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2023-09-17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扩频通信,即扩展频谱通信(Spread Spectrum Communication),它与光纤通信、卫星通信,一同被誉为进入信息时代的三大高技术通信传输方式。扩频通信是将待传送的信息数据被伪随机编码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后再传输,接收端则采用相同的编码进行解调及相关处理,恢复原始信息数据。随着无线通信的广泛应用,无线频道变得非常拥挤,频道资源非常紧张,干扰繁多、严重。由于扩频通信技术有很多优点可以克服这些问题,并且可以提供更高的保密技术,因此,从80年代末,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规划了ISM波段并批准扩频通信使用该频段,扩频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扩频通信,伪随机编码调制

一、扩频通信的特点

扩频信号是不可预测的、伪随机的宽带信号,其带宽远大于要传输的数据带宽,同时接收机中必须有与宽带载波同步的副本。扩频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抗干扰性强

扩频信号的不可预测性,使扩频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干扰者很难通过观察进行干扰,干扰起不了太大作用。扩频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扩展了信号带宽,所以即使信噪比很低,甚至在有用信号功率低于干扰信号功率的情况下,仍能不受干扰、高质量地进行通信,扩展的频谱越宽,其抗干扰性越强。

2.低截获性

扩频信号的功率均匀分布在很宽的频带上,传输信号的功率密度很低,侦察接收机很难监测到,因此扩频通信系统截获概率很低。

3.抗多路径干扰性能好

扩频通信系统中增加了扩频调制和解扩过程,利用扩频码序列间的相关特性,在接收端解扩时,从多径信号中分离出最强的有用信号,或将多径信号中的相同码序列信号叠加,这样就可有效消除无线通信中因多径干扰造成的信号衰落现象,使扩频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多径衰落特性。

4.保密性好

在一定的发射功率下,扩频信号分布在很宽的频带内,无线信道中有用信号功率谱密度极低,这样信号可以在强噪声背景下,甚至在有用信号被噪声淹没的情况下进行可靠通信,使外界很难截获传送的信息,要想进一步检测出信号的特征参数就更难了.所以扩频系统可实现隐蔽通信。同时,对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码,旁人无法窃听通信,因而扩频系统具有高保密性。

5.易于实现码分多址

在通信系统中,可充分利用在扩频调制中使用的扩频码序列之间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接收端利用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解扩,在分配给不同用户不同码型的情况下,系统可以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这样同一频带上许多用户可以同时通话而互不干扰。

2、扩频技术的理论基础

扩频通信是扩展频谱通信的简称,频谱是电信号的频域描述,承载各种信息(如语音、图象、数据等)的信号一般都是以时域来表示的,即信号可表示为一个时间的函数f(t)。信号的时域表示式f(t)可以用傅立叶变换得到其频域表示式F(f)。频域和时域的关系由下式确定:

函数f(t)的傅立叶变换存在的充分条件是f(t)满足狄里赫莱条件,或在区间(-∞,+∞)内绝对可积,即 必须为有限值。

扩展频谱通信系统是指待传输信息信号的频谱用某个特定的扩频函数(与待传输的信息信号f(t)无关)扩展后成为宽频带信号,然后送入信道中传输;在接收端再利用相应的技术或手段将其扩展了的频谱压缩,恢复为原来待传输信息信号的带宽,从而到达传输信息目的的通信系统。也就是说在传输同样信息信号时所需要的射频带宽,远远超过被传输信息信号所必需的最小的带宽。扩展频谱后射频信号的带宽至少是信息信号带宽的几百倍、几千倍甚至几万倍。信息已不再是决定射频信号带宽的一个重要因素,射频信号的带宽主要由扩频函数来决定。

由此可见,扩频通信系统有以下两个特点:

(1) 传输信号的带宽远远大于被传输的原始信息信号的带宽;

(2) 传输信号的带宽主要由扩频函数决定,此扩频函数通常是伪随机(伪噪声)编码信号。

扩频通信与一般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相比,主要是在发射端增加了扩频调制,而在接收端增加了扩频解调的过程。在发射端利用一组速率远高于信号速率的伪随机噪声码(Pseudo Noise Code,PN码)对原信号码进行扩频调制,一般是将信号扩展至几兆宽的频带上,然后将扩频后的信息调制到空间传输的载频上进行发送,通常发射的载频是千兆的数量级,在接收端经解调后,利用相同的PN码进行解扩,把铺开的信号能量从宽带上收拢回来,凡与PN码相关的宽带信号经解调还原为原来的窄带信号,而其它与PN码不相关的宽带噪声仍维持宽带,解调后的窄带信号再经窄带滤波后,分离出有用信号,而大部分噪声信号则被滤掉,这样使信噪比得以极大的提高,误码率大大降低。

3、扩频通信的分类

目前常用的扩频通信实现方法主要有: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跳频(Frequency Hopping)、跳时(Time Hopping)、宽带线性调频(Chip Modulation)等方式。

1) 直接序列扩频技术

直接序列扩频,就是用高码率的扩频码序列在发端直接去扩展信号的频谱,在收端直接使用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对扩展的信号频谱进行解调,还原出原始的信息。直序扩频系统的解扩采用相关解扩,这是它与常规无线通信解调方式的根本不同。在接收端,接收信号经过放大混频后,经过与发射端相同且同步的PN码进行相关解扩,把擴频信号恢复出窄带信号,再对窄带信号进行相干解调解出原始信息序列。

