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诗范文

2023-09-21

哲理诗范文第1篇

男:亲爱的老师

女:亲爱的小朋友!

合:大家好!

男:今天是一个值得高兴的日子,因为不久,我们将要告别幼

儿园,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

女:今天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不久,我们将和老师、

小朋友分手道别;

男:我们的心中有即将当小学生的兴奋

女:我们的心中有对新生活的向往

男:我们的心中有对幼儿园的留恋

女:我们的心中更有对老师、同伴那深深的友谊

男:就用我们的歌声来表达

女:就用我们的舞姿来展示

男:让幼儿园永远回荡我们悦耳的歌声

女:让幼儿园永远留下我们优美的舞姿

合:让我们珍惜这特殊的日子,带上老师的祝福,爸爸妈妈的希望,走向美好的起点。 XX幼儿园2010届学前班毕业典礼现在开始。

二:园长向毕业生致辞

师:小朋友们,你们即将毕业了,爸爸妈妈为你们高兴,幼儿园的老师为你们高兴,而一直关心爱护你们的园长更为你们高兴,今天,我们的园长有一些话要对你们说,掌声欢迎!…… 谢谢园长的祝福,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感谢

三:教师代表发言:

师: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每天照顾你们饮食起居、生活学习的是谁呀?对,就是那些一直爱着你们,关心着你们,舍不得你们的老师,今天我们的x老师也要嘱咐大家几句,掌声欢迎。……

四:家长代表发言:

师:爸爸妈妈是你们的启蒙老师,在今天这个硕果累累的日子里,相信爸爸妈妈也有许多话想对你们说。下面有请家长代表学前X班XXX小朋友的妈妈发言!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表示欢迎……

五:学前班幼儿朗诵毕业诗

师:四年来你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导,离别之际,孩子们有许多话要说给老师听,声声感谢化作美丽的诗篇,下面请欣赏诗歌朗诵:《毕业诗》,全体起立!

六:歌曲:《老师,再见了》

师:今天我要放飞一群希望,我的孩子们将要走进学校的殿堂, 快毕业了,我要“祝小朋友快快长大!”“祝小朋友不要长得太胖!不要变成近视眼!”“祝大家健健康康,有美好的每一天!”请欣赏最后一个节目《老师,再见了》

七:颁发毕业纪念册(背景音乐:毕业歌)

师:毕业典礼意味着幼儿园生活的的结束,小学生活的开始。将来,无论你们走到哪里,当你们看到毕业纪念册时,就一定会想起幼儿园,想起亲爱的老师和小伙伴们,下面请园领导为我们小朋友颁发毕业纪念册。

八:典礼尾声(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师:优美的旋律,动听的歌曲,唱出了小朋友的心声,唱出了小

朋友与老师之间的依依离别之情。小朋友们,现在给曾经教过你们、

带过你们、关心过你们的老师、阿姨、领导,鞠个躬,表示对她们深

深的谢意。

再见了,亲爱的孩子们,老师会打心底里,永远关爱着你

们!祝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学前班毕业典礼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简谱

