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文化范文

2023-09-23

安全文化范文第1篇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和安全管理的现状,然后详细讨论了风险管理模式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旨在为相关管理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航客舱;客舱安全;安全管理;风险模式

一、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内容和安全管理的现状

1.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

民航正常运行依赖于安全,客舱安全对飞行安全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涉及航空器、飞行员、乘务员以及旅客在特定环境下的安全管理。虽然飞机仍是安全系数最高的交通工具,但是旅客乘机安全意识薄弱、工作人员操作失误等人为因素仍成为航空安全的一大隐患,这就给客舱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通过严格的规范流程,确保旅客在正常、非正常情况下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客舱安全水平直接影响民航的整体安全水平,不应孤立地看客舱安全,而应从整个民航安全体系的角度来看待客舱安全的重要性。

2.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

当下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基本内容比较健全,但是乘务员的安全意识和机组人员的沟通协调等方面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从而出现了一些本可以规避掉的风险,例如,在飞机颠簸过程中的厨房设施未能固定牢固,导致了物品跳出砸伤乘务人员;再如,由于机组人人员的沟通不畅,导致了驾驶舱发出的颠簸预警信号未能及时传达到乘务仓,最终造成了乘客未能在第一时间进行安全措施的预防。这些都是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细节中存在的基本状况,只有提高航班上每位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意识,才能够有效地规避飞行中的风险,为乘客营造一个安全平稳的航程。

二、风险管理模式在民航客舱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1.风险识别

所谓风险识别是指洞悉潜在的未知风险,将预计的风险进行分类并分析各种风险之间的内在联系,识别出能够导致客舱安全的风险。通常情况下,风险的识别要经过汇集材料、预计潜在风险和分类识别风险三个阶段。关于材料的汇集方面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来搜集,例如,通过对机组的工作人员和机修工作人员以及乘客等参与民航飞行活动的人进行问卷调查,从而汇集成为材料册。关于预计潜在的风险可以对材料册中的问题进行细致地分析,从而知晓对客舱造成危险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客舱安全的危险指数,进而能够对客舱的安全管理有初步的全面的认识,最终能够确定当前客舱的危险程度。关于风险识别和分类可以分为直接可识别风险和间接可识别风险。对于直接可识别风险要有与之相匹配的预防方法来消除安全隐患,而对于间接可是别风险,要有其间接判据以供日程排查风险参考。

2.风险分析

通常情况下,风险分析的主要方法是利用与之匹配度较高的模型来进行分析,从而能够对风险性质进行分析,同时也能够对潜在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分析,进而实现风险分析兼顾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此外,风险分析中还要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即风险产生概率)和风险发生的可变动性(即风险变动的随机性)进行深度分析,从而能够依据潜在风险事件的产生原因和风险走向来编制风险规避策略,进而能够对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和高质量的处理。在飞机的安全管理中,客舱安全管理的难度最大,其难度主要体现在客舱中人数基数大、公共设备多以及空间设计系统复杂。

3.风险评估

一般情况下,风险评估要经过三个阶段,依次是明确风险评估的基础准则、明确潜在目标风险的严重程度以及依照评估基础准则对潜在目标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两个维度的分析。根据相关的风险评估理论来确定风险水平,即风险水平等于风险发生的概率与风险严重程度两者的乘积。风险类别确定则需要以单个评估基础准则和整体评估基础准则为评价准绳,将潜在目标风险事件与系统风险水平与之对比,从而能够确定风险的类别和规避风险以及处理风险的方法和策略,进而在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对系统进行深度优化以提高民航客舱的安全指数。

4.风险控制

所谓风险控制就是规避风险和应对风险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被定义为运用相应的方法和手段来减小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减缓风险的严重程度。预防风险发生即防患于未然,是风险控制的最佳方式,也是风险控制的最高水平。但是在实际的飞行工作中发现,不可控制的自然环境变化会造成很多不可预测的风险,这时能够通过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的降低就是最优风险控制方法了,这样可以将风险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接下来对防患于未然的规避风险方法和降低风险的损坏程度两个方面来对分线控制进行讨论。关于风险的预防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第一,营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安全知识要随处可见,从而能够保证乘务员有强烈的安全意识,从而能够积极影响到其工作的质量,进而能够在日常工作的细节上规避风险。安全文化的宣传活动的开展形式多种多样,员工安全意识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持久的安全文化宣传才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安全教育工作要常抓不懈。第二,完善乘务员管理制度,这里主要强调两点,一是保证现役乘务人员有扎实的职业能力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二是保证乘务员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以避免神情恍惚而造成的风险判断误差。

关于风险损失的减少工作,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开展。第一,要制定风险发生紧急预案,依据潜在的风险的性质和风险的严重程度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从而能够在风险发生时工作人员有据可循,进而能够提高短时高效处理风险的能力。第二,要准备好应对风险的基础设备,在风险发生后,如果某些设备的运行工况出现紊乱,可以切换到备用设备,从而能够让飞机正常航行,进而避免系统瘫痪造成飞机失事,最终降低风险带来损失。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明确了民航客舱安全管理的主要内容,同时清晰了解民航客舱安管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够充分发挥风险管理的作用,从而更好地规避民航客舱安全风险,进而能够为乘客提供一个良好的安全飞行环境。因此,相关的管理工作者要将过往的飞行经验和教训与风险管理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能够让民航飞行过程中的安全性有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石巍,冯卓.基于能力培养的空乘服务专业课职场模拟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6(04):12.

安全文化范文第2篇

【摘要】电网安全不仅是电力改革能否顺利的重要条件,还事关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稳定,而电网的安全调度是关键。因此,调度系统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来注重安全。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使 “严守规程”成为全体职工的基本素养,提升个人现代安全素质,使“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成为职工在安全生产上的自觉行为。

【关键词】电网 安全文化 措施

1 安全文化使安全调度产生长久效应

目前,在职工队伍中存在对安全教育和管理漠视,对安全缺乏深度认同。对调度而言,容易发现调度事故的有以下几种错误表现:方式错误:编制检修计划时运行考虑不周引起的倒闸操作误停电;两票错误:受理工作票把关不严,调度操作指令票编制失误;调度下令错误:执行调度操作指令票时发生错误;判断错误:电网设备临检时有关安措考虑不周等。这些说明要实现安全目标,仅靠制度,管理是不够的,技术的措施是能实现低层次的基本安全,管理和法制的措施也只能实现较高层次的安全,要实现根本的安全,需要安全文化来弥补。

安全文化所以弥补安全管理的不足,是因为文化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態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员因素,具有教育、规范、协调、积累功能,它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群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激发职工“关注安全、关爱生命”的本能意识,通过文化建设,唱响“珍爱生命,关注安全”的主旋律,引起广大职工的深度认同,实现在安全工作从被动向主动,它律向自律的转变,才能确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能保证人身安全、电网安全、财产安全的各个环节,才能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期稳定。

2 全员齐动,营造“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文化建设是通过入情入理入心的安全文化理念的宣传、安全知识,规则意识和法制观念的宣传和熏陶,达到启发人,教育人、约束人,造就人的目的,使职工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态度、信念、道德和行为准则,在心理、思想和行为上形成自我安全意识和环境氛围,杜绝事故的发生,因此需要企业全员的参与,只有上下共同努力,才能建设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

