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士心理压力分析论文范文

2024-03-15

战士心理压力分析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健康;成因对策

近几年,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当代教育面临的一个新话题。对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直接关系到我国素质教育的成败。初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最重要阶段,是确立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素质教育的引导下,教师要积极帮助学生正确地处理学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问题,掌握初中生心理健康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采用有效的手段完善学生健全的人格,引导学生健康生长。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心理压力大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随着学业的深入发展,竞争压力逐渐增大,在激烈的学习竞争下,心里往往十分紧张,总是担心学习不好,考试失败,受到教师、学生、父母的责备与冷眼,往往会产生焦虑、悲观的思想。不正确的教育方式,还会加重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的。

2.人际关系不协调人类是群居种族,人们生活在社会中是需要相互沟通、了解、交流。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相反,不良的人际关系可能会给学生产生一系列不良后果,最终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初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表现在:师生关系、同学间的关系以及与家长之间的关系。如果其中一种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

3.青春期问题困扰初中生处于青春发育阶段,这个时期他们的心理、身体逐渐成熟,会产生各种不一样的情感,如对异性的爱慕之心,类似的情况如果能够正确地引导,有助于学生建立正确的观念,否则可能会出现青春畸形等心理问题。

二、形成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上有诸多不良现象,致使青少年对行为及思想形成认识上的模糊;另外,社会上一些网吧、电子游戏厅等娱乐场所经营不正规,往往成为青少年形成不良行为的主要驱动力;还由于受一些社会上存在的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影响,以及一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侵害中学生的思想,致使中学生心理畸形发展,严重影响学生心理健康。

2.家庭原因

家庭方面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现在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备受家庭的重视与呵护,家长的溺爱使孩子严重缺乏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遇到困难或者不顺心的事,行为偏激,心理承受能力低。还有些家长因为忙于工作,对孩子不管不问,也会对孩子的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还有些父母离异、双亲外出的学生,更容易产生心理问题,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关爱,容易形成孤僻、抑郁、自卑等不良心理问题。

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家长把孩子升学和就业的高期望转化为学业上的高指标、严要求,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从而使学生不堪重负、精神苦闷,但又缺乏释放渠道。另一种极端是,在教育落后的一些农村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家长由于自身素质和教育水平偏低,“读书无用论”思想严重。从而造成这些学生散漫成性、难以管束,心理极不健康。

3.个人原因

因为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极易扭曲,他们自我认识能力差,对社会上的一些信息没有正确的辨别能力,缺乏生活经验,容易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就会走极端,造成心理紧张焦虑。

4.学校原因

首先,观念落后。当前,以分数和升学率来衡量教师和学校,只能造成忽视道德品质和人生观的教育。在分数杠杆的催动下,上至领导,下至教师、学生对心理健康都缺乏足够的认识。其次,方法陈旧、简单。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目前我们还停留在主要靠班主任发现学生一点毛病,进行批评教育的老套路上,局限于班主任个人的认知水平上。严重缺乏科学的、完善的、有较高组织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然后教师失范。部分领导和教师自身心理不健康,由于生活和工作压力大,他们的不良情绪与日俱增,加上缺乏排遣渠道,缺乏良好的心理调解,他们常常处于焦虑、压抑的,或者是暴躁的状态中,出现厌烦学生、神经质的现象。教育者心理不健康,对学生的影响是极其不良的,很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障碍,自然难以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

三、中学生心理教育的对策

1.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意识及能力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开展,首先,要求教师认识到建立健康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其次,是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教师要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丰富知识与经验,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学校要定期对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丰富教师的心理教育知识,培养一批自身心理健康、熟练掌握心理健康知识的专业教师队伍,为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努力。

2.在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现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基于此,学校应该在校园内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学生如果遇到难题,可以通过咨询、宣泄、倾吐等方式释放心理的压力,以便缓解和解决心理困惑。心理咨询师要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尊重、理解学生,做学生的倾听者,积极帮助学生走出心里阴影。

3.在学校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单独开设心理健康课程,让学生通过对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了解心理、情趣调节技术与方法,课程要涉及心理健康养护,主要讲解心理健康知识理论和和实践操作的调节技能。引导学生掌握处理人际关系、情感交流的方式,以及发泄情绪、转移情绪、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方式等,以便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四、结语

总之,初中时期是学生心理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前提条件,同时也是他们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在这一时期,不管是社会、学校、家庭还是学生个人,都应该注重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利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便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这样中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文斌.当前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分析及对策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2,(24):115-116.

