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范文

2023-09-17

儿童绘画范文第1篇

一、儿童绘画中的图像叙事特点

(一) 想象与现实交织

在儿童绘画中, 图像叙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力, 儿童通过对世界的自主探究和理解建立起基础的认知关系, 并且将这种认知以艺术化的手段表现出来, 进而形成绘画作品。同时, 儿童画叙事中还呈现出想象与现实交织的特点, 往往是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和想象中的事物相融合, 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图像叙事特色。

(二) 逻辑弱化跳跃性强

儿童画中的图像叙事逻辑相对弱化, 这是由于儿童本身缺乏生活经验和判断力, 头脑中尚未形成成熟的逻辑体系, 因此在图像叙事中更倾向于本能表达, 有些儿童画看上去毫无逻辑, 但是却能体会到其中强大的想象力和童心童趣, 这也是儿童画吸引人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跳跃性也是儿童画上图像叙事的一个特点, 很多画面都是跳跃式表现的, 就像电影中的一帧帧画面, 虽然跳跃但是仍有其表达脉络可循, 从而形成了更紧凑的叙事节奏。

二、儿童绘画中图像叙事表现

(一) 引导儿童掌握基础的绘画语言

在儿童绘画中图像叙事有其特殊性, 是儿童对视觉对象所产生的认知、联想和表达, 这是一个相对主观的过程, 同时也是儿童绘画思维得以整合提炼的过程。譬如儿童以大树作为观察对象, 教授者无需用描述性的语言形容树木有多么高大、枝叶有多么茂盛, 而是应当以绘画语言进行引导:树干可以用粗线条来表现, 而枝叶则可以用细线条表现, 树叶、花朵或者果实则可以用深浅不同的点来表示, 这都是基础的绘画语言, 在儿童掌握这样的图像叙事规律后, 就能够更快的切入绘画主题中, 提高绘画创作的专业性。

(二) 画面是图像叙事的组织结果

儿童在绘画过程中需要对描绘的物体有全面的观察和认识, 尤其是在形态、光线敏感、线条布局等方面进行观察, 这一观察并不是刻意的, 但是却是必不可少的。为了使儿童在绘画过程中更好的运用图像进行叙事, 教授者需要引导儿童观察描绘对象的点线面所呈现的关系, 这种关系的认识无需以专业语言讲解, 而是通过对比使其形成更直观的认识, 如高楼大厦与平房做对比、连绵的山峰曲线与笔直的道路做对比, 这些直观的对比在儿童头脑中形成基础的图像叙事差异, 而且能够在描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 从而使儿童掌握基础的绘画表达技巧。

(三) 在图像叙事中突出儿童绘画特色

图像叙事有其特定的规律可循, 尤其是在绘画艺术的图像叙事中, 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叙事规范, 如画面的明暗、点线面的配合、空间感的体现等。但是在儿童绘画中, 其图像叙事应当有自身特点, 不能与普通绘画混为一谈。首先, 在儿童绘画中图像叙事的方式较为单一, 往往是儿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进行画面填充, 但是对于物象关系的把握不够准确。譬如画面上的几棵树, 这些树需要突出远近或者大小的区别, 这一点对于一些儿童来说显然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指导者根据儿童的知识掌握能力和心理特点进行启发, 如在树的旁边增加人物、房屋或者花草等, 这样就能突出树木与周边事物的对比比例, 从而体现出远近或者大小差异。其次, 在儿童画的图像叙事中, 往往呈现出儿童丰富的想象力, 这些想象力甚至会让一些画面光怪陆离难以理解。因为儿童的幻想世界远比成年人要丰富的多, 他们将这些幻想表现在画面中, 就会形成独特的图像叙事风格, 譬如画面中有会说话的电灯泡、会跳舞的烟雾、会走动的楼房等, 这样的图像叙事风格往往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表现, 作为指导者要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 以鼓励儿童的绘画热情, 激发儿童的创作灵性。

(四) 关注儿童绘画中的图像叙事技巧

儿童绘画中的图像叙事可谓“稚拙”而“天真”, 看似毫无章法, 其实其中也有技巧可言。作为成人要充分关注其中的图像叙事技巧, 并避免用模式化的思维干扰图像叙事技巧的发挥。譬如在色彩的运用上, 一般都以“蓝天绿树”作为运笔习惯, 但是儿童心目中并不受概念惯性的约束, 他们会在绘画中自由发挥, 可以画出灰色、白色、红色的天空, 也可以画出黄色、紫色或褐色的大树, 这些都会形成特殊的视觉效应, 作为指导者不能随意扼杀儿童的想象力和图像叙事表现力,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儿童的艺术想象力, 提高其绘画创新能力。

结语

儿童绘画中的图像叙事承载着创作者对绘画内涵、表现形式、艺术理解的认知表现, 同时也是形成儿童绘画风格的主导因素。在图像叙事的表现形式中往往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特点。儿童掌握图像叙事技巧需要一定的过程, 这是练习与天赋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评价儿童艺术感知能力、绘画技巧的指标之一。通过图像叙事的表达, 儿童在绘画创作中会一步步走进五彩斑斓的艺术世界, 感受美术创作的魅力所在, 同时促进儿童艺术创造力的发展和提高。

摘要:在儿童绘画过程中, 其图像叙事特点与成人有着显著不同, 儿童绘画的图像叙事更加直观、感性、充满想象力并且突破常规逻辑。在这样的叙事风格下, 人们能够窥见儿童内心丰富多样的艺术世界, 其想象力和创造力更值得我们关注。以下将针对儿童绘画中图像叙事的特点进行分析, 重点探讨其叙事表现的特点及完善方法。

关键词:儿童绘画,图像叙事,艺术创造,想象与逻辑

参考文献

[1] 郑万林.赋予绘画语言情感与个性[J].歌海.2018 (01)

[2] 杨景芝.让儿童自己创造绘画语言去表现感受[J].美术之友.2014 (01)

儿童绘画范文第2篇

二、内容摘要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此次班会使学生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让他们直面留守,做一个留守但快乐的孩子。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团结协作、克难奋进、自立自强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力求超越留守。

(3)通过这次班会,让更多的同学明白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怀,也让留守儿童有一颗感恩的心,从小树立起回报社会、回报母校的远大理想。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远大的志向。

三、班会重、难点

使学生认识到虽然他们是留守儿童,但他们并不孤单,社会、父母都在默默的关心着他们。让他们能真确的面对留守,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直视留守。同时,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作为留守儿童应该做到自立自强,胸怀大志,心存感恩,能超越留守!

