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册数学难点详解范文

2024-02-14

初一上册数学难点详解范文第1篇

第一课时:亿以内数的读法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2~5页的例1,例2,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中的习题P1-5。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2.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教学读万级的数。

学习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这些数你会读吗?

56321

78041

4506

96502

4780

90285

8746 2.说说你是怎么读的?小结万以内的数的读法。 3.这些数你会读吗?

456321

70864025

890562

764253

1560248

145023

二、点拨自学 自学提示

1. 你知道数位名称、计数单位、分别指什么? 2. 你知道计数方法是怎么样的? 3. 你能说出一个数的组成吗? 4. 数级指什么?怎么样给数分级的? 5. 你能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吗?试一试:

2496

24960000

6407000

85000300

569000

24600

708000

三、交流解惑

1.数位名称: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位。 2.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3.计数方法:用万作单位,一万一万地数,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2 由此得出: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4.分级方法:从个位起每四个数位都是一级。

总结: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他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占的数位不同,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也不同。

5.亿以内数的读法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读万级时,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读一个“万”字;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先分级,用虚线把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万级,再读个级,标上数位再读。

四、达标检测

1.课本第9页的第5题:你能正确地读出第2页上的数吗?(先个别读,再同桌互读。) 2.课本第8页的第2题:读出下面每组数。(重点是准确读出每一级中间,末尾有0的数。) 3.读出下面个数

3256875

6012654

936852

1020509

2000350

20250378

五、自我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六、教﹝学﹞后记:

3

第二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6-7页例

3、例4,相应的“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

6、

9、

11、12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己有知识基础上,掌握亿以内数的写法,能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知识的思维习惯。

3.结合显示素材感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教学写万级的数。

学习难点:亿以内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你能写出下面这些数吗?

四千三百九十八

一千九百五十三人

六千九百五十二

四千八百零七 2.说说你是怎么样写的? 3.先自己试做。 4.自学课本第6页内容。 5.小组讨论。

二、展示交流

各小组代表介绍自己的方法,并归纳总结:

(1)先写出数位顺序表,对准数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如果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2)一级一级地写,先写万级,再写个级,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教师鼓励同学提出质疑或进行补充。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法,并提醒学生写完后注意检查。

三、达标检测

1.让学生试写第6页“做一做”的四个数。

2.完成第9页第6题,先在计数器上拨出下面各数,然后再写下来。 3.课本第10-11页

7、

9、12题。

四、自我总结

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这节课的学习有什么看法?

五、教﹝学﹞后记

3 4

5

第三课时:亿以内数的认识复习课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9-13页第

4、

6、

12、

14、15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理解数位、计数单位、数级等数学概念,掌握亿以内数的读写法。 2.通过“争当小老师”一事,培养学生反思的意识。 3.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

学习重点:亿以上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学习难点:亿以上数的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写法 学习关键:由学生自主复习巩固。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判断题:

(1)万级的计数单位是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

(2)2496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 ?

(×);

24960000

读作:二千四百九十六万

(√);

6407000

读作:六百四十万零七千 ?

(√);

85000030

读作:八千五百万零零三十

(×)。

(3)六千八百五十万

写作:68500000

(×)

一百万七千

写作:1007000

(√)

四万零九十

写作:4090

(×)

(4)17860000米=(1786)万米

(√)

17865000米≈(1786)万米

(×)

二、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1. 请小老师判断第一题,并进行交流归纳:

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在的位置,叫做数位;所学的数位有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

所学的计数单位有:个、

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计数单位与数位的字面的区别是没有“位”字。

四位一分级,分为个级、万级、亿级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5 6 2. 请小老师判断第二题,并进行交流归纳:

亿以内数的读法与万以内数的读法相同,只是多加一个级称 亿以内数每级末尾的零不读,数中间的零只读一个 3. 请小老师判断第三题。 请注意:零占位的问题

4. 就亿以内数的读写法你有什么建设性的意见?也就是怎样能迅速、快捷、避免错误。 (读、写法注意四位一分级;做完回查。) 5.请小老师判断第四题。 ①请说明判断的理由。

②你能说说改写和省略的异同之处吗? 6. 请你对自己评价一下,是否是一个好老师。

三、自我检测:

1.出示书中的图片练习P9第4题,P10第8题,P11第11题。 通过这组练习请你为自己打分。 2.判断下面那些说法不合理。

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我今天卖出二千万根冰棍; 我们学校有500多人;