( 3·4 5 | 3·4 5 | 5 1 | 2) |

3·4 5 | 3·4 5 | 5 3 | 1|

时 间 时 间 像 飞 鸟, 滴 答 滴 答 向 前 跑,

3·4 5 | 3·4 5 | 5 1 | 2|

今 天 我 们 毕 业 了, 明 天 就 要 上 学 校。

3 · 3 | 3| 6| 2 3 2 1 | 6 1 | 2| 3·4 5 | 3·4 5 |

了 老 师 们 的 亲 切 教 导。 老 师 老 师

5 3 | 1| 3·4 5 |

再 见 了, 幼 儿 园 幼 儿 园 再 见 了, 等 我

3·4 5 | 5 1 | 2|┃

哲理诗范文第2篇

来摘嫩草之人

落樱缤纷,不知前路

2 望寥廓

听惊雷 天音贯耳

纵天雷难阻断

念彼此 厚谊永存

3 思君恋君 心向君

忘我随去

奈何身不随心

空任孤心对流云

4 樱花徒散尽 不见君归路

君离意已决 相送空折柳

5 樱花雅色

着我青衣

落花飘零

永留后世

6 莲叶素心真

污泥不染尘

露珠作白玉

何故也欺人

7 樱之花瓣

随风飘散

空卷碎浪

永驻我心

8 怒叱赶雀鸟

庭花皆踏散

野外无芳踪

方至我家来

9 天命如露滴 如幻更似虚

相逢若相知

逝亦不足惜

10 春至花开日 花开盛极时

明年能见否 天命有谁知

11 此心终夜暗 迷惑不知情

是梦还非梦 人间有定评

12 风吹居无所 吾身如尘土

前途两茫茫 不知何处去

13 庭院点点红 无尽为君折

谁道次花儿 春绽冬不凋

14 欲寄无从寄 只身隔远方

此心飞作影 日日在君旁

15 朗朗赋笑颜 何将欣说函

如应裁云袖 携来嘉日远

16 深草野边樱 今年应有情

花开都黑色 丧服墨磨成

17 夏夜尚深秋 天明早已经

云间何处隐 晓月已无形

18 开合若春霞 山樱开似玉

见花如见君 难久不知足

19 流水高山出 一心往下流

寸衷存恋意 也自永悠悠

20 明月当空照 清河似白玉

云深难遮掩 尤可见银光

21 不见飞蛾事 徒然夜扑灯

此身迷惑甚 恋意枉加憎

22 魂似已离体 远去莫能助

所言非所思 言也离远意

23 从今无所恋 御手洗川来

川水将身涤 神灵允诺哉

24 哀肠系思念 何畏难波前

若使情相易 生死族笑开

25 迷生如得放 随心任消长

纵使话离别 幸自免神伤

26 送君去

情思莫问情归去 情归去

相逢足慰

不求朝暮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的抒情名篇,写于1989年1月13日,两个月后,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歌以朴素明朗而又隽永清新的语言,拟想了尘世新鲜可爱,充满生机活力的幸福生活,表达了诗人真诚善良的祈愿,愿每一个陌生人在尘世中获得幸福。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者:海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寂静>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彷佛你消失了一样,

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好像你的双眼已经飞离远去,

如同一个吻,封缄了你的嘴。

如同所有的事物充满了我的灵魂,

你从所有的事物中浮现,充满了我的灵魂。

你像我的灵魂,一只梦的蝴蝶,

你如同忧郁这个字。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好像你已远去。

你听起来像在悲叹,一只如鸽悲鸣的蝴蝶。

你从远处听见我,我的声音无法企及你:

让我在你的沈默中安静无声。

并且让我藉你的沈默与你说话,

你的沈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如黑夜,拥有寂静与群星。

你的沈默就是星星的沈默,遥远而明亮。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彷佛你消失了一样,

遥远而且哀伤,彷佛你已经死了。

彼时,一个字,一个微笑,已经足够。 幻灭

--------给洁净的顾诚

夜蒙蒙

我只听说你死了 死在童话里 死在幻灭中 绣洁的眉目和星星

你死在有我的年代 我不断追诉 风 刮的更凄清 夜 满天酒香 这是赐给兄弟俩的

儿子 黄昏的儿子 我更加坚信 我就是夜孩子 挽起你的胳膊 向深处

走去……

《遥遥远远》

再也走不开

因为被风带来

穿过世界的繁星

划破天堂的光彩

再也躲不开

躲不开美丽的意外

秋千上坠落了星辰

闪亮了天蓝的悲哀

再也分不开

梦和醒的你

与我同在

下雨天

淋湿了太多太多

旋转的

伞的回忆

盛开

《小时空》

我在雨后的赤橙里梦想

你在我眼睛的黑白里张望

晴朗的雨水的印记

迷失在白云的远方

倒影清清听你轻声唱

笑声的天平托起了希望和夕阳

夜色的泪眼烟雨朦胧 淋湿了月光有我在身旁

《雪花》

无声无息的如雨的寂寞 一片一片的飘飘落落 寒时冰冷晶莹的交织 如花如梦的纷繁零落

远方的秋天

寄一片白色的枫叶给我 叶上的地图是我们的联络 我用叶子铺满地球 那一天

你走到了错过 却依然能记得

《火》

(你遥望烛光梦想

点燃眼中的哀伤

火焰温暖了泪水

灰烬摇曳的闪亮)