四、班会准备 1. 2. 3. 调查班级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制作多媒体课件,收集各种材料 安排学生排练歌曲《感恩的心》

五、 班会流程

班会导入——感知留守——在留守中扬帆起航——在留守中超越

六、 班会过程

1、导入语 渴望着回家后父母对我们的学习的询问,渴望着妈妈那反复的唠叨,渴望着犯错误后爸爸那严厉的训斥,渴望着爸爸妈妈能给我们来开一次家长会, 渴望着„„

可是,这一切都只是渴望,我们都知道,我们的爸爸妈妈为了我们生活的更好,大都外出打工,一年只有可数的几天同我们在一起,我们是留守的娃!

2、创设情境,播放歌曲《留守的娃》

老师总结:不错,我们是留守的娃。潮起潮落,一年四季悄悄的变化,天真的时代,孤独的年华。但是,我并不是真真的孤单,我们虽然有别样的青春,但我们的世界同样精彩!同样丰富多彩!

导入班会主题——别样的青春,同样的精彩——我留守,我成长,我快乐!

3、感知留守 (1)留守生活

“爸爸,我好想你,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 “妈妈已经出去打工好几个月了,家里都很好„„”

选择班级同学朗读他们的日记,提炼出这时学生对父母浓浓的思念之情感知孩子们留守生活的状态。

我知道大家都非常想念他的父母,父母不在身边的日子真难过。那么,我想问问班上的留守同学,你们父母不在身边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 (2)留守学生发言 让班级留守儿童发言。

老师总结:留守的日子有辛酸,有苦涩,但也有甜蜜。 父母外出打工,其实也是为了让我们生活的更好!因此,我们不能辜负父母在外的辛苦,要正确的面对留守,留守并不可怕因为我们的父母其实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我们!就让我们一起在留守中扬帆起航!

4、扬帆起航 (1)爱的留守

虽然我们是留守儿童,但是我们并不孤单: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天下所有的父母们为了孩子倾尽所有,不求回报。他们暂时的离开其实是为了想更好的爱我们。 找同学谈谈他们同父母打电话事的谈话内容。

老师总结。(备注:家长打电话的内容应多为希望孩子好好学习,故老师总结时,可以鼓励孩子,让孩子明白父母的苦心与辛苦!) (2)起航

孩子们你们知道吗,父母在外工作其实也很辛苦,但是他们为了自己的孩子,从没怨言„„(用PPT展示父母在外工作的图片)

通过此环节,让留守学生懂得父母外出打工的艰辛以及对孩子寄予的厚望。同时明白了:父母外出打工不是抛弃他们,而是为他们创造更好的条件,自己只有努力学习,自强自立,才能对得起父母。

5、超越自我 (1)风采展示

展示班上表现优秀的留守儿童的风采(学习、生活等方面) (2)我留守,我自立,我自强!

对平时在家表现较自立自强的学生事迹进行讲解,树立榜样,教育学生向这些同学学习。

并让学生讨论思考讨论:

父母不在家的日子里,生活更应自理 父母不在家的日子里,学习更应自觉 父母不在家的日子里,更应懂得尊老护小 „„

老师对此进行简单总结,鼓励留守儿童要自立自强。 (3)心存感恩,快乐成长!

作为一名留守儿童,我们也已看到,其实我们并不孤单——爸爸妈妈在远方默默关心着我们,身边的请朋好友对我们也照顾有加,周围的老师同学对我们也很关心„„

让学生回忆最让他们感动的人、事,并讲解给其他同学听,培养孩子们感恩的意识!(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4)完美超越

让所有学生携起手来,共呼“让我们携起手来,用爱共创灿烂的明天!” 以培养学生乐观向上、自强不息、团结协作等意识与能力,牵手互助,共同进步。 然后放下手,让留守学生先大声呼喊“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爸爸、妈妈,/我爱你们!”接着全班同学齐呼,借此发泄心中压抑已久的情感。(播放音乐感恩的心)

6、结束语

青春,更多的是激情、是梦想、是幸福,相信同学们会用良好的心态,进步的思想,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父母的远去是暂时的,让我们勇敢面对生活,快乐享受每一天。请同学们不要忘记:你们还有一个大家庭,那就是八屋中心小学四年三班,这里有你亲爱的同学和老师,还有关心疼爱你的代理家长,让我们一起分享快乐与幸福,分担苦恼和忧愁,我们共同甘苦、团结协作、同在阳光下快乐成长,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走进灿烂的明天!我们的青春同样精彩!

七、 班会反思

儿童绘画范文第3篇

[摘 要] 社区儿童之家是为社区内适龄儿童提供综合性服务的场所,其中包括为0~3岁婴幼儿群体提供早期教育服务。对儿童之家开展的早期教育服务進行质量评价,既可以深化对早期教育的理论认识,丰富教育评价理论,又可以改进早期教育服务的内容与过程,推动儿童之家本身的建设与完善。对社区儿童之家的评价应把握好儿童之家的机构属性,聚焦于服务原则、服务目标、服务主体、服务环境、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要素。同时,应明确评价的基本要求,在坚持儿童利益至上、教育性与适宜性原则的基础上,关注评价方案制定、评价信息收集、评价报告编写三个关键环节,实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实现促进儿童之家健康运行与社区内婴幼儿健康发展的评价目的。

