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中的细节描写范文

2023-09-29

散文中的细节描写范文第1篇

“我记得有一次, 也是将近吃中饭的时候了, 母亲不在家, 祖母在厅上念佛, 我一个人从花坛边的石阶上, 站了起来, 在看大缸里的金鱼。太阳光漏过了院子里的树叶, 一丝一丝的射进了水, 照得缸里的水藻与游动的金鱼, 和平时完全变了样子。我于惊叹之余, 就伸手到了缸里, 想将一丝一丝的日光捉起, 看它一个痛快。上半身用力过猛, 两只脚浮起来了, 心里一慌, 头部胸部就颠倒浸入到了缸里的水藻之中。我想叫, 但叫不出声来, 将身体挣扎了半天, 以后就没有了知觉。”这是郁达夫自传体散文的第一篇《悲剧的出生》中的一段文字。这日光只是鱼缸的点缀, 但它使日常的鱼缸瞬时升华, 媚惑了作者“一头栽了进去”。这里且用“鱼缸里的日光”来作我今天论文的题目来谈一谈郁达夫自传体散文中的景物描写。

郁达夫自传体散文, 一般指的是写于1934年和1935年之间的包括《悲剧的出生》、《孤独者》等在内的八篇自传, 加上1936年写的《雪夜——日本国情的记述自传之一章》。这九篇自传回顾了自己从出生到留学日本的大致历程, 真实深情地记录了作者人生旅途中说不清、道不尽的情、景、事, 让我们看到了郁达夫的一段动荡漂泊的孤寂之旅和那一颗一生都未曾挣脱的“零余者”的灵魂, 他的忧郁苦闷, 悲观绝望, 颓废消沉, 虽不及其他的作品来得强烈, 但也带着很明显的郁氏风格, 或者说是真实写白地说明了这种风格的源头起因。但这几篇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却带着别样的风味。

“几日西北风一刮, 天上的鳞云, 都被吹扫到东海里去了。太阳虽则消失了几分热力, 但一碧的长天, 却开大了笑口。富春江两样的乌桕树、槭树, 枫树, 振脱了许多病叶, 显出了更疏匀更红艳的秋社后的浓妆;稻田割起了之后的那一种和平的气象, 那一种洁净沉寂, 欢欣干燥的农村气象, 就是立在县城这面的江上, 远远望去, 也感觉得出来。”“从上江开下来的运货船只, 这时候特别的多, 风帆也格外的饱;狭长的白点, 水面上一条, 水底下一条, 似飞云也似白象, 以青红的山, 深蓝的天和水做了背景, 悠闲地无声地在江面上滑走。水边上在那里看船行, 摸鱼虾, 采被水冲洗得很光洁的白石, 挖泥沙造城池的小孩们, 都拖着了小小的影子, 在这一个午饭之前的几刻钟里, 鼓动他们的四肢, 竭尽他们的气力。” (《悲剧的出生》)

这段景物描写完全运用白描, 开阔大气——远山、长天、绵延不尽的富春江水, 色彩明艳——红艳的秋社、青红的山、深蓝的天和水、光洁的白石, 还有繁忙的船只, 又难得出现了一群无忧玩耍的小孩子们, 这些意象大众、乐观、生活化。

再如, “麦已经长得有好几尺高了, 麦田里的桑树, 也都发出了绒样的叶芽。晴天里舒叔叔的一声飞鸣过去的, 是老鹰在觅食;树枝头吱吱喳喳, 似在打架又象是在谈天的, 大半是麻雀之类:远处的竹林丛里, 既有抑扬, 又带余韵, 在那里歌唱的, 才是深山的画眉。上山的路旁, 一拳一拳象小孩子的拳头似的小草, 长得很多;拳的左右上下, 满长着了些绎黄的绒毛, 仿佛是野生的虫类, 我起初看了, 只在害怕, 走路的时候, 若遇到一丛, 总要绕一个弯, 让开它们, 但阿千却笑起来了, 他说:“这是薇蕨, 摘了去, 把下面的粗干切了, 炒起来吃, 味道是很好的哩!” (《我的梦, 我的青春》)

