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方针范文

2023-09-22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方针范文第1篇

为了更好的完成支行全年任务计划,实现中间业务收入大跨度的飞跃,本着民主,自治,本部自负盈亏的思路,将储蓄员工收入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我的工作目标以及具体操作办法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全体储蓄专柜员工,各自发挥己之所长,实现现有的岗位(专职客户

经理、非专职客户经理、个人业务顾问、高级柜员、柜员)进行竞聘

上岗、上岗要求根据《中国建设银行相关岗位基本上岗要求》实行竞

聘。竞聘过程,公开、透明。具体公开竞聘办法将会在最近时间出台、

具体细则将会在全体竞聘人员之间公布。竞聘到岗的人员、应认真履

行《中国建设银行各岗位职责与义务》,确保更好的为客户服务。

二、 服务客户。全体人员应站在客户至上的角度上、用心服务客户。认真

对待办理业务的每一位客户。办理业务的过程中、要使用普通话、礼

貌用语、做到来有迎声、去有送语、唱收唱付,确保每一笔业务的真

实性、完整性、正确性。作为网店经理、有义务将对客户的服务作为

一项基础工作来认真完成,从而提高整个网点的精神面貌。

三、 将客户分层、细化,实行有目的性的、差别化的服务。将现有网点内

的钻石级客户、白金级客户、金级客户、潜在客户落实到客户经理以

及个人业务顾问身上,让客户经理以及个人业务顾问将全部精力用在

抓客户,为客户服务身上。有的放矢的做好理财产品的销售工作。做

到客户分配百分百、掌握客户百分百、维护客户百分百。在分行制定

的任务下、作为享有主要客户资源的重要岗位,要在网点经理的统一

部署下、有针对性的联系客户并告知适合客户的产品,避免客户的流

失。最大程度上提高网点重点客户的保有量以及新增量。

四、 沿着“大家的绩效大家赚”的主要思路,用合理的绩效分配制度来激

励员工的积极性,让其从心里愿意为支行、为本部门出一份力。绩效

不是指望某一个人或者某几个人来获取,要提高每个人的绩效收入,

必须全员参与,全员营销。每一个岗位都会有其自己合理的收入,本

着“后台为前台服务,领导为员工服务”的导向来做好此项工作。收

入提高了,员工满意度提高了,支行的整体指标也就随之提高了。

五、 奖罚透明化管理。提高员工待遇的同时,一定要吧奖罚政策量化,要

让员工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对支行有突出贡献

者,要进行适当奖励,反之要进行处罚。要让整个部门的工作气氛团

结、和谐。整体划一的团队,才能创造出好的业绩。在处理团队日常

工作接触或者交涉过程中,要做到逐级汇报,越级申诉的模式,不能

做与团队或者支行利益相悖的行为。

六、 在完成支行与分行下达的KPI指标中,要做到不低于分行辖区内机构

指标的平均数。认真对待分行以及支行布置的各项任务,确保顺利完

成。在工作中,总结以前的经验,避免在下一步的工作过程中走弯路,

浪费支行大量资源,浪费人力物力,网点经理应在工作中作到提前统筹的安排,做事有目的性、有针对性,做到将客户均衡,实现本区域内特色发展。

七、 将建设银行网点转型工作落到实处。网点转型时建设银行大跨越的一

步,是为了更好的为客户服务的一步。我行网点转型工作与同级支行存在差距较大,为了改善现状,我决定将按照《中国建设银行网点转型要求》进行规范。不但要做到形似还要做到神似。用心服务是基础,工作中不能应付。真正意义上做到高低柜联动,柜面办理简单快速的业务,低柜办理复杂业务,更好的缩短客户等候时间。

八、 “走出去、迎进来”。为了提高支行现有的客户结构,我准备定期组

织员工走进社区、走进学校等人员较为集中,客户质量相对较高的场所进行金融知识与我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的宣传。定期举办分行重点核心产品的知识讲座,来更好的为客户提供咨询和服务。“走出去”发掘我行以及同业行的优质客户到我行来办理业务,成为我行的优质客户。“迎进来”我行现有的存量优质客户,并通过与客户经理良好的沟通,实现客户介绍客户,以一带十的营销模式。

综上所述,在今后的工作中,许多事都要从小做起,从实做起。“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每一个客户都是我们要认真对待的目标,争取改善每个员工的整体收入是我的工作方向。我相信,我有能力打造一支团结的、专业的、年轻的储蓄团队来为支行贡献一份力量。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方针范文第2篇

为认真贯彻“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强化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落实2011安全生产工作目标,保护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确保生产经营的安全、稳定、顺行,特签定本《责任书》。

一、主要责任目标

1、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按照公司《2011年安全生产工作要点》提出的目标和要求,履行好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2、无工亡、重伤、重大设备、重大火灾和负主要责任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一般行车事故频率小于0.04次/万车公里。