[关键词] 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教育评价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儿童的保育和教育,在不断发展幼儿园教育的同时也强调为0~3岁婴幼儿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国务院于2011年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就提出要积极发展公益性、普惠性的儿童综合发展指导机构,以幼儿园和社区为依托,为0~3岁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早期保育和教育指导,90%以上的城乡社区要建设1所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等服务的儿童之家。截至2019年,我国已建成儿童之家或儿童中心28.9万个,[1]对数量如此庞大的儿童之家的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是优化儿童之家建设与发展水平的必然举措。但当前我国儿童之家的发展尚处于探索期,儿童之家的建设与管理尚未形成有效的体制和机制,[2]甚至部分儿童之家有存在变成儿童娱乐中心的倾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儿童之家的保育与教育功能。[3]因此,对儿童之家所提供的早期教育服务质量进行评价是促进儿童之家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手段,有利于为社区内婴幼儿创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一、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的内涵与价值

儿童之家是依托社区而建立的公共服务平台,它以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为服务宗旨,为社区内的适龄儿童提供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等一体化服务。[4]早期教育是儿童之家的重要职能之一,儿童之家的早期教育服务是指由儿童之家组织实施且以社区内0~3岁儿童为主要作用对象的公益性服务,它以根植社区和服务社区为主要特征,是正规教育的重要补充。从我国儿童之家的发展现状来看,儿童之家已经被定位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儿童家园,是为儿童提供学习、生活、交往、娱乐的综合性活动场所,同时它也担负着儿童启蒙、情感交流、安全看护等职能。[5]教育评价对于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有着重要的监控和调节作用,[6]通常是评价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目的和评价标准,运用适宜的评价手段与方法,对评价对象的存在状态、发展水平与趋势及其价值等进行了解、分析、判断并做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的过程。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是评价者根据一定的评价目标与评价标准对其服务过程和结果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是提升早期教育服务质量和优化儿童之家建设水平的重要手段。

新时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9年,我国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已经达到83.4%。但在3~6岁学前教育得到快速发展的同时,0~3岁婴幼儿的早期保育和教育发展却十分缓慢,托幼机构数量严重萎缩。据统计显示,2015年我国0~3岁婴幼儿的入托率仅为4%,绝大部分0~3岁婴幼儿的保育和教育仍在家庭中进行。受家庭教养者时间、精力、知识和能力等的限制,在家庭中开展的早期教育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婴幼儿的发展需要。因此,依托社区而成立的儿童之家开展的早期教育服务应该主要服务于0~3岁的婴幼儿。社区儿童之家立足于社区且服务于社区儿童,是创新社区儿童教育与儿童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政府促进儿童健康发展和快乐成长的“弥合缝隙”的重要民生工程,[7]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在促进社区儿童早期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对早期教育服务的主体、对象、内容、方式等进行系统的审视和评价,这一过程可以深化对早期教育的理论认识和丰富早期教育评价理论,可以为改进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模式与机制提供理论指导,同时也可以促进对家庭教育的指导。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可以对已开展的各项早期教育服务进行直接的水平鉴别,有助于管理者和家庭更为直观和明确地了解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的质量和合需要程度,有利于改进早期教育服务的内容与过程,以及推动儿童之家本身的建设与完善。

二、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的主要内容与模式

(一)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的主要内容

通常情况下,儿童之家为儿童提供游戏、娱乐、运动、教育、卫生、生活照护、社会心理支持等公益性服务,兼具幼儿园、托儿所、早期教育培训机构、健康运动与游乐中心等多种儿童机构的功能。儿童之家涉及的对象十分广泛,它既服务于0~3岁的婴幼儿,也服务于3~6岁的学龄前儿童或者小学生;既服务于贫困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也服务于进城务工子女。[8]具体到0~3岁婴幼儿,社区儿童之家服务的内容又包含婴幼儿生活常识与生活习惯培养、身体发展促进与健康运动引导、情绪与社会性发展、人格与个性品质培养等诸多方面。在服务方式上既包含现场亲子活动或主题交流活动,也包含以网络的方式提供家庭保育与教育指导,甚至各种形式的托育服务。

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要紧紧围绕教育服务活动的实施过程来展开,评价的内容就是儿童之家为婴幼儿及其家庭提供的保育和教育服务。这些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原则、服务目标、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环境、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结果等方面。其中服务主体是指具体实施早期教育服务活动的行为者,包括直接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服务对象主要是指参加活动的儿童,同时也包括参加亲子活动或者接受指导与服务的家长等。服务环境既包括机构的物质条件和人文环境,也包括活动现场的环境条件与氛围等。

(二)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的主要维度及其权重分配

确定了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内容也就确定了评价的主要维度,即服务主体、服务对象、服务环境、服务內容和服务方式五个主要方面共11个评价维度,各维度依据其重要性程度又可赋予其不同的评价权重。以100分来计算,服务主体所占权重为20分,服务对象所占权重为20分,服务环境所占权重为10分,服务内容所占权重为30分,服务方式所占权重为20分,但上述权重分配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可以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对服务主体的评价包含主要组织者的教育过程和辅助人员的行为表现两个维度。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的组织者主要包括育婴师与保育员、儿童教师、保健医生、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专家等。辅助人员通常包含儿童之家的管理人员、保洁保安等勤杂服务人员以及活动志愿者等,对这两者的评价主要考察其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爱心与责任心、情绪状态与工作态度、专业修养与能力水平等内容。

对服务对象的评价包含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发展情况、家长在活动中的表现或配合与支持程度两个维度。儿童一般以0~3岁婴幼儿为主,部分可以扩展到学龄前儿童或者小学生,对儿童的评价主要以其在活动过程中的行为表现为主要依据。对家长的评价也主要看其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行为表现,但家长平时的信息反馈与满意度调查数据可以作为对家长评价的重要信息来源。

对服务环境的评价包含现场环境条件与活动氛围等微环境以及社区文化教育资源与人文环境等大环境两个维度,具体包含社区儿童之家的物质条件与环境、社区文化教育资源与人文环境、早期教育活动氛围与现场微观环境等内容。在对环境的评价过程中,应更注重对人文与精神环境的评价。[9]

对服务内容的评价包含婴幼儿培养与发展引导、家长育儿辅导与家庭教育支持两个维度。婴幼儿培养与发展引导主要包括日常生活照护、基本动作训练与运动、情绪与情感引导、人际交往与社会性发展、人格素养与品质、能力培养等方面。家长育儿辅导与家庭教育支持主要是对家长进行关于儿童生长与发育、安全与卫生、认知与行为习惯、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等方面的指导。服务内容因主体不同而有所区别,在具体的评价实践过程中要注重对服务内容适宜性、合理性和实用性的评价。[10]

