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和银行的区别范文

2023-09-20

商业银行和银行的区别范文第1篇

1 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基本分类

商业银行的风险是什么?

银行在经营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 目的是要从这个经营的过程中赚取利润。那么我们可以从这个层面上给银行的风险下一个简单的定义:银行风险就是银行在经营货币的过程中, 赚取利润的不确定性或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要想防范银行风险, 首先要能识别出银行的风险类别。根据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经历和现状, 从商业银行的活动层面上, 银行风险可分为下列类别。

1.1 银行行业风险

银行行业风险是指银行所从事的这个行业的特定风险。银行从事的是经营“货币”这个特殊的商品行业, 由于“货币”的特殊导致了银行这个金融行业的特殊性。银行并不直接生产和创造实体商品, 它只是用“货币”这种特殊的商品来满足生产和劳动的需要, 银行从大多数存款人的手中聚集金钱, 借给急需金银发展生产劳动的借款人。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特殊的风险, 比如借款人不还借款本息, 存款人不承担风险, 而银行就要承担归还存款人本息的责任。市场经济时代将银行商业化、市场化后, 银行竞争状况加剧, 贷款人的诚信和品质也没有行之有效的社会机制来评价和制约, 这种行业风险尤其凸现。

1.2 银行经营风险

银行经营风险是指银行经营时所面临的风险。可分为下列类别。

1) 市场风险:指由于市价变化而导致损失的风险。可分为: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价格风险、股价风险。

2) 政治风险:指银行所在国家政局的稳定性, 以及当地政治制度、政治改革的影响。

3) 法律风险:指银行业务不符合法律法规的风险。

4) 产品风险:指银行提供给客户的私金、对公、信贷等金融产品所具有的风险, 特别是创新产品所面临的风险。

5) 流动性风险:指银行吸收的存款或发放的贷款到期不能支付或不能收回的风险。

6) 声誉风险:指银行的声誉会受到负面影响的风险。有时负面的声誉会对银行的形像影响很大, 客户不满将会作负面的宣传, 导致银行形像在社会上严重扭曲。

7) 操作风险:指业务操作过程产生的风险, 员工的道德品质在银行业中的影响尤其重要。

8) 信贷风险:指向银行借款的客户到期不归还贷款本息的风险。信贷业务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银行业的主打业务。因此分析银行的风险必须分析信贷的风险, 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内容。

2 信贷风险与管理体系的构建

有一句老话:成也信贷, 败也信贷。可以看出信贷对银行生死存亡的重要性。前文已述, 银行本身的资本金一般不会超过10%, 其余90%以上是吸收的社会存款。一般操作规律是将这部份吸收的存款中的70%左右用于发放贷款, 收取贷款利息, 银行支付一部分贷款利息给存款人后赚取了存贷差。在这个过程中, 一旦贷款人到期不能按时还贷款的本息, 风险就凸现了。银行应高度重视其中的风险问题, 这是一个系统建设问题, 下面就这方面的问题作一个探讨。

2.1 建立前、中、后台分离的信贷风险管理体系

1) 前、中、后台分离的层面。目前在银行系统内一般在分行和分行以下的支行, 分理处有这样的分离制度。即前台柜员受理客户贷款申请转交相关客户经理;客户经理初审客户提交的相关报告;中台由支行或分理处相关的信贷负责人复核审批;后台是指经过支行同意的贷款项目交分行贷审委员会审议, 合议通过就可放款。这是一般流程, 但这个流程在总行层面上却较少得到贯彻, 很多行政方面的领导却拥有贷审权。这是没有把行政管理权和信贷审批权的本质搞清楚, 行政过多干涉经营, 必然造成不良贷款产生, 引发坏帐。信贷审批是属于经营业务的内容, 不属于行政管理。前中后台要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2) 提请信贷员的几点注意。 (1) 小心打招呼贷款, 因为风险往往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 (2) 给自己建立约束机制。信贷员要自我约束, 不做违法违规高诱惑的贷款项目。 (3) 没有私利才能批好贷款。有私利是审不出优质贷款的, 造成损失不说, 还将葬送自己的前途。

2.2 发挥行业信贷政策的作用

这是指信贷资产的合理分布机制, 即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通常情况下, 各个行业的信贷资产占比大致如下表。