[2]张秀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大观周刊,2012,(50):226-227.

[3]刘红梅.关于初中生心理健康品质培养[J].教学研究课程教育研究,2013,(35):167-168.

[4]张秋艳,张卫,岳颂华,王刁`康中学生情绪智力与应对方式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08).

[5]张智,李文芳,梁庆,董瑶洁,周波,廖峻,胡发稳中学生日常烦恼与应对方式的初步研究[J].中國行为医学科学,2011,(07).

[6]文晓琴透视中学生心理冲突积极寻找应对策略[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11,(02).

战士心理压力分析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本文是一个探索性分析报告,结合心理压力的定义和产生机制,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综合艺术类大学生目前面临的生活环境,总结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现状、压力源和抗压能力、压力影响等。目的是探索和制定出高校心理工作者可应用的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方法,从心理咨询、危机干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知识宣传等多方位、多角度帮助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减压放松,增强心理抗压能力。

关键词: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中圖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结合对当代社会的压力相关研究的综述,目前,当代人面临的压力类型越来越复杂,在大学校园里面也是一样,目前大学生的压力类型也是各不相同。在现今不同的择业环境下,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面临的压力源必定大不相同。本文的调研和分析中,笔者主要针对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展开调查和访谈,积极探索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类型、来源、对学生的影响程度,并探索真正适合艺术类大学生的压力应对策略,更好地为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为心理工作开展提供新的范式和机制。

1 心理压力研究综述和研究目的

对于人类压力的研究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古希腊时代,那时的“医学之父”希伯克立特早已清醒地认识到人体有一种自愈力。“压力”作为一个舶来词,是由英文的“Stress”一词翻译得来,词义为“应激”。从不同的学科角度和侧重点来看,压力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医学中,对压力的定义是人身体处于备战状态的反应,这种情况大脑会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并通过血管流淌到身体各处产生一些特殊的生理反应。

1984年,Lazarus和Folkman两位心理学家首次提出了“心理压力”(psychology stress)这个概念。他们指出,“心理压力不是一系列事件或反应,而是被个体评价为超过个体自身资源和可能威胁身心健康的个体与环境间的特殊关系”。[1]我国学者陈磊在其研究中提出,心理压力是个体在“明显感到身心健康受到威胁的现实压力时通过个体评价转化而成的”。[2]通过数据库的检索,国内学者对心理压力的研究也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大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心理压力”这一概念进行详细、合理化的定义。2001年,申荷永等心理学家提出观点,认为心理压力的定义不仅要考虑其症状——紧张和刺激的部分,还要考虑其缘由——引起各种症状反应的事件[3]。2003年,学者刘克善在其研究报告中扩展了“心理压力”的定义,他认为心理压力是一种综合性心理状态,具体来说是指个体在压力事件的持续过程中,其心理上真正意识到了压力存在且无法摆脱时形成的,带有紧张情绪的心理状态[4]。对此,有学者认为,他的定义对心理压力的时间持续性和压力事件与压力状态的前后逻辑关系都进行了扩展性的阐述。2008年,学者李霞和李浩在论文中给出了对心理压力的另一个定义,他们认为心理压力是个体经认知后形成的一种心理反应,这种反应源于对环境中具有的威胁性刺激的感知,突出了认知在心理压力产生过程中的重要性[5]。2010年,学者朱龙凤提出,心理压力的定义是个体在生活中对一些威胁事件、情绪反应而形成的,伴有躯体机能、心理活动变化等的身心持续紧张状态[6]。2016年,学者许明星强调,心理压力的产生是由人本身在经验到外界刺激后,主观和客观相互作用产生的内部心理过程[7]。2017年,学者史丽丽在发表的文章中提出观点,她认为定义心理压力(或应激、紧张等)的概念不能与焦虑情绪分开。在我们生活的复杂环境中,心理压力的出现可能源自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的不匹配、不平衡。当我们面对一些不同的、相互对立的事物时,我们将处于矛盾和冲突的状态中,此时我们便会感受到苦恼、焦躁不安等情绪。这时我们的心理正通过对现实的反应来影响我们的内心状态和思维方式,甚至会导致我们陷入左右为难、无法选择的情景之中,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正经受着心理压力[8]。

