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教学论文范文

2023-09-16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各个用人单位对我们中专学校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考高中无望,基础相对较差,所以学习效果不太好,毕业后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本人就从学习兴趣和态度,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并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以便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学习现状 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学习方法

一、中职学校学习现状

1.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很多学生来中职学校就读,都是被逼无奈,迫于父母的压力,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学习动力,不明白我为什么来学习,我为什么学会计专业,不知不觉荒废专业。

2.缺乏学习兴趣

大部分中职生年龄结构偏小,知识水平偏低,接受能力不强,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拒绝课堂管理,找各种理由请假,逃学,厌学,迷恋网络。

3.希望早点就业,但对就业信心不足

目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用人单位培养一线就业技术工人。学校和本人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本人,都十分重视操作技能的训练,学生渴望早就业,但学生对自己不自信,担心自己不能承担复杂的工作任务,担心自己缺乏融入社会的能力。

二、提高教学质量的对策

1.全面了解学生。

近几年来,各中专学校 纷纷扩大了招生规模,招生专业多,学生构成复杂。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也越来越复杂。它要求教师走进学生的日常生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内心,为以后有针对性的教学作个铺垫。

2.培养学生学习会计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情”与”趣”的结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从好的心理状态入手,积极调动学生能动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3.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方法的好坏是能否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实践证明,教师只有按照一定的科学依据,综合考虑教学的有关因素,选取适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的境地。

三、学好基础会计行之有效的方法。

1.“启发诱导”法。

“启发诱导”是对学生进行疏导,以有目的,有次序,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和诣融洽的氛围中,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循序渐进,从而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比如在讲借贷记账法中的会计分录编制时,先让学生回顾借贷记账法下各账户的性质,增减方向,然后再讲编制会计分录的三个编制步骤。例如:向大华工厂购买原材料2600元,款未付。

第一,分析涉及的账户:资产内的原材料增加,负债内的应付账款增加。

第二,分析涉及账户的增减方向:原材料的增加在借方,应付账款的增加在贷方,验证了有借必有贷。

第三,确定登记的金额,借贷双方均为2600,验证借贷金额必相等。

最后书写格式:上借下贷,先借后贷;借贷二字错格填写;金额不写单位。

2.多媒体教学法。

多媒体教学法具有十分丰富的表现力,能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将事物的发展变化由复杂变为简单,由抽象变为具体,从而有利于学生的理解,有利于重点,难点的突破。是一种现代化的教学,它主要是利用实物,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向学生传递信息。如在讲授错账更正方法时,每种错账更正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更正步骤,教材上讲了很多,,如果逐一念给学生,极易产生视觉疲劳,并且很容易混淆。而这内容如果采用幻灯片PPT课件方式进行演示教学,边放演示课件,边逐项讲解错账更正方法,学生感觉既直观又形象,很容易弄明白。如在结账划线时就可以采用声音效果,把结账划红线的地方设置成惊叫,警笛,鼓声等特殊的声音,以起到警示的作用,提醒学生注意结账前的工作是否都已处理,是否具备结账的条件。如在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的课件中,添加”动作按钮”将记账凭证与所附原始凭证联结起来,让学生直观感受记账凭证的填制依据,并为审核记账凭证的正确性提供原始资料,利用“动作按钮”将记账凭证与账簿联结起来,让学生体会登记账簿的依据及登记账簿的基本要求等。

3.理论联系实际

对于没有从事过会计工作的学生来说,会计对他们是非常陌生的,为了解决理论与感性认识脱节的矛盾,要求教师在講授书本知识时,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既容易掌握理论知识,又能运用科学解决实际。如《基础会计》中的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章节,如果只在课堂上讲理论既费时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可模拟一个企业的实例,把学生带到会计模拟室和会计电算化实验室,组织学生进行会计模拟实验,指导学生填制会计凭证(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 ,记账凭证与审核),登记会计账簿 ,编制会计报表。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强化了实践操作技能,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实际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利用一切可行的办法。只有在教学中注重让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基础会计的教学效果才会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曾清; “启发诱导”教学在“借贷记账法”中的运用;现代企业教育;2013年08期

