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民风民俗范文

2023-10-02

家乡的民风民俗范文第1篇

1、

2、

3、

4、 您的户籍所在地是(省、市)() 您的性别是()A 男B女 您目前的年龄是( ) 您认为民俗文化都包括哪些部分?()(多选)

A物质民俗文化B文化民俗文化C艺术民俗文化

D社会民俗文化E精神民俗文化F语言民俗文化

5、

6、 您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方面会有家乡民俗产品()(多选) 您对民俗文化的了解途径主要是哪些方面?()(多选) A 流行饰品B 家居设计C 服装D 饮食E民俗节日

A父母长辈B社会媒体C 口头相传D 书本报刊 E其他()

7、 你了解家乡多少民间故事?()A3-5个B5-10个C10个以上

8、 你如何看待家乡的民俗禁忌?()

A 理解并遵守 B 理解但不遵守C 无所谓

D 不知道所谓的民俗禁忌 E 其他()

9、 您的家乡民俗文化最有特色的是()

10、 A服装B 节日C饮食D其他(请说明)

11、 您是否在您的户籍所在地上大学?()

A是(转至13题作答)B否(请您继续作答)

12、 您用多长时间适应了大学生活?()

A1-3个月B 半年左右C一年左右及以上

D 到现在依旧无法适应 E可以适应于任何环境

12、您是否感到来自他乡文化民俗的冲击?()

A 有并且很明显 B 有但不明显C 没感觉到D没注意 E其他

13、您家乡的饮食有什么特点?()

A喜食辣B 口味清淡C口味较重D 所有口味都喜欢E其他

14、您的家乡饮食多()(米/面; 酸/甜/苦/辣)

15、(1)对于春节,您的家乡有何习俗?(如贴春联,给压岁钱,吃饺子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于端午节,您的家乡有何习俗?(如赛龙舟,绑五彩绳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清明节,您的家乡有何习俗(如扫墓,踏青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您有宗教信仰吗?()

A 有B 无(请跳过17,18题)

17、您信仰哪个宗教?()

A佛教B基督教C伊斯兰教D其他

18、在您的宗教中,有何禁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丰富多样,您认为造成民俗文化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家乡的民风民俗范文第2篇

基础课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家乡风俗调查报告 班别:17网络1班 姓名:梁华梁 学号:22 指导老师:王泉利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2018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点:茂名市信宜 调查对象: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家乡的民风民俗范文第3篇

我是一个来自南方的女孩,千里迢迢赴东北大地,只为与你相遇。

家里的冬天,下雪对我们来说,完全是个奢望。记忆中,小时候下过一场鹅毛大雪。我和邻家小伙伴一起打雪仗,堆雪人,玩得不亦乐乎。高三的一个深夜,天突然飘起雪,几个女生从温暖的被窝里爬起来,奔去阳台,忍受着凛冽的寒风,只为见一场雪。黑夜中,那点点雪白,在灯光的映射下,仿佛一个个降临到地球的小精灵,舞动翅膀,给静谧的黑夜平添几分灵动。我们迷蒙的睡眼也透着一股明亮清澈,仿佛有一束光,照进瞳孔。

今年,北方的雪姗姗来迟,雪天持续数日。洋洋洒洒的白雪给长师披上一件圣洁的外衣,大地银装素裹。我最爱的是藏匿在小树上的白雪,如一团团如火如荼绽放的洁净柔软的棉花。大树瘦弱的枝干精细地附上雪花的足迹,一道棕,一道白,一道蓝,构成和谐的三色,透着质朴素雅的味道。

清晨,迎来第一缕阳光,我小心翼翼踏着松松软软的白雪,深深呼吸方宇间的清冽空气,直入心底。耳边呼呼的风吹拂脸颊,散发一股冰凉透彻的味道。

家里的冬天,天公作美,飘一场细细蒙蒙的雨雪。我会打一把精致的小伞,走在路上, 聆听雪花飘落在伞上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在北方,只需戴好帽子,全副武装,将自己埋没在一片冰雪的天地间,感受着独属于自己的感受。小雪花纷纷扬扬,落在头上,落在肩上,还有的调皮地跳入眼帘,亲吻肌肤,而后化作一滴眼角的泪。冰雪之路,我们小心翼翼,深怕一个不小心就摔跤。其实,摔跤打滚还可以和雪来个更亲密的接触。雪天,每个人步行的姿态各异,有的人一步一步挪动身躯,有的人步步漂移,步步惊心,有的人走一步滑一步,女生们小心谨慎,男生们英姿飒爽。校园里洋溢着热闹的氛围,传来嬉闹声、欢笑声,还有叮叮咚咚的敲打声。

广阔的天地披上雪的外衣,只身一人驻足于其中,顿时感觉到自身的渺小。世界格外空灵冷清,我们的内心也会显得冷静淡定。地广,眼长,心宽,白茫茫的大地,拓宽我们的视野,独留独立遐想的空间。骤白的庙宇间,空无一人,好一派“天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气象。一行青年徒步在白茫茫的野外,开垦一条条小道,爬银山,耍游戏,欣赏玉树,倾倒在雪的怀抱里,不能不说是种幸福。白茫茫的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透射着点点灿烂,金光附在洁白的表面,晶莹可爱。若抚一点雪于手上,冰冰凉凉,冰到心里。雪花飘落,落在手套上,分明的六角形清晰可见,好不惹人欢喜。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将雪雕刻得如此精致细美,玲珑剔透。

雪是上天派到大地的天使,传递美好圣洁的愿望。雪暂时覆盖了肮脏混乱,包裹地面的不平和丑陋,给予净化洗涤的时间。她也拓开了你心头更清凉的境界。雪是信使,偶遇人间。雪有美好的灵魂,吸收方宇间的灵气,自然总会赐予我们惊喜,丰富我们的想象。难得的是寂寞的环境,难得的是静定的意境;寂寞中有不可言传的和谐,静默中有无限的创造。 雪天散步,收获身体的一份舒畅。

