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范文

2023-09-23

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范文第1篇

推荐

一个企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拥有了一定的规模、声誉、资本、众多资深员工后,某一天,突然发现企业奔跑的速度明显见慢,有些力不从心,跟不上同行发展的脚步,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大不如从前。从员工到企业管理者都在想:这是为什么?今后怎么办?其实这是企业的商业模式出了问题。也可以说企业没有商业模式,或者商业模式不清晰,缺乏环境适应性。尽管过去由于偶然或机遇取得了成功。

所谓“商业模式”,就是关于企业“做什么,如何做,怎样赚钱”的综合体。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当今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之间的竞争,而是商业模式之间的竞争”。在激烈竞争的物业管理市场中,同样的收费标准,同样的项目规模,有的公司赚钱,有的公司赔本。从根本上讲,都是因为商业模式的差异,可以说,商业模式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包括五个要素,它们是:目标客户的价值需求,产品或服务的价值载体,销售和沟通的价值传递,业务运作的价值创造,战略控制活动的价值保护。几乎所有企业的商业模式都是以某一两个要素为核心的各要素不同形式的组合。

在物业管理行业中,价值需求是指企业的客户群,即物业管理服务的对象,他们是企业利润的唯一源泉。 价值载体是指物业管理服务包括设备管理、维修服务、公共秩序维护、清洁服务等。价值创造是指企业的建章立制、员工管理、培训、物料采购等为客户服务所做的一系列活动及其成本结构,价值创造反映的是企业的主要投入。价值传递是企业为开拓市场所做的宣传和形象传播活动,目的是便于目标客户方便地购买和了解公司的产品或服务。价值保护是指企业为防止竞争者掠夺本企业的目标客户而采取的防范措施。个人认为在物业管理服务行业价值载体、价

值创造是最为重要的二要素。由于物业管理行业的特点,企业可以通过价值载体来吸引价值需求,价值载体也可以作为价值传递,而价值创造又决定了价值载体的好坏。所以在创新商业模式中应重点关注价值载体与价值创造这两个要素,也就是关注外部服务与内部管理两个方面的创新。很多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都是通过完善和优化自身的管理与服务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

上海陆家嘴物业公司建立的“96916”服务信息平台成为现代物业服务的一个重要模式。24小时全天候,当业主在生活中遇到难题,只要拨打“96916”服务热线,服务人员即刻就会上门帮助解决。这一模式的特点是专业化程度和服务等级很高,人力资源共享,管理和服务分离,实行市场化运作且服务的成本低、附加值高。

中海物业品牌优势、精细化管理、人力资源培育、服务品质控制为其良性发展铺平道路。中海物业服务产品的不断创新更加成为企业发展的润滑剂。几年前成功研制出多种专用清洗剂,在实现高质量的保洁服务同时也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社区文化的创建上更是独辟蹊径,组建了自己的艺术团,专门为社区住户演出,对企业的服务与宣传起到无以伦比的作用,带给企业的效益也是多方面的。

各种联合体服务方式出现。金钥匙物业联盟是中国目前物业服务中档次高、服务专业、管理国际化的品牌联合体。各种物业管理公司与清洁、绿化等专业公司的联合体形式在行业内已普遍。物业管理投标联合体模式给物业管理行业带来了新意,尽管这一新模式让一些项目的招标单位难以接受,但这种两家公司各取所长,优势互补联合投标、管理的模式值得期待。所有这些形式的联合体目的都是充分利用联合体中各方优势,强强联合,资源共享,使得自身服务水准更高,进而获得更多利益回报。

物业管理行业二十多年的发展,变化巨大。由80年代最初的几家发展成现在的3万多家企业,成就了一批优秀的物业管理企业,这些企业在行业的发展中也起到了龙头老大的作用。但是随着业务的发展与壮大,一些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企业人才培育机制不完善,造成人力资源缺乏;管理手段落后,造成

工作效率不高;企业缺乏培养核心竞争力的意识,造成市场竞争力不强。由此带来了种种阵痛,改制、重组、并购、内部改革等等都可能是企业治病的药方。所有这些办法表现的同一特征就是:“改变,创新”。这是唯一正确之路,是企业走出困境的良方。

借鉴本行业优秀企业和其他行业的成功经验,在这里提出几点改变、创新商业模式的方法进行探讨。

一、从企业整体运作层面探讨

企业拆分法。往往出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好的商业模式在一个新公司的推广与运用要比老公司容易得多。这是因为新公司一切全是从零开始,老的公司有老的商业模式,包括老的企业文化,老的组织结构,最糟糕的是老员工的老思想和行为习惯。改变是需要渐进,这个过程消耗了太多精力与成本,最后有可能标准或模式执行变形,结果走样。解决这种问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成立一个独立运作的分公司,自成一体,独立运作。市场开发、销售完全独立于旧体制、旧系统之外。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原有的优良资源,包括资质、人才、经验等。总公司在新公司成立与发展中给予大力支持,让分公司充分发展和壮大,培育成为总公司的典范,宣传的亮点。与此同时加大力度在总公司进行内部管理改革,向新公司看齐,拉近彼此的距离,最终完全协同。这种办法比较干脆,简单。缺点是仍会有一些不良传统和风气渗透,老员工就业机会要减缓,可以先洗脑,再进入。

强强联合——联合体。加入金钥匙物业联盟,经过系统的培训和服务体系认证,可以使企业学到更多国际先进的酒店式服务;与专业公司联盟,将自己的弱项承包给优秀的专业公司,同时利用自己的强项与其他公司联盟,强强联合。

加盟法。类似于连锁加盟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适合一个企业在拓展外地市场或独立运作项目时运用。这种方式可能在风险评估时要考虑清楚如何进行品质控制和经营风险控制。个人认为,借鉴其他行业有关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可以充分分析与设计,合适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实行。

二、从企业经营层面探讨

清晰企业定位。一个企业在客户中的形象是通过服务来传递的。很多物业管理企业在客户心目中没有一个清晰的形象,这与她没有一个市场清晰定位有关。尽管很多企业知道自己的长处所在,由于没有“技有专攻,做其所长”,在各类项目上普遍撒网,四处出击,无可圈可点之处,长处也无处可“长”,最后就落得默默无闻,毫无市场竞争力。企业定位应该专攻企业所长,将企业所长发扬光大。从管理、服务到宣传都将其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去培育,成为企业形象的标志。对国贸物业来说,大厦的设备管理就是企业所长。国贸大厦二十多年的正常运转离不开优秀的设备管理。大厦设备间的参观可以告诉人们,国贸物业设备管理的优秀,二十多年楼龄的心脏还是那么有活力。这是国贸人的骄傲。宣传特区改革开放的标志——国贸大厦,走设备管理专业化道路,走写字楼管理服务之路,这才是国贸之路。

职业经理人经济承包制。具体方式是管理项目责任承包,利润作为工资奖励分配,政策倾斜于职业经理人。让员工明白,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比较适用各种相对独立的项目,便于管理与控制,具有普遍意义。

物业服务集成商模式。目前许多企业在试行,也有许多行业人士推崇该方法。服务集成商的作用和职责就是制定服务标准、管理标准,并代表业主按着相应的标准将专业服务项目分包给各社会专业服务公司完成,负责落实、监督、验收。这种新的模式最大的优点是:集合社会优势资源,提升服务质量,降低管理成本。