(1)领导必须身先士卒,做安全生产的垂范。领导干部首先应自觉带头学习安全,讲安全,在切实抓好各项安全技术措施和安全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倡导并努力建设安全文化,带头在安全文化的约束下规范自己的行为,用自己对安全生产承诺的使命,确保安全的信念和行为方式,成为名符其实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要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核心价值观,通过言传身教播撒到每一名职工的心田。同时要把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定作为安全文化的制度保障,通过严格的奖惩实践不断进行培育,从而形成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保安全、人人会安全的良好氛围。

(2)大力开展“爱心活动”,积极实施“平安工程”。目前,从公司到基层把全面开展“爱心活动”,积极实施“平安工程”,当着头等大事来抓,形成全体动员、全员参与、全面落实“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以电网安全、员工平安、企业稳定、社会和谐为目标,在调度运行中树立“平安理念”,建立“平安机制”,建设“平安文化”,推动调度运行长治久安,实现单位与员工共同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

(3)加强教育,提高调度人员安全素质。目前,构成调度事故的主要原因为:

①调度员安全责任心不强,未严格遵守调度规程,交接班不清或未认真了解系统运行方式,使用调度术语不规范,凭经验主观判断造成误下令。

②基础安全管理工作存在漏洞,工作联系和业务传递手续不全或不完善,在日常工作中没有依据。

③当工作量大,操作任务比较繁重时,拟写调度操作指令票时出现错误,工作联系过程中,由于现场汇报不清或交接班时没有对工作交接清楚就匆忙操作。

④未严格执行调度操作管理制度,工作许可及工作终结手续不清,造成误下令、误送电。

⑤没有加强电网运行监控,对电网运行状况不清,事故预想不足,对于电网突发事故和异常采取措施不力,造成处理不及时或人为扩大事故。

⑥电网检修计划性不强,电网设备重复无序性停电检修,从客观上增加了调度员的工作量,也增加了构成危险点机率。因此,必须把安全思想教育贯穿于调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坚持定期安全活动,使调度员端正思想认识,提高工作责任心,为安全运行夯实思想基础。

3 以人为本,不断丰富安全文化载体

(1)不断丰富安全文化教育活动内容。安全文化教育活动是建设安全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安全文化建设的初期,由于对安全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到位,仅仅靠一年一次的安全月或一周一次的安全学习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文化教育活动,采用一些职工和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使职工认识到天天都是安全日,人人都是安全员,以促进安全文化和建设。要借助群体效应和大众心理,引导职工自律。形成全体职工认同和遵守的行为规范,构筑一道保障电网安全的坚固防线。

(2)规范安全培训。要结合开展创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员工为契机,加强加大职业安全规范及培训工作。供电企业的技术性、系统性和风险性特征要求我们必须有一个统一的职业规范。使职工各就其位,各负其责,自觉规范个人的安全行为,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监管水平。

(3)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各种宣传媒体应时刻把握安全主题,及时报道安全生产的典型理念,营造安全文化氛围,形成公认的安全理念和安全价值观。

(4)建立健全安全文化评价体系。由于安全文化是从观念、总结、态度、情感等更深的层次影响员工,因此安全文化建设不可能像实施一项安措计划那样立竿见影,需要不断的熏陶、渗透。安全文化评价就是持续不断、常抓不懈的一项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开展安全文化评价,其目的就是持续影响职工的品行,激发员工内在活力,使安全措施的落实处于主动之中,从而改进安全生产,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确保职工的安全与健康。

(5)认真抓好安全文化教育。塑形必先育人,育人重在教育。要全面发挥网页、展板宣传媒体作用,在广大员工中广泛开展“爱心”理念和“平安”理念教育,使“关爱企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关爱家庭、关爱社会”成为企业风尚,使“风险可以防范、失误应该避免、事故能够控制”的观念深入人心。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弘扬“追求卓越,和谐发展”企业精神,努力把“安全文化建设”、“爱心活动”和“平安工程”建设成为能够长期稳定发挥作用的“文化工程”。要着眼于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构建和谐企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以安全文化建设为基础,整合企业的服务文化、学习文化、廉政文化等,不断丰富和拓展内涵,不断构筑和创新载体,致力形成企业“平安文化”建设的价值观体系、理念体系、制度体系、保障体系、操作体系等,为建设“数字化油田”现代公司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为确保电网安全、人身安全、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安全文化范文第3篇

关键词:安全文化;缘起;安全理念;安全制度;安全发展;和谐社会

安全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始终。所谓安全文化,从中观层面看,即人类在安全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安全物质成果和安全精神成果的总合,应该包括安全理念、安全意识、安全制度、安全标准、安全物品、安全文艺作品、安全宣传、安全群体、安全行动、安全理性、安全社会系统、安全社会结构等等。安全文化作为当前研究和建设的重点领域,在国内外都有了它的生存基础和发展成就。

一、安全文化缘起及国外安全文化研究现状回顾

现代意义的安全文化最初是由安全科技界专家提出来的。1986年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由于人为原因发生爆炸,酿成核泄露的世界性大灾难,由此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提出核电站“安全文化”概念,此后安全文化研究在自然科技界和人文社会科学界都得到了大力发展,安全文化建设也在其它企业生产和政府报告中得到了重要体现。当时,专家们的意见就是指人们不能仅仅从自然科学技术角度来维护安全,人们的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和安全政策等在维护安全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而且需要对科技理性的副作用进行思考。无独有偶,社会科学界差不多从另外一种角度提出了如何确保安全的问题,这就是社会学界对现代性进行反思的“风险社会理论”。风险问题的研究最早见于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对核能安全使用问题的思考,后来的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1986年出版的德文著作《风险社会》(Risk Society)中,系统地提出了“风险社会理论”,并且对“风险”的内涵作了更深刻的阐述。[1]“风险社会”概念从一开始在外延上就比“安全文化”概念宽泛,不仅仅指安全生产领域,更广泛地指向社会公共领域的安全和风险,同时打破地域空间的界限而探索全球化进程中的不平等、异质性和不安全问题。

安全文化研究与建设主要起源于工业化国家,远远走在中国前列,归纳起来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安全文化研究首先在核工业领域重点推进。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1991年又提出了《安全文化》报告(INSAG-4),把安全文化概念得以定义并且得到世界多数行业专家教授的认同。1994年该机构又制定了评估安全文化的方法和指南(《ASCOT指南》,1996年修改),对安全文化的政府组织、运营组织、研究机构和设计部门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规定。1998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又发表了《在核能活动中发展安全文化:帮助进步的实际建议》,提出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经历安全的技术与法律建设、安全目标与绩效、安全主体的责任与自我学习改进等三个阶段。亚洲地区核合作论坛(FNCA,前身为1990年成立的亚洲地区核合作国际大会/ICNCA)1997年第8次研讨会以来每年都举行一次研讨会(2000年会议在我国上海召开),对于推进亚太地区安全文化合作做出了重大贡献。[2]