结合前面学者对心理压力的研究和定义综述,着眼我们当代的大学生,本文尤其强调和突出艺术类专业的大学生。他们每一天都要面临各种新事物、新挑战的冲击,每一天每一门课的学业任务和课业要求都是崭新的,逐渐接触社会对他们专业化的要求也是崭新的,参加各种活动和实践的内容是崭新的,认识的形形色色的师长和人脉也是崭新的。同时,对艺术类学生来说,他们自身对自己的协调能力、创造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等也有不断更新的自我要求,且这些自我要求不是靠单纯的努力就可以取得显著的成绩。当新事物与他们原有的应对能力、调节能力不匹配的时候,心理压力由此而生。可以猜想,仅仅一项学业已经让他们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除此之外,他们还要面临其他来自生活方面的应激和挑战事件,这种心理压力的程度会不会随着他们社会化的过程逐渐累积、程度加深,也值得提出疑问。那么,艺术类大学生面临的心理压力到底有哪些类别?他们自己又是如何认识和感受这些压力事件和压力源的?笔者想要就以上问题的调研推理出一套帮助当代艺术类大学生应对压力、减压放松的心理干预策略,这也是本次探索研究的研究目的。

本次探索研究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是向北京几所高校的艺术类专业学生发布《大学生心理压力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为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压力基本情况、压力来源和压力的影响,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一个量化总结。第二部分是基于调查问卷结果的结论,在实践工作中探索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应对压力的策略和方法。

2 研究实施过程和调研结果分析

本文对几所高校的部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从大一至研三不等。参与本次问卷调查的学生总数为1721人,其中女生占比78%,男生占比22%,基本与我校的男女比例持平。与其他年级相比,大一新生参与度最高,在参与总数中占比超过一半,大二学生占比为20%左右,而大三、大四及研究生占比则均在10%以下。

2.1 艺术类大学生压力现状

在回答是否感到有压力这道题目时,超过90%的人在大学生活中感到不同程度的压力,一半以上的人甚至经常感到压力的困扰,仅有不足2%的学生完全没有过压力。其中,艺术类女生的压力感要高于男生,毕业生(大四、研三)的压力感高于大一、研一新生,这两部分学生的压力感又高于中间年级的学生。由此看来,面临就业和择业问题的学生,尤其是女性学生,特别需要关注和舒缓心理压力。

这些心理压力也会影响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日常生活。调查结果显示,偶尔会被影响到生活的抽样学生占比50%左右。值得注意的是,40%左右的大学生甚至经常被心理压力影响日常生活,仅有不足10%的学生表示不会受到心理压力的影响。然而,这样的大学生活带给学生的满意度也并不理想,仅有25%的学生对当前的大学生活感到满意,59%的人表示目前生活很一般,剩下的16%的参与者甚至明确表示对大学生活不满意。面对这样普遍的大学生心理状况,学校的心理辅导在学生们看来是怎样的角色呢?根据问卷结果,我校参与者中98%以上的大学生均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设心理辅导。

2.2 艺术类大学生主要心理压力来源和类型

本次问卷除了收集前文的基础信息外,还对学生们的具体心理问题或困扰做了调查。根据结果,70%的调查学生认为心理压力来源于自身,10%的大学生认为是来自社会,2%的同学认为家长是其心理压力的来源,剩余18%的学生则不清楚其压力具体来源。

在大学生活中,许多同学都或多或少遇到过挫折或是困惑。在这些挫折(困惑)中,排名第一的为学业问题(学习成绩不理想),其余依次是就业问题、恋爱问题、经济问题和与同学间的人际关系问题。可见,学业仍是当前学生的最大压力源。大学的学习氛围、授课方式、考核方法和学习要求都与之前中小学有较大的不同,但对学业成绩排名这种直观的结果的追求仍然不变,对学生也有较大影响。70%的学生同意自己会受到学业成绩排名的影响,20%的学生选择偶尔会受其影响,仅有10%的学生可以忽视排名,不受其影响。