3、千人负伤率≤0.4。

二、风险抵押金交纳

1、根据车辆多少责任轻重不同的原则缴纳风险抵押金,第一责任人按100元/辆车缴纳,即 元

2、体现责任共负、一级为一级负责,风险共担原则,分管领导、安全员按第一责任人所交风险抵押金的80%、20%交纳即分管领导 元,安全员 元。

三、考核与奖励办法

1、年终考核兑现。

2、责任期满,完成目标者,退还风险抵押金,并按所交风险抵押金200%进行奖励。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全部风险抵押金,取消奖励资格,罚第一责任人2000元,分管责任人1500元,安全员300元;若年内出现下列两款情形,罚第一责任人4000元,分管责任人3000元,安全员600元。

(1)发生一起工亡、重伤事故或构成重大设备、重大火灾事故;

(2)发生特大交通事故。

4、发生交通死亡事故或重大经济损失(30万元以上,含30万元)行车事故,取消奖励资格,并按事故责任扣罚风险抵押金。

(1)全部责任,扣风险抵押金40%; (2)主要责任,扣风险抵押金30%; (3)同等责任,扣风险抵押金20%; (4)次要责任,扣风险抵押金10%; (5)无责任不扣风险抵押金。

5、千人负伤率大于0.4,取消奖励资格。

6、全年一般行车事故频率超过规定值,减发第三项第2款奖金的20%。

7、完成目标且年内无3000元以上事故,按所交风险抵押金的300%予以奖励。

8、未尽事宜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四、附则

1、本责任书期限为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

2、年终考核扣罚大于奖励数额的,从风险抵押金中扣除,仍不足的由责任人支付。

3、本责任书一式三份,由单位第一责任人与经理签订后,公司存档、责任单位、安全生产科各一份。

总经理:

单位责任人:

监证人:

XXX有限公司 二〇一四年一月 一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方针范文第3篇

1.1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竞争格局下, 中国的改革开放彰显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吸引力

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 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 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贫穷、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富强、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公民意识显著增强、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 这一切只用了30年时间, 被称为“中国奇迹”, 而这一奇迹的创造者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13亿中国人民。13亿中国人民和社会主义中国面貌发生的根本改变, 对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巨大贡献是多方面的, 引人注意的是中国的成功发展为占世界人口3/4的发展中国家探寻到了一条可资借鉴的发展道路。

虽然这一探索过程艰辛而曲折, 但经过短短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 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中国改革的实践已经走出一条与西方不同的现代化道路。因为, 它不仅解决了近代以来困扰我们的发展问题, 重要的是, 中国的发展为与中国有着类似经历的民族和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用邓小平同志的话讲, 即为“占世界总人口3/4的第三世界走出了一条道路, 更重要的是向人类表明, 社会主义是必由之路, 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1.2自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背景下, 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 用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周年, 也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由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发展, 首先发生在经济文化落后国家, 这些国家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 在谋国家发展、谋人民利益等问题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同时也积累了太多的问题, 最终导致苏东剧变的发生,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科学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质疑。当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终结论”甚嚣尘上之时, 邓小平同志却满怀信心地指出, “我坚信, 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 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 但人民经受锻炼, 从中吸收教训, 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中国的改革虽然也因为受到自身发展和外部环境的影响而进入艰难时期, 但中国共产党人顶住来自各方的挑战和压力, 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在新的伟大实践中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文明进步, 用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事实使得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放射出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芒。这显然大大有利于马克思主义“进教材”。

2 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 造就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讲教师授课自信心和说教能力,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进课堂”

一方面, 30年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整个中国, 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升业务素质的主客观条件日益改善。这个对于教师的授课自信心还是说教能力都是极为重要的支撑。过去学生“政治教育需求乏力”、“动力不足”、“政治冷漠现象”等有了比较大的改观。面向一线教师各种层次的理论学习进修、业务培训的机会很多, 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师们有机会走出去, 通过社会实践考察直观地体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各方面的创新实践成果, 现实的冲击力带给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全方位的感官体验, 教师们可以更加敏锐地把握时代的价值趋向, 更加准确掌握社会的心理需求和个体心理需求, 从而及时进行教育内容的调整和方式方法的创新, 始终掌握调适引导规范社会价值体系的主动权。平日课堂需要灌输给学生的各种抽象理论由枯燥变得生动起来, 课堂的讲授紧紧围绕社会所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 内容与时俱进, 克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现实脱节、内容陈旧、语言空洞的弊端, 从而加强了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另一方面, 30年改革开放早已化为中国人的一种精神风貌, 积淀为一种与时俱进的民族品质。广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甘落后, 更新教学观念, 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 构建各种师生互动的动态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丰富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果。

