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发展现状范文

2023-09-20

电影发展现状范文第1篇

摘要:中国动画电影市场近年来掀起了一股热潮,每年的作品量持续上涨,然而精品不多。大众消费平台以“唯票房论”来评定影片质量的优劣,票房数据俨然成了市场上最为炙热的评价标准,也成为了观众选择观影的风向标。然而,票房数据高的,影片作品质量却不一定能达到观众心中的满意度;但是票房数据不高,却一定是影片质量不高。因此,票房数据的表象上影射出中国动画电影当下的一些问题。本文拟从这些数据的表象入手,剖析这表象背后的本质,找寻问题根源,提出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动画电影   票房数据   表象   本质

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一路高歌,频传捷报,自2015年《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火爆之后,动画电影市场持续升温,加之国家政策扶持力度持续增高,国人们的动画热也再一次被燃起。然而动画电影市场的票房“冰火两重天”的现象依然摆脱不了,票房数据直接成了第一评价标准。表象视域下的国产动画电影依然存在着更大的问题,影片的题材定位不准确,创意和品质低,档期选择不当,营销宣传不足等都是表象背后的本质,其解决之道是当下国产动画电影必须面临的问题。

一、表象与真相——数据背后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动画市场稳步发展,动画电影频频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各类传播平台中关于动画的关键词频繁出现,院线中动画电影也有了一席之地,观众与票房也不弱于同时期的商业电影。票房数据逐渐进入各界视野,数据表象上亦有可感慨之向。据官方数据统计,2010-2017年期间共创作生产国产动画电影304部,上映241部,实现总票房86.2亿元,至2017年共有15部动画电影票房破亿元,票房由1.5064亿元增至的13.4971亿元,从只有5部票房过100万元,增至16部票房过1000万元,经济效益上有了显著提升。在票房上,国产动画电影2008年票房为3969万,2009年增至24064万元,在2010年出现票房总量下滑后连续6年大幅上升,票房平均值从2009年的每部1849万元上升到2016年的每部5725万元,虽然在2017年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调整,但该年度票房过亿元的影片是历年来最多的,共有4部①。

且近两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捷报频传,票房过亿的动画电影频频出现。2016年总票房达到70.05亿元,2017年票房过亿的有4部动画电影,分别为:《熊出没·奇幻空间》,票房5.4亿元、《十万个冷笑话2》,票房1.33亿元、《大卫贝肯之倒霉特工熊》,票房1.26亿元、《赛尔号大电影6:圣者无敌》,票房1.02亿元。暑期档动画电影《大护法》,票房8760.3万元,豆瓣评分达到8.1分,相比2016年豆瓣评分为6.5分的《大鱼海棠》高出了不少,不过没能赶超2015年的现象级影片《大圣归来》。2018年票房过亿的国产动画电影有1.58亿元的《新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3:俄罗斯奇遇记》,1.13亿元的《风语咒》等。上述列举的为票房过亿的国产动画电影,而票房在500万元以下的国产动画电影亦不在少数,如《功夫小兔侠》(146万元)、《真假森林王》(200万元)、《大熊猫传奇》(6.8万元)等。

自2015年以来,动画电影的票房数据在视觉表象上都给人一种国产动画日渐崛起,赶超欧美日韩的趋势日益接近,甚至在国外市场上亦有凸出表现,如《大圣归来》在日本上映后所带来的票房和观众效應,使得国人心中对国产动画有了表象上的新的认知。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国产动画真的崛起了吗?

我们再反观近几年来的国产动画电影的整体市场状况就能发现,事实并非如我们所见的数据表象那样耀眼。2015年现象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高票房调动了国人的动画热,然而那也仅限这一部“现象级”动画电影,之后再也没有出现了如此高票房的现象了,2017年、2018年虽然票房过亿的动画电影亦有出现,但是却相对平稳,火爆现象未能出现。国产动画在新环境和新的经济形势下,虽然大步跨越,超越历史,改观了历史问题,但是新的问题又嘎然出现,如票房和质量的问题就是目前国产动画电影必须面临的现状。

票房数据是现阶段衡量动画电影产业的重要指标,高票房数据的刺激下,“刺激着业界的神经,撩拨着资本的心弦,更令面临区域产业升级压力的各地方政府大喜过望。”尤其是在房地产业不景气的情况下,大量投资资金无处可去,就纷纷进入了动画市场。“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动漫制作机构已经超过5万多家,影视动画产业基地20多家,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几十家,此等规模,怕是动画产业最发达的美国见了都要叹为观止。”②然而,高票房却与高质量不完全等同。纵观近几年来的国产动画,其中《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赛尔号6:圣者无敌》《熊出没》系列(五部)《十万个冷笑话》(两部)等共计15部票房过亿,总计票房49.28亿元。以2017年为例,票房前五的五部动画电影,总计票房为9.73亿元,占全年票房的72%,而剩余的动画电影共计34部,票房超过5000万的1部,1000-5000万的10部,100-1000万的14部,低于100万的9部。这些数据显示,盈利的只是少数,大部分动画电影是无法收回成本的。

上述的数据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中国动画电影所面临的问题,市场经济体制下,“唯票房论”“受众为王”的场域下,票房数据的表象成为了衡量动画产业的重要标准,但是,数据背后的真相却不能代表中国动画产业真实现状,国产动画在票房数据的监测下依然有许多现实问题需要投资者、创作者慎重对待,慎重分析数据表像背后的事实现状。

二、问题与现状——中国动画市场的症候

上文中所述的数据与事实相悖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今中国动画电影产业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大众文化盛行的时代,传播媒介的多样化,消费主体的平民化,使得票房、豆瓣分数等网络数据俨然成了大众选择观看的首要条件,这也是当下造成电影评价“唯票房论”的主要原因。这一评价体系是观者自发、无意识形成的,从消费时代的外部场域来看,这个评价标准是有一定的价值的,但是却不能成为衡量一部动画电影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不过,票房数据的偏低却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国动画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拟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分析数据背后所彰显的症候。

(一)高票房与“现象级”影片

近几年来,除了《大圣归来》在学界和业界被称之为“现象级”影片外,之后都没有国产动画电影赶超,但是每年票房过亿的影片还是有的,只是主要集中在少数几部上而已。在过去的几年中,平均每年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约在50部左右,票房过亿的屈指可数,如《大鱼海棠》《大卫贝肯之倒霉特工熊》《赛尔号 6 :圣者无敌》《熊出没》《十万个冷笑话》《大护法》等。而每年除了这些影片外,其他影片有低于5000万的,甚至有低于100万的票房出现。大部分动画电影是无法收回成本的,这一现象是目前国产动画电影普遍存在的。

(二)上映期与内耗严重

“动画电影的观众是儿童”,这一主观思维在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者思维中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在国人的视觉定位上也依旧占多数。虽然,近年来创作者们已经在意识上着手改变这一观念,但是这一个惯性思维依旧难以摆脱,“合家欢”“成人类”的动画电影依旧不多。大部分投资者希望能快速回本,所以依旧会把市场定位在儿童市场,这同时也造成了动画电影上映排档的拥挤和竞争。目前,动画电影集中最热门的档期有“寒假档”“五一档”“六一档”“暑期档”“国庆档”等,这些时间段成了商家必争之期,但是上映集中就会造成单部影片的拍片量降低,那么场均观众人次就会被分流,市场自然就会被稀释。如2016年,“寒假档”上映了8部国产动画电影,“五一档”上映了3部国产动画电影,“六一档”上映了5 部国产动画电影,“暑期档”上映了15部国产动画电影,“国庆档”上映了5部国产动画电影。③如此拥挤的档期势必造成每天上映的动画电影最多不会超过2部,如果该部影片网络评价不是太好,尤其是豆瓣评分不是太高的话,那么就必然成了“炮灰”。因此,此种竞争“内耗”现象亦是目前国产动画电影所面临的窘境,想要解决此种局面,势必要在影片内容、质量和相关营销手段上做文章,方是解决之道。

(三)IP与原创失语

近几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过亿的都有个普遍的规律,那就是这些电影的成功有一部分缘由归功于成熟的IP,这也是近来大家熟知的IP大电影,因其IP的成功而备受观众关注。例如《大圣归来》取决于中国人老少咸宜的《西游记》;《熊出没》则归因于其几年的电视动画连续剧的长期宣传,在国人记忆中构建的“熊”的IP。而其他原创动画电影则哑然无声,虽有几部略有成效,但是亦不响亮,如《大鱼海棠》和《大护法》,这两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尚未赶超IP大电影。总之,国产原创动画电影目前依然处于失语状态,虽然在制作技术、画面表现上均比以前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国产动画电影在叙事表现上依然有很大的欠缺,使得观众一再对其失去信任度。因此在选择过程中,出于既往的观影经验,美日等国作品会被放于优先位置,具备较好 IP 基础的国产动画作品也会拥有一定的观众群,而毫无优势的国产原创动画则沦为弱势群体,牺牲概率极高,绝大部分成为无竞争力、无影响力、无存在感的凑数作品④。

