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和目标的区别范文

2024-03-08

梦想和目标的区别范文第1篇

一、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发展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行政法制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同其他法律制度一样,行政复议制度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每一个发展阶段,都标志着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日益健全和完善,在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 行政复议制度的恢复阶段

20世纪50年代,我国已有了行政复议制度。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首次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战略任务,行政复议制度由此进处复兴时期。1989年4月4日,《行政诉讼法》颁布并实施。行政复议制度对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合法权益,加强行政机关自身的监督,树立政府的形象,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这一时期的行政复议具有以下缺陷:

第一,大多是原则性的规定,操作性差,而且每一部规范性文件只针对某一类型的行政行为规定不服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缺乏一综合性、通用性、概括性。

第二,行政复议的名称不统一,有的称申诉,有的称复 - 1 -

议,还有一些其他的称谓。

第三,规定行政复议制度的规范性文件的效力层级高低不同,有的是法律,有的是行政法规,还有的是部门规章。

第四,各个规范性文件对各种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的期限规定也不尽一致。

第五,在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上,没有明确的统一规定,大部分采用复议前置的模式,极少数采用的是复议与诉讼选择模式,而且对复议后可否行政诉讼,很少提及。

(二) 行政复议制度的规范发展阶段

1989年《行政复诉讼法》的颁布,对依法行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为了配合《行政复诉讼法》的实施,国务院于1990年12月24日颁布了《行政复议条例》。这个条例的颁布,标志着行政复议制度日趋成熟。

《行政复议条例》建立了独立统一的行政复议制度,对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行政复议条例》缺少独创性和独立性,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弊端,如受案范围窄;申请复议的限制较多,法律责任不明确,机构的不健全,人员的不到位,经费的不落实,难以保障复议制度的落实。

(三)行政复议制度的进一步完善阶段

1999年10月1日,新的《行政复议法》开始施行。这部法律在立法宗旨上突出了对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强化了对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的监督。它的公布实施对于完善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标志着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正式

成为与行政诉讼并列的行政救济制度。是我国民主与法律建设的又一重要成果,是我国政府在依法治国,依法行政方面迈出的有力步伐。与《行政复议条例》相比,《行政复议法》扩大了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进一步加强了行政复议制度在解决行政争议方面的作用;拓宽了权利救济的范围;提高了行政复议主体的级别,增强了申请复议的选择性;完善了行政复议的操作程序,充分地体现了便民、高效原则;严格了行政机关不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法律责任,加大了监督力度。

然而,从具体的制度运作来看,行政复议的实施情况并不是很好。首先总体上看,行政复议案件的申请数量并未象人们所期待的那样增长,甚至出现过申请数量有所下降的情况。其次行政复议决定维持率极高,行政复议的公正性受到质疑。同时行政复议效率低下、救济效果相对滞后。复议案件审批程序复杂,耗时较长。为了进一步完善行政争议解决机制,进一步增强行政复议制度的可操作性,修补复议制度在纠纷解决机制方面的不足,2007年5月29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7章66条,以充分发挥行政复议制度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为取向,其体系与我国基本国情相结合,体现了落实国家基本行政救济制度和保护人民利益并重的精神。《条例》的创新集中表现在强化行政复议机构的建设,从组织上保证行政复议制度的有效运作;通过相关制度的健全和创新,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引入听证制度,健全行政复议的审查方式;确立了行政复议权利告知制度;规定了复议中的调解除和和解制度,行政机关的“有错快改”制度等

方面。

二、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现实弊端

尽管《条例》对行政复议制度作了进一步完善,但囿于下位法无法弥补上位法的不足,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仍然存在以下弊端:

第一,在机构的设置上,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我国行政复议机构由政府法制机构或政府部门内设机构充任,缺乏一套统一和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体系,存在着下列缺陷:首先,不能公正地进行行政复议裁决。其次,在行政复议这一体系中,由于没有统一的复议机构体系,加重了各级各类行政机关的负担,不利于行政机关工作效率的提高。

第二,在人员的任职资格上,缺乏应有的专业性。行政复议人员任用资格无明文规定,许多复议人员都是半路出家,没有接受过专门法律教育,具有的专业知识与现实需求尚有一定的差距。

第三,行政复议范围不够细化、宽泛,《行政复议法》规定:“具体行政行为”可以审请复议,但在实践中对普通百姓而言,“具体行政行为”本身是个理论概念,其内涵和外延如何,百姓很难区分和认识;抽象行政行为、内部行政行为不能申请复议,当公务员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

第四,审查方式过于强调书面审查,省略了各方当事人对对方陈述事实与依据进行据实据理反驳的程序;忽视了纠纷各个程序上的权利,使复议结果的可信赖度降低。

第五,近年来,老百姓明确感到,政府部门‘不作为’的比例在增加,‘行政不作为’已成为政府工作的“大敌”,行政问责

制度建立后,一些行政机关为了避免担责任,总会有绕开职责,不履行职责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影响很坏。

三、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完善

为了更好地发挥行政复议制度的重大作用,充分实现行政复议制度立法宗旨,鉴于上述行政复议制度中存在的弊端,未来有待进一步完善:

第一,应当逐步设立独立的行政复议机构。复议机构的独立设置,也是各国行政行为审查机制的共同发展趋势。

第二,应当建立行政复议人员任职资格制度,确保行政复议人员的专业水平。

第三,应当扩展行政复议的范围。明确界定“具体行政行为”,使诸如征地批复、拆迁决定等在实践中可能被“模糊处理”的行政行为,能够明确纳入《行政复议法》受案范围,使相对人和百姓一目了然,便于监督和接受。此外,也应将抽象行政行为和内部行政行为归入行政复议的范围。

第四,改革审查方式,确立局面审查和听证审理结合的方式,采用概括规定和具体列举相结合的方式明确听证审理的范围。

第五,对老百姓而言,打嬴一个行政复议案件可能时间很久,甚至需要一年半载,但老百姓因为‘不作为’申请行政复议的情形,往往比较紧急,错过这一有效的时间就没有意义了。为此,要解决这一实际矛盾,应加大对‘不作为’行政复议的救济力度,不妨引入“临时救剂”措施。

尽管现行的行政复议制度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弊端,还需要进一步的健全和完善,但应当肯定的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

行政复议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依法治国和依法行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希望我国的行政复议制度不断在改革中完善,在完善中成熟。

参考文献:

[1]华建敏.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J].求是,2007(2):10-15.[2]杨俊.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建议[J].法制与社会,2006

(6):126-127.