我们学校有十万人。

3.用0、0、0、

1、

2、

3、4这七个数字按要求组成七位数。

⑴读两个0;

⑵读一个0;

⑶ 所有的0都不读;读三个0。 4.第16页第3题;第17页第5题; 5.合作小组用自己做的转盘练习读、写数。

四、自我总结

请你谈谈当一名好老师的感受。

五、教学后记

7

第四课时:比较数的大小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4,做一做及练习二第1~

2、6题。 学习目的: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学习重点: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学习难点: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

学习关键:以比较万以内数为基础,把个级比较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填空。

10101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356000左起第二位是( )位,表示( )个( )。 2.在○里填上“>”,“<”或“=”。

999○1010

601○564

687○678

8902○8903 7810○810 8950○6905

二、合作探究、交流

1.你会比较下面各组数的大小吗?

67520 ○47520 874590○36528 698235○69823 720000○1100000

454800○485000 2.学生尝试完成,在进行分组讨论: 3.回报讨论结果,交流归纳: 720000<1100000,454800<485000。

如果位数不相同,位数多的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从左起的第一位比较;如果左起的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的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位数不同,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相同;左起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左起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三、达标检测

1.完成第13面“做一做”的题目。 2.完成练习二第1题。

7 3.完成练习二第2题。

四、自我总结

8 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我们在比较数的大小要注意些什么?

五、﹝教﹞学后记

9

第五课时:求近似数(A)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4-15页例

5、例6,“做一做”及练习二第3-

5、7-8题。 学习目标

1.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2.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学习难点: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读一读下面的数

5896521 234002 45600450

1 6502

3020000

4500405 2.我会求近似数

9241≈﹝﹞千 5832≈﹝﹞千 4563≈﹝﹞千 280≈﹝﹞百 895≈﹝﹞百 说说你是怎么样估的

二、探究、交流 1.我会合作学习 ①读一读下面的数

500 0000 2340000

45600000

1 0000

3020000

4500000 ②我会改写

500 0000=﹝﹞万

2340000=﹝﹞万

45600000=﹝﹞万

1 0000=﹝﹞万

3020000=﹝﹞万

4500000=﹝﹞万

23400000=﹝﹞万

60500000=﹝﹞万

③用万作单位表示整万的数只需要去掉万位后面的四个“0”,并写上“万”字。 ④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

78510≈﹝ ﹞=﹝

﹞万

58963014≈﹝ ﹞=﹝

﹞万

5324801≈﹝ ﹞=﹝

﹞万

65014830≈﹝ ﹞=﹝

﹞万

14852≈﹝ ﹞=﹝

﹞万

2140563≈﹝ ﹞=﹝

﹞万

3201540≈﹝ ﹞=﹝

﹞万

501248≈﹝ ﹞=﹝

﹞万

9 ⑤说说四舍五入的意义

10 ⑥总结: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

三、自我检测

①完成练习二第

3、5题。 ②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第4题。

四、自我总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把一个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以及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要注意些什么?

五、教学后记

11

第六课时:比大小、用“万”作单位的数的改写复习课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7-18页的练习二第

4、

5、

7、8。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类推的能力。 3.会将整万的数改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4.会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亿以内数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5.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学习重点:

学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把整万的数改写用“万”作单位的数。 学习难点:

学会比较位数相同亿以内数的大小。能正确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写出它的近似数。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561285○49621965

75124○65122

7501274○7502202

86301○8530652

452103○453102 6502314○502341 8541203○786542 3012456○21035647 学生总结:首先要看数位是否相同,相同的数位就要从最高位比起,如果不能比较出来,就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如果数位不相同,就看哪一个数的数位多那个数就大。

2.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1100000=﹝﹞万

1210000=﹝﹞万

720000=﹝﹞万

321450000=﹝﹞万

89500000=﹝﹞万

65000000=﹝﹞万

9650000=﹝﹞万

4510000=﹝﹞万

学生归纳总结:要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就要把万后面的零去掉,要加上一个“万”字。 3.求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

7851042≈﹝

﹞万

589≈﹝

﹞万

5621034≈﹝

﹞万

5324≈﹝

﹞千

650≈﹝

﹞百

4562≈﹝

﹞千

1485286≈﹝

﹞万

2140≈﹝

﹞千

874≈﹝

﹞百

11 12 320≈﹝

﹞百

5012≈﹝

﹞千

12587460≈﹝

﹞万

二、交流学习

①我们要省略万后面的尾数应该怎么做?

