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药品包装设计论文范文

2024-01-26

儿童药品包装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一、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图形语言

图形作为食品包装重要的传播媒介, 不仅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 运用恰

当的图形语言还可以在没有文字说明的情况下完整传达食品主要信息。图形语言就是利用图形元素的直观性简洁性, 将食品信息传达给消费者, 凭借图形在视觉上的吸引力有效吸引消费者, 刺激购买欲望, 促进食品销售。正是由于图形具有强烈的视觉效果, 容易产生共鸣, 在针对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 更需要将图形元素运用妥当, 突出图形语言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性。

二、把握儿童消费心理是儿童食品包装图形设计的关键

常见的儿童食品包装图形是以卡通图形或卡通化的人物、动物、事物形象为主要媒介, 这些图形大多采用拟人化的夸张手法或者是早已通过大众传播手段被目标群体所熟识的生动形象, 这些图形的运用对于吸引儿童群体的力量是举足轻重的。由于儿童的视力还没有发育完全, 因此儿童食品包装上的图形设计一定要清楚, 图案要大, 图形外部轮廓要清晰易识别。图形内容与食物主体要有一定的关联性, 帮助儿童群体挑选出他们真正想要并且足够吸引的食品。此外, 据有关心理学知识论证, 在儿童这一生理心理还未发育完全的群体而言, 越是熟悉的事物, 感知能力越强;反之, 越是陌生的事物, 儿童会产生一种抗拒心理。因此, 图形应多采用儿童熟悉的形象作为载体, 包装中的图形设计应多采用儿童熟知的形象, 如各种可爱的小动物, 或是熟悉的卡通人物形象等。

三、图形语言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区别于一般大众群体的食品包装设计, 需要考虑到儿童这

一特殊人群, 由于儿童对文字的认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因此, 图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 应遵从基本的设计规律, 以儿童生理角度进行考察, 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色彩、文字、图形等设计元素的使用都要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儿童是偏向感情色彩的目标群体, 在食品的选择上, 不仅受到口感单方面因素的影响, 同时通过食品包装设计做出自己的判断选择。因此只有符合儿童消费者心理的食品包装才能获得他们的关注使他们做出购买决策。

在针对儿童食品包装中图形语言的表现方式主要通过卡通图形, 卡通图形作为陪伴儿童的重要产物, 深受儿童群体的喜爱, 儿童生性活泼好动, 喜好富有夸张奇特的事物。因此, 儿童食品包装过程中在进行图形设计时, 往往采用拟人夸张化的手法来吸引儿童群体。此外, 除了在儿童形象上采用夸张拟人的手法, 还可以采用故事情节式的卡通故事为儿童群体打造一个充满好奇的购物氛围, 如米老鼠、唐老鸭、迪士尼等卡通动漫给儿童带来更多的幻想, 在好奇心的驱使下, 儿童对食品会产生浓厚的兴趣, 以此促进消费, 引起儿童的关注。这是一种易于被儿童群体所接受的包装设计形式, 也是包装设计师应注意加强运用的图形表现手法。

四、结语

好的图形设计在儿童食品包装中的运用, 不仅能够准确传达食品本身特性, 传达食品消息, 同时还能为儿童群体带来喜闻乐见的购物体验, 深入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和生理特征, 针对儿童这一特殊受众群体, 把握好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图形语言的运用, 设计出符合儿童群体的食品包装, 在满足儿童心理需求的前提下, 起到教育指导作用, 从而为儿童创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这是广大设计师应不断努力奋斗的目标。

摘要:图形语言作为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元素, 以其直观生动的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关注。本文通过论述儿童食品包装中图形语言设计的基本原则, 探析儿童心理特征与儿童食品包装图形设计之间的关系, 分析和探究如何更好的运用图形语言来不断提升儿童食品包装设计。

关键词:图形语言,儿童食品包装设计,儿童心理特征

参考文献

[1] 徐双.图形语言在儿童食品包装设计中的运用2007.

[2] 刘春雷冯园园.浅析消费心理特征表现下的儿童食品包装图形设计2013.

儿童药品包装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审美 图文并茂 传统印记

1 产品的诉求对象

一个好的包装设计自然离不开对产品的诉求,而药品的诉求对象往往以药性和有效成份为主,它们决定着药品的功效及应用,是患者首要选择的对治目标。对于西药来说其主要成份多为化学制剂的合成品,功效以消炎、抗菌为主,具一定的有效性,其治疗力求快速、直接。故西药常以抗生素类药或生物制剂为主,主要成份较少,一般只有一种或两到三种,体现了它的单一性。我们常见的西药产品包装其展示面上的诉求对象并不以有效成份为主,而是以商标、药品名称、企业名称及企业标识为主,图形也相对简洁、明快,并无多元的诉求对象。

而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药的宝藏,具有极其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是几千年历史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中药以天、地、人为本,精、气、神为生命之魂魄,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现以中成药为例,它是以我国特产的传统药材依传统配方或新创的配方研制而成的药品,在选料、制作、服用及疗效上都与西药有不同的特点。其主要成份主要来源于植物,力求平衡用药以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调合阴阳,恢复或提高人体自身的免疫功能和秩序,以致病痛自然消除或痊愈,主张治未病不治已病的保健理念。为此每一中药成品制剂中所需成份较多,从一味到几味、十几味到几十味不等,是组合制剂,体现了它的合作性及复杂性。也正因其纯正、天然、合作的特性在养生、保健、慢性、难治性疾病等的治疗及亚健康状态调理上的优势,从西药的冲击中脱颖而出,备受青睐。

由此我们常见的中成药品包装其表现手法丰富、含蓄深邃,更结合传统元素的应用使之独具特色,诉求对象多样而丰富。如主要成份就不只一种,且大多为植物形态。而植物无论是枝、叶还是花朵或是根茎都有可能是入药的主角,不同植物有着各自的姿态,特别是枝叶和花朵除其功效外往往兼具一定的欣赏和审美价值,为诉求提供了丰富而精彩的选择。

