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感悟范文

2024-03-20

听课感悟范文第1篇

襄城区千弓小学 徐合泉

听了莫月波、唐蜜两位老师执教的《数学广角》中的“重叠问题”,感悟颇深,这两节课中呈现出许多亮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学生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的参与。这两节课,两位老师在充分把握教材知识的前提下能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创设了学生平时喜欢的脑筋急转弯活动导入新课,使学生在课的一开始,就积极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

二、课堂教学中,两位老师能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放手又有效的调控教学。例如:“如何能清楚的看出重叠人”,在这个知识的获取过程中,基本上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去获取,老师只是起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

三、注重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充分获取数学活动的经验,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的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交流,可见,合作交流在数学教学中也相当重要,本课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学会了用集合的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精心设计课堂练习,体现趣味性和层次性,先后设计了几道有趣的练习,使练习有坡度,难度适宜,真正体现了让不同的学生在教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两节课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环环相扣的教学流程,步步深入的教学层次,大胆创新的教学理念,循循善诱的教师引导,新颖活泼的教学形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能够认真研读教材,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案,并能将其灵活运用于自己的教学活动中。

听课感悟范文第2篇

三、教育目标

(一)态度、情感、价值观:

1、通过活动锻炼学生说话、表达能力,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热爱生命,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健康发展为目标。

2、活动中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自主体验、自我感受,从而引发对生命的思考,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班会准备:

(一)提前选好并训练班会主持人。

(二)让同学们积极查找相关资料,做好准备。

2、指导朗诵《热爱生命》;

3、整理关于生命的名人名言。

五、活动形式:班会

六、班会过程

(一)第一板块——序曲:

主持人甲:生命是什么?

7、8年前的我恐怕不会思考这个问题。 主持人乙:随着一天天的长大和知识的增多,渐渐地我懂得了—— 甲:生命是渺小的,就像大海中一粒粒金黄的细沙,一点儿也不起眼; 乙:生命又是伟大的,就像一颗颗璀璨的夜明珠,珍贵无比。

合:因此,我们要热爱生命。认识生命、珍爱生命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第二板块——认识生命

甲:世界是美好的,她的美好在于生命的存在。

乙:我们每天都看到无数的生命,而且我们每一个人就是一个生命。 甲:说起生命,不得不提到我们的妈妈。因为生命是父母给我们的呀。

(三)第三板块——感动生命

甲:飞蛾求生挣扎,瓜苗破土而出,

乙:死后捐献角膜,盲女触摸春天,……

甲:许许多多热爱生命的故事感动着我们。

乙:同学们,你们知道张海迪和桑兰吗?她们对生命的热爱一定也会感动着你

(四)第四板块——热爱生命

甲:我们都有许多关于生命的名言警句!

乙:现在让我们一起品读吧!

生命的意义是在于活得充实,而不是在于活得长久。

------马丁〃路德〃金

每一朵花,只能开一次,只能享受一个季节的热烈的或者温柔的生命。我们又何尝不一样?我们只能来一次,只能有一个名字。而你,你要怎样地过你这一生呢?你要怎样地来写你这个名字呢?

-------席慕容

你虽在困苦中,也不要惴惴不安,往往总是从暗处流出生命之泉。------萨迪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

------蒙田

浪费生命是做人的最大悲剧。

------曼杰

如果一个人只是度过一天算一天,什么希望也没有,他的生命实际上也就停止了。

——莫泊桑

甲: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它,它似乎光阴一去不复返,如果你珍惜它,你就会过得有意义,灿烂多姿;

乙:如果你不珍惜它,你就会过得没有意义,不但不会灿烂多彩,反而会暗淡无光,

合:所以我们要珍爱生命,珍爱生命,快乐无比!

甲:请欣赏诗朗诵《热爱生命》

甲: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面对逆境时,保持着珍惜自己生命的想法,坚强起来。

乙:怎样的人生才算有意义?才算真正的热爱生命?我们中生热爱生命应该表现在哪些方面?怎样做?

甲:请大家分组讨论,一会儿派代表发言。

乙:大家说得多好啊!珍爱生命,不只珍惜自己的生命还要珍惜他人的生命。甚至珍惜大自然中一草一木的生命。

甲:这样,你的生命就得到升华,如救出被蛛网束住的小蝴蝶,把被踩倒的小花重新扶起,释放被捕的小鸟,这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它却有重大的涵义。 合:请记住生命中你是最棒的!最棒的!

甲: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大声说:“珍爱生命,快乐无穷!”

