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幼儿感恩教育论文范文

2024-03-18

家长幼儿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家长邀请函

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一贯理解和信任,学校的点滴发展和进步都凝聚着您的关心和支持!

为让学生学会感恩,健康成长,经学校研究决定,特向您隆重推荐——目前轰动中国校园的大型激情演讲《感恩,我们在行动》。该演讲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举办了五百余场,听众人数超300万人次。每场演讲都拨动了一个又一个青少年的心弦,留下的不仅仅是掌声和泪水,更留下了千千万万个孩子积极向上、奋发图强的精神和信念!

加强孩子的德育建设,教他们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努力进取,这对孩子将来人生发展十分重要。而这仅仅依靠学校单方面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为此我们诚邀您莅临本次大型演讲活动,并期待通过这次亲子演讲活动,让您孩子的心灵得到洗礼,最后升华成学习进取的动力!

演讲时间:2012年11 月 9日 13:30 开始,请家长提前30分钟(下午1:00)进校。希望您能陪同孩子一起参加(父母至少一人)

演讲地点:学校操场,请家长随班与孩子一起就坐。

参加对象:全校师生与学生家长

注意事项:1.家长往返学校路上注意安全;

2.学校凳子有限,请家长带小板凳到学校。

3.请各位家长遵守会场纪律,所骑车辆停放在校门内东侧停车场,轿车停在校门外西侧停车场,保持校园卫生。

期待您的回音,再次感谢您对学校工作的大力支持!

窝洛沽中学

家长幼儿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修养和道德准则。广州市人民政府机关幼儿园基于教学实践,提出了从创设主题活动和环境、捕捉生活细节、挖掘节日素材、开展公益活动、加强家园共育、促进知行合一等方面,开展幼儿感恩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措施,以促进幼儿感恩意识的萌发,培养幼儿识恩、知恩、感恩、施恩、报恩的人文情怀,确保感恩教育在幼儿园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幼儿;感恩教育;实践活动

一、开展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的必要性

一是基于时代的发展与国情的需要。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每个公民都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修养和道德准则。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感恩意识缺失的问题日益凸显,忘恩负义现象频发,开展感恩教育已迫在眉睫。幼儿期是个体道德意识萌芽的阶段,针对幼儿开展感恩教育可以引导个体从小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培养感恩意识,对营造和谐社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是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在相关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不断阅读文献、收集资料、调整策略、反思结论等,大大提升自身专业技能,同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推动园本课程的发展。

二、实施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的理论依据

一是“做中学”理论。“做中学”理论由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他认为“教育即生活”。因此,开展感恩教育需要和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将难以在课堂中体验的感恩情怀融入到生活实践中,在生活中真正学会感恩。

二是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在社会情境中,幼儿往往是通过直接观察别人的行为而进行学习的,主要经历“对榜样示范者的注意过程—模仿行为的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动机过程”四个阶段。因此,要真正落实对幼儿的感恩教育,首先要加强教师和家长自身的道德培养,从而为幼儿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树立良好榜样。

三、幼儿感恩教育活动实践

1.立足园本,构建感恩教育活动实施模式

幼儿园在“综合主题游戏化园本课程”的基础上,从幼儿兴趣出发,同时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最终形成了基于生活活动、家园共育、环境浸润和学习活动等多维度的3-6岁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的实施模式。

2.整合资源,收集并创新幼儿感恩教育活动设计

(1)建构资源收集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以及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人们已能在大数据环境下准确找到所需要的各种资源。因此,感恩教育活动也可充分利用多方资源,如网络、幼儿园、家庭、社会等,为活动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指引。

(2)确定幼儿感恩教育活动设计原则

一是主体性原则。活动设计应始终坚持以幼儿为主体的原则,以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为出发点和关键点,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促进幼儿道德品质发展。

二是体验性原则。即活动的设计应以幼儿体验为主,使幼儿在活动中切实体会到他人的帮助对自己的重要意义,从而加深感恩的情感体验。如将感恩教育的内容渗透到主题活动、亲子活动、社区活动和一日生活中,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理解、体验感恩,并将感恩内化为自身行为。

三是趣味性原则。幼儿天性活泼,有趣的事物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因此,在设计感恩教育活动时,要紧紧围绕幼儿的兴趣点,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将预设和生成活动相结合,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3.構建框架,弹性预设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目标体系

(1)感恩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原则

一是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是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支持、引导幼儿达到该年龄段应达到的水平和程度。三是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以直接经验为基础,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合理渗透。四是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在活动中有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幼儿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2)感恩教育活动的具体目标

依据感恩教育活动的目标设定原则,指向感恩道德品质和学习品质的具体培养目标如下。

一是通过不同形式的感恩活动了解家长对自己的付出、关爱和照顾,培养爱家人、感恩家人、为家长着想的情感。二是通过体验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懂得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知道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离不开广大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学会换位思考并理解、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爱幼儿园的情感,培养责任意识和职业尊崇感。三是在与他人交往和相处时,心怀感恩,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他人和社会。四是培养积极主动、自信乐观、不怕困难、敢于探索和尝试的学习品质。

4.立足实践,探索感恩教育活动的方法和路径

(1)在主题活动和环境创设中渗透感恩教育,学会识恩

通过主题活动对幼儿实施识恩教育,让幼儿了解身边人给予自己的恩惠,体会大自然给予人类的恩泽。主题活动的内容要随着幼儿认知水平的提升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而不断变化,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的识恩能力,使感恩教育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实现感恩教育活动预设与生成的有机整合。具体来说,可借助幼儿园宣传栏、走廊、大厅等区域,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物质、心理和人文环境,使幼儿园和班级环境充盈着浓厚的感恩氛围。

