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纪律和课堂管理论文范文

2024-03-11

体育课纪律和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摘要】一直以来,高校都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但是随着计算机、手机等各种工具的出现,大学学生很少参与体育锻炼,身体素质越来越差。在这种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师肩上的担子是越来越重,研究课堂管理行为十分重要。本文是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提出高校体育教师优化课堂管理行为措施。

【关键词】优化;高校体育教师;课堂管理行为

1 前言

对于高校体育教师来说,其水平高低就是通过学生的体育成绩、比赛运动成绩等各个体育方面的好坏。要想获取到这些成绩关键在于课堂教学的管理能力高度。尤其是现在学生从小娇生惯养,怕吃苦,因此优化高校中的体育教师课堂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2 高校中体育教师管理课堂现状分析

现在高校中的体育教师管理课堂上大多数还是采用权威型的方法。相关部门统计可知,大约75.3%的高校体育教师依然采用权威型的课堂管理行为。因此,对课堂管理行为进行优化是发展必然趋势。

2.1 树立出全新课堂的管理理念

高校中的体育课堂和其他的课教学存在差异,所以课堂管理并不是简单进行控制。体育教师课堂教学特殊性就是教师一定要具备夯实的基础知识,要有创见、有活力以及有新意。对体育课堂的管理,就需要改变管理的理念,摆脱传统体育教师的控制者、中心人物以及主宰者等各种角色,成为新型管理者。从高校的体育教师课堂管理现状发现,传统管理行为不能够有效调动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且课堂气氛也十分沉闷,缺乏应用活力。所以,高校中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做好课堂管理,端正自身位置,尊重发展学生个性。高校中的学生都是成年人,其思维也和体育教师相差不大。教师应该换位考虑学生所需、所期待,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模式,深入到学生中去,只有在这样教学情境中,学生才能够获取到创造性发展空间,才能够提升学习体育的效益。

2.2 对课堂管理行为进行改革

其一,应该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高校的体育教师不仅仅要完成教学任务,加强学生体质及健康,还必须要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学习及锻炼能力,树立出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对学习体育具有主动性与积极性,将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融合在一起,并以学生为本尽可能使用探究式的教学。这样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就能够自我解决,有效挖掘其自我管理能力。

其二把教学方式和管理结构有机结合起来;作为课堂的管理者,高校体育教师一定要建立课堂环境,让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有机结合。采用新型管理教学模式,才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才便于组织管理。采用这种结合模式,不但能够发挥体育骨干所起带头作用,和学生打成一团,还能够扩大学生参与面,提升对体育锻炼的兴趣。还能够让学生体会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这样还能够整顿课堂秩序,提升管理效率。

2.3 创新课堂中的多元互动模式

对体育课堂进行评价能够有效反馈问题,反馈不但属于一个系统,更是信息交流、物质流动以及情感融合的保证。通过这种互动,对于体育课堂的教学管理具有指导作用,能够激励参与管理者与接受管理者。在体育教学管理中,学生评价体育教师非常重要,但是评价教师并不是唯一课堂评价模式。评价功能主要表现在对课堂教学与管理所提供的信息,给体育教师提供可靠的信息,还可以给管理的效果提供相应的验证性,这样才便于体育教师对管理行为及时调整。因此评价也逐渐朝着多元化发展,评价方式朝着全过程、全方位、多层次发展。通过这种互动模式不但能够培养学生自我的管理意识及责任意识,还能够让体育课堂呈现出一种和谐氛围,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在体育课堂上感受到愉快情绪体验。

2.4 让体育课堂上的隐性管理与显性管理有机结合

从研究中可知,体育课堂管理划分成两个大类,就是隐性管理与显性管理,显性管理就是高校中的体育教师依据教学计划对教学目标进行控制,控制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间接对学生心理状态及行为产生影响。在高校中的体育教学,其实就是教师管理学生的过程,在体育课堂上,教师就是经过体态言语、有声语言将思想与知识信息传递出去,除此之外,高校中的体育教师还能够无声无形调控动作、情感、言语、视觉、以及环境等等,对课堂管理行为的偏离现象进行潜在纠正,有效参与到课堂教学管理中。并且大多数体育课都是在室外上课,因此对课堂干扰的因素比较多,其教学具备了特殊性,必然给体育教师造成一定管理困难。所以高校体育教师就必须要结合课堂显性与隐性,这样二者才会相得益彰,才能够优化体育教师的课堂之高校管理。

3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校学生而言,体育课程不仅仅锻炼其身体素质,还能够锻炼他们的心智。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结合学生情况,优化课堂管理行为,才能够实现体育课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庆华.课堂组织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2]李建国.当代体育教师能力构成之研究[J].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0(11).

[3]王猛.对体育教师能力结构的分析[J].体育教学,2008(10).

[4]包秋.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与中国教育改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2008.

