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财务风险范文

2023-09-20

医院财务风险范文第1篇

摘 要:十八大以来,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开启了健康中国建设新征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改善。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对医院的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在不断的加快,医院的发展离不开内部控制制度的严格落实,但与此同时,内部控制制度下,也存在着一些财务风险,需要我们去预防和规避,那么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有一些粗浅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医院 内部控制 财务风险防范 执行率

一、对医院内部控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优化

1.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目前,由于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和医院的发展逐渐加快,医院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就逐渐显现。一是部分信息资料不准确。比如说,常规性印单、重要的空白凭证保管等等文件资料在进行使用时,是需要有内部牵制机制的,但是,这样一些很正常的财会原则,却没有真正去落实。以至于填写时也没有有效的制度去监督和制约,很容易造成财务数据出错后无法及时的更正。二是目前很多医院的成本核算,还是停留在科室层面。虽然,医院也对企业的成本核算方法进行了学习,知道要有必要的成本核算系统,但是,相当多的医院却没有严格的成本考核指标体系与评价反馈体系,他们的成本核算的意义经常事停留在一张纸上的,没有任何的实际效果,很多医院对成本的控制就是虚架子。三是医院自从使用了财务管理软件和医院信息系统后,医院的会计工作就有了很大的变化,财务人员用手工进行核算的内部控制制度,其实已经没有了作用,那么新系统,新技术的情况下,医院就必须对内部控制的环节进行重新的设计和界定,并且建立完善一套系统化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安全性。但是,目前看来,很多医院还没有高度重视信息化系统管理下的内部控制,这样使得内部控制制度系统不全面,医院对其控制力度也不够。有些医院总认为,预算就是财务部门的工作,和其他部门、科室没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然,如果没有医院一线科室的参与,那么预算所需的数据,就没有和实际相结合,也就不能体现出医疗市场的实际变化,这些预算的编制就成了对往年的结算数据,根据个人经验进行简单的修改而已,数据也是一个笼统的大概数据,既不能精细化,也不能具体落实到哪个项目,或者是哪个部门和科室上,更不会对预算进行科学的论证和研究了。这样一来,容易造成预算的偏差性或者有预算漏洞的情况,医院在编制预算的工作上是很欠妥的,会大大影响到执行预算的效果,从而使得编制预算更没有说服力和制约力。其实,在管理上,如果预算只是走个形式,那么在执行和落实上,相关人员就不会严谨认真,这样更会造成医院在经营管理,财务运营上出现低效率,对预算的执行失去控制的情况。

2.对内部控制管理进行优化。新形势下,由于种种原因,医院在内部控制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些问题是可以进行整改和优化的。按照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我们首先要建立健全会计系统的控制程序,严格按照控制程序规范标准的处理经济业务,提供的每一个会计信息资料都要经过认真审核,保证真实可靠,辨别真伪,没有虚报假报的情况发生。还要对会计科目、账目进行登记造册,建立齐全完整会计账册,要正确的设置会计账目,按照要求规范进行使用。第二是要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对成本的预算要有科学性,可行性,要对医院各个科室的成本进行合理的控制,还要大力倡导医护人员增强节约意识,在做好成本控制和提高科学技术效率上加大力度。第三,在加强医院信息系统管理的基础上,对在信息系统操作中的相关人员的岗位分工要明确,制定重要岗位轮岗制度,要做好职责的监督控制,要求在过程中有痕迹化管理,对岗位职责的落实不好的要进行追究责任。最后,在控制预算方面,要更新观念,加强认识,特别是预算管理的重要性要让全院的人员都入脑入心,主要是要健全财务预算制度,在制度的落实上要严格执行,逐步让财务预算的执行成为规范习惯。

二、针对财务风险进行科学防范

1.医院的财务风险表现在哪里。如果一个医院的负债情况严重,负债率不断在增加,那么这个医院的财务风险就是比较大的,特别是当医院的总收入小于负债时,就会产生经济上很多问题。新形势下,新制度下,医院的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也纳入到医院成本中,使得很多的医院负债率急速上涨,甚至有的医院达到或者是超过了百分之七八十,更有的医院超过了百分之百。这样看来,财务风险就非常大了。那么,在对医院的财务风险预防控制之前,我们首先要理清楚造成医院负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调查分析,医院负债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惠民政策的普及,引起到医院就医看病的人员急剧增加,而医院的医护人员明显人手不够,无法满足人们就医的需求,造成医患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医院为了满足人们就医的需求,盲目的引进医疗设备和医疗项目。二是很多地方财政的资金收入也不很富足,有的可以说是不足,在医院上项目上设备时,根本不会有富余的资金投入到医疗卫生这一块,即便是上级部分有专项的资金投入,也经常会被地方财政用于他们认为更需要的地方。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开放,医院和医院之间的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就医的人们更愿意到医疗设备先进,有优秀高端的人才的医院去看病,很多医院为了能在市场上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引进优秀的人才,但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一些医院没有办法,只能负债运营,那它的财务风险相应也会不断增加。

2.针对财务风险如何进行防范。这要是从四个方面的风险进行防范。第一是要对筹措的资金风险进行风险评估,也就是说,在医院筹措资金之前,一般是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所贷款,务必要先充分评估自身偿还本金以及利息的能力,要合理控制所借的资金数额,不能在没有估算的情况下,只求数量多。另外,各项资金来源的搭配要合理,不能顾此失彼。一些长期未达账项、长期坏账、长期借款的清理工作也要加以重视,作为日常工作去完成。第二,要对医疗政策的风险进行风险评估。在我国,医疗制度正处在改革阶段,医疗政策也是在不断的变化完善的,医院如果不对医疗政策进行充分的了解,前期有一个科学评价,采取一些应对措施,就会存在相应的风险。比如说,医疗保险的结算方法,每年都会有变化,如果医院不积极应变,不同的结算方式就会使医院造成不同的财务风险。第三,对合同风险要进行风险评估。医院在签订任何一个合同时,前期都要对合同的内容进行评估和讨论,一定要有专业的会计师和法律专家参与合同的论证,以保证这个合同在财务上不会出现问题,是妥当的。第四,在准备进行基础建设和购置设备之前,要进行風险评估。目前,很多医院的喜欢盲目跟风追潮流,不管用不用的上,需不需要,比着搞基础建设,购买医疗设备时,不对市场进行调研,不从使用率上下手,从而使医院负债累累,根本没有能力偿还。为了预防和控制这些风险,医院一定要在前期做好评估和论证,合理的使用资金,还要在医护人员的医疗技术上下功夫,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时刻注意规避财务风险。

三、结语

总而言之,伴随着医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加强医院内控制度建设,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竞争实力,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从而使医院的发展资金始终处在一个稳定流动的状态,进一步保证医院经济效益增长的合理性,使医院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利.构建内部控制框架下的公立医院财务风险防范机制探微[J].现代经济信息,2016,(19):169-170.