广大教师摸索出了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如启发式、参与式、互动式、案例式、研究式教学, 多用喜闻乐见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新颖活泼的形式, 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考, 把科学理论讲清楚、说明白;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 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 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开发网络教育资源, 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积极探索科学的考试考核方法, 重点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

3 改革开放的生动历程, 铺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吸引力。力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摆事实, 讲道理, 有利于马克思主义“进头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改革开放实践良性互动的一个个精彩篇章作为生动演绎的素材增加了课程的吸引力, 更重要的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例如, 经济增长中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 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平衡, 就业、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 收入分配差距过大, 社会风气问题较多, 腐败现象严重, 等等。针对这些问题,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自党的十六大以来, 提出并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推动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并相应部署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 要求在分配领域把公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等等。尤其是在分配原则上, 很长时间以来一直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后来改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分配注重公平”。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提出, “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 “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 大大深化和完善了对效率与公平关系的认识。所有这一切, 都把改革开放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原则得到了更加鲜明的体现。

学生在领会国家方针政策精神的过程中, 掌握的将不仅仅是空洞的政治结论, 而是从来龙去脉中深刻理解是什么和为什么。从而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改革开放30年跌宕起伏、惊心动魄的曲折过程, 为教师根据受众学生不同专业特点而设计的教案和情境提供了大量鲜活的素材, 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的实现——思想观念的内化和在行动中的外化。

近年来, 特别是在今年的抗震救灾斗争和奥运会、残奥会志愿服务工作中, 以“80后”为主体的当代大学生以实际行动展现出良好的政治素质、强烈的爱国热情、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昂扬的精神风貌。教育部2008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也充分表明, 当代大学生思想主流积极、健康、向上, 高度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高度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高度信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高度关注涉及国家主权、荣誉和尊严的重大事件, 高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自觉提高服务人民、报效祖国的本领。这些,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取得重要成效的, 是能够经受住一系列重大考验的;强有力地表明了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80后大学生是充满理想、大有可为、值得信赖的新一代, 能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之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课堂主渠道, 主流的意识形态已然化作春风细雨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观。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 社会思想意识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发展态势, 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大学生思想领域都会有所反映。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 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的集散地, 对大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广泛。高校学生大部分是“80后”、“90后”, 他们面对的是比过去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社会环境, 需要应对未来各种意想不到的挑战, 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

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 坚定他们的理想信念;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使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坚定实践者;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问题, 进一步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要在国际风云变幻的形势和环境中, 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要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青年人成长规律, 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把他们培养成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事实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关键内涵——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赋予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生命力, 是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工作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改革开放,思想政治理论课,“三进”工作

参考文献

[1] 邓小平文选[M].人民出版社, 1993, 3:225.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方针范文第4篇

摘 要: 考试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考试方式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课程考核效果的优劣。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许多问题。近年来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考核形成了许多可借鉴的经验,对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 美国通识教育 考试改革

自“05方案”实施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围绕“考试改革”做了诸多有益的探讨和尝试,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至今依然存在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政课教育目标的实现。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高度重视高校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并多次就这一问题进行专门部署。根据思政课自身的课程特点和教学规律,结合中央系列相关文件精神,对思政课考试考核改革做积极的探索,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大学通识课程考核的特点

第一,美国大学通识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并以此为目标,通过对学生进行文字书写、口语表达、数理统计与分析及综合推理等方面的考核,培养学生的超越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第二,美国大学通识课程的考核内容丰富,不仅突出表达能力,特别是写作方面能力,而且将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其中,并重视发挥通识课程考核的反馈功能。

第三,美国大学通识课程的考核形式以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实际水平为宗旨,采用多种考试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考核。

第四,美国大学通识课程成绩评定侧重于考查学生能力、水平提高的情况,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绝大部分,且逐渐改变以往按数字和等级评分的计分方式,计分方式越来越合理[1]。

二、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其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立德树人,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是“聚焦立德树人不够”。

其二,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在“教”,而在“学”。因此,学生没有学习就没有教育。当前,思政课课堂教学模式落后,“满堂灌”是不变风景,这一模式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没有得到有效提高。

其三,当前我国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多数理论与实践教学依旧局限于对学生进行低阶能力的培养。

三、美國大学通识课程考核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启示

首先,我们强调要让教学“生动”起来,主张采取多种不同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思维,实现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真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起来,进而使主流的价值观念入脑、入心。这就要求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仅把道理讲透——“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而且要求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吸引学生关注此类问题:如思政课各门课程可根据自身课程特点,有针对性地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生活热门话题,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进行多次专题讨论。每次讨论,教师都全程对论题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的情感和良好品德。这种教师引导下的小组协作讨论活动,可谓是一个“精神助产”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清晰的思维、表达能力及团结协作能力。