2)跳频扩频通信技术

跳频扩频通信技术的实现方法是载频信号以一定的速度和顺序,在多个频率点上跳变传递,接收端以相应的速度和顺序接收并解调。这个预先设定的频率跳变的序列就是PN码。在PN码的控制下,收发双方按照设定的序列在不同的频点上进行通信。由于系统的工作频率在不停地跳变,在每个频率点上停留的时间仅为毫秒或微秒级,因此在一个相对的时间段内,就可以看作在一个宽的频段内分布了传输信号,也就是宽带传输。跳频通信系统的频率跳频速度反映了系统的性能,好的跳频系统每秒的跳频次数可以达到上万跳。跳频通信系统在每个跳频点上的瞬时通信实际上还是窄带通信。其中,跳频通信的关键部件是跳频器,它又由频率合成器和跳频指令发生器两部分组成。频率合成器受跳频指令发生器的控制产生跳变的载频信号去调制信号或解调信号。跳频序列的同步是跳频通信的核心技术。

3)跳时扩频技术

与跳频系统相似,跳时是使发射信号在时间轴上离散地跳变。我们先把时间轴分成许多时隙,这些时隙在跳时扩频通信中通常称为时片,若干时片组成一跳时时间帧。在一帧内哪个时隙发射信号由扩频码序列去进行控制。在发送端,输入的数据先存储起来,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控制通-断开关,经二相或四相调制后再经射频调制后发射。在接收端,当接收机的伪码发生器与发端同步时,所需信号就能每次按时通过开关进入解调器。解调后的数据也经过一缓冲存储器,以便恢复原来的传输速率,不间断地传输数据,提供给用户均匀的数据流。只要收发两端在时间上严格同步进行,就能正确地恢复原始数据。

4、扩频通信的应用

扩频通信是通信的一个重要分支和信道通信系统的发展方向。近年来,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微处理器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一些新型元器件的应用,扩频通信在技术上已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仅在军事通信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正迅速地渗透到了个人通信和计算机通信等民用领域,成为新世纪最有潜力的通信技术之一。■

参考文献

1.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4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 王秉钧,居谧,孙学军,沈宝锁.扩频通信[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3.

3. 冯爱国. 扩频通信技术的特点及其应用[J]. 现代通信. 2000(02)

4. 查光明,熊贤祚编著.扩频通信[M].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0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 短波通信是无线通信领域的重要技术,其具有机动性强、设备体积小等优点,尤其是随着自适应通信、扩频通信和计算机数字信号处理等技术在其中的广泛应用,短波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本案,笔者结合相关知识,浅析短波通信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关键词】 短波通信 应用 发展

引言:短波是一种不以中继和基础设施为依赖的远距离通信方式,因其具有机动性强、设备体积小、运行成本低及对特殊环境的适应性强等优点,则其在无线通信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了促进短波通信技术的长足发展,本文首先举例介绍短波通信技术的应用,然后再探究其发展。

一、短波通信技术的应用

8psk短波通信技术方案是一种产品级的解决方案,其核心算法为8psk。在8psk短波通信技术方案中,短波通信过程包括调制与解调过程。

1.1调制过程

其中,Si-3比特值;ri-原3比特的对应序列;ci-信道符号,其是模8运算Si+ri所得的结果;8psk映射是先将3比特值映射成8个相位,再创建8psk映射关系表,以便快速在不同相位下找出sinθ和cosθ值。

1.2解调过程

解调的流程如下:利用AD来将接收机提供的音频数字采样至数字域中→数字下混频→低通滤波→快速变换傅里叶→检测信号→估计和纠正频偏→测量信道质量→Walsh码解码→解交织和咬尾卷积码。其中,解调算法设计的基础是突发波形,其结构见图1。

結合图1,解调算法结构由接收信号、窄带干扰抑制、检测信号、校正频偏、位同步、Walsh码解调、解交织、解咬尾卷积码和解调出信息等功能模块组成。其中,窄带干扰抑制是先通过FFT变换信号来找出窄带干扰信号,再将其从频域中去除,最后再进行IFFT变换,从而获得相应的时域信号;解交织是利用交织器特性来,在4×14矩阵中按列存入解调信号,并按行读出;解咬尾卷积码是利用Viterbi解码和咬尾卷积码的特性来进行解码。

二、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短波通信技术将更加凸显其保密性、隐蔽性和灵活性等,旦需解决如下关键问题:1、优化网络结构与高效组网。目前,短波通信系统采用的是点对点传输模式,因此在对网络环境整体态势的反映上存在滞后性,则需在点对点模式的基础上,推动短波通信向网络化发展。为了提高短波数据的传输速率,在短波网络化的发展中,还应进行高效组网及优化网络结构,从而实现网络的高效运行。2、带宽高速数据传输。在传统运行模式下,短波通信的带宽仅为3kHz及在传输速率上仅达300、600b/s等,因此根本无法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对此,在短波通信技术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增大短波通信的容量,具体可通过展宽带宽来实现高速传输。3、短波抗干扰。鉴于短波通信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干扰,则在使用短波通信及短波频率时,应紧随环境的改变而做自适应调整,这就要求提高短波通信的抗干扰能力及信息传输的可靠性。4、动态分配短波资源。鉴于短波具有传输速率低、频段窄等特点,则动态使用短波资源可实现短波通信的高效运行,其中在特殊的场景下,特殊性节点的优先级更高及其占有的短波资源也更多。针对变化中的节点优先级,动态调整短波资源对优化短波通信网络化结构具有重要作用。5、互联互通。互联互通的对象是异构网络与短波网络,这是提高短波通信传输能力的关键手段。其中,异构网络主要互联协议是IP协议,但IP over HF技术仅能在低速率、窄信道带宽的短波通信环境下,才能支持某些IP业务。

