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物价范文

2023-09-20

稳定物价范文第1篇

您好!感谢你在百忙之余抽出时间来支持我的暑假社会调研活动,想必您一定对近几年的食品物价上涨现象有所感触,您的回答将对此次调查结果分析提供重要依据。谢谢您的大力支持合作!

(以下各题在未说明情况下均为单选,您在选择题选项前打“√”即可) ⑴您的职业是()

A.学生

B.农民工人

C.公司职员

D.个体经营者

E.军人

F.公务员

G.老师

H.退休人员

I.其他

⑵您的收入是()

A.1000元以下

B.1000元3000元

C.3000元5000元

D.5000元上

⑶您认为食品价格上涨对您的生活影响大吗?

A.很大

B.较大

C.很小

D.无影响

⑷近年来您认为以下哪种食品物价上涨幅度最大?(可多选)

A.食用油

B.肉类

C.水产类

D.蔬菜类

E.水果类

F.调味品类

G.奶类

H.其他

⑸近年来您认为哪种食品价格上涨对您的生活影响最大?(可多选)

A.食用油

B.肉类

C.水产类

D.蔬菜类

E.水果类

F.调味品类

G.奶类

H.其他

⑹您认为物价上涨与您的收入上涨是否一致?

A.一致

B.不一致,物价上涨的快

C.不一致,收入上涨的快

⑺对食品物价上涨现象,您通常会采取怎样的态度?

A.减少食品购买量

B.维持以前购买量

C.转换便宜的食品进行消费

⑻食品物价上涨是否影响你的消费信心?

A.影响很大,消费信心受到打击

B.影响不是很大

C.无影响

⑼您认为引起食品物价上涨原因是什么?

A.宏观调控不到位(政府控制物价上涨不到位)

B.食品成本上升

C.食品供应不足

D.食品需求过大

E.其他

⑽您预计未来食品价格会怎样?

A.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B.保持目前水平

稳定物价范文第2篇

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政府纠风办、福建省监察厅、福建省物价局、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审计厅、福建省新闻出版局关于公布福建省第二批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的通知

(闽教监〔2008〕10号)

各设区市教育局、纠风办、监察局、物价局、财政局、审计局、新闻(文化)出版局:

2007年,全省各地按照省教育厅等七部门《关于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活动的实施意见》(闽教监[2006]15号)的要求,继续深入扎实地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活动,推动教育收费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涌现出一批依法治教、规范收费、勤俭办学、行风良好的先进集体。为弘扬正气,更好地推动创建工作深入开展,根据县、市两级治理教育乱收费局际联席会议自评和申报的情况,经组织检查审核,省治理教育乱收费厅际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对通过检查验收达到福建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标准的福清市等13个县(市、区)予以公布。

希望被公布的县(市、区)珍惜荣誉,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再创佳绩,真正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全省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全省各级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他们的典型经验,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活动,不断深化改革,开拓进取,深入推进全省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促进全省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附:福建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名单

福建省教育厅 福建省政府纠风办

福建省监察厅 福建省物价局

福建省财政厅 福建省审计厅 福建省新闻出版局

二○○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福建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县(市、区)名单

福州市: 福清市、仓山区、马尾区

泉州市:晋江市、洛江区、永春县

漳州市:芗城区、东山县

厦门市: 翔安区

南平市:光泽县

龙岩市:漳平市

三明市:明溪县

宁德市:蕉城区

稳定物价范文第3篇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二、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国内经济因素

1、需求拉动

指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的通货膨胀,即"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货物",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强大的内需促进了中国市场的繁荣,因此埋下通货膨胀的导火线。

2、成本推进

在没有超额需求的条件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价格水平的普遍持续上涨。

目前,我国正向知识经济转型,高工资,高成本成为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成本导致商品的高价格,因而导致恶性循环。

3、供求混合推进

在实际中,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因各种原因同时推进的价格水平上涨,就是供求混合推进的通货膨胀。假设通货膨胀是由需求拉动开始的,过度的需求增加导致价格总水平上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又成为工资上涨的理由,工资上涨又形成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