首先找出万位,再看千位上的数是否满5,不满5就四舍,满5就五入,然后在把万后面的数改写成零或加一个万字。

②如果是省略千、百后面的尾数又该怎么办呢?

省略哪一个数位上的数要先找出那个数位,然后看到右边下一位是否满5决定四舍五入,但必须在后面加上省略那一数位上的计数单位。

三、 自我检测 1.第4题 2.第5题 3.第7题 4.第8题

四、自我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体会,并答解疑难问题。

五、教学后记

13

第七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19-20页的数的产生与十进制计数法,练习三中的习题P1-2。 学习目标: 1.了解数的产生。 2.初步认识自然数。

3.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

学习重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学习难点:

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掌握千亿以内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 学习过程:

一、点拨自学, 提出自学提示

1.我们已经认识了很多数,那么这些数是怎样产生的呢? 2.这些数是用怎样的符号和计数方法呢? 3.你能绘出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吗? 4.十进制计数法怎样的? 5.自学课本内容。

二、合作探究 我会合作学习

1.很久以前,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就有了﹝

﹞需要。这样就产生了数。

2.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物品来计数。就是把要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对一个地对应起来,也就是现在所说的﹝

﹞。

3.以后,随着语言的发展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又发明了一些﹝

﹞,也就是最初的数字。各个国家和地区的﹝

﹞是不同的。

4.现在表示物体个数的

1、

2、

3、

4、

5、

6、

7、

8、

9、

10、11等是﹝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

﹞。

5.最小的自然数是﹝

﹞,自然数的个数是﹝

﹞。

13 14 6.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这种计数方法叫做﹝

﹞计数法。

三、展示交流

想想大家还有什么不同的认识和见解,来吧,交流交流。

四、自我检测 ﹝相信自己,我能行﹞ 1.填写数位和计数单位。

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为读写方便,把数位分级,学过的亿以内的数是怎样分级的? 数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位 数级„„

(

)级(

)级(

)级 计数单位„„

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 „„10个千万是多少? ②10个亿是多少?10个十亿是多少?10个百亿是多少? ③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叫什么级?每级各表示什么? 2.个、

十、百、千、万„„千亿都是用来计数的,叫什么? ①直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

②亿以内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填一填

①一百亿有(

)个十亿,(

)个百亿是一千亿。 ②从个位起,第(

)位是万位,第(

)位是亿位。 ③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

)和(

)。

④(

)个一百亿是一千亿,10个(

)是一百亿、10个亿是(

)。 ⑤4在十亿位,表示(

)个(

)。

4.写出一些多位数,说说每个数字所在的数位和表示的意义。

五、自我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给大家说说,其他同学补充。

六、教学后记

15

第八课时:亿以上数的读法

学习内容:教科书第21页例

1、“做一做”和练习三P3-5。 学习目标

1.理解多位数的读法,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出多位数,体会并能阐述多位数读数的规律。

2.结合现实素材,使学生感受亿以上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3.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自我评价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学习重点:教学读亿级的数。

学习难点:亿以上中间和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学习关键:以亿以内的数的读法为基础,把个级、万级读的方法推广到万级。能正确地读亿以上的数。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我会读

456321

78902456

68542013

4562103

12450005 12304501

12584020

12000045

845870

40102501 2.我也会说亿以内数的读法。

二、尝试自学

(一)我会合作学习

①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

②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23500000双。 ③2002年我国出口总额约为325600000000美元。

④截止到2003年一月,我国青少年上网人数约为152256321人。

(二)我也会说亿以上数的读法 ①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②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15 16 ③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三)你知道数中间的零怎样读吗?先读后说。

12000360

500120406

4560127008

400080007900

450006980007

500560

20304050120

4501200014 数中间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

三、自我检测 1.听录音判断对错:

610 0000 0000

读作:六百一十亿 ?