(五)第五板块——尾声

乙:下面请班主任讲话。

合:《认识生命,热爱生命》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友情

既然钟情于花朵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听课感悟范文第3篇

林海英

通过本次教研组听课,我受益匪浅,在这些优质课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整节课,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尤其是程老师那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讲授,我印象极为深刻,打破了我原来对数学教学的陈腐思想。原来以为数学教学是教条化的,一板一眼的,现在我彻底醒悟过来,数学课也可以如此生动活泼,就此我做出如下反思: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了解教学内容和目标,抓住教学目的,为学生创设活灵活现的数学课,让学生自主的学数学,甚至更深入地研究数学,和学生一起开拓更广阔的数学领域。

二、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三、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数学语言的简练性和完整性,一定要组织好自己的数学语言,既不能多说一句,更不能少说一句,只有恰如其分的运用数学语言,才能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清晰的了解,也使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形成自己的条理性。

结合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工作,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发扬成绩,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课堂

杨坞完小

林海英

课程改革,犹如一声春雷滚过,对传统的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课堂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言堂变成了群言堂。多了动感、生气与活力,有时还有孩子们的真知灼见,让人欣喜不己。通过对新教材的使用,使我们对新教材有比较深切的体会。我们认为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和客观事实出发,“图画情景的展现,使学生亲自体验数学就在生活当中,给学生充分提供动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主动研究数学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一面都有了进步,实践结果,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质疑,愿意与同学、老师交流,勇于发表不同见解,乐于表现自己。一个体现师生交往互功、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从而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一、教师精心创设生活化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与旧课程不同的是:新课程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因此,通过学生所了解、熟悉的生活实际问题,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的探究知识的情境,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增强学生自信,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参与能力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活泼好动,对什么新事物都好奇,比较容易调动学习积极性,但也存在对老师依赖的特点.不知该怎样学习。因此.要使学生真正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我们应该使他们在积极的准备状态下参与学习活动,让他们相信“我能行”、“我能做”,从而满怀信心参与学习活动。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师都知道,对小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的习惯是很重要的。按照《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对新课程实验班的学生,首先培养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在这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形式,更重要的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杨法,乐于与人合作等内在的学习品质。老师还要明确,学生这些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就能完成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对学生过早地提出统一的、硬性的要求,而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让学生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思考、学生合作、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分享。这引起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为学生学习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无穷。

四、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对小学生而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 经验是他们学习数学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努力拓展学生认识数学、发现数学的空间,重视学生对数学经验的积累,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道之前尽早感受,这种做法在课堂教学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合作学习效果不佳。合作学习,顾名思义,就是组内成员在明确分工的前提下,通过共同努力完成同一学习任务。合作学习这种方式已被教师接纳,也在课堂中广泛运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在低年级的课堂中,我们更多的是发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要求学生合作学习时,学生或是没有围绕同一目标,各做各的事,不会合作,甚至不愿合作;或是由“强者”说了算,“弱者”跟着别人走,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或在谈论与学习任务无关的话题,表面上热热闹闹;或在玩学具,津津有味。

2、课堂资源利用不足。充分利用课堂中的一些动态资源,注重课堂中的动态生成,也是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本人发现为数不少老师的潜意识里还是喜欢那种“正中下怀”的回答。课堂中,一旦有了与自己心目中的“标准答案”相同的答案,就草草收场,因此也就常常忽视了那些“错误者”或“失败者”, 从而丢失了课堂中许多亮点,浪费了宝贵的课堂动态资源。

3、对“组织者”认识不够。数学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组织者的含义包括组织学生发现、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组织学生营造和保持教学中和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等。”在低年级课堂中,面对一群

6、7岁的孩子,老师要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实在是太难了。但是,课堂中必要的“组织教学”、最起码的“教学常规”还是不能少的。相当一部分老师由于没能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出发,课堂中无度地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没能充分认识、深刻领会组织者在课堂中的重要地位,导致必要的组织教学、课堂常规被无意地忽视了,使得课堂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却是秩序混乱。相当一部分学生一节课下来,根本就没有参与到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来,所得无几。应该说组织教学、课堂常规是低年级课堂中十分关键的因素,它们本身就是课程,而且是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听课感悟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关键词语体会作者心情的变化,了解剪枝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桃子。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主流程:

一、复习巩固,切入课文

师:今天这一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板书课题) 生: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

师:剪枝的学问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跟着课文中的“我”去探究一番。课文中的“我”在探究学问的过程中,有一番心理活动——(出示词语:满怀好奇、一脸疑惑、将信将疑、又惊又喜)。(指名读词语)。