三、国际投资是导致我国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我国通货膨胀的一大表现就是房地产过热,据统计,我国房地产投资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是国际资本。国际热钱往往会给一国金融造成毁灭性的伤害,进而波及实体经济。因此,打击国际金融巨头投机行行为是每个国家的重任。

四、如何应对我国通货膨胀

1、利用宏观经济政策控制原材料和物价的上涨。

政府可以出台政策,抑制房地产过度发展,调节物价,降低人民币价值等,停止一些重大项目的投资等。另外就是宏观调控,对金融就行适度调节。

一是相机选择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减少支出,从需求方面抵制通胀; 二是相机选择紧缩性货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贷款利率,央行卖出政府债券,从货币供给量方面控制通胀。

三是收入政策:政府规定工资和物价的增长率界限,超过某一界限,就课以重税。

2、打击国际金融投机,防止国际通货膨胀向我国传递

稳定物价范文第4篇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物价指数有着明显的上涨,特别是农产品价格

轮番上涨,引起普遍关注。单从CPI的走势来看,我国出现了较为明显的通货膨胀迹象。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食品类价格同比涨幅从2010年1月的

3.7%,提高到2011年9月的13.4%,对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程度达67.9%。居住类价格2010年1月上涨2.5%,2011年9月上涨5.1%,对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的影响程度为18.7%。食品和居住类价格成为拉动CPI上涨的主要推手。最近在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推动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关键字:价格上升货币供应应对策略

我国国内物品价格上涨迅速的原因有许多,从国际因素和国内因素分别讨论

分析其对我国当前物价水平走高的原因。

一、国际影响原因

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际经济的发展对中国现如今的物品价格有

越来越重大的影响。

(一)国际能源价格猛涨

中国是能源进口大国,据工信部最新公布数据,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

55.2%,已超越美国。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能源价格大幅上涨,如2010年5月-2011年9月间,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上涨了约40%。对比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与我国CPI等3大价格指数的月度走势,国际原油价格对国内PPI的影响由2007-2008年间的6个月左右的时滞,缩短到2010年以来约1个月的时滞;对CPI的时滞也由2007年前约7个月缩短到当前约2个月。在油价上涨的同时,与石油有互替关系的电、煤等能源的价格也随之上升。例如2010年3月国际炼焦煤的价格同比上涨55%;我国去年的煤炭价格亦大幅上涨,在10月份就比上月上升50%以上。国际煤炭价格对国内物价指数传导时滞缩短至约3个月。国际能源价格上涨加剧了国内价格水平上涨。

(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扬

我国本来是一个人多地广的农业大国,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和工业用地需求快速增加,对耕地形成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我国人口增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粮食的需求在日益增加,这一矛盾的存在导致我国粮食依赖进口的比例日益上升。因此我国进口粮食数量在逐年增加,2010年进口粮食创下历史记录,总计超过6000万吨,其中大豆进口占全球交易总量的60%,玉米进口为2009年的19倍,小麦也较2009年大幅增加。而同期全球粮食价格继续攀升,2010年10月~2011年1月,世界银行统计的粮食价格同比指数涨幅由15%上升到29%。美国农业部(USDA)远景预测农产品价格还是会保持在高位运行。国际粮食价格的上涨必然影响国内价格稳定。

(三) 美国次贷危机后的货币政策变化加大全球通货膨胀压力

为促进经济更强劲复苏和避免通缩的出现,美联储于2010年11月3日宣布了新一轮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是继2008年12月到2010年3月间购买价值1.725万亿美元的资产后,美联储第二次采用量化宽松政策。从国际市场看,大宗商品价格暴涨、贵金属价格创历史新高,大量投机资本进入新兴市场国家,均为大量货币(主要是美元)流向国际市场的佐证,美元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上升。

二,国内影响因素

物价水平走高的主要影响因素还是国内的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形势。以下从三个方面分析讨论我国物价上涨迅速的原因。

(一)当前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多

古典的货币数量论认为,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行为最终决定着经济中的通货膨胀率,如果中央银行能够保持货币的稳定,则物价水平就会稳定,如果中央银行增加货币发行量,则物价就会上涨。假设在实际经济增长率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中央银行决定将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M/M提高1%,通货膨胀率△P/P就会上升1%,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纯粹是一个“货币现象”。由以上分析可得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为货币供应量增长率过高。2008年年底,根据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形势,国家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过去两年的货币超发明显。特别是2009年6月以后,M