(四)品质与利益之争

国产动画电影的投资者有部分是急功近利,只顾眼前利益,希望通过短期投资获得巨大回报,缺乏“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投机意识较大,看见部分动画电影获得巨大利益后,盲目投资,不考虑动画电影本质和品质。简单的认为,动画电影行业属于高利润行业,不了解動画电影投资回报周期和创作规律。且有许多投资者因受到《大圣归来》的票房数据影响,觉得中国动画电影的春天来了,纷纷成立动画公司,组建动画电影制作团队,稍作市场调研就开始动画电影项目,在这种没有动画电影创作经验和制作团队无磨合的境况下生产动画电影,自然就带来了许多制作周期短、品质低下的影片,也就成了国产动画电影的炮灰。如苏州高新鸿图影视动漫有限公司创作的动画电影《水神娃》,该公司是2016年成立的,不到一年就开始生产动画电影,且《水神娃》的生产周期也不到一年,这样的影片自然不能满足大众的视觉欲望。再如动画电影《牧野传奇》和《大熊猫传奇》都是刚成立不足一年的影视公司生产的,这两家公司虽然业务范围较宽,但是均没有生产动画电影的队伍和经验,在这样的外部环境下生产出来的动画电影俨然是没有市场竞争力的。

而相对于国外的动画电影生产大国,他们的生产周期没有低于三年以下的,且他们创作团队和制作经验都是长期积累的,如大名鼎鼎的皮克斯动画工作室于1984年成立后,一直制作三维动画短片,直到十多年后的1995年才发行了世界上第一部全电脑制作的动画长片 《玩具总动员》(Toy Story)。影片以1.92亿美元的票房刷新了动画电影的纪录,成为1995 年美国票房冠军,在全球也缔造了3.6亿美元的票房记录,还为导演约翰·拉塞特赢得了奥斯卡特殊成就奖。⑤中国目前能有此经历的动画公司只手可数,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算是一家,他们坚持十年做原创动画,开发的《熊出没》系列动画电视连续剧一直备受国人关注,这也是近两年来其公司生产的《熊出没》大电影能够获得成功,票房过亿的重要原因之一。《熊出没》系列大电影能拿到今年的国产动画票房总冠军与深圳华强数字动漫有限公司锲而不舍的追求精神不无关系。目前中国动画公司普遍欠缺的就是这种出精品树品牌的长远战略眼光,这一点,尤其需要业界的反省。⑥

总之,目前国产动画电影在票房数据的影响下,突显了或多或少的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困扰创作者和投资者们的路障,国产动画电影想要在全球动画版图上赶超欧美日韩大国,就必须正确认识数据本质,认清数据真相上显现的问题,并戮力前行,踏实解决这些实在的问题,方能做到数据的表里如一。

三、方法與策略——中国动画市场发展方向

中国动画电影经过种种波折,自市场转型后就开始摸索前行,在美日动画大国的影响下艰难前行,从加工到模仿,再到合作,最终走上原创道路。原创成为了国产动画电影前行的唯一可行的发展方向,亦是中国动画再次崛起的必经之路。从消费社会的需求来看,国人对原创动画电影的渴求还是很大的,尤其是优质内容的原创动画电影,例如近期上期的动画电影《白蛇:缘起》,上映两周票房已经过4亿元,豆瓣评分达到9分。再如2016年备受争议的《大鱼海棠》,票房虽然只有5.56亿,未能再创新高,但是它确是原创动画电影的一次尝试,它第一次真正尝试在当代视听语言条件下,从上古文学和传统建筑出发,在银幕上建构关于东方玄幻世界的视觉盛宴。观众愿意为这部影片的情怀买单,其实可以视为对原创内容需求的一次集中爆发⑦。

经过多年的模仿和超越,大众对动画电影的原创意识和要求逐渐提高,再加上迪斯尼和日本动画的刺激,使得国人的原创情怀越来越高涨,且已逐渐和创作者们达成共识,只要在质量和叙事上完美呈现,必受追捧。再如《小门神》与《年兽大作战》这两部动画电影,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为依托,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动画符号,使用当下流行的视听语言,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影片,在寓教于乐的基础上诉说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虽然票房和口碑未能如意,但是这也是原创动画的一次宝贵践行。

国产动画电影在原创之路上还有一个最需要关注的点就是叙事。叙事就是讲故事,动画电影的叙事应该着眼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塑造上,要把故事的题材、内容的选择以及影片世界观的构建与现当代的大众审美相契合;要能融入对当代社会问题的解读和寓意化的指涉;在民族化和文化认同上找寻突破口,使民族的成为世界的,让中国传统文化以一种新的叙述方式在世界文化版图上得以展示。动画创作者们应秉承中华优良传统,坚守工匠精神,发挥创新精神,延续中国学派时期的精雕细琢态度,精心对待每一部作品,每一个细节,力求做到最好。有了好的作品,在排档期上就不一定参与内耗竞争,只要做好恰当的营销模式,在合适的时期上映也必然会带来不菲的票房。挤在热门档期上映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影片题材以儿童为主,关于这一点是可以改变的,在进行动画电影题材选择的时候,不应仅仅把题材局限于儿童类,应扩展为全龄化,兼顾儿童化,这样使得动画电影能够有更广阔的观看空间,也可以更进一步的扩宽动画电影市场的多元化趋势。最后再做好影片的宣传发行。宣传的宽度和广度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影响到票房的,尤其是当今社会的信息媒介多样化,信息阅读碎片化,大众消费口碑化,精准定位受众,利用多渠道进行宣传才能更有效的使观众想更进一步的对作品的认知。此外,随着国家对进口影片配额限制的改变,将有更多境外动画电影和国产动画电影同台竞技,受众也将有更多观影选择。⑧

根据目前动画电影市场的趋势,笔者预测,我国的动画市场有很大的扩容空间,单片票房过10亿元应该是评价未来国产动画电影质量优劣的标准。如截止笔者写这篇文章的时间,刚上映两周的国产原创动画电影《白蛇:缘起》票房已经超过4亿,且还有巨大的上涨空间,这足以说明当下的国内观众市场对动画电影需求是有足够的想像空间的。此外,90后、00后等已然成为了观影主流群体,他们对动画电影的观影和接受习惯已然成为了电影市场的一支生力军。另外中国电影市场的银幕比重成为了动画电影市场扩容的客观必备条件。

四、结语

票房数据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动画电影市场的发展方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这不一定是件坏事。这其实也是市场对动画公司和动画电影品质的一种筛选方式,影片品质高,经验足的公司方能禁得起市场的考验。动画是一种文化商品,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方式,是需要长期知识储备,多方苦心经营,才能有所回报的商品,希期投机是无法见成效的。因此,中国动画电影的创作者们应从票房数据的表象中看到真相,精研当下国产动画所面临的各种尖锐问题,努力创作出能适应中国电影市场的影片,以促进国产动画的经典化和精品化的发展趋势。要彻底摒除旧有观念,改编和原创双管齐下,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优势文化资源,在题材和内容上精心打磨,以适应当下大众审美品味的叙事方式传播中华文明,使得国产动画再登高峰,再现“中国学派”的风范。

注释:

①本段及下文中数据来源如下:1.动画电影产量是基于国家统计局和广电总局的相关数据综合。2.动画电影上映部数及票房是基于多个平台综合及分析后的结果,如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资金办数据;《中国动画电影发展报告》《中国动画年鉴》《动漫蓝皮书》等引用数据;艺恩中国票房数据库:http://www.cbooo.cn/;电影票房网:http://www.zff888.com/;猫眼票房:http://piaofang.maoyan.com/store;以及相关新闻报道等咨询,票房都采用四舍五入的方式保留整数。

②谁谋杀了中国动漫业:自上而下急功近利成死结.https: //www. douban. com/group/topic/12051189/。

③④张娟:《2009-2017年国产动画电影发展概况》,《当代电影》,2018年第9期,第166页。

⑤⑥方景锋,杨晓林:《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综论》,《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7年第6期,第126页。

⑦方景锋,杨晓林:《国产动画电影创作综论》,《浙江传媒学院学报》,第127页。

⑧张娟:《2009-2017年国产动画电影发展概况》,《当代电影》,第167页。

电影发展现状范文第2篇

没有计划的生活是盲目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提升,对教师的理论素养、个人素质及教育教学观念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作为教师,要努力做到与新课改同行,适应新课程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抓紧分分秒秒学习充电,使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内需,通过学习提升师德修养,丰富知识结构,增强理论底蕴;工作中,积极投身教育科研的改革与实践,从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积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不断探求、感悟、反思。

一、课程理念

(一)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应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为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应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结合过程和方法,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要注意课程内容的层次性,适应不同地区学生素质的差异,使本《标准》具有普遍的适应性。应注意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活泼多样的课程内容呈现形式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进行美术教育,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三)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

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美术学习绝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应通过美术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人类社会的丰富性,并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同时,培养学生对祖国优秀美术传统的热爱,对世界多元文化的宽容和尊重。

(四)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代社会需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因此,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通过综合学习和探究学习,引导

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探究与发现,找到不同知识之间的关联,发展综合实践能力,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五)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