三、从企业管理与服务手段层面探讨

“2-1>2”,在内部管理上创新。定岗定编时,两个岗位,如果一个人可以完成,安排一个人兼做,效果会好于两个人做。这种方法在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富裕人员可以培训再就业。

技术创新。由于物业管理费普遍太低,物业管理成本、成本再成本是很多企业考虑的主要问题。通过物业管理的前期介入,

说服开发商多增加一些投入,通过增加技术手段,使保安执勤中,通过监控探头、红外门禁、楼宇对讲、电子巡更、巡逻车等智能设施,形成以技防为主、人防为辅的新安全防范模式;通过机械化清洁设备的运用大量减少人力,从而达到节约劳动力,减轻企业人力成本压力的目的。

简化服务内容。建立与项目特点、管理费标准相符合的服务标准。通过广泛的宣传与业主沟通,达成一致意见。在不调高管理费标准的情况下简化服务内容:如减少楼层清扫次数、以保洁为主;不设楼层垃圾桶,以垃圾自清为主等,保证服务效果,减少清洁人工成本,提高运营效益。

服务内容创新。单一的物管收费是非常危险的。物业管理企业应该不断拓宽自己的经营渠道,单纯地靠物业管理收费支撑企业的生存很困难。对此,很多企业开辟广阔的赢利空间;利用物业管理服务特有的资源开展多种经营,象送水、家政服务、网上订购等,既为业主谋方便,又能获取一定的利润,这也是做好物业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充分利用网上平台服务。物业管理服务与现代网络平台的结合,应该是今后发展的趋势。现代人的生活与网络已经密不可分。目前的物业管理服务并没有真正将计算机网络平台应用起来,传统式服务的物业管理服务在利用网络平台方面缺乏主动性和密切性。大多数企业仅仅限于网络宣传、网络公告,甚至不如小区业主利用社区论坛建立邻里关系和沟通家居信息那么广泛。

服务标准差异化,执行标准化。大部分物业公司都进行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大多数公司也有自己的一套完整的工作服务标准。很多时候标准制定与实施存在脱节,没有很好地运用成为服务中的标准。主要是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标准有,实用性不强。如:大厦的清洁标准用在小区里,几毛钱收费与几十元管理费的物业标准区别不大。另一种情况是:标准不能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造成所服务的项目效果各不相同,客户的感受也不同。好的标准没有起到品牌宣传的作用。

创新思维。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讲,任何一种商业模式的创新,它的最大障碍还是来自于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因为

商业模式创新背后所要改变的是整个企业内部的管理系统,包括组织、流程以及人的行为方式。所以商业模式创新,首先是需要企业家思维创新,要自我超越。领导团队的领导能力必须要提升。

以上谈到了很多创新的观点与方法。个人认为,方法不在于多,突出一点就好;商业模式不在于新,适合自己最重要;实施不在于快,执行中不走样才是关键。

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范文第2篇

实践家知识管理集团董事长:林伟贤

一、平台在成功的商业运营中的作用?

1、态度决定人。

2、系统决定事。

3、模式决定平台,既能决定人,也能决定事。

4、人及事必须放在足够大的平台上才能成功。

5、平台的作用是吸引利益相关者。

二、谁是“企业利益相关者”?

1、把企业利益相关者放在最正确的地方才能解决问题。

2、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合作伙伴、竞争者等等。

3、创造平台——吸引利益相关者——为对方解决问题——为自己创造价值。

三、企业家的“态度”?

1、态度决定一切。

四、如何把“伤害”变商机?

1、伤害就是商机。

2、环保及生态环境。

五、中国当前的商机?

1、低碳———美丽中国———全球气候会议。

2、文化———文明、素质、中国梦———食、衣、住、行、娱乐———成本*1.5称为中国制造,成本*10称为:名牌,成本*100称为:奢侈品,成本*无线值称为:文物。

3、科技———科学发展观。

4、必须了解政策走向。

5、生活方式改变会导致商业方式发生改变。

6、抢占文化高度定游戏规则定产业标准。

六、系统的重要性?

1、提供可预期的结果。

七、游戏规则?

1、打造平台的人决定游戏规则。

2、规则是您定的结果才能是你的。

3、帮助利益相关者解决问题。

八、赢利点VS交易环节?

1、应收账款要多,应付账款要少。

2、企业要懂得分享——智慧、分配——利益、分担——责任。

如何让别人替自己赚钱

实践家知识管理集团董事长:林伟贤

一、专注自己的核心能力外包非核心业务?

1、找好“核心能力”———其他都可合作。

2、自己有的分人用。

3、别人有的拿来用。

4、核心能力:资源互补、能力互补、理念相同、目标相同、机会、环境相依。

5、整合 = 利用 = 善用彼此资源,创造共同利益。

二、商业平台的五个层级?

1、打造一个平台———自己当老板。

2、打造一个平台、找一群人———自己当老板(分享智慧、分配利益、分担——责任)。

3、打造一个平台、找一群人———找人做事(分享智慧、分配利益、分担——责任)。

4、打造一个平台、找一群人———平台自行运转(分享智慧、分配利益、分担——责任)。

5、联盟多个平台———平台自行运转(分享智慧、分配利益、分担——责任)。

三、苹果如何用平台赚钱?

1、差异化、平台。

2、IPOD(ITUNES平台不用买CD)——IPHONE(APPSTORES平台)———IPAD(IBOOK平台)。

四、北汽福田的是如何进行资源整合?

1、1989年成立,发展到1994年总资产576万,发展到1996年总资产8亿。

2、最先是山东诸城机动车辆厂加入北汽集团,变成北汽子公司生产农用汽车。

3、找了生产农用汽车的车架、模具、柴油机、轮胎等零部件厂、销售商99家组成北汽福田公司生产农用车后销售出去分层获得利润。

五、企业竞争力在于“商品后面的商品”?

1、阿里巴巴不是在做“电子商务”,而是在做“信任”。

六、员工的动力:追求快乐VS逃避痛苦?

1、有钱分、有价值。

2、一方面要追求快乐,一方面要求逃避痛苦。

七、四川航空是如何整合资源的?

1、写着四川航空免费接送电话的车是汽车司机买———车费由旅行社支付X元———川航支付旅行社X+5———川航不用买汽车。

2、销售机票36亿是通过旅行社组团。

3、接送车还可以通过待定酒店、回程机票、特产等增值服务赚钱。

八、融资:风险是第一原则?

 拿最有价值风险最低的钱。

九、融资需要考虑的七个因素?

1、需要多少钱。

2、自己有多少钱。

3、还差多少钱

4、用什么方法拿钱。

5、有钱后做什么。

6、如何赚钱。

7、赚钱后如何还钱及分配。

十、企业价值要与社会价值相匹配?

1、取之于社会,回馈于社会。

如何帮客户找到消费借口

实践家知识管理集团董事长:林伟贤

一、剖析冯小刚的商业模式?

1、打造一个商业平台,让别人来做,自己不用干。

2、成本变收益,处处是利润。

二、只“送”不卖的中央空调?

1、所有权改为使用权。

2、先卡位,在定位。

3、每个大楼只能用“我”的中央空调,就不能用别人的———卡位。

4、赢利点:主营业务———锁定客户———赢利点。

5、收取电费———节能空调只需原来电费的一半赚电费差价。

6、收保养费———耗材损耗减少一半赚取差价。

三、客户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消费理由?

1、短期顾客通过“教育、增值”变长期顾客:利润增长、独特的价值。

2、客户——时代——理由。

3、服务是为了增长利润。

四、如何找到顾客价值?

