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卷范文

2024-04-01

六年级上册语文卷范文第1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湖北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先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的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请把标题写在答题卡上),不少于800字。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1作文题

漫画作文。餐桌,许多猫吃鱼,就一只猫捉老鼠,别的猫说:有鱼吃还捉老鼠?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卷2作文题

阅读下边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今年世界读书日这天网上展开了关于浅阅读的行动。

甲:什么是浅阅读

乙:就是追求简单轻松,实用有趣的阅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择4月23日的灵感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4月23日是西班牙文豪塞万提斯的忌日,也是加泰罗尼亚地区大众节日“圣乔治节”。传说中勇士乔治屠龙救公主,并获得了公主回赠的礼物——一本书,象征着知识与力量。每到这一天,加泰罗尼亚的妇女们就给丈夫或男朋友赠送一本书,男人们则会回赠一枝玫瑰花。实际上,同一天也是莎士比亚出生和去世的纪念日,又是美国作家纳博科夫、法国作家莫里斯·德鲁昂、冰岛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拉克斯内斯等多位文学家的生日,所以这一天成为全球性图书日看来“名正言顺”。

2010年浙江高考作文题:角色转换之间

命题作文:“角色转换之间”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衔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此现象称为“反哺”。人类社会也存在类似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

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反哺犹如潜流引而不现,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社会,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地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以“角色转换之间”为题,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文体除诗歌外不限,字数在800字以上。

2010年山东高考作文题:人生的光影变化

人生的一切变化,一切都有魅力,一切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要求根据以上的材料来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字。

2010年宁夏高考作文题:成才是有规律的

有一种热带观赏鱼,在小鱼缸里不管养多长时间只能长到三寸来长,然而把它放在大水池里,不到两个月就能长到一尺长。

狼是一种好奇心很强的动物,它们对周围环境总是充满好奇,从而不断体验,发现食物,躲避危险,顽强地生存下来。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随机挑出一批学生作为“最有前途者”,然后将名单交给班主任,由于老师对这些学生寄予更大期望,八个月后,学生的成绩有明显提高。

以上现象启示人们认识到,人才成长是有一定规律的。

根据以上材料撰写一篇文章。

2010天津高考作文题:《我生活的世界》

话题作文《我生活的世界》,不少于800字

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题: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

2010江西高考作文题:命题作文《找回童年》

为什么要找回童年?因为现在社会太功利了,小朋友们压力过大,童年早已离开。现在的社会需要纯真,需要找回童年。

重点关注“找回”这个动词。

记叙议论都可以,文体要明确。

2010年高考辽宁卷作文题:材料作文 大与小的选择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个叫托尼的小孩,在他3岁的时候,把手伸到糖罐里抓了一大把糖,但手卡在罐口,拿不出来了,所以他放弃了。在他30岁的时候,有两箱苹果,一大箱和一小箱,他选择搬小箱苹果,因为大箱的他搬不动。在58岁的时候,公司的老板派他们几个人追30万元债款,并对他们说他只要20万,剩下的10万归他们。但是所派出的人中只有他一个人要回了债款,因为别人要30万,而他只要21万,其中20万给了老板,剩下的1万装进自己兜里。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以“大与小的选择”为主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10年四川高考作文题:人生的几何体

一个点可以构成一条线,可以构成一个平面,最后构成立体。人生就像不规则的几个点,这些点又可以连成无数条线,这些线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平面 ,不同的平面又可以组成不同的几何体。

请从人生的角度写作。据此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湖南卷作文题:“早”

请以“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2010年陕西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 自主命题

2010年高考陕西选用材料作文形式,共给出三则材料,大意分别是:

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

2.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

3.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10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

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

2010年广东高考作文题:与你为邻

命题作文《与你为邻》: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2010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材料作文 丹麦人钓鱼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2010重庆高考作文题:“难题”

以“难题”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0年江苏高考作文题:倡导绿色生活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倡导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010年高考安徽作文题:材料作文

“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由此哲理诗引发的思考和联想写一文,诗歌体除外。

2010年福建卷作文题:根据格林童话命题作文

根据《格林童话》的诞生故事命题的材料作文。

材料说的是格林兄弟认为民间传说与人文历史有关,但是当他们收集很多传说后又找不到确切的关系而作罢,后来一个朋友偶然发现他们整理的东西,并联系出版社出版,这就是最后的《格林童话》。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海南卷作文题海南高考作文题为《参与》。

来源:湖北教育考试网综合

六年级上册语文卷范文第2篇

追忆往事

幼时夏夜,那时明月,那时蝉鸣,那时清风,那时„„

——题记当假期又一次来临,迈着欢快的脚步,我回到了老家,回到了那寄托着我无数思念的老家,还有我那安详的夏夜。

那时——

吃过晚饭后,我独自一人外出乘凉,漫步在乡间小路,皓月当空,格外明亮。抬头望去,哦,月亮你可发福了,那么的圆,不过可千万别减肥呀,你可被千万游子寄托了丰富的感情的呀,不知何时,脑里回荡着一句诗:“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时才发现它的奥妙所在呀!