体育课纪律和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幼儿园实施“快乐体育”,能让孩子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获得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通过创新管理机制,创新活动场地,创新体育器械,创新组织形式,创新评价策略,全面提高幼儿园体育教育质量,从而形成孩子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让孩子终身受益。

关键词:快乐体育;主要途径

中圖分类号:G633. 96

文献标识码:A

幼儿园实施“快乐体育”,能让孩子在体育运动中体验到参与、理解、掌握以及创新运动的乐趣,获得深层的心理快感或成功感。是在立足尊重孩子主体地位的同时,注重激发孩子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从而形成孩子终身参加体育实践的志向和习惯。在主持研究2017年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幼儿园实施“快乐体育”的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17】GHB1014)的过程中,我通过学习研讨、实践反思、总结提炼,探索出了幼儿园实施“快乐体育”的主要途径,现将自己的点滴体会归纳为:“四个创新”。

1.创新管理机制,增强“管”的实效

管理机制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创新管理机制是加强科学管理、推动改革的关键举措。传统的幼儿园体育教育管理模式存在两个弊端,一是过于程式化,二是缺乏内驱动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园体育教育的质量。只有立足园本实际,用新理念、新思维去分析近年来幼儿园体育教育的新形势,以幼儿园管理机制的转换与创新为立足点,以提高幼儿园体育教育质量为突破口建章立制,形成管理网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幼儿园要树立现代儿童观、教育观,在课程的安排上,要把体育教育摆在五大领域课程教学的首位;在课表的安排上,要保证孩子每天2小时的户外锻炼;在教师的配备上,要侧重于专业教师、骨干教师和心理阳光、身体健康的教师担任体育教学;在制度的建立上,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理念,注重制约机制与激励机制的相互融合,健全《幼儿园体育游戏活动制度》、《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安全管理制度》、《幼儿园体育教师仪容仪表规范管理制度》、《幼儿园体育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实行园长亲自抓、业务园长具体抓、分管主任协调抓,提高执行力,强化管理机制的内驱动力,形成常态长效,为提高体育活动质量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2.创新活动场地,拓展“动”的空间

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宽敞、舒适、安全的活动场地。但是很多幼儿园的活动场地都受园所面积、办园规模的影响,活动场地相对欠缺,无法满足全园幼儿高质量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为此,幼儿园就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创新思路拓展活动场地,统一规划,合理利用现有场地。一是向户外高空要活动场地。既可以将沙坑、跑道、游戏方格、大型玩具等都设置到户外平面场地上;又可以利用校园建筑物侧墙布置幼儿攀岩墙、投篮等,让幼儿园有限的户外活动场地发挥最大的作用。二是构建室内活动场地。有时受天气影响,户外活动无法进行,需在室内进行体育活动。如果室内有空房的话,可以分级建立体育游戏室,配足活动设备。如果没有室内空房,就要借助幼儿活动室、教学楼楼道等空地建立体游区,投放小型活动器材。三是根据教育活动需要建立临时活动场地。不管是在室内,还是在室外,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教育”活动内容对活动场地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育活动需要布置安全实用的活动场地,保证体育教育活动的高效开展。

3.创新体育器械,活化“玩”的载体

幼儿园要坚持“勤俭办园”的方针,既要利用购买的体育活动器械,又要挖掘本地资源,丰富体育游戏器械的种类和数量,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一是发挥教师和家长的优势,开展自制玩具的开发与利用。根据教育需要和幼儿发展需求,坚持教育性、科学性、趣味性、创新性、简易性、安全性等6大原则,对各种自然资源和材料,进行收集、分类、加工、改造、组合,制作体育活动器械。二是“一物多玩”,让体育器材灵活运用起来。幼儿园要鼓励教师、鼓励幼儿探究“一物多玩”,不断总结提炼,将简单器材的多样玩法整理成幼儿园园本教材,在全园推广应用。

4.创新组织形式,提高“教”的效率

幼儿园要以《幼儿园工作规程》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指导,鼓励教师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实施科学的教学手段,创新体育游戏活动的组织形式,丰富体育教育的内涵。一是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幼儿园不同年龄段幼儿健康领域的发展目标,科学制定健康教育活动计划和进度,营造宽松的活动氛围,创设富有童趣的活动情境,巧设课堂教学环节,积极转换形式鼓励幼儿主动参与,深入推进“游戏化”体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使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规范化和系统化。二是要传承和保留我们的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引进民间游戏。丰富幼儿园户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让幼儿在快乐有趣的民间游戏中得到成长,锻炼,推动幼儿综合感知能力的发展。三是改革幼儿园早操,将体育锻炼与律动游戏相结合,编排幼儿园户外系列式间操,以多变的音乐旋律激发幼儿运动的激情,准确把握运动量,大班早操时间控制在12分钟左右,中班早操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小班早操时间控制在8分钟左右。四是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体育游戏活动,让孩子在活动中培养正确的竞争意识,学会合作,学会分享,懂得感恩。五是坚持以“快乐”为前提的评价理念,以“推动改革发展”为内驱动力的评价目标,以“体育教育管理水平、体育教育活动效率”为中心的评价内容,以“综合评价、分层评价”为主要形式的评价方式,对“快乐体育”实施的全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评价,总结经验、整改不足,不断提高教育活动的质量。

本文为2017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课题立项号:GS【2017】GH B1014)《幼儿园实施“快乐体育”的实践研究》成果。

体育课纪律和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在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中,体育场地器材造成的危险始终伴随着他们,让他们飞翔的翅膀还没有张开就可能会被折断,一些人甚至失去了生命。这是让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感到很难过的。针对造成体育场地器材伤害事故的致因,提出以下具体措施:提高人的行为安全性:场地器材要合理布置、有效组织;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控制;提高学生素质,爱护场地器材;对学生进行安全使用场地器材的教育;对场地器材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检查管理维护。消除物的不安全状态:体育场地器材设计要重点考虑安全问题;体育器材生产安装要安全;加大体育经费投入;专人负责维修、处理工作。改善不良环境影响:使场地器材与自然地理环境最优化。加强场地器材方面的管理:落实体育设施专人管理负责制。真正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工作;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建立体育设施管理制度。