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二、现状分析

学生对美术课有着较浓厚的兴趣,但由于对美术缺少接触与认识,学习气氛不够活跃。不少学生由于年龄小耐性较差,因此对待的态度不够认真,表现不够大胆,欠缺创新意识。为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探索适合学校美术教育教学的新途径,利用多种媒材、多种教学手段充实学生的知识积累,启发鼓励学生的想象能力,做学生发展的组织者、促进者,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去实践、去思考、去探索、去讨论、去创作,创造条件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主体人格。注重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各种材料及所学知识,认真大胆创作,学会合作,并妥善保存自己的设计作品。积极参加保护自然的社会实践活动,开阔视野,增长社会经验。

三、措施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用各种方法互相启发,激活创造性思维,采用类比、求异想象等方法,引导他们创造。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降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难度,注重美术文化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涵养人文精神。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作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在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

5、鼓励学生进行综合性与探究性学习

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人尖社会的丰富性,了解各学科的共通之处和相异之处,理解美术对生活的独特贡献,使他们真正获得综合运用美术以及其他知识、技能来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各种问题能力。

6、重视学生的自评与互评

使学生在评价中进一步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提高技能,培养审美情趣。

7、恰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

电影发展现状范文第3篇

一、“龙门”系列影片简介

《龙门客栈》是由胡金铨执导, 影片以明朝中期为背景, 讲述了武林侠士为救助忠良之后, 与以太监曹少钦为首的东厂高手在龙门客栈展开激烈拼杀的故事。该片于1967年10月21日在台湾上映。而《新龙门客栈》的内容则是由《龙门客栈》所改编, 外景地为甘肃敦煌, 其中的主要人物虽然有变化, 但仍然保留了其中的历史背景和善恶对立的剧情结构。《龙门飞甲》则是第一部3D武侠电影, 由徐克、张之亮联合执导, 徐克、何冀平、朱雅欐合作编剧, 故事延续《新龙门客栈》。

二、《龙门客栈》的配乐特点

《龙门客栈》作为上世纪六十年优秀的武侠电影之一, 其配乐方面也是可圈可点的。

1、主题音乐的标题性

六十年代的武侠电影大多是没有标题的主题音乐, 而《龙门客栈》却是少有的一部有主题音乐标题的武侠电影。《龙门客栈》的配乐由周蓝萍担任, 片头音乐使用的是《小刀会序曲》, 也可以称为影片的主题音乐。“小刀会序曲”是“小刀会组曲”中的一首, 是商易于59年为民族舞剧《小刀会》作的配乐。乐曲开头就利用唢呐尖锐清亮的音色“先声夺人”, 在引人注意的同时营造出了一种磅礴的气势, 一股“杀气”扑面而来, 接下来就将主题不断升调模进升华, 然后进入第二部分, 先以琵琶主奏, 后加入其它民乐合奏, 速度明显减慢, 给人平静之下又危机四伏的感觉, 短暂的抒情后在打击乐的强音中开始了第三部分, 所有乐器一起急奏, 然后转为中速, 打击乐一直以强音节奏铺垫其中, 音乐表现力十分丰富, 最后在合奏强音中结束全曲, 似乎有一种战胜恶势力的感觉。

虽然这部影片选择了有标题的《小刀会序曲》作为主题音乐, 但是此曲除了出现在影片片头外, 并未贯穿于影片之中, 因此被称为主题音乐也略显牵强, 这也是那个时期的武侠电影不重视主题音乐的一个表现。

2、配乐“中西合璧”

《龙门客栈》是六十年代少有的一部把西洋管弦乐和中国民乐结合的比较好的一部电影, 影片的主要配乐都由民族乐器演奏完成, 但由于民乐的震撼力有限, 因此需要烘托气氛的时候则由管弦乐完成, 增加了影片的听觉震撼力。该片的配乐大部分由周蓝萍担任, 但胡金铨嫌配乐太强, 盖过了武打的刀剑效果声, 所以有些武打场面由吴大江重新配过, 为了影片的效果, 吴大江用了京剧点子配武打、追逐。由于当时电子录音仪器还未普及, 吴费了不少神, 用锣鼓、梆板配合着人物的眼神、手势、跑跳, 对着银幕一段一段的配进去, 这样才有了我们现在看到的“声画“的完全统一, 而对于锣鼓和梆板的运用也体现出京剧”武场“对当时武侠电影配乐的影响。

三、徐克“龙门”电影对《龙门客栈》配乐的传承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兴盛了一种新武侠电影, 其最明显的特点是对中国传统武侠电影的改编, 片名大多都是在过去的武侠电影名前加一个“新”字, 意在传承金典武侠电影的同时加入现代电影的元素, 形成了中国武侠电影史上一次“新瓶装旧酒”的运动, 《新龙门客栈》就是其中的一部。徐克的这两部“龙门”电影不仅在剧情方面对《龙门客栈》有所传承, 在配乐方面也是一样。

1、片头音乐的传承

《新龙门客栈》和《龙门飞甲》的片头音乐也都延用了《小刀会序曲》, 虽然有不少电影中都出现过这支乐曲, 如《大话西游》、《功夫》等, 但是将其用为片头音乐的也只有这两部“龙门”电影了。

这两部“龙门”电影虽然在片头和片尾都使用了这支乐曲, 但是处理的也有所不同。《新龙门客栈》由陈斐烈配乐, 对于《小刀会序曲》有所简化, 但是并没有配器的改变, 而胡伟立在《龙门飞甲》的片头中除了省掉了乐曲的第三部分外, 还加入了更多管弦乐铺垫, 织体更加丰富, 听觉效果也更加震撼, 加之影片3D画面的处理, 气势更胜原曲。

2、配器的传承

除了延用《龙门客栈》的片头音乐, 两部“龙门系列”还传承了它的民乐为主, 管弦烘托的配器风格, 这一点也符合传统武侠电影的音乐特点。《新龙门客栈》开头就以唢呐主奏简短旋律, 然后加入其它民乐合奏, 铜管铺垫其中塑造出了东厂嚣张跋扈的形象, 这支片头配乐作为东厂主题音乐多次出现在影片中。而在《龙门飞甲》中也用唢呐代表重要人物出场的音乐。除了这种代表人物的主题音乐采用民乐外, 这两部电影也都有各自的民乐曲调贯穿, 而管弦乐多伴随民乐一起出现, 起到增加气势的作用。

四、配乐创新之处

这两部“龙门”电影虽然都有对《龙门客栈》配乐的传承, 还有各自的创新之处, 体现出不同时代的武侠电影配乐特点。

1、客观性音乐成为亮点

除了之前提到的片头音乐和配器传承了《龙门客栈》的主要音乐特点外, 两部电影在使用客观性音乐方面都有各自的创新, 体现了极强的地域性特点。《新龙门客栈》中有两首插曲, 都是西北民歌风格, 因为故事本身就发生在西北大漠, 所以影片在第一次出现龙门客栈的时候就用了《想哥哥》这首当地民歌来展现大漠风情, 同时也从侧面把客栈老板娘的放荡风骚刻画了出来。第二首民歌也是由这个风情的老板娘裸身在屋顶上唱的, 除了更加深化老板娘的性格特征外, 还为影片增加了一种别样的风情。相比较而言《龙门飞甲》中的客观性音乐则使用的比较简单, 是由住客栈的鞑靼人用鞑靼语演唱的, 主要是为剧情设计的, 歌曲掩饰了鞑靼人另有所图的目的性。

2、民乐的创新点

两部电影配器方面都使用了民乐作为主奏乐器, 但是《新龙门客栈》中民乐出现的频率更多, 以竹笛为主, 除了用来转场和预示危机外, 还代表男女主角的感情, 旋律柔和抒情, 把二人乱世中的情感衬托的清新纯净, 给影片带来了一抹温情。而在女主角对男主角的感情产生怀疑时, 音乐转而用二胡来表现女主角内心的纠结, 这些细节化的处理都是《龙门客栈》中所没有的。而《龙门飞甲》中民乐则和管弦乐则平分秋色, 这也是由配乐的时代性特点而决定的, 但是也同样采用琵琶来完成转场和代表危机四伏, 竹笛也仍然用来抒情, 只是又加入了弦乐辅助, 使情感更加复杂揪心。

五、结语

《龙门客栈》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港台武侠电影的代表作, 其音乐是中国武侠电影配乐的奠基之作;《新龙门客栈》被誉为香港新派武侠的起点, 堪称武侠电影的一座丰碑, 配乐也是武侠电影音乐中的经典;《龙门飞甲》则是第一部3D武侠电影, 也是近年来少有的真正的武侠佳作, 其中的音乐更是独具创新, 表现出当代武侠电影音乐的风格特点。三部影片在音乐方面不仅有各自的独特之处, 也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特点, 传承了武侠电影的配乐风格, 对以后的武侠电影配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要:“龙门”系列电影是中国武侠电影中巨大影响力的系列, 其中配乐代表了中国武侠电影音乐的演变与发展, 三部电影的配乐者虽然不同, 但配乐的中国民族风格还是很突出的, 对以后的武侠电影音乐也有指导性的作用。

关键词:“龙门”系列,武侠音乐,发展

参考文献

[1] 倪骏著《旁落的江湖——中国武侠电影的历史与审美》中国友谊出版社2008年.

