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收入结构

2022-08-01

第一篇:商业银行收入结构

中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比较研究

中外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比较研究

商业银行业务收入差异

西方商业银行的传统资产负债业务的占比逐年降低,非贷款业务则呈快速上升趋势,仅以中间业务为例,根据国际清算银行1999年发表的《国际金融市场发展报告》,1983—1996年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额从9012亿美元猛

增到101,880亿美元,增长11.3倍,年平均增长80.71%。相应地反映在业务收入上,西方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般来说占总收入的比重达40%—50%左右,有的高达70%。从表2中可以看出,德意志银行的收入结构中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其他营业收入和净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大致为4:3:3的比例,且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占比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为107亿欧元,占其营业收入的36.3%,2002年为40.81%,2003年达至1j43.88%。2001—2003年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呈明显的上升势头,2001年为19.89%,2002年为21.38%,到2003年则达到22.22%。

表2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收入结构情况

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其他营业收入营业收入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占比(%)

香港上海2001年392.74114.6468.87576.2519.89

汇丰银行2002年396.45124.762.01583.1621.38

(亿港元)2003年387.38136.3889.89613.6522.2

22001年86.2107.27101.94295.4136.

31德意志银行

(亿欧元)2002年71.86108.3485.27265.4740.81

2003年58.4793.3260.89212.6843.88

注:以上数据来源于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2001年、2002年、2003年年报。从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看,贷款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70%左右,其他收入占总收入的25%左右,中间业务收入则占5%左右,可见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在国有商业银行收入结构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贡献度远远高于西方商业银行。如中国工商银行2002年贷款利息收入在总收入中占73.13%,中间业务收入占3%,其他收入占23.86%;中国建设银行2002年贷款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67%,中间业务收入占6.3%,其他收入占26.7%。从我国大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收入结构看,贷款利息收入占60%左右,其他收入占35%左右,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普遍在3—6%(见表3)。从表中可以看出,其他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股份制银行高于国有商业银行10个百分点,且中间业务近几年也呈增长态势。好范文版权所有

表3我国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收入结构情况表(单位:亿元人民币)

商业银行利息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其他收入占比%

交通银行

2000年174.529.9898.8283.33.5234.87

2001年175.0112.7998.64286.444.4734.44

2002年153.5814.8880.2248.665.9832.25

中信实业

2000年47.73.9533.7285.374.6339.50

2001年60.984.5438103.524.3936.71

2002年734.5836.12113.74.0331.77

光大银行

2000年50.392.825.5578.743.5632.45

2001年57.384.6430.7492.765.0033.14

2002年63.743.4933.55100.783.4633.29

华夏银行

2000年27.541.078.1536.762.9122.17

2001年38.461.7813.1853.423.3324.67

2002年44.392.315.762.393.6925.16

广东发展

2000年36.6561.23

2001年46.553.2919.4969.334.7528.11

2002年51.796.8519.8678.58,7325.30

招商银行

2000年51.64.5631.4987.655.2035.93

2001年64.645.9634.84105.445.6533.04

2002年79.097.132.74118.935.9727.53

上海浦东

2000年35.021.5720.5857.172.7536.00

2001年47.842.3921.7171.943.3230.18

2002年67.973.4123.4294.83.6024.70

第二篇:优化产业结构 增加农民收入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市场进一步开放,国外农产品的进口以及科技进步,交通运输的发达,大宗农产品价格大幅度下跌,给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巨大压力,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造成了原有的高产优势不能凸现,增产不能增收。对于以棉花生产为主导产业的乌苏市来讲,冲击力更大。因此,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成了现阶段发展农村经济的重中之重。

一、当前存在问题和面临的机遇

尤其是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农业生产在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的同时,我市新农村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用水矛盾日益突出,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投入积极性不高,农民群体年年上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医疗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社会保障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基层组织建设仍然薄弱,基层文化阵地建设落后;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带领群众致富本领不高;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部分村级班子战斗力不强。因此农民收入增长趋缓,城乡差距加大,如何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牧民收入,成为当前尤为迫切的任务。

今年是中央连续第四年出台1号文件,市委提出全市各乡镇(场)按照“突出特色抓产业、围绕市场调结构、依靠科技创品牌、改善设施促增收”的思路,依托各具特色的地理环境和不同的产业基础,引导农牧民加快调整农业结构,形成以“四区一线”为主的区域化产业布局,从更高的层面对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进行了部署,惠农支农力度进一步加大,整个农村经济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这为我市提高农业装备水平和农村经济实力提供了政策机遇。在此,我就优化产业结构调整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见解。

二、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领导

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

营基础上推进规模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带动力量”。在农业生产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要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各级党委、政府、农业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此项工作的领导,把它纳入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积极稳妥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农产品品质、特色产品、绿色环保产品要求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愈加激烈。这几年一些有进取心、有头脑、有知识的农民,通过各种方式引进一些农作物新品种及新畜种,但成功的少失败的多。解决农民增收问题是当前农村工作的重点,任务非常艰巨,关系到小康社会能否实现。如何做好产业结构调整,对我们充分把握未来农村经济的发展方向,与时俱进,适应农村经济的新变化,引导农村经济向健康文明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农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推进农业产业化,培植龙头企业,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经分析发达地区重点产业发展,可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产品竞争力的高低除了要有特色产品以外,是否能增收增效,关键是产品产业链的长短;是否能实现品牌产品的深加工;是否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增值。因此我们必须走融合经济的路子,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市场整合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有一定市场开拓能力的龙头企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链,把特色农产品、大宗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转化增值,形成经济优势,解决农牧民增产增收。