1、M2投放速度超过25%,其中M

1在2009年10月-2010年4月之间的投放速度超过了30%,2011年之前M

1、M2投放速度一直较高。2009年广义货币M2平均增长28%,超过9.2%的经济增长水平以及-0.7%的通缩水平所对应的货币需求19.5个百分点;2010年货币政策依然是扩张的,但扩张力度减弱较多。2010年末,货币供应量M1比2009年末增长22.2%,货币供应量M2增长 19.7%,增速分别比2009年末回落11.2和7.9个百分点,虽然已经有了相当幅度的回落,但增速仍然位于较高水平。为了抑制通货膨胀,央行采取了连续提高存款准备金和利率的措施,货币政策取向由适度宽松转为稳健,但效果并不明显,货币供应量增速没有因调控而回落。不论造成这一结果的具体原因是什么,只要货币供应量仍位于偏高的水平,要想取得控制通货膨胀的成效就会很难。美国同期货币供应量M2只约8.8万亿美元,我国GDP只相当于美国的1/3,货币供应量却超过美国1/4。如此多的货币不可避免地促使物价上涨。

与货币政策密切相关的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的增速2010年上半年迅速回落,由2009年末的31.7%回落至18.2%,但下半年增速则不仅没有降低,反而略有上升,年末同比增速达到了19.2%。贷款增加同样会要求货币供应量增加。

(二)国家外汇储备增长迅速

另一个对价格指数状况有重要影响的指标为国家外汇储备。国家外汇管理局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超过2万亿美元,2010年增长18.7%,达到2.85万亿美元,2011年外汇储备继续快速增加,到6月底达到3.20万亿美元。中央银行为了回收不断增长的外汇不得不投入更多的货币,在乘数的作用下,这就会导致国内货币供给大大增加,从而对国内通货膨胀构成直接压力,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物价上涨。

(三)国内劳动力价格上涨的趋势十分明显

随着粮食和食品价格上涨,打工者的名义工资也必须增加,否则实际工资就要下降。2010年全国共有30个省份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月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长幅度为22.8%;全国29个省份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工资平均增长幅度比2009年提高2%左右;2011年将延续这一趋势。例如,北京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已从2010年7月开始由每月800元增至960元,增幅达20%。政协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主席会议于2010年7月9日通过的《关于提高企业一线职工收入水平的建议案》

中还明确提出,应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CPI联动的调整机制。

三、对物价水平走高的治理措施

控制物价上涨、抑制通货膨胀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抑制未来物价过快上涨,需要处理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与稳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需采取多方面措施综合治理。

(一)切实消除通胀的货币基础,采取稳中从紧的货币政策

今年以来,虽然央行采取了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调控措施,但货币政策操作和实际效果是有区别的。在现实中,很多因素往往同时变动,紧缩的操作并不一定能抵消内在扩张动力。6月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6.8%,增速比2010年末回落3.1个百分点,回落较为明显,调控见到了效果。但其效果大部分被外汇储备加快增长所抵消,6月末,外汇占款同比增长19.8%,比2010年末加快2.9个百分点。负利率还会造成存款活期化,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内生性扩张因素。

若货币政策仍维持目前的状况,控制通货膨胀就很难取得明显效果,因此必须切实地采取措施,尽快地消除负利率和把货币供应量增速降至适度水平,采取稳中从紧的货币政策。例如可以减少货币流动性,包括少印钞票,当然中国印钞票一方面也是为了抵御美元贬值的压力。但是多印出的钞票应该分给百姓或直接纳入养老金,而不是自行分赃。同时放松外汇管制,或发外汇给人民,这样人民可以拿着外汇去消费,就减少了顺差压力。同时还缓减了国内的需求压力,一举两得。

(二)贯彻落实国家有关价格调控的政策措施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有关稳定价格的各项政策措施,保持中央与地方政策的一致性,确保调控效果;二是增强宏观调控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既要收紧房地产等重点调控领域的流动性,又要保障非调控领域的资金供应,特别是满足市场前景好的中小企业的资金信贷需求。