师:请仔细观察这几个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1:都是写作者的心情。 生2:写作者的心情变化。

师:快速地读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这四个词语,用铅笔圈画下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 生:画句子,读词语。

师:(引读词语)作者的心情首先是——,接着——,然后——,最后——

二、细读课文,体会内容

(一)交流“满怀好奇”

师:首先让我们默读课文1-2段,探究一番“满怀好奇”这个词语,想一想,“我”为什么满怀好奇?用铅笔画出有关答案。 生:读课文,画出有关句子。

师:找到答案的请举手,谁来说一说。(指名回答)

生:读画出的句子。(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师:(出示句子)是呀,看到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心里便产生了好奇。(“总是”一词有意重读。)谁带着好奇的心情,来读这句话。 生:(读句子)。

师:你好像不太好奇,谁再来读一读? 生:充满好奇地读一读。 师:我们一起像他这样读一遍。

(二)交流“一脸疑惑”

师:可是,当我走进桃园,我又一脸疑惑,是什么让我“疑惑”?默读“一脸疑惑”这个词的上下文,用铅笔画出有关答案。 生:(用铅笔画出有关答案)。 师:谁找到的请举手。

生:“咔嚓,咔嚓”,随着剪刀挥舞,一根根枝条被剪了下来。

师:看到这个情景,我也疑惑了。文中的我是怎么说出自己的疑惑的呢? 生:“王大伯,您怎么啦?干吗要把这些好好的枝条剪掉呢?”

师:他不但回答了问题,读得也有感情,读出了疑惑的语气。大家有疑惑吗? 带着疑惑一起读这句话。

(三)交流“将信将疑”

师:那么王大伯是怎么回答我的疑惑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生:带着问题默读第三自然段。 师:谁来说一说?

生:(读课文,回答问题)看我一脸疑惑的样子,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师:我听了后又怎么啦? 生齐说:将信将疑。 师:什么是“将信将疑”? 生1:又相信,又不相信。 生2:既相信,又不相信。

师:说得好。那么,我为什么“信”王大伯的话?又为什么有点“疑”呢?读书要学会联系上下文。静下心来,再读书。首先请同学们联系上文来思考我为什么“信”王大伯的话? 生:(默读“将信将疑”的上文,思考)。 师:找到“信”的理由的来说一说。

生: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师:是呀,王大伯的话很有道理,使我相信来年会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一起读王大伯的话。 生:(齐读王大伯的话)。

师:还有什么地方,使我更相信来年会结出更大更甜的果实?

生:接着,王大伯抚摸着那些留下的枝条,充满信心地说:“来年就靠它们结桃子啰!” 师:是呀,王大伯是那么有信心,我也有信心了。让我们一起有信心地读王大伯说的话。 生:(齐读王大伯说的话)。

师:还有哪些方面,让我相信了王大伯说的话?

生:王大伯拿起一根剪下的枝条,笑了笑,对我说:“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师:是呀!除了王大伯说的话,还有什么使我相信?这就需要联系上文再想一想。 生: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他家树上结的桃子,总是那么大,那么甜。 师:是呀!王大伯是远近闻名的种桃能手,我怎么会不相信呢?可作者为什么不说“相信”,而说“将信将疑”呢?,还有什么“疑”的?再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 生1:枝条越多,桃子才会越多。 生2:枝条少了,桃子不就少了吗?

生3:王大伯剪枝剪得那么快,假如剪错了呢? 生4:虽然是种桃能手,但也会有失手的时候呀! 生5:眼见为实,我还没看到结出的桃子呢。

师:是呀,请同学们带着怀疑的语气读读这一句。(出示:我将信将疑:剪去这些枝条,来年真的能长出更多更大的桃子吗?) 生:(带着怀疑的语气齐读这一句)。

(四)交流“又惊又喜” 师:最后的结果怎样呢? 生:(一起回答)又惊又喜。

师:默读最后一段,想想,是什么让我“喜”呢?

生:默读最后一段,回答: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师:桃子大不大? 生齐答:大!

师:(板书:大)从什么地方看出桃子大? 生: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师:桃子多不多? 生:多!