上述表格中房地产和批发零售两个行业的信贷资产占比较低, 是因为房地产业近年来泡沫现象严重, 政府监管很严, 限制较多, 风险很大;而批发零售行业表面上看流动性很强, 但在实际操作中发现这些资金反而流向了房地产等风险较大的行业, 贷款者这贷那用, 暗中逃避银行监管。相反制造行业的风险相对较小, 特别是国家政策扶持的优质大中型企业和有政策趋向的小微制造企业, 是优选对象。

另外要特别说到流动资金贷款的问题, 在实践工作中这些资金往往暗中流向风险较大的易形成资金沉淀的行业, 反而降低其流动性, 这实际是在利用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动性隐藏其中的风险。银行应特别注意。

2.3 建立审批人资质的认证制度

风险的防控更多源于信贷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专业素质以及工作经验, 理论知识再丰富也起不了关键作用。信贷人员必须要具备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 这种素质和精神是从多年的工作经验当中学习和实践得来的。例如报表, 从表面上看来都很光鲜, 所有的报表都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资产都经过评估机构评估, 信贷人员要从这些报告的字缝里看出问题和隐含的风险来, 怎样把经营风险、政策风险、市场营销三者结合起来评审贷款, 这就需要信贷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敬业精神。

必须建立信贷员资质考核制度, 不是随便哪一个表现好的员工都可以搞信贷工作, 必须通过考核信贷工作能力, 考试其专业实作水平合格后才能到信贷岗位上工作。

2.4 建立专职审议制度

要建立一个专家团队来专门处理信贷项目的评审。专家审贷就是要求行政管理和专业管理要分开, 行政管理是属于管理范畴, 而专业管理是属于经营范畴, 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必须是能胜任贷审这个岗位、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能搞这个工作。

信贷专家必须是从事过信贷工作, 有工作经验的人员, 熟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信贷政策, 熟知各种报表, 善于从报表中发现问题, 找出风险点, 规避信贷风险。另外信贷审议制度必须通过一系列的过程和做法来规范。

2.5 建立全流程的IT管理系统

为什么要做到信贷工作全流程电子化?因为纸质的信贷报告只能反应信贷工作的书面上的东西, 而在电子技术发达的今天更多的是需要声音甚至视频来作为信贷工作评审的重要审批依据和留档备份。对客户的提交的报告应扫描进电脑作成电子文档, 对其进行的交流询问应作成有声视频电子备份, 贷审会的纪要过程也要用有声视频记录下来存入IT系统中。这些东西将成为信贷资产项目的评价依据, 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将来的全电子化流程应该是最终基本废除纸质化, 信贷评审全部上线, 影像、语音、视频全流程记录, 纸质东西反而作为电子流程的一个补充。如果将来能达到这样的高水平信贷评审流程, 不但能加快审批进度, 更能提高信贷审批质量, 更有效地防范信贷风险。

2.6 建立信贷管理的责任制度

信贷工作出了问题要由相关的人员承担应负的责任, 信贷管理是属于经营的范畴, 那么信贷出了问题自然就由搞信贷工作的人员负主要责任, 有领导认为我只是负责信贷审批的, 是负管理责任, 出了问题应由信贷员、客户经理负全责, 这种看法就是混淆了行政和经营的责任承担, 推托了在经营上的管理责任。

经营管理不到位, 也要承担责任。虽然你没有个人道德和品质问题, 作为信贷方面的负责人, 管理不力是应该问责的。这就要建立一个信贷问责管理机制, 当不良贷款达到一个危险的水平时, 要启用审查风险机制, 查出贷款质量不良的管理责任由谁负, 相应的处罚机制也要实行。

2.7 良好的信贷文化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氛围, 同样银行的信贷也有自己的信贷文化氛围。

1) 依法合规、稳健经营。这是信贷风险的底线, 只有守法依政策办事才能稳健经营。

2) 流程信贷、程序信贷。没有规距不成方圆, 要按一定的流程和程序办事。

3) 均衡分布资产。合理分布信贷资产在各个行业中, 能有效防范信贷风险。

4) 名单制。对客户, 对评估机构, 对会计师事务所, 特别是房地产业的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