其次,以考核方式改革反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过程考核加强学生的平时学习,主张采取多种考核形式以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高,尤其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知识只有当它靠积极思维得来的时候,才是真正的知识。”教学改革最核心的也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问题恰恰是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从这一立场出发,我们以考核方式创新反推教学方法改革,通过过程考核加强学生的平时学习。比如,我们要求学生记“笔记”,通过“记”笔记很好地留下思维的“印迹”,强调在“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期末我们对学生课堂笔记的“个性化”和完整性加以评定。

再次,实现教学改革的主导原则是实现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不断增强和体现对学生实施人文素质教育过程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将所遇到的问题放到“文化”层面上思考,形成文化自觉。我们主张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转变,倡导对话式教学、体验式教学,深化过程性考核。如《概论》课可以做体验式教学的“激情大课堂”,“唱、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学生根据主题,以小组为单位课后搜集素材,进行自主创作。老师根据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作品的完成程度,给出相应成绩,实现过程性的“平时”实践考核。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突出手、脑并用,有助于促进理论与实践结合。同时,这一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同。《原理》课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经典阅读,撰写读书心得;《纲要》课组织学生代表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后在班内开展宣讲活动;通过多元考核方式,整体提高学生素质。为了实现学生的学习由原来的被动接受向主动探寻转换,安排学生利用假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会实践调查,并形成严谨、完整的调查报告,教师根据调查报告的规范性、研究内容的系统性、社科性等予以评定。这种深入社会现实的调查活动,凸显了“过程考核”的主旨,突出了研究探索,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信息时代,可以开辟网络教育考核“第二课堂”,以Blackboard在线教学管理平台、微博、微信群等为载体发布教学任务,学生综合运用多种多媒体手段围绕目标任务进行诠释和表达,老师对作业完成情况予以考核评定。需要强调的是,我们要有大数据意识,对每届学生历次的考核结果实施动态监测,同时还将历届学生的考核表现放入监控系统中进行纵向对比,发现规律性,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王霞.美国研究型大学通识教育反思[M].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本文为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4bszx032、L15wsz023)、辽宁省高校党建课题(GXDJ2014-C077)、2014年大连海事大学校级教改立项资助项目(2014Y31)的阶段性成果。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3132016102,3132016103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方针范文第5篇

摘 要: 时代在发展,科学技术在进步。当前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学习、生产等方方面面,推动了它们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高校思政教育教学也受互联网影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围绕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方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重点从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联网视域下所面临的挑战、积极改进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策略这两个层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质量。

关键词: 高校;互联网;思政教育;策略

互联网的发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渠道获取外界信息和知识。然而,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让教育更具便捷性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思想政治意识薄弱的学生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1.高校思政教育在互联网视域下所面临的挑战

1.1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教育信息来源多样化

科学技术在进步,互联网技术也不断发展进步,学生利用互联网获取自己所需的教学知识的技能也在不断提高,获取信息的渠道也变得多样化,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视野的拓宽,也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性。在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中,教师的信息优势不再凸显,在互联网视域下所进行的高校教育,必然对传统的教师地位造成一种冲击,作为学生将一定程度失去对教师的依赖。

1.2互联网视域下教育方法需要创新

互联网技术对高校传统思政教育必然会造成巨大的冲击,但是这种冲击毕竟不能从根本上动摇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所以,在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着传统的教育模式,他们在教育活动中依旧按部就班,使得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鉴于此,为了适应互联网技术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应该积极地对教育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2.积极改进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策略

2.1調动学生对思政进行学习的积极性

爱因斯坦曾经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原本思想政治学科就是一门理论性强,比较枯燥的学科,原本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不是很高,高校教师在进行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教学中,如果在教学方式上仍采取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必然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鉴于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想尽一切办法,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跟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直接的关联。故而可以一边教学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一边充分地同学生身边的一些现实的问题进行连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继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对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给予丰富

在高校进行思想政治的教育教学,其目的是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思想素质的提高。但是,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仅仅依赖于高校思政教育的课堂和课本这一手段,其目标的实现存在着巨大的难度。鉴于此,作为高校的执教者,有必要对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内容进行有意识地联系现实时事进行补充,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这样一来,则可以突破单一的教材内容所形成的局限性,让学生在这丰富的资源中获取更多的知识。比如,在进行“邓小平理论”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促进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教师完全可以有目的指导学生充分里利用互联网这一途径,学习邓小平提出理论的历史背景,这样学生的学习难度就降低了,学习效果也就更佳。

2.3对高校思政教育路径进一步拓宽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开了一条新通道,作为教育者有必要对自己的教育思维进行革新,将自己的思政教育路径进一步拓宽。为此,作为教育者,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充分地考虑到自身状况以及学生的实际后,利用互联网技术,对他人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思维进行搜集,参考借鉴一些优秀的教育模式。第二,作为执教者,应当同学校紧密地联系,积极建构出高校思政教育的网络平台,将自己优秀的教学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到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便于学生在线下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样可以便于在课堂上还没有透彻掌握知识的学生进行再一次进行学习。这样则可以充分地利用网络技术,有效地突破课堂教育的束缚。

3.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教学,受到了新挑战,一是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教育信息来源多样化,二是互联网视域下教育方法需要创新。为此,积极改进高校思政教育的策略势在必行,调动学生对思政进行学习的积极性、对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给予丰富、对高校思政教育路径进一步拓宽,是重要的策略。相信这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狄静涛,邱净.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7(23):439.