你看这段描写, 有声有色, 活泼欢快, 完全是两个无忧无虑的小孩应该有的生活场面, 这些都明显区别于郁达夫的小说和其他散文。

“在郁达夫的小说中, 就自然风景的描写而言, 就鲜见巍巍的高山、浩翰的海洋、无垠的沙漠、怒号的狂风, 相反, 满目所见皆是清风残月、落叶败柳, 呈现出来的是一种感伤与颓废之美。”[1]。就以“月亮”为例, 月亮活脱脱是人物的感伤之情的外化物。在《采石矶》中, 黄仲则眼中的“月亮”是“同严霜似的月亮”、《怀乡病者》中的质夫所见的“月亮”是“冰似的月亮”, 《银灰色的死》中的y君眼中的“月光”是“同霜也似的月光”, 这些景物完全与小说人物的孤寂落寞、悲观绝望相协调。

而在小说《薄奠》中写道:“夕阳最后的残照。从杨柳荫中透出一两条光线来, 射在这些浮动的白鹅背上时, 愈能显得这幅风景的活泼鲜灵, 别饶风致。”仿佛是乐景, 但后文作者加说“我一个人渺焉一身, 寄住在上海的皇城里, 衷心郁郁, 老感无聊。——玉泉山的幽静, 大觉寺的深邃, 并不是对我没有魔力, 不过一年有三百五十九日穷的我, 断没有余钱, 去领略它们的高尚的清景。”这明显只是为了衬托, 心情不好, 再好的风景也是妄然, 何况我还没有余钱去欣赏。

散文, 则以著名的《故都的秋》为例, 作者到了秋天, 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 钓鱼台的柳影, 西山的虫唱, 玉泉的夜月, 潭柘寺的钟声”, 这些意象已经够朴素、幽静、落寞的了, 而作者只是轻轻一笔荡过, 单选了“一椽破屋”泡一碗浓茶, 看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 细数那些冷色调的牵牛花;还有那些“像花而又不是花的一种落蕊”、秋末快要凋亡的蝉唱、“下得奇、下得有味、下得像样”的秋雨, 完全是一派以“悲凉”为美, 以“落寞”为享受的郁氏风格。

(二)

那么一向以感伤颓废示人的郁达夫何以在自传体散文的写景描写中会呈现另一种面目呢?其实这也是比较好理解的。

自从1921年发表《沉沦》开始, 郁达夫就一贯以自己的孤独颓伤的个性真诚直率地抒写着作品, 小说也好, 散文也好, 都带着明显的自叙性质。1933年, 郁达夫的生平表上是这样写的:“4月25日, 举家移居杭州, 住大学路浙江图书馆附近的场官弄”, 在多篇《故都的秋》写作背景中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文字:“1933年4月, 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 郁达夫从上海移居杭州, 撤退到隐逸恬适的山水之间, 思想苦闷, 创作枯淡”[2], 这样的时期写散文比较合适, 散文是抒写类的, 小说则需要更多的“创造”。

《故都的秋》发表于1934年8月, 而他的自传体散文是同年12月底开始发表, 可以算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但相比而言, 《故都的秋》和自传体散文的题材是有所不同的。前者虽写的“故都”的秋, 但算是现实版的, 跟作者的其他游记散文一样, 是一种即行即记, 即以成年的身份和成年人的视角写当今的生活场景, 那么“景”语就更容易为“情”语。而后者却是以成年人的身份反观童年的视野, 文中的景物是再现或想像, 是记忆中的家乡, 是童年的最美图景, 或者也可以说是作者头脑中理想的生活场景, 有更强的主观因素。这样的思维我们人人都有, 现实不理想, 我们愿意缩回到过去, 在永远逝去又永远不会老去的童年当中去寻找安慰, 那里是我们心灵永远的避难所, 那里有最快乐最无忧的岁月, 那里才有纯真明净和快活。

于是就有了“鱼缸里的日光”, 有了富春江的“蓝天白石”。再举个例子:

再如:“门前是一排柳树, 柳树下还杂种着些鲜花;对面的一带红墙, 是学宫的泮水围墙, 泮池上的大树, 枝叶垂到了墙外, 红绿便映成着一色。当浓春将过, 首夏初来的春三四月, 脚踏着日光下石砌路上的树影, 手捉着扑面飞舞的杨花, 到这一条路上去走走, 就是没有什么另外的奢望, 也很有点象梦里的游行, 更何况楼头窗里, 时常会有那一张少女的粉脸出来向你抛一眼两眼的低眉斜视呢!“ (《水样的春愁》)

