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范文

2024-03-04

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范文第1篇

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群众致富的积极性, 促使社会经济发展得以高速发展, 人民居住环境, 生活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收入分配体制作为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 随着改革的推进, 城镇内部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其次, 由于农村区域差距性的存在, 农村内部间存在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但是, 由于国家关于缩小我国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逐步完善, 城镇内部和农村内部间存在的收入差距扩大问题也在逐步缓解。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 中国同时是一个经济转型国家。一方面中国经济中出现的城乡收入差异比其他国家的问题要严重得多;另一方面, 在经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垄断, 分割和贪污等问题也导致了居民收入差异的扩大。

那么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会带来哪些影响;首先是对经济效率的危害。收入差距过大会导致消费需求下降, 居民收入向高收入阶层集中, 而低收入群体尽管有很强的消费意愿也很难达到对应的消费水平, 造成消费结构不均衡。

所以, 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 减小贫富差距, 稳定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2 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和功能定位

现代经济学表示, 效率是市场运行的结果, 而对于政府来说, 他们的目的是尽可能地做到平均, 可是只通过市场自我调节并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相反, 会使贫富走向极端的两边。所以政府有责任弥补这一缺陷, 因此, 税收和收入成了密不可分的一部分。税收征纳直接或间接的改变人们的收入, 对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能很大一部分缓解收入差异。其实, 税收调节收入的内在依据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论, 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 而税收属于分配环节。政府的收入主要包括税收、公债、收费和公产收入只有税收能带来稳定的收入。从调节方式看, 税收调节可以分为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 其中直接调节包括个人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障税和财产税。间接调节包括:消费税、关税、营业税等流转税。从调节手段来说, 具体方式包括:累进税率、起征点、免征额、费用扣除、减免税、税收抵免、退税。

充分发挥税收工具调节个人收入分配作用的前提是了解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定位。首先要确立明确的收入分配目标, 收入分配的目标在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展现出来的是公平。社会公平首先保障的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条件, 然后就是把人们收入差距调整到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 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而经济公平是使每个人付出和所得成正比, 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税收调节主要侧重于收入分配的社会公平, 最后得到的分配的结果公平, 不是机会的公平。影响社会公平的因素有文化背景、历史国情和历史性。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具有以下特征:总体的居民收入增长慢于经济增长, 收入渠道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收入结构中微小的变化。

在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后, 政府对税收调控政策颇为喜欢成了被利用的最多最频繁的经济手段, 而社会中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税收政策产生了质疑,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税收调控政策存在的漏洞导致的。

结合税收调控的自身特点, 我国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的定位是:在初次分配的领域对低收入人群进行适当的优惠政策, 在再次分配领域使税收调节全方位覆盖形成、使用、投资、积累的各个环节, 通过调整对高收入人群的税收制度, 适当缩小税后人民的差距。

3 重构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税收调控体系

主体税种具有收入规模较大, 覆盖率较广的特点。在现代经济社会条件下, 主体税种的选择是税收制度建设的首要问题, 从本质上讲是由一国特定的经济、政治、文化、传统习俗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是历史的产物。

3.1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是完善我国税收再分配功能的重要部分。个人所得税弱化的原因在于收入渠道的增多导致的。我国个人所得税顺应了税制发展的大潮流, 减少税率级次, 降低边际税率, 扩大税率级距的适用范围。从税收的原理来看, 设计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的目的是剔除掉不反应纳税人真实纳税能力的收入

3.2 企业所得税的改革

企业所得税对收入分配调节在以下两方面:一是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为中低收入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创业环境, 二是调节高收入人群的收入, 减少居民收入差距。 (1) 降低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降低中小企业的人力成本, 降低投资风险和投资成本, 大力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2) 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世界各国经济表明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意味着国家的发展水平, 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差距意味着第三产业在我国的多种机会。 (3) 大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我国城乡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 提醒我们, 应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济。 (4) 大力促进欠发达地区的发展, 以税收优惠政策减小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

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最终结果不仅取决于各税种的具体设计, 也受制于相应法律的约束。税收征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并不是单向的, 一方面税收制度的不完善会加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另一方面日益扩大的税前收入差距也会导致税收的有效性降低针对此类问题, 我国应健全第三方信息报告制度, 完善个人收入监控体系, 提高税收征管的法制化程度。

摘要:收入分配改革一直是各界关注的话题, 收入分配制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 基础性的制度安排,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篇文章探究了, 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演变成因和影响, 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的理论基础和功能定位, 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的改革。税收政策作为世界各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对其收入分配有着重要的影响在收入分配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收入分配,税收政策,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

参考文献

[1] 李实, 史泰丽, 别雍·古斯塔夫森.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范文第2篇

(一)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城乡收入与差距扩大使得我国贫困差距拉大, 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富者愈富, 穷者愈穷”的现象[1]。首先, 许多农民受制于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只能前往城市地区务工。农民大量进入城市务工, 势必会导致农业生产人数减少, 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和我国粮食储备。其次, 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使得城市人口可供使用的资本的增多, 而农村人口可供使用的资本减少, 不利于城市资本向农村地区转移, 影响农业生产迈向高效化、规模化和可持续化的阶段。最后, 农民在收入降低的情况下, 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再生产当中, 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

(二) 对城乡消费的影响

一方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会影响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城市居民在满足自身基础生活条件后, 随着收入的增加, 会进行精神娱乐等更高层次的消费, 消费质量提升。农村居民收入与增长缓慢的情况下, 始终需要考虑自身温饱问题和生存问题, 没有多余的资金进行文娱消费[2]。因此, 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在文娱支出中所占比重较大, 而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则在食品消费中所占比重较大。另一方面,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会影响城乡居民消费整体水平。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情况下, 城市居民各个层次的消费水平均有所提升, 而农村居民各个层次的消费水平不仅提升缓慢, 甚至下降。