那时——

走到那池塘边,白天还在此玩过。清澈的河水冰凉冰凉,将脚丫探进去,别提有多舒服。到了夜晚,那白天未被我注意过的池水声越发悦耳、动听、和谐,宛如《天鹅湖》,时而优雅,时而触动人心,时而宁静安详,时而激烈雄浑,正当我为此陶醉时,虫鸣鸟叫也加入进来,宛如一曲动听、欢快的笛音,搅动着这听觉大宴。

那时——

那池塘美景深深烙在我的心头,明亮的月光照在水面如同撒了一层银子,反射出点点银光,水面正中的明月与天上的明月相呼应,于是就有两个月亮了,这是多美的事啊!微风徐来,吹得我心头荡漾,也吹得芦苇随风而荡,飘来飘去,叶片摩擦之间,又发出动人心弦的“沙沙”声,甚是好听!

那时——

回到了家,搬出摇椅与爷爷一同乘凉,他一手捧香茗,一手要扇子,不时给我扇两下,以驱赶蚊虫,又拿起杯子抿一口,呼的一下长舒一口气。于是,爷爷便给我讲起永远也听不完的故事,教我做人的道理,最棒的当属那谜语了,一个又一个谜语,让我绞尽脑汁。看我那样,爷爷哈哈大笑,告诉我那出乎意料的答案,之后祖孙两都笑得那么欢,那么自在。那时的夏夜实在迷人,我留住了她,将它收藏起来,成为最好的收藏品,让我回味无穷。

我陷入了沉思

我生活在四季中,我沉思在人生里。

——题记我的生命以人的形式存在,这便注定我要以人的思维思索着前进。当春暖花开,南燕归来,野土翻新,我闭眼凝神。哦,新的一年已经开始,新的画卷正需我去描绘。于是我立即卸下昨日的叹息,带上春的启示。

我的生命以青春的形式存在,这便注定我要在青春中思索前行。当夏花灿烂,蝉高声脆,热火四溢,我闭眼凝神,低头沉思。哦,已经来到急速成长的季节了,画卷上的主题需我去凸显。于是,我立即换上心的颜料,带上夏的呼,开始新的拼搏。我不是那枝在春光中绽放的娇花,我必须以我所能实用的全部气力使开端生机些。花有花的时节,我有我的生命,这注定我要以自己的生命前进,开始如火的喷发。我不是那束在夏日之光中映红的烈火,但我愿以我所能使用的全部热情使青春火热些。光有光的时节,我有我的青春,这注定我要以自己的热光燃烧。

我的生命以学子的形式存在,这便注定我要在习学中思索再拼。当秋风高爽,黄叶纷扬,月明麦香,我闭眼凝神,低头沉思。备上更多的色调与料儿,带上秋的催促,开始金色的旅行。我不是那这一年播种、次年可获的金麦,我必须以我所能使用的全部思维使此行有价值。麦有麦的时节,我有我的人生,这注定我要为此生搏拼。

我的生命以考生的形式存在,这注定我要以考生的耐力思索着前进。当寒梅傲笑,万物死寂,冰气刺眼,我闭眼凝神,低头沉思。我不是那冰下停止的死水,我愿以我的热情温暖冬的季节。冰有冰的时节,我有我的耐力,这注定我要以自己的耐力破冰。

此时的我正是人生无回路的初行者,望着那些可以不能轮回的生命,我陷入了人生的沉思。

我生活在循环往复的四季中,我沉思在不同的四季里。

给梦想一次花开的机会

当雄鹰博击长空时,它心中的梦想开花了;当蝴蝶飞舞于花丛中时,它心中的梦想开花了;当鱼儿遨游大海时,它心中的梦想开花了。而在那以前,不管是雄鹰、蝴蝶,还是鱼儿,它们都给了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

在幼鹰还未完全长大时,鹰妈妈就要将幼鹰一个一个地扔下山崖。当幼鹰被母亲“狠心”扔下山崖时,它们都还没有学会飞呀。母鹰的这种做法,无疑是要将幼鹰置于死地。而就在幼鹰往下摔时,它奋力地拍打着自己幼嫩的翅膀。就在幼鹰摔死之前,它学会了飞!而那一些没有奋力拍打翅膀的幼鹰,直接掉下山崖摔死了。而那些幸存下来的幼鹰,是因为它们给了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坚定的决心。