由上一道题目推测艺术类大学生的压力类型占比,学习压力已经成为参与调查的学生的主要压力。一半以上的参与者目前面临的都主要是学习压力的困扰,就业压力仅占14%,这可能与参与者大部分为大一新生有关系。除这二者之外,经济压力和恋爱压力也占了一小部分的比例,均在10%以内,但以上四类并未将学生的压力涵盖完全,20%左右的被调查者仍然面临其他压力的困扰。

针对之前提到的大学生最主要的压力类型——学业压力,具体情况如下:有接近20%的学生对当前专业表示不喜欢,想换其他专业。接近一半的同学则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还凑合,能过一天算一天”。而态度两极的就是三成学生表示喜欢当前专业,3%的学生则表示一点都不喜欢。与此项态度调查结果关系密切的还有就业前景看法的调查。根据数据,26%的大学生赞同自己的专业属于热门行列,并且发展前途也很好;42%的大学生虽同样赞同本专业为热门专业,但也会考虑到巨大的竞争压力;不足10%的大学生则持悲观态度,认为自己专业太冷门,并且没有什么发展前途;最后的22%持无所谓态度。然而,虽然以上大学生的学业状况并不十分理想,许多人都不满意自己的专业,但是仍有接近三成的人到目前为止已经有了对生活、学习的明确目标或方向;也有超五成的学生正在寻找努力的方向。还剩下一小部分学生现在还处于迷茫状态,对未来并没有准确的目标或方向。可见,我校大学生很大部分都对大学生活存有诸多困惑。根据此项调查结果,一半左右的大学生经常对自己的前途感到困惑和担忧,四成学生并不经常,但还是偶尔产生这种苦恼,仅有一成的大学生很少担忧,可以摆脱掉这种困惑。除学业压力以外,人际关系也是本次调查的一部分。相比起来,这项调查数据较为乐观。有1/10的学生认为自己交际面很广,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近八成的学生认为自己交际面虽然不是很广,但和老师同学相处得很好;8%的学生承认自己容易和同学发生摩擦,人际关系处理得不是很好;3%的学生关系处理得很不好。本次调查将人际关系进一步具化为朋友、父母和老师几个方面进行调查。其中,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和身边朋友、父母、老师相处得很融洽,另外一半的学生则认为关系一般。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4%的学生面临着人际关系处理不好的困境。很显然,人际关系的好坏也是引起压力的因素之一,比如40%的参與者表示,经常会感受到人际关系带来的压力,还有45%的学生偶尔会感受到人际关系的压力,而只有15%的一小部分学生可以做到较少受到人际关系的压力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外形焦虑带来的压力也成为被调查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之一。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有条件,三成的学生极度渴望自己的身形和容貌有改变,三成学生希望有变化,三成学生可以顺其自然,不强求自己的身形及容貌改变,仅有一成的学生持不希望的态度。这可能跟艺术类学生专业对自身形象的需要有很大的关系。

2.3 心理压力对艺术类大学生的影响程度

调查心理压力对学生的影响,各种各样的心理压力给艺术类大学生带来了不良的生理反应,其中频率最高的是睡眠不稳。50%左右的参与者表示有此经历,而食欲不振和其他不良的身体反应均有30%左右的学生体验过,也有20%左右的学生表示因为心理压力而经常头疼。这些心理压力对学生的影响也不一而同,比如其给70%的参与者带来过一定的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日常生活。令人担心的是,7%的受调查大学生表示其曾产生严重的负面情绪,不能正常学习;但也有20%的参与者认为这些心理压力可以转化为动力,促使自己进步。可见,对心理压力的接收和消化因人而异,而那些接收能力差的同学则可能会因此而影响正常生活。

对于承受能力这一点,在参与学生自己的认知中,30%的学生认为自己心理承受能力较好,也有接近15%的参与者认为自己的承受能力较差,剩下的学生均认为自己承受能力属于一般水平。对成长至今的各阶段压力调查中,究竟哪一阶段是学生们压力最大的时期。结果显示,55%的学生赞同现阶段,即大学时期压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排在第二位的则是高中时期,尤其是高三,28%的学生将其列为压力第一。更早的小学和初中仅有3%的学生认为当时压力最大。除以上外,有14%的学生认为到目前为止压力都不是很大。