结语:短波通信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通信技术,其在信息数字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笔者首先介绍了一种8psk短波通信技术方案,其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短波通信容量小、频带窄、信道不稳及干扰大等缺点;其次还分析了短波通信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从而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及促进通信领域的长足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左卫. 短波通信系统发展及关键技术综述[J]. 通信技术,2014,08:847-853.

[2]辛登松. 短波通信技术概括及通信频率选择[J]. 中国新通信,2016,04:33-34.

[3]蒋宏奎,刘敏,金珠. 一种新型的8psk短波通信技术方案[J]. 电子技术,2016,08:84-86.

[4]韩小明. 基于短波通信技术的应急通信系统设计研究[J]. 中国新通信,2016,16:11.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电子通信技术在21世纪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计算机已经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如果想长期的在社会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电子通信技术仍要不断地寻求创新发展。本文简单分析了现阶段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其进行创新的突破点。

关键词:电子通信技术;创新;发展

作为信息时代的主体技术,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备受瞩目,它不仅是解决人们现实生活中信息传递的技术,更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改变,现阶段几乎所有地方都覆盖了网络信号,人们进行通信的方式也几乎全部是通过电子信息技术来实现的,但是电子信息技术从未止步于眼前,它一直在不断地寻求创新发展,是为了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更是希望给人们的生活带去更多的便利以及实惠。

1 电子通信技术

电子通信技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普及,发展也越来越迅速,各个学校也增开了许多与电子通信技术相关的专业,希望可以培养更多的熟悉电子通信技术的人才。电子通信技术现在已经渗透到了许多的行业,解决了许多之前不能解决的问题。电子通信技术在各种电子元件、电路设计中都得到了很好地应用,这些都能更好的为人们的通信进行更好的服务。电子通信技术相比我国之前的技术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我国通信行业的运行,进而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效益。

2 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

2.1 电子通信技术进行创新的意义

电子通信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非常快,所以在电子通信技术中提出创新理念,更有利于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也更有利于保障电子通信技术在社会生产中占有的地位。在创新过程中,能使得电子通信技术更加趋向于实用性,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同时,给人们带去更多的便利,也能提高电子通信技术融入更多的行业,发挥自己的光和热,为企业生产速率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并且在这个充满信息化的社会,只有更加满足社会需求才能保证自己所占有的分量不被分解剥离,所以电子通信技术进行创新发展是必须经历的阶段,如此才能保证电子通信技术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对于信息运用也更加具有效率。

2.2 电子通信技术在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创新是为了电子通信技术更好的发展,但是在这个创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问题以及难点。现阶段电子通信技术在创新的过程中遇到的难点主要是核心技术方面的创新不多,虽然有些外围技术已经有人提出了创新观念,并且以及得到了很好地创新结果,但是对于电子通信技术中的核心技术,创新理念仍存在缺漏,更何况应用于实践。在核心技术的创新中仍旧是缺少主动性。并且我国现阶段电子通信技术在地域发展方面极度不均衡,很多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电子信息技术已经进入下一阶段,但是发展慢的城市对于电子通信技术可能是仅限于应用阶段,并未主动去进行科研。而且电子通信技术的研发是一个浪费资金的过程,虽然国家已经很重视并且很支持电子通信技术的发展,但是相比发达国家经费依旧是略显不足。

3 电子通信技术进行创新的突破点

3.1 注重保护电子通信技术的知识产权

目前电子通信技术在通信市场中并不是单独存在,其不仅具备兼容性,而且具备合作性,促进电子通信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摒弃自我发展的意识,避免在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中出现独断专行的现象,因此,必须以电子通信技术为创新背景,提升强制性的发展方案。将产权保护作为现代电子通信技术创新发展的措施,实现技术产业化,拓宽电子通信技术的应用空间和渠道。利用知识产权保护的策略,实现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不仅可以将电子通信技术投人更大的行业范围,而且可保障通信技术在使用过程中得到有效改进和提升。例如:实行电子通信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即是为其建立特有的行业标准,进而为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基础保障环境,促使科研人员可放心的对原有电子通信技术进行创新研究。

3.2 构建人才创新培养的机制

人才是促进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创新的关键步骤,为保障电子通信技术中培养更多的人才,首先需构建创新型培养机制,主要是提高技术人才的专业性。为此,可结合电子通信技术的现状,采取优胜劣汰的竞争模式,促使人才之间形成良胜的竞争环境,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研究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其要求人才在科研过程中,不仅要树立正确的态度,更需要建立持续的耐心,主动进行创新策略的探讨,通过人才培养机制,为科研人员提供稳定的工作环境,保障科研成果的创新。