(2)在生活、活动中捕捉感恩教育,学会知恩

感受满足是感恩教育的心理基础,也是感恩能力发展的前提,没有对“延迟满足”的体验和意识,就不会有对感恩的需要和认知。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可引导幼儿感受家人或他人给予自己的恩惠,不断提高幼儿对“恩惠”的认知,同时利用“延迟满足”对幼儿进行知恩教育,即适当给幼儿留有遗憾,才能激发其需要,使其具备知恩的意识和动力。

(3)在节日活动中挖掘感恩教育,学会感恩

多彩的节日活动是开展感恩活动的重要载体,也是实施感恩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充分挖掘节日內涵并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感恩教育。例如,在儿童节来临之际,开展以“童心知感恩,童年乐缤纷”为主题,以“玩转感恩绘本+节日特色活动”为主线的庆六一活动,引导幼儿通过多种感官体验参与,感知爱与被爱的美好,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感恩之情。

(4)在公益活动中融入感恩教育,学会施恩

公益实践活动是内化幼儿感恩情怀、表达感恩行为的有效途径。当幼儿懂得感恩、学会感恩时,便会积极主动地将这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或施恩于身边的人。可通过组织幼儿开展“慰问长辈”“爱心义卖”等活动,使幼儿通过实践中的亲身感受,学会关心关爱他人,体验施恩于人的快乐和满足。

(5)在家园共育中践行感恩教育,学会报恩

一是挖掘资源,开展亲子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利用活动场地的教育资源,并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亲子活动。例如,通过“寻宝大行动”“创意小画家”等亲子徒步活动,以快乐徒步、亲近自然为目的,萌发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同时感恩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在植树活动中,可通过种植体验,感受生命的奇妙,以达到尊重生命、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感恩自然的教育目的。

二是整合资源,组织开放日活动。例如,充分整合家园资源,开展“敬老孝亲”感恩摄影评比展活动,共同见证、亲身经历感恩的温情瞬间。同时,结合感恩节开展“感恩有您,快乐成长”家长开放日活动,让幼儿常怀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报答给予自己恩惠的人,进而达到报恩的教育目的。

(6)在一日生活中浸润感恩教育,达到知行合一

“一日生活皆课程”,为把感恩内化成自觉的行为,应将感恩教育渗透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以达到知行合一。例如,在每周的感恩播报活动中,让幼儿提前收集日常生活中看见的、经历的感恩事件,通过分享交流,表达感恩情怀。还可以从幼儿感兴趣的事件出发,开展感恩主题亲子沙龙活动,将预设与生成活动相结合,丰富幼儿的一日生活。

四、实施幼儿感恩教育活动的价值

一是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能力。在开展感恩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幼儿将逐渐懂得设身处地了解他人的感受,发展良好的社会认知能力。二是促进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在多种形式的感恩活动中,通过交流、采访、参观等方式,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三是增强幼儿的集体归属感。通过大量的集体活动,幼儿之间增强了联结,对班级也产生了极强的归属感。四是开启家长工作新局面。通过感恩教育活动,家长们亲身感受、亲眼见证了孩子发生的改变,增强了与幼儿园的密切合作,家园共育呈现出和谐的教育态势。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在感恩教育的探索与实践过程中,教师经历了迷茫、困惑,从制定计划到着手实践,从经验总结到调整策略,切实提升了教科研能力。同时,在一次次的磨练中,增强了教师团队的合作意识,激发了教师的创新动力。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幼儿的很多要求都很容易被满足,从而导致幼儿认为自己所获得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而缺失了感恩之心。当下,我国的主要社会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更应关注人们道德水平的提升。就教育方面来说,不仅要指导幼儿掌握知识体系的学习内容,更应引导幼儿不断完善道德层面的意识和认知,使幼儿成为温暖、善良、懂得感恩的人,这也是教师的职责,更是教育的使命。

(责任编辑   姚力宁)

家长幼儿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家园合作,家园共育在任何时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在今天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家园和谐共育又有着怎样的新内涵和新创意?我们幼儿园开展了新时期家园共育策略的新探索:传统意义上的家园共育活动散发新的活力;互联网+下的创意沟通,激发了家长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浓情共育,爱字当先……

[关键词]新时期 家园共育 新探索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有人形象地比喻说:“家园如同一车两轮,只有同向运转,才能够共同促进孩子的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是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

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

由此可见,家长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教育资源。家园合作,家园共育在任何时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

在今天互联网+的信息时代,家园和谐共育又有着怎样的新内涵和新创意?我们幼儿园开展了新时期家园共育策略的新的探索。

一、传统意义上的家园共育活动散发新的活力

一直以来家园共育常见的途径包括家长会、家委会、家长进课堂、家长开放日等等。如何令这些比较常见的几乎每学期都要组织开展的常规性的传统家园共育活动焕发新的生机,保持恒有的魅力?融入新的课程理念,赋予新的管理使命,给予新的管理艺术都很重要。

1、家长会 必不可少的家园沟通途径

幼儿园家长会一般分为园级的大型家长会和班级的小型家长会,尽管形式不同,但是沟通却是各有特色。一般园级的家长会比较隆重,有专门的主持人,幼儿园全体领导,全体教师共同参加。这样的家长会的优点是可以让家长对于幼儿园的总体情况有着全面的了解,比如:办园环境,办园特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幼儿园课程特色文化内涵等等。而班级家长会的优点是更加具有针对性,班主任教师可以针对本班幼儿的特点设计各有特色的班级家长会。比如本班的课程特色、本班的常规管理、本班的习惯养成、本班的趣味活动、本班的家长沟通等等,小型家长会更是无可替代以及必不可少的。通过召开家长会,能够集中展开家园之间的交流,解决许多共性的问题,值得教师与家长共同期待召开。