关键词:中学;体育;场地器材;伤害事故;防范

近几年来类似的体育场地、器材伤害事件层出不穷,学校体育场地器材风险高发。体育场地器材安全问题牵动了无数家长的心绪,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体育运动由于自身的特点,学生难免会受伤,家长担忧,容易出现过分维权。学校害怕承担责任,只好减少体育运动,一些体育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不再考虑单双杠、跨栏、跳箱等带有危险性的项目,校园体育项目越来越温柔化。

场地器材的管理是体育课堂教学特有的教学组织工作,是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安全、高效开展以及完成教学目标的物质前提条件,也体现出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没有体育场地和器材作保障,体育课很难进行。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规定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馆的管理维修制度,涉及室外场地、器材、设施等,并要求由专人负责。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规定要对学校体育教师进行体育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教育;加强对体育场馆的管理、设施的维护;进一步明确责任,提高安全措施;逐步完善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安全管理制度。

一、提高人的行为安全性

(一)场地器材要合理布置、有效组织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身体状况和技能水平,场地、器材的实际情况选择练习内容和所需场地器材,避免出现上文案例“跳板凳受伤”中的情况,所有的练习教师应精心策划。教师应认真备课,以便对教材中潜在的危险因素有所预见。教师必须十分熟悉教材内容,并保证教材内容不超出自己能力范围。充分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危险并尽量把其降到最低。如案例“班级人多,合班上课”,场地过小,空间不足,器材摆放十分受限。若把摆放距离拉远了,场地又不够。器材摆放距离太近了,活动受限,甚至相互影响,造成伤害。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课堂上灵活把握教学方法,适当采用分组轮换。课的结束部分教师要及时让学生回收本节课所用器材,若是大型器材需教师本人看管,避免出现上文案例“飞扑跳高垫”中的伤害事故,做到课间规范、正确放置体育器材。

(二)教师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控制

课堂控制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它是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如在案例“课堂纪律涣散”、“推人倒地”、“学生逞强”中,因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玩耍打闹,逞强,高估自己的能力从而造成了伤害事故。因此,从案例中得知:喧闹的课堂不仅妨碍技能学习,并且极易诱发伤害事故。教师应使课堂始终处于自己的安全监管范围之内,不能以任何理由离开课堂,即使在器材室的短暂时间也不能忽视安全监督。教师站位时尽量使所有学生都在你的视野范围之内,应避免背对部分学生。教师要注意强调课堂纪律,健全体育课堂管理制度。及时有效的处理好问题行为。一旦发现某些具有潜在危险或违反课堂常规的行为(打闹、玩耍器材、做危险动作)将要发生时,教师应及时介入并制止,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另外,教师不能因为课堂上的少数学生的问题行为而忽视了对其他学生的安全监督。

(三)提高学生素质,爱护场地器材

从每学期第一堂课开始,体育教师要培养学生爱护学校的场地器材。避免出现案例“折断标志杆,底座砸伤脚”中的既损坏了学校器材,自己又受伤的情况。教师发现学生有破坏器材的情况时及时制止,并给予批评教育。体育教师要从自身做起,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

(四)对学生进行安全使用场地器材的教育

对初入学校的中学生应带领他们参观全校所有运动场地和器材设备,向他们介绍各类体育器材的性能、用途和使用方法,讲清哪些器材适合或不适合他们使用。必要时给予示范和对使用者进行保护与帮助的练习。如在案例“摔倒手撑地”中,因学生不会正确的倒地姿势,而使自己受伤,可见学生学习安全知识和技能是非常有益的,希望体育教师在以后的体育课堂中除了讲解技术动作外,还要告诉学生此项目易发生哪些安全问题,教授学生如何避免危险。

(五)对场地器材进行课前、课中、课后检查管理维护

1.对场地器材进行课前检查

体育教师课前要仔细检查场地、器材是否有问题;课前体育教师要正确摆放上课所用器材,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器材(铅球、标枪、双杠、跳箱等)要派专人看管。对于存在危险性的项目,教师一定要在课的开始部分,重点强调安全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要求,让学生了解可能发生的伤害,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2.对场地器材进行课中使用管理

进入准备活动阶段,体育教师要根据周围的场地环境、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临近班级的课堂内容,安排自己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和区域。在让学生练习时,教师要合理安排场地,避免产生混乱。进行游戏时,教师应准确说明活动区域,以免伤害的发生。体育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地使用场地、器材进行练习。体育教师要始终保持敏锐的观察力,时刻注意学生的情况,要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避免学生在课堂上的松散行为,学生要在教师规定的区域活动、不相互打闹玩耍、听从教师指挥、不冒险做没学过的技術动作、不玩耍未经教师允许练习的器材等等,做到防患于未然。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发现学生打闹、私自玩耍危险器材要及时制止。教师在课堂上摆放器材时,不要过于密集,以免学生相互之间发生碰撞;器材摆放位置要合理、规范;危险器材不要随意摆放,以免学生新奇玩耍时引发伤害事故。

