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范文

2023-12-02

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范文第1篇

信息技术的不断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学习中我收获颇多。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钻研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更深层次的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如一些视频对“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解析和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看了视频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开阔了交流空间

1、远程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 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 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数学、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3、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我们有了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感觉受益匪浅!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四、注重了细节渗透

教育教学中注重细节上的信息技术教学渗透,通过信息技术在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过程,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学生,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可以更细致,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课堂教学的效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五、更新了教学方法

1、更新教育观念和更新教学方法,让我们边远地区的孩子也充分享受了远程教育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2、教师工作坊研修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收获颇多:一是美术教学中运用虚拟色彩工具的策略;二是美术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三是美术课堂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四是对美术拓展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和策略。这将对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

六、增进了老师的友谊

1、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县内县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中的许多困惑。“发帖、回帖”充分交流阐述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

2、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学怎样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些原来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知识,巩固和升级了自己的知识库,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本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完成专家推荐的作业,我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很多老师的作业中提供了精彩的案例,优秀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3、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收获是充实的。信息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互动,发表文章和评论,作为指导老师几乎每天深夜十一二点都在网上批阅我们的作业,与同事们互动。像他们这样孜孜不倦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学习。

4、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

信息技术的学习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这次培训我感觉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才能讲出好课,才能讲出学生喜欢的课。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就是教学的全部,往往在教学中教师千言万语,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在前面大讲理论,在实践中根本无法运用,这些理论应该由实践来支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 “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有人说过:讲好一节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 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范文第2篇

2014年11月10日,在这个寒冷而又温湿的季节里,我有幸参加了培训学习,这无疑是在我的教育教学成长上添上一道亮丽的彩虹。为了能让本次培训学习起到真正的实效,真正让自己获得一定的长进,我以在培训期间制定了一套自我研修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生物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生物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三、研修方式及内容

1、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2、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3、反思提升

每天结合自己在培训学习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研修日志,发表在班级培训平台上,与各位学员共同交流探讨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应用能力。

4、学以致用 争取通过学习,在研修结束后写出研修学习的体会和收获。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发展学生能力,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能使传统与现代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弥补传统教学手段的不足。

有老师说,好学才能博学,博学才能让教学生动有意义。一个教师的认知背景是怎样的,他的学生的能力就是怎样的。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认知背景,才能得到学生的喜欢。俗话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做一名新型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师。希望能得到导师的指导,助我成长!

信息技术能力提升个人研修计划

自我分析:通过诊断测评,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我有极 高的认识如下:1. 理解信息技术对改进课堂教学的作用,具有主 动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意识。 2.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 3.了解与教学相关的通用软件及学科软件的功能及特点, 并能熟练 应用。 4.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 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 5.具备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能够以身示范。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我能做到以下几点:1. 了解信息 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 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 学习方式的意识。 自我 分析和环境分析 2. 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了解其对教 育教学的支持作用。 3. 探索并使用支持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等 技术资源。 4. 利用技术手段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学校、家庭、社会相连接, 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5. 帮助学生建立信息道德与信息安全意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最后应用信息技术我能处理简单的电脑文字信息。 环境分析:我们学校现在给每个教师配备了触摸式电子白板,信息化在资源库正在建设。 发展目标: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 1.理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 业发展的作用,具有主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意 识。 2.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养 成网络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 依托学习共同 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4.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 主学习能力。 5.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实现学用结合。

我的发展目标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方面我要做到以下几点:1. 理解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作用, 能主动的运用信息技术促进 自我反思与发展的意识。 2.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养 成网络学习的习惯,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3.利用信息技术与专家和同行建立并保持业务联系, 依托学习共同 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4.掌握专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手段和方法, 提升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自 主学习能力。 5.有效参与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本研修,实现学用结合。 应用信息技术能更好的促进的我的成长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范文第3篇

信息技术的不断学习,让我对教育现代化的发现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同时对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学习中我收获颇多。