[2] 贾磊磊著《中国武侠电影史》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

电影发展现状范文第4篇

一、波兰电影:新世纪发展与突破

长期以来,波兰电影即是欧洲乃至世界影坛上不容小视的代表力量。闻名于电影史的波兰电影学派(Polish Film School)独树一帜,以严肃的社会承担精神和沉郁有力的现实电影风格记录了一整代波兰民族的历史记忆,造就了波兰电影史上的一批经典之作。作为波兰电影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安杰伊·瓦依达、罗曼·波兰斯基、安杰伊·蒙克、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等导演共同构成了波兰电影历史上的核心内涵,也确定了波兰电影历史的基本风格。自2000年以后,波兰电影更是日益稳定地展现出自身文化特质——题材创新突破,风格多元并蓄,在欧洲三大电影节,奥斯卡金像奖与全球各大影展上表现出色。2014年的波兰电影《修女艾達》包揽第27届欧洲电影奖的几大主要奖项,2015年两部纪录片《乔安娜》和《我们的诅咒》获奥斯卡最佳纪实短片奖的提名,《至爱梵高·星空之谜》(与英国联合制片)更是获得2017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观众票选奖,第30届欧洲电影奖最佳动画片和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等诸多奖项。波兰电影正以日渐多元的电影风格,创新的电影题材和紧密的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电影圈的热点关注之一,但波兰电影的发展远非一帆风顺。波兰电影在历史的起伏中逐步向前发展,经历了国内政治体制变化,市场需求转向,国产电影低迷和创作方向徘徊等等一系列复杂的事件。波兰电影在多变的历史环境下逐步探索适合本民族与国际环境新发展的创作道路。

在波兰电影曲折发展的道路上,波兰电影所获的进步与国内优质、全面、针对性的高等电影教育密切相连。波兰的电影教育为波兰的电影行业输送了大批有创造力与潜能的艺术工作者,许多电影艺术工作者都受益于波兰本土的电影教育,其中不乏罗曼·波兰斯基、安杰伊·瓦依达、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等大师级人物。对于波兰来说,国内多层次各有侧重的高质高等电影教育是波兰电影的强大助推器之一。波兰境内拥有多所高等电影院校,既有专业性深厚的经典学院派电影院校,也有一批势头强劲的新兴电影院校。前者注重在电影影像呈现中传承独特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记忆,后者作为新兴力量在波兰电影的现代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者有自身独特的风格和教学定位,同是波兰高等电影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电影文化传承:民族记忆与影像呈现

罗兹国立电影电视戏剧学院是波兰境内首屈一指的著名高等电影院校。该院校与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英国国家电影电视学院等全球知名电影院校一起被誉为全球最好的25所电影学院。罗兹国立电影电视戏剧学院的电影教育秉持严肃的学院精神,力求在电影中呈现高度的艺术与美。其严谨专业的电影教育代表了波兰电影教育的高峰,同时也是波兰电影文化传承的有力载体。罗兹国立电影电视戏剧学院的电影教育推崇对于生活的严肃检验和对电影艺术的纯粹追求。学院坚持向学生提供2—3年的强制性课程安排,虽然部分强制课程经常引起学生不满,但罗兹国立电影电视戏剧学院深信包括电影历史及影史佳作在内的基础学习课程能帮助学生抛却以自我为中心的盲目意识并养成细致扎实的实践习惯。罗兹国立电影电视戏剧学院的现任校长Mariusz Grzegorzek认为,学生越是处在一个数字化疯狂的年代,越要对电影创作保持一种内在的警觉和一份必要的清醒。在经过严格的强制课程学习后,学生将通过学院独特的二人制系统,即大师和学徒的相互学习关系,在专业的实践指导下实现个人的创造性。罗兹国立电影电视戏剧学院及其重视对于学生的培养,对于学生电影创作的投入力度也十分之大。这所波兰的著名电影院校每年单在制作学生影片的花费上就超过200万美元。

罗兹国立电影电视戏剧学院对电影艺术的追求是建立在与民族历史、民族记忆、民族发展紧密联系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点从乏罗曼·波兰斯基、安杰伊·瓦依达等毕业于罗兹电影学院的导演风格中就可见一斑。电影艺术深植于波兰的历史,这使得电影成为传承波兰民族记忆的重要手段。可见罗兹国立电影电视戏剧学院的教育极富有历史使命感。以安杰伊·瓦依达为例,爱国主义的主题一直是安杰伊·瓦依达的电影主要旋律之一。由于波兰历史的曲折复杂,波兰民族的身份性问题一度是波兰电影作品探讨的焦点。安杰伊·瓦依达在他的导演生涯中选择直面波兰历史与各种政治意识形态,并力图用电影语言表现对于国家的忠诚。从瓦依达的早期电影作品如“战争三部曲”《一代人》(1955)、《下水道》(1957)和《灰烬与钻石》(1958)到后面更为成熟的《大理石人》(1977)和铁人(1981),可以看到国家政治和历史记忆始终是安杰伊·瓦依达在电影创作中追求和探寻的主题,包含了严肃的政治思考和对国家未来走向的担忧。尽管有评论家指出瓦依达的部分电影如《卡廷事件》中含有一种属于保守派的爱国主义情节,但正如安娜·梅斯阿克所说:“瓦伊达历史题材影片的保守性特质并不意味着其民族情绪的终结。他镜头中的波兰人依旧要么是在银幕上不断再现他们田园诗般生活的绅士贵族,要么是20世纪里奋起反抗苏俄压迫的民族精英。通过将其同胞归入这两个范畴狭小的历史人物阶层之中,瓦伊达的历史片延续着波兰人看待民族历史的主流价值观。”[1]可见,安杰伊·瓦依达电影镜头中蕴含的波兰历史观是波兰人民对于自己民族历史发展的一个映射。正如波兰导演扎努西本人所说:“波兰电影是社会主义的基础,对艺术一直都是一种精神,不只作为一种娱乐,是要带给别人启迪。”[2]20世纪70年代末,波兰道德焦虑电影的盛行正展现了当时的电影工作者的一个关注重点,即关注人性、道德等严肃深刻的话题。

政治制度上的变化使波兰国内的电影创作受到了难以想象的影响。可以说20世纪末期,波兰社会主义制度的消失直接导致了波兰国内电影发展及电影教育的转型变化。波则纳·简尼斯卡曾言:“1989 年的政治转折具有暴风雨般的特征,当时社会主义体制在波兰消失,电影工作者的创作不再受到某些限制,然而却出现了市场经济带来的问题,为争取观众而竞争。”[3]这场暴风雨带来了一段时期的迷惘,波兰电影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遭到了巨大的打击,原先形成的已较为稳定的波兰电影风格遭遇挑战。波兰国内的电影教育显然需要做出调整以回应时代的巨变。塞巴斯蒂安·雅戈尔斯基甚至直言,“‘道德焦虑电影’创造的叙事模式、情节和形式方法对于当代电影而言已经死亡”[4],并且政治制度变化后波兰的电影导演们在一片泥泞之中并没有迅速找到新的正确方向,反而“更多的是重复已经成熟的主题和形式方法,并且不愿费心思将它们现代化。于是出现了一股耗巨资将中学教学大纲制定作品搬上银幕的潮流”[5]。以罗兹国立电影电视戏剧学院为代表的传统学院派电影教育是支持波兰国内电影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显然波兰需要新生代的电影教育以调整适应时代大环境的变化。而近几十年内在波兰成立的一批年轻电影院校正以良好的发展势头回答时代的新答卷。

三、现代发展的新挑战:从民族记忆到国际融合

波兰新生代电影院校的出现及其重点教育方向与波兰本身走过的复杂历史联系紧密。20世纪末期,东欧剧变,波兰电影严苛的政治审查制度在1990年宣告结束。但是政治审查的松绑并未如预想的那样给波兰电影带来新的生机,政治风向上的变化给了电影创作者新的探索空间,但经济层面的问题却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0世纪90年代波兰国内经济衰退,电影行业凋敝,同时遭受外来电影的冲击,可以说波兰电影业一度陷入僵局。在诸多打击下,波兰电影开始于艰难中完成自身的历史转型。市场经济使得电影行业在艺术目标追求之外还必须要以争取观众为首要考虑。对于市场经济的充分考量在波兰电影创作中开始占有越来越大的比例。黎煜曾在其论文《转型后的波兰电影(1989—2008)》中指出:“转型后的波兰电影与整个波兰艺术现象一样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历史面貌,无论从电影属性、电影產业、电影类型、电影题材、电影风格、电影意向来看都完全迥异于1989年前的波兰电影。”[6]