3.对场地器材进行课后维护

体育教师要对每节体育课上出现的有碍安全的违纪行为,给予严肃的批评指正,引起学生对体育场地器材安全方面的重视;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例如,拿球砸人、站立在双杠上等危险动作。教师课后要妥善、及时地收回本节课所用器材,安排有责任心的学生送还体育器材。避免学生在没有老师的情况下,未经允许随意使用体育器材,防止事故的发生。

二、改善不良环境影响

(一)使场地器材与自然地理环境最优化

体育教师要实时关注天气预报,遇到阴雨、雾霾、高温、下雪、大风、寒潮等恶劣天气,提早备好课并及时通知学生改上室内理论课。有条件的学校建设室内体育馆。减少由天气原因导致场地湿滑等造成的伤害事故。

按教育部制定的学校场地器材的配备标准逐步改善本校的场地器材情况,对于设在城市中心区的学校,一般不可能修建场、馆的学校,可充分利用所在区体育中心的设施。体育中心统一安排场地使用表,免费为学校学生上课开放。

(二)加强场地器材方面的管理

缺乏管理是造成伤害事故的最重要的原因,因为管理对人、物、环境都会产生作用和影响。很多伤害事故的原因都可以追溯到管理上的缺陷。换句话说,管理的有效性能否充分发挥是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的基础保障,社会环境的不良及教师的忽略检查、学生的不守纪律等等,都可以通过严格的监督管理来加以改进,由此可见加强监督管理是非常有必要的。各学校要加强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管理,根据《学校体育运动风险防控暂行办法》中对学校、教师工作的具体要求,各学校和体育教师要建立、健全场地器材安全责任制度,确保场地器材使用安全。具体来说就是,国家加强对各省、各市的管理;省、市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学校的管理;学校加强对教师、学生、工作人员的管理;教师加强对场地、器材和学生的安全管理。

(三)落实体育设施专人管理负责制

一些学校体育设施由谁购买、管理、巡视和维修没有明确规定,具体分工不明。出现了体育教师不会修理又调动不了管理人员,后勤人员不懂体育发现不了问题的尴尬场面。学校不能协调、调动各方面力量,致使部分设施不能及时修缮,最终成为不安全设施。因此,学校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责、权、利,组织人员责任到人,不购置劣质和不合格的体育器械,各种体育设施和场馆的保管、检查、巡视、维修和维护管理等人员的职责,形成责任制。器材的借用需有专人负责,体育课后要将器材及时送还体育保管室,由专人负责妥善保管。

(四)真正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工作

发展学校体育、预防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伤害事故,具体实施要靠各级政府、各学校因地制宜,拿出落实举措,大家一起动手,有力监督,将一纸蓝图变为看得见、感受得到的福祉。相关部门要不断充实有关的法律法规,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健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伤害事故防范机制,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安全的监督检查制度,保障学校体育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学校应当根据体育器材设施及场地的安全风险进行分类管理,定期开展检查,有安全风险的应当设立明显警示标志和安全提示。完善校方责任险,探索建立涵盖体育意外伤害的学生综合保险机制。鼓励各地政府试点推行学生体育安全事故第三方调解办法。

三、思想上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安全

各省市、各学校及有关领导要提高对体育场地器材安全工作的高度重视,摒弃不良社会思潮和功利发展理念的影响,真正为学生着想,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家长会、短信、微信平台向家长发布体育安全知识,提高家长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

不良的制度环境影响人的行为,同时对教学产生不良的影响。加强校长、教师及有关管理人员培训,提高学校体育从业人员运动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开展有关体育场地器材方面的安全教育和制度教育,从思想上重视体育场地器材的安全,增强校长、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

四、建立体育设施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人员及体育教师应依据各类体育设施的安全标准,每学期初对本校所有体育场地、器材进行一次详细的开学前的检查,尤其是对学校大件的体育器械,如篮球架、篮球板、足球门、跳箱、山羊、单双杠、跳高垫等要做重点、详细检查。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存在安装固定不牢、使用期限已过、生锈老化等隐患的,有碍学生安全的器材要立即进行修理或做报废处理,并记录在册。学校场地投入人力和财政资源,设备定期保养和维护、加固和更新,如因经济原因未能及时处理的,则该拆除的拆除或坚决关闭,不留事故隐患。

参考文献:

[1]何斌.中小学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发生原因的调查及预防的思考[J].体育世界,2006 (09):55-57.

[2]杨晓军.高校体育教学中的风险管理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7,19 (5):66-68.

[3]肖国良.试析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责任界定[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 (1):93-94.

[4]张左鸣.高校运动伤害的风险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8,27 (3):97-100.

[5]古维秋.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风险管理[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7,19 (2):102-104.

[6]李斌.体育教学意外伤害事故的归因与对策[J].搏击(休育论坛),2009 (04):13-14.

[7]周敏.体育教学中安全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学校体育,2011 (S1):12.

[8]郭瑞欽.中小学体育课伤害事故的原因和预防措施[J].新课程(教研),2011 (02):133.

[9]吴伯乐,王琳.中学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山西体育科技,2010,30 (4):52-54.