梦想和目标的区别范文第2篇

怎样激发员工潜能?

情感互功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因

当今企业,应该以全新方式看待你的员工,视每位员工为具有充分潜力的人才,视顾客为拥有复杂情感的个体。

事实表明,由情感投入的员工所组成的团队,往往能获得杰出的成果。而且,当客户感到你的员工以热忱与真诚对待他们时,他们一定也会以相同的情感回应。这种员工与客户之间的情感投入和情感互动,会变成企业持续成长的动因。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优缺点。与其效果低微地矫正员工的缺点,不如重视发掘与善用他们的优点。研究表明:人类通常有24种情绪天赋,这些天赋通过人的思维、感觉与行为体现出来。对这些天赋进行分类,可以帮助管理者深入了解员工,并善用他们的长处。比如,有擅长把任何枯燥的主题都表达得十分有趣的“沟通者”,有能预感冲突并擅长化解纠纷的“和谐者”,有永远习惯与人比较的“竞争者”,也有能了解他人,具备“换位”思维的员工。

一般而言,员工有八项需求必须得到领导者的充分关注,从而员工才能做出最佳的工作表现。如果领导者未能关注这些需求,即使是仅仅忽视了其中一项,也将无形中“刹”住组织发展的前行。

一是工作的意义:员工需要看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是否与组织及更大的目标想连接。员工需要明白自己的工作是怎样与整体愿景相联系的,组织文化有什么意义,公司的价值在哪里。

二是合作氛围:员工渴望在充满激励的环境下工作,他们希望能和其他员工一起,相互合作,获得成功。

三是公平:员工愿意为公平公正的雇主服务,无论是薪资、福利、工作量都公平且平衡,员工之间相互尊重。员工希望感到组织和领导者用同样公平公正的态度来对待他们和客户。事实上,研究表明造成员工离职的最大原因是他们觉得未受到公正和公平的待遇。

四是自主:员工希望能自主完成工作任务,他们希望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和信息来参与关乎自己工作的决策制定。

五是认可:员工需要表扬,需要自己的功绩得到认可。

六是成长:有机会学习、成长、发展技能来实现职业发展,这也是员工的一项关键需求。而且,员工需要感受到自己是职业发展计划进程中的一部分。七是与领导者的关系:员工希望领导者能与他们分享信息,并能与他们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在诚实信任的基础上与员工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这将创造和谐的工作氛围,使员工愿意把工作做得更好。

八是与同事的关系:同上述与领导者的关系一样,与同事之间的良好关系也将促使员工更加努力地工作。

企业要发展,领导者就必须想方设法吸引和保留高意愿、高能力的优秀员工。薪水已经不再是唯一的出路。今天的员工需要更多。他们在考量所在的工作环境,看看自己的贡献和付出是否得到肯定,是否得到相应的回报,他们是否能参与或被授权完成工作,是否有机会锻炼和提升技能,是否有发展的机会,以及他们自己能否对结果产生影响。因此,过去那种只关心短期结果、命令控制型的领导力,就需要被重新修正和改变,今日的领导力采取的是参与度更高的形式,关注长期发展成效,关注员工的满意度。

当前很多组织使用的日常管理方法将发生变化。原因很简单:大多数员工并未从现在的管理模式中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而且这种管理模式正在使员工的绩效水平不断下滑。

这就提示我们要成功地激励团队中的每个成员。为员工创造一个新的工作氛围,让员工更有动力,帮他们不断发展。最优秀的领导者为员工提供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发挥自己所长,有机会学习,可以分享才干。员工不再愿意为那些只懂得发号施令和评估绩效的领导者工作,他们所愿意跟随的领导者必须能够辅导他们、支持他们,帮助他们实现目标。

运用情绪管理激发员工潜能:

让冲突增加绩效

西方管理研究的著名事件“霍桑试验”表明,员工的工作绩效很大程度上与团体内部的情绪有关。提升员工的精神待遇,有助于使员工的情绪保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上面,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团队凝聚力。

企业内一团和气是好事吗?在许多企业管理者的头脑里,答案是肯定的。然

而,现代冲突理论站在互相作用的角度上,却认为过于融洽、和平、合作的组织容易对变革的需要表现冷漠。这样的组织缺乏创新精神,对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缺点不批判纠正,掩盖失误,导致组织利益受到损害。这样的组织还会显得没有活力,在市场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不能及时产生新的思路和应变,容易丧失发展和壮大的机会。因此,聪明的领导者应懂得去维持适当水平的冲突,有意识地让支持组织目标实现的冲突产生,以此来达到增加组织绩效的目的。激发适度冲突的措施有很多。像在咨询行业和高科技产业里,可以建立认可适度冲突的组织文化,让员工理解,只要是有助于启发思维、完善组织行为的冲突,都是应该提倡的。适当引进外部人才也能够激发冲突水平。因为新进人员还没有接触该组织的团队文化,脑子里面框框比较少,思维相对比较开阔。另外,由于还没有跟内部员工建立起非常紧密的私人关系,较少会因为面子上不好过而三缄其口。需要注意的是,在员工提出不同意见时,管理者要适度表扬或奖励,表明领导对创新意见的肯定态度,从而激励更多的新思路产生。

在技术研发和市场部门,冲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否则带有缺陷的产品和项目一旦投入生产,损失将是巨大的。所以,在组织结构的设立和调整上面可以多动脑筋,提升冲突发生的频率和强度,让思路在反复熔炼之后转化为能够创造效益的真金。

领导者善于控制情绪

冲突水平维持在怎样的程度,依赖于领导者的直觉能力和领导艺术,这需要在实践当中去体验和提高。

一天,美国前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那里,气呼呼地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林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林肯说。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对了,对了。”林肯高声叫好:“要的就是这个!好好训他一顿,真写绝了,斯坦顿。”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里时,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干什么?”“寄出去呀。”斯坦顿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不要胡闹。”林肯大声说:“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再写第二封信吧。”

林肯是在教下属控制自己的情绪。组织行为学上称其为“自我监控能力”。林肯控制情绪的方式不失为培养自我监控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对管理者来说,学会自我控制是实施情绪管理的前提。

总之,善于激发员工的潜能的、拥有更高水平的领导者,要同时关注工作结果和工作关系。因为这两项因素都是长期发展的关键所在,缺一不可,必须两者兼顾。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开启员工的潜能,使员工与企业共图发展,力争双赢。激发员工潜能要诀:

1、让每个员工做他喜欢的做事,实现价值观相匹配

2、对员工进行业务技能训练

3、创造鼓励创新的文化氛围

4、突破“我不能”的局限

5、协调员工个人的价值追求,与企业的价值追求,即把员工个人目标与企业目标相协调

6、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

7、对员工正面激励

8、允许员工犯错误

9、教会员工有效沟通

10、教会员工有效思维

11、教会员工利用思维导图

12、利用视觉化的手段激发员工的潜能

13、利用音乐手段激发员工的潜能

14、教会员工在工作中放松

梦想和目标的区别范文第3篇

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既然是由富人制定的,那就必然对穷人不利,穷人要想胜出,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于是穷人就想自己来制定规则,冲突就产生了,革命就爆发了,有的人真的就掌了权,但很快他也变成了富人,他的规则又对新的穷人构成威胁,社会历史就是如此循环下去的。一个穷人永远也不可能去指导富人怎样致富,怎样过上好日子,哪怕他说的都是真理,也无人会听.

富人占穷人便宜富人经常要占穷人的便宜,因为他富,就更有占便宜的条件。比如,穷人爱买彩票,而卖彩票的钱假设都投入公益事业了,就假设是修了一座现代化体育馆吧!然而,到体育馆看球赛、看演出都是要花钱的,穷人绝不会因为当初买过体育彩票就义无反顾地加入到现场喝彩的人群中,结果有钱和有闲去欣赏的还是富人,穷人只是守着电视看看转播而已。

北京有个回龙观文化居住区,据说是全国最大的经济适用房小区。顾名思义,里面住的都是穷人。然而当记者暗访时却发现,小区里停满了桑塔纳、捷达、奥迪、富康,甚至还有奔驰。

盖经济适用房是为了让中低收入者买得起,国家的地租减免了,税收优惠了,房价也降低了,但是最终住进去的却并不都是穷人。政策总是要靠人来执行的,执行的人又总是有趋利的本能,所以哪怕国家有明文的限制,经济适用房只能卖给年收入6万元以下的家庭,但开发商还是怎么赚钱怎么卖。一个真正的穷人可能要花一辈子的积蓄才能买一套这样的房子,而一个富人轻轻松松就可以买上好几套,当穷人还在努力解决安身问题时,富人想的已经是投资了。

在上海,一位公务员花了一生积蓄买到一套经济适用房后,发现楼上几套房子卖给了一位“大款”,这位“大款”并不住这里,而是把房子出租给别人住了。这事最终被上海的一位政协委员捅到了“两会”上,使得另外的委员也义愤填膺,提出我国应建立住房面积上限制度,限制富人占有大量房产,防止贫富过度分化。

委员们的心是好的,但是富人的房产你限制得了吗?全国有那么多的积压房,有那么多的开发商,买方市场,现金为王,富人有钱还怕买不到房产?

房产其实也是一种资源,委员们的提议是有道理的。开发任何房产都必须先取得土地使用权,国家通过出售土地得来的钱,如果用于投资,每个老百姓都可以受益。现在地租减免了,税收优惠了,国家收入减少了,穷人利益受损了,如此代价换来的便宜房子,却被富人拥有了,穷人真是两头失落。不仅是房子,在其它资源的占有上,情况也是一样的,富人从来不会礼让三先,穷人也没法和他争抢。富人有钱,就可以买一只下金蛋的母鸡,而穷人就算这只鸡飞到你面前,你也没办法抱走。

有钱的人更有钱,贫富分化是一种必然。富人从来不会礼让三先,穷人也没法和他争抢。富人有钱,就可以买一只下金蛋的母鸡,而穷人就算这只鸡飞到你面前,你也没办法抱走。

穷人志短京城有个房地产老板说,中国的建筑师很容易改变立场,一个方案,开发商让他怎么改他就怎么改,生怕老板不满意,就拿不到这单生意了。而外国的建筑师,特别是著名的大建筑师却很固执,他宁肯不做这单生意,也绝不轻易改变自己的设计,哪怕只是一个细节。

其结果就是外国大建筑师留下的是更加完美更加个性化的作品,因而也名气更大,要价更高,生意更兴隆。中国建筑师却把自己降到开发商的水平,难免生产出一些平庸粗俗的城市垃圾。作品的层次低了,人的档次也就低了,想要高价更不可能了。结果凡是有大的项目,还是让老外抢去,眼睁睁看着别人挣大钱,自己干瞪眼。

这就是穷人和富人的区别!

不是中国的建筑师没有个性,而是他们太需要人民币。如果建筑师还在为区区一点设计费而呕心沥血——据说外国设计师的收费大约是中国同行的十倍——没有这单生意就有可能饿死,他是在为生存奋斗,而不是为艺术献身,在老板面前他还能有什么脾气?

献身是可以的,也是伟大的,但献身的前提是身还在,还是你自已的。如果肉身的存在都成了问题,献身就只是一句空话。

穷人的理想往往就是空话

穷人没法不志短,人穷就必然受制于人,迫于生计,很多时候只能妥协,这一妥协又埋没了自己的才华,错过了发展的机会,最后只好随波逐流,一直穷下去。穷人很难有长远的眼光,穷人是很难长大的。

穷人没法不志短,人穷就必然受制于人,迫于生计,很多时候只能妥协,这一妥协又埋没了自己的才华,错过了发展的机会,最后只好随波逐流,一直穷下去.

钱往高处走据说世界上最穷的人是日本某富翁,他投资失败,欠债高达几十亿,别说身无分文,就是把他自己卖了,也还不上一个零头。但他每天照样出入五星级饭店,玩着穷人们一辈子都没听说过的花样,身后还跟着一堆保镖。据说是债主们一心指望他还钱,要还钱就只有东山再起,要东山再起,就必须绷住台面,要绷住台面就必须豪华,而且还要长命百岁——他要是提前死了,欠的一*股债岂不是只有拿一盒骨灰抵消?还不如一盒味精来得实惠!