我园的班级家长会,班主任老师不会照本宣科,不会单一地去布置家长应该配合做什么,而是尽量去做心的沟通与交流。开家长会之前,教师就会有针对性地进行家长问卷调查,了解家长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家长最迫切想了解的是什么,家长最需要什么样的帮助与指导等等。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再来拟定班级家长会的提纲,真正让家长们感觉到来开家长会是一件非常重要,非常有意义,非常有收获的事情。

2、家委会 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的独特机构

家委会同样包括幼儿园家委会和各班级家委会。家委会的组成通常是家长自愿报名和教师推荐两种方式共同组成,但是一个核心的要素是家委会成员要热心于班级教育和班级管理工作,愿意服务于班级,服务于孩子们。有些班级的家委会充分发挥正能量,积极参与班级管理,真正成为班主任的管理助手,发挥了家园共育的价值。也有些班级,家委会建立后就形同虚设,遇到任何事情家委会都表现得消极冷漠,使家园共育工作陷入被动。这就凸显了班主任管理的艺术了。

我们深知这个组织的力量不可忽视,他们可以去做许多教师想做但是不方便做的事情,他们可以解决班级管理中的许多困难,他们可以让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我们幼儿园充分发动班级家委会、年级家委会和园级家委会的正能量,为幼儿的健康发展营造更好的环境。

比如:园里要举办大型活动,为了活动的效果与质量,在活动方案公布之后,幼儿园家委会自发成立了志愿者团队,他们自己分成了活动安全组、活动后勤组、活动跟进组,协助园内多项大型活动圆满顺利地举行。幼儿园接送区之所以每天能够井然有序,更是得益于我们优秀的班级家委会成员,他们每天为孩子拉起安全旗,筑起人工的安全屏障。当班级个别家长之间因为孩子问题发生摩擦和矛盾的时候,家委会的主动调节总是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家委会是幼儿园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是家园共育工作的最有效力量。

3、家长助教 有效拓展家长教育资源

根据家园共育活动目标要求,幼儿园每学期都会有计划地聘请或邀请一些热心于幼儿教育的家长,利用他们在职业、经历、兴趣、爱好、专业优势及家庭方面的资源,参与幼儿园的保教工作,协助教师完成保教任务与课程开发,家长与幼儿同时获得了快乐的实践体验,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如本学期,小班牙科医生家长参与助教的教学活动《保护牙齿》、中班交警家长参与助教的教学活动《交通标志作用大》、大班消防员家长助教的教学活动《遇到险情怎么办》等等。家长助教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为幼儿园课程注入了多彩的生机与活力,有效拓展了家长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促进了家园共育活动质量。

4、家长开放日 与家长建立起真诚的伙伴互动关系

家长半日开放活动,是幼儿园家长工作中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可以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生活、学习等情况,同时我们将此方式不断地调整,进一步增加家长半日开放的实效性,使其成为家园共育的有效途徑。

除了固有的“半日活动开放”,我们又增设了“集体教学家长进课堂”和“区域活动家长开放日”以及“主题活动家长开放日”等等,这些家长开放日的设定,虽然让老师们更加忙碌,更加辛苦,却也收获着欣慰,收获着幸福。开放日中家长的赞美、感叹、认可与感动以及宝贵的意见与建议,丰富了幼儿园的课程实践,提升了教师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更加促进了幼儿园保教质量的提升。

5、大型亲子活动 连接幼儿园与家庭教育关系的纽带

亲子活动是一种有助于增强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幼儿情感交流的集体活动形式,它是幼儿园与家庭十分重要的沟通渠道。亲子活动培养了幼儿良好的个性、健康的心理,强化了家长的认同感和合作意识,从而达到了家园共育的理想境界。通过与家长的不断沟通,我们注意到许多家长平日由于工作原因缺少了和孩子共同游戏与交流,因此我们为家长提供亲子活动的机会,开展多种形式的亲子活动,家长亲自参与活动,体验亲子活动的快乐。通过全家人 起游戏,家长不仅体验到一种亲情,一种和谐,同时也感受到作为父母在教育孩子上应承担的责任。

通过大型亲子活动,家长触摸到了孩子的成长,和孩子一起体验到了成长的快乐,也渐渐懂得了作为家长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同时通过亲子活动,他们学会关心幼儿园的活动了,逐渐融入幼儿园的生活,家长的态度也由被动参与到主动策划,变成现在的自发行为。

二、互联网+下的创意沟通,激发了家长参与的积极主动性

传统的家园沟通方式尽管持续发挥着重要的意义,但是今天的互联网已经成为所有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家园共育的线上线下的沟通也成为常规化的共育途径。我园利用互联网平台对家园之间互动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1、创建微信公众号平台,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日常沟通,增强家长的信任度。

网站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动态,但怎样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是家园共育共同的目标与方向,所以我们创建园所微信公众号平台,让微信与网站同步,这样家长不用坐在电脑旁,只一部手机就能随时了解幼儿园的动态。班级创建家长群,园领导进入每个班的家长群,班级一些通知信息,保证能及时传达给家长,家长和老师可以随时进行沟通交流。作为园领导也能了解各班动向,并能与家长进行有效的互动与交流,增进家园联系、减少矛盾、提高家长信任度。