[2]齐艳青.试论内部控制下的医院财务风险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4):232.

[3]林杏娇.新制度下医院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防范[J].现代商业,2013,(21):251.

医院财务风险范文第2篇

为了提升医院财务风险管控的水平,本文主要对医院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进行研究。文中先分析了医院财务风险预防和控制的作用,之后分析了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策略,如加强资产管理、强化成本核算、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促进财务管理工作信息化建设、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等,希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现阶段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医院要想实现稳定、长远的发展,就要注重各项管理工作,特别是财务管理工作,财务管理的效果关系到医院的发展。医院资金流动规模较大,在管理资金时难免会有一定的风险,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引起重视,以确保资金安全性。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财务人员应严格管理,整合有关数据,加强监管,以此减少风险的产生。此外,有关工作人员还要科学地分配资金,这有利于提升财务风险防范和管理的效果,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

一、医院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的作用

首先,可以提升医院运行的效率。通过开展风险防控工作,可以促进管理工作的落实,进而让相关工作能够有效地进行。在工作实践中,强化财务风险预防与控制能够提升医院管理工作的效果。医院在发展中容易碰到一些推诿的情况,对此,有关人员要强化财务管理,这有利于医院的发展。此外,注重财务风险的预防及管控,能够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其次,有利于避免风险产生。加强财务风险预防和控制,可以避免风险的产生,净化办公环境。只有强化财务风险控制,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财务在运行中产生的风险。此外,加强财務风险管理,可以及时找出医院运行中的风险,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风险产生的概率。

二、医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

(一)内部原因

1.财务人员专业性较低

医院工作者通常都是出自体制内,财务人员平日一般审核处理账单和统计财务报销,其他更高层次的财务能力不足,缺乏防范风险意识。之所以会这样,主要包括两个原因:首先,高层更关注临床医生的实操和业务能力,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投入有限,或是对财务工作缺乏重视。财务管理人员的招聘要求不高,这就使得财务人员的专业性有限,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专业理论知识不足,无法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地处理各种产生的问题。其次,财务管理机构中没有设置和财务风险有关的部门和岗位。因为没有专职技术人员,使得财务工作效率不高,工作落实中会受到较多的因素影响,不利于医院的发展。

2.管理层的风险意识较弱

医院中的中高层管理干部通常都是医学专业的,从临床转到行政管理层,这些人员具有较强的临床能力,治疗水平较高,这就使得其侧重于临床业务管理,而对于财务管理缺乏重视,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并没有认识到财务风险预防和控制的意义,增加了财务管理的难度。此外,这些管理人员忽视了财务管理对于医院运营和发展的意义,不能结合具体情况构建合理的管理系统和严格管控风险。

3.缺乏完善的内控与财务管理制度

医院通常都会得到国家财政的支持,这就使得医院容易缺乏危机感。现阶段还有很多医院依然采取传统的管理方式,依靠经验实施管理,立足于行政管理层面对医院实施全面管理,并没有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或是内控管理制度,限制了医院管理的效果。

(二)外部原因

1.政策变化

医院在经营中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国家政策就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医院是遵循国家相关政策基础上规范开展相关医疗活动的。如果政策产生变化或者是产生新的政策,医院财务管理也会受到影响,存在较大的隐藏风险。国家政策变化是无法预知的,因此,对于医院财务带来的风险,同样是无法估计的,影响范围较大。比如,如果国家某天出台政策限制一些药物原材料的使用,就会缩小医院原材料的选择范围,导致医院在药物采购方面的成本会提高,增加运营成本。

2.信用风险

其就是在医院交易中,规定的双方中有一方未履行条约而产生的风险。比如,医院的主要任务就是救死扶伤,具有人道主义精神,患者在无法及时支付诊疗费用的情况下,也会先进行救治之后再缴费,如果患者长时间没有将费用补齐,就会引发财务风险。

3.法律合同风险

在编制合同内容时,医院由于并未清楚规定合同细节,部分内容界限划分不明确,使得履行中出现错误,导致双方产生矛盾,继而产生财务风险,容易给医院带去损失。

三、医院财务风险的预防与控制的策略

(一)构建合理的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促进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医院需要构建合理的财务管理体系,促进自身的发展。具体来说,第一,明确划分财务人员职责。只有让其清楚自身的责任,才能规范地落实好自己的工作内容,避免出现相互推卸责任的问题,同时可以提升其责任感。第二,对财务风险防控体系进行优化和健全,保证所有的岗位都有合理的权限,促进财务管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三,相关部门应积极地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创新,在市场变化中明确医院未来发展目标,优化财务管理体系,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在对系统进行创新时,应结合医院发展情况以及市场变化,提升系统的科学性及合理性。除此之外,在构建系统时,有关管理人员应该增加各方面资源的投入,加强工作人员培训,提升其操作能力,同时构建有效的财务管理人员选拔体系,基于考核选拔出优秀的财务管理人员,人员还需要灵活地使用办公软件,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意识,以保证财务管理的公正性,全面发挥出财务管理的作用。

(二)加强财务预算的把控

要想提升医院的财务能力,就需要强化财务预算管理。第一,应确保预算符合医院日常需求,全面的考虑相关内容,包括基础设施以及医疗设备等等,同时还要考虑预算是不是能够满足未来发展要求。第二,对财务预算系统进行优化,防止产生没有必要的支出,给医院带去经济损失。针对预算中一些偏差,需及时的更正,加强财务部门对于预算的执行力度,确保预算结果和财务风险预防及控制相适应。