蝴蝶,它是由毛毛虫变的。在毛毛虫变成蝴蝶之前,它要吐出许多丝把自己包起来。在茧里,毛毛虫慢慢长出一对翅膀。而就在这时,它需要咬破那厚厚的茧。但是在它咬茧的过程中,它也会承受很大的痛苦。为了能够飞翔,它承受着咬茧时带来的巨大痛苦,最终破茧而出,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有一些蝴蝶不能咬破茧出来,最终死在了茧中,而这些蝴蝶都是因为它们自己没有给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克服困难的勇气。

小河里的鱼,只有那么小的一点儿生存的空间,它们多么希望能够在大海里生活呀!大海,能够让他们自由自在地遨游,但它离小河太远啦!一些鱼想:游到遥远的大海去,简直是白日作梦——不可能嘛!于是这些鱼安于现状;一些鱼游了许久,却发现大海还是在很远的地方,于是也停止向前了;只有那一些一直游一直游的鱼儿,它们最终来到了大海。当鱼儿在大海里游着时,它们是多么的快乐!而它们都给了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持之以恒的恒心。每个人都有梦想,而不是每个人的梦想都能够成为现实。只有那些给了梦想一次开花的机会的人,他的梦想才能够实现。

如果你有一个美丽的梦想,请给它一次开花的机会——

坚定的决心,克服困难的勇,和持之以恒的恒心!

2014上海中考静安、青浦区二模语文卷作文

春天在哪里

冬爷爷驾着风离去了,他带走了飞扬的白雪,带走了凛冽的寒风。他说:“孩子们,再见,春天会来陪你们的!”春天?她什么时候来呢?她又会停留在哪呢„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到处找春天的脚印„„

树林中,小鸟昂首挺胸地站在枝头上,唱着婉转动听的歌,那歌的内容好像是:“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青翠的山林里„”树干上冒出显眼的嫩芽,和煦的春风从我脸上拂过,好像母亲的手轻轻的抚摸着。于是我顺着春风,来到小河边,杨柳也发出了嫩芽。我放声大喊:“春天在你这儿吗?”

花园里,五颜六色的花跃然出现在眼前,让人眼花缭乱。红的、白的、黄的、粉的„争奇夺艳、争先恐后地绽放着。在这些五颜六色的花儿旁边,有着淡黄的、密密的迎春花——迎春花不正是春天到来的标志吗!蜜蜂和蝴蝶们不约而同地飞舞萦绕在花儿旁边。我轻轻的对那些迎春花说:“春天在你这儿吗?”

草地上,小草们脱掉了黄衣服,换上了身绿衣服,像是刚刚从试衣间里出来。放眼望去,令人耳目一新。也许是因为小草们穿上了新衣服,风怕抢了自己的风头,让草们都朝一个方向转去,并且让草们低下头。我面向小草们,问:“春天在你这儿吗?”

河里多了一些小生物——小鸭子。他们欢快地摇摆着小脚丫,一会把头伸进水里,一会又探出来头来,有句诗说“春江水暖鸭先知”,我对着这可爱的小鸭子说:“春天在你这吗?”

咦?天空中怎么那么多五颜六色的东西?是花蝴蝶在空中飞舞?不是。是吹落的花瓣散落在空中?不是。哦,原来是小朋友们放的各式各样的风筝。风筝在天空中忽上忽下,忽高忽低。我望着那最高的风筝问:“春天在你这儿吗?”

„„

春天到底在哪呢?

咦?是谁让小鸟唱歌?

是春天。

是谁让花儿竞相开放?

是春天。

是谁给小草漂亮的绿衣裳?

还是春天。

原来春天早就来了!

2014上海中考黄埔区二模语文卷作文赏析

自得其乐

审题:

自得其乐: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字词层面的含义)

类似的成语有:

知足常乐、心满意足、无忧无虑、自我陶醉、怡然自得、悠闲自得、逍遥自在、悠哉游哉等。严格地说,写成其中一种都是偏题。关健就在“得”字。

“得”:得到、获得,“从中获得”。从什么“中”?应当是自己的工作、爱好、追求的理想或者是正做的某件事,如爬山、卖艺、高三艰苦的学习生活、帮助别人、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总之,十分热爱这项工作—“好”,才会其乐无穷;自我设定目标,达到就快乐;自得其乐的人一定有目标、有追求、有爱好、有情趣,而且能从中获得乐趣。由好到痴,乐的升华,一种超越常人的自得之乐。慈善成瘾、卖艺成癖、从善如流、让自得其乐成为了一种习惯。(生活层面的含义)