黑夜里蓝色的烛光

从心头流淌心上

寂静的欢喜也迷惘

一瞬间划落脸庞

似曾相识的大海

想念和繁星流浪

繁花含苞等待起航

闪闪的波 将倒影埋葬

《梁祝》

淡妆的月亮

下过雪的风霜

恋着风的起飞

飘落轮回翅膀

交相辉映的翅膀

起舞扰乱了月光

遗忘无垠的遥远

从我心上飞你心上

相逢是缘

萍水相逢,相识即是有缘, 今宵别后,重逢不知何处, 对酒当歌,往事依然清晰, 人生如梦,但愿长醉不醒, 过客匆匆,早晚拱手一别, 今又秋风,昨日黄花安在, 古道长亭,且将金樽斜满, 岁月如星,吾情似水缠绵, 心已望月,何时龙吟九霄.

热爱生命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我不去想能否赢得爱情

既然钟情于玫瑰 就勇敢地吐露真诚

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

既然目标是地平线

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我不去想未来是平坦还是泥泞

只要热爱生命

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怀想

我不知道

是否 还在爱你

如果爱着

为什么 会有那样一次分离

我不知道 是否 早已不再爱你

如果不爱

为什么 记忆没有随着时光

流去

回想你的笑靥

我的心 起伏难平

可恨一切

都已成为过去

只有婆娑的夜晚

一如从前 那样美丽

剪不断的情愫

原想这一次远游

就能忘记你秀美的双眸

就能剪断

丝丝缕缕的情愫 和秋风也吹不落的忧愁

谁曾想 到头来

山河依旧

爱也依旧

你的身影

刚在身后 又到前头

是否

是否 你已把我遗忘

不然为何 杳无音信

天各一方

是否 你已把我珍藏

不然为何 微笑总在装饰我的梦

留下绮丽的幻想

是否 我们有缘

只是源头水尾

难以相见

是否 我们无缘

岁月留给我的将是

愁绪萦怀 寸断肝肠

假如你不够快乐

假如你不够快乐

也不要把眉头深锁

人生本来短暂

为什么 还要栽培苦涩

打开尘封的门窗

让阳光雨露洒遍每个角落

走向生命的原野 让风儿熨平前额

博大可以稀释忧愁

深色能够覆盖浅色

自爱

你没有理由沮丧

为了你是秋日

彷惶

你也没有理由骄矜

为了你是春天

把头仰

秋色不如春光美

春光也不比秋色强

思——题油画

只一个沉默的姿态

便足以让世界着迷

不仅因为是一尊圣洁

不仅因为是一片安谧

还因为是一面昭示

还因为是一个启迪

还因为她以现代人的形象

告诉我们

——沉思是一种美丽

豪放是一种美德

我从眼睛里

读懂了你

你从话语里

弄清了我

含蓄是一种性格

豪放是一种美德

别对我说

只有眼睛才是

心灵的真正折射

如果没有语言

我们在孤寂中

收获的只能是沉默……

淡淡的云彩悠悠地游

爱,不要成为囚

不要为了你的惬意 便取缔了别人的自由

得不到 总是最好的

太多了 又怎能消受

少是愁多也是忧

秋天的江水汨汨地流

淡淡的雾

淡淡的雨

淡淡的云彩悠悠的游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如果不曾相逢

也许 心绪永远不会沉重

如果真的失之交臂

恐怕一生也不得轻松

一个眼神 便足以让心海 掠过飓风

在贫瘠的土地上

更深地懂得风景

一次远行

便足以憔悴了一颗 羸弱的心

每望一眼秋水微澜

便恨不得 泪水盈盈

死怎能不 从容不迫

爱又怎能 无动于衷

只要彼此爱过一次

就是无憾的人生

也许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

前程如朝霞般绚烂 也许,永远没有那一天

成功如灯火般辉煌

也许,只能是这样

攀援却达不到峰顶

也许,只能是这样

奔流却掀不起波浪

也许,我们能给予你的

只有一颗

饱经沧桑的心

和满脸风霜

跨越自己

我们可以欺瞒别人

却无法欺瞒自己

当我们走向枝繁叶茂的五月

青春就不再是一个谜

向上的路

总是坎坷又崎岖

要永远保持最初的浪漫

真是不容易

有人悲哀

有人欣喜

当我们跨越了一座高山

也就跨越了一个真实的自己

我不期望回报

给予你了