所以说,世界上最潇洒的事就是用别人的钱,不管胜负,你都是赢家。真正的穷人听了可能就很愤怒,有那么多钱去亏,干嘛不分个零头给我,做点针头线脑的生意,赚不了大钱也不至于亏嘛!直骂那债主**。

但债主可不会领你的情,他有再多钱,也绝不会分出零头来给你,尽管你的小生意确实很赚钱。在投资的问题上,穷人的算法和富人的算法不同。比如开一家面馆,收益率是100%,投入2万,一年就净赚2万,对穷人来说很不错了。但是一家面馆所能承载的资本只有2万,如果一个大老板有1亿资金,岂不是要开5000家面馆?这5000家面馆就是5000个投资项目,要一个一个管理好,大老板得操多少心,累白多少根头发呀?还不如投资宾馆,一个宾馆就足以消化全部1亿的资本,哪怕收益率只有20%,一年下来也有2000万利润啊!

大资金只会青睐大项目,钱往高处走,你越有钱,扯的摊子越大,就越有人要把钱给你。而且,你有钱,说明你有找钱的能力,这就是信用,就是你能让钱生钱的证明,如果有人要投资,他不找你找谁?

资本的眼光势利得很,穷人是不可能得到资本青睐的。既然没有资本,穷人得到钱的途径就只有劳动,而劳动所得的血汗钱,多半只够糊口。穷人的钱永远只是生活消费资金,和资本的性质完全不同。没有资本,报刊上那些发财的故事,无论多么精彩,对穷人来说,就像一部武侠小说,闲来读读,不过是茶余饭后的精神体操而已。世界上最潇洒的事就是用别人的钱,不管胜负,你都是赢家。

有钱的人更有钱全国十二亿人,如果每人给你一元,那是什么概念?这样的好事也不是没人想过,理论上是可行的。但要收集到这每人一元,你必定得有一个合理的借口,也就是立项目;你还要让每个人都知道这回事,就需要做广告;你还需要人去为你收集,又必须招兵买马。诸如此类必要的开支,如果这一人一元里,付出的成本是一人五角,对不起,要收十亿,你得先付五亿出来!

你一听就吓得灵魂出窍了,就算滚动发展,类似于卖楼花,这样的生意也不是穷人能做的!很多时候不是穷人太笨,穷人想到的事,再精彩自己也无法去做,就因为你的起点所决定。所以就算穷人有妙计,也只好把自己的妙计贡献给富人,成为富人的幕僚,或者去当策划大师,帮着富人赚穷人的钱,自己从中分一杯羹。

钱就像跳水的台子,搭得越高,越有施展的空间,越能做出漂亮的动作。

梦想和目标的区别范文第4篇

来来往往的人群中,可以说,没有一个人是善良的。世界上的人都是罪恶的,弱肉强食,这世界注定容不下那些弱者。可悲可笑,看到弱者,竟没有一个人会理解他们,只会有冰冷的目光去看待它。世界是惨无人道的,当你遇见一个弱者,我敢说,你会情不自禁的奚弱他,因为你知道你过得比他们好,比他们高一等次。你有能力去嘲笑他,可你没权利去剥夺他们,。人生就是一场场血腥的战争,只要打败对方,你就可以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而战争的产生,就是这无休止的欲望,是它让你改变,让你变得连人都不敢去接近你。我们要想一想,如果我们也是那些弱者,那我们最想得到什么,是关爱,是强者对弱者的关爱。可世界就是缺少关爱。真是可笑啊。还有世界上本没有朋友,是人们的欲望和利用构成了朋友。朋友对于某些人来说:“是个工具。”而你的朋友也肯能把你当成工具,当你完成你的使命后,你就会被遗弃。朋友就是这样,有时当想着想着靠别人,还不如靠自己。你并非无用,你也有优点,也有缺点。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人!

就像我们班的于占洋,他的成绩不怎么好。但他就以为自己没有优点,所以他总受人欺负,就连出操的时候,看他那样子真有点恨铁铁不成钢的样子。他明明是有优点的。至于什么优点,这个他自己最清楚,我真希望他能强大起来,不再受别人欺负,可她的信心太小太小。只有鼓励才能让他觉醒,让他知道自己,认清自己。

人是一种失败的产物,在他成功的时候,往往会猎杀别人弱者的理想的理想。

梦想和目标的区别范文第5篇

常存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碳钢中除铁和碳两个主要元素外,炼钢原料总是存在一定的杂质,而且在冶炼过程还会带入一些杂质,如Si、Mn、P、S、非金属夹杂物及氧、氮、氢等气体。它们对钢的性能和质量有一定的影响。

(1)锰(Mn)。锰主要来自炼钢脱氧剂。脱氧后残留在钢中的锰可溶于铁素体和渗碳体中,使钢的强度和硬度提高。此外,锰还与硫形成MnS,从而减轻硫对钢的有害作用。所以锰是钢中的有益元素,其含量一般为0.25%~0.80%。 (2)硅(Si)。硅是炼钢后期,以硅铁脱氧剂进行脱氧反应后残留在钢中的元素。硅能溶于铁素体,对钢有一定的强化作用,所以硅是钢中的有益元素。但由于含量少,故其强化作用不大,一般应控制在0.17%~0.37%之内。

(3)硫(S)。硫是由生铁及燃料带入钢中的有害元素。它在钢中与铁生成化合物FeS,FeS与铁形成共晶体(Fe+FeS),熔点低(985℃)。当钢材加热到1000~1200℃进行轧制或锻造时,沿晶界分布的共晶体已经熔化,各晶粒间连接被破坏,导致钢材开裂,这种现象称为热脆性。因此,硫是钢中的有害元素,其含量不得超过0.05%。 (4)磷(P)。磷是由生铁带入钢中的有害元素。磷部分溶解在铁素体中形成固溶体,部分在结晶时形成脆性很大的化合物Fe3P,使钢在低温下(一般为100℃以下)的塑性和韧性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称为冷脆性。钢中含磷量达到0.10%时,冷脆性就很严重了。因此,磷是钢中的有害元素,一般钢中含磷量限制在0.04%以下。

(5)非金属夹杂物。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有氧化物、硫化物和硅酸盐等。这些夹杂物是炼钢反应产生而未能完全排除,或是从炉渣、炉体、铸锭设备等耐火材料中带入的。非金属夹杂物降低钢的强度、塑性,因而夹杂物越少,钢的质量越好。