(三)加大政策性调控措施对物价上涨的抑制作用

食品消费在城乡居民消费中占比很高,食品价格上涨也是历次物价上涨的重要结构性因素,平抑食品价格涨幅是稳定物价涨幅的关键。食品、特别是农副产品生产周期较长,需求与供给的价格弹性很低,避免农副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

应从加强农副产品生产与供给管理着手,同时需要疏通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1. 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的生产。保证对农业生产的财政性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强化和完善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管理机制,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力度,保障农业生产积极性。

2.保障主要农产品及生鲜菜供应。要理顺流通环节,清理不合理物流收费,降低物流成本,打击游资对农产品囤积居奇等恶意炒作行为,实现市场自由交易机制与政府市场调控机制的有机统一。

(四)化解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我国价格水平的输入型影响

一是着眼长远、服务中短期,规划和建立战略资源实物(如原油、燃油、铜等)储备机制;二是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利用资金、技术等资源优势,采取收购或参控股方式进入海外战略资源勘探及开采、土地森林开发领域,扩大我国在海外的战略资源权益,增强大宗商品价格博弈能力,扩大国际商品采购价格话语权。

(五)提升居民收入

物价上涨就意味着居民拥有同样的货币数量能够买到的东西少了,所以解决这个问题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提升居民收入。如果居民收入高于物价上涨,则通货膨胀,则通货膨胀对整个社会造成的压力就会减小。所以要保证农村的“三免”政策却是落实到位,农民工的最低工资能够得到保障,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可以适当提高。

(六)引导和稳定社会公众的通胀预期,降低通胀惯性

通货膨胀惯性,也称为通货膨胀粘性,Fuhrer (1995) 年给出了其现代定义:在受到随机扰动的冲击之后,通货膨胀偏离其均衡状态所持续的时间。基于这一定义,持续的时间越长,表明通货膨胀的惯性越大。惯性越高,对货币政策的敏感性越低,效果就减弱,抑制通胀的社会成本也会增加。要在保障生产和供应的基础上加大宣传力度,减少和消除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慌情绪,引导人们形成价格稳定的预期,使人们对未来价格环境充满信心。

结束语

价格是市场经济最基本的经济变量,又是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价格水平是判断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的标准尺度,也是衡量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晴雨表”。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是宏观调控4大目标之一,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通过本文论述我们可以得出我国物品价格的决定因素有许多,对于稳定物价的政策措施可以从多个方面共同实施。总的看来,要求政府消除采取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提升对价格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对食品类产品的成本管理,减小国际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提升居民收入,加大宣传力度,稳定居民对未来的恐慌情绪,为我国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元春.2008:中国通货膨胀成因的研究[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张成思.2009:通货膨胀动态机制与货币政策现实选择[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稳定物价范文第5篇

摘要:在我国现行的合理最低价中标的原则下,如何加强投标中的风险分析和规避,既低价中标,又保证项目的盈利,将直接关系到承包商的生存和发展。本文从人、招标文件、企业、外部环境这几方面分析了投标报价中主要的风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总结了规避风险的对策,给承包商在投标报价的过程以指导作用。

关键词:工程量清单 投标报价 风险 风险规避

0 引言

工程量清单报价是国际上通用的竞争性招标模式,其主要特点是在量价分离的基础上,企业自主报价,通过市场竞争形成价格。国际上一般都采用最低价中标的原则,而我国由于实行此模式的时间不长,各方面制度不够完善,现阶段采用合理最低价中标的原则,这使得在工程投标报价的竞争更激烈,投标人的风险更突出。如果对投标报价的风险管理不慎,会影响到整个项目的收益,不仅损失了投标的前期投入,整个工程的利润更无从谈起。

1 投标报价的风险分类

工程投标报价风险,是指在投标报价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因素给承包商投标报价造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导致投标失败,或者中标后因不确定因素使利润减少甚至亏损[1]。投标报价风险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只有从投标风险来源进行风险控制,才能避免或减损失。本文就风险来源的主体作如下分类:

1.1 人的风险 在投标报价中,造价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至关重要。但是在实际的造价工作中存在不少问题,很多造价人员是在实际工作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受传统的报价体制约束,观念陈旧;另外一部分则是初出校门便从事报价工作,缺少工程实践经验;加之施工企业缺少对他们进行持续培训,这就使得很多人的知识结构不全面而且落后,编制投标报价的水平也不高[2]。