第二,安全文化研究在其他工业领域的迅速推广。美国蒙特纳州1993年颁布了一部《蒙特纳州安全文化法》,以法律的形式强调雇主和雇员合作以创造和实现工作场所的安全理念。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1997年组织召开了“合作文化与运输安全”全国研讨会。澳大利亚矿山委员会1998-1999年开展了一次全国矿山安全文化大调查,并且得出了一些合乎实际的结论。[3]目前国外在矿山安全、建筑安全乃至反恐怖安全领域都有较大推广。

第三,安全文化研究在高校得以大力发展,并且安全文化概念和内涵日益丰富。目前,国外许多矿山类、公共管理类、卫生健康类院校中均开设有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经济学、环境安全学、环境法学等安全文化类课程;许多高校与政府联合组织了区域内或国际性安全文化研讨会;很多高校都设有安全文化研究专门机构、安全文化专职研究人员,出版发表了相关论著,开展了相关项目,召集了相关会议。安全理论研究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安全文化的概念进一步明确,内涵日益丰富:1991年国际核安全咨询组(INSAG)把安全文化概念狭义为“核安全文化”;2002年5月道格拉斯·韦格曼在向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提交的安全文化总结报告中作出了它们的定义,“安全文化是一个组织的各层次各群体中的每一个人所长期保持的、对职工安全和公众安全的价值及优先性的认识”,“涉及到每一个人对安全承担的责任,保持、加强和交流对安全关注的行动,主动从失误教训中学习、调整和修正个人和组织的行为,并且从履行这些价值的行为模式中获得奖励等方面的程度”。[2]当然,安全文化定义目前有十几种,也还在进一步深化发展。

第四,从单纯研究技术解决安全问题到安全文化研究的理念突破。国外在这一方面最突出的是已经走出单纯依靠安全科学技术解决安全问题的困惑,而是实现了安全理念的重大突破,即转移到安全文化建设和研究的高度来。例如美国北卡大学提倡的安全理念已经从单纯的技术设计、成本核算、以产品状况解决冲突转到安全价值和关注安全的过程上来:健康安全在决策过程整体中的统一,管理者应对所辖范围内的健康、安全负责,员工应该参与决策和问题解决,健康安全管理部门应该关注长期计划、便利条件、工作过程分析,同时也是员工的“可靠专家”。[4]具体地说就是:安全需要人人负责、全民共建;安全需要预防;安全是管理组织上层与下层职员的互动构建的;安全更主要的是一种理念、意识的形成;安全需要制度建设和制度约束等等。安全文化的这一转变,实际就是要解决“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单纯技术解决问题的模式,要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走预防为主之路,变“要我安全”为“我要安全”的主体化。

二、国内安全文化研究与建设现状

相对于国外,中国安全文化研究与建设比较滞后。但在中国当前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安全文化研究与建设的意义更加重大。国际经验表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 000-3 000美元,社会处于“高风险”时期,中国目前就处于这样的状况。尽管这种统计上的规律一直存在质疑,但现实中也的确显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各类安全事故难免频繁发生。目前中国因各类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数约在10万人左右徘徊。归纳起来说:第一,道路交通运输伤亡人数呈现上升趋势,从1990到现在每年死亡人数在10万人左右,占全部事故死亡人数的90%左右,是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近10倍;第二,重大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巨大;第三,工矿企业事故发生频率和死亡人数仍居高不下,其中煤矿安全事故伤亡最为严重,如1991-1999年期间事故居全国各行业首位,2000年以来煤矿安全事故死亡人数虽有所下降,但重特大事故时有发生;第四,各类职业危害依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第五,中小企业的安全生产始终成为薄弱的环节,如小煤窑、建筑行业等严重存在安全设施设备和资金投入不到位、安全事故常有发生的现象;[3]另外,近几年的环境安全事故和公共卫生事件也比较突出。安全文化研究与建设就是要从主体的安全思想、安全意识、安全行为、安全制度等方面去预防和控制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与伤害。

(一)当前国内安全文化研究现状

在研究方面,除以“安全文化”词条出现的文献、组织、法规、会议外,大量涌现出了“大安全文化”下的安全哲学、安全管理学、安全经济学、安全心理学、安全法学、安全社会学、安全教育学等学科文献。从国内来看,目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安全文化研究主体。从主要由政府部门推动转向以学界研究为主。由于文化历史因素的制约,与世界其他国家不同,我国安全文化探索最开始是由政府主导推动的,但是政府的职能主要是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学术研究,充其量也就是政策研究。然而我们不能否定政府部门的主导推动,政府推动学术研究也是它的职能之一。改革开放前期,我国的安全文化建设和研究主要是由劳动部及其下属的协会机构在进行,如20世纪90年代初当时任劳动部部长的李伯勇同志就明确提出要把安全工作提高到安全文化的高度来认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安全工作长期存在的“事倍功半”的问题。再后来就是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协会和四川协会、职业健康协会、煤炭工业协会等一些半官方性质的机构在进行研究。首先是由中国劳动保护科学协会主要刊物《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和《警钟长鸣》编辑部携手合作,于1993、1994年开辟专栏专版系统加强“安全文化”研究和报道。[5]进入21世纪后,我国安全文化研究的重心逐渐转移到高校和一些专职科研机构,如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和中国煤炭科学研究所、中国煤炭安全学会、四川劳动保护学会等掀起了中国安全文化研究高潮,并且转向了以这些高校和研究机构为主的安全文化研究态势;但目前政府仍然在发挥它应有的推动者角色的作用,如国务院召开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的决定”就提出要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和研究;再如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管辖下的中国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中国煤炭信息研究院等单位也在加紧进行安全文化的纵深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2005年中央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首次提出了“安全发展”的概念,这是安全文化重要范畴之一,并且有文章与中共中央提出的“和谐社会”理念联系起来进行了思考。[6]

2.安全文化研究领域。从煤矿为主转向其他领域研究。我国安全文化研究首先源于国外的经验和成果,如1994年初国务院核应急办公室召开了核工业系统核安全文化研讨会,传播了国际核安全文化的理念。但不是在核工业领域首先应用探索,而主要放在矿山尤其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与研究方面,这与我国国情有关。如我国学者1993年首次参加亚太地区职业安全卫生研讨会暨全国安全科学技术大会(成都)后,于1994年在煤炭大省山西的太原由劳动部安全生产管理局及下属的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共同举办“全国安全生产管理、法规及伤亡事故对策”研讨会,主要还是探讨矿业尤其煤矿的安全生产管理、法规政策问题,其中“安全文化”的论文成为热门成果。[2]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政府职能的调控和政府管理部门的重新调整,我国安全文化研究也逐步由矿业为主转向其他领域,多头并举,如交通安全文化、社会公共安全文化、建筑安全文化、地质和火灾等灾害安全预防文化研究热一度兴起,各种研讨会、论文论著和大型调查研究相继涌现。