2 文字及图形的应用

文字与图形作为药品包装设计元素中的主要成员,是人类信息传递最为普遍的首先应用工具,常以图文并茂,是传达思想、交流情感和信息或表达某一主题内容的符号,同时兼具良好的识别功能和审美性,在传递产品信息和企业形象中占有主导地位。

西药包装设计虽然各国在细节上均有侧重点和主题,但也承载着各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底蕴。西药用先进的技术,在良好、严格的卫生条件下进行生产,给人以现代科技产品和直接、快速的时尚感。

因此,图文设计的“西化”感至关重要。目前国内的西药包装在文字上也常以变化不多的字体为主,如黑体、圆体等,针对药品及企业信息内容的主次进行大小、次递排列、组合及配以简约或时尚的图形为辅,如方块、线条、圆、点等组合,来构成药品包装的设计要素,具有简洁时尚的特点。

中药包装文字的设计则广泛地把富有中国传统印记及已成为现代设计重要的传统元素——中国书法,巧妙地运用其中,突显了独特的民族性及独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中国汉字及书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其端庄秀美或飘逸的艺术效果体现了天然、纯正、地道的中药特性,既具现代感又富浓重的传统文化内涵。中国书法在药品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虽受限于国家法规的制约而不能及尽发挥,但在充许的范围内仍散发着不可替代的独特魅力,在中药包装设计上的广泛应用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产品重要的独特标识。再配之以形态各异的天然植物形态,或手绘或合成图片以及传统文化元素之一的吉祥纹样,并结合现代设计理念,不断激发出创意的灵感,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融合、相统一,而提升到书中有画,画中有意的境界,具有丰富的独特艺术魅力,是现代与传统的碰撞,也顺应了现代人对品质及审美追求的心理需求。

3 色彩的应用

色彩是美化产品、表现企业和药品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是药品包装远观的第一印象。具有一定的情感暗示和心理作用,影响着患者对药品性能的识别和判断,较之其他表现元素更具视觉冲击力和抽象特性,也更能发挥其诱人的魅力。

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色彩的喜爱与禁忌各有差异,为此药品包装色彩的使用也因国家、民族不同而各有偏向。只有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对色彩的喜爱与禁忌,熟悉人们的色彩习惯和喜好才能更好地满足千变万化的药品市场。

西药包装设计中的色彩用色相对单纯,面积不大,一般不超过四种颜色,且多以高明度或高纯度的冷色调为主,适当配以小面积暖色为辅,给人以镇定、止痛之感,印象冷静、严肃,或活泼、明朗;或宁静、清新。

中药包装设计中的用色则大胆、整体,常以植物色及暖色调为主,植物色代表着药品天然、纯正和信任,暖色则代表着民族的喜悦情绪,并给患者以温暖和希望。中药包装不但将传统形式内容重新整合,而且在普遍应用传统色彩的同时结合了西药包装色彩的应用,从而更有力地表达了传统色彩的文化内涵,使中药包装散发着民族的艺术魅力,充分烘托了中药包装的氛围,是对传统文化真正意义上的传承和超越。

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的包装设计都是为企业的品牌塑造形象和促销服务的。药品包装设计只有从产品本身的特点出发,进行创意和设计,同时调查同类产品的表现形式,依据药品管理法和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对药品的药理特性及适用人群进行分类、定位、分析,充分发挥药品包装的商业价值,促进药品销售,树立企业形象,增强消费者对企业和品牌的忠诚度,才能更好地做到立足产品特性、提升企业品牌,放眼市场,更好地取信于患者,立于药品销售的不败之地。

现代与传统之间并非割裂,而是相互渗透、融合、传承,超越是顺势而合之道。西药与中药正是现代与传统的结合、相融和进步。

当今中国设计师已在吸取西方设计精髓,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更深层次地去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艺术,让传统元素融入时代感,求新求美,推陈出新,使充满旺盛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的中国药品包装和设计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儿童药品包装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当下各类品牌文化拥有着差异性,但其生产的产品属性却越来越相近。改变这种现象的唯一方式是通过包装设计给消费者创造惊喜,创造新的消费体验。包装作为产品的产品,包装设计正向着体验消费和社交互动属性发展。立足用户及用户需求的角度探讨体验消费对包装设计发展新趋势的指引,探讨体验消费与包装设计的内在逻辑,如何为电商时代包装设计提供解决方案及新思路是该文的初衷。

关键词:包装设计;体验消费;社交互动

Analysis of Packaging Design Form Under the Experience Consumption Behavior in The E-commerce Era

ZHANG Jun(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hai 519085, China)

Key words: packaging design; experience consumption; social interaction

電商时代下的消费者,其消费喜好五花八门,消费抉择难以捉摸。在同质化严重的众多产品中,一款产品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青睐,满足其好奇心,具有社交互动性的包装设计是最大卖点。社交互动性带给消费者更多的就是体验消费(Experience Consumption)。产品被消费者在使用或者享受服务时,消费者会对其物产生领悟,感触以及心理情绪的生成,这也就是体验价值。体验往往比产品更重要。包装具有产品的属性,是产品内在异化的外在表现,所以产品包装也应该具备体验性。尼尔森《2019中国消费市场十大趋势》调查发现,根据包装决定是否尝试新品的消费者占64%,产品新包装刺激的消费回报率比广告效果高50倍。由此可见,包装设计正向着体验消费和社交互动属性发展。

1 全新体验消费行为指引设计发展趋势

1.1 包装成为具有体验感和社交互动的产品

过去包装设计看重视觉效果及视觉属性,设计师把大量精力放在图片、版式、色彩、品牌文化呈现上的视觉感。而今天购物方式发生了改变,在电商环境下最畅销、最受欢迎的产品,在包装设计层面上都融入了社交互动性能。包装设计开始从设计包装升级为设计互动。