师:(板书:多)从什么地方看出桃子多? 师:啊,只见一棵棵桃树上挂满了桃子。 师:哪些词看出桃子很多? 生:挂满。 师:还有呢? 生:一棵棵。

师:一起读这一句。用一个词形容这些桃子。 生:又大又多。 生:又红又大。

师:能结出这么多这么大的桃子,课文有一段已经暗示我们了。 生:第一自然段。 生:第二自然段。 师:没有花能结出果实吗? 生:第四自然段。 师:谁来读读这一段?老师给他配上音乐。 生:有感情地读第四自然段。

师: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美丽的桃花红云片片。

生: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生:我和小伙伴们在桃园里奔跑着,嬉戏着。

师:花多了,桃子就多。我感到高兴之余,更感到惊讶。联系下文,想一想,“我”“惊”什么? 生:王大伯说的话真有道理。

三、总结课文,悟出感受

师:王大伯哪句话有道理,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你别看这根枝条长得粗壮,其实它只吸收营养,不结果实。这种枝条不剪掉,到了春天就会疯长起来,把许多养分夺走。”) 生:(读这一句话)。

师:是呀,王大伯这句话明确地告诉我们了剪枝的学问。请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 生:(齐读课题)剪枝的学问

师:这句话中不仅告诉我们剪枝的学问,还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生:(哑然)。 师:齐读这句话。 生:(哑然)。

师:减少的反义词是什么? 生:增多。

师:课文中,减少了什么,增多了什么? 生:减少了无用的枝条,增多了桃子。

师:是呀!原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呀!(师板书:“减少”是为了“增加”) 生:(插嘴):老师,是增多。

师:“增加”和“增多”意思一样,我们习惯说“增加”。 生:哦!

师:读到这里,我们知道了,减少是为了增多。这就是剪枝的学问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师: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 生:(哑然)。

师:除了课本上有学问,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得到学问? 生:跟老师学。 生:在大自然中学。 生:在生活中学。

师:是呀,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这也是课文带给我们的感受。 师:还有什么感受呢? 生:(哑然)。 师:王大伯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成为种桃能手,可见,各行各业都可以出人才,由此,我们会想到一句名言,是什么? 生:“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四、当堂作业,适时反馈

师:《剪枝的学问》这一课给我们的启示可真多呀!下面让我们做一些练习,打开语文课堂作业本。翻到《剪枝的学问》第二课时,完成下列习题。(师出示相关习题。) 生:(完成作业)。

师:(播放轻音乐,巡视指导)。

师:(拿一名学生的作业放实物投影仪下。)谁来说说她完成得怎么样? 生:她的答案是对的。 师:哪里答得好呢? 生:她写出了“减少”是为了“增加”这个道理。 生:她还联系自己要像王大伯学习。 生:她的字写得很工整。 生:她的感受谈得很多。

师:是呀,同学们,我们以后做作业就要像王丹萌一样认认真真地完成作业,她写的感受那么全面而又深刻,说明她上课听得很专心。同学们以后也要这样。 作业:

1、写出文中表达我心情的变化的词语。

( )——( )——( )——( )

2、联系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我“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疑”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板书:

26、剪枝的学问

桃子:大、多 减少——增加 教后反思:

面对哑然,适时铺垫,绽放火花

在总结全文时,课堂上出现了暂时的冷场,学生出现了两次哑然。

1、我问:王大伯的话不仅告诉我们剪枝的学问,还蕴含着什么道理呢?

2、学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这是我在教学设计中预设的两个问题。当我提出这样的问题,发现教室里一片寂静。我在想:之前我与学生们一起跟着文中的“我”去探寻了一番,结果什么也没探出呀!孩子们怎么啦?怎么一点感受也没有呢?这一课的教学难点看来无法解决了。着急之余,只好进行了适时铺垫,没想到孩子们一下子全悟出来了,而且还那么深刻。让我不禁想起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整个地球”。原来学生缺少的是支点呀!支点必须给孩子们铺垫上,否则孩子们怎么去撬呢?那么如何铺垫呢?

一、联系句子,分解问题

为了让学生懂得“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我先让学生仔细读这句话,然后问:

1、减少的反义词是什么?2:课文中,减少了什么,增多了什么?

然后师总结并板书:是呀!原来“减少”是为了“增加”呀!这就是剪枝的学问让我们明白的道理。

二、抓住时机,适时引导

学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感受?这个问题太笼统,学生一时不知从哪儿说起。在总结了剪枝的学问后,我立即问:除了课本上有学问,还有哪些地方可以得到学问?学生答道:跟老师学。在大自然中学。在生活中学。师适时总结:是呀,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这也是课文带给我们的感受。

三、拓展引导,善用名言

为了让学生学了这篇课文后,能够感受到各行各业都可以出人才的道理,

听课感悟范文第5篇

一、课堂的自然导入。采用free talk进行导入,有效地创设情景,

展示潘长江和刘翔的照片,让学生用比较级描述两人的区别,such as:Pan chang jiang is shorter than Liu xiang,Liu xiang is more athletic than Pan chang jiang, 以此为新课文的引入进行铺垫, 使之过渡衔接自然。