3.安全文化研究学科。从单一或几类学科为主转向多学科既分又合的研究。起初,国内安全文化研究集中于矿山类安全问题,而且基本上是由采矿安全、安全(技术)工程、环境保护工程等学科的专家学者附带地进行研究,突出以安全工程和安全科技为主、安全文化研究为辅的模式,偶尔有单纯的安全经济学研究学者在进行安全文化的分科研究。目前,国内除了单纯进行安全文化总论研讨外,纷纷走向各分科领域的安全文化研究。安全经济学、安全管理学、安全心理学(安全行为学)是我国安全文化三大重点分科领域,并且成果愈来愈成熟;而安全哲学、安全社会学、安全法学、安全伦理学、安全新闻学也开始浮出水面,并且有所探索。

4.安全文化研究方式。有关调研、文章著作和研讨会多头并举。近年来国家政府部门等有关机构牵头组织的大型调查研究有两次:一是2001年前后由100名院士组成的安全生产调查组进行了全面普查,最后形成了60万字的调研报告《我国安全生产的形势、差距和对策研究》交给国务院作为政策咨询;二是2005年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铁映为组长的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法执法情况的调查,最后形成综合报告交付国务院研究决策,并向社会公布;三是国家安全生产总局2005年从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抽调相关专家,组成“专家会诊调查组”对全国煤矿进行了全面“会诊”,最后形成了“煤矿安全技术专家会诊资料汇编”并汇报国务院进行政策决策研究。论著方面:我国第一部安全文化研究著作是1994年底由《中国安全科学学报》编辑部和《警钟常鸣》报社共同组织、徐德蜀先生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一书;[5]1999年甘心孟、林宏源主编出版了《安全文化导论》;[7]2002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组织编写出版了《安全文化新论》。分科著作、教材有《安全经济学》、《安全心理学》、《安全管理学》等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版发行,2007年《安全社会学》专著也浮出水面。论文方面,近年来一直方兴未艾,层出不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年还专门开设了“安全文化网站”、“安全第一网站”等,刊载安全文化研究方面的电子媒体论文。会议方面:1995年4月中国劳动保护科学技术学会牵头,警钟常鸣报社、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铁路集团公司等在北京联合举办了“全国首届安全文化高级研讨会”,来自相关学会、院所和高校的120多名学者参加,首次对我国安全文化建设跨行业、跨地区、跨学科、跨部门的研讨。会上李伯勇提出“安全文化是我国安全事业发展的基础”思想,并通过提交给国务院的《中国安全文化发展战略建议书》。[5]2002年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每2年组织一次中国安全生产国际研讨会,内容除了安全科技问题探讨外,安全文化研究论文也是一大特色。2003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宣传教育中心牵头主办了“安全文化与小康社会”国际研讨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美国杜邦公司驻中国总部等学术代表做了研讨发言。其他各类专业行业方面也都组织召开了本系统的安全文化研讨会。

(二)当前国内安全文化建设现状

总体看,当前国内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势头比安全文化研究势头强劲。我国学术界安全文化研究滞后与企业安全文化实践与我国国情也有关系。因为政府部门首先把解决安全文化建设的任务交给国有企业和大型私营企业,并且要求企业组织务必承担和落实安全文化建设的责任。但仔细考察,我国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重点是企业本身的企业文化的形成,而企业文化的形成其核心又是企业管理文化的强盛所致。在政府的推动下,首先是在企业生产管理层面强调得多,并且附带有一定的强制性经济惩罚措施,因此与后来学术界强调的“以人为本”、“以员工为主”强化安全意识和安全理念的主体建构论安全文化研究大有不同。当然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学术界安全文化研究最终会形成良性互动而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1.安全文化建设主体层面: 政府、企业、个体之间的互动构建。安全文化建设中,政府起主导作用,企业(组织)重在落实,个体在于内化安全文化理念或执行企业(组织)的安全文化建设任务。从政府角度看,安全文化建设是面向全社会,例如2000年以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在每年工作计划、科技规划和“十一五安全生产规划”中都把安全文化建设作为重要一块提出来进行勾画和设想,力求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各类生产组织、行政管理部门都要重视安全文化建设,深化安全理念,增强全民安全意识等。在企业(组织)方面,则把完善和建设安全文化落到实处,多从企业文化入手,在安全管理制度、安全岗位与职责、安全实施、安全培训、安全保障条件、安全文化氛围、安全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有的企业还有很多创新;有的国有企业除了规定的安全检验部门外,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妇联(女职工工作委员会)等组织也介入了“群众安全监察”系列;相比较而言,国有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要远远强于民营(私营)企业,有的民营(私营)企业根本谈不上安全文化建设,如大量使用农民工的煤矿几乎对员工的安全培训和安全意识强化训练是空白,这也是为什么民营(私营)煤矿矿难发生率要高于国有矿的重要原因所在。从个体方面看,安全管理员、安全监督员、安全技术员等在企业里尤其国有企业里相对配备比较齐全;国有企业的员工其安全意识比较强、安全技术掌握得比较好;在民营(私营)企业里,目前农民工的安全维权意识相对过去有所增强。总体上看,在政府、企业、个体之间的安全文化互动构建的势头在增强。

2.安全文化建设制度层面: 宏观上的安全法律法规与中观上的安全管理制度在逐步完善。文化本身包括制度文化,安全制度建设本身就体现为一种制度性的安全文化建设。宏观层面看,国家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技术标准从建国以来都在随着形势不断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较尚比较落后。例如我国的《安全生产法》2002年才正式颁布实施,而日本、欧美等国家早在工业化初期就已经完备,其安全保障制度也相当成熟,当然我国的安全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本身与国家工业化的几起几落、缓慢推进是有很大关系的。目前我国的安全法律法规具体包括:一是各类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包括应急预案);二是各类安全技术标准制度如煤矿开采技术规程、建筑施工规程等;三是安全保障制度如工伤保险制度、伤亡赔偿制度等,还有就是在相关的刑法、党纪条例等方面也都相应地对安全责任进行了规定。从中观组织层面看,主要是各级各类安全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各类生产企业组织中,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员职责”、“群众安全监察员制度”等,而且在一些国有企业中还结合各自特点开展了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检查的制度创新,有效排查了安全隐患,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就安全文化建设本身的制度而言,最主要的是有些政府部门尝试推行过“安全文化建设实施纲要”、“安全文化规划纲要”,一些国有企业制订了自己的“安全文化建设方案”、“安全文化建设细则”等。

3.安全文化建设活动层面:社会与企业组织的安全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在全社会层面上看,每年全国开展的“安全生产周”、“安全生产月”、“安全生产万里行”、“关注安全,关爱生命”、“安全发展,国泰民安”等活动以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三同时”、“五同时”等教育培训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在各地方政府、各企业组织内部,安全文化活动的开展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安全文化建设汇演、安全诗歌大赛、安全文化文学等等。安全文化活动媒介也是多管齐下,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杂志等全面开花。安全文化活动在强化人的安全意识、安全理念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安全文化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活动的开展最终是为了促进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社会和谐。