5) 押得住。信贷一般都是有担保和抵押的, 但在实际工作中担保人很少履行责任, 抵押的物品也因各种原因失去了所有权和变现力。担保人扯皮或故意不履行担保责任, 抵押物损坏不能变现, 留置权属纠纷。在放贷时要预计到这些情况, 启动相应的防控措施, 例如时刻关注资产的变现力, 要求贷款客户随时提供资产的使用情况, 在必要时必须存入一定数额的保证金且银行拥有遭受损失时的扣划权等。

6) 小心打招呼。不能迫于压力而违规办理打招呼贷款, 信贷审批人员要顶得住。

7) 换人监督。自我监督等于没监督, 必须换人复核审批才能起到真正监督作用。

8) 避嫌。不能在自己工作的范围内搞自我贷款, 员工不能为自己或利害关系人提供贷款、担保、办信用卡, 管理者不能从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取得贷款。

9) 保持资产质量的真实、稳定。设计资产的动态管理监控系统, 要把贷款客户和信贷人员都置于这个监控系统中。

3 避免或减少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对策建议

银行要生存, 发展是硬道理。每一家商业银行都想在市场中占比较大, 这要靠创新!创新是魂, 是发展与风险控制的粘合剂。

根据银行业近年来的发展经历和市场需求方向, 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创新。

3.1 产品创新

产品创新就是要推出适销对路适合客户需求的银行产品。

1) 以IT为平台的银行产品近年来在银行业中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人力、资金、机制的配合开发下, 创造出了各种科技新产品, 如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手机银行、自助银行等以科技为手段的创新如雨后春笋般的发展起来。这些全新概念产品和手段依托于电子技术平台。

2) 以政策为导向的产品创新。要以国家的政策为向导, 不能运作与政策相反的投资项目, 例如2008年国家一再强调股市、基金和房地产投资上已经存在很高的风险, 但有的银行和投资人被当时泡沫的表现所迷惑, 过分劝导自己的客户过度投资其中, 导致巨大损失至今不能弥补。国家的政策是商业银行创新的一个风向标。

3) 以监管为机制的产品创新。在国家监管下的某些项目银行应该积极介入。

4) 发展中间业务和拓展表外业务。现代银行业务已经在各种中间和表外业务也得到大力发展, 例如代办收费、代理基金、保险、股票、期货等中间业务, 各种银行表外理财产品业务, 这些创新业务成为新的利润增长点, 在利润中的比例越来越大。

3.2 服务创新

商业银行的服务很重要, 产品再新再好, 如果服务质量恶劣, 引起客户的反感, 也会失去客户的信任, 最后导致市场份额锐减。现在银行业的服务质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各家银行都要求员工狠抓服务质量, 制定了严格的服务质量监督措施。

3.3 营销机制创新

商业银行搞创新必须要有一个行之有效的营销运行机制。

1) 建立一个以客户为核心, 产品为载体的客户经理考核机制。客户经理的工作成绩就是以卖出了多少产品, 信贷资产质量的优劣, 发展了多少新客户和优质客户等指标作为考核依据。

2) 营销部门应该人人手中有客户。应摒弃原来那种领导就是管理者, 只做管理的事情, 可以不搞营销的观念。正好相反, 领导应该带头营销, 并且要制定相应的薪酬标准, 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人人都向往营销的动力。

3) 营销要立体化。营销不能仅是基层的营销, 从总行开始, 相关部门也应承担相应的营销责任, 前台柜员如果有能力营销, 也应给予客户经理一样的奖励, 只有所有员工一起努力才形成立体化的营销。

3.4 经营模式创新

现在走到任何一家城市内的银行网点, 你都会发现网点内必然有自助机具, 有大堂经理和客户经理, 他们走出柜台到你身边向你提供服务。这是银行经营模式的创新, 采用了物理网点+自助或电子银行+大堂或客户经理的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向大众客户提供快捷服务, 为高端客户提供优质服务, 甚至可以带上移动终端机上门服务。