1.2 工程量清单的风险 在清单及报价编制时出现的各种问题容易给承包商带来风险,这些问题及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与实际工程量不符 《清单计价规范》规定:“由于工程量清单的工程数量有误或设计变更引起工程量增减,属合同约定幅度以内的,应执行原有的综合单价”。当工程量清单中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存在差距,又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而承包商没有认真审查,这必然会造成报价失准,施工企业应得利润也有可能因此减少。

1.2.2 工程量清单缺项 对于工程量清单的缺项问题,《清单计价规范》规定:“工程量清单漏项或设计变更引起新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其相应的综合单价由承包人提出,经发包人确认后作为结算的依据”。

1.2.3 对清单项目的理解有误 与传统的施工图预算相比,工程量清单中的项目名称对应的项目特征和工作内容表述更具体,内容的针对性和综合性也更强。如果承包商报价时不仔细阅读工程量清单计量规则,“重计”或“漏计”清单项目中的某些应发生的费用,往往会使综合单价偏高或偏低,进而对投标单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1.2.4 项目与计量规则不配套 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招标单位除了提供工程量清单外,还提供相应的计量规则和技术规范,如果清单与计量规则不吻合,就会给报价人员的理解带来偏差。二是招标单位在招标文件中只提供简单描述,不提供计量规则和技术规范,对应清单的工程量还得由报价人员根据施工图纸、凭经验进行分解、计算、复核,不同单位的投标报价也就各不相同。

1.2.5 清单项目划分太粗 与国际招标相比,我国招投标工作中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显得较粗,项目划分较综合,包含内容也不具体,与同类项目可比性小,不便于快速报价及将来的索赔和结算。这既有图纸设计深度不够的原因,也有清单编制不详的问题。

1.3 企业风险

1.3.1 缺乏企业定额 清单规范中的报价是以投标企业自身施工定额为基础的,而我国很多施工企业没有自己的施工定额,这给企业报价造成很大的不便。没有企业定额,企业在投标报价时存在盲目性,项目需要的工料机消耗量很难预测,项目成本很难把握,出现亏损也就在所难免。

1.3.2 不了解业主倾向的风险 业主的倾向包括:对某一承包商的好感;对工期、质量、安全、价格、信誉等的偏重程度;对施工企业是否一视同仁;是否办事公正。如果投标人不了解业主的倾向,没有进行针对性投标,就会错失良机,加大投标报价的风险。

1.3.3 不了解对手情况的风险 一般项目的参投单位少则三五家,多至十几家。只有在充分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下,才能报出合理的、有竞争力的报价,提高中标率。

1.4 外部环境风险

1.4.1 自然风险 中标项目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气候而造成损失,根据一般合同条件,这类损失承包商可以得到部分补偿,但是因财产损失造成的成本增加难以得到全部赔偿。

1.4.2 技术风险 一方面招标图纸标明的地质条件与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可能有较大出入,另一方面招标文件中某些技术规范要求不尽合理或者对承包商过于苛刻,或者提出了某些过高的技术标准要求,那么在施工中可能会使承包商付出更多的成本。

1.4.3 材料涨价的风险 一个工程项目的材料成本占工程直接成本的50%-70%,所以材料涨价风险是投标报价的重要风险。现在的承包合同一般为不调价合同,一旦物价波动,对中标项目经营成本会造成巨大影响。

1.4.4 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包括工程所在国的经济状况、经济实力、经济发展趋势等方面给经济活动造成的不利影响,如通货膨胀、外汇风险、经济危机等。

1.4.5 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主要是工程所在国的政治、政策、国际关系、权利机构等方面对经济活动产生的负面影响。

2 风险规避的方法

不同的风险可以有不同的对策,阻止风险的发生,遏制风险的恶化,拒绝承担风险,避离风险,放弃可能遭致风险的意图等均有可能达到规避风险减少损失的目的。

2.1 提高造价人员的素质 学习是提高造价人员自身知识、业务水平、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根本途径,除了对本专业的知识进行更新、提高外,还应该结合工作广泛了解和掌握有关的工程、技术及经济方面的知识,只有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够编制出高水平的工程报价。