[2]何韬.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改进路径[J].人力资源管理,2017(08):310-311.

[3]朱慧芸.互联网视域下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改进路径[J].亚太教育,2016(25):138.

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方针范文第6篇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故事教学;教学模式

[作者简介]周洁,浙江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助教;赵澄,工学博士,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高级工程师。

一、 故事教学的价值

在信息爆炸的新媒體时代,网络媒介一方面带来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削弱了人们对信息的注意力和专注度。也就是说,空洞的说教、乏味的教育信息传播将难以引起大家的兴趣与注意。而故事具有娱乐与教化一体的功能,如评书这一娱乐形式,以其特有的故事性、情节性、曲折性、人物个性、细节性等艺术特色而广受人们喜爱。相应地,教育界开始关注故事在教学中的价值,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研究:故事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和教学模式的研究。

1. 故事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这类研究以故事教学的应用类型研究为主,包括:(1)把故事作为教学活动的工具,具体有两类,一类是将故事作为实现教学模式的辅助工具,包括通过故事导课、故事解说概念等方式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其理解和记忆;另一类是把故事作为教学活动的背景或问题发生点。(2)把故事当成教学起点的探究合作教学,即教育叙事研究。故事教学是指在教师说故事之后,依据故事特色与情节,师生之间进行故事的讨论与分享,并安排适当的延伸活动,如角色扮演、写作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写作的过程,代表性的类型有案例教学法、“故事中心”教学法[1]、说故事课程设计、课程统整故事模式、Lauritzen和Jaeger故事模式。其中,案例教学法通过特定的情境表现事物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教学过程突出主题和观点,师生互动关系平等;说故事课程设计主要以引导学生去挖掘个人生活中的故事或叙事,并在说故事中产生新的观点和态度;课程统整故事模式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即个人层次、文化层次、全球层次、宇宙层次,将说课程的范畴扩大,从人到人类,从现在到过去、将来的故事;课程统整故事模式集中于内容上的探讨,而Lauritzen和Jaeger故事模式突出了教学环节的三大要素,包括目标、叙事脉络和教学理论,强调三者之间互相支持和以反馈为基础的探究过程。(3)以故事性为教学理念的故事教学模式,主张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故事,课程中的故事要素包括人物、情节等,具有事件发展的开头、障碍、铺垫、危机、高潮和结尾,将课堂设计成引人入胜的节目或电影,让故事成为教学过程的核心,而不只是学生认知学习的对象。

2. 教学模式研究

我国在1981年开始对教学模式进行研究,经历了国外教学模式的介绍与引进、教学模式的理论探讨、新型教学模式的建构三个时期。[2]其中教学模式的定义包括结构说、过程说和方法说。结构说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程序结构化的表达;过程说认为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模式,是教学程序的策略体系或教学样式;方法说认为教学模式是一种有理论支撑的教学方法。无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包含着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等要素,是在教学理论和理念指导下,通过理论演绎和经验总结、教学反思结合而得出的引导教学行为模式化的一系列行为类型。[1]

本文基于学生的注意力分布理论,将故事性作为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研究的重点,主张把教学过程设计成故事,强调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行动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3]先将课堂教学过程的开端、中段和结尾进行重新规划,再建构故事性课堂要素和教学结构,应用冲突、对比、结局的开放性或封闭性以及人物的人格与命运、语境与情节等具有不同心理影响的故事创作手法来设计教学活动,对叙事理论研究成果进行归纳与提炼,建立故事性的教学模式理论框架。通过教学案例评估对理论框架进行补充和修正,最终得出相关结论。

二、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故事要素〖*2〗

1. 语境: 时空共存的话语容器

语境包含两个方面——文化语境和课堂语境。文化语境(课堂外),又指背景语境、时代语境、社会语境。人处于社会的容器中,而语境是话语的容器[4],符合时代和环境的故事氛围,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叙事增加现实感。任何故事发生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下,都会在叙事上产生诸多限制。但是在尊重时代背景的前提下,这些叙事限制本身也能为人物表现(行动)提供现实依据,帮助教学对象了解到事件发生的因果联系。