体育课纪律和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认识和分析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学目标完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目标的基本单位。由于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所以缜密地制定课堂教学目标显得格外重要。然而,透过教师教学准备,细看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在制定上还存有不当地方。那么这些不当的地方都表现在哪里呢?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这是本文主要回答的问题。

一、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关系

按照本文的讨论思路,要回答“究竟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在制定上存在哪些不当的地方,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首先需要搞清楚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关系。而要搞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什么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参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中对教学目标的叙述,本文认为,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体育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每堂体育课的方向,更是判断体育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那什么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呢?参考邵伟德老师对体育教学质量的定义,本文认为,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与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相对应的,是学生经过体育课堂学习,在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能的增强和学习行为的变化等方面,掌握、习得、增强、变化的程度。清楚了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什么,再来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来认识:一是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具有一致性,即关注学生的身心变化与发展;二是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好课要有好目标;三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达成的综合体现;四是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相互影响,即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恰当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相反,制定不当则会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而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了,又反过来作用于教师提高执行教学准备策略的能力,进而促进教师制定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质量提高。本文认为,搞清楚体育课堂教学目标与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从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不当的角度,来认识与分析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

二、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在制定上存在哪些不当的地方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属于体育教师教学准备策略的范畴。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也就是教师在制订教学方案(如教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如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等。大家知道,课堂教学目标一般由教师来制定,从目前体育教师制定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来看,存在不当的地方主要有:一是把“目的”当作“目标”,导致一堂体育课的教学目标也要写上“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等这些对得不明、错得不白的语言,或者说是“正确的错话”;二是把“学生”与“教师”的行为主体混乱,导致课堂教学目标表述以教师为行为主体,如“通过快速跑学习,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等;三是行为动词模糊、不具体、不可考量,导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空泛无法评价,如“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究竟学生体育道德与体育运动能力到底“进步”了多少,无法评价;四是行为条件缺失,导致评价课堂学习结果没有依据。如“完成排球自垫球20次”“有80%的学生能够跳过山羊”,究竟排球自垫20次是在什么条件下完成的,80%的学生跳过山羊是在什么条件下跳过的,没有界定清楚;五是表现程度虚夸、口号化、课程目标课时化(目标难度不适宜),导致无法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学生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课程学习最终目标,怎能在一节课的学习中达成,这种目标是某一节课堂无法实现的目标;六是制定方式混淆,导致制定体育课教学目标时,采用其他学科“知识、技能和情感”教育学目标制定方式,导致对体育学科教学特殊性的弱化。诸如以上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不当的问题,既是过去存在的问题,也是现在存在的问题。因为,时至今日,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虽有改进,但仍然没有解决好。

三、这些不当地方是如何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

体育课堂教学目标制定不当会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具体是如何影响的?下面从六个方面进行认识和分析。

1.目的与目标混淆失去课堂教学学习的意义

搞清楚“目的”与“目标”混淆对体育课教学质量带来的影响,就要先认识清楚“目标”和“目的”的区别。这主要体现在:教学目标比较具体,教学目的比较抽象;教学目标中教学行为活动的指向是特殊性的、个别化的、阶段性的追求或目标,而教学目的中教学行为活动的指向是普遍性的、统一性的、终极性的追求或宗旨。认识清楚了“目的”与“目标”的区别,再来分析是如何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的。

一是“目的”与“目标”混淆影响了课堂教学准确的学习价值定位。如前面列举的“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这是目的,不是目标。本文认为一节体育课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能的增强和学习行为的变化等方面。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因为行为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行为。教学目标有问题,教学行为也会有问题,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二是对实际的课堂教学没有管理或评价的价值。大家试想,在一节体育课的学习时间里,怎样做才能增强学生体质?如何做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怎样做才能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如果将此作为课堂教学目标,那么教师教学怎样开展,从何进行教学管理,怎样进行教学指导,如何评价课堂教学效果。正是由于“目的”与“目标”的混淆,使得这些问题解决变得矛盾重重,教师不知从何处着手。

实践证明,当课堂没有教学管理和评价价值的时候,一切教与学的行为都变得徒劳无功,也就失去了指导意义。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能不受影响吗?

2.主体混乱使得课堂教学教与学的追求偏颇

行为主体是规范的教学目标包括的要素之一。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因为判断教学有没有效益的直接依据是学生有没有获得具体的进步,而不是教师有没有完成任务。如前面列举的“通过快速跑学习,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等。这样制定教学目标,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教学目标制定行为主体混乱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表现在以下两点。

一是容易使学生进入被动学习状态。课堂教学目标与教学行为是对应关系,既然目标行为的主体是教师,那么教师就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就会成为课堂学习的客体,也就回归了学生过去被动学习的状态。当学生课堂学习被动的时候,就意味着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丧失,这样的课堂,教学质量一定受影响。如水平一的快速跑学习,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讲解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整堂课教师命令,学生执行,学习中学生就不敢越雷池半步,课堂沉闷而压抑,练习机械且死板。这样的课质量不会高。

二是容易使教师重教轻学。从教为主向学为主转变,变革的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而是富于学生新的学习活力,提高学习质量,收获身心变化与发展。这一点是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追求。而当目标行为主体凸显教师的时候,不仅使得教学行为的主体偏重于教师,而且损失学生主体行为,降低学生身体练习主动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