1、价值主张———配套服务。

2、客户价值主张:未被解决的问题、未被满足的需求、未被重视的尊严。

3、小需求也有大市场。

4、始终思考三件事:做什么?为谁做?如何做到与众不同。

五、不要试图满足顾客所有的需求?

1、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做。

2、找到并满足顾客核心需求。

3、其他的事情交给别人做。

六、利润从哪里来?

1、入场费———取得资格。

2、停车费———延续资格。

3、过路费———增值服务。

七、如何“教育”客户?

1、人身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咖啡)。

2、让顾客:“增加价值,物超所值、非常重要”。

让客户重复消费的6招

实践家知识管理集团董事长:林伟贤

一、让客户重复购买的6种手段?

1、研发一种可以不断跟顾客再接触的商品。

2、时常与顾客保持问候及联系。

3、认可并允许你的客户接触他人的产品。

4、组织特别的活动———高端客户基本都有攀比心理。

5、为你的顾客编制程序———有A要B,有B要C------。

6、提供多买多得的奖励。

二、增加利润的6个方式?

1、向上销售或者交叉销售———抓住顾客心理推荐。

2、使用销售点的促销方法。

3、把互补的产品或服务做成配套。

4、提高产品价格。

5、改变产品或服务的形象。

6、允许大量的购入。

三、服务分为4个不同层级?

1、基本的服务———。

2、渴望的服务———。

3、未曾预期的服务———。

4、无法想象的服务———。

四、把顾客的抱怨转化成销售机会?

1、不要责备顾客。

2、更不要辩解———承担责任就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

3、不要怕出现问题———勇于承担责任。

五、如何经营顾客的期望?

1、承诺少一点———做不到就不要承诺。

2、做到多一点———如:排队预计30分钟实际20分钟。

3、清清楚楚说。

4、实实在在做。

如何让消费者记住我的产品

实践家知识管理集团董事长:林伟贤

一、竞争优势:是对手做不到、做不好、不愿做的事;好的竞争优势可以形成一个明确的定位,确定你明确的形象,可以造成自动运转。

二、定位自身优势的四个原则?

1、要在潜在顾客心目中有所定位。

2、定位要相对单纯。

3、定位要与竞争对手有所区别。

4、要有所牺牲———不要什么都是。

三、定位自身业务的七个步骤?

1、谁———我是谁。

2、什么———做什么。

3、为了谁———客户是谁。

4、什么需要———客户最需要什么。

5、对付谁———竞争对手是谁。

6、什么差异——— 与竞争对手的差别。

7、所以———客户能得到的独家利益。

四、让别人记住你的五个法则?

1、领先法则。

2、类别法则。

3、方向法则。

4、对抗法则。

5、单一法则。

五、如何用拳头产品吸引最初的顾客?

1、拳头产品:设计一个赚钱的圈套,做一个诱饵把消费者吸引过来。

2、拳头产品的种类:当家产品、最廉价的产品、买不到的赠品。

六、要学会“教育”顾客?

1、教育顾客形成“商业信仰”。

2、商业的传教———企业家是教主——员工是传教士——客户是教徒。

怎样定位商业模式

中国地理杂志社长:李栓科

一、如何架起科学与民从的桥梁?

1、关注衣食住行。

二、如何定位商业模式?

1、找到无法替代的“快乐”。

2、找到:怎么做、由谁来做。

三、怎样凝聚团队战斗力?

1、做到“公正、公道”。

2、明确的价值观,能看到未来。

3、发现价值,合理搭配。

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范文第3篇

CDIO作为一种新的工程教育理念, 它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瑞典查尔姆斯技术学院、瑞典林克平大学、瑞典皇家技术学院等4所工程大学发起, 全球23所大学参与, 合作开发的一个国际工程教育合作项目[2]。CDIO代表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现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 它以产品研发到产品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 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工程。CDIO培养大纲将工程毕业生的能力分为工程基础知识、个人能力、人际团队能力和工程系统能力四个层面。

我国高等工科教育的迫切任务是尽快培养与国际接轨的中国工程师, 然而我国工科的教育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 如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在这种背景下, 我国以汕头大学为代表的一些高校CDIO工程教育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加以实施, 现在已取得明显的效果。

1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现状

机械系统设计课程是一门用以培养学生在机械设计中有关系统设计能力的专业技术课。通过机械系统设计的学习, 使学生能够对机械系统的组成、布局、设计方案的评价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 并能用系统的观点从整机和整个系统的角度去挖掘机械设计产品的设计规律和特点, 增强整机及系统的设计能力, 为复杂系统的设计打好基础。机械系统设计课程是高等工科院校中机械设计专业一门专业主干课程。

但是, 当前该课程却面临着如下问题。

(1) 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陈旧。有些教学的内容过时, 不能很好的体现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潮流和水平;课程讲授采用传统的老师主动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方式, 淡化了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并且个别学生形成了一种只求及格的混学分的消极现象。

(2) 教学学时较长, 使得学生主动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不足, 并且以单个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形式使学生相互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 缺乏团队协作。

(3) 由于我机设专业具有宽口径的特点, 因此教学实例内容一般泛而不深,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针对性不强, 并且不能体现我校重型机械特色。

(4) 在课程学习中没有能形成对机械系统整体性理解的过程和环节, 因此并不能从系统的观点深刻理解机械五大系统 (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操纵系统、执行系统、控制系统) 的相互关系及具体某一设备的侧重点。

(5) 期末考试“一锤定音”的考核方式不合理, 使得部分学生出现平时不努力, 考前抱佛脚现象。

总之, 对照CDIO能力培养目标, 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需要对机械系统设计课程体系进行整合与创新。

2 基于CDIO的机械系统设计课程体系改革

2.1 优化调整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结合并发挥我校在重型机械方向的特色以及本专业学生就业所从事的岗位性质, 优化机械系统设计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除了使学生了解现代先进设备的发展现状和基本原理外, 还按照机械五大系统分解的模式对轧钢机械、冶炼设备、常见机床及石油机械的内容进行整合, 同时有所侧重的讲解, 尤其注重培养学生参数化设计的能力。这样的教学内容更为充实且具有针对性, 使得学生对将来有可能接触到的设备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和了解, 介绍当前本行业的国际发展概况和我国现状, 比较国内外差距, 分析其原因以此激起学生对于本专业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培养历史责任感。

2.2 建立一个基本原理清晰的课程架构

课程架构包涵课程内容的架构与课堂时间安排的架构, 课程内容架构分为:课堂讲授—个人作业—小组项目—项目汇报四部分, 中间贯穿以讨论和修正, 其中教师压缩课堂讲授时间, 将学生变成个人作业、小组项目和课题汇报三个阶段的主体。4~6名学生组成一个项目组, 推选一名组长, 组长负责组员的任务分配与协调。项目设置为若干类型, 某一类型包含有两个近似课题,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进行自由选择, 但保证每两组做同一类型的不同课题。学生在项目操作中需要对已学知识进行整合, 并运用三维建模、机构仿真等先进的设计手段进行设计。项目汇报时, 同一类型项目的两个课题项目组互为评委, 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对本组工作进行简要介绍, 其余组员对学生评委及老师的提问进行释疑, 保证每一名同学均有机会展示自己所做的工作。