[2]陆立华,于志华;职中财会教学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及应用初探;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2007年5月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要转变观念,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大胆革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好自身的主导作用,有效提高学科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本文就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的理念转变进行了探究,愿与各位同仁商榷。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高中历史;教学理念;转变

一、目前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主体地位被忽略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教师的教学应该围绕学生进行,教师虽然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導者,但是对学生来说更多的是辅助作用,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学会独立自主思考。但是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高中历史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仍旧采用比较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导致学生的主动性被限制,也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升。

(二)对培养学生价值观不够重视

新课程理念的教学不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教学,而是更加注重学生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且高中阶段学生已经有了很多自己的想法,只是还不够成熟,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高中历史学习包含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能够从宏观上对学生的思想观点产生影响,但是很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主要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慢慢忽视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也导致了历史教学效果并不够理想。

(三)偏重知识教学

高中历史是一门文学性、理论性较强的科目,也正因为此很多老师选择在课堂上以解释为主,课堂之后再给学生布置相应的作业,让学生自己复习巩固。这种偏重知识教学的课堂会让学生感到单调和枯燥,自主探索、体验和认知的机会比较少,对知识的把握也不够深入。

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历史教学理念转变的途径

(一)明确教学目标,从重知识到重方法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授课一般都以教材的讲解为主,让学生对课本中的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进行认识和评价,因此基于这种教学模式,一些老师为了方便学生记忆应对考试,采用直接划重点的方式告知学生记忆的要点,这样学生的负担相对较小,并且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考试成绩。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之下很难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体系,相应的历史素养也难以培养。新课程理念同样对高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的目标,并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实现从重知识到重方法的改变,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感悟历史。比如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这一段历史中,教师可以首先在网络上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运用视频或者图片作为课堂导入,再结合课本知识对迪亚士和哥伦布新航路的开辟进行介绍,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体验这个开辟过程,深刻领会航路开辟对于历史和市场的意义。这个过程不再只是让学生关注课本上的知识,还能掌握一些学习的方法,比如学会自主在网络上查找和搜集资料,学会感悟历史、理解历史,从而真正提升历史学习的质量。

(二)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从重理论到重核心素养

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历史教师不仅要明确新课改后的历史教学目标,而且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综合性,培养学生历史学科的核心素质。传统的历史教学只注重历史知识的连续性,而忽视了历史知识的多样性。比如,在讲解历史上各个朝代经济发展的相关内容时,老师只是引导学生纵向分析朝代之间经济发展的连续性,比如讨论唐、宋、元、明、清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却忽略了横向分析影响各个朝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各个朝代的经济发展受到了其政治、文化等诸方面的影响。通过横向比较,使学生能够深入思考,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全面性和多样性。在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质,通过提出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为了丰富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历史教师可以播放一些与这一历史事件相关的历史影片。

(三)创新教学方法,从单向到双向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一言堂”现象普遍存在。教师把自己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一味地向学生讲解教材中的基本理论知识,然后通过艰苦的背诵引导学生完成历史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效率,但不利于学生历史思维的培养。新课程改革后,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需要,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选择符合高中生历史学习特点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要加强与课堂主体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为高中生学习历史创造良好的氛围。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比较先进的教学模式主要有翻转课堂、微课堂和MOOC,新的教学方法主要有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这些教学方法都是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为基础的。历史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历史课堂上进行两课的互动交流。

在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传统的历史教学观念已不能适应当前历史教学的需要。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的变化符合历史发展趋势。高中历史教学观念的转变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都具有重要作用。为适应教学的相关要求,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多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刘娴.浅析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J].中外交流,2018(36).

[2]黄培林.新课程下高中历史教学理念的转变[J].考试周刊,20019(05).