3.3 促进保护电子通信产品的推行

电子通信产品是电子通信技术的产物,同时也是技术实现的表现,保障电子通信产品得到有力的推行,利用社会背景,深化对电子通信技术的认可。电子通信产品推行的过程中,实现各类业务之间的相互交流,业务合作中,电子通信技术的开发商可发现创新型的商机,通过产品推行的实践经验,提高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研究的效率,逐渐发现产品改进方向和科学的设计理念,积极提出产品创新思想,进而围绕产品进行创新思想价值的探讨和挖掘,利用产品与电子通信技术创新研究的关系,提出有效的科学技术,经过科研人员的多方研究,并将其投人产业使用,例如:与电子通信技术相关的行业包括开发商、业务商以及运行商,其将电子通信技术运用到不同的行业领域,很容易发现投人运营后,电子通信技术存在的缺陷,反馈给科研工作者,为科研人员提供产品创新的方向,明确创新思路。

3.4 提高创新通信技术的重视度

创新是电子通信技术发展的坚实基础,无论是对于电子通信技术核心技术还是对于相关小方面的创新都是值得肯定的,都是对于社会经济发展有益的。穿新的发展离不开人力的支持,只有国家重视才能给电子通信技术更多的发展空间、更大的宣传力度,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研究电子通信技术,并且在电子通信技术上也能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这样才能提高科研的力度以及科研工具的精确程度,为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可以更好地为电子通信技术制定发展方案,发现更多的创新点,推动整个电子通信技术的进步。

4 结论

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不仅有益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事情。现阶段我们要做的是使人们认识到通信技术的发展前景及意义,吸引更多的人才进入电子通信技术行业,集思广益,从多方位考虑,以此来进行电子通信技术的创新。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事情,这项工作是需要许多人通过许多时间逐步实现的工作,并且永无停工之日,创新发展将永不停息。

参考文献

[1]杨德林,周亮,吴责生.技术创新研究在中国[J].技术经济,2012(1).

[2]余晓辉.对我国通信技术创新发展的思考[J].现代电信科技,2011(1).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后3G;LTE;WiMAX;组网

Outlook for Beyond3G Technology

LI Bin

(Institute of Command Automation, PLA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anjing 210007, China)

Key words: Beyond3G; LTE; WiMAX; network construction

随着3G技术的商业化,3G已经走进人们的生活,在享受其带来的好处的同时,我们可以预见,随着数据通信与多媒体业务需求的发展,现有的3G将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无线通信系统呈现出移动化、宽带化和IP化的发展趋势,在此形势下,国际电信联盟(ITU)提出了更高的要求——IMT-Advanced,也就是我们说的4G技术,4G是一个无缝网,能实现全球范围内多个移动网络和无线网络的无缝漫游。其通信具有良好的覆盖性,传输速度更快,频谱利用更高,通信方式多样,业务更加灵活,但通信费用更低,兼容性更加平滑,能从第2代、第3代通信系统平稳过渡。4G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基于IP的移动网络,全IP的核心网采用IPv6,在IP网络上实现话音和多媒体业务。目前,LTE[1]、UMB[2]、WiMAX[3]和IEEE802.20[4]是向4G演进的主要标准,前两者将实现移动业务的宽带化,后两者将实现宽带业务的移动化。

1 后3G技术简介

1.1 LTE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项目是3GPP(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提出的3G的演进,其目标是向着“高数据速度、低延迟和优化分组数据应用”的方向演进,它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以OFDM/FDMA技术为核心,下行链路采用频谱效率高的OFDMA为调制方式,上行链路采用FDMA,既降低发射终端的功率比,又减少终端的体积和成本。

与3G相比,LTE具有如下技术特征:通信速率提高了,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频谱效率提高了,下行链路5(bit/s)/Hz,上行链路2.5(bit/s)/Hz;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具有严格的QoS机制,能保证实时业务(如VoIP)的服务质量;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25MHz-20MHz间的多种系统带宽,并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降低了网络时延,U-plan(用户面)<5ms,C-plan(控制面)<100ms;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如MBMS(多媒体广播和组播业务)在小区边界可提供1bit/s/Hz的数据速率;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系统和非3GPP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LTE系统在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基础上引入IP网络的特点,以更好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

1.2 UMB

UMB(Ultra Mobile Broadband,超移动带宽)是3GPP2基于CDMA2000在后3G时代的演进技术,是以OFDMA技术为基础、专门针对无线移动环境和实时应用优化的移动无线宽带系统,引入了基于MIMO(多路输入输出)、SDMA(空分复用接入)和Beamforming(波束赋性)等多天线技术,可以在达到更高传输效率的同时经济有效地支持各类具有QoS要求的应用。

UMB解决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征:高速数据传输,在移动环境下,系统基于20MHz传输带宽下载和上传的峰值速率分别可以达到288Mbps和75Mbps;增强的数据容量,在包括固定、步行以及超过300公里/小时的高速移动环境下均可提供大容量的语音和宽带数据服务;低时延,空中平均时延为14.3毫秒,支持VoIP、一键通和其它时延敏感的应用;增强的VoIP容量,在移动环境下,系统单扇区、20 MHz传输带宽下仍可以允许多达1000个VoIP 用户同时使用语音服务,同时不会降低并发数据服务的吞吐量;广阔的覆盖范围,大面积的广域网覆盖与现有的蜂窝网络相当,可以提供无缝漫游的广域覆盖或者基于热点区域的部分覆盖;完全移动性支持,UMB设计的各方面均考虑移动性支持,支持用户的无缝切换;组播,支持具有丰富多媒体内容的高速组播。UMB能够使纯IP以及各类可变包长的数据传输速度达到比目前商用系统更高的数量级。