随着电商行业和消费市场的发展,在线消费改变了时空,增加了消费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让消费者主动寻找消费产品、消费内容,使原来不存在、没有的消费变成可能。消费者之所以选购这款产品,是因为包装附加了很多新功能,成为具有体验感和社交互动的产品。包装的开合方式发生变化,消费者对包装不再是简单开启拿出产品,最后丢弃没有用的包装盒的过程。而是从体验消费的角度,感受开箱的喜悦感、惊奇性及产品的使用感。体验过后形成对品牌的长久记忆以及品牌忠诚度。比如图1,日本设计师 Tomonori Saito的心安寺石庭糖果包装设计,以日本著名的枯山水为创意出发点,将糖果制作成砾石,砂糖和黑芝麻当作沙子。消费者通过配给的小耙子去创造禅意美感的涟漪,体验“可食用的枯山水庭院”以放松心境。

1.2 包装设计的体验消费目标用户细分

当下整个电商行业理念发生巨大变化,开始重新关注并理解流量的本质,把简单的流量转化成细化的场景和用户。不再以流量为第一任务,而是细分流量背后,设定人设——“一个人和他消费的场景”。以此为基础,不断优化推广和策略,从而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服务。

可以理解之前的电商逻辑是卖一个产品推一个产品,让更多的人看到,强调的是在巨大点击量背后,最终一部分人购买。而现在通过大数据分析,销售逻辑发生改变,不管谁去购买,都要去还原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处于什么场景下,有着怎样的消费需求而购买,最后推测消费者是否还有其它相关的消费需求。例如,你网购了一部iPad,后面就有了键盘、手写笔的推广,甚至到保护套。之后很长一段时间你的终端机上,出现的浮动广告条也都是与之相关的信息。这是电商销售降低流量成本,增加运营效率的关键法宝。以此为契机,电商时代包装设计面对的不是大量客户群体,而是通过细分目标用户后,了解其消费习惯,对消费者进行用户画像,然后展开量身定制的包装设计。如皇冠丹麦曲奇细分目标客户,了解“Z世代”年轻群体的消费需求,抓住音乐是这代人的生活必须品,推出八音盒礼盒装。

2 包装设计形式如何建立体验消费

2.1 感动消费者的包装设计

一款包装设计要想感动消费者,应该具备颜值性和故事性。颜值为王,颜值即正义。人靠衣装,产品靠包装。一款爱不释手的包装,可以让消费者买完东西后都舍不得丢弃,这便是在颜值上的成功。

利用包装设计,把设计思路展示出来,体现设计的力量,让包装成为一个动听的故事来吸引消费者。设计师是故事的讲述者,设计就是连接产品和消费者的故事高潮。故事的元素需要从多感官性上去完善丰富,也就是包装具备听、视、嗅、味、触感五感,具备多面性,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力。如图2,西班牙穆尔西亚蜂蜜品牌包装设计通过把产品带到远方为故事,在标签设计上通过模切添加可展开的翅膀,还原蜜蜂形象,以体现该品牌的调性和理念,很具有趣味。

2.2 互动性的包装设计

互动性包装设计需要关注的是包装情感互动的识别性以及使用互动的功能性。包装产品除了具备保护、容纳、流通的基本功能,还应该把互动式设计理念运用到包装设计中,让包装具备更多个性化的新用途,不仅能提升产品的艺术水准,还可以丰富设计语言和手段,从而促进消费,带给消费者更多的体验感。互动性包装设计通过打破原有惯性思维,改变包装产品的结构和形态。具备互动性的包装设计目前比较流行的有智能包装设计,关注热点话题的包装设计,消费者参与定制包装设计,成为文化传播源的包装设计等。

以互动性的主流形态智能包装设计来讲,智能化的各类技术的使用、包装内部的条码、二维码、商标信息系统、传感元件等大量使用,用来跟踪监控产品,对商品的质量和流通安全性进行积极干预与保障。包装上具备温度、湿度、压力以及密封程度等重要参数的反馈。信息被收集利用、控制、管理、处理,完成对包装系统的优化管理。如新技术AR在包装设计上的使用,使包装从静态变为带有视、听、触感官为一体的动态包装,增强了产品的互动。如图3,可口可乐推出一套城市摩登罐,在包装上中加入了AR智能化元素,极具科技感、趣味性,每个瓶子代表着一个城市文化,探寻城市秘密,将这些地区的故事演绎出来。

智能包装体现在利用新型的包装材料、结构与形式这三点。材料的互动性讲究的是适宜性,材料选取要以符合产品属性内容为前提条件,同时考虑循环再利用以及切合实际,加工制作工艺也要相对应。智能型包装结构是指通过设计,增加或改进部分包装结构,特别是在开启方式上要有亮点和创新,使消费者能够动手参与其中,与其产生互动关系。在形式上包装具有特殊功能和智能特点,具备了自动化和可靠性,增加产品的方便性和安全性,由此可见,体验性是互动性包装设计的最大出彩点,满足体验产品的同时也体验其包装。

2.3 轻量化的包装设计

在包裝设计中最大的浪费就是过度包装,是产业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避免过度包装要考虑材料的适宜性、材料成本,还更应考虑环保性能以及消费者拿到包装后的感官体验。绿色环保意识是每个现代人的基本素养,包装设计在构思创意上就必须兼顾包装的环保性能,“减量化”、“碳中和”、“低碳”、“可循环”、“可持续”等理念,成为包装设计社会责任的主流趋势。

目前环保理念最容易实现且被广泛执行的——轻量化包装设计。轻量化减少原材料成本,尤其是在电商销售渠道下减少物流运输成本,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消耗和包装废弃物的数量。轻量化包装为体验消费带来全新的感官认知,已成为体验消费模式下的趋势,让消费者在购买商品后的绿色环保理念得以肯定,让普通人意识到自己的一次购物选择为地球减碳做出贡献。目前众多知名企业在产品轻量化包装设计上开发了一些经典案例。如图4,麦当劳饮料杯上的logo通过油墨减量设计可以节约Pantone专色35%,每年节约成本数百万。