(三) 阻碍城镇化进程

现阶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动农村地区城镇化建设, 是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命题[3]。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阻碍了城市各项生产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的速度。城乡收入差距扩大, 使得人力资源、资金和其他生产要素偏向于城市地区流动。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使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农村经济发展条件难以得到改善, 加之资本具有趋利性, 这就使得农村地区更加缺乏生产要素, 阻碍了农村地区城镇化进程。

二、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必要性

(一) 提升农民幸福感的必然需求

经济的发展以社会稳定为基础。我国农村人口众多, 其生活幸福感会影响其对社会的看法。农民收入降低, 城乡收入差距巨大, 势必会使部分农村居民出现心理落差感, 进而影响其生活幸福感。政府通过同种措施来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增加农村居民收入, 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 能够提升农民幸福感, 维护社会稳定根基, 助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

(二) 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

现代经济学强调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质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 只会阻碍农村发展, 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政府出台相关政策, 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能够鼓励更多生产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 提升农民留在农村地区发展和生产的积极性, 进而为农村地区注入新鲜活力。农村各项条件改善后, 尤其是农村居民收入提升后, 农村经济发展速率就会加快, 进而经济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 城市产业转型过程中, 也需要寻找产业接收点, 形成规模化经济。农村地区为城市产业转移提供了地域条件和土地条件, 优化了城市地区经济结构。综上所述, 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提升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必然要求。

三、城乡协调发展背景下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一) 通过金融工具, 提升现代农业发展的资金质量

农村金融借贷资金的质量不高一直是制约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农民在缺乏金融资金借贷资金的情况下, 难以在农村大规模地进行生产, 只能外出务工谋生。为此, 有必要提升农村金融活力, 通过金融产品来促进农村发展和提升农村居民收入。具体而言, 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入手, 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全方位的资金支持, 激发农民创业和生产的积极性, 为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提供条件。

第一, 适当补贴农业借贷利息。借贷利息愈低, 借贷资金均衡总量就愈大, 农业生产者借贷风险也能极大减少, 进而农业生产者的违约可能就越小。就现有实际金融状况而言, 要统一降低市场利率是很难的, 因此, 就有赖于通过财政补贴这一方式来补贴农业生产者的借款利息, 减轻农业生产者因借款而背负的利息负担。补贴借贷利息能够极大程度低提升借贷资金比例, 农业生产者在市场竞争中将取得更大的优势, 也会吸引更多的商业性金融组织放贷给农业生产者。农业生产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 能够在农村地区进行规模化生产, 推动新型产业的形成。

第二, 设法减少贷款主体的风险顾虑。要构建农业风险补偿机制, 我国南北方都存在不同的自然灾害, 这些自然灾害会破坏农业生产的根基。因此, 有必要构建风险补偿机制, 鼓励保险公司开发涉农险种。农户在风险有控制的前提下, 才会有意愿借贷资金, 才能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

(二) 完善财政支出政策

财政支出向农村地区倾斜, 是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和提升农民收入的必然举措。第一, 政府应当制定增加支持农业支出的优化政策。政府可以增强财政资金对农业的投入力度, 兴建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设备, 优化农村发展环境, 降低农民生产成本, 为农民收入提升提供可能。同时,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 将资金用于农村创业领域, 鼓励有条件的农民开发农业旅游项目和农村产业, 发展生态产业并提供就业岗位的同时, 提升农民的收入,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第二, 政府应当从税收和财政角度入手, 增加农产品收购的补贴, 减轻农民成本。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为农户销售产品提供渠道, 减少农产品收购的中间环节, 减轻农民成本。同时, 政府给予企业税收补贴和财政支持, 鼓励更多的企业定向收购农产品, 切实提升农民收入。第三, 政府综合利用多种税收政策, 增加对农业的税式支出。例如, 政府可以在国家农产品税收法律政策下, 进一步缩减农户应纳的增值税和个人所得税, 减轻农民税收负担。政府也可以通过加计扣除和减计收入等方式给予农户进一步优化。总而言之, 政府应当实行多渠道、多层面和多方位的财政措施, 从提升农民收入角度出发制定财政政策, 才能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三) 实现生产要素城乡双向流动

现阶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阶段, 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成为热点问题, 为城乡生产要素流动提供了基础。首先, 政府在推动当地产业升级过程中, 可以通过土地优化政策、财政优化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 鼓励无污染和低污染企业进入到农村发展, 在农村地区建设第二产业群。通过产业转移, 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降低农村居民的务工成本, 缓解城乡收入差距。其次, 政府可以在农村地区建设高新技术区, 鼓励人才、技术和资本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农村地区的土地成本较低, 能够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通过在农村地区建设高薪技术区, 能够实现生产要素在城乡间的平等交换和双向流动, 使农村居民切实享受到资产增值、产业专业和规模经济带来的福利, 提升农民收入。最后, 政府要鼓励农村居民向城市流动, 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和教育制度改革, 促进农村人口进入城市, 为城市提供更多的优质劳动力, 进一步实现城市的发展。

四、结束语

我国地域经济发展和城乡经济发展具有差异性, 这是影响城乡居民收入的主要因素。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如果继续进一步拉开, 势必会影响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以及人民幸福感, 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因此, 调整经济结构, 支持农村地区发展, 提升农村居民收入, 仍然是现阶段经济学研究中较为火热的课题。本文从各个层面就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了相关建议, 希望能够为地方政府出台政策和拟定决策提供理论借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一个系统性问题, 涉及的面较广, 其在实践中的处理难度也较大。但笔者相信在中央政府和经济学家的努力下, 这一问题终会得到解决。

摘要:改革开放后, 在先富带后富的政策下, 我国率先在城市地区开展建设, 并迅速取得了成效。与此同时, 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以及经济政策的变化, 我国农村地区的发展速度明显滞后于城市地区。城乡发展不协调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整体发展的重要因素。城乡协调发展以及城乡居民收入缩减, 是党中央和政府高度重视的课题。本文立足于城乡协调发展背景, 就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出自己的看法, 希望通过本研究, 能够为政府出台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进而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关键词:城乡协调,农民,经济,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 王萌.改革开放40年中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变化研究[J].理论月刊, 2019 (2) :120-125.