对服务方式的评价主要包含0~3岁婴幼儿亲子游戏活动、托育照护活动、家长培训课程三个维度。在评价过程中,对于条件较差的儿童之家,对它的评价可以允许其只存在一项或者两项服务方式,而对于条件好的儿童之家则应考虑其存在的其他服务方式并将其也纳入评价范畴。

对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的评价应该把握好儿童之家的机构属性和服务对象,因为儿童之家不是作为一个正规且专门化的教育机构而存在,而是正规教育机构的补充。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的对象广、内容多且方式多样,不同的儿童之家所具备的条件也不一样,[11]对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的评价应该聚焦于那些最核心的要素,如教师教学素养、儿童行为表现、社区人文环境等。

三、开展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的基本要求

在开展社区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活动的过程中,评价者除了要全面而准确地了解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的内涵与价值以及评价的内容与方式,还需要明确评价的具体要求。

在评价原则上,对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的评价首先要遵循儿童利益至上的原则。儿童之家的早期教育服务要坚持以儿童为中心,坚持儿童利益优先,要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婴幼儿个体成长与发展的需要。[12]其次要遵循教育性原则。儿童之家的早期教育服务要从婴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出发,为他们提供积极的教育引导,为他们创设有准备的教育环境。[13]再次要遵循适宜性原则。儿童之家的早期教育服务必须关注婴幼儿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需要,要结合其身心发展水平和具体的成长背景来提供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14]优质的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应该面向所有的儿童及其家庭,应该保持服务的长期与稳定。

在评价流程上,儿童之家早期教育服务评价一般可分为准备、实施、结果反馈三个阶段,评价者要关注评价方案制定、评价信息收集、评价报告编写三个关键环节。评价实施方案在制定前要开展充分的前期调查,要对评价所涉及的所有内容进行充分的了解和梳理。评价信息的收集应该科学合理,要确保收集到的信息的全面性、真实性和有效性。评价报告的编写则要在对行为评价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在评价机制上,首先,要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念,要深化对儿童之家早期教育功能与价值的认识,要将儿童之家的育人和家庭服务功能放在首位;[15]其次,要将教育评价与儿童之家的运行相结合,以增强评价的针对性;再次,要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增强评价的适宜性和对实践的指导性;最后,要合理运用评价结果,要强调评价的诊断和改进功能。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19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统计监测报告[EB/OL](2020-12-19)[2021-01-30].http://www.gov.cn/xinwen/2020-12/19/content_5571132.htm.

[2]张丽蓉.“儿童之家”的种子在社区开花结果[J].社会福利,2015(07):38-39.

[3][11]王思源,王建龙,胡继元.我国城乡儿童福利设施状况、问题与体系建议:基于“幼有所育”的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目标[J].社会福利,2018(10):6-12.

[4]胥兴春,姜晓.疫情防控下的社区儿童之家幼儿教育帮扶策略初探[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0(05):18-25.

[5]郭海燕.儿童之家:0~3岁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10):73-74.

[6]焦艳,冯晓霞.对“为教学服务的评价”的理论构想[J].学前教育研究,2009(05):7-11.

[7]覃淋.“儿童之家”筑就幸福港湾[J].当代贵州,2019(05):62-63.

[8]郭海燕.协同理论视域下0~3岁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公共服务模式的探索[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11):76-77.

[9]胡娟.论环境及其创设对儿童发展和教育的价值[J].教育科学,2002(02):61-64.

[10]苏贵民,廖红艳.试论以儿童发展结果评价早期教育机构质量的合理性[J].上海教育评估研究,2020(05):17-22.

[12]李召存.以儿童为本:走向“为了儿童”与“基于儿童”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15(07):9-13.

[13]裴菊英,闫承生,张英奎.早期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及社区服务模式[J].中国妇幼保健,2005(06):663-665.

[14]彭建兰,杨美珍,詹贤玲,等.和谐的亲子活动是培养留守儿童良好个性的教育之道:对100余位留守儿童两年教育的实验研究报告[J].教育学术月刊,2010(01):28-31.

[15]杨伟鹏,罗丽,洪秀敏.国际早期教育研究伦理规范的发展与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20(08):31-41.

儿童绘画范文第4篇

儿童本位的意识涉及到许多领域, 比如法学、教育学、文学等等。而本文所要谈及的是文学领域儿童绘本中的儿童本位意识, 确切地说, 是儿童绘本创作者基于儿童读者本位意识而进行的创作, 坚持以儿童为立足点, 顺应儿童的天性, 按照儿童自然发展的要求和顺序进行教育, 以激发儿童的天赋能力, 使人的本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一、设计理念紧跟时代潮流

法国儿童绘本历史悠久, 第一本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儿童绘本于1919年问世。而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 法国的儿童绘本发展势头迅猛, 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此接下来笔者主要就二战以后的时代特征, 分析法国儿童绘本设计理念的变化。

20世纪50年代以来, 为了保护青少年和儿童免受暴力恐怖以及战后心理创伤的影响, 法国教育者、创作者以及家长呼吁全社会禁止出版种族歧视和暴力相关的儿童读物。儿童出版物便成为一种独立而又特殊的类别, 并同其他类别的出版物区分开来。因此, 法国儿童绘本创作者以舒缓和谐、幸福甜美的笔调进行创作。比如, Hachette出版社的Albums Roses等书的色调清新淡雅, 描绘了一幅幅开心幸福的童年场景。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 全世界各国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的战后复苏工作之后, 人们开始把目光转移到人的发展方面。一开始, 受到美国绘本《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 (中文书名为《野兽出没的地方》) 的影响, 法国绘本作家改变以往的创作风格, 开始专注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想象世界, 即使是负面的想法和想象。因此, 法国l’école des loisirs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很多美国及其他国家这种类型的绘本作品, 比如Maurice Sendak的《Max et les maximonstres》。后来, 绘本不仅在主题内容方面有所改变, 版面布局、制作材料等方面也得到了创新发展。比如摄影作品、塑料材料、几何图形等。法国儿童绘本大师Olivier Douzou《Jojo la mache》一书, 利用高度几何化的图形来展现画面, 让法国儿童绘本又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21世纪以来, 儿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格独立, 不再附属于成人, 成为一个独立而具有特殊性的群体。自从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之后, 儿童绘本设计理念呈现开放自由的状态, 各类主题的儿童绘本纷纷问世, 使得法国儿童绘本如万花筒般精彩纷呈。正如法国人在《Les droits de l’enfant》 (《孩子的权利》) 儿童绘本中直接告诉孩子们享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 尊重孩子作为个体独立存在。最近几年, 保护环境的话题受到全世界人们的热烈关注。根据从小培养孩子们环保的意识的原则, 法国儿童绘本作家创作出一系列认识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儿童绘本, 警醒孩子们珍惜资源, 珍爱自然。比如:《Chaude la Planète》 (《都是放屁惹的货》) 、《Quand nous aurons mangéla planète》 (《如果地球被我们吃掉了》) 等等。