(√) 236 0509 0008

读作:二百三十六亿零五百零九万零零零八。(╳) 100 4000 2000

读作:一千零四亿零二千。

(╳) 2.出示卡片让读数:

800 7000 012

3 65 0006

1500 8000

3040 0000

70 0000 5000

5080 0060 0000

83 0000 0000

5 7800 0000

2070 0600

100 0100 0000

6203 0040 0000

46 0080 0000 3.你是怎么读出比亿大的数的?(多选)(

)

①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每级末尾的零都不读。 ②从高位读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③读亿级或万级的数,先按照个级的读法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 4.亿以上数的读法你是怎么学会的?(多选)(

) ①自己看书。

② 通过别人帮助学会的。别人是(

)。 ③利用以前学过的读数方法来读亿以上的数的。 5.课本“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四、自我总结

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或者有疑惑的地方?提问质疑。

五、教学后记

第十三课时:1亿有多大(活动课)

活动内容:

第33页~34页的内容。 活动目标:

1.在收集信息、操作实验、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在具体情境中体验一亿的大小,发展数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7 3.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活动重点: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从而能主动总结研究方法。 活动难点: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 活动准备:纸张、书、大米、黄豆等。 活动过程:

包括四个阶段:设计方案──动手实际──获得结论──表达交流 阶段一:确立问题 设计方案 1.明确活动目的、要求。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创设现实情境,结合具体素材描述。 一亿的大小,从中体会一亿的大小。 2.确立研究的问题。 例:一亿粒大米有多少? 一亿个学生在一起占用多大面积? 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 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

步行(汽车、飞机行驶)一亿米需要多少时间? 几滴血中有一亿个红细胞? 一亿滴水有多少?

一亿双一次性筷子需要砍伐多少棵大树? 3.制定活动方案。 (1)活动步骤。

(2)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

并把活动步骤、活动准备和分工安排填写在活动记录表中。 阶段二:动手实践

各小组依据方案开展活动,并将获得的数据、推算过 程补充记录在记录表中。教师参与到学生活动中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

阶段三:获得结论

学生根据对信息、数据的分析,结合具体情境描述出一亿的大小。 阶段四:表达交流

1.各小组陈述整个活动过程。 2.活动小结。

A进一步想象一亿有多大。 B对小组的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17 学(教)反思:

第十四课时:大数的认识训练课

(一)

学习目的:

1.进一步训练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训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3.结合练习素材感受亿以内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学习重点:

19 进一步训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学习关键:

以练习的方式来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学习过程:

一、基本训练

㈠训练有关数位顺序表的知识。 1.说说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

2.在数位顺序表中怎样分级?每级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㈡训练亿以内数的读法

4005 2136(

)

4500 0234(

)

6500 0230 4780(

) 1.亿以内数的读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2.亿级、万级和个级的读法有什么不同? 3.中间和末尾有零的数怎样读?

每一级末尾的零都不读,每一级前面和中间的零都要读,中间两个零或多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㈢训练亿以内数的写法

七千万零五百(

)

四千零五万二千一百三十六(

) 1.亿以内数和亿以上数的写法,要注意什么问题? 2.每一级的末尾没有单位时该怎么办? 3.是不是读零的地方都写一个零? ㈣比较大小

20 8090(

)20 0809

1900(

)2万

3458(

)123456

比较大小时首先分级,然后看数位,数位相同时,要从最高位比较,如果最高位相同,就一步一步的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数位不同,只要看数位多的数,那个数就大。

㈤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

470 0000=(

)万

127 0000 0000=(

)亿

1292 4800≈(

)万

2 7200 0000≈(

)亿

35 0720 0000≈(

)亿 整万的数要省略四个零,后面加一个万字,整亿的数要省略亿后面的八个零,加一个亿字。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万字。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要看千万位上的数,然后省略后面的数,加一个亿字。

二、自我检测 1.填空。

19 20 ⑴从个位起,第五位是(

),计数单位是(

),第九位是(

),计数单位是(

),第十二位是(

),计数单位是(

)。

⑵1702030009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 ⑶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

)。

⑷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⑸在4和6之间填上(

)个0,这个数就成为四百万零六。

⑹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

),中间的3表示(

),最后的3表示(

)。 ⑺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

)。 2.判断对错

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⑵4321>4320万

⑶9□000≈9万,□里最小填0。 ⑷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 ⑸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3.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⑴13500000元=(

)。

A 135元

B 1350元

C 1350万

D 1350万元 ⑵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 A 1

B 2

C 3

D 4 ⑶一个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A 百万

B 十万

C 千万

D 亿

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 A 207375

B 2070375

C 2073750 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

)。 A 19998

B 20003

C 21000

三、自我总结

让学生自己总结,然后回去好好复习。

四、学(教)后记

第十五课时大数的认识(训练课二)

学习目标:

1.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数位顺序表,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大数,会比较大数的大小,会将整万、整亿的数分别20

21 改写成用“万”和“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大数省略万位或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3.认数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学习重点:

在认数过程中,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学习过程:

第一关:明辨概念。(以抢答形式出现,师给予点评)

一、填空。

⑴10个一万是(

),(

)个千万是一亿

⑵从个位起,第四位是(

),计数单位是(

),第八位是(

),计数单位是(

),第十一位是(

),计数单位是(

)。

⑶1602050002是(

)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 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0次是(

)。

⑸一个数是由5个十万、3个万和7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

)。 ⑹一个数千万位上是4,万位上是6,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 ⑺1个百万是(

)个十万,1个千万是(

)个百万,(

)个百万是一亿。 ⑻在2和7之间填上(

)个0,这个数就成为二百万零七。

⑼50500050最高位上的5表示(

),中间的5表示(

),最后的5表示(

)。 ⑽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3,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8,这个数写作(

)。 ⑾862000是由(

)个(

)和(

)个(

)组成。

二、判断对错

⑴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

) ⑵5423>5423万

(

) ⑶9□000≈9万,□里最小填0。

(

) ⑷五万零八百写作:50000800

(

) ⑸707070读作七十万七千七十。

(

)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里。 ⑴29600000元=(

)。

① 296元

② 2960元

③ 2960万

④ 2960万元 ⑵读50505050这个数时,要读(

)个零。 ① 1

② 2

③ 3

④ 4 ⑶一个数最高位是(

)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① 百万

② 十万

③ 千万

④ 亿

21 22 ⑷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是(

)。 ① 207375

② 2070375

③ 2073750 ⑸下面各数中,最接近40000的数是(

)。 ① 39998

② 40003

③ 41000

第二关:细答基本(先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一、在〇里填上“>”、“<”或“=”。 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

二、按要求写数。

90000000000吨=(

)亿吨

810000千克=(

)万千克

三、求近似数。

74380≈(

)万(四舍五入到万位)。 1309998572≈(

)亿(四舍五入到亿位)。 第三关:勇闯万难(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讲评)

一、根据数的组成填写下面各题。

(500000000)+(2000000)+(700000)=(

) (3000000)+(800000)+(9)=(

)

二、用

2、

7、0、

3、1这五个数组成一个五位数,其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约等于7万的最小的数是(

),约等于3万的最大的数是(

)。

三、用

5、

4、7和2个0组成五位数,使这个数: ⑴只读一个零: ⑵读两个零: ⑶一个零也不读: 学教后记

第二单元 角的度量

教材分析:

1.认识射线和直线,由射线引出角的定义

22

2.从比较角的大小引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23 3.认识平角和周角,以及平角、周角、锐角、钝角和直角之间的关系 4.画指定度数的角 学习目标:

1.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

2.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数和按指定度数画角。 学习重难点:

注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数学规律。通过画射线、直线,测量角,操作活动角,用三角板拼角,用纸折角等多种方式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第一课时:直线、射线和角

学习内容: P

35、36页内容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三者之的和别。 2.认识角和角的表示方法,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3.培养学生关于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建立射线的概念。

学习难点:使学生理解角的边是两条射线 学习过程:

一、独立尝试 1.线段有什么特征? 2.线段要怎样画? 3.画线段时,开始和结束都要注意什么? 4.你能画一个角吗?角有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

二、合作探究

㈠自学课本内容P35页内容,认识: 1.什么是射线?

2.射线与线段比一比,它有什么特点? 3.想一想:射线怎样画?自己画几条射线。 4.射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5.认识什么是直线?直线有哪些特点? 6.把直线和线段、射线的特点比一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3 24 7.用直尺或三角尺怎样画直线?要不要点上点?为什么?直线可以量出长度吗?为什么? 8.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几条直线。

9.射线、直线是怎样得到的?线段、射线和直线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你能从延长线段得出直线这样的过程说一说,线段和直线什么关系吗?直线和线段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10.做“练—练”第1题。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判断,要求说明理由。

二、自学课本内容P36页内容,认识: 1.角是怎样组成的?

2.角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请你分别填在书上的括号里。 3.角用什么符号表示?怎样读?

3.做“练—练”第2题。同桌互相交流练习。

三、自我检测

1.画一画,从一点出发可以画多少条射线?