面对这种并不轻松的大学生活,大学生使用什么方式解压呢?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42%的学生依靠娱乐方式解压,比如购物、上网等;36%的学生采取与他人倾诉的方式解压,比如向朋友、父母等倾诉。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有极少数的学生通过伤害自己或他人来解压,虽只占3%的比例,但他们的解压方式十分危险。其实解压方式远不止以上给的那几种答案,比如题目中问到艺术类大学生的解压方式,结果显示被调查大学生最多选择的解压方式是听音乐或者唱歌跳舞,这充分体现了艺术类专业的特征。其余排名往后依次是找人倾诉,做各种运动,大喊或大哭一场,顺其自然,看书,置之不理。

2.4 问卷调查的延伸疑问

本调查也有相关的延伸问题,60%的被调查同学认为压力在生活中产生的是负面影响,会影响情绪。甚至有3%的同学会由于压力原因而完全无心学习,仅有17%的同学能将压力转为正面的学习动力。面对压力的这种不良影响,我们是否应该更大范围地教授学生如何缓解压力,把压力转为动力,才能不受其影响正常生活?

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压力,也会有自己的求助者,比如父母或者朋友。在我们的调查中,72%的同学在生活中遇到压力会最先向知心朋友求救,家人则是20%的学生的首选求救对象。还有极少数选择向专业老师和普通同学求助。为什么向专业老师求救的比例如此低?这是否说明大学生的心理辅导意识过于欠缺?或者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还亟待普及?

在受到比较大的压力时,只有20%的同学想过接受心理辅导,还有57%的同学并没有这么强烈的意识,只是偶尔会想到心理辅导,剩余的学生则完全没有心理辅导的意识,没能好好利用学校资源,且强压状况时的心理健康堪忧。我们应该在心理中心的宣传上多做些努力,使学生在需要的时候能想到这个帮助手段。

在自杀的问题上,近八成的同学对自杀还是持不赞同的态度,也有两成的同学认为自杀是可取的。这是一个值得警惕的数据,我们更要注意,在这两成的同学中,是否的确有目前心理状况不佳,需要心理咨询却仍未获得帮助的个例,以及他们是基于何种原因竟然认同这一行为。假若我们了解了造成此心理的原因,是不是就能提前从源头上遏制自杀的想法?

而根据一项提问我们发现,参与调查者中的绝大部分同学都没有特别了解自己。只有23%的同学认为足够了解自己,12%的同学则持否定态度,还有剩下的65%是介于兩者之间。每一个个体都应该建立起对自己的了解和认同。鉴于同学们对自己并不十分了解,我们是否应该帮助他们对自身做更多的了解,这样才有助于他们舒缓压力,并对大学生活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3 探索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策略

3.1 在咨询中充分发挥学生的艺术专业特色,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

对于因为心理压力过大前来心理中心求助的艺术类大学生,心理咨询老师要充分抓住来访学生的专业特点。他们大多是小时候出于热爱或兴趣而选择了目前的专业,这一点将成为咨询中帮助来访者灌注希望的重要资源。另外,表达性艺术治疗也是近些年比较具有实操价值和支持性效果的心理咨询方式,其原理就是运用绘画、舞动等艺术类非语言的表达方式与来访者互动,从而达到给予来访者心理支持的目的。这对我们开展艺术类大学生工作是一个潜在的高效辅导方式。

3.2 尽可能调动各种新媒体技术和社交平台,监控危机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提早预防

当代大学生在网络社交平台上相对活跃,同时也更敞开,尤其艺术类学生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作品或文字等多种形式抒发到网络社交平台上面。包括在遇到心理困惑或者心理危机时,他们也习惯于将内心的困惑和复杂情绪发布到平台上,这本身是一种散发求助信号的表现,但大部分时候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3.3 在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上加强运用艺术表达的形式,教授心理减压放松知识