一、树立了新的理念

1、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钻研使我在观念上有一个更新。在平时我都停流在基本应用上,然而通更深层次的培训,才真正的认识到自我在专业方面还有许多的不足,在今后的业务提升方面还有大量的知识要学习,只有这样随时为自我更新,补充新识,更新观念,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

2、随着信息化快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身的需要。作为一名教师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教师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如果教师没有良好的信息素养,就不能成为一名满足现代教学需要的高素质的教师。

二、提升了专业知识

1、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信息化教学环境”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老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了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

2、通过聆听专家们对“资源检索与获取”、“多媒体素材的处理”、“办公软件综合应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微课设计与制作,等等的解析,才真正的意识到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太落后与不足。如一些视频对“办公软件综合应用”的解析和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设计”深入仔细的分析与演示操作,使我真正的知道了什么是办公软件强大的功能,平时我只会对办公软件进行简单的应用,没有更进一步去学习,看了视频的解析与演示操作,深刻的认识到什么专业知识,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来丰富自我专业知识。

三、开阔了交流空间

1、远程教育不再局限在课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媒体通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可以随时将自己的薄弱环节强化学习,直到完全巩固.更加便于对每个知识内容的融 会贯通,使原来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成为现实。

2、通过信息技术这个平台,与全国教育专家进行了一次“零距离”的接触,“面对面”聆听他们的辅导讲座、鲜活的案例和丰富 的知识内涵,让我开阔了视野。专业方面,通过论坛与同仁们的谈数学、探迷惑,使我在思想、专业方面都得到很大的提高。这种平台,使我们的距离变得更近、更方便交流。

3、通过看视频,视频答疑让我们有了与专家学者进行近距离探讨问题的机会。在答疑过程中,专家们的建议和意见对我们今后更好地驾驭课堂,更好的解决课堂突发事件提供了 理论基础和方法支撑。专家学者们奉献了他们的经验和研究成果,大大提高了我们的教学水平,让我们收获了知识的同时,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通过观看答疑,我得到了很大启发,学会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窍门,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游刃有余,对今后的教育教学来说感觉受益匪浅!与专家老师交流,在班级论坛中发帖、回贴,进行论坛研讨等活动,我学到了很多新知识,并为以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四、注重了细节渗透

教育教学中注重细节上的信息技术教学渗透,通过信息技术在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过程,不仅教给学生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学生,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可以更细致,更恰当地渗透一些学科常识,使课堂教学的效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五、更新了教学方法

1、更新教育观念和更新教学方法,让我们边远地区的孩子也充分享受了远程教育的成果。结合专家讲座、教师间相互交流等学习方式,更新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

2、教师工作坊研修中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收获颇多:一是美术教学中运用虚拟色彩工具的策略;二是美术课堂教学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三是美术课堂提问与反思的教学策略;四是对美术拓展教材资源提高教学效益和策略。这将对知识更新,能力提高具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参与、关注课堂效益和质量。

六、增进了老师的友谊

1、通过远程教育培训,在学习的同时,在班级论坛学习交流时与县内县外相识或不相识的同行朋友进行网上探讨。学到了许多新的教育观念,也通过同行的帮助,解除了自己在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中的许多困惑。“发帖、回帖”充分交流阐述自己在教育教学的感想、心得、体会,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真挚交流,增长了教师的见识,增进了我们老师之间的友谊。

2、在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我不仅仅是在学怎样教学生,更为重要的是,我学到了一些原来自己也不是太清楚的知识,巩固和升级了自己的知识库,这一点是非常有价值的。在本次培训过程中,通过完成专家推荐的作业,我发现,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深深感到自身的不足,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很多老师的作业中提供了精彩的案例,优秀的教学设计,完美的教学策略……这些都是值得我去学习的。

3、学习是永无止境的,收获是充实的。信息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参与互动,发表文章和评论,作为指导老师几乎每天深夜十一二点都在网上批阅我们的作业,与同事们互动。像他们这样孜孜不倦的精神真是值得我学习。