2.按要求画一画,你发现了什么?请在小组里说一说。 ①经过任意一点画直线。 ②经过任意两点画直线。 3.填空

①射线有(

)个端点,线段有(

)个端点。 ②一个完整的角是由一个(

)和两条(

)组成。 ③完成39页第

1、2题。

四、自我小结

说说你这节课的收获,你还有什么经验想给大家说说吗?不妨大胆的说说吧。

五、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角的度量

24

学习内容:

25 教材第37~38页角的度量及练习四的第3~8题。 学习目标:

1.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度”认识的角的大小。

2.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学习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正确的度量角的读数。 学具准备:

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说说什么叫角?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3.说说角的各部分名称。

4.出示角1和角2,看看那个角大。说说自己比较的方法。

二、合作探究 ㈠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⑴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 ⑵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观察量角器)

⑶从0开始到180为止。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度”。(板书:度)写“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度”,我们这样写。(板书:)领学生读“1‟。

⑷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

(2)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叫做量角器的中心。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 ⑶探究两角器内、外刻度线的使用方法 3.实践

⑴内刻度:找到

55、70、130、180的角。

25 ⑵外刻度:找到80、

15、180度的角。 ㈡教学角的量法

1.自学课本。说说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6 2.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3.根据量角的方法进行量角练习。 出事小黑板上的角进行。

四、课堂小结

五、学(教)后记

第三课时:量角的练习

学习内容:

教材第

39、40页内容 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量角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度量不同方位的角的度数。 学具准备:投影仪,量角器。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角的量法。

度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板书:两重合一看数) 2.量出下面角的度数。(用投影仪)

3.下面的图形都是角吗?为什么? (用投影仪)

二、量角练习

1.量出下面角的大小。投影出示:

强调量角器的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与一条边重合,再让学生读出角的大小的刻度。 在学生读刻度时,要求学生搞清楚从量角器哪一边起,看哪一圈的度数。

量角的度数,还是要按照“两重合,一看数”的方法来量角。在看刻度数时要特别注意,先弄清要看哪一圈的刻度,再读出是多少度。

2.练习四第4题。想一想。

①每个角的度数要从量角器哪一边看起,看哪一圈的,再告诉大家,每个角是多少度。 ②用量角器量角时,量角器的半圆是对着角的哪个方向的?

26 27 指出:在把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时,量角器的半圆要对着角的“开口”。

3.练习二四第7题。

(1)现在请按上面的方法,自己来量下面第9题里的角。量角器按书上的位置放,注意半圆对着角的“开口”。量出度数后,写在角的下面。

(2)这几个角是怎样量的呢?再量一遍,看自己量得对不对。 用投影仪投影出第7题,逐个量角,得出每个角的度数。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练习了什么内容?量角的方法是怎样的?按照这样的方法量角,还要注意哪两个问题?(半圆对着“开口”,读数看清是哪一圈。)

学(教)后记

第四课时:角的分类和画法

学习内容: 教材第41—42页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能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投影出示)

2.上面哪个角是90?哪个角小于90?哪个角大于90?

3.角是有大有小的。那么,根据角的大小能不能把它们分成几类呢? 4.可以不可以根据角的大小把它画出来呢? 今天我们学习角的分类和画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 ㈠自学课本内容

1.认识直角的度数。直角=(

)度

2.认识平角。平角=(

)

1平角=(

)直角 3.认识锐角和钝角。

27 28 (1) 按照上学期学习的内容,怎么样的角是锐角?什么样的角是钝角?

(2)锐角、钝角各是怎样的一个角呢?说说看。

4.认识周角。

教师演示并指出周角=360度 5.组织练习。

“做一做”第1题。请同学们说一说第1题里每个角各是什么角,为什么。

三、学习角的画法

1.自学画角的步骤。我们已经能根据角的度数判断它是什么角了。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请同学们看书第114页上的内容。看完后告诉老师,画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画角要分几步?哪三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先画射线;(2)两个重合,对准点点;(3)再画射线。 3.画角。

提问:例4的要求是什么?画65 的角要怎样画?(学生回答,老师在黑板上按步骤画出65 的角) 小结画指定度数角的步骤。 4.组织练习。 (1)“做一做”第2题。

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画在练习本上。 用量角器检查板演画出的角是否正确。

四、课堂小结 学(教)后记

28

29

第五课时

角的分类和画法

学习内容:

有关角的分类和画法练习 学习目标:

1.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掌握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的特征,能判断一个角是什么角;帮助学生建立不同的角的空间观念。

2.熟练掌握用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很快的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学习重点:能准确判断角的类型,学会画角。

学习难点:能很快的用量角器或者不用量角器画出指定的角。 教具学具:小黑板

投影仪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回答问题并完成各题:

⑴什么是直角、平角、周角和锐角、钝角?他们各有什么特征? ⑵指出下列角各是什么角?(小黑板出示。) ⑶分别画出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各两个。 ⑷看看三角板上各角的度数。

⑸两条直线相交,形成了几个角?试一试。

二、自我检测

1.量出下列各角的度数(投影出示。)

2.用量角器画出下列各角,能说说他们都是什么角吗?

