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环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2023-09-23

城乡环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第1篇

XX街道掀起城乡环卫一体化热潮

自X月X日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后,XX街道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截止目前,全街道XX个村已全部开工清理,XX个村的清理工作已完成,31个村的卫生费收缴工作已完成,共配套资金15万元,清理路域、河道45公里,各村出动人工2000人次,清理三大堆3100处,清理垃圾90吨,出动机械80余辆。清理墙面、电线杆乱贴乱画和小广告400余处,解决占道经营30起,道路两侧、边沟内、绿化区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街道高度重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紧跟县委步伐,于X月X日召开了党工委扩大会议和由各村支部书记、主任、机关干部参加的工作动员会议,对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建办;制定了《XX街道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实际整治任务和清理难度,将XX个村划分成三类,分类指导,分别于16日、20日、28日前进行验收;与各管区签订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要求,

确定了完成时限,加强了对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领导。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XX街道协同各村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与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向群众积极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利用村内广播每天早、中、晚把政策讲明,说清城乡环卫一体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让群众从思想观念上认可并接受环卫一体化工作,从内心深处真正拥护。街道开展了干部进社区、进农家宣讲活动,受教育面达到98%以上。组织了10余次学生、干部、低保人员、零就业人员等开展义务劳动,共1000余人参加,为环卫一体化工作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既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素质,又提高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街道对XX个村的工作成绩进行了联合督导,确立了XXX等8个典型示范村,随后组织其他村支部书记对示范村进行学习观摩,在全街道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强化措施,明确责任。

街道将城乡环卫一化工作列为现阶段重中之重的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包管区领导干部和包村干部的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包村干部全部盯靠在村,每天下午包村干部向主任汇报本村工作进度。在具体的管理中引入了竞赛机制,在街道大厅设置擂台榜;督导组每天对各村至少巡查一次,对任务完成情况在全街道范围内进行一天一通报,并将

结果进行汇总、存档,将评比结果纳入各村年终考核成绩,与村委会、村干部评先评优挂钩,从而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城乡环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第2篇

XX街道掀起城乡环卫一体化热潮

自X月X日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后,XX街道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截止目前,全街道XX个村已全部开工清理,XX个村的清理工作已完成,31个村的卫生费收缴工作已完成,共配套资金15万元,清理路域、河道45公里,各村出动人工2000人次,清理三大堆3100处,清理垃圾90吨,出动机械80余辆。清理墙面、电线杆乱贴乱画和小广告400余处,解决占道经营30起,道路两侧、边沟内、绿化区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街道高度重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紧跟县委步伐,于X月X日召开了党工委扩大会议和由各村支部书记、主任、机关干部参加的工作动员会议,对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建办;制定了《XX街道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实际整治任务和清理难度,将XX个村划分成三类,分类指导,分别于16日、20日、28日前进行验收;与各管区签订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要求,

确定了完成时限,加强了对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领导。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XX街道协同各村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与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向群众积极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利用村内广播每天早、中、晚把政策讲明,说清城乡环卫一体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让群众从思想观念上认可并接受环卫一体化工作,从内心深处真正拥护。街道开展了干部进社区、进农家宣讲活动,受教育面达到98%以上。组织了10余次学生、干部、低保人员、零就业人员等开展义务劳动,共1000余人参加,为环卫一体化工作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既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素质,又提高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街道对XX个村的工作成绩进行了联合督导,确立了XXX等8个典型示范村,随后组织其他村支部书记对示范村进行学习观摩,在全街道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强化措施,明确责任。

街道将城乡环卫一化工作列为现阶段重中之重的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包管区领导干部和包村干部的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包村干部全部盯靠在村,每天下午包村干部向主任汇报本村工作进度。在具体的管理中引入了竞赛机制,在街道大厅设置擂台榜;督导组每天对各村至少巡查一次,对任务完成情况在全街道范围内进行一天一通报,并将

结果进行汇总、存档,将评比结果纳入各村年终考核成绩,与村委会、村干部评先评优挂钩,从而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城乡环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第3篇

一、创新垃圾收运模式,建立起 “统一收集、统一运输、集中处理”的垃圾收集运输体系。

目前,部分地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采取“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环卫运行体系,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问题:收集运输方法单一,链条长、支节多,重复作业,四级脱节现象严重,只适用于搞集中整治,不利于建立长效机制。为切实解决“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这种运行模式的弊端,2008年起,昌邑市立足实际,责成市环卫局直接运作,全面负责起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街道保洁、垃圾运输中转、集中处理等城乡垃圾一体化收集运输作业,实现了“统一收集、统一清运、集中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运输模式。

