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审计论文范文

2024-01-14

商业银行审计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本文重点论述了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风险控制的必要性,从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以及传统的商业银行审计的缺陷展开论述,进而讨论了在商业银行开展基于风险导向视角下的绩效审计的理念。

[关键词] 绩效审计 风险导向 内部控制 管理机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从而引起了全世界金融市场的大风暴。无数银行破产,数不清的企业倒闭,许多国家的股市发生了崩盘,无数财富瞬间蒸发,全世界的经济开始衰退。通过这场史无前例的金融危机,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规避风险的重要性。

一、基于风险导向理念下的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意义

商业银行作为整个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的风险控制极为重要。我们不仅要对商业银行进行合规性审计,更要对商业银行进行风险导向下的绩效审计。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审计已经发生了很大的进步,已经从单纯的合规性审计发展到资产负债的全面审计,这有力的维护了金融市场秩序。但仅仅是从财务层面的审计还远远不够,我们的商业银行还必须更有利的防范金融风险,以便在巨大的金融海啸面前波澜不惊,从容应对。由此可见,基于风险导向理念下的商业银行绩效审计的意义尤为重要。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以及传统审计的缺陷

所谓商业银行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在日常经营中所面对的各种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在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高风险领域主要有:一是发放的大额贷款和个人贷款。随着同业银行竞争压力的不断增大,有些商业银行在办理抵押担保的贷款时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在贷款要求上放松了审查,这就导致了信贷风险的增加。二是临近会计期末发生的异常变动交易。如会计年度即将结束时存款、贷款金额的异常增长、发生大量的关联方交易等。三是固有风险较高的业务,如期权、信用证、保函、外汇买卖等也属于高风险领域。

既然商业银行在经营中存在这么多的风险,如果我们只重视合规性审计,而忽略风险绩效审计,将会有很多局限性,最主要的是审计监督滞后,检查方式单一,对金融风暴的预警作用比较有限。例如今年美国发生的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这就充分说明了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绩效审计的力度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以风险导向为指导对银行进行绩效审计

如何有效的以风险为导向来对商业银行进行绩效审计,已成为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我们应该以银行经营风险的高低为依据来科学的确定审计内容和重点。

1.在审查银行资产质量方面:我们要想有效地发现银行经营中的隐患和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就必须牢牢抓住银行资产质量这条主线,因为银行的经营风险最终都会反映到资产质量上。如何审查银行的资产质量呢?我们可以通过跟踪信贷资金走向来查明贷款的用途;通过到贷款企业核对账目来确认贷款的真实性;通过调查了解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来评价贷款质量。

2.在金融创新方面: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的金融业务如网上银行、新的金融衍生工具等不断出现,新的风险也就随之产生了,原因是这些业务是新兴的,它们的内部控制相对较弱,国家相应的法规建设比较滞后。因此,对创新业务要重点审计创新业务本身设计是否合理,其内部控制是否健全。

3.在贷款业务方面:贷款业务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点,也是商业银行主要的风险点,那么能否控制好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整体风险控制的核心环节之一。因此,在贷款业务方面,我们要着重检查贷款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是否有异常增加的贷款以及相互担保贷款的企业是否是关联企业。

以风险导向为基础对商业银行进行绩效审计,实际上是审计对象链条的加长和审计方法的改善,主要表现在审计程序上为:审计调查内容的丰富、审计实施过程的深化以及报告过程的改进。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分为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三方面进行风险绩效审计。

经济性是指在考虑质量的前提下,使所用的资源成本最小化。效率性是指资源的利用是否达到最优或最满意。按照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来讲,审计过程中要找出一切低效率的原因,重点寻找商业银行管理过程和组织结构的不合理之处。