富平县立诚中学  陕西  渭南  711700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用新课程的观念看学习方式,它是较之学习方法更为上位的东西。它不仅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策略、学习手段等方法、技术层面的外在表现,还包括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品质等智慧、性格层面的内在品质。学习方式的转变绝不意味着用一种方式(方法)代替另一种方式(方法),而是强调由单一性转向多样性,让学生身体的更多器官来参与学习。实践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必须关注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每个学生在自己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因为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学习方式都会有所不同,渐渐的每个人都会偏爱某种学习方式,进而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学生的学习方式出现差异,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一现象已经引起许多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和重视。虽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一般认为,学习风格就是每个人所偏爱的学习方式。

对学习风格认识的迫切性是显而易见的。这不仅因为根据教育的第一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师必须在教学中充分考察学生的个性特征(学习风格是学生重要的个性特征之一),更因为这一个性特征对学生的学习成效影响巨大。

学生的学习风格各不相同与多种因素相关,很难一一界定。有教育学家根据学习时所涉及的不同的身体部位,将学习的风格分为四类: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和运动型。即知识信息主要是从视觉中、听觉中、触觉中和运动中获得。这些学习风格真实地反映了学生在知识获取的过程中,对身体某些部位的固有的依赖或者是固有的偏爱。这样的依赖和偏爱其实是没有对错优劣之分的,只是真实地表现出学生学习方式本能的主动性、自主性、创造性的多样化。

同一班级同一学科中,不同学习风格对学生学习成效会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其原因不是因为哪一种学习风格不好,哪一种好些,而是学生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风格是否相适应的问题。可以想象,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就难以适应学生多种学习风格,就会造成在同一班级同一学科中,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相适应的学生如鱼得水,不相适应的学生则举步维艰。

例如,在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下,视觉型的学生爱听爱看,爱做作业,最容易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听觉型的学生平时上课发言积极,接受能力强,但通常不喜欢课后的阅读复习,所以学习成绩总不如老师期待的那样好;而触觉型的学生喜欢动手实验、自己探索,但上课听讲时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学习成效一般不会太理想;运动型的学生喜欢运动,喜欢游戏,不喜欢被动的接受,所以学习成绩较差,最容易在考试中失败。

学习风格与教学风格如何相互适应

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学习风格与教师教学风格相互适应,让更多的学生取得较好的学习成效呢?解决问题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学生改变自己原有的学习方式,主动去适应教师的教学风格;二是教师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主动去适应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1.学生改变学习风格。学生改变学习风格的办法是可行的,因为学习风格不可能完全不变,它确实是可以改变的。对学习方式的偏爱会受到文化环境、学识以及所接触的人的影响,同时还会受到心理、生理因素的影响,是动态的。也就是说,为了取得好的学习成绩,学生可以采用改变学习风格的战略战术。

单纯从提高学习成绩来讲,这一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但这样做有三个方面的问题:其一,就算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方式对学习成效有负面影响,但让心智尚处在发育中的学生与自己的本能作斗争,实在是有违人文精神。而且,将学生全部改造为具有统一的学习风格,实际上是做不到的,总会有学生固守自己的风格。其二,就算学生能战胜自己的本能,改变自己的学习风格去适应某老师的教学风格,可是,一名学生不可能一生只师从一名教师,况且各学科教师的教学风格总是各有不同的,如果学生一一去适应的话,就无法形成自己的驾轻就熟、游刃有余和卓有成效的学习风格。其三,就算学生能一一适应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各科都取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但这样改变,学生必定同时失去了自己原有的风格,而原有的风格常常正是突出个性、让其在某一方面出类拔萃的基础。倘若这样的改造真正得以实现的话,学校就变成了生产没有个性的产品的工厂,而这在当今社会是非常可怕的一种后果。