一是通过设置垃圾桶,实行常态化收集保洁。鉴于设置露天生活垃圾存放点或建设垃圾池,难以从根本上解决二次污染问题,2008年来,我市创新思路,采取设置垃圾桶的方法,实行生活垃圾统一封闭式收集。近三年来,共在城区街道、镇街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区设置垃圾桶千余个,在城中村和基础条件好的托管行政村按照每15-20户设1个垃圾桶的标准设置垃圾桶万余个,并由保洁人员全日负责对垃圾桶进行擦洗、打药等精细化保洁作业,督查人员对垃圾的清运、垃圾桶保洁情况一日多查,一周一通报,确保垃圾收集清运及时、桶体干净整洁,避免了垃圾霉变、腐烂给居民生活带来的影响,真正实现了垃圾的日产日清。

二是加大设备投入,不断提升机械化保洁和垃圾转运能力。两年来,昌邑市先后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在各镇街区建设垃圾中转站7处,购买中型垃圾清运车40余辆 ,大型垃圾压缩车8辆,大型垃圾转运车3辆,道路养护车2辆,洗扫车3辆,洒水车4辆,小型、中型清扫车40余台,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3辆,同时与青岛同辉汽车技术有限公司研发了侧装式垃圾封闭运输车,更加适合对垃圾桶进行清运。通过加大设备投入,大大增强了机械保洁、统一运输能力,提高了垃圾中转、压缩、清运效率,真正实现了“垃圾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目标。

二、创新资金筹集方式,建立起“谁产生、谁付费”的长效资金保障机制。

建立资金保障机制,落实保障措施,是城乡环卫一体化正常运行的关键。昌邑市在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过程中,不断创新资金筹集方式,大型环卫设施设备由市镇两级政府投入,村庄的垃圾收集运输处置费采取“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筹集,建立了“谁产生、谁付费”的资金保障机制。这种“谁产生、谁付费”资金保障机制的建立,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不再是短期行为。通过近三年来的运作,使老百姓由不认识到认识,由不接受到接受,使“谁产生、谁付费”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也顺应了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的“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推行生活垃圾处理收费制度”的政策措施。

同时,为最大程度地减轻农民负担,使“谁产生、谁付费”资金保障机制能够得到长期运转,昌邑市在充分用好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政策、引导广大村民支持、参与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中的基础上,不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市、镇街区、村(社区)分级投入机制(4:2:4),推动公共资源向农村配置,减少农民承担比例,实现城乡环卫一体化资金长效保障机制:其中农村日常保洁、垃圾收集清运、资源化利用费用纳入市财政统筹,市级承担40%、镇级承担20%(含农村五保家庭、低保家庭及残疾人、70岁以上老年人环卫托管费及村级垃圾桶购置费的20%部分),村级通过村集体出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按每年60元标准筹集)承担40%。分级负担的筹资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农民负担,为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长效资金保障。

三、创新垃圾处理模式,真正实现建筑、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

为彻底解决传统垃圾处理方式的多污染、低效率问题,2009年来,昌邑市转变发展观念,走发展循环经济之路,以垃圾处理资源化、社会化、产业化、无污染、零废弃为目标,真正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利用。

一是与潍坊金丝达环境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08亿元,采取BOT模式兴建了一处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此项目摒弃了传统垃圾处理方式(堆肥、填埋、焚烧)遵循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原则,通过分解、分选、厌氧处理、裂解等工艺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利用,可产生沼气、有机肥、汽油等可利用的产品,实现了垃圾分类前置到垃圾分类后移的转变以及垃圾处理“资源化、社会化、产业化、零污染、零废弃”的目标,解决了传统垃圾填埋、堆肥、焚烧的二次污染等问题,使生活垃圾得到了更有效的处置。此项目于2009年8月份开工建设, 2010年11月正式建成试运营,运行半年来,效果明显,已引起国内外同行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是与昌邑市昌鑫再生建材有限公司合作,兴建了一处昌邑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再利用项目。此项目年处理建筑垃圾150万立方米,生产各种建材200万立方米。通过此项目,可以产生不同型号的空心砖、标准砖、二灰碎石等新型环保建材,目前该项目已正式投产,实现了粉煤灰、废弃矿砂以及一些城乡拆迁的废弃垃圾的资源化利用,从源头上解决了建筑垃圾倾倒、填埋浪费土地、污染环境等问题,有效地促进了昌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通过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开拓、探索、创新,我市在破解农村垃圾污染难题,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为全国同行业探索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两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成效。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两年多来,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是镇街面貌焕然一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以来,全市各镇街区的主要街道实行了全日保洁管理,并按标准配备了生活垃圾桶,并逐步把镇街驻地厂矿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菜市场、背街小巷以及“三不管”盲区等纳入了一体化管理范围,镇区的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另外,全市沿主要公路的企业、单位也纳入了管理范围,有效的解决了厂内生活垃圾向厂外随意乱倒,污染村庄周围环境的问题。