2.4 体验消费下的包装造型设计

包装造型设计是带给消费者体验感的物理感受,是一种立体空间设计,集形式美与实用美为一体。它所呈现的形态是经过设计、制作的人工形态。从形态的特征与规律上分为现实形态和抽象形态两类。现实形态包括自然形态、偶发形态、人造形态三大类,这里重点讨论自然形态所带来的体验互动性。

包装造型设计的自然形态也称仿生形态,是对自然界客观存在的各种形态的摹写。包括生物、非生物和自然现象,如:植物、山、海、河、人、动物等。材料选取大都源于自然,带给人们原始、纯朴的自然亲近感。体验消费为主导的包装造型设计更热衷于自然形态。2020年Pentawards包装设计大赛中涌现出来大量趣味性的仿生形态作品。如图5,蘑菇基保健品,被直接复刻成蘑菇造型。

3 体验消费下包装设计的跨界融合

电商时代下为了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必须为其创造全场景消费模式,产品的销售通过全渠道推广,让标准的服务和相同的品牌在不同的渠道中传播。将打破时间、地点限制,不拘泥于某种技术进行传播交流的渠道提供给消费者,为消费者带来无缝化的体验。包装设计为了满足全渠道电商营销特征,开始了跨界融合,这也是符合体验消费的形式之一。

3.1 品牌跨界的包装

在新媒体推波助澜的作用下,包装往往将两个或者多个品牌及文化融入到设计中,达到营销目的,这样为消费者带来全新互动体验,满足其好奇心。品牌间的绑定提升了其品牌影响力及品牌文化,从而收获更多具有忠诚度与信赖感的消费者,甚至衍生出了新的系列性产品。跨界融合拓展了包装设计创意的新思路,也为体验消费提供了更多的互动性形式。比如主打情怀牌的大白兔奶糖不断的跨界,与美加净联合推出了大白兔润唇膏,与气味图书馆联名合作香氛系列,又以“七粒大白兔奶糖等于一杯牛奶”为口号联名光明乳业推出大白兔奶糖风味牛奶,并与快乐柠檬联合在上海开了奶茶店,如图6。

包装设计引入艺术、音乐、文创、插画等多个领域的形式,结合新锐品牌、新媒体品牌展开跨界合作,其目的是打破包装的平庸,产生新的兴趣点,让消费者对包装和产品产生强烈的兴趣。这类品牌具有年轻化、时代性,更多体现的是电商时代的年轻化价值观。

3.2 体验参与的包装

体验消费的核心是让消费者参与进来,包装设计的参与性体现在产品造型和视觉效果上带给人们享受的同时,消费者通过打开包装的过程带来使用感、参与感,体会包装设计的巧妙之处。2016年潘虎包装设计实验室出品了褚橙包装设计,该作品获得众多国际大奖。其中在褚橙精选产品“褚橙”礼盒装融入体验参与性,如图7,开启结构上只需向外轻轻抽拉,橙子就会自动升起。这样方便消费者取出橙子的同时,也增加了终端的展示功能。

3.3 情感交流的包装

跨界融合的包装设计具备深度的情感交流,利用情感卖点结合文化,唤起消费者的情感记忆。这个情感点可能是气味、图形、颜色等等,或是某一时期的特殊元素。优秀的跨界融合包装设计不是符号的堆砌,而是要抓住特定人群去展开,分析其喜好,从情感出发设计包装,将情感展示出来。2021年Pentawards永续设计类铂金奖颁发给了小米有品重新设计的正大午餐肉,如图8,视觉上粉红色、吃肉、猪鼻子、黑底突出识别度和记忆点,与消费者建立情感交流和互动时带来欢乐的时刻。

4 小结

包装设计作为产品开发的重要环节,作为产品的产品,在体验消费模式下向着社交互动属性发展。电商環境下最畅销的产品,在设计层面上融入了社交互动性能。包装设计开始从设计包装升级为设计互动。全新体验消费行为指引设计发展的趋势,核心是让消费者参与进来的同时建立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 张大鲁,叶凯婷.跨界联名趋势下食品包装设计的互动性[J].食品与机械,2021(6):126-130.

[2] 李鹏斌.交互性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及特点[J].包装工程,2012(4):94-97.

[3] 余穗连.交互性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及特点[J].包装工程,2012(4):94-97.

[4] 刘瑞佳,肖颖喆.多感官体验在包装设计形式中的表达[J].绿色包装,2021(8):87-93.

[5] 陈莹燕,李蔓丽.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多感官表达之探讨[J].装饰,2011(2):96-97.

[6] 黎英,苏雅.基于AR技术的食品包装互动性设计[J].包装工程,2019(2):60-64.

[7] 图片来源https://www.baidu.com.

儿童药品包装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如何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近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介绍了全国首创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实践。

关键词: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 优化 创新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开设的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一个全国首创的专业,在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实践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拓展。

一、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创新的必要性

2007年,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在全国率先创设了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开设此专业不仅为婚庆行业走专业化、职业化的科学发展之路,提升整个行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而且为婚庆行业复合型、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填补了空白。由此可见,我国的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尚处在起步阶段。近年来,婚庆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婚庆产品种类越来越丰富,婚庆行业发展速度很快。婚礼文化的传承,社会责任的担当和艺术审美的提升,也在推动着婚庆行业向更高层次的发展。飞速发展的婚庆行业对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逐步调整和修订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是关系到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保障。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是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深入研究应用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具体举措。课程体系的改革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从整体上把握课程改革才能真正实现课程体系优化。课程体系优化过程中要做好三个协调,一是课程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的协调;二是课程与课程间的协调,包括课程安排的顺序,学时分配及内容选择;三是课程体系综合功能的协调。

二、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的基本思路

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必须结合婚庆行业发展趋势,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实践课程的设置及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一体化。2010年,我们对首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对用人单位、婚庆行业进行了调研,从而对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目标进行了修订,调整为: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婚姻服务与管理理论素养,熟练掌握婚庆服务、婚姻介绍服务、婚姻登记服务等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婚姻服务实操技术和策划营销能力,职业素质和人文素养良好,能适应我国婚姻服务行业人才需要的基层技能型专门人才。