2.教师改变教学风格。让教师改变单一的教学方法去适应多种学习风格的学生,对于已经形成某种风格的教师来说同样是困难的。但是,这种改变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责任。在教育教学改革步步深入的今天,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风格,丰富自己的教法,使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中,让所有类型的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获,是教师理应追求的目标。

改变教师教学方法是在原有风格的基础上,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丰富和完善、充实与提高,改变的只是教法的单一性,而不是对自己已经熟练的教法的放弃。教师必须考虑到学生存在不同的学习风格的事实,尽量在课堂上增加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使自己的教学不仅适应喜欢阅读、记忆好的学生,同时,也适应那些喜欢动手探索,喜欢做游戏的学生。

如何对待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

1.区别对待。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针对不同的学习风格,在同一班级的课堂上,教师应在教法上有区别的对待不同学习风格与自己原有教学风格不相适应的那部分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多一些信任和鼓励。

对视觉型的学生,要尽量提供更多地阅读机会(包括上网),以增加其知识面;对听觉型的学生应让他们多讨论,巩固其领悟能力强、反应快的优势;对触觉型的学生,应在教学中多给他们一些动手实践的机会;而对于运动型的学生,根据他们喜欢互动式学习的特点,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回答问题甚至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能设计出一些教学游戏、教学表演,让他们在其中担任角色,他们一样会学得兴致勃勃,取得好成绩。

2.整合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其实,在一个课堂上,一个班级的学生原本就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其中各具魅力。如何让这样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生动的运作起来,需要教师设计出一个能让各种风格的学生各显其能、相得益彰的课堂情景。

在这个问题上,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扮演好四种角色。他应该是谈话节目主持人。在互动的课堂上,让全体学生在其引导下,各以自己的思想、思维方式愉快地交谈。他应该是电视连续剧的导演。不但要全盘考虑充实剧本,节节出彩,更要为每个学生安排一个合适的角色,吸引着每个学生,让他们期待下一次学习。他也应当是交响乐队的指挥。能注意到每个学生参与的每个细节,及时鼓励学生出色的表现,及时纠正其中小小的失误,让每一个班级像一支乐队一样合奏出美妙的交响乐。他更应该是学生最忠实的观众。微笑着欣赏每个学生在课堂上以自己的表达方式和风格尽情地表演,不时有会心的笑容和热情的掌声。如果这样,课堂上每个角落的受众、每个拥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都会愉快地投入到自主学习的状态中,又何愁学生没有好的学习成效?

(作者单位:山东省苍山县教育局)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高中历史教学应当是一种对话性教学。对话教学,是一种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教学,也是体现主体间性思想的一种教学。长期以来,学生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缺乏发言权,学习处于被动、服从的“失语”状态。如何激发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激情?如何唤醒学生历史学习的潜质?如何活跃学生的历史思维、催生学生的历史想象?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运用对话,重建高中历史课程与教学范式。从“独白”到“对话”,是高中历史教学的转型。对话教学,让高中历史教学有序而高效。

创设对话情境,构筑对话平台

情境是高中历史对话教学的有效载体,是实现师生、生生高效互动的关键,是链接高中历史知识的重要纽带。对话不是独白,独白是教师的专制,是一种教学灌输,是一种说教填鸭;而对话是师生的一种探寻,对历史史实的探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进行史证,从而获得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认知。这种认知,是奠定学生历史史识、形成学生史观的根基。

对话是一种多向度、开放性的历史交流、研讨,不仅能实现师生的思维活动,而且能形成师生的情感互动。如教学必修二的《罗斯福新政》,笔者没有采用传统的“掉书袋”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而是创设了一个平台,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哲学、政治、经济、历史知识等进行对话。笔者让学生模拟“罗斯福智囊团”来思考:如果你是罗斯福智囊团的金融委员会的成员,你将采用怎样的措施恢复银行信用,让金融业稳健发展?如果你是智囊团农业委员会的成员,你将采用怎样的措施恢复农业生产,调整农产品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如果你是智囊团的成员,你将采用怎样的措施,恢复生产,或降低生产过剩?这样的对话平台,能促进师生之间与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历史学习潜质。学生一个个犹如罗斯福智囊团的成员,纷纷给美国总统罗斯福献计献策,力图将病入膏肓的美国经济从危机中拯救出来。