二是实现了村容整洁。配合道路保洁,开展了草堆土堆清理、路边杂草清理、土路整平与修边开沟、排水沟清理、村头垃圾清理,基础设施建设较好的村庄清理了村内的“三大堆”和沉积垃圾,三边两线一头(三边:塘边、河边、沟边;两线:公路沿线,铁路沿线;一头:村头)也得到彻底清理,解决了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创造了整洁、优美、舒心、和谐的农村人居环境,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三是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通过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把社会、政府共建的环卫资源受惠于广大农村、农民,使镇街农村享受到城市化服务,享受到环卫部门在人才、管理、设施设备、连片作业等方面的优势,提升了镇村环境卫生质量,改善了村容村貌;同时,通过环卫托管,引导农民摒弃陋习,养成良好的生产生活方式,改变了精神面貌,村民环卫意识、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截至目前,全市创建全国文明村1个、省级文明村镇、社区10个,潍坊市级文明村镇、社区15个,有效地推动了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四是提升了昌邑环卫形象。由于模式、机制创新,中央电视台、农民日报、光明日报、山东电视台、大众日报、山东参考等各大媒体对我市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省内外100多家单位前来观摩交流,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与赞赏,潍坊市市长许立全、省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先后对昌邑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昌邑市环卫局先后在省环卫协会常务理事会议、华东六省一市第18届年会、山东省城市建设管理座谈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村镇建设司小城镇和村庄垃圾治理专家座谈会上做典型发言。2010年12月山东省环协专门在昌邑市召开了“山东省环卫协会四届八次常务理事会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经验交流会”。 2010年底,昌邑市环卫局被评为全国环卫行业优秀集体。并被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增选为常务理事单位。2011年5月1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组织有关部委的相关领导、院士、专家组成课题组,就昌邑市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城乡环卫一体化进行了调研,充分肯定了昌邑市城乡生活垃圾资源化和城乡环卫一体化项目的创新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示范意义,并形成调查研究报告,向国务院领导报告。2011年5月26-28日国家住建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在潍坊市举办“城乡环卫一体化暨生活垃圾利用技术培训研讨会”,全国各地领导专家及环卫同行四百余人入会,就城乡环卫一体化及垃圾处理技术进行了交流研讨,并现场观摩了昌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及垃圾资源化利用项目现场情况,得到了国家住建部、山东住建厅领导的高度肯定。

通过三年来的探索,我们深深体会到: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资金是保障,质量是生命,长效机制是前提。

(一)领导重视是城乡一体化持续发展的关键。我市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镇街、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任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制定出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和《关于深化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意见》,把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作为镇街“一把手”工程,纳入镇街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列入重点督查考核内容,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会同市环卫局开展专项督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形成了政府领导挂帅,市委市府两办督导,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调一致,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的领导机制,确保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托管资金及时到位是城乡环卫一体化健康发展的保障。要按照“谁产生、谁付费”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多元投入,多渠道筹措资金,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市镇两级财政投入力度,实行市、镇街、村(社区)分级投入,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顺利开展。

(三)环卫托管质量是城乡环卫一体化持续发展的生命。环卫主管部门必须提高服务质量,大力实施精细化作业和立体化保洁,要制定严格的作业质量标准、考核标准,充分利用现代管理手段,加强监督管理,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让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切身体会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带来的清洁与舒适。

(四)构建长效机制是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的前提。各镇街区要高度重视,加大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的推进力度,及时筹集资金,实现全市所有社区、村庄的环卫托管任务,为解决农村卫生保洁和垃圾处理等环境卫生问题打好基础。同时,环卫部门要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三级考核机制,建立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与监督机制,完善环境卫生综合指标评价体系,把保洁、清运工作纳入到日常管理考核,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城乡环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第4篇