(三)建立财务共享中心

当前信息技术在高速的发展中,已经在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地运用,医院也要积极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朝着智能化以及数字化方向发展。基于构建财务共享中心,能够全面收集医院发展各个时期的信息,并及时的更新信息。可借助信息技术给医院发展提供资源以及数据,整合收集到的数据信息,用最少的成本完成医院初期相关项目的综合管理。该中心的构建,能够对医院类工作流程实施优化,提升财务管理的高效性,减少管理中的资金风险,还能够对相关的业务流程实施规范,合理的协调内外部工作,促進医院的健康发展。医院可基于设计以及集成会计等技术,结合未来发展需要构建中心,并对会计平台进行优化,提升内部信息的共享性,为有关人员的数据信息查询提供便利,促进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财务共享中心的构建能够解决区域以及各种硬件方面的限制,逐渐转移未来工作重心,结合国家政策,通过各种报告满足发展信息需求,基于全面分析及控制业务,促进业务和财务管理的结合,提升数据的可靠性,以促进医院的高效运行。

(四)促进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有关人员应该注重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给工作开展提供便利,让领导者可以及时了解情况,所以,医院要积极地开展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工作。其建设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可以减少人员投入,从源头上减少财务风险产生的概率。除此之外,基于信息化建设基础上,医院可全面的分析数据,提升财务风险管理效果。此外,医院在发展中应该加强新媒体宣传阵地的建设,更好的监督医院,减少风险的产生。

(五)提升工作人员的素质水平

第一,医院需要聘请著名的专家学者,给人员讲解财务管理知识,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不断提升其综合素质。第二,强化财务人员的考核以及监督,基于构建有关的考核制度,制定合理的奖惩措施,如果产生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应该及时地追究人员的责任。第三,强化人员培训工作,合理地设置培训标准,不符合标准的人员需要继续接受培训或是离开岗位,确保所有的财务管理人员都符合财务风险预防及控制的标准,适应岗位对人员的要求,更好的落实财务风险预防和管控工作,最大程度地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

(六)加强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

在财务风险管理实践中,需要建立内部控制监督和审计组织体系,更好的规避风险。首先,依据会计有关准则和制度,认真细致地核算财务数据,保证其准确性以及可靠性,防止产生会计信息不真实的问题。其次,医院应该加强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确保所有关键控制点都有相应的预警措施和会计监督制度,进而及时地发现各种财务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实施处理。最后,医院内在做重大财务决策的过程中,应该先全面掌握有关的财务风险因素,深入、科学的分析以及评估,尽量避免产生各种意外风险。内部审计机构应该客观、公正的对待财务管理工作,保证其可持续发展。

(七)加强成本核算

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有很多的影响因素,而人为因素是一种重要的因素,这是由于人员是落实工作的主体。例如,人为造成的核算问题可能会让成本控制工作和实际成本的差距较大,可能产生违反法规的行为,让医院出现严重的经济损失,不利于医院的发展,对此,应该采取合理的成本核算以及控制措施。构建和完善成本核算控制体系,促进相关制度的落实,如成本核算制度、支出控制制度等等,定期核算运营中的各项财务指标,有效地体现出资金使用状况。若是预算和实际成本支出具有显著的差距,财务人员应第一时间分析原因,进而调整工作内容。对于成本核算和控制体系,应定期汇总,直观地展现出财务状况,及时清除工作中的问题,进而有目的性的优化控制体系以及成本核算工作。财务管理部门应该执行有关的责任制度,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以提升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最大程度的确保医院的效益。

(八)加强资产管理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在开展财务风险控制工作中,应该注重和强化资产管理工作,提升资产利用效率,减少资产的运行维护成本,提高医院的效益水平。第一,应该注重和加强资产检查工作。通过将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方法进行结合,更好的检查资产状况,及时了解各种类型资产的相关信息,如型号、数量等等,确保实际信息和账面信息相符。第二,加大现场检查和调查力度,进而掌握资产的报废和调拨等情况,仔细地进行记录。第三,针对医院中的部分不良资产,应该科学地进行处置,尽可能的提升资产利用效率。第四,结合医院资产具体情况,科学的划分资产类型,依据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通过采取合理的资产管理措施,优化和健全资产管理条例,将资产管理和医疗资源管理进行融合,可以提升医院资产管理的效果,有利于预防财务风险。

(九)提升投资决策分析能力

为了更好地控制财务风险,医院应该提升这方面的能力。比如,基于对报表内容进行细化,把相关内容都细致地列入财务报表中,如,资产负债、支出、收入等,对财务风险控制的流程进行规范,符合财务预算管理以及财务风险管控的要求。

结 语

综上所述,医院的各项经济活动都是财务管理部门负责,各环节中都可能出现财务风险,因此,落实好财务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强化财务规范管理,减少财务风险的产生,有利于医院适应医疗体制改革,促进医疗事业发展。然而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影响因素,使得出现财务风险,甚至是产生经济损失,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对此,财务人员应依据医院情况,采取合理的措施,加强对于财务风险的预防和管控,人员需要树立较强的财务风险意识,分析和把握财务风险问题和原因,同时有针对性采取措施进行改善和解决,把财务风险及时地消除在萌芽阶段 ,确保医院财务安全,优化财务管理的效果。

(作者单位: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医院财务风险范文第3篇

摘要: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并非真正的全民公费医疗制度,而是一种保障水平较高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这样的医保制度一方面可以提高参保者的医疗服务利用率,但在医药费用控制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会对全民医保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负面影响。本文通过考察在实行“全民免费医疗”之后神木民众住院服务利用率的变化,指出可能存在过度医疗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包括供方诱导过度消费的存在、医保供方付费模式的改革及县外住院的存在。

关键词:神木模式;可持续性;全民免费医疗;过度医疗;医药费用控制

神木县的“全民免费医疗”并非真正的全民公费医疗制度,而是一种保障水平较高的全民医疗保险制度。其中,保障水平较高的部分,在于住院费用的医保支付(或报销)比重较高。一般而言,在保障水平较高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之后,参保者的医疗服务利用率都会有显著的提高。但是,如果医疗服务利用率的提高幅度过大,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新医保制度在医药费用控制上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最终会对全民医保的可持续性发展造成负面影响。鉴于保障参保者可以享受基本的住院服务是神木医改的主要目的,因此本文主要考察在实行 “全民免费医疗”之后神木民众住院服务利用率的变化。

一、神木县民众的住院率

依照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的定义,住院率指“每百人口(或每千人口)年住院人次数”。我们利用2009年3月—2010年8月的数据,来看一看神木医改以来的年住院率(县内外总计)变化。鉴于只有18个月,我们利用以下办法计算神木县的年住院率:2009年3月—2010年2月作为一年,2009年4月—2010年3月作为一年,以此类推,最后,2010年9月—2010年8月作为一年。由此,可得到7个年住院率数据(参见表1)。

据了解,2008年神木城乡居民的住院率约为8.0%。“全民免费医疗”在制度实施之初,其城乡居民的住院率就跳升至10.3%,之后继续逐步上升到2010年8月的11.0%。与医改之前相比,城乡居民的住院率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上升了3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神木县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的住院率本来就相对较高,“全民免费医疗”实施之后似乎变化不大。

那么,与全国的情况相比,神木县的住院率究竟是高还是低呢?