例如:刚入园的幼儿,家长最担心的是孩子在园怎么样,会不会哭闹,有没有吃饭,睡没睡觉,孩子哭了老师是怎样做的。为了让新生家长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提高家长的信任度。教师会把孩子在园的每个环节表现拍照出来,如孩子自己大口吃饭的环节、老师抱着新来宝宝入睡的环节等等,用微信形式发给家长,让家长直观地了解到幼儿在园的活动点滴。我们还会针对家长需求转发一些相关文章,如:怎样让新入园的宝宝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宝宝入园你做好准备了吗甲当孩子过一段时间适应园所生活后,老师还会让幼儿用视频语音与家长对话。这样不仅解决了家长的担忧,还让家长更深入了解了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情况,提高了一日活动的透明度,增强家长的信任。

2、创建幼儿园特色公众号

开设“家园共育”系列特色栏目,其中包括“陪伴成长”“育儿分享”“亲子时光”。在“陪伴成长”中,每天都要播放一位家长提前录制的童话故事;在“育儿分享”中,优秀的家长会分享自己的教育故事;在“亲子时光”里,家长与孩子一起的游戏、阅读、做事情都可以图文共享。

3、发布家园互动新篇章

今天的家园互动是多元的、有效的、充满文化内涵的沟通,我们幼儿园会把每 次的家园交流与家园互动做成美篇,定格精彩瞬间,留下美好回忆,不断激励与唤醒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到家园共育中来。

三、浓情家园爱心铸就

家园共育,是一门值得永远探究的管理艺术,如何使教师真正掌握与家长沟通的策略,提升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1、情字当头,爱字当先

首先,让家长真切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孩子爱的浓度,具体体一现在 日活动的许多细节中。比如,入园时教师一个灿烂的微笑,一句温馨的问候,一个亲切的拥抱等等就足以让家长感受你对他的孩子的爱的温度与浓度,从而开心和放心。真的不要忽略任何一個细节,曾经在一次全园家委会会议中,我组织了倾听家长意见环节,有一位爸爸站起来说,请老师们不要忽略孩子的真诚问候,早晨入园的时候,发现很多孩子很有礼貌地向值班老师问好,可是,大部分老师非常漠然,没有任何回应,家长认为教育孩子礼貌,教师首先应该以身作则!非常好的一个建议!这位家长不说,我还没有真的注意到这个细节问题,以身作则,榜样示范,才会推动孩子的礼仪教育啊!在第二天的集体教研活动中,我把这个细节问题放大化,请所有老师严以律己做好这个礼貌的回应。真的是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

2、做孩子心目中最喜欢、最依恋的老师

除了爱生如子的那份真情,教师还必须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自己更有吸引力。比如教师好听的歌声,流畅的钢琴伴奏,美妙多姿的舞蹈,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等等都会让孩子们折服和崇拜。所以,有了爱的温度,有了专业过硬的基本功,有了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艺术,自然就会成为孩子最喜欢和最依恋的老师了。

四、提高家长教养观念,肋力家园共育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条件,也是幼儿园实施全面发展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家长的观念并不正确,他们有的认为孩子上幼儿园就是玩,那么小的娃能会什么,你只要把娃带好就行了;也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应该多学习一些,如多认识一些汉字,多会几个拼音,孩子上小学啥都会了,就能考100分;还有一些家长纵容孩子生活中的一些不好的习惯,忽视孩子的品德教育,甚至于认为把孩子养得泼辣 些将来不会吃亏。对于类似于有这样观念的家长,幼儿园需要借助多种途径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提高家长的教养观念,以便更好地助力幼儿园的家园共育工作,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五、定期及不定期的家访,促进家园共育的开展

对于在我园上学的幼儿,我们每学期都会对孩子的家长进行家访,家访过程中我们教师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家长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模式,同时也让家长了解我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游戏情况、发展情况、与小伙伴相处的情况、孩子身上存在哪些问题等,家长与幼儿园老师就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探讨出教育方法,给予正确的教育模式,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好孩子,家园共育是必须的,家长和幼儿园为了共同的目标,必须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共同探索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最好的教育方法,有的放矢地对教育孩子,才能为祖国儿童的成长打好基础。

作为幼儿园,我们一定要激发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积极性,采取多种方法,促进家园共育工作的开展。同时教师心中装有爱,时时处处以孩子为主体,处处为家长着想,只要我们遵循专业的教育理念,运用和谐教育的智慧,就能够有效地引领家长,就能够与家长携手并肩,共同用爱心绘制家园共育的同心圆,就能够不断谱写出真诚、和谐、美好的家园共育之新篇。

家长幼儿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

让感谢成为习惯

我在幼儿园担任小班教师,第一个活动结束便是吃点心时间,我请小朋友坐好然后开始分点心。我有个习惯,就是要等孩子说“谢谢老师”后,我才把点心递给他。这倒不是我想满足被孩子尊重的虚荣心,而是想让孩子学会感恩。

刚开始我给他们分点心时,小朋友们总是什么也不说,只是用力拉我手中的杯子,表情疑惑,似乎对我的举动很是不解。我也没说什么,只是对着他笑,杯子在空中僵持了一阵,我小心地松开手,叮嘱他回坐位的时候要小心。接着第二个小朋友将杯子递过来,第三个、第四个„„直到最后,也没有一个小朋友想到说“谢谢”,我有些失落。等小朋友们喝完牛奶后,我忍不住举起紧握在手中的杯子,对小朋友说:“刚才,老师在给你们分牛奶的时候,没有把牛奶马上递给你们,是吗?”

小朋友们都注视着我,表情疑惑。轻轻的说:“是的”。

我用平静的目光从他们天真无邪的脸上一一滑过,说道:“你们知道为什吗?”

“因为我们不乖。”一个玲珑般的声音。

“因为老师生气了。”

“你们说说看老师为什么要生气啊?”小朋友相互之间看了看。我便提示小朋友,“你们刚才有没有觉得少说了一句话啊?”

