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舞蹈教学设计范文

2024-02-29

体育舞蹈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摘要:体育舞蹈课程是高校学生必修的体育课程之一,其既能很好的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也能很好推动体育舞蹈对学生的艺术熏陶。随着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快速转变、创新的重要力量,其中新媒体与体育舞蹈课程的结合,成为了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改革方向之一。新媒体利用自身的优势很好的解决了传统体育舞蹈教学模式的弊端,并寻找新的创新与突破。但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基于此,本文对新媒体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应用价值、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进行分析探索。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体育舞蹈;优化

前言

在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融合改变了学生学习、教师授课的方式,成为了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学生接受外部信息的重要渠道,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可以更好、更便捷的沟通与交流。体育舞蹈作为高校体育的必备课程之一,其因为兼有艺术气息和体育气息,已经成为了学生最为喜爱的课程,但因为学习难度大等问题,导致了体育舞蹈的被接受度受到限制,而新媒体与体育舞蹈的结合,能够很好的解决传统体育舞蹈教学的短板,推动高校体育舞蹈课程教学朝向科学健康的方向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影响及应用价值

(一)新媒体环境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影响

1.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中的栋梁之材,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必须紧紧围绕大学生来开展,这也是高校教学改革必须关注的主体。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源动力,体育舞蹈课程若想取得很好教学效果,其必须想法设法的刺激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只有将学生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新媒体的融合,为高校体育舞蹈的课程教学提供了多样化、个性化的选择,课程的丰富性、趣味性得到大大提高,很大程度上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多元化。传统的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多数是采用面对面指导、口述的方式,教师是课堂中的主体,学生的主导性地位没有凸现出来,而新媒体与体育舞蹈课程的融合,可以使学生借助互联网渠道获得大量的学习资源,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体育舞蹈也是就是国际标性舞蹈,其可以细分成很多种舞蹈,体育舞蹈的内容是多样化的,这些种类的舞蹈在追溯起源、舞蹈的动作、舞蹈节奏的追求都是截然不同的,而在高校中体育舞蹈的教学模式多数是相同的,要么是对所有的种类的舞蹈进行学习,要么选择一种或几种进行学习,没有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加以高校体育舞蹈的课时是固定的,浪费了教师和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而新媒体技术的结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性,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4.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传统的体育舞蹈课程是以口述为主,课堂气氛比较压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学生也对教师的言传身教的动作难以全部吸收,而新媒体技术可以利用音频、视频以及三维模型将体育舞蹈动作拆解,甚至可以利用VR/AR技术帮助学生进行沉浸式教学,从而大大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二)新媒体环境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应用价值

1.传播价值。新媒体技术大大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借助互联网进行实时、快捷的交流与沟通,使得体育舞蹈教学融入在一个良好的传播环境中。

2.社会价值。当高校体育舞蹈借助新媒体技术在社会中的传播达到一定程度的社会影响力后,就会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对体育舞蹈的认知,甚至能够掀起体育舞蹈的热潮。

3.人文价值。体育舞蹈就自带着人文价值的属性,其表现出来的艺术气息是可以满足人民的精神需求,可以推动社会大众体育舞蹈人文价值观的形成,从而很好的增强人们的艺术鉴赏水平,提升审美情趣。

二、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体育舞蹈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高校的体育舞蹈时间教学中,学校对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还是欠缺的,教师并没用将新媒体技术很好的融合在课堂教学中,使得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学习兴趣没有显著的提升。首先,体育舞蹈属于一门学习难度比较大的课程,虽然在高校中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程,但实际分配的课时比较少,在去除必要的理论课时外,实践学习的时间是比较少的,导致学生在学习体育舞蹈的课程时,多数是模仿学习,只能学习到简单的动作,而对具有难度的动作学习不足、对舞蹈动作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其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没有很好的实现提升学生气质、艺术情趣的效果,加以缺少指导性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激情日益消退。

(二)体育舞蹈课程内容的丰富度不高

由于高校体育舞蹈学科体系完善、教师的教学能力不高等多方面原因,导致了体育舞蹈课程内容缺乏深度和宽度,内容丰富不高。首先,当前的体育舞蹈的教学素材依旧是以传统材料为主,没有根据新媒体的特性开展新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内容比较枯燥、单一、创新性、专业性以及新颖性有待提高;其次,高校在开展体育舞蹈的课程时,没有深度的认识到教学内容的改革,未构造一个科学、系统的学习大纲,致使学生学习的难度比较大,学习的自信心越来越低。

(三)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有待提高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教师还未很好的树立互联网、新媒体的思维观念,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教师也很难将正确的学科理论和实践传递给学生。首先,教师的体育舞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数采用传统的面述、口述的教学方式,将理論知识、肢体动作机械的灌输给学生,没有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科学性、实践性指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压制;其次,教师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还不够,对体育舞蹈的理解、认知还有待增强,从而教学方法的创新性不足。

三、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新的体育舞蹈教学理念

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校、教师要树立新的体育舞蹈教学理念,转变传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充分的认识到体育舞蹈的重要性,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乐趣。首先,高校要制定新的体育舞蹈教学目标,增加学习的课时,构建完善的教学体系,大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其次,教师要充分的利用新媒体技术,增加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增强与师生之间的互动,以全新的教学模式释放学生课堂中的主动性。同時,教师结合新媒体技术的教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运动习惯,从而大大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喜爱程度。