二、主题内容符合儿童认知发展规律

法国儿童绘本主题内容丰富多样, 个性鲜明。考虑到儿童的感官发育和心理认知发展, 儿童绘本创作者会根据读者的年龄段进行创作设计。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认识发展有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前两个阶段是本文讨论对象的主要读者群体。首先, 在感知运动阶段, 0-2岁的婴幼儿依靠运动感知环境, 也就是说孩子正处于“母子共生”时期, 非常依赖母亲;会将一切视为玩具, 通过五感去接触。同时处于模仿阶段, 常常会模仿书里角色或声音或举止。对周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因此对应这一阶段儿童的理解力, 要求绘本的内容是与现实生活中孩子接触和熟悉的事物为主题, 故事性弱, 以单一的线索、重复的语气、连贯的视觉节奏、幽默概括的形象为主。法国绘本大师埃尔维·杜莱 (HervéTullet) 在2010年出版的un livre (中文译名《点点点》) 便是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量身设计的。首先, 绘本阅读活动需要父母家长的参与, 进行亲子互动共读, 满足了婴幼儿需要陪伴的要求。其次, 绘本以简单的黄、白、蓝三色圆球为核心线索, 在一系列简单的文本的指令下, 父母家长的指引帮助下, 三色圆球利用绘本翻页的作用, 进行各种有序的排列变换, 吸引孩子阅读兴趣的同时让孩子在玩乐中健康成长。

接下来, 2-7岁的儿童凭借表象等心理符号进行思维, 进入前运算阶段。作为儿童五感发育和认知发展的“黄金期”, 儿童进入第一个反抗期, 形成自我意识和自立意识, 为下一步进入学校接受教育做准备。因此, 儿童的语言能力和思维逻辑的培养、对个体自我的认识和对世界的认识被提上日程。因此对应这一阶段儿童的理解力, 要求绘本的内容以现实生活和科学事物为主, 对孩子进行科普类教育。比如, 性别意识、平等意识、自我保护意识等等。绘本叙事顺序也可趋于复杂多样, 图像与文本的关系多变, 注意留白, 从而培养儿童语言、逻辑、想象力等各方面的能力。由享誉全球的法国百年科普名社拉鲁斯出版的儿童绘本《Mom tout premier Larousse》 (《我的第一套拉鲁斯百变互动小百科》) , 总共包含了三册:《Pourquoi?》 (《这是为什么?》) 、《Comment?》 (《这是怎么回事?》) 、《D’oùvient·a?》《它们从哪里来?》, 因其深入浅出的百科知识, 立体直观的互动形式, 深受国内外孩子的喜爱。法国作家大仲马说:好的书架上应有三种书:一是福音书, 二是拉封丹的寓言诗, 三是拉鲁斯百科。此绘本以儿童的方式提出、思考并解答问题, 让孩子倍感亲切;其内容涵盖了日常生活中孩子们经常问到的百科常识, 比如“为什么树叶会变色”、“我们是怎么长大的”、“巧克力是怎么被生产出来的”等等;版面设计方面结合绒毛、粘性、胶片等多种材质和工艺, 以及转轮、推拉翻转等81个互动机关;从而激发孩子探索世界的欲望, 培养思考方式, 促进触觉发展, 训练手脑协调等等。

三、乐教乐学的叙述方式贯穿绘本始终

儿童是绘本的主要受众群体, 阅读绘本是儿童认识世界和发现世界的重要渠道。绘本作为儿童的启蒙书, 不必纠结于说教、讲大道理, 应以孩子的审美趣味为标准, 在幽默搞笑的同时又能对孩子的思想发展起着积极作用。正如法国教育家Fran·ois Ruy Vidal所言, 儿童绘本中可以没有任何直接的说教内容, 但应包含能深深影响孩子, 并促使他们思考的内容。法国绘本《un beau livre》 (《一本好书》) 就是这样一部作品。绘本利用双重叙事的手法讲述了两个故事, 一个是兔子兄弟一起读的虚构的故事, 一个是发生在兔子兄弟身边的真实故事。虚构的故事中狐狸和兔子和睦相处, 真实的故事中狐狸攻击兔子兄弟, 最后被兔子哥哥用书本砸晕。故事没有任何说教, 但透露着哲学智慧, 让孩子明白了书本是对生活的美化,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书本和善于利用书本的道理。还有法国绘本《Je mangerais bien un enfant》《我想吃一个小孩》, 从其怪诞的书名便引起了读者的兴趣。绘本讲述了鳄鱼宝宝突然有一天想吃小孩, 为了这个目的他拒绝吃鳄鱼爸爸妈妈精心准备的香蕉、香肠、蛋糕等等食物。直到有一天, 他在河边看到了一位小女孩, 正当他想凑过去吃了她时, 小女孩一把抓住鳄鱼宝宝的尾巴戏逗了一把, 气得鳄鱼宝宝赶紧回家好好吃香蕉, 争取长大后能吃到小孩。整个故事都透露着幽默滑稽的气息, 没有刻意的讲道理, 而是通过鳄鱼宝宝的行为让孩子明白好好吃饭的道理。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法国儿童绘本中的儿童本位意识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绘本创作者的设计理念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绘本的主题内容按照儿童认知发展规律进行创作设计;绘本摈弃说教的原则, 以乐教乐学的叙述方式贯穿始终。因此, 从法国儿童绘本在世界儿童绘本所处的大国地位, 我们可以明白坚持儿童本位意识进行绘本创作的重要性。中国儿童绘本若也能从儿童的立场出发, 摈弃功利化和教条化的弊端, 参照大时代的发展特征进行创作, 既可以保证本国儿童绘本的质量, 又能承担起儿童教育的责任。