1.3 WiMAX

WiMAX(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全球微波接入互通)又名802.16,是一项新兴的宽带无线接入城域网技术,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提出的一种新的空中接口标准。WiMAX的技术起点较高,采用了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方向的OFDM/OFDMA、MIMO等先进技术。它能提供面向互联网的高速连接,最高接入速度为70 Mbps,数据传输距离最远可达50km,提供优良的最后一公里网络接入服务。

WiMAX可以向用户提供具有QoS性能的数据、视频、话音(VoIP) 业务等丰富的多媒体通信服务,可以提供三种等级的服务:CBR(Con-stant Bit Rate,固定带宽)、CIR(Com-mitted Rate,承诺带宽、BE(Best Effort,尽力而为)。CBR的优先级最高,任何情况下网络操作者与服务提供商以高优先级、高速率及低延时为用户提供服务,保证用户订购的带宽。CIR的优先级次之,网络操作者以约定的速率来提供,但速率超过规定的峰值时,优先级会降低,还可以根据设备带宽资源情况向用户提供更多的传输带宽。BE 则具有更低的优先级,这种服务类似于传统IP网络的尽力而为的服务,网络不提供优先级与速率的保证。在系统满足其他用户较高优先级业务的条件下,尽力为用户提供传输带宽。WiMAX核心网络采用移动IP的架构,具备与全IP网络无缝融合的能力。

1.4 IEEE 802.20

IEEE 802.20即移动宽带无线接入(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 MBWA),也被称之为Mobile-Fi。IEEE 802.20工作组的目标是制定一种适用于高速移动环境下的宽带无线接入系统的空中接口规范。在物理层技术上,以OFDM和MIMO为核心,充分挖掘时域、频域和空间域的资源,大大提高了系统的频谱效率;在设计理念上,基于分组数据的纯IP架构应对突发性数据业务的性能也优于现有的3G技术,与3.5G(HSDPA、EV-DO)性能相当。

IEEE 802.20的主要技术特性如下:全面支持实时和非实时业务,在空中接口中不存在电路域和分组域的区分;能保持持续的连通性;频率统一,可复用;支持小区间和扇区间的无缝切换,以及与其它无线技术(802.16、802.11等)间的切换;融入了对QoS的支持,与核心网级别的端到端QoS相一致;支持IPv4和IPv6等具有QoS保证的协议;支持内部状态快速转变的多种MAC协议状态;为上下行链路快速分配所需资源,并根据信道环境的变化自动选择最优的数据传输速率;提供终端与网络间的认证机制;与现有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共存,降低网络部署成本;包含各个网络间的开放型接口。

2 组网构想

由于高通公司已经放弃UMB(EV-DO Rev.C)技术,由于出现不同意见以及缺乏公正和公开性,IEEE 802.20被IEEE-SA标准委员会暂停,至此,移动无线技术的演进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WCDMA和TD-SCDMA,均从HSPA演进至HSPA+,进而到LTE(分为频分双工(FDD)和时分双工(TDD);二是CDMA2000沿着EV-DO Rev.0/Rev.A/Rev.B,最终到LTE;三是WiMAX从802.16e演进到802.16m的路线。其中LTE拥有最多的支持者,WiMAX次之。

2.1 LTE与WiMAX分析比较

对LTE与WiMAX的技术对比可以看出:

1) 采用的技术相似度很高。都使用了相同或者相近的频带宽度、编码方式,都采用了OFDMA、MIMO等未来4G标准的主流技术,在未来有可能继续融合。

2) 兼容性方面,WiMAX(802.16e,移动标准)可以完全兼容WiMAX(802.16d,固定标准),在未来的4G中WiMAX(802.16m,长期演进)也可以完全兼容WiMAX(802.16e),对3G网络,可以开发传统手机与WiMAX相结合的双模手机解决这个问题。LTE FDD具有良好的向下兼容性,支持WCDMA/CDMA2000的演进,LTE TDD支持TD-SCDMA演进。在同一系统和终端平台上同时支持LTE FDD和LTE TDD技术将成为业界标准。

3) 频谱效率方面,LTE TDD和WiMAX都采用时分双工方式,不需要成对的频率,在频率资源紧张的今天,这种方式能够灵活配置频率,可以使用LTE FDD系统不易使用的零散频段。这也成为LTE TDD和WiMAX最大的优势。

4) 从峰值速率看,LTE TDD峰值速率会略低于LTE FDD。这是由于LTE TDD需要在同一个载频上保持一定的上下行时隙的比例和需要预留一定的时隙资源作为上下行时隙之间的保护,所以LTE TDD的峰值速率低于LTE FDD,但仍在可接受范围内。