(二)提高教学内容的丰富性

首先,教师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可以将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等新媒体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延伸化,如在讲解一个舞蹈时,可以借助新媒体将该舞蹈的历史起源、发展经过以及舞蹈追求的理想等内容展现给学生,使得学生获得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从而大大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其次,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很多优质的学习资源,且教师也可学习到更多的欣知识,如了解当前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等,从而为体育舞蹈的高质量教学做好基础。

(三)优化教学模式

学校、教师要利用新媒体技术优化教学模式,构建系统、合理的多元化教学体系。首先,教师要进行差异化、个性化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特性,对班级内学生进行分组的差异化教学,并引导不同小组的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将学生作为课堂中的主导角色;其次,高校要定期举办体育舞蹈的竞技比赛,鼓励学生去参加赢得比赛,这样可以很高程度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比赛中锻炼、在锻炼中提升自我;最后,教师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要充分结合新媒体技术,尤其是动作实践活动,如在可以舞蹈课堂中放置录像机,当课程结束厚,教师可以带来学生一起观看舞蹈录像,找出学生自身的闪光点以及不足之处,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纠正、提升体育舞蹈的能力。

(四)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增深体育舞蹈在学校的认知度。体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还属于比较新颖的课程,在学校的认知度相对比较低,而高校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比较强,因而报选体育舞蹈学生的数量比较少,甚至部分学生对体育舞蹈课程存在一定的误解,因此,学校、教师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体育舞蹈课程的宣传,尤其是现在学生广泛的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学校要抓住线上宣传力度,通过开设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方式,提高体育舞蹈在学生中的知名度,同时,也帮助学生解除对体育舞蹈的错误认知,从而使得学生更加愿意参加体育舞蹈课程。

结语

体育舞蹈课程作为提升大学生艺术修养、锻炼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已经成为了高校的必修课程之一,而传统的体育舞蹈教学模式严重影响了课程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尤其是在新媒体技术广泛应用的环境下。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机遇,其能够有效的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也大大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体育舞蹈教学的改革创新提供了重要动力,但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社会、高校在发展体育舞蹈的过程中,要根据高校教学的现状,利用现代化的新媒体手段,逐步的提高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晋莉.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13):98-100.

[2]陈萍.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研究[C]//华南教育信息化研究经验交流会2021论文汇编(五).[出版者不详],2021:293-295.

[3]王乐.新媒体时代普通高校操舞类课程改革思考[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20):161-162.

[4]周文英.新时期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要点的多维度探究[J].冰雪体育创新研究,2020(09):61-62.

[5]谭浩文.新媒体时代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创新研究[J].体育风尚,2019(06):278.

[6]张艳.新媒体环境下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研究[J].新校园(上旬),2018(11):57.

[7]叶华聪.新媒体背景下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运动,2018(13):76-77.

[8]徐俊杰.新媒体背景下如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有效性[J].传播力研究,2018,2(16):222.

体育舞蹈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摘要:体育舞蹈艺术是通过人体优美的动作和造型、节奏和情节对人们一个时代生活中美的享受和娱乐,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更美,鼓舞人们为着更美好的生活而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幼儿体育舞蹈教育不仅锻炼了孩子们的身体素质,也培养了孩子们良好的心理素质,但孩子对体育舞蹈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那么如何处理好能力较弱幼儿的教学成为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大问题。

关键词:体育舞蹈 幼儿教学 自信 成功

幼儿体育舞蹈教学是我园的特色课程,在教学与探究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体育舞蹈的魅力所在。尼尔在解释体育舞蹈舞蹈中的拉丁舞本质时提出:“拉丁舞不仅是一种姿态、韵律的优雅,属于美的欣赏或创作而已,最重要它是一种轻易的发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压抑,可在肢体和律动间得到平衡”。

舞蹈艺术是通过人体优美的动作和造型、节奏和情节对人们一个时代生活中美的享受和娱乐,使人的精神境界变得更美,鼓舞人们为着更美好的生活而进行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因此更多的家长和孩子接受了并喜爱着拉丁舞的学习,但是并不是每一个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对动作的感悟能力都是处在同一个水平线上的,那么如何让那些能力较弱幼儿在体育舞蹈的学习中不气馁,不自卑,而感受到自信和心情愉悦呢?在不断的教学实践摸索中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究的。

一、树立自信、培养性格

从心理学中对性格的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的描述来看,开朗、自信、勇敢、不怕失败,懂得合作,善于表达等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良好的性格,或者说是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我们幼儿园有这样一对姐妹,姐姐学习拉丁舞,妹妹学习二胡,通过长时间的学习,姐妹俩都专业成绩突出,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老师发现这个学拉丁舞的姐姐气质良好,性格外向,善于表现,也懂得与人沟通;而妹妹则在一些公共场合不太爱说话,在气质上也远不如姐姐,性格较内向。也许这只是个别现象,但很明显,学习拉丁舞对小朋友来说却是非常有益的。我们在教授拉丁舞时也是着重从以上几个方面来渗透的。

1、开朗个性的培养

拉丁舞的音乐大都非常热情奔放。发明者杜丽丝曾在古巴实地考查八年,一改过去四拍走四步,而变为四拍走三步的舞风,使伦巴在原有的基础上,焕发出新的活力。伦巴起源于古巴,是一种典型的强节奏舞蹈。