农业产业化的核心是加工工业化。只有实施了工业化,农产品的保鲜增值,高效运输及深加工才有依托,才能突破时间、空间的束缚,形成最终消费,增加国民经济总量,形式产供销、贸工农、农科教一体化的产业链。

由于我们新疆远离内地人口密集的大城市和工业生产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少,人流物流都十分有限。因此应首先考虑将大宗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工业产品,实现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培

育好龙头企业,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龙头企业已成为带动一方生产结构调整、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吸纳先进生产要素、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载体。它可有效地解决分散经营的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同时又是顺应农业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一种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的好形式。我认为,目前应把兴建龙头企业摆在与发展农牧业生产同等重要的位置来抓。首先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外宣力度,把乌苏的资源优势宣传出去,让外界了解乌苏,为吸引资金奠定基础。其次,要牢固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民的思想。尽可能地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主动出击吸引外地客商来乌苏建厂,从而推动我市产业化进程。

(三)向市场化农业、现代化农业转变,大力发展畜牧业,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加快推进农业结构、农业增长方式、农民收入形式的转变,对于特色农产品要进行技术升级,质量升级和档次升级。对于大宗农产品要进行就地转化,进行深加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实现加工升值,形成持续发展或者转化为畜产品原料发展畜牧业。

我国加入世留组织后,畜产品迎来了更广阔的国内外市场,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需求愈来愈大,另一方面,目前我国的肉类价格均低于国际市场,加入WTO后,价格优势更加明显,使我区畜产品具有较强的优势,从而保证了畜产品将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从一定角度看,畜牧业是种植业的后续产业,大力发展畜牧业,就必须扩大饲草料的种植面积,它将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杠杆,促进种植结构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四)加快农村

二、三产业发展

强化为农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行业协会、产业协会,进行全方位服务,保护农牧民利益,加快提高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产业化水平,扶持个体私营企业发展,广开农民转移就业途径,使农民收入多元化。

在农村,通过一些有知识、有闯劲、能致富的典型示范带动作用,改革过去那种离不开土地的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意识,把增收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出门进城务工等方面,拓展收入来源。

(五)必须以市场为导向,抓好各项基础性工作

要抓好科技兴农促进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同时抓好农业基础建设,建立完善优良品种、农业科技推广、农民教育培训、市场信息、质量标准等服务体系,加快农业发展步伐。中国是个农业大国,种植作物品种繁多,而市场需求也各不相同,种什么,种多少不是一家一户农民所能了解和把握的,这就需要政府机构和龙头企业为农民提供信息。乌苏市作为一个农业大市,应该加大信息市场建设力度,搞好信息媒体和农业信息网络建设,政府可根据国内外市场的供求信息、价格信息来调整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指导农民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实现优化产业结构的目的。

(六)搞好示范引导,创新农业科技,发展特色种植,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探索新的种植领域,必须搞好示范引导。我认为:首先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均要结合本地实际建立科技种植示范园。根据市场需求以及当地的自然条件,因地制宜进行规划,确定示范目标,总结推广成功的经验,尽量避免农民在引种过程中的随意性、盲目性。其次,发挥科技示范户的作用,逐步创立和形成示范大户的带动机制。市乡两级要给示范户提供信息服务和优惠政策,充分发挥示范户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以他们的成功经验带动周边农民,形成乡、村、大户、普通农民的联运机制,促进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及时应用推广新的科技成果,提高农牧业生产中的科技含量,增加生产效益,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第

一、发展优质农业。我们生产的棉花、小麦、水稻、玉米等大宗农产品和瓜果蔬菜等,质量不很高,竞争力不强,今后应在高效优质上做文章,真正实现人有我优的目标。第

二、建设生态农业。其一可发展绿色产业,筹建一批

绿色农产品基地,满足市场需求;其二利用我市的地域优势,吸引资金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第

三、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建设品牌农业。特色种植、养殖业以其巨大的潜力、较高的经济效益倍受农牧民青睐。我们应正确引导,大力扶持,力争培植出更多的特色产业。我市的种植、养殖业虽有一定规模,知名的却寥寥无几。它制约了我们的生产发展。棉花、枸杞都是如此。因此,要强化品牌意识,想方设法创名牌。第

四、实行规模化、专业化种植,既能上档次,出精品,增强市场竞争力,还便于经营、管理,应继续推行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战略,使产业结构的调整更趋合理。

三、开展技能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办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更要努力造就现代农民。要把农民技能培训作为我市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全力推进。在农牧民中培养一批“懂技术、留得住”的农牧民技术人员,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全市农牧民学科技、用科技水平。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现代远程教育和面向市场需求的就业培训,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因此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抓住机遇,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鼓励发展私营经济,使产业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多建设几个辐射面广,带动作用强、有品牌、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早日实现小康目标。

第三篇:优化地税收入结构 促进玉环财政增收

——对玉环地税收入形势的分析与思考

玉环县财政局袁必生

一、近几年地税收入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随着玉环经济的稳步增长和地税征管工作的不断加强,近几年来地税收入得到快速增长,为改善我县财政收入税的结构,平衡地方财政收支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笔者对2003至2006年的地税收入情况做了统计调查,特制表格如下:玉环县2003年至2006年地税收入情况表:

从统计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县地税增长具有以下明显的特点:一是从总量上看,收入总规模增长迅猛,为玉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按目前地税部门负责征管的税收收入同口径计算,2003年地税部门组织收入为x万元,2006年为x万元,三年总增幅为x%,年均增幅接近x%,大大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二是从增长速度看,营业税等纯地方税费增长速度普遍快于所得税,提高了地税收入的含金量。其中资源税增长x倍,年均增幅x%,印花税增幅x%,年均增幅x%,城镇土地使用税增幅x%,年均增幅x%,城建税和房产税增幅均达x%以上,年均增幅x%,营业税增幅x%,年均增幅接近x%。

以上成绩的取得首先得益于玉环经济的迅猛发展,但也与地税部门努力挖掘税收潜力,实行征管改革,加强税收征管分不开。

(一)实行征管改革,不断加强地税征管。

国地税分设后,地税系统开始进行全面的征管改革,运用先进的计算机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实行ISO质量体系认证,建立了“以纳税申报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的新型征管模式。地税工作的指导思想由“以税为本”逐步向带队和收税并重转变,征管手段由人工粗放管理为主向人机管理相结合转变,初步实现了征收管理的现代化、规范化。

(二)挖掘税种潜力,努力寻找税收增长点。

三年来,地税部门针对税收管理的薄弱环节,采取许多征管措施和办法,堵塞漏洞、挖掘潜力,取得了明显成绩。如对不能完整提供合同或提供合同不实等原因致使印花税计税依据明显偏低的纳税人,采取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核定计征的办法征收印花税;提高城镇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县城每平方米单位税额由0.6元提高到2元,四大集镇由0.4元提高到1.5元,其他建制镇和工矿区由0.2元提高到1元;制定娱乐业、餐饮业、网吧等行业税收管理新办法,规范定额核定,调高纳税定额;对企业厂长经理工资薪金所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对石矿资源开采征收资源税等。

(三)强化稽查力度,发挥稽查威胁力。

实行新的征管模式后,税务稽查的地位不断得到加强,在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净化税收环境、打击偷抗税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地税收入总量和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

地税系统在大力组织收入,优化税收结构方面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仍存在着一些税收结构欠佳、主体税种增收乏力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共享税种总量高,比例仍居高不下。

由于所得税中央分享x%,导致总收入快速增长,但地方可用财力增长不多。以2006年为例,征收企业所得税z万元,占地税总收入的x%,个人所得税x万元,占地税总收入的x% ,二项合计达到x%。而七个纯地方小税种合计占地方税收入比例为x%,不到六分之一。特别是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财产税所占比重非常低,与国外财产税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地位差距较大。据OECD组织资料显示,发达国家财产税收入占地方税收入总额比例较高,美国占x%,加拿大占x%,英国占x%,澳大利亚则高达x%。发展中国家财产税占地方税收入比重较低,一般也在23%~54%之间。

(二)缺乏可供开发土地,营业税增收后劲不足。

我县营业税主要来自房地产业,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和缺乏可供开发土地,近几年新的房地产项目大幅减少,很多房地产企业转到外地发展,在玉环有开发项目的企业从前几年的几十家减少到目前的不到十家,必将影响今后几年营业税的持续增长。

(三)内外企业所得税二税合一,影响所得税增收。

新《企业所得税法》从2008年1月1日起起实施,企业所得税税率从33%下调到25%,且税收扣除标准有所放宽。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对内资企业规定了诸多的扣除限额,如广告费用不得超过年销售收入净额的2%,工资在计税工资标准内据实扣除等等。新《企业所得税法》借鉴了原《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的部分规定,在扣除限额上有所放宽。例如,取消企业计税工资的限制,规定可以按实际发放的工资予以据实扣除,公益性捐赠的扣除标准由z%提高到z%,广告费支出扣除限额由销售收入的z%提高到z%,等等。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必将对企业所得税增收带来负面影响。

(四)从事经营活动不开具发票,隐匿收入现象严重。

现实生活中,消费者索取发票的意识不强,再加上绝大多数消费者的绝大多数消费行为是无需索要发票的,导致消费环节开票率很低。从2004年国家税务总局的统计数字来看,全国的普通发票使用量全年在z亿至z亿份之间。按13亿人口计算,人均年使用发票量不足z份,换句话说每人每月约1次购买商品是开具发票的。大量经营活动没有开具发票,导致大量经营收入被隐匿,这在全国,特别是我县这样个私经济发达地区十分普遍。

三、优化税收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的建议

(一)改革征管方式,建立现代税收管理模式。

1、改革所得税征管模式,大力推行查帐征收方式。

过去由于纳税人收入隐蔽、帐务不健全、税务机关征管工作任务重等原因,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未实行查帐征收,而是大量采取核定应税所得率或定期定额的核定征收管理模式。但是,现行核定征收办法存在许多缺陷。一是破坏了目前的“以票控税”模式,企业一经确定核定征收,一个纳税年度内的成本费用支出可以不必索取合法有效的凭证入帐,如招待费支出等,就不必向餐饮娱乐业等企业索取发票。显然,这又为餐饮娱乐业等行业瞒报营业额提供了方便,进一步增加了收入的隐蔽性,增加了查帐征收的难度,形成恶性循环;二是,核定征收主观随意性较大,不利于公平税负和廉政建设;三是不利于纳税人自觉纳税意识的培养。因此,建议采取如下方式。