XX街道掀起城乡环卫一体化热潮

自X月X日全县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动员会议召开后,XX街道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强化措施、全面推进。截止目前,全街道XX个村已全部开工清理,XX个村的清理工作已完成,31个村的卫生费收缴工作已完成,共配套资金15万元,清理路域、河道45公里,各村出动人工2000人次,清理三大堆3100处,清理垃圾90吨,出动机械80余辆。清理墙面、电线杆乱贴乱画和小广告400余处,解决占道经营30起,道路两侧、边沟内、绿化区卫生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街道高度重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紧跟县委步伐,于X月X日召开了党工委扩大会议和由各村支部书记、主任、机关干部参加的工作动员会议,对城乡一体化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成立了由书记任组长、主任任副组长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建办;制定了《XX街道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实际整治任务和清理难度,将XX个村划分成三类,分类指导,分别于16日、20日、28日前进行验收;与各管区签订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目标责任书》,明确了任务要求,

确定了完成时限,加强了对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领导。广泛宣传,营造氛围。

XX街道协同各村通过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与发放明白纸等形式,向群众积极宣传城乡环卫一体化的重要意义,特别是利用村内广播每天早、中、晚把政策讲明,说清城乡环卫一体化“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让群众从思想观念上认可并接受环卫一体化工作,从内心深处真正拥护。街道开展了干部进社区、进农家宣讲活动,受教育面达到98%以上。组织了10余次学生、干部、低保人员、零就业人员等开展义务劳动,共1000余人参加,为环卫一体化工作营造了良好舆论氛围,既提高了广大群众的环保素质,又提高了群众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街道对XX个村的工作成绩进行了联合督导,确立了XXX等8个典型示范村,随后组织其他村支部书记对示范村进行学习观摩,在全街道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强化措施,明确责任。

街道将城乡环卫一化工作列为现阶段重中之重的工作,进一步落实了包管区领导干部和包村干部的责任制,实行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包村干部全部盯靠在村,每天下午包村干部向主任汇报本村工作进度。在具体的管理中引入了竞赛机制,在街道大厅设置擂台榜;督导组每天对各村至少巡查一次,对任务完成情况在全街道范围内进行一天一通报,并将

结果进行汇总、存档,将评比结果纳入各村年终考核成绩,与村委会、村干部评先评优挂钩,从而充分调动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统筹兼顾,协调推进。

城乡环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第5篇

为进一步推进提升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根据《高密市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意见》工作部署、任务目标、主要工作内容,结合“十三五”规划,制定《高密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五年规划方案(2016-2020年)》。

一、工作原则 按照全域覆盖、精细化管理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多元化投入、市场化运作”原则,逐步建立管理标准化、运行市场化、队伍专业化、机制常态化、发展产业化、资金统筹一体化的“六化”管理运行模式,配套完善现代化环卫设施,发展壮大专业化保洁队伍,实现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努力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切实建立健全城乡统筹、结构合理、技术先进、能力充足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和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级统筹、属地负责的农村生活垃圾管理体系。

二、工作目标

(一) 按照“六化”运行模式要求,加快环卫工作模式体制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有序放开作业市场,推进政府购买服务,全面提高城乡环卫保洁水平。全市所有村居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达到“六化”标准要求,推进“村(居)四化”建设实现全覆盖。

(二)积极探索投融资模式,引进社会化资本助推环卫产业发展,有序推进环卫作业市场化,逐步实现环卫产业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的目标。

(三)加快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日常维护,加大督导检查,健全各项制度,保证环卫设施完好、人员到位、使用合理、运转正常。

(四)实现“三个转变”:由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向标准化、市场化、专业化、常态化、产业化转变;由村域、镇域保洁向全域保洁转变;由单纯清理生活垃圾向清理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餐厨垃圾、生产垃圾等各类垃圾转变。

三、主要任务

五年内,本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主要建设任务包括:生活垃圾收运和处理设施、农村公厕建设、餐厨垃圾处理厂建设任务,建筑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任务。主要任务是: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市场化运作为突破口,继续开展农村“三大堆”和积存垃圾治理,保持和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全面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总体水平。具体工作任务目标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配套完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在管好用好市垃圾处理场和农村“四小”垃圾场的基础上,加快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设进度,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协调督导各镇街区配齐垃圾收集设施,配齐收运车辆,完善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垃圾收运和处理能力。督导各镇街区按潍坊市统一要求,尽快按标准和数量选址规划并开工