效果性来自目标实现状况。这部分关注的风险多来自银行之外,如贷款企业、金融环境等。通常效果性审计把项目的实际表现同预算目标进行比较,然后把比较的结果与某种规范或绩效标准联系起来。在具体审计环节上,我们应该从分析风险入手,充分关注商业银行的特殊风险,测试和评估商业银行的固有风险,根据风险基础审计策略模型确定实质性检查所需的风险水平,然后针对这些风险因素存在的状况和程度采取对策,确保审计能够发现业务经营活动中的风险隐患。我们要运用科学的标准,根据管理绩效来进行判断,对最终结果所体现出来的绩效进行评定和认可。

四、结论

笔者认为,对基于风险导向的商业银行的绩效审计管理机制的研究是从理念和方法的高度上来进一步规范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行为,它可以为商业银行制度的演进和管理的创新提供更有效的指导。在如今激烈动荡的金融市场中,对商业银行如何规避风险创造价值很有裨益。

参考文献:

[1]付 平:绩效审计财务审计之比较[N].北京:中国内部审计,2003

[2]李海东:风险导向模式下的财政绩效审计.华东经济管理,2005

[3]刑俊芳:最新国外绩效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4]韩俊梅:《商业银行多维绩效审计模式的构建》.浙江金融,2008年5期

[5]季 伟:《商业银行实施绩效审计业务探讨》.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11期

[6]袁 敏:《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挑战及对策》.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23卷

商业银行审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经济的发展使得外部审计的重要性不断被增强。外部审计所提供的信息是企业投资决策、银行信贷决策等经济活动的重要参考。我国外部审计在发展的同时,仍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首先对外部审计进行了概述,然后重点对外部审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这对提高外部审计的审计质量,改善外部审计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外部审计 问题 对策

一、外部审计概述

(一)外部审计的内涵及构成

外部审计区别于内部审计,它是指独立于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外的国家审计机构所进行的审计,以及独立执行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进行的审计。外部审计包括政府审计和民间审计。

(二)外部审计的特点

独立性。外部审计的灵魂是独立性。外部审计机构独立于被审计对象,遵照审计准则开展审计工作,使得外部审计更具有独立性。保持审计独立性,对外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对于外部审计显得尤为重要。

客观性。外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企业的经营管理者没有内在的利益纠葛,在独立性的前提下,遵循审计准则的要开展的外部审计工作,提供的信息更加具有客观性。

审计主体专业性。外部审计人员大多数是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人员。在专业知识方面显得更为广泛,而且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的专业性、广泛性的意见对于被审计单位改进财务状况,更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三)外部审计的作用

外部审计所出具的审计报告,是委托方优化内部审计、改进财务状况、提高管理效率的重要参考依据。外部审计对企业本身、投资者、银行等具有重要参考决定作用,可以从一定程度上维护他们的利益。外部审计因为具备较高的独立性,发表的审计报告更加客观、公允,可靠性更强,对于内部审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可以提高内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完善我国外部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外部审计的独立性

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情况下,应明确高层管理人员的权利与责任,减少管理层人员对外部审计人员的影响,使外部审计得以独立开展,从而提高外部审计人员的独立性。同时企业可以借鉴发达国家公司的治理经验,切实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要强化董事会的地位与作用,并加强监事会的监管,以减少管理层追求一己私利违法造假的现象。审计机构应与被审计对象进行有效沟通使股东或管理层以一个正确的心态对待外部审计,减轻管理人员对外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上市公司应建立审计委员会,让审计委员会开展外部审计的聘请工作,可以有效避免外部审计人员由于股东或管理层的压力而丧失独立性的现象。最后,审计委员会的人员应保持独立性同时保持高度的自律性,从根本上保障审计的独立性。

(二)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构建良性审计市场

外部审计机构应建立良好的人才培养与储备制度。在招聘审计人员时,要根据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招聘那些综合素质能力强和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人员,并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审计机构应时刻关注最新学习型文件,组织审计人员进行学习。同时让审计人员相互交流学习心得与工作经验,促使外部审计人员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同时,审计机构可以建立道德素质评测制度,建立内部考评制度,内部人员相互评分,使审计人员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提高自身道德素质。外部审计机构可以建立工作绩效考核奖惩制度,对外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效果与素质能力及工作态度进行衡量,提高审计人员的工作素养,促进审计机构健康发展。