这是一段带着美妙青春期心理的景物描写。红绿成映, 树影杨花成趣, 又有些梦幻的感觉。

这样的情景只停留在童年时光, 再也不会回来了。这样的美好也就被永远地美好地定格了。

(三)

虽然我们看到了郁达夫自传体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有着与众不同的面貌, 但我们仍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在《悲剧的出生》中的那幅富春江图, 既可以说是成年后郁达夫回忆中的图, 也可以说是当时五六岁的郁达夫眼中的图, 而那幅图里虽有“人”, 但郁达夫本人是不在这幅图里的, 他在图外。“这相貌清瘦的孩子, 既不下来和其他的同年辈的小孩们去同玩, 也不愿意说话似地只沉默在看远处”, 可以说, “热闹是他们的, 我什么也没有”。这个不合群的小孩既没有玩伴, 兄长也早已离家, 所以他只好与院子里的金鱼玩, 把“一丝一丝的日光”当作玩具。

在《我的青春, 我的梦》里, 这个被隔离的小孩把仅仅大他一岁的阿千看成了英雄, 他之于阿千, 就是胆怯之于勇敢, 忧郁之于乐观, 细腻之于粗条, 孤僻之于世俗, 阿千可以像个大人一样大声说笑, 自由出入大人出入的地方, 能够一个人到山上去砍柴。“鹳山后面的盘龙山上, 映山红开得多着哩;并且还有乌米饭, 彤管子, 刺莓等, 你跟了我来罢, 我可以采一大堆给你。”他在阿千的游说之下第一次一个人出了远门, 阿千, 是他的自然课老师, 带领他走进一片与自己密闭的世界完全不同的大自然, 一切是新奇的活泼的开阔的, “我一个人立在半山的大石上, 近看看有一层阳光在颤动着的绿野桑田, 远看看天和水以及淡淡的青山, ……”在阿千的带领下, 我第一次真正领略了大自然的美与实惠。但这个立志“长大后愿意去砍柴”的小孩, 其实一直是游离在这些生活场景之外的, 这些美丽的生活永远只能成为他眼里的风景而已。这篇文章的结尾如是说:“时间是不饶人的, 盛衰起灭也绝对地无常的:阿千之死, 同时也带去了我的梦, 我的青春!”, 其实, 郁达夫的梦早在阿千死之前大概早早就破碎了的。

这几篇自传体散文中最与众不同的景物描写, 是最后一篇《雪夜——日本国情的记述自传之一章》的结尾处的描写, “窗外面的大雪晴了, 阳光返射的结果, 照得那一间八席大的房间, 分外的晶明爽朗。我看看玻璃窗外的半角晴天, 看看枕头边上那些散乱着的粉红樱纸, 竟不由自主地流出来了两条眼泪。”这段文字的描写跟郁达夫小说里的景物描写就几乎无异了。“我”就是质夫, 就是Y君了。

于是, 我们可以说, 虽然郁达夫自传体散文中的景物描写呈现了与其他文章不同的面目, 但其实它们有着一脉相承的本质特征, 它们都是郁达夫“零余者”者形象的背景色而已, 那“鱼缸里的日光”虽然阳光美丽, 充满了诱惑, 但郁达夫很快就知道了“想将一丝一丝的日光捉起”, 只是他一厢情愿的幻境而已。

摘要:景物描写是文学作品中必不可少的要素, 与人物描写或协调或反差。郁达夫作品中的主体形象, 大多忧郁苦闷, 悲观绝望, 颓废消沉, 因此他的作品中的景物描写或情景交融, 或以乐衬悲, 都带着明显的“郁氏”风格。而在他的自传体散文中, 因以成年人的身份回顾童年的种种, 穿插其间的景物描写却开阔大气, 清新美丽, 是郁达夫作品中打着“另类”标签的一种点缀, 但究其本质, 仍可找寻出跟其他文章相通之处, 这里的景物描写其实也是“零余者”的背景色。

关键词:郁达夫,自传体散文,景物描写

参考文献

[1] 王自立, 陈子善.郁达夫研究资料[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0.1.