[2] 吴怀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性研究——基于政府投资视角[J].华东经济管理.

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范文第3篇

——以陕西省2000—2010年统计数据为例

白凤娇 邵忍丽

 2013-04-10 14:57:12

来源:《农业经济》2012年第11期

摘 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给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有了较大地改善,但也引发了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等一系列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及金融服务体系等的不完善。本文以陕西省2000-2010年统计数据为例,探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性地提出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措施,以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策导向

推行西部大开发政策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显著地改善。但客观上也带来了社会经济利益在不同群体之间的重新分配和调整,致使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态势。西部地区城乡发展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全国经济协调发展,也引发了我们对城乡统筹发展问题的思考。笔者对陕西省2000-2010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分析

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中国城乡收入差距世界最高,而从全国各地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对贡献率来看,西部地区是最高的,达到了58.3%。这也就是说,越是相对落后的地区,城乡之间收入差距就越明显。就陕西省来讲,其总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与西部兄弟省份特别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陕西省统筹城乡发展、解决好三农问题的重要课题。

(一)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近年来保持稳步增长

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引导下,陕西省不失时机地抓好经济运行的质量,大中型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农业产业化迅猛发展,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较大改善,全省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近年来保持稳步上升的良好势头(参见表1)。尤其是2002年起我国先后实行“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项目工程,使我省在进一步改善经济结构的基础上,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表1 2000-2010年陕西省生产总值及人均生产总值

注:2000-2009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数据来自陕西省统计局统计公报。

(二)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绝对值呈扩大趋势

在全省经济水平整体提高的基础上,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仍然很突出。通过表2可以看出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绝对值长期以来保持持续扩大的趋势。2010年陕西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绝对差为11590元,比2000年增加了7936元,是2000年的3.17倍。在陕西10多年来的发展中,党和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产生了积极效果,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将2000年来陕西城乡居民收入进行对比后我们就会发现,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总是高于农村居民。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对值稳定

虽然陕西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绝对值在不断扩大,但这是在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提高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相对值实际变化不大。从图1可以看出,2000年至今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比值维持在4.10左右。2009年达到历史最高值4.11后于2010年又回落到3.82。为了将城乡收入差距相对值控制在平缓状态,陕西省政府采取了多种政策措施,在进一步发展经济的同时控制好城乡收入比值,切实惯彻了中央“城乡统筹”的发展方针。

表2 2000-2010年陕西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

注:2000-2009年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数据来自陕西省统计局统计公报。

图1:2000-2010年陕西省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四)城乡居民收入的国内比较

在西部大开发政策引导下,陕西省城乡经济得到较快的发展,但与全国总体发展水平相比,由于陕西地处我国西部,经济基础薄弱,发展速度相对较慢。如图2所示,自2000年以来,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绝对值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图2:20(0-2010年陕西与全国城乡收入差距比较

与全国城乡收入相对差距相比较,陕西省城乡收入比值明显高于全国水平。如图3所示,2000年至今全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尚未达到3.5,而陕西省该指标已超过4.0,世界银行认为,农村居民收入应为城市居民收入的66%或更多一些较为合适,也就是说城乡收入比不超过1.52倍。这说明我省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依然很严峻。

图3:2000-2010陕西省与全国城乡收入相对差距比较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分析

(一)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库兹涅茨在分析英、美、德等国家历史数据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发展与收入差距变动关系的著名倒“U”型假说,即在工业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当经济发展达到中等发达水平时,收入差距达到最大并持续一段时间。此后,随着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收入差距又会逐渐缩小,不均等程度有所缓和。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已统分证明了这一点,美国在经历了70年的努力后,工农收入比才由2.5∶1缩小到1∶1左右。

陕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在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引导下,各地的人才资本纷纷流入,为陕西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使全省经济社会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令人惊喜的“上扬曲线”。但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外资的引入往往首先是在经济发展较快、基础设施较好的城市和地区,使得我省经济出现“不均衡”的发展状态。从而导致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及地区经济发展的失衡。

(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实际上是工业和农业之间关系失调所致。具体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收入相对较低。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于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而家庭经营收入有近90%来自于第一产业。由于农产品需求弹性小,工农产品的“剪刀差”进一步扩大,农业增长在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后,必然要慢于第

二、第三产业。又由于城乡居民所受教育程度的差异,农村居民所从事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生产,工资收入普遍较低。其次是农村居民的转移性收入过低。由于长期存在的城乡分割局面,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政府转移性支付的分享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农村居民享受不到城镇居民在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等方面的待遇。这是加剧城乡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重要制度障碍。

2、工农业投资比例失调。地方政府对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明显少于城市,农业投资主要依靠农民个人的投入。但是由于农村包括价值流失在内的资源输出大于资源的输入,同时也包括税金、集体承包和集体提留以及各种摊派等使原本就不富裕的农民负担过重,这制约了农民纯收入的增长,因而农业投资就难以增加。农业在投资不足的情况下超负荷运转,其扩大再生产的能力有限。所以,这是导致工农业产值增长率差距扩大,进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又一重要因素。

(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未能充分发挥作用

近年来陕西农村经济发展较快,资金需求量也逐步增大。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对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并未起到积极作用。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金融发展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这主要是因为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信贷业务重点转向中心城市,对农业生产和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处于萎缩状态,造成农村资金严重外流。其次,就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来说其发展势头相当迅猛,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比较复杂。尤其是非正规金融市场利率显著高于正规金融市场上的贷款利率,在这种情况下,非正规金融组织的高利率可能会加剧农村地区的贫困化。