4、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

信息技术的学习使我耳目一新。通过深入学习,知道了作为一名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具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才能适应社会,适应学生。这次培训我感觉增强了自身学习的紧迫性,危机感和责任感,树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只有不断进行教学观念的更新,树立新的教学观,转变教学方法,才能讲出好课,才能讲出学生喜欢的课。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是一本教科书,一本教案就是教学的全部,往往在教学中教师千言万语,学生无动于衷,根本没有兴趣听老师在前面大讲理论,在实践中根本无法运用,这些理论应该由实践来支撑。在设计活动的时候,往往我们考虑到的只是“我该如何教”,而忽视了 “学生如何去学”的问题。有人说过:讲好一节课,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过程,更是一个心灵交汇的心理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现只是平平淡淡,没有激情, 那么学生的情绪也不会特别高涨。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自我的情感体现是非常重要的。

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范文第4篇

本文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如何实现工程应用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对教学如何实现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如何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结合整个教学过程提出一些看法。

1 教学必须以培养要求为主线

在学好物理、数学等通识课程,在电路原理、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之上,学习和研究与信息采集、数据传输、处理应用有关的课程,具备实验技能、创新能力等专业能力。在学好专业理论的同时通过实验项目、实践训练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的融合。因此,实验教学对培养学生认识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 实验教学是工程基础

电子专业的实践要求较高,学生进入电子专业课程以及应用性较强课程的理论学习,相关的实验课程中的实验内容,适当增加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实验实践课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培养学生能独立完成电子线路、综合设计、系统应用等工程项目。

实验实践课程必须规范要求,明确每个实验项目的配套仪器设备和实验材料等相关要求,以保证实验教学的规范和正常进行;建立电子技术专业综合实验平台,提高实验教学资源的合理调配及管理;根据条件允许实施开放实验室,提高实验资源利用率,为学生提高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铺垫基础。

3 工程应用能力为突破点

例如《数字逻辑系统设计》作为电子专业的基础课《数字电路》的延伸,学生通过使用EDA工具,选择PLD器件来进行现代数字系统的设计、仿真,提高科研和工程应用能力。学完之后进行课程设计再次强化学生这方面的能力。进入毕业设计阶段,学生已经有良好的专业技能基础,并掌握了理论分析和实验设计能力,有能力完成一定难度的设计任务。因此,毕业设计任务按照各人的专业综合能力进行要求设置,要求分工合作完成课题设计工作,将专业素质提升与团队精神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相结合。

根据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特色以及毕业生的基础能力要求,进行专业综合设计实践,提出设计性和创新性的时间项目,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实现项目。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用于实际的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专业综合设计实践,教师发挥学生的个性要求和创新思维,提出学生感兴趣的各种课题。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查阅资料、确定项目方案、实际操作内容和方法,合理选择实验仪器设备,培养其工作的组织能力和事务能力。让学生有能力面对实际和适应实际。

结束语

通过专业的系统训练,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以计算机为工具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得到提高。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工程应用能力培养项目实施以来,取得良好的效果。

摘要:信息经济时代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有新的要求,高校教育必须紧跟市场发展,培养工程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研究电子信息专业实现工程应用能力培养,如何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创造良好的条件,结合实践教学成果提出观点。

关键词:电子信息工程,人才培养,工程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龙诺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创新能力培养研究.电子制作,2014(16):93-94.

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范文第5篇

骨干工程)建设规划》编制大纲

一、前言

规划背景,任务来历,规划基准年(2000年)、水平年(20

10、2020年)等。

二、“九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及已建水利骨干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1、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背景

2、“九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及工程建设基本情况

3、“九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效益基本情况

4、已建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基本情况

5、农村经济及农业综合开发进一步发展面临的主要水利问题 本章主要数据可向同级农发工作机构了解。

三、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基本现状

1、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分布及灌溉面积

灌区处数,设计灌溉面积、现有有效灌溉面积,占全国灌溉面积的比重等。

2、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的地位与作用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3、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本章应对应附表4,主要从水源及渠首工程、干支输水渠道、干支渠系建筑物等方面描述。