3.目标表述中行为动词的笼统和模糊,也影响教学效度的把握

在规范的教学目标中,行为动词必须是可测量、可评价且具体而明确的,否则就无法评价。如“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提高学生体育运动能力”。这样制定教学目标,不仅主体不对,而且也无法评价“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运动能力”到底进步了多少。在实际体育课教学中,按照这样缺乏质和量的具体规定性教学目标教学,“良好的体育道德”和“体育运动能力”究竟达到什么程度,才能称得上“培养了”和“提高了”,不好把握。体育课教学当教学过程失去目标导向的时候,结果势必导致,教师教学只能凭经验行事。此时,这样的教学目标形同虚设。而没有目标导向的课堂,教学质量必然会受影响。同时,由于无法评价学生体育学习结果,因此,当运用学生学习结果评价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时候,由于学习结果没有可测性和可比性,也势必导致凭经验行事。此时,对体育课教学质量的评价会失去价值和意义。有可能会纵容教师不规范、不合理的教学行为,这势必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

4.行为条件的缺失会影响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指导

由于行为条件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为评价提供参照的依据,因此,当学生体育学习缺失特定的限制或范围时,对学生体育学习评价就失去了参照的依据。大家知道,体育课教学质量的核心要素是学生的体育学习结果。当对学生体育学习学什么或都不知学到什么程度时,教师怎样客观地评价学生学习呢?不能客观地对学生体育学习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又如何开展对学生有效的学习指导呢?学生体育学习离开教师有效指导,又怎能提高学习质量呢?可见,课堂教学目标中行为条件缺失,不仅影响学生体育学习质量,也会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因为,学生课堂学习质量是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如“完成排球自垫球20次”“有80%的学生能够跳过山羊”。这样制定教学目标就缺失行为条件。完成20次自垫球,是连续完成,还是不连续累计两次完成,还是其他学习条件下完成,必须要将行为条件界定清楚。只有将完成20次自垫球学习结果特定的行为条件界定清楚时,教师才会针对学生体育学习中,是连续、自如、平稳,还是时断时续、紧张、垫偏等不同的学习掌握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指导去提高他们动作完成质量,进而促进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提高。

5.目标难度不适宜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

2011年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等实际,设置能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愿望,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成的学习目标”。落实这一教学建议,教师要制定难度适宜的教学目标。但在实际体育课教学目标制定时,有时教师以自我为中心,凭经验去制定。如水平三的学习单杠一足蹬地翻身上,第一次课,教师将运动技能方面的教学目标制定为“70%的学生初步掌握一足蹬地翻身上动作”。这样制定教学目标,不仅缺少行为条件,行为动词使用模糊,学生掌握到什么程度叫“初步掌握”,而且目标难度不适宜,对学生表现程度要求过高。大量常态体育课教学实践证明,水平三的学生第一次课学习单杠一足蹬地翻身上,只能在教师或同学保护下,完成一些体验性的练习。如跳上支撑感受一下单杠,两手依次移动杠上“走一走”,做一做徒手的蹬摆练习,踏在跳箱盖上做一做蹬摆练习等。如果按照第一次课学习“70%的学生初步掌握一足蹬地翻身上动作”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那么教师设计的学习活动,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完成,而且越学越没有信心,自然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体育课教学质量。现实体育课教学中,因为教学目标难度不适宜,影响学生体育学习积极性的事例还有许多。反之,如果课堂教学目标难度过小,对学生体育学习没有挑战性,同样会影响学习积极性,降低体育课教学质量。而要改变这种状况,课前就要做到充分了解学生学情,从学生的视角去看待教材、分析教材,依据学生的学力去制定切实可行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进而用适宜的学习目标吸引学生,满足学生想参与的愿望,实现学生能参与的要求。

6.制定方式混淆弱化了体育学科教学特殊性

从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制定体育课教学目标来看,在制定方式上,仍有部分教师采用“知识、技能与情感”教育学目标制定方式(其他学科制定方式)。采用这种制定方式,只是遵从了学科教学的共性,而忽视了体育课教学的特殊性,即学生在身体健康(体能)方面的变化。制定体育课教学目标,制定方式不要与其他学科制定方式混淆。而要以三维课程目标和体育与健康课程四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为指导。体现在制定课堂教学目标这种操作性层面上目标时,要从运动知识、运动技能、体能和情感四个方面内容进行思考。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身体健康(体能发展)是学生体育课学习的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同时体能的增强也是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主要体现的一个方面。所以说,如果是由于我们采用的制定方式不当,而造成对体育学科教学特殊性的弱化,影响体育课教学质量,那么就要改变这种不当的制定方式,将制定方式回归到课程学习目标(四个学习方面)细化的正确方式上来。

制定体育课教学目标要讲规范,表述要讲艺术,做到规范制定,准确表述。从目前来看,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一个过程。而从提高体育课教学目标制定的质量来说,它不仅是提高体育教师教学基本技能的需要,而且也是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25-227.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邵伟德,黄海滨,李启迪.论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的概念与意义[J].体育教学,2016.(01).