如果说传统的学院派波兰电影教育以历史大视角和民族背景与记忆为特色,那么新生一代的电影院校主打的教育特色则是市场聚焦和国际交流。新生代的电影院校如瓦依达电影学校(2001)、华沙电影学院(2004)、格丁尼亚电影学院(2010)等的共同特色之一,是其电影教育充分考虑到电影市场的实际需求,课程设置针对性和实践性强。如瓦依达电影学校设置的系列课程项目如电影剧本项目、剧情片项目和纪录片项目等就以专题学习与实践的方式加强学生的电影实践能力。此外,瓦依达电影学校紧密加强与欧洲地区的合作伙伴联系,共同推出了电影行业国际培训项目以增强瓦依达电影学校的国际影响力与知名度。格丁尼亚电影学院更是主攻剧情片和纪录片。在格丁尼亚电影学院接受电影训练的学生均需指导剧情片与纪录片各一部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并具有实际创作的能力。华沙电影学院提供的电影教育定位同样是就业指向型的专业化教育。华沙电影学院主打实践教学特色,受聘教师均是波兰国内成熟的知名电影制作人以及在电影和新媒体领域有所建树的专家。这所年轻的电影学院的实践专业化电影教育初见成效。2017年的动画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获得果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等诸多国际奖项。这部影片就是由毕业于华沙电影学院的波兰新生代导演多洛塔·科别拉(Dorota Kobiela)执导的。这三所电影院校均创建于2000年以后,是一批相当年轻富有活力的高等电影院校,虽然成立时间短,但其电影教育针对性强,强调理论和电影实践的融合,密切关注电影市场动态。新生代的电影院校在短短十余年的建校时间内建立起了针对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的电影教育体系,发展势头强劲。

新生代的电影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更注重实践性,以便学生在学习期间切实掌握电影拍摄的实践技巧。新一批的电影院校侧重国际间交流,开展了各色国际合作项目。近期波兰电影中合拍片的占比不断增大,据数据统计,“自2013年起,波兰每年的合拍片数量都在15部以上,2016年的合拍片为20部。波兰电影业逐渐走上了联合制作、国际融资、跨境拍摄的道路”[7]。联合制作的方式使得波兰电影有机会有效吸收国际电影制作的流程与特点,拓宽电影的电影资金投入来源,有助于打开国际市场。获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的动画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正是由波兰和英国两国联合制片。可预见,在未来波兰电影行业中合拍影片的类型将占有重要一席。波兰电影能借由合拍片的方式再度检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设想未来发展。正如波兰评论家亚当·克鲁克所说的,“越来越多合拍片也让我们可以走出民族电影的封闭圈子”[8]。可见新生代的电影院校把国际背景下的电影教育置于一个相当重要的位置。一方面,波兰电影需要更宽广的国际平台和国际市场。另一方面,波兰国内的电影教育为波兰电影行业直接输送着各类专业人才,只有在教育上树立国际合作的理念,波兰电影国际交流才会有持续的生命力。

四、波兰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发展的一种参照

综上所述,在波兰高等电影教育中既有如罗兹国立电影电视戏剧学院等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专业性标杆,又有一批以市场实践为导向的强劲新生代电影院校。二者共同为波兰的电影行业输送了前卫的电影制作观念与优秀的电影从业人员,是波兰电影发展不可缺少的智库基地。波兰的电影发展和教育的变化反映了波兰走过的历史变迁,政治体制的变化,经济市场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扩大。可见波兰电影教育的转向是和波兰国内电影业的整体转向相符的:主题从民族记忆到当下新发展,方式从民族区域特色到国际融合,风格从沉郁稳重到多元特质并存。波兰电影在文化传承的基础上面向全球,加强国际间电影交流,追求融合创新,在当今全球电影市场的版图上展现出自身独特的风格。波兰本土经典学院派电影院校与新生代电影院校间形成的相互补充借鉴的张力使波兰电影的发展兼具民族历史文化积淀与面向全球市场的战略目光。

波兰电影及其电影教育的发展对于中国的电影文化事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长期以来,国内的外国电影研究主要仍集中在主流欧美影视圈,对于波兰电影的整体研究和特点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系统性的分析。纵观波兰和中国的电影发展历程,可发现两国在各个历史阶段经历过类似的转型困境和发展问题。面对不可避免的转型挑战和国内外市场的新需求,波兰电影凭借自身灵活务实的电影教育和深厚的专业素养积淀,利用国际市场扩大世界影响力,成功走出民族电影的封闭圈子,打造新时代的波兰电影风格。我国电影教育可提炼借鉴波兰电影的经验和方法,助力中国电影教育乃至中国电影文化事业的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崛起,中国电影市场日益成为国际电影市场中的一块重要领地,中国电影走出去也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块重要版图。中国电影教育对于中国电影文化事业的发展同样起到关键的作用。借鉴波兰电影教育与电影曲折前进发展的历程,可以总结出对我国电影教育的一些有益经验:电影院校应以电影实践作为教学重心、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大学生培养的投资力度、扩大海内外电影教育交流互动、吸收各方有益经验并及时转化、在把握市场动态的同时保有对电影艺术的尊重等等。当下的波兰电影中商业片逐渐崛起,但其内核仍旧保持了对于电影艺术本身的追求。商业成功与电影艺术追求二者之间的平衡是一个各方博弈的结果。以此为镜,反思自身,“面对21 世纪的发展机遇,民族电影应该坚持走建立在低成本国产电影实践基础上并具有市场适应性的文化境界类型电影之路”[9]。与之相应,我国的电影教育势必要从自身立足的文化土壤中出发,融入中国新时代特点,讲述中国文化、中国情感与中国故事,而非一味迎合商业市场消费趣味,制造出“一系列‘无深度’、‘无方向’、‘无厘头’、‘超感性’、‘超现实’和‘超空间’的文化时尚”[10]。

参考文献:

[1]安娜·梅斯阿克.芈岚译.勿须东视:安杰依·瓦伊达,当代历史题材影片中的民族情节[ J ].世界电影,2014(4):23.

[2]扎努西.张爱华译.叙事模式 :作为地方的和作为世界的——波兰电影大师扎努西谈电影[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6(2):5.

[3]Bozena Janicka,Polish Cinema During The Period1989-1999,A decade crowned by an Oscar,http://www.culture.pl/en/culture/ artykuly/es_film_fabularny.

[4][5][8]亚当·克鲁克.波兰电影—失落的十年[ J ].世界电影,2013(5):30,29,35.

[6]黎煜.转型后的波兰电影(1989—2008)[ J ].当代电影,2009(1):80.

[7]董立晶.波兰电影生产扶持机制研究[ J ].当代电影,2017(8):92.

[9]石嵩.中国少数民族影片的跨文化书写:理论凡事流变与新时代路径[ J ].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12):189.

[10]宫林.中国电影美术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0:205,206.

电影发展现状范文第5篇

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

一台使用封闭式压缩机的冰箱。 1956年,沈阳、天津、北京、上海等地相继开始生产冰箱,供医院及科研单位使用,并试产了集团用洗衣机。

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天津712厂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自主研发、制造的显像管电视机——北京牌14英寸黑白电视机,标志着当时中国电视机研制技术与日本基本处在同一水平。

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洗衣机。 1965年,上海空调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三相窗式空调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同样在天津712厂诞生,拉开了中国彩电生产的大幕,但生产规模、产量、性能、质量等方面与同期已进入高速发展的日本相比差距明显。

1976年,广州家用电器总厂试制成功全塑喷流式洗衣机;随后,波轮式套桶洗衣机在无锡洗衣机厂试制成功。

1978年~1983年 1978年1月,国务院决定将轻工业部同纺织工业部分开。为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在组织机构设置上成立了五金电器工业局。同年,国家计划委员会(以下简称计委)计委决定,由轻工业部统一归口管理全国各系统、各地区家用电器工业,并将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列入国家和部管计划,同时对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家用电器零配件和原材料(如冰箱压缩机、洗衣机定时器、ABS工程塑料等),由国家列入进口计划,轻工业部统一分配,解决了重要零部件配套问题,这对促进各地主管部门重视发展家用电器工业起到了积极作用。同年,国家还批准引进第一条彩电生产线,定点在原上海电视机厂即现在的上广电集团。

1979年4~5月,以轻工业部部长梁灵光为团长的中国轻工业代表团访问日本。在考察期间,同日本著名家电公司洽谈引进冰箱心脏部分——压缩机项目,该项目于1984年正式列为国家重点项目。7月,轻工业部五金电器工业局在苏州召开了全国家用电器发展规划座谈会,此次会议被称为“家用电器发展誓师大会”。会上规划重点省市二轻系统集团所有制机械修配厂、五金厂、工具厂转产洗衣机、冰箱、电风扇和电饭锅等家用电器产品定点生产工作,利用集体经济资金发展家用电器生产,并对转产的家用电器生产的供产销和基建投资技术改造措施费用,纳入国家和地方计划进行了综合平衡,妥善安排;会上同时制定了1979年~1981年3年发展规划。为了加强产品质量检测和制定统一标准,1979年在广州成立了中国日用电器工业标准化质量检测中心。

1981年,中国家用电器工业标准质量检测中心在北京成立。

1982年,家用电器工业局从五金电器工业局独立出来,主要负责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的生产管理工作。10月,国内第一个彩管厂——咸阳彩虹厂成立。这期间中国彩电业迅速升温,很快形成规模,全国引进大大小小彩电生产线100多条,并涌现出熊猫、金星、牡丹、飞跃等一大批国产品牌。

1983年,轻工业部根据国务院关于对市场需求变化预测的指示精神,对全国421个家用电器企业、192个商店(商场)和20196户城市职工和农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家用电器产销调查和预测。这一年洗衣机产量由1978年的400台上升到365万台,此后全国各地掀起了大规模的技术引进热潮,大约有40多个厂家先后从洗衣机技术先进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引进技术60多项。从1983年起,中国开始引进冰箱压缩机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1984年~1986年