【相关链接】

儿童绘本, 英文称Picture Book, 日文用汉字为"絵本", 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 指一类以绘画为主, 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

绘本源起的西方, 它的概念至今也并未有统一的定论。绘本是源自日文的习惯, 绘本在英文中是PictureBook (图画书) 。在我国台湾地区, 图画书与绘本常常被混用, 绘本用于较为严格意义的图画故事书, 而图画书的界定有时相当宽泛, 甚至包括非虚构的知识类图画书、玩具书、歌谣等。

绘本不等于"有画的书", 它是一种独立的图书形式, 特别强调文与图的内在关系。文字与图画共同担当讲故事的重要角色, 图画不再仅仅起辅助和诠释文字的作用。一些相当著名的绘本甚至只有图, 而完全没有文字。不过也有许多绘本是在图、文之间取得一种平衡的关系, 相互衬托, 营造出整个绘本的感觉出来。绘本实际上包括儿童绘本和成人绘本两种类型, 但二者之间的界限不是很明确。

一般认为, 现代意义上的绘本 (图画书) 诞生于19世纪后半叶的欧美, 凯迪克、格林纳威、波特都是早期的杰出代表。在亚洲, 日本的绘本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起步, 至70年代崛起, 目前已成为绘本的泱泱大国。我国台湾地区绘本大致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起步, 至80年代后渐入佳境。

绘本十七世纪诞生于欧洲,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绘本图画书的主流传向了美国, 绘本图书迎来了黄金时代。五六十年代, 绘本开始在韩国、日本兴起。七十年, 台湾也开始了绘本阅读, 随后引起绘本阅读的热潮。绘本不仅是讲故事, 学知识, 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 培养多元智能。二十一世纪, 绘本图书更是出现了类似《多纳爱学习》之类的电子绘本图书, 绘本阅读已经成了全世界儿童阅读的时尚。

0-6岁儿童阅读指南

以上绘本年龄分类, 为一般模糊分类。为宝宝选书时, 请根据宝宝的实际阅读水平、阅读习惯和阅读爱好进行选择。

带上宝宝一起选书, 尊重宝宝的选择, 会让宝宝更快乐、更满意, 更能促进宝宝阅读水平的提高, 自我意识的增强。

每天晚上固定半小时的亲子共读时间, 与电脑、电视隔离, 长此以往亲子关系会越来越好, 而宝宝也会越来越聪明。

摘要:儿童本位, 即以儿童为中心, 是指其他人或事物必须服务于其儿童利益的理念和观点。儿童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储备力量, 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未来建设者。同时, 儿童绘本作为儿童的启蒙书, 因其特殊的图像与文字双重叙事的形式迎合了儿童的口味, 成为认识和发现世界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 评定一本优秀的儿童绘本应看其是否把儿童这一读者摆在中心位置, 是否是真正意义上为儿童所创作。本文将根据儿童认知发展心理学理论和叙事学理论, 从设计理念、主题内容和叙述方式三方面探讨法国儿童绘本是如何体现儿童本位意识。

关键词:儿童本位,法国儿童绘本,儿童认知发展,乐教乐学

参考文献

[1]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M].武汉: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 2014.

[2] 王珺.法国少年儿童类图书出版概况[J].出版参考, 2004 (16) .

儿童绘画范文第5篇

绘画艺术疗法是一种表达性心理艺术疗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来访者将内在的冲突和压抑的情绪表达在绘画作品中, 从而使情绪得到释放, 冲突获得缓解。二十世纪中期绘画艺术疗法随着艺术治疗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得到科学认证[1]。绘画艺术疗法在中国古代虽然就已开始运用, 但真正得到广泛应用还是在二十一世纪西方心理学理论的交流引入之后。

1、绘画艺术疗法的原理机制

人会将负面的情绪、不能接受的体验压抑起来以减轻内在的冲突, 而这些压抑在内心深处的情绪体验可以在其进行绘画创作时不经意的在作品中流露出来在这个过程中绘画者不会因为内在情感的表露而感到紧张、不安[2]。因此, 精神分析的理论为绘画艺术疗法提供了心理分析的依据。割裂脑实验结果表明人的大脑拥有着不同的功能分区, 左脑、右脑都有自己的分工职能, 人的左脑主要实现逻辑理解、言语表达功能, 而右脑具有图像处理、空间想象的能力[3]。所以, 大脑偏侧化理论启示我们若想更有效的解决情绪情感问题, 运用同为右脑调控的绘画活动, 比起需要左脑完成的经过言语操作的治疗方法更加合适。

2、绘画艺术疗法的优势

人的思维方式主要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两种。在关于记忆研究的实验中发现, 类似图片这样的具体形象材料是最容易记住的记忆内容, 而且与需要通过逻辑记忆的语言材料相比图片材料记忆更加清晰准确, 提取也更为容易[2]。此外, 像言语能力较弱的儿童或具有言语障碍的患者很难将自己的体感体验通过准确的逻辑语言表达出来, 如果运用绘画的方式则会让他们更轻松的表达自己。

3、绘画艺术疗法的应用

由于绘画艺术疗法适用范围较广, 在国内得到快速发展, 例如将其和意象对话疗法相结合, 通过系列的本土化研究, 绘画艺术疗法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学校心理辅导、情绪情感障碍、人际交往等领域广泛应用。

二、常见的儿童情绪问题

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先天的遗传因素, 后天的家庭环境、父母和学校的教育、成长的社会环境都会儿童的心理发展产生影响。儿童由于神经系统发育未成熟, 神经调节功能较弱, 当外界环境较差加之儿童遗传为易感素质时, 这样儿童出现情绪问题的概率会大大增加。具体情况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焦虑情绪