在专业培养目标调整的同时,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遵循“必要、充分、可能”的原则设置课程体系,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优化和创新:加强基础课程的专业特色,即基础课程的内容应与专业相结合,降低基础理论与专业实践的脱离度;提高专业课程内容的连贯性,避免课程内容的雷同与重复,保证学时总量内的教学效率,增强课程设置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增强课程内容的灵活性与创新性,使课程内容与行业发展新动向有机结合,提高课程与行业实践的适应度,并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不同需要;根据职业需要调整专业方向课的内容,增强课程的行业实践价值,以实现课程体系化与前沿性的有机结合;开发多种选修课,建立学分制,将讲座、专题等非正式课程纳入课程管理的范畴,实行课程的动态管理。

在培养高等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指引下,以职业技能培养为核心,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在不断调整与改革中,构建了科学合理、层次分明的专业课程体系,主要分为以下五个层次:综合素质课程单元(必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计算机应用基础、形势与政策、大学英语,大学语文,体育,职业素养与就业指导等;专业素质教育课程单元(必修),民政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心理学、婚姻庆典服务概论、管理学基础、婚俗文化学、色彩学、客户心理学、普通话语音规范、应用文写作等;专业技能教育课程单元(必修)将技能操作岗位主要确定为三大岗位群,并为此设计三类专业技能教育课程单元(婚姻登记岗位:婚姻登记服务与管理、婚姻法与收养法;婚庆服务岗位:婚礼策划服务、婚庆主持技巧、婚礼花艺与现场布置、婚礼摄影技术、婚礼摄像技术、婚礼视频编辑与制作、婚礼化妆与服饰、婚礼现场督导、婚庆公司经营与管理、婚纱影楼摄影技术、婚礼用品设计与制作;婚介服务岗位:婚介服务与实务、会务管理等);素质拓展课程单元(选修),职业道德与礼仪、社会调查方法、公共关系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演讲与口才等;集中性实践教学课单元(必修),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认知实习、婚姻登记、婚庆公司见习实习、毕业顶岗实习、暑期社会调查实习等。

以上五大课程单元层层推进,紧密结合。在完成综合素质课程单元的前提下,设置了专业素质教育课程单元,以此为平台,对应未来就业岗位(群)所需的专门技能,设置了专业技能教育课程单元、素质拓展课程单元和集中性实践教学课程单元。整个课程体系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形成了完整的婚姻服务与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三、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创新实践研究

1.课程体系突出实践性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课程体系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具有鲜明的实践性。不仅在一系列实践课程中安排实训和实习,将知识加以应用和深化,还设计了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从而使课程体系的知识、能力、素质能够有效结合,使学校、行业、社会相结合,形成了学习、应用、创新相结合的办学理念以及人才培养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训与资格证考核相结合,学校教学与社会用人单位相结合”的应用型高等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中的课程设置以实用性强的课程为主,如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

婚姻庆典服务概论(48学时):介绍婚俗的起源、婚庆服务的运作方式、内容和程序,婚姻庆典服务行业的职业分类、中外婚姻庆典仪式、婚姻庆典服务行业的现状和发展。

婚姻登记服务与管理(64学时):介绍婚姻登记的程序、婚姻管理的原则、婚姻管理的意义、婚姻登记员的职责和义务、婚姻管理的意义等相关内容。

婚礼摄影技术(32学时):介绍摄影在婚庆中的地位和作用、婚礼摄影的分类、婚礼摄影设备的分类、经典作品鉴赏,进行婚礼摄影的的实际操作。

婚礼摄像技术(48学时):介绍摄像在婚庆中的地位和作用、婚礼摄像的创作手法,视听语言,经典作品鉴赏,进行婚礼摄像的的实际操作。

婚礼视频编辑和制作(48学时):介绍婚礼影像制作中非线性编辑软件绘声绘影、画面剪辑艺术、After Effects数字特效应用的使用。

婚礼用品设计与制作(32学时):介绍婚礼影像制作中Photoshop的使用以及婚礼用品的设计、包装与制作。

婚礼策划服务(64学时):介绍婚礼策划的相关理论知识,婚礼策划的技巧,进行婚礼主题、个性婚礼的定制及创意设计。

婚庆主持技巧(48学时):介绍婚礼主持艺术创作的一般原理,婚礼主持语言表达技巧,进行婚礼主持的多样化创作和婚礼主持实践。

婚礼花艺与现场布置(64学时):介绍各种花材、花语,进行婚礼花艺实际操作。

婚礼化妆与服饰(64学时):介绍婚礼与婚服、婚服文化、婚服分类、婚服的色彩、婚服的搭配、婚服的个性选择和婚服配饰的重要作用。介绍婚礼化妆的重要意义、婚礼的各种妆容,进行婚礼化妆实际操作。

婚礼现场督导(32学时):介绍婚礼现场督导的相关理论知识,婚礼现场督师的作用和工作职责,进行婚礼现场督导实际操作。

婚纱影楼摄影技术(32学时):介绍婚纱摄影的起源、风格、流行趋势及发展前景,影楼的经营与管理模式,婚纱拍摄艺术技法以及摄影设备及照明布光器材的使用方法。

婚介服务与实务(36学时):介绍婚介服务的基本概念、婚介服务礼仪和婚介服务工作的实务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

婚庆公司经营与管理(32学时):介绍婚庆公司的起源、现状及发展趋势;婚庆公司的分类、构成、市场定位、经营、管理、市场推广、督导、及可持续发展;婚庆公司相关的法律关系与事务。

我们还对实践教学环节作了细致的安排。大一的专业认知实习,大二的岗位见习实习,大三的毕业顶岗实习以及贯穿于各门专业课程的平行实习。

专业认知实习,是学生在学习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即将进入专业课程学习之前进行的重要的综合性独立实习课程,是在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部分公共课程和基础课程之后的一个认识性教学环节。