恰恰恰是拉丁舞中的新秀,是从一种名叫曼波舞的舞蹈发展而来的。它的音乐比曼波舞稍慢一点,节奏也更简单明快,带给人一种快乐,轻松,逗趣,还有点聚会的氛围。后被简称为恰恰。在学习中着重让学生体会它舞蹈欢快激情的一面,尽情的舞动自己的身体,孩子们每每听到这种欢快的音乐就会心情舒畅,随着轻快的节拍起舞,同学们脸上自然会流露出开心的笑容。在上大课的时候绝大部份小朋友从来没接触过拉丁舞,但当他们听到这种音乐时就会自然的扭起来,这就是这种舞蹈的天然魅力。

2、自信情感的培养

拉丁舞本身就是一种自然情感的流露,它完全是在展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鼓励孩子们大胆的表现自己,不管是在镜子面前,在搭档面前,在观众面前,都要充分的表现出一种自信,要发自内心的跳。完全把自己融入到欢快的音乐当中。同时主动的与别人合作也可以增强自己的社交能力,提升自己社交魅力。这是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点。经过学习,学习拉丁舞的大部分孩子都有着良好的与人沟通能力和善于表达能力,我园大班小朋友刘钟穗、尚云逸、张婷婷、沈洋还代表幼儿园参加华东赛区的拉丁舞锦标赛获一等奖和二等奖。这让孩子们更加树立起了自信,也更好的促进了孩子们的进步。

3、合作精神的体现

孩子们在拉丁舞的音乐下舞动,再加上灵活多变的步法,彼此之间有一种巨大的兴奋气场在形成。增强了小朋友之间的大胆的交流,更多的合作。因为拉丁舞讲究的是男女之间的配合,男孩子常常起到引领的作用。我们排练时有很多对搭档,这对与对之间的配合也很重要,例如横排,插空,转圈等。这就要求一对搭当或多对搭当之间要常常相互勾通与交流,加强合作,这就自然的培养了同学们的合作精神。这种合作的素质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它对孩子们今后的学习生活都有可持续性。

二、创设情景、体验成功

心理学告诉我们:成功是诱发内在动机的最强烈的因素,经常性的成功,可以使人们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兴趣就易形成和巩固。要激发能力较弱幼儿的学习兴趣,就要使他们不断感受到成功的快乐。成功感是体育舞蹈教学中非常宝贵的情感体验,它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教师应不断地为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合理运用评价调控艺术,教师要强调学习表现评价,相对淡化学习效果评价,设计柔性的评价标准,以鼓励幼儿进步,避免刺伤幼儿的自尊心.通过幼儿自我评价,及时了解自身的进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渴望.同时看到自身的缺点,激发上进心,通过努力享受到成功的喜悦,鼓励能力较弱幼儿进行自我心理暗示,在“脑海”中自我创造成功的情景。

三、关心爱护、表扬激励

《学记》说:“亲其师,新其道。”教师要用师爱和师德去唤取亲近和信任,缩短与幼儿的心理距离,和他们建立情感,有效地消除体育能力较弱幼儿紧张、逆反心理,提高他们对体育舞蹈活动的兴趣。能力较弱幼儿在学习掌握动作技术时,往往付出了极大努力而收效甚微,本身就存在着一种失落感,教师要做到以“尊重、理解、關心”为出发点,不迁怒、不急躁。

体育舞蹈教学中应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尤其对接受能力较弱幼儿不仅不能歧视,反而要加倍小心的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把握时机对他们提出合理的要求,并为他们创造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并让这种成功成为众所周知的事,促使他们情感的转化,鼓起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热情。

在教学中,对于部分胆小、基础差、接受能力极差的幼儿,教师不能以漠视的,要循循善诱,阐明教师对他们的期望,使之能正确对待自身的不足,消除自卑心理的不良影响.教师要善于运用赏识教育,赏识教育是指教师认识到幼儿的浅能,而给予重视和赞扬的一种教育理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应及时给予肯定和恰当的表扬,使他们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和进步情况,从而增强信心,唤起获得成功的愿望,教师善于发现他们某一方面的兴趣、特长,抓住转化的时机,用激励的言语,手势、眼神、拍肩等方式,及时进行表扬、鼓励,激发他们要求进步的热情。总之,教师对能力较弱幼儿要努力做到“三多三少”即多关心、多表扬、多说服,少严肃、少批评、少命令。要在表扬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要求,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再进行表扬,如此循环往复使其不断地进步,促使他们更好、更快地掌握技术。

四、因材施教,差别教育

在体育舞蹈活动中,要根据每个幼儿的水平,进行不同的层次的教育及要求,同时给予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我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进行差别教育,这样使每一个幼儿的水平都得到了提升。在幼儿对某一小节舞蹈动作获得了初步感性认识以后,我们又通过增加活动量和活动难度,给幼儿创设新的尝试机会,让幼儿不断体验到自己的能力和成功,以幼儿练习斗牛动作为例。开始,只是让所有幼儿在音乐的中自由练习,然后请几个跳的好的幼儿给大家做示范,并引导幼儿进行练习。开始只练习手位,待幼儿掌握动作要领后,进一步增加难度,然后练习脚位,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的选择练习。之后手位和脚位同步进行,这样不仅让动作有了难度,更让孩子们对活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不管能力强弱,幼儿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都对自己产生了满意的态度。同时,教师还应该认识到每个幼儿参与运动的起点、获得成功的程度是不同的,要鼓励幼儿从自身起点开始,努力争取一次比一次练得更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各自的潜能。