我便不期望回报

如果付出

就是为了 有一天索取

那么,我将变得多么渺小

如果,你是湖水

我乐意是堤岸环绕

如果,你是山岭

我乐意是装点你姿容的青草

人,不一定能使自己伟大

但一定可以

使自己崇高

永恒的心

岁月如水

流到什么地方

就有什么样的时尚

我们怎能苛求

世事与沧桑

永不改变的

是从不羞于见人的

真挚与善良

人心

无论穿什么样的衣裳

都会 太不漂亮

默默的情怀

总有些这样的时候

正是为了爱

才悄悄躲开

躲开的是身影

躲不开的 却是那份

默默的情怀

月光下踯躅 睡梦里徘徊

感情上的事情

常常 说不明白

不是不想爱

不是不去爱

怕只怕

爱也是一种伤害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不要给我太多情意

让我拿什么还你

感情的债是最重的呵

我无法报答 又怎能忘记

给我一个微笑就够了

如薄酒一杯,像柔风一缕 这就是一篇最动人的宣言呵

仿佛春天 温馨又飘逸

思念

我叮咛你的

你说 不会遗忘

你告诉我的

我也 全都珍藏

对于我们来说

记忆是飘不落的日子

——永远不会发黄

相聚的时候 总是很短

期待的时候 总是很长

岁月的溪水边

捡拾起多少闪亮的诗行

如果你要想念我

就望一望天上那 闪烁的繁星

有我寻觅你的

目——光

背影

背影

总是很简单

简单

是一种风景

背影

总是很年轻

年轻

是一种清明

背影

总是很含蓄 含蓄

是一种魅力

背影

总是很孤零

孤零

更让人记得清

但是,我更乐意

为什么要别人承认我

只要路没有错

名利从来是鲜花

也是枷锁

无论什么成为结局

总难免兴味索然

流动的过程中 有一种永恒的快乐

尽管,我有时也祈求

有一个让生命辉煌的时刻

但是,我更乐意

让心灵宁静而淡泊

我知道

欢乐是人生的驿站

痛苦是生命的航程

我知道

当你心绪沉重的时候

最好的礼物

是送你一片宁静的天空

你会迷惘

也会清醒 当夜幕低落的时候

你会感受到

有一双温暖的眼睛

我知道

当你拭干面颊上的泪水

你会灿然一笑

那时,我会轻轻对你说

走吧 你看

槐花正香 月色正明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偶然】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哲理诗范文第3篇

福建省尤溪县文体广电出版局游良耀

清新福建白水洋, 道教圣地乌山顶。 太姥山奇云雾飘, 马祖海炫浪花新。 武夷极地海洋馆, 厦门博览两岸亲。 泉州亚洲文化城, 莆田古田显神灵。 海神妈祖赐天妃, 河圣萧公佑平民。 将乐银华玉华洞, 永安桃源小石林。 金门战地风光游, 龙海水仙色香品。 崇武醉美惠安女, 闽南汉子最爱拼。 淘金山下小吃城, 德化土烧瓷观音。 九龙江畔百花村, 三明河滨梦中景。 温泉旅游青云山, 最爽雄江黄楮林。 福州有福温泉都, 两岸多缘心之旅。 五夫九曲水云寮, 三坊七巷名人居。 闽台新镇平潭岛, 日光岩址鼓浪屿。 理窟胜地武夷山, 南溪书院文公祠。 汤川峡谷侠天下, 龙岩土楼图盛世。 临水宫奉陈靖姑, 冠豸山供张天师。 柘荣游氏仙姑宫, 永泰立雪书院置。 泰宁金湖状元岩, 福清龙田少林寺。 鹭岛集美南普陀, 鼓岭涌泉西湖诗。 建瓯文庙道南亭, 东山武祠风动石。 漳港千年显应宫, 郑和妈祖同庙祀。 茶园花园永福镇, 鼓山于山马尾港。 考亭书院朱熹墓, 理学之乡归建阳。 政和洞宫奇峰著, 湛卢山上铸剑忙。 客家祖地石壁村, 古田会议才溪乡。 和平古镇聚奎塔, 长乐满族居琴江。 晋江围头海峡村, 青水民居畲族乡。 漳浦天福茶博院, 永春醋香顺德堂。 明溪红豆农家乐, 激情漂流天门山。 闽中尤溪土堡群, 同安古堡在德安。 联合梯田银杏林, 闽湖桂峰九阜山。 浪歧生态旅游岛, 湄洲度假金海岸。 周宁奇观鲤鱼溪, 二宜升平在华安。 延平凤池理学第, 昙石遗址博物馆。 新罗万安梅花湖, 仙游九鲤跃钟山。 梦幻传奇铁观音, 安溪文化唇齿香。 顺昌华阳山庄秀, 龙佳温泉肌肤爽。 水上茶乡九鹏溪, 矿山公园紫金山。 光泽乌君十三隘, 诏安梅岭九候山。 长泰马洋第一漂, 永春仙洞炎帝香。 云宵乌山红树林, 海水温泉金汤湾。 修竹荷苑万亩莲, 东南之巅金铙山。 休闲宾客慕八闽, 旅游旺地属东南。