对话教学,让学生对历史素材进行零距离思考、探究,从而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借助于对话,那些历史长河中已经发生的事件就不再陌生,而是变得触手可及。教学中,师生还可以借助网络、微信群、QQ群等,努力构筑对话平台。借助于对话,学生就会努力去研究历史,探究历史。

加強对话引导,构成对话机制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对话教学,要加强对话引导,构筑对话机制。平等的对话机制要求教师从传统的“规约” “控制”走向“引导”“交流”。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辩。只有构建了对话机制,才能让学生的历史学习真正走向自主。否则,学生的史识、史观还是容易为教师、教材所绑架。教师通过对话,才能真正将话语权、思考权、探究权交给学生,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历史学习力。

如教学《十九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单元中的《文学的繁荣》,许多教师在对这部分内容教学时就只是照本宣科,对学生进行抽象的理论讲解,而不是激发学生的历史思考、探究。从浪漫主义文学到现实主义文学,从20世纪的世界文学到后现代的比如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文学的演进、发展与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变迁等是分不开的,是相互交织的,这是一个基本的史实。但这样的历史史实却不应由教师进行机械讲解,否则会让学生生厌。

笔者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提到的部分典型的文学作品进行探究,如《巴黎圣母院》《人间喜剧》《等待戈多》等。借助于网络,学生认识到典型文学的诞生不纯粹是一种文学现象,更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通过自主探究,学生在学习中就能展开自主交流、对话。如有学生认为,了解一个作家,了解一部文学作品,关键是了解它所属的时代精神;有学生认为,还与作家所在地的风俗有关;等等。这样的探究、对话为后续的《美术的辉煌》和《音乐与影视艺术》等的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丰富对话内容,完善对话形式

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认为,对话应当真诚、真实、真正。对话的落脚点是“对”,对话的载体是“话”。只有基于“三真”基础上的对话,才能有效地开启学生的历史思维,催生学生的历史想象。

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对话史料,对学生的对话策略和对话形式进行引导。比如,可以采用沙龙的形式,可以采用剧场的形式,可以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等。在对话中,教师只是平等中的首席,给学生提供对话平台。在这里,正如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所说:“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却坚决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力。”对于同一个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观点、视角看待。如在《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中,如何理解德意志日益强烈的统一呼声?笔者在教学中选取了电视片《大国崛起》中的“帝国春秋(德国)”中相关片段让学生观看。电视片的介入,给学生创造了可能性的对话内容,开拓了学生的对话空间。有学生认为,德国哲学家用“绝对理念”激发至高无上的国家崇拜;有学生认为,德国诗人们用诗句探寻国家统一的未来;还有学生认为,德国音乐家用他们的音符激发人们的意志等。所有这些,都为铁血宰相俾斯麦领导下的普鲁士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成为德意志发展的重要动力。这样的对话,不仅让学生理解了历史知识,更让学生培育了解读历史的能力。

对话教学是一种有意义、有价值的教学样态。作为教师,要俯下身子,努力站到学生立场上来,去倾听学生的见解,让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深刻分析、发掘。从这个意义上说,高中历史对话教学,既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随着新课改实施,传统课堂教学中低效教学逐渐暴露。基于此,本文主要就传统高中地理课堂低效教学中存在的原因进行探究。其主要表现在:教学问题不明确,并没有教学的必要;教学方式过于刻板,教学方式有待改变;师生关系生硬等。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并通过实际案例以及教学等,对高中课堂低效教学进行有效说明。