经过不断的总结,反思、实践,那些能力较弱或起步较晚幼儿对体育舞蹈水平动作的领悟越来越强,动作的协调性也越来越好,身体的灵活性也大大加强,更重要的是自信心的增强,每次参加各类活动都敢大胆的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独特的风采,这也基本达到了我们教育的目的。通过体育舞蹈活动培养能力较弱幼儿的自信心是一个长期的教育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对他们要更耐心细致地教育,使他们在长期教育强化中慢慢地扭转已有的“我不行”的思维定势,逐步地增强自信心,为以后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洪波.教师反思的方法,2006,5

[2]姚便芳.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指要 ,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6

[3]中国幼儿教育网

作者简介:张红玲、女、出生年月1981、3.职称:小学一级教师,在常州市清潭第三幼儿园工作八年,担任小中大班的班主任工作,八年中参与幼儿园的数学、体育舞蹈课题研究,在体育舞蹈方面成绩突出,多次带队参与省、市比赛训练,有多篇论文获奖。

体育舞蹈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也在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素质教育的推行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而作为基础的体育教育更是重中之重,只有体育教育得到充分的落实,青少年才能逐渐树立体育意识,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通过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制约因素及改善分析,希望能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 舞蹈基础 积极性

1.舞蹈教学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艺术性极高的舞蹈课程开展意味着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大进展,将教学与艺术有机结合的舞蹈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艺术感受能力,使其充分理解并感受传统舞蹈艺术以及其它艺术形式,并能够在新时代背景中继续发展舞蹈艺术。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目标并未得到有效的体现,各阶段教育尤其是高校教育未能达到预期的成果。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却忽略了更为重要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心理承受能力无法得到显著的提高,祖國的建设也将受到严重的影响。而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与传统体育教学课程具有显著差别的舞蹈教学能够在训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面对困难解决困难的决心,使学生在未来的学习与发展中能够凭借自身能力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2.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制约因素

2.1学生舞蹈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教育模式的改革,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能够进入心仪的高等院校进行学习深造,然而大部分学校规模并未因此得到扩大,不断增多的学生数量严重影响着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体育舞蹈教学也因此陷入困境,舞蹈基础水平的不同导致体育舞蹈教学难以正常开展。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基本舞蹈水平十分重要,没有良好舞蹈基础的学生往往难以在学习过程中掌握学习重点以及舞蹈技巧。而基本功的培养往往开始在小学阶段,大多数学生由于家庭、环境、时间等多种因素没有接受过良好的舞蹈指点与训练,部分学生甚至缺乏正确的舞蹈概念以及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能力,从而制约着体育舞蹈教学的有效开展。学生参差不齐的舞蹈基础已成为体育舞蹈教学面临的重要问题,倘若不能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解决这一问题,高职院校教育发展必将陷入困境,祖国的建设也将停滞不前。

2.2学生缺乏积极性

学生对于舞蹈学习重视程度不高,教师也难以针对不同学生开展不同的教学模式,进一步制约了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也严重摧毁了学生对于体育舞蹈的热情,失去热情的学生群体很难在舞蹈学习上取得一定的成果。学生兴趣的培养势在必行,只有在良好的兴趣引导下,高职院校学生才能积极地进行舞蹈学习与训练,提升身体素质与品德修养,为将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3教学时间严重不足

在高职教育工程中,学生往往需要学习大量的科技知识以保证专业课程的顺利开展,而学生的学习时间本就是一定的,所以体育课程教学时间正在逐渐减少。时间本就不够充裕的体育舞蹈教学更加难以取得预期的目标,学生忙于应对各种文化课程与考试,无法集中精力进行舞蹈训练。教师的教学内容往往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完整的表达,仅凭学生自身的探索又不能达到理想的目标,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大体方向是培养学生对于舞蹈的实际应用能力,而忽视了舞蹈教学内容的深度剖析,使得学生仅仅能够掌握舞蹈的基本动作要领与简单技巧,无法真正明确对应舞蹈的内涵,舞蹈教学的意义得不到有效的体现。

3.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改善策略

3.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行中,“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逐渐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各学科也只有在这一理念的贯彻落实中才能得以发展。在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应该转变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模式,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才能明确素质教育的内涵,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

3.2内外教学模式一体化

在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课程中,教师应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只有理论的教学十分空洞,无法使学生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巧,而缺乏理论的实践便失去了舞蹈的内涵。因此,内外教学模式一体化发展至关重要,教师在理论中结合实际案例,在课外训练中融入舞蹈知识文化,能够充分发挥舞蹈教学的内涵,使青少年在身体素质得到提高的同时拥有更加深刻的艺术见解。

3.3完善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是各行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管理的落实也是十分必要的。相关部门应充分重视体育舞蹈教学管理,加强管理力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分工,保证体育舞蹈教学的顺利有序运行。只有在完善的管理体系之中,体育舞蹈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祖国人才的培养才能得到保障。

4.总结

社会的进步离不开教育行业的改革与发展,素质教育的推广势在必行。青少年身体素质与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体育教学的引导,体育舞蹈教学的发展尤为重要。教育工作人员只有结合国内外先进教学模式与管理理念,针对教育情况制定完善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发展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为祖国的建设提供优秀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玉红.高职院校体育舞蹈教学方法探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6):76-77.

[2]魏巍,陈慧军.高职院校的体育舞蹈教学策略[J].艺海,2015(2):99-100.