要扩大大规模审计机构的影响力。可以对规模较大的审计机构进行合并,提高其市场影响力,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对于规模较小的审计机构,应加强市场规范,监督其执业水平,必要时进行市场剔除,防止恶性竞争。要加强政府的监督管理。政府可以对审计机构进行“准入监管”。只有那些审计质量符合要求的审计机构才可以进入审计市场。并限制执业水平低、信用度不良的审计机构,从而促使审计机构的优胜劣汰,促进审计市场的健康运行。

(三)提高内部审计质量水平

首先,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制度的有效运行。企业应明确内部各部门的权利与责任,避免工作的交叉重复。其次,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综合素质。企业应选择那些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又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在职业道德方面应具备公平、公正、客观的道德修养的人完成内部审计工作。这样,才能为内部审计质量提供保障,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公允性。最后,外部审计人员可以与内部审计人员就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方面交流学习,通过收集法规政策或者是管理信息,来讨论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从而提高内部审计质量。这样在内部审计质量优秀、双方在保证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的前提下的沟通交流,可以使外部审计人员减少共同涉及的审计领域方面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四)构建审计机构外部审计质量评价模式

构建审计结果与审计过程相结合的二维评价体系。委托单位作为审计成果的最终使用方,更注重于审计成果,所以审计成果应赋予较大权重;被审计单位作为直接接触审计人员的被审计主体,则更侧重于服务过程,因此服务过程分值应赋予更大权重。同时,委托方、债权人、外部投资者、银行信贷机构等更注重审计成果的参考价值。应分别赋予委托方、债权人、外部投资者、银行信贷机构等不同的评分权重,综合打分得出测评结果。将审计过程纳入质量评价范围,有利于全面评价审计机构的审计工作质量,规范审计机构具体执业行为,可以促进审计质量的提升。设立审计质量评议委员会,定期召开评议会,根据评价结果对审计机构实施分类管理。这样可以促进审计机构的优胜劣汰,建立审计质量评价结果运用的长效机制。

(五)加强对外部审计的监督

加强审计机关的监督。审计机关应完善审计项目抽查制度,对审计机构完成审计项目情况进行随时、随机的抽查,对审计人员进行全方面考核,从而加大对外部审计的监督。加强群众的监督。可以利用网络媒体和组织座谈会等方式向社会群众宣传加强外部审计监督工作的重要意义。群众对外部审计的监督,可以督促外部审计主体不断改善自身审计质量。加强媒体对外部审计的监督。媒体没有审计机构来自于被审计对象管理层和董事会等的压力,因此媒体监督相对于审计机构来说更有独立性。媒体的监督曝光也可以促使业务水平不合格的外部审计机构被淘汰,净化外部审计环境,提高外部审计质量。

(六)慎重选择客户

审计人员不能盲目接收种审计项目,应根据自己的职业判断和对被审计对象的大致了解,慎重选择是否接受审计业务。审计人员可以联系之前为该单位提供审计服务的审计机构,咨询要接受审计单位的管理层的道德水平、公司内部控制情况和诚信等级等。然后进行筛选,再决定是否开展外部审计工作。这样可以有效地防范和控制审计固有风险和审计检查风险,避免审计风险所带来的不必要的法律诉讼。

(七)探索研究审计技术与方法

高等院校应注重学科发展的创新精神,科研所人员应重学科的前瞻性。应加强他们的学术交流,探索新的审计技术与方法。根据我国的政治、经济、改革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审计工作发展的趋势,探究对审计工作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审计技术与方法。同时,应结合审计机关好的评价结果,增强其管理、推广的应用度,从而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

(八)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应加快完善《注册会计师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同时,应建立明确、有效的民事赔偿制度,详细审计机构的民事赔偿责任划分与赔偿金额。应加快建立一个权威度高的统一的外部审计法律法规体系,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使得外部审计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改善外部审计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樵,试论如何充分利用外部审计手段确保内部审计质量[J],会计师,2012.05.