雪天玩耍,收获童年的一份天真。

雪天阅读,收获心灵的一份感悟。

家乡的民风民俗范文第4篇

有关民风民俗作文400字【1】

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最欢快、最隆重的节日。春节又叫过年,含有辞旧迎新的寓意。春节的习俗很多,下面我就为你一一介绍吧。

第一大习俗应该是“春联”了。“春联”也叫“对联”,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更加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都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的名字,可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现在的春联是在红色的纸上,用毛笔蘸墨,书写一些象征吉祥、祝福的话语,寄托人们美好的心愿。现在春联已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呢。

第二大习俗就是“爆竹”了。当午夜钟声响起的时候,就会响起雷鸣般的爆竹声,为什么要燃放爆竹呢?这儿有一个传说:相传每到过年时节,年三十的晚上,出来一头叫“夕”的怪物,它常常出来吃人、吃牲畜,人们就想了一个办法,把竹子截成一个小筒一个小筒的样子,把桶里装上火药,把它们放在“夕”出没的地方,当“夕”出来的时候,点燃火药,立刻发出震天的巨响,“夕”听到这声音,吓得撒腿就跑,人们就平安了。所以就把这种发出巨响的东西叫做“爆竹”。

第三个比较重要的习俗就是“守岁”。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这种习俗,既有对过去一年的留恋,又有对来临的新年的美好希望。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傍晚开始,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一边吃东西,一边聊天,古人有作诗、打麻将等风俗,而我们现在更增加了丰富的内容,除夕之夜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大多数人盼望的事情,连小孩子都非常喜欢。

春节的习俗还有很多,每一个习俗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请大家记住我们中华民族的春节习俗吧,它是一笔可贵的财富呢!

有关民风民俗作文400字【2】

一到12月27日,妈妈就带我上街买鞭炮和对联。

我们来到街上,妈妈拉着我走啊,走啊。我看到了许许多多整整齐齐的鞭炮和对联,一转头,看见我去年买的几种对联,我拉拉妈妈的手说:“妈妈买。”妈妈就带我来到那一问店中,我挑了几种说:“妈妈,这些各买一盒。”妈妈亲切地对我说:“好!”然后我们付了钱,我们拿着东西,又来到里面买白菜、花菜、空心菜、鸡、鸭、鱼、肉等主食,我们跑了好几趟,终于把年货全买齐了。

大年三十下午,爸爸已经准备好浆糊贴对联了,我就和爸爸拿着对联来到大门下,爸爸把浆糊涂在门墙上,我们急忙把对联贴了上去。

除夕家家户户都要吃团圆饭,我们也不例外,我们一家子团聚在桌子边,一起吃团圆饭,喝团圆汤,欢迎新的一年到来,妈妈一边吃一边吩咐我说:“不能打破东西,也不能说”坏话,呀!

到了初一,早上吃了一碗热呼呼的面线糊和甜鸡蛋,爸爸妈妈和我来到爸爸妈妈、叔叔阿姨、外公外婆家拜年,人人都说我“长高了,懂事了,学习进步了。”

每个人都给我红包,我对他们说:“恭喜发财,新年快乐。”

正月十五的时候,我们这里就不像北方那么热闹了,只是吃“状元圆”而已,可是,听说世纪公园、泉州公园晚上却是灯火通明,一眼望去,都能看见几百盏灯来,要是我能亲眼一见,那就太好了。

有关民风民俗作文400字【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阵阵鞭炮声响起,迎来了我盼望已久的春节。早上,吃完饭,爸爸妈妈要带我去拜访亲戚,我迫不及待地拿出新衣服要穿时,妈妈看见了衣服上的商标还在,于是拿来剪刀正要剪时,我连忙叫住:“妈妈,过年时不能用剪刀,免得惹来口舌之争。”妈妈恍然大悟,马上放下剪刀,用手扯下了商标。

晚上,妈妈请大伯、叔叔两家人来我家吃饭,晚餐可丰盛啦,鸡、鸭、鱼、肉等摆满了餐桌,饭后,垃圾桶的垃圾已堆成了小山,妈妈叫我帮助把垃圾倒了,我摇了摇头,妈妈有点生气地说:“长大了一岁,你倒是变懒了。”我连忙解释道:“妈妈,过年时,不能倒垃圾,以免把财运倒了。”叔叔、大伯们大笑起来,说我的年纪虽小,学问却很多。妈妈也禁不住笑道:“她呀,知道的比我还多。”我听后,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过年的习俗还不止这些,还有:大年初一不扫地,怕把财运扫走;不倒水,以免把财运倒了。可真是有趣的风俗。

有关民风民俗作文400字【4】

“春节”是中国一个十分重要的传统节日。在春节期间,全国是上下举国欢庆,处处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

佛山的春节一般在农历的二十几就开始了。主要的活动包括逛花街,办年货等。佛山人喜爱逛花街,久而久之,这便成了佛山人过春节必不可少的活动。因此,按历代习俗,都会举行一次年宵花市。

“年廿八,洗邋遢”这句是广东话。佛山人会在农历二十八的时候把家里的每一个角落打扫得干干净净。把这一年不好的东西去除掉,迎接新年的来临。年前,佛山人还会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蛋散、油角、煎堆等,寓意来年的日子像只油锅,油油润润,富富足足。佛山人还爱蒸年糕,寓意年年高。

在年三十晚这一天,是整个春节的高潮。这一天,孩子们都会到处燃放烟花爆竹。不仅如此,大家还会忙于做年夜饭。佛山人对年夜饭的菜色十分讲究,既要美味可口,还要好意头。一般的年夜饭都会有鸡,俗话说“无鸡不成宴”,所以,鸡是少不了的。其次,就是一些应景的菜,例如:鱼,代表年年有余;发菜,代表发财;蚝豉,代表好事„„吃过晚饭,大家都会不约而同地去逛花街,越接近十二点,人气就越旺。