体育课纪律和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202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强力执行。“双减”背景下,提高教育质量是学校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深圳市龙华区高峰学校和创新实验学校经过十年实践研究,走出了一条高质量教育的发展之路。

提出高质量教育理念,引导师生树立“质量意识”和“创新意识”

在“新现代化”理论影响下,以世界先進水平为标准定位教育现代化成为共识。2011年1月,笔者执笔撰写了《高峰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正式提出“高新教育”概念,把“高新技术”“高新发展区”的高新之意引申到学校教育中。所谓“高新教育”,即在教育现代化理论指导下,学校教育通过理念、方式、内容、制度等的全方位转变,实现对传统教育的超越性创新,使得教育质量达到适应社会和人的不同发展需求的高水平状态。高新教育意在通过改革创新,探索提高质量的新路径、新策略和新制度,落实育人为本。其具有如下内涵——

追求高质量。高新教育之“高”,指向教育高水平发展状态,即教育现代化状态,主要体现在高素质学生、高质量教育、高效率课堂、高效率学习等方面。其中,高素质学生是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高质量教育、高效率课堂、高效率学习是教育发展的状态。这要求教师树立教育质量意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促使学生能够自我教育、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志向高远、学力高强、技能高超,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学习素养和综合素养。培养高素质学生,成为高新教育的质量观。

坚持改革创新。高新教育之“新”,指向创新,即创建高质量教育的新体系、新方法、新内容、新标准和新技术等,培养创新人才。

构建“学养立德树人”体系,从元认知层面探索提升师生综合素养的新方式

本位上深化“课堂革命”,提出“学养课堂”概念

德育与教学“两张皮”,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个瓶颈。德育工作的时代性、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均要求从元认知层面寻求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创新。为此,高峰学校和创新实验学校先后实行教学改革“三步走”,即生本课堂—学本课堂—学养课堂。

学习生本课堂——生本教育指导下,一切为了学生好学,构建生本课堂。创新学本课堂——以学促教,从关注学习方式转向关注学习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以学会学习、学会个性化自主学习为本构建学本课堂。创立学养课堂——在构建生本课堂、学本课堂的基础上,引领教师培养高素质学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施素养课程,提出学养课堂以深化改革。学养是指学习的关键能力和必备修养(见上图),是“学会学习”核心素养的中国话语表达,从中国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中找寻“学习”与“修身”、“知”与“行”、“才”与“德”辩证统一的育人之道。学养为本的课堂,一以学生为本,二以学习素养为本,三以素养学习为本。把学习素养和必备品格,用“习养”的方式知行合一,引导“学”而“养”之,久久为功。

内容上构建“学养课程”,推进“选课走班”改革

学校将国家课程校本化、生本化、学本化、素养化统一起来,构建涵盖学科素养课程、学习素养课程、综合素养课程的三维立体课程体系。为落实“三养合一”,高峰学校开设了100多门选修课,其中,面向三至八年级开设音乐选修课14门、美术选修课10门、体育选修课11门;面向六至九年级开设数学基础课程、数学拓展课程、英语基础课程、英语拓展课程;面向一至八年级每学年开设100多门社团课程。另外,高峰学校从小学三年级、创新实验学校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在体育、音乐、美术学科实行“选课走班”。

目标上实现“学会学习”,培养创新人才必备能力

高峰学校和创新实验学校首先从学习方式方法入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施“学会学习”工程,各学科安排课时引导学生学会本学科的学习方法,学法指导渗透每节课,贯穿一至九年级。例如,语文的微点批注学习法,按照“初读批注感想、朗读批注字词、多读批注问题”的流程,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教学参考书学习语文。其次,从学习态度、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最后,培训教师成为高效学习的导师,从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两个方面引导学生高效学习。以丰富学生学习方式方法为抓手,探索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提出创新人才必备三要素:自学能力强、实践能力强、想象力丰富。

战略上开展“学养评价”,探索“创新素养”评价

高峰学校和创新实验学校以学业成绩、学科素养展示和竞赛的方式开展学科素养评价,以阅读学位、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评价的方式开展学习素养评价,以德恩慈之星、家务劳动服务学分和行为评语等方式开展修养评价。同时,通过学养“创未来”活动,评价体系先行,推动“生本课堂—学本课堂—学养课堂”改革,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生本化、学本化、素养化。创新实验学校数创未来、语创未来、E创未来、艺创未来、动创未来等系列“创未来”评价活动,逐步构建起学生创新素养活动课程评价体系的整体框架。

建立“学本治理”机制,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制度上聚焦“管理育人”

学校管理的中心和重心是学生。高峰学校和创新实验学校由对师生的行政管理,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习活动治理为中心,建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学习为本的现代学校制度,围绕培养高素质学生进行共建、共管、共享、共责,形成学校内部治理的现代化体系和能力。例如,学校建立学生学习常规、学生社团注册制、诚信借书制度等现代学校制度,提升管理育人成效。

机制上完善“内部治理”

高峰学校和创新实验学校以学生为治理对象,进而界定“学本治理”概念——在治理理论指导下,以学生为本、以学生问题为本、以学生学养为本,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立了学生自治、选课走班、双班主任、双师助教、行政大部等内部治理机制。2019年,创新实验学校实施双师、双班主任制度改革。双师教学,课堂除主讲教师外,配一名辅助教师协助管理,旨在提升课堂学习效率;双班主任制,指每班配两名班主任,统管教学与管理工作,给予学生足够的关注。同时,创设学生发展中心,推进以学风建设、学生学会学习、素养学习为导向的班级治理模式,帮助学生形成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自我教育意识。

另外,为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按照核拨与发放完全分离的原则制定教职工工资发放办法,围绕课堂、课程管理开展绩效管理,完善岗位津贴量化办法。创新实验学校自开办以来,大力推行内设机构改革,实行分部管理,共有初中部、小学部、服务部三个主管部门,各部门下设专管处。

环境上注重“家校共建”