幼儿与母亲良好的亲密关系可以使其获得安全感, 若不能时刻见到母亲他们就会担心会和母亲分开, 而产生分离性焦虑, 表现出大哭大闹、不愿意吃饭睡觉, 甚至出现腹痛等身体表现, 也会不切实际的担心家人发生意外, 随着年龄的增长, 孩子在与人交往中会表现出局促不安, 产生社交性焦虑。

2、恐惧情绪

绝大部分孩子在儿童期都出现过恐怖情绪, 但这些恐怖情绪都是一时的成长过程中的正常表现, 随着儿童逐渐长大而消失, 不会对正常的生活造成影响, 常见的有怕打雷、怕昆虫、怕黑等。但若是孩子对其实并不危险的东西表现出非常恐惧, 或是表现出的恐惧远远超过实际的危险状况, 长时间出现这样的恐惧情绪, 切出现回避、退缩, 对正常的学习生活造成严重的影响, 经过家长权威也没有好转, 这样的儿童就应接受专业治疗。

3、抑郁情绪

抑郁情绪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 会因家庭不睦、父母分开、同学关系不良等心理刺激引起。儿童的抑郁情绪一般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自我评价降低、哭闹、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 严重的会伴随自伤、自杀行为等[4]。

三、儿童绘画中的分析

对于一副儿童画我们会从整体印象分析、绘画形式分析、绘画内容分析三个层次来分析。

首先, 总体印象分析主要是从整体上来观看画面的大小, 如果画面很大可能孩子具有攻击性、或者是对内心无力感的防御、也可能是情绪化躁动, 如果画面很小则可能是自我评价低、胆怯害羞、缺乏安全、情绪低落、退缩等反应[4]。画面所在的位置, 在纸中间代表安全感是最常见的, 在纸的上部表示有高的抱负目标, 有时也可能是一种乐观或不合理的乐观。绘画用笔的力度, 有力的笔触表示自信、思维敏捷;轻微力度代表犹豫不决没有安全, 低能量水平;断续、弯曲的笔触表示犹豫、情绪化, 柔弱顺从[5]。

然后, 绘画形式分析则是从儿童绘画的过程去分析, 儿童最先画的内容是其最关注的地方;如果有很多涂改的痕迹儿童犹豫不决或追求完美, 或是对自己不满、情绪焦虑, 也可能是想隐藏真实的自我;如果一副简单的话却用了很长的时间说明儿童不想表现真实的自我或思虑过多。

最后, 从画的内容上去分析, 常用的绘画内容有自画像、房屋、树木、人物、房树人等。

四、儿童画中的情感表达

1、情绪宣泄

将受压抑的情绪宣泄出来是儿童绘画治疗中一个重要的部分。如儿童画出一副他对哥哥发怒的图画, 就可能表示他通过绘画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宣泄出来, 从而获得缓解。

2、童年期抑郁情绪

儿童常常通过他们的图画形象的展现他们内心的焦虑、恐惧和绝望, 同时也表现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快乐的感情, 儿童可以在绘画中表达自我。抑郁症儿童的画作往往只使用画纸的三分之一, 会填涂特殊的颜色, 在绘画过程中更多使用阴影和几何图形, 画动物却不画人。

3、心理创伤

儿童会通过绘画来表现心理创伤及与创伤相关的悲痛, 悲伤和痛苦的情绪, 也常通过游戏活动和美术活动来控制心理创伤。绘画可以帮儿童将创伤以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能够用语言说出创伤之前, 使用视觉形式进行交流会更容易些。

绘画艺术疗法经历不断探索完善, 治疗形式越来越丰富, 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绘画艺术疗法在应用的过程中绘画者不易产生阻抗, 不易在治疗中产生二次伤害, 也解决了儿童在言语发展不足较难进行言语咨询的困难, 但在对绘画作品的分析中还是存在争议。所以, 在今后的工作中对作品进行分析时, 应从更多的儿童的个体差异、文化、背景、生长环境进行综合分析, 让儿童可以健康发展。

摘要:绘画艺术疗法是一种表达性心理艺术疗法, 在治疗的过程中来访者将内在的冲突和压抑的情绪表达在绘画作品中, 从而使情绪得到释放, 冲突获得缓解。儿童因为其言语系统尚未发育成熟, 不能很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体验, 而儿童绘画能力的发展已满足绘画艺术疗法对构图的需求, 通过绘画来分析儿童存在的焦虑、恐怖、抑郁、心理创伤等负面情绪, 并使其在绘画过程中得到宣泄、释放、缓解。

关键词:绘画艺术疗法,儿童情绪,情绪问题

参考文献

[1] 周丽.关于绘画心理疗法独特作用的综述.教育心理研究.[J].2006:62.

[2] 何静, 蒋明全.绘画艺术治疗在中国发展的介绍.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J].2009.3:75-76.

[3] 高颖, 李明, 杨广学.艺术心理治疗[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 78-79.

[4] Cathy A.Malchiodi.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解读儿童画[M].李甦, 李晓庆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188-189, 241-243.

儿童绘画范文第6篇

留守儿童的父母大多因忙于生计, 外出谋生, 不在孩子身边, 由隔代 (如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照顾, 老人们只能照顾到其衣食住行, 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帮助孩子在空闲时间阅读书籍。其中部分孩子还要利用课余时间帮助家里干活, 如洗衣、做饭等, 很少有时间阅读。另外, 留守儿童的阅读场所、阅读资源相对较少, 不能和其他孩子一样平等地享受阅读权利。

针对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 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走出去”服务纪实