大年初一,大家都会睡到近中午才起床。吃过午饭后,佛山人会到公园去看表演或到亲友家去拜年。拜年时,不论带了多少礼物都不能是单数,因为俗话说“好事成双”。进了门,首先要对象说不同的祝福语。对老人要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而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拜年时,长辈会将事先准备好的利是给未成年人,表示把吉祥和祝福带给他们。

家乡的民风民俗范文第5篇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日益显现,企业文化已成为推进电力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凝聚力之一。进一步搞好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应该成为我们好好研究的课题,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有利于形成企业整体运行的价值观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深层动因,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对电力企业来说就是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谋求生存,为用户提供“可靠能源、可信服务”已成为电力企业的首要任务。而这些价值观的形成,又有赖于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电力企业文化就是要保证企业员工具有共同目标和价值观,为企业及其员工的行为准则界定成功和追求的目标。

二是有利于提高电力企业的整体素质,培养合作意识。企业文化的构成,包括思想文化、技术文化、管理文化、品质文化和娱乐文化,这些文化的整合与相互作用,一方面促进了全体员工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共同文化的熏陶,形成共同的意识和行为导向,保持和维护了团结、协作、融洽的员工关系,客观上加强了团结奋斗、共同创业、整体发展的效能。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是有利于电力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环境。电力企业作为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行业,要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信息的交流、互相融和、相互依存。社会环境相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更具有客观性。电力企业要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要求,明确与经济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社会需求及潜在市场,完善电力企业的各种薄弱环节,调整企业战略,塑造全新的企业文化,在与环境的相互影响中达到动态平衡,为电力企业营造良性循环的外部环境,促使电力企业进入良性运作状态。

电力企业文化不仅需要社会主义企业文化的共性特色,还需要具有行业个性,从而形成具有电力特色的企业文化。电力企业是企业生产过程中体现服务性,电力企业的产品就是通过为用户提供服务来体现其价值,这就决定了电力行业的两重性:既强调生产又强调服务。生产和服务是电力部门统一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这就对企业文化中的服务态度、情感和理念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电力企业始终坚持“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为核心,不仅是电力企业的经营理念,也是电力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电力行业特点体现公益性,作为国民经济大动脉的电力企业,是社会再生产的一个重要中间环节,是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这就要求电力部门一方面取得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用电需要;另一方面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行业,在提高本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提高社会公关利益,发挥电力行业的作用,为社会、用户提供安全、优质的能源和一流的服务。如何塑造具有个性特色的企业文化,如何把电力企业文化灌注于实际工作中呢?

一、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以突出安全生产、经营管理为重点

安全是衡量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综合指标,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也是电力企业增效的重要保证。因此,电力企业文化建设就必需把保证安全生产作为主要内容,以促进企业建设目标的实现,达到企业经营管理的整体优化。

第一、电力企业文化要突出在“硬性”管理方面的强制作用。在管理文化中,体现硬性和强制特征的管理方式,这就是企业的管理制度。电力企业点多、线长、多层次、多部门、多工种联合劳动。安全生产成为中心工作,必须摆在重要的位置上,要求企业必须以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强制命令去进行生产指挥协调,对作业人员进行硬性化的行为控制,保证生产的安全有序,从文化的角度讲,强化安全的制度管理,一是注重制度的系统性。二是注重制度的科学性。三是注重制度的权威性。企业制度一旦形成,就对企业成员形成了一种不可逾越的管理和行为准则,以形成一种安全管理氛围。

第二、要发挥电力企业文化在软性管理方面的激励功能。安全管理中的软管理:通过感情投入,以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管理方式,培养和增强职工的责任感,提高保安全的自我控制、自我调整能力。安全管理的感情投入也能形成产生出职工与管理者情感上的共悦,思想上的共鸣,进而促进职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的发挥,即感情激励效应。电力安全“软管理”的具体方式可以概括为表扬、信任、关心等三大形态。表扬:就是在安全生产中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如:大会表彰,通报表彰等。信任:就是管理者对职工的作业行业、工作效果充满信心和期望,使其从中体会到自己的尊重。关心:就是对职工感情上和物质上的关怀、帮助、解除后顾之忧。“软管理”的效应是综合的,有时一碗面、一声亲切的问候,都能调动职工安全的积极性。

第三、电力企业文化强调“硬管理”和“软管理”的紧密结合,形成相互依存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管理网络。严格管理的本质是从根本上维护企业的利益,而只能从尊重人、关心

人的角度去实施,才能被职工接受,才能变企业的意志为职工的自觉行动,这样,情法结合,就会形成一种更完善的、更有人情味的、更有效的安全管理哲学。

二、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塑造弘扬企业精神为灵魂

企业精神是企业职工在长期生活、劳动和经营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共同信仰、共同价值取向的群众意识。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征的电

力企业精神,成为电力企业文化建设的精髓和灵魂,并体现在各项工作中。

第一、宣传、弘扬电力企业精神,规范统一职工行动。企业精神确立后,要把企业精神贯彻于企业工作、生产全过程,并坚持不懈地组织培养教育、规范统一职工行为。充分利用报纸、有线电视、黑板报、宣传牌、标语等职工喜闻乐见的文化媒体大力宣传、提倡和弘扬企业精神。与此同时,各级党工团组织、行政部门也把企业精神熔于党工团活动、职工文化活动、经济活动分析会、评先创优等大小会议和活动中,造成一种强烈的企业精神舆论环境和良好的企业精神氛围。

第二、用企业精神调动职工积极性。通过对电力企业精神的培养,在职工中产生了与企业息息相关的命运感,这一精神被企业职工所认可和接受,使电力企业荣褥与共的感情和职工的工作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企业精神的培育,坚定了电力企业建设的基石,为电力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精神保证。

三、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以职业道德建设为重要内容

职业道德建设以具体的形式表现出企业文化的约束功能和塑造功能。因此,应把职业道德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切入点。职业道德是企业价值观在生产经营中对职工主体行为的规范和约束,具有管理作用,它是企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起到软管理的作用。

