护理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根据患者的不同生理、心理、生活环境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性化护理, 治愈504例, 好转287例, 死亡44例。结论 人性化护理以病人为中心, 使患者得到了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方面全方位的护理, 体现人性化护理对生命健康的关爱, 在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降低医疗安全风险, 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ICU,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丹丹.浅谈人性化服务在ICU护理病房的开展[J].医疗装备, 2010 (6) :41.

[2] 张梓童, 余秋芳.重症监护室患者家属的心理护理体会[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 3 (17) :80~80.

[3] 王艳菊.浅谈ICU病房如何开展人性化服务[J].吉林医学, 2005 (9) :960~960.

支气管镜在icu中应用范文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照组39例,母亲年龄在2~44岁之间,平均年龄(29.43±4.29)岁,孕前即患有糖尿病的孕妇22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17例, 孕周为20周至产后12周;观察组39例,母亲年龄在20~45岁之间,平均年龄(28.38± 5.17)岁,孕前已有糖尿病的孕妇21例,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18例,孕周为20周至产后12周。

1.2病例入选标准

该研究所入选的病例均为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孕妇或产妇,其中妊高症的诊断标准如下:妊娠期首次检测出患者的血压>140/90 mm Hg,且24 h内尿液中蛋白的含量大于0.3 g, 或相隔6 h的两次随机尿液蛋白浓度为30 mg/L,下肢自踝部逐渐向上延伸的凹陷性水肿, 且水肿经休息后不缓解; 妊娠期合并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按照中华医学学会2011年12月1日启用的新标准执行,即糖耐量实验时空腹血糖大于5.1 mmol/L,服用后1 h血糖大于10 mmol/L,服用后2 h血糖大于8.5 mmol/L, 三次血糖值中的任何一次血糖异常均可以诊断为糖尿病,该研究所入选的病例排除妊娠前具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3]。

1.3研究方法

将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之间在该院ICU接诊的78例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在ICU中进行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为分娩的患者同时监测胎儿的胎心,对患者所表现出的高血压、子痫等临床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必要时终止妊娠。 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保持ICU室内环境安静、通风,避免强光,患者的床单位中准备好抢救所需要的物品以及仪器设备,对患者所进行的各项护理操作要集中进行,减少由于护理操作对患者产生的刺激监测硫酸镁使用前后的膝跳反射情况、 呼吸情况以及患者的尿量,使用降压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对患者的血压进行监测,防止患者在药物的作用下出现低血压的症状,并对患者的水、电解质进行监测,防止患者出现水电解质紊乱,同时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进行监测,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饮食的计划,既保证患者的及其胎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又要防止患者营养过剩,以维持患者的体内的血糖水平稳定。 对于子痫或是先兆子痫的患者要注意对患者的皮肤进行保护,防止患者的皮肤坠床、碰撞、跌伤等,在对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 此外,对患者及其家属急性心理护理。 对比两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家属的满意度。

1.4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家属满意度: 采用自制的调查问卷对家属满意度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态度、护理人员的形象、护理人员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满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满意[4]。

血糖水平:入ICU时血糖水平以及出ICU时血糖水平,患者出ICU时的空腹血糖水平小于5.1 mmol/L为血糖控制有效。

母婴并发症:围产期出现的与妊高症及妊娠期糖尿病有关的母婴异常。

1.5统计方法

两组患者之间年龄、产程、体重、孕周之间的差异采用统计学数据分析软件SPSS18.0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差方评价的方式对分析结果进行评价,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所得到的数据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分析评价。