(一) 针对留守儿童相对集中地区成立固定分馆。

1.2009年成立全省首家民办留守儿童寄宿制小学图书馆。2009年1月,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肥东县陈集乡阳光小学分馆正式挂牌成立并开放, 这是安徽省首家专为留守儿童建立的少儿图书馆, 目前该分馆拥有藏书1000册, 阳光小学的留守儿童均可免费借阅馆藏图书。该馆图书每季度更新1次, 每次更新200册, 孩子们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要向市少儿图书馆中心馆预约借阅图书。肥东县陈集乡小魏村, 是该县最偏僻落后的地区, 这里很多农民外出打工, 孩子上学远非常不方便。2006年8月, 一位叫陈万霞的民办教师在这里创办了全国首家民办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阳光小学。目前, 该校有在校学生300余名, 其中留守儿童200多人, 有100多名学生在学校寄宿, 最小的幼稚班寄宿孩子只有3岁多, 最大的12岁。由于学校位置偏僻, 阅读资源十分匮乏, 虽然孩子们热爱读书, 但受条件限制学校无法满足, 该馆在报纸上了解到这一情况后, 主动与阳光小校方面联系, 双方共同建立这样一个图书馆, 让这些留守儿童能有书可读, 健康快乐地成长。2.2015年合肥市烔炀镇凤凰小学分馆开放。2015年6月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凤凰小学分馆开放, 该分馆位于巢湖市烔炀镇凤凰小学校园内。分馆面积50平方米, 有3900册图书 (其中学校自有2900册, 该馆提供1000册) 。凤凰小学现有学生110名, 大多数是农村留守儿童, 该校从2010年起设立了图书室, 但由于该校经费有限, 5年来只更新过200本图书。为满足该校学生不断增长的精神食粮需求, 2015年6月,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与凤凰小学签订合作协议, 设立了凤凰小学分馆, 送去了1000本崭新的图书, 今后还将定期更新, 以丰富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二) 针对留守儿童分布特点成立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站。

该馆拥有全省首家汽车图书馆, 根据留守儿童分布特点, 该馆与街道、社区合作建设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站, 为辖区留守儿童送去了书香, 有力地保障了留守儿童阅读的权利。这种由专业图书馆负责业务指导、书刊供给, 街道、社区提供必要的场所和事前宣传的模式, 在留守儿童的服务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流动服务站机动灵活, 方便儿童就近阅读, 拓宽了图书馆服务范围。汽车图书馆采用定期送书上门服务的方式, 2周一次, 每次半天, 停泊在相对固定位置为读者服务。汽车图书馆载有图书1000册左右, 图书主要为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的儿童文学、童话、科幻、百科等类别。

为扩大汽车图书馆的影响力, 该馆不定期联合主管单位和媒体开展活动。其曾与合肥市文明办、江淮晨报社开展“流动的书香——少儿图书馆送书进社区”主题活动, 以爱国主义教育图书、优秀图书为载体,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促进阅读、传播知识, 把城市文明传递到千家万户, 关心弱势群体, 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三) 联合多方力量, 为偏远地区留守儿童捐书。

阅读成就未来, 知识改变命运, 对于贫困山区留守儿童来说, 书籍是他们认识世界的工具, 一本本城市孩子唾手可得的课外书, 对于他们而言都是那么的弥足珍贵。

针对这一情况, 该馆利用开办的“道德讲堂”向馆里小读者们发起倡议, 号召小读者将家中闲置不用的书籍捐献出来, 让书籍得以分享、知识得以传播, 用爱心去照亮贫困山区孩子前行的道路, 活动得到了小读者及家长们的热情参与和踊跃捐献。同时, 众多社会爱心人士还向山区孩子捐献了学习用品、书架、衣物、现金等。

此次活动捐书对象之一的金寨县黄畈中心小学是一所位处大山之中的希望小学, 这所学校80%的孩子是留守儿童, 平时都是吃住在学校, 只有周末才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接回家。山区孩子们了解外面世界的渠道少, 除了教科书和老师们的教导, 只有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来获得, 但该校课外读物一直以来都极为馈乏, 这批捐赠的课外读物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也让山区留守儿童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浓浓关爱和温暖。

二、“请进来”服务纪实

(一) 留守儿童“图书采购”活动。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每年寒暑假都会举办小读者图书采购团活动, 在活动中该馆都会邀请一部分想读书爱读书的留守儿童参加, 让留守儿童和其它的小馆员一起到图书卖场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

在活动中, 每个小馆员都可自主选购自己喜爱的图书, 活动结束三天后, 孩子们即可到图书馆借阅自己所购图书, 这些图书还回后, 图书馆将进行加工并及时上架流通, 届时, 其他小读者也可借阅到这些由读者自行挑选的图书。

(二) 留守儿童“电影放映”活动。

为了让留守儿童享受到平等的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 该馆不定期邀请留守儿童到该馆的少图小影院观影, 以丰富孩子们的课外娱乐生活。

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少图小影院成立于2007年7月, 在节假日和周末免费为小读者放映儿童电影、科教片和英文原声影片, 8年来共上映影片约500场, 接待观众超过5万人次。除了开展馆内放映, 小影院还利用移动电影放映设备, 不定期开赴各分馆或地处偏远、人口密集的郊区开展电影放映活动, 丰富了当地孩子们的课余文化生活, 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

(三) 留守儿童“夏令营”活动。

为了让孩子们在暑假里远离网吧, 健康快乐地学习, 该馆不定期举办“学习+实践夏令营”, 每期夏令营来自留守儿童分馆、城市社区、郊区偏远农村的留守儿童人数都占到一半左右, 让他们同其他孩子一道在图书馆里度过一个伴着浓浓的书香的假期。

夏令营中该馆为孩子们准备了一系列精彩的活动, 有读书指导讲座、读书报告会、读书讨论会、新书专架、网络课堂等, 其中的“我当两天小图书馆员”“与儿童文学作家面对面”“开展两天探索型学习”等活动受到了广大读者及其家长的追捧。

总之, 为留守儿童服务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 少儿图书馆一定要本着以人为本、关爱儿童的身心健康为宗旨,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服务方式, 充分发挥其教育、信息、娱乐职能, 肩负起为他们服务的重要任务。少儿图书馆工作人员也应该撑起这一份神圣的职责, 为社会和谐, 为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尽心尽力。

摘要:留守儿童, 作为少儿读者中的弱势群体, 其阅读权利更应受到更多的关心和保护, 关爱留守儿童, 为留守儿童提供阅读服务, 是图书馆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合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积极拓展服务渠道,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 让留守儿童尽可能地享受到均等的社会文化权利,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上一篇:酒店宴会实习自我总结范文下一篇:科普社区申报材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