课程时间安排架构则由原来的教师“满堂灌”改为教师引导性讲述—学生阶段性汇报—教师适时评述。这种时间架构缩短老师上台讲解时间, 但是对学生要求更高, 学生需要以小组的形式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进行方案的构思、讨论、择优。这种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 主动探索性学习, 同时很好地培养了其团队协作能力。

2.3 建立清晰和完整的考核评价体系

传统考核评价方法即教学测试不能真正反映一个学生对于各种各样复杂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CDIO思想提倡“真正的评判”, 因为工程教育需要模仿真正的世界, 而这个世界是学生离开课程教育后就会面对的, 许多现代工程环境所要求的高水平认知, 是无法仅在传统的教学测试方法中被测试、被预言的[3]。邀请学生参与课程大纲和评分法则的设计, 使学生能够从全局性的角度而不是以个人得分高低的角度去看待学习, 从而更好地理解教师教学的整体策略。结合传统的教学测试方法, 并将讲解水平、答疑能力、设计成果、学生互评、团队精神及项目贡献等纳入考核评价体系, 具体实施时采用如下方法进行综合考核。

(1) 讲解的评价:对每个项目组所负责的课题进行汇报时的讲解水平及组员回答问题的表现给出评价。

(2) 组员互评:项目组组员间根据在项目合作过程中的表现互相给出评价。

(3) 组长评价:组长根据自己掌握的实践情况对每个组员在团队中的表现及对项目的贡献程度给出评价。

(4) 教师综合评定:教师根据上述评价按照各自的权重累计, 给出比较客观的评价成绩。

3 结语

从教育的长期目标看, CDIO是一个系统工程, 而不仅仅是某一门课程或是某一专业的设计和创新。其最终的目的是其宗旨都在于群体或个人能力的培养, 而不只是训练一套未来必然过时的技术。因此, 设计课程或教学系统, 都要从系统全盘的角度着手, 一个理想的工程教育体系, 不但要争一时, 也要争千秋。这个目标虽然大, 但对于教育从业人员来说, 它不仅是一个不可推卸的责任, 更是一个实践与运行教育工程的抽象规范[4]。基于CDIO机械系统设计课程体系创新的目的在于寻求一种满足现代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知识结构和素质能力需求的新的“机械系统设计”教学模式, 构建以培养学生具备在现代工程环境下赖以生存和成长的团队协作精神、交流沟通能力, 对新产品、新流程、新系统的掌控意识和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使学生养成一种自主学习和勇于创新的习惯, 提高其工程意识和工程素养以适应新时代对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不过, 要完全实现这些教学综合效果, 并且能够在学生身上持续性体现则离不开整个学校教育环境, 离不开其他相关课程的密切配合。

在此次教学改革过程中, 有以下几点体会。

(1) 项目式的教学方式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并且能取得很好效果, 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 对应用于实践的书本知识理解更为透彻。而诸如团队合作能力、领导管理技能和行为、跨文化理解力、学习能力以及“终生学习”的习惯等“软技能”的培养也在学习中逐渐完成。

(2)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脑力资源经常会超过教师预期。在展示本组完成的项目时, 学生采用多种形式, 力争通过录像, 动画, 音乐, 实物模型等形象的表达方式引起其他同学的兴趣并将自身方案表达更为充分。

(3) 分数不应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唯一标准, 作为一种对未来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 考核和评价的应该是开发产品技术的综合素质。

(4) 培养学生的一种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 要让所有学生在项目参与中有明确的任务和要求, 对于一个项目而言, 而需要所有组员的积极参与和协作, 并且任何一个组员负责环节若出现问题将成为此项目的短板, 进而影响到该项目的进展, 因此具有高度负责感是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的应有素质。

摘要:本文以构思 (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施 (Implement) 和运作 (Operate) 四个阶段性的工程内容为学生能力培养目标的理念, 对机械系统设计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与创新, 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探索一种满足现代社会对机械类人才知识与素质需求的新的“机械系统设计”教学模式。

关键词:CDIO,整合,教学模式,课程架构

参考文献

[1] 林艺真.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探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 2008 (4) :137~140.

[2] Rethinking Engineering Education—TheCDIO Approach[M]Edward F Crawley, Johan Malmqvist, Soren Ostlund, DorisR.Brodeur ISBN 978-0-387-38287-6.

[3] 高雪梅, 孙子文, 纪志成.CDIO方法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J].江苏高教, 2008 (5) :69~71.

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范文第4篇

摘 要 技术创新的实质是硬技术与软技术的集成。技术创新各主体通过资源共享、知识分享机制展开横向、开放、网络式协同创新。对珠三角地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实证研究表明,校企合作对于相关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投入、技术投入、创新意识、企业制度创新产生了较为积极显著的影响,但是对于促进企业将新技术转化为经济效益、提升企业盈利能力以及增加产品价值的成效不显著。对此,校政企共建校企协同创新中心、完善技术创新保障与服务体系、注重职业院校校企文化融合是提升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成效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珠三角地区

一、软技术与技术创新

(一)技术概念的进化

美国科学家比尔·乔伊(Bill Joy)指出,21世纪最强有力的技术—机器人、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正在威胁人类走向毁灭[1]。人类社会面临的诸多问题如生态环境的破坏、技术的不当使用等都迫使我们反思,对于技术的理解,不能仅停留在对于自然界的支配与改造的认识层面,而更应该重视对于人类自身及行为技术的深入研究,回到技术的逻辑起点,全面认识技术的内涵。

古希腊柏拉图(Plato)认为,技术包括获得术(学习术、知识获得术、利润获得术、斗争术、狩猎术与制作术)与制作术(实物制作术与影像制作技术)。达赛欧(Friedrich Dassauer)认为,技术要符合自然法则、合目的的加工、具有创造性的目的[2]。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认为,将技术表述为目的与行为这一命题并没有揭示技术的本质,他认为,技术是一种解蔽的方式。中国学者董光璧认为,从知识的视角看,技术是可操作的知识(科学是理论的知识);从方法的视角看,技术是方法,属于发明(科学是发现);从活动的角度看,技术的目的在于实践(科学的目的在于认识)[3]。

虽然对于技术的理解,学界难以形成统一的认识,但是笔者认为,技术既不是主观的技能、技巧或智力,也不只是客观科学体系中的物质手段、工艺程序或设计,技术存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人类活动体系(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活动、认识和改造社会的活动、认识和改造思维的活动)之中,是具有操作性的知识体系,包括实体世界的硬技术与意象世界的软技术,是物理因素、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社会因素的融合。

(二)技术创新的实质——硬技术与软技术的集成

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认为,创新是经济系统引入新的生产函数,更新了成本曲线。成思危认为,创新包括把一种新产品、新工艺或者新服务引入市场,实现其商业价值的过程(技术创新);把一种新思想、新方法、新手段,或者新的组织形式引入到企业或国家的管理中,并取得相应效果的过程(管理创新);将一种新关系、新体制或者新机制引入到人类的社会和经济活动中,并且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过程(制度创新)。

如将创新区分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将软技术误认为是管理或制度来研究,究其原因,是没有弄清楚技术创新的本质。加州大学教授马丁·肯尼(Martin Kenney)在《硅谷的组建新公司的机构》一文中指出,硅谷不同于一般的产业集群区或者难以用普通的产业集群理论研究和解释的地方在于,其不仅是新公司、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基地,而且是培育和发展新型商业模式的发源地。我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技术专家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证明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成功的关键在于软硬件技术之集成,即信息、自动化和加工技术必须与企业组织文化、制度以及企业能力集成[4]。技术创新不仅是技术活动、商业活动(技术转移过程),還应包括控制和管理技术的活动。