见习实习是主要通过到民政基层单位、婚庆协会、婚庆公司、婚纱影楼等单位进行专题调查、岗位训练等形式,让学生既进一步熟悉本专业的业务,同时更深入了解和掌握婚庆、婚登、婚介行业所需的工作技能,从而为毕业顶岗实习打好基础。

毕业顶岗实习是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职业技能,在真实的婚庆、婚登、婚介行业工作岗位中进行的全方位的实践实习活动,属于体验性的实践教学过程。

2009年,我们在校内逐步建立了婚姻登记实训室、婚礼庆典综合实训室、婚礼影像实训室、婚礼花艺实训室、婚礼化妆实训室等专业化的应用技术实训室,成为学生专业课程平行实习的实践教学场所。

2.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实行“双证教育”

在培养计划中,将职业资格考试列入培养计划,如:将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引到学院,在学院为本专业学生举办婚礼策划师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班,实行课程教学与考证相统一。

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英语等级证等资格证书考试,鼓励学生取得婚介师职业资格证书、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书、营销师资格证书、秘书资格证书等。

3.将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嵌入课程体系

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制订教学计划时,结合学生参加认证考试时涉及的知识,如婚礼策划、婚礼花艺与现场布置、婚礼摄影技术、婚礼摄像技术、婚礼视频编辑与制作、婚礼化妆与服饰、婚礼现场督导等相关课程,并充分依托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庆行业委员会,对本专业学生进行职业资格培训和考核,将行业资格证书嵌入课程体系。

4.成立婚庆工作室,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为了更好地鼓励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校内专业知识教学和企业岗位能力实训两个领域、两种空间、两种能力教学的特点,大力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成立了I do婚庆工作室。这既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零距离结合的有效探索,也是工学结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切实体现。

四、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创新实践成果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注重创新,强化实践,优化课程体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目前,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优化与创新实践已产生一系列重要成果。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提高了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07级毕业生100%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还有少数同学通过努力拿到了两个以上证书。2007级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2010年7月,按照07届毕业生的就业单位名单走访了一批有代表性的公司,从毕业生整体表现、思想道德和身体心理素质、业务技能和敬业精神等方面进行了准确的问卷调查,最终综合评价的称职率为94%,优秀率43%。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和社会影响力。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彰显了人才培养质量优势,吸引了知名企业。我们与北京花海阁婚礼会馆开展深层次的合作,为企业提供员工培训,实现订单式培养。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带动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双赢。学校与行业企业通过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共享校企人才资源、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益,使学校分享企业资源。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有效地促进课程建设。教师在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同时,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参与教学研究,发表论文15篇;参加申报学院的教改项目17个,获得省级以上奖项7个。现已拥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名北京市教学名师,2009年,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课程体系的优化与创新,带动了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新课程体系实施以来,学院加大了专任教师的培养力度,先后派专业带头人赴美国、日本等先进国家学习,提高了专业带头人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同时选拔年轻骨干教师到一线挂职锻炼,要求专业教师参与工作室、研究中心的项目开发工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中国社会报.民政人才发展蕴藏哪些机遇——解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3]王晓玫.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婚姻服务与管理专业剖析报告,2010.

儿童药品包装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1 土特产包装的现状分析

1.1 不重视包装

土特产品不重视包装的现象目前在我国依然存在。主要是包装材料不合格、包扎方式不合理、缺乏文字说明、色彩图案搭配不当、包装质量差甚至根本就无包装可言,严重影响了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限制了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例如重庆的土特产虽说很好,为此还专门组织过“2003年中国重庆全球采购会”,但是由于包装问题,前来洽谈的土特产商大多数碰了壁,灰头土脸的在国内外市场中吃了不少“闭门羹”。例如:其火锅底料的各种成份含量没有标注清楚,没有标准化;包装中缺少图文说明及英文介绍等。由于这些包装问题,重庆土特产没能被跨国采购商相中,为中国人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1.2 包装无特色

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符号过于笼统,应该在使用时要了解商品背景的情况下合理运用,不要出现和土特产商品相背离的包装。有些包装材料的选择与产品的特性不适应。比如:名优土特产品如黄花、银耳、木耳、野生菌类等,在市场上很多采用简陋的塑料包装或无包装的地摊销售,使产品价值大打折扣。还有包扎方式缺乏创意,有的产品包扎方式过于传统,缺乏时代感、创新性,难以引发消费者的购买“冲动”。

1.3 包装无品牌

品牌是商品的“脸谱”。著名市场营销专家菲力普·利特勒认为:“品牌是一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或图案,或是它们的相互组合,用以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别。”这充分说明品牌是用来与其他商品区别开来的名称、标志、包装等符号的组合。随着商品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土特产品以成为发展地方经济、带动其他产业的重要依托。但这些土特产品要进入商品经济的流通网络,抢占市场份额,没有品牌意识是很难取胜的。

2 土特产包装设计

2.1 注重地域文化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区域内经长期积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传承至今的文化资源或传统。土特产品的地域特点鲜明,在包装设计上注重地域特色是其包装的设计原则。从设计的角度来讲。地域文化特征可以通过色彩、形态、材质、风格来表现。因此,作为土特产品包装设计来讲,应通过对一定区域里地域文化的认识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从色彩、形态、材质、风格等方面提炼出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元素,最终再将这些元素灵活应用于具体产品的包装设计之中。以湖南为例,湖南号称“鱼米之乡”,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人文荟萃,英才辈出。岳阳楼、岳麓书院、屈子祠和马王堆西汉王室墓昭示了湖南历史的久远。张家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衡山、凤凰古城等地也让游人流连忘返。少数民族一些特有的建筑、服饰、首饰、乐器甚至是节日舞蹈都是非常珍贵的素材。这些珍贵素材通过设计师们的提炼加工,运用设计的语言更加贴切地向消费者传达土特产的人文气质。都是进行土特产包装设计的重要元素。