三、缩小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城乡之间的不平衡发展已经引起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协调发展,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

(一)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1、推动农村居民城市化的进程。要改善陕西省“二元经济”的现状,提高农民收入,只有通过逐步推动城市化的进程才能实现。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中国城市化水平要达到47%的世界平均水平,需要转移农村人口1.5亿人,如果要将城市化水平提高到与中等工业经济发展相应的水平,则要转移农村人口2.5亿人。这说明我国将有大量的农民要离开土地转而成为城镇居民,城市化是趋势但同时也会产生一系列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当地政府要充分考虑进城农民离开土地后的生活保障能力,逐步降低并最终取消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各种壁垒,在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险等方面给予统筹安排,特别要让农民及其子女接受教育的条件和能力。此外,要以城市化背景下的产业结构升级为契机,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对农村劳动力再就业培训和扶持,最终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

2、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对于西部地区,城乡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农民非农就业机会较少,农村居民非农工资性收入比重较低。因此,促进人口流动和当地工商业经济发展是缩小城乡差距最直接的方式。一方面,加大农村教育培训投资力度,逐步提高农民文化水平与职业技能,以适应劳动力市场的要求,同时也提高农民跨行业、跨区域就业的能力,实现西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工资水平较高的东部地区转移。另一方面,加快农村乡镇企业发展增强其对剩余劳动力吸纳能力。此外,做好农民进城就业培训、咨询、介绍和维权工作,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不断优化农民非农就业环境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二)建立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应关注弱势群体。尽管近几年我国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涉及人群还比较少,经费还比较低,覆盖面还比较窄,特别是广大农村居民社会保障程度远远没有达到应有水平,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和个人不能得到应有的救助。我们要重点关注弱势群体,把老人、残疾人、孤寡人员和其他低收入者作为社会保障的重点,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给予政策上倾斜。弱势群体的收入水平最低,加大对这些人的社会保障力度将显著提高我国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三)强化农村金融机构服务功能。首先,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通过改革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农村金融体系,扩大农村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如:农业综合开发贷款、扶贫贷款等;其次,加大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正规金融资源供给,遏制资金严重外流。国有商业银行应在注重盈利性和风险生前提下力所能及地提高支农的力度。最后,规范非正规金融的发展。我们应该允许农村非正规金融在农村的存在与发展,但必须对其运行和发展加以规范,使非正规金融所承受的风险下降,所要求的回报率降低,使需要该金融服务的农村居民负担减轻,缓和城乡收入差距。

参考文献:

[1]谷军,康琳,陈荣荣.北京城乡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1):101.

[2]张鹏,袁方.农村金融、城市化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J].经济问题,2009(8):38.

[3]聂华林,翟彬.基于收入结构视角的西部地区农民增收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09(11):88-89.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2011年项目《陕西省城乡居民消费的不确定性及政策导向研究》(批准号:11JK0078);咸阳师范学院2009年项目《陕西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需求相关性研究》(批准号:09xsyk216)。

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范文第4篇

摘要:极光是南北极一种特有的发光现象,他的神秘瑰丽给人们留下无尽的憧憬和遐想,极光现象的产生往往伴随着大气与地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太阳运动喷射出的高速带点粒子流与大气层的相互碰撞,作为频繁发生的自然现象,如何对其中的能量进行开发利用以及从中获利仍然是一个等待人们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极光;地磁场;太阳风;太阳风暴

1.什么是极光现象

在地球南北两极附近地区的高空,夜间常会出现灿烂美丽的光辉。它轻盈地飘荡,同时忽暗忽明,发出红的、蓝的、绿的、紫的光芒。这种壮丽动人的景象就叫做极光。极光多种多样,五彩缤纷,形状不一,绮丽无比,在自然界中还没有哪种现象能与之媲美。 2.从古至今人们对极光现象的探索

极光是怎么产生的呢?许多世纪以来,人们探索其成因的脚步一直都未停止,在中国有付宝看到天空中瑰丽壮观的极光儿怀孕生下黄帝轩辕氏的传说,在希腊神话中被神话成古希腊神泰坦的女儿。爱斯基摩人认为极光是鬼神引导死者灵魂上天堂的火炬,原住民则视极光为神灵现身,深信快速移动的极光会发出神灵在空中踏步的声音,将取走人的灵魂,留下厄运。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试图用各种理论解释极光的成因,但都不尽人意。

2.1本杰明·佛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的理论:

神奇的北极光是浓稠的带电粒子和极区强烈的雪和其他的湿气作用造成的。但显然冰晶和湿气的折射带有偶然性,无法完成这样伟大而频繁的工程。

2.2极光的电子来自太阳发射的光束

图1美丽的极光

这是克利斯蒂安柏克兰在1900年提出的说法,她在实验室用真空室和磁化的地球模型,显示电子是如何被引导至极区。这个模型的问题包括本身缺乏在极区的极光、负电荷本身自行散射这些光束、而且仍然缺乏任何太空中的观测证据。 2.3破水桶理论:

极光是溢流出的辐射带,这是詹姆斯·范艾伦和工作伙伴大约在1962年首先提出的。他们指出在辐射带内获得的巨大能量很快就会在极光的漫射中耗尽。不久之后,很明显地,陷在辐射带内的都是高能的带正电离子,而在极光内几乎都是能量较低的电子。

2.4光是太阳风中的粒子被地球的场线引导至大气层顶端造成的

这适用于极光的尖点,但在尖点之外,太阳风没有直接的作用。另一方面,太阳风的能量主要都留驻在带正电的离子,电子只有0.5eV,而在尖点上会上升至50~100eV,这仍然远低于极光的能量。