当然,自得其乐的更高境界是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改其志,并能从中找到别人难以理解的乐趣。“得乐”表明本无乐,只因你心好之才能乐之。孔子在赞扬颜回时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五柳先生传》中“箪瓢屡空”一句用了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的典故,虽然生活清苦,常常没有吃的,但是陶渊明仍然以一种淡定闲适的心来对待。(哲学层面的含义)

这时,自得其乐就是一种心境,一种淡泊与坚守的境界。(美学层面的含义)

总之,“自得其乐”就是在别人认为没有快乐、发现不了快乐的地方得到了乐趣。进而“好”,进而“痴”,即使困窘贫穷也不改其志。

审题有困难时可引入相反的概念——自讨苦吃

字面义:自寻烦恼,自找困难。

相关成语:自作自受、忧天悯人、杞人忧天

人生状态: 不满现状、自加目标压力、人生没有乐趣、生活没有情趣、吃不该自己吃的苦。

本可不吃苦,为了爱好、理想、前途、责任„„

两者如何统一?乐学、苦学?对比之下发现:自得其乐其实是一种人生态度,一种精神状态。

范文:

外公是个爱唱歌已爱到骨子里去的人,不管别人怎么说他,他只沉浸在自己的乐趣中。 每天天不亮,外公就起床了,给我热好早饭,他便站在阳台上“咪咪咪,啊啊啊”地吊嗓子。我实在受不了这“清早的问候”,悄悄跟外婆发牢骚,外婆当即打断正在唱《霸王别姬》的外公,对他进行深刻的教育,谁知外公眉毛一挑:“你懂什么叫歌唱的乐趣吗?”随即又像是很惋惜的样子,做作地晃了晃脑袋:“罢了罢了,你们哪能领悟高雅的乐曲,也只有我才能从中得到乐趣了!啧啧„„”外婆顿时无语,只得愤愤地说:“这个死老头子,什么自得其乐?我看是走火入魔没的救了!”

不过别说,外公唱歌还似乎真有那么两下子。黄梅戏、通俗歌曲、流行歌曲,外公都能唱上几段儿,虽然会把《天仙配》唱出周杰伦的味道。前不久放学回家,父母还未下班,外婆看别人打麻将去了,外公一人躲在卫生间里唱得起劲儿,连我回来了也不知道。我猫在卫生间门口,看见外公正对着镜子挤眉弄眼,还唱着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外公想学李玉刚双目含情,结果愣是挤成了斗鸡眼,兰花指也变成了胡萝卜一样:“爱恨就在一瞬间„„梦回大唐爱!陛下,再饮一杯吧!”还未唱完,外公自己就捂着肚子笑得直不起身子,边笑边拍大腿:“李玉刚也太逗了!”外公笑得那叫个花枝乱颤啊,还说李玉刚逗呢,明明是他自己把自己逗乐的。我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忽然想到不能被外公发现,只好捂着嘴溜回房间,

把头埋在被子里笑得差点喘不过气来。原以为外公会消停会儿,谁知不多会儿,他又唱了起来,唱一会儿乐一会儿,跟个孩子似的。

去年腊月,外公集结了一群老年人练唱歌,说是要在社区的新春歌会上一鸣惊人。于是,他三天两头往外跑,有时连饭也顾不上吃。好不容易盼来了歌会,谁知好几位成员打了退堂鼓,说是自己唱得不好,怕丢人。这倒好,剩下的几位也不想唱了。外公急了,拉着伴奏的大爷说:“他们不唱我们唱!”也不管那位大爷同不同意,就这么上了台。我坐在台下,看见外公紧紧地攥着话筒,就这么唱了起来。虽然有些字咬得不准,虽然有些词走了调,但外公还是面带微笑,用心地唱着,好像这首歌只有他才懂得其中的韵味,他就这么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中。台下有人发出“切”的声音,还有人干脆聊起了天,我看看四周,又看看台上唱歌的外公。他仍旧忘我地唱着,嘴边还是那一抹淡淡的微笑。我知道,他的心,此刻正沉醉于歌唱的快乐中。 (对比中表现人物)

六年级上册语文卷范文第3篇

B.由于革命潮流的冲击和进步思想的影响,使他形成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

C.他的学习成绩不仅在全校拔尖,而且在班里也名列前茅。

D.通过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活动,我们学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4.选词填空。(4分) 希望 盼望 期望 指望 愿望 凡卡摩平一张揉皱了的白纸,给爷爷写信:“我的生活没有 了,连狗都不如……”他 爷爷接到信后,立刻带他离开这儿。他把信塞进邮筒后,怀着甜蜜的 睡熟了。但这一切只不过是凡卡的美好 罢了。