2.2 深刻理解招标文件中的各项条款 认真领会招标文件,对各项技术、经济风险因素建立风险清单,识别出主要风险,对各种风险因素进行量化,然后做出风险决策并及早制订风险应急方案,以期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2.2.1 认真研究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是编制投标文件的指导性文件,做投标报价时必须全面学习,认真研究各项条款,熟悉《清单计价规范》中每个项目所包含的项目特征、计量规则、工程内容,制定投标报价方案,避免因未正确理解招标文件的某项条款而使投标报价偏离过大或者中标后给本企业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3]。

2.2.2 详细踏勘现场 通过详细的现场踏勘,有助于了解工程所处的地理位置、场地大小、地质情况、相邻建筑等,落实平面布置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等,研究招标提供的勘察报告,给招标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有助于了解该工程项目执行的定额、取费标准与有关计算规定、办法以及材料供应情况、材料价格及发包方的资金状况,对工期、质量要求和投标单位的信任度。

2.2.3 按专业对施工图进行工程量审查 工程造价涉及的专业很多,为确保工程数量的准确,在审查工程量清单时,请专业人员进行工程数量审查。

2.2.4 根据图纸审查清单 如果抛开设计图纸,只凭经验填单报价,往往将报价中虽然价格相似但内容不尽相同的要素忽视,造成清单报价与施工图纸不一致,即使中标也可能会产生价格争议。因此,在投标中,一定要根据图纸说明、标准图集和规范才能准确分析报价。

读图时先要看首页便于查阅图纸并能对该工程有一概略的了解,然后逐张阅读。待招标答疑时提出。通过读图,若发现有明显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提出改进设计的建议和切实降低造价的措施。 一般在这种情况下,先要按原设计报价,再按建议的方案报价,通过比较、鉴别,以最优的方法赢得甲方的信任[4]。

2.2.5 要尽快澄清清单审查出来的问题 在国际惯例中,施工企业对业主的设计或其他明显失误有预警责任,及时告知业主,一方面可以防止今后的索赔失败,一方面也体现承包商的诚信度,这往往更容易得到业主的信任,使工程结算纠纷减少。

2.2.6 进行技术交流 投标人通过技术交流,一方面了解招标方对招标的总体设想、供货范围或工作范围、技术规格及性能要求;另一方面间制造商及供货商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产品规格和技术性能、财务能力、商业信誉等等加以介绍和宣传,造成声势和良好影响。特别是在招标方尚未确定招标文件中的技术部分和具体规格、性能的情况下,技术交流就显得尤为重要。技术交流搞得好,可以影响招标方对招标文件的技术规格、技术方案、供货范围等有关部门的编制,只得招标方考虑或倾向于投标人供给特点,将投标人的某些优势列入招标文件之中,这对于投标人十分有利,为投标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收到先声夺人的成效[5]。

2.3 实现企业优势

2.3.1 制定企业定额 承包商依据当前自己实际的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在参考统一定额和市场信息的基础上建立起企业定额。在制订企业定额时,施工企业应从分解每一道工序入手,从人工、材料、机械等各方面尽可能挖掘工艺创新所带来的优势,如通过合理的工艺流程、工作面协调,降低单位工程量的各项费用,降低工程材料的损耗等。

2.3.2 建立企业创新体系 技术方案的创新、施工工艺的改进是企业创造额外利润的保证。因此企业应该建立内部的创新体系,在研究现有各技术方案、工艺流程的基础上、利用外部的技术信息,对此进行创新、改进,甚至开发出新的技术方案,形成企业内部的技术资源。在项目投标时,应该成立专门的技术方案小组,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最有经济效益的方案,然后细化方案到各施工工艺,如果施工工艺还可以优化的话,再利用创新体系进行挖掘。在此过程中,企业应该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形成内部的技术资料,以便于指导施工。