笔者认为,技术创新的本质是硬技术与软技术的集成,从创新主体维度分析是企业与外部其他组织的协同创新,从创新客体维度分析是对于产品、服务、过程、规则的创新。技术创新蕴含着人的思维、观念等“人”性的力量,技术创新的结果往往是创造性地开辟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和新服务、创造与更新知识、提升管理水平。

(三)校企合作与技术创新的内在机制

在价值论上,职业院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功能定位应不局限于人才培养,还应注重科学研究(应用型研究)、社会服务(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建设)等价值实现。在科学研究方面,职业院校与研究型院校相比,其研究的位阶上存在差异,具体而言,研究型本科院校应致力于基础研究,探究学科的基本科学规律和普遍知识,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应立足于上一位阶研究成果的应用研究,进行应用性、生产性等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将抽象、原理性、纯粹科学研究具化为新产品、新工艺、新管理规范、新业务流程,重视将科研成果服务于广大中小企业或普通受众。

在本体论上,科技创新体系分为知识创新体系(研究型大学为主体)和技术创新体系(企业为主体),通过科学发现、成果转化、新技术应用等三个方面的工作,实现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衔接机制的构建[5]。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技术创新应以企业为主体,在研究型大学的知识创新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由企业提出技术创新需求,职业院校提供智力支持,校企共同进行新技术应用层面的合作,促进上游科学研究的知识成果在应用领域的转化,促进科技成果的产品化、商业化应用与推广,着力在“新技术应用”层面展开合作。

在方法论上,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技术创新通过校企技术应用创新项目合作(契约方式)、校企共建技术创新中心(股份制方式)、职教集团协同创新(一体化方式)等模式开展。在具体合作路径上,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技术创新不仅指高校和企业共同参与具体的创新项目过程,也包括基于技术创新项目的相关业务往来,即包含纯商品交易式的技术转让以及职业院校参与产品技术研发、技术应用创新的过程。

二、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成效分析——基于珠三角区域企业技术创新实证调研

(一)校企合作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

“线性范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关于单个企业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研究,即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的“线性范式”主要内涵是:校企合作优化企业内部创新系统,影响单个企业技术知识转移和技术知识开发的转化过程,产生产业集群技术溢出效应,进而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链内部组织结构。

“集群网络范式”企业技术创新过程。“线性范式”无法解释目前职业教育集团、职业教育联盟的校校合作、职业院校与数家企业协同创新的复杂性实践问题。基于产业集群网络创新视角分析,技术创新的主体包括企业群、中介组织(行业协会或专门服务校合作的组织)、学校群,各创新主体通过资源共享、知识分享机制展开横向、开放、网络式协同创新,并构建和实施激励机制、分配机制,创新长效合作创新机制。在具体创新过程中,校企合作线性创新(职业院校与单个企业协调创新)通过在产业集群内部企业间的学习效应(技术引进与学习、技术人员自然流动等)形成技术外部性即技术溢出,提升整个产业技术水平,同时通过垂直溢出效应给整个产业链带来技术的变革动力。此外,学校间的联盟与合作、学校与企业群产学研联盟实体(如职教集团)协同创新、学校与企业通过中介组织搭建桥梁形成创新型网络集群,通过激励机制、技术支撑机制、知识产权机构来构建多方合作主体的信任机制,形成校企合作知识集成耦合路径,构筑协同创新的制度基石,动态累积循环,实现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企业、职业院校、学生、家长、政府、中介组织)各方共赢的局面[6]。

(二)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评价指标构建

徐晔、陶长琪、丁晖(2015)采用知识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管理与制度创新能力、区域产业创新贡献能力四个指标构建区域创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其中技术创新能力划分为两个二级指标,即技术开发能力(专业技术人员数、大中型企业技术开发投入、重大科学技术成果数和或国家科技进步奖数目)、技术转化应用能力(技术成交额、科技成果转化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7]。柳卸林、高太山认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知识创造、知识获取、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8]。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区域创新能力中通常把企业技术创新、知识创新、环境与制度创新作为独立的研究指标,把技术创新理解为新产品研发与推广、新工艺流程改进的硬技术升级过程;用技术创新采用企业研发(R&D)投入经费比例、技术人员数量来衡量企业的技术投入,根据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数量来评估企业创新产出;关于产学研的量化研究,通常还包含科研院校研发(R&D)投入经费比例、科研人员数量、论文发表数量、横向课题数量等量化指标。

综合以上分析,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评价指标应包含软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与硬技术创新评价指标。具体而言,软技术包括企业管理创新、企业商业模式创新、企业资本运作创新,硬技术创新评价指标包括创新投入指标(研发人员数量、研发经费比例)和创新产出指标(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专利数量、著作权登记数量、技术服务收入、论文数量、横向课题数量)。软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法,硬技术创新评价指标应主要进行定量分析。

(三)珠三角地区校企合作与技术创新实证分析

1. 珠三角地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情况调研

珠三角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呈现出“量大面广”的基本特点。以广东省高职院校为例,2015年校企合作企业共计15763个,校企合作专业数达到3483个,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数达2920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15719个,校企合作订单班培养22786人,校企合作中企业捐赠设备总价值6529.956万元。截至2015年12月,广东省共建有区域职教集团47个,区域职业院校联盟1个。

珠三角地区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典型模式有:职业院校专业群对接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产业群的“校园融合”模式;依托“职教集团”实现混合所有制共建二级学院、创新孵化院、厂中校;与产业集群(专业镇)合办“产业学院”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

2015年廣东省已建成313家校企合作工程中心或技术中心,陆续建成309个各具特色的专业镇,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从1995年的39%增加到2015年的50%,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30%[9]。2013年至今,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了15个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平台及协同创新中心,横向科研课题到账经费9511万元,技术服务收入12500万元,通过协同创新、强化科技服务,职业院校科技开发能力得到有效增强[10]。

2. 珠三角地区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评价模型构建

中国企业联合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对千户经营户展开问卷调查,调查显示,企业经营者提高企业竞争力应当重视的主要能力依次为:战略执行能力(62.72%)、研究与开发能力(56.96%)、市场销售能力(47.27%)、市场应变能力(41.81%)、资金运作能力(37.27%)、企业文化能力(29.39%)、经营组织能力(29.09%)、风险控制能力(27.57%)、生产制作能力(12.42%);企业家需要提高的相关能力依次为:战略决策能力(86.96%)、开拓创新能力(76.36%)、资源整合能力(53.63%)、应对风险能力(49.39%)、沟通能力(28.78%)、其他(1.81%)[11]。由此可见,不论是对于企业竞争力的提升还是企业家需要提高的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成为仅次于战略能力的企业关键能力。

虽然关于技术创新的研究尚未形成统一的测量量表,研究者已经进行诸多有益的尝试。技术创新的研究中以创新绩效为被解释变量的较多,但笔者认为,创新绩效的量化指标(例如新产品销售额、专利数量、技术转让合同金额)往往难以反映相关成果的质量,无法反映企业总体创新绩效,并且研究者可供查询的统计数据以规模以上企业类型为主,在中小企业统计数据大量缺失的情况下难以评估其创新绩效。因此,拟进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借鉴张文强的产学研评价体系[12],采用罗氏等级评分法,对校企合作利益相关者(校企合作企业员工、职业院校教师)进行自我评价,根据校企合作目标、技术创新效果等设计针对性问卷,累计计分(二级指标设立0、2、4、6、8、10、12不同分值,其中0表示最差,12表示最优,根据不同企业类型设置不同评分标准),得出对校企合作技术创新的评价结果,进而提出意见和建议。详细评价指标见表2。