第一、职业道德建设对激励职工为实现企业理想和目标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企业理想和目标得到职工的确认和追求时,才能激励职工为企业的远大目标而奋斗,在困难中互相激励,对职工产生动员和鼓舞作用。职工道德常常以一种人格化的道德形象,使广大职工从这些先进人物身上,明确什么是值得提倡的,什么是应当反对的,从而把员工的本职工作自觉地纳入企业目标之中。

第二、职业道德建设通过规范教育,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职工的道德品质和意识,增强职工对国家、社会、企业的责任感和义务感,促使其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加强职工道德教育,本身就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经常对职工进行道德教育,全面提高职工的道德素质,职工才会很强的企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企业的信誉才会树立和逐步提高。

第三、职工道德建设对企业领导行为具有评价和监督作用,有利于改善领导的工作作风和经营水平。企业的经营思想和方向、领导的作风,领导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通过企业职工的道德评价表现出来。并能产生一种严格的监督作用,从而,保证企业有良好的作风和端正的经营思想。好范文版权所有

四、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建立教育培训机制提高员工素质

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建设一流的电力企业,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能适应各种复杂竞争环境的员工队伍。教育培训是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是全面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的关键措施,是一个学习型企业必须具备的基础功能,对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获得持续性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在一种新的企业文化实施计划安排好后,就要督促员工参与培训、学习,让全体员工接受培训。通过培训让员工知道什么是电力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有什么作用,新的企业文化对员工有什么新的要求,认识电力企业现有文化状态与目标文化的差距。还可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如报纸、广播、电视、标语、板报等大力宣传企业的价值观,使员工时刻都处于充满企业价值观的氛围之中。

五、电力企业文化建设要倡导科学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中心任务,而领导方法同经济效益是相通的,两者间有着基本和必然的联系。科学的领导方法是领导工作有效性的直接要求,是领导者顺利实现领导职责的重要保证,每一位企业领导人都要讲究自己的领导方法,不断加以改进。建立激励约束机制,推进企业文化向深层次发展。

家乡的民风民俗范文第6篇

关键词:安徽区域; 乡村旅游; 乡村文化; 文化促进

2008年初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必须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同年10月,十七届三中全会报告——《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正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有力抓手。此前,安徽省政府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中也曾强调:“积极发展生态旅游、文化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旅游、乡村旅游、森林旅游等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旅游产品。”省旅游局主持编制的《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围绕 “建设旅游大省并向旅游强省推进”的总目标,创新性地提出着力打造全省旅游格局的三大板块,即“大皖南国际旅游区”、“泛巢湖国家旅游区”和“新皖北区域旅游区”(下文简称皖南区、泛巢区、皖北区),对发展乡村旅游更是给予了充分关注。

据安徽旅游资讯网统计:全省仅重点景区2008年1-11月间累计接待游客2657.15万人次,同比增长9.18%,累计门票收入12.17亿元,同比增长6.34%。其中如皖南区黄山市宏村共接待78.84万人,门票收入3731.10万元;西递是53.67万人,2180.70万元;宣城市江村为30.80万人,825.56万元。泛巢区滁州市狼巷迷谷风景区共接待9.33万人,门票收入329.27万元;巢湖市金孔雀温泉旅游度假区是22.82万人,2256.60万元;合肥市三河古镇为42.70万人,179.30万元。皖北区阜阳市八里河景区共接待135.48万人,门票收入1872.62万元;淮南市八公山旅游区是72.56万人,679.87万元。[1]由此可见,安徽乡村旅游已在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呈现出快步发展的良好势头。但是,调查也表明,安徽乡村旅游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从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层面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从本质上说,乡村旅游是一种文化活动,是对优美的山水田园环境和浓郁的地域文化韵味相结合的乡村文化的审美追求。乡村文化主要包括田园景观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饮食文化、手工艺文化的乡村物质文化;包括权力制度、礼仪文化、布局文化的乡村制度文化;包括节日文化、家庭生活文化、民间歌舞艺术的乡村精神文化。它集中展现了一个乡村的审美思维、价值观念、人格精神和生存智慧,是乡村旅游不可缺少的底蕴和灵魂,也是乡村旅游保持自身特色、提高竞争力的关键。然而,在对我省三大旅游区域的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开发较为成熟的皖南区,还是正在打造中的泛巢区和皖北区,在乡村文化整体氛围的保护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共性问题。

(一)硬件“乡味”失却

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主要体现为自然景观、乡村风貌、乡村生活方式中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在于淳朴的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而目前我省很多旅游乡村在建筑布局等方面的“乡村意象”正逐渐丧失。一些村民为迎合城市游客的到来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他们全面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设施,运用现代化的建筑材料,将有特色的传统民居改建成洋房,或者建造一些与当地风格极不相称的建筑。更有一些乡村,其建筑风格已完全 “城市化”,村内大规模地建造高层住宿楼房,房屋装修过于现代,甚至购置了卡拉OK机、游戏机等现代设施,失去了淳朴自然的乡土文化韵味。显然,如此建设已难以让城里人体会到有别于城市的乡村风土、风物、风俗、风情、风景,因而也就使这样的乡村旅游失去了它应有的吸引力和独特价值。

(二)淳朴民风失范

随着城市游客的大量涌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部分原本憨厚善良的乡民学会了用五花八门的手段坑蒙拐骗、敲诈勒索游客;一些村民在村口对游人围追堵截、商品短斤少两、见游客就伸手要钱;为了一点蝇头小利,村民之间纠纷不断,甚至大打出手。也有少数村民为了能通过旅游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可谓不择手段,把一些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引入乡村,如在村内设赌局以吸引游客,使村庄成为黄、赌、毒的窝点。还有一些乡民为能以“吃野味”招揽游客,不惜以身试法,私制猎枪去深山或江湖猎取国家禁捕生物。更有部分乡民受高消费、追求时尚的城市游客的影响,开始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采取偷、盗、抢、夺等极端方式获取不义之财。[2]这些道德失范现象均使乡村的淳朴民风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三)本源文化失真