2.3.3 建立企业的市场信息系统 有效的市场信息系统有利于企业掌握市场动态,明确企业和市场之间的差异,从而有利于企业及时调整自身状态来适应市场,这是企业生存的前提。平时要加强内部管理,注重积累资料和信息,建立专门而完备的投标档案资料。在投标报价时,企业可以通过市场信息系统间接了解业主情况,竞争对手的情况,也可以了解市场的其他信息。当企业把这些信息化为己用时就可以提高自身竞争力。①了解业主倾向。了解业主的倾向对于中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投其所好”,知道了业主的倾向,有利于得到业主的好感以至中标。②了解竞争对手情况。尽力弄清竞争对手的情况,全面地掌握其优势和缺点,明确本次投标的竞争对手,有针对性地制定投标方案、选择投标报价的技巧,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限制竞争对手,增加中标的把握性[6]。③了解市场情况。调查当前施工材料、用工、设备租凭的市场价格和波动情况,及当前同等规模、类似结构建筑产品的市场行情,避免盲目报价。建立自己的可靠的材料设备询价、比价、供应系统,满足工程投标的需要[7]。

2.3.4 重视资料的积累与分析 定额只是一个平均水平,不同的工程有不同的特性和环境,其具体操作起来就需要平常的经验与资料积累。工程造价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如果没有经验的积累而只掌握方法,则工作无从开展,而单纯的资料积累只是一堆数据,必须适时地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为已所用。因此,要提高工程造价的编制水平,必须重视资料的积累与整理分析。

2.3.5 建立投标报价的后评价工作制度 投标报价后评价工作是指在每次投标活动结束后,针对本次投标报价情况进行优势和劣势分析,旨在获取更多的中标机会。投标报价后评价工作由投标报价总体负责组织实施,要有活动记录。对投标活动中一举获胜、取得中标的,要总结经验,推广经验,赢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对本次投标活动中未中标的情况,要分析记载,吸取教训以利再战;对一些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也可在投标报价后评价工作中推广,并对由此引起的新的预算单价进行研究论证。

2.4 时刻注意外部风险

2.4.1 自然风险 在投标报价时,本地工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利”的优势,争取中标;外地工程,应认真研究工程所在地的水文、气象、地质资料,进行周密分析,在合同条款中进行合理的风险分配,将风险降低。

2.4.2 技术风险 随着施工技术的不断进步,成熟、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越来越多,不同的工艺、方法的施工成本各不相同,有的甚至相差甚远。因此在施工前,对于影响成本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一定要进行成本分析、施工方案的技术经济比选,并结合企业人员、设备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施工方案,避免因方案的失误而导致成本浪费和亏损。

2.4.3 材料涨价的风险 对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应予以足够重视。一般说来,材料和设备的价格信息可通过工程项目所在地的造价管理部门获得。其次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可做亲自调查,通过对若干供应商提供的材料和设备的单价信息,综合运输费用、是否便利等因素加以比较后方可确定材料和设备的报价。目前建材供应商众多,且新型材料也不断地应用于实践。因此建筑材料的价格波动很大,报价时不能只看见眼前建筑材料价格,而应调查了解和分析近一两年来价格的变化趋势,从而决定采取几年平均单价或当时单价,以减少价格波动引起的损失[8]。

2.4.4 政治、经济风险 应随时掌握了解当地及国际市场材料和机械设备价格的变动情况、运输费用和税率的变动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当地政治环境和经济环境是否稳定,当地工人的工作效率等。最好通过长期分析,找出每年物价上涨的规律。

3 结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投标是工程承包中的一个决定性环节,而报价则是决定中标与否的关键因素,关系到承包商投标的成败。本文通过对投标报价的风险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范措施,可以增加企业投标的成功率,减少因投标带来的各种风险,增强企业的活力,赢得更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康皓.工程项目投标报价风险及决策分析[J].建筑市场与招标投标.2006.(4):11-14.

[2]易建芝.关于施工企业投标报价编制的思考[J].湖南水利水电.2006(3):132-133.

[3]李建莉.增强投标报价竞争力的思考[J].山西建筑.2004.30(7):73-74.

[4]邓焰林,张扬,邢明党.建筑工程投标报价风险综合分析及思考[J].国外建材科技.2004.25(2):152-153.

[5]蔡显琨.国内企业如何参与国际市场竞争[J].企业及天地理论版.2007.(2):53-54.

[6]张树平.工程投标报价决策与技巧的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31(1):63.65.