在以上指標体系中,技术创新人员投入、技术创新资金投入等指标为定量指标,根据调查企业校企合作开展前后的对比数据分析并评分,并依据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企业与中小微型企业,并采用不同评分标准。

校企合作技术创新评价体系中,有一些指标无法量化,或因为量化会产生不准确的评价效果,比如用技术专利数量、技术转让合同金额、新产品销售金额等指标仅反映技术创新的数量,而难以反映技术创新的质量,因此这些指标采用定性评价指标,具体包括:技术创新活动能力(创新意识)、技术创新产出水平、企业转化经济收益、企业盈利能力提升、企业技术人员稳定性、企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企业产品价值提升、企业创新制度评价、企业核心经营理念转变等。

(1)技术创新人员投入(A11)指标评分标准

大型企业技术创新人员投入标准从0分到12分依次为:技术创新人员没有增加(0分)、增加1%以下(2分)、增加1%~4%(4分)、增加5%~9%(6分)、增加10%~14%(8分)、增加15%~19%(10分)、增加20%及以上(12分)。

中小微型技术创新人员投入标准从0分到12分依次为:技术创新人员没有增加(0分)、增加1%~2%以下(2分)、增加3%~4%(4分)、增加5%~6%(6分)、增加7%~8%(8分)、增加9%~10%(10分)、增加20%及以上(12分)。

(2)技术创新资金投入(A12)指标评分标准

大型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标准从0分到12分依次为:技术创新资金没有增长(0分)、增加5%以下(2分)、增加6%~9%(4分)、增加10%~14%(6分)、增加15%~19%(8分)、增加20%~24%(10分)、增加25%及以上(12分)。

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资金投入标准从0分到12分依次为:技术创新资金没有增长(0分)、增加3%以下(2分)、增加4%~5%(4分)、增加6%~7%(6分)、增加8%~9%(8分)、增加10%~19%(10分)、增加20%及以上(12分)。

(3)技术创新活动能力(A13)评价指标

技术创新活动能力标准从0分到12分依次为:完全没有技术创新意识(0分)、重视程度不足(2分)、重视程度有待提高(4分)、技术创新得到技术人员的重视(6分)、技术创新得到管理层的重视(8分)、技术创新得到全体员工的重视(10分)、形成创新团队并把技术创新作为企业生存的首要条件(12分)。

(4)技术创新产出水平(A14)评价指标

技术创新产出标准从0分到12分依次为:完全没有任何实用成果(0分)、有成果难以转化(2分)、有成果但未进入转化阶段(4分)、有成果已经进行初步转化尝试(6分)、有成果转化顺利但尚未见效(8分)、有成果已转化并已见成效(10分)、成果丰富转化顺利效益明显(12分)。

企业转化经济收益(A21)、企业盈利能力提升(A22)、企业技术人员稳定性(A31)、企业技术人员能力提升(A32)、企业产品价值提升(A41)、评价指标企业创新制度(A42)、企业核心经营理念转变(A43)等评价指标均为定性评价指标。

3. 珠三角地区校企合作与技术创新调研数据分析

拟通过小规模样本调查及检验,对问卷的具体条款进行分析和净化,旨在尽早发现测量工具的缺点并做修正,以减少大规模样本调研发生错误的可能性,提高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争取到更加真实可靠的研究成果。小样本是在广州市某职业院校和其校企合作的3家企业中进行测试,共发放问卷67份,有效问卷58份,有效率达到86.6%。技术创新量表的各项测量条款修正后项总相关系数值(CITC)都大于0.3,并且无提高α系数的可能性。整体量表的Cranach α系数为0.8147,大于0.7,表明条款具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对样本充分性及样本分布检验发现,KMO测试值为0.734,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321.142,显著性概率为0.000,表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大样本调查和假设检验。通过系统抽样方法(systematic sampling)进行数据统计分析,鲁恩纳利的建议是“样本数量是测试变量数的10倍”。本次大样本调查通过实地调研和网络发放问卷展开,调研对象为珠三角地区职业院校以及校企合作单位(高职院校协同育人平台以及协同创新中心合作单位、职教集团成员),校企合作企业共发放问卷875份,回收797份, 回收率为91.1%,其中有效问卷783份,有效率89.5%,有效问卷涉及了157个企业;职业院校共发放问卷343份,回收335份,回收率81.3%,有效问卷335份,有效率100%,有效问卷涉及15所高职院校以及5所中职学校。回收并分析有效问卷,得出统计结果,详见表3。

利用SPSS对各测项和相关系数进行检验,各项指标的 Item-Total Correlation系数均大于0.7,其中产品盈利能力提升指标的Item-Total Correlation系数数值最低为0.7723。Cranachα系数为0.927,符合信度检验要求。大样本Cranachα系数为0.927,和小样本的整体Cranach α值(0.8147)对比,可以看出,随着样本容量增大,技术创新量表的信度有所提高。

因子分析过程采用KMO样本测试法和巴特里特球体检验法,KMO测试值为0.904,Bartlett球形检验卡方值为398.142,显著性概率为0.000,各因子的原始变量有较显著的相关性。

通过以上实证并结合实地调研、与企业专家、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负责人访谈可知,校企合作对于相关企业技术创新人才投入、技术投入、创新活动能力(创新意识)、企业制度创新产生了较为积极显著的影响。珠三角地区,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协同育人平台的建立,改革办学所有制模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方式,为技术创新带来活力,为硬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环境,同时也成为软技术创新的内容。如依托“广东机电职教集团”,与广州欧佳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出资成立了“广东省华南机电创新孵化院”,共建新型教育科研机构,由校企双方的代表作为股东组成董事会,企业总经理担任董事长,二级学院领导担任创新孵化院院长,实现了基于产权混合共同搭建科研开发和技术服务平台。珠三角地区职业院校通过加大校企合作人员与资金投入,促进企业配套资金投入研发项目,共同攻克企业技术难题、申报科技项目、制定行业标准、申请专利,促进企业技术水平提升与产业升级。如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起校企合作技术转移基地,开展合作的企业达23家,校企合作成功开发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汽车动力电池激光切割机,解决了困扰新能源汽车行业多年的技术难题。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家具工程与装备数字化技术协同创新发展中心”积极推动家具数字化制造技术、装备技术的转化应用,主持起草了1项地方标准,申报获得了2项行业标准制定立项。

实证调研分析發现,校企合作过程的问题与不足,校企合作技术创新促进企业转化经济效益、促进企业盈利提升以及产品价值提升要素上成效不显著,尤其是中职院校以及非示范性高职院校在技术创新合作上不具备合作资源优势,导致与企业实质技术合作较少,企业合作意愿不强。

三、提升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成效、促进区域技术创新的路径和建议

(一)校政企共建校企协同创新中心,提升职业院校技术服务能力

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时代的技术创新是在大规模生产条件下进行的,具有“毁灭性创新”的特点,即创新表现为突变式或非连续性的过程。而产业组织垂直分离条件下,技术变革速度不断加快,创新的方式也由突破性创新演变成渐进式创新,创新过程与生产过程结合得日益紧密,使得创新成果也更富于实践性和应用价值[13]。职业院校应主动适应社会生产方式变革,准确定位技术服务功能,在政府主导下与企业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或基地,开展技术创新项目合作,进行混合所有制实践与探索。如“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由教育部统一领导,应用技术大学联盟与中兴通讯、合作院校共同实施的战略合作,为全国地方高校实质性转型和产教融合发展树立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二)完善技术创新保障与服务体系,促进技术产品市场化运作