散文中的细节描写范文第2篇

细节描写片段

她拿起筷子,向一盘色泽鲜艳的菜伸去,轻轻夹起一片,用左手在筷子下方端着,小心翼翼跟随着筷子。本来筋脉突兀的手此刻一用力青筋更加明显。她小心地把菜放入嘴中,细细地品尝着。

散文中的细节描写范文第3篇

细 节 描 写

——让人物“活”起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共同探讨合作的能力。

2、理解什么是细节描写,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塑造鲜活的人物,使文章增添色彩。 能力目标:

1、掌握人物细节描写的写作方法。

2、运用细节描写刻画鲜活人物,提高作文水平。 情感态度: 让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留心生活,发现生活中细节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学会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1、掌握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

2、感悟细节,鼓励学生交流、评析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猜人物,导入细节描写。

二、解疑答惑

1.弄清什么是细节描写?

教师明确:细节描写是对事件发展和人物的性格、肖像、心理、动作以及环境等一些细微而又有典型意义的情节所做的细腻、具体的描写。

2.弄清细节描写的分类。

细节描写的分类:

(1)人物细节描写:外貌、语言、动作、情态、心理 (2)景物细节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动物、静物 (3)生活细节描写:情节、事件的细节描写

三、出示教学目标:

掌握人物细节描写的方法与技巧,塑造鲜活的人物形象。 四.方法导航,大显身手。

1、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

例:那天,他在雪地里罩住了一只小鸟。

他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师生探讨,交流,归纳方法。

2、咱们的小小训练

妈妈洗球鞋„„ (1)学生练习:

(2)学生作品展示 (3)范文展示

3、外貌细节描写的方法

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年龄不大,长得很瘦,穿得也很差。

①“小”到什么程度?②怎么个“瘦法”?③穿得有多“差”?

示例:我看见一个小姑娘,只有八九岁光景,瘦瘦的苍白的脸,冻得发紫的嘴唇,头发很短,穿一身很破旧的衣裤,光脚穿一双草鞋。

师生探讨,交流,归纳方法。

4、咱们的小小训练 (1)认识细节

(2)步步追问:①怎么“脏”?

②怎么“瘦”?

③穿着怎么“破旧”?

④又怎么样“笑”? (3)分组练习写作。

(4)学生作品展示 (5)范文展示

5、合理扩充,巧妙修饰

她骂他懦夫。

添加“语言描写”: 她骂他道:“你真是一个懦夫!”

添加“动作描写”: 她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 添加“肖像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

添加“心理描写”: 她早已被气得浑身颤抖,脸色铁青,但她还是在不断地告诫自己:不要生气!不要失态!不要骂人!最终她实在是忍不住了,于是怒睁杏目,用手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真是一个懦夫!”

6、咱们的小小训练

根据你平时测验时的观察(或体验),把下面一段话改成具体描写的文段,100字左右。

昨天测验古诗词,我几次想拿出书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1) 学生练习:(在原文上修改)

昨天测验古诗词,我几次想拿出书来看,由于老师看得紧,都没有成功,最后一次还是被老师发现了,我觉得很不好意思。

(2)学生作品展示 (3)范文展示

五、课堂小结:

著名女作家池莉说:我们偏爱生活的细节。我觉得人类发展了这么多年,大的故事怎么也逃不出兴衰存亡,生老病死,只有细节是崭新的,不同的时空,不同的人群,拥有绝对不同的细节。愿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通过细节描写,让普通人也留在我们心底!

六、板书设计:

分解过程

细化动作 步步追问

想象延伸 合理扩充

巧妙修饰

散文中的细节描写范文第4篇

用身躯替他挡风。汉子见了,艰难地一笑,对它报以感激。

月亮升起来了,荒原变得苍白而神秘,一层忧郁的月光镀在汉子和马身上,使他们看上去,犹如一尊正在渐渐风化的黝黑的泥塑。

汉子醒来时,如火的烈日已高高地悬挂在荒漠之上。他已记不得闯进戈壁有几天了,只是昏昏沉沉地被同样疲乏的马艰难地拽着走,偶尔看见被风沙撒露出的人兽的白骨。汉于嘴唇喃喃地动着,眼前不断出现许多幻想。他仿佛看见自己杀了杀害他全家的仇人,与弟兄们拉杆子杀富济贫的情景,也仿佛看见官家围杀了全部弟兄,还要围杀他的相好玉茹,他要与官家拼命,玉茹却叫他一定要冲出去。他冲出去了,进了戈壁,却终于因饥渴难耐,晕倒了。