2.2 注重材料与新工艺的选用

土特产包装材料选用适当,可以体现出产品的产地及产品的特色风格,也能体现一个民族区域的特有工艺特征。因此,包装材料在应用上可以先考虑地域间的特点,如草、藤、竹、柳、木、丝织物、棉麻、陶瓷等天然材料。依据地方独特的产品,与不同档次、不同消费层次的包装造型配合设计。注意使用的场合,保证既科学又实用,使其具有土特产品的加工工艺,使产品更具特色和吸引力。按商品重量、性质、状态等来确定包装材料及工艺;按商品携带保管和运输等情况来选择包装的结构形式、规格和开启方式;按包装的商品性能和复杂性写明保管使用说明,都将给消费者提供方便。例如:顾客要求包装材料,便于使用,保证安全卫生,于是挂包式礼品盒、易拉罐等包装应运而生,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2.3 关注人文精神

关注人文精神是对社会的责任,也是包装设计社会价值的体现。在文化上注重地域特色,在材料上强调可持续发展战略,不仅仅是为了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也是土特产产品包装设计的一种人文关怀。此外,在土特产包装设计中,应该注重体现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精神与艺术的内在表现力,提升商品的档次,使其更加具有文化亲和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更为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享受。如湖北孝感麻糖以美丽传说为主题,在包装上生动地描述董永和七仙女的传说故事,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4 注重实用性与功能性

土特产品种类繁多,包装的形状和结构设计要注重实用性与功能性。如虫草、贝母、松茸、白菌等产品,采用透明包装或开窗包装,直观展示了产品的质量和形状,赢得消费者信赖,较之密封包装更为有利。中药材的包装要附有具体详尽的文字说明,如产品的功效、使用和养护等,相关药材配套包装的,要有详尽的配制方法,必要时还应配上简洁的示意图。由于很多土特产品作为礼品赠送,故其包装必须易携带、耐携带,在其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体工程学。

随着工业化与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模的扩大,以及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无论是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村收入,还是从满足人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社会对土特产品都有着巨大的需求空间。因此,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考虑本地区的历史文化传统,要使包装设计体现地方的历史传统文化。其次,要考察本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风俗习惯,要使包装设计体现本地区的风俗特点。再次,要调查了解本地区的产品特点,特别是农副产品特点,使包装设计体现本地区的生产、生活特色。从而提升土特产品包装设计设计水平。

摘要:通过对土特产品包装设计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土特产品包装设计中存在的误区;阐述了土特产品的包装设计技巧及包装策略。

关键词:土特产,包装设计,现状,地域文化

参考文献

[1] 黄信初,蒋艺芝.包装设计[M].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儿童药品包装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文章以茶叶包装为主要切入点,分析其对茶叶包装设计的影响。从包装盒的造型设计、图案装饰、色彩及文字设计等四个方面分别论述现代茶叶包装设计中所体现出的茶文化,从而探讨出新型茶叶包装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茶文化所孕育出新的精神内涵。

关键词:包装设计 茶文化 茶叶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引言

众所周知,茶文化起源于中国,这已是被中外公认的事实。根据我国史书记载,西汉时期,四川地区就已经把茶叶作为一种重要的商品,到了唐朝,特别是自陆羽后,茶逐渐成为我国民间的主要饮品之一,饮茶习俗逐渐深入社会各个阶层,我国还较早的把茶叶融入药材之中。《神农本草经》中曾经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这些都说明,茶文化慢慢地融入中国的文化之中。

一、中国茶文化及茶叶包装的发展历史

饮茶之风最先兴起于唐朝南部地区,由于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饮茶文化随之传入了北方及边远地区。陆羽的《茶经》所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盛于国朝。”可见,茶在当时已是十分盛行,特别是杜甫、柳宗元这些文人雅士不仅喜爱品茶,写诗,作画,而且自己也参与茶的种植,这种浓厚的茶文化逐渐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但是,有关茶叶保存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只是简单的采用散装纸包。到了宋朝,饮茶习惯更加盛行,已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与唐朝相比,饮茶时,宋朝人把煎茶法发展为文雅的点茶法。同时在茶叶的包装工艺上,一种新型模压方式,即以龙或凤为原型的专用贡茶“龙团凤饼”的出现,是茶叶包装的一大突破。元朝时期茶文化日渐走向成熟,此时人们饮茶的时候,摒弃加入葱姜等多余香料的习惯,采用简单的清饮方式。直到明朝,人们开始用沸水去冲泡茶叶,称作瀹饮法,也就是沿用至今“泡茶”的饮茶方法。同时,散茶生产技术得以广泛发展,由饼茶向散茶工艺的转型也恰恰符合饮茶中由繁到简的精神,可以说,这一时期我国饮茶文化的转变是一种质的飞跃。

二、包装设计所体现的茶文化

茶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包含着丰富的物质内涵和精神财富。现代社会的茶叶包装,已从单纯的储存保护功能转变为沟通生产与消费之间的桥梁,包装设计承担着体现茶文化的重要职责。茶叶包装不仅仅是商品的包装,更加是文化的包装,优秀的设计,承载茶叶品质的同时,也蕴育浓厚的茶文化。

(一)茶叶包装的造型设计

我们都知道商品的包装设计,已成为商品与消费者之间最好的沟通方式之一,包装是消费者对商品的第一印象,因此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茶叶包装的设计上,首先以茶叶产地及当地的历史文化为载体,继而适当地融入茶道精神,让人们在品味浓郁茶香的同时也感受醇厚的茶文化精髓。如“洞庭山——碧螺春”茶叶包装的设计上,把茶文化的精髓,即“清”、“静”、“雅”、“和”作为永恒的主题(图1)。画面运用莲花为主要元素,自古以来,莲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象征着圣洁高雅之意,这样设计,也恰巧符合清正的茶之精髓。在色彩的选择上,以淡雅的蓝色为主,配合古朴的龟裂纹,传承着不变的中国风。茶叶的储存罐采用仿古的白陶瓷(图2),瓷器自古以来都有着明丽雅致的文化内涵,与茶文化“清”、“静”、“雅”、“和”的内涵相一致。茶叶采用这样的包装,一方面表现碧螺春的千余历史,突显茶的清雅气质,另一方面,相较于铁质茶叶罐,陶瓷器皿的透气性更加,经久耐用,并且还具有一定的装饰观赏性能。