5.按要求写成语。(6分) (1)含有反义词的成语:(如:起死回生) (2)含有动物名的成语:(如:引蛇出洞) (3)末尾两个字相同的成语:(如:文质彬彬) 6.判断题。(正确的在后面括号里打“√ ”,错误的打“ ×” 10 分 ) (1)《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视角,告诫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珍惜造物主赐予的一切。( ) (2)《少女的红发卡》是一部长篇少女心理小说,描写了三个少女美丽动人的心路历程。( ) (3)福尔摩斯是生活在“雾都”伦敦一座简陋公寓里的一位极具侦探天才的人物。他目光敏锐,思维严密而独特,是跨时代的名侦探。( ) (4)《中国未解之谜》是德国作家雷纳.科特编写的一部科普著作。( ) (5)项羽忍受“胯下之辱”而成就一代霸业。( ) 7.日积月累。(10分) (1)肖晓当升旗手时,他的事迹是由 介绍的。

(2)《鲁滨逊漂流记》的作者是英国作家 。鲁滨逊在一座无人荒岛上生活多年后,收得一土人为奴,取名 ”。

(3)良药苦口利于病, 。——《古今贤文》 (4)粉骨碎身全不怕, 。——《石灰吟》 (5)天生我材必有用, 。——《将进酒》 二、阅读与理解。(24分) (一)(10分) 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碧绿的花苞鲜嫩可爱。有的刚刚绽放,几只小蜜蜂就迫不及待地钻了进去,那里面椭圆形的花蕊(ruǐ xīn)约有一寸长。盛开着的广玉兰花,洁白柔嫩得像婴儿的笑脸,甜美、纯洁,惹人喜爱。先前热热闹闹开过的广玉兰花呢,花瓣虽然凋谢了,花蕊却依然挺立枝头,已长成近两寸长的圆茎。圆茎上面缀满了像细珠似(sì shì)的紫红色的小颗粒,这就是孕育着新生命的种子。远远看上去,一株广玉兰就像是一个数世同堂、生生不息的大家族。

1.用“——”给加点字画出正确的读音。(2分) 2.文中依次写了玉兰花的 、 、和 这几种形态。(4分) 3.这段话在结构上,采用的写法是 。(2分) A.总-分 B.分-总 C.总-分-总 D.时间先后 4.你喜欢什么形态的玉兰花?为什么?(2分) (二)阳光地带(14分) 春季的一天中午,我上班回到家。看见母亲正在晒被子,便也想把被子晒一下。

我把被子抱出来,晒在了晾衣绳的两端,吃过午饭,我便上班去了。

下班回来,我一进家门,便看见了我的被子。与中午不同的是,它们已经被晒在了阳光最好的地带,夕阳将雪白的被里镀上一层浅浅的金色。而母亲的被子却寂寞地呆在晾衣绳的两端,房屋的阴影默默地在它们身上画着单调而规则的几何图形。

我走到我的被子面前,用手抚摸了一下,它们是温暖的。

它们当然是温暖的,温暖如母亲的手心。

我又抚摸了一下母亲的被子,它们是清凉的。

它们当然是清凉的,清凉如母亲的手背。

我的眼睛忽然呈现出往昔的许多情节:家里质地最好的那条床单,方位最佳的那个房间,开得最漂亮的那盆鲜花,做得最好吃的那盘莱,甚至吃饭时图案最精致的那只碗……这些事物如我身处的这段阳光地带一样,都是我的。

我知道,对于母亲来说,这些情节不是偶然。

人生短暂而漫长的征途上,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爱人,令你充实的也许是你的事业,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母亲。她用她的手背为你阻挡着她力所能及的所有风霜,也用她的手心为你释放着绵绵不绝的温暖阳光。

母亲是永远的阳光地带。

1.第3自然段的段意是 。(3分) 2.仿照第8自然段画线句子的句式,补写两句省略的内容。(2分) 如:电视节目最好看的频道、 、 。

3.第5、7两个自然段中分别用了两个“温暖”和“清凉”,第一个“温暖”的意思是 ,第二个“温暖”的含义是 ;

第一个“清凉”的意思是 ,第二个“清凉”的含义是 。(4分) 4.第9自然段“这些情节不是偶然”这句话含义是 。(填序号)(2分) ①母亲把我的被子晒在阳光下是她有意去做的。

②母亲给我晒被子这件事不是故意安排的。

③母亲对我的关心是时时刻刻的,不是一时的。

④母亲对我的关心是偶尔发生的事情。

5.写出对题目“阳光地带”的理解。(3分) 三、习作。(30分)  生活像一个万花筒,五彩缤纷;