作者简介:

李学(1974.10-),女,汉族,河北迁安人,大学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体育舞蹈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摘 要:高校体育与城市体育的发展密不可分,高校体育对社区体育的发展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根据社区体育发展的现状,对现阶段高校体育与城市社区体育的发展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体育 社区体育 和谐发展

1997年4月原国家体委、国家教委、民政部、建设部、文化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城市社区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社区体育主要是在街道办事处的辖区内,以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全体社区成员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要,增进社区成员的身心健康为目的,就近就地开展区域性的群众体育。在文件精神的指导下,近年来我国社区体育得到了一定的投入与发展,但据多项调查显示,社区体育工作许多地方的开展还不尽如人意,未能达到预期的目的。目前我国尚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大量投入物力财力全面建设社区体育体系。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的实施过程中,高校体育应当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仅仅是面向在校学生,而且要将学校的功能扩大化,去影响社会。那么依托高校体育构建适合我国现状的新型社区体育体系无疑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选择。本文从社区体育发展目前的现状、学校体育的优势、二者结合的互利局面来阐述这一选择的必要性,以期对我国新时期社区体育和高校体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1 我国社区体育的现状分析

1.1 社区体育活动成员的分布情况

从参与社区体育活动者的年龄分布情况来看,以老年人和儿童居多,中青年参加人数较少,呈“两头热、中间冷”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大多赋闲在家,为了寻找生活乐趣和防治老年性疾病而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而一些学龄儿童大多由老年人照顾,因而随老年人一起参加社区体育活动,这也是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而广大中青年由于上班或上学处在紧张的工作或学习状态,时间上无法保障参加正常的社区活动,而且主观上也存在忽视社区体育活动的现象。

1.2 我国社区体育活动项目分布情况

我国社区体育活动室外项目有散步、慢跑、武术、气功、舞蹈、门球等,室内项目有羽毛球、乒乓球、台球、棋牌等。这些项目的韵律性、传统性、文体一体化的特点十分明显,体现了我国传统的锻炼思想是为了防病、治病和养生,而且这与我国社区体育的年龄分布中老年人占主流是相对应的。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活动点少,广大中青年缺乏参与意识,社区规划不合理,对社区体育项目的开发和挖掘不够。据最新资料调查显示,我国居民小区的体育场地在施工过程中大部分被占用和挤掉,还有一些过于追求时尚而忽略了实用性。另外,由于受传统竞技体育的影响,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改造,严格的规则限制了小区内一般群众的参与,致使社区体育项目的选择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1.3 社区体育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1.3.1 社区体育区域发展不平衡,组织不健全,社区服务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社区服务工作在全国开展得很不均衡。在经济发达地区社区服务意识比较浓厚,社区服务功能较为健全,除发挥一般职能外,社区体育也开展得较为活跃。但在一些经济落后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社区居委会的组织机构尚不健全,具有指导社区体育实践经验的人才匮乏,更缺乏社区体育活动整体的策划和战略性研究。

1.3.2 社区体育场地设施杯水车薪

尽管全国用于体育基础设施的资金每年都在递增,并且在国家体育总局全民健身工程和各地基层社区的共同努力下,几千条健身路径已经分布在全国100多个城市,但是对于我国这种人口基数较大,人均占有量较小,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来说,这种投入远远达不到实际需求。据资料显示,我国现拥有各类体育场馆61.57万个,平均每10万人拥有50.82个。到目前为止,我国社区体育人口中仍有73.2%的人在非体育场所内参加锻炼。

1.3.3 社区体育指导人才匮乏

社区体育的组织和管理工作离不开社区体育指导员的参与和指导,其数量及水平直接影响着社区体育发展的质量、深度和广度。1998年,全国仅有9万人获得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证称号,约每7 077人才拥有1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到2000年底,社会体育指导员也只有14万人,而且年龄偏高,文化程度偏低,专业素质较低。据资料显示,我国体育指导员的指导率为59.11%,而日本社会体育指導员的指导率达到98%。同时社区体协作为一种新型的城市体育组织出现的时间很短,街道办事处作为特有的直接领导部门刚刚涉足体育这个领域,还没有形成由单位推荐的体育骨干分子、志愿者、离退休的体育工作者负责社区的体育组织、指导工作的管理模式。而且在我国由于尚未建立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定期培训或进修制度,就是对已有的社会体育指导任职资格者也很难保证他们的社会体育观念、知识和方法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2 高校的体育资源优势

高等院校由于国家长期的投入与建造,逐渐形成了较大规模的体育活动场所,已基本能满足大部分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中国体育年鉴》有关体育场地的资料统计,学校系统每634人拥有一个体育场,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3.31倍。学校系统所占全国体育资源比例达67.17%,说明学校系统,特别是高等院校体育资源远远高于其它系统。另外,社区与高校的师资状况也是无法相提并论的。高校体育教师经过体育专业4年本科或以上学历的学习后,进入工作岗位,具备一定的知识、技术与技能,能娴熟地运用科学方法来指导人们的体育锻炼。而社区的体育师资(社区体育辅导员)大部分是未经系统学习但有一技之长或从社会待业人员中应聘而来的。他们所缺乏的是科学锻炼的知识和正确的方法,且他们具有的社会体育观念、知识和方法都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所以说社区体育的最佳捷径是依靠社区附近的大专院校。因为学校中拥有大量的专职体育教师,他们不仅具有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还具有开展体育竞赛、组织体育活动的丰富经验。充分发挥学校体育教师的指导和管理能力,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区体育专门人才紧缺的问题。

高校体育设施齐全、人才济济、方法先进,与城市社区体育硬件薄弱、人才缺乏、方法落后形成鲜明的对比。如能把这些优势合理地投人到城市社区体育服务中,将在很大程度上对社区体育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1 健全的设施为社区体育的发展提供保障