“谢谢老师——”小朋友们积极应答。

我笑着说道:“是的,老师给你们分牛奶或者分其他东西的时候,在你们有困难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千万别忘记说声‘谢谢’。”

这事已过去一段时间了,但小朋友在接过牛奶时那理所当然的眼神时常在我脑中闪现,他们对这一切似乎已经习惯了。现在的家庭中大多只有一个孩子,孩子是家里的“小皇帝”,在家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孩子总是无私的付出,而从未想过在孩子身上得到什么,以致于他们不懂得什么是“感恩”。不过,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去教孩子这些为人处世的道理,则是失职。如果在一个集体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因为口渴,叫一个孩子帮忙把桌子上的茶杯拿过来,喝完后又叫他放回去,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没必要向孩子说声“谢谢”;如果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因为不小心碰掉了桌子上的一盒跳棋,玻璃弹珠蹦了一地,孩子自发地停下手中的“工作”,争先恐后地去捡拾弹珠,而教师却木然地站在一边或忙着张罗其他的事情„„那么,我们的教育无疑是失败的。所谓“言传身教”,既然要求孩子的付出,自然成人也应该有同等的付出。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播种思想,收获行动;播种行动,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这不正指向教师肩负的责任吗?感恩之心是沉睡在孩子心灵深处最美的天使,愿天下所有教师能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叩开孩子的心扉,去唤醒这个“天使”,让感谢成为习惯。到那时,我们的世界就会弥漫着爱的芳香。

幼儿园教育叙事故事

(二)

新星一班 张娜

这是我班的一次体育游戏活动。老师为幼儿提供了:羊角球、跳绳、小推车,飞镖等游戏材料,让他们按照惯例轮流优先选择活动内容(如周一由第一组小朋友先选,周二由第二组小朋友先选,依次类推)、自由结伴开展游戏。大多数幼儿兴致高涨,却发现了很多问题:丢飞镖的幼儿有的拿起飞镖无目标地用力一扔,让飞镖飞出场地老远;有的是朝地上重重地一摔;有时候飞镖飞出了老远,却没人去捡回来;有的幼儿骑着羊角球整个操场到处跑;揪尾巴的幼儿不顾前方是否有人横冲直撞,而一些跳绳的幼儿也随意地想在哪里跳就在哪里跳,随着早操音乐的响起,小朋友将这些材料随手一扔就去做操了,自制材料投放的第一次就这样草草收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角色游戏是幼儿以模仿和想象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同时也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游戏。这次活动,老师为幼儿预设了主题游戏,按照游戏活动常规让幼儿自主选择自由结伴进行游戏。显然,这样组织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减少了等待现象,体现了幼儿主体。特别是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以及因为规则问题产生争执后,老师表现出来的冷静和引导措施值得赞赏。面对告状,老师没有以“裁判员”身份立即宣判谁是谁非,而是耐心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以欣赏的态度积极参与到幼儿游戏之中,引导他们自己商定游戏规则,继续游戏。不仅淡化了矛盾,而且将游戏推向高潮,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结束部分的简短评价对激发孩子的创新意识也是大有裨益的。如果说这次活动是一个窗口的话,那么透过这扇窗,我们不难发现这位老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机智和教育方法值得大家学习和研究。

幼儿园教育叙事故事

(三)

玩水

连续几天卫生间的地面、墙上总是湿的,而且班上的保育员也反映肥皂袋里的肥皂总是掉到水池里,没几天肥皂就没有了,用得特别快。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询问幼儿,孩子们都说不知道。于是,我决定一定要弄个水落石出。

因此,我特别关注了幼儿进入卫生间的那一个过程。有一天上午,我站在卫生间门口看着幼儿一个一个擦肥皂,冲洗干净之后孩子们都走了出来,结果毫无线索。

下午,我故意在教室里忙里忙外,大约过了2分钟,我就悄悄地走到卫生间,看见张艺奇小朋友两手放在水龙头上,水龙头里的水一下子冒出来,溅到了墙上、地面上,然后她两只手握着肥皂袋使劲儿地搓呀,挤呀,不一会儿水池里就多了几块碎肥皂块。我走近张艺奇身旁,她还没发觉。于是,我轻轻地叫了一声:“张艺奇,你在干什么呀?”她马上回过头,把手伸出来对我说:“我洗手呢,马上就洗好了。”说完便去擦毛巾了。

事情虽然已经真相大白了,但是,当天我并没有在全体幼儿面前批评她,而是耐心地询问她:“告诉老师,你为什么在卫生间里玩水,玩肥皂?你一定有什么新发现对不对?”原本神情紧张的她听我这么一说似乎轻松了不少,她很自豪地对我说:“我发现用手堵住水龙头水花溅出来象喷泉一样,特别好看,我想,如果再加点肥皂泡泡就一定更漂亮了。”听了她的解释,我笑着问她:“那你进行新发现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我们卫生间的地面上,墙上都溅上了水珠,而且,肥皂也被你挤碎了掉在水池里多浪费啊。”她抬起头看看我,又低下头抠着衣角,嘴巴张了张,但是我没有听见什么,于是,我对她说:“没有关系,大声说,老师不批评你。”她这才说:“我也发现水都跑到外面了,可是我真不是故意的。”

家长幼儿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先说一个刚看到的例子,是个真实的北京的例子,分享一下:同班两名学生高考:一名进了一所普通大学,另一名则以高于这名学生100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录取。毕业后他俩同时到美国留学,回国后又同时进入到一所外资公司。几年后那位普通大学的学生被提拔为公司总裁助理,而清华大学那位高材生仍然是一名普通职员。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调查得出:“在所有成功人士中,他们的情商普遍高于智商,但目前我们的孩子恰恰缺乏EQ这方面的训练和引导。周总理就是人际交往的高手。情商,就是情绪智力。如:管理和控制自我情绪;自我激励等。情商是非智力因素,人的智商是先天形成的,而情商主要靠后天培养。蔡老师平时讲座中提到的,一些内容其实就有情商的一部分。下面说一下方法。有的孩子一遇到问题就逃避,一被批评就哭闹,其实都是情绪这一块的内容。我学到的是蔡老师在示范班应用的方法