5) 从标准成熟度看,WiMAX已经商用,目前正向802.16m演进。而LTE最早商用要等到2010年之后,大规模商用可能要在2012年后。

2.2 LTE体系结构

以“LTE”所标识的无线技术体系,事实上包含了LTE RAN(RAN,无线接入网)和SAE Core(System Architecture Evolution,系统体系结构演进;Core,核心网)两部分。其接入网主要由演进型NodeB(eNodeB)和接入网关(aGW)两部分构成,这种两层的扁平网络架构极大的降低了系统的复杂性,系统内部相应的交互操作随之减少,系统时延明显降低。

LTE-SAE体系结构基于GSM/WCDMA核心网,并从它们演进而来,有助于简化网络操作以及平稳、有效地部署网络。GSM和WCDMA/HSPA系统通过SGSN(服务GPRS支持节点)和演进后的核心网之间的标准接口集成到演进后的系统中。移动性管理实体(MME)主要处理移动性管理。LTE-SAE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2.3 WiMAX组网

WiMAX技术的主要应用是基于IP数据的综合业务宽带无线接入,具体组网可以采用点对多点宽带无线接入、点对点宽带无线接入、蜂窝状组网方式和卫星通信组网等,对于不同的应用场合,能够灵活、快速地进行部署[5],组网如图2所示。

1) 点对多点宽带无线接入。点对多点的应用可以适应于固定、游牧和便携模式。与DSL等有线接入相比,WiMAX较少受距离和用户密度的影响,对一些DSL或者Cable接入方式难以覆盖的地方,可考虑采用WiMAX作为替代方案;对于一些临时性的聚集地,例如展会和体育赛场,WiMAX部署周期短的特点也比DSL或者Cable接入方式拥有更大的灵活性。

2) 点对点无线宽带接入。主要用于点对点的方式进行无线回传和中继服务。点对点无线宽带接入不仅大大延伸了WiMAX网络覆盖范围,而且可以为运营商的2G/3G网络基站以及WLAN热点提供无线中继传输。同时可以用于企业网的远程互联和接入。

3) 蜂窝状组网方式。WiMAX基站可以组成与现有GSM/CDMA网络相似的蜂窝状网络。采用基于IEEE802.16e标准的系统可提供稳定、高质量的移动语音服务以及高带宽的移动数据业务。

4) 与卫星组网。利用卫星可以把信号覆盖到地面设施无法覆盖的偏远地区[6],为WiMAX系统开发的下一代同步通信卫星,应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提供基于IP的服务等开创性应用。

2.4 LTE与WiMAX联合组网

LTE与WiMAX是互补的关系[7],它们具有相似的特征、指标和性能,并针对同一市场,LTE成员是目前3G的主流运营商,WiMAX可以作为对LTE的补充,提供固定和游牧式的宽带接入,实现WiMAX与LTE的互联互通。用户可以持有LTE和WiMAX的双模终端[8],根据环境和需求的不同进行选择,还可以在不同的服务间灵活切换。

2个异构网络可以根据集成和融合程度同分为紧耦合与松耦合。在紧耦合方案中,WiMAX网关与LTE网关路由器(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直接相连。在松耦合方案中,2个网络在各自网络的最高层通过互联网连接,网络各自独立运行,但可以为用户提供网络之间漫游的服务,并提供QoS支持和保持会话的连续性。如图3所示,注:实线连接为紧耦合方式,虚线为松耦合方式。

3 中国的4G

在1G、2G时代,标准由于被欧美厂商所垄断,我们不得不交纳昂贵的专利费。在3G时代,中国通信界迎来了转机――我国提出的TD标准成功晋级全球三大主流标准之一。现在,中国移动运营的TD网已经在全国铺开,在网用户超过165万户,并在一些海外市场也有斩获。目前国际电信联盟已经收到了6个4G候选技术提案,中国提案位列其中,一旦通过就意味着中国能在下一代通讯技术标准上获得更多话语权。中国移动将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推出TD-LTE(即LTE TDD)的试验,有理由相信中国将在4G技术发展上取得成功。

4 结束语

在通往4G的演进中,多种技术共存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由于运营商的选择,LTE与WiMAX已经成为主流技术,这意味着这两种技术的对抗与融合将成为一个长久的话题。我国应抓住机会,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技术优势,寻找具有中国特色的信息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李高广,吕廷杰.LTE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J].移动通信,2008(5):32-35.

[2] 高月红,郑瑞明,张欣,杨大成.超移动宽带UMB系统简介[J].移动通信,2008(2):104-107.

[3] 张冬英,田红心.WiMAX与3G及其LTE技术研究[J].无线通信技术,2007(4):25-30.

[4] Bolton W,Yang xiao,Guizani M.IEEE802.20:Mobile Broadband Wireless access[J].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2007,14(1):84-95.

[5] 王利群,王雪,刘丹,岳振贵.宽带无线接入WiMAX系统组网设计[J].通信技术,2008,203(41):75-77.

[6] Marco Arcioni,ErikDaehler,RobertP.Mueller,WenckevanderMeulen.S@tMax—A space-based system enabling mobile IP applications in vehicle[J].Acta Astronautica,2009(64):1167-1179.

[7] 鲜其羽,王正勇,吴小强.第4代移动通信的几种制式特点及应用前景[J].信息与电子工程,2008,6(2):121-123.