2016.2.

哲理诗范文第4篇

(《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

八年级语文教研组 主备教师 李亚荣 授课人 李亚荣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内涵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查找有关资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老师准备录音机、课件、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交流感知

1、检查预习 注音 荒秽 荷锄归 道狭

2、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三、研读共品

1、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2、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四、互助释疑

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 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 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 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 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

五、巩固拓展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自然。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性本爱丘山

性:天性、本性 B、池鱼思故渊

渊:河流 C、暧暧远人村

暧暧:温暖 D、依依墟里烟

墟:废墟

2、“尘网、樊笼” 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的?试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2、“尘网、樊笼” 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

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嫌弃。“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3、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的?试进行简要分析。(4分)

先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基上,有

八、九间简陋的茅舍,枝高叶蜜的榆树柳树,阴影遮住了房子的后檐;桃红李白的果树,排列在屋子的前边。接着写远景,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村落里缭绕着一缕缕轻柔的炊烟。深巷里传来了阵阵的狗叫声,树顶上公鸡正在啼鸣。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衬托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的情绪

小结: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崭新的面容、纯朴自然的诗风为我国诗歌领域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以至使“田园诗”从此成为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其影响经久不衰。

六、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再全班交流展示。 2.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全诗

预习《使至塞上》要求:准确诵读、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使至塞上》

王维 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一、交流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2、学生大声读诗,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3、选两位同学概述诗意,其余同学点评。

二、研读共品 1.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

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2. 名句赏析

提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体会。

明确: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3.自由朗读,限时背诵检查背诵

三、互助释疑

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b.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学生对照自己画的图画赏析,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 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b.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 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四、巩固拓展

齐读背诵、默写 完成同步练习

五、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再全班交流展示。 2.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前《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两首诗 预习下《渡荆门送别》要求:准确诵读、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渡荆门送别》李

白 导入新课

初一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做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一、交流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二、研读共品

1、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b.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学生讨论交流

a.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

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

三、互助释疑

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a.“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b.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2、齐读背诵

四、巩固拓展

赏析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再全班交流展示。 2.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前《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三首诗 预习下《登岳阳楼》要求:准确诵读、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登岳阳楼》陈与义 导入课文: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之交的大部分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也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记其事,本诗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一、交流感知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二、思考下列问题:

1.本诗是一首

诗。全诗紧紧围绕“

”字展开。

2.欣赏:首联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横空出世,从

处着笔(二选一:A.大B.小),将

的地理位置直接点出:在烟波浩淼的

的东边,在奔腾浩荡的

之西。不由得让人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帘旌不动夕阳迟”,此句乃以景传情也。

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xǐyǐ湖山欲暮时。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既说登临的地理位置,也在回顾历史。忆历史,思往事,感时世,心悲切。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发出了痛苦的呐喊。此句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

三、互助释疑: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似乎是诗人顾影自怜的喃喃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

四、巩固拓展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比较这两首诗传达的诗人情感的异同

五、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再全班交流展示。 2.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默写《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记》四首 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归田园居