碳钢的分类(1)按冶炼方法及设备分:a.平炉钢 b.转炉钢 c.电炉钢

(2)按冶炼浇注时脱氧剂与脱氧程度分

a.沸腾钢:在冶炼末期和浇注前用锰铁和少量铝作脱氧剂进行轻微脱氧,使大量的氧留在钢液中;在浇入锭模后,钢中的氧与碳反应,产生大量CO气泡而引起钢液表面剧烈沸腾,故称为沸腾钢。

b.镇静钢:钢液浇注前相继用锰铁、硅铁和铝等脱氧剂进行充分脱氧,使钢液浇入锭模后凝固时没有CO气泡产生,锭模内钢液平静,故称为镇静钢。

c.连铸坯:钢液经过连铸机直接生产的钢坯叫做连铸坯。 d.半镇静钢:钢液脱氧程度不够充分,介于沸腾钢和镇静钢之间,浇注时产生轻微沸腾,钢的组织和性能也介于镇静钢和沸腾钢之间。 (3)按含碳量分类

a.低碳钢:钢的碳含量wc<0.25% 。

b.中碳钢:钢的碳含量介于0.25%~0.60%之间(wc=0.25%~0.60%)。

c.高碳钢:钢的碳含量wc>0.60% 。

(4)按碳钢的质量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根据碳钢中所含有害杂质S、P的质量分数分类。 a.普通碳素钢:ws≤0.050%、wp≤0.045%。 b.优质碳素钢:ws≤0.035%、wp≤0.035%。 c.高级优质碳素钢:ws≤0.025%、wp≤0.025%。 d.特技优质碳素钢:ws≤0.015%、wp≤0.025%。 (5)按钢的用途分类

a.碳素结构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机械零件和工程结构件,其含碳量一般都小于0.70%,属于低碳钢和中碳钢系列。 b.碳素工具钢:主要用于制造各种刀具、量具、模具。其含碳量一般大于0.70%,属于高碳钢范畴。

1.3碳素钢的牌号(1)普通碳素结构钢。这类钢冶炼容易、工艺性好、价廉,而且在力学性能上也能满足一般工程结构及普通机器零件的要求,所以应用很广。但钢中的S、P和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比优质碳素结构钢多,在相同含碳量及热处理条件下,其塑性、韧性较低,加工成形后一般不进行热处理,大都在热轧状态下直接使用,通常轧制成板材、带材及各种型材。

此类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是由代表屈服点的拼音字母“Q”和屈服点数值、质量等级符号及脱氧方法符号四个部分按顺序组成,如Q235—A·F表示为屈服点为235N/mm2的A级沸腾钢。一般简写为Q235。

(2)优质碳素结构钢。优质碳素结构钢的牌号是用两位数字表示该钢平均含碳量的万分之几,例如45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45%的优质碳素结构钢;08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08%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优质碳素结构钢根据钢中含锰量的不同,分为普通含锰量钢(Mn<0.80%)和较高含锰量钢(Mn=0.70%~1.20%)两组。较高含锰量钢在牌号后面标出元素符号“Mn”或汉字“锰”。例如65Mn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65%,平均含锰量为1%左右的较高含锰量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如为沸腾钢,则在牌号后面加“F”字母,如08F、15F等,分别表示为平均含碳量为0.08%的沸腾钢及平均含碳量为0.15%的沸腾钢,如为锅炉用钢则在数值后面加“g”,如平均含碳量为0.20%的锅炉用钢20g等。 牌号含义举例: Q195:表示屈服点为195MPa的普通碳素结构钢; 15Mn: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15%左右,平均含锰量为1%左右的优质碳素结构钢;

(3)碳素工具钢。碳素工具钢是用于制造刀具、模具和量具的钢。由于大多数工具钢要求高硬度和高耐磨性,故工具钢含碳量都在0.70%以上,都是优质钢和高级优质钢。 碳素工具钢的牌号以汉字“碳”或汉语拼音字母字头“T”加后面的阿拉伯数字表示,其数值表示平均含碳量的千分之几。若为高级优质钢,则在牌号的数字后面标以字母“A”。例如:

T8: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80%的碳素工具钢。

T8A:表示平均含碳量为0.80%的高级优质碳素工具钢。 根据制造工具性能的要求,锰在工具钢中含量为0.40%~0.60%时,则工具钢的牌号在数字加“Mn”表示如T8Mn等。 (4)铸造碳钢。铸造用碳钢一般用于制造形状复杂,力学性能要求较高的机械零件。由于零件形状复杂,很难用锻造或机械加工方法制造,由于力学性能要求较高,不能用铸铁来制造。铸造碳钢广泛用于重型机械的某些零件,如轧钢机架、水压机横梁、锻锤砧座等。

铸造碳钢的含碳量一般在0.20%~0.60%之间,若含碳量过高,则钢的塑性差,而且铸造时容易产生裂纹。

梦想和目标的区别范文第6篇

诗人王国维将治学分为三种境界,并引用前人的三句诗加以形象地描述,与此相仿,有人将人生也分为三种境界:大智慧、大抱负、大手笔,将学习也分为为三种境界:知之、为之、乐之,或者说是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为学就是修身、正己,培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为人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做事,造福社会和人民。

科学技术将对自然宇宙的探索向广袤与细微这两个极端发展,得道高人将修炼的境界向精微与高深这两个极端发展。同样,在教育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也将教育的境界研究到了无与伦比的地步,孔子的平民化教育思想观,开中国全民素质教育的先河,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学习六艺,切合实际,学以致用,体用双修,德才兼备,礼仪孝悌。自孔子始,各朝各代,国学鼎盛,博大精深,大师辈出,桃李天下,诸子百家,儒家独尊,从民国到如今,教育改革家们都在努力探索适合中国近代教育、现代教育的最有效途径,你方唱罢我登场,好戏连台锣鼓响。而国外的教育家们更是走思维路线,人本路线,探索和创新路线,科技和发明路线,成就斐然,无须复述。于是,中西文化教育的交流和碰撞,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成了时下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大的问题大到对教育的方向、目标和本质的探索,小的问题小到对学生个体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又如,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城乡教育的差异,教育的管理和教师的职业道德自己的矛盾,教育的体制与教育的社会环境等等问题,数不胜数。其实教育的许多问题大多数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或者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

要想解决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一样,无一离不开智慧——教育的智慧,教育者的智慧。教育者通过教育的智慧,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有纪律”的合格公民,从而培养出健全人格的人,培养出体魄强壮的人,培养出特立独行的人,培养出敢想敢干的人,培养出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出有智慧的人,进而培养出“大写的人”。

譬如,如何才能够培养出有智慧的人?