1984年2月,电子工业部做出了加快彩电国产化步伐的决策,开始实施彩电国产化“一条龙”工程。

1985年3月和9月,计委、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以下简称经贸委)、轻工业部联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冰箱、洗衣机专业会议。这是国家对家用电器工业发展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最后形成了国务院以国发[1985]77号文件,批转计委、经贸委、轻工业部《关于加强电冰箱行业管理,控制盲目引进的报告》,确定了“七五”计划期间42个定点厂,引进规模为842万台。9月,电子工业部承建的23套卫星电视接收站全部开通,实收效果良好。年底,第一批采用国外技术设备生产的冰箱压缩机投放市场。

1986年,广州建成了从日本松下电器株式会社引进年产百万台的冰箱压缩机厂。与此同时,北京也建成了从飞利浦设在意大利的“伊瑞”公司引进年产百万台的冰箱压缩机厂。这两个冰箱压缩机厂对保证发展冰箱国产化起到了重要作用。7月30日,经贸委等8个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认真落实三包的规定通知》,对冰箱、洗衣机、电风扇、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和收录机这6类家用电器(包括进口零部件组装的家用电器)的三包办法做出了统一规定,1986年10月1日起实行包修、包退、包换。10月,国家决定把彩电国产化作为重大项目列入“七五”计划。12月底,颁发洗衣机生产许可证大会在上海召开,首推生产许可证制,当时共计43家企业和43个产品领取到生产资格证明。

1987年~1989年

1987年3月,彩电国产化的工作方针被确定为“引进、消化、开发、创新”。7月,中国彩电(北京牌8308型PS47cm彩电)首次获国际金奖。同时,为表彰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家用电动洗衣机及其安全要求”国家标准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获得国家级重大奖励。这一年,首届“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在北京召开,展览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以全国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参展团的300多个家电制造企业参加了展览,由此拉开了中国家电业会展文化和会展经济的序幕。

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机空调—KF-19G1A“雪莲”在华宝空调厂诞生,开启了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一个新时代,这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中国空调行业的发展迎来了历史上第一个高峰。同年,琴岛—利勃海尔四星BCD-212升双门冰箱,上菱四星BCD-180升双门冰箱获国家优质产品金奖,这是家电行业首次获得国家质量最高荣誉奖。10月,第二届全国彩色电视机质量评比结果揭晓,熊猫、金星、牡丹等58种型号的18英寸彩电和海燕、金星、宇航的3种型号22英寸彩电获一等奖。这次评比结果表明,中国自己生产的彩电从整体性能和可靠性方面已接近或达到20世纪8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1988年国家机构进行改革,中国家用电器协会于12月13日在北京正式成立;12月19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也在北京正式成立。

1989年1月,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从该年2月1日起对彩色电视机实行专营管理,并开始征收彩电特别消费税和国产化发展基金。8月,机械电子工业部和国家技术监督局在京发布《彩电综合标准》,总共包括344个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73个,行业标准171个,它的贯彻实施标志着中国家电的质量和可靠性达到了国际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11月,北京市利用外资建成的最大合资企业——北京松下彩色显像管公司举行开工典礼,该公司是中国第一个被认证向美国出口的显像管生产企业。

1990年~1993年

1990年1月,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录像机生产线在南京无线电厂投入试生产。5月底,“第二届全国家电产品展览会”在北京举行,这是20世纪90年代家电行业最为宏大的展览会,展示了许多名优新产品,小家电品种数量占绝对优势。7月份,广东珠海压缩机厂生产的空调压缩机成功出口,这是中国压缩机行业首次打入国际市场。华飞彩色显示系统有限公司于11月在南京成立,至此,中国“七五”期间规划的陕西咸阳、北京松下、上海永新、南京华飞4个项目全面投产,中国彩电生产配套能力大大提高。11月,“全国电子工业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工作会议”和“全国第五次彩电国产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1991年,众多家电企业积极开发新产品。杭州冰箱厂率先研制成功替代氟利昂的新型冰箱制冷剂R500,并推出具有“除臭保鲜”功能的冰箱。截至1991年,已有23个企业的24个产品获得符合国际标准的安全认证。10月底,轻工业部召开“房间空调八五发展规划座谈会”。会议讨论和编制了中国第一个房间空调发展规划。自此之后,尤其是90年代初突破定点生产之后,中国家电业进入全面快速增长期。年底,企业调整消息不时见诸报端,北京的白兰、白菊电器公司合并,成立兰菊电器公司;同月,琴岛海尔集团公司成立。

1992年1月,由北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等单位研究开发的集成电路CAD熊猫系统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它的研制成功对中国集成电路技术特别是集成电路CAD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2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联合组团参加“德国科隆家用电器及用具展”,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参加德国科隆展,共有10个企业参加,中国展区引人注目。4月,青岛冰箱总厂经过DNV国际专家严格审核,率先在行业内通过ISO9001认证。5月,“全国集成电路设计(ICCAD)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研究了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的发展思路和规划布局,确定了集成电路定点设计单位的基本条件等。6月,青岛冰箱总厂上半年冰箱出口量达8万台,成为世界级供应商,同时成为亚洲地区出口德国市场冰箱最多的厂家;天津空调公司与土耳其合资兴建的一家空调工厂在土耳其建成,该厂技术设备全部由天津空调公司提供,这是中国空调生产企业首次在境外建厂。

1993年,电子工业部提出实施“大公司战略”,加快了彩电行业生产向大公司、大集团集中的过程,提高了彩电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这一年,中国研制出氟利昂替代品CFC-11,解决了冰箱行业发泡剂替代难题。家电产品的开发也突出了科技的先导作用,许多企业在开发低氟产品、加强电脑技术应用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在国际组织的支援下,万宝、海尔、长岭、华意等公司纷纷推出低氟冰箱产品。琴岛海尔集团推出变频式空调。11月初,“北京国际家用电器产品及技术装备展览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首次主办的国际家电行业大展。12月初在河南新乡召开了“全国家用制冷CFC替代工作会议”,会议确定了中国家用制冷行业CFC替代总体思路和战略。 1994年~1996年

1994年,外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在中国建立生产其名牌产品的基地。小天鹅公司与德国博世—西门子家电集团11月11日正式签约合资建立博西威家电有限公司。12月5日,北京雪花电器集团公司同美国惠而浦电器公司合资成立北京惠而浦雪花电器有限公司。到1994年底,已有20多家企业与国外家电生产企业合资。这一年,为保护大气臭氧环境而在冰箱行业开展的CFC替代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约有30家冰箱、冷柜生产企业获得或申报了蒙特利尔多边基金项目,不少企业推出了无氟或低氟产品。洗衣机行业中,由济南洗衣机厂独家生产滚筒洗衣机的局面已被打破,依靠引进技术,小天鹅、海尔、美菱和兰菊等企业开始生产滚筒洗衣机。波轮式洗衣机向大容量发展,容量已达5.5公斤。空调产品日渐成熟,有8家企业年产量超过10万台,名牌产品正在形成。上海日立和沈阳华润两个压缩机项目在这一年投产,使空调主要配套件——空调压缩机的国产化配套能力大大增强。 1995年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和电子工业部联合发表公告:中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大屏幕彩电已经达到了20世纪80年代末期国际同类产品水平,部分产品达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期国际同类产品水平。3月底在北京开幕的“1995北京国际家电展”集中展示了中国家电业的整体实力。1995年,中国家电制冷CFC替代工作进展迅速,全年家用制冷行业削减ODS物质比例达13.1%。5月,科龙公司宣布,容声全无氟节能冰箱技术通过国家科委鉴定。海尔、长岭、科龙、万宝等公司也已采用替代技术实现批量生产。利用微电脑技术武装家电产品成为潮流,继模糊控制技术成功运用于洗衣机中之后,华日推出了模糊控制智能冰箱。同期,第一台全塑外壳全自动洗衣机、洗衣脱水烘干三合一的滚筒洗衣机在海尔诞生。 1996年1月8日,杭州西冷集团撤出“解百”和“新天龙”两大商场,在各方引起极大反响,有媒体用“专业市场和大商场叫板”来报道此事,反映出家电销售业态开始发生变化。3月,长虹向全国发布了第一次大规模降价的宣言——降低彩电价格8%至18%;两个月后,康佳跟进,打响了彩电业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价格战。4月,国家“八五”重点特批建设项目河南安阳彩色显像管玻壳有限公司二期工程正式投产,年产玻壳达到1100万只,产品质量和规模都进入国际前列。7月,TCL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成立了TCL王牌电子(深圳)有限公司、TCL电器(惠州)有限公司和TCL(香港)电子有限公司。康佳集团先后与黑龙江牡丹江电视机厂、陕西西安如意电视机厂、安徽滁州电视机厂联合,组建了康佳电子实业有限公司。此后,广东惠州TCL集团与河南新乡美乐集团实施资产重组,四川长虹集团与长春电视机厂、南通三环电视机厂开展合作。其他企业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及企业的兼并、重组势头也十分明显,科龙集团通过兼并、重组先后在成都、营口建立冰箱生产基地;长岭集团和黄河机器制造厂联合组建长河集团;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兼并江苏黄河纽士威电器公司。