1、改革所得税征管模式,大力推行查帐征收方式。

有必要大力推行所得税结算制度,对所有企业和达到一定规模的个体工商户普遍推行查帐征收。为减少工作量,可考虑在纳税人自行申报的基础上,设定所得税预警指标,利用TF2006征管信息系统进行自动选案,选出案件先进行纳税评估,评估后有重大问题或评估效果不佳的,移送稽查进行重点检查。预警指标可根据收入情况和工作量进行上下适当浮动。对于不按规定建帐的企业,可先按《征管法》第60条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再按《征管法》规定从高核定其应纳税额,促使其建立健全会计核算。

2、改革定额核定方式,提高核定营业额。

对于规模较小的个体工商户,可采用核定征收方式。目前对该类纳税人一般采取定期定额征收办法,即核定一定经营地点、一定经营时期、一定经营范围内的应纳税经营额和所得税税负率,据此确定应纳税额。普遍存在名义税负率偏高,而核定营业额远低于实际营业额的现象。据调查,有些行业核定营业额只有实际营业额的一至二成。因此有必要改革现行核定税负率的定额征收方式,改为核定企业营业收入,要求建立简易帐,成本费用按实扣除的办法,计算征收所得税。对于该类纳税人,计算机自动选案系统中设置的预警指标可适当降低,并结合随机选案确定检查对象,由基层税务分局实施检查,重点是有无按规定取得发票,未按规定取得发票的按《发票管理办法》进行处罚,不认定偷税,不补缴税款,检查中对成本费用真实性有怀疑的,移送稽查局按偷税查处。采用该办法,一方面可以调高个体户的营业额,增加营业税,另一方面又可以促使其按规定取得发票,减少不按规定开具发票隐匿营业收入的现象。

3、“以票控税”,加强地税发票管理。

虽然 “以票控税”模式跟“管资金流向”控税模式相比较存在许多弊端,但目前短期内取消“以票管税”的模式条件不够成熟。在现有的税收管理模式下,加强发票管理仍然十分重要。在发票管理方面,可考虑逐步取消手工开具的发票,推广使用定额发票和税控机开票,减少发票上下联不一致的“大头小尾”现象。对在规定时间内安装税置的纳税人给予一定的补助。在现金交易量较大、个人消费行为较多的行业(如服务业、娱乐业、文化体育业)实行有奖发票,增强广大消费者索要发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鼓励消费者举报发票违法违章行为,并按规定给予举报人一定的奖励,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人经营活动不开票、收入不申报纳税的现象。加强发票异地稽核,利用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实现发票号码跨地区查询等,减少假发票。

目前,国际上只有中国、中国台湾地区等少数国家或地区,真正实行“以票管税”,而且曾经“以票管税”的国家得到的大都是失败的教训。因此,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逐步向“管资金流向”的模式转变。以货币资金电子化为基础,先从生产资料交易着手,逐步对社会经济领域所有货币资金实施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和监控,建立现代税收管理模式。

4、委托国税部门代征小规模企业地方税费。

由于增值税发票归国税管理,部分未实行查帐征收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在开具增值税发票后未向地税申报纳税,容易造成税款流失。对这类企业,可通过委托国税代征,以票控税,加强地方税费的征管。

(二)挖掘小税种潜力,培植地方主体税种

1、加强房产税征管。

1.1扩大房产税征收范围。税法规定房产税的征收范围是城市、县城、建制镇和工矿区。目前,我县房产税征收范围是80年代初制定的,受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状况限制,征税范围很小,仅限于原五大集镇的规划控制区范围。而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和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除个别海岛乡外,全县范围均已符合房产税征收条件。可考虑将征收范围扩大到我县除行政乡以外的所有行政区域,对个别经济比较发达,符合设工矿区标准的行政乡,报省政府设立工矿区,一并征收房产税。

1.2将土地使用权价值并入房产原值。

自用生产经营用房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是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房产原值,即土地使用权价值应包含在房屋价值内,企业如果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未将土地使用权价值计入房产原值,税务机关应在纳税时予以调整。

1.3建立房产原值评估制度。

对于纳税人会计资料不全导致房产无原值记录或纳税人申报的房产原值明显偏低的,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核定其原值,征收房产税。

2、挖掘城镇土地使用税潜力。

2.1扩大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范围。

按税法规定,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与房产税是一致的。因此,也要相应扩大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

2.2提高单位税额。

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将税额标准提高了2倍多,调整后的土地使用税每平方米年税额:大城市1.5元至30元;中等城市1.2元至24元;小城市0.9元至18元;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6元至12元。因此我县单位税额标准仍显过低,可以考虑将标准调整为县城8元,楚门、清港、坎门、陈屿等四个建制镇6元,其他建制镇和工矿区2元。

3、加强土地增值税管理

目前土地增值税管理上存在清算少,核定征收税率低等问题。加强土地增值税管理,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3.1加强业务培训,推进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

土地增值税的税率高达土地增值额的20%到50%,当前我县土地增值税的预征率或核定征收率为1%,相对较低,纳税人普遍愿意按核定征收,不愿按规定计算增值额实行清算。而由于行业特点,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内容较多,相关规定不够具体明确,时间跨越长达几个纳税年度,与其它税种相比计算较为繁杂,在实务中税务机关也乐意采取核定征收方式。因此,要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提高税务人员土地增值税征管水平和查账能力,推进土地增值税清算工作。