关键词:高中地理课堂;低效教学;原因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随着新课改的实施,高中教师在课堂教学模式上不断做出改变,以便于提高教学有效性。尽管如此,由于我国传统教学方式使用时间长,再加上课改引进时间较短,因此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上存在不少影响因素。有研究人员提出,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要想走出低效课堂,首先应当对课堂低效教学原因进行探究,进而根据实际原因制定出针对性策略,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发展。

1.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低效教学行为

笔者在进行相关调查及研究后发现,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低效教学行为,因此笔者就主要的低效教学行为进行详细分析:(1)教学问题不明确;(2)教学方式過于刻板;(3)师生关系不和谐等,详细分析如下:

1.1教学问题不明确

在高中地理新规定的教学内容中,大部分内容均是要求学生采用理性思维进行掌握。基于此,教师课堂教学中,必须利用开放式的教学问题提出,进而拓宽学生的思维范围,提高其批判性思维、创新思维以及辩证思维。但是,笔者在通过调查后发现,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仅仅以书本上的内容进行刻板提问,抑制了学生思维发散。除此之外,传统高中地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忽略问题提问的主体,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疲倦的心态,降低教学质量。

1.2教学方式过于刻板

由于我国在长时间的教育过程中,采用应试教育的方式,因此大多数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教学质量评价的标准,进而导致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课堂教学方式的选择,导致高中地理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除此之外,传统高中地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忽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导致学生在课堂中主动性较差,最终将高中地理教学演变成“课堂念课本、学生背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方式。大多数学生由于枯燥、刻板的教学方式,导致学习兴趣下降,思维固定,课后作业敷衍完成,严重影响课堂教学质量。

1.3师生关系不和谐

笔者在进行调查与研究后发现,大多数教师在传统思想影响下,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中的先导者,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处于高高在上为的位置,并且其权威不能被学生所挑战。据了解,大多数传统高中地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常常由教师一人进行教学,并没有与学生进行互动,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知识技能和学习方式没有得到培养,课堂教学变成一潭死水,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低效教学原因分析

为了更加了解传统高中地理课堂低效教学行为的原因,笔者就课前教学设计调查分析为主要分析方向,详细如下:

2.1课前教学设计的调查分析

首先在课前教学设计的调查分析过程中,笔者共选择20名教师,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问卷总计120份,调查得分情况详见表1.

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在课前教学设计上,造成教学问题不明确的主要原因在于教师仅仅按照课堂需求进行问题设计,并且教师所制定的教学问题严重缺乏趣味性以及开放性,进而降低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最终导致高中地理课堂低效教学。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传统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刻板,并且教学内容缺乏趣味性,与学生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进而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影响教学质量。因此,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内容、方式的确定,以提高学生兴趣,扩展学生思维范围,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鸿雁.基于新课标的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2]杨军英.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以古镇高中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3.

[3]金加彬.高中地理课堂低效讨论:问题及解决策略[D].苏州大学,2016.

[4]王娟.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5]孙坤峰.对高中地理有效与高效教学模式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

教学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高中教育当中,生物教学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认知改变以及知识体系健全,都会产生较多的影响。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质量,需要对试验探究法做出良好的运用,该项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促使高中生物教学的动手能力不断加强。在知识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拥有一个实践锻炼的过程,加深记忆力以后,可以对知识学习、应用,做出更好的巩固,对于自身未来发展,提供了较多的肯定。文章针对试验探究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试验探究;高中;生物教学;应用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高中生物教学的传统教学理念,并不能得到较多的肯定,整体上造成的疏漏现象非常显著。新时期的教学要求不断增加,通过对试验探究法良好的运用,能够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不足更好的弥补,在未来教学的可靠性、可行性方面良好的提升。值得注意的是,试验探究法的应用,必须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物教学的不同知识表现形式,减少过于单一试验造成的不足。