如 :用到的同理心,就是感同身受。这是基本的人与人交往的技巧。具有同理心的孩子,有能力从细微的讯息察觉他人的需要,为他人着想。关键是需要大人在生活中去引导,如何培养孩子的这种能力。“如果你这样做了,那么他会怎么想,老师会怎么想,爸爸妈妈会怎么想”等。用引导性的语言去带领孩子去想,去思考,站在他人的角度的像问题。如果你是故事中的* *你会怎么做?等这类的引导语言。我说的是‘同理心’的引导语言,做个例子,不是单一讲故事。 那么什么是‘同理心’呢?‘同理心’就是理解他人的感受,为他人着想。生活中的引导语言可以是“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做怎样想”。也可以通过觉得扮演,进行角色互换等形式引导孩子。3岁以上的孩子都可适用,这样坚持下来的成果就是示范班的真实例子:老师坚持这样引导,孩子的变化是,新朋友入园哭,多数孩子会去拿纸巾给她擦眼泪,有的孩子会告诉他“别哭一会妈妈就来了”。 每个人的表达形式不同,但都是知道新同学难过,都去关怀照顾她。因为,示范班的孩子们知道,新来的小朋友很难过,这就是坚持引导下的变化。从孩子的行为语言就可以体现。

关于‘同理心’我再举一个家庭生活引导的例子,针对情绪冲动的宝宝的引导方法。妈妈买来新的玩具不小心被奶奶碰掉在地上,孩子大哭,怎么哄,都不行。这时爸爸出来引导:“好了,爸爸知道你难过,你回答爸爸一个问题,爸爸送你神秘礼物”

孩子不哭了,看爸爸。爸爸问“玩具现在坏了,你大哭也没有用,现在说出三个解决办法给爸爸听”孩子说:“买新的、奶奶赔、修好”。爸爸又问“说的好,那现在请你在这三个方法里面选出一个最好的方法来”。孩子又开始想,思考。此时已经忘记哭泣,孩子的每一种选择爸爸都会进行引导说出可能的结果。最终爸爸成功的引导孩子说出了“修理好”这个方案。爸爸和孩子一同修理好玩具,孩子高兴地要神秘礼物,爸爸说修理好的玩具就是爸爸送你的礼物。最后父子一起玩玩具,这就是情商里的另一种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爸爸一直在引导孩子解决问题。

$2老师示范$2老师当看到有小朋友独自一个人时,都会去进行引导。引导如何找朋友,跟孩子玩‘找朋友’的游戏,这就是训练孩子情商里人际交往的内容。如:‘分享’就是交往的一部分。分享快乐:和小朋友老师们分享一个自己的有趣的事情等。

目前孩子的一个通病就是,不懂分享,不会独立解决问题,逃避错误等现象。大家回去可以去网上查一下情商具体包括哪些,我这里只是说几个重点的。

孩子犯错不承认,甚至说谎,这是为什么,怕被责备。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也属于情商的一部分。如;犯错了,不小心碰到小朋友,结果小朋友哭了,害怕就说不是自己搞的。但如果直接说句“对不起”,很可能会换来“没关系”和交个朋友不是吗。大人引导语言要注意不要老是批评,要引导。做错事不要紧,主要的是敢于承认和改正的态度。

最后一点我觉得很主要的情商的一部分——抗挫折能力。失败不要紧,怎样去平衡心理。很多孩子最突出的就是玩具摆好了不小心碰倒了,结果受不了哭了。考试没得第一哭了,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抗挫折能力不是天生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出来的。帮助引导孩子控制,发泄情绪的技巧。如幼儿园的孩子,生气就摔东西大哭大闹等,可以引导孩子学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生气就叉腰,有心事就跟大人诉说。给孩子一个冷静独处的思考角,就是示范班推荐的一个独立的小角落。大家可以用大得冰箱彩电壳做一个:

孩子情绪不好可以自己进去冷静一下。大一些的孩子如上小学的孩子,可以做一个情绪垃圾箱,把不好的情绪或心事写在纸上然后扔进情绪垃圾箱里。小角落要孩子自觉的进去,不是被大人逼着进去,不然就跟关禁闭一样了。最主要的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给孩子建立自信就是鼓励的语言,正面的语言引导或者准备情绪图片,跟孩子一起玩情绪模仿的游戏,并说出在什么时候会出现这种情绪等。 自信心是让孩子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价值,他可以的。除了语言的肯定鼓励以外就是给孩子创造条件让孩子从最简单的做起。如收拾玩具、洗袜子、擦桌子等。慢慢引导只要孩子肯做,就是孩子的进步。告诉孩子今天做的比昨天进步一点点,就是成功。

今天简单的跟大家分享了幼儿情商的一些问题和操作方法,具体的关于情商的问题大家可以先回去网上找一些测试自己先做一下,先了解一下自己,再去引导孩子会更好一些。

问与答

Q1:她不愿意进怎么办,家里专门买了个小房子,但是她不愿意进。 A:不想进去就给孩子一个独立的小角落静静的呆着

Q2:嗯,孩子在幼儿园什么事情都自己做,回到家里就不愿意做 A:幼儿园有规则,家里也要有一些规则。

Q3:孩子说不喜欢幼儿园的老师,说老师有粗野的行为,比如靠墙罚站或者去其他班,孩子不喜欢,那我该怎么引导他能既能尊重老师又不会唯唯诺诺?