醒来时马正嘶鸣着,用蹄把刀踢到他面前,又躺下来,把脖子对准他的脸。汉子一下明白了,马要他拿自己的血解渴。汉子眼里涌出了泪水,他抱住马脖子,缓缓拿起刀;但他没有割马,而是割了自己手腕;血汩汩涌出,他把手腕对准马嘴。马似乎也明白了,吸吮了几口,便扭过头去。汉子看见马眼里也有了泪水。他撕了条布巾,包住伤口,缓缓爬上马背,马站起来,艰难地向前走去,汉子却昏过去了。

不知过了多久,过了多少个白天和黑夜,马一阵长长的嘶鸣把他惊醒了。汉子迷迷糊糊地看见了一片绿地,而马也竭尽余力,艰难地奔跑起来,还出了汗,汉子用手一摸,闻到异味,拿到眼前一看,那汗中,竟渗着血丝„„

后来,汉子便在这沙漠中的绿地安了家,他终身未娶,放牧着马匹牛羊。渐渐地,这儿成了一块小小的绿洲,不少牧民也在这儿落了户。汉

汗血马

魏继新

夕阳正在西下,苍茫的暮色给无垠的沙丘涂上了一层忧郁、凝重的昏黄。晚霞正在渐渐黯淡下去,几缕破碎的云丝被烧得通红后,又仿佛随着沙漠粗糙而夹着尘沙的戈壁风吹得骤冷,云丝便变得像一块块冷却后的生铁在青黑中镶上了一层红边,使干燥的沙漠更显得荒凉而凄惨,呈现一派壮观的悲怆。尽管如此,空气仍然十分干燥,使人嗓予眼里仿佛冒得出火来,所以,在汉子的眼里,那落日依然在使人炫目地燃烧着,使他觉得连呼吸也刺激得嗓子一阵阵针扎般地疼痛。

汉子的头发已经有些灰白了,但短而粗糙的胡须却显示出他并未衰老,而恰恰是正值壮年,只不过岁月的沧桑与坎坷过早地给他的须发涂上了一层白霜。汉予留着平头,额头像石块一般坚硬,有几条刀砍斧凿般的皱纹横在其间。他面部轮廓分明,线条执拗粗犷,眼睛凹陷,带点儿凶狠、阴沉;与他做伴的,是一匹身架不高,但却并不因风沙干渴的折磨而失去其矫捷神韵的枣红马。那马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相依为命,好几次在他昏迷时背负着他脱离险境。这一次,又是它带着负伤的他日夜兼程地奔走了三天三夜,直到闯入茫茫戈壁,才摆脱了仇家的追杀。

马喷着响鼻。艰难地把腿一次次从深陷的黄沙中拔出,尽管如此,它还是不时用劲拽着缰绳,想帮助不愿再跨它的主人一臂之力,,但它终归还是太累了。汉子心疼地拍了拍马背,终于找了一个背风的沙口,躺了下来,那马便偎在他头前,

第1页

子的马不仅与他终身为伴,而且也渐渐繁衍成一群。只是此马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但每汗必血,实非一般良驹矣。

于是,人们便呼那马为汗血马,尽心恤之,非万不得已不使其驰骋也。

真难为他啊!

父亲是补鞋匠,每次拿钱给我总是一角一角地凑合着。这一次在校门口拿钱给我,我实在忍不住了:“爸,干吗老是这些钱?卖饭菜票的老师都嫌麻烦呢!”父亲嗫嚅了:“都„„都是些这样的,我„„我下次给你带整的吧。”他用乞求的眼光看着我,我沉默着。这时,父亲不安地看了看四周,说:“这样吧,我到那边商店换一下,你也来吧!”(眼前的父亲, “嗫嚅”的语言、“乞求的眼光”“不安”的神态,画出了一个质朴的补鞋匠,也画出了一个因深爱儿子而迁就儿子、具有强烈忍耐性的父亲形象)