3.5 建立创新的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机制

一项创新在谋划时就要建立相应的风险防控, 防患于未然;推向市场时应时刻关注其运行的情况, 调整和完善其风险运行机制;从实际运行中总结经验, 随时调整应对新情况的风险措施。保持风险监督和发展创新以及市场营销的良好沟通, 风险管控部门与相关创新开发部门以及营销部门要经常联系沟通, 在一起工作, 不能各自为政、相互推诿或互相责难, 而要共同承担起风险防控和开拓创新的责任。银行的风险防控是创新发展的有力保障, 而创新又反过来促进风险防控水平的提高。相信随着商业银行市场机制的不断深入运作, 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水平和创新能力以及二者的内容与相互促进作用也将得到不断的完善和提高。

摘要:商业银行作为经营一种特殊商品货币的职能,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与其他商品一样存在极大的经营风险。唯有管理创新、机制创新、产品创新、监督机制到位, 才能避免或减少风险的发生。

商业银行和银行的区别范文第2篇

商业银行最大的财富即是自身积累的交易数据和违约数据, 记录了客户最可靠信息和最真实的行为表现, 蕴含着巨大的业务价值和挖掘潜力, 在发展“大数据”能力方面具有天然优势。通过探索大数据在私人银行客户营销支持的路径, 围绕“为客户创造价值”, 满足客户财富增值保值需求, 也是各家商业银行对大数据国家战略的有效承接和实践。

一、私人银行业务发展与大数据的有机结合

随着私人银行客户习惯和预期的变化, 传统商业银行获客方式和客户经营模式已经难以维系现阶段的高净值客户。与此同时, 新技术的应用也在不断提升商业银行私人银行客户获取和管理能力。一个高净值客户的精耕细作时代已经到来, 如何预判和发现客户的实际需求, 如何做好存量私人银行客户的维护和提升, 是各家商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

大数据分析是实现差别化、精细化管理和经营的有效技术手段, 实现客户精准营销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商业银行积累的私人银行历史业务数据进行客观、全面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 找出私人银行客户业务特点和规律信息,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 预测高净值客户需求。商业银行向高净值客户主动提供相对应的产品和服务, 帮助私人银行客户经营管理由“定性”方式转化为科学决策基础上的“定量”方式, 构建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通过大数据获取私人银行客户的内外部机遇

(一) 私人银行战略地位凸显

在我国金融体系改革和银行业“轻资本、轻资产、轻成本”转型背景下, 私人银行作为“大投行”、“大资管”、“大财富”的重要结合点, 其战略价值异常显著。大力发展私人银行业务, 培育私行业务优势, 对助推商业银行的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实现私人银行业务与金融科技的有机结合, 构建私人银行经营生态, 加速业务与金融科技深度融合, 是私人银行业务抢占未来金融竞争制高点的有益探索。

(二) 金融机构重视金融科技布局

现阶段, 各大银行已经纷纷在金融科技方面加快布局、加大投入。中信银行董事长曾经提出, 要积极探索智能化服务模式, 加强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前沿研究和深层应用, 优化流程, 创新服务方式, 整合线上线下渠道, 以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 响应客户的需求。

中国工商银行创建了互联网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与生物识别等七大创新实验室, 2016年工商银行私人银行部即已开始利用数据仓库和信息仓库精准挖掘客户需求, 将客户需求与银行的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 改善客户资产在全球的资产配置能力;零售银行见长的招商银行, 提出要用每年利润的1%投入到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平安集团成立科技公司, 自有科技人员7000人。非银行财富管理机构同样加快研究, 宜信财富成立大数据创新中心, 致力于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的财富管理服务, 并已推出宜信线上财富服务平台“指旺财富”。

(三) 高净值客户群迅猛发展

经过近40年的高速经济增长, 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新的市场环境为企业高管、私营业主、基金经理、律师、会计师、医生等专业型人才提供了靠经营管理、文化知识等致富的机会, 经济发展和结构转型不断造就财富“新面孔”。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发布的《2017中国私人银行报告》, 2007年到2017年, 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倍, 高净值客户家庭达到210万户, 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量占中国总体个人可投资金融资产总量的43%, 居民个人财富的快速积累, 助推中国形成了规模达120万亿的财富管理市场。我国的超高净值人群近年来迅速崛起, 家庭可投资金融资产在3000万以上的超高净值客户数量已经超过30万户, 财富积累增速在2011至2016年间高达29%。