1997年~1999年

1997年2月,中国家电协会再次组团赴“德国科隆家电及用具展览会”参展,成交近5000万美元。这是中国一流家电企业首次在国外集体亮相,充分展示了中国家电业的实力。中国首次“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于4月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展览会有24个省份展团、617个企业参展。 6月,“全国家用电器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企业共同提出《中国家用电器行业文明竞争公约》。7月28日,国家计委发布了彩电工业的发展状况和“九五”发展规划目标,宣布中国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彩电工业体系,产销量均居世界前三名。10月,中国自主开发设计的首台超大屏幕(87cm)彩电在康佳集团通过了电子工业部主持的国家级设计生产定型。11月,16英寸彩色等离子显示屏由电子工业部55所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同月,彩虹集团公司生产出中国首批40cm彩色显像管。

1998年,全球数字化浪潮已席卷到中国。年初,国产第一代全数字彩电投放市场。2月,中国第一条自主开发设计的超大屏幕背投彩色电视机生产线在福建日立电视机有限公司投产。东南亚金融危机给中国家电企业出口带来压力,但中国稳定的投资环境及巨大的消费市场吸引了许多跨国集团注资中国,第二次合资热潮再度兴起。家电业出现了向IT业注资的现象,成为股市一个新鲜话题。

1999年1月底,14个家电企业在武汉联合发表《自律宣言》,抵制近年来家电市场上出现的乱搞“排行榜”、“市场占有率”等变相评比行为,呼吁有序竞争。7月,“1999家用电器电子技术应用研讨会”在上海召开,这是中国家电业首次召开该领域的研讨。同月,国家环境护总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联合签订了《全球环境基金中国节能氟利昂替代广泛商业化障碍消除项目》(GEF项目)。9月,“1999中国家用制冷工业CFC/HCFC替代及节能技术国际研讨会”在南京召开,这是家电行业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召开该专题的研讨,标志着中国冰箱、冷柜、冰箱压缩机行业的替代工作已经进入尾声。10月1日起,国家轻工业局禁止生产浴用直排式热水器。年底,“第五次维也纳公约缔约国保护臭氧层会议”以及“第十一届破坏臭氧层物质蒙特利尔公约缔约国会议”在北京召开,就保护臭氧层问题签署了《北京宣言》。1999年,信息家电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与彩电业密切相关的“机顶盒”产品,可上网的冰箱、微波炉等新产品话题不时出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信息产业部、国家信息中心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联合开展了农村家电市场调查,农村家电市场备受关注。

2000年

进入新千年之际,一股投资互联网的热潮在中国大地兴起,家电行业表现得甚为积极。海尔、美菱、美的、春兰、TCL、乐华、科龙、小天鹅、长虹等纷纷宣布介入互联网,进军电子商务。新千年的家电价格战如火如荼。3月,海信空调首先降价引发大战;随后,海尔、格力、科龙、美的等6家空调企业组建反价格战联盟。而刚到5月,科龙就宣布大幅下调空调价格,6大空调企业反价格战同盟瓦解,空调价格陷入混战。与此同时,彩电价格也一降再降:6月,康佳、TCL、创维、海信、熊猫等国内9家彩电企业发起首届中国彩电峰会,制定彩电最低零售限价。7月,厦华、熊猫纷纷突破最低限价,彩电联盟不攻自破。8月,规范彩电市场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彩电联盟的限价行为与《价格法》相抵触。随后,康佳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大幅降价,彩电价格战愈演越烈。6月,中国9家彩电企业决定联手应诉欧盟反倾销。9月,在上海举行的“2000年中国家电技术大会”在业内引起积极反响。中国家用电器协会数据显示,2000年有23家家电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突破10亿元。

2001年

5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数字电视研究开发与产业化专项中列入了“数字电视标准研究制定专项”,数字电视标准制定进入实质阶段。

10月,格林柯尔企业发展公司成为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年底,信息产业部召开数字电视标准化工作会议,成立数字电视接收设备标准工作组。2001年,洋品牌家电加紧向中国战略转移,松下、日立、东芝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日立、东芝、松下、LG、三星、A.O.史密斯等跨国家电企业纷纷宣布将加大对华投资力度或转移生产线。而且,几乎所有洋品牌开始大幅降价,抢占中国家电市场份额。一键上网、数字电视、网络冰箱、智能家庭、蓝牙技术、蓝色家电、家庭数码、MP

3、宽带、数码相机等信息家电成为家电新品研发重点,信息家电已取得明显进展。以连锁专营为基本业态形式的商业资本不断发展壮大,国美、苏宁、三联为代表的“家电渠道大鳄”四处跑马圈地,抢占地盘。

2002年

2002年中国的家电企业频遭专利之困。3月,以汤姆逊为代表的1C、以飞利浦为代表的3C、以东芝为代表的6C等多家DVD制造商结成联盟,向中国DVD企业索要专利费,继而欧洲汤姆逊要求中国彩电企业支付专利技术费用。3月,信息产业部召开彩电企业座谈会并出台《关于促进我国彩电工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彩电行业发展指明道路。国内外彩电品牌开始将经营重心转向高端的平板电视市场。长虹继续打造自己的背投帝国,TCL、创维几乎同时宣布将PDP电视价格大幅下调,随后LG、三星也跟进;液晶电视也不断突破尺寸和价格的极限,上广电宣布制造出40英寸的液晶电视。市场和消费者开始对平板电视高度关注。4月初,“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推广会”召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规定》,将原有认证制度统一为“中国强制认证”(简称CCC),进入统一目录的产品将于2003年5月1日起强制实施CCC认证。2002年,家电行业内的重组和整合趋于活跃,企业间资源共享的合作在加强,非国有资本显得非常活跃,国有资本在家用电器行业的比例在减少,外资的独资倾向在增强,民营资本的扩张在加剧。

2003年

2003年,钢材价格大幅度上涨,家电成本上升。SARS病毒肆虐,引得健康家电风行。5月1日起,根据国家规定,绝大多数家电产品开始实行CCC认证,凡列入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内的产品,未获得指定认证机构的认证证书,未按规定加施认证标志,一律不得进口、销售和在经营服务场所使用。中国彩电在这一年遭受美国反倾销挫折。5月,美国五河电子公司与电子工人国际兄弟会及电子产品、家具和通讯国际工会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起针对中国和马来西亚向美国出口的彩色电视机的反倾销诉讼。6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就中国和马来西亚彩电出口美国对美国彩电产业造成“实质性侵害”做出了肯定性初步裁决。11月,根据初裁结果,国内彩电企业海尔、海信、康佳、创维、长虹、SVA、TCL、厦华等企业的税率为27.94%~78.45%不等。6月,格林柯尔成功入主美菱。10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改革出口退税机制的决定,下调了出口退税率。11月,《家用电冰箱耗电量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标准实施,将冰箱按能耗分为5个等级。2003年月12月,经民政部批准,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废旧电子电器再生利用分会成立。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浙江省、青岛市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体系试点省市,并且开始着手起草制定《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2004年

中国家电业在2004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并购风潮。3月,南京斯威特集团入主小天鹅集团;9月,斯威特收购小鸭集团洗衣机主业;9月,格力电器收购母公司珠海格力集团公司持有的下属4家子公司的股权,结束了格力集团和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之间的“父子之争”;10月,陕西彩虹集团入主厦华电子,新加坡丰隆亚洲股份有限公司接盘新飞;11月,美的电器成功收购华凌;12月,美的集团收购荣事达中美合资公司股权。这一年,其他方面也并不平静。5月,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最终裁决从中国进口的特定种类彩电确实对美国产业造成了实质性损害,美国商务部发布行政命令,开始正式向中国有关彩电企业征收反倾销税,中美反倾销诉讼以中方败诉告终。2月,格力与国美之间的对峙引发国内最大规模家电企业和连锁渠道之间的争战。5月,在“2004年中国国际家电展”上,几乎所有中国主流家电品牌及著名外资品牌同台较量,展示了最先进的家电产品和技术。9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研究起草并公布了《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同时在网站公开征求社会意见。12月11日,WTO规定的中国零售业保护期结束,对外资商业的准入将基本取消地域、股权和数量的限制。国家对部分进口薄板征收反倾销税,令进口冷轧板价格普涨。2004年家电生产资料供应状况全面紧张,塑料、钢材、铝材、铜材价格全面上升。成本上升、能源紧缺和激烈的竞争让家电业进入微利时代,家电企业明显分化,部分无力维持的企业开始退出市场。2004年,中国生产的空调、冰箱、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和电动剃须刀6种家电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

2005年

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冰箱、空调产品开始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度。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人民币汇率与美元直接挂钩,人民币对美元约升值2%,这一政策及其日后的升值预期令利润微薄的家电企业有些担忧。8月,欧盟WEEE指令生效,对中国家电出口带来新的压力。6月,为应对即将于8月生效的欧盟WEEE指令,“中欧废旧电子电器回收处理技术交流会”在京召开。DVD标准之争愈演愈烈,2月23日,信息产业部正式批准EVD为中国电子行业的推荐性标准,然而仍有长虹、夏新宣布支持HD-DVD阵营。5月,蓝光阵营在东京召开第二次全体大会,蓝光阵营的索尼称正在和HD-DVD阵营东芝就新一代光盘标准进行谈判。这一年,格林柯尔系分崩离析,顾雏军受到指控。4月,科龙电器公布了亏损6000万元的2004年年报后,证监会开始对科龙电器立案调查,格林柯尔旗下的五家上市公司先后发布公告,与其划清界线。科龙于9月被海信收购,美菱于11月被长虹收购。渠道方面,7月,上海永乐收购灿坤国内32家门店,成为与国美、苏宁平起平坐的全国性电器连锁企业,家电连锁企业三强鼎立格局形成。2005年被称为“平板电视年”,平板电视销售开始爆发,进入普及阶段。能效标识管理制定的实施,也让2005年的冰箱、空调市场成为“节能高效”年。前几年历经惨死竞争的空调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格力、美的、海尔等主流品牌纷纷扩大生产能力。

2006年

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提速。4月,信息产业部公布了与数字电视相关的25项电子行业标准,其中包括液晶、等离子、液晶背投、液晶前投、背投阴极射线管、阴极射线管等6项数字电视显示器类高清标准。 企业成为国家标准制定的主体,5月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家电业公开征集8个国家标准的起草单位。此外,一系列家电相关法律法规出台。8月,商务部正式对外发布了《零售业同业损害评估方法草案》并公开征集意见;同月,中国能效标识专家委员会和能效标识诚信企业联盟成立。10月,多部委联合发布的《零售商促销行为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同月,第二批能效标识产品目录出台,洗衣机和单元式空调等将于2007年3月1日开始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度。7月1日欧盟RoHS指令正式生效,要求在八类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6种有害物质,并规定了在均质材料中的最高限量。同时,行业整合继续。5月,国际家电零售巨头百思买控股五星电器。7月,国美完成对永乐电器的收购。12月,无锡仲裁委员会裁决南京威斯特集团收购江苏小天鹅集团的行为无效,无锡国资委收回小天鹅集团有限公司全部股权。年底,54款EVD新品上市,EVD产业联盟发表《北京宣言》,宣布“2008年EVD基本替代DVD”。12月20日,GEF中国节能冰箱项目在北京隆重举行总结大会。据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统计,经过该项目的实施,中国冰箱产品能效水平提升了28.7%,大大超过了原计划10%的目标。 2007年

节能环保成为年度主题。1月,5部委联合签发的“禁氟令”7月1日正式实施。3月,洗衣机被要求粘贴能源效率标识,否则将不允许上市。同月,《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实施。中国家电业在其他方面也取得发展。4月,长虹集团与彩虹集团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等离子显示屏生产线,这是中国第一条本土投资的等离子屏生产线。6月,中国大幅下调家电产品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平均降幅接近50%。12月,国美电器通过独立第三方,取得了大中电器的独家管理和经营权以及对大中电器股权的独家购买权。12月1日,《平板电视售后服务实施意见》实施。12月底,财政部与商务部联合宣布,为扩大内需,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拟在山东、河南、四川三省展开“家电下乡”试点。曾经被认为是“夕阳产业”的白色家电行业,2007年上演了一场翻身大戏。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收入的提高,使2007年家电内需市场快速增长,冰箱、洗衣机等白色家电及相关产业尤其红火。 2008年

1月,“家电下乡”正式启动,海尔、海信、长虹、康佳等品牌成为该计划的首批中标企业。同月,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鼓励数字电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积极支持数字电视相关企业发展。1月底,第三批能效标识产品目录发布,冷水机组、家用燃气快速热水器和燃气采暖热水炉、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等五类产品6月1日开始必须粘贴能效等级标识才可以销售。3月,国美电器曲线收购三联商社。4月,《节约能源法》正式实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推出与之配套的46项国家标准。同月,美的电器成功收购小天鹅。5月,全国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7月,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用电器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和家用电器可靠性分技术委员会先后成立。

中国家电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2009-09-24 09:39:14) 转载 标签: 家用电器 发展历程 技术委员会 小家电 中国 杂谈

1955年,天津医疗器械厂试制出第一台冰箱;1958年,中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诞生;1962年,沈阳日用电器研究所试制出中国第一台家用洗衣机;1965年,上海空调机厂生产出中国第一台三相窗式空调器; 1970年12月26日,中国第一台彩色电视机在天津712厂诞生;1976年,广州家用电器总厂试制成功全塑喷流式洗衣机; 1981年,中国家用电器工业标准质量检测中心在北京成立。

1982年,国家成立家用电器工业局,主要负责洗衣机、冰箱、电风扇、房间空调器、吸尘器、电熨斗等6个产品的生产管理工作;

1983年,轻工业部对全国421个家用电器企业、192个商店(商场)和20196户城市职工和农民家庭进行了调查,这是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家用电器产销调查和预测。

1987年,首届“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在北京召开,由此拉开了中国家电业会展文化和会展经济的序幕。

1988年,第一台国产分体壁挂机空调“雪莲”在华宝空调厂诞生,开启了中国家用空调行业的一个新时代。1988年12月13日,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在北京正式成立;12月19日,中国机电进出口商会家电分会也在北京正式成立。 1990年1月,中国第一条自行设计建造的录像机生产线在南京无线电厂投入试生产。 1992年2月,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和中国信托投资公司联合组团参加“德国科隆家用电器及用具展”,这是中国家电行业首次参加德国科隆展。

1993年11月初,“北京国际家用电器产品及技术装备展览会”成功举办,这是中国家用电器协会首次主办的国际家电行业大展。

1994年,外国公司纷纷在中国寻求合作伙伴,在中国建立生产其名牌产品的基地。到1994年底,已有20多家企业与国外家电生产企业合资。

1997年中国首次“全国家用电器展览会”于4月底在北京展览馆举行,6月,“全国家用电器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与会企业共同提出《中国家用电器行业文明竞争公约》。 1998年,全球数字化浪潮已席卷到中国。年初,国产第一代全数字彩电投放市场。 2001年,洋品牌家电加紧向中国战略转移,松下、日立、东芝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日立、东芝、松下、LG、三星、A.O.史密斯等跨国家电企业纷纷宣布将加大对华投资力度或转移生产线。一键上网、数字电视、网络冰箱、智能家庭、蓝牙技术、蓝色家电、家庭数码、MP

3、宽带、数码相机等信息家电成为家电新品研发重点。以连锁专营为基本业态形式的商业资本不断发展壮大,国美、苏宁、三联为代表的“家电渠道大鳄”四处跑马圈地,抢占地盘。 2004年,中国生产的空调、冰箱、电饭煲、微波炉、吸尘器和电动剃须刀6种家电产品国际市场份额居全球首位。

2005年3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冰箱、空调产品开始实施能效标识管理制度。 2006年,中国数字电视产业发展提速。 2007年,节能环保成为年度主题。

2008年7月,全国家用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家用电器服务分技术委员会和家用电器可靠性分技术委员会先后成立。 从中国家电发展的历程可以看出:

1、小家电是发展的趋势;

2、节能是发展的趋势;

3、环保是发展的趋势。

电影发展现状范文第6篇

2、浅谈中国影视投融资发展现状

3、互联网时代动画电影营销转向探索

4、“票房过亿”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新空间

5、中国电影产业投融资模式转变与贸易竞争力提升研究

6、关于数字3D电影的发展现状及相关问题的探讨

7、新时期我国电影产业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8、中国电影产业的经济学分析

9、探索中国数字电影服务外包发展之路

10、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影视新媒体艺术散论

11、数字化时代我国商业动画的现状与创新发展探究

12、解读2016年度电影产业关键词

13、对“互联网+”背景下我国影院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问题探讨

14、论儿童影视作品的安全警示义务

15、青年导演成长之路:扶植计划评述与胜任特征解析

16、电影企业资金活动的风险及防范初探

17、我国电影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18、互联网对电影产业发展的影响

19、浅论中国电影产业链的问题及对策

20、新媒体语境下国产电影营销现状及国际启示

21、印度电影产业发展及对我国启示

22、“合拍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3、价值、方法和实际问题:基于义务教育体系的青少年影视启蒙教育模式初探

24、我国院线制现状及其对电影产业链的影响

25、当下中国电影的发展现状及出路

26、发展我国电影产业的政策建议

27、论新时期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28、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基于电影票房收入的期权合约设计

29、我国电影产业的政府规制问题研究

30、浅谈中国电影产业投资的现状、问题以及策略分析

31、我国电影产业出口竞争力研究

32、媒体融合环境中的数字电影初探

33、国产动画电影的现状及对策探析展

34、试论我国电影产业的市场运营战略

35、文化创意产业背景下的中国大陆高校电影人才培养

36、浅析影响我国电影贸易的因素

37、中国国内动画电影市场的特性分析

38、电影工业美学研究文献综述

39、建构新媒体时代的中国电影产业阐释模型

40、我国电影的法律定位探析

41、动漫产业发展形势与动漫产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42、基于PESI的中国电影产业现状研究

43、电影院线:未开发的钻石矿

44、中国电影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缺失与完善路径

45、扬弃而非抛弃: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关系再思考

46、新社会阶层休闲文化产品需求与对策研究

47、浅谈我国翻译行业现状对笔译质量的影响

48、电影产业网络研究综述

49、韩国电影在韩国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上一篇:前厅经理述职报告范文下一篇:旅游管理读书笔记范文