3.2科学测算,分类合理确定预征率和核定征收率。

由于房地产开发周期长,经常跨越几个纳税年度,为了保证税款均衡入库,有必要对土地增值税按预收帐款预征。对于不能准确提供会计核算资料,难以准确计算土地增值额的纳税人,应依法实行核定征收。要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科学测算、分类合理确定预征率和核定征收率,使核定征收率略高于清算税负,促进纳税人按规定计算土地增值额,实行清算。

3.3以“以税后证”为抓手,实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管理。

地税部定期到土地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了解有关房屋及建筑物产权、土地使用权、土地出让金数额、土地基准地价、房地产市场交易价格及权属变更等方面的资料,输入TF2006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实现信息化管理,按照“先税后证”的规定,对未按规定缴纳交易环节税费的,不予办理契证,并书面通知土地管理部门、房产管理部门,要求不得办理有关的权属变更手续。

(三)发挥税务稽查力量,打击涉税违法行为。

税务稽查是税收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在新型税收征管模式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依法查处涉税违法行为,可净化税收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发现征管的薄弱环节,可促进征管部门加强管理,堵塞漏洞。

1、建立以计算机选案为主、人工选案为辅的科学选案体系。

人工选案具有主观性、随意性等弊端,在征管手段不断完善的今天,必须强化计算机选案在整个稽查工作中的作用,充分利用TF2006税收征管信息系统,按照预先设定的预警指标,科学地挑选税务稽查对象,充分发挥稽查效率。

2、转移工作重心,强化纯地税税种稽查力度。针对地税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环节,开展地税发票稽核,土地增值税清算,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计税依据和征税范围核查等工作,以查促管,加强纯地方税种的征管。

3、加强税务稽查队伍建设,提高税务稽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稽查队伍,才能发挥稽查威胁作用。要充实一部分法律专业人员、会计专业人员和懂财务核算软件的专业人员,加强税务稽查力量。定期组织税务稽查人员业务培训,学政治、学业务、学法律、学管理,提高税务稽查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

结论

第四篇:加快农业结构调整 推进农民收入增长

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反映。农民收入能否持续稳定增长,对于加快国民经济发展,完成“十五”计划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已是当前农村工作中一项十分紧迫的中心任务,也是为民办实事、谋利益的头等大事,迫切需要加以分析和思考。

一、农民收入增降原因分析

近20年来,农村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长期困扰我们的农产品短缺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我县农村已经摆脱了贫困状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呈现出一派祥和兴旺的景象。但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不快,“不离土、不离乡”的纯农户甚至出现负增长,农民概括自己的经济状况是“有吃、有穿、少钱花”。

农民收入的低速增长,不仅直接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而且使得一度缩小的城乡差距再度拉大,对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带来了不利影响:其一,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下降,迫使农民压缩生产性投入,扩大再生产能力削弱,即使略有积余,也是存入银行以防急用,这势必导致农民从农业中获取的收入减少。其二,由于农民收入增速减缓,农民消费紧缩,农村市场难以启动,一般只是购买一些生活必需品,而城市居民对日常消费品的需求基本饱和,致使城市居民与农民消费产生层次性,收入水平和消费支出水平逐步拉大。其三,农民收入增长提速慢,对能否拉动城乡经济具有关联性,农村市场难以解冻复苏,同时也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宏观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使一度“紧缩”了的工农剪刀差、城乡差别、区域差距、贫富悬殊又拉大了,势必影响农村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及根本措施

透过农民收入低速增长的表象,可以看出其外在原因主要是由于农产品“物丰价贱”,内在原因还是经济规律和宏观经济环境在共同作用。因此,既要看到它对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负面影响,更要从调整、改革、发展的角度正面去研究它、解决它。近年来,通过深入乡村认真总结农民增收较快的特色村组和增收致富百户典型,分析研究农民增收致富项目和千家万户增收门路,从中理出现阶段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为:

一是加快劳务输出增收。加快农村工业化、小城镇建设进程和鼓励发展民营经济,以吸引更多的农村劳动力离土进镇到各类工商企业就业,增加非农收入。同时要组织农民走出去,从事建筑装璜、服装制作、美发美容、社区家政、餐饮休闲服务等职业,努力增加现金收入。

二是发展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增收。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净菜上市、精深加工、精美包装,打有机农业、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形象牌,生产消费者购买、食用方便,普遍青睐的食品进城入市,出口创汇,实现增值增效。同时要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发展运输业,兴办农产品市场和保鲜贮藏业,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并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差,实现销售环节增值。

三是种养优特品种增收。按照“安全、营养、保健”的市场需求,努力调优种养业品种结构,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规模,提高优质品种的种植比重;根据农业龙头企业订单要求,扩种专用型品种;瞄准市民餐桌,生产适销对路的地方土特品种,扩大优质品种的覆盖面,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益。

四是推进规模经营增收。因地、因户制宜,引导有稳定非农产业收入的农户,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依法规范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特色项目和种养大户集中,推进农业区域化布局和集约化经营,实现规模增效。

五是依靠科技创新增收。通过实施农业三项更新工程,普及科学种养技术,实施良种、良法,推广湖荡水体轮养轮休、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多元素有机无机复合肥、作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种草养殖畜禽等生态型种养模式和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适应市场竞争要求,提高农业经营效益。