3.极光现象的成因

随着科技的进步,极光的奥秘也越来越为我们所知,原来,这美丽的景色是太阳与大气层合作表演出来的作品。在太阳创造的诸如光和热等形式的能量中,有一种能量被称为"太阳风"。太阳风是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是一束可以覆盖地球的强大的带电亚原子颗粒流。太阳风在地球上空环绕地球流动,以大约每秒400公里的速度撞击地球磁场。地球磁场形如漏斗,尖端对着地球的南北两个磁极,因此太阳发出的带电粒子沿着地磁场这个"漏斗"沉降,进入地球的两极地区。两极的高层大气,受到太阳风的轰击后会发出光芒,形成极光。在南极地区形成的叫南极光。在北极地区形成的叫北极光。

1890年,挪威物理学家柏克兰认为,离地球1.5亿千米的太阳几乎连续不断地向地球放射物质点。而离地球5万千米至6.5万千米以外有一层磁场将地球罩住,当太阳的质点直射这层磁场而被挡住时,它便向地球四周扩散,寻找钻入的空隙,结果约有1%的质点钻入北磁极附近的质点。每颗太阳质点含有等于1000伏特的电力。它们在100千米外的高空大气层中与原子和多半由氧和氮构成的分子相遇,原子吸收了太阳质点所含的一部分能量时,立即又将这能量释放出来而产生极强的光,氧发出绿色和红色的光,氮则发出紫、蓝和一些深红色的光。这些缤纷的色彩组成了绮丽壮观的极光景象。

4.极光现象的危害及研究前景

极光不仅仅代表着美丽,由于太阳运动产生的大量带电粒子使得极光现象往往伴随着太阳风在大气层中投射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不仅会对地磁场产生改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干扰,但其中也蕴藏着的大量能源。如何利用这些能源至今仍然是科学家们不断探求的课题。

图2美丽的极光

目前,许多科学家正在对极光作深入的研究。人们看到的极光,主要是带电粒子流中的电子造成的。而且,极光的颜色和强度也取决于沉降粒子的能量和数量。用一个形象比喻,可以说极光活动就像磁层活动的实况电视画面。沉降粒子为电视机的电子束,地球大气为电视屏幕,地球磁场为电子束导向磁场。科学家从这个天然大电视中得到磁层以及日地空间电磁活动的大量信息。例如,通过极光谱分析可以了解沉降粒子束来源,粒子种类,能量大小,地球磁尾的结构,地球磁场与行星磁场的相互作用,以及太阳扰乱对地球的影响方式与程等。 极光不但美丽,而且在地球大气层中投下的能量,可以与全世界各国发电厂所产生电容量的总和相比。这种能量常常搅乱无线电和雷达的信号。极光所产生的强力电流,也可以集结在长途电话线或影响微波的传播,使电路中的电流局部或完全“损失”,甚至使电力传输线受

到严重干扰,从而使某些地区暂时失去电力供应。怎样利用极光所产生的能量为人类造福,是当今科学界的一项重要使命。

参考文献: 1. 管志宁. 地磁场与磁力勘探[M]. 北京:地质出版社

66-68 2.沈长寿 资民筠 王劲松 徐寄遥 刘顺林.关于暴时电离层电流分布的南北半球不对称性[J] 《地球物理学报》2006年第六期

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范文第5篇

1、房屋外墙的裂缝:①在墙体中呈现斜向裂缝,且裂缝走向凹陷处。②在建筑下部比较明显,由下向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竖缝。

2、承重墙上的裂缝:①裂缝贯穿整个墙面且穿到背后,呈倾斜性。②在不同楼层墙体的同一位置均出现有方向、有规则的裂缝。

3、楼板(地面和顶板)的裂缝:①呈对穿性的裂缝(与房屋横梁平行的裂缝)。按有关验收规范,裂缝允许在(0.3mm)范围内,但裂缝对结构的耐久性有不利影响。②受力裂缝:这种裂缝表现为墙角呈45°的裂缝或与横梁垂直的裂缝。裂缝往往不对穿,形状外宽内窄。

4、结构梁底部的墙体(窗间墙),产生局部竖直裂缝。

5、阳台、雨蓬等悬挑结构板的裂缝:这种裂缝通常是整个贯穿。大家都应该知道如果阳台和其他悬空的结构板出现裂缝,后果是很严重的。

以上是比较严重的裂缝情况, 二,按照装饰层-结构层分:

1、表面乳胶漆裂缝 壁纸裂缝:表面装饰层没有干透就遭遇温度、湿度变化,乳胶漆 壁纸会出现裂缝。

2、腻子找平层裂缝:基层有浮灰 油污,找平层没有干透就遭遇温度、湿度变化,腻子会出现裂缝。

3、水泥砂浆抹灰层裂缝:如果抹灰层和墙体基体黏合不紧密则会导致抹灰层空鼓、掉粉,造成墙体开裂。

4、接缝处裂缝:钢筋混凝土剪力墙与陶粒砖(空心砖)接缝处;钢筋混凝土梁与陶粒砖(空心砖)接缝处;后堵砌的门口处;石膏板隔墙与原有墙体接缝处;受周边环境或者外力影响,石膏板、预制隔墙板和预制楼板会出现材料收缩或位置变动,这种原因会导致接缝处出现裂缝,一般为垂直缝或者水平缝。

5、结构性裂缝:结构性裂缝是由房屋主体结构引起的基体(水泥浇筑墙体)开裂、上部荷载过大引起墙体裂缝、地基下沉(如果地基下沉严重则属于房屋质量问题)、施工洞未处理等造成的。 三,按照产生原因分:

1、温度性裂逢:这种裂逢是墙体中最常见的,这种裂逢常见于不同材料的交接处,如圈梁和砖砌体交接处的水平裂缝。一般材料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能,房屋结构由于周围温度变化引起变形,不同材料的膨胀系数不一样,导至产生温度性的裂逢。这种裂缝,只影响房屋室内的外观,不会影响房屋的安全性,可适当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在裂缝处贴无纺布、安装钢板网片或用砂浆堵缝,再用涂料进行粉刷修补。