课堂语境包括相对独立的教学空间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前者被称为“教学条件”;后者是笔者的研究重点,包含上下文语境(课堂间)和交际语境(课堂内)。上下文语境指单独一门课程设置中的各章节之间的关系,也可以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中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语境,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之间的课程关系。上下文语境有利于教师理顺各章节及各课程体系间的逻辑,做到整体了解和宏观把握。交际语境主要指教师与学生在课堂场景中所使用的特定的语境。思政教师要明白自身的角色——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和传播者。除此之外,还需要明白自己的个性、课堂表达能力、语言风格、学生的期望情况、话语对象的特点等内容。

2. 人物: 挖掘角色的人格化和命运感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人物的要素包含着以下三个方面:故事素材中的人物,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的教师。其中故事素材中的人物是可以超越时空存在的人物,而课堂中的学生和教师是现实场景中实存的人物。

人物是故事的集结体,人的成长经历让人物变得更加人格化并充满命运感,人物的生理因素、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会影响角色在不同情境下的选择,可以说人物是故事的助推器。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利用人物的要素,去增强故事的互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作为叙事主体承担着两方面的作用:既是叙事内容的把关人,又是叙事过程的主持人。根据教学内容和目标合理地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的人物叙事帮助学生在建构知识的同时也进行生活的体验,进而激发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并营造双向的沟通氛围。发挥角色的人格化,让人物充满个性、价值主张、想法;发挥角色的命运感,让人物充满命运的关怀,在自我与他者、内在与外在、物质与精神、现实与梦想中表现人性色彩,绘制出生命图景。

3. 表现: 价值观的选择与行为表现

人物经历的挖掘和匹配,人物需求的解析和深入,其核心的内驱力就是价值观的选择与行为表现。而表现也是与情节最密切相关的要素。情节包含了背景、引发事件、内在反应、行动计划,采取的行动、结果和反馈。内在反应是人物的心理活动,行动计划和采取的行动是人物推动的过程。事件的客观结果,反馈为角色身上的主观效果,使情节之间不断地推动发展,形成完整的故事。国王去世了,王后也死了,是一个故事。国王去世了,王后因为悲伤也相继辞世,是一个情节。正因为情节中包括时空和因果,便于了解其行为表现背后的深层次的价值观的选择。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些课程的主题是宏大的,指向全人类,超越了个体与时空,比如战争与和平、本民族与全球化、人与自然、科技与生活、形势与政治。这些从宏观角度审视变化和发展的宏大叙事,也需要从人性的微心理切入,凭借生动的任务和精彩的情节让课堂叙事变得富有内涵而深刻。

4. 目标: 意识形态的内化与同构

思想政治理论课叙事教学必须要明确一个教学目标,这个教学目标可以分成不同的主题,而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基本方向和发展方向,教师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科知识特色,按照课程逻辑将把有联系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人生观、道德观、法治观的教育,树立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和时代精神的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帮助大学生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帮助大学生了解历史、国情,领会中国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讲授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原理运用于中国的历史进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帮助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理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形势与政策”帮助学生掌握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的科学方法。这些课程构成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教学体系,在引导教学按照目标开展的同时,教师也要减少对既定目标的限制,做到“目中无人,心中有人”,在价值观的内化与同构工作上进行更为深入的挖掘与体现。故事案例中的人物应具有不同的选择,不应填鸭式地只告诉学生单一选项,而应该通过故事来表现出人物如何选、为何选,在教学中引发学生的反思。要突破既定的内容,去设立多种主题。

三、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结构

故事大师罗伯特·麦基曾这样定义结构:“结构是对人物生活故事中的一系列事件选择,这种选择将事件组合成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序列,以激發特定而具体的情况,并表达一种特定而具体的人生观。”[5]课堂中按照特定序列来组合的知识内容便是课堂结构,结构即思想,目的是通过输出价值观起到潜在的育人作用。课堂结构将课堂教学与学生注意力等生理或心理因素结合,把握教学节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情感,战略性地提升知识传播与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堂结构分为三个部分(见图1):第一世界是展现困惑的世界,由教学目标出发,抛出问题,而在这一阶段学生对问题不知答案,缺乏态度;第二世界是寻找态度的世界,通过事件、背景、游戏或互动拓展了解事件(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一阶段学生解决了困惑;第三世界是确定态度的世界,学生找到态度,用这个态度面对原来的世界,最终达到学生感兴趣、有能力的教学效果。其中兴趣包含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对问题的探究程度等,能力指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学习,把握社会发展脉搏、科学分析、理性思考、准确判断的综合素质能力。

1. 第一世界: 困惑世界

这一部分占课堂进程的25%,细分为开场和反应(评价)。教师通过主题呈现进行开场,这里的主题需要进行细致的分类和确立,主要根据学科知识特色、学生思维特点、学生本专业等方面来进行,按照生活逻辑将有内在联系的教学内容整合在一起。这一阶段要注意“目标”要素的使用,从中提炼出适合讨论交流的主题。