父亲佝偻着身子,慢慢地朝前面一个小店走去。进了店门,父亲堆着满脸的笑:“老板,生意好!请帮帮忙,换两张大钞票。”笑着说着,贴满膏药的手伸进夹衣口袋,抖抖索索地摸出一大把钱,摊到柜台上,当着老板的面,几分的,几角的,半天才凑足了20块钱。(这是本文中最精彩的细节,是全文中的亮点,作者屏弃了程式化的生活琐事,选择了父亲到小店里为我换大钞票的细节,用细腻的笔墨具体生动地刻画了父亲的神态、语言、动作,至此,一个淳朴厚道、充满爱心的父亲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看着父亲数钱的神态,我的眼睛模糊了。我知道了,就是这一分一角凑足我那每学期百多块钱的学费,就是这一分一角凑足我那每月三四十块钱的伙食费。然而过去,我总是毫无顾忌地花费着这些钱,从没体贴过父亲的艰辛,从没想过父亲那贴满膏药的手,是怎样从别人手里接过一毛两毛,又是怎样从别人手里换过五元十元的。现在想来,我好心痛啊!

山路弯弯

李杰

3月9日,父亲来校;16日,父亲来校;23日,父亲来校;今天 ,3月27日,父亲又一次赶了50里山路来到了学校。(看似简单的列举,却是深深父爱的精巧凝聚,是作者记下的人情帐)

学校离家50里,要翻两座大山。我懒得走那段不算路的路,常常几个星期也不回家。偏偏我学习不认真,又不守纪律,父亲很不放心,于是隔三差四地来看我。每当父亲佝偻着身子,带着满眼的希冀和疲惫来看我时,我都毫不在乎。

就说3月9日那个星期六的下午吧,我照例约几个同学准备进城看电影,父亲又来了:“明天是星期天,你妈生日,你能回去吗?”眼看一场电影又会泡汤了,我心里直埋怨父亲来的不是时候,况且,回家也没有什么好吃的,不过是几个蛋,返校又是一瓶子霉豆腐,都吃腻了。“明天要补课。”我只好重复着那句说过无数次的谎言。父亲没吭声,他的眼光黯然了,转过身,就默默地走上了弯弯的山路。(往昔的记忆涌上心头,第一次描写父亲的语言、神态和肖像,特别是“父亲没吭声了,他的眼光黯然了”这一看似些小的细节,透出父亲因我的冷淡冷漠而伤感的情怀)

今天,父亲是给我送伙食费来的,我一见到父亲,心里就觉得有些异样:离上次来校才4天,父亲为了让我安心学习,又千辛万苦地走来了,

半年前,就是眼前佝偻着身子的父亲,高高兴兴地挑着行李,走着那不算路的路,送我到这里读书。我违反校规,考试背榜,虽然学校多次要父亲来校,但父亲从不打骂我,总是心平气和地批评我,教育我,总是用那充满希冀和疲惫的眼光看着我,打量我。一次两次,五次十次,一个月两个月,三个月四个月,差不多每一个星期,即便是刮风下雨,父亲也要一步三滑地走着那50里山路,那不是路的路,来看我,叮咛我,走前,总是给我一张张皱巴巴的钞票,一瓶父亲特别爱吃的霉豆腐。过去,我从没心痛过,从没流过泪!今天,我总算懂事了,总算体验到了父亲的艰辛和爱心!(这两段描写“我”悔恨和觉醒的心理,符合情理,这种觉醒,正是朴实真挚的父爱精诚的产物)

这时,父亲欣喜地从店老板手里接过钱,又抖抖索索地往我手里塞。我淌着泪,接过钱,哽噎着说:“爸,我„„我一定守纪律,好„„好学,您放心,今后不„„不要再来看我了!”父亲点点头,转过身,又默默地走上了弯弯的山路„„(在泪眼婆娑中再现父亲的形象,“抖抖索索”的动作细节再次呈现,令人经久难忘,省略号中包含了多少未尽的谚语和难言的情愫)

的伟大,读后令人感动。

父亲的爱

博姆卡

爹不懂得怎样表达爱,使我们一家人融洽相处的是我妈。他只是每天上班下班,而妈则把我们做过的错事开列清单,然后由他来责骂我们。

有次我偷了块糖果,他要我把它送回去,告诉卖糖的说是我偷的,说我愿意替他拆箱卸货作为赔偿。但妈妈却明白我只是个孩子。

我在运动场打秋千跌断了腿,在前往医院途中一直抱着我的,是我妈。爹把汽车停在急症室门口,他们叫他驶开,说那空位置是留给紧急车辆停放的。爹听了便叫嚷道:“你以为这是什么车?旅游车?”