[2]李杰,我国民间审计独立性博弈分析与研究[J],财会通讯,2013.09.

[3]张中渊,对我国审计质量问题的探讨[J],商业经济,2012.12.

作者简介:张洋(1991-),女,汉族,河南南阳人,毕业于河南大学,研究方向:会计学。

商业银行审计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基于对现阶段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分析,根据其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基本现状,可以发现当前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的情况并不乐观,主要存在较多的经营风险,影响到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参与银行风险管理之间主要存在极为紧密的联系,要想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就需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加大研究力度。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众所周知的是,银行业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都占据主要的地位,甚至关系到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运行安全。因此,这一行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国家和政府加大重视力度。现阶段,随着城市商业银行的进一步发展,可以发现其自身风险也在不断增加,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成为关注的焦点。工作人员要想实现对银行监管部门的监管,就必须要在其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在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等方式的管理之下,在最大范围内为商业银行规避一定的经营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也需要完善自身的工作,在银行的管理和控制中,提高银行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在最大范围内降低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

一、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具体的风险概况

1、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具体的风险内容

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的对称性是主要内容,在银行内部建立的过程中,银行经营管理的内部检查和监督也需要进行完善。其中,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的主要作用有很多,比如工作人员需要对银行的风险管理和控制进行系统的完善与改进,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性。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主要包括审查银行机构主要业务、公司治理结构等,在对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方面,工作人员应该对内部审计的主要工作方向进行明确,明确内部审计的主要目的,并且要对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的主要业务风险和风险以及违法违规问题展开进一步研究,在最大范围内促进银行加强内部管理和外部监督,避免在经营过程中出现情节较为恶劣的违法犯罪事件。随着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快速发展,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在得以完善的同时,难免会出现许多发展漏洞,需要社会各界对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加大管制力度,深入了解内部审计的风险的主要类型。

2、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具体的风险类型

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风险主要指由于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在其具体的某一业务环节中,难免会可能出现严重的违法问题或经营风险。虽然国家和政府近年来逐渐加大了重视力度,但是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在风险的可能性依旧处于较高水平。[1]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货币的特殊性,这一特殊性就容易导致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存在难题。其内部的控制风险则是指商业银行业务环节的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重大违规和违纪问题,然而我国的城市银行内部风险管理部门往往会因为缺乏具体的管理制度,难以及时纠正这一问题。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存在的检查风险主要指商业银行审计后业务环节的进行内部,难免出现的重大违法违纪行为,这一行为如果很长时间都未被发现,就会干扰工作人员的工作,最终为银行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审计风险。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比较难解决,受到多重因素的干扰,在银行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多工作人员都难以防范和控制具体的风险。

二、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不足之处

1、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存在问题

经过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监管体系也存在相应的滞后。在银行内部审计部门的发展过程中,其直接管理下的银行总行或分行,内部的审计人员的分配和资源的配置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然而,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却不遵守等级制度进行工作汇报,这就容易导致的混乱的组织领导关系,最终使得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缺乏权威和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随着我国银行体系的改革和发展,可以发现我国的城市商业银行逐渐发展起来,慢慢脱离了其他因素的干扰和束缚,但是在做公司决策时,管理者往往会把银行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银行存在的具体问题得不到循序解决,没有上层部门的约束,城市商业银行内部的内部审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在工作中也会因为彼此之间紧密的联系,难免会产生相互影响,最终干扰到彼此的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