又像一幕幕精彩的电影,时时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请你用不少于400字将生活中的一个小镜头描写出来。题目自定。

温馨提示:1.书写工整,卷面整洁。

2.习作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答案 一、1.峥嵘,眷恋,撇嘴,魁梧,侵蚀 揉搓,裤兜,荣誉,追悼,冻僵 2.D 3.D 4.指望、希望、期望、愿望 5.略 6.(1)√ (2)√(3)√ (4)× (5)× 7.(1)林茜茜 (2)笛福 星期五 (3)忠言逆耳利于行 (4)要留清白在人间 (5)千金散尽还复来 二、(一)1.ruǐ shì 2.含羞待放 刚刚绽放 盛开着的 花瓣凋谢 3.C 4.略 (二)1.母亲把我的被子转移到了阳光充足的地方,而她自己的被子却在没有阳光的地方。

2.家里最舒适的那张床;

书房里最宽大的那张书桌;

衣橱里美丽的那件衣裳;

书桌旁最明亮的那盏台灯…… (写出符合要求即可) 3.第一个“温暖”的意思是被子的温暖。第二个的含义是母亲给我的关爱。第一个“清凉”的意思是母亲被子的温度。第二个的含义是母亲为我遮挡所有风霜嗦承受的艰辛。

六年级上册语文卷范文第4篇

第四单元

85、篁()竹8

6、清liè()

87、为chí()8

8、为yǔ()

89、为kān()90、yǐ()然不动

91、往来翕()忽9

2、悄怆()

93、幽suì()9

4、差()互

95、亦未qǐn()9

6、藻荇()

97、风mǐ()9

8、cōng()郁

99、kān()称100、山岚() 10

1、莽莽()林海10

2、谛()听 10

3、静mì()10

4、幢()顶 10

5、迂()曲10

6、殉()情 10

7、青tái()10

8、zǐ()妹 10

9、红桧()

110、傣()家 1

11、橘()园1

12、贿赂() 1

13、wǔ mèi()1

14、包裹() 1

15、竹笋()1

16、勐()腊乡 1

17、舷()窗1

18、guī()宝 1

19、鳞次zhì()比120、夫()如何 1

21、决zì()1

22、黏()泥

1

23、椽()子 1

24、嘟囔()1

六年级上册语文卷范文第5篇

第5课:一水间(jiàn) 数(shù)重(chónɡ)山 照我还(huán) 意万重(chónɡ) 长相思(chánɡ) 那畔(pàn) 风一更(ɡēnɡ) 聒碎(ɡuō) 第6课:梅花魂(hún) 幽芳(yōu) 漂泊(piāo) 葬身异国(zànɡ) 腮边(sāi) 颇负盛名(pō) 玷污(diàn) 抹净(mā) 白杭绸(hánɡ) 无所谓(wèi) 低头折节(zhé) 秉性(bǐnɡ) 凉飕飕(sōu) 衰老(shuāi) 华侨(qiáo) 泪眼蒙胧(lónɡ) 眷恋(juàn) 第7课:几大箩(luó) 杭州(hánɡ) 第8课:潺潺(chán) 婀娜(ē nuó) 粼粼(lín) 干涸(hé) 点缀(zhuì) 螃(pánɡ)蟹(xiè)

第9课:上腭(è) 鳍(qí) 过滤(lǜ) 结(jié)成一群 潜(qián)入水中 哺乳(bǔ) 捕杀(bǔ) 第10课:驯良(xùn) 榛子(zhēn) 榉实(jǔ) 橡栗(lì) 矫健(jiǎo) 玲珑(lónɡ) 帽缨形(yīnɡ) 舵(duò) 蛰伏不动(zhé) 苔(tái)藓(xiǎn) 狭窄(xiá) 勉强(miǎn) 圆锥形(zhuī) 第11课:嫌疑(xián) 夹丝玻璃(jiā) 安然无恙(yànɡ) 藕断丝连(ǒu) 噪音(zào) 废水(fèi) 第12课:时时勤拂(fú)拭(shì),勿(wù)使染尘埃(āi)。 散(sǎn)射 削(xuē)弱

湿漉漉(lù) 日晕(yùn) 回顾•拓展三:和煦(xù) 裙(qún)裾(jū)