目前,大学校园都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一般以学院或班级(同专业方向)为单位进行授课,任课的心理教师也可以考虑结合艺术类学生特色进行针对性的备课。例如,教授动画专业的学生可以多结合热门动画人物分析、动画片段赏析等方式,还可以邀请学生在课上进行不同心理主题的绘画创作。对表演专业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可以调动学生对心理剧的积极性,邀请学生将心中的情绪情感和生活中发生的压力事件用编剧和表演的形式展示出来,以实现情绪情感的抒发。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结合音乐素材进行心理的授课等。这一方面丰富了课堂的互动方式,另一方面也更贴合学生的需求,真正实现心理健康课程以整体带动个体的高校心理辅导思路。

3.4 针对问卷调查中艺术类学生面临的主要压力类型进行专题宣传教育

在校园内定时定点地宣传相关心理压力减压放松策略和科普知识,并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互动功能,构建同类学生的朋辈帮扶线上群组,在组内进行相互的倾诉和交流。以新媒体为载体,打造一个线上互动平台,让有同类型心理压力的学生可以在网络安全环境中更多地交流彼此的问题和应对心得。

这是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实践上的一次新探索,本文中总结的应对策略都可以形成学生工作手册,更好地服务于校园的心理工作。鉴于艺术类学生群体的特殊性,下一步计划开展以上压力应对策略在校园应用的有效性研究,笔者将进一步调研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减压抗压能力,结合个案访谈和焦点小组活动等多种研究形式,形成一整套切实有效的工作机制。

参考文献:

[1] R.S .Lazarus and S . Folkman . Stress, appraisal,and coping [M]. New York:Springer Pub Co,1984:15.

[2] 陈磊,等.在校大学生心理压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5(02):34.

[3] 梁燕.女大学生心理压力、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4] 刘克善.心理压力的涵义与特性[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01):102-106.

[5] 李霞,李浩.高校研究生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研究现状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S1):108-111.

[6] 朱龙凤.心理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研究生论文专刊,2010(S3):153-154.

[7] 许明星.大学生自我控制与心理压力的关系研究——以安徽师范大学为例[J].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1):104-107.

[8] 史丽丽.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山西农经,2017(21):116.

作者简介:李湾(1988—),女,北京人,研究生,硕士,助理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工作部(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职教师,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战士心理压力分析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通过调查,发现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甚重。分析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及其原因,并提出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基本对策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原因

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及教师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教师群体一直被认为是承受压力最大的群体之一。近年来,我国已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教师的职业压力,有关各类教师职业压力的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教师的职业压力普遍比较大,而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更是大家有目共睹的。笔者试图结合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压力研究的成果,通过调查,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状况及其原因进行初步探讨,并提出相应缓解措施,以期引起社会对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关注,进而关注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涵义及其影响

压力是指个体意识到外界对其要求超出了其承受能力的反应。教师职业压力是压力一词在教育科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国外学者李特(Litt)和图尔克(Turk)认为,教师的工作压力是指当教师的幸福受到威胁,且所要解决的问题超过其能力范围时,所产生的不愉快情绪与困扰。Kriacou与Sut-cliffe将教师工作压力定义为:一种由教师工作角色施加于教师身上的要求,而这些要求使他们的自尊或身心健康受到威胁,因而产生负面的情感反应,且伴随着可能致病的生理改变。

国内学者彭小虎认为,教师工作压力是教师与教学诸要素互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适应状态,并导致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心理、情感和教学行为等方面的失调。李玉峰认为,教师的职业压力是指由教师职业中威胁到教师自尊或健康生活和工作的各种因素所引起的教师生理、心理上的反应对教师个体产生的不良影响。邵光华认为,教师职业压力是指由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及生存状况相关的烦恼事件或学校工作环境等因素引起的一种精神状态及相应的行为表现。笔者更倾向于邵光华的观点。

压力对人的影响具有双面性。适度的压力是有益的,它可以成为职业活动的动力。积极的压力有利于教师挖掘自身潜力,排除空虚和郁闷,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过强、持续时间过长的压力会威胁教师的身心健康,降低教师从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目前,国内外教育学者探讨得更多的是教师职业压力的消极影响,普遍认为,教师职业压力对教师本身产生的消极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职业压力导致教师出现不稳定的情绪和不健全的心理,具体表现是莫名的焦虑、压抑、担忧、受挫感、无助感及缺乏安全感,性格脆弱,丧失自信心,对工作不满意,感到疲惫等等;其次,职业压力导致教师消极行为增多,如行为冲动、易激动、情感失常、暴饮暴食或食欲不振、抽烟喝酒、旷工等等;第三,职业压力导致教师生理疾病增多,损害了教师的身体健康,例如心脏病、身体疲劳以及其他各种疾病。职业压力在对教师产生消极影响的同时,也必然对学校和社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因此,探究教师的职业压力问题,并进行有效的疏解,对教育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现状