A:你去跟老师谈,用你的情商去跟老师交流。

Q4: 我家孩子胆子特小,我下楼接个快递,在家都能哭得哇哇滴 ,这种情况该如何对待?我们经常鼓励他,可是效果还不是很明显,还有两个月就七周岁了、请老师指点,谢谢!

A: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取,让孩子看到取快递是怎么一回事,另外要跟孩子交涉好,说明白,你没说清楚孩子不知道什么是取快递,以为妈妈走了就哭,这很正常,要说清楚。

Q5: 他会说很多不可能的坏的假设来反驳你.万一怎样、怎样的.反正就是哭哭啼啼的,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就会没信心.

A:孩子想的负面的很多,缺乏正能量,家长的引导语言要正面,才能引领孩子往好的一面去想,有一个积极地心态,先改正这一点。

Q6: 张老师,我孩子的东西被人抢了,或者是挨打了,他就会情绪很激动的说,是牛牛的或者说,不要打牛牛!前两天刚满的三岁。大概两岁开始就是这样的,情绪特容易激动。请问我该如何来引导呢? A:就像我前面讲的爸爸引导孩子的故事一样引导,“妈妈知道你现在的心情,但你这样哭或者打他,玩具也没有回来不是吗?来妈妈有个神秘的礼物要送给你,比那个玩具还要好的,你先回答妈妈一个问题,怎么才能玩到那个玩具(跟牛牛一起玩,买一个,抢回来,要回来等等看孩子怎么说)”孩子说的几种方法大人一一正面引导,对的可以操作不对的要引导,最终引导孩子选择一个正确可行的方法,一同去做,整个过程大人是在引导孩子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玩具被抢,如果孩子被打,就要引导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方法,如找大人求助,跟那个孩子说你这样是不对的等方法。

Q7:孩子被打或者打人该如何引导?

家长幼儿感恩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核心提示:

感恩,是一种认同。不认同感恩的人,对于感恩熟视无睹、浑然不知的人,他的心性与周围、与时代是格格不入的,甚至还会生出仇恨之邪念。有了感恩思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才得到滋润。

感恩,是一种回报。我们从母亲的子宫里走出,而后母亲用乳汁将我们哺育。而更伟大的是母亲从不希望得到什么,就像太阳每天都会把她的温暖给予我们,从不要求回报,但是我们必须明白“感恩”。乌鸦反哺、羊羔跪乳、义犬救主的私塾启蒙或“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古训所阐述的只是一种封建的狭隘的报恩情结,还算不上感恩思想。它们可能有某种相同之处,但彼此的心态和结果却大相径庭。真正的感恩思想,体现的是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它绝不仅仅是对父母之恩简单的汇报,更应当是个体的一种责任意识、自立及自尊意识,一种自我精神境界的追求。

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人生在世,不可能一帆风顺,种种失败、种种无奈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与豁达地处理。只有学会感恩,懂得尊重他人,发现自我价值,才能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重新看待我们身边的每个人,尊重每一份平凡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在感恩的氛围里,人们会努力行使自己的责任,减少许多怨天尤人。只有知道感恩,人的一生才会生活得更富足更美好!

感恩,是快乐的源泉。感恩可以消除内心所有积怨,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童话作家金小芙说:“种植什么,都不如种植感动来得快。”一个只知道向艰辛的父母索取的孩子,自然不可能得到一个感恩者的快乐;同样,一个只知道让孩子以好分数来回报的家长,又会收获多少快乐呢?阳光的照耀、亲人的关爱、友人的牵挂、恩师的教诲、陌路人的帮助、敌人的打击-----这一切都是我们感恩这个世界的理由。感恩的心容易感动,感动的心充满感激,感激的心快乐无穷。

感恩,是生活中的大智慧。感恩,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也是现代社会成功人士健康性格的表现。生活多姿多味,时代在急速变革,我们只有学会感恩,才能擦亮蒙尘的心灵而不至麻木;学会感恩,才能正确面对生活、看待生活,人生才会过得坦然,过得幸福而充实。

感恩,是一种竞争能力。现在社会上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人成功后,认为成功是自己奋斗的结果,别人都是阻力,所以难有感恩之心;另一些没有成功的人则怨天尤人,更是很少想到去感激别人。因此,如何让人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学会感恩、不忘感恩,是门学问,是一种竞争力。

一、心灵之需——医治麻木,祛除浮躁

众所周知,当今青少年最大的心理问题,就是麻木冷漠。感恩励志教育深入挖掘人性本真,引导人们反思自己,激发人们自我发展的要求,使孩子们麻木的心灵感知苦痛,蒙昧的良知得以警醒。这正是它获得非凡效果的独到之处。为什么每一场都有成百上千的学生情不自禁地争着登台发言?为什么孩子们当场禁不住失声痛哭?为什么让师长们“头疼”的学生也淌着热泪倾诉自己的心声?这是因为,孩子们心灵的麻木被至真至善化解了,他们的感恩之心苏醒了。

【例:2004年4月22日,备受关注的马加爵一案在云南某法院开庭审理,其中一细节令人震惊:马加爵在长达一天的庭审中平静自然,居然不曾回头看坐在旁听席上的亲人一眼,哪怕是其父马建夫因失爱子而痛不欲生,因自觉罪孽深重而四方谢罪!想来马加爵在因微小纠纷杀害四位痛室好友时,既未感念父母之恩,也未顾惜同学之情,哪里还记得学校给他的助学金,哪里还记得国法和良知的发现!马加爵正是这样因“忘恩”而“负义”。可见,麻木是多么可怕啊!】

二、沟通亲子之需——唤醒良知,化解怨愤

最亲最好的身边人倒成了受伤害最重的人,这是近年来发生在青少年中的怪现象。据国家司法部统计:自1997年以来,我国每年都有2万至5万青少年因与父母、师长发生感情纠葛而犯罪,其中人命案不少。

说怪也不怪,一是因为他们从小就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公主、少爷般生活,“公主心态”早已形成,若有不满,不找“老仆人”们算账找谁呢?二是因为父母要么早就甘当奴仆使唤,要么经常大吼大叫横加指责,矛盾不激化才怪!