(四) 私人银行客户逐渐接受数字化的服务方式

从我国现阶段私人银行客户的服务方式来看, 私人银行客户依赖财富顾问专业化服务的同时, 普遍熟悉数字化的服务方式, 接受互联网和新技术, 愿意通过移动端、远程会议的方式接收标准化和定制化的信息及服务。

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 不受时间与空间限制, 具有3A服务优势, 即Anytime:24小时服务;Anywhere:家庭、单位、学校;Anyway:电脑、手机、IPAD。许多由于地理位置、工作安排的原因而交易不便的客户从传统银行转向电子银行渠道, 部分私人银行机构也已经开始搭建“虚拟服务网络”, 分散在各地的银行家、投资经理、会计师、律师、遗产顾问等可以通过虚拟工作平台为全球客户提供服务, 交易频率的增加和交易金额的扩大进一步增加客户的黏性。

三、商业银行开展大数据精准获客面临的困难

(一) 商业银行KYC底层数据缺乏

KYC, 即Know Your Customers, 在商业银行中即指了解客户、懂得客户。KYC信息的真实和完善是商业银行客户经营的基础数据, 也是持续开展大数据有效分析的前提。

现阶段, 商业银行的KYC客户信息普遍不足:首先, 前期规划缺乏前瞻性, 数据使用模式被动, 现存客户信息数据维度较少, 无法多角度分析客户的习惯和场景, 交叉客群客户画像难以展开;其次, 大数据要求全量数据和实时更新, 才能实现数据价值的快速变现, 但目前各家商业银行客户的KYC信息真实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基层客户经理对客户信息变化的维护缺乏及时性。

(二) 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

在大数据时代, 数据源于人并服务于人, 创造价值的主角仍然是“人”。商业银行自身也拥有大量具备数据管理与分析能力的员工人才, 但是大数据对这些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不仅要懂数据技术, 更要对业务擅长, “跨界”能力变得异常重要。

未来, 商业银行的大数据人才队伍建设更多还是依赖内部的培养, 善于在业务、数据和技术之间转换, 因此及早构建“全能型”人才队伍培养方案成为关键。

(三) 商业银行的外部数据缺乏

贯穿客户生命周期的大数据支持, 是基于私人银行客户背后企业及家庭固定圈子、行为习惯和交易往来动态圈的把握, 不同来源数据, 将会最大限度客观展现客户360度画像。

但现阶段, 商业银行客户的数据多局限于银行内部交易历史数据, 银行外的第三方数据采集和整合工作尚显缺乏, 诸如微信 (QQ) 、支付宝 (淘宝、天猫) 等互联网络社交和电商大数据平台;航空、教育、医疗、酒店、餐饮等战略对公企业的客户数据等。

四、展望

未来, 私人银行客户必将会对财富管理行业数字化服务手段提出新的要求, 数字化体验也将会成为影响高净值客群忠诚度的重要因素。在金融科技影响下, 财富管理机构对高净值人群的运营模式、服务方式正在发生变革式变化, 金融科技将会在私人银行客户的服务和运营中实现深度应用。

商业银行应积极对客户历史业务数据进行客观、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 对潜在私人银行客户的行为习惯、金融和非金融需求进行标签管理, 统一加工维度和标准, 实现360度客户画像, 精准把握客户实际需求。从挖掘高净值人群的实际需求入手, 精耕细作, 依托平台和资源优势, 帮助私人银行客群打理财富。

摘要:商业银行与金融科技有机结合, 加速构建经营生态, 是商业银行抢占未来金融竞争制高点的有益探索。伴随大数据上升为国家战略, 本文以大数据和私人银行客户经营管理为切入点, 探讨以大数据为核心的金融科技支持商业银行客户营销应用的可行性。

关键词:商业银行,客户营销,大数据

参考文献

[1] 曲璇.S银行J分行私人银行客户关系管理优化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 2015.

[2] 王朝薇.我国私人银行业务的问题研究[D].北京大学, 2013.