主题的确立要注意三个方面:(1)主题要满足课程与教学要求;(2)主题要有逻辑性和层次性;(3)主题要有生活性和互动性。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题确定为“信仰”,可以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让学生从思考个人生活经验出发,逐渐扩展出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构建有关主题的网络示意图(见图2)。

主题的确立过程可以通过罗列关键词的形式来进行,突出的是知识的广度。在教学过程中,主题确立应该优先于主题呈现,主题呈现的是经过筛选确立后的内容,并以与主题相关的激发事件作为铺垫。在第一世界中,创造语境是重中之重,为后续的人物及选择做了铺垫。主要可以通过以下三种策略来创造语境:(1)“大+小”模式,宏大叙事与微观心理,大时代背景下的小人物的故事,大英雄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探索人性、爱、责任、人生意义等主题;(2)“常+奇”模式,生活中不起眼的、熟视无睹的小事或经历所产生的奇妙的化学反应;(3)“偶然+必然”模式,命运的无常与发生的必然,各种境遇的交错与对照。

在关于信仰的教学内容中,教师可选择“常+奇”模式,即从自身经验等小处着眼,将教师的生活叙事作为引子,展开对生活世界的价值探寻。如出国入境时需要填写表格,其中就包含宗教信仰,对于有特定宗教信仰的人们来说,宗教信仰就像姓名、性别等内容一样重要,对他们来说填写宗教信仰轻松平常,但对我们来说却无从下笔,其中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的宗教信仰是什么?从西方社会中宗教信仰的重要性等问题开始着手,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进入争论过程,直至学生的第一次反应和评价。

2. 第二世界: 寻找态度的世界

这一部分占课堂进程的50%,细分为事件、背景、定制游戏/互动三大部分。事件是开场(激发事件)的深入与延续,更进一步叙事、拓展问题。如信仰教学中,教师以自身的经验作为引子,呈现出课堂主题,在第一次讨论后发现很多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自己的宗教信仰,事件转而以案例、社会新闻等素材展开,如美国富豪向国会写了关于“请向我征税”的公开信,分析慈善与宗教信仰的关系。

之后进入背景部分,背景是事件的相关信息和材料,以及对于事件各方的观点和态度,该部分让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得到进一步深化。揭示出西方的精神世界由宗教信仰支撑的特点后,自然就引出了问题:中国的精神世界是由什么支撑的?当前中国的信仰出现了什么问题?在背景部分,要注重表现的要素,讲清晰两个层次——因果和时空。因果就是要阐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时空就是要以历史脉络、地域联系去比较和分析其中的特点。

定制游戏/互动部分主要是从理论学习转向实践学习及情感体验活动,这部分同样根据学生注意力分配和专业特点等方面来进行安排,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影片观看、主题辩论、社会调查、专业事件作业等方式来增强内容的故事性和内化感。信仰教学中,面对美术专业的学生可以布置画画、人像雕塑等作业;面对广电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选取与信仰相关的媒体素材,如一些经典的影视作品,学生可以分组选取不同的影片和对应的台本,以配音或小品的形式进行重新演绎。在该过程中,人物要素显得重要,学生将自我置身于情境中,品味人物的个性,体验角色的命运。

第二世界是教学结构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寻找态度的世界中必须要有理性而清晰的逻辑链,因势论理、因事论理、事理相连,这需要教师以科学的形势观、方法论来完成教学目标;当然也需要设置叙事性的互动环节来推动学生感性的反思与体悟,行动带来期待,反应带来结果,而人物的行动、期待和实际的结果在想象与现实中拉开一道鸿沟,结果不是预想的,但又符合逻辑,促进学生以全新的视角来面对问题。在寻找态度的过程中,冲突的发展和态度的变化随着故事教学节奏的深入而递进。

3. 第三世界: 确定态度的世界

这一部分占课堂进程的25%,主要包括延展性事件和教学评价。在第二世界的后半段,学生对相关事件的细节、脉络、背景已有了充分的了解,伴随着分析和评论,知识的深度达到最大化,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基本确立。如果说第一世界是物理意义上我们所在的课堂,是对问题缺乏正确看法的困惑的世界;第二世界是真相的世界,是经过一系列发现与学习后,找回了真知灼见的世界;那么第三世界可以叫作新的第一世界,在物理环境的课堂中,学生的态度已经发生转变,并用这个态度和方法去面对原来的世界。

延展性事件主要指教学活动的叙事研究,叙事研究主要包括经验收集和意义诠释。经验收集包括在课堂中自身的学习感受,对个体经历故事和同伴合作者的评价。教师要帮助学生去经历、感受、理解故事的发展,按照时间和因果逻辑、个体与社会互动、个体成长与发展三大角度,引导学生进行生活叙事,以全新的态度重塑个体故事,升华获得的经验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评价以叙事研究作为基础,分为预设与生成两类。教师根据三个阶段的教学活动设计评价指标和具体量表,作為对每个阶段教学活动的目标导向和过程规范,而预设的教学评价难以涉及学术内涵发展和行为的个体话语特征,如分享上课感想、心得体悟和建议作为课堂叙事活动。此外,设计评估体系时还需要涉及第三方听课评价、学生访谈等问题,并按照是否使用故事教学手段划分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学评教成绩来进行对比,根据课程评估结果不断地调整教学过程。此外,还要对学生提到的问题做记录,整合问题发展史,真正实现教育对个体成长发展的价值和意义。