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培养出有智慧的人,不懂得培养出有智慧的人,所谓有智慧的人, 教育不但需要热情,更需要有知识水平,处事能力,思想智慧,教育的思想才是教育发展的生命,教育的智慧才是教育发展的灵魂。

又如,如何才能够培养出“大写的人”?

如果教育工作者培养出“大写的人”的观念,不懂得培养出“大写的人”的方法,只看到学生考试的高分数,只要求学生成为乖孩子,只求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那么将来培养出来的也许是考试机器,他没有个性,没有自我,没有自信,没有独立能力,更没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而只能是自傲自恋或自卑自弃的人。

所谓“大写的人”,“胸装日月,放眼世界,情系天下,心怀众生”。 怎样培养“大写的人”?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是一个“大写的人”,他要有大智慧,大气魄,大勇气,大能量等等;其次,他必须要有一颗致力于教育的赤诚之心,要有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时间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心;第三,要懂得培养“大写的人”方法和措施,同时采用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第四,要有培养“大写的人”的人的外部环境,即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

社会大前提需要“大写的人”, “大写的人”能进能退,能上能下,能曲能伸,能前能

后,既可以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又可以做平平凡凡的小事情。有人曾详细剖析了在无欲横流的社会里,“人”是怎么看不见的,这个“人”其实指的是人性、天性和本性,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人”是怎么看不见呢?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最终实现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 只有在社会趋向于良性发展的大前提下,教育有了智慧,教育站到了培养人和成就人的角度,“人”就看见了,“大写的人”就出来了。我们相信: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大写的人”。 “大写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大写的人”,思想很高尚。

总的说来,中国教育在不断进步,在向前发展,在日益完善。湖南,衡阳,耒阳教育也是如此,其中,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做法,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是大好事,这正是教育不断进步、向前发展、日益完善的标志,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和自豪,太多的例子证明,有争论,有争鸣,有争执,甚至有争吵,才有繁荣昌盛,如花似锦的局面出现。

象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鼎盛,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象欧洲的文艺复兴,美国的言论自由等等,无一不说明,只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激发思想的火花,才能点燃智慧的光芒,只要思想和智慧的光弧,才能映照出教育的春天。

教育到了教育者们和被教育者们真正走出一纸公文的桎梏,摆脱了一张死脸的恐怖,消失了课堂呆板的说教,淡化了试卷分数的牵引,那时,或许教育改革的春天就真的来临了。

用教育的智慧培养智慧的人才

李清云

早在2008年,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解放思想,至今已经过了四个年头,如今,习李联手重燃中国梦——中国梦,复兴梦;复兴梦,教育梦。要想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想,必须要振兴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的伟大梦想;要想实现伟大的教育梦想,必须要具有博大的教育情怀和同样博大的教育智慧!

近代国学大师、诗人王国维在所著《人间词话》里,引用前人的三句宋词来形象地描述治学的三种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与此相似,有人将人生分为三种境界:大智慧、大抱负、大手笔,还有人将学习也分为三种境界:知之、为之、乐之,或者说是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为学就是修身、正己,培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为人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做事,造福社会和人类。

同样,有人将教师的教书生涯也大致分为三种境界:

一、教书匠,

二、教育智者,

三、教育大师。认为我们大部分教师已经摆脱了教书匠的阶段而步入了智者的境地,我认为这是对广大教师的鼓励、期待和鞭策。而事实上,要想成为教育的智者,还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

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形象直观,清楚明白,有不少字,观其形而知其意。所谓智慧,是由智和慧合二为一组成的。

智者,从文字结构来看,知与目合而为智,即一个人如果具备一定的知识而又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以独特的眼光来分析、判断、和处理所遇到的事情、

问题,则此人可称为智者,故曰:“行而得知,知而获智。”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充满智慧,三教九流,七十二行,智者甚多。道家崇尚老庄哲学,倡导“静生智,智达远”;儒家则强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相诸葛亮有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字句浅显而寓意深远。而在佛家的眼光中,对智者的要求更高,“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世谛者,尘世间的真理也,不知世谛,又安能称智者?故而,为了祖国的建设和民族的未来,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培养一大批智者,而不仅仅是只有文化知识的知者。

慧者,心系于事,家事离心最近,是最容易接触的事,也是最起码应该做的事,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慧字的两个“丰”字齐平在家事之上,说明家事、国事、天下事一样重要,要事事关心。心系于事,就是要把这些事放在心上,用心去做,去想,去琢磨。慧是智的基础,智是慧的更高境界。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不乏智博慧能之士,在此约略不表,大凡智慧者,无一例外皆为知识渊博、眼光独到之人,入世则超凡脱俗,出世则独具慧眼。

故而,要想成为教育的智者,必须知识渊博、眼光独到,而要成为教育大师,则非自成体系,匠心独运不可!

“小智在慧,大智在德。”我以为教书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辅以较为渊博的专业知识,逐渐脱去愚昧,开发智慧,则离智者不远矣。苟能“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不能,”即能知人之不可知,为人之不可为,唤醒沉睡,引领未来,则为真智者。若能纵观天下,放眼世界,于治世中安定社会,造福人类,创新思维,觉悟民众,或于乱世中济国安邦,为民解悬,救民水火,平定天下,则可以称为大智慧。

科学技术将对自然宇宙的探索向广袤与细微这两个极端发展,得道高人将修炼的境界向精微与高深这两个极端发展。同样,在教育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也将教育的境界研究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孔子的平民化教育思想观,开中国全民素质教育的先河,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学习六艺,切合实际,学以致用,体用双修,德才兼备,礼仪孝悌。自孔子始,各朝各代,国学鼎盛,博大精深,大师辈出,桃李天下,诸子百家,儒家独尊。从民国到如今,教育改革家们都在努力探索适合中国近代教育、现代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好戏连台锣鼓响,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国外的教育家们更是走思维路线,人本路线,探索和创新路线,科技和发明路线,成就斐然,无须复述。于是,中西文化教育的交流和碰撞,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成了时下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大的问题大到对教育的方向、目标和本质的探索,小的问题小到对学生个体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思考;又如,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城乡教育的差异,教育的管理和教师的职业道德之间的矛盾,教育的体制与教育的社会环境等等问题,数不胜数。其实教育的许多问题大多数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或者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

要想解决教育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一样,无一离不开智慧——教育的智慧和教育者的智慧。我们可以说是教育,才能够培养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严格地说,只有教育的大智慧,才能够培养出治世安邦、造福人类的大智者。教育者通过教育的智慧,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有纪律”的合格公民,从而培养出健全人格的人,培养出体魄强壮的人,培养出敢想敢干的人,培养出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出特立独行的人,培养出有智

慧的人,进而培养出“大写的人”。

譬如,如何才能够培养出有智慧的人?