从哲学认识论的角度看,技术创新是创新主体借助技术手段的中介认识、利用、变革创新客体的过程,创新主体的能动性决定创新活动的成败。技术创新的主体通常是热衷承担风险并具有责任感的企业人,包括构思产生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人或倡导者、项目领导者、守门人、指导者。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要承担资本投入较大、技术产品难以商品化的风险。作为合作院校,应更多担负构思产生者与指导者的角色或协同角色。作为政府,应该优化创新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出台校企合作技术创新企业税收、财政、金融、技术交易鼓励政策,完善技术创新保障与服务体系,促进技术产品市场化运作。

(三)职业院校注重校企文化融合,大力开展内涵建设

职业院校的发展应从外延扩张转向内涵建设,其内在的含义不仅在于教育观的创新,构建校企合作育人的目标,更为重要的是立足于服务区域经济,校企协同创新,促进企业技术创新与区域产业升级。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应注重新技术应用、改进、推广以及文化的创新,注重校园文化与工业文化的融合。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认为,世界冲突的根源来自于文化的冲突[14]。校企合作技术创新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就是职业院校校园文化的开放性。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前提是,职业院校与合作企业文化认同与融合,构筑“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的理念。在协同创新过程中,职业院校要深入了解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熟悉企业价值标准、道德规范、企业流程,提升自身行业资源、提高智力转化效能[15],将企业文化因子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土壤中,培育出校企合作协同创新的丰盛果实。

参 考 文 献

[1]金周英.全球性技术转变—从硬技术到软技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4-11.

[2]宋健.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25-30.

[3]董光璧.二十一世纪科学与中国[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59-60.

[4]张华胜.技术创新管理新范式:集成创新[J].中国软科学,2002(12):6-22.

[5]洪银兴.产学研协调创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3-34.

[6]邓志虹.广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1):121-127.

[7]徐晔,陶长琪,丁晖.区域产业创新与产业升级耦合的实证研究—以珠三角地区为例[J].科技管理,2015(4):109-117.

[8]柳卸林,高太山.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5[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5:6-16.

[9]彭未名,刘胜.广东产学研协同创新议程[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39-42.

[10]广东省教育厅.2016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EB/OL].[2016-06-20].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信息网:http://gjxx.edugd.cn/gdhe/ztchannel/2016-05-30/620.html.

[11]史江涛.沟通氛围对知识共享与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121-150.

[12]张文强.中国产业技术创新与产学研结合的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141-146.

[13]戴魁早.垂直分离、技术创新和生产率增长—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8-11.

[14]Samuel Huntington.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J].Foreign Affairs,1993(3):22-28.

[15]王琦.文化自觉:高职教育可持续发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9-30.

Research o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on Data of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Deng Zhihong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uthor Deng Zhihong, lecturer of Guangzhou College of Technology and Business(Guangzhou 510800)

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范文第5篇

随着全渠道时代的到来, 消费者的行为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 零售企业不仅要在销售渠道上进行整合, 还要针对目标客户群体、业务系统、企业运营模式、盈利模式等方面进行商业模式创新。那么, 在渠道的视域下, 零售企业该如何开展创新型商业模式, 目前这一问题依然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方向。

一、全渠道零售战略背景

零售企业的历史背景悠久, 现在看来对多个零售渠道进行运作也已经习以为常, 但随着网络的普及, 网络零售渠道在众多销售途径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传统意义上, 零售企业为了避免多种销售渠道之间的消费群体出现交叠的情况, 通常将各个零售渠道进行分开管理, 但在此同时各个销售渠道之间也会出现缺乏沟通与合作的情况形成“简仓现象”, 从而消费者的满意度降低、库存管理出现漏洞、企业业绩下滑等一系列问题。

企业对各种销售渠道进行整合, 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主要措施, 在这种全渠道零售有利于促进各种销售渠道之间的互补性, 使消费者在企业的不同销售渠道之间进行自由迁移。全渠道战略使零售企业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进行无缝购物体验的一种可行性销售路径。

全渠道零售, 企业的传统零售方式与新兴销售渠道相结合, 使商业活动得以优化, 从而满足消费者之一增长的购物需求, 也为零售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从现代零售企业的发展趋势来看, 全渠道销售模式已经来临, 零售企业固有的商业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市场环境。全渠道的商业模式必然会使固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变革。零售企业要想在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需要与时俱进, 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不断创新, 从而能更有效的应对销售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二、全渠道战略背景下零售商业模式的创新内容

零售商业模式的创新主要指零售商业模式中的一个或多个要素发生改变, 从而改变零售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零售商业模式是企业的体系的一种改变, 零售商业模式创新最基本的标准是看这些要素的变化是否从根本上使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发生改变。

(一) 零售业态创新

零售业态是零售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的具体运作形态。在零售实践中, 零售业态主要表现在店铺选址、商品种类、价格策略以及消费者教育界面等各种要素的特定组合。当今网络信息技术飞速发展, 零售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 消费者在零售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 对此零售企业将面对各方面的挑战, 从而不断地对企业实施业态创新, 来满足消费者的各种消费需求, 使消费者获得良好的购物体验。一直以来, 零售企业针对消费者界面做出的改变和各种消费渠道相互之间的协调和整合, 使零售行业衍生出了多种新兴业态。

(二) 零售方式创新

零售方式其内容和结构和在零售中执行的顺序是由零售企业的行业状态所决定的, 这些零售方式以及实体店的氛围、产品组和、销售价格、品牌以及与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有着密切的关系, 零售企业对新技术的采用、售货供应链的优化, 对企业的效益和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零售方式的创新对于企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在新的零售发展形势下, 零售企业应对怎样在现有的销售业态中创新出新的销售活动方式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从而提高企业品牌的知名度, 增加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可度, 增加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粘合度, 使企业自身品牌成为消费者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 零售治理机制的创新

企业通过对零售治理机制的创新来激发组织成员去完成其各自的任务从而满足胡可的购物体验。这里提到的组织成员包括零售商、消费者、网络合作伙伴, 三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促进。通过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的和配合来实现零售企业提质曾效, 获得价值共享。

在全渠道的战略背景下, 零售企业开展商业创新模式, 这要求企业对零治理机制进行改革创新, 建立奖励措施, 激励组织成员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 为企业带来更高的价值, 从而逐渐形成想好的而动力机制和制约机制的以零售企业为主要动力的双边交易平台。

三、全渠道战略背景下零售商业模式的创新路径

(一) 零售渠道整合

零售企业应在对消费者进行精准目标定位的基础上, 对消费者的消费渠道进行仔细的研究和归纳, 将消费者的消费渠道进行汇总, 筛选出目标消费者的偏好的购物途径以及各种消费渠道的特点, 充分满足目标消费者的多种购物需求, 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便捷、帮助、安全感和归属感, 从而大大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的同时零售企业也可从中获得更大的利润。