2、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方式比较传统

除此之外,我国城市内部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的方法较为单一和传统,这一滞后性会严重干扰到其在市场上的可持续发展。经过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在内部审计过程中,在对原始凭证的审核过程中,存在很多漏洞,采取较为原始的审查管理方法,在与国外商业银行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机制进行对比之下,可以明显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方法较为单一。在这一方法的运行过程中,审计部门处理问题的工作时间消耗太久,耗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而且具体的工作效率也长期得不到提高,增加了银行内部审计风险和管理风险。与此同时,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员工也缺乏相对应的经营意识和专业技能,我国商业银行在其经营业务操作手段也较为落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审计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和使用传统的手术方法都会影响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工作效率的提高,最终影响到其在市场上的可持续发展。

2、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

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要求较低,这就使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为低下,其审计、财务知识水平也处于较低状态,也不具备较为丰富的审计工作经验。[2]然而,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往往会因为缺乏这两种条件,影响到自身工作效率的提高。虽然一些银行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勉强达到这些要求,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员工不具备相关的专业意识和技能,金融知识结构也不够扎实,对当前各种新业务的增加也不大敏感,提不出有新意的经营方法。这部分的审计工作的重点也就无法交给这部分工作人员进行处理,甚至在银行的日常业务和财务收支等方面,这些财务人员也会因为对一些新的审计业务不够熟悉,出现知识型的错误,最终为银行造成损失。由以上内容可知,大部分银行内部的工作人员的审计风险控制能力不足,审计人员缺乏审计风险关注意识,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体系的约束和管理,容易出现一些疏忽,所以我国城市的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工作受到这些的限制,长期只能停留在对一些日常业务的审计上,最终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商业银行的审计风险。

三、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

1、加强风险管理审计力度

风险管理审计是商业银行目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为了更好地处理银行的风险,国家和政府都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审计力度,相关的部门也要积极配合,降低银行固有的风险。风险管理程序的适当性对于银行的可持续发展会产生深远的影响,要想尽快完成风险管理目标,就必须要在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过程中进行有效性评价。[3]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风险管理程序也要进行深入分析与了解,在此基础上对银行风险的识别能力进行加强。我国城市内部的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主要是对相关的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现有的风险评估进行分析,修改某些不完整的风险评估结果,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

2、完善相关的审计体系

信息审计专业化管理离不开完善的审计体系的建立,要想构建专业化审计体系,我国城市的商业银行的各个部门就必须要重视其内部的管理系统。首先是专业审计信息管理系统,审计信息数据库需要得到进一步完善,审计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必须要立足于对银行实际发展情况的研究,完善专业审计支持体系,发挥出其具体的审计功能。此外,商业银行内部建立专业审计评价体系也极为必要,通过对专业技术的进一步培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專业审计技术,对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也可以保证审计质量。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风险管理审计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极为重要,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估可以对提高质量和水平发挥主要作用,再加上银行与风险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国城市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完善城市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具体操作过程,控制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促进其在市场上的可持续发展。

商业银行审计论文范文第4篇

商业银行审计论文范文第5篇

【文章摘要】

伴随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不断深化和改革,内部审计在商业银行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但是,相比国际先进银行的内部审计,我国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情况,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现状

1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方式经历了账项基础审计、制度基础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三个阶段,各项制度和流程都在不断完善和规范,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1 内部审计理念陈旧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很少关注公司治理、内部控制等层面,还是主要考虑是否合规方面,例如审计的主要内容还是检查会计账目是否准确完整、业务流程是否合规等,很少或者没有对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岗位业务流程是否规范等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审计的观念无法适应当前银行的发展要求。

1.2 内部审计体系不合理,机制不健全

传统的内部审计体系往往由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领导,由内部员工参与的模式,而现代银行业的内部审计要求,银行的内部审计应当由董事会及其下设的独立审计委员会开展,并将结果直接上报给董事会或者审计委员会。不难看出,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不能真正发挥真正效用,对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不能起到很好的监督管理作用。所以,当前的银行内部审计体系和机制不合理、不健全。