在我的生日会上,爹总是显得有点不太相称。他只是忙于吹气球,布置餐桌,做杂务。把插着蜡烛的蛋糕推过来让我吹的是我妈。

我翻阅照相册时,人们总是问:“你爸爸是什么样子的?”天晓得!他老是忙着替别人拍照,妈和我笑容可掬地一起拍的照片,多得不可胜数。

我记得妈妈有一次叫他教我骑自行车。我叫他别放手,但他却说是应该放手的时候了。我摔到这后,妈跑过来扶我,爸却挥手要她走开。我当时生气极了,决心要给他点颜色看。于是我马上再爬上自行车,而且自己骑给他看,他只是微笑。

我念大学时,所有的家信都是妈写的。他除了寄支票以外,还寄过一封短柬给我,说因为我没有在草坪上踢足球了,所以他的草坪长得很美。

每次我打电话回家,他似乎都想跟我说话,但结果总是说:“我叫你妈来听。”

我结婚时,掉眼泪的是我妈。他只是大声擤

【特色评析】

这篇习作用质朴、自然的语言写了“我”对父爱由漠视到理解的过程,这一转变正是父爱“精诚所致”的结果,作者用强烈的自责袒露心迹,更衬托出这淳朴父爱的伟大力量。

父亲总是“佝偻着身子”、“隔三差四”来看我,走的是不算路的弯弯的山路,送来的是一角一角积攒起来的血汗钱……反映了平凡父爱中

了一下鼻子,便走出房间。

我从小到大都听他说:“你到哪里去了?”“什么时候回家?”“汽车有没有汽油?”“不,不准去。”爹完全不知道怎样表达爱。除非——

会不会是他已经表达了而我却未能察觉?

通过“坐”“握”“伏”这些动作表现爸爸对妈妈的关心与爱护)

似乎是我惊醒了爸爸,他睡眼朦胧地抬起头,轻轻地放下妈妈的手,然后蹑手蹑脚地走到门边,把我拉了出去。望着爸爸憔悴的面容和布满血丝的眼睛,我不禁心疼地问:“爸,你怎么不在陪床上睡?”爸爸边打哈欠边说:“我夜里睡得沉,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这样睡,她一动我就惊醒了。”“哦,„„”听着他的话,我只这样应了一声,因为我一时找不到什么话来回答爸爸,也不知用什么词语来表达我的心情,只觉得像有一股泉水流进心田,很清,很凉。(通过“轻轻地放下”“蹑手蹑脚”等动作以及父母的对话继续表现爸爸对妈妈的爱)

“我去买早餐。”爸爸说着就出去了。我悄悄溜进病房,又悄悄关上门。可当我回过头来时,却触到妈妈一双清醒含笑的眸子:“女儿,来帮妈妈揉揉胳膊和脚。”原来妈妈早已醒了,我忙问:“妈妈,你怎么了,你哪里不舒服?”“不是,是你爸爸伏到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所以不敢轻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 (从妈妈的角度写父母的爱情。通过对话描写交代妈妈手脚麻木的原因,表现妈妈对爸爸的体贴与关爱)

听着这简简单单、平平淡淡的一句话,我深深地感动了。内心不禁热血沸腾。突然间,我的眼睛触到了那束茉莉花,它显得越来越朦胧,然而却更加洁白纯净。(通过前面的细节描写,水到渠成地赞美父母的爱情“平平淡淡”但“洁白纯净”)

爱,淡淡的,正如茉莉的香。(照应开头,再次点题,余音袅袅)

淡淡的茉莉花

谭利浓

十八岁,是个多情的季节。也许我永远不懂爱情,但我却发现了爱情——淡淡的!(点题,交代本文要写的是淡淡的爱情)