乡村旅游一定意义上是一种乡村文化体验,城市游客是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对乡村文化深入的异质化感受。可是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为迎合城市旅游者求新、求异的心理,往往把乡村风俗民情如一些传统的文化习俗和庆典等等舞台化、快餐化、商品化,这种人为地、断章取义地、移花接木地商业性生产和加工,造成了乡村文化的失真和扭曲。此外,由于受城市文化的影响,部分乡村居民在开阔视野的同时,开始追求城市化的生活方式,使得一些乡风民俗、农耕文化等乡村传统文化渐次改变。这就变相地削弱了乡村居民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保护的积极性,而独特的乡村传统文化原本才是乡村旅游吸引力的核心源泉。另一方面,城市游客在乡村旅游时所表现出的一些不遵守公众道德的行为亦破坏了当地村民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这也加速了乡村本源文化的失真。

(四)旅游商品失“色”

目前,乡村旅游的内容大都是参加欢迎仪式、参观村容、一起过节,或者加上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屋,总体上看,乡村旅游的特色不强、文化内涵不足。仅就乡村旅游商品而言,虽然不乏皖南区泾县宣纸、徽州三雕、芜湖腐乳及瓜子、铜陵姜片,泛巢区凤阳画和花鼓、舒城舒席、安庆胡玉美蚕豆辣酱,皖北区灵璧观赏石、界首陶瓷、濉溪酱包瓜、宿州符离集烧鸡等注重地域文化特色的产品,但离农业部提出的“一村一品”还相差甚远。不少乡村旅游商品的外在包装和内在质地也都缺乏应有的文化品位,有的甚至缺少对原材料最基本的加工,文化内涵苍白,致使价格低廉,减少了乡村旅游应有的经济效益。

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主要表现在城乡文化的差异上。城乡文化的差异越大,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就越大。[3]104-108要满足城市游客“求知、求新、求异、求奇、求乐、求美”的心理需求,增强乡村旅游的吸引力,使乡村旅游向纵深发展,我省应从以下方面继承、发扬并提升乡村文化的魅力。

(一)突出“古朴”

乡村旅游从外在形态看,是因为乡村具有与城市不同的景观、设施;就内在特质说,是因为乡村相对完整地保存了传统的民风民俗,具有着与城市截然不同的舒缓、融洽、富有亲和力的生活方式。喧嚣的声音、拥挤的人口、恶化的环境、超负荷的工作方式日益影响着城市居民的身心健康,迫使他们去城市之外寻求解脱。而乡村文化特有的古朴正是他们追寻的意象。这种古朴,主要表现为古老的民间艺术、古典的乡村建筑及古淳的民风、民俗。

首先,乡村蕴藏着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艺术。它们或土生土长,或兼收并蓄,如阜阳剪纸、安庆雪木画、芜湖铁画、徽州盆景,池州目连戏、宿州泗州戏、亳州二夹弦、巢湖含弓戏,当涂民歌、潜山弹腔、祁门傩舞、东至花灯等。这些古老的民间艺术大多在热闹的乡村节庆庙会如春节、元宵节、春龙节、清明节、端午节、天贶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祭祖节、冬至节、腊八节等表演。故在乡村旅游开发时,要注意挖掘这些乡村传统手工艺品、戏曲及民歌傩舞的艺术魅力。而这将对厌倦了KTV包房和酒吧的城市游客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其次,乡村农舍等设计应保持传统的民居风貌,渗透出独特的文化意味。如皖南区徽派民居的黛瓦、粉壁、马头墙,砖、木、石三雕,黑白相间的建筑色调,虽然和皖北区古民居常见的青砖小瓦和山墙挑大梁的简约风格不同,却一样透出古朴之气。而这些与现代都市钢筋、混凝土的摩天高楼相比别具情趣,应注意保护。一些“建新仿旧”、“修新如旧”的方法值得提倡。还要充分发挥乡村中的古弄堂、祠堂及牌坊等的文化功能,尽量保留其原有韵味。同时,在乡村民居室内设计上,也应考虑与当地的传统建材相结合,家具的选用与摆放均要体现地域文化风味,让游客住进去真正有农家人的感觉。

最后,乡村旅游的文化建设要以徽商的“仁、义、礼、智、信”为意旨,发扬“以义为利、崇儒兴教、恤贫济困、诚信友善、爱乡爱国”的优良传统,把乡村打造成为“崇礼教、正名分、安生业、敦正道、敦睦邻”的“乐土”,让来此旅游的人们真正感受到乡村民风的淳朴,真正体验到身心回归后的自在。

(二)凸显“原始”

当人们把城市文化视作“现代”的标志时,乡村文化的“原始性”就随之产生了。正是这种原始性吸引着城市游客,使之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又一文化特性。

乡村文化的“原始”主要体现在农耕文化的神韵上。农耕文化是建立在农业经济基础上的文化形态,它范围广博、内涵丰富,如农耕形式、传统农用器具、乡村生活习俗、农事劳动、农业节庆、农业工艺等。突出农耕文化,就是要吸引城里游客重温先辈旅程,追忆童年往事,了解现代乡民春锄夏种的农事。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项目时,可以考虑在室内摆放雕花木架床、花木窗、八仙桌、长条凳、藤椅、竹凳、单绳直拉的布帘等过去的生活物件和拌桶、斗笠、蓑衣、升子、木纺车、斗等农家器具;在室外的庭院中,放置现已少用或不用的水磨、石磨、驴拉磨、风车、手推车、脚踏水车、石臼、犁、耙、锄、镐等农业生产工具。也可以在实物展示之外再布置一些相关的照片、图片,配上详尽的解说词。

农家院落的这种原始与粗野,对于心理压力过大、工作过度疲劳的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城市居民来说,是一种补偿与疗救。尤其对于那些父辈或自身早年生长于乡村具有浓厚 “故乡情结”的城市游客来说,看到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用具,甚至墙上依稀可辨的斑驳标语,一定会沉浸于往事的追忆,也更感受到今日生活的美好。

(三)呈露“纯真”