1.3 内部审计技术手段落后

账目审计作为当前内部审计的主要方式之一,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当前银行业信息化高度集中的特点。账目审计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审计内容的多少和审计人员采取的抽样方式,这样势必会造成误差并留下一些隐患。就目前情况而言,银行审计过程中运用计算机的比例还很低,即便运用计算机进行审计,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没有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评价,没有测试数据的真实性。不难看出,内部审计技术的落后制约了当前信息化时代银行内部审计的要求。

1.4 内部审计人员短缺

笔者从相关数据得知,银行业普遍存在内部审计人员配备不足的情况,例如,我国各个银行的内审人员比例一般为1%,而国际标准为内审人员占全体员工的2%以上。

2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监督的对策

2.1 改善内部审计方法、效率和范围

第一,银行的内部审计重心应当做出转变,逐渐从当前的合规审计转向风险审计。银行审计要以风险防范为主导,客观、全面、准确地对被审计单位风险情况进行分析评价,进而起到内部审计在防范银行内部风险上的作用。

第二,内部审计效率需要与当前银行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应充分运用计算机资源和相关的设备技术,提高审计的效率,更全面、更准确、更快速地完成审计工作。

第三,扩大审计范围,切实保证审计效果。国际先进银行的内部审计经验告诉我们,扩大审计的范围有利于加强事前风险的分析,加强事中风险的监控,加强事后风险的防范,避免遗漏潜在的风险和错误判断风险的高低。

2.2 构建完善的内部审计组织架构

不断完善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构建,可以缓解当前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各大商业银行都在引进集权化的内部审计组织模式,这一组织模式是设立在董事会下,是直接直接对银行董事会负责的审计委员会,并建立健全基于流程管理的独立垂直的内部审计体系,实行垂直管理的审计体制,即实行人员编制、人事考核任免、工资费用、业绩考核和信息渠道的垂直管理,彻底切断内部审计与派驻行的利益关系。

2.3 强化内审工作的连续性,建立健全后续审计及评估机制

在对每家银行进行内部审计时,都应当做到有差异化的分类审计,定期评价各类风险,并将中高级以上的风险列入内部风险关注清单。对于这些中高级以上的风险,要重点分析促成它们产生的各种因素,进而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的降低风险的措施。在执行降低风险措施的过程中,还要指定专业人员进行全程跟踪监测,把跟踪审计作为整个审计环节的重要组成成分,时时关注风险变化情况。同时,在后一期的跟踪审计过程中,针对前一期存在的问题,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对于未落实整改的问题,要加大披露和追究力度,实行严格问责;对已整改的,要对剩余风险进行评估分析。

2.4 建立完备的内审制度体系,严格依“法”审计

第一,完善、严密的内部审计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对于内部审计高质量的完成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要将风险导向作为整个审计工作的重心,强调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的审计相对独立性,制定适合各个阶段的审计工作流程和规则,保证审计机构能够很好的履行职责。

第二,内部审计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必依是依“法”审计的关键。执法必严是依“法”审计的必然要求。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审计机构和人员要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执行审计活动,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违法违纪行为,要及时指出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证制度的贯彻落实。违法必究是依“法”审计的重要保障。这其中的关键在于,要依法追究被审计单位负责人的违纪违法行为,通过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内审权利、义务、责任的统一。

2.5 加强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建立相关准入和退出机制

完备的内部审计人才队伍是商业银行开展审计的重要保障之一,否则内部审计的工作和目标就无法开展和实现。第一,根据所在支行的经验管理状况、抽调一些业务水平高、工作尽职尽责、熟悉审计相关业务的人员加入到内部审计团队当中,尽可能达到2%的国际标准审计人员占比。第二,加强对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使其能适应行业风险快速发展的业务要求。第三,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人才准入和退出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等,进行提高整体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方秀丽.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初步设想[J].审计研究,2011(03).

[2]卢传锋;万剑.金融危机下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探讨[J].财政监督,2009(08).

上一篇:专业化发展论文下一篇:立体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