一、高中生物教学的问题

现阶段的教育事业发展中,高中阶段的教学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结合以往的教学经验和当下的教学标准,认为高中生物教学的问题,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日常教学重视程度较低,很多教师依然在通过传统的经验教学、灌输式教学来完成,针对科学教育技术并没有良好的实施,甚至是在教学理念上出现了严重的疏漏现象,这对于高中生物教学进步,很容易造成严重的阻碍问題。第二,高中生物教学的方案设计,还是停留在黑板教学方面,对于书本的依赖性过高,没有对学生的理论局限性做出良好的打破,这种现象的发生,导致高中生物教学的问题不断增加,而且在师生沟通,以及知识的展现过程中,表现为单一的情况,应坚持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对此做出良好的改进。

二、试验探究法的意义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传统教学方法的应用,并不能满足高中生物教学的要求,还造成了显著的问题。试验探究法的应用,是比较创新的方法,其应用意义,主要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试验探究法的实施,能够对高中生物教学的体系更好健全。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光合作用”的试验探究,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寻找一些典型的植物来试验探究,并且每天记录好植物的成长情况,以及枝叶繁茂状态等,通过开展阶段性的记录和分析,能够促使学生在知识学习上,拥有更加深刻的记忆,减少了学完就忘的现象。第二,试验探究法的应用,可以促使学生对理论、实践更好的融合,针对既往教学的挑战,能够良好的应对,整体上的教育工作发展,获得了较大的提升空间。

三、试验探究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完善探究方案

就高中生物教学本身而言,试验探究法的应用,应坚持从长远的角度来出发,针对探究方案不断的健全,这样开展教育的好处在于,可以促使探究工作的进行,不断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完成。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对于“进化”知识的学习,可以通过对不同的物种进化情况,进行相关资料的搜集。例如,两栖动物的进化是比较明显的部分,它们不仅可以存在于水体当中,也可以在陆地上生存,为了适应环境而促使自身来不断的进化,出现了新的功能,身体外表和内部构造也在不断的改变。通过对进化的具体代表生物(青蛙、乌龟等),以及一些假说和图片、影像资料做出搜集和分析,能够促使试验研究的应用,具有更高的说服力,提高了高中生物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加强小组试验

对于高中生物教学本身而言,试验探究法的应用,还需要在小组试验方面良好的落实,该项教学方法的应用,在于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例如,传统教学的应用,在于让学生自我探究,但是每一个学生的思维都具有较大的局限性,单纯按照自我探究模式来完成,容易在高中生物教学的方向上出现偏差,不利于学生的快速成长、进步。通过小组试验来开展,促使学生对于试验探究的各个步骤有效记录,观察自己的缺失和不足,并且积极的去改进,对于不同的生物知识理解,大家能够相互沟通、交流,同时在最终的结论上,表现为多元化的特点。小组试验的应用,是高中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提供了较多的帮助,整体上的可靠性、可行性较高。

(三)加强探究总结

试验探究法的应用,比较符合高中生物教学的新要求,而且在传统教学问题的解决上,能够取得较好的成绩。本文认为,试验探究法在未来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在探究总结力度上不断的提升,该方面的教育工作开展,是非常容易忽略的内容。例如,每一次试验探究的结果和过程,都是值得记录的,教师应对学生的表现,以及知识的寻求结果等,都做出正确的评价,并且对正确的步骤、正确的方法、正确的结论等,在黑板上有效展示,促使学生在下一次的试验探究过程中,针对自身的不足可以开展良好的弥补,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体系健全,也提供了较多的帮助。

总结:

高中生物教学的方式、方法正不断健全,试验探究法的应用,对于高中生物教学的新要求积极满足,对于学生的能力进步、素质提升,也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日后,应继续在高中生物教学方面,不断的开展深入思考、研究,提高试验探究的趣味性,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值得注意的是,试验探究法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给予更多的主体地位,要促使学生在正确和错误的认知上更好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国强.浅谈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85):164.

[2]弯恺顺.高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速读(上旬),2018,(9):144.

[3]尤凡.基于新课改的高中生物教学有效途径分析[J].中外交流,2018,(36):274.

上一篇:会计综合实训论文范文下一篇:生物化学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