六是开展专业化服务增收。加快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吸引民资购买农机具、小农水设施等,为农民提供机耕机收、灌排植保等生产服务;组织发展专业化育秧育苗、炕孵育雏、种畜扩繁、苗木供应等种苗服务,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增加收入。

总而言之,增加农民收入关键还要在农内与农外同时着力,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分层整体推进,只有这样,农民增收才能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在措施上突出四个重点:

2、要把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作为农民增收的基本渠道。前几年,我县在农业结构调整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收效,但总的来看,某种程度上仍然还是被动适应性调整,难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因此,需要进一步遵循市场规律,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依靠科学技术,讲求质量和效益,推动农业结构转换升级。以发展优质农业、生态农业和外向农业为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优化农业的粮经结构,着力提高经济作物的比重;优化农业的内部结构,着力提高水产、畜禽养殖的比重;优化农业的品种结构,着力提高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比重;优化农业的经济结构,着力提高外向农业的比重。在调整的过程中,要着力在布局、品种、特色上下功夫,把提高效益、增加收入作为总目标。从长远看,农村经济结构格局基本上决定了农民收入的格局。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要突出四个重点:一是产业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二是农业内部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水产、畜禽养殖业和林苗园艺业;三是种植业内部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蔬菜生产;四是产品结构调整,要大力发展优质安全农产品。我县目前的布局是“东有藕茨、西有特水、南有棉经、北有瓜菜、中有畜禽”,无论是区域条件还是发展空间,都是今后调整的优势。另外,我县的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水面资源丰富,“三水”(水产、水禽、水生蔬菜)具有一定的规模基础,如何使其做大做强,这也将是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个重点。当前及今后应着力加快农产品由总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提高农业的品质和效益,加快品种、技术、模式的更新,培育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和建设商品生产规模基地,进一步把布局调活、品质调优、特色调强。在把握这些优势的同时,还要清醒地洞察今后结构调整的趋势,如发展食草畜禽、花木园艺、特色水产品、无公害农产品、生态农业、观光农业等等,这些都是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3、要把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农民增收的主要依托。产业化经营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发展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民千家万户的小生产能否在千变万化的大市场中实现增效增收。近几年,我县加大了这方面的工作力度,培植了一批以优质粮油、荷藕、瓜类、蔬菜、棉经、特水、畜禽为主的生产基地,形成了一批如宝泰米业、兴泰农牧、银宝集团、荷仙集团、金夏集团、恒兴麦芽有限公司等骨干加工龙头企业,组建了一批流通合作经济组织,涌现出一大批农民经纪人队伍和种养大户,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发挥了较强的带动作用。但目前比较明显的矛盾和问题是产加销环节衔接得还不紧,一方面企业与生产基地之间还未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另一方面,企业加工经营层次还不高,农产品销售不畅的矛盾一时还难以解决。要处理好这些问题,应积极探索经营机制创新,建立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加强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的利益联结,积极发展“订单农业”、“车间农业”、“园区(基地)农业”,增强农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重点研究和解决产销脱节问题,动员和组织农民进入农副产品流通领域,尤其要扶持发展运销大户,发展农产品流通经营和专业服务组织,扩大销售规模。围绕本地支柱产业和重点产品,加快农副产品产地批销市场建设,带动农户的生产销售。要培强培大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项目更新,重点扶持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挖掘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的发展潜力,促进农产品加工向精深方向发展,塑造农产品品质、品牌的新形象,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要鼓励各类能人兴办加工、保鲜、贮运企业,促进农产品加工流通增值,使农民得到实惠。

4、要把贯彻落实好农村政策、控减农民负担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减轻农民负担,是农民增收的现实途经。要强化农村政策落实,控减农民负担,做好减负增收文章。一是完善农村税费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按照“三调减一取消一增加”的要求,即调减农业税计税价格、调减筹资筹劳标准、调减抗旱排涝预提标准、取消公平负担和二三产业交积累、增提大病统筹资金,落实农村税费政策,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规范税费征缴行为,加强农民负担监管,严禁向农民转嫁和随意增加负担,确保农民负担稳中有降。二是加强土地管理。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任何人都没有权利随意侵犯和剥夺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建立对失地农民合理补偿的机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加快建立土地换社保的补偿机制,长久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积极探索土地入股、租赁等办法,使农民从土地开发中得到长久的收益。三是稳妥化解村级债务。实行“专户管理、支付到村、封闭运行”的管理机制,加强村级三项资金管理,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强化村级资金支出管理,严禁新债发生。积极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压缩村级财务开支,多途径化解村级债务。四是切实做好扶贫工作。继续组织县级机关部门和乡村干部结对帮扶经济薄弱村、贫困户,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三、增加农民收入的几点建议

1、增加农民收入要有一个宽松的政策环境。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牵涉到相关政策是否相配套,如土地政策、户籍政策等。在土地资源严重约束的情况下,首先应加快农村土地使用权制度改革,土地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有序、合理的流动是农业经济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应加快探索和推广转包、租用、股份合作等各种方式的土地经营权流转形式,进一步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推进土地依法有偿流转,促进耕地向种养能手和产业化基地集中,推动结构调整。另外,要扩大劳务输出,农民原有的户籍壁垒应该打破,消除身份上的歧视,以扩展小城镇就业为出发点,彻底改变小城镇户籍制度,建立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的户籍制度,营造利于农民进城入镇从事二三产业的宽松环境,通过减少农民最终实现致富农民。总之,地方性的政策在国家大政策范围内都应放开、放活,只有这样,才能为农民增收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