乡村原生态的自然和人文环境体现了乡村旅游的个性特征,也是城市居民的游览目标。作为乡村原生态的风物景观,不能改变其原 “真”风貌。所以,在乡村旅游的开发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保持乡村田园原味,再现“天人合一”的环境。如农舍边的篱笆墙上要攀爬着豇豆、扁豆或丝瓜等藤蔓植物;村旁的田畦要长有水稻、棉花、小麦等农作物;池塘、小河里应有水草或荷叶、菱角,水面上要有鸭、鹅等嬉戏,水中应有鱼、虾游动。使城市游客贴近自然、融入自然,使乡村旅游真正成为他们“回归自然”的绿色怀抱。另外,乡村的夜晚要突出“天籁”,让城市游客可以在竹椅草榻之上静数夜幕流星、漫观萤光树影,使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疏阔和神秘。

其次,要保留农家人文生活的本真。乡村旅游的开发要保护乡村原有的自然古朴风貌,乡村的道路、建筑、院墙、桥梁、水域、花草树木都要能够突出和强化乡村的文化特质,决不能失真。如在村旁屋边应栽种向日葵、梨、杏、桃之类的农村常见植物;村内的小道路面可以是石板、碎石甚至是泥地;民宅的院墙可用竹篱、木篱;室内照明可采用灯笼或竹、木框架的灯具,并使用一些农民画、手工编织物等装饰。在村庄的一些主要通道、重要区域要特别设置一些标志性的物体,如水车、稻草人、打谷机等,来强化农家特有的韵味,增添乡土气息。同时,还应意识到非农忙时一些村民们随心所欲地做着农事的“慢节奏”生活方式本身也是一种乡间独有的休闲文化。城市人由于来自工作、学业等方面的竞争压力,大都希望借助乡村旅游作一次远离尘嚣的空间置换。他们渴望感受大自然的真山、真水和真情。而乡村文化的这种率真及闲适的生活情调正好可以满足他们求真求缓的心理诉求和回归自然的愿望。

(四)保持“土野”

乡村旅游还要注意提升乡村餐饮的文化内涵以促进乡村旅游的深度发展。某种意义上,追求乡土美味,已是当今城市人的一种时尚。为城市游客提供乡村饮食可从食品本身和餐饮环境两方面着手,让他们在旅游的同时既品味到美味的绿色食品,又体验到农村的乡土民俗文化。

乡村旅游食品要充分体现出“土”味和“野”味。选用自然养殖、不受污染的动植物作为加工原料,制作方法也采用乡村地方传统工艺。以原汁原味的民间菜和农家菜为主,以“土”、“野”为本,如土鸡、土鸭、土猪肉、野鱼、野兔、野山珍和当地蔬菜,真正体现出农家“崇尚自然,追求健康,养身怡年”的饮食风格。[4]116

乡村旅游饮食环境的布置也应有浓郁的乡土味。接待城市游客,不仅要保持热情、真诚、周到、细致的服务态度,还应营造出浓郁的田园风味和农家氛围,让城市游客产生一种置身田野和农舍的感受。可以把杂糙粮、野菜、土碗、陶钵、粗勺呈现在农家的餐桌上,也可以在房间的墙壁上适当悬挂一些具有农家特色的葫芦瓢、红辣椒串、老玉米、干艾蒿等,餐桌、凳子也最好用当地的木、石、竹、藤等天然材料加工而成。总之,乡村旅游的餐饮应充分体现土气和野性,尽可能地传达出乡情之真、乡风之淳、乡貌之实的浓厚乡土味,从而使城市游客流连忘返。如今都市中大酒店专门开辟的“乡土风味餐厅”或“村野风味美食”可从反面佐证“土野”风味在乡村旅游中的必要性。

(五)注重“参与”

乡村旅游的精髓正是在于让都市人回眸传统农家生活的自然乐趣,使他们在旅游中通过参与和体验获得身心的愉悦。因此,经营者在开发乡村旅游时,应依托自身不同的区位与自然条件,大到田园风光、自然山色,小到农户居家生活,设计出一些以农业、农村、农事为主要载体的注重游客参与性的项目,如农事活动、民俗、竞体健身等。

安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农业大省,在长期的农业活动中,由于耕作方式悬殊,使用的农具各异,不同作物耕种与收获的时令有别,形成了各地丰富多彩的农事文化,如养殖、放牧、挤奶、采茶、摘果等。故在乡村旅游开发时,可结合当地实际为城市游客策划一些轻松愉快的参与性项目,如打井水、剥毛豆、拔萝卜、捉小虫、推石磨、包粽子、打麻糖、扳包谷、榨菜油、酿米酒、搓草绳、编藤篮以及水磨磨米面、水车灌溉、石臼舂米、木机织布、破竹编篾、刨木打榫、简单农具制作、陶制品制造等活动。

民俗是一个民族或社会群体在长期的共同生产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文化现象。在浅层的观光旅游之后,城市游客往往更注重对深层次的民俗文化的关注和追求。民俗文化具有较强的大众性,因而也蕴藏了很强的可参与性。故乡村旅游开发中也要注意设计一些易于操作的民俗活动,如学剪纸、学刺绣、学做农家节令小吃、登鸳鸯楼、抛球择婿、坐花轿等。

此外,开发乡村旅游,还要注重发展竞体健身等项目,如游泳、垂钓、舞龙狮、走高跷、放爆竹、燃烟花、放风筝、看花灯、唱山歌、扭秧歌、打腰鼓、赛龙舟、滚铁环、踢毽子、下五子棋、丢沙包等。

多样化的参与活动,可以使城市游客体验在城里体会不到的快乐,得到身心的极大满足。也能让那些不知稼樯之难的未成年人真切地感受到劳动的苦辛,从而在返城后获得学习的动力。目前,黄山市政府本着“村落文化搭台,体验经济唱戏”的理念,提炼出“当一回徽州人”、“做一天民居人”、“我爱古民居”的体验主题,努力打造出本地区的特色品牌,这一成功经验,很值得提倡。

(六)体现“品位”

