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的认识复习课范文

2024-01-29

比的认识复习课范文第1篇

第5单元 倍的认识

第3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十一第8~11*题.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和思考,使学生更加明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倍.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重点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正确解答有关倍数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课件展示) 1.填一填.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2.想一想,做一做.

(1)鞋子的价钱是帽子的多少倍?

(2)围巾的价钱是帽子的5倍,围巾多少钱?

二、指导练习 1.练习十一第8题. (1)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表示小丽和爸爸的年龄.从图中可以知道要求爸爸今年多少岁,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2)求去年爸爸的年龄是小丽的多少倍,想一想,去年爸爸多少岁?小丽呢?怎样解答?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自己的看法. (3)指名反馈,集体订正. 2.练习十一第9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1)如果黄珠子数量不变,是指黄珠子一直是8颗,不增加也不减少.要使红珠子数量是黄珠子的6倍,那么红珠子应该有多少颗?红珠子现在有54颗,要增加几颗还是减少几颗呢?

(2)如果红珠子数量不变,是指红珠子一直是54颗,要使红珠子是黄珠子的6倍,那么黄珠子应该是几颗?你是怎么想的?现在的黄珠子是6颗,应该增加还是减少几颗呢?

小组内讨论交流,可以画一画,算一算,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方法.

教案学案、应有尽有 教学资料、尽在百度

(3)小组代表汇报答案,集体订正,师做出评价,并进行归纳. 3.练习十一第10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边讲解,边画图表示(用○代替一个细菌): 每过1分钟,就由原来的1个变成2个,那么再过1分钟,这2个变成了多少个?再过1分钟,仍然是1个变成2个,那现在变成了多少个呢?

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完成. 小组代表汇报方法和结果,师进行评定. 4.练习十一第11*题. 引导学生画线段图帮助分析、理解题意,并提问:

(1)小熊有5个玉米,熊妈妈给小熊3个后,熊妈妈的个数是小熊的2倍,现在小熊有几个玉米?(8个)

(2)现在熊妈妈的玉米个数是哪个数的2倍?(8的2倍)(16个) (3)求熊妈妈抱了多少个玉米是指熊妈妈原来的玉米个数,熊妈妈给小熊3个后才是现在这么多的玉米,那熊妈妈原来抱的玉米到底是多少个呢?

(引导学生说出16+3=19(个))

小组合作,逐步讨论该怎样解答,然后指名汇报答案,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比的认识复习课范文第2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比的认识》的第一课时《生活中的比》。

一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除法和分数的意义以及除法与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比在数学中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在理解比的意义上往往比较困难。于是教材并没有采取直接给出 “比”的概念的做法,而是密切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引发学生的讨论和思考,让学生体会引入比的必要性,感受比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也为 “比的应用”“比例”等后续学习打下铺垫。

(二)重点难点分析

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 , 根据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 , 结合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了解比各部分的名称,难点是理解比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所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我综合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个方面拟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能正确读写比,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利用比的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广泛联系生活实际,充分感受数学知识的美与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二 说学生

有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或使用过比,并有一些相关的活动经验。但学生对比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教学力求通过具体的材料帮助学生达成对比的真正理解。学生喜欢探索有趣的、自己熟悉的、有挑战性的问

题;喜欢探究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学设计上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设计了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使学生在丰富的学习背景中逐步体会比的意义和价值。 三 说教法 学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是学习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根据这一理念,我遵循激、导、探、放的原则,教学中我精心设计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操作;鼓励学生概括交流,并让学生运用知识去大胆创新。

学生作为主体,在学习活动中的参与状态和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我在学法的选择上,体现出玩中学、学中玩、合作交流中学、学后交流合作的思想。

这节课为了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以“新课程标准理念” 为指导,以“情境”和“探索活动”两条线索贯穿于课堂。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四 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用大屏幕展示照片。照片中人物淘气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教材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原来,这也是有数学知识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与热情,自然地引入了下面的探究学习。

熟悉的情境,直接的导入,简洁明了,也突显了本节课的内容。

(二)探究新知,构建模型

探索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倡导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知道知识的探索过程是当前数学教学的理念。

理解比的意义又是本课的重点,为了突出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意义的过程,同时理解比的意义,我设计了三个情境。

在每个情景的教学过程中,我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动探究来理解比的意义,把探索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情境一:

我特意让学生仔细观察照片,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哪些照片与照片A像?

学生很容易辨别出A,B,D像;C,E不像,对长与宽的关系产生了直观感受,

并激发了探索知识的兴趣。在学生直观观察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组织学生探索活动。 情境二:

紧接着将大屏幕中照片A、B、C、D、E形状画在方格纸上,引导学生探索这些长方形长与宽之间的关系,通过数形结合,使学生对“比”有一些体验,同时借助图形的分类使学生体会引入比的重要性。也使学生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情境三

为了深化比的意义,接下来我又安排了第三个情境——速度的比较。(课件出示出示教科书中49页 “马拉松运动员”和“淘气骑自行车”的照片)”我将前后两个情境自然地联系起来,既让学生们利用刚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巩固利用,又能自然地引出第三个情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于是,接下来就让学生自学书本第50页“认一认”中比的概念、比的读法和写法。看书质疑,解答疑问。

(三)拓展运用,巩固新知

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环节。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本着趣味性,思考性,综合性相结合的原则,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力求体现知识的纵横联系做到形式新颖,层次分明。我设计如下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知识

为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相关的基础知识,我设计了相应的填空和判断。

第二层次——灵活运用比的知识 第三层次——了解“生活中的比”

为了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又能让学生品位数学文化,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和兴趣。我设计了“生活中的比”这一环节,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的有关知识,又带给学生更多探究的欲望、研究的乐趣和发现的激情,真正让学生体验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质疑总结,反思提升

课堂总结是学生对今天学到知识的回顾和再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学生总结,学生质疑!最后还可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真正体会“学无止境”,培养学生教学兴趣。

五 说板书设计

最后,我来说说我的板书设计。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扼要,突出重点,帮助学生理解和建构知识体系。

生活中的比

两个数相除 长和宽的比 6:4 =6 ÷4 = 6/4 = 1.5 又叫两个数的比 路程和时间的比 40:2=40÷2 =40/2 = 20 总价和数量的比 9 :2 = 9 ÷2 = 9/2 = 4.5 前 比 后

项 号 项 a : b = a * b = a / b ( b ≠ 0 ) 关系 运算 数

上一篇:安全防溺水教育范文下一篇:班干轮流值日表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