第四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所调查地区城乡所有居民的平均住院率为6.8%,其中城镇地区为7.1%,农村地区为6.8%,小城市为6.3%;在与神木县人口及社会经济状况相类似的小城市和一类农村地区中,住院率分别6.3%和5.9%。而且,这次调查还获得了不同医疗保障受益人群的住院率数据,其中公费医疗受益者的住院率最高,城乡合计为13.9%,城镇职工医保次之,为9.2%,新农合再次,为6.9%,城镇居民医保和其他社会医疗保险更次,为5.1%,没有社会医疗保险者最低,仅为4.3%(参见表2)。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神木医改以后,该县“全民免费医疗”受益者的住院率明显超过上述调查地区的平均水平,尤其是神木县公务员和国有事业单位职工的住院率大大超过了其他地区同类人群的住院率。这一现象如何解释呢?

一种解释是“补偿性增长”说。也就是说,由于实施了“全民免费医疗”制度,神木参保居民的医疗费用自付比显著降低,基本没有看不起病、住不起院的情况,这样,新制度实施之前那些患病本需要住院但住不起院或者舍不得住院的参保居民,会集中在2009年3月—2010年8月這一时间段住院,从而使住院人次暴增。依照这一解释,此期间神木住院率明显偏高,是过去历年累积下来的应住院未住院者补偿性住院情况,因此是正常的。我们可以把此前累积下来的该住院未住院患者在神木医改后住院的情况称为“补偿性住院”,由此导致的住院率增加部分称之为“补偿性住院率”。

问题在于,我们是否可以把神木医改后提高的住院率全部算作是“补偿性住院率”?从理论上说,神木医改以来住院率提高可能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由于新制度的医保支付水平较高,医疗服务供需双方(即定点医疗机构和参保居民)出现道德风险(moral hazard)行为,使得住院率明显上升。一方面,由于住院费用个人仅仅自付很少,参保城乡居民很可能产生过度住院需求,俗话讲“小病大看”;而另一方面,由于神木县医保机构采用按均次住院费用为主的供方付费模式,定点医院出于增加收入的目的,必须想方设法诱导一些不需要住院的轻病患者住院治疗。也就是说,神木医改后其偏高的住院率,有一部分属于过度医疗现象造成的。

在以上两个原因中,哪一个较为符合神木县的实际?若二者兼而有之,如何把这两种效应分离开?

过度医疗(包括过度住院)是很难明确界定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一个纯粹的医学问题而是一个经济问题。比如,是否只有在检查结果为阳性概率达到70%以上时做磁共振检查才是适当的,从纯技术角度并不存在这样的明确界限,真正构成制约因素的是收费水平以及医保(或个人自费)支付能力和支付范围。

2009年3月以来,神木参保居民的住院率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高于其他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参保者住院率,究竟是不是在一定程度上可归因于过度医疗,我们将在下一节进行深入分析。但在这里,有两个判断比较容易做出。

第一,由于城乡居民和当地公务员享受同样的保障水平,在近年内神木城乡居民的住院率理应向后一类人群靠拢。这就是说,在其他制度安排未发生变化,尤其是医保供方付费模式未发生进一步改革的前提下,神木城乡居民的住院率或许会在短期内提高4%左右。按照目前的均次报销额度估算,神木县的医保支出在近年内将会因此增加5000万元左右。

第二,神木县“全民免费医疗”实施之后住院率的上升,并非全部甚至大部分可由“补偿性住院”这一因素来解释。在2009年3月—2010年8月这18个月中,各月住院人次和报销人次稳步上升。按常识判断,“补偿性住院”应该集中在那些早已确诊应该住院但因为可支付能力的问题而未住院的低收入人群,他们大多会在“全民免费医疗”实施后不久就寻求住院服务,而不会延宕到一年之后。

进一步分析显示,自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以来,神木县各月县内住院总医药费和报销总金额都呈现一种缓慢上升趋势。然而,导致各月住院总医药费用和报销总金额逐步上升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人次均住院费用和人次均报销额的逐步上升。实际上,自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以来,次均住院费用呈现缓慢下降之势,而次均报销额则基本保持平稳。

人次均住院费用呈现缓慢下降之势可能有两个原因:其一,当地医保管理部门(尤其是康复办)和经办机构对均次住院费用施加了严格控制,其最明显的体现是大兴医院(一家定点民营医院)因为连续三个月均次费用超标而被暂停了定点医院资格,这一严厉的措施产生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使得各定点医院逐步加强了对均次住院费用的控制力度;其二是住院患者的逐月增多可能意味着一些轻病患者也开始住院,因此逐步摊低了均次住院费用。我们在当地定点医院的调查中,公立医院的管理人员多次指责民营医院中存在着诱导轻病患者接受住院服务的现象,而多家民营医院的管理层尽管都竭力否认自家存在着这种情形,但都认为这类情形不仅很难杜绝,而且在医保机构就次均住院费用每个月都实施严格考核的情况下,出现这类情形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事实上,所有定点医院都呼吁医保部门不应该按月考核次均住院费用,而是应该将考核期延伸为半年甚至一年。

如果各家定点医院诱导轻病病人住院以降低均次费用的可能性是无法排除的,那么以上两个原因很大程度上就转变为一个原因了,即住院人次的上升。实际上,神木县自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之后住院率偏高,就是住院人次上升的结果。

二、供方诱导过度消费的存在

神木县在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之后,住院率偏高,或者说住院人次呈上升之势,这一现象是否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由过度医疗的存在来解释呢?实际上,在医疗保障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过度医疗的存在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而医保供方付费模式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遏制这一现象。因此,对于神木县,我们也有必要对此问题加以深入的分析。