为了了解经济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压力状况,我们采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李超平博士设计的“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对湘西自治州的几个县市的中小学在职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共收回有效试卷594份,调查结果如下表:

从表1可以看出:(1)在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中,只有3.2%的教师反映没有什么压力,96.8%的教师反映有压力。其中29.3%的教师反映压力非常大,46.8%的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两者加起来占76.1%,说明民族地区的中小学教师普遍感觉压力比较大,这可能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有关。(2)从民族差异来看,78.1%的汉族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71.2%的苗族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76.9%的土家族教师反映压力比较大,说明在民族地区,汉族教师比少数民族教师压力更大,这可能与不同民族的性格特点有关。(3)从性别差异来看,76.8%的男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75.4%的女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说明在民族地区,男教师比女教师压力更大,这可能是因为性别角色差异的缘故。(4)从学校类型上看,77.9%的中学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74.4%的小学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中学教师比小学教师压力更大,这可能与中学存在着升学压力有关。(5)从学校所处的地域来看,84.9%的城镇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66%的农村教师感觉压力比较大,城镇教师比农村教师压力更大,这可能与学校管理和家长对教师的期望有关。

三、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探析

在调查中,我们列举了20种可能造成压力的原因,结果表明,造成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原因如表2。

表2中显示的10种主要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类:

(一)教师职业特性导致的压力因素

1 经济负担(住房、工资等问题)

众所周知,中小学教师职业自身不能直接创造经济价值,因而相对来说是一种清贫的职业。近年来,教师的工资收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升,但多数教师生活并不富裕,承受着不同程度的经济压力。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的实际收入仍然低于他们的劳动付出。中小学教师的平均收入低于全国职工平均收入由来已久。与发达地区相比,民族地区的经济条件较差,致使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更低,住房条件始终得不到改善。民族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更是无任何福利可言。一些县市还经常挪用、拖欠教师那可怜的、微薄的薪金,使很多教师的正常生活都难以维持。教师在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沉重的经济负担。因此有70.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经济负担是造成压力的比较重要的原因。

2 担心学生出各类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学生自主性的增强、信息过剩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污染都使学生的偏差行为越来越多,性质也日趋严重,致使传统的教师权威日益淡化,教师教育的有效性降低。在民族地区,尤其是在农村,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更造成了一大批“留守子女”、“托付子女”的出现,家庭教育的缺失和母爱的缺失,导致他们在人格发展和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更多的问题,这部分学生成了教师“头疼”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民族地区有66.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担心学生出各类问题是产生压力的较重要的原因。

 

(二)學校管理导致的压力因素

在众多的压力源中,学校管理制度的落后和评价机制的不合理是造成教师不必要的压力或加重教

师压力的重要原因。

1 学校管理制度落后,強调整齐划一,对教师管得太死板,重形式不讲实效

频繁的教学检查仍是很多学校教学管理的基本方式。中小学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很大,每周课时量一般在16节以上,繁重的工作已经使教师身心疲惫,新课改的推行更是使教师经常处于精神高度紧张状态。在民族地区,学校的设备相当陈旧,跟不上改革的步伐,加之学校管理制度的落后,致使大部分教师感觉压力较大。因此,有63.0%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各类要求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57.1%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理解与支持”,54.5%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总是在“被动地适应学校各种改革”。这些都是造成职业压力的比较重要的原因。

2 不合理的评价机制

很多学校对教师的评价方法简单、片面,仍用学生考试的分数、排名、及格率等指标来衡量教师的业绩,甚至有的学校还采用末位淘汰制,这种做法很不科学。有的学校组织学生评教,但又没能作出合理的解释,更加剧了教师的心理负担和危机。还有些学校的评优、奖金发放、职称评聘的制度不完善,使得很多教师感到不公平。因此,69.9%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所做的工作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回报”,60.6%的被调查教师认为“考核与评比”是造成职业压力的较重要的原因。