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培养出有智慧的人观念,不懂得培养出有智慧的人方法,只看到学生考试的高分数,只追求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只要求学生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那么将来培养出来的也许是只会读书只会应考的考试机器,没有个性,没有自我,没有自信,没有创新精神,也没有独立能力,更没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而只能是自傲自恋或自卑自弃的人。

教育不但需要热情,更需要有知识水平,处事能力,思想智慧,教育的思想才是教育发展的生命,教育的智慧才是教育发展的灵魂。

又如,如何才能够培养出“大写的人”? 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培养出“大写的人”的想法,不懂得培养出“大写的人”的方法,就不可能培养出“大写的人”。所谓“大写的人”,“胸装日月,放眼世界,情系天下,心怀众生”。社会大前提需要“大写的人”, “大写的人”能进能退,能上能下,能曲能伸,能前能后,既可以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又可以做平平凡凡的小事情。

有人曾详细剖析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是怎么看不见的,这里“人”其实指的就是人性、天性和本性,要是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人”怎么看得见呢?

那么,怎样培养“大写的人”?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是一个“大写的人”,他要有大智慧,大气魄,大勇气,大能量等等;其次,他必须要有一颗致力于教育的赤诚之心,要有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心;第三,要懂得培养“大写的人”方法和措施,同时采用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第四,要有培养“大写的人”的人的外部环境,如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等等。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最终实现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 只有在社会趋向于良性发展的大前提下,教育有了智者,教育有了智慧,教育站到了培养人和成就人的角度,“人”就看见了,“大写的人”就出来了。

我们相信: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大写的人”。 “大写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大写的人”,思想很高尚。

总的说来,中国教育在不断进步,在向前发展,在日益完善。湖南,衡阳,耒阳教育也是如此,其中,当然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做法,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是大好事,这正是教育不断进步、向前发展、日益完善的历程和标志,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和自豪。太多的例子证明,有争论,有争鸣,有争执,甚至有争吵,才有繁荣昌盛、如花似锦的局面出现。象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鼎盛,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象欧洲的文艺复兴,美国的言论自由等等,无一不说明,只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激发思想的火花,才能点燃智慧的光芒,只有思想和智慧的光弧,才能映照出教育灿烂的春天,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教育到了教育者们和被教育者们真正走出一纸公文的桎梏,摆脱了一张死脸的恐怖,消失了课堂呆板的说教,淡化了试卷分数的牵引,那时,或许教育改革的春天就真的来临了。

用教育的智慧培养智慧的人才

李清云

早在2008年,党中央号召全国人民解放思想,至今已经过了四个年头,如今,习李联手重燃中国梦——中国梦,复兴梦;复兴梦,教育梦。要想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想,必须要振兴教育,努力实现教育的伟大梦想;要想实现伟大的教育梦想,必须要具有博大的教育情怀和同样博大的教育智慧!

一、智慧是什么?

中国的文字是象形文字,形象直观,清楚明白,有不少字,观其形而知其意。所谓智慧,是由智和慧合二为一组成的。

智者,从文字结构来看,知与目合而为智,即一个人如果具备一定的知识而又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以独特的眼光来分析、判断、和处理所遇到的事情、问题,则此人可称为智者,故曰:“行而得知,知而获智。”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充满智慧,三教九流,七十二行,智者甚多。道家崇尚老庄哲学,倡导“静生智,智达远”;儒家则强调“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三国蜀相诸葛亮有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其字句浅显而寓意深远。而在佛家的眼光中,对智者的要求更高,“知世谛者,名之为智;照第一义者,说以为慧。”世谛者,尘世间的真理也,不知世谛,又安能称智者?

慧者,心系于事,家事离心最近,是最容易接触的事,也是最起码应该做的事,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就是这个道理。慧字的两个“丰”字齐平在家事之上,说明家事、国事、天下事一样重要,要事事关心。心系于事,就是要把这些事放在心上,用心去做,去想,去琢磨。慧是智的基础,智是慧的更高境界。古今中外,古往今来,不乏智博慧能之士,在此约略不表,大凡智慧者,无一例外皆为知识渊博、眼光独到之人,入世则超凡脱俗,出世则独具慧眼。

二、教育的三重境界

近代国学大师、诗人王国维在所著《人间词话》里,引用前人的三句宋词来形象地描述治学的三种境界,他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与此相似,有人将人生分为三种境界:大智慧、大抱负、大手笔,还有人将学习也分为三种境界:知之、为之、乐之,或者说是为知、为己、为人。为知就是为了积累知识,增长学问、见识和智慧;为学就是修身、正己,培养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为人就是用所学的知识做事,造福社会和人类。

同样,有人将教师的教书生涯也大致分为三种境界:

一、教书匠,

二、教育智者,

三、教育大师。认为我们大部分教师已经摆脱了教书匠的阶段而步入了智者的境地,我认为这是对广大教师的鼓励、期待和鞭策。而事实上,要想成为教育的智者,还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的。因为,要想成为教育的智者,必须知识渊

博、眼光独到,而要成为教育大师,则非自成体系,匠心独运不可!

三、教育的问题与教育的智慧

科学技术将对自然宇宙的探索向广袤与细微这两个极端发展,得道高人将修炼的境界向精微与高深这两个极端发展。

同样,在教育界,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也将教育的境界研究到了无与伦比的高度,孔子的平民化教育思想观,开中国全民素质教育的先河,有教无类,教无定法,学习六艺,切合实际,学以致用,体用双修,德才兼备,礼仪孝悌。自孔子始,各朝各代,国学鼎盛,博大精深,大师辈出,桃李天下,诸子百家,儒家独尊。从民国到如今,教育改革家们都在努力探索适合中国近代教育、现代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好戏连台锣鼓响,你方唱罢我登场。而国外的教育家们更是走思维路线,人本路线,探索和创新路线,科技和发明路线,成就斐然,无须复述。于是,中西文化教育的交流和碰撞,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互相学习成了时下的重要课题。