三、结束语

安全文化研究与建设随着社会现代化的加速尤其是核问题的出现而日益显得重要。从核工业领域推广到矿山、交通、建筑乃至国际反恐怖领域,世界上安全文化研究与建设就一直方兴未艾。不是因为安全文化可有可无,恰恰是因为人类社会去除理性之外还有非理性的存在,人是科技与文化的综合载体。也正是科技理性并不能解决所有安全问题,所以人类社会才又回想起非理性的文化领域,包括人类情感、风俗习惯、心智思维、价值理念等。安全文化最主要的就是人类要有预防安全问题的意识存在,要有安全制度和标准,科学技术偏重于解决已知的安全问题,而未知领域需要人类心智思维去揣度和预防。

国外安全文化研究发轫于安全科技专家,而旺盛于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融合。一些发达国家解决安全问题已经实现了从科学技术到关注安全理念价值形成的转型和突破。而我国现代安全文化研究和建设起步较晚,同时由于中国煤矿安全生产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因此也仍然停留在主要依靠技术解决安全问题的基础性阶段也即“治标”阶段,代价依然沉重,事倍功半,而发达国家已经远远走在前头,历经安全理念革命到达安全理念定型阶段,也即“治本”阶段,事半功倍。“安全优先”、“安全发展”的理念需要深入人心,需要达到主体的安全建构。

安全文化研究需要与安全文化建设结合起来。脱离安全文化建设实践的研究只会“昙花一现”、“闭门造车”,无济于事;而脱离安全文化研究指导的建设实践,则是“瞎子摸象”、“云里雾里”,迷失方向。同时,安全文化研究与建设必须与安全生产、安全科技发展结合,才会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ULRICH BECK,RISK SOCIETY.Towards a New Modernity(Translated by Mark Ritter)[M].Sage Publications, London, 1992.

[2]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安全文化新论[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2:68-74,76.

[3]范维唐,钟群鹏,闪淳昌.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差距和对策[M].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2003:4-10.

[4]MICHEEL KARMIS.Health and Safety Trends, Concepts and Processes-The USA Experience[R].A Lecture in North China Institut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2005-11-07.

[5]徐德蜀.中国安全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6]杨洪旭.和谐社会与安全文化建设[J].安全、健康和环境,2005(8):43.

[7]甘心孟,林宏源.安全文化导论[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9.

安全文化范文第4篇

文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号召全党全国为实现这个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在我市第三次党代会上,云光中书记的《科学发展、富民强市,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报告中,也非常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对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给予高度关注。在康巴什新区全力探索文化惠民之路,着力打造科学新区、魅力新区、和谐新区。哈巴格希街道通过四项举措积极探索和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构建健全完善的群众文化服务体系。

——注重文化阵地建设,夯实群众文化基础

为加强文化工程建设,提升街道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保障辖区居民基本文化需求,我街道十分重视文化活动阵地的建设。截止目前,已建成了1个街道文化阵地和5个村文化阵地,仅配套设施投入就达150多万元。在集中安置转移农民的城乡统筹示范园区,新建的2处文化活动阵地正在加紧施工,明年将投入使用。

(一)村级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情况:2009年,在所辖5个村新建了文化活动阵地5个,总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内设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棋牌娱乐室、书画研究室和多功能培训室等文化活动场所,功能完备。并为活动室添置图书、各类棋牌、健身娱乐器材等配套设施,总计投入经费约70万元。同时责成各村根据各自实际情况配备管理员、制定管理制度,使村级活动阵地规范化管理,保证了辖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

(二)标准化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情况:2010年,街道在新建综合服务楼投入资金80万元打造了集办公、娱乐、健身、学习为一体的标准化活动阵地2000多平方米,青少年之家、健身房、乒乓球室、棋牌室等各类活动场所功能完备;跑步机、台球、电脑、各类棋牌等活动设施齐全;图书阅览室收藏图书1500余册;电子阅览室内配备电脑12台,实现与鄂尔多斯市图书馆联网,能够充分满足辖区群众的学习需要。

(三)统筹园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情况:为做好城乡统筹示范园区内转移农民的引导、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加快农民变市民的步伐,办事处在北区新建了总建筑面积为15992.82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和总建筑面积4642平方米的新北社区文化活动阵地两处。目前,两处活动阵地主体建设已经完工,将于明年投入使用。活动阵地建成后,办事处将投入280多万元打造集一站式服务大厅、医疗卫生、生殖保健、残疾人康复、健身、文化演出、3D影院、图书阅览等多种文化功能于一体的活动阵地,充分满足辖区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

——注重文化队伍建设,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文化站共有工作人员5名,其中站长、副站长各一名,配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且各具文艺特长的专职文化干事3名,各村文化阵地均配备了专职或兼职的文化管理员,文化工作力量充实。办事处文化工作坚持以“出精品”为目标,着力凸显地方特色,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大力实施文艺精品创作工程,逐步提升办事处文化活动水平,提高转移农牧民文明观念,提升辖区人口综合素质,促进街道社会经济全面发展。

2011年,从辖区广大农牧民中挖掘具有文艺特长的农牧民430人,组建了“百人秧歌队”、“农民文艺队”、“威风锣鼓队”、“中老年舞蹈队”、“老年扇子队”、“太极健身队”、“中老年合唱团”、“残疾人合唱团”8支农民文艺队伍,培养各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文艺队伍,集中展示新时期辖区群众的精神风貌。文艺队伍排演节目受邀请参加了一系列大型的文艺演出,截止目前,共演出100余场次。元宵节期间,“百人秧歌队”以其宏大的阵容、极具地方特色的表演吸引了众多新区观众的眼球;中老年合唱团在街道“庆七.一“红歌合唱比赛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中老年舞蹈队”代表新区参加全市老干局主办的“鄂绒杯”中老年舞蹈大赛中获得二等奖;农民文艺队自编自演的小品“我还得和你过”获得全市农民文艺汇演二等奖;“威风锣鼓队”、老年扇子舞队”、“太极健身队”等其他5支队伍也活跃在办事处以及新区组织的各个大型文艺演出现场。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和独具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在群众中知晓率、参与度和满意度都非常高,全面提升了街道文化工作的影响力。

——创新文化活动形式,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建设

街道围绕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工作思路,按照 “月月有活动,节节有演出,处处有亮点”的文化工作目标,以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为切入点,坚持“部门组织协调、群众广泛参与”的原则,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深入到各村社演出,使文化活动呈现出经常化、多样化、大众化的特点,实现了以文化工作服务中心工作的良好局面,街道文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办事处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在传统的文艺表演的基础上,结合街道“送政策、送技能、送健康、提素质“宣讲活动,定期开展“三送一提”宣讲和送戏下乡活动,截至目前,共宣讲 场次,受益 人;“老戏新唱”将以往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些文艺形式如地方小戏或二人台、快板等重新进行编排,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把群众身边的先进事迹、新区的惠民政策和一些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法律知识等内容编排进群众耳熟能详的段子中去,让群众在观演看戏的过程中既享受了文化盛宴又接受了知识教育;先后利用重大节庆日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15场次,消夏广场文艺汇演3场次、电影放映18场次,开展才艺、红歌比赛2场次。在办事处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的几年来,共利用各类节庆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达185场次,受益群众达5万人次,大大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广泛深入开展和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设。