45度

165度

93度

120度

35度

158度

95度 3.小亮没有量角器,能画出一个角吗? 4.你能不用量角器画出下列各角吗?试一试。 45度

60度

90度

120度

135度 5.下列图中各有几个角?(小黑板出示)

三、自我小结

你能说说你这节课上学到了什么知识吗?你满意吗?还有什么意见? 学(教)后记

29

30

第六课时

整理与复习

学习内容:

角的分类、度量、画角的练习 学习目标:

1.能快速、准确的进行角的分类,按照要求迅速的画出角。 2.能够利用不同的手段画出角,培养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学习过程:

一、自我检测

1.把下面各角填入适当的括号内.

40°

135°

180°

91°

360°

90°

127°

锐角(

)

钝角(

)

直角(

)

平角(

)

周角(

)

2.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3.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集体订正.)

4.用量角器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同桌同学互相检验.

5.用一副三角板画出15°、150°和165°角.

你还有不同的画法吗?

6.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

45° 135° 75°

30

学生演示折角的方法

31 7.利用手里的学具画135°的角,看谁的画法最多?

(90°+45°,180°-45°,60°+30+45° 用半圆仪 用三角板)

8.看下图,已知∠1=60°,求∠

2、∠3和∠4的度数.

9.用一副三角板拼成下面度数的角.

180° 120° 135° 75° 105°

10.下图中∠1=90°,∠2是多少度?

二、自我小结

通过刚才这些练习题,你有什么想法,给大家说说。 学(教)后记:

第七课时 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一: 比谁猜的准

活动目的:

学生在量角时往往出现不知看哪一圈的刻度,如果结合角的分类和估测能够避免这一问题,依 据先判断角的种类.再估测角的大小,最后进行实际测量,不仅能避免错误,提高学生估测能力, 还能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活动方式:

31 32

以小组为单位(两、三人即可)进行比赛.

活动过程:

1.轮流画出一个任意角,先共同判断属于哪一类角.达成共识后,组员各自估测此角的度数 大约是多少,然后组员共同用量角器测量其准确值.

2.比一比: 探究活动二: 比谁猜的准

活动目的:

学生在量角时往往出现不知看哪一圈的刻度,如果结合角的分类和估测能够避免这一问题,依 据先判断角的种类.再估测角的大小,最后进行实际测量,不仅能避免错误,提高学生估测能 力,还能养成良好的检验习惯.

活动方式:

以小组为单位(两、三人即可)进行比赛.

活动过程:

1.轮流画出一个任意角,先共同判断属于哪一类角.达成共识后,组员各自估测此角的度数 大约是多少,然后组员共同用量角器测量其准确值.

2.比一比: 自我小结:

初一上册数学难点详解范文第2篇

6x+3.6=1

28x+25=57

0.8+3.6x=1.52

3

X=18

36

X=71

X÷14=4

57

二、计算

1.直接写得数。

10 ÷

52÷ 3=7=7712÷4 =312÷34=6 ×34=4×316=2

3 × 60 =154 ×25=338 ×8=530÷5829

÷ 5 =6=15÷ 3=

2.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34

15

-(4215+ 5)

2 -

38÷71

16-7

三、化简下面各比

63:54

1.6:2.

4四、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28:14

1.5:4

42

76× 715=1-45=35×527 × 38

=2510

3×4÷ 9

=

512÷ 8 + 18×7

12

108

72

78:56

63

42

初一上册数学难点详解范文第3篇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是 (A)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下列关于北京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D) ①使用打制石器②使用磨制石器③使用天然火④学会人工取火⑤过群居生活

⑥生活的集体叫“氏族公社”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③⑤ D、②④⑥

3、大汶口原始居民的遗址是在 (A) A、陕西省 B、云南省 C、山东省 D、浙江省

4、“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重要标志是 (D) A、氏族公社的公有财产被破坏 B、氏族公社内部发生了贫富分化

C、部落之间出现了激烈的战争 D、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5、“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的军事格言,出自 (C) A、《道德经》 B、《韩非子》 C、《孙子兵法》 D、《孙膑兵法》