高校体育拥有大量门类齐全、规格不等的体育场馆设施,这些场馆设施除了用于教学、训练之外,仍有潜力可供开发利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步增加,体育场馆的建设也随之加强,有些高校拥有所在城市一流的,甚至全国一流的体育场馆。近几年来各高校都充分利用自身的有利资源,在保障正常的教学训练之外,将体育场馆有偿对外开放,既满足了城市居民锻炼健身的需求,又解决了高校体育经费不足的问题。因此说,高校能为社区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设施保障。

2.2 高校体育可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高校是城市社区的组成部分,在城市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高校体育既能增强学生体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又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坚毅的思想品德,并通过竞技体育比赛,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崇高的爱国热情。这些优良品德可通过高校与社区的共建、毕业生进入社会渗透到社区的各个角落,推动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2.3 高校体育可促进体育人口增长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高校体育将为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做出重要的贡献。主要表现为:高校体育的总目标是以体育运动和身体锻炼为基本手段,培养学生的健康思想和“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生毕业走向社会,可以成为单位、社区的体育骨干;高校用相对完善的体育设施和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通过开放体育场馆为本地区的群众提供必要的技术指导,传授体育锻炼知识;高校作为城市社区的一部分,通过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及体育竞赛等活动,可直接提高社区居民投身体育锻炼的热情。

2.4 高校可为社区体育培养建设者和组织者

高校可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对社区体育的人才匮乏进行补充和拉动。高校体育的总目标是以体育练习为基本手段,培养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增强体质,养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使之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体格健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高校每年为国家培养数百万的大学生,他们中多数融入了城市,这是一笔巨大的人才资源,如能很好地将这笔资源调动起来,开发出来,那么城市社区体育人才缺乏问题就能得到解决,从而加快城市社区体育的建设和发展。

3 对高校参与社区体育的建议

3.1 学校领导应该更新观念,要想方设法、积极主动、高效合理地获取和利用社区资源来为学校的发展服务;要把社区体育服务作为一种创造性的工作来抓;要鼓励师生依据自身专业所长,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社区体育服务活动;要通过制定制度等措施引导师生的社区体育服务活动,使其逐步走向经常化、规范化和经营化。

3.2 高校应主动与社区有关部门沟通联系,建立合作关系。街道办事处是基层社区的行政部门,社区体协是主管街道一级体育事业的横向体育联合组织,各种单项协会、体育俱乐部和社区体育辅导站是进行具体社区体育活动的组织,居委会作为居民的自治组织,在社区体育当中也扮演着不容忽视的角色。高校体育可与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社区组织进行沟通合作。

3.3 如何开发学校体育巨大的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学生虽然正处于成长发展中,但他们并不是在长成人才之后才为社会作出贡献,而是在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锻炼成才的。高校的大学生大都具备一定的体育知识技能,只要注意合理地教育和引导,他们是能够胜任大部分社区体育服务工作的。何况,学生余暇时间相对较多,把其中一部分用来从事社区体育服务,既帮助了他人,也发展了自己,可谓一举多得。当然,发动学生投身于社区体育服务并不是制定一个制度或规定就能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学校的教学、管理等方方面面,其中的关键环节是学生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进行社区体育服务。

3.4 为操作上的方便,可采取以下形式:一种是以系部、专业或班级等正式单位为依托,实行单位领导负责制,每单位依据自己的专业特点承担一定期限、数量的社区体育服务责任,由单位成员依据自愿或轮流的方式来完成,其收益除付给服务者报酬外,用于系部、专业或班级建设;另一种形式是学校与社区组织以合同等方式建立合作关系,社区提供资金和服务对象,校方提供服务人员,收入归服务者个人所有;第三种是由师生自发组建的依据市场规律运行的俱乐部,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

3.5 加强社区体育服务的研究和宣传。高校体育是进行社区体育研究的主阵地,但关于社区体育服务的专题研究还较少。社区体育服务当中面临的一些难题,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高校的体育学者们应给予足够重视。要做好社区体育服务的宣传工作,使全校师生懂得社区体育服务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参与社区体育服务的兴趣与热情;要营造一种注重社会参与的氛围,克服重视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轻视体育服务的倾向;对于那些在社区体育服务当中作出成就的个人和集体应予以大力表彰、奖励。

参考文献:

[1]郭琼珠.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发展的依托[J].福建体育科技,2004,(3):57-60.

[2]葛馨.中国先进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关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15-16.

[3]不断满足群众健身需求——访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助理冯建中[N].中国体育报,2005:202-203.

[4]陈锡林,周亚琴.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有机结合[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1):18.

[5]李捷.关于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融合和学校开放的意义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5):652-653.

[6]卢元镇.中国体育社会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6.4.

[7]戚俊娣.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发展模式[J].山东社会科学,2004,(5):111-113.

[8]支川.我國社区体育的现状及对策[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3,(4):29-31.

[9]孙淑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有关问题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1):23-26.