附件一

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标准

1、室内建筑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设置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电视录像、图书阅览、老年活动、电子阅览室等不少于五项内容的活动室,并配有必备设施;

2、室外建有12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场地,以供农民开展文化、体育等活动;

3、宣传廊(橱窗)要求每年不少于12期,内容包括村务公开栏、宣传栏、黑板报等。建设标准要求长不少于5米,高1.2米;

4、村广播室要求每月开展思想道德、农技知识、文化娱乐、科普等方面的教育;

5、村文体团队要求由10名以上村民组成,每年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5次;

6、有一套能切实保证文化活动正常运行的管理制度;

7、有专门记录文化活动有关情况的档案;

8、有一名专职文化管理人员。 附件二

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标准

1、室内建筑面积不少于100平方米,设置教育培训、文体娱乐、电视录像、图书阅览、老年活动等不少于三项内容的活动室,并配有必备设施;

2、室外建有600平方米以上的文体娱乐活动场地,以供农民开展文化、体育等活动;

3、宣传廊(橱窗)要求每年不少于12期,内容包括村务公开栏、宣传栏、黑板报等。建设标准要求长不少于5米,高1.2米;

4、村广播室要求每月开展思想道德、农技知识、文化娱乐、科普等方面的教育;

5、村文体团队要求由10名以上村民组成,每年开展文体活动不少于5次;

6、有一名兼职文化管理人员。

附件三

文化特色户(文化示范户)建设标准

1、热爱祖国,关心集体,遵纪守法,关心并热爱文化事业;

2、家庭成员中有2人以上爱好书法、摄影、舞蹈、绘画、音乐和文学艺术等项目中的一种,能积极参加村中(或社区)文化活动,且有一定的组织能力。经常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并获得较好的成绩或有较好的声誉;

3、家庭成员中有爱好棋类、球类等体育活动,有不少于30平方米的活动场地和一定数量的器材设备;

4、家庭藏书、VCD碟片100册(片)以上(不包括课本和学生用书),配书柜;常年(一般3年以上)订阅科技文化体育类报刊5种以上;

5、有广播、通有线电视;有电视机和电视机柜、VCD机;

6、有一定数量的文化、体育器具;

7、能向左邻右舍适量开放活动场所和提供活动设备,家中文化氛围浓厚,村民(或社区居民)反响好;

安全文化范文第5篇

摘 要:企业安全管理是衡量国民经济中人的地位的重要指标之一。安全管理是一门群众性、专业性、政策性、综合性强的学科,与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直接挂钩。该文就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作为出发点,探讨了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问题,结合《新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制度建设、加大安全经费投入、建立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培养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等方面阐述了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以期帮助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在企业管理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关键词:企业管理 问题 重要性 有效措施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提高企业安全管理逐渐成为社会进步的标志。由于传统的企业产生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脚步,特别是国家2014年出台了最新的《新安全生产法》之后,更是需要企业不断加快改进安全管理的步伐,把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企业安全事故作为企业管理工作核心目标。

1 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1.1 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不仅需要国家安全管理部门的监管,还须企业自身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企业利益与员工安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企业生产过程中尽量改善员工办公环境,将伤亡事故减少到最低,是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一个有效手段。伤亡事故不仅给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还会给一个家庭带去痛苦。伤亡事故不仅是企业关注的核心,也是新闻媒体拿追踪的热点。因此,企业安全管理直接与企业的外在形象直接关联,做好安全管理相关工作,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提升社会公众的认可度。

1.2 能够有效处理安全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在工作决策的实施过程中,很多企业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忽略了安全第一的原则,最终导致得不偿失的后果。一个企业的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是紧密相连的,贯穿于企业的筹资、投资、经营活动、销售阶段等各个方面。事实证明,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在学术上呈现一种正比例关系,企业的安全度越高,获取的经济利润空间越大。企业的安全防范患意识为企业追求经济利润提供稳固的奠基石,企业要想促进生产力,提高工作效率,就要学会立足企业基石,搞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只要企业将安全管理纳入追求经济效益的考虑范围内,每个员工将会在安全的社会环境中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经济效益的增加一方面提高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另一方面可以改善企业劳动安全卫生设备设施。因此,需要加大企业安全设施的资金投入,强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1.3 有效落实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制

无规矩不成章,一个企业必须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责任制度,将安全管理责任制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整合起来,密切落实到经济活动、生产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实现企业的高效运转。安全管理责任制度的制定关系到企业全部员工的安全保障,也是企业岗位责任制度的组成部分之一。因此,作为企业管理制度中最基础的制度,企业必须明确安全管理制度在各项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是根据《新安全生产法》中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理念制定的,将“人人有责”原则明确到安全责任制度中。保障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途径是建立和健全安全管理法规,响应上级有关领导的号召,把企业安全管理责任制作为贯彻落实生产管理的组织手段,保障企业在经济活动实施过程中安全、有效、井然有序地进行。除了企业自身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外,国家行政机关、监管机关等各职能部门要负起相应的安全责任,让安全管理原则在法律上得到有效运用,使企业员工的安全在法律上得到保障。

2 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安全设施设备不齐全

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是企业有效落实安全管理的第一步。很多企业在实际生产管理过程中对安全管理设备的投入少之又少,工作重心放在经济利益上,忽视了经济效益是与企业安全管理息息相关的。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安全设备使用年限比较久,例如:目前我国核工业企业在对污水处理时采用传统的“离子交换法”进行除盐超纯水生产技术。虽然这种技术操作简单,但是存在很多安全隐患、环境污染问题。比如,IE(电子交换)装置设备自动化功能性不强、在对纯水生产过程中消耗大量的废酸废碱等。这些问题都将使核工业在科技创新时代中遭到淘汰。

2.2 管理者安全意识薄弱

很多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往往会忽略安全问题,因此企业管理者就会为了加快生产进度、提高生产质量不重视安全管理。甚至有些企业为了减少支出成本,不仅缩短工期,还让员工在没有安全设备设施下进行工作,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另外,有些企业管理者接受过高等教育,对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也比较注重,但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放弃安全理念,对安全管理认识存在局限性。

2.3 被管理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企业安全管理意识问题除了管理者需要受到重视之外,企业员工也需要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很多企业的员工接受教育程度较低,对安全问题认识不到位,往往会忽略自身在安全管理中充当一个重要角色。而企业在加快生产脚步的时候,就会忽略员工的岗前、岗位、专业技能培训,导致员工在实际操作中出现误操作甚至是违规操作现象,最终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员工安全意识的薄弱是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质量的因素之一,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正是由于员工文化素质、自身素质低等造成的,这不仅使企业生产遭到阻碍,还会导致员工受到伤害。

2.4 规则制度不完善

企业对经济效益的重视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方法之一。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企业面对同行业的竞争和其他新兴行业的快速崛起,盲目地在企业内部进行成本控制、人员管理等工作,导致部分工作出现倾斜。但是,在这一系列工作中,企业没有对企业安全问题引起重视,没有根据企业自身机构设置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也并没有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得到落实,企业各阶层的人身安全也没有得到保障。

3 提高安全管理的有效措施

3.1 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需要从企业组织机构、安全生产投入、事故调查报告三方面入手。