首先,正如前文已经阐述的,过度医疗现象是否存在,很难从医学或医疗技术的角度加以判断。即便从住院率和住院费用的角度来看,要确认过度医疗的存在也有相当的难度。神木县居民的住院率高于中国许多其他地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甚至城镇职工医保参保者的住院率,这一事实本身并不能充分说明神木县过度医疗问题的严重性,而很有可能是由于神木县医疗保障水平较高所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度医疗本身实际上就是医疗保障水平较高可能引致的一个副产品,因此我们也同样不能断言,神木城乡居民在享受“全民免费医疗”之时不存在过度医疗的问题。

实际上,种种迹象表明,过度医疗的问题的确存在。这个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问题,在神木县倘若不存在,“神木模式”恐怕就过于神乎其神了。

首先,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这个人群当中,存在着过度医疗的现象。我们知道,神木县公务员和国有事业单位职工的住院率相对较高,但在2009年开始实施的神木医改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医保给付水平(补偿水平)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其住院率基本没有受到神木医改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大致断定这个人群不存在补偿性住院现象。然而,神木县公务员及事业单位职工的年度住院率比2008年国家卫生服务调查得到的公务员住院率还要高2~3个百分点,高出神木医改后本县参保居民住院率6个百分点。后一点尤为反常,难道神木县的公务员即事业单位职工比普通的居民更容易得大病,因此不得不经常需要住院?对于这一事实,唯一可以自圆其说的解释就是在这一人群中存在着过度住院的现象。

其次,即便对普通城乡居民,过度医疗存在的迹象也是有的。下面我们利用一个具体的案例说明这一点。

神木县人民医院2008年1月—2010年5月的产妇生产数据表明,在目前的神木“全民免费医疗”制度下,当地定点医疗机构的确存在着过度医疗(诱导需求)的现象。表面看来,产妇生产是一个无法供方诱导需求的住院服务项目,毕竟任何医疗机构都不可能诱导产妇生产量的提高。但是,由于剖宫产和正常分娩的经济收益差异,医院可能出现诱导产妇选择剖宫产。近二十年来,国内医疗机构诱导产妇实施剖宫产的现象非常明显。世界卫生组织 (WHO)关于剖宫产率设定的警戒线为15%,而中国的剖宫产率竟然达到了46.2%(2008年),而其他国家和地区剖宫产率远低于中国。这一现象受到了WHO及相关国际机构的严厉批评,尽管如此,该问题迄今并未发生根本性改观。其中关键原因是剖宫产经济收益明显高于正常分娩,导致全国各地的医院都积极诱导产妇实施剖宫产。

这样的情形在神木县同样存在。神木医改后,神木县人民医院在产妇生产上的行为倾向形象地说明这一点。在调研中,我们获得了在2008年1月—2010年5月这段时期神木县人民医院产妇生产的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之前,神木县人民医院的剖宫产率仅为13.0%。然而,在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之后的头三个季度(即2009年最后三个季度),剖宫产率一下子就跳升到41.1%。在2010年的前半年,剖宫产率继续攀升到45.8%。这一事实清楚地表明,在剖宫产方面,县人民医院存在明显的诱导需求过度医疗现象。

三、医保供方付费模式的改革与过度医疗的控制

由于神木县内住院费用实际补偿率已经达到85%以上,患者对医疗费用敏感性明显下降,过度医疗需求在所难免。由此,保证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控制医疗费用的重点就放在了对供给方即定点医疗机构的行为控制和激励上。显然,如果不能有效控制供方的诱导需求行为,医疗费用将会失控,医保资金支出额会急剧上升,长此以往,医保将不堪重负,政府财政压力会越来越大乃至难以为继。早在医改之初神木县政府对此已有一定的考虑,并为此做了一系列制度安排,比如单病种付费制度、非单病种均次费用限额制度等,以及对定点医院的一些定期不定期检查等。

就神木医改实施一年半以来的效果看,神木县相关部门规范定点医疗机构行为、控制医疗费用的工作做得相当不错。这说明神木全民医保体制的基本制度设计是相对较为合理的。当然,就其目前的付费机制和监管制度而言,神木县还存在着很大的改进空间。比如,我们前面分析过针对定点医院的核查制度看似严密实则缺乏长效性。再比如,现行制度在控制医疗机构诱导需求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按病种付费的行政化倾向导致对过度医疗以及医药费用上涨的控制不利。

让我们再次以产妇生产为案例说明这一点。目前,神木“全民免费医疗”制度对产妇生产实施单病种付费的供方付费模式。一般认为,单病种付费方式能够有效控制医疗机构诱导需求过度提供医药服务。但是,神木县人民医院这个案例形象地说明,如果付费机制设计得不尽合理,医疗机构诱导过度需求的现象就会出现,而由此导致的医保资金支出增加显然意味着资金的浪费。

下面我们来具体说明。2008年,付费额度分为三档:(1)正常分娩850元,医保全额支付;(2)异常分娩1200元,患者需要自费800元;(3)剖宫产2500元,患者需要自付1500元或者1100元。因此,大部分产妇(60.19%)自然会选择正常分娩,次之选择异常分娩(26.78%),选择剖宫产的比例只有13.03%。而2009年3月实施“全民免费医疗”之后,付费改为两档,并且剖宫产自费额下降到只有400元。此后,剖宫产率急剧上升,2009年达到了41.1%,而2010年前五个月更进一步上升到了45.8%,其中农村产妇上升幅度之高尤为明显。换言之,在医疗保障水平大幅度提高之后,原来很多可以进行正常分娩的产妇,也纷纷改用剖宫产。

应该说,在2008—2010年这三年中,神木县产妇的情况不应该出现显著变化从而导致从医学技术的角度需要大规模增加剖宫产比率。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采取哪种生产方式并非取决于医学上的技术要求,而是取决于付费额度及模式差异即经济激励差异:2009年3月之前,产妇更多选择正常分娩或者异常分娩,而很少选择剖宫产,当与前两种方式个人自费明显低于剖宫产有关。而2009年3月后,剖宫产率大幅度提高,从产妇角度讲,自然与个人自费额度明显降低以致降低到比此前的异常分娩自费额度还低密切相关,但是医院方面的主动诱导显然更关键。毕竟,选择何种生产方式产妇及其家人更倾向于听从医生的建议。由此,我们可以判断,相比较正常分娩付费标准,神木县康复办确定的剖宫产付费标准过高,使得县人民医院(其他医院也一样)实施剖宫产的经济收益明显高于顺产,否则我们难以解释,为何明知道剖宫产潜在危害很大,县人民医院却对30%左右不需要实施剖宫产的产妇做了剖宫产。