四、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主要目标

1、指导思想

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水利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综合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等。

2、基本原则

坚持以农业主产区和水资源短缺地区为主;坚持先易后难;坚持工程建设与管理体制改革同步进行等。

3、主要目标 按水平年分别论述。

五、分区规划(省、区、市规划不写本章)

1、黄淮海平原区

本区包括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5省。

2、东北松辽平原区

本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3省。

3、长江中下游平原丘陵区

本区包括江西、湖北、湖南、四川4省。

4、西北、华北水资源短缺区

2 本区包括北京、天津、山西、内蒙古、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含新疆兵团)9省、区、市等。

5、其他地区

本区包括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重庆、云南、贵州、西藏10省、区、市。

六、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水供需平衡分析

1、现状水供需平衡分析

分析估算灌区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现状需水量(包括灌溉、工业、生活、其他等),并说明富余和短缺情况。

2、规划项目实施后水供需平衡分析

分析估算规划项目实施后,灌区水利工程可供水量(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过境水)、需水量(包括灌溉、工业、生活、其他等),并说明富余和短缺情况(原则上不允许出现短缺情况)。

本章分析估算采用的水文频率为:大体上以淮河和秦岭为分界线,北方灌区一般采用50%,南方及北方水稻灌区一般采用75%。对2010年前的项目可细致一些,2011年后的项目可粗略一些。全省、区、市不同水平年的汇总表格式同《可研报告》附表2。

七、规划主要建设任务及工程量

1、骨干渠道疏浚开挖及衬砌防渗

2、骨干渠系建筑物改造及配套

3、水源及渠首工程改造与加固

4、主要工程量

主要是土方量、石方量、混凝土量、防渗膜量等。

5、田间工程配套建设

此部分简要提出设想,投资可结合当地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亩投资标准按面积估算,但不纳入本规划总投资规模。

本章按水平年分别说明全部入选项目的建设任务和工程量,对2010年前的项目可细致一些,2011年后的项目可粗略一些。全省、区、市不同水平年的汇总表格式同《可研报告》附表3。

八、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

按水平年分阶段估算,2010年以前应较为细致,2011年以后可粗略一些。

2、资金筹措

按现行政策提出资金筹措方案。

全省、区、市不同水平年的汇总表格式同《可研报告》附表3。

九、效益与经济分析

1、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方面

2、增加农产品生产能力方面

3、改善生态环境方面

4、经济分析评价

本章按水平年分阶段论述、测算、分析,2010年以前应较为细 4 致,2011年以后可粗略一些。全省、区、市不同水平年的汇总表格式同《可研报告》附表3。

十、建后运行管护及管理体制改革

1、管护机构及人员

2、管理体制改革设想

3、水价及水费收取 十

一、环境影响评价

简要说明本规划对环境的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以及对不利影响采取的相应对策措施。

十二、分期实施方案

1、“十五”、 “十一五”期间(2001-2010年)

要将2001-2003年已立项实施和2004年拟申报的项目纳入。

2、2011-2020年 十

三、实施保障措施

1、政策措施

2、投入措施

3、组织机构措施 附表

1、2000年底已建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项目基本情况汇总表(此表省、区、市不填)

2、“十五”、“十一五” 期间(2001-2010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汇总 5 表(表格格式同表4)

3、2011-2020年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建设项目规划汇总表(表格格式同表4)

4、农业综合开发水利骨干工程(5-30万亩重点中型灌区骨干工程)项目基本情况汇总表

附图

全国信息化应用能力范文第6篇

学 籍 证 明

编号

兹有我校年级,身份证号码为: ,学籍号码为:于年在我校毕业。

特此证明

经办人:

学校(公章)

年月日

盖 骑 缝 章盖 骑 缝 章

盖 骑 缝 章盖 骑 缝 章盖 骑 缝 章

学籍证明存根

编号

上一篇:全国劳模省劳模名单范文下一篇: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