[8] 卜翠,苑津莎.WiMAX与TD-SCDMA联合组网的研究[J].电力系统通信术,2008,29(193):14-17.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一、架设局域网范围内的WEB服务器和FTP服务器,为学生创造稳定、安全、高效的学习环境

众所周知,信息技术课课程设置少,学习时间短,因此想完成课标当中所设置的任务,就必须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下功夫,争取当堂课的内容学生能当堂掌握。

以“下载效率的提高”一节为例,本节课操作性和实践性非常强,要求学生经过学习和练习,能够熟练地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任务的不同选择相应的下载方式进行高效下载。而因特网上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像网速、不良信息、无效链接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因此,我在上课之前,把给学生制定的练习任务进行整理分类,必须在因特网上完成的任务就让他们在因特网上完成,可以设置在教师机上的任务,我就做成学生练习网站,把教师机做成WEB服务器,然后把学生练习网站发布在此WEB服务器上,学生进行下载练习所需要的资源都在此网站上,这样就可以在一个较小的局域网内为学生们创建一个稳定的、安全的、高速的、纯净的网络环境,既保证了学习的效果,又加快了练习的速度,从而提高教学的效率。

另外,在此学生练习网站上,我除了设置有下载任务、提供下载资源以外,针对学生个体差异,为了让一部分接受能力稍慢的同学能更好地学习,我还设置了操作步骤一栏,里面有具体的操作过程及图示,这样,当他们忘记了老师的讲解时,就可以自己来再次学习。而针对于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及基础好的同学,我还在练习网站上设立了提高篇,在此学生可以自行学习网站下载工具WEBDUP的使用。

此外我还在此网站中设置了相关报道一栏,里面介绍了全球首例因非法BT下载而被判刑的案件,从而给学生们增加直观认识和感性认识,进而达到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并理解合理合法下载文件的重要性。

这样,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以及练习任务及其资源都集中在这一个局域网范围内的网站中,学生不需要花费时间去查找,自然也就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掌握所要求的学习目标。

在尝试多途径下载文件中还提到了FTP下载,学生们对此比较陌生,而且如果没有实际操作过也很难理解,为了让学生们加深对FTP下载的认知及了解,就需要让学生们进行实际操作练习。但是因特网中的FTP站点大部分需要身份验证,支持匿名访问的很难查找,因此我把教师机设置成FTP服务器,学生们只需输入IP地址就可以轻松地进行访问,而且我还通过改变设置,让学生们体验一下匿名登录及需要输入合法的用户名和口令登录之间的不同,同时给学生们布置下载任务,如此学生们就可以在局域网的范围内轻松地体会到FTP下载。

二、利用信息技术巧借他山之石

进行电脑作品制作活动的辅导时,没有现成的教材,而由于这些软件的使用非常繁琐,因此教授起来非常吃力,效率很低。这时我想到网上有很多非常好的电子教程,就用网站下载工具WEBZIP或WEBDUP把它们下载下来,然后剔除其中不需要的内容,再把它们放到已经建好的WEB服务器上,这样教师只要稍加引导,学生就可以方便地进行学习和资料查询,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另外,网上还有许多优秀的电脑作品,我也用下载软件把它们以及每年的全国获奖的中小学生电脑作品下载下来,放到WEB服务器上,学生们可以随时学习和鉴赏,并为自己的创作找到思路和方向。

最后,希望广大同仁一起努力,让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为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好好服务吧!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力公司;调度方案

1项目的概况

河南省已经建成了覆盖省调、地调、500kV和部分220kV变电站的调度交换网。随着县级供电企业完成上划,县域通信光缆网架及通信传输网络逐步进行改造升级,县级供电企业通信基础设施日益完备。但目前大部分县公司调度交换机仍未接入河南省调度交换网络,采用PCM远端放号的形式组建独立的调度交换系统;部分县公司未建设专用的调度交换系统,采用依附行政交换系统或租用公网设备方式实现县域站点的调度通信,无法实现统一管理。

焦作地调调度交换系统于2009年建成投运,已运行9年,采用广州哈里斯品牌调度交换机组网。焦作地区所属变电站目前以PCM远端放号方式接入调度交换机,调度交换制式以数字方式为主。根据信通通信【2018】6号“国网信通部关于印发“十三五”调度交换网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按照省公司统一要求,拟对变电站接入调度交换机采用IP方式进行改造,使县公司所属变电站调度电话通过IAD终端以IP方式接入地调调度交换机A、B机。目前焦作地调调度交换机A、B机没有配备IP用户板等板卡,也没有配备用于调度电话IP业务汇聚的三层交换机等设备,录音系统也不满足新增调度电话的录音需求,因此,需要对地调调度交换机进行改造,新增必要的三层交换机和录音系统等设备,以满足变电站调度电话IP方式接入要求。

2项目设计范围和规模

本工程为焦作地区调度交换系统改造部分,技术方案以地区为单位做整体考虑。涉及到焦作地调调度交换机板卡的扩容、软件升级以及交换设备配置;县调调度台及配套U口延伸器、交换设备配置;县域变电站站内IAD接入设备的配置。新增板卡和设备投资在各地、县公司的技改工程中开列。本工程设计范围为涉及到焦作地调的投资部分。焦作地调本期新增3套三层交换机、6块调度台接口板、1套录音系统、4块录音版、2块IP电话用户板。