建设镇(社)区驻地和农村集市水冲式公厕,确保年内完成任务。

二是全面建立镇村环卫市场化、专业化运作体系。制定全市统一的环卫作业标准,适度确定合理价格,由各镇街区自行招标运作,委托专业保洁公司在辖区内进行保洁作业和垃圾清运作业,全面建立镇村环卫保洁市场化、专业化运作体系,形成公平、公开市场竞争局面。除大牟家镇暂时自管、逐步过渡外,所有专业保洁公司必须按规定进驻镇区、村居,确保按标准配齐农村专业保洁人员进行日常保洁作业。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全面提高专业保洁公司工作积极性,使全市城乡环卫保洁作业标准保持较高水平。

三是继续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在2015年农村“三大堆”清理取得明显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村环境卫生保洁标准,加大指导协调力度,督导各镇街区继续开展以公路、铁路、河道、农村生产路为主要沿线的镇域周边环境和村居周边环境集中整治。结合路域治理和农村污染面源治理,重点解决垃圾围城、围村、围田、围路、围湾、围河的问题,特别是对城中村、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三边三底三界三线”(村边、路边、田边,河底、湾底、沟底,县界、镇界、村界,铁路沿线、公路和乡村道路沿线、河流沿线)等重点部位,以及夏收、秋收、春节等时间节点,及时与镇街区对接,研究对策,进行专项整治,彻底清理铁路、公路沿线两侧可视范围内积存垃圾、乱堆乱放杂品物料、村内断墙残壁和老旧房子等,真正实现“三大堆”清理全覆盖、村容村貌大变样,确保实现制度化、长效化管理。

四是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应收尽收、统一处理。建立“集中收集、统一清运、无害处理、再生利用”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新模式,进一步严格规范农村垃圾运输质量和标准,严厉查处和打击私拉乱倒行为。全部关停镇街原有的临时垃圾存放场地,所有生活垃圾必须集中清运至市垃圾场和农村“四小”垃圾场;已配置到位并完成资产划拨的垃圾运输车辆必须全部投入使用,加强设备检修维护监管,确保中转站和车辆正常运转,提高收运能力和作业效率。同时,督导各镇街区对正在使用的垃圾箱桶进行全面普查,对破损毁坏的垃圾箱桶及时维修更换,对部分垃圾箱桶设置地点不尽合理等问题及时调整解决,对个别地段缺损的垃圾箱桶及时配套补充到位,方便群众投放垃圾,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应收尽收、密闭运输、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五是提升标准,加强督导,长效管理。将进一步充实一体化办公室,制定和完善专门工作方案和考评办法及标准要求,抽调专门人员和车辆,对各镇街区进行包靠督导,进一步加大现场督导力度,逐个村庄、逐条路段、逐处部位督查调度,清理一个、合格一个、验收一个,确保工作实效。定期、定时编印工作简报,提报给市领导审阅,以便及时汇报情况、交流经验、掌握动态、指导工作,全面促进面上工作深入开展。同时,协调督导各镇街区设立环卫所,监督、考核保洁公司日常作业和村居保洁;村居设立由村干部或村民监督委员会成员担任的专职监督员,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监督考核村内日常保洁。设立“12319”城乡环卫一体化监督电话,及时接听、处理相关举报和投诉,并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对日常环卫作业情况,村居一天一检查,镇街一月

一考评,全市一季度一督查考核,考核结果全市通报。

四、计划

(一)第一阶段(2016年1月-12月)。

1、市城管局2016年制定完成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专项规划方案,镇(街区)建立完备的工作管理制度,村(居)制定落实家庭卫生责任制。

2、城市规划区内所有村(居)和所有镇(街区)、社区驻地及所有进出村庄道路全部参照城区主街路二级道路标准要求进行保洁作业,所有农村村庄参照城区三级道路标准进行保洁作业。

3、所有村(居)和所有镇(街区)、社区驻地村(居)内的草堆、粪便、土堆高标准清理完毕,实现“三大堆”清理全覆盖;同时,对“三边三底三界三线”(村边、路边、田边,河底、湾底、沟底,县界、镇界、村界,铁路沿线、公路和乡村道路沿线、河流沿线)进行综合整治。整治完毕后,每个镇(街区)限定招标委托有资质的环境卫生专业公司进行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市场化作业,年内全市农村所有村(居)全部按要求实行环卫保洁和垃圾清运专业化、市场化运作。加大村容秩序整治力度,对无人居住、破旧不堪的老房子、老院子、老墙头,进行统计、摸底排查。