前四句:田间的劳动情形 五六句:归途夕露沾衣 七八句:抒写归隐意愿

使至塞上

叙写出使经历(既言事,又写景) 刻画塞外风光(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渡荆门送别

首联: 远渡的地点

此行的目的

颌联: 写景(远) 颈联: 写景(近) 尾联: 抒情(思乡)

登岳阳楼记

首联: 登临位置 (写景)

颌联:忆历史 思往事 感时世 心悲切(抒情)

颈联: 痛苦呐喊

哲理诗范文第5篇

(《归园田居》《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游山西村》)

八年级语文教研组 主备教师 李亚荣 授课人 李亚荣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四首诗。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诗歌内涵 课时安排 4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查找有关资料,给诗歌插配有关的图画。老师准备录音机、课件、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的性格既刚正不阿,又适情任性这使他与尔虞我诈、相互倾轧的官场格格不入。不为“五斗米折腰”使他辞别官场,归隐田园。在《桃花源记》一文中我们已经感受到了陶渊明对和平、安宁、美好的生活的向往。今天我们再来学习陶渊明的《归田园居》一诗,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交流感知

1、检查预习 注音 荒秽 荷锄归 道狭

2、教师朗读课文,学生正音、划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三、研读共品

1、思考下列问题

a.这首诗可分几层意思?

b.“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c.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引导并明确:

a.全诗写了三层意思: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劳作的辛苦与执着;自己的田园之乐。

b.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c.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2、自由背诵。检查背诵

四、互助释疑

a.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这首诗的画面。(要求结合人物身份、举止、心情)

.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

学生思考并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 a.诗人如释重负,告别了那个令人压抑的官场,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田园。来到南山 脚下,种下了豆子,但因体力不支,农艺不精,所以草儿盛,豆苗稀。诗人只好一大早起 来就扛着锄头去除草,晚上一直劳作到与星星为伴……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衫, 可解脱了身心束缚的诗人不以为苦,而深深地体味其中的乐趣。

b.“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写出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诗人披星戴月辛勤耕耘,写出了那份勤劳与执著。语言“自然、通俗”。

五、巩固拓展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自然。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性本爱丘山

性:天性、本性 B、池鱼思故渊

渊:河流 C、暧暧远人村

暧暧:温暖 D、依依墟里烟

墟:废墟

2、“尘网、樊笼” 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3、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的?试进行简要分析。(4分) 答案:

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2分)

2、“尘网、樊笼” 和“羁鸟、池鱼”、这两组词语各比喻什么?作者运用这些比喻,表

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尘网”、“樊笼”,比喻使人受拘束的尘世,比喻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比喻官场生活。用这种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达了对官场极大嫌弃。“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3、这首诗是怎样描绘农村环境和生活的?试进行简要分析。(4分)

先写近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在方圆十几亩的宅基上,有

八、九间简陋的茅舍,枝高叶蜜的榆树柳树,阴影遮住了房子的后檐;桃红李白的果树,排列在屋子的前边。接着写远景,远处的村庄隐约可见,村落里缭绕着一缕缕轻柔的炊烟。深巷里传来了阵阵的狗叫声,树顶上公鸡正在啼鸣。以动衬静,以有声衬无声,更显出乡间的宁静、和平。从近景转到远景,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画面很淡很淡,味道却很浓很浓,令人胸襟开阔、心旷神怡,衬托出作者心满意足的欣慰的情绪

小结: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崭新的面容、纯朴自然的诗风为我国诗歌领域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以至使“田园诗”从此成为一个流派在诗歌史上独树一帜,其影响经久不衰。

六、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再全班交流展示。 2.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全诗

预习《使至塞上》要求:准确诵读、背诵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使至塞上》

王维 导入新课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一、交流感知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和韵律。

2、学生大声读诗,借助注释,整体感知诗意。

3、选两位同学概述诗意,其余同学点评。

二、研读共品 1.思考下列问题:

出使人是谁?在什么情况下出使?出使目的是什么?结果如何?明确:

作者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鲁番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王维轻

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 2. 名句赏析

提问:“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被国维赞叹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谈谈你对此的认识。

学生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谈体会。

明确: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讲究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线条简约,物态毕现。第三,色彩丰富,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色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色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3.自由朗读,限时背诵检查背诵