[10]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的调查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体育舞蹈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体育舞蹈凭借其优美的舞姿和动听的旋律深受人们的喜爱,也在高校迅速普及和开展,然而通过走访、调查发现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程的开展状况存在诸多问题,如专业体育舞蹈教师较少、教学方法比较陈旧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一系列的研究方法,通过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的调查,目的是找出目前教学的不足,采取相应的对策促进此课程的广泛开展。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

随机选取哈尔滨市10所高校300名体育舞蹈选项课学生、20名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师进行调查。学生有效问卷278份,有效率92.67%;教师有效问卷20份,有效率为100%,符合统计学及研究要求。

2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法,辅以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和文献资料法。调查采用随机抽样,团体施测的方式进行。收取问卷后一一审查,剔除无效问卷并建立编码系统。

3问卷信效度检验

信度检验采用“重测法”:在实验开始前对测试对象发放问卷,两周后用同样的问卷对所有调查对象进行第二次问卷重测,检验结果(信度系数)R值为0.891,高度相关(p<0.01)表明问卷信度较高;本问卷经过10位学校体育学专家进行效度检验(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确认其效度,认定其问卷效度基本符合测试要求。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和Excel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1目前哈尔滨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课情况调查

从表2可以看出,哈尔滨市有8所普通高校开展了体育舞蹈课程,其中本科院校有7所开设,专科院校有1所开设。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的高校有5所,以选项课形式开设的高校有3所。说明哈市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的开课率达到80%,这给体育舞蹈项目在高校的开展及在我市及全省的开展和普及打下良好的基础。

2哈尔滨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师资现状分析

对哈尔滨市各高校调查了20名体育舞蹈教师及访谈其所在的教务管理科,发现目前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师基本经过培训,比率达到了85%,说明各高校对体育舞蹈项目比较重视。访谈中了解到由于高校扩招,学生人数剧增,原有的教师根据学科需要进行了调整,体育舞蹈课程的参与人数不断增长,体育舞蹈教师经过短期培训的人数达到60%。

3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上体育舞蹈课的兴趣情况调查

通过表4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是比较喜欢体育舞蹈项目的,这是由于体育舞蹈自身的特点如优美的舞姿、动听的音乐、良好的交际作用决定的。但学生课后把体育舞蹈作为体育活动方式的人数与学习兴趣比明显下降,由原来的28.41%、31.57%降到12.32%、22.87%。

4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学习体育舞蹈课的动机分析

通过表5我可知普通高校学生学习体育舞蹈课的动机有很多种,其中比率最大的动机是提高个人气质,其比率达到66.5%;其次是提高审美素养,增强体质、提升综合素质等其比率分别为56.8%,54.0%,46.8%。只有一少部分学生学习体育舞蹈是为了休闲娱乐、扩大交际圈。体育舞蹈课程是一门体育艺术,其舞蹈动作的优美流畅、富有弹性,学生练习体育舞蹈不仅锻炼了身体,增强体质,还从中充分感受到了体育舞蹈的艺术魅力,在无形中提高了个人审美能力和气质修养。

5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对体育舞蹈教师教学综合水平的评价

通过表6我们可知哈尔滨市普通高校学生对体育舞蹈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以及教学态度总体评价较好。其中学生对舞蹈教师的教学方法满意度达到65.0%;对舞蹈教师教学技能的满意度达到60.0%;对舞蹈教师教学态度的满意度达到70.0%,这表明体育舞蹈老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结论与建议

一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在体育舞蹈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直接影响体育舞蹈的教学质量,也直接决定学生对体育舞蹈的掌握情况,体育舞蹈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使其发展和推广。因此,应加强对体育舞蹈教师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的培养能力和水平。体育舞蹈教师自身优美的体态、高雅的气质,是学生最好的示范,故体育舞蹈教师应该不断提高内在素养,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同时保持优美的身体,以身作则,激励学生不断进行体育舞蹈的学习。

二是提高学校相关领导的重视程度。目前哈尔滨市各高校体育舞蹈课程开设的状况较好,开课率较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兴趣也较高,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和创设的体育舞蹈氛围不够,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体育运动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锻炼方式,它更代表着一种社会文明的发展程度。因此,体育舞蹈虽然仅为一项体育运动,但带给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益处还是十分显著的,它给大学生带来身体健康的同时更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发生转变。所以需要有关领导的重视,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舞蹈活动的热情,推进体育舞蹈的广泛开展。

三是提高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程度在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度与学习体育舞蹈的动机是他们学习体育舞蹈的根本动力。学生对体育舞蹈的认知度,直接决定着他们对学习体育舞蹈的态度、以及学习体育舞蹈的动机,是他们学习好体育舞蹈的根本动力。必须让学生认识到体育舞蹈是一种把动作美、音乐美以及体态美融合为一体的体育艺术,它把娱乐文化内涵和体育竞技性质很好地结合为一体,它和其它各项体育项目一样,都是一种实践运动,只有通过自身不断练习,才能真正掌握这门艺术。体育锻炼贵在坚持,学生只有持之以恒,才能起到提高身体素质、愉悦身心的作用。让学生养成自觉练习体育舞蹈的习惯,才达到了体育舞蹈教育的目标。

四是提高学校体育文化氛围体育舞蹈项目在高校的普及和发展,除了教师提高教学能力和领导创设条件外,还需要提高文化氛围,像我们的冰雪项目一样加强重视。通过俱乐部、训练队、体育舞蹈培训班等形式拓宽体育舞蹈学习渠道,加强高校之间以及学校内部的体育舞蹈赛事、表演、交流会等,不断提高哈市的体育舞蹈水平,争取参加省级、国家及国际级的体育赛事。

参考文献

[1]张臣,霍炬,李月.我院开设体育舞蹈专业可行性的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3(2)98-99.

[2]张册,李光辉.北京市高等院校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现状[J].广州体育学院学,2008(5):122—125.