高峰学校和创新实验学校建立学校治理委员会、家长治理委员会、家长义工队和联席会议制度等外部治理机制,定期开展家长学堂、学习型家庭评选、家访等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和家长开展“查族谱,知道‘我是谁’”“寻家规,了解‘家教’”“找家训,明确‘志向’”等教育活动。另外,实施家务劳动学分制,要求每位学生每学年修满100分,并按比例和分数高低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

体育课纪律和课堂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体育课堂教学 质量

1.体育课堂教学环境对教学质量的影响研究

体育课堂教学环境作为学生学习和校园生活的自然因素,它的规模、体育教学设施、教学书刊、教学理论以及老师、同学之间的关系等都会对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以下简要总结教学环境对体育教学质量影响的几个方面。

1.1课堂教学规模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

在体育课堂教学学术界,一直存在关于教学规模是否会影响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争论,但是由于我国社会的历史、人文等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一般的争论结论多是“影响不大”或者“无影响”。这种错误的认识也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来我国的课堂体育在当时教学的落后与不足。之所以说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是因为,早在上个世纪,美国政府即做过相关的实验和研究,还启动了“缩小班级规模”的行动,通过一些列科学的实验证明了适当缩小教学规模对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如此,心理学领域等多位专家、学者也曾进行过相关的实验,发现了小班化教学对提高学生成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1.2体育教学设施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

体育教学设施包括体育场、球类活动场地、体育活动器材以及图书馆、体育书籍等,体育课堂教学涉及到的主要就是体育教学书籍、体育期刊、杂志、体育论坛、教学光盘等。毫无疑问,一定程度上,一个学校教学设施的完善程度直接代表着其体育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高低。教学器材的选型、购买、设计要符合学校学生的年龄、生理、心理等特征和需求,以提高和完善学生内、外在身体素质为目的进行设置;学校图书要保持绿色、健康和先进,保证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努力做到使学生的体育学习理论学习能够和实践相结合并正确的指导实践,这些对提高学生体育课堂教学质量都是有很大帮助的。

1.3师生教学氛围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

师生教学氛围包括老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的接受能力,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等几个方面。一般情况下,老师是教学氛围的主导,学生是教学氛围营造和享受的主体,所以,首先,对于不利于学生正常学习的教学现象和行为,老师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制止、纠正和教育;其次,老师要切实做到为人师表,努力提高身素质和能力,以便更好的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去;最后,学生个人要有集体意识,努力提高自身素质,避免影响其他同学的正常学习。

2.学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的依据

根据我国体育课堂教学的现状及发展状况、我国学校学生学习的特点,总结出我国的体育课堂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身心和谐、全面发展,培养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健康、快乐、茁壮地成长。以下从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准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效果等方面对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研究。

2.1体育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是否科学

由于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到教育学、生命科学、生物学、心理学、物理学以及人类学等众多方面,所以,老师在课堂的教学演讲、教学内容等要符合各个学科的正确观念和观点,教学方法要严谨、规范,加大对新型教学成果的使用,培养学生多元化学习发展的能力。

2.2体育课堂教学是否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体育科目的课堂教学要秉承着与体育实践课相结合的目的,保证理论教学的实用性;体育课堂教学要建立一定的教学体系,循序渐进地向学生讲解各种体育项目练习方法和技巧;努力做到教学方法趣味化,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2.3体育课堂教学内容是否实用

体育教学最显著的作用和目的即是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调节学生的学习压力,丰富学生的学习项目,因此,课堂体育教学也要遵循实用的原则;不能空泛地谈论不切实际、不符合学生运动、训练特点的教学内容。

3.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与课堂教学规范

3.1整体策略

(1)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体育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内容等设计要以为学生服务为目的;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并平等对待;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互相配合以便在各种体育教学实践训练、活动中能够取得良好成绩。

(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不仅体育课堂教学一个科目,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效率的有效手段和工具。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优先教授学生使用各种新型学习工具的能力,比如,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软件等。学生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通过询问老师或者通过网上查阅自行解决。

3.2具体策略

(1)课前要充分准备,做好教学优化

无论是教学新手还是具有多年体育课堂教学经验的老师,都应该在课堂开始前,做好教学备案,充分根据体育教学的学科特点、教学大纲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做好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的划分和讲解等。

(2)教学示范、语言讲解标准和清晰

体育教师在进行课堂讲解时要简练、准确,对于专业性的名词、概念等要结合适当的教学示范进行;教学示范动作要娴熟、优美,必要时可以请理解的同学上台演示;教学示范要多角度,保证示范动作演练速率,最大限度地使每个学生都能熟练掌握。

(3)保持教学互动,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由于体育课堂教学的理论还是要以指导体育实践课为基础和目的的,因此,课堂互动的教学活动氛围也大大有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体育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活动练习以便巩固学到的体育知识;课堂上鼓励较为沉默的学生发言,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课的积极性和热情;发现每个同学学习的优缺点,优点可以提出来供大家借鉴,缺点老师要帮助学生改正;做好运动防护、安全以及体育运动与人体生理、心理等关系的理论知识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杜娟.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05.

[2]陈美琴.浅议高校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与标准[J].体育世界,2008—05.

[3]尹志华.中国体育教师专业标准体系的探索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05.

上一篇:城市形象营销策略研究论文范文下一篇:需求预测创新煤炭市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