商业银行和银行的区别范文第3篇

银行在经营管理中不仅面临内部的程度风险, 风险还涉及银行组织结构、政策操作等层面, 财务风险集中表现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风险管理是现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为减少经营管理活动中可能遭受的风险进行的管理活动。其目标是寻求最小风险下的最大盈利。银行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与评价、风险控制和风险决策四个方面, 财务风险监测和提示预警是银行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的重要管理功能。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是根据所研究对象的特点, 通过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 监控风险因素的变动趋势, 并评价各种风险状态偏离预警线的强弱程度, 向决策层发出预警信号并提前采取预控对策。风险监测和提示预警机制的功能目标包括预警功能、诊断功能、治疗功能和实时监控功能。建立健全的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可以尽早识别、评价和预警银行风险, 并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控制财务风险以防扩大并避免财务风险再发生, 实现银行财务风险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系统化, 提高银行风险整体管理水平。

二、当前银行财务风险监测和提示预警机制构建中存在问题

(一) 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银行领导和管理人员普遍风险意识不强, 片面重视业绩, 忽视风险管理控, 在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建立上缺乏充足的资金、人力、硬件投入;对于银行信贷客户授信额度、投资方向和额度、保证金制度、信用评级等相关资料缺乏系统、有效的核实、更新与分析, 阻碍了工作的开展。

(二) 风险监测和预警指标体系不健全

风险监测和预警指标体系不健全, 缺乏科学的决策模型, 指标体系内资回收期、投资报酬率、净现值及内含报酬率等指标定量分析方法运用不足, 极易产生分析失误, 难以实时监测危险指标, 难以开展有效的分析预警。

(三) 银行内部控制体系亟待完善

内部财务管理管理混乱, 在重要岗位和关键环节上存在风险漏洞, 不相容职务等分工控制风险管理组织框架不健全;流动性资金的日常管理不够精细, 对贷款资产管理分类不科学, 对贷款的审批监管监察不规范, 后期不良资产处置不利;银行内部管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和防范技能不强, 缺乏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应用实践经验, 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实务要求;网络和信息化手段应用不足, 难以对实时风险监测和预警提供有效保障。

三、提升银行财务风险监测水平和构建提示预警机制的应用策略

(一) 强化银行管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

银行管理层要高度重视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机制工作, 明确岗位分工, 优化银行内部资源配置, 为风险监测和预警工作提供良好的资金、硬件、人员保障;管理人员要把风险范意识贯穿于日常管理工作的始终, 加强管理环节和重要岗位的教育, 开展定期、专项风险意识培训讲座, 借鉴同行业的先进经验, 提升银行风险管理水平。

(二) 构建科学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风险监测和预警指标体系

商业银行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包括信用风险预警指标、市场风险预警指标、操作风险预警指标和流动性风险预警指标四大类, 银行要坚持谨慎性原则全面建立高效的风控体系, 在对风险指标的直接量化提取预警信号基础上结合本行实际情况建立科学、系统的财务风险监测和提示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信息披露体系和信贷内控机制, 创新工作思路与手段, 利用财务、金融、管理等架构运用数据库大数据系统手段优化风险指标体系, 对银行经营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监管和数据进行动态管控、分析预警。

(三) 加强银行内部控制, 重视人才培养

银行要本着全面性、动态性可操作性原则健全和完善信息化建设, 利用高效、安全的信息化手段健全信息收集传递机制、财务风险监测和预警系统组织机制、分析机制、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和监测预警系统更新机制;建立并不断完善财务基础管理系统, 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提高银行对财务管理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构建多层次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机构, 明确责任职责, 确保财务监测和预警工作有专人负责, 保障机构和人员的工作独立性;重视人才培养, 拓宽优秀人才引进渠道, 聘请外部管理咨询专家开展常规化人才培训, 强化管理人员风险意识和风险识别、控制能力, 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 构建银行财务风险监测和提示预警机制是促进银行改革发展, 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银行要风险管理意识, 健全和完善内附监测和预警机制体系, 重视管理人才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的培养, 切实提升银行财务风险管理控制水平。

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社会经济步入新常态, 银行风险管理中对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的研究成为摆在金融银行业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银行财务风险监测和提示预警机制构建的重要性为切入点, 针对当前财务风险监测和提示预警机制构建的问题展开讨论并提出完善措施, 加强银行风险管理水平对潜在的风险进行提前预警与防范, 促进银行健康高效发展。

关键词:银行风险,风险监测,预警机制,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 张艳红.经济新常态下银行财务风险预警防范的若干建议[J].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7 (8) .