[3]许正勇.高校体育舞蹈开展现状及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09(3).

[4]王崇.贵州省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现状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2012(14)194-195.

[5]黄宽柔,姜桂萍.健美操体育舞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6]李志勇,郝红忠,等.对我国体育教学模式的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14(11):25-26.

[7]刘星星.浅谈体育舞蹈在湖南高校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教育管理,2010,8(11):699-670.

[8]张磊.普通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舞蹈锻炼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7,26(2):63-65.

体育舞蹈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摘 要 对宁夏大学体育舞蹈专业的开展现状进行必要性和可行性理论上的研究,进一步分析影响体育舞蹈课程的因素,并提出对策。为新专业的开设提供依据。

关键词 体育舞蹈 课程 开展现状

一、前言

体育舞蹈融艺术、音乐、舞蹈、体操为一体,可以使人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强身健体、调节精神、陶冶情操。既具有很高竞技欣赏价值又能使大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体验,使体质得以增强的健身价值。

二、体育舞蹈专业开展的必要性

(一)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需要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的神经系统带来高强度负荷,对机体提出了更高要求。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余暇时间不断增多,一种健康、愉悦、高雅的生活方式就会形成。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要求将更为迫切。另外体育舞蹈其新颖的形式、对个人心灵感受和人生体验的强烈表现力等特点,特别符合人们现代生活的需要。因此,增设此专业无疑对人民群众开展积极、健康、高雅的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化、教育和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体育舞蹈作为艺术教育和体育的组成部分,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作用越来越明显地显示了出来。另外由于体育舞蹈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和体育内涵,目前已被列为奥运会表演项目。因此,开设体育舞蹈专业是我院办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我院专业调整设置,拓宽专业口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

二、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的可行性对策

(一)科学安排体育舞蹈课的教学内容

我院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水平合理、科学、规范的安排体育舞蹈的内容,如果学生的基础条件不同,水平的差异较大,我院的体育舞蹈教学技术应以基础为主,在教授学生体育舞蹈的内容里以学生喜爱的项目为主,培养学生的气质、乐感和风格。

(二)制定统一的体育舞蹈教学大纲和教材

21世纪的人才要具备更高、更全面的素质,这其中就包括身体素质,因而新的教育目标赋予了体育教学新的使命,对体育教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我院的体育教材应该向健身性、文化性、娱乐性、时代性方向发展。

(三)提高体育舞蹈教师的素质

提高教师的素质是搞好体育舞蹈教学的关键,在知识不断更新的历史条件下,为适应“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位一体的新型培养模式的教学要求,必须要求教师专业过硬、素质较高。因为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自身的知识结构,直接关系到教学水平的高低,要熟练掌握、勤于探索、不断创新。要对自己的教学内容十分熟悉,而且要具备准确的示范能力和熟练的讲解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方法上,首先要选择切合实际的教学内容,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从单一动作到组合动作的教学原则,使学生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习水平。在进行基本舞步动作练习的同时,还要注意素质训练、心理训练以及乐感训练,坚持少而精的原则,抓住所教舞种的精华,教重点,练难点。

其次教师应采取示范与讲解相结合的方法。应该是“讲解—示范—练习—提示”这样一个反复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牢固记忆,逐渐熟练掌握各种连贯动作,从而展出优美的舞姿。

(四)建立体育舞蹈教师的培养体系

目前专业体育舞蹈教师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学生学习、课余时间练习体育舞蹈的时间可能存在着严重不足的情况,这些都对体育舞蹈工作在我院推广与实施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我院应着重力量在我国体育舞蹈教师体育舞蹈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对大限度的提高我院体育舞蹈专业教师的数量以及个人的业务能力水平,采取开展体育舞蹈业余培训班、俱乐部的措施,增加我院体育舞蹈的课时数,使学生练习、巩固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时间更加充分,增强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自信心与积极性 。

(五)举行体育舞蹈比赛,提高体育舞蹈教学

体育舞蹈是一个新兴的项目,如果在学校里多举行一些教师和学生的体育舞蹈比赛,加大对体育舞蹈进行宣传,引起学校高层的重视,促进学生学习体育舞蹈的积极性来提高体育舞蹈专业教学在我院体育教学中的地位。

(六)完善教学场地设施和仪器设备

场地和仪器设备是进行体育舞蹈教学所必备的物质条件,场地的大小质量的好坏,仪器的先进与否将对体育舞蹈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各高校应加大投资,加大经费、人员投入力度,增加教学设备,改善教学设施,逐步完善体育舞蹈教学所需的场地设施和仪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

三、小结

体育舞蹈专业将是一个新办专业,广大学生对体育舞蹈有一定的学习兴趣。但了解到的途径和方式太少,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激发和提高他们对体育舞蹈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舞蹈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价值取向,同时也丰富了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精神文明,体育舞蹈作为一项实现终身体育的重要手段,对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因而在我院开设体育舞蹈专业势在必行,并且前景相当广阔。尽管在组织、学科、课程、师资队伍等方面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条件,但还缺乏建设该专业的经验,特别是对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课程结构体系还需要作进一步专门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参考文献:

[1] 蒋宇凌.广西体育学院体育舞蹈课程的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11.13(3).

[2] 欧美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程的开设现状调查[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7.23(2):30-31.

[3] 崔小梅,高晖.体育舞蹈的发展及其在高校教学的开展教学[J].体育学刊.2011.26(3).

上一篇:学生犯错误检讨书范文下一篇:暑假实习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