第13课:鲈鱼(lú) 鱼饵(ěr) 操纵(zònɡ) 鱼鳃(sāi) 翕动(xī) 皎洁(jiǎo) 嘴唇(chún) 沮丧(jǔ) 抉择(jué) 告诫(jiè) 实践(jiàn) 第14课:维黛(dài)安太太 午宴(yàn) 缝纫(rèn) 挑(tiǎo)拨 络绎(yì)不绝 第15课:空(kònɡ)地 买种(zhǒnɡ) 播种(zhǒnɡ) 茅(máo)亭 榨(zhà)油 第16课:垂蔓(màn) 生意葱茏(lónɡ) 瞅(chǒu)瞅我 雏(chú)儿 画框(kuànɡ) 嚓(cā)嚓 涂了蜡(là)似的 嗒(dā)嗒 细腻(nì) 眼睑(jiǎn) 眸(móu)子 咂(zā)咂嘴 流泻(xiè) 回顾•拓展四:小吏(lì)

第五组:外甥(shēnɡ) 舅(jiù)舅 锥(zhuī)子 琵琶(pí pá) 枇杷(pí pá) 箫(xiāo)管 仓颉(jié) 结(jié)绳记事

手捻(niǎn)绳结 黍稷(shǔ jì) 鹰隼(sǔn) 鸿鹄(hónɡ hú) 迂(yū)回绵延

典(diǎn)故 剖(pōu)成 虫蛀(zhù) 恭(ɡōnɡ)恭敬敬 搁(ɡē)板

王懿(yì)荣 国子监(jiàn) 按(àn)方服药 酷好(hào) 彝(yí)器

铭(mínɡ)文 造诣(yì) 殷(yīn)商时期

顿挫(cuò)抑(yì)扬

篆(zhuàn)书 隶(lì)书 正楷(kǎi) 又供(ɡōnɡ)观赏 拘(jū)束

风韵(yùn) 沉坠(zhuì) 横竖撇(piě)捺(nà) 浩瀚(hàn)如海

凝滑如脂(zhī) 驰骋(chěnɡ) 瑰(ɡuī)宝 魅(mèi)力 徜(chánɡ)徉

第17课:洛杉(shān)矶(jī) 混(hùn)乱 昔(xī)日 废墟(xū) 阿曼(màn)达

爆(bào)炸 瓦砾(lì) 第18课:龟(jūn)裂 供(ɡōnɡ)吃供(ɡōnɡ)穿 陷(xiàn)入 忙碌(lù) 攥(zuàn)着钱 数(shǔ)落

第19课:腼(miǎn)腆(tiǎn) 誊(ténɡ)写 出版(bǎn) 歧(qí)途 谨(jǐn)慎 第20课:打蔫(niān) 噢(ō) 怔(zhènɡ)住 喋(dié)喋不休 按图索骥(jì) 艰(jiān)涩(sè) 坠(zhuì)入 忐(tǎn)忑(tè)不安 拖沓(tà) 倚(yǐ)在门上 埋(mán)怨

第21课:众星拱(ɡǒnɡ)月 玲珑(lónɡ)剔(tī)透 蓬莱(lái)瑶(yáo)台

宏(hónɡ)伟 牲(shēnɡ)口 瑰(ɡuī)宝 灰烬(jìn) 第22课:日寇(kòu) 葛(ɡě)振林 大吼(hǒu) 抡(lūn)一个圈 绷(běnɡ)得紧紧的

崎(qí)岖(qū) 尸(shī)体 棋盘陀(tuó) 斩(zhǎn)钉截铁

嗖(sōu)的一声 共产党(dǎnɡ) 第23课:闽(mǐn)南语 诸(zhū)葛(ɡě)亮

第24课:叩(kòu)问 刹(chà)那 硝(xiāo)烟 骨髓(suǐ) 铸(zhù)进

悄(qiǎo)然落地

第25课:逶(wēi)迤(yí) 泥丸(wán) 岷(mín)山围剿(jiǎo) 第26课:旗杆(ɡǎn) 屋檐(yán) 擎(qínɡ) 电钮(niǔ) 瞻(zhān)仰

聂(niè)荣臻(zhēn) 共产党(dǎnɡ) 直奔(bèn)会场

第27课:拟(nǐ)定 勋(xūn)鉴 狂轰滥(làn)炸 殉(xùn)职 喃(nán)喃

凑(còu)近 奔赴(fù) 战争嘛(ma) 踌躇(chóu chú) 黯(àn)然

一行(hánɡ)大字 第28课:碾(niǎn)子 簸箕(bò jī) 俺(ǎn) 吱(zhī)吱扭扭 一筒(tǒnɡ)茶叶

炊(chuī)事员 沏(qī)一筒茶水 粗瓷(cí)碗 晾(liànɡ)在石板上

六年级上册语文卷范文第6篇

一、教学目标:

1.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明确作者在抒写对绿的挚爱之情中,表达对生命的爱,对光明、自由的向往,对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的歌颂。