在进行零售渠道模式的整合和创新的道路中, 其关剑是对零售企业进行跨渠道的优化整合, 并非单纯的将这些归纳在一起。零售企业将线上和线下也业务进行融合是零售企业的必然发展方向, 企业只有将线上线下业务进行充分的融合, 才能将以物理商圈为基础的虚拟商圈协同现代化信息技术一同成长起来的新型消费者, 才能使消费者获得更好的购物体验, 提升零售企业的竞争优势。

(二) 重视实体店的价值

消费者可通过在实体店与销售人员的沟通和交流、与产品实质上的接触、购物环境中体验专属化的购物体验。这是线上零售不可取代的。而移动零售方式可整合消费者的零散的闲暇时间, 使消费者将随时随地的购物变为现实, 并且消费者可同商家进行实时沟通享受到专属定制化的服务。在这个电子商务盛行的时代, 传统零售业在进行全渠道传略转型的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实体店的作用, 拥有实体店的零售业可通过实体店为顾客提供全方位的购物体验, 为消费者提供完善的服务, 从获得竞争优势。

(三) 吸纳最新科技成果

不断变化的消费价值观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是激活零售企业创新模式的有效动力。科技的发展为零售行业带来重要的影响的同时也为零售企业也将面临着新技术所带来的挑战, 零售企业要把握时代前沿, 吸纳最新的科技成果,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打造出新的商业模式。零售企业要时刻把握科学技术的发展方向和企业模式创新的最佳时期, 避免错过有利时机。与此同时, 零售企业要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优化整合, 创造出智能、高效的运营系统, 运用新技术为消费者提供独一无二的购物体验, 通过专属的服务, 使消费者对企业产生情感依托, 提高企业对消费者的吸引力。

四、结束语

当今的零售业已经进入到了全渠道时代, 零售企业想要实现全渠道模式下的战略转型, 就必须对固有的商业模式进行彻底的优化改革, 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 零售企业也只有在完成发展战略和运营环境相匹配的商业模式转型, 才能够使企业适应和满足当前市场环境和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对此, 零售企业必须明确当前全渠道模式下的战略背景和零售商业模式的内在逻辑, 分别从零售业态、零售活动、零售治理机制这三大主要零售商业模式开展创新和实践, 对新技术将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紧密的关注, 将线上线下渠道进行分配与整合, 强化企业自身能力,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企业在内部进行组织优化和构建, 外部对整个零售链进行合作, 进而使企业在零售市场中占有较高的地位。

摘要: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消费者的消费方式对多样化的前提下, 企业原有的零售商业模式变得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全渠道的零售时代已悄然到来。为了良好的适应市场需求, 零售企业务必要分析和把握市场发展方向, 深入研究全渠道的时代背景, 和零售商业模式的发展规律, 企业要结合自己的自身优势, 采用更等科学、更高效的零售商业模式, 使企业走向创新之路。企业应进行多渠道整合、打造商业生态系统、开展全网络营销模式以及企业自理机制的变革等策略, 充分满足市场需求, 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本片文献从分析全渠道零售战略背景入手, 提出全渠道下视域下零售商业模式创新的初步框架和创新营销策略, 希望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全渠道,商业模式,零售

参考文献

[1] 彭虎锋, 黄漫宇.新技术环境下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及其路径分析——以苏宁云商为例[J].宏观经济研究, 2014 (2) :108-115.

[3] 许慧珍.“互联网+”下传统零售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与对策[J].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6, 30 (1) :57-60.

[4] 李富.实体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及发展空间[J].开放导报, 2017 (1) :59-64.

[5] 高凯.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零售商业模式创新路径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 2017 (12) :17-19.

[6] 张素勤.技术革新趋势下我国零售商业模式创新发展路径探讨[J].商业经济研究, 2017 (5) :23-25.

[7] 宋倩, 王能.互联网条件下国内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J].电子商务, 2013 (3) :19-20.

[8] 王生金.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驱动力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 2013 (21) :27-29.

[9] 高凯.“互联网+”时代传统零售业商业模式创新路径[J].企业经济, 2017 (5) :155-159.

[10] 乔浩.网络零售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 2011.

商业模式设计与创新范文第6篇

麦当劳给我们的启发是什么?那就是任何一个企业一开始的时候一定要干一件事,即要把自己的管理做好,我们称它为“基础管理”。这里包括人要找好、生产线要设计好、制度要设计好。可以请咨询公司,也可以自己做,但是一定要加快速度,一个企业在这方面不要花的时间太多。为什么?因为这个上面花的时间太多,实际上是没有用的,是浪费时间。因为现在大家知道,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现场管理、制度管理,这个管理太成熟了,你如果再花时间在这方面做,就太浪费这个企业了。

第一,基础管理做好了以后,企业必须做好品牌。麦当劳就是把基础管理做好,它有2万多项软硬技术专利。它做的那个汉堡包,上面撒得芝麻粒分布的很均匀,里面的气泡是4毫米,保持口感最佳。可口可乐喝的时候最好是7度,口感最好。它要求它的鸡块大小一样,它的鸡块炸完之后控油的时候,时间规定是四到七秒钟。如果鸡块控的不够四秒钟,吃起来就会很油,如果超过七秒钟会感觉很干。但是最主要的是他做出了品牌。大家都要意识到这个问题,如果一个公司基础管理不行,品牌不行,这个公司别的先别谈。就像赵本山一样,小品演的不行,你想都别想去中央电视台,你小品先得演好。你像郭德纲一样,你先慢慢把这个品牌培养出来,这是第一步,所以大家知道商业模式要先做基础管理,先打造品牌。第二步是什么?当你有了品牌,当你有了基础管理以后,你要建立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合作。麦当劳合作的方式是寻找加盟商。其加盟方式是接受全套的基础管理,接受品牌运营。也就是说,是复制一个标准这样能够控制其产品的品质。

第三,麦当劳最独特的一点是由总部进行选址。这里面就出现了一个商业模式最重要的东西——新的资源。什么叫新资源呢?就是我帮你选址,我租下来的时候我一下租三十年,甚至我把它买下来。然后我做二房东,我租给你。我一开始租的时候,我租两到三年,为什么?以后房租涨了,我跟着涨。

所以这个时候麦当劳突然产生了一个新的行业,这个行业就叫房地产租赁业。因此商业模式它有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地方就是它能使你悄不声地进入一个新的行业,而且你在新的行业里面可以大把大把的赚钱。这是第三个特征。

那么第四个是什么?第四个就是它要收你的原料费。他们要求原料统一采购的。因此麦当劳厉害到什么程度?你的管理标准是我给你的,你的原料我来控制,你连选址都是我选,就像龙虾一样,三吃。你赚什么钱?这个店赚钱归你,我保证这个店赚钱,而且我保证这个店赚钱不少。你挣的是店的钱,我挣的是加盟费,我挣的是房租,我挣的是原材料的钱。这就是商业模式。这里面围绕着麦当劳产生一些商业利益、商业利润、商业合作方式。所以商业模式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企业会把原来的行业给突破掉,进入新的行业。

第五步是就是进行扩大规模。他有了这样一个合作,形成了一个模式,进行大规模的连锁,这就是我们对麦当劳商业模式的描述。

麦当劳在全国,在北京选址的时候都会选择十字路口和丁字路口。他要提前对几年后的人流量进行预测。企业家应反思:你在做项目的时候有没有对几年后的什么进行预测,比如你对几年后的市场有没有预测,你对几年后的制造有没有预测,你对几年后的国家形势有没有预测。如果这些没有,就是你对基本的商业模式还没有研究。

上一篇: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范文下一篇:家长会英语老师发言稿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