[2] 刘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财务预警机制建设研究[J].当代会计, 2015 (8) .

[3] 王莹.试论人民银行财务风险监测和提示预警机制的构建[J].西部金融, 2013 (10) .

[4] 范翠琴.基层人民银行财务监督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经贸, 2016 (17) :217-218.

[5] 张晓杰.中国人民银行基层行财务风险及防范对策的探讨[J].北京金融评论, 2014 (2) :221-225.

商业银行和银行的区别范文第4篇

一、提升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和管理的重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 商业银行面临的金融风险不断增强, 需要通过提升会计核算和管理促进自身发展。

(1) 提升会计核算和管理质量是商业银行应对的金融风险需要。商业银行由于经营业务的特殊性, 对于金融风险较好敏感, 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剧, 商业银行必须做好金融风险的防范, 提升会计核算和管理质量是做好金融风险防范的有效基础措施。

(2) 提升会计核算和管理质量是商业银行防范违规操作的有效手段。现阶段, 银行面临的违规操作行为较大, 有来自本系统柜面员工的违规操作, 包括因业务不熟进行的违规操作和为某种利益进行的违规操作;以及来自外部通过网络系统进行的违规操作, 这些违规操作对银行经营发展带来很大风险。通过提升会计核算和管理质量能够有效防止违规操作行为, 防止银行损失发生。

(3) 提升会计核算和管理质量是商业银行增收节支的需要。面临来自行业竞争, 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渠道有限, 成本费用支出逐步加大, 利润空间逐步缩小, 为此, 商业银行必须通过提升会计核算和管理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保持商业银行运营需要。

二、提升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和管理的具体措施

(1) 做好银行员工经常业务培训工作。由于商业银行工作的特殊性, 对于商业银行员工提出了很高要求, 银行员工必须具有较高素质, 熟悉金融政策, 熟悉金融业务, 熟悉业务处理流程。并且, 由于金融政策法律法规变动频繁, 业务操作流程变化调整很快, 这就必须对银行员工开展经常性地业务学习和培训, 使员工适应业务变化需要。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和管理不仅是会计部门的事, 而是牵涉到整个银行业务运行体系, 从柜员到行长都处于会计核算和管理范围, 只是所处的位置和职能存在差异, 全体员工都要精通银行业务, 因此, 要根据岗位职责做好员工的业务学习培训, 特别是在新业务、新流程运行前, 做好员工的培训工作, 为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2) 加强商业银行内控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建设。商业银行风险来自大多来自银行内部, 一是内部人员风险, 二是系统管理漏洞风险。因此, 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和管理要从这两方面入手, 狠抓内控会计核算和管理, 做好内控会计核算和管理体系设计。要结合本行实际, 做好内部会计核算和管理风险评估, 进行会计岗位职能优化, 加强内控管理。一是做好柜面管理。进行岗位授权管理, 从柜面源头上加强对金融风险的防范, 把好柜面控制关。二是加强对授权管理监督。对于授权人员要有一定资质, 取得岗位合格证, 增强授权人员责任意识, 加强对授权人员授权行为再监督, 将人员操作风险控制降至最低。三是加强会计核算和管理远程监督, 通过监控中心对各网点业务进行全面监督, 防范金融风险发生。四是进行各个业务岗位轮换, 通过岗位变动调整监督责任, 保障会计核算和管理规范安全有序。

三、做好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系统优化升级

现在, 商业银行全都采用了先进的银行业务管理系统, 大大提高了银行业务运行效率, 提高了会计核算和管理质量和管理水平, 然而, 由于银行业务运行的不断变化, 信息管理不断更新, 网络风险对银行系统的冲击等因素, 加大了银行业务管理系统风险性, 需要对银行业务管理系统不断进行优化升级, 防范会计核算和管理风险发生。首先, 商业银行业务管理系统要保证安全运行, 保证银行资产、资金和交易安全, 保持会计核算和管理质量, 强化对银行内部各项业务有效监督。其次, 银行业务管理系统要围绕会计核算和管理进行优化升级, 要将先进的会计核算和管理理念融入管理系统中, 使会计核算和管理发挥全面监督作用。最后, 实现银行管理系统与会计核算和管理有效融合, 使银行管理系统与会计核算和管理业务有效对接, 加强对银行风险的时时监督与防范, 从而全面提升银行会计核算和管理质量。