2、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的裂逢:房屋在建成后,地基一般都会下沉。如果地基沉降不均匀,沉降大的部位与沉降小的部位发生相对位移,在墙体中产生剪力和拉力,当这种附加内力超过墙体本身的抗拉抗剪强度时,就会产生裂缝,且这些裂逢会随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的增大而增大。这种裂逢一般成斜裂逢,且裂缝走向凹陷处。这种裂缝在建筑物下部比较明显,由下向上发展,呈“八”字,倒“八”字﹑水平、竖逢等。当长条形建筑物中部沉降过大,则在房屋二端由下往上呈“八”字形裂逢,且首先在窗角上突破;反之,当两端沉降过大时,则形成两端由下往上倒“八”字型裂缝,也首先在窗角上突破,也可在底层中部窗台处突破形成由上至下竖缝;当某一端下沉过大时,则在某端形成沉降端高的斜裂缝;当纵横墙交点处沉降过大,刚在窗台下角形成上宽下窄的竖缝,有时还有沿窗台下角的水平缝;当纵横墙凹凸设计时,由于一侧的不均匀沉降,还可导致产生水平推力而形成力偶,从而导致交接处的竖缝。

3、结构设计有差错,由于计算荷载时有遗漏,构造不合理造成结构不合理而引起的裂缝。

4、砌体施工质量差,墙体砌筑时灰逢不饱满,厚度不均匀,组砌方式不符合要求等,砌筑砖墙时,未对砖块湿水,采用干砖上墙等都会降低砌体承载力,使墙体日后出现裂缝。

5、在实际生活中经常因为在房屋建成后埋设各种管线穿过墙体,破坏墙体整体性,减少了墙体载面面积,削弱了墙体承载力,从而引起墙体裂缝。

6、改变房屋用途,加大使用荷载或增加振动力,从而使墙体受到破坏,引起墙体裂缝。

判断裂缝种类:

一,从外观上判断:

1.结构性裂缝往往是不规则的;

2.接缝处裂缝则多是上下垂直或者水平的直缝;

3.裂缝如果呈放射状说明是抹灰层裂缝;

4.墙体表面漆膜或壁纸的龟裂则属于是装饰层裂缝。

二。刮开面层判断:

1.如果还是无法判断裂缝种类,可以先刮开墙面进一步检查,仅漆膜开裂,那就是装饰层裂缝;

2.如果水泥砂浆空鼓、粉砂,说明是抹灰层裂缝;

3.刮开开裂的腻子层后,如果看见板缝,说明是接缝处开裂;

4.如果墙体基体也出现了开裂则属于是结构性开裂。

水泥砂浆抹灰墙面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 水泥砂浆收缩是引起墙面裂缝最常见的因素之一,它主要包括化学减缩、干燥收缩、自收缩、温度收缩及塑性收缩。每种收缩都有其自身特点,在引起抹灰墙面开裂时表现各不相同。

(1)化学减缩,又称水化收缩。水泥水化会产生水化热,使固相体积增加,但水泥-水体系的绝对体积减小。所有胶凝材料水化后都有这种减缩作用。大部分硅酸盐水泥浆体完全水化后体积减缩量为7%-9%,在硬化前,抹灰砂浆水化所增加的固相体积填充原来被水所占据的空间,使水泥石密实,而宏观体积减缩;硬化后的抹灰砂浆宏观体积不变,而水泥-水体系减缩后形成许多毛细孔缝,影响了抹灰砂浆的性能;

(2)干燥收缩是指抹灰砂浆停止养护后,在不饱和空气中失去内部毛细孔和凝胶孔的吸附水而发生的不可逆收缩;

(3)自收缩是指抹灰砂浆初凝后,水泥继续水化,在没有外界水分补充的情况下,抹灰砂浆因自干燥作用产生负压引起的宏观体积减小。自收缩从初凝开始,主要发生在早期;

(4)抹灰砂浆的温度收缩又称冷缩,是抹灰砂浆内部由于水泥水化温度升高,最后又冷却到环境温度时产生的收缩。温度收缩的大小与热膨胀系数、抹灰砂浆内部最高温度和降温速率等因素有关;

(5)抹灰砂浆的塑性收缩是指抹灰砂浆硬化前由于表面的水分蒸发速度大于内部从上至下的泌水速度,而发生塑性干燥收缩。抹灰砂浆表面发生塑性干缩受时间、温度、相对湿度及抹灰砂浆自身泌水特征的影响。一旦抹灰砂浆具有一定的强度,不能通过塑性流动来适应塑性收缩,此时就会发生塑性收缩开裂,抹灰砂浆的塑性收缩缝,无论是否可见,都会影响抹灰砂浆的耐久性。由于水泥砂浆的这些收缩,产生了强度增长周期短(主要强度在10多个小时便已完成)与体积收缩周期长(几个月甚至上百天,收缩率为8%-10%)的矛盾,将使抹灰墙体中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水泥砂浆的抗拉强度时,就会出现裂缝。

空心砖墙体裂缝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目前,施工中常用的墙体空心砌体有烧结空心砖(即泥土烧结红砖)和水泥砂浆空心砖(即碎石屑掺水泥蒸养砖)两种,采用这两种薄壁大孔砌块作为填充墙体材料的主要优点是节约土地资源和减轻墙体荷载。

但是,通过多年的使用观察表明多孔砖墙体裂缝问题较为突出,这种裂缝现象在粉刷完成后更为明显,甚至在交工验收后的工程质量回访中还时有发现。

一、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

对该商住楼的内填充墙裂缝进行了调查,鉴定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为:

(一)单排通孔小砌块填充墙的抗拉、抗剪强度偏低:通孔小砌块的空心率约为45% ,是薄壁大孔构件,其水平灰缝的砂浆结合面小;竖缝的砂浆饱满度差,施工时仍采用普通粘土砖砌筑砂浆则无法满足小砌块砌筑强度要求。尤其在非承重的小砌块填充墙中,墙体自重产生的竖向压应力很小,更降低了墙体的抗剪、抗拉强度。当小砌块填充墙体内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时则造成墙体裂缝。