第一,根据各个企业的组织机构性质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并针对企业生产管理实施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合法合理修改,防止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出现漏洞。

第二,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力度,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首先,企业要把安全生产作为经济建设发展规划的目标之一。制定适合企业自身的经济发展目标,逐步开展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健康发展道路。国家和政府利用法律手段将安全事故减少到最低,把企业员工的意外遇险纳入到社保中去,要求企业购买意外险,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其次,企业要全力提高安全生产投入水平。目前,我国安全事故伤亡人数逐渐增多的原因之一就是企业对安全投入力度不够,没有办法保障企业生产安全和企业各阶层的安全。基于这种现象,企业要依照《新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投入规定进行生产专项经费投入,合理规划经费实施项目,规范企业安全管理人员的比例,规定安全设备的贷款支持范围,实行贷款专项稽查制度,引进国外先进生产技术,帮助企业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最后,政府要加大对生产公益化政策的投入力度。安全生产不仅需要企业做好基础性工作,还需要政府引起高度重视,逐步推广安全生产公益化政策。政府站在企业角度,宣传安全生产产品,创新安全文化产品设计,推行免费安全文化产品设备使用政策,对安全落实管理制度的企业实行奖励政策。

第三,企业和政府要深入事故发生现场,做好事故调差工作,在安全生产中不断总结事故发生原因、事情经过、防范措施等方面的报告,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政府对企业安全监督。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企业实现长远发展目标的重要工作,也是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第四,加强安全生产考评机制。加强安全生产考评机制的目的是为了考核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提升企业安全管理预防机制,实现企业健康的绩效标准服务体系。考评机制的主体是企业,实施者是企业的管理者。考评流程如下:自评-申请-受理评审-审核公告-颁证授牌。例如:核工业的考评条件是依据企业的申请级别,申请二级的企业是指在申请日前12个月内发生安全事故的死亡人数没有超过1个人,企业管理者要在15个工作日之内给出受理结论,最后国防工业管理部门在1个月之内审核完毕。加强安全生产考评机制还需要国家财政部门按照一定的比例明确资金的分配,制定费用管理计划表,保障企业各部门生产成本支出。

3.2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规则制度

建立一套安全、科学、规范化、法执法化的安全生产规则制度是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是实现企业安全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主流。

首先,企业应该和全部员工签订安全责任书。特别是核工业、建筑行业等危险系数较高的企业一定要保障员工的安全,保障员工安全作为企业工作的重心。

其次,明确划分生产安全责任在企业负责人中的归属。一个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与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心密切相关。《新安全生产法》中对企业负责人明确安全责任由明确规定,即“建立完善安全管理责任制,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对安全生产负责人按照分工明确其安全生产职责。”由此可见,建立一个全方位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不仅需要政府在法规制度上的加强,还需要各部门企业负责人之间相互监督,明确安全责任制。

最后,企业要建立健全科学安全考核制度。《新安全生产法》把安全生产考核和责任追究纳入安全管理制度工作中,为安全考核和责任追究提供了法律依据,使安全考核和责任追究变得规范化、法制化。

3.3 培养管理者安全意识

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进行经济活动过程中要时刻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在企业经营阶段、销售阶段等各个阶段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理念。企业管理者要学会运用科学手段对经济目标进行规划,不要随意缩短工期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在安全管理过程中,企业要时刻关心员工、鼓励员工,让员工感受优秀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从而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4 增强被管理者的安全意识

很多企业对员工的学历要求不高,因此大部分员工的自身素质不高,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针对这种情况,国家要制定法规政策保障农民工权利,定期组织免费的安全知识宣讲会,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对核工业、煤炭业、电力行业、建筑业等企业的员工加强安全保护力度,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设施,让从业人员尽快熟悉安全责任制度,掌握安全操作技能。

3.5 引进先进的安全设备

先进的技术设备是企业实施安全管理制度的前提。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需要对设备的功能进行全面了解,结合企业自身对安全设备功能的需求,对安全设备进行资金投入,对陈旧的老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例如:针对纺织业的备份安全设备装置被损坏、安全装置设计采用机电联锁装置、电动机在运行过程中突然断电等安全隐患进行技术改造,采用纺织机械自动化的机器提高纺织业的生产水平,引进国外的喷气纺织机,实行备份安全设备装置,设备技术人员定期做好保养措施,以此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要想实现经济效益和安全效益的有效统一,就需要加强企业的安全管理。根据《新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制度处适合企业自身的安全责任制度,保障员工的权利,提高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董建蓉,余征,丁润华,等.石油企业安全目标管理运行模式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4-19.

[2] 陈紫燕.浅析提高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J].科技与创新,2015(13):39.

[3] 刘晓铁.企业安全管理工作应着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和有效途径[J].中国有色金属,2010(S1):288-291.

[4] 李三虎.强化煤矿安全管理,构建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措施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3(12):52.

安全文化范文第6篇

 要:安全培训是指以提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持续的安全培训是预防和减少事故最经济、最有效及最直接的手段之一,是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确保企业安全发展的首要关口。该文从企业安全培训现状及问题、安全培训现状解决方式、托管模式探索、托管模式及实践途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改变企业安全培训现状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安全培训  现状及问题  托管模式探索  实践途径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Safety Training Hosting Mode

近年来,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成绩来之不易,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多发,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据有关资料统计,90%以上的事故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1],防控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对策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严格的规章制度、持续的安全培训及良好的企业文化,其中持续的安全培训是预防和减少事故最经济、最有效及最直接的手段之一,是预防人的不安全行为、确保企业安全发展的首要关口,加强培训、大力提升人员素质是推动安全生产形势根本好转的迫切要求。

1企业安全培训现状及问题

安全培训是指以提高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和从事安全生产工作的相关人员的安全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培训活动。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首要的主体责任,是落实从业人员安全培训的责任主体,企业应根据本单位安全生产状况、岗位特点和人员结构组成,有针对性地制订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包括经费统筹、教育培训内容以及组织实施措施等。从近几年国家开展安全培训专项监督检查情况来看,企业安全培训的现状及问题有:一是培训理念仍停留在培训考核操作层面,未转变到全面提升企业从业人员素质上来,未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人员素质要求制订安全生产培训计划。二是部分企业未按照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教育培训经费,由于经费不足导致员工未接受专业的安全教育培训,埋下安全隐患。三是培训造假现象依然存在:从业人员学历造假、特种作业操作证造假、培训档案造假、未严格落实脱产培训、培训学时不足等。四是培训质量不高,培训方式单一,培训内容陈旧、照本宣科,既没有及时讲解新标准、新技术等要求,也不能激发员工学习积极性,培训实效性和针对性较差[2]。五是培训硬件条件差、设施陈旧;培训师资力量不强、专业结构不合理、部分实操教师实操经验不够等。六是企业负责安全培训的人员人手不足,大多数中小企业未设置专门的安全培训管理机构和人员,因而对国家安全培训相关文件要求研究不深、理解不透,即不能协助企业主要负责人制订有效的安全生产培训计划,在培训组织、培训方式上也不能提供建设性的意见。