三、互助释疑

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b.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学生对照自己画的图画赏析,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自己过了居延,就像“征蓬”一样,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 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b.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色、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 云霄,显得异常醒目。“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色的描绘中。

四、巩固拓展

齐读背诵、默写 完成同步练习

五、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再全班交流展示。 2.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前《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两首诗 预习下《渡荆门送别》要求:准确诵读、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渡荆门送别》李

白 导入新课

初一时我们曾学习过表现乡愁的诗歌——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你还记得吗?另外你还知道哪些描写乡愁的诗歌?(学生回答,教师可再做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首反映故园之思的诗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

一、交流感知

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二、研读共品

1、思考下列问题:

a.说说《渡荆门送别》一诗的主要内容。

b.抒发作者乡愁的是哪一句? 学生讨论交流

a.写作者李白出蜀至荆门来到楚地时所见到景色及自己的感受。

b.“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从景物方面着笔,表现的是作者写出浓浓的乡思。

自由背诵课文抽查背诵

三、互助释疑

齐背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a.写景的句子是哪几句?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b.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a.“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b.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色。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

2、齐读背诵

四、巩固拓展

赏析李白的《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五、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再全班交流展示。 2.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背诵默写前《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三首诗 预习下《登岳阳楼》要求:准确诵读、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登岳阳楼》陈与义 导入课文: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亡。和北宋之交的大部分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也加入到逃亡的难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记其事,本诗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一、交流感知

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并自由朗读课文。

二、思考下列问题:

1.本诗是一首

诗。全诗紧紧围绕“

”字展开。

2.欣赏:首联第一句“洞庭之东江水西”,横空出世,从

处着笔(二选一:A.大B.小),将

的地理位置直接点出:在烟波浩淼的

的东边,在奔腾浩荡的

之西。不由得让人想起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帘旌不动夕阳迟”,此句乃以景传情也。

颔联: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xǐyǐ湖山欲暮时。由上句平静的景物描写转而进行强烈的抒情。既说登临的地理位置,也在回顾历史。忆历史,思往事,感时世,心悲切。

颈联“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诗人发出了痛苦的呐喊。此句将诗人的悲、伤、哀、痛推向了极致。

三、互助释疑:

尾联“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似乎是诗人顾影自怜的喃喃自语,未老先衰头已白,沦落天涯无尽的凄凉,国破家亡的无限悲痛,一切尽在不言中。

四、巩固拓展

杜甫《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比较这两首诗传达的诗人情感的异同

五、总结提高

1.师友互相讨论归纳本节课的知识点,然后再全班交流展示。 2.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默写《归园田居》其三 《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登岳阳楼记》四首 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归田园居

前四句:田间的劳动情形 五六句:归途夕露沾衣 七八句:抒写归隐意愿

使至塞上

叙写出使经历(既言事,又写景) 刻画塞外风光(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渡荆门送别

首联: 远渡的地点

此行的目的

颌联: 写景(远) 颈联: 写景(近) 尾联: 抒情(思乡)

登岳阳楼记

首联: 登临位置 (写景)

颌联:忆历史 思往事 感时世 心悲切(抒情)

颈联: 痛苦呐喊

哲理诗范文第6篇

孤单的落在这个季节

我拾起落叶

大雁成行飞向何方

一路朝南

抬头仰望月亮

心中泛起说不出的

思念

剪雨

窗外雨

落在秋天的枫叶里

世界只有沙沙的声音

我独自撑着伞

寻觅寻觅那

流逝的年华

风来了

袭击着秋的悲凉

我沿着阶梯

一步一步走下去

多想在雨停之前

来场偶遇

除了我

也只能听到雨滴答的声音

谁将雨剪断

停在红叶上

继而悄然离去

秋歌

说好陪你到老

我便不负这份承诺

将秋叶拾起

上面刻满你的名字

露珠洗净尘世灰尘

那阳光里

只剩下你的笑容

我的世界

花开了

没有季节独自盛开

你说你不会离开

我便信了

风来了吹开一道口子

而我在这个秋天

突然的

失去你的消息

叶落一地

我却听到谁在哭泣

原来承诺可以

上一篇:单位科普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个人签名设计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