2、增加农民收入要有一个正常的投入机制。当前,由于农产品价格形势和市场的不稳定因素,使金融部门产生慎投惜贷思想,面向加工企业上项目、搞技改的资金投入逐步萎缩,企业滚动发展缺乏所需的配套流动资金,仅靠乡镇内部调剂和企业自筹难以满足,加之农民手头积累资金不多,不得不压缩生产性投入,因此,资金的“瓶颈”已经影响了农民增收的后劲。另外,小城镇建设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尚未真正形成,制约了小城镇建设的步伐,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一系列正常有效的资金投入机制,县乡财政和乡村集体要安排一定的资金,对骨干项目、重点工程予以倾斜。金融部门要转变观念,直接参与市场经济的研究、分析,与企业共同筹划发展对策,探索建立新的投入机制,对信誉好、发展前景好的企业应大胆投入,也可以联户担保等办法加大农业投入。县乡农业部门要积极组织项目申报,争取项目资金。要下大力气把扩大招商引资作为富民兴镇强县的重中之重,使项目资金、县外资金与本地的经济发展有效嫁接。要引导和鼓励工商企业和上市公司建立子公司投资农业,利用资本市场再筹资加大农业投入,加大新技术、新产品的改造力度,加快设施农业步伐,提高农业长远效益。目前我县农村税费改革工作已全面推行,群众种田的积极性较高,应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引导和鼓励农民自我投入,采取互帮合作的形式,增加投资规模。

3、增加农民收入要有一个良好的服务氛围。当前,农民虽然主观上迫切要求增收快富,但客观上对科学种田、市场信息等掌握和了解比较欠缺,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意识,变要我服务为我要服务,主动把服务中心前移,紧紧围绕农民所需、所急、所盼搞好服务。一是物技服务。要围绕农业三项更新工程,以“三下乡”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为载体,及时为农民提供种苗、技术、物资等服务和指导。探索组建和发展农业服务公司,为农民提供生产、营销等方面的综合服务。组织农业生产部门加强技术指导,搞好科技示范,建好示范园场,尤其是加强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试验示范,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二是信息服务。有关职能部门应主动承担起信息主渠道的作用,加强引导,广泛收集筛选农产品销售信息、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以及新品种、新技术的信息,及时向农民发布。三是优化服务环境。要把治理环境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保障,按照“先发展后规范、先服务后收费”的原则,为农民务工经商创造宽松环境,坚决查处“三乱”现象,杜绝坑农伤农事件的发生,切实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民收入持续稳步增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五篇:长治部分地区农民收入结构分析(最终版)

长治部分地区农民收入结构分析

摘要:描述长治地区农民家庭增收困难的现状;分析农民难以增收的原因;提出农民增收的可行性的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农民收入;现状、分析、建议

在2010到2011年的调查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自己的寒暑假期及部分的节假日,对长治地区的农民家庭收入结构进行了调查,主要通过走访和问卷调查的形式对农民家庭的收入结构进行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从问卷中得到了农民增收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而且通过走访更亲切得了解到了农民的心声和现金农民的迫切要求和期望,最终对农民的收入情况有了详尽的认识。

一、农民收入现状的描述

通过对农民不同收入来源的分析,种植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一项基本的来源,有95%的家庭进行种植,但是种植收入具有其不稳定性的特点,增幅比较小,有时还会减小,这与许多因素是有关的,其中天气因素和水利设施的条件是有重大影响的,导致了农民种植收入的减少;在农民收入的结构中,外出务工的收入在农民家庭的收入中是一项重要的来源,所占比重也较大,有75%的家庭有外出务工人员,并且农民家庭外出务工的劳动人数直接影响着家庭的收入来源,但外出人员务工收入的增幅不大,并且有一些波动,又基本保持平稳;关于农民家庭养殖方面的收入情况,养殖收入确实可以给农民家庭带来不错的效益,提高农民家庭的收入,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进行养殖事业的农民家庭并不太多,只有14%的农民家庭进行养殖业;经商收入又是一个可以给农民家庭带来很高收益的一个方面,商业收入占农民家庭总收入的比重较大,有些家庭的收入是以商业收入为主,但从事商业的家庭数量也不多,有65%的家庭从事商业,只有一部分的家庭具体由经商的条件或是想法;随着国家对农民补贴的增加,农民的补贴收入相对来说有所提高,但由于农民补贴的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所占比例较少,这就使得补贴收入不会给农民家庭收入产生重要影响。农民家庭各方面的收入情况有其各自的特点,总的来说,农民家庭的收入呈现有所提高,但增幅太小的现状。

二、农民各种收入来源的分析

(一)在农民收入来源的种植方面

这是农民家庭的一项基本的收入来源,但种植收入的来源受制于天气的影响和种植投入的限制以及水利设施的制约。对于许多种植玉米的农民家庭来说,每年的种植玉米收入多少依赖于降雨量的多少和降雨的及时性,降雨量的不足和不及时都会对农民种植玉米的产量产生重大影响,继而对农民家庭的收入产生影响。对于部分种植大棚蔬菜的农民家庭而言,大棚蔬菜的种植确实可以提高农民家庭的蔬菜产量,但是蔬菜的卖价却是由收购商来决定的,而不是依据市场的需求来变化,农民不能自己决定价格,这就使得农民的大部分收入被收购商赚取,导致农民的收入难以提高;另一方面,种植大棚的家庭树木也比较少,有26%的家庭进行大棚种植,这也是农民家庭收入难以提高的原因。