2结果

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3讨论

3.1妊高症的发病机制及其对母婴的影响

妊高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从已有的研究文献看,妊高症的发病机制主要有血管内皮损伤学说、 胎盘或滋养细胞缺血学说、免疫学学、遗传学说四种观点。 血管内皮损伤会导致的患者的血管内的蛋白与液体外渗,最终使血管内的渗透压下降,同时血管内皮损伤还会激活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从而释放血管活性因子, 增加血管内皮因子的生成与释放,使血管的收缩与舒张失衡,使小动脉平滑肌的兴奋性增加,造成全身小动脉痉挛,从而导致患者的血压增高[5]。 胎盘或滋养细胞缺血学说是学者们从腹腔妊娠以及葡萄胎导致血压升高中所得到的启示,正常的情况下,孕妇的固定的绒毛滋养叶细胞会在妊娠10周左右的时间延螺旋小动脉进行逆行性浸润,然后逐渐取代血管的内皮细胞,并使纤维样物质取代血管的内皮弹性区,导致血管腔扩大,血管的阻力下降,血流量增加,而到妊娠12周时,滋养叶细胞进入蜕膜阶段,孕8~20周时,达子宫基层1/3,但是,妊高症的患者绒毛滋养叶细胞浸润尽到蜕膜阶段就停滞不前,从而导致胎盘植入部位的肌性以及弹性成分消失,蜕膜血管发生上述变化的同时基层血管仍然保留其原有的收缩性,进而导致胎盘缺血。 免疫学说理论认为胎盘属于同种半移植,胎盘功能依靠母体与胎儿之间的免疫平衡来维持,如果母体与胎儿之间的免疫失衡,就会导致妊高症等病理妊娠,母体与胎儿之间的免疫失衡会导致滋养叶细胞侵袭螺旋动脉,进而使螺旋动脉的管腔狭窄、胎盘供血减少、血管内皮功能受损,出现妊高症的一系列临床表现[6]。 遗传学说已经得到临床的证实,从已有的临床病例来看,妊高症具有较为明显的遗传倾向,且研究结果表明妊高症的遗传为隐性单基因遗传,只有当母体与胎儿同时存在隐性基因的时候方可表现出临床症状。

妊高症患者的血压升高,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心、脑、 肾、肺等多器官脏器缺血缺氧,进而导致患者的多器官功能衰竭,从而导致一系列严重的母婴并发症。 妊高症所导致的栓塞性疾病以及颅内出血、脑疝等脑血管意外是妊高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具有突发性,发病之前通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表现为突然剧烈头痛、局部抽搐、昏迷甚至死亡,严重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 同时,妊高症还会导致孕晚期出现胎盘早剥,胎盘早剥的同时互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严重威胁到母婴的生命安全,一旦出现胎盘早剥的临床征兆应立即终止妊娠, 并注意纠正患者低血容量以及休克状态[7]。 妊高症的并发症中最为严重也是较为常见的就是器官功能衰竭,包括肾、心、肺等功能衰竭, 导致循环、呼吸等多系统功能障碍,妊高症并发多系统衰竭不仅会发生在患者的妊娠期,在患者分娩之后,也有并发多系统功能衰竭的危险。

3.2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与遗传、脂肪细胞因子、炎性因子、胰岛素抵抗、代谢紊乱和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总遗传因素在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研究结果表明, GDM的遗传易感基因主要有胰岛素 β 细胞功能有关基因如内向整流型钾通道亚家族JII(KCNJII)基因,KCN- JII基因失活可致高胰岛素血症。 转录因子7类似物2基因突变可使胰岛素分泌降低,引起血糖上升,增加糖尿病发病风险。 脂肪因子包括脂联素、瘦素、肿瘤坏死因子、抵抗素、内脂素等,具有调节糖、脂代谢平衡、维持血管内皮功能、调控内分泌的作用。 有研究结果显示,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脂联素水平较未合并糖尿病的妊娠期女性的脂联素水平低,同时患者的血清中的网膜素水平也较低。 炎性因子包括高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炎性因子参与自身免疫系统的病理损伤的修复,也与机体胰岛素敏感素降低有关[8]。 而胰岛素抵抗与糖尿病具有重要的相关性,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中一个方面是来自于妊娠期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因为妊娠期机体要降低血糖的代谢以保证供给胎儿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另一种为慢性胰岛素抵抗,孕早期出现,孕中晚期加重,存在这种慢性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易合并糖尿病。 此外,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免疫抑制效应较未合并糖尿病的妊娠者的免疫抑制效应低,母体免疫系统对胎儿从父体继承的抗原具有抵抗作用。 除此之外,饮食习惯、 运动习惯、肥胖等都是影响糖尿病发病的危险因素。