3项目技术方案

3.1项目改造原则

河南省调度通信网络改造是重要的通信基础建设工程,应本着“统筹规划、技术合理,标准统一,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的原则进行建设,需求分析应满足电网中长期发展要求,避免重复建设,技术政策选择与国网相关规划协调一致,在技术体制、网络构架和管理模式上适应地县一体化发展要求。

3.1.1整体性原则

地区电力调度交换系统改造建设必须在技术体制、基础设施等方面做到协调配合、资源互补,保证调度交换网络的整体性。整合现有资源,实施集约化管理,防止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和使用水平。做到远近结合、网络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目标明确。

3.1.2保障性原则

调度通信网改造建设满足电网企业生产和管理的需要,满足国家相关监管机构的业务需求,强化业务应用,注重调度通信系统全网统一的特点,为电力生产和管理提供全方位调度通信保障服务。

3.1.3安全性原则

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加强网络优化,调度电话通道要实现具备不同路由的电路保护。强化通信规划、设计、建设、运行环节的安全管理,增强安全意识。调度通信网建设应满足国家和国家相关部委的管理要求,采用安全传输和交换技术,加强网络信息安全。

3.1.4经济实用原则

整合现有资源,充分利用现有机房、电源、调度通信设备、PCM设备等基础设施,对现有调度交换网设备采用经济高效改造方式,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

3.2网络结构

本工程对调度交换网整体的网络结构不做调整,设备改造集中在地调汇聚层设备的板卡扩容和县调所属变电站接入层PCM设备改造。

3.2.1汇聚层

本工程汇聚层集中在焦作地调,市公司改造范围内主要设备为地调调度交换机A机和B机。汇聚层主要增加必要的板卡和交换机等设备。以便于本期调度交换网络改造的汇聚层功能实现。

3.2.2接入层

县调及县域所属变电站充分利旧现有县域调度交换系统设备,通信设备按照10年的运行期限进行计算,分析调度交换机、调度台和PCM设备的设备现况,在可利旧站点维持原有县域调度系统的基础上,新增1套IAD接入设备,接入地调调度交换系统,实现站点的双路调度电话配置以及站点调度的统一管理;调度电话其中一路由原有PCM话路承载,一路由新增IAD设备通过IP方式承载。

3.3总体方案

3.3.1地市公司侧方案

根据可研批复方案,本工程在地调侧配置必要调度交换机板卡和网络接入设备,以便于本期县域变电站IAD设备的接入和地市公司调度交换机对后期接入站点的设备接入和放号。地调公司侧除增加调度交换机板卡外,另需增加3套三层交换机、录音系统及U口延伸器,其中2套三層交换机分别用于汇聚SDH和PTN通道传输的县调汇聚的IAD话路信息;U口延伸器用于县调调度台远端接入地市调度交换机;录音系统用于本期接入站点的远程录音。

3.3.2县公司侧方案论述

如果县域变电站站点PCM设备可以继续利用,则站内1路调度电话继续由PCM承载,在站内另加1个IAD终端设备,通过PTN通道接入地调调度交换机A机或B机,开通变电站通过地调调度交换机至县调调度台的另一路调度电话。

若PCM设备因老旧等原因无法继续利用的,则在站内新增2套IAD终端设备,分别通过SDH和PTN通道接入地调调度交换机A机或B机。

3.3.3过渡期间通道方案

县域通信传输网完善工程拟对河南省17个地市所属县公司通信传输网进行优化改造,新建县域通信传输网,改造完成后县域站点SDH设备将配配置以太网板。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处于竣工试运行阶段,计划于2019年中投入运行。二期工程改造范围为其他13个地市(除济源),目前初步设计已完成,处于设备招标阶段。计划于2019年底实施投入运行,其中焦作地区属于二期改造范围。县域传输网完善工程SDH设备新配置的以太网板都将具备以太网汇聚功能和丰富的接口配置,能够充分保障本期IAD终端所需的SDH通道的硬件支持。

3.3.4设备配置方案

焦作地调所属县公司共有110kV、35kV71座变电站。根据县调及县域站点数量,焦作地调端需要配置的设备如下:2块MPGW板,1套录音系统,4块录音板,

总之,调度程控交换网的基本功能是实现控制中心迅速可靠地与电网内的发电厂、变电站以及运行维护中心等部门进行调度联系,主要业务包括语音通信、会议电话、低速数据及传真等,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最重要的通信网络之一。“十三五”期间,随着“三集五大”不断推进,地县级电网将逐步实施“调控合一”,省—地—县业务将不断扩展,而目前县级调度通信交换网单独成网,缺乏统一的规划,县级站点调度电话无上联至地调方式,调度交换网的地—县隔离已经成为阻碍地县一体化业务发展的瓶颈。改造调度交换网,增加新的经济可靠的调度电话运行连接方式,完善地—县级调度交换网络互连,对于建设地—县统一调度交换平台,实现省—地—县调度电话统一编号及网络资源的统一调配,是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必要的通信技术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小芸,孙丽丽,曹新智,赵连增.电力调度电话交换网络优化方案研究与探讨[J].电力信息与通信技术,2015,13(10):70-74.

[2] 常子华,高建,马博,张继军,乔春阳.PCM设备在调度电话通信系统的应用[J].科技传播,2012,4(24):204+198.

(作者单位:中国电建集团河南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

上一篇:房地产营销策略论文范文下一篇:企业管理培训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