(二)茶叶包装的图案装饰设计

包装离不开不图案,消费者往往都是通过最直观的视觉图案来理解商家意图传达的含义。茶文化历来与文人雅士有着不解之缘,唐代皎然有诗云:“此物清高世莫知”,可见,这种幽静的茶之记忆,已成为茶文化中约定俗成的概念,而想要表现幽静的意境,则非中国画莫属。中国画本是笔与墨、情与景的结合,追求的自然也是超凡脱俗,清新雅致的境界,这点正好与茶文化的“静”和“雅”两大精髓不谋而合。如“茅山青峰”此款茶叶的包装设计用中国画的方式表现茅山的优美风景(图3),由于茅山是金坛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又特产青峰,故将其运用到茶叶的包装设计中,展现了强烈的地域特色。不仅如此,把茅山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融入设计之中,配以郑愚的《茶诗》,把自然美景与茶文化有机地融合进中国画的写意中,达到了深邃的效果。画面中山峰与云雾彼此呼应,似如人生仙境一般,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茶文化精神。

(三)茶叶包装的色彩设计

色彩在包装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往往会影响到包装的整体效果。由于人们对于色彩具有不同的主观和客观的认知,所以在包装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商品的自身属性,而且需更加注重消费者的个人喜好和审美情趣。设计时,应根据不同茶叶的种类运用不同的色彩。例如红茶的包装则以暖色调为宜,绿茶多采用冷色调为佳,白茶可选择清柔的色调为好,这样通过外在包装的色彩可以进一步映射出内在的商品实物,给消费者初步的情感认知。如“金坛雀舌”属绿茶的一种,闻之香气清高,泡之汤色明亮,饮之浓而不涩、回味甘爽。此款茶叶的包装色彩遵循绿茶的特点(图4),整体运用绿色系色调,给人清新舒爽的感觉。在绿色的运用上使用明度对比,即以墨绿为主,浅绿铺底,这种对比,加强了一定的视觉冲击力,再配合明亮的黄色加以点缀,所展现出素雅但又不失活泼的效果。画面中绿色茶具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茶艺思想,这也是诠释茶文化的良好途径。

(四)茶叶包装的字体设计

茶叶包装上的字体大部分运用中国书法字体,这是因为书法作为一门古老的汉字艺术,至今已有5000~6000年之久,正好与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历史相符,是展现中华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最好表现。“新益号”普洱茶的产品名称字体采用行楷(图5),该字体优美实用,如同普洱一般,不但口感极佳,还具备减肥、降脂等多种适用功效。在茶饼的包装上,“金茗陈香”四字为隶书,同样是中国书法,但又与行楷不同,凸显字体设计的多样性。在印刷上,“金茗陈香”采用传统的烫金工艺,一方面正适合茶叶这种拥有悠久历史的饮品包装,另一方面,字体也变得更加清晰、耐磨,光泽度高,色彩鲜艳夺目。

三、茶文化对未来茶叶包装发展趋势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茶文化已不可能再停留于先前的“清”、“静”、“雅”、“和”,必须要融合当下世界发展的主题,达到丰富其内容,增加其文化内涵的目的。

(一)生态环保主义

如今,随时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低碳环保已成为热门主题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我国的茶文化也需要注入生态、节能、环保这些新鲜血液。在当代茶叶包装中体现环保主义就是要遵循最少化、最轻化和可回收原则。最少化原则指的是包装使用的材料品种最少化,材料数量最少化;最轻化原则即为在保证商品安全运输的情况下尽量减轻其包装重量;可回收原则则表示使用可回收材料,减少资源的浪费,这三项基本原则从理论上指引日后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如有机茶叶公司设计的可重复使用的茶叶包装(图6),此款设计采用纸质材料,精致小巧,方便携带。在包装上巧妙的设计一道开口,通过两端的拉合来控制开口的大小,饮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控制出茶量。当茶叶用尽时,此款包装还可以再次使用,只需简单的注入新茶即可。这些独特的设计无不体现生态环保主义。

(二)全球国际化主义

中国自从加入WTO之后,茶叶国际化亦是大势所趋,中国的茶文化已不再单单面向国人,更要走向世界。2012年8月一份共300人问卷调查显示(图7),有121人,约占总人数的40.3%认为未来茶叶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应适当融入全国际化思想,而不是单单展现中国传统的茶文化。我国茶叶市场如今面临国外茶叶品牌的入侵,这种国内外茶叶市场的交流自然对我国茶叶包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包装设计时,可以加入英语译文,考虑国外的风俗习惯和个人的欣赏价值观。

结语

近年来茶叶包装设计运用茶文化的深刻内涵,不仅侧重于个人情感的包装,使整个设计具有独一无二的中国气息,而且注重民族和地域个性的表现,展示了与时俱进的时代感。在改革开放的今天,我们更应该丰富茶文化的内容,完善其思想体系,并将其服务于包装设计之中,开拓美好的市场前景。

参考文献

1 张文莲:《中国茶文化与现代茶叶包装设计》,30~35页,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2 席志新:《中国茶包装设计中的文化理念》,144~146页,《文艺争鸣·艺术空间》,2010(8)。

3 王金水、陶德臣:《茶文化发展现状及主要趋势分析》,107~111页,《农业考古》,2004(2)。

4 徐明生:《试论茶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4~17页,《农业考古》,2007(5)。

5 卢浩:《茶叶包装设计中文字和色彩的运用》,119页,《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1)。

上一篇:火电系统节能减排论文范文下一篇:人文主义历史教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