(三)社会环境导致的压力因素

1 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

尽管我国一再倡导尊师重教,但由于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滞后性,社会对教师的认同仍比较低,在经济落后的民族地区更是如此。虽然近年来情况有所好转,但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仍停留在口头上,现实中有很多人轻视教师劳动,甚至侵犯教师人权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使很多教师感到心灰意冷。因此,有66.3%的被调查教师认为“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是造成职业压力的较重要的原因。

2 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分数

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为“应试教育”和片面追求升学率所困扰,尽管很多人都清楚“应试教育”的危害性,但却始终走不出“应试教育”的泥潭。学校看重的是升学,家长期望的是高分数。民族地区,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更是把升学当成孩子惟一的出路。提不高学生的分数,你就不是一个好教师,你的辛苦和付出就不可能得到人们的认可,教师每天不得不为了分数而疲于奔命,中学教师尤其是毕业班的教师更是压力重重。家长过高的期望成为中学教师的巨大心理压力,难怪有65.3%的教师认为“学校与家长过分关注分数”也是造成职业压力的较重要的原因。

3 子女教育或就业问题

59.8%的被调查教师认为,“子女教育或就业问题”也是产生压力的较重要的原因。由于教师的社会地位不高、经济待遇偏低,自然导致教师在子女教育和就业方面出现困难。一方面,要养育一个孩子成才,需要承受沉重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由于民族地区的工厂、企业不多,加之教师的社会关系单一,孩子大学毕业了也难以为其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因此,子女教育或就业问题,也就自然成了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压力源。

(四)教师个性差异导致的压力因素

在同等条件下,为什么有的教师有压力,有的教师没有,有的教师压力大,有的教师压力小,这恐怕与教师自身的个性差异有关。

1 人格因素

一般说来,那些性格内向、缺乏自信心、与同事缺乏交流与合作、较低的自我价值感和评判力的教师容易使工作中的压力感增强;而那些认为工作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在工作中能获得较高的成就感、满足感,受到学生和同事尊敬的教师相对来说压力感小些。

2 知识、能力因素

有些教师长期不进修,对专业方面的新知识、新技能不了解,没掌握,因此,当客观要求(如竞争上岗、机构改革、教学创新等)有所改变时,便显得措手不及,因此感到有压力。

3 自我期望值太高

有些教师在工作中对自己缺乏深刻的认识,对自己产生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所制订的教学工作目标不能从自身实际出发,定得太高或者过于理想化,导致期望与现实、付出与成就的失衡,从而时常使自己处于压力之中。

四、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对策

调查显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普遍较大,这对于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应采取措施疏缓教师的职业压力,这需要社会、学校、教师自身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社会层面

政府应全面落实各项民族优惠政策,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扶持力度,制定一系列提高教师待遇的政策。各级领导要少说空话,多办实事,切实改善教师的住房条件和福利待遇;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和社会地位;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适当为教师子女的教育和就业开绿灯。教师都是一个个真实的人,而非圣贤,教师的能力也有限,因此,校长、家长、学生及社会大众应对教师抱有合理期望,以减少教师的压力。

(二)学校层面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合理的规章制度和客观的评价机制。学校领导应关注教师的工作体验,设身处地感受一线教师的处境,对教师的工作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尽可能地改善办学条件,为教师创设一个灵活的、宽松的工作环境;要采取措施。为教师“减负”,如每隔三五年放教师外出“充电”一次,让教师有机会提升自己,增强专业自信,并加强与外界的联系,不断接受新观念、新知识。

(三)教师自身层面

一方面,教师应努力培养乐观、开朗、豁达、坚强的良好性格,不断提高自己的耐压能力,并在工作中适当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以释放压力;另一方面,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清醒的认识,而不要有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同时要学会关爱、理解、欣赏和宽待学生。

总之,民族地区要改变落后的面貌,必须依靠教育,而要提高教育的质量,必须高度关注教师,为教师工作的开展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和帮助,以减少不必要的职业压力。

上一篇:网络安全策略分析论文范文下一篇:网络新闻写作分析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