文化内涵是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的关键所在,所以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对旅游产品的策划一定要有文化品位,要对现有的各种资源进行深度的文化发掘和整合,其核心就是要把自然景观资源变成文化景观。[5]220而具体到乡村旅游商品,就是在商品的选材、加工、包装等诸多方面体现出丰富的文化韵味,突出文化吸引、文化品牌和文化体验,使旅游商品凸显文化魅力。

乡村旅游产品的整体设计,不仅要注意文化蕴涵,还要符合审美的要求。一个成功的乡村旅游景点的设置,既能通过展示、陈列、表演等文化内涵的挖掘,以及宾主之间的互动,使游客得到感官上的享受,也能使游客的心灵得到升华。[6]如村民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不能贪大求洋,把旅游乡村的建设当作城市建设,村内过于宽阔平坦的水泥路不仅抹去了历史的遗迹,也使乡村旅游产品失去了应有的美感。

在乡村民居的修缮、物品的摆放等方面也应有明确的美学追求。有时不仅要修旧如旧,还要修旧如初。一些旅游村的乡民在自家的墙上画着金灿灿的油菜花、翠绿的柳树竹林、成行无际的水稻麦田等,这种如同绘在大地上的美丽图画,吸引了很多城市游客留连其中。也有乡民把自家的房屋装饰成“竹篱茅舍”,用“辘轳”提水浇地,当城市游客到来时,他们戴“笠”荷“锄”,用自酿米酒及“鸡黍”款待游客,早晚以鸡鸣犬吠之声反衬乡居的宁静。还有一些乡民将旅游车辆荫蔽于豆棚瓜架之下,甚至用“麦秸垛”来隐性处理停放的汽车。这些做法均值得借鉴。

无疑,当城市人熟视了高楼林立、听腻了马达汽笛、感受了空间促狭、领略了大气污浊、厌烦了人情冷暖时,便产生了回归大自然、追求自然美的强烈愿望。而乡村旅游产品所蕴涵的丰富美感正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丰富独特的乡村文化,不仅是乡村旅游的灵魂,也是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和生命力所在。但是,仅仅依靠乡村旅游个体经营者的力量,还无法打造出真正可以支撑乡村旅游得以深度发展的优质文化。为此,地方政府还应遵循旅游业自身的发展规律,在宏观上发挥导向作用,积极引领乡村文化朝着有利于乡村旅游持续深入发展的方向迈进。

(一)立足人文,兼具自然

乡村旅游的核心资源在于乡村拥有与城市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发展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这种“乡村生活方式”。它外在地表现为与城市不同的田园风光、农家院落,内在地表现为浓郁的乡土文化、民俗传统,舒缓、自然的生活节奏,以及融洽、随和、亲切的人际关系。所以我省各地政府要倡导坚持历史文化景观与自然风光景观相结合的乡村旅游开发原则。因为自然景色如果没有人文景观的点缀就显得缺乏灵性,而人文景观如果没有自然风景的衬托装饰也会缺乏生机。故要注意引导村民对乡村古民居等地的绿化美化,融历史人文景观于美丽的自然风景之中。像农家旅馆、游乐园等的布局造型都要与乡村景观的文化特色相一致。如皖南区古村落大都遵循山水的自然规律,满足“枕山、环水、面屏”的空间模式,村内古民居在建筑风格上呈现出“五岳朝天”、“四水归堂”的态势,十分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尊重,创造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人居大环境。而皖北区的古民居,既有北方建筑的庄严肃穆、南方的玲珑俊秀,也有很强的地域人文特质。这一精神在开发及新建其它旅游设施时应以提倡。总之,要大力倡扬自然与人文兼具,使乡村旅游真正成为让城市游客从中品味民俗传统、领略乡土文化、感悟和谐人生的自然和文化之旅。

(二)传统为先,不忘现代

前文已经阐述了任何乡村旅游活动的开展都建立在乡村的自然状态上,不应引入与乡村传统文化不和谐的“异域文化”,如不能在古村落中修建星级宾馆,不可将有特色的传统民居拆建、整修成洋房等。否则将会导致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自然环境受到破坏,从而从根本上摧毁乡村旅游的物质资源。但这并不等于说乡村旅游只要传统不要现代。首先,乡村文化的一些传统因素本身就存在不足,需要扬弃;其次乡村居民也需要分享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科技成果;再次,打造适应城市游客需求的乡村旅游市场也并不是越自然越好。试想:乡村娱乐中如果缺少现代器乐的参与,注定效果不会理想;在一些炎热的乡村旅游,若没有空调等辅助设施,也很难吸引到“回头客”。因此,在开发乡村旅游产品的过程中,地方政府要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引导村民关注旅游设施的卫生标准和配套设施的完善水平,等等。以乡村旅游景点建设为例,对一些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挖掘整理,使其恢复本来面貌;对一些人文遗迹,需要进行借形造景,加以合理想象。既要照顾到人文景观的存生环境,又要考虑到现代人的审美情趣,融古典和现代于一体,让昨天的“丽”与今天的“美”相得益彰。此外,还要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来设计景点,努力将吸引顾客的“奇、妙、趣、新”与自然高度融和。[7]只有这样,乡村旅游才能获得持久的活力,从而实现深度发展。

(三)特色为尚,稳步推进

乡村旅游的经济效益与内在的文化品味成正比。只有注重有特色的乡村文化内涵的挖掘才可能提高乡村旅游的附加值。但是由于城乡文化价值观的分歧,导致了文化审美及理解上的偏差,开发过程中重有形文化、轻无形文化的现象比比皆是。如大量开发各种类型的休闲农庄和观光果园等项目而忽视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特色资源的挖掘正是一个显例。地方政府应该在乡村旅游开发前摸清“家底”,决不能盲目开发。要突出特色和重点,形成层次,稳步推进,否则极易造成建设性的破坏。可以根据乡村旅游的自身特点,精选出若干乡土文化保存完整、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乡村进行深层次开发,不但要使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增收创效的新途径,而且要使乡村旅游成为保护乡土文化,特别是各地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的桥梁和纽带。如就皖北区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而言,首先需要抢救一批濒临湮灭的且具有重大旅游价值的乡村旅游景点,如古祠堂、巷道等;其次要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开发面,整修、复原旧景点以及做好与新建筑间的配套与协调;最后再借鉴一些成功的经验,逐步向边远的、落后的、基础设施较差的、但旅游潜在价值较大的待开发乡村推进,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开发。