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的由于机体的长期处于高血糖水平,患者及胎儿均会因此受到影响,会导致多种母婴并发症出现。 例如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 对母婴的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

3.3妊高症合并糖尿病ICU护理

该研究对象均为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在ICU接受治疗的患者,通过对观察组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患者家属的满意度、 患者的血糖水平控制以及患者妊高症的发生率的控制均较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满意。 综合护理干预以患者的临床症状为护理基础,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生命体征监测的同时注重对患者的血压、血糖以及水、电解质的监测,以维持患者的体内血糖水平以及水、电解质水平稳定。 对于子痫或是先兆子痫的患者要防止患者子痫发作时出现呼吸抑制以及坠落、磕碰等损伤,对于使用硫酸镁进行解痉治疗的患者可以适当给予补充钙剂。 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同时注意对患者的肢体进行保护。 正常的妊娠期并不是病理状态,而是健康人的特殊生理时期,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较重的心理负担,这种心理负担一方面来源与对胎儿健康的担忧,另一方面来源与对患者本身健康的担忧,因此,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心理会可以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缓解患者及其家属紧张、焦虑的心理,进而增加患者及其家属对医护人员的理解与信任,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依从性,为患者疾病的治疗奠定基础。 通过对患者的血压以及血糖水平进行控制,可以减少患者的机体与正常妊娠机体之间的差异,降低高血糖以及高血压水平对患者的机体的影响,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会导致围产期出现多种母婴并发症,甚至使患者出现多系统功能衰竭, 对母婴的健康构成严重的威胁,为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 常将患者置于ICU中治疗, 除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之外,还要注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护理以及心理护理, 维持患者血压、血糖水平稳定的同时,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率。

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ICU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4年7月1日—2015年6月30日之间在该院ICU接诊的78例妊高症合并糖尿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血糖水平的控制以及家属的满意度。结果 采用不同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之后观察组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以降低妊高症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母婴并发症的发生率,维持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提高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支气管镜在icu中应用范文第6篇

我院ICU病房共有床位16张, 其中隔离病床2张。护士26人, 分成5个工作小组, 每组由1名资深护师总体负责。再由床位责任护士5名、治疗护士2名、副班护士1名、生活护士2名组成当班工作小组, 每位责任护士分管各病床2~3张, 按首位尾交接方式依次轮流管理隔离病床。制定以护理程序为框架的简便护理表格, 当班责任护士负责收集病人的健康、心理资料, 填写病例卡片做出相应的护理诊断, 并采取切实可行有效的护理措施。及时正确的解决病人在住院治疗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病人出院时对患者及家属做好出院健康指导, 由护士长、科主任对病人进行护理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 进行护理效果评价, 作为每季度星级护士的评定标准之一。