(二)填充墙体与混凝土柱连接措施不当:室内混凝土柱与砌体交接处的小型空心砌块随干燥产生较大的收缩应力,当墙、柱结合处连接薄弱时,即在结合处出现竖向裂缝;当连接强度较高时,则可能在墙体中部产生竖向裂缝。

(三)填充墙顶与混凝土梁、板间未顶紧:混凝土梁底与填充墙顶结合处出现水平贯通裂缝,主要是因为填充墙顶与梁底结合不实,砌体干燥产生收缩,使墙顶下沉,从而在梁底产生水平裂缝。

(四)小型空心砌块有较大干缩变形:如烧结粘土多孔砖对温湿度的敏感性大,其收缩范围为(2~3.5)×10-4,且28天龄期时干缩才完成40%,后期会继续干缩,尤其是湿胀后会产生新的收缩。该商住楼需用砌块量较大,部分砌块未到28天龄期即运到工地上墙,且砌块强度等级仅为MU2.5;砌筑后必然产生较大的干缩,从而引起墙体较多裂缝。

(五)施工质量原因:部分室内填充墙中间部位出现水平或竖向裂缝,是由于施工时在填充墙上留有门洞,后期进行封堵时原先砌体与后砌砌体收缩变形不同所致;也有的是因为砌块干缩大,裂缝在沿砌块周围砌筑砂浆最薄弱的部位产生。

二、防治填充墙体裂缝的主要措施

(一)选择干缩率小、含水率合适的砌块:砌块应有较小的干缩率,较高的密实度,出厂龄期应大于28天,其相对含水率应略低于当地的环境湿度,使砌块内所含水分与大气中的水分接近平衡,从而减少砌块墙体的干缩变形。对砌块含水率的控制应贯穿于砌块生产、储存、运输的全过程。

(二)采用封底多排孔小砌块:目前常用的单排通孔烧结小砌块,存在砂浆接触面小,抗剪强度低等不足,改用封底多排孔混凝土小砌块后,封底面朝上,便于水平灰缝砂浆铺设及竖向灰缝砂浆的座实,以提高灰缝的砌筑质量。水平灰缝砂浆嵌入砌块孔内可起到销键作用,以提高抗剪、抗拉强度。

(三)采用烧结小型空心砌块专用砌筑砂浆:由于烧结小型空心砌块为薄壁大孔构件,水平灰缝砂浆粘结面小,竖向灰缝是粘土砖的3倍多,故要求采用专用砌筑砂浆其要满足强度、密度、稠度、保水性和抗冻性要求。同时,还应具有粘附力强、低收缩和柔软性好等优点。

(四)加强填充墙与混凝土柱的连接:填充墙和混凝土柱连接处应采用实心混凝土砌块砌筑,并与封底多孔砌块咬合组砌,柱内预留2Φ6钢筋与填充墙拉结,钢筋竖向间距 400mm;顶层及底层的门窗洞下设70mm厚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带。

(五)填充墙顶与混凝土梁、板间的连接:待填充墙沉实后,一般在墙体完成7天后,再进行墙体顶砖砌筑,填充墙顶部采用实心水泥砂砌块斜砌,且必须逐块敲紧密实,用8~12mm的砂浆填满挤实。当墙长大于5m时,墙顶应用预埋钢筋拉结;墙高大于4m时,墙体中应设钢筋混凝土圈梁。

(六)墙体内设置构造钢筋:考虑到顶部2层温度影响较大,故在墙体内设置通长2Φ4焊接钢筋网片,竖向间距500mm,其余各层可为700mm,钢筋网片均与混凝土柱伸出的拉结筋搭接。

(七)墙体抹灰要求:墙面抹灰前,在填充墙体与钢筋混凝土构件周边接缝处设置高度不小于500mm的粘贴网布,长度随接缝粘贴,网片张紧后固定。墙面抹灰应在墙体砌筑15天后方可进行,抹面施工按规范要求进行。

空心砌块墙体裂缝是建筑施工中不可避免的普遍现象,只有通过改进施工工艺,并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和方法,才能有效的防止和减少裂缝的产生。而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则是一个综合性的研发课题,有待建筑材料、建筑构造、施工工艺等多方面得到改进和不断完善才能逐步解决。

各种不同裂缝的处理方法:

1、温度性裂缝-最常见的房屋裂缝,对房屋结构安全影响不大,这种裂缝,只影响房屋室内的外观,不会影响房屋的安全性,可适当采取一些补救措施:在裂缝处贴无纺布、粘贴PVC网格布或用砂浆堵缝,再用涂料进行粉刷修补。

2、沉降裂缝-当沉降裂缝发生后沉降发展较为缓慢且有减弱趋势时,应在裂缝稳定后对裂缝修复。新建房屋的地基在2-5年内才会逐渐稳定,修补好裂缝后,这其间墙体还是有可能会由于地基下沉而开裂,对此您也不必过于担心。如果裂缝对房屋整体美观影响不大,第一次修补后可隔久一点再修补。 修复一般用水泥砂浆、聚合物砂浆填缝或弹性腻子、石膏填充,嵌缝带粘贴。

3、结构性裂缝-普通装修方法无法修复,必须找专业建筑结构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4、表面乳胶漆裂缝 壁纸裂缝:如果只是表面漆膜的龟裂,用细砂纸将裂纹打磨掉,重新涂刷就可以了。 壁纸如果是接缝处开裂,用温水湿润,重新涂刷壁纸胶粘贴即可。

5、腻子找平层裂缝:如果裂缝已经深入腻子层,可先用尖锐工具将裂缝扩大到一个改锥大小,填入嵌缝石膏并进行打磨找平,贴上网格布或牛皮纸后用腻子进行找平,最后按照正常的工序刷漆或者贴壁纸都可。