那是一个温暖的春天,一天下午,我和妈妈刚看完了一部电视剧。剧中一对情侣由于命运不公而相互扶持,共同进退,真是动人心弦。突然,妈妈感叹:“青年人的爱情道路可真曲折。”“那么你们中年人的爱情又怎么样呢?”我带着近似调皮的语气问道.妈妈先是一楞,但当看到我那双期待的目光时,她的脸微红了一阵,随后神思了片刻,说:“中年人的爱情是淡淡的,就像茉莉。”我惊讶了:“就像茉莉!?”这答案似乎太平凡了,又似乎太深奥了,真是耐人寻味。(通过母女对话交代父母的爱情特点是淡淡的特点是“淡淡的,就像茉莉”,为下文选择表现这一主题的细节确立了标准)

散文中的细节描写范文第5篇

【教学目标】: 描写人物”,能从生活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描写人物,来丰富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什么是细节描写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本节作文课让我们大家共同去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

二、 通过认知、理解、运用、提高、拓展这样一个教学流程来训练学生学会选择、运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描写与表现人物。

认知—— 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与作用

↓↓

理解—— 结合《范进中举》分析细节描写

↓↓

运用—— 口头描述班中某位同学特征

↓↓

提高—— 书面描述淑女与粗汉的吃相

↓↓

拓展—— 积累“吃相百态”精彩片段

三、口头作文,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描述班中某位同学,其中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细节描写,最后让同学猜猜描述的是谁。

四、书面描写。因为考虑到时间关系,事先布置回家作业:用细节描写“吃相百态”的片段,主要用细节描写淑女与粗汉的吃相。课堂上,我选择了几个写的比较有特点和典型的片段让学生主动交流,并且帮助同学修改润色,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更活跃了。学生一(描写淑女):

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原文)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

学生二(描写粗汉):

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原文)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改文)

3、在学生书面训练“细节描写”的基础上,引导阅读有关著作中类似“吃相百态”的文章片段,如鲁达《拳打镇关西》中潘家酒楼有关片段,《范进中举》中有关发疯精彩片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从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五、布置作业:

选择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的一人物,对其作细节描写,表现出人

散文中的细节描写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描写人物”,能从生活中选择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描写人物,来丰富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通过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小说单元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什么是细节描写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本节作文课让我们大家共同去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

二、 通过认知、理解、运用、提高、拓展这样一个教学流程来训练学生学会选择、运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描写与表现人物。

认知—— 理解细节描写的含义与作用

↓↓

理解—— 结合《范进中举》分析细节描写

↓↓

运用—— 口头描述班中某位同学特征

↓↓

提高—— 书面描述淑女与粗汉的吃相

↓↓

拓展—— 积累“吃相百态”精彩片段

三、口头作文,四人一组进行讨论,描述班中某位同学,其中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细节描写,最后让同学猜猜描述的是谁。

四、书面描写。因为考虑到时间关系,事先布置回家作业:用细节描写“吃相百态”的片段,主要用细节描写淑女与粗汉的吃相。课堂上,我选择了几个写的比较有特点和典型的片段让学生主动交流,并且帮助同学修改润色,学生积极参与,气氛更活跃了。学生一(描写淑女):

她端起碗,挑了几根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嘴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原文)

她小心翼翼地端起碗,挑了几缕菜叶,慢慢地送到嘴边,害羞似的张开樱桃小嘴,又迅速合上,极小幅度地嚼着食物,还不停地用餐巾纸擦拭唇角的余油。(改文)

学生二(描写粗汉):

他见菜齐后,便提起筷,端起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原文)

他见菜端齐后,便忙提起筷,端起大碗,对着菜就是一夹,合着饭呼呼地往嘴里送。又掺和了汤水,撑的两腮鼓鼓的,还有一粒米粒挂在嘴角上。(改文)

3、在学生书面训练“细节描写”的基础上,引导阅读有关著作中类似“吃相百态”的文章片段,如鲁达《拳打镇关西》中潘家酒楼有关片段,《范进中举》中有关发疯精彩片段,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细节描写的重要作用,从中感受中国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

五、布置作业:

选择社会、学校、家庭生活中的一人物,对其作细节描写,表现出人

上一篇:商务半年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思修期末考试试题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