2.学习本文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

3.巩固把握散文主旨的一般方法:从品味关键——凝聚着作者感情体验和理性思考的语句入手。

二、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确“绿”的象征意义,而不只是结论的传递。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巴金回忆一位作家时说,他有“优美的性格和黄金的心”,同他谈话,“仿佛听完一曲贝多芬的交响乐,因为,我是和一个崇高的灵魂接触了”。多好的人!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囚绿记》的作者,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散文家和翻译家陆蠡。陆蠡是一位真诚的作家,是一位文如其人的作家。1942年,他才34

岁,坚贞不屈死于日寇酷刑之下。83年4月,国家民政部批准他为革命烈士。

现在,让我们一起研读陆蠡的散文代表作《囚绿记》,去接触他那崇高的灵魂。

(二)、研读课文

1.本文题为“囚绿记”,意思是记述“囚绿”的经过。

① 哪几段写囚绿的?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快速阅读课文,圈划关键句(即那些写行动的句子)这样也就理清了全篇的思路,如能象“囚绿”那样用两个字概括更好,这是任务一。

② 哪一段,哪几段写得特能打动你,使你动情的,做一下记号,待会儿我们要好好朗读和品味。

③质疑。有疑惑的地方打个问号。

学生自读、圈划。

2.

全班交流后明确: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择绿、近绿、囚绿、释绿,这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呢?

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爱绿色生命的生活经历和心灵历程。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3.刚才你在快速阅读时,哪一段或哪几段最打动你?我们来读一下,好好品味。

个别读(说明理由)、散读、全读。

4.我们在朗读时,都被作者对绿的挚爱感动了,作者为什么对绿——一株常春藤这么爱呢?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思考两个问题,圈划有关词、短语、句子,作些批注。

①作者笔下的绿有怎样的特点呢?

②面对挚爱的绿,作者有怎样的体验与理性思考呢?(提示:应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烽烟四逼”。)

学生自读、思考、圈划、批注。

四人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每组推选一名代表),深化感悟。

在交流中明确概括绿特点的词语,形成板书。

蓬勃

绿 向阳

固执

从作者的体验思考中,我们感悟了作者为什么那么爱绿,那就是:

学生小结:因为绿蓬勃向上,充满生机;因为绿永远向着阳光,固执,坚持已见;因为绿使处于孤独、寂寞、苦闷中的作者以精神的激励,所以,他深深地爱绿——一株常春藤。

这就是本文的主旨吗?

学生回答:不!还有更深一层的思想,绿有它的象征意义。

5.什么是象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说说“绿”的象征意义。(提示:由绿的特点,作者的体验思考联想一下。)

全班交流中明确,形成板书

象 征

生命、希望

向往光明、自由

坚贞不屈的抗敌精神

6.小结:作者以一株常春藤为线索,牵出无限的情思,唱出了一曲绿色生命之歌。绿色是自然给予人类的审美心理需求,它给人以和平安宁的象征,给人以生命活力的感召力量。古诗词中就有不少写“绿”的名句,能背几句吗?(学生背诵,谈自己的理解。)

这些诗句中写到绿,体现了诗人独特的感悟、思想,因此千古传颂。绿在视觉上给人以美感,色彩美;心理上使人愉悦,安宁。这就是一般人都喜欢绿,爱绿的原因。而我们的作者在“烽火四逼”的民族危亡时刻,不仅写爱绿,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象征意义——(齐读板书。)我们从中窥见他渴望光明、自由,呼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崇高的灵魂”。他确实有一颗——“黄金的心”。在那抗日救国的年代,《囚绿记》确有照亮民族心灵的作用。

文章贵在立意,立意贵在真实、深刻,有鲜明的时代气息。《囚绿记》就是这样一篇真实、深刻,有鲜明时代气息的优秀散文,值得我们写作时学习、借鉴。

7.我们从品味关键句入手,读懂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感受到作者那黄金的心。由此可见,我们要快速读懂一篇散文,可以在理清思路的基础上,从品味凝聚作者感情体验,理情思考的语句,从含有言外之意的语句入手,把握主旨。而其中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类文章,应从物的特点思考,展开联想,联系相似点,明确象征意义。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应在文章的显要处文首文尾,段首段尾,写上凝聚自己感情体验与理性思考的语句,使文章脉胳清楚,更深刻感人。

(三)、布置作业:

课文《囚绿记》在表现手法上有许多可供我们鉴赏学习的地方。如:

①文章的结构清晰,简繁得当,各尽其妙。

②借物抒情,托物寄意的象征手法。

③善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

④文字表达细腻、质朴等。

上一篇:部队个人工作计划范文下一篇:80后90后消费群体特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