(二)在农民收入来源的养殖方面

这项来源是能够给农民家庭带来不错收益的方面,但养殖业也有其风险性高的特点。在不发生意外风险的情况下,养殖业确实可以给农民家庭带来较高的收入,但是如果从事养殖业的农民家庭一旦发生意外的风险情况,尤其是传染性的情况,则会给农民家庭带来巨大的损失,不仅会没有收益,甚至收入的资金也无法收回,这样的现状就导致了农民家庭从事养殖业较少的现状,严重的限制了农民增收的途径。另外,从事养殖业的家庭在初期会有较大的投入,包括养殖场和一些基本设施的投入,对于农民家庭来说,这将是一笔不小的投入,有许多家庭是难以进行这么大的投入的,这也限制了农民家庭在养殖方面的发展。

(三)在农民收入来源的外出务工收入方面

这项来源是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大部分农民一年之中会有很多的闲余时间,因此大部分农民选择了外出务工来提高家庭的收入,由于文化技能的不同,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会有所不同。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农民外出务工的收入会有所波动,但基本变化不大,也没有明显的提高。

(四)在农民共收入来源的商业收入方面

这是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不错的方式,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农民可以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来发展商业,增加家庭的收入;也有一些农民进行投资企业工厂,也能够取得很大的收入;还有一些农民外出做生意,也可以带来不少的收入。但我们从调查的数据也可以发现,从事商业的家庭所占的比例不多,有65%的家庭从事商业。有些农民家庭缺乏资金,有些农民由于自身文化素质的限制,缺乏创新的思想,只知道埋头苦干赚取辛苦钱。要在商业收入方面增加农民家庭的收入,必须增加农民家庭商业投资的比例。

(五)在农民收入来源的补贴收入方面

国家对农民的农业补贴有所增加,但是增幅较少。由于农民的农业补贴的收收入在家庭收入中所咱的比例非常小,因此农业补贴的增加并未对农民家庭的收入产生大的作用。国家应该进一步改善农业补贴的政策,使农民家庭能感受到补贴的重要作用。

三、关于农民增收的建议

(一)针对农民种植方面的收入增加的建议

①.政府应帮助农民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建立合理的水利布局,在节约水资源的前提下,使农民的作物得到及时的灌溉,使农民摆脱靠天增收的困境,年年得到作物的大丰收,提高家庭的收入。

②.政府应组织农民进行合理的规划,实现作物的规模种植,以节约资源,并且组织农民进行种植、收割、销售等各项活动,提高作物的价格,节约农民的成本,是农民的收入有所提高。

③.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家庭的扶持力度。在技术上,要委派有知识、有文化、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村,帮助农民,指导农民进行种植事业,使农民的作物产量得到提高;在资金上,要进一步给与农民家庭大力支持,帮助农民建设产量很高的蔬菜大棚,实现作物的全年生产,提高作物的产量,以提高农民的收入。

④.政府应组织企业对农民的作物进行收购,以使农民的作物能够按照市场价格进行出售,获得应得的收入,避免人为因素导致农民收入的减少。

(二)针对农民养殖方面的收入增加的建议

①.政府应帮组农民进行前期建设的投资,以解决农民缺乏资金的现状,提高农民家庭进行养殖的比例,使农民的收入能够增加。

②.政府同样应委派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对农民的养殖事业进行全面的指导,以降低农民从事养殖业的风险,减少农民不必要的损失,进而提高农民家庭的收入。

③.政府还应组织农民进行规模养殖,以节约资源和劳动力,使农民养殖的成本达到最低,进而提高养殖收入。

④.政府组织人员给农民寻找合适的市场,进行集中销售,使农民达到增收的目地。

(三)针对农民外出务工的建议

①.政府应加强本地企业的发展,支持本地企业规模的扩大,以充分利用当地的闲余劳动力,促进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增加农民家庭的收入。

②.外出务工的农民工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技能,寻求自己最擅长的工作,以使得自己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取得更好的收入,提高家庭的收入。

(四)针对农民商业收入方面的建议

①.有条件的农民要充分利用自家的优势,根据当地的需求,选择合适自家情况和当地需求的商业,以提高农民家庭的收入。

②.政府要加强对农民家庭商业方面的扶持,给以资金上的帮助,以提高当地从事商业的家庭的比例,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

③.农民也要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寻找适合于当地发展并且有潜力的商业,来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提高自家的收入。

(五)针对农民补贴收入的建议

①.政府应根据农民当年的实际状况给以相应的补贴,以使农民的在不好的年份都不会感到收入的减少,是农民在困难之年依然过得安稳,这样才有利于农民自家的发展,加快家庭收入增加的速度。

②.政府要加强补贴的监管力度,使农民能够拿到自己该得的补贴收入,使农民真正感受到国家补贴的作用,提高农民家庭的收入。

总之,要真正使农民家庭的收入得到提高,必须加强各个方面的建设,从不同途径共同作用,使农民家庭的收入迅速得到提高。政府应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作用,利用自身的力量,给农民提供方便,给农民提供其最缺乏的事物,以促进农民家庭收入的增长,最终农民家庭的收入得到提高。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实验专题复习要点下一篇:苏州网上家长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