四、 教学评估与结论

本节以“形势与政策”作为故事教学的课程案例,对Z大学的“形势与政策”课课题组的教学情况进行了为期两年的教学跟踪调研。选择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相结合的数据来源(见表1),结合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一手资料包括:(1)依据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行为两大层面,制定出了故事教学评价框架(见表2),并拟定了问题提纲,课题组进

行现场听课并汇总听课记录;(2)以课后座谈会及课后随机访谈的形式形成的来自学生的访谈文本;(3)录制课堂教学视频,通过互动分析系统FIAS(Flanders,1970)记录师生语言互动的情形,并作出分析。除了一手资料外,我们还通过教务部门等渠道,获取到A教师两学年的学评教成绩作为二手资料,并作为定量数据进行辅助分析。

在实施的过程中,选取2个年级的4个专业班级(16级X专业、17级X专业、16级Y专业和17级Y专业),设置实验组(采用故事教学法)和对照组,第一学年授课对象为16级班级,第二学年授课对象为17班级。课题组成员根据前期的文献资料,建构出表2中的18个问题作为探讨特征,并根据学生访谈文本和课堂信息数据将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和分析。

根据FIAS互动分析系统,课题组得出了整个教学行为迁移过程、行为分布和变化过程,并利用分析软件SPSS统计出教师与学生的各种课堂行为的频度分布关系,其中课堂交互行为的比例统计结果见表3。

由表3可以得出:(1)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教师语言和学生语言比例恰当,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的主宰,没有出现填鸭式教学现象,而是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能动性。(2)在故事教学中教师通过指示期望学生回答和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的方式,促使学生活动的比例提升2%,教师通过这一策略推动学生自主思考和分享学习心得。(3)学生讨论与应答比例上升2.7%,这部分行为主要包括学生自己表达想法,或与同伴讨论交流看法。

FIAS互动分析系统主要从定量的角度分析课堂教学行为的迁移,而课堂听课观察则以定性方式分析考察具体变量的维度与问题:故事教学中,教师教学满足结构化、系统化、差异化、内在化这四大维度。结构化指运用故事教学的理念让课堂结构完整、节奏紧凑、问题突出,系统化指目标落实、价值准确、逻辑清晰,差异化主要是内容丰富、版本多样、手段新颖,内在化主要是指接受认同、情感回应、思考能动。

该校的学评教成绩作为辅助数据帮助我们了解了故事教学在实践运用中产生的效果,并得出最终的数据(见表4),运用故事教学模式的实验组(2017年)比不使用故事教学模式的对照组(2016年)的教学评价总分高出14.64%。我们将故事教学评价框架(见表2)中学生(学习)的四个维度——针对性、多样性、能动性和选择性与该校的学评教各项指标进行分层,数据表明,模块分数增长率从高到低依次是选择性、能动性、多样性、针对性。其中,多样性模块中,“老师能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手段),善于将学科知识与工作实际相结合,深入浅出,有助于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的增长率最高,达到23.17%;其次是“老师上课经常与我们互动,促进我们积极思考,教学富有启发性”,达到23.02%。由此得出,故事教学侧重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互动”是为了“能动”的教学理念。

故事教学结构中“定制游戏/互动”的部分,是先由老师布置课后的作业,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完成作业,而课堂上“定制游戏/互动”的部分则更多是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因此,“老师经常布置课后作业,引导我们开展自主学习,并认真批阅、评价作业,对我们学习评价公平恰当”的增长率也达到了19.41%。

五、 结论与展望

本文提出了思想政治理論课教学的四大故事要素——语境、人物、表现、目标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建构,随着教育叙事学的不断发展,将有更多的要素补充进来。本文提出,要将故事思维融入教学全过程,就必须设计有层次感和节奏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叙事结构并使之贯穿教学活动,以开头(提出困惑)、中段(寻找态度)、结尾(确定态度)的特定序列来分配课堂时间,战略性地提升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莉.故事教学模式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16.

[2]郝志军,徐继存.教学模式研究20年:历程、问题与方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12):5155.

[3]瑾·克兰迪宁.叙事探究——原理、技术与实例[M].鞠玉翠,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26.

[4]胡百精.故事的要素、结构与讲故事的策略模式[J].对外传播,2017(1):3841.

[5]罗伯特·麦基.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6:62.

(编辑:林毅)

上一篇:当日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公园招商工作计划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