(四)教育为重,服务“三农”

村民是发展乡村旅游的主体,要激发他们兴办旅游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奉献及服务意识,使其最终具有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因此,地方政府要在乡村旅游经营理念、旅游项目和内容的设计、农产品品种、饮食文化、建筑风格、经营规模等方面,组织相关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帮助村民开阔眼界,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而且,由于现有的旅游农户大都素质偏低,对他们进行专业的培训尤为必要。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道德、旅游相关基础知识、服务技能、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等。只有建成一个与乡村旅游发展相适应的从业人员队伍,才能推动乡村旅游走上规范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轨道。另外,发展乡村旅游还要把治理环境污染和加强生态农业紧密结合起来,对村民进行生态文化教育,使他们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养成文明卫生的习惯,真正将农村打造成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生态环境良好、经济社会繁荣的乐土。

(五)“开保”并尊,持续发展

良好的环境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标志,也是乡村旅游能够深度开发的前提。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审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项目时强调与环境、资源保持和谐统一。不仅要考虑旅游产品的设计和乡村自然环境相协调,尽量减少对当地土地、水体、森林等的影响和消耗,保持自然景观的本真,还要考虑因发展旅游业而修建的村庄饭店、旅馆、道路等设施所带来的污水和垃圾处理问题,以确保乡村具有良好的自然人文环境。另外,还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乡村旅游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文物、古迹造成损害,只有保护好,才能长久利用。对于那些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人文遗迹、文物古迹等,由于它们具有不可再生性,要重点保护;而对于那些具有独特的地域风俗文化、建筑艺术及饮食文化等,也应保持它们原有的文化风貌。当前,许多乡村古迹已“亮起了红灯”,有的历史文化资源甚至濒临湮没,如泛巢区金寨县当年的红军保卫局成了猪圈,皖北区固镇的垓下古战场三千谷堆现仅存模糊的轮廓;临泉沈子国古城遗址内外城廓依稀难辨。保护的目的是为开发,只有“开保”并尊,才能使乡村旅游持续发展。

(六)上下联动,多措并举

相对于自然风光而言,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特别是在硬件建设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加之时下许多乡村旅游资源残破现象严重,保护、开发都需要大笔资金,而这让乡村自身来投入根本就不可能。因此,地方政府要正确引导旅游投资方向,优化旅游投资结构,促进旅游产业与资本市场的有效结合。当前,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渠道,形成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社会投资为主体、外资参与为主要成分的投资结构,坚持谁投入谁受益的原则。同时,还要加强宣传力度,引导各旅游乡村通过各种渠道、多种方式来广泛宣传自己,努力扩大乡村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的知名度。一可利用当地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如在电台、电视台等上开辟专题节目等;二可通过邮电、出版等部门发行明信片、宣传画,图文并茂地对乡村旅游景点细解详述,或是出版专门介绍乡村文化旅游的书籍、刊物;三可充分利用互联网鼓励乡村建立旅游专题网站;四可牵线搭桥,加强与有关高校、科研院所以及旅行社的合作,进一步挖掘整理当地的旅游资源,提升文化品位,增强旅游效益。

(七)拓宽视阈,互利共赢

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地方政府要有全局意识和远大的眼光,要注意联手合作,优势互补。可以协作开发,共同建设旅游带或旅游圈,共创品牌、共谋发展。只有这样,乡村旅游才具有广阔的生存空间,自身也才能做大做强。要以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项目开发策划为指导,集中连片开发,实施资源共享、线路共连、客源互送,以整合资源,最终建立一个产品各异、市场一体、效益共生的无边界的大旅游区,形成规模效应,实现乡村旅游的倍增效益。同时,还要将乡村旅游与其它旅游资源进行组合,形成具有互补性、差异性的多元化旅游产品。如将乡村旅游与山水旅游、生态旅游进行联合开发;乡村旅游与城市旅游合作,利用城市中知名旅游景点来带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游需求等。就皖北区乡村旅游而言,该区有关秦末农民战争的景点众多:宿州市的大泽乡起义遗址、砀山的陈胜墓、萧县刘邦避难的皇藏峪、固镇的垓下古战场、灵壁的虞姬墓等。可将他们联合起来,共同开发,创造整体效益。[9]同时还要注意与泛巢区、皖南区乡村旅游接轨,依托“两山一湖”,吸引江南、江淮之间的游客北移,如将涡阳老子下清宫、蒙城庄子祠、亳州老子道德中宫、凤阳庄子观鱼台与齐云山、天柱山等景区协同开发,以遍览道家文化。此外,还应注意与有着鲜明特色的周边地区如江苏徐州、山东曲阜、河南开封、洛阳等地的乡村展开旅游联营,共同规划旅游路线,以实现互利共赢。

参考文献:

[1]http://www.ahta.com.cn/plan/2008-12-15(安徽旅游资讯网).

[2]唐勇·浅谈乡村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J].企业经济,2007(4):102-104.

[3][美]丹尼逊·纳什.旅游人类学[M].宗晓莲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4]何丽芳.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

[5][美]马歇尔·萨林斯.文化与实践理性[M].赵丙祥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6]曹毓.关于乡村旅游产品的几点构想[J].农业考古,2008(3):149-151.

[7]李伟.论乡村旅游的文化特性[J].思想战线,2002(6):36-39.

[8][美]瓦伦·L·史密斯主编.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M].张晓萍等译.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2

[9]章尚正.冷点地区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以皖北旅游区为例[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27-130.

(责任编辑 岳毅平)

上一篇:互联网岗位职责范文下一篇:教育新理念心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