给出上述案例仅仅是为了说明,在控制医疗机构诱导需求行为从而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以保障神木免费医疗制度可持续方面,神木县相关政府部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除了进一步扩展单病种付费项目种类并进一步完善单病种付费模式以外,还应该引入总额预付制度以控制定点医院诱导轻病患者住院现象。

四、县外住院带来的费用控制风险

根据神木免费医疗制度相关规定,在神木县以外的16家定点医院的住院费用同样享受神木“全民免费医疗”的医疗保障待遇,而这些县外医院住院费用的不可控性,事实上已经成为神木模式目前面临的最大费用控制风险。这也是神木模式是否可持续、是否可复制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

神木医改以来的数据清楚地显示了这一点。从2009年3月到2010年8月,神木縣“全民免费医疗”的受益者县外住院只有3957人次,仅占该期间总住院人次(57145)的6.9%,但是其报销的医药费用却高达5442万元,占该期间医保总报销额(2.2亿元)的24.7%。换句话说,仅仅不足7%的县外住院率却花费了超过1/3的住院费用支出。

神木县医保部门没有对县外定点医院监控的权限,也没有就供方付费方式与县外定点进行谈判的可能性,只能依靠起付线、报销范围和报销比例的设定来约束患者。因此,不管神木县医保部门还是患者,都没有能力影响县外定点医院的收费,更不可能对其可能的供方诱导过度消费行为加以制约。因此,县外住院的高额医药费用成为神木控制医保费用过快增长的最大制约因素之一,也是“神木模式”是否可持续的最大潜在风险之一。

在全国各地,县级医院都是整个医疗服务体系的中坚力量,其服务对象占了全国人口的60%~70%,包括广大的农村人口。如果县级医院能够开展绝大部分常见病诊疗业务,那么绝大多数病人就可以留在当地接受医疗服务,从而可以减少患者向大中城市医院集中。唯有如此,医疗费用的快速上涨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城乡基本医疗保险的补偿水平才能提高,各地政府的财政负担以及医疗保险的财务风险才能有效降低。但是,使县级医院成为这种医院的前提是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尤其是中央和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放弃僵化行政管理办法,向县级医院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推进包括县医院在内的公立医院的去行政化,赋予县医院充分的用工自主权、发展自主权,业务自主权、收入自主权,唯有如此,才能将县级医院发展壮大。

(编辑:张小玲)

医院财务风险范文第4篇

随着我国放开医疗行业, 整个医疗市场竞争变得愈发激烈, 医院管理模式也出现根本性的转变, 这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与挑战。医院财务部门需要转变控制策略, 降低风险危害, 本文就此展开论述。

2 医院面临的财务风险分析

2.1 筹资风险

筹资风险主要指医院在运营的过程中, 由于发展的需要, 开展筹资活动, 由于筹资结构不合理, 使得医院的资金成本增加, 不利于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 对于医院的发展不利。筹资过程中, 医院还需要面临筹资失败的风险, 无法及时地筹集资金会影响医院的发展, 对医院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

2.2 运营风险

医院在开展医疗服务及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存在运营风险。如在医院并购活动中, 由于并购双方的运营管理理念以及医院文化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 因此即使并购工作能够很好地完成, 医院在并购后依然存在运营风险[1]。在日常的运营管理过程中, 由于运营管理方式以及运行方式方面的不同, 并购双方存在矛盾, 影响医疗服务及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对于医院的发展造成了非常不利的影响。

2.3 投资风险

投资风险主要是指医院在投资的过程中, 由于投资决策失误导致投资效益比较低甚至是投资亏损的情况。投资风险主要是医院在投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投资风险影响了医院的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 对于医院的发展以及医院的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大影响。医院在属性方面既具有经营性, 又有公益性特征。因此, 医院在运营管理过程中, 既需要考虑实现自身运营目标, 又要满足自身公益性需求, 医院既要对两种特征倾斜方向进行认真考虑, 又要对管理目标的选择可能对医院未来发展造成的影响做到提前了解。可见, 医院在制定自身管理目标过程中通常都面临着两难的抉择:即如果医院对公益性目标过于注重, 就会大幅度增加运营成本, 可能导致入不敷出, 最终降低自身在同行业中的竞争力;但如果医院在运营管理过程中过于注重经济利益, 就会导致医患关系紧张, 影响医院形象, 降低医院公益性。

3 医院财务风险的控制措施

3.1 医院内部树立风险意识

医院在日常的运营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于财务风险进行充分的重视, 树立良好的财务风险意识。对于行业特征进行一定的了解, 主要了解行业的发展潜力, 针对医疗服务的质量、市场份额以及市场占有率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根据对医疗服务的分析以及市场的分析准确的判断医院选择科学合理的财务风险管理方法能够带来的各种经济利益, 保证财务风险的降低, 为医疗服务及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医院对于财务风险不是非常重视, 使得医院内部财务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不利于财务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影响了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不利于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

3.2 建立有效风险防范机制

(1) 适应医院的内部环境。为了保证医院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医院应该建立适合的内部环境, 降低财务风险, 为医疗服务及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了建立适合医院的内部环境, 医院在文化、组织结构以及管理体制方面都要进行有效的改善, 建立积极的医院文化, 让员工对于财务风险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提升对于财务活动的重视, 保证财务风险不断地降低。为了有效地降低财务风险, 医院应该建立一套健康的医院文化, 通过文化来影响医院的日常运营管理, 发挥员工的主动积极性, 提升医院的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运营管理中的各种风险, 保证医院的风险防范机制不断地完善

(2) 有效实施风险评估, 设计更优的融资渠道和支付方式。为了能够进一步的防范财务风险, 医院应该针对医院内部可能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对于医院财务风险进行分析, 对于存在重大财务风险的事项进行重点关注与管理, 采取积极的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 保证医院的经济效益不断地提升。为了降低医院的财务风险, 医院需要进一步的优化融资渠道, 改善支付方式, 让支付更加的安全可靠, 防止医院由于融资问题影响了发展, 对医院的运营效益的提升造成不利的影响。

3.3 加强财务预算管理

为了提升筹资与投资水平, 降低筹资与投资的风险, 医院应该加强对于财务预算的重视, 通过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来提升筹资水平, 提高投资收益, 为医院经济效益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在预算管理的过程中, 医院应该充分的了解医院的运营管理情况, 根据医院的历史运营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筹资与投资方案, 保证医院最终的社会价值最大化, 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 医院进行财务预算的时候, 应该采用零基预算法, 结合医院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展预算管理, 保证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设置监督管理人员对于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 保证预算方案能够充分的执行, 执行中出现问题应该及时的解决, 完善预算方案, 为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4 结语

综上所述, 医院财务风险产生原因虽然复杂, 但是从根本上入手控制风险, 可以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确保医院健康发展。希望通过本文论述, 强化医院财务风险控制。

摘要:现代医院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财务管理, 直接影响到医院运营。唯有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工作, 才能确保医院健康发展。本文中分析医院财务风险的成因, 给出具体控制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医院财务,风险成因,控制策略

参考文献

[1] 方永平.医院财务风险原因及控制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 2018 (11) .