6、秦朝统一后,把下列哪种文字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A)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7、秦始皇在中央设臵的主要官职不包括 (D)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司马

8、下列历史典故或成语,与“楚汉之争”有关的是 (A) A、破釜沉舟 B、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C、纸上谈兵 D、孟姜女哭长城

9、郡县制在我国长期沿用,在全国推广最早开始于 (D) A、西周分封时 B、齐桓公称霸时 C、商鞅变法时 D、秦始皇统治时

10、下列制度中,哪一项不是西周时期的? (A) A、禅让制 B、奴隶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11、被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 A、黄帝 B、禹 C、 蚩尤 D、尧

12、我国的原始社会结束于 (C) A、尧时期 B、舜时期 C、禹时期 D、神农时期

13、位于今天淄博境内的早期人类是 (C) A、大汶口人 B、龙山人 C、蓝田人 D、沂源人

14、李冰修建的水利工程是 (A)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白渠

1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朝开始的? (B)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6、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加一个月,这种较完备的历法是哪 朝的? (B)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17、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A、西到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 C、西起长平,东到临洮 D、西到临洮,东到长平

18、历史上说的“三家分晋”指的是哪三家? (A) ①韩 ②赵 ◎魏 ④秦 ⑤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19、铁制兵器取代了青铜兵器是在 (A)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20、人们常把“秦皇汉武”并称,其主要原因是 (C) A、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大一统 B、推行郡县制 C、发动大规模战争 D、修筑长城

二、填空题(12分) 2l、北京人用打制石器,但己掌握使用自然火的技术。 北方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

22、今天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与商周同时,我国另外一种著名的青铜文化是 。

23、齐桓公任用 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 ”为号召,扩充疆界。

24、“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是论语的言论;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

25、汉武帝接受 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26、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是 ,战国末期楚人 写了抒情长诗《离骚》。

三、列举题(16分)

27、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道家、兵家的代表人物。(每家至少1位)

28、列举秦朝疆域四至。

29、列举西汉时期三个有作为的皇帝。 汉高祖刘邦 汉文帝 汉景帝 汉武帝刘彻

30、列举西汉时期两项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

3l、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之间著名的战役。

四、材料解析题(10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戍卒叫,

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材料二:“壮士不死即已,死则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

(1)“六王毕,四海一”指什么事件?材料一中写到了什么朝代的什么建筑?

(2)“戍卒叫”指什么事件?在何时何地提出了材料二中的口号?

(3)材料二中的口号含义怎样?标志着什么?

(4)导致材料二中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意义?

(5)材料二的事件失败以后,还有谁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斗争?

五、简答题(12分)

初一上册数学难点详解范文第4篇

第25课时 练习课

教学时间:年 月 日 教学内容:练习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实物和相应重量的连线以及选择相应的计量单位,巩固已初步建立的千克和克的概念,体验这些单位在生活里的应用。

2.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应用千克和克,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估计:出示书上的图片,(梨、公鸡、鸡蛋、猪)

先让学生进行估计,每样物品大概有多重?然后进行连线练习。

二、填空:在括号里填上“千克”或“克”。

铅球重4( ) 篮球重650( )

乒乓球重( ) 杠铃重50( )

三、填“〉”、“〈”或“=”。

800克( )4千克 3千克( )3000克

2千克( )1500克 7000克( )9千克

算一算:

出示一袋重为190克的面包,再出示4个一袋的面包,每个重为70克,想一想这5个面包一共是多少克?

三、比一比:

出示一袋牛奶馒头,净含量为400克,一袋素菜包,净含量为420克,一袋三鲜馄饨,净含量为600克。(1)一袋三鲜馄饨比一袋牛奶馒头重多少克?(2)一袋牛奶馒头比一袋素菜包轻多少克?(3)你还能提哪些问题?

四、想一想:

一个空杯重240克,1号杯重300克,(1)1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2)你能估计出

2、3号杯里的水各重多少克吗?

五、实践活动:

到食品商店去看一看,有哪些袋装食品是用克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克;有哪些袋装食品是用千克作单位的,各是多少千克。(请大家利用休息日到商店里去走一走,看一看。)

六、思考题:

每个菠萝都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的几倍?在正确的答案下面画“√”。

七、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同你的同桌相互说一说。

八、作业:完成练习四的第

3、

4、5题。

上一篇:从有效教学到高效课堂范文下一篇:初中家校合作教育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