4、城区所有城中村(居),必须按每15户1个的规定标准配齐配全塑料垃圾桶或按每60户1个的标准配齐配全3立方铁皮垃圾箱;农村村(居)按每15户(60人)设置1个垃圾桶、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的标准,全部配足环卫

基础设施、充实环卫保洁力量。

5、规范垃圾收集运输,对私拉乱倒严管重罚。按照日产日清的要求,引导和督促村民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容器和收集场所,做到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2016月底前拆除所有露天简易垃圾池,城区主街路实现垃圾袋装化收集,定点、定时投放。

6、加快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进度,督导相关企业立即注入启动资金,2016年2月份开工复建,确保2016年10月31日前完成项目土建施工、设备吊装调试和试运行,2016年12月31日前完成整体验收并投入使用运行。

7、镇(街区)驻地按城区标准建设公厕,每处村民公共活动场所、集市、农贸市场至少建设一座水冲式公厕。完成时限:各镇(街区)5月底前提报五年建设明细,镇区驻地年内完成建设任务。

8、按照统一收集、规范化运输、无害化处理的标准要求,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实现医疗垃圾无害化处理,年内实现全市镇(街区)驻地医院、社区卫生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集中收集、统一无害化处理。

(二)第二阶段(2017年1月-12月)。

1、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标准,继续巩固农村积存垃圾和“三大堆”及村容秩序整治成果,确保实现制度化、长效化管理。按照村(居)规划,对无人居住、破旧不堪的老房子、老院子、老墙头,进行拆除或维修,整平绿化。

2、继续深化完善全市统一管理的环卫保洁市场化改革,

探索建立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市场准入、退出机制,全面提高专业保洁公司工作积极性和城乡环境卫生保洁作业标准。

3、继续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水平,确保“六化”要求落实到位。

4、镇(街区)、社区驻地按城区标准建设公厕。

5、积极与特许经营企业协调配合,采取BOT形式,政府协调规划选定处理厂址,由特许经营企业和委托经营企业共同出资,购置相应收运设施和车辆,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厂,实现餐厨废弃物统一回收利用全覆盖。

6、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在试运行基础上,全面投入正常运行,实现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三)第三阶段(2018年1月-12月)。

1、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标准,继续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确保全市所有村(居)按“六化”标准要求达标运行。

2、继续推进“村(居)四化”建设,年内全市“村(居)四化”覆盖率达到100%。

3、所有农村集市、农贸市场至少建设一座水冲式公厕。

4、继续加大废弃油脂和餐厨废弃物监管力度,确保应收尽收、不留死角。

5、确保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常运行,对原先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已填埋的生活垃圾全部挖出倒运焚烧,实现

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四)第四阶段(2019年1月-12月)。

1、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标准,继续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确保全市所有村(居)按“六化”标准要求达标运行。

2、全市农村镇(街区)驻地、村民公共活动场所、集市、农贸市场水冲式公厕正常运营。

3、确保市垃圾焚烧发电厂正常运行。 (五)第五阶段(2020年1月-12月)。

1、进一步提高城乡环境卫生保洁标准,继续提升城乡环卫一体化水平,确保全市所有村(居)按“六化”标准要求达标运行。镇(街区)、社区驻地、所有条件较好的农村村庄及所有进出村庄道路全部参照城区主街路二级道路标准要求进行保洁作业。

2、进一步提高服务标准,全市农村镇(街区)驻地、村民公共活动场所、集市、农贸市场水冲式公厕正常运营。

城乡环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第6篇

2、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共建共享优美宜居的幸福家园。

3、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造福千家万户,惠及子孙后代。

4、整治环境卫生,优化发展环境,加快科学发展

5、提高城乡群众文明意识,建设城乡优美生活环境

6、整治环境卫生,杜绝“脏、乱、差”行为

7、整治城乡环境卫生,人人有责,个个受益

8、人人参与城乡卫生整治,齐心协力共建美好家园

9、治理“脏、乱、差”,要靠“你、我、他”.

10、垃圾不乱扔 ,城乡更卫生

11、文亭是我家,干净靠大家。

12、人人参与,户户出力,打造整洁秀丽新农村

13、舍得一人苦,为求万家洁

14、环境优美,村庄整洁,心旷神怡

15、房前屋后干净,进进出出舒心

16、要想生活好,卫生少不了

17、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清洁家园,人人出力

18、老少齐动手,建设卫生村

19、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20、邻里和睦相处,环境干净优美

21、环境美观,养眼养心;村庄整洁,生活舒心

22、爱护环境,从我做起,清扫垃圾,人人出力

上一篇: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范文下一篇: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