[2] 梁冠玉.论医院财务风险形成原因及管控策略[J].中国国际财经 (中英文) , 2018 (7) .

医院财务风险范文第5篇

【摘 要】伴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医疗行业的竞争也在越发的激烈,迫使公立医院需要进行适应社会发展的变革来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促进自身更好的发展。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因素主要要从政策、经济、行业内部、以及医疗水平等方面进行分析,把COSO内部控制框架中涵盖的要素与医院的结构与责任构成进行实践应用;提升医院的危机意识,促进公立医院的医务人员综合素质与医疗水平的提升,优化医院的组织管理结构,更新落后的医院管理理念,完善医院的风险警报机制,让医院有能力去面对财务风险,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内部控制框架;公立医院;财务风险

现在所说的医院财务风险,具体是指医院在进行一些财务活动的过程中,受到内部和外部的环境和不可抗拒的因素影响,导致医院的财务周转偏离预定的计划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医院在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财务风险的发生,有着非常大的突发性和不稳固性。在公立医院发生的财务风险的时候,医院的整体活动与效益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医院会因为财务风险陷入财务危机的困顿中,导致医院的各项活动出现停顿。所以,公立医院要完善科学的内部管理机制,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使企业稳定的持续发展。

一、公立医院财务风险产生原因分析

1.经济方面的原因

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把市场经济的单一化转变成多元化,这也加大了财务风险的发生几率。并且我国对于卫生体制的改革,也加剧了医院的市场竞争。公立医院面临的竞争越来与激烈,就必须使用合理科学的经营方式,才能保证医院的竞争性,在现在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公立医院要想持续稳固的发展就必须要加入资金市场,活跃医院的财务周转,使用各种方法为医院带来效益,但是这种方式的局限性也显而易见,会让医院进行负债经营,加剧医院财务风险的发生。

2.法律政策原因

我国的医疗法律规范不断完善,原有的补偿方式变成了赔偿制度;同时,法律法规的大力推广宣传,人们的法律意识加强,维权意识也大大提升有的患者会利用舆论贬低医院的形象,给医院的效益带来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医改之后,国家增加对卫生的投入,减少居民的就医费用,使医院的收费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很多种收支方式,加大了医院汇总财务的难度,增加了财务风险发生的几率。

3.医疗技术的原因

医院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就承担了很大的责任,为了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会使用到许多的医疗设备和药物,这对医院的医疗设备以及药物使用提出了很大的要求,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医疗事故,引发财务风险。同时,在一些难度较大的病患是,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也会有医疗风险的发生,进而产生医患纠纷,给医院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进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COSO框架下医院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分析

1.控制环境

在COSO内部控制框架中,控制环境是最为基础的一个阶段,包括医院的责任划分、医疗人员的素质以及医院管理机制。在医院控制环境环节中,因为组织结构的不完善,造成控制力集中,可能因为一人的疏忽,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同时,在医院的管理机制中,会让医疗水平高的人作为管理者,而忽视了他们的财务管理水平,公立医院在进行重大的经济活动中,这些管理者没有科学的管理知识,决策带有很强的主观意志,引发财务风险。

2.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的主要目的的一些风险活动的政策可以再管理者的要求下执行。不过,我国的公立医院财务系统很不完善,对财务风险管理的活动掌握在审计和财务会计手中,没有一个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而且医院内部控制过于集中,医院的一些规章制度存在矛盾,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3.内部监督

在医院的正常经营中,利用有效的内部监督,可以提升医院的财务风险预警意识。但是我国的公立医院实行院长责任制,导致医院内部的监督机制落后,审计人员进行工作会受到很多因素影响,而且,有的审计人员素质低下,内部监督的作用不仅发挥不出来,可能会起反作用,做不到财务风险的监督控制。

三、加强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提升防范财务风险能力

1.改善医院内部环境

首先医院要培养医疗人员的风险意识,提升医疗人员的道德与技术水平,尤其要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进医院管理者更新管理理念,加强财务知识的宣传,使医院有能力面对突发的财务风险。

2.强化控制活动

公立医院应该结合自身状况,建立一套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通过有效的控制,保证国家的政策法规得到实行,促进医院的内部结构优化。在经济活动开展时,财务部门加大监视力度,确保每笔资金有迹可查。同时,医院加强内部部门的联系,通过合作确保经济活动的执行,对财务风险的关键点进行控制。

3.加强内部监督

在经营医院时,公立医院应该要明确财务的管理目标,提升审计人员的水平,对面进行全方位的监督,定期进行检查。内部人员要按时写检查报告以及评估报告,细化内部控制,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结束语

总之,医院遇到的问题都会通过财务风险的状况表现出来,只有加强医院内部控制,保证管理与审理的规范执法,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真实,才能提升医院的经营质量,树立医院在行业中的形象,增加医院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所以,公立医院必须要组建科学的内部控制机制,才能确保医院有能力面对财务风险的发生,促进医院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管新.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控制与预警[J].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15(03).

[2]刘海涛.试析医院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 经营管理者. 2016(08).