二、重视对文章的理解,先整体(fasting reading)了解课文的 主旨大意—再scanning. 各段落大意的概括, true or false questions—后细节(careful reading)-写作练习(writing practice) , 以回答问题、翻译句子、表格填空、复述课文。避免 了问题的单一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重视阅读策略的 指导。

三、 教学程序合理。先出示阅读策略,然后给出阅读时间,如(2m )出示阅读检测题,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策略完成相关题目。各个任务 的设计注意了层次性,培养了学生的阅读技巧。

四、多媒体课件使用自然。 辅助工具的使用使英语课堂变得更加 有趣。设计了很精致的课件,有效使用,辅之以板书重难点。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五、课堂上尽量使用英语授课。在上课的过程中,我经常听到标准的英语:Any volunteer! Who can? Excellent! 这些简单的英语对学生起着很大的作用。由此我明白:一个英语老师首先应该发音标准,这样才会教给学生地道的英语,也会培养好学生的口语能力。

六、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现在的教学目标包含了双基培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比如她设计了questions 和 writing(写作),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七、从课文话题联系到生活实际。从贴近生活现实的热点例子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展示两张学生的照片(双胞胎),让学生回答:Who is taller? Who is more outgoing?同时情感目标的达成特别自然,让学生理解to be good with other people.

听课感悟范文第6篇

人只有在比较和刺激中才能不断的成长和进步,听完了今天大武口几位老师的讲课,才觉得自己上课简直是在聊天而不是讲出来的,撇开知识点的编排不说,他们讲课的语气和节奏我只想到了一个词可以形容——振奋人心!

张老师的这节数学课,本来是我已经忘记了的知识,但经过他的讲解听的很明白,究其原因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优点让我觉得自己必须要好好的学习:1.板书的设计。板书写的非常的明白,每一个重要步骤都不省略写出来,让学生有思考和抄笔记的时间过程,并且板书的布局也非常的好,可以很明显的区分哪些是重要内容,哪些是副板书。2.教案的书写。作为一个老教师能够把教案还写的这么的完整又整齐,真值得我们好好的去学习。3.肢体语言丰富。动作快速而有震撼力,敲击黑板这个动作也成了引起学生注意力的主要手段。4.对于重点内容强调多次。重难点的把握和要求学生注意的事项强调的很明确。

陈老师的一节物理课是讲电磁的内容,而这节课我也在之前听过其他老师讲过,内容大同小异没有多大的差别,而最让我觉得受教就是她的声音,声音太让人觉得有激情了,字正腔圆、字字如珠落地,听她讲课绝对不会出现说是因为听觉疲劳而导致人思维迟钝的现象,她的发音和语调是我最应该去学习的地方。

下午本来人容易犯困再加上感冒觉得很瞌睡,但是一进教室被常老师的那种激情澎湃的声音一下子给刺激的根本没有睡意了,让我只

1 / 2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想看看他的声音是怎样做到这么“犀利”的?还有就是他的语速很快讲课的节奏也很快这些方面恰恰都是我的弱点,我在以后的练课及上课过程中将注重练习这些方面的技能。

郝老师在很短的时间里备出一节课,由于准备仓促加上感冒声音不大得到整体的评价没有其他老师那么高,但是我在她身上看到的最多的就是真诚,不管是上课还是在平时的工作当中我一直感觉她很坦诚、勇敢,我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能够把自己的缺点改正的人最终才会称为最优秀的人。

自己的弱点和不足自己往往不容易发现,据别的老师反馈我讲课一直是声音比较平缓没有什么起伏,节奏很慢,语速也慢导致到后来学生都容易迷迷糊糊容易犯困,今天听完课我觉得我又回到了大四疯狂练习讲课的时代了,对着镜子练习这其实是我在学校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这么教过了,但是时间长了没有对比没有刺激自己的进取心也慢慢的会衰退,所以以后一定要下来对自己要求高,定位高,争取做一个优秀的老师。若果是智商不够智力不够弥补比较困难,但是我觉得自己现在最缺少的就是声音、激情、气场,我相信这些问题我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做的很好,声音是可以增高的,激情是可以训练的。

如果我们不去对比不去学习而固步自封的话,我们只会是个井底之蛙,看到的天就那么一点点,永远也不会进步。所以希望学校以后能够多组织一些优秀的老师讲课,这样只有让自己看到了别人的长处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更快的进步。

武鹏伟

2014年12月23日

2 / 2

上一篇:我和老爸范文下一篇:推荐古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