[7]何伟.工程量清单报价的趋势[J].施工企业管理.2005.(3):50.

[8]赵鹏,陈远翔.浅述投标决策过程中的风险管理[J].江苏交通.2003.(11,12):42-43.

稳定物价范文第6篇

关于印发《吉林省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

人员专业资格认证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县(市、区)发改委、物价局:

现将《吉林省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人员专业资格认证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吉林省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人员专业资格认证管理办法》

二○一二年二月十三日

主题词:印发 森林 评估 管理办法

二○一二年二月十三日印发 吉林省森林资源资产

价格评估人员专业资格认证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促进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行业发展,规范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人员专业资格认证行为,加强对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人员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管理办法》、《价格认证管理办法》和《吉林省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实施细则》、《吉林省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吉林省行政区域内,对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人员专业资格和执业资格的培训、认证工作,适用本办法。 国家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人员的专业资格和执业资格在国家未有其他管理规定前,实行全省统一培训、考试、认证制度,由吉林省物价局统一管理。

第四条

吉林省价格认证中心具体负责考试大纲的拟定、培训教材的编写和命题、考前培训、考试、专业资格认定和执业资格认定的初审等有关工作。 第五条 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专业资格人员,须具备的条件是:

(一)大专以上学历;

(二)没有因故意犯罪而受到过处罚的经历。 执业资格人员须具备的条件是:

(一)大专以上学历;

(二)具有评估实际工作两年以上的经验;

(三)受聘于具有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的单位;

(四)没有因故意犯罪而受到过处罚的经历。

第六条

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人员专业资格考试合格者,经吉林省价格认证中心认证,由吉林省物价局颁发《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师专业资格证书》。《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师专业资格证书》有效期限为三年,每年应按规定时限到原发证机关申请办理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专业资格继续认定手续。

第七条

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人员取得《专业资格证书》后,可按照《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管理办法》、《吉林省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实施细则》的规定,申请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认定合格者,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证书》。

第八条

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人员不得在两个以上价格评估机构同时执业。

第九条

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人员有以下权利:

(一)在执业资格范围内执行相关业务;

(二)签署价格评估报告:

(三)发起设立价格评估机构;

(四)保管和使用本人的资格证书;

(五)对本人的执业活动进行解释和辩护;

(六)参加继续教育;

(七)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

(八)对侵犯本人权利的行为进行申诉。

第十条

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遵守法律、法规、行业技术规范和职业道德规范;

(二)保证价格评估报告的客观、公正,并承担相应责任;

(三)保守在执业中知悉的国家秘密和他人的商业、技术秘密;

(四)与当事人或评估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主动回避;

(五)接受继续教育,努力提高执业水准;

第十一条

吉林省物价局是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的管理部门。吉林省价格认证中心具体负责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机构和评估人员执业情况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管理。

第十二条

吉林省价格认证中心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下列措施:

(一)要求被检查人员出示资格证书;

(二)要求被检查人员所在聘用单位提供有关人员签署的估价报告及相关业务文档;

(三)就有关问题询问签署估价报告的人员;

(四)纠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办法及价格评估规范和标准的行为。

第十三条 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吉林省物价局可以给予警告、暂停执行业务、吊销《价格评估人员专业资格证书》、《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伪造或以虚假和不正当手段获得《专业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书》的;涂改、倒卖、出租、出借、非法转让《专业资格证书》、《执业资格证书》的;

(二)未按规定办理价格评估人员执业资格认定从事价格评估业务的;

(三)在执业过程中,索贿、受贿或者谋取合同约定费用外的其他利益的;

(四)在执业过程中实施商业贿赂的;

(五)与委托人串通或故意做不实的评估报告或因工作失误,造成重大损失的;

(六)允许他人以自己名义从事价格评估业务的;

(七)同时在两个以上价格评估机构执行业务的; (八)以个人名义承接价格评估业务的; (九)严重损害他人利益、名誉的行为; (十)超越认定的执业范围执业的;

(十一)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执业情况真实材料的;

(十二)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四条

森林资源资产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和《吉林省价格评估机构资质认定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吉林省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十六条

上一篇:物理教师师德师风总结范文下一篇:汽修专业的未来前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