2安全培训托管模式的探索

安全培训是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的重要保障。企业具有高安全素质和安全操作技能的从业人员,是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安全进行的前提。针对目前企業安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解决?怎么解决才能实现安全培训在防控人的不安全行为,预防和减少事故上的作用?按照《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支持企业购买专业化服务,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实现包括产品设计、工艺流程、生产规划、生产制造和售后服务在内的全过程管理”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的“鼓励中小微企业订单式、协作式购买运用安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笔者认为在企业安全培训方面,同样可以借鉴“专业化服务”[3-4]的思路,将企业安全培训进行委托管理[5-7],充分发挥安全培训专业机构在培训教学研究、培训组织、培训管理、培训档案建立等方面的资源和专业优势,围绕国家相关要求的企业应履行的安全培训主体责任,从全面提升企业从业人员能力素质方面出发,利用专业机构的专业优势为企业提供安全培训需求调研与分析、培训计划制订、培训组织实施、考试考核、培训效果评估反馈、培训档案建立等全过程的管理服务及有关技术咨询支持。

企业将安全培训进行委托管理,可以有效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训理念更加先进。培训理念不再停留于考核操作层面,不再是应付式、被动式的培训,而是上升到全面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层面。专业培训机构从专业角度对企业员工现状进行分析,明确培训需求,制订出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企业安全技能、素质提升需求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并对如何实施教育和培训计划提出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助力企业更好地落实安全培训主体责任。专业培训机构对国家的要求研究透彻,对企业和培训机构应负的责任了然于心,能有效改善企业参培人员、培训内容漏项,培训计划缺失,培训学时、培训档案、考试证书等造假现象。三是有效提升培训质量,实现精准培训。专业机构不仅有专门的教学研究团队和专业知识结构完善的教师队伍,能有效确保培训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而且在培训硬件设施、培训信息化和培训智能化方面也会不断进行建设,沉浸式、体验式培训更容易调动参培人员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3安全培训托管模式实践

3.1安全培训托管模式

企业将安全培训进行委托管理,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企业的托管内容和托管方式,以下托管模式可供企业进行选择。

3.1.1安全培训全过程托管

该托管模式涵盖了企业在履行安全培训主体责任时需做的全部工作,专业培训机构充当的角色相当于企业内设的负责安全培訓的部门,专业机构需从企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制订、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建立、安全培训组织实施、考试考核组织、安全培训效果评估反馈、安全培训档案建立等全过程提供服务,这种托管服务更系统、更全面。

3.1.2安全培训管理咨询服务

该模式是针对企业在制定安全培训管理制度、安全培训教育计划时提供的服务,企业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委托专业机构协助其建立健全安全培训管理工作制度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制度涵盖培训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员考勤、考试考核、培训效果评估、培训档案管理等方面;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要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和企业安全技能提升需求,涵盖培训专题类别、培训对象及人数、培训时间及期数、培训内容、培训组织方式(自主培训、委托培训)、考试证书等信息,计划要清晰明了、具备可操作性,另外针对每个培训专题,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3.1.3安全培训组织实施托管服务

该模式是针对企业已经制定好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计划,企业在实施培训计划时,委托专业机构按照培训计划对培训专题进行组织实施,专业机构需围绕组织方式、培训课程设置、培训师资选配、考试考核及证书等制订可操作的实施方案,然后按照实施方案组织实施、并如实、记录好培训,并建立健全培训班级档案和参培人员个人档案。

3.1.4安全培训管理信息化托管服务

该模式是企业根据信息化管理工作的需要,委托专业机构建立企业专属的宣传培训教育平台,实现从培训需求分析、年度培训计划及培训方案制订、培训通知发放、线上培训报名、培训学员考勤、培训课程及教师管理、考试考核、效果评估到企业安全培训档案及参培人员个人档案建立的全过程信息化管理,实现安全教育培训“一期一档”和“一人一档”档案资料的自动生成,真正做到过程可追溯、可查询、可打印。

3.1.5线上安全培训及考试考核托管服务

该模式是指企业为了解决工学矛盾,实现持续性的安全培训,委托专业机构提供的线上安全培训及考试考核托管服务。该模式是在企业已有宣传培训教育平台的基础上开展的,即企业已有宣传培训教育平台,但需要专业机构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持续不断地提供线上培训课程资源和考试考题资源。

安全培训的责任主体在企业,企业通过购买专业化服务来改变目前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在托管模式和托管内容方面都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定,可以选择安全培训全过程的托管,也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托管部分服务内容,但不管选择哪种托管模式,安全培训主体责任还是在企业。所以企业在选择培训机构时,一定要注意这几方面的问题:一是专业机构所具备的安全培训条件,包含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硬件条件指培训设施设备、培训场地、食宿条件、培训信息化智能化设备,软件条件指培训质量管理体系制度、培训教学研究管理人员和师资队伍等。二是专业机构所开展的培训范围和培训类别,培训所涉及的行业领域等。三是专业机构在本行业领域内的信誉和业绩,承担企业委托安全培训的情况。四是专业机构具有的培训项目体系和课程体系。五是专业机构是否有自用的宣传教育培训平台,并了解平台应用的情况。

3.2安全培训托管模式实践

安全培训托管是企业在履行安全培训主体责任时,委托专业培训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全面提升员工素质,预防和减少事故的有效手段,近几年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对安全培训进行委托管理。

四川某企业以往组织的从业人员安全培训以取证培训和年度再培训为主,现在为解决安全培训的持续性及时效性问题,同时希望通过考试考核对培训形成助推作用,使员工持续保持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技能,委托某培训机构针对这些需求制订安全培训托管服务方案。该机构详细了解企业的安全培训需求后,确定可以采用“线上安全培训及考试考核托管服务”解决企业的需求。该机构对企业目前培训方式和参培人员类别、考核方式、员工参培意愿、企业以往事故类别及原因等进行调查研究,最终形成了“一案两表”+“一平台”的托管服务资料报给该企业,得到了企业的首肯。

4结语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安全培训是提高员工安全生产意识,使员工具备与所从事工作相匹配的安全生产知识和安全技能最直接、最重要的方式,是预防事故发生,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的保障。该文提出的安全培训托管模式旨在为解决当前企业安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安全培训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途径。

参考文献

[1] 刘景凯.安全文化建设中不安全行为分析与对策[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20(6):19-23.

[2] 杜艳群,石户权.提升企业安全培训效果的探索与实践[J].劳动保护,2021(7):64-65.

[3] 王飞.企业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委托培训模式与成效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22):334-335.

[4] 张丹,宋芳.托管来护航生产有保障泰州探索小微企业安全生产委托管理模式[J].江苏安全生产,2019(1):22-23.

[5] 曾兆勤.委托管理模式下农村薄弱学校的发展探究[D].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20.

[6] 王哲.绥化市区校外托管机构开设体育托管服务的SWOT分析[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

[7] 李岷奇.上海市高校体育场馆委托管理运营模式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20.

作者简介:刘晓娟(1983—),女,硕士,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培训教学研究。

上一篇:创建平安校园范文下一篇:猴年祝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