中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大的问题大到对教育的方向、目标和本质的探索,小的问题小到对学生个体的教育方式、方法和手段的思考;又如,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关系,教育的均衡发展与城乡教育的差异,教育的管理和教师的职业道德之间的矛盾,教育的体制与教育的社会环境等等问题,数不胜数。其实教育的许多问题大多数归根结底是社会问题,或者与社会问题息息相关。

我们知道,为了祖国的建设和民族的未来,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培养一大批智者,而不仅仅是只有文化知识的知者。要想解决教育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一样,无一离不开智慧——教育的智慧和教育者的智慧。

四、教师如何才能够具备教育的智慧

“小智在慧,大智在德。”我以为教书也是如此:作为教师,树立崇高的道德情操,辅以较为渊博的专业知识,逐渐脱去愚昧,开发智慧,则离智者不远矣。苟能“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不能,”即能知人之不可知,为人之不可为,唤醒沉睡,引领未来,则为真智者。若能纵观天下,放眼世界,于治世中安定社会,造福人类,创新思维,觉悟民众,或于乱世中济国安邦,为民解悬,救民水火,平定天下,则可以称为大智慧。

可以说是教育,才能够培养社会的各个领域所需要的优秀人才,严格地说,只有教育的大智慧,才能够培养出治世安邦、造福人类的大智者。教育者通过教育的智慧,让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成为“有道德、有文化、有思想、有纪律”的合格公民,从而培养出健全人格的人,培养出体魄强壮的人,培养出敢想敢干的人,培养出创新能力的人,培养出特立独行的人,培养出有智慧的人,进而培养出“大写的人”。

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培养出有智慧的人观念,不懂得培养出有智慧的人方法,只看到学生考试的高分数,只追求学生考上理想的大学,只要求学生成为传统意义上的乖孩子,那么将来培养出来的也许是只会读书只会应考的考试机器,没有个性,没有自我,没有自信,没有创新精神,也没有独立能力,更没有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而只能是自傲自恋或自卑自弃的人。

教育不但需要热情,更需要有知识水平,处事能力,思想智慧,教育的思想才是教育发展的生命,教育的智慧才是教育发展的灵魂。

五、如何才能够培养培养出“大写的人”和智慧的人?

如何才能够培养出“大写的人”? 如果教育工作者没有培养出“大写的人”的想法,不懂得培养出“大写的人”的方法,就不可能培养出“大写的人”。所谓“大写的人”,“胸装日月,放眼世界,情系天下,心怀众生”。社会大前提需要“大写的人”, “大写的人”能进能退,能上能下,能曲能伸,能前能后,既可以干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又可以做平平凡凡的小事情。

有人曾详细剖析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是怎么看不见的,这里“人”其实指的就是人性、天性和本性,要是一个人没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没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人”怎么看得见呢?

那么,怎样培养“大写的人”?首先,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是一个“大写的人”,他要有大智慧,大气魄,大勇气,大能量等等;其次,他必须要有一颗致力于教育的赤诚之心,要有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和全部心血奉献给教育事业的心;第三,要懂得培养“大写的人”方法和措施,同时采用一定的教育教学手段;第四,要有培养“大写的人”的人的外部环境,如学校环境,家庭环境与社会环境等等。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最终实现精神生命的主动发展”, 只有在社会趋向于良性发展的大前提下,教育有了智者,教育有了智慧,教育站到了培养人和成就人的角度,“人”就看见了,“大写的人”就出来了。

同样,智慧的人是具备一定的知识而又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的人,是以独特的眼光来分析、判断、和处理所遇到的事情、问题的人,是心系于事,把家事、国事、天下事放在心上的人!

教育的目的,站在自身的角度来说,就是为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自身修养,站在社会、国家和民族的角度来讲,就是为了培养“大写的人”、智慧的人,我们相信:当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越来越多的“大写的人”。 “大写的人”是有智慧的人,“大写的人”,思想很高尚。

六、教育改革的春天的来临

总的说来,中国教育在不断进步,在向前发展,在日益完善。

湖南,衡阳,耒阳教育也是如此,其中,当然有不同的理念,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不同的做法,并不是什么坏事,相反,是大好事,这正是教育不断进步、向前发展、日益完善的历程和标志,我们应该感到高兴和自豪。

太多的例子证明,有争论,有争鸣,有争执,甚至有争吵,才有繁荣昌盛、如花似锦的局面出现。象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鼎盛,先秦时期的百家争鸣,象欧洲的文艺复兴,美国的言论自由等等,无一不说明,只有思想的碰撞,才能激发思想的火花,才能点燃智慧的光芒,只有思想和智慧的光弧,才能映照出教育灿烂的春天,才能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教育到了教育者们和被教育者们真正走出一纸公文的桎梏,摆脱了一张死脸的恐怖,消失了课堂呆板的说教,淡化了试卷分数的牵引,那时,或许教育改革的春天就真的来临了。

路过某学校,见学生写的“厌学诗”以后„„

路过某学校,见墙壁上有三首打油诗,现分录如下:

其一

青山青水青少年, 某某学校混三年; 浪费青春浪费钱, 不如回家种份田。

其二

人在教室心在外, 天天想着谈恋爱; 不知不觉三年过, 恋爱不成真悲哀!

其三

狗屁老师狗屁校, 照本宣科真无聊; 课堂学不到东西, 只是课间做做操。

我见后微微一笑,和诗三首附于后: 其一

青山青水青少年, 某某学校学三年; 珍惜青春珍惜钱, 学成回家再种田。

其二

人在教室心无外, 一心向学最应该; 刻苦努力三年过, 追寻梦想志不改!

其三

老师学校皆无奈, 课改还需体制改; 学海处处有知识, 成就智慧幸福来。

诗还没有和完,早引来了众多学生的围观,有好些学生嘀嘀咕咕,议论纷纷,还有几位同学一字一句地念出了我和的诗。我冲他们打了个响指,见旁边有一面小红旗,上书:“打

倒小日本”,又在后面添上:“还要本领硬!”

从学生随手写在墙壁上有三首打油诗来看,中国新一代的学生中,的确有一部分学生缺失了很多宝贵的东西。请学校和老师注重加强学生的理想前途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思想观道德观社会观和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是不是可以在追求高分数和升学率的同时,也兼顾一下那些后进生、学困生和潜能生,让他们也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成,学有所用,以达到全民素质普遍提高的目的。

上一篇:马王堆导引术详解范文下一篇:蒙氏小班阅读教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