感恩励志教育是净化心灵、唤醒良知、激发潜能的生命教育,更是沟通亲子、密切多重关系的爱心教育。多年的实践证明,这种“亲情互动”的人性化教育,在化解怨愤、消除亲子间和师生间隔阂方面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很多已经离异的夫妇,在感恩会上抱着孩子痛悔,甚至当场宣布“再一起过以前的好日子”;很多长久“不理父母”的孩子,要么痛苦不已,要么当众下跪。

三、激发潜能之需——重树信心,点燃激情

世上没有天生就“差劲”的人(智残除外),也没有天生的英才。差起于“心”,优也起于“心”。

感恩,是生命潜能的催化剂。当一个人拥有感恩之心时,他会因为别人为自己的付出而感动,感动之余,他会以实际行动来报答。学生感恩老师,他就会加倍努力学习以此来回报老师,成绩就会好起来。在受到老师的表扬后,学生更加感恩,成绩就会突飞猛进。同样,员工因为领导的委任而感动,所以就加倍努力工作作为回报,结果工作干得非常出色,得到一致好评。

所以说,人人都有感恩之心,都想着去回报,那么我们大家都会变得越来越优秀,世界会充满爱------在学校和单位开展感恩励志教育,是一项投资很小、见效快、回报很大的“民心工程”。

四、改革教育之需——注重心育,贴近学生

现在的学生,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心思都很复杂。实践证明,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谈得太虚或者限得太死,都不能获得应有的效果。传统德育之所以柔弱无力,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它的单一价值观、物化个体以及其自始至终由外到内的“外烁”倾向。

其实,我们不能总把教育中的不堪与难堪都推给教育体制,有些问题就是“人性因素”造成的。请反省我们的学校教育:“生活”是不是在逐渐远离我们的课堂?“童年”是不是在逐渐地远离我们的孩子?“爱心”是不是逐渐异化为简单的规章制度?“学生”是不是逐渐异化为学校、老师、教育工作者的“工具”?------如果我们认真地想下去,真的很可怕,很不堪!

感恩励志教育,则是一个由外烁到内省的反思过程。它立足情感培养,坚持教育活动化、活动生活化。通过多层次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升华情感,从而形成道德认同,增强爱心行动,建树完整的人格,实现了由“人要我学好”到“我要我学好”的转化。同样在“讲道理”,为什么所到之处尽受广大学生欢迎?

五、敬业爱岗之需——感恩工作,珍惜拥有

时刻拥有一颗对单位感恩之心,我们每个人即使只有五分能力,也能干出十分成绩,因为我们不再抱怨了,不再畏缩了,在困难面前我们会义无反顾,勇往直前;拥有一个感恩的心,在自己的领导面前我们不会有对立情绪,因为我们明白这是为单位做事;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同事彼此之间关系会更加融洽,即使在误会面前,我们也会用温暖的话语慢慢解释,从而化解误会;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任何一个人包括自己就会在工作之中心无邪念,不会再有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消极怠慢之事发生,因为拥有一颗对集体感恩的心,我们便成为单位真正的主人荣辱与共,兴衰同在。

感恩单位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给我们一个工作和学习的平台,给我们一个相对优越的待遇,让我们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感恩领导,是他的职责、严格要求和言传身教,是我们不断成长和进步,使我们避开懒散和放任的泥潭。

感恩同事,我们要好好地体会汉语中的“众”字,这个普通的汉字蕴含了太多朴素的哲学元素,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单枪匹马闯沙场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这个时代更需要我们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地打造出整体的力量。

六、和谐社会之需——弘扬美德,倡导仁爱

当前,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扭曲,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滋长,道德的缺失和信仰的危机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致使一些人急功近利,心底浮躁,商场、官场上尔虞我诈的现象时有发生。

腐朽落后的思潮和不良信息的传播,渐渐地腐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使得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精神空虚,情感苍白,行为失范。与此同时,许多家长对子女十分溺爱,从而使孩子养成了“自我中心”。尤其在目前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形势下,一部分学生只知道埋头读书,不会关心他人,不懂得尊敬父母,不晓得感恩师长,有些孩子只知受惠,不知感恩;只知索取,不知奉献;只知被爱,不知责任。有的中小学生不顾家庭生活困难,盲目攀比,超前消费,有的成天沉溺网吧,学业荒废,不求上进,根本不懂得父母培养自己的艰辛,更不会真正用心去体察父母的苦心和期待。

许许多多有着各种心理偏差的孩子,正迫切需要感恩思想伸入他们每个人的心灵深处,来一次灵魂的洗礼。无数惨不忍睹的恶性事件,无数触目惊心的恶果,无数“心理病”受害者的鲜血和吁求,都在警示我们,人们正渴望着充满人性关怀和伦理道德启迪的感恩励志教育。

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个和平的种子,因为感恩不是简单的报恩,它是一种责任、自立、自尊,是一种对阳光人生的精神境界的执着追求。

上一篇:经济环境企业统计论文范文下一篇:直辖城镇居民消费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