6、水泥砂浆抹灰层裂缝:如果抹灰层出现大面积空鼓,应该敲掉原有抹灰层,重新做一次水泥沙浆的抹灰层,找平后再按正常工序刷漆或者贴壁纸。不过,这样处理后造价会相对提高,业主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选择修补方式。如果只是出现大面积开裂,没有翻砂、空鼓、脱落情况,可以满墙贴的确良布,再按正常工序刷漆或者贴壁纸。 造价相对较低的方式是,直接在原有墙面上钉一层石膏板,需要环保乳白胶和钢钉同时使用。

7、接缝处裂缝:建议等整个楼体变形趋于稳定之后修复,短时间之内的修复容易出现反复。

施工时要留意室内温度 湿度 室内温度低于5℃时,腻子、涂料等墙体材料很难干透,建议停止施工。对时间有要求的业主,可以用电暖器烘干墙面,但要注意保持适度的距离。 上一道施工程序必须完全干燥之后,再进行下一道施工程序的施工。乳胶漆施工完毕之后要关闭门窗3-5天,完全阴干之后,才能开窗通风,严禁强通风,避免皱干出现开裂情况。

装修材料对裂缝的影响

在家庭装修中,吊棚、轻质隔墙目前主要采用轻钢龙骨和木龙骨两种材料,这两种材料各有优缺点。木龙骨-容易受到环境湿度的变化产生膨胀和收缩变形,轻工龙骨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变化产生膨胀和收缩变形。。

结束语

收入差距产生的原因范文第6篇

第一,有关食品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在农产品质量出了大问题或造成事故之后,政府主管部门才介入调查。这种“亡羊补牢”的方式根本不可能消除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隐患

之前爆发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重大食品安全事件一样,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又引发新一轮对生产、监管、流通等环节的拷问与反思。其中,在生产、监管、流通等环节中,很多媒体和专家又主要把批判放在生产和监管上。 以上海染色馒头事件为例,相关监管部门向市民大表歉意,称“对不起上海人民”。但庞大的调查组的结论也说:“上海企业生产的馒头等蒸煮类糕点总体上是安全的,上海盛禄食品有限公司分公司违法使用着色剂属于个案。”“但由于企业诚信和自身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个别企业故意违法生产产生的风险依然存在,质监部门将继续保持对生产企业监管的高压态势。”似乎食品安全存在某些隐患,也是生产者不自律造成,与监管部门无关。反倒是监管部门迅速行动的力度和虚心向市民致歉的精神值得嘉许。

在尚未平息的“瘦肉精”事件中,行政监管部门的表现也如出一辙。经媒体曝光后,河南相关监管部门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结果经排查,却证明“瘦肉精”生猪主要集中在河南济源的周边4个县市。吊诡的是,媒体之前所曝光的“瘦肉精”地点,也正是这4个县市。似乎说明媒体全靠运气才撞到食品问题内幕,而河南即便存在食品安全问题,也只是极个别现象。

每一回重大食品安全事件爆发,几乎只有生产者负责抵罪、整顿、挨罚;而负责监管的质检、工商等行政部门其实则只负责突击行动、道歉、表决心。这里边存在权力不受有效“监管”的严重问题。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执法必严”就成了打击造假者最直接最严厉的途径。地方各部门因加强自身管理和对市场的监管,不能因为处于各种原因而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产品视而不见。所以,政府应该着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切实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相关监管人员也应做到认真负责,真正把人民的利益当做奋斗的目标,这样才能根本上防止食品安全问题的再次发生。 第二,道德滑坡。

有人说,这是商人个人的道德败坏问题,因此应该加强商人的个人道德修养。这话尽管不无道理,然而,当某一个企业出现问题,可能是这家企业有一个缺德的老板了,当一个行业出现问题,可能是行业监管出现了漏洞,可当所有行业乃至整个社会都出现了道德问题的时候,那只能说我们的监管部门都严重失职了,说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方式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近日在同国务院参事和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座谈时说,近年来相继发生“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等事件,这些恶性的食品安全事件足以表明,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何等严重的地步。

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生产者不顾消费者的健康,在食品上动手脚,在经济越快发展的同时,为何这些问题却越来越突出?究其原因,人们在急速发展经济时,忘记了社会的道德建设!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文化建设特别是道德文化建设,同经济发展相比仍然是一条短腿

温总理曾透过与网民交流互动向开发商“喊话”:你们身上也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这是要求开发商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不是一味地朝钱看,只顾自己的利益,甚至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而见利忘义、蒙骗欺诈、巧取豪夺,丧失最基本的社会道德。温总理的这一席话,“喊”出了人民的心声,赢得众人的一片掌声,也令“道德血液”成为热门词汇。

食品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警示着人们:缺乏“道德血液”的不仅仅是房地产开发商们,需要“道德血液”的也不仅仅是房地产开发商们,对于所有行业所有经营者来说,“道德血液”同样重要,同样稀缺。然而,无论是重要性还是稀缺性,都没有必要长篇累赘的叙述了。现在顶顶重要的是,如何让商人的血液中盈荡着“道德血液”。

解决食品安全问题,中国的道德建设任重道远。

另外,我国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不完善也是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一个原因,我国涉及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多达几十部,但没有一部是关于食品安全的大法。法律体系的不完整使得一些不法厂商有了可乘之机。其次,食品工程新技术带来新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反思。食品工程新技术多数引用化工、生物以及其他的生产技术领域,所使用的配剂、介质、添加剂及其对食品卫生质量的影响不能忽视。最后,我国国民的食品安全意识很薄弱。一次事件过后,往往不会去思考它深层次的原因,眼光不长远,只着眼与自身利益,而不关注社会整体利益,这也导致食品安全问题屡禁不止。

上一篇:社区送温暖活动案例范文下一篇:申请入党的谈话记录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