(1) 入院护理评估。病人入院时, 当班责任护士负责接收病人, 根据病人病情介绍病房环境、作息制度、分管病床的医生和床位责任护士。与病人 (危重昏迷患者除外) 及家属进行沟通交谈, 了解病人基本病情变化。待医生做出临床诊断后再次与病人及家属沟通, 告知其所患疾病的特点, 发病诱因、病因和典型的病理表现。做好病患及家属的心理疏导工作。积极调动病人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详细讲解疾病愈后, 消除患者恐惧、陌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并填写好病人入院护理评估调查表。 (2) 疾病知识概述。以脑出血为例, 病人住院治疗期间, 由于患者对所患疾病了解比较匮乏, 往往会有紧张焦虑的情绪。这时床位责任护士应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介绍疾病的病理知识。责任护士应对患者具体讲述脑出血的病因, 通常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同时存在、相互促进, 是构成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临床表现为“三偏征”, 即偏瘫、偏盲、偏身感觉障碍。病人常在情绪激动或用力时发病, 因此当病人出现上述任一症状时, 应立即入院治疗。责任护士在病人治疗期间应具体讲解治疗及护理措施实施、疾病注意事项、饮食、情绪等与疾病相关知识。 (3) 具体护理程序。 (1) 治疗期间。 (仍以脑出血为例) 首先治疗护士、副班护士应准确及时核对医嘱, 并及时执行医嘱。床位责任护士为病人摆好功能体位:床头抬高15~30°, 以减轻脑水肿。保持患肢的功能位, 防止或减轻患肢畸形。正确执行医嘱护理级别和做好护理记录, 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和专科护理措施。 (2) 当班治疗护士应具备扎实的药理知识和各项护理操作技能。不仅要能够及时、准确的执行遗嘱内容, 更能够识别医嘱是否符合病人病情。医嘱是否适用病人病情变化。 (3) 严密监护病情变化。当班床位责任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心律失常等并发症, 病情危重时进行心电监护。吸痰、吸氧, 保持呼吸道通畅。当班治疗护士应及时准确的执行医嘱, 确保治疗药物快速安全地输入病人体内, 并注意输液的加强巡视, 协助责任护士共同监护病人病情变化, 与病人家属讲解每日治疗费用, 副班护士协助治疗护士共同核对医嘱, 取药, 并完成病人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工作, 确保病人治疗用物无菌。 (4) 出院的护理。对病情稳定据医嘱转科或出院的病人, 由总体责任护士做出院指导, 告知患者脑出血病人愈后仍需很长一段时间的功能锻炼。对于脑出血必须做到预防注意保持排便通畅, 不能屏气用力, 不能剧烈活动, 坚持规律用药, 定期体检等。

2 护理体会

(1) 整体护理素质的提高。整体护理使护理工作不再单纯的是医嘱加常规的被动局面, 而是使病人得到科学及全面系统的护理, 为强化护理管理, 护士长每周组织业务学习1次, 每两周护理查房1次, 每月协同科主任进行临床护理操作技能测评1次, 利用业余时间, 对全科护士进行理论知识考核, 从业务学习和工作实践中两方面共同提高护士自身素质。 (2) 护患关系的促进。整体护理的实施, 首先要明确护理的职责, 使护士树立现代护理的新观念, 增强责任感,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加强病房巡视, 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心理疏导, 积极协助病人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做到真正让病人及其家属满意, 使护患关系和谐发展。 (3) 夯实基础护理, 贯彻落实“136工程”。整体护理正确贯彻落实了“136工程”, 以“夯实基础护理, 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护理活动的展开。通过对护理对象规范化的宣教, 使他们快速了解掌握了有关疾病的防护治疗知识, 大大减少了疾病并发症的发生。通过我科实施整体护理, 取得良好工作绩效和病人及其家属的一致好评, 带动了全院整体护理工作方法的实施。此举更大力度的推动了“136工程”的贯彻落实, 不仅仅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更深层次的提升了护士的自身修养。

摘要:为加强医院临床护理工作, 贯彻落实2010年全国护理大会精神, 落实卫生部在全国卫生系统开展的以“夯实基础护理, 提供满意服务”为主题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 (简称“136”工程) 落实基础护理, 加之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和新的医学模式的转变, “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逐步取代了传统式以“疾病为中心”的功能制护理。随着科学技术、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卫生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口结构、疾病构成、医学模式、健康概念、卫生需求等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过去对人类健康威胁极大的传染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与人们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相关的疾病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 为切实加强基础护理, 改善护理服务, 提高护理质量, 保障医疗安全, 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 现将我院自2007年创建ICU病房以来, 在科室实施整体护理, 取得良好绩效的工作方法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上一篇:英语阅读错误选项pdf范文下一篇:10级本科认识实习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