四、加强内部稽查工作, 完善会计核算和管理监督

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内部稽查监管机构, 为会计核算和管理提供安全屏障。一是加强对柜面综合业务的审查监督, 保证业务流程的合理性。二是对内部授权管理及权限设置情况进行稽查, 加强对授权管理的风险评估, 做好风险防范。三是对银行内各项收支业务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法规进行全面审查, 审计其合法性、合规性, 从而完善会计核算和管理监督体系, 有效提升会计核算和管理质量。

五、结语

商业银行面临复杂的经济环境, 要想在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优势, 必须提升会计核算和管理质量。要加强员工业务培训, 做好系统优化升级, 强化会计内控管理, 加强内部稽查工作, 从而完善会计核算和管理监督, 提升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和管理质量。

摘要:会计核算和管理是商业银行开展正常业务运营的重要基础。面对复杂多变的金融环境, 商业银行要想取得竞争优势, 就需要为断提升会计核算和管理水平。如何提升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与管理是商业银行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商业银行应当立足于本行实际, 制定长期发展规划, 做好员工培训, 抓住内控管理等措施, 防范金融风险。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和管理,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畅.商业银行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研究[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8 (9) .

[2] 胡克涛.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与管理提升探析[J].时代金融, 2017 (21) .

商业银行和银行的区别范文第5篇

惠济天下

容者

海纳百川

向银行申请贷款时,为什么需要担保公司?

担保行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在向银行贷款的时候也会接触到,它在银行与贷款者借贷关系中是以保证人的身份存在的,也有很多的人想银行贷款为什么要担保公司呢,下面来看看。

原因一

贷款办理手续多、申请材料因人而异,有专业的贷款顾问协助可以加快审批速度。

原因二

贷款流程复杂,不但涉及银行还涉及房屋管理部门,银行也需请担保公司办理抵押登记等工作。

原因三

客户希望贷款越多越好,利率越低越好,银行很难为客户想办法,担保公司以其对贷款政策的熟悉及自有贷款产品,会最大程度上为客户争取。

从容网—— 从者

惠济天下

容者

海纳百川

原因四

商业银行和银行的区别范文第6篇

投融贷专家简单算了一笔账,比如说一笔100万元的贷款,原来的年利率为6%,按上浮40%计算,目前的利率达到8.4%,原来只需支付6万元的利息,现在就要支付8.4万元,比原来多了2.4万元。对于从后经济危机走出来的企业,面对融资成本高企,将感受到不小压力。许多中小微企业主告诉投融贷专家说:“现在贷款市场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利率上浮,关键在于没有信贷额度。有的企业主甚至说,就算上浮1倍,能拿到贷款也行。”

目前信贷资源紧张与国家的宏观调控有必然联系,“从去年第四季度就开始了,今年到目前已经越来越明显”,“央行只是限定商业银行贷款的总量,与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并不矛盾,但这与各家银行的考虑有关,有的银行愿意把信贷额度留给中小企业,有的银行愿意放给个人,有的银行就把客户锁定为大企业。”不仅仅是企业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利率也明显上浮,“我在银行贷了70多万元准备买房,过年前提交的申请,贷款利率上浮10%,前几天却说批不下来了,要上浮30%,如果无法接受,可以转别的银行。”王先生告诉投融贷,他问了一圈银行,有信贷额度的都很少,一样还是要排队申请。向银行贷款难,民间借贷就开始升温。投融贷专家说:“我们最近的业务很好,客户都是从银行碰了一鼻子灰才来的。目前,多数银行额度紧张,我们也不是高利贷,月息在1.5左右,再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借贷双方都是直接见面,而且有实物抵押,所以规范的民间借贷现在也很被借款客户接受。”

银行贷款市场的贷款利率大幅上升,做为民间借贷中介信息服务平台的领头羊的投融贷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的业务也越来越多,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机遇。

上一篇:简述采购管理的原则范文下一篇:中队半年工作总结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