医院财务风险范文第6篇

医院的财务风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医院财务风险指的是在复杂的财务系统运行中, 医院在筹资、投资、运营、分配和回收等环节产生的实际收益与预期结果发生偏离的现象;而狭义的医院财务风险指的是在医院的运营过程中, 因受内外环节的影响, 其自身货币资金到债务偿还期未能按时偿债所造成严重的损失。

医院财务风险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 财务风险的客观性。一方面不论医院的财务风险的成因是什么, 财务风险的成因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 医院财务主体在运营过程中产生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2) 财务风险的可控性。虽然医院在运营过程中无法全面把握财务的风险, 有不确定性的一面。但是, 财务运行也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 只要把握好这些规律, 医院的财务风险还是可控和可防范的。

(3) 财务风险的全面性。医院财务风险的全面性体现在筹资、投资、资金分配、回收等任何一个财务运行环节都有可能发生财务风险。

(4) 财务风险的两面性。医院的最终收益与财务风险的大小是成正比的。一般来说, 风险越大收益也就越高, 反之亦然。因此, 医院既要抓住规律, 科学分析收益以把握机遇;又要认识到财务风险的危害性, 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5) 财务风险的相关性。医院财务风险的形成与外部政策、财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管理者的决策以及医院全体职员的风险意识等因素息息相关。

2 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的财务风险有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运营分配风险等几类, 需要运用一定的方法对其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的财务风险进行甄别, 分析其对医院财务状况的影响, 并作出科学的评估为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当前, 公立医院财务风险控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医院资产结构不合理, 财务管理难度大

资产结构不和里是医院财务风险控制中常见的首要问题。当前很多公立医院的资产结构并不合理, 不良资产占比高, 资金压力大。如一些医院盲目扩大规模, 购置先进的医疗设备, 增加了各种长短期负债, 财务管理面临着较大的压力, 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资产结构的不合理程度, 医院爆发财务风险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2.2 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薄弱, 财务制度不完善

医改前, 公立医院提供的服务属于公益性服务, 其运行靠国家的拨款, 囿于国家财政投入。而随着医改的不断推进和深入, 医院需要在市场机制中求发展, 而一些公立医院的财务风险控制意识较为薄弱, 对内外部环境变化不敏感, 没有对财务的风险控制进行积极的分析和尝试规划, 风控能力较低。在这种情况下, 医院一旦上市了其财务风险控制的基本能力, 相关工作则将陷入困境甚至停滞状态, 对医院的发展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2.3 财务风险控制措施单一, 风控无重点

在医改过程中, 在财务风险的控制上所用的措施比较单一, 几乎成了许多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的共性性。例如, 一些公立医院习惯性地运用财会数据分析对具体的财务风险因素进行排查就算是完成了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这一措施只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财务风险控制的需要, 但由于受各种财务风险诱因的影响, 医院财务风险的隐蔽性较强。而单一的风险控制措施让新时期医院财务风险控制活动存有有明显的局限性。同时, 很多医院在其财务风险控制中, 没有进行规划和统筹, 重点不明, 使得财务风险控制不痛不痒、可有可无。由于医院未曾明确财务风险控制的重点, 医院在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上则缺乏准确的方向。一旦具体的财务风险爆发, 医院则很难有效管控相关财务风险, 且极有可能扩大财务风险的各种影响, 进而危及医院自身运营和发展。

2.4 医院员工风险意识和整体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医院的财务风险的产生于各部门息息相关, 提高医院全员的风险意识和整体业务素质是非常必要的。而医院的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医院风险防范能力, 他们更是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的关键员工。长期以来, 在公立医院员工的意识里, 管理和防控财务风险是管理者和财务部门的事情, 做好岗位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什么成本花费与自己无关, 该买买该用用, 工作产生的费用, 能报销的要想尽一切办法报销。这些都是讲自己置身医院组织团体之外的表现, 医院员工的风险意识和整体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3 医院财务风险管理防控措施

3.1 逐步优化医院资产结构, 提高管理效率

公立医院要做好高财务风险管理首先应优化医院的资产结构, 从而带动财务结构的优化, 为财务风险控制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然而, 资产结构的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需要医院每年定期对其资产和财务结构进行清查、分析, 对负债规模进行管控, 在掌握基本状况和特征之后, 才能对相关不合理的问题予以有针对性的解决。通过不断地优化资产结构, 对各种闲置资产和不良资产进行处理, 才能降低财务风险诱因的数量, 帮助医院增强财务风险的防控能力。

3.2 提高风控意识, 完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

新财会制度要求医院建立和实施现代医院的财务管理制度。明晰医院各岗位职责, 加强医院的预算管理和控制, 对重大的财务决策在执行前要进行风险评估并实施全程监督。同时在国家相关的标准以及全行业的标准数据之上, 建立合理的风险预警指标, 并结合医院现实情况进行科学的修改。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来规范医院的内部管理, 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规范会计行为, 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3.3 增强财务风险防范的全面性, 重点防控风险

医院应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工作, 重点防控风险。首先应提高财务账本的管理力度, 开具的财务账本应严格依据县财会制度的要求来综合设置财务账本的相关项目。确保日日清、月月结;其次, 设立独立的财务审计监管部门, 设立审计内部制度化的管理模式, 以保障医院内部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此外, 规模较大的公立医院可以在财务部门成立专门的财务风险防控小组, 通过一系列的财务风险控制活动, 开展阶段性、定期性的财务状况评估。并在科学的财务风控规划的基础上, 明确控制重点, 整合各种财务封信控制资源。

3.4 提高全员风险意识, 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对于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 加强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 提升他们的财务风险意识、法律意识和业务素养。定期对相关人员尤其是财务工作人员实施考核, 是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对于医院财务人员来说, 在要求掌握财务核算理论的基础上, 还应该经常进行医院管理的相关培训, 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风险意识以及财务风险决策的参与度。必要的话, 医院也可以再建立优秀人才的引进机制充实医院的财务人才队伍。

4 结语

医院, 尤其是公立医院在我国社会发展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医院能否正常运转, 影响着国民健康和社会秩序。公立医院要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加大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 做好财务风险防控工。这既有利于提高医院的科学决策, 又有助于推动各项财务制度的有效实施, 从而提高医院的市场竞争力。

摘要:随着新财会制度的建立和我国医改的推进, 财务管理在医院的管理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公立医院作为医改的主体, 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 必然也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风险。本文在分析探究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的种类、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的基础上, 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期能提高公立医院的竞争力, 推动公立医院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医院财务管理,财务风险,风险控制,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 刘玉华.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J].时代金融, 2017 (4) .

[2] 韦露敏.医院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8 (5) .

[3] 常伟.新形势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形成机理及应对措施[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 2016 (20) .

[4] 孙琳琳.浅析公立医院财务风险[J].财会学习, 2016 (7) .

上